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科学素材实验 冀教版
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汇总
六年级下册实验题一.探究地球的运动我的假设:天体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转引起的实验方法:(1)一名学生手举着太阳模型,另一名学生坐在转椅上,面向太阳模型。
(2)坐在转椅上的学生假定自己是地球,自己的左边是东,右边是西。
然后分别缓慢地进行顺时针旋转(自东向西)和逆时针旋转(自西向东),同时观察“太阳”在视野中的运动情况。
把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实验现象:当“地球”自东向西转动时,看到“太阳”()升()落;当“地球”自西向东转动时,看到“太阳”()升()落。
讨论:1.我们怎样转动时,才能看到“太阳”东升西落?答:当“我们”()转动时,才能看到“太阳”东升西落。
2.由此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答:太阳东升西落是由于地球()自转形成的答案:实验现象:西东东西讨论:1. 自西向东 2.自西向东二.实验名称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实验原理认识地球把毽子向上抛起毽子落回地面离开地面的人和物体都会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人用力向上跳跃人落回地面从高处向下扔橡皮橡皮落回地面把皮球使劲向上抛皮球落回地面三.模拟昼夜的形成我的假设:昼夜交替现象是地球自转形成的。
实验方法:(1)在地球仪上确定一点,粘上橡皮泥做的小人。
用手电筒模拟太阳光照射地球仪,使地球仪被照亮一半,观察地球仪上的明暗区域。
(2)将地球仪自西向东缓慢转动,观察橡皮泥小人所在位置是否出现“昼夜”交替现象,将实验现象记录下来。
实验现象:地球仪转动时,橡皮泥小人所在的位置出现了“昼夜”交替现象。
讨论: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推想自然界中昼夜交替现象出现的原因。
答:实现现象说明了昼夜交替现象是地球()形成的。
地球是个不透明的(),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朝向太阳的那面是(),背对太阳的那面是()。
地球自西向东围绕地轴自转,形成了昼夜交替现象。
答案:自转球体白昼黑夜四.实验名称:模拟地球上四季的形成实验材料:地球仪4个、台灯1个、立柱(小棍)4根等。
实验方法:(1)照右图画好地球公转轨道,摆放好实验仪器,使地球仪的地轴朝向()。
河北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下科学实验总结
一、实验题目:研究哪种形状的纸桥承重能力强实验材料:一张32开的白纸、两个桥墩、棋子若干实验过程:1.将两个桥墩摆好,相距适当的距离。
2.将纸直接放在桥墩上,放旗子,观察放几个塌。
3.将纸做成弓形,放在桥墩间,放旗子,观察放几个塌。
4.将纸折成瓦楞型,放在桥墩上,放旗子,观察放几个塌。
……(如有其它方法还可添加)5.实验结论:折成瓦楞型的纸桥承重能力强。
二、实验题目:研究哪种纸棍不易折材料:直径相同的实心和空心纸棍各1根、两摞书、钩码若干、线实验过程:1.摆好两摞书,高度相同,相距适当的距离。
2.将实心棍架在书上,再挂上钩码,看能挂多少。
3.将空心棍架在书上,再挂上钩码,看能挂多少。
4.比较两次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实验结论:空心棍承重能力强,不易断;实心辊承重能力弱,易折断。
三、实验题目:研究使四边形稳固的方法材料:木棒、橡皮筋、实验过程:1.用橡皮筋捆扎一个四边形。
拉拽四边形的对角,发现容易变形。
2.在对角的地方捆扎一根木棍,形成两个三角形。
拉拽后发现不易变形。
3.在四边形的另一个对角再捆扎一根木棍,形成四个三角形。
拉拽后发现不易变形。
4.比较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说明三角形可以使四边形变稳固,第2步中使用一根木棒最简便。
四、、实验题目:观察细胞实验材料:学生用显微镜、洋葱表皮细胞及其他细胞装片。
实验过程:1.将洋葱表皮细胞的装片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
2.调节显微镜,直到能看清楚洋葱表皮细胞为止。
3.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并描述细胞的形状。
4.用上述方法观察其他细胞装片。
实验结论:画出或描述出洋葱表皮细胞。
注意:为了看得清楚,可用红墨水染色。
方法是:将一滴红墨水滴到盖玻片的边上。
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水。
红墨水就被吸了过去,表皮就被染色了。
五、题目:制作肺的模型,模拟呼吸的过程材料:2升塑料瓶子、气球、橡胶皮膜、胶带实验过程:1.制作模型:瓶子去底;底部蒙上橡胶皮膜,用胶带固定;瓶嘴套入一个气球。
最新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
六年级科学实验实验1实验名称:探究物体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之间的关系。
实验材料:三张32开的白纸、两个木块、数个垫圈。
实验目的:拱形的物体比平面的物体承重力大。
实验步骤:1、用一张32开的白纸,两个大小相同的木块搭一个相距10厘米的平面桥看看能放多少垫圈。
2、再用另一张32开白纸搭一个相距10厘米的拱形桥,看看能放多少垫圈。
3、用最后一张白纸折成波浪形,搭在相距10厘米的两个木块上,看看此时最多能放多少垫圈。
4、比一比哪种桥上放的垫圈多。
实验现象:波浪形桥上放的垫圈最多。
实验结论:无数个拱形叠加在一起承受的重力最大。
实验2实验名称:探究建筑物的结构与力的关系。
实验材料:两张相同的16开白纸、小圆铁数个。
实验目的:验证直径相同的实心纸棍比空心纸棍抗弯曲能力强。
实验步骤:1、用一张16开白纸卷成一个空心纸棍。
2、再用另一张16开的白纸卷成一个与空心纸棍直径相同的纸棍,把里面塞满小纸条,使它变成一个实心纸棍。
3、先在空心纸棍上悬挂小圆铁,依次增加,直到纸棍不能承受为止,看最多能悬挂几个。
4、再在实心纸棍上悬挂小圆铁,同样依次增加小圆铁,直到纸棍不能承受为止,看最多能悬挂几个。
实验现象:实心纸棍上悬挂的小圆铁多。
实验结论:直径相同的实心物体和空心物体抗弯曲能力不同,实心物体较空心物体能力强。
实验3实验名称:建筑物的结构与力的关系。
实验材料:小木棒(或小塑料棒)6根、橡皮筋4根。
实验目的:证明三角形形状的物体最稳固。
实验步骤:1、用4根小木棒和四根橡皮筋捆扎成一个四边形,扎成后用手拉一拉四边形,试一试它的稳固性如何。
2、把四边形的其中一对对角用一根较长的小木棒连接起来,并用橡皮筋固定住,此时再用手拉一拉这个四边形,试一试此时四边形的稳固性如何。
3、把四边形的另一对对角用另一根较长的小木棒连接起来,并用橡皮筋固定住,此时再用手拉一拉这个四边形,试一试此时四边形的稳固性如何。
实验现象:用2根较长的木棒和2根橡皮筋把四边形的两对对角固定住时,四边形的稳定性最强。
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汇总二
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汇总(二)实验名称:探究昼夜形成的原因实验材料:手电筒、地球仪实验方法:(1)手电筒打开,将光射向地球仪,不能靠地球仪太近,让光包围地球仪。
(2)在地球仪上确定一个点做标记。
(3)地球仪转动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仔细观察地球仪上的明暗变化。
思考:1.模拟实验中,手电筒模拟的是,地球仪模拟的是。
2.地球仪被照亮的一半是,背着“太阳”的一面是。
随着地球仪的转动,我们看到了现象。
3.实验结论:太阳地球白昼黑夜昼夜交替昼夜交替现象是地球自传形成的实验名称:模拟地球上四季的形成用4个地球仪、1盏台灯和4根立柱探究四季的形成。
1.(1)照右图画好地球公转轨道,摆放好实验仪器,使地球仪的地轴朝向北。
(2)在地球仪上选择一个中国的北方城市,将一根立柱垂直粘在此(3)打开台灯,观察四个位置立柱的影长。
2.随着“地球”的公转,在夏至日的正午影子最;在冬至日的正午,影子最;在夏至日和冬至日之间,影子的长度则是。
3.根据影长变化判断地球公转过程中温度是怎样变化的。
由此我们能得出什么实验结论?4.根据实验结论推想四季是怎样形成的。
长短逐渐变化的夏季影子短,温度高;冬季影子长,温度低;春秋季节影子和温度都是逐渐变化的。
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的位置不同,导致了地球上温度的变化。
地球在围绕太阳自西向东公转的同时,地轴始终倾斜着,地球上同一地点受到的照射情况不同,就形成了四季。
实验名称:模拟地球上四季的形成实验材料:地球仪4个、台灯1个、立柱(小棍)4根等。
实验方法:(1)照上图,画好地球公转轨道,摆放好实验仪器,使地球仪的地轴(2)在地球仪上选择一个中国的北方城市,将一根立柱垂直粘在此处。
(3)打开台灯,观察四个位置立柱的影长,将实验中观察到的立柱的影长记录下来。
思考:1.随着“地球”公转,影子的长短变化为:夏季,冬季,春秋季节影子和温度都是逐渐变化的。
2.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的位置不同导致了地球上。
3.地球在围绕太阳自西向东公转的同时,地轴始终倾斜着,地球上同一地点受到,就形成了。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实验材料:一张32开的白纸、两个桥墩、棋子若干实验步骤:1.将两个桥墩摆好.相距适当的距离。
2.将纸直接放在桥墩上.放旗子.观察放几个塌。
3.将纸做成弓形.放在桥墩间.放旗子.观察放几个塌。
4.将纸折成瓦楞型.放在桥墩上.放旗子.观察放几个塌。
……(如有其它方法还可添加)实验结论:折成瓦楞型的纸桥承重能力强。
二、实验名称:研究哪种纸棍不易折实验材料:直径相同的实心和空心纸棍各1根、两摞书、钩码若干、线实验步骤:1.摆好两摞书.高度相同.相距适当的距离。
2.将实心棍架在书上.再挂上钩码.看能挂多少。
3.将空心棍架在书上.再挂上钩码.看能挂多少。
4.比较两次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实验结论:空心棍承重能力强.不易断;实心辊承重能力弱.易折断。
三、实验名称:研究使四边形稳固的方法实验材料:木棒、橡皮筋、实验步骤:1.用橡皮筋捆扎一个四边形。
拉拽四边形的对角.发现容易变形。
2.在对角的地方捆扎一根木棍.形成两个三角形。
拉拽后发现不易变形。
3.在四边形的另一个对角再捆扎一根木棍.形成四个三角形。
拉拽后发现不易变形。
4.比较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说明三角形可以使四边形变稳固.第2步中使用一根木棒最简便。
四、、实验名称:观察细胞实验材料:学生用显微镜、洋葱表皮细胞及其他细胞装片。
实验步骤:1.将洋葱表皮细胞的装片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
2.调节显微镜.直到能看清楚洋葱表皮细胞为止。
3.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并描述细胞的形状。
4.用上述方法观察其他细胞装片。
实验结论:画出或描述出洋葱表皮细胞。
五、名称:制作肺的模型.模拟呼吸的步骤实验材料:2升塑料瓶子、气球、橡胶皮膜、胶带实验步骤:1.制作模型:瓶子去底;底部蒙上橡胶皮膜.用胶带固定;瓶嘴套入一个气球。
2.对着瓶嘴的气球吹起.观察变化。
3.瓶子模拟胸腔、气球模拟肺、橡皮膜模拟膈肌。
气球吹起来.橡皮膜向外鼓;气球变扁.橡皮膜恢复原状。
冀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必背重点实验步骤
冀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必背重点实验
步骤
为了帮助六年级学生更好地掌握冀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实验的重点步骤,以下是必背的实验步骤:
1. 实验一:用水平面发射运动木球击倒瓶子
- 准备一只瓶子和一个木球。
- 在平地上放置瓶子并固定好。
- 用手抛掷木球,使其击中瓶子并击倒瓶子。
2. 实验二:观察物体能否直接通电
- 准备一个灯泡和一个电池组。
- 将电池组的两根电线分别与灯泡的两个接线柱连接。
- 如果灯泡亮起来,则表示物体可以直接通电。
3. 实验三:用碘液检验淀粉的存在
- 准备一些淀粉溶液和一些碘液。
- 将一滴碘液滴在淀粉溶液中。
- 如果溶液变成深蓝色或紫色,则表示淀粉存在。
4. 实验四:观察水的沸腾现象
- 准备一个锅和一些水。
- 将水倒入锅中,并放在炉子上加热。
- 观察水中出现的气泡,并听到水沸腾的声音。
5. 实验五:观察燃烧传递现象
- 准备几根火柴和一段线。
- 先点燃一根火柴,然后用它点燃另一根火柴。
- 依次用点燃的火柴传递火焰,观察火焰的传递过程。
以上是冀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必背的重点实验步骤。
通过掌握这些实验步骤,并进行实际操作,学生们将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内容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内容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河北版(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一、实验题目:研究哪种形状的纸桥承重能力强实验材料:一张32开的白纸、两个桥墩、棋子若干实验过程:1.将两个桥墩摆好,相距适当的距离。
2.将纸直接放在桥墩上,放旗子,观察放几个塌。
3.将纸做成弓形,放在桥墩间,放旗子,观察放几个塌。
4.将纸折成瓦楞型,放在桥墩上,放旗子,观察放几个塌。
……(如有其它方法还可添加)5.实验结论:折成瓦楞型的纸桥承重能力强。
二、实验题目:研究哪种纸棍不易折材料:直径相同的实心和空心纸棍各1根、两摞书、钩码若干、线实验过程:1.摆好两摞书,高度相同,相距适当的距离。
2.将实心棍架在书上,再挂上钩码,看能挂多少。
3.将空心棍架在书上,再挂上钩码,看能挂多少。
4.比较两次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实验结论:空心棍承重能力强,不易断;实心辊承重能力弱,易折断。
三、实验题目:研究使四边形稳固的方法材料:木棒、橡皮筋、实验过程:1.用橡皮筋捆扎一个四边形。
拉拽四边形的对角,发现容易变形。
2.在对角的地方捆扎一根木棍,形成两个三角形。
拉拽后发现不易变形。
3.在四边形的另一个对角再捆扎一根木棍,形成四个三角形。
拉拽后发现不易变形。
4.比较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说明三角形可以使四边形变稳固,第2步中使用一根木棒最简便。
四、、实验题目:观察细胞实验材料:学生用显微镜、洋葱表皮细胞及其他细胞装片。
实验过程:1.将洋葱表皮细胞的装片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
2.调节显微镜,直到能看清楚洋葱表皮细胞为止。
3.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并描述细胞的形状。
4.用上述方法观察其他细胞装片。
实验结论:画出或描述出洋葱表皮细胞。
注意:为了看得清楚,可用红墨水染色。
方法是:将一滴红墨水滴到盖玻片的边上。
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水。
红墨水就被吸了过去,表皮就被染色了。
五、题目:制作肺的模型,模拟呼吸的过程材料:2升塑料瓶子、气球、橡胶皮膜、胶带实验过程:1.制作模型:瓶子去底;底部蒙上橡胶皮膜,用胶带固定;瓶嘴套入一个气球。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
六年级科学实验实验1实验名称:探究物体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之间的关系。
实验材料:三张32开的白纸、两个木块、数个垫圈。
实验目的:拱形的物体比平面的物体承重力大。
实验步骤:1、用一张32开的白纸,两个大小相同的木块搭一个相距10厘米的平面桥看看能放多少垫圈。
2、再用另一张32开白纸搭一个相距10厘米的拱形桥,看看能放多少垫圈。
3、用最后一张白纸折成波浪形,搭在相距10厘米的两个木块上,看看此时最多能放多少垫圈。
4、比一比哪种桥上放的垫圈多。
实验现象:波浪形桥上放的垫圈最多。
实验结论:无数个拱形叠加在一起承受的重力最大。
实验2实验名称:探究建筑物的结构与力的关系。
实验材料:两张相同的16开白纸、小圆铁数个。
实验目的:验证直径相同的实心纸棍比空心纸棍抗弯曲能力强。
实验步骤:1、用一张16开白纸卷成一个空心纸棍。
2、再用另一张16开的白纸卷成一个与空心纸棍直径相同的纸棍,把里面塞满小纸条,使它变成一个实心纸棍。
3、先在空心纸棍上悬挂小圆铁,依次增加,直到纸棍不能承受为止,看最多能悬挂几个。
4、再在实心纸棍上悬挂小圆铁,同样依次增加小圆铁,直到纸棍不能承受为止,看最多能悬挂几个。
实验现象:实心纸棍上悬挂的小圆铁多。
实验结论:直径相同的实心物体和空心物体抗弯曲能力不同,实心物体较空心物体能力强。
实验3实验名称:建筑物的结构与力的关系。
实验材料:小木棒(或小塑料棒)6根、橡皮筋4根。
实验目的:证明三角形形状的物体最稳固。
实验步骤:1、用4根小木棒和四根橡皮筋捆扎成一个四边形,扎成后用手拉一拉四边形,试一试它的稳固性如何。
2、把四边形的其中一对对角用一根较长的小木棒连接起来,并用橡皮筋固定住,此时再用手拉一拉这个四边形,试一试此时四边形的稳固性如何。
3、把四边形的另一对对角用另一根较长的小木棒连接起来,并用橡皮筋固定住,此时再用手拉一拉这个四边形,试一试此时四边形的稳固性如何。
实验现象:用2根较长的木棒和2根橡皮筋把四边形的两对对角固定住时,四边形的稳定性最强。
河北版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教案
河北版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教案实验一:磁力的引力和排斥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磁力的引力和排斥现象,了解磁力的基本性质。
实验器材•两个磁铁•铁丝或小钢球实验步骤1.将一个磁铁悬挂在桌子上(或固定在一个支架上),将另一个磁铁靠近悬挂的磁铁。
2.观察磁铁之间的相互作用。
实验记录与分析实验中,我们可以观察到以下现象: - 当两个磁铁的南极和北极相接触时,它们互相吸引,即磁铁之间存在引力。
- 当两个磁铁的南极和南极相接触时,它们互相排斥,即磁铁之间存在排斥力。
这说明磁铁具有引力和排斥的特性,这种特性被称为磁力。
磁力是磁铁特有的性质,它可以使磁铁吸引或排斥其他磁铁或具有磁性的物体。
实验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磁力的引力和排斥现象。
磁铁之间的相互作用表明磁力是一种特殊的力,它可以使磁铁吸引或排斥其他磁铁或具有磁性的物体。
实验二:测量物体的质量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测量物体的质量,学习使用天平和块状物体的质量单位。
实验器材•天平•块状物体•记录表格实验步骤1.将天平放置在水平的桌子上,并将块状物体放在一个盘称上。
2.调整天平,使其平衡。
3.阅读天平上指示的质量值,记录在记录表格中。
4.更换不同质量的块状物体,重复步骤2和步骤3。
实验记录与分析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使用天平测量了不同块状物体的质量,并记录了观察结果。
通过分析记录表格,我们可以发现: - 不同块状物体的质量是不同的,它们的质量可以通过天平测量并用质量单位表示。
- 在我们的实验中,质量单位使用克(g)来表示。
实验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学习了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并使用质量单位表示。
天平是一种用来测量物体质量的常用工具,质量单位克(g)是表示物体质量的标准单位。
实验三:水的凝固与融化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水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凝固和融化现象,了解水的冰、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实验器材•水•容器•温度计实验步骤1.将一些水倒入容器中。
2.用温度计测量水的初始温度,并记录在实验记录中。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及实验总结汇总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一、常见的建筑1、早在55万年前,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开始寻找能遮风、避雨、御寒的房屋,后来他们终于找到了能够当房子的山洞。
人类最早的居住的房屋是(山洞、草棚和树巢)。
人们最早建造的房屋是(用兽皮做成的可移动的帐篷)。
房屋是人类居住、生存的地方,有了房屋,人类才结束了露宿旷野的历史;有了房屋,人类才有了稳定的生活。
2、早在远古时代,人类的祖先就创造了原始的住所,但那只是遮风避雨的地方。
随着技术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建筑中融入了人类的情感、信仰和智慧。
雄伟的金字塔、庄严的紫禁城,辉煌的凯旋门……这些闻名于世的建筑,都是科学与艺术的结晶。
3、人类房屋是怎样发展变化的?答:人类房屋的发展经历了由天然洞穴到人造住所,结构由简单到复杂,功能由单一到综合的过程。
4、引起房屋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总:是建筑技术的进步及各种新型建筑材料的使用。
或者:建筑技术的发展和各种新的建筑材料,建筑工具,建筑机械的发明、使用和进步。
附:生产工具的使用、建筑技术的进步和新型建筑材料的出现,使房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建筑技术的进步,对人类房屋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建筑材料,建筑工具,建筑机械得到了迅速的发展,5、建筑技术的进步对房屋的发展有什么作用:①建筑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建筑材料的发展。
②建筑材料的发展和先进技术的运用又改进了建筑物的结构和功能。
③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6.举出几件不同风格的房屋:四川山村民居、傣族竹楼、内蒙古圆顶土房,伊斯兰特色的房屋、江苏民居、北京四合院。
7.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房屋有很大差别,但它们在构成上都有一定的层次:楼房的层次构成:一栋楼房→单元房→房间→墙→砖8、19世纪20年代研制出水泥,以后又出现了钢材、塑料、混凝土等许多新的建筑材料。
9、不同地区房屋的特点与(当地环境)和(人们的生活方式)相适应的。
10、不同功能的建筑进行分类:与之相关的填空:①宫廷府第建筑:如皇宫、宅第。
河北版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
河北版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实验一:测量物体的质量实验目的通过测量物体的质量,掌握质量的测量方法,并熟悉使用质量的单位。
实验材料•一个天平•几个不同质量的物体(可以是铅笔、橡皮、书等)实验步骤1.将天平放在水平的桌子上。
2.调整天平的平衡,使两边的示数都为零。
3.将一个物体放在天平的左侧盘上,记录下示数。
4.再将同样的物体放在天平的右侧盘上,记录下示数。
5.计算出物体的质量,即左侧盘示数减去右侧盘示数的差值。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测量,我们可以得到不同物体的质量。
例如,我们可以发现铅笔的质量大约为10克,橡皮的质量大约为5克。
实验1.通过天平可以准确测量物体的质量。
2.质量的单位是克(g)。
实验二:观察燃烧现象实验目的观察不同物质燃烧时的现象,了解燃烧的特征。
实验材料•蜡烛•火柴•纸张•铝箔•细木条实验步骤1.点燃蜡烛。
2.将一根火柴靠近蜡烛火焰,观察火柴是否会燃烧。
3.将一张纸张放在蜡烛上方,观察纸张是否会燃烧。
4.将铝箔小块放在蜡烛上方,观察铝箔是否会燃烧。
5.用火柴将一根细木条点燃,观察细木条是否会燃烧。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可以发现: - 火柴会燃烧,但蜡烛火焰不会使火柴燃烧。
- 纸张会被蜡烛火焰燃烧。
- 铝箔不会被蜡烛火焰燃烧。
- 细木条会被火柴燃烧。
实验1.燃烧是物质与氧气结合产生的化学反应。
2.不同物质在燃烧时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实验三:测量空气的温度实验目的通过测量空气的温度,了解温度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实验材料•一个温度计实验步骤1.将温度计放在室内的空气中,确保温度计的指针处于刻度表的最低点。
2.等待几分钟,让温度计适应室内的温度。
3.记录下温度计的示数。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测量,我们可以得到室内空气的温度,例如25℃。
实验1.温度是物体或空气热度高低的度量。
2.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
以上是河北版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的三个实验。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学到质量的测量方法、燃烧的特征以及温度的测量方法和概念。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及实验总结汇总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及实验总结汇总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常见的建筑1、早在55万年前,我们的祖先为了⽣存,开始寻找能遮风、避⾬、御寒的房屋,后来他们终于找到了能够当房⼦的⼭洞。
⼈类最早的居住的房屋是(⼭洞、草棚和树巢)。
⼈们最早建造的房屋是(⽤兽⽪做成的可移动的帐篷)。
房屋是⼈类居住、⽣存的地⽅,有了房屋,⼈类才结束了露宿旷野的历史;有了房屋,⼈类才有了稳定的⽣活。
2、早在远古时代,⼈类的祖先就创造了原始的住所,但那只是遮风避⾬的地⽅。
随着技术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建筑中融⼊了⼈类的情感、信仰和智慧。
雄伟的⾦字塔、庄严的紫禁城,辉煌的凯旋门……这些闻名于世的建筑,都是科学与艺术的结晶。
3、⼈类房屋是怎样发展变化的?答:⼈类房屋的发展经历了由天然洞⽳到⼈造住所,结构由简单到复杂,功能由单⼀到综合的过程。
4、引起房屋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总:是建筑技术的进步及各种新型建筑材料的使⽤。
或者:建筑技术的发展和各种新的建筑材料,建筑⼯具,建筑机械的发明、使⽤和进步。
附:⽣产⼯具的使⽤、建筑技术的进步和新型建筑材料的出现,使房屋发⽣了很⼤的变化。
建筑技术的进步,对⼈类房屋的发展有促进作⽤。
建筑材料,建筑⼯具,建筑机械得到了迅速的发展,5、建筑技术的进步对房屋的发展有什么作⽤:①建筑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建筑材料的发展。
②建筑材料的发展和先进技术的运⽤⼜改进了建筑物的结构和功能。
③推动⼈类社会的进步。
6.举出⼏件不同风格的房屋:四川⼭村民居、傣族⽵楼、内蒙古圆顶⼟房,伊斯兰特⾊的房屋、江苏民居、北京四合院。
7.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房屋有很⼤差别,但它们在构成上都有⼀定的层次:楼房的层次构成:⼀栋楼房→单元房→房间→墙→砖8、19世纪20年代研制出⽔泥,以后⼜出现了钢材、塑料、混凝⼟等许多新的建筑材料。
9、不同地区房屋的特点与(当地环境)和(⼈们的⽣活⽅式)相适应的。
10、不同功能的建筑进⾏分类:与之相关的填空:①宫廷府第建筑:如皇宫、宅第。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
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教案实验名称:研究哪种形状的纸桥承重能力强实验材料:一张32开的白纸、两个桥墩、棋子若干实验过程:1.将两个桥墩摆好,相距适当的距离。
2.将纸直接放在桥墩上,放旗子,观察放几个塌。
3.将纸做成弓形,放在桥墩间,放旗子,观察放几个塌。
4.将纸折成瓦楞型,放在桥墩上,放旗子,观察放几个塌。
……(如有其它方法还可添加)5.实验结论:折成瓦楞型的纸桥承重能力强。
实验名称:研究哪种纸棍不易折实验材料:直径相同的实心和空心纸棍各1根、两摞书、钩码若干、线实验过程:1.摆好两摞书,高度相同,相距适当的距离。
2.将实心棍架在书上,再挂上钩码,看能挂多少。
3.将空心棍架在书上,再挂上钩码,看能挂多少。
4.比较两次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实验结论:空心棍承重能力强,不易断;实心辊承重能力弱,易折断。
实验名称:研究使四边形稳固的方法实验材料:木棒、橡皮筋、实验过程:1.用橡皮筋捆扎一个四边形。
拉拽四边形的对角,发现容易变形。
2.在对角的地方捆扎一根木棍,形成两个三角形。
拉拽后发现不易变形。
3.在四边形的另一个对角再捆扎一根木棍,形成四个三角形。
拉拽后发现不易变形。
4.比较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说明三角形可以使四边形变稳固,第2步中使用一根木棒最简便。
实验名称:观察细胞实验材料:学生用显微镜、洋葱表皮细胞及其他细胞装片。
实验过程:1.将洋葱表皮细胞的装片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
2.调节显微镜,直到能看清楚洋葱表皮细胞为止。
3.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并描述细胞的形状。
4.用上述方法观察其他细胞装片。
实验结论:画出或描述出洋葱表皮细胞。
注意:为了看得清楚,可用红墨水染色。
方法是:将一滴红墨水滴到盖玻片的边上。
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水。
红墨水就被吸了过去,表皮就被染色了。
实验名称:制作肺的模型,模拟呼吸的过程实验材料:2升塑料瓶子、气球、橡胶皮膜、胶带实验过程:1.制作模型:瓶子去底;底部蒙上橡胶皮膜,用胶带固定;瓶嘴套入一个气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版(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一、实验题目:研究哪种形状的纸桥承重能力强实验材料:一张32开的白纸、两个桥墩、棋子若干实验过程:1.将两个桥墩摆好,相距适当的距离。
2.将纸直接放在桥墩上,放旗子,观察放几个塌。
3.将纸做成弓形,放在桥墩间,放旗子,观察放几个塌。
4.将纸折成瓦楞型,放在桥墩上,放旗子,观察放几个塌。
……(如有其它方法还可添加)5.实验结论:折成瓦楞型的纸桥承重能力强。
二、实验题目:研究哪种纸棍不易折材料:直径相同的实心和空心纸棍各1根、两摞书、钩码若干、线实验过程:1.摆好两摞书,高度相同,相距适当的距离。
2.将实心棍架在书上,再挂上钩码,看能挂多少。
3.将空心棍架在书上,再挂上钩码,看能挂多少。
4.比较两次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实验结论:空心棍承重能力强,不易断;实心辊承重能力弱,易折断。
三、实验题目:研究使四边形稳固的方法材料:木棒、橡皮筋、实验过程:1.用橡皮筋捆扎一个四边形。
拉拽四边形的对角,发现容易变形。
2.在对角的地方捆扎一根木棍,形成两个三角形。
拉拽后发现不易变形。
3.在四边形的另一个对角再捆扎一根木棍,形成四个三角形。
拉拽后发现不易变形。
4.比较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说明三角形可以使四边形变稳固,第2步中使用一根木棒最简便。
四、实验题目:观察细胞实验材料:学生用显微镜、洋葱表皮细胞及其他细胞装片。
实验过程:1.将洋葱表皮细胞的装片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
2.调节显微镜,直到能看清楚洋葱表皮细胞为止。
3.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并描述细胞的形状。
4.用上述方法观察其他细胞装片。
实验结论:画出或描述出洋葱表皮细胞。
注意:为了看得清楚,可用红墨水染色。
方法是:将一滴红墨水滴到盖玻片的边上。
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水。
红墨水就被吸了过去,表皮就被染色了。
五、题目:制作肺的模型,模拟呼吸的过程材料:2升塑料瓶子、气球、橡胶皮膜、胶带实验过程:1.制作模型:瓶子去底;底部蒙上橡胶皮膜,用胶带固定;瓶嘴套入一个气球。
2.对着瓶嘴的气球吹起,观察变化。
3.思考:瓶子、气球、橡皮膜各相当于呼吸系统的哪部分?怎样利用它们模拟呼吸过程的?实验结论:瓶子模拟胸腔、气球模拟肺、橡皮膜模拟膈肌。
实验中气球吹起来,橡皮膜向外鼓;气球变扁,橡皮膜恢复原状。
说明吸气时,胸腔向外扩张,膈肌向下移;呼气时,胸腔向内收缩,膈肌向上移六、题目:测一测自己的肺活量材料:水槽、较大的玻璃瓶、胶皮管、带刻度的标记纸实验过程:1.选一个尽可能大的透明瓶子作为测量瓶,将胶条垂直贴在瓶上。
2.用200毫升的烧杯向测量瓶中加水,每加200毫升在胶条上做一刻度标记,直至加满测量瓶,做出完整的刻度标记。
3.找一个大水槽,向水槽中加入3/4容量的水。
4.将装满水的测量瓶倒扣在水槽中,不让瓶中的水流出来。
5.深吸一口气,然后通过胶皮管用力向倒置的测量瓶中呼出,呼气过程中不要停顿。
呼气完成时,迅速封住管口,记录瓶中气体的容量,这就是自己的肺活量。
6.根据本组同学的肺活量,制成柱形统计图。
试着分析肺活量不同的原因。
实验结论:肺活量不同的原因有,不同同学肺功能不同,参加体育锻炼的程度不同,也有可能是测量时操作不够准确造成的差异。
七、题目:心跳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假设:心跳快慢与运动是否有关方法:先测量平静时心跳的次数,然后分别做剧烈程度不同的运动,并测量每次运动1分钟后的心率。
学生活动记录整理数据做柱状图初步解释:运动剧烈心率会加快。
八、实验题目:模拟人造卫星的飞行实验过程:1、在乒乓球上扎一个小孔。
2、将棉线一端系上一个小木棍,将小木棍送入乒乓球孔内,拉紧棉线。
3、把棉线的另一端捏在手中,并举过头顶,让乒乓球作圆周运动。
实验结论:棉线越长,乒乓球受力越小;乒乓球质量越大,受力越大;转动速度越大,乒乓球受力也越大。
九、观察口腔粘膜细胞一、实验题目:观察口腔粘膜细胞。
二、实验要求:说明动物身体也是由细胞构成的。
三、实验器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食盐水溶液、滴管、牙签、高锰酸钾溶液、镊子、纱布。
四、操作步骤:1、检查器材:检查器材是否齐全、适用。
2、擦净载玻片、盖玻片,在载玻片上滴一滴食盐水溶液。
3、用高锰酸钾溶液消毒的牙签,在口腔壁上轻轻刮几下(牙签上就附着一些口腔粘膜细胞)。
4、把牙签上附的口腔细胞在载玻片食盐水中涂一下,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口腔粘膜切片。
5、将临时切片放到显微镜上,调好后组织学生进行观察。
6、整理物品放回原处。
实验结论:画出的或描述出人的口腔黏膜细胞十、测定食物营养成分一、实验题目:测定食物营养成分。
二、实验要求:认识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成分及其作用。
三、实验器材:米饭、瘦肉、肥肉等多种食品。
纸、镊子、小刀、火柴、酒精灯、污物桶、稀释的碘酒。
四、操作步骤:1、检查器材:检查器材是否齐全、适用。
2、将某食品用小刀分割成三小块。
3、第一块滴上碘酒;第二块放在纸上,用小刀用力向下碾压;第三块放在火上烧。
观察分析该食物主要含有什么营养?根据是什么。
4、整理物品放回原处。
注意:A、测定食物中是否含有较多脂肪时,要在垫纸上用力碾压。
B、测定含不含较多淀粉时,要将碘酒加水进行稀释。
十一、检验唾液消化作用实验一、实验题目:检验唾液消化作用实验。
二、实验要求:了解唾液的消化作用三、实验器材:烧杯(500毫升)、冷水、热水、百度计、试管①、试管②、试管③、淀粉、烧杯(50毫升)、试管架、稀释的碘酒、滴管。
四、操作步骤:1、检查器材:检查器材是否齐全、适用。
2、将烧杯(500毫升)中倒入冷水,再倒入热水,用温度计测量调至42℃备用。
3、取试管③,装入少许淀粉,倒入适量冷水摇匀。
稍加沉淀后,分别等量倒入试管①、试管②,放入备好的热水中。
4、取烧杯(50毫升),收集一些学生的唾液。
倒入试管②中、摇匀。
5、将试管①、试管②,放入备好的热水中。
6、约几分钟后,用滴管在试管①、试管②中,各滴入1至2滴稀释了的碘酒。
7、稍加摇动后,即可清楚地看到实验效果。
8、整理物品放回原处。
注意:A、烧杯(500毫升)可改用保温杯,效果会更好。
B、热水温度要调至稍高于40℃的温度。
C、试管①、试管②加入的淀粉量要少。
D、碘酒要稀释。
E、向试管①、试管②中加入稀释的碘酒时,应在2滴左右,不可多加。
十二、体验呼吸一、实验题目:测定呼出气体中的氧气含量。
二、实验要求:知道人体需要氧气。
三、实验器材:水槽、皮管、集气瓶两个、方玻璃片两片、火柴、带提柄的小蜡烛、污物桶、手表。
四、操作步骤:1、检查器材:检查器材是否齐全、适用。
2、用集气瓶①、取一瓶外界空气,盖好备用。
3、用水槽、皮管、集气瓶②、方玻璃片取呼出气体一瓶,盖好备用。
4、点燃蜡烛,手拿提柄,送入集气瓶①,迅速盖好。
并同时测定,蜡烛从放入到熄灭,所需时间为多少秒钟,记录下来。
5、再点燃蜡烛,放入集气瓶②,同上法测定从放入到熄灭,所需时间为多少秒钟,记录下来。
6、研究分析两次实验结果。
第 1 页7、整理物品放回原处。
注意:A、往集气瓶①、集气瓶②中放蜡烛,打开和关闭口时,要横向拉推玻璃片。
实验中各动作要稳、要快。
打开瓶口的空隙要尽量小。
B、取呼出气体时,将空气吸入肺内后,多憋一会儿(尽量多消耗些氧气)再呼出,这样实验效果会更好些。
测定集气瓶①、集气瓶②中蜡烛燃烧时间时,要尽量准确。
些十三、做个生态瓶一、实验题目:模拟池塘生态系统二、实验要求:探究池塘生态系统的平衡三、实验器材:有盖的2l以上的透明广口瓶,小鱼(或小虾)两条、田螺两个、水草(如金鱼藻)两棵、洗净的沙砾、河水。
四、操作步骤:1、洗净玻璃瓶,并用开水烫一下瓶子和瓶盖。
在瓶子中放入3cm厚的沙砾,再将河水倒入瓶中至瓶口6cm左右。
2、待瓶内水澄清后,放入水草和水生动物,拧紧瓶盖,并在瓶子上贴标签,注明制作日期、制作者姓名。
3、将制作好的小生态瓶放在不直接被阳光照晒的窗台上,或有其他光源照射的地方。
4、在一周内,每天观察自制的生态瓶,将一、实验题目:制作自己的望远镜二、实验要求:制作自己的望远镜三、实验器材:胶带、剪刀、硬纸、透镜。
四、操作步骤:1、用硬纸片制作两个纸筒,使其中一个纸筒刚好能够套在另一个纸筒内,并能在其中自由滑动。
2、将两片透镜分别固定在两个纸筒上。
3将安装好透镜的两个纸筒插合在一起,就制成了自己的望远镜。
4、用眼睛靠近纸筒的一端,观察远处的物体;滑动纸筒,直到物体清晰为止。
注意:千万不要用望远镜观察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
十五、火箭飞行原理(一)一、实验题目:反冲现象(一)。
二、实验要求:认识反冲现象。
三、实验器材:长气球、铁丝、粗细合适的塑料(其他材料也可)管一段、胶条。
四、操作步骤:1、检查器材:检查器材是否齐全、适用。
2、将小而长的气球,装上粗细合适的塑料管作为喷嘴。
3、在喷嘴及气球上方,用胶条各粘一个细铁丝弯成的小环。
4、将铁丝穿入粘在气球上的小环内。
5、架好铁丝,吹鼓气球,放气,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
6、整理物品放回原处。
注意:A、气球皮要选小而长的,这个形状吹鼓后便于架设。
B、铁丝架设坡度,应随反冲力大小加以调节,反冲力大,坡度可大一些。
十六、火箭飞行原理(二)一、实验题目:反冲现象(二)。
二、实验要求:认识反冲现象。
三、实验器材:塑料瓶一个、铁架台、线绳、水、水槽。
四、操作步骤:1、检查器材:检查器材是否齐全、适用。
2、取塑料瓶,剪去瓶口。
在瓶底上方约一厘米处,扎四个洞,扎通后将锥子向同一方向用力,使孔歪向同一边。
在瓶上方,离边半厘米处,扎两个洞,拴上线绳,吊于铁架台的铁环上。
将水槽放在瓶下。
3、实验时,将水倒入吊起的塑料瓶中,水即从瓶下部的洞向同一角度喷出。
在反冲作用下,瓶会向反方向转动。
停止后,即可进行二次实验。
4、整理物品放回原处。
注意:A、为延长实验时间,瓶可稍大一些,喷水孔可稍小一些。
B、拴绳时要调节好重心,使瓶旋转平稳。
十七、火箭飞行原理(三)一、实验题目:反冲现象(三)。
二、实验要求:认识反冲现象。
三、实验器材:注射器、皮管、玻璃弯管、橡胶管垫。
四、操作步骤:1、检查器材:检查器材是否齐全、适用。
2、将注射器与玻璃弯管分别接在皮管两端。
在玻璃弯管旁边放一纸条,向下推注射器活塞,可见纸条被吹动,说明有气从弯管喷出。
从纸条弯的方向可知吹喷气的方向。
3、竖拿注射器,使皮管自然下垂。
4、反复上下拉推注射器,可看见在反冲作用下玻璃弯管被推向喷气方向的相反方向。
用力推活塞,排气速度加快,反冲力加大,弯管的动作幅度也跟着加大。
5、整理物品放回原处。
注意:A、注射器内一定要放入橡胶管或塑料管垫,以防推力过猛,毁坏注射器。
实验后将橡胶管垫取出。
B、若把玻璃弯管装在飞机模型内,就可以说明喷气产生冲力使飞机前进的原理;装入火箭模型内,也可以说明火箭发射原理。
十八、做个火箭工程师一、实验题目:做个小火箭二、实验要求:做个小火箭三、实验器材:剪刀、长条形气球、硬纸板、不干胶、彩色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