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语文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鸿门宴教案鸿门宴教案

鸿门宴教案鸿门宴教案

鸿门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鸿门宴的历史背景和事件过程;(2)分析鸿门宴中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动机;(3)掌握文言文中的一些重要词汇和句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鸿门宴的故事情节;(2)运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法,体验文言文中的角色情感;(3)学会对比分析,从不同角度审视鸿门宴事件。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诚信、友谊、忠诚等品质的重要性;(3)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培养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鸿门宴的历史背景和事件过程;2. 鸿门宴中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动机;3. 文言文中的一些重要词汇和句式。

三、教学难点1. 理解鸿门宴中的人物关系和心理活动;2. 分析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修辞手法;3. 联系现实生活,深入体会鸿门宴所传达的价值观。

四、教学准备1. 教材:《鸿门宴》;2. 参考资料:有关鸿门宴的历史背景、人物介绍等;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简要介绍鸿门宴的历史背景;1.2 引导学生关注鸿门宴中的人物关系和事件过程。

2. 自主学习2.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2.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鸿门宴中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动机。

3. 课堂讲解3.1 教师详细讲解鸿门宴的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关系;3.2 教师针对文言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式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4. 课堂互动4.1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鸿门宴的场景;4.2 学生分享自己扮演角色的感受,教师点评并引导深入思考。

5. 拓展延伸5.1 学生结合现实生活,谈谈对鸿门宴所传达价值观的理解;5.2 学生举例说明诚信、友谊、忠诚等品质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6. 课堂小结6.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6.2 学生整理学习笔记,巩固所学知识。

《鸿门宴》教案设计方案

《鸿门宴》教案设计方案

《鸿门宴》教案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鸿门宴》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2)能够分析文中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主题思想;(3)能够运用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进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鸿门宴》;(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提高阅读理解能力;(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2)学习古代人物的忠诚、勇敢、智慧等品质;(3)懂得友谊、义气、合作等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鸿门宴》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2. 文中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主题思想的分析;3. 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的运用。

三、教学难点1. 文中古代礼仪、习俗的理解;2. 古代人物心理活动的把握;3. 文中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鸿门宴》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主题思想;4. 课堂讲解:讲解文中重点知识点,如古代礼仪、习俗等;5. 练习与拓展: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并进行拓展;6.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激发学生对后续课程的兴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练习的完成质量;3. 小组合作:评价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如团队精神、贡献等;4. 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提出新颖的观点和想法,培养创造性思维。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鸿门宴》原文及相关注释;2. 参考资料:有关《鸿门宴》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的资料;3. 多媒体设备:PPT、视频等;4. 课外阅读材料:其他有关楚汉争霸时期的文学作品。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中的重点知识点,如古代礼仪、习俗等;2. 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分析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主题思想;4.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人物和事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5. 情境教学法: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古代文化。

《鸿门宴》教案(优秀8篇)

《鸿门宴》教案(优秀8篇)

《鸿门宴》教案(优秀8篇)教学目标:1、了解司马迁及其《史记》2、掌握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3、学会分析人物形象教学重点:教学目标2、3教学难点:对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的判断教学方法:诵读―――点拨――――练习――――巩固课时安排:第3课时第三课时一、回顾前面的故事情节二、教师范读课文三、学生自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1解释加点的字①乃令张良留谢②相去四十里③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④持剑盾步走⑤道芷阳间行⑥张良入谢⑦沛公不胜杯杓⑧闻大王有意督过之B⑨拔剑撞而破之2、指出词类活用道芷阳间行3、指出句式特点A何辞为B大王来何操C持白璧一双D沛公安在E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F吾属今为之虏矣4、古今异义词再拜献大王足下5、从本段中演化出的一个成语是四、齐读课文,概括本段内容:五、分析刘邦、项羽这两个人物形象刘邦:项羽:六、完成课后练习三七、质疑八、课后回顾高中语文《鸿门宴》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了解《史记》的有关知识2、掌握本课出现的文言基础知识。

教学重难点:1、掌握本课中出现的文言知识是本课重点。

2、对比分析项羽、刘邦性格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方法:诵读法、分析法。

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让学生结合预习,自由发言。

《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叙述了上起黄帝,下到汉武帝太初四年约3000年的历史;是我国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是作为正史的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本纪: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世家: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列传: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表: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书: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

人物塑造形象鲜明,文笔简练朴素。

其中也有许多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结合的作品。

鲁迅赞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意即它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

二、分析课文。

让学生齐读第一段,在预习基础上,让学生自行梳理文言词语,教师作重点点评。

高三语文《鸿门宴》教案大全

高三语文《鸿门宴》教案大全

高三语文《鸿门宴》教案大全《鸿门宴》是汉代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史传文,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三语文《鸿门宴》教案大全,希望大家喜欢!高三语文《鸿门宴》教案大全一授课课题《鸿门宴》学时 3课时知识目标 1、掌握《史记》一书的体例、别名、作者以及相关的文学文化知识。

2、掌握本课出现的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字、特殊句式等。

技能目标1、学习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

2、掌握翻译文言句子的一些方法。

3、能准确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教学重点一、学习古汉语的常用词语和特殊句式二、正确分析认识项羽、刘邦两个集团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教学难点辨析疑难语句、准确翻译文中的句子。

教具仪器多媒体设备课程模式文化课新课教学教学地点教室教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下面四副对联哪一幅是写司马迁的?1)志洁行廉,爱国忠君真气节;辞微旨远,经天纬地大诗篇2)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3)世上疮痍,诗中圣哲;人间疾苦,笔底波澜4)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答案:屈原、欧阳修、杜甫、司马〗2.你知道下面这首诗是谁写的吗?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答案:项羽〗自命不凡的项羽,不想承认失败的的现实,他认为这种局面是“时不利兮骓不逝”造成的。

那么,项羽的失败有没有他自身的原因呢?今天我们就从《鸿门宴》中找找答案吧。

二、文学常识1、作家作品司马迁(前145—前90?):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夏阳(今陕西韩城市)人。

《史记》共130篇,52万字,包括“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个部分。

《鸿门宴》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2、楚汉之争概况简介三、课文疏通1、通读全文(读准字音,找出通假字,找出成语,通其大意)2、串讲与翻译3、知识点归纳(作练习用)一、通假字、1.距─拒: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2.内─纳: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3.要─邀:张良出,要项伯4.倍─背: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5.蚤─早: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6.郤─隙: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7.坐─座:置之坐上8、不——否二、成语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无犯)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劳苦而功高如此(劳苦功高)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幻灯展示三、古今异义1.山东古:指崤山以东地区今:指太行山东边的一个省2.非常古:意外的变故今:程度副词,很不一般3.河北古:黄河以北地区今:黄河北部的一个省4.河南古:黄河以南地区今:黄河南部的一个省5.寿古:敬酒今:长寿6.细说古:小人的谗言今:详细地讲述婚姻古:儿女亲家今:结婚的事或者说因结婚而主生的夫妻亲眷关系四、一词多义1.谢谢罪、道歉: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感谢:哙拜谢,起,立而饮之辞谢、告别:乃令张良留谢2.辞推辞: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告别: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3.故故旧、交情:君安与项伯有故?因此:故听之特意: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4.且将:且为之奈何?况且: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5.幸宠幸、亲近:妇女无所幸幸亏、幸而:故幸来告良6.之到: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代词,这:为之奈何?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结构助词,的:今者有小人之言助词,衬字,无义:珍宝尽有之7.去距离:相去四十里离去,离开:脱身独去8.于向,对: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比:长子臣在:复得见将军子此9.因就此:不如因善遇之就、于是: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趁势、趁机:因击沛公于坐,杀之10.为任,做:使子婴为相替,给: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被: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作为:军中无以为乐是: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句末语气词:何辞为?五、词类活用1.名词用如动词:沛公军(驻军,动词)霸上沛公左司马使人言(告诉,动词)于项羽曰:……沛公欲王(为王、称王,动词)关中不可不语(告诉,动词)吾得兄事(做事、侍奉,动词)之籍(登记,动词)吏民范增数目(使眼色,动词)项王刑(施加肉刑,动词)人如恐不胜高三语文《鸿门宴》教案大全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楚汉相争的相关史实;了解司马迁及《史记》;掌握和积累文言字、词、句式,疏通文意;2、学会抓住关键词阅读文言叙事散文;学会概述文章的叙事脉络;过程与方法3、略读课文,疏通文意,把握人物关系;4、朗读法和小组合作探究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5、正确分析认识项羽、刘邦两个集团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认识鸿门宴这场斗争中刘胜项败的原因。

《鸿门宴》教案设计

《鸿门宴》教案设计

《鸿门宴》教案设计1.《鸿门宴》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1、掌握《史记》一书的体例、别名、作者。

2、掌握本课出现的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字、特殊句式等。

3、掌握翻译文言句子的一些方法,能准确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

4、了解作者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和行动描写的方法刻画人物的特点。

教学重点1.学习古汉语的常用词语和特殊句式。

2.正确分析认识项羽、刘邦两人物的性格特点。

课时安排:四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引导学生了解秦末楚汉相争的历史背景。

朗读课文,重点字词正音,以求准确认读。

熟读课文,理解文意。

教学过程:(1)导入:大家听说过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么?“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这个成语的原话是什么、出自哪里大家知道么?对,就是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中。

公元前206年,在新丰鸿门(今陕西省)举行了一次特殊的宴会,史称“鸿门宴”,这也是项羽和刘邦之间的一次攸关宏图伟业以及性命的宴会,那么“鸿门宴”到底是怎样的一次宴会?项羽和刘邦又在宴会上显示了怎样的英雄本色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鸿门宴》。

(2)明确学习任务:①了解司马迁与《史记》②疏通文意③掌握课文中所出现的文言知识④理清情节发展脉络⑤人物形象分析(3)作者简介《鸿门宴》作者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史称“太史令”。

著有《史记》,后人又称《太史公书》。

《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叙述了上起黄帝,下到汉武帝太初四年约3000年的历史;是我国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是作为正史的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本纪: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世家: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列传: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表: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书: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

因其中的作品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结合,所以鲁迅赞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4)背景简介秦末,“天下苦秦久矣”,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刘邦、项羽也起兵江东。

《鸿门宴》教学设计

《鸿门宴》教学设计

《鸿门宴》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文言字词,疏通文意。

2.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人物性格特点。

3.探讨文章的叙事技巧和历史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文言字词和人物形象分析。

2.难点:叙事技巧和历史意义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
诵读法、文本分析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讲述一个古代宴会的故事,引出课题。

2.诵读课文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注意读音和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熟悉课文。

3.文言字词讲解
(1)逐句讲解文言字词,疏通文意。

(2)重点讲解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4.人物形象分析
(1)分析刘邦、项羽等人物的形象特点。

(2)探讨人物性格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5.叙事技巧分析
(1)分析文章的叙事结构和手法。

(2)体会叙事技巧对人物形象和主题的表现作用。

6.历史意义分析
(1)分析鸿门宴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探讨历史事件对我们的启示。

7.总结归纳
总结文言字词、人物形象、叙事技巧和历史意义。

8.作业布置
写一篇关于鸿门宴的人物分析短文。

《鸿门宴》教案

《鸿门宴》教案

《鸿门宴》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鸿门宴》的历史背景,掌握文中重要人物、事件和地点的名称及其关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文中人物形象,提高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1. 重要人物、事件和地点的名称及其关系。

2. 分析文中人物形象,理解人物性格特点。

三、教学难点1. 文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2. 文中蕴含的深刻道理和人生哲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

2. 使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文中典型人物和事件。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鸿门宴》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文中重要人物、事件和地点,回答相关问题。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文中人物形象,总结人物性格特点。

4. 案例分析:选取文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件,深入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意义。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意识、沟通交流能力等。

七、教学策略1.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

2. 创设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鸿门宴》的历史氛围。

3.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问题。

八、教学准备1. 准备课文和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便于课堂上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2. 设计好相关问题,用于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3. 制作好课件,辅助课堂教学。

《鸿门宴》教案(优秀7篇)

《鸿门宴》教案(优秀7篇)

《鸿门宴》教案(优秀7篇)《鸿门宴》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司马迁的相关事迹以及与《史记》有关的文学常识;(重点)2、掌握本课重要的文言字词、特殊句式;(重难点)3、了解“鸿门宴”的起因、经过、结果,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分析刘邦、项羽的性格特点。

(重难点)【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在《史记》中有这样一段记载,项羽和刘邦都曾看到过秦始皇出巡时壮大的场面。

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之也。

”刘邦却说:“大丈夫当如此也!”言为心声,可见两人都觊觎帝位的野心。

但我们会发现,两人的语言表现出了不同的性格:一个率真无忌,一个含而不露。

性格决定命运,项羽、刘邦的性格有着较大的差异,他们的命运有何不同?《鸿门宴》可以让我们窥一斑而知全豹。

二、作家作品介绍司马迁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字子长,夏阳(现在陕西韩城)人。

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是一位具有多方面修养的学者,对司马迁后来所从事的事业都有十分明显的影响。

司马迁的童年是在家乡黄河边上的龙门山下度过的。

十岁诵古文,随父至长安,受学于经学大师董仲舒。

20岁的时候,遨游大江南北,其后侍从汉武帝巡游长城内外,足迹遍及全国,这些考察见闻为写《史记》作了良好的准备。

20几岁任郎中,36岁父死,38岁继任太史令,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和文献。

42岁时主持修订历法,同年开始写《史记》。

5年后,因替战败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触怒武帝,下狱受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发愤著书,至53岁时基本完成《史记》的著述。

《史记》地位: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内容: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3000多年的历史组成:《史记》全书130篇,52万多字,包括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五部分。

【12本纪】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例外:《秦本纪》《项羽本纪》《吕后本纪》【30世家】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以及特别重要的历史人物【70列传】帝王、贵族王侯之外的名官、名人的事迹以及少数民族的传记【10表】以表格形式简列各个时期的大事件【8书】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评价:鲁迅赞誉《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意即它既是史学著作,又是文学著作。

鸿门宴教学设计(优秀8篇)

鸿门宴教学设计(优秀8篇)

鸿门宴教学设计(优秀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应急预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emergency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鸿门宴教学设计(优秀8篇)因为古人距离现在距离较远,比较难以理解,所以为了帮助同学更好的理解课文,下面是本店铺整理的8篇《鸿门宴教学设计》,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鸿门宴》全程教案

《鸿门宴》全程教案

《鸿门宴》全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鸿门宴》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2)能够掌握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结构;(3)能够分析文章的篇章结构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鸿门宴》的理解和分析能力;(2)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表演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2)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客观评价能力;(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1. 课文讲解:(1)介绍《鸿门宴》的历史背景;(2)分析文章的篇章结构和修辞手法;(3)讲解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结构。

2. 课堂讨论:(1)探讨《鸿门宴》中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2)讨论《鸿门宴》对后世的影响和启示。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用于课文讲解,让学生了解《鸿门宴》的历史背景、篇章结构和修辞手法等。

2. 讨论法:用于课堂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角色扮演法:用于情景模拟,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口语表达和表演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鸿门宴》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文讲解: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篇章结构和修辞手法,解答学生疑问。

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景模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鸿门宴》场景,锻炼口语表达和表演能力。

5. 总结反思: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鸿门宴》的启示和意义。

五、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巩固知识点;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为课堂讨论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鸿门宴》历史背景、人物形象和篇章结构的掌握情况。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其分析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口语表达能力。

高中文言文鸿门宴教案范文

高中文言文鸿门宴教案范文

高中文言文《鸿门宴》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鸿门宴》。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如“鸿门宴”、“剑拔弩张”、“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等。

(3)了解课文背景,把握人物形象,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学会通过人物描写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喜欢文言文的情感。

(3)领悟友情、忠诚、勇敢等品质,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课文朗读与背诵。

2. 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理解。

3. 人物形象分析与性格特点把握。

三、教学难点:1. 课文背景的理解。

2. 古代文学作品的欣赏。

3. 通过人物描写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鸿门宴》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深入解读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4.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如“鸿门宴”、“剑拔弩张”、“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等。

5. 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喜欢文言文的情感。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朗读并背诵课文《鸿门宴》。

2. 运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写一段话描述自己的一次聚会经历。

3. 深入阅读一篇古代文学作品,体会古代文化的魅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课文理解:通过提问和作业检查,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朗读与背诵:检查学生的朗读和背诵情况,评估学生的记忆和表达能力。

4.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应用能力。

语文教案:鸿门宴

语文教案:鸿门宴

语文教案:鸿门宴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鸿门宴》的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和结构。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事件发展以及作者的观点态度。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成语和典故,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和事件发展,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通过课内外资料的搜集和整理,提高自己的信息处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鸿门宴的历史氛围,了解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

(2)认识诚信、友谊等价值观念的重要性,培养自己的道德修养。

(3)学会尊重他人,培养合作精神,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鸿门宴》的内容理解。

(2)课文中的成语和典故的学习。

(3)人物形象分析和事件发展的理解。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的理解。

(2)对人物形象和事件发展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鸿门宴的历史背景和故事梗概。

(2)引发学生对鸿门宴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通过注释和查阅资料,解决生字词和古文阅读的困难。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成语和典故的含义和用法。

(2)分组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事件发展,分享自己的观点。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成语和典故,讲解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5. 练习与拓展:(1)学生进行课文的朗读和背诵,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2)学生进行相关练习题的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3)学生进行课内外资料的搜集和整理,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课文理解:通过学生的练习和课堂回答,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鸿门宴》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鸿门宴》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鸿门宴》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文言文中的一些重要词语和句式。

(2)能够分析并概括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例子,了解古代的宴会礼仪和文化。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表演能力。

(3)通过对比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对人生、社会、历史的思考能力。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互相尊重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

2. 分析并概括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3. 了解古代的宴会礼仪和文化。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难懂词语和句式的理解。

2. 对文章深层含义和人物性格的分析。

3. 对古代宴会礼仪的把握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2.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并掌握文言文的基本内容。

3. 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课文中的难点问题。

4. 角色扮演法:学生分组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进行情景模拟,提高口语表达和表演能力。

5. 对比分析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对比分析不同观点和意见,培养批判性思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介绍鸿门宴的历史背景和故事梗概,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并掌握文言文的基本内容。

3. 讲解分析: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4.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课文中的难点问题。

5.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进行情景模拟,提高口语表达和表演能力。

6. 对比分析: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对比分析不同观点和意见,培养批判性思维。

《鸿门宴》教案设计

《鸿门宴》教案设计

04
教学方法与手段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教学方法
激活学生的前知
《鸿门宴》是《史记》中的名篇,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或讨论的方式, 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相关历史知识,如楚汉相争的背景等。
教学策略
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 《鸿门宴》的情节、人物性格和主题。
学生参与
设计互动环节,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 课堂氛围。
反馈与调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根据学生的反应和问题调 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在线资源
使用PPT展示《鸿门宴》的相关图片、视频 和史料,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 。
推荐相关网站或APP,如“喜马拉雅”、“ 懒人听书”等,让学生可以收听《史记》 的朗读版或专家解读。
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
02
教学内容与步骤
导入新课
01
02
03
故事导入
简述楚汉相争的历史背景 ,引起学生对《鸿门宴》 故事的兴趣。
情境导入
利用多媒体展示楚汉相争 的地图和相关图片,让学 生对故事发生的环境有直 观的认识。
提问导入
提出一些关于《鸿门宴》 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 去阅读课文。
《鸿门宴》教案设计
汇报人:
2023-12-31
• 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与步骤 • 教学难点与重点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作业与要求 • 教学反思与总结
目录
0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鸿门宴》中的 重要字词和句式,理 解文章大意。

《鸿门宴》教学设计

《鸿门宴》教学设计

《鸿门宴》教学设计《鸿门宴》教学设计(精选6篇)因为古人距离现在距离较远,比较难以理解,所以为了帮助同学更好的理解课文,店铺特地整理了《鸿门宴》的教学设计,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更多内容请关注应届毕业生网!【教学目标】1、掌握《史记》一书的体例、别名、作者。

2、掌握本课出现的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字、特殊句式等。

3、掌握翻译文言句子的一些方法,能准确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

4、了解作者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和行动描写的方法刻画人物的特点。

【教学重点】1、学习古汉语的常用词语和特殊句式。

2、正确分析认识项羽、刘邦两个集团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互动设计2:据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记载:公元210年,秦始皇游会稽,项羽和他的叔父项梁一同去看热闹。

项羽看到秦始皇被人前呼后拥,威风凛凛的样子,便对项梁说:“彼可取而代之也。

”无独有偶,《史记·高祖本纪》记载:秦始皇南巡,仪仗万千威风凛凛。

刘邦道:大丈夫生当如此。

结果呢?一边,星汉寥落,夜色深沉。

荒原上老树枯藤,乌啼凄厉。

帅帐中倾国佳人翩然起舞。

清锋灼灼寒光森森,挥不去数不尽的缠绵与悲怆。

纵横天下的霸王苍凉吟唱着《垓下歌》而另一边,平定黥布叛乱回京时,过沛县,汉天子面对故人沾沾自喜地高唱着《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此为衣锦荣归的慨叹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此为英雄末路的悲歌(学生朗读并理解这两首诗)提示:这首歌是刘邦打败项羽,统一天下后在平定鲸布叛乱回京(长安)途中,转道故乡沛县时所作。

流露出他得天下、归故里得沾沾自喜之情和对今后国防的忧心。

第一句指包括刘邦在内的群雄在各地纷纷起义,而最终只有他刘邦威望远扬天下。

提示:拔山,形容力大无比,甚至能把高山拔起来。

盖世,气势高昂,可以压倒世上的一切。

“逝”,奔驰。

这首楚辞体的诗歌大意是:自命不凡的天子不想承认眼前的现实,他认为这种局面是“时不利兮骓不逝”造成的,并非他的过错。

《鸿门宴》教案

《鸿门宴》教案

《鸿门宴》教案《鸿门宴》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鸿门宴》课文复习。

掌握课文背诵,理解人物性格特征,完成文言知识归纳。

2.提倡学生自主学习,通过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激励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感。

3.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使所有学生能充分发挥所长。

教学形式:1.结合多媒体手段进行课文复习。

2.通过由学生自行组织角色表演,形象化地背诵课文,展示人物性格,掌握翻译技巧。

3.课外独立进行语言知识归纳。

教学重点、难点:1.课文背诵与文言翻译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本节活动课的难点。

2.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文言语言知识归纳。

教材及教学对象分析:1.本学期采用新教材,文言文占课本比例的40%,全部篇目都有背诵要求。

课文背诵既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特别是古文背诵对学生有一定难度,授课时集中背诵,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情绪。

2.《鸿门宴》一文要求背诵的三、四自然段,以人物对话和人物动作为主,背诵难度大,但角色个性鲜明,形象突出,以学生活动为主能调动学生兴趣,在参与中记忆深刻,有利于背诵。

3.所教学生,自高一入学以来,已引导进行文言归纳,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文言知识归纳应能独立完成。

教学时间:一课时(45分钟)教学设备:电脑、实物投影仪、CD唱机教学过程:一、引入音乐引入:《十面埋伏》(设计目的:制造气氛,把学生情绪带入本课特定的氛围中)教学目标:《鸿门宴》复习课1.复习课文相关知识。

2.通过表演形象化地背诵课文,加深理解人物性格特征。

3.进行文言语言知识归纳和检测。

二、复习过程1.作者和出处提问:作者——司马迁(幻灯片:司马迁像)提问:出处——《史记》(幻灯片:司马迁和《史记》)(设计目的:通过图片和幻灯,形象而快速地巩固文学常识)2.情节提问:根据图片简单地讲讲《鸿门宴》的故事。

(幻灯片:《鸿门宴故事》110)(设计目的:形象化地回顾课文故事情节,深入理解三、四段的情节背景)三、表演过程[过程(一)、(二)由科代主持](一)科代:1.交待故事背景(幻灯片:历史背景,鸿门宴遗址)(设计目的:巩固历史背景知识,增强表演的可感性)2.交待表演要求:四个小组,古装版考查同学的背诵,现代版考查翻译和人物性格的理解。

《鸿门宴》教案5篇

《鸿门宴》教案5篇

《鸿门宴》教案5篇《鸿门宴》教案篇1教学目的一、了解“鸿门宴”斗争的起因、经过,认识这一斗争的性质,正确评价有关人物。

二、学习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

三、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掌握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语言规律,掌握“举”、“谢”、“为”、“斗”、“因”等古汉语兼词。

教学设想一、课文情节起伏,人物形象鲜明,拟作为叙事写人的记叙文处理,以人物形象的刻画为教学重点。

如何认识理解课文中提及的“义”则是__教学的难点,可从分析项羽这一人物入手突破这一难点。

二、课文篇幅较长,阅读有一定难度,采用讲析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学时数三教时。

第一教时一、预习课文:1.通读课文,作必要的阅读标记,查阅工具书,自行疏通课文。

2.标出课文中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与尾声。

3.复习“楚汉相争”的历史,了解刘、项斗争的经过,了解项羽这一人物的历史功过。

二、导入新课:1.板书并朗诵(或由学生齐诵)项羽的《垓下歌》,要尽量读出这首楚歌慷慨悲凉的意味。

2简析《垓下歌》,介绍时代背景,引入新课。

要点:(1)项羽的主要历史功绩:击溃秦军主力,是暴秦的主要掘墓人。

(2)项羽起兵反秦动机不纯,他反秦的目的在于取秦王而代之,重建楚王朝,与陈胜、吴广揭竿而起有着本质的区别。

(3)他迷信武力,始终没有(也不可能)认识自己败亡的原因。

他把一切归结于“天意”,是“时不利”,自刎之前,他仰天长叹:“此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4)“鸿门宴”前,怀王与诸将有约:“先入关者王之”。

三、读讲课文一、二两段:第一段:1.指名朗读课文,正音:①“王(wàng)关中”②“说(shuì)关羽”③“好(hào)美姬(jī)”④“为(wè)击破沛公军”2.解释重点字词,引导学生疏通课文:①“军霸上”、“王关中”(加点词为名词作动词用,读第四声)。

②“说项羽”可简为“说羽”不可简为“说项”,“说(shu ō)项”意为替人讲情、说好话。

鸿门宴教案人教版

鸿门宴教案人教版

人教版《鸿门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能够分析并评价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

(3)能够概括并阐述鸿门宴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通过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3)通过情境创设,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和文化修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2)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尊重和客观评价。

(3)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1. 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 鸿门宴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3. 人物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文言文表达和句式结构。

2. 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客观评价。

3. 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兴趣:提问学生是否知道“鸿门宴”这个历史事件,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了解。

(2)简介鸿门宴:简要介绍鸿门宴的历史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要求学生勾画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并进行解释。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鸿门宴中的人物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

(2)分享成果:每组选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和思考。

4. 情境创设:(1)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扮演鸿门宴中的角色,进行情景再现。

(2)表演评价:对学生的表演进行评价,引导学生从多角度理解和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鸿门宴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以及对人物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的分析。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知识点。

2. 写一篇关于鸿门宴的短文,可以从人物、事件、文化等方面进行阐述。

3. 思考如何将鸿门宴的精神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鸿门宴》全程教案

《鸿门宴》全程教案

《鸿门宴》全程教案第一章:教案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鸿门宴》的历史背景和文学价值。

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1.2 教学内容课文《鸿门宴》的阅读与理解。

分析课文中的重要人物、事件和情节。

探讨课文中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利用图片、视频等辅助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组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鸿门宴的氛围。

第二章:课文解析2.1 课文梗概简要介绍《鸿门宴》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分析课文中的冲突和矛盾,揭示文章的主题。

2.2 人物分析分析课文中的关键人物,如项羽、刘邦等。

探讨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

2.3 情节分析分析课文中的重要情节,如鸿门宴的准备、宴会过程等。

探讨情节的发展和转折点,以及其对主题的影响。

第三章:文化背景3.1 历史背景介绍《鸿门宴》发生的历史背景,如楚汉争霸等。

分析历史背景对课文的影响和意义。

3.2 文化内涵探讨课文中的文化元素,如礼仪、宴会习俗等。

分析文化内涵对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的作用。

第四章:修辞手法4.1 比喻手法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手法,如“鸿门宴”的象征意义等。

探讨比喻手法对文章形象和主题的作用。

4.2 对比手法分析课文中的对比手法,如人物性格、命运等方面的对比。

探讨对比手法对文章效果和主题的影响。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如提问、讨论等。

评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5.2 学生作业评估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如课后习题、作文等。

分析学生对课文内容和文化内涵的掌握程度。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课前活动设计一项与《鸿门宴》相关的课前活动,如让学生介绍楚汉争霸的历史背景。

目的:激发学生的兴趣,预习课文内容。

6.2 课中活动设计一项课堂讨论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要情节和人物。

目的: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第七章:课堂互动7.1 提问与回答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并给予回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鸿门宴》语文教学设计“鸿门宴”这场斗争可以说是张良与范增的斗智。

以下是给大家的《鸿门宴》语文教学设计,喜欢的过来一起分享吧。

《鸿门宴》是人教版必修一第二单元的第 3 篇文章,这个单元主要是学习古代记叙散文。

这些文章都选自史传性文学作品中。

《鸿门宴》选自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是本章节中最为精彩的一局部,表达了《史记》对人物描写、细节描写的技巧。

教学对象为高一的学生。

在初中学生曾经学过《史记陈涉世家》,但篇幅较短。

学生在初中积累了一定的文言知识,但对于长篇的古代记叙散文的解析能力还有待提高。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在关键时刻对学生的点拨。

1、理解掌握文中浮现的古文字词和句式。

2、了解鸿门宴的事情经过以及分析主要人物形象,学习刻划人物的写作技巧。

3、从项羽人物性格弱点分析惨剧结局的原因,吸取历史经历教训。

确认识鸿门宴会斗争的性质,实事求是地评价有关人物。

1、掌握文中多义词、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等。

2、分析刘邦项羽的人物形象。

3教时。

一、导入:朗读刘邦的《大风歌》和项羽《垓下歌》。

《大风歌》《垓下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力拔山兮气盖世,威加海内兮归故土,时不利兮骓不逝。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假设何!《大风歌》是刘邦率兵即将大局初定时唱出的,首句既是描写客观自然现象,又暗语当时的风云事态。

第二句表现了初定天下,荣归故里的得意之情。

最后一句传达出一种激切而又忧虑的指望。

全诗气势恢宏、豪迈雄壮,极富帝王的霸气。

而《垓下歌》是项羽在发展必死战斗前夕的绝命词。

在这首诗中,既洋溢着无与伦比的豪气,又蕴含着无可奈何的叹息。

全诗透露出一种英雄末路的悲凉。

楚汉争霸最终以项羽乌江自刎、刘邦建立汉朝完毕,楚汉争霸中,刘邦项羽是如何斗智斗勇的?项羽是如何从体面无限一步步走到了四面楚歌、乌江自刎的悲凉场面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楚汉争霸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鸿门宴。

文言知识学习:请同学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学生分成假设干小组,结合课下的注释文中重点字词、句式疏通文意,并标注出无法理解的字词或者句子。

主要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距—拒:把守、抵御内—纳:接纳、纳入要—邀:邀请倍—背:背叛、背弃蚤—早郤—隙:隔膜、嫌怨(二)一词多义谢:抱歉、认错: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辞别、离开: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酌,不能辞。

感谢: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因:就、便: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趁、乘机: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为:介词,替、给:为击破沛公军。

对、对于:为之奈何?被:假设属皆且为虏。

④充当、担当:使子婴为相⑤构成“何…为”格式,表示疑问或者感慨:何辞为?从:①尾随、追随:张良是时从沛公。

②使尾随、率领: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③挨着:樊哙从良坐。

5:如:①只是: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②至、往:沛公起如厕(三)重点实词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前往、到秋毫不敢有所近:接触、沾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披帷西向立:分开、翻开、劈开(乘风破浪)加彘肩上:置放、安放(两手加额)大行不顾细谨:考虑、怜惜(奋不顾身、顾虑)会其怒:恰巧遇到(会天大雨,道不通)沛公那末置车骑:抛却、丢下结语:大家知道秦末是个群雄竞逐的时代。

楚怀王召集诸将结成反秦联盟,命主力军刘、项分南北两部,合力西击秦军,并约定“先入关中者王之”。

从文章开头我们已经知道最后是刘邦率先入关破咸阳,驻军霸上。

既然有约在先,为什么项羽还要击打刘邦军?项羽设鸿门宴的意图何在?在鸿门宴上双方是如何争斗的?这些问题在文章中都能得到解答,所以请同学在课后结合今天所学字词,再次阅读文章,理解文意,列出文中事件的提纲,并画出人物关系表,我们在下节课将带着大家一起去探寻这些问题。

一、初步疏通:让同学展示所列提纲和人物关系表。

事件提纲:宴前:无伤告密→夜访张良→沛公约亲→项伯说情宴中:沛公谢罪→范增举玦→项庄舞剑→樊哙闯帐宴后:沛公逃席→张良谢罪→诛杀无伤籍别楚汉君王项羽刘邦谋士范增张良武将项庄樊哙间谍项伯曹无伤军力 40 万 10 万人物关系表:二、整体感知:通过列提纲和画表格,我们对故事情节以及人物关系已经清晰了。

项羽军 40 万,而刘邦惟独 10 万兵力,这样悬殊的实力,项羽怎么甘心就让刘邦称王呢?所以他扬言要攻打刘邦军也就不难理解了。

同时我们能够发现一个很故意思的事情,那就是《鸿门宴》中双方浮现的人物几乎都是一一对应的,双方冲突的力量是并驾齐驱的两条线,项羽一方有他的准备、调度等,刘邦一方也有他一系列的对付措施。

那末双方是如何斗智斗勇的?环绕这个饭局,始终透露着暗藏杀机、剑拔弩张的气氛,请同学思量处于“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场面的刘邦是如何化险为夷,从杀机四伏的鸿门宴中金蝉脱壳的?首先是讨好项伯。

张良要刘邦“往见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刘邦那末一点就通,非但“兄事之”,“更奉酒为寿,约为婚姻”,竭力奉承,拼命拉拢,由“联络感情”进而自我辩白,终于使项伯受其蒙蔽,成为帮他扭转场面的关键人物。

其次是刘邦高超的说话艺术。

刘邦见项王说出的一番话虽然简短,但却包含了极大的信息。

一上来刘邦就开始拉拢感情:我与将军合力攻打秦军,告诉项羽我们是战友,而非敌人。

刘邦用双方过去的合作关系来转换当前的敌对关系,这就含糊了项羽的政治警觉;然后将必然事件转为偶然事件:我是不经意就先入了秦关,并非是我的主观意愿,刘邦避重就轻,将双方的冲突说成小人挑拨的结果,既淡化到了矛盾,也给项羽台阶下。

而在整个讲话过程中,刘邦向来保持着低姿态,一口一个“将军”,一口一个“臣”,极大的迎合了项羽爱面子、图虚荣的心理。

而这招也非常管用,非但成功化解了项羽的怒气,而且还诱导项羽说出了藏在自己内部的奸细。

再次是樊哙闯帐营救。

“带剑拥盾入军门”,“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立而饮之”,“拔剑切而啖之”樊哙无所顾忌,无所畏惧的忠勇形象得到项羽的欣赏,樊哙讲话跟刘邦讲话中心大体一致,只是各有侧重。

刘邦侧重于辩白,强调的是自己“不敢倍德”,樊哙那末是理直气壮责之以“义”,首先申明自己“死且不避”,继而陈述秦王“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暗中已将项羽推向了审判台。

而后明确指出怀王有约在先,沛公虽然先入咸阳,却又“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言沛公“劳苦功高”,责项羽“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实为“亡秦之续”。

从策略上看,二者区别也明显。

刘邦之言属于“以屈求伸”,樊哙义责项羽已是“软硬皆施”了。

刘邦集团精彩的一唱一和最后攻陷了项羽的心理,让项羽把设宴的最初目的抛于脑后,使项羽的情绪由怒转为喜(刘邦的恭维),再转为愧(樊哙的秦王不义之说),错过了除去刘邦的最正确时机,让刘邦看准时机,逃离鸿门宴,从而导致后来形式的逆转。

三、结语:通过对刘邦逃席过程的分析,我们对整篇文章的故事线索有了细致的了解。

那同学们看课下的注释,我们知道这篇课文选自司马迁《史记》的《项羽本纪》,也就是说这是项羽的传记。

既然是人物传记,就请同学们课后子细阅读文本,看看司马迁是如何刻划人物形象的?分析主要人物的形象,我们将在下节课进展讨论。

导入:刘邦是个的人,项羽是个的人。

请同学用适合的词语填空,并说说你的理由。

提示:从文本中找出关于刘邦、项羽的描写(包括神态、语言、动作、行为等)可能浮现的答案:刘邦:阴险狡诈、老谋深算/能言善辩、善于观察形势(拉拢项伯)懦弱无能/能屈能伸、谦卑隐忍(为之奈何?对项羽的称呼等) 知人善任、识人之智/两面三刀(听取张良建议;大骂鲰生糊弄项伯等)项羽:自矜功伐、寡谋轻信(大怒、急击等)刚愎自用(不理睬范增的示意)优柔寡断/坦诚直率(杀不死刘邦)贪图虚名/重情重义(义)有勇无谋/英雄相惜(对樊哙的态度)妄自尊大(坐次之分)知识拓展: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我们发现这些词里不少意思相近,但感情色采却反差强烈。

同学们对于这两个人物的评价都带着自己的喜好。

那末本文的作者司马迁对这两个人物是怎样的一个态度呢?如何理解司马迁把项羽列入帝王本纪?(引导学生阅读扩展材料《项羽本纪》其他经典片段(如斩杀宋义、乌江自刎、大史公曰等);《高祖本纪》片段等,分析讨论司马迁对这两个历史人物的复杂情感)在《史记》里我们看到的项羽是有情有义但却自矜功伐的惨剧英雄,刘邦懦弱无赖而又有大智慧大胸怀的伟大帝王。

因此我们在评价历史人物时,要将其放到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更要看到他的多面的、立体的形象。

课后作业:在《鸿门宴》中还浮现了许多关键人物,如项伯、范增、张良、樊哙等人,但课堂交流时间有限,请同学们在课下立足文本,结合相关史料,对其中一位人物形象发展分析,并写一篇500 字的短文。

沛公约亲夜访张良宴前:无伤告密项伯说情失去警觉樊哙闯帐项庄舞剑坐失良机鸿门宴范增举玦宴中:沛公谢罪沛公逃席宴后:放虎归山张良谢罪诛杀无伤牟丹1.了解文中所写人物的性格特点,注意人物个性化的语言、行动,学习作者运用对照的方法和在矛盾中写人的表现手法;2.认识鸿门宴这一斗争的性质,注意本文情节起伏的构造特点,正确评价有关人物;3.重点学习军、击、内、如等实词和其、而、那末、乃等虚词,了解课文词类活用、成份省略等语言现象。

1.了解文中人物性格特点,注意人物个性化的语言行动。

2.掌握军、击、如、信、谢等文言实词和因、为等词的意义和用法。

1.做到读文为主而兼顾读史,二者做到相辅相成。

2.注意作者运用比照方法和在矛盾中写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

一、导入从介绍当时的社会背景导入课文。

二、让学生自己有关《史记》的知识,快速读课文,做到整体感知。

三、问题设计:①全文按鸿门宴的前的先后过程分为几局部?②宴前共写了哪几件事?用精炼的词语概括。

哪件事是导火线,这一局部在情节开展上有什么作用?四、学生带着问题②诵读(1 ─2)节,教师指导学生不懂之处。

五、作业布置:请学生在理解(1 ─ 2)节的根抵上诵读(3 ─4)节。

六、学习(3─4)节七、问题设计:①宴中这局部共写了哪几件事?它环绕对刘邦的态度反映了项羽、范增之间什么矛盾?②文中的项羽、刘邦、范增、张良、项伯、樊哙分别具有什么性格的特点?通过他们的`哪些言行表现出来的?八、学生带着问题①②读(3─4)节,并让同学自己指出自已不理解的地方。

九、布置作业:⑴背诵(3─4)节⑵完成练习(二) P91第三课时十、先检查学生背诵(3 ─4)节情况。

十一、先齐读(5 ─ 5)节,然后和学生一起解决其中问题。

十二、再齐读(5 ─ 7)节。

十三、问题设计:文中运用了比照手法刻划人物性格,详细表现在什么地方?十四、整体把握全文的写作特色,并要学生自己分析项羽、刘邦的形象。

十五、作业布置:①背诵(3─4)节,完成练习(三)P91②文言实词及特殊句式等。

1.掌握相关文言常识;2.了解鸿门宴过程;3.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4.科学评价相关人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