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病因病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具有程度上的差异,常有“火为热之极,热为
火之渐”之说。
火邪的特性和致病特点:
1)火热为阳邪,其性上炎。火热证可见高热,口渴,
骚动不安,目赤肿痛,尿赤,脉数等。火性上炎,故又多 见目赤肿痛,口舌生疮等。
2)耗伤阴津--临症除有热象外,常伴有口渴,舌干
津少,粪便干燥等症。
3)生风动血。生风,指“热极生风”,表现为高热所 致四肢抽搐,角弓反张等症。火热之邪可使血流加快,甚
方向转化,以至痊愈。 正气不弱,但邪气过盛,则相争有力--实证、热 证;反之正气虚弱,抗病无力--虚证、寒证。

二、升降失常

气机的升降出入是机体气化功能的基本运动形式,是脏腑 功能活动的特点。机体的各脏腑的机能活动都有一定的形 式。例如脾主升,胃主降,是机体升降运动的枢纽。升则 上输心肺,降则下归于肝肾。只有脾胃健运,才能维持, “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出腠理,浊阴走五脏; 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的正常升降运动。 六淫性质不同,侵入部位亦有差异,从而影响不同脏腑的 相应功能,但机体的病机表现却是气机的升降失常。如:
内生五邪:由于脏腑功能失调而引发类似于风、 寒、燥、湿、火的病理现象,如内风、内寒、内
湿、内燥、内火。
六淫—风(wind)

风(邪):春季主气--百病之长或六淫之首 内风:相对于外风而言,风从内生者,多为心、 肝、肾,特别与肝功能失调有关也叫肝风。

《素问· 至真要大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湿特点与致病

湿为阴邪,阻遏气机,易损阳气(脾)
• 脾阳受阻,水湿不运 溢于皮肤—水肿 流溢胃肠—泄泻或肚腹涨满、痛、里急后重等

湿性重浊、趋下 • 重--行走如负重物 • 浊--分泌物及排泄物秽浊不清 粘滞、缠绵难退 • 粘--粪便粘滞不爽,尿涩不畅

• 滞--病程长,缠绵难退,或反复发作
第五章 病因病机

病因病机(etiology and pathology)
• 病因:致病因素,引起动物发生疾病的原因
• 病机:病因作用于机体,引起疾病发生、发展与转归
的机理
整体观念告诉我们:机体内部各脏腑组织之间以及动物 体与外界环境之间是对立统一的有机整体,其正常状 态为相对平衡状态--生理状态;反之其平衡的破坏 --病理状态
体疼痛,出现跛行。寒邪直中肠胃,则肚腹冷痛,起卧不安。
3)寒性收引--拘急。“收引”即收缩牵引的意思。因寒 邪侵犯,常见肢体屈伸不利、拘急疼痛、恶寒、无汗、脉迟、
沉、紧等症。
寒邪(cold)

性质:阴邪--清冷,凝滞、收引 致病特点
• 易伤阳气, • 易致疼痛,阻碍气血运行 • 使气机收敛闭塞
肠--肠鸣、腹满、食少
(五)瘀血
凡血液运行不畅,或体内离经之血未能消 散者,都可形成瘀血,瘀血形成之后,反过来 又能影响气血的运行,导致脏腑功能失调,引 起许多疾病。因此,瘀血也属于一种致病因素。
形成瘀血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气滞、气虚、
血寒等,使血行不畅而凝滞;或外伤及其它原
因造成的内伤出血不能及时消散或排出所致。
七情——喜

“喜伤心”、“喜则气缓”,过度喜乐伤损心神 证候:心神无安,精神涣散,思想不能集中,或 语无伦次,哭笑无常,精神错乱,举止失常,甚 至痴狂等。
如范进中举
七情—怒

“怒伤肝”,“怒则气上”,过于愤怒而致肝的疏泄功能 失常而呈亢进状态 证候:头胀头痛,面红目赤,眩晕,呃逆呕血,腹胀飧泄, 甚或神昏暴厥等 “三气周瑜”
脾气虚--肚腹虚胀、肢体浮肿、粪稀
七情—思

“思伤脾”、“思则气结”,思虑太过,气机郁滞 而致脾主运化的功能失常。 其证候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腹胀便溏, 形体消瘦,或睡眠不佳,多梦健忘,心悸怔忡等Biblioteka Baidu

清照思夫,作《醉花荫》词...莫道不消魂,帘卷 西风,人比黄花瘦。
七情——悲

“悲伤肺”,“悲则气消”,过度悲哀,忧愁不解 耗伤肺气。

受到剧烈惊恐之时,会出现大小便失禁
食积证

食积证:因饮食不节--食物停滞胃肠而反映的证候
病位在胃肠,主要有食积胃肠证、脾虚食积证等 症候:脘腹痞胀疼痛,纳呆厌食,吞酸嗳腐,呕 吐酸馊,大便腐臭,舌苔厚腻,脉滑有力等症为 主要表现。

饮食不慎常是辨证的依据之一
虫积证

中医学对肠虫致病的认识较为具体 辨证 • 虫积肠道证 • 虫积肝胆证
疾病的发生和变化不外乎动物体的内因和外界环
境的外因所决定,中医或中兽医称这两种因素分别
为“正气”和“邪气”。也就是说:疾病的发生与
发展是“正邪相争”的结果。 正气--动物体各脏腑组织的机能活动,及其对 外界环境的适应力和对致病因素的抵抗力; 邪气--一切致病因素。
第二节 病因(Etiology)
争过程。虽然疾病的发生、发展错综复杂,千变万
化,但就病机过程来讲,总不外乎邪正消长,阴阳 失调,升降失常等几个方面。
一、邪正消长

疾病的过程,尤其是外感病的过程,就是邪正斗争 的过程,邪正的消长则决定着疾病的发生、发展与
转归。

正气虚弱或邪气强盛,则促进病情发展,趋向恶化 .
正气得到恢复充实,邪气退却,则疾病往往向好的
瘀血致病的共同特点:
1)刺痛拒按,痛有定处
2)肿块固定,坚硬压痛
3)出血紫暗,或混有血块
瘀血部位不同,产生的症状亦有差异:如瘀阻于
胃肠,可出现便血、腹泻;瘀阻于肢体局部,可 见局部肿痛;瘀血阻塞脉道,血流不通,轻则疼 痛、麻痹,重则脉管破裂,血溢脉外等。
(五)七情
西方谚语:一个小丑进城胜过一打医生
A 恶寒、发热,无汗
证候
B 头项强痛,肢体关节疼痛脘腹冷痛,呕 吐清水,肠鸣腹泻 C 手足拘急,关节屈伸不利
六淫—暑邪(summer heat)
• 暑:夏季主气,严格的季节性,独见于夏令。
• 暑邪纯属外邪,无内暑之说

性质与致病特点
1.暑性炎热—高热、口渴、多汗 2.暑性升散 —易耗气伤津,精神倦怠、
四肢无力、呼吸浅快
神志昏迷。
3.暑多夹湿—与湿相伴为病,除暑热表现
外,常多见:汗出不畅、渴不多饮、身
重倦怠、便溏泄泻等湿困之症。 如:日射病、中暑
六淫—湿邪(damp)
• 湿:长夏主气。
– 外湿:气候环境潮湿 – 内湿:脾失健运,水湿停聚 相互影响
• 外湿困脾阳,脾失健运,则湿从内生 • 脾阳虚损,脾失健运---水湿内停:导致外湿易于 侵袭
二、内伤致病因素

内伤,主要是由于饲养失宜和管理不当所引起,
可概括为饥、饱、劳、役四种。如饲喂没有节制,
过饱、过饥,或劳逸没有一定的适度,过劳、过
逸等都会降低机体抵抗力而导致疾病的发生。此 外,公畜的交配过度,家畜缺乏运动,长期休闲 (逸)也能引起内伤。
三、其他致病因素
外伤:创伤、挫伤、烫火伤、虫兽伤等
说明有许多病通过调节情绪就能治好
中医讲七情致病,不良情绪是健康的内贼
“喜伤心,怒伤肝,忧思伤脾,悲伤肺,惊恐伤肾” 西医则强调情绪的波动导致人体神经内分泌的紊乱 作用于靶器官而出现一系列的疾病 如心血管病、溃疡病等
• 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精神剌激 过于强烈或持续过久,超正常范围,导致情志内伤 七情病证,常与患者个性有关,而人事环境,则为动因。 • 因五脏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情志所伤亦 可相互影响,故临床见证亦颇复杂
其 他 致 病 因 素
寄生虫:内寄生虫、外寄生虫 中毒:毒物侵入体内,引起脏腑功能失调及组织损伤 痰饮:粘稠而浊者称“痰”,清稀如水者称“饮” 瘀血: 七情:伤及内脏和影响气机运行
(四)痰饮
痰和饮,本是体内水液代谢障碍的病理性产物,但又 是致病因素,并能引起更复杂的病理变化。其在体内以 “有形之痰”、“无形之痰”两种形式存在。痰的形成主 要因脾、肺、肾等功能失调,不能运化和输布水液,或邪 热郁炎煎熬津液所致;饮多由脾、肾阳虚所致。
六淫—燥(dryness)
燥秋之主气 燥邪的特性和致病特点:
1)燥性干燥、易伤津液。故燥邪致病,均以缺乏津 液为特征。如鼻干燥,皮毛干枯,眼干不润,粪便 干结,尿短少,口干欲饮,干咳无痰等。即“燥胜 则干” 。
2)燥易伤肺。肺喜清肃濡润,既不耐湿,更不耐燥, 湿则停饮、燥则津伤。燥伤于肺常出现干咳少痰等 症。

其证候主要表现为:面色惨淡,吁叹饮泣,神气 不足,萎靡不振,烦热躁乱,情绪抑郁,神疲乏 力等。
悲极则可出现咳嗽,气促等症状(如林带玉)
七情—恐

“恐伤肾”、“恐则气下”,恐惧、惊骇伤及人之 肾气
其证候主要表现为:下焦胀满,遗精滑精,二便 失禁,或怵惕不安,常欲闭户独处,如人将捕之, 或情绪不安,甚至神志错乱,语言举止失常等症 状。
• 虫体搏结阻塞可形成虫结肠闭证
• 蛔虫窜扰胆膈可形成虫扰胆膈证等
第二节 病 机
病机:即疾病发生、发展与转归的机理。 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与机体的抵抗力
大小,致病因素的强弱、性质、传入途径、致病部
位以及外界环境中其他因素的影响等都有一定的联 系。但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的根本原因,不在 机体的外部,而在机体的内部。也就是说,各种致 病因素是通过机体内部起作用,是正气与邪气的斗
六淫---寒邪(cold)
• 外寒:冬天主气,气温低,保暖不够,淋 雨涉水,汗出当风,冰冻饮食
– 伤寒:寒邪伤于肌表,阻遏卫阳 – 中寒:寒邪直中于里,伤及脏腑阳气
• 内寒:寒从内生—机体机能衰退,阳气不 足
寒邪的特性和致病特点:
1)寒性阴冷,易伤阳气--寒象。寒邪外来,卫阳受损, 则出现恶寒怕冷,皮紧毛乍等表寒症状;若寒邪中里,直伤 脾胃或肺肾之阳,则出现肢体寒冷,下利清谷,小便清长, 口吐清涎等症。 2)寒性凝滞--疼痛。“凝滞”即凝闭不通之意。当寒邪 侵犯肌体,可使气血凝结阻滞,不能通畅流行,往往发生疼 痛,即所谓“不通则痛”。如寒邪伤表,卫营凝涩,则使肢
六淫—火(fire)
火与热性质相同,但同中有异。热多属于
外淫,如风热、暑热、湿热之类;火则常由内
生,如心火上炎,肝火亢胜等。火热也有内外
之分,属外感者,多是直接感受温热邪气所致
(一般属实火);属内生者,则常由脏腑阴阳 气血失调而成(一般属虚火)。《素问· 调经论》
所说:“阴虚生内热,阳盛生外热”。火与热
至迫血妄行,而致各种热性出血。
4)火邪易致疮痈--火热侵犯血分,聚于局部,腐蚀 血肉而发为疮疡痈肿。
(二)疫疠
“疫”是就瘟疫,“疠”是天地间的一种 不正之气。 疫疠致病:具有发病急骤,病情重笃,症 状相似,传染性强的特点。正如《三农记· 卷八》
中说:“人疫染人,畜疫染畜,染其形似者,
豕疫可传牛,牛疫可传豕……”。又宋代《陈敷 农书》中说:“…又已死之肉,经过村里,其 气尚能相染也”。
poisoning
一、外感因素(the exogenous factors)

外感致病因素:来源于自然界,多从皮毛、口鼻侵入机体
而引发疾病的因素,包括 六淫和疫疠
(一)六淫:淫—太过、浸淫;指风、寒、暑、湿、燥、火六 种气候异常,急骤的变化或畜体的适应能力降低时,成为 引起机体发病的病因。 • 致病特点: 外感性、季节性、兼挟性、转化性
病因:1 外感 致病因素 2 内伤 致病因素 3 其它 致病因素 病因学说:即研究病因性质及其致病特性的学说
• 风寒暑湿伤于外,饥饱劳役扰于内
外感
其它 外伤
Traumatic injury
内伤
瘀血
Stagnant blood
中毒 寄生虫
Invasion of parasites
痰饮
Phlegm& retained liquid
痰饮为病共同的临床特征:
1)咳痰量多,喉中痰鸣
2)胀满水肿,肠鸣食减
3)胸闷、呕恶、眩晕、心悸
4)苔厚腻,脉弦滑
痰饮侵袭不同部位所致病症的特点:
肺--咳喘、痰多
心--心悸、神昏、癫狂、失眠
痰 四肢--麻木、疼痛
经络、筋骨--瘰疠、痰核
胃--恶心呕吐、脘闷烦满 肌肤--水肿(溢饮)

胸肋--咳喘、胸肋胀痛、呼吸引痛、胸水 腹--腹水
风邪性与致病特点
1)风性善行而数变。“善行”即风邪致病,其病变化
无常,病位无定处。如风邪为主的风湿症,常表现四肢 交替疼痛。“数变”是指风邪致病的病证变化较多,传 变亦迅速,如:某些外感病(荨麻疹)。 2)风性主动。“动”指风邪致病具有动摇不定的特点。 临症常见如肌肉震颤、四肢抽搐、颈项强直等。
3)风性轻扬开泄。由于风具有升发、向上、向外开泄 的特点,因而风邪所伤,容易侵犯畜体的上部和肌表, 使皮毛腠理疏泄开张,表现出汗、恶风症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