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平衡移动-专项练习
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平衡习题及答案解析
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平衡习题及答案解析高中化学选修 4-化学平衡习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选题1、可逆反应 N₂(g) + 3H₂(g) ⇌ 2NH₃(g),在容积为 10L 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开始时加入 2mol N₂和 6mol H₂,达平衡时,NH₃的浓度不可能达到()A 01mol/LB 02mol/LC 005mol/LD 015mol/L答案:B解析:假设 2mol N₂和 6mol H₂完全反应,生成 4mol NH₃,则NH₃的浓度为 04mol/L。
但这是一个可逆反应,不可能完全反应,所以 NH₃的浓度一定小于 04mol/L。
而 02mol/L 接近完全反应时的浓度,所以不可能达到。
2、一定条件下,将 NO₂与 SO₂以体积比 1:2 置于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O₂(g) + SO₂(g) ⇌ SO₃(g) + NO(g) ,下列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 体系压强保持不变B 混合气体颜色保持不变C SO₃和 NO 的体积比保持不变D 每消耗 1mol SO₃的同时生成 1mol NO₂答案:B解析:A 选项,该反应是一个气体分子总数不变的反应,压强始终不变,所以压强不变不能说明达到平衡状态。
B 选项,混合气体颜色不变,说明 NO₂的浓度不变,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 选项,SO₃和 NO 都是生成物,且按照 1:1 生成,无论是否平衡,体积比始终保持不变,不能说明达到平衡。
D 选项,消耗 1mol SO₃的同时生成 1mol NO₂,都表示的是逆反应,不能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不是平衡状态。
3、对于可逆反应:2A(g) + B(g) ⇌ 2C(g) △H < 0,下列各图正确的是()答案:A解析:A 选项,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C 的百分含量降低,图像正确。
B 选项,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A 的转化率应该增大,图像错误。
C 选项,使用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能改变平衡状态,平衡时 C 的百分含量不变,图像错误。
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二章化学平衡移动习题
化学平衡移动1.对已达平衡状态的反应:2X(g)+Y(g)2Z(g),减小压强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逆反应速率减小,正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2.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N2(g)+3H2(g)2NH3(g) △H<0,达到平衡时,当单独改变下列条件后,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加催化剂υ(正)、υ(逆)都发生变化且变化的倍数相等B.加压,υ(正)、υ(逆)都增大,且υ(正)增大倍数大于υ(逆)增大倍数C.降温,υ(正)、υ(逆)都减小,且υ(正)减小倍数小于υ(逆)减小倍数D.在体积不变时加入氩气,υ(正)、υ(逆)都增大,且υ(正)增大倍数大于υ(逆)增大倍数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逆反应的特征是正反应速率总是和逆反应速率相等B.其他条件不变时,使用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率,而不能改变化学平衡状态C.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可以使化学平衡向放热反应的方向移动D.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一定会破坏气体反应的平衡状态4.对于任何一个平衡体系,采取下列措施后,一定会使平衡移动的是()A.加入一种反应物B.对平衡体系加压C.升高温度D.使用催化剂5.二氧化氮能形成二聚分子:2NO2(g)N2O4(g),ΔH<0。
现欲测定二氧化氮的相对分子质量,应采用的适宜条件为()A.高温低压B.低温高压C.低温低压D.高温高压6.对平衡CO2(g)CO2(aq) △H= -19.75 kJ/mol,为增大二氧化碳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应采用的方法是()A.升温增压B.降温减压C.升温减压D.降温增压7.20XX年10月10日,德国科学家格哈德·埃尔特生日的当天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以奖励他在表面化学领域做出开拓性的贡献。
合成氨反应在铁催化剂表面进行时效率显著提高,就是埃尔特的研究成果,下列关于合成氨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铁做催化剂可加快反应速率,且有利于平衡向合成氨的方向移动B.将氨气从混合气中分离,可加快反应速率,且有利于平衡向合成氨的方向移动C.升高温度可加快反应速率,且有利于平衡向合成氨的方向移动D.增大压强可加快反应速率,且有利于平衡向合成氨的方向移动8.下列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①已达平衡的反应C(s)+H2O(g)CO(g)+H2(g),当增加反应物物质的量时,平衡一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②已达平衡的反应N2(g)+3H2(g)2NH3(g),当增大N2的浓度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N2的转化率一定升高③有气体参加的反应达平衡时,若减小体积时,平衡一定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④有气体参加的反应达平衡时,在恒压反应器中充入稀有气体,平衡一定不移动A.①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9.现有可逆反应2NO2(g)N2O4(g),△H<0,试根据下列图象判断t2、t3、t4时刻采取的措施。
高中化学 第二章第三节 2 化学平衡的移动跟踪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4
化学平衡的移动1、在密闭容中发生下列反应a A(g) c C(g)+d D(g),压缩到原来的一半,当再次达到平衡时D的浓度为原平衡的1.8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的转化率变大B.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D的体积分数变大D.a<c+d2、下图表示一定条件下N2+3H22NH3的反应速率和时间的关系,其中t1是达到平衡需要的时间,t2~t3是改变一个条件后出现的情况,则该条件可能是()A.加压B.升温C.加入催化剂D.增大反应物浓度3、现有m A(s)+n B(g)q C(g) ΔH<0的可逆反应,在一定温度下达平衡时,B的体积分数φ(B)和压强p的关系如图所示,则有关该反应的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m+n<qB.n>qC.x点的混合物中v正<v逆D.x点比y点的正反应速率小4、可逆反应aA(g)+bB(s)cC(g)+dD(g),其他条件不变,C的物质的量分数和温度(T)或压强(P)关系如图,其中正确的是()A.使用催化剂,C的物质的量分数增加B.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 .化学方程式的系数a <c +dD .根据图像无法确定改变温度后平衡移动方向5、一定条件下,通过下列反应可以制备特种陶瓷的原料MgO :()()4MgSO s CO g +()()()22MgO s CO g SO g ΔH ++>0该反应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后,若仅改变图中横坐标x 的值,重新达到平衡后,纵坐标y 随x 变化趋势合理的是( )选项 xyA . 4MgSO 的质量(忽略体积) CO 的转化率B . CO 的物质的量2CO 与CO 的物质的量之比C . 2SO 的浓度 平衡常数KD .温度 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6、下列事实中,不能应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来解释的是( ) ①可用浓氨水和NaOH 固体快速制氨气 ②700K 左右比室温更有利于合成氨反应 ③开启啤酒瓶后,瓶中马上泛起大量泡沫 ④温度升高水的K W 增大 ⑤对于反应2HI(g) H 2(g)+I 2(g)达平衡后,缩小容器体积可使体系颜色变深 A. ①②③B. ②④⑤C. ②⑤D. ④⑤7、对于可逆反应:2AB 3(g) A 2(g)+3B 2(g) ΔH > 0,下列图象中正确的是( )A. B. C. D.8、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a A(g)b B(g)+c C(g)达到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最终测得A 的物质的量的浓度变为原来的50%,则( )A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 .a >b +cC .物质B 的质量分数增大D .以上判断都错误9、探究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实验如下:I.向5mL 0.05mol/L 3FeCl 溶液中加入5mL 0.05mol/L KI 溶液(反应a),平衡后分为两等份 II.向一份中加入饱和KSCN 溶液,变红(反应b);加入4CCl ,振荡、静置,下层显极浅的紫色 III.向另一份中加入4CCl ,振荡、静置,下层显紫红色 结合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是( ) A.反应a 为:3+-2+22Fe +2I 2Fe +I ƒ B.II 中,反应a 进行的程度大于反应b C.比较氧化性:II 中,3+2I >Fe D.比较水溶液中2+(Fe ):c II<III10、温度为T 时,向2.0L 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0mol PCl 5,反应PCl 5(g)PCl 3(g)+ Cl 2(g)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
(完整版)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平衡习题及答案解析
第三节化学平衡练习题一、选择题1.在一个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SO 2(g)+O2(g) 2SO3(g)已知反应过程中某一时刻,SO2、O2、SO3分别是0.2mol/L、0.1mol/L、0.2mol/L,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可能存在的数据是()A.SO2为0.4mol/L,O2为0.2mol/LB.SO2为0.25mol/LC.SO2、SO3(g)均为0.15mol/LD.SO3(g)为0.4mol/L2.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g)+3B(g) 2C(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A. C生成的速率与C分解的速率相等B. A、B、C的浓度不再变化C. 单位时间生成n molA,同时生成3n molBD. A、B、C的分子数之比为1:3:23.可逆反应H 2(g)+I2(g) 2HI(g)达到平衡时的标志是()A. 混合气体密度恒定不变B. 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C. H2、I2、HI的浓度相等D. I2在混合气体中体积分数不变4.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密闭容器中,取一定量的A、B于反应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改变时,表明反应:A(s)+2B(g)C(g)+D(g)已达平衡的是()A.混合气体的压强B.混合气体的密度C.C、D的物质的量的比值D.气体的总物质的量5.在一真空密闭容器中,通入一定量气体A.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g) B(g) + x C(g),反应达平衡时,测得容器内压强增大为P%,若此时A的转化率为a%,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若x=1,则P>a B.若x=2,则P<aC.若x=3,则P=a D.若x=4,则P≥a6.密闭容器中,用等物质的量A和B发生如下反应:A(g)+2B(g) 2C(g),反应达到平衡时,若混合气体中A和B的物质的量之和与C的物质的量相等,则这时A的转化率为()A.40%B.50%C.60%D.70%7.在1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2molNH 3,在一定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2NH3N2+3H2,达到平衡时,容器内N2的百分含量为a%。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专题2化学平衡移动分类专题练习
化学平衡移动分类专题练习一、等效平衡、等效变换1、在一定温度下,把2 mol SO2和1 mol O2通入一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当此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反应混合物就处于化学平衡状态。
现在该容器中维持温度不变,令a、b、c分别代表初始时加入的的物质的量(mol),如果a、b、c取不同的数值,它们必须满足一定的相互关系,才能保证达到平衡状态时,反应混合物中三种气体的百分含量仍跟上述平衡完全相同。
请填空:(1)若a=0,b=0,则c=___________。
(2)若a=0.5,则b=___________,c=___________。
(3)a、b、c的取值必须满足的一般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用两个方程式表示,其中一个只含a和c,另一个只含b和c)2、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X和1molY,发生反应:2X(气)+Y(气)aW(气),达到平衡后,W的体积分数为Φ。
若维持容器体积和温度不变,按0.6molX、0.3molY和1.4molW为起始物质,达到平衡后,W的体积分数仍为Φ,则a值为()A、1 B、4 C、 2 D、33、恒温、恒压下,在一个可变容积的容器中发生发应:A(气)+B(气)C(气)(1)若开始时放入1molA和1molB,到达平衡后,生成a molC,这时A的物质的量为mol。
(2)若开始时放入3molA和3molB,到达平衡后,生成C物质的量为mol。
(3)若开始时放入x molA,2molB和1molC,到达平衡后,A和C的物质的量分别是ymol 和3a mol,则x=mol,y=mol。
(4)若在(3)的平衡混合物中再加入3molC,待再次到达平衡后,C的物质的量分数是。
4、在一个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保持一定温度,进行以下反应,H2(气)+Br2(气)2HBr(气),已知加入1mol H2和2molBr2时,达到平衡后生成amolHBr(见下表已知项),在相同条件下,且保持平衡时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不变,对下列编号(1)-(3)的状态,填写表中空白:5、在一个盛有催化剂溶剂可变的密闭容器中,保持一定温度和压强进行以下反应N2+3H22NH3。
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平衡移动》练习试卷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平衡移动》练习试卷选择题下列能确认化学平衡发生了移动的是( )A.化学反应速率发生改变B.有气态物质参加的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压强C.由于某一条件的改变,使平衡体系中各组分的浓度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D.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使用催化剂在一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X、Y,发生反应mX(g)nY(g) ΔH="Q" kJ·mol-1。
反应达到平衡时,Y的物质的量浓度与温度、气体体积的关系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nB.Q<0C.温度不变,压强增大,Y的质量分数减小D.体积不变,温度升高,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反应2X(g)+Y(g)2Z(g)+Q,在不同温度(T1和T2)及压强(p1和p2)下,产物Z的物质的量n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T1<T2,p1<p2B.T1<T2,p1>p2C.T1>T2,p1>p2D.T1>T2,p1<p2在一个不导热的密闭反应器中,只发生两个反应:a(g)+b(g)2c(g) ΔH1<0 x(g)+3y(g)2z(g) ΔH2>0进行相关操作且达到平衡后(忽略体积改变所做的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等压时,通入惰性气体,c的物质的量不变B.等压时,通入z气体,反应器中温度升高C.等容时,通入惰性气体,各反应速率不变D.等容时,通入z气体,y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大已知反应:A(g)+3B(g)2C(g)是放热反应,达到平衡后,将气体混合物的温度降低,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变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正反应速率变小,逆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都变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都变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对处于平衡状态的反应:2A(g)+B(g)2C(g)(已知反应为放热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增大压强,v(正)增大,v(逆)减小B.升高温度,v(正)减小,v(逆)增大C.增大A浓度的瞬间,v(正)增大,v(逆)不变D.增大A浓度的瞬间,v(正)增大而v(逆)减小如图是关于反应A2(g)+3B2(g)2C(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的平衡移动图像,影响平衡移动的原因可能是( )A.升高温度,同时加压B.降低温度,同时减压C.增大反应物浓度,同时减小生成物浓度D.增大反应物浓度,同时使用催化剂合成氨所需的氢气可用煤和水作原料经多步反应制得,其中的一步反应为:CO(g)+H2O(g)CO2(g)+H2(g) ΔH<0反应达到平衡后,为提高CO的转化率,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 )A.增加压强B.降低温度C.增大CO的浓度D.更换催化剂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H2(g)+Br2(g)2HBr(g) ΔH<0,达到平衡后,欲使颜色加深,应采取的措施是( )A.升高温度B.降低温度C.增大H2浓度D.减小压强填空题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1.0 mol N2和3.0 mol H2,在不同温度下,任其发生反应:N2(g)+3H2(g)2NH3(g)。
高中化学苏教选修四同步练习:专题第节化学平衡的移动 含答案
专题二第3节化学平衡的移动(6)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能使合成氨反应中氢气转化率增大的方法是( )A.升高温度B.减小压强C.使用催化剂D.及时分离出氨气2、下列变化一定会引起平衡移动的是( )①反应速率的变化②浓度的变化③各组分百分含量的变化④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变化⑤颜色的变化⑥混合气体密度的变化⑦转化率的变化⑧温度的变化A.①②⑥⑦⑧B.②④⑤⑥⑧C.②④⑤⑥⑦D.③④⑦⑧3、改变化学平衡体系中的一个条件后,某一生成物的浓度增大,则该平衡( )A.—定没有移动B.—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一定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移动方向无法确定4、在带活塞的圆筒内装入NO2气体,慢慢压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体积减半,压强为原来的2倍B.体积减半,压强大于原来的2倍C.体积减半,压强增大,但小于原来的2倍D.体积减半,达到平衡后,n(NO2)变为原来的一半5、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m A(g)n B(g)+n C(g),反应达到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当达到新平衡时,B和C的浓度均是原来的1.8倍,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物质A的转化率增大C.物质C的质量分数增加D.m<2n6、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g)+NO2(g)CO2(g)+NO(g),达到化学平衡后,降低温度,混合物的颜色变浅.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吸热反应B.该反应为放热反应C.降温后一氧化碳的浓度增大D.降温后各物质的浓度不变7、取五等份NO2,分别加入温度不同、容积相同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NO2(g)N2O4(g) △H<0,反应相同时间后,分别测定体系中NO2的体积分数,并作出其随反应温度变化的关系图。
下列示意图中,可能与实验结果相符的是( )A. B.C. D.8、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光照新制的氯水时,溶液的酸性逐渐增强B.向含有[Fe(SCN)]2+的红色溶液中加铁粉,振荡,溶液颜色变浅或褪去C.加入催化剂有利于氨的氧化反应D.用排饱和食盐水法除去Cl2中的HCl9、下图表示一定条件下N2+3H22NH3的反应速率和时间的关系,其中t1是达到平衡需要的时间,t2~t3是改变一个条件后出现的情况,则该条件可能是( )A.加压B.升温C.加入催化剂D.增大反应物浓度10、某温度下,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A(g)+3B(g)2C(g)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A):n(B):n(C)=2:2:1。
选修4第二章可逆反应化学平衡移动习题(含答案))【复习准备】
可逆反应化学平衡移动习题1、某温度下,反应N2O4=2NO2 △H>0在密闭容器中达平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体积减小时将使反应速率增大B.体积不变时加入少许NO2,将使正反应速率减小C.体积不变时加入少许N2O4,再度平衡时颜色变深D.体积不变时升高温度,再度平衡时颜色变深2、在A+B(s)=C反应中,若增加压强或降低温度,B的转化率均增大,则体系应是( )A、A是固体,C是气体,正反应吸热B、A是气体,C是液体,正反应放热C、A是气体,C是气体,正反应放热D、A是气体,C是气体,正反应吸热3、在一个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放入3L X(g)和2L Y(g),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下列反应:4X(g)+3Y(g) =2Q(g)+nR(g),达到平衡后,容器内温度不变,混合气体的压强比原来增加5%,X的浓度减少1/3,则该反应方程式中的n值是( )A、3B、4C、5D、64、[双选]在密闭容器中进行H2(g)+Br2(g)=2HBr(g)△H<0反应达到平衡后,欲使颜色加深,应采取的措施是( )A、升温B、降温C、增压D、减压5、在N2O4=2NO2平衡体系中,增大N2O4的浓度,则NO2和N2O4的物质的量比值,应( )A、增大B、减小C、不变D、可能减小也可能不变6、已建立化学平衡的某可逆反应,当改变条件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是( )(1)生成物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加(2)生成物的产量一定增大(3)反应物的转化率一定增大(4)反应物的浓度一定降低(5)正反应速率一定大于逆反应速率(6)使用了合适的催化剂A、(1)(2)B、(2)(5)C、(3)(5)D、(4)(6)7、在容积相同的A、B两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2molSO2和1molO2,使它们在相同温度下发生反应2SO2+O2=2SO3,并达平衡。
在反应过程中,若A 容器保持体积不变,B容器保持压强不变,当A中的SO2的转化率为25%时,则B容器中SO2的转化率应是( )A、25%B、>25%C、<25%D、12.5%8、在容积相同的两个密闭容器A和B中保持温度为423K,若同时向AB中加入a mol及bmol的HI 气体,且a>b,待反应:2HI(g)=H2(g)+I2(g),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所需时间t A<t BB、平衡时I2的浓度[I2]A=[I2]BC、平衡时I2蒸气在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A 容器中的大于B容器D、HI的分解速率a A=a B9、一定混合气体在密闭容器中发生下列反应:mA(g)+nB(g)=pC(g),达到平衡后,于温度一定时,将气体体积缩小到原来的1/2,当达到新的平衡时,C 的浓度为原来的1.9倍,若压缩过程中保持温度不变,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m+n>pB、A的转化率降低C、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C的体积分数增加10、在一个活塞式的反应容器中,通入2molSO2和1molO2,于500℃下发生化合反应并达到平衡,在保持恒温、恒压的条件下,再通入通入2molSO2和1molO2,下列叙述的内容完全正确的是( )A、V正增大,V逆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SO3的百分含量增加复习资料复习资料二、非选择题13.在10℃和2×105Pa 的条件下,反应aA(g)dD(g)+eE(g)建立平衡后再逐步增大体系的压强(温度不变)。
化学平衡 专题练习题 带答案
高二年级化学选修四同步小题狂练第三章第三节 化学平衡一、单选题1. 在一定温度下,某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建立下列化学平衡: C(s)+H 2O(g)⇌CO(g)+H 2(g)下列叙述中可以认定上述可逆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 容器内压强不再发生变化B. v 正(CO)=v 正(H 2O)C. 生成n mol CO 的同时,消耗n mol H 2OD. 1 mol H −H 键断裂的同时,形成2 mol H −O 键2. 下列实验事实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 )A.B. C.D.3. 加热N 2O 5时,发生以下两个反应:N 2O 5⇌N 2O 3+O 2,N 2O 3⇌N 2O +O 2.在1L 密闭容器中加热4molN 2O 5,达到平衡时,c(O 2)为4.5mol/L ,c(N 2O 3) 为1.62mol/L ,则c(N 2O 5) 为( )A. 1.44mol/LB. 3.48mol/LC. 0.94mol/LD. 1.98mol/L4. 下列变化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 向H 2S 水溶液中加入NaOH 有利于S 2−增多B. H 2、I 2、HI 混合气体加压后颜色变深温度t/℃2550 100 水的离子积常数Kw/10−14 1.015.4755.0c(氨水)/(mol ⋅L −1) 0.1 0.01 pH11.110.6C. 合成氨时将氨液化分离,可提高原料的利用率D. 新制氯水久置后颜色变浅5.一定条件下进行反应A(g)⇌B(g)+xC(g),反应开始时容器中只含有A,其相对分子质量为32,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0,此时A的转化率为30%,则x的值为()A. 1B. 2C. 3D. 46.某温度下,将0.2molC(S)和0.3mol H2O(g)投入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C(S)+H2O(g)⇌CO+H25min达到平衡后,密度增加了0.3g/L.有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从反应开始到平衡过程中,用C来表示该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005mol⋅L−1⋅min−1B. 达平衡时压强变为原来的76C. 此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0.0125D. 若保持温度和体积不变,向平衡体系中再加入0.2molC(S)和0.3 mol H2O(g),重新达到平衡后,H2O的转化率等于16.7%7.在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合成氨反应,N2、H2、NH3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1、c2、c3(均不为0).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它们的浓度分别为0.1mol⋅L−1、0.3mol⋅L−1、0.08mol⋅L−1.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 当H2与NH3生成速率为3:2时,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B. H2与N2的转化率一定相等C. c1一定等于0.14mol⋅L−1D. c3的取值范围为:0<c3<0.28mol⋅L−18.恒温下,在容积为1升的甲、乙两个恒容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H2和I2发生可逆H2(g)+I2(g)⇌2HI(g)△H=−14.9kJ/mol,实验时有关数据如表:下列判断正确的()A. 平衡时,乙中颜色更深,a>0.008Q2=0.149kJB. 平衡时,放出的热量:Q1=12第2页,共13页C. 该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4D. 平衡后,向甲中再充入0.004mol HI气体,再次达到平衡时HI的百分含量不变9.室温下,将 4mol A 气体和 2mol B 气体在 2L 的密闭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气)+B(气)⇌XC(气),经2s(秒)后反应达平衡,测得 C 的浓度为0.6mol⋅L−1,B的物质的量为1.4mol,现有下列几种说法:①用物质 A 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3mol⋅L−1⋅s−1②反应前容器内的压强与平衡后容器内的压强之比为1:1③2s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30%④X=2⑤室温下该反应的化学反应平衡常数是0.5其中正确的是()A. ①④⑤B. ①③④C. ②③⑤D. ③④⑤10.已知某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c(CO2).c(H2)c(CO).c(H2O),在不同的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如下表: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g)+H2O(g)⇌CO2(g)+H2(g)B. 上述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C. 增加CO,CO的平衡转化率增大D. 若平衡浓度符合关系c(CO2)3c(CO)=c(H2O)5c(H2),则此时的温度为1000℃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11.可逆反应:FeCl3+3KSCN⇌Fe(SCN)3+3KCl[离子方程式为:Fe3++3SCN−⇌Fe(SCN)3,达到平衡后,进行下列操作,平衡怎样移动?(1)加入少量FeCl3固体:平衡向____________移动;(2)加入少量KSCN固体:平衡向____________移动;(3)加入少量KCl固体:平衡____________移动,其理由是____________.12.亚硝酰氯是有机合成中的重要试剂,工业上与NO与Cl2反应合成亚硝酰氯的原理是2NO(g)+Cl2⇌2NOCl(g).25℃时,向2L带气压计的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0.08molNO和0.04molCl2发生上述反应,测得其压强(p)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Ⅰ实线所示(反应达到平衡时的温度与起始温度相同).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反应的△H______ (填“>”“<”或“=”)0.(2)反应开始至达到平衡时,v(NO)=______ .(3)若其他条件相同时,只改变某一个条件,测得其压强随时间的变化如图Ⅰ虚线所示,则改变的条件是______ .(4)如图Ⅱ是甲、乙两位同学描绘的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的对数值(lgK)与温度的变化关系图.①a值为______ .②能正确表示该反应的lgK与T的关系的是曲线______ (填“甲”或“乙”).13.(1)向甲、乙两个均为1L的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5mol SO2和3mol O2,发生反应:2SO2(g)+O2(g)⇌2SO3(g)△H<0.甲容器在温度为T1的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时SO3的物质的量为4.5mol;乙容器在温度为T2的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时SO3的物质的量为4.6mol.则T1______ T2(填“>”“<”),甲容器中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 .(2)如图1所示,A是恒容的密闭容器,B是一个体积可变的充气气囊.保持恒温,关闭K2,分别将1mol N2和3mol H2通过K1、K3充入A、B中,发生的反应为:N2(g)+3H2(g)⇌2NH3(g),起始时A、B的体积相同均为1L.①图2示意图中正确,且既能说明A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又能说明B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 .②容器A中反应到达平衡时所需时间t s ,达到平衡后容器的压强变为原来的5,则平均反应速率6v(H2)=______ .(3)将0.1mol氨气分别通入1L pH=1的盐酸、硫酸和醋酸溶液中,完全反应后三溶液中NH4+离子浓度分别为c1、c2、c3,则三者浓度大小的关系为______ (用c1、c2、c3和>、<、=表示).第4页,共13页答案和解析【答案】1. A2. C3. C4. B5. B6. B7. C8. D 9. B 10. C11. 正反应;正反应;不;K+和Cl−不参加反应,溶液中Fe3+、SCN−浓度不变12. <;0.002mol/(L⋅min);催化剂;2;乙mol⋅L−1⋅S−1;c1=c2<c313. >;108L⋅mol−1;d;1at【解析】1. 解:A.碳为固态,该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相等,则反应过程中容器内压强为变量,当压强不变时,表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了平衡状态,故A正确;B.v正(CO)=v正(H2O),没有指出正逆反应速率,无法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B错误;C.生成n mol CO的同时,消耗n mol H2O,表示的都是正反应速率,无法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C错误;D.1molH−H键断裂的同时,形成2 mol H−O键,表示的都是逆反应速率,无法判断正逆反应速率是否相等,则无法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D错误;故选A.可逆反应C (s)+H2O(g)⇌CO(g)+H2(g)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增大的可逆反应,当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变、物质的量浓度不变、百分含量不变以及由此引起的一系列物理量不变,据此分析解答.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状态判断,为高频考点,只有反应前后改变的物理量才能作为平衡状态判断依据,注意该反应中反应前后气体质量改变,为易错点.2. 解答:解:A.存在平衡2NO2⇌N2O4,且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气体颜色加深,可以用平衡移动原理来解释,故A不选;B.水是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H2O⇌H++OH−,电离过程是吸热过程,升高温度,促进水的电离,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的浓度增大,水的离子积中增大,可以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故B不选;C.过氧化氢分解,加入的二氧化锰起催化剂的作用,加快过氧化氢分解,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故C 选;D.氨水中存在平衡NH3⋅H2O⇌NH4++OH−,浓度越稀,电离程度越大,故0.1mol/L的氨水稀释10倍,pH 变化小于1个单位,可以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故D不选;故选C.分析:平衡移动原理是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或温度等),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平衡移动原理适用的对象应存在可逆过程,如与可逆过程无关,则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平衡移动原理对所有的动态平衡都适用.本题考查了勒夏特列原理的使用条件,平衡移动原理对所有的动态平衡都适用,难度不大,注意使用勒夏特列原理的前提必须存在可逆过程.3. 解:加热N2O5时,发生以下两个分解反应:N2O5⇌N2O3+O2,N2O3⇌N2O+O2,则N2O5⇌N2O3+O2,开始 4 0 0转化x x x平衡4−xN2O3⇌N2O+O2,转化y y y平衡x−y y x+y化学平衡时c(O2)为4.50mol/L,c(N2O3)为1.62mol/L,解得x=3.06,y=1.44,c(N2O5)=4−3.06=0.94mol/L;故选C.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的计算,注意发生的化学平衡中N2O3既生成又分解为解答的难点,明确化学平衡三段法计算格式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中等.4. 解:A.存在溶解平衡H2S⇌H++HS−,HS−⇌H++S2−,加入NaOH,氢氧根离子与氢离子反应,氢离子浓度减小,平衡正向移动,有利于S2−增多,故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A不选;B.H2+I2⇌2HI,加压后,体积变小,颜色加深,平衡不移动,故故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B选;C.N2+3H2⇌2NH3,将氨液化分离,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正向移动,氮气和氢气的转化率变大,故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C不选;D.Cl2+H2O=HCl+HClO,次氯酸见光分解,平衡正向移动,氯气的浓度变小,颜色变浅,故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D不选;故选B.勒夏特利原理是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或温度等),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勒夏特利原理适用的对象应存在可逆过程,如与可逆过程的平衡移动无关,则不能用勒夏特利原理解释.本题考查了勒夏特列原理的使用条件,难度不大,注意使用勒夏特列原理的前提必须是可逆反应.第6页,共13页5. 解:反应开始时容器中只含有A,其相对分子质量为32,设A起始量为1mol,平衡时A的转化率为30%,A(g)⇌B(g)+xC(g)起始量(mol) 1 0 0变化量(mol)0.30.30.3x平衡量(mol)0.70.30.3x反应前后气体质量不变,混合气体的质量为32g,依据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数值上等于平均摩尔质量的数值,M=mn =32g0.7+0.3+0.3x=20计算得到x=2故选B.依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A(g)⇌B(g)+xC(g),反应开始时容器中只含有A,其相对分子质量为32,设A起始量为1mol,依据化学反应三段式列式计算平衡物质的量,结合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概念计算得到.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的计算应用,主要是气体平均摩尔质量的分析计算,注意反应前后气体质量守恒的计算应用,掌握基础是关键,题目难度中等.6. 解:设转化的水蒸气为xmol,列三段式C(S)+H2O(g)⇌CO+H2开始(mol)0.20.30 0转化(mol)x x x x平衡(mol)0.2−x0.3−x x x密度增加了0.3g/L则(0.3−x)×18+28x+2x2−0.3×182=0.3解得x=0.05molA、C为固体,不可以用来表示反应速率,故A错误;B、根据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达平衡时压强变为原来的0.3−0.05+0.05+0.050.3=76,故B正确;C、根据平衡常数等于生成物浓度的幂次方之积比反应物浓度的幂次方之积,则K=0.05mol2L×0.05mol2L(0.3−0.05)mol2L=0.005,故C错误;D、根据以上数据得,平衡时H2O的转化率等于0.050.3×100%=16×100%=16.7%;若保持温度和体积不变,向平衡体系中再加入0.2molC(S)和0.3 mol H2O(g),相当于增大一倍反应物,因该反应是气体体积发生变化的反应,故重新达到平衡时与原平衡不等效,所以H2O的转化率不等于16.7%,故D错误;故选:B;设转化的水蒸气为xmol,列三段式C(S)+H2O(g)⇌CO+H2开始(mol)0.20.30 0转化(mol)x x x x平衡(mol)0.2−x0.3−x x x密度增加了0.3g/L则(0.3−x)×18+28x+2x2−0.3×182=0.3解得x=0.05molA、根据不能用纯固体来计算反应速率来判断;B、根据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计算;C、根据平衡常数等于生成物浓度的幂次方之积比反应物浓度的幂次方之积计算;D、根据等效平衡判断是否等效,再计算判断;考查了利用三段式进行化学平衡的计算,难度不大,只要抓住基本知识就能解题,关键D要注意等效平衡条件的判断;7. 解: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它们的浓度分别为0.1mol/L、0.3mol/L、0.08mol/L,采取极值转化分析判断N2(g)+3H2(g)=2NH3(g)平衡浓度0.10.30.08逆向极值转化0.140.420正向极值转化0 0 0.28A.当H2与NH3生成速率为3:2时,说明对氢气或氨气正逆反应速率相同,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故A 正确;B.氮气和氢气平衡浓度之比为1;3,所以起始浓度一定按照1:3,所以H2与N2的转化率一定相等,故B 正确;C.如果c1一定等于0.14mol/L,那么反应应该是正向进行,而题中已知反应不一定是正方向进行,答案给的0.14是按照如果NH3的起始量为零的情况下正方向进行才会是0.14,因为转化量之比等于系数比,又由题知起始量不为零,故C错误;D.按照极限法来算,如果正反应方向进行的,生成0.08mol,那么极限值NH3的起始量为零,如果逆反应方向进行那么生成0.1mol的N2和0.3mol的H2那么极限值的NH3起始量为0.28,又由题中条件告诉起始量不为零所以氨气的起始量应该介于0−0.28之间,c3的取值范围为0<c3<0.28mol/L,故D正确;故选:C;A、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计量数之比,氢气生成速率和消耗速率相同,反应达到平衡;B、反应物的转化率和反应物的初始浓度以及变化浓度有关系;C、c1一定等于0.14mol/L,是极值转化后氮气的浓度,实质是加入的氮气、氢气和氨气,氮气浓度不是0.14mol/L;第8页,共13页D、依据极值法计算分析;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影响因素、平衡常数计算、平衡标志判断的理解应用,注意平衡中极值方法的计算应用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8. 解:A、该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不变,乙中的浓度为甲中的2倍,乙中压强为甲中2倍,压强不影响平衡移动,所以a=0.008,故A错误;B、二者为等效平衡,平衡时Q1=12Q2,但可逆反应不能完全进行,所以放出热量要根据反应进行的程度计算,0.01molH2完全反应后才放出0.149kJ的热,所以Q1=12Q2≠0.149kJ,故B错误;C、平衡时HI的浓度为0.004mol/L,则:H2(g)+I2(g)⇌2HI(g)△H=−14.9kJ/mol开始(mol/L):0.010.010变化(mol/L):0.0020.0020.004平衡(mol/L):0.0080.0080.004故该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0.00420.008×0.008=0.25,故C错误;D、可以将0.004mol HI气体放在另外一个容器中建立一个平衡,与原平衡成等效平衡,再将这一平衡体系压入原容器中,由于压强对该平衡没有影响,所以次达到平衡时HI的百分含量不变,故D正确,故选D.A、该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不变,乙中的浓度为甲中的2倍,乙中压强为甲中2倍,压强不影响平衡移动,所以a=0.008;B、二者为等效平衡,平衡时Q1=12Q2,但可逆反应不能完全进行,所以放出热量要根据反应进行的程度计算;C、根据平衡时HI的浓度,利用三段式计算平衡时其它组分的平衡浓度,代入平衡常数表达式计算;D、可以将0.004mol HI气体放在另外一个容器中建立一个平衡,与原平衡成等效平衡,再将这一平衡体系压入原容器中,由于压强对该平衡没有影响,所以次达到平衡时HI的百分含量不变.本题考查等效平衡、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等,难度中等,注意理解等效平衡规律.9. 解:①达到平衡时B的物质的量为1.4mol,则参加反应的B的物质的量=(2−1.4)mol=0.6mol,2s内v(B)=0.6mol2L2s=0.15mol/(L.s),根据同一可逆反应同一时间段内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则v(A)=2v(B)=2×0.15mol/(L.s)=0.30mol/(L.s),故正确;②平衡时剩余n(A)=4mol−2n(B)=4mol−2×0.6mol=2.8mol,n(C)=0.6mol/L×2L=1.2mol,则平衡时气体总物质的量=(2.8+1.4+1.2)mol=5.4mol;反应前后压强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反应前混合气体物质的量=6mol,则反应前后压强之比=6mol:5.4mol=10:9,故错误;③2s时物质A的转化率=1.2mol4mol×100%=30%,故正确;④C的平均反应速率=0.6mol/L2s=0.3mol/(L.s),根据同一可逆反应同一时间段内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v(A)=0.30mol/(L.s),则X=2,故正确;⑤平衡时c(C)=1.2mol2L =0.6mol/L、c(A)=2.8mol2L=1.4mol/L、c(B)=1.4mol2L=0.7mol/L,化学平衡常数K=0.6×0.61.4×1.4×0.7=0.26,故错误;故选B.①达到平衡时B的物质的量为1.4mol,则参加反应的B的物质的量=(2−1.4)mol=0.6mol,2s内v(B)=0.6mol2L2s=0.15mol/(L.s),根据同一可逆反应同一时间段内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据此计算A的平均反应速率;②平衡时剩余n(A)=4mol−2n(B)=4mol−2×0.6mol=2.8mol,n(C)=0.6mol/L×2L=1.2mol,则平衡时气体总物质的量=(1.2+1.4+1.2)mol;反应前后压强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③2s时物质A的转化率=1.2mol4mol×100%;④C的平均反应速率=0.6mol/L2s=0.3mol/(L.s),根据同一可逆反应同一时间段内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据此计算X;⑤平衡时c(C)=1.2mol2L =0.6mol/L、c(A)=2.8mol2L=1.4mol/L、c(B)=1.4mol2L=0.7mol/L,根据化学平衡常数公式计算平衡常数.本题考查化学平衡有关计算,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分析计算能力,明确反应速率之比与计量数之比关系是解本题关键,注意: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中要用浓度幂之积,为易错点.10. 解:A、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c(CO2).c(H2)c(CO).c(H2O),化学方程式为CO+H2O=CO2+H2,故A正确;B、平衡常数随温度升高减小,说明平衡逆向进行,逆向为吸热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故B正确;C、两种反应物增大一种的量会提高一种物质的转化率,本身转化率减小,增加CO,CO的平衡转化率减小,故C错误;D、若平衡浓度符合关系c(CO2)3c(CO)=c(H2O)5c(H2),c(CO2).c(H2)c(CO).c(H2O)=0.6,则此时的温度为1000℃,故D正确;故选C.A、平衡常数等于生成物平衡浓度幂次方乘积除以反应物平衡浓度幂次方乘积,幂次方为化学方程式计量数,据此书写化学方程式;B、平衡常数随温度升高减小,说明平衡逆向进行,逆向为吸热反应;第10页,共13页C、两种反应物增大一种的量会提高一种物质的转化率,本身转化率减小;D、计算此时平衡常数结合图表数据判断.本题考查了平衡常数书写方法,计算应用,平衡常数影响因素的分析判断,掌握基础是关键,题目较简单.11. 解:(1)加入少量FeCl3固体,溶液中Fe3+浓度增大,平衡向正反应移动,故答案为:正反应;(2)加入少量KSCN固体,反应中SCN−浓度增大,平衡向正反应移动,故答案为:正反应;(3)加入少量KCl固体,溶液中Fe3+、SCN−浓度不变,K+和Cl−不参加反应,平衡不移动,故答案为:不;K+和Cl−不参加反应,溶液中Fe3+、SCN−浓度不变.12. 解:(1)由图1分析可知,随反应的进行压强先增大后减小,5min达到平衡状态,推知开始因反应是放热的,随反应进行温度升高,压强增大;反应到一定程度,因反应物浓度减小,随反应正向进行,压强反而减小,到压强随时间变化不变时,达到平衡状态,反应焓变为:△H<0;故答案为:<;(2) 2NO(g)+Cl2(g)⇌2NOCl(g)起始(mol):0.080.040变化(mol):2x x 2x平衡(mol):0.08−2x0.04−x 2x据: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得到:65=0.08+0.040.08+0.04−x解得:x=0.02molv(NO)=0,.02mol2L5min=0.002mol/(L⋅min);故答案为:0.002mol/(L⋅min);(3)由图知: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平衡不动.改变的条件:加入催化剂;故答案为:催化剂;(4)①依据(2)的计算得到平衡时:物质的浓度代入x求得:c(NO)=(0.08−2×0.02)2=0.02mol/L;c(Cl2)=0.01mol/L;c(NOCl)=0.02mol/L;结合平衡常数概念计算:K=c 2(NOCl)c2(NO)c(Cl2)=0.0220.022×0.01=100;lgK=lg100=2,a=2;故答案为:2;第12页,共13页②T 升高,平衡左移,K 减小,lgK 减小,曲线选乙,故答案为:乙.(1)由图1分析可知,随反应的进行压强先增大后减小,5min 达到平衡状态,推知开始因反应是放热的,随反应进行温度升高,压强增大;反应到一定程度,因反应物浓度减小,随反应正向进行,压强反而减小,到压强随时间变化不变时,达到平衡状态;(2)依据化学平衡三段式列式计算,气体压强之比等于气体物质的量之比;计算消耗量,反应速率=△c △t 计算;(3)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平衡不动.改变的条件是加入催化剂;(4)①依据(2)的计算得到平衡时物质的浓度,结合平衡常数概念计算得到平衡常数,来计算; ②T 升高,平衡左移,K 减小,lgK 减小,曲线选乙.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的计算分析,图象的理解应用,影响化学平衡因素的判断,掌握基本计算方法和平衡原理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13. 解:(2)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越高,生成的SO 3越少,达到平衡时甲容器中生成的三氧化硫的物质的量少,则甲容器的温度高,即T 1>T 2;2SO 2(g)+O 2(g)⇌2SO 3(g)起始(mol/L): 5 3 0转化(mol/L): x 0.5x x平衡(mol/L): 5−x 3−0.5x x达到平衡时SO 3的物质的量为4.5mol ,则x =4.5mol/L ,所以K =c 2(SO 3)c 2(SO 2)×c(O 2)=4.520.52×0.75=108L ⋅mol −1; 故答案为:>;108L ⋅mol −1;(3)①a.密度=总质量体积,总质量一定,A 中体积不变,故密度不变,所以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a 错误;b.恒温条件下,平衡常数保持不变,则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b 错误;c.都是正反应速率,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c 错误;d.N 2的转化率先增大,后保持不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与图象相符,故d 正确;故答案为:d ;② N 2(g)+3H 2(g)⇌2NH 3(g)起始(mol):1 3 0转化(mol):x 3x 2x平衡(mol):1−x 3−3x 2x达到平衡后容器的压强变为原来的56,则4−2x 4=56,解得x =13,v(H2)=1molaLts=1atmol⋅L−1⋅S−1;故答案为:1atmol⋅L−1⋅S−1;(3)pH=1的醋酸中醋酸的浓度大于0.1mol/L,则通入0.1mol氨气反应后,醋酸有剩余,醋酸电离的氢离子能抑制铵根离子的电离,铵根离子浓度较大,氨气与硫酸和盐酸恰好反应,所以溶液中铵根离子浓度:c1=c2<c3;故答案为:c1=c2<c3.(1)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越高,生成的SO3越少;先利用三段式求出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再根据K=c2(SO3)c2(SO2)×c(O2)计算;(2)①化学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且不等于0,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由此衍生的一些物理量不发生变化,以此进行判断;②已知反应为N2(g)+3H2(g)⇌2NH3(g),通入1molN2和3molH2,达到平衡后容器的压强变为原来的5/6,根据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比结合三段式计算;(3)pH=1的醋酸中醋酸的浓度大于0.1mol/L,则通入0.1mol氨气反应后,醋酸有剩余,醋酸电离的氢离子能抑制铵根离子的电离,氨气与硫酸和盐酸恰好反应.本题考查较综合,涉及平衡常数计算、反应速率计算、平衡状态判断、弱电解质的电离等知识点,这些都是高考高频点,侧重考查学生分析、计算及知识运用能力,注意只有反应前后改变的物理量才能作为平衡状态的判断依据,注意化学平衡常数计算中用物质浓度而不是物质的量计算,这些都是易错点.。
高考化学平衡移动练习题(含答案)-
化学平衡移动专题练习1.在已经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的体系中,如果下列量发生变化,其中一定能表明平衡移动的是()A.反应混和物的浓度B.反应物的转化率C.正、逆反应速率D.反应混和物的压强2.在下列平衡体系中,保持温度一定时,改变某物质的浓度,混合气体的颜色会改变;改变压强时,颜色也会改变,但平衡并不移动,这个反应是()A.2NO+O22NO2B.Br2(g)+H22HBr C.N2O42NO2 D.6NO+4NH35N2+3H2O 3.在某温度下,反应ClF(g) + F2(g)ClF3(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不变,缩小体积,Cl F的转化率增大B.温度不变,增大体积,Cl F3的产率提高C.升高温度,增大体积,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降低温度,体积不变,F2的转化率降低4.已建立化学平衡的可逆反应,当改变条件使化学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①生成物的百分含量一定增加②生成物的产量一定增加③反应物转化率一定增大④反应物浓度一定降低⑤正反应速率一定大于逆反应速率⑥使用了合适的催化剂A.①②B.②⑤C.③⑤D.④⑥5.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aA(g) bB(g)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当达到新平衡时,B的浓度是原来的60%,则()A.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了B.物质B的质量分数增加了C.物质A的转化率减小了D.a>b6.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NO2,一定温度下建立如下平衡:2NO2(g) N2O4此时平衡混合气体中NO2的体积分数为x%;若再充入1mol N2O4,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达到新平衡时,测得NO2的体积分数为y%,则x和y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A.x>y B.x=y C.x<y D.不能确定7.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列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溴水中有下列平衡:Br2+H2O HBr+HBrO当加入AgNO3溶液后溶液颜色变浅B.对二氧化硫的品红溶液加热可使颜色变深C.反应CO+NO2CO2+NO(正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可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合成氨反应N2+3H22NH3(正反应放热)中使用催化剂8.在密闭容器中进行H2(g)+Br2(g) 2HBr(g)+Q;反应达到平衡后,欲使颜色加深,应采取的措施是()A.升温B.降温C.减小容器体积D.增大容器体积9.在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反应mA(g)+nB(s )pC (g)达到平衡后,压缩容器的体积,发现A的转化率随之降低。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专题2化学平衡的移动基础练习
1、下列事实不能用勒沙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开启啤酒瓶后,瓶中马上泛起大量泡沫B、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C、工业合成氨时常用通过量氮气的方法提高氢气的转化率D、工业上生产硫酸的过程中使用过量的空气以提高二氧化硫的利用率2、在H2(g)+I2(g)2HI(g)△H<0 的平衡体系中,欲使正反应速率加快,可()A、降温B、减小HI的浓度C、增大反应容器的体积D、增大H2的浓度3、反应CO(g)+H2O(g) CO2(g)+H2(g) ,在800℃时达到平衡,分别改变下列条件,化学平衡状态发生改变的是()A、将压强减小至原来的一半B、将反应温度升高至1000℃C、添加催化剂D、增大水蒸气的浓度4、在一定条件下,合成氨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此时,再进行如下操作,平衡不发生移动的是()A、恒温、恒压时,充入NH3B、恒温、恒容时,充入N2C、恒温、恒压时,充入HeD、恒温、恒容时,充入He5、近年来,某些自来水厂用液氯进行消毒处理时还加入少量液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3+HClO H2O+NH2Cl(一氯氨),NH2Cl比HClO稳定,加液氨能延长液氯杀菌时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化学反应N2O4 2NO2在某温度下达到平衡状态,测得平衡混合气的密度是同温同压下氢气的38倍,则此混合气中N2O4和NO2的物质的量比是_________,质量之比是__________。
7、烟草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CO被吸进肺里跟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用Hb表示)化合,发生下述反应:CO+Hb·O2O2+Hb·CO,实验证明,Hb·CO的浓度即使只有Hb·O2浓度的2%,也足以使人智力受损。
当空气中的CO浓度较大时,人体就感到缺氧、胸闷,此时血液中羰基血红蛋白达到10%,通常人肺的血液中O2的溶解度达1.6X10-6mol/L,而其中血红蛋白的浓度稳定在8X10-6mol/L。
金教程高中化学苏教选修四练习:化学平衡的移动a 含解析
03课堂效果落实1. 下列事实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A. 开启啤酒瓶后,瓶中马上泛起大量泡沫B. 在硫酸亚铁溶液中加入少量铁粉以防止Fe2+被氧化C. 实验室中常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D. 工业上生产硫酸过程中使用过量空气以提高二氧化硫的利用率解析:开启啤酒瓶后,由于压强减小,啤酒中气体的溶解平衡向气体逸出的方向移动,因而泛起大量泡沫;FeSO4溶液中加铁粉以防止Fe2+被氧化的原理是Fe+2Fe3+===3Fe2+,没有涉及平衡问题;Cl2与水反应存在平衡:Cl2+H2O H++Cl-+HClO,饱和食盐水中c(Cl-)大,不利于Cl2的溶解,即Cl2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小,因此可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来收集Cl2;硫酸工业中用过量的空气有利于平衡2SO2+O22SO3向右移动,提高SO2的转化率。
答案:B2. 将1 mol X、3 mol Y充入一个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并达到平衡:X(g)+3Y(g)2Z(g)ΔH<0。
当改变某个条件并达到新平衡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升高温度,X的体积分数减小B. 缩小体积,Y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C. 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充入一定量的稀有气体,Z的浓度不变D. 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充入一定量的X,X的体积分数减小解析:A项,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X的体积分数增大;B 项,缩小体积,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大,虽压强增大,平衡正向移动,但这只能减弱物质的量浓度的改变;C项,充入稀有气体,未改变容器的体积,Z的物质的量也没有发生变化,则其浓度不变;D 项,充入X,虽然平衡右移,但最终X的体积分数增大。
答案:C3. 现有下列两个图象:下列反应中符合上述图象的是()A. N2(g)+3H2(g)2NH3(g)ΔH<0B. 2SO3(g)2SO2(g)+O2(g)ΔH>0C. 4NH3(g)+5O2(g)4NO(g)+6H2O(g)ΔH<0D. H2(g)+CO(g)C(s)+H2O(g)ΔH>0解析:由题图Ⅰ知,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即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可排除A、C两项;由题图Ⅱ知,增大压强后,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即平衡逆向移动,故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因此选B项。
高中化学 专题2.3.2 化学平衡的移动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4
2.3.2 化学平衡的移动1.(重庆市万州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容器中,当下列哪些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反应A(g)+2B(g) C(g)+D(g),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①混合气体的压强②混合气体的密度③B的物质的量浓度④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⑤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⑥v(C)与v(D)的比值⑦混合气体的总质量⑧混合气体的总体积⑨C、D的分子数之比为1∶1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B.①③④⑤C.①②③④⑤⑦D.①③④⑤⑧⑨【答案】B【解析】①该反应为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小的反应,容器体积不变,随反应进行压强降低,当压强不再变化,则各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说明反应到达平衡,故①正确;②反应混合物都是气体,总质量不变,容器体积不变,密度自始至终都不变,不能说明到达平衡状态,故②错误;③随反应进行B的浓度减小,当B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变化,说明到达平衡,故③正确;④该反应为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小的反应,随反应进行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减小,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再变化,则各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说明反应到达平衡,故④正确;⑤反应混合物都是气体,总质量不变,随反应进行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减小,所以随反应进行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大,当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说明到达平衡,故⑤正确;⑥v(C)与v(D)的速率关系自始至终都是1:1,不能说明到达平衡,故⑥错误;⑦反应混合物都是气体,混合气体总质量不发生变化,不能说明到达平衡,故⑦错误;⑧容器的体积不变,混合气体总体积不变,不能说明到达平衡,故⑧错误;⑨伴随反应的进行,容器内C、D的分子数之比始终是1∶1,不能说明到达平衡,故⑨错误;故①③④⑤正确,故答案为B。
2.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反应CO(g)+NO2(g)CO2(g)+NO(g) ΔH<0,升高温度可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 .合成NH 3的反应,为提高NH 3的产率,理论上应采取相对较低的温度C .溴水中存在平衡:Br 2+H 2OHBr +HBrO ,当加入AgNO 3溶液后,溶液颜色变浅 D .对2HI(g)H 2(g)+I 2(g),增大平衡体系的压强(压缩体积)可使体系颜色变深【答案】D【解析】A 项、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的逆反应方向移动,可以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B 项、合成氨的反应是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NH 3的产率增大,可以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C 项、加入AgNO 3后,Ag +与Br -反应生成AgBr 沉淀,降低了Br -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溶液颜色变浅,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D 项、该反应是一个气体体积不变的可逆反应,压缩体积使压强增大,平衡不发生移动,但由于体积减小,各组分的浓度增大,故颜色变深,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平衡移动-专项练习化学平衡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 .确认能发生化学平衡移动的是()OA .化学反应速率发生了改变B .有气态物质参加的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了压强C .由于某一条件的改变,使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D .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使用催化剂 2.在一定条件下,下列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 H 2 (g)+l 2 (g)^=2HI (g) △H >0,要使混合气体的紫色加深, 可以采取的方法是()OA .降温、减压B .降温、加压C .升温、加压D .升温、减压3 .对于可逆反应 mA (g)+nB • ---------- p C (g)+qD (其中A 和C 都是无色气体))。
A .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说明(rn+n ) 一定等于(p+q )B .升高温度,A 的转化率减小,说明正反应是吸热反应C .若增加B 的量,平衡体系颜色加深,说明B 必是气体物质D .若B 是气体,增加 A 的量,A 、B 转化率都一定增大4 .右图是恒温下某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随反应时间变化的示意图。
下列叙述与示 意图不相符合的是()OA .反应达到平衡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B .该反应达到平衡态I 后,增大生成物浓度,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态nC .该反应达到平衡态I 后,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态nD .同一种反应物在平衡态I 和平衡态n 时浓度不相等5. 反应NH 4HS (S )^=NH 3 (g)+H 2S (g)在某温度下达到平衡,下列各种情况中,不会使平衡发生移动的是 ()。
A .温度、容积不变时,通入 SO 2气体B .移走一部分 NH 4HS 固体C .容器体积不变,充入氮气D .保持压强不变,充入氮气6.在某温度下,反应:CIF (g)+F 2 (g)^=CIF 3 (g) △ H= — 268 kJ • mo 「1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
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A .温度不变,缩小体积, ClF 的转化率增大B .温度不变,增大体积,CIF 3的产率提高C .升高温度,增大体积,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 .降低温度,体积不变, F 2的转化率降低7 .将H 2 (g)和Br 2 (g)充入恒容密闭容器中,恒温下发生反应 H 2 (g)+Br 2 (g) 2HBr (g) △ H v 0,平衡时Br 2 (g)的转化率为a ;若初始条件相同,绝热下进行上述反应,平衡时Br 2 (g)的转化率为b 。
a 与b 的关系是( )。
A . a > bB . a=bC . a v bD .无法确定,当达到平衡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8.在25C 时,密闭容器中20 s ,则物质XY ZX 、Y 、Z 三种气体的初始浓度和平衡浓度如下表,建立平衡需要的时间为 F 列说法不正确的是()o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平衡移动-专项练习A .B .建立平衡过程中,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v (Z)=0.005 mol • L 1•C•增大压强使平衡向生成Z的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D•若初始浓度:X为0.2 mol • L、Y为0.2 mol • Z为0.8mol • L^1,则平衡向右移动9. 下列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达到平衡,缩小体积或升高温度,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都增大的是( )。
A . CO+NO2^=CO2+NO (正反应为放热反应)B . N 2+3H 2 2NH 3 (正反应为放热反应)C . 3O2------------- 203 (正反应为吸热反应)D. PCI5 (g) PCl3 (g)+Cl 2 (g)(正反应为吸热反应)10. 一定温度下,反应2SO2+O2^=2SO3,达到平衡时,n (SO2) : n (O2) : n (SO3)=2 : 3 : 4。
缩小体积,反应再次达到平衡时,n (。
2)=0.8mol , n (SO3)=1.4 mol,此时SO2的物质的量应是( )。
A . 0.4 mol B. 0.6 mol C. 0.8 mol D . 1.2 mol11. 已知反应:PCl5 (g) ^=PCl3 (g)+Cl 2 (g)①2 HI (g) H2 (g)+I2 (g)②2NO2 (g) ------- N2O4 (g) ③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化学平衡时,反应物的转化率均是a%。
若保持各反应的温度和容器的体积都不改变,分别再加入一定量的各自的反应物,则转化率( )。
A .均不变B .均增大C .①增大,②不变,③减少D .①减少,②不变,③增大二、填空题1 .将等物质的量的A、B、C、D四种物质混合,发生如下反应:aA+bB, ---- cC (s)+dD,当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测得A减少了n mol, B减少了一rnol, C增加了一mol, D增加了n mol,此时达到平衡。
2 2(1)该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分别为:__ a= _________ , b=, c= ______ , d= ________ 。
(2)若改变压强,反应速率发生变化,但平衡不移动,该反应中各物质的聚集状态为 A : ________ , B :_______ , D : ________ 。
(3)若只升高温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四种物质的物质的量又相等,则正反应为_________ 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2 .可逆反应3A(g)^=3B (?)+C (?) △ H v 0达到化学平衡后,升高温度。
用“变大”“变小” “不变”或“无法确定”填空。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B、C都是气体。
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B、C都不是气体,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B是气体,C不是气体,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B不是气体,C是气体:①如果A的摩尔质量大于C的摩尔质量,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_____________ ;②如果A的摩尔质量小于C的摩尔质量,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_____________ 。
3 .一定温度下,在一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可逆反应: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平衡移动-专项练习2A (g )+B (g ) -__ 2C (g )在反应过程中,C 的物质的量n (C )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从 t i 时间开始对反应体系升高温度)。
试回答下列问题:(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 点时,反应的 v (正) (填 “〉” "v” 或"=”)v (逆)。
(2) 此反应的正反应为 _______ (填"放”或"吸”)热反应.(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b 两点的正反应速率:v (a ) (填 “〉” "<”" = ”)v (b )。
“减小”或“不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 C【解析】对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可逆反应,若达到平衡,改变压强,正、逆反应速率和各组分的浓度都会改 变,但平衡不移动(等效平衡),故A 、B 仍为平衡状态;而对气体体积改变的反应,平衡发生移动。
催化荆可 等倍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
平衡也不移动。
C 项是各组分的浓度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 不是同倍改变。
故A 、B 、D 不能确认为是平衡发生移动的标志。
2. B【解析】混合气体的紫色加深,说明 12的浓度增大。
降温,平衡向着生成H 2、12的方向移动,增大压强是通过缩小体积实现的,平衡不移动,但C (I 2)增大:3. C【解析】A 项是错误的,压强改变平衡不移动只能说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没有发生变化而反应物 B 和生成物D不一定都是气体,所以这个关系式不正确。
对于B 项,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升高温度,平衡左移只能说明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对于 D 项,若增加A 的量,A 的转化率减小而不是增大。
所以 C 项是正确的。
4. B 、C【解析】图像中反映的是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移动的情况,而减小生成物的浓度, v 正、v 逆减小。
5. B 、C(2) (3) (4) 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升高温度,A 的转化率 ____________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原因是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对反应热是否有影响? ____________ ,原因是_ ,E 2(填“增大”4.【解析】通入SO2后,发生反应2H2S+SO2==3S+2H2O,相当于减少了生成物的浓度,平衡将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固体的量的多少对平衡的移动没有影响,移走一部分NH4HS固体不能使平衡发生移动;恒容时,充入不与体系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平衡移动-专项练习中各成分反应的其他气体,由于总体积不变,原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恒压时,充入不与体系 中各成分反应的气体,此时总体积增大,原平衡中各物质的浓度将减小,平衡将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6. A【解析】可逆反应: ClF (g )+F 2(g )・CIF 3(g )正反应是气体体积缩小的反应,因此缩小体积, ClF 的转化率增大。
7. A【解析】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前者恒温,后者相对前者, 温度升高,使平衡向左移动,从而使B 「2的转化率降低。
所以b v a 。
8. C【解析】浓度减小的是 X 、Y ,增加的是Z , X 、Y 、Z 的浓度变化之比为:程式为:3X+Y ---------- 2Z , A 项正确;反应速率 v (Z )=0.1 mol • L 常数只与温度有关,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即生成当再次达到平衡时, n (S02)=2X — 2m=2 x 0.3 mol — 2X 0.1 mol=0.4 mol ,答案为 A 项。
11 . D【解析】使后加入的各物质分别发生反应达到平衡, 则各自的转化率分别为 a %,然后在保持体积不变的条件下, 将后加入物质充入容器,则压强增大,①左移,②不移动,③右移,则转化率①减少,②不变,③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