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病机学说---发病的基本原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病机学说---发病的基本原理

发病的基本原理

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致病因素所引起的各种病理性损害与人体正气抗损害的矛盾斗争,贯穿于疾病发展过程的始终,而正气与邪气矛盾双方的力量对比,决定着疾病发展的方向和结局。

因此,疾病的过程就是邪正斗争的过程,即机体处于被邪气侵害和正气抗侵害的过程。疾病的发生主要关系到邪气和正气两个方面,邪正相争是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原理。

(一) 正气与邪气的概念

1. 正气的含义正气在中医学中有两种不同的含义:

其一,发病学含义。

正气是人体生理功能的总称,包括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抗邪能力和康复能力。正气以人的形体结构和气血精津液为物质基础,它包括的范围十分广泛,如脾胃滋养全身的作用,卫气护卫肌表的作用,肾中精气调节全身阴阳的作用,以及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养全身的真气等,均属于正气的范畴。

其二,运气学含义。

在运气学说中,正气是指四时正常的气候,如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等。

2. 邪气的含义

邪气是各种致病因素的总称,包括存在于外界环境之中和人体内部产生的各种具有致病或损伤正气作用的因素,诸如前述的六淫、疠气、七情、外伤、痰饮、瘀血等外感病因、内伤病因和其他病因等。

(二) 正气与邪气的作用方式

1. 正气的作用方式

正气的作用方式有三:

(1) 自我调节,以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维持阴阳的协调平衡,保持和促进健康。

(2) 抗邪防病,或疾病发生后驱邪外出。

(3) 自我康复,病后或虚弱时自我修复,恢复健康。

2. 邪气的作用方式

邪气的作用方式为:

(1) 侵入途径:或侵袭肌表,由表入里,或直中于里,累及脏腑。

(2) 致病方式:单独为害,或相兼为病,或综合致病。大多数疾病是多种邪气综合作用的结果。

辨证求因,即体现了疾病发生的多因素复杂性的病因理论。

(三) 发病原理

发病原理是指在发病学中具有普遍意义的基本理论,中医学根据邪气与正气之间的辩证关系,分析邪气与正气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阐明疾病发生的原理,并用'邪正相争”这一命题来概括。

因此,邪正相争是疾病发生的基本原理。

邪正相争,又称邪正相搏,是指邪气伤正与正气抗邪之间的相互斗争。邪胜正则病,正胜邪则不病。

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是在一定条件下邪正相争的结果。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病邪侵害和正气虚弱都是必不可少的因素。

中医学既强调“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素问·评热病论》)

“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独伤人”(《灵枢·百病始生》),

同时也强调“必有因加而发',告诫人们“避其毒气”。

邪气与正气的斗争贯穿于疾病过程的始终,两者互相联系又相互斗争,邪气与正气的斗争以及它们之间的力量的对比常常影响着疾病的发展方向和转归。

中医学在重视邪气对疾病发生的重要作用的同时,更重视正气在疾病发生中的主要作用。

1. 正气在发病中的作用

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基础,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人体的正气,可以决定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从疾病的发生来看,人体脏腑功能正常,正气旺盛,气血充盈,腠理固密,病邪就难于侵人,即使邪气侵人,正气亦能驱邪外出,疾病也就无从发生。

从人体受邪之后看,正气不甚衰弱,即使受邪也较轻浅,病情多

不深重;正气虚弱,即使轻微受邪,亦可发生疾病或加重病情。

从发病的时间来看,正气不很弱者,不一定立即发病,而只有正气不足时,才能立即发病。

总之,只有在人体正气相对虚弱,卫外不固,抗邪无力的情况下,“邪气方之所凑,其气必虚。”能乘虚侵入,使人体阴阳失调,脏腑经络功能紊乱,而发生疾病。

所以说:“邪气侵人体以后,究竟停留于何处而为病,这取决于人体各部分正气之强弱。一般说来,人体哪一部分正气不足,邪气即易于损伤那一部分而发病。

如脏气不足,病在脏;腑气不足,病在腑;经气不足,病在经脉。疾病一旦发生,疾病的表现又和正气强弱有着密切关系。一般地说,正气强盛,邪正斗争剧烈,多表现为实证;正气虚弱,抗邪无力,多表现为虚证或虚实错杂证。

如同为感受风寒之邪而引起的感冒,正气强盛者,则多表现为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咳嗽、苔薄白、脉浮紧等风寒束表,卫阳被郁,邪气盛实之象,其证属实。

而体质素虚,阳气不足之人,感受风寒,除见发热恶寒、无汗、头身疼痛等一般表证外,并有形寒肢冷、面白声微、舌淡苔白、脉沉无力等阳虚现象,此为虚实错杂之候。

正气御邪的作用,主要体现于三个方面:

其一,抵御外邪的侵袭;

其二,影响发病的证候类型;

其三,机体对疾病的自愈能力。

总之,人体正气的强弱,决定疾病的发生与否,并与发病的部位、病变的轻重、发病的缓急及疾病的虚实变化等密切相关。所以,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主要因素和内在基础。

2. 致病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中医重视正气,强调正气在发病中的主导地位,并不排除邪气对疾病发生的重要作用。邪包括存在于外界环境之中和人体内部产生的各种具有致病或损伤正气作用的因素,如六淫、疫疬、七情、外伤及

痰饮和瘀血等。

致病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在一定的条件下,甚至起主导作用。如高温、高压电流、化学毒剂、枪弹杀伤、毒蛇咬伤等,即使正气强盛,机体也难免被伤害而发病。又如,疠气在特殊情况下,常常成为疾病发生的决定性因素,因而导致了疾病的大流行。所以,中医学提出了“避其气'的主动预防措施,以防止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邪气对正气的损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导致生理功能异常;

其二,造成机体形质损伤;

其三,改变个体的体质特征。

邪气与发病的关系至为密切,感邪的性质、轻重,以及邪气作用的部位,直接关系疾病的发生和病理变化。

疾病与病邪性质的关系:

一般来说,感受阳邪,易致阳偏盛而出现实热证;

感受阴邪,易致阴偏盛而出现实寒证。如火为阳邪,心火炽盛,则现面赤舌疮、心烦失眠、小便短赤等实热之证。而寒为阴邪,寒邪直中,伤及脾胃,则现吐泻清稀、脘腹冷痛、小便清长等阴寒之候。

疾病与感邪轻重的关系:疾病的轻重,除体质因素外,决定于感邪的轻重,轻则病轻,邪重则病重。例如,同一风邪袭人,因感邪轻重不一,其病则有伤寒和伤风之异,邪甚而深者为伤寒,邪轻而浅者为伤风。

疾病与病邪所中部位的关系:病邪侵犯人体的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也不尽一致。如寒客肌表经脉,则头身四肢疼痛;寒邪犯肺,则咳嗽喘促,痰液稀白等。

(四) 邪正胜负与发病

邪正相争是疾病发生的基本原理,邪正相争的结果,表现为邪与正的孰胜孰负,邪正胜负决定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1. 正能胜邪则不发病

邪气侵袭人体时,正气奋起抗邪,若正气强盛,抗邪有力,则病邪难于侵人,或侵人后即被正气及时消除,不产生病理反应而不发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