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学前儿童常见行为问题分析
学前儿童常见的问题行为及其矫治
6、咬指甲癖
幼儿经常地、控制不住地将长出的手指甲 咬去,称为咬指甲癖。
(1)原因 1)因情绪紧张、感情需求得不到满足而
产生的。多见于学龄前期及学龄儿童。 2)家长爱孩子,消除可致儿童心理紧 张的因素。
2)让孩子多在户外活动,与小朋友一起 游戏,将注意力分散到其他事物上。
(2)家庭因素: 学习和模仿 ; 家长对孩子的娇宠放纵
(3)环境因素 : 影视片; 社会暴力
对策
(1)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2)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 (3)引导孩子合理宣泄情绪 (4)培养孩子丰富的情感 (5)对孩子的攻击行为“冷处理” (6)引导孩子进行移情换位 (7)善用“转移注意”法 (8)家长以身作则做孩子的表率
(2) 患儿的父母也常有胆小怕事,过分谨慎和拘谨,缺乏自信心, 遇事迟疑不决,事后反复检查,过于克制自己,呆板,缺乏兴趣、爱好 等不良性格特征。
(3) 父母对孩子过于苟求,如对清洁卫生过分要求,生活中刻板的 规矩过多等,可能是诱发本症的原因。
(4) 孩子严重的疾病、外伤,突然受严惩的精神创伤,或长期处于 过度的精神紧张状态,精神负担过重等,均可成为诱发因素,促使症状 出现。
症状
(1)强迫思考,包括某一个想法、冲动、观念、脑内浮现的 声音或感觉等。
(2)强迫行为,刻板地重复某一行为、收集或收藏某些没有 任何用处的东西等。
病因
儿童的先天素质、性格、父母不良性格的影响、教育方法不当等, 均与本症的发生有关。
(1)患儿病前常有过于严肃、拘谨、胆小、呆板、好思考、不活泼 的表现。
培养儿童自我控制能力。 (2)培养儿童有规律的生活和规范行为 (3)药物治疗
用药前要进行详细的生理和神经系统检查,查明病因,再酌情用 药。
第五章学前情绪与行为问题儿童的教育
• 3.孤独症的发病原因: • (1)心因论:认为孤独症是因为儿童生活在 充满威胁和缺乏母爱的环境中,父母的养育方 式、教养态度与孤独症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 (2)身心论:认为孤独症的产生源于神经系 统的器质性病变、机能障碍、感觉器官机能失 调及生化因素。 • (3)社会环境因素影响论:认为孤独症的产 生受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
• • • • •
(二)学前儿童情绪行为障碍的观察发现 1.情绪行为障碍评价的标准: (1)不良行为出现的强度和频率 (2)行为是否符合社会要求 (3)是否有异常行为的症状。
• 2.情绪行为障碍的观察发现(如何辨别学前机 构中的情绪行为障碍儿童): • (1)直接观察。在幼儿园,对儿童的异常行 为的发展主要通过教师的直接观察。一般来说, 教师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观察:
• 2.多动症的发病率: 多动症的症状一般在7岁以前就表现出来。典 型年龄是3岁左右,8到10岁为发病的高峰期。平 均发病率为3%。美国估计为3-5%。 男女比例4:1-9:1
3.多动症儿童的分类:从有教育意义的角度来考虑, 可以以行为特质来划分,可分为多动,不专注和 被动、紧张和焦虑、不合群、懒散、学习问题等 类型。
• 3.心理治疗:包括提高教师、家长的认识和对 多动症儿童的治疗。 • 首先,教师、家长要对多动症儿童有正确的认 识。 • 其次,要帮助儿童树立克服不良行为的信心: 要经常对儿童的多动行为表示理解,及时鼓励 其对不良行为的克制和进步行为,帮助其树立 起自信心,并培养其非智力品质,增强其学习 动机、求知欲望、学习毅力,有效地改变儿童 的行为。
• 一、孤独症儿童的概述
• 1.孤独症的概念:也称自闭症,是一种较严重的 发育性障碍。 • “来自 星星的你”---一位妈妈的独白 • 1943年,美国心理学家李奥· 坎纳首次采用自闭症 来描述有极度退缩行为,对他人漠不关心的病症。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第五章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方法-评定的方法
唐氏综合症儿童生活适应能力观察 记录表
日期: 时间: 情境:
被观察者姓名:
年龄: 性别:
观察者姓名:
类别 生活自理能力
认知动作能力 注意力
生活行为表现
适应程度
54 3 2 1
1.能自己用餐
2.上厕所时,可以自己穿 脱裤子
3.会自己洗澡、刷牙、洗 脸,并收拾用具
4 .会收拾自己的玩具
5.会按红绿灯指示
(二)列出目标行为
➢ 列出重要项目之后,逐一分项列出目标行为。
➢ 第一项“认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
意思是只要求幼儿能认出这些形状就可以了,不需
要说出这些形状的名称。设计如下目标行为:
✓ 当老师说到下列形状的名称时,能把形状挑出来
✓
是否
✓ 圆形 ---- ----
✓ 正方形 ---- ----
✓ 三角形 ---- ----
✓ 长方形 ---- ----
(三)依照逻辑组织目标行为
➢ 将列出的目标行为依照一定的逻辑加以组织。 ➢ 可以依据观察者的习惯来组织。例如:有的检核表
以幼儿活动时的场地顺序来排列,有的以活动开始 的时间顺序来进行排列,也有的按行为类别来排列。 ➢ 下表是按照行为的难易程度排列的。
➢ 第二部分是活动式检核项目,活动指行为,就 是观察的重点。在观察时段在表格上记录特定 行为的出现。
第二节 等级评定法
一、等级评定法的涵义 行为有无发生—行为检核法 行为发生的程度、频率—等级评定法 等级评定法:对被观察者进行观察后,对其表现行为所达到
的水平进行评定,并可判断行为质量高低的一种方法。
状况,也可以用来测量进行教育干预后产生的效果。 适用范围比较广,可与其他观察方法结合适用。
学前儿童常见行为问题通用课件
• 学前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往往与他们的情绪管理能力有关,可能是因为 愤怒、不满或挫折等原因而采取的行为。因此,在处理攻击性行为时 ,需要关注儿童的情绪,帮助他们学会适当地表达情感。
解决孩子的行为问题,需要家 庭、学校、社区等多方面的合 作。各方应建立良好的沟通机 制,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提 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
05
结论和展望
总结和回顾
学前阶段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常见行为问题的识别与干预对于儿童的长远 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件重点介绍了学前儿童常见的行为问题,如攻击性行为、退缩行为、违抗行为 等,并分析了这些问题的成因和影响。
学前儿童常见行为问题通用 课件
• 引言 • 常见的学前儿童行为问题 • 行为问题的成因和影响因素 • 解决学前儿童行为问题的策略和方
法 • 结论和展望
01
引言
行为问题的定义和重要性
定义
行为问题是指儿童在行为、情绪 、社交等方面出现的偏离正常发 展轨迹的现象。
重要性
行为问题可能影响儿童的身心健 康、学习成果和人际关系,及时 发现并干预有助于促进儿童全面 发展。
积极通
与儿童保持积极、开放的沟通 ,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以 更好地引导和帮助他们解决问 题。
创设支持环境
为儿童创设一个安全、和谐、 支持性的学习和生活环境,降
低行为问题发生的可能性。
THANKS
感谢观看
干预效果评估
对现有的干预策略进行效果评估, 探讨哪些策略在何种情况下更为有 效,以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干预方案 。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 第五章 评定的方法
• 2、图形量表
• 图形量表是以一条横线来 表示一个行为维度,在横 线上按照行为表现依次由 高至低排列。观察者根据 被观察者的实际情况,在 横线上确定与观察对象的 行为描述相应的点,并标 上记号。
图形量表还被发展成另外一种型式,叫作“语意区分 量表”。所谓语意区分,是以两个语意相反的形容词 为两端,中间有七点等级评定(或是五点等级的)。
圆形 正方形 三角形 长方形
是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否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三)依照逻辑组织目标行为
• 通常组织目标行为的逻辑: • a、按照幼儿活动的场地顺序排列; • b、按照活动开始的时间排列; • c、按照行为类别排列。
• 表5-1-1幼儿身心特征检核表的排列逻辑: • 行为能力→日常情绪→日常习惯
是否
开放性 选择性 推断性
行为检核法的特性
行为检核法不记录行为或事件发生的原始资料,如背 景、原因、过程和结果等,只记录了行为是否发生, 因而是封闭的方法。
行为检核法需要在观察前对需观察检验的行为项目做 出界定,然后根据这些行为项目去检核被观察者是否 出现了这种行为,因而选择性极高。
1、实际做检核时有时需综合幼儿平时的表现作判断; 2、在编制检核表时需判断哪些行为属于你要观察的 类别。
多于十个物体 6. 能理解下列概念的指示
第一 中间 最后 7. 能理解下列的概念的指示 多于 少于
(四)根据观察目的设计记录表
• 左老师的观察目的: • 1、在幼儿进入中班时是否具有这些数学能力; • 2、观察记录该能力出现的时间。
(五)完善记录表
• 完善的行为检核表应包含两部分内容: • 1、静态描述项目 • 姓名、年龄、性别、家庭背景(家庭排行、家庭社会地位
学前儿童常见的心理与行为问题分析
学前儿童常见的心理与行为问题分析学前儿童常见的心理与行为问题分析
学前儿童常见的心理与行为问题是很多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热点话题。
在
孩子们发育成熟的过程中,许多心理和行为问题会随之出现,家长和教育者应当关注并了解如何正确应对。
首先,有些学前儿童喜欢出尔反尔,表现出调皮叛逆的行为,这会降低父母的
耐心。
一般比较调皮的孩子,有的是根深蒂固的性格,有的是积极而有趣的特征,不能因此而怀疑其个性问题或孤独症,应该正确地挖掘孩子的潜能,鼓励孩子的积极性。
其次,学前儿童容易出现反复提问、行为任性、容易焦虑、难以思维联系等行为。
对这类孩子,家长应适当放松自己的要求,回答其疑问时切勿蔑视他们,应鼓励其健康的智力发展,而不是把孩子当作一个奴仆。
最后,学前儿童往往出现“小恐慌”现象,在任何特别的情况下都会惊慌失措,他们往往消极地把自己关在一个“小箱子”里,害怕承担新的挑战。
因此,家长应该以积极、理解、温和的态度,让孩子慢慢逐步地习惯外界的环境,训练学得正确的生活习惯。
总之,学前儿童的成长伴随着许多心理和行为问题,家长应当以恰当的态度和
方法,正确引导孩子,使其正确转化对外界的恐惧心理,努力培养孩子自信、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鼓励孩子的责任感、独立性及加强理解能力,从而把孩子自身的价值观和自信心得到提高。
学前教育中常见的行为问题如何应对
学前教育中常见的行为问题如何应对在学前教育阶段,孩子们可能会表现出各种各样的行为问题,这让许多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感到困惑和担忧。
了解并正确应对这些行为问题,对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学前教育中常见的行为问题以及应对方法。
一、攻击性行为攻击性行为是学前教育中较为常见的问题之一,表现为打人、咬人、推搡等。
造成这种行为的原因可能是孩子缺乏情绪管理能力、模仿他人的行为、想要引起关注或者是为了保护自己的物品。
应对攻击性行为,首先要保持冷静,避免以暴制暴。
及时制止孩子的行为,并明确告诉他这种行为是不对的。
然后,帮助孩子理解他人的感受,例如问他:“如果别人打你,你会不会疼?会不会伤心?”引导孩子换位思考。
同时,给孩子提供正确的表达方式,比如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而不是通过攻击。
另外,为孩子营造一个和谐、温暖的环境,减少不良行为的模仿源。
二、注意力不集中学前儿童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是正常的,但如果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较为严重,可能会影响日后的学习和生活。
针对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可以通过游戏和活动来训练孩子的注意力。
比如玩拼图、搭积木、找不同等需要集中注意力的游戏。
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设定一些简单的任务,让孩子逐步延长专注的时间。
同时,要避免过多的干扰因素,如在孩子学习或玩耍时,减少周围的噪音和杂物。
三、说谎行为学前儿童说谎可能是因为分不清现实与想象,或者是为了逃避惩罚、获得关注。
当发现孩子说谎时,不要急于指责和惩罚,而是要耐心倾听孩子的解释。
如果是因为分不清现实与想象,要帮助孩子区分。
如果是为了逃避惩罚,要让孩子知道诚实的重要性,并且建立一个宽松、信任的环境,让孩子敢于说实话。
同时,家长和教育者自己也要以身作则,不说谎。
四、过度依赖有些孩子在学前阶段可能会表现出过度依赖的行为,比如不愿意自己穿衣、吃饭、做游戏等。
要改变这种情况,需要逐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从简单的任务开始,让孩子自己完成,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学前儿童注意与行为问题
学前儿童是指3-6岁的儿童,这一阶段的儿童正处于身体、心理、认知等多方面的发展阶段,因此常常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偏食挑食等行为问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学前儿童注意与行为问题:
1. 注意力不集中:学前儿童的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难以完成任务,经常会出现分心、无法集中注意力的情况。
2. 多动:学前儿童的身体协调性和肌肉控制能力还不够完善,因此经常表现出多动、不安静的行为。
3. 偏食挑食:学前儿童的味觉和口感感受还不够成熟,因此容易出现偏食挑食的行为,导致营养不均衡。
4. 情绪问题:学前儿童的情感表达还不够成熟,经常会出现情绪问题,如焦虑、愤怒、沮丧等。
5. 品行问题:学前儿童还没有完全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因此经常会出现打人、说脏话等品行问题。
对于这些行为问题,家长和老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提供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减少干扰。
2. 建立规律的生活习惯,包括饮食、睡眠和运动等方面。
3. 鼓励儿童参与各种活动,培养兴趣爱好,增强注意力和自控力。
4. 给儿童提供正面的反馈和鼓励,增强自信心和积极性。
5. 与儿童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情感状态,及时解决问题。
幼儿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分析
幼儿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分析
幼儿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分析
一、行为惯问题
幼儿常见的行为惯问题包括攻击性行为、咬指甲和吸吮手指等。
攻击性行为是指以伤害他人或物品为目的的行为,包括工具性攻击和敌意性攻击。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特点包括频繁、以身体攻击为主、向敌意性攻击转化以及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
二、情绪相关问题
幼儿常见的情绪相关问题包括胆小、羞怯、焦虑、害怕和恐惧等。
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幼儿的社交能力和自我认知能力。
三、语言发展问题
幼儿常见的语言发展问题包括口吃等。
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幼儿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四、认知发展问题
幼儿常见的认知发展问题包括说谎、自私和违规等。
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幼儿的道德发展和社交能力。
五、心理障碍
幼儿常见的心理障碍包括选择性缄默等。
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幼儿的社交能力和自我认知能力。
攻击性行为
攻击性行为是指以伤害他人或物品为目的的行为,包括工具性攻击和敌意性攻击。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特点包括频繁、以身体攻击为主、向敌意性攻击转化以及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
攻击性行为的原因
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包括激素水平、气质、社会认知的缺陷和歪曲、经验累积与强化以及环境因素。
家庭教养环境、交流与文化影响以及暴力性大众传媒和游戏都可能会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产生影响。
攻击性行为的矫正原则和策略
攻击性行为的矫正原则包括尽量满足儿童合理的心理需求和提供宣泄内心压力的多种形式和途径。
对于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应该疏导而不是堵塞。
攻击性行为的矫正策略包括对父母的交往方式进行训练,采用积极的教养方式。
学前儿童常见的问题行为及其矫正
学前儿童常见的问题行为及其矫正学前儿童是指3岁到6岁的孩子,这个阶段的孩子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行为。
理解并能够应对这些问题行为是家长和教师的责任。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问题行为及其矫正方法,以帮助家长和教师促进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
1. 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不集中是学前儿童常见的问题行为之一。
这表现为孩子很难专注于一个任务或活动,容易分心或易受干扰。
这可能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和日常生活。
为了矫正这一问题行为,家长和教师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创造一个安静、没有干扰的学习环境,减少外界噪音和干扰源;- 分割任务时间,将长时间任务分为几个短时间的小任务,以增加孩子的注意力持久性;- 提供有趣、有挑战性的活动,吸引孩子的兴趣和注意力;- 使用游戏化学习方法,如记分卡或计时器,鼓励孩子保持专注。
2. 暴力和攻击行为一些学前儿童表现出暴力和攻击行为,例如打人、咬人或损坏物品。
这些行为可能是由于孩子缺乏情绪调节能力或与他人的合作技巧不足所导致。
为了矫正这一问题行为,以下是一些建议:- 建立一个积极的行为管理计划,包括奖励的机制,以鼓励和强调良好的行为表现;- 使用言语和模仿的方式教导孩子正确的沟通方式,帮助他们学会通过言语表达自己的情感;- 鼓励孩子参与体育运动和其他具有互动性的活动,以释放压力和消耗多余的能量;- 与孩子进行交流和沟通,理解他们的情感需求,并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安全感。
3. 社交障碍一些学前儿童可能面临社交障碍,表现为害羞、退缩、拒绝与他人交往或与同龄人相处困难。
这可能会影响他们与他人的合作和友谊关系发展。
为了帮助孩子克服社交障碍,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创建一个支持性的环境,鼓励孩子主动参与社交活动,例如与其他儿童一起玩耍或参加集体活动;- 规划安排孩子与同龄人的互动时间,例如安排去公园、参加社区的活动或报名参加兴趣班;- 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培养孩子的合作技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角色扮演或故事阅读等方式培养他们的社交技能。
简述对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看法及矫正措施
简述对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看法及矫正措施一、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看法1.1 问题的定义学前儿童问题行为是指在学前阶段,儿童出现的各种不良行为,如打人、骂人、抢东西、不听话等。
这些问题行为不仅影响了儿童的正常生活和学习,也给家长和老师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因此,对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认识和矫正是非常重要的。
1.2 问题行为的原因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理原因:学前儿童的身体和心理都在发育过程中,他们的大脑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对于自我控制和情绪管理的能力较弱。
这导致他们在面对挫折和压力时,容易产生负面情绪,从而表现出问题行为。
(2)社会环境因素:学前儿童所处的家庭、幼儿园或学校环境对他们的行为有很大的影响。
如果这些环境充满了冲突、紧张和负面情绪,那么学前儿童就更容易出现问题行为。
(3)家庭教育因素:家长的教育方式和态度对孩子的行为有很大的影响。
如果家长过于溺爱、严厉或者忽视孩子的需求,都可能导致孩子出现问题行为。
1.3 问题行为的危害学前儿童问题行为不仅影响了他们的正常生活和学习,还可能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影响人际关系:学前儿童的问题行为容易引起其他儿童的排斥和反感,导致他们与同伴的关系紧张,甚至发生冲突。
(2)损害自尊心:学前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尊重。
问题行为往往会导致他们在同伴中失去尊重,从而损害他们的自尊心。
(3)影响学习能力:学前儿童问题行为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降低学习效果。
问题行为还可能导致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挫败感,进一步影响学习能力的发展。
二、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矫正措施2.1 加强沟通与理解家长和老师要学会与学前儿童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
只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行为,才能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
家长和老师还要关注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变化,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行为并进行干预。
2.2 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尊重孩子的需求,关爱和支持他们的成长。
学前教育中常见的行为问题及解决方法
学前教育中常见的行为问题及解决方法学前教育是孩子们成长和发展的重要阶段,而在这个阶段,孩子们常常会出现一些行为问题。
本文将探讨学前教育中常见的行为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不集中是学前教育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
幼儿在集体活动或者课堂上往往难以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力,容易分心或者走神。
这种问题可能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理解能力。
解决方法:1. 创设有趣的环境: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具和教学材料,引起幼儿的兴趣并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2. 设置清晰的规则:告诉幼儿在集体活动或者课堂上需要做什么,定下一些明确的规则和目标。
3. 分段教学:将教学内容分成小块,避免让幼儿长时间地专注于一件事情。
4. 给予正面激励:当幼儿能够集中注意力并参与到活动中时,给予他们肯定和鼓励。
二、情绪波动年幼的孩子常常容易情绪波动,表现出焦躁、易怒或者情绪低落等。
这种情况有可能影响幼儿与他人的交往以及学习效果。
1. 建立情绪识别和管理的技巧:教导幼儿认识并表达他们的情绪,通过提供一些情绪管理技巧,帮助他们调节情绪。
2. 提供稳定和温馨的环境:创造一个稳定、温馨和支持性的环境,让孩子感到安全和被关爱。
这有助于形成积极的情绪状态。
3. 倾听和沟通:倾听幼儿的想法和感受,并鼓励他们通过言语表达情绪。
通过与他们的沟通,帮助他们理解自己的情绪。
三、社交问题幼儿时期是社交与交往的关键时期,然而一些孩子可能会遇到社交问题,如孤独、难以与他人合作或者冲突等。
解决方法:1. 培养友善和合作的价值观:教导幼儿如何友善地与他人相处,鼓励他们与其他孩子进行合作和互助。
2. 融入集体活动:通过组织各种集体活动,如游戏、音乐或画画等,鼓励幼儿参与到团队中,培养他们的社交技能。
3. 教授解决冲突的方法:教导幼儿如何以说服、协商或妥协的方式解决冲突,使他们学会与他人和平相处。
四、注意行为问题一些幼儿会表现出注意力容易分散、坐不住或者爱说话等行为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影响幼儿的学习和集体活动的进行。
第五章 学前儿童心理行为发育偏异和障碍的预防与矫正
注意缺陷的症状主要包括:
⑥往往逃学、不喜欢或不愿意参加那些需要 精力持久的作业,如做功课或家务; ⑦往往遗漏作业或活动所必需的东西,如玩 具、课本、家庭作业、铅笔或其他学习工具 ⑧往往易受外界刺激而分心; ⑨往往遗忘日常活动。
.
多动冲动的症状主要包括:
①手或脚往往有很多小动作,或在座位上扭动 ②往往在教室里或在其他要求坐好的场合,擅 自离开座位; ③往往在不合适场合过多地奔来奔去或爬上 爬下; ④往往不能安静地参加游戏或课余活动;
核心症状:注意缺陷和多动/冲动,往往 伴有学习困难、对立违抗、情绪等问题。
.
注意缺陷的症状主要包括:
①在学习或其他活动中,往往不能仔细注意到 细节,或常发生粗心所致的错误; ②在学习或游戏活动时,注意往往难以持久; ③与之对话时,往往心不在焉,似听非听; ④往往不能听从教导以完成功课作业、日常 家务(并非因为对立行为或不理解教导); ⑤往往难以完成作业或活动;
⑥其他非药物治疗,如感觉统合训练,脑电生物反馈等, 有研究报道对改善ADHD症状存在一定帮助。
.
二、儿童情绪问题或障碍
日常情况下,儿童有些情绪反应如痛苦、 悲伤、愤怒、烦恼等多是正常的,可能几天过 后就会恢复正常。但是,儿童的情绪问题或障 碍却不同,可能持续时间长达数周数月以上,环 境改善后仍不好转,并可能影响到他们的日常 生活、学习和交往。
• 父母访谈是诊断评估的核心,需结合老师提 供的学校表现情况、儿童临床表现特征、 精神检查结果等作出诊断。
.
治疗原则:采取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方案, 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 原则上6岁以下幼儿不选择药物治疗,仅在病 情严重影响生活和学习时才谨慎选择。
• 常用的治疗药物有: ①中枢兴奋剂,如盐酸哌甲酯; ②非中枢兴奋剂,如盐酸托莫西汀; ③根据病情可选择抗抑郁剂、抗精神病药或
简述对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看法及矫正措施
简述对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看法及矫正措施1. 引言嘿,大家好!今天我们聊聊学前儿童的问题行为。
说到这个,可能有些家长会一脸苦涩,真是孩子们的小“闹剧”总是让人哭笑不得。
其实,这些行为往往是他们在探索世界的一部分,当然,也有些行为是需要纠正的。
今天我就带大家一起梳理一下这些问题,顺便聊聊怎么帮助小朋友们走出“迷途”。
2. 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表现2.1 常见问题行为首先,咱们得先了解这些小家伙常干的“坏事”。
有时候,孩子们就像小火箭一样,冲来冲去,精力旺盛得不行。
比如说,有的孩子在课堂上总是坐不住,老是想跟小伙伴聊天,甚至打打闹闹。
你要是说他,他可能还觉得委屈:“我就不想听那个大人的话!” 还有一些孩子,可能在遇到不喜欢的事情时,会大哭大闹,真是让人感到无奈。
再者,有些小朋友可能会表现得比较自私,比如玩具只想自己玩,别人靠近了就开始“抗议”。
哎,这种行为可不太好,要让他们知道分享的乐趣,不然长大后怎么跟人相处呢?2.2 行为背后的原因说到这些行为,背后的原因可不少。
首先,孩子们的语言能力还在发展,很多时候他们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所以就通过哭闹来引起注意。
其次,孩子们的情绪管理能力也还不成熟,遇到挫折就容易发脾气。
这就像是汽车没加油一样,动力不足嘛!再者,模仿也是个关键,看到大人或小伙伴怎么做,他们就想学,也许不一定是对的。
3. 矫正措施3.1 亲子互动的重要性那么,家长该怎么做呢?首先,亲子互动是个好办法!多花时间陪伴孩子,和他们一起玩,聊聊天,这样可以增强孩子的安全感。
他们会觉得“哎,爸爸妈妈都喜欢我,我也要努力做个好孩子!”比如,晚上可以一起看书,或是做一些简单的手工,这样不仅能增进感情,也能教他们一些新的东西。
3.2 设定规则和奖励机制再来,设定一些简单的规则也是很重要的。
比如,“在课堂上要安静”,可以用一些简单的图画或者符号来帮助他们理解。
别忘了,规则要简单明了,像个“游戏规则”一样,让他们觉得有趣。
第五章学前儿童常见行为问题分析
背景资料
晨晨在婴儿阶段,睡眠不安,睡眠时间短,大人 常常要费很大的劲才能把他哄睡着,但是只要有 一点响声,他就会被惊醒。平时和家人交流较少, 常常一个人睡着童床上,被抱的机会也较少。家 里没有人陪伴,经常一个人默默无声地玩玩具。 晨晨胆小、怕黑、怕小动物,怕一个人独处。6岁 以前父母分居两地,他一直由奶奶照看。父亲虽 然在身边,但性格内向,平时很少过问他,并且 在他哭闹时还跑过来吓唬她,所以晨晨一直害怕 爸爸发脾气。
(三)依恋替代
•案例:晨晨,男,8岁。特别依恋婴儿期使用过的 一只小动物枕头,似乎只要有这只枕头在身边,就 比较安全。一次外出,他很习惯地带上枕头,爸爸 妈妈想说服他不带枕头,把它放在家里,晨晨不肯, 并以哭闹方式来达到目的。最终做父母的屈服了, 因为他们知道,如果不让他带的话,到了晚上睡觉 时更要闹个不停。平时无论在家还是在幼儿园,只 要有伙伴在一起玩,玩的时候可以暂时忘记枕头, 然而一旦歇下来,没有事情的时候,就会想到要枕 头。特别是睡觉时,对枕头的依恋更甚,即时有爸 爸妈妈陪伴左右也无济于事。
背景资料:刘的爸爸经常出差在外,很少 照顾家里;妈妈常年病休在家,使得刘很 少有机会出去玩,闲暇的大部分时间都和 妈妈呆在家里。
问题分析?
问题分析:
刘的行为是胆怯、社交退缩的表现。原 因是多方面的,从上面的情况来看,这 个孩子的问题主要跟相对封闭的家庭环 境有关,从小缺乏与小伙伴或他人交往 的经验。据此可以采用行为塑造法对她 进行矫治。
对策与建议
由于晓晓羞怯、胆小,乃至退缩的主要原因在于生 活、环境及母亲的教养方式,所以我们建议:首先 应帮助晓晓克服羞怯、胆小的心理,建立自信心。 具体可运用系统脱敏法来进行:
第一步,教师或家长多与孩子亲近、交谈,注意 选择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孩 子情绪状态较积 极时进行。第二步,多带孩子出去走走,多与人接 触,尤其带她与年龄相仿的同伴一起玩耍或请小朋 友到家里做客。第三步,带孩子进人多种陌生环境 ,多与陌生人接触,甚至与陌生人交谈、游戏。
学前儿童常见行为问题ppt课件
动是杂乱的,无组织无目的的。而在运动场上,他们的表现却属一 般。有人用“永动机”来形容他们的不能控制的好动。
精选PPT课件
26
多动症的具体表现 不安宁、喂食困难、易哭、难以入睡、易醒、或者是睡得很死,难
第二天,我和老师说此事,不料老师讲,邓惠已半 个多月没来了,回南方老家了,弄得我哭笑不得。
精选PPT课件
7
案例3
佳佳5岁,是个性格内向的小女孩,她和家里养的小狗是好朋友。 可是,自从转到一所新幼儿园后,父母却发现佳佳常拿剪刀剪小狗 的毛,甚至用棒子狠狠地打小狗。父母无法理解
案例4:
吴斯羽是我班一位4岁的小女孩,聪明好学。老师、小朋友都很喜 欢她,但就有一个坏习惯——爱吸吮手指。在午睡、上课、游戏时 都会发现她将食指放入嘴里吸吮。当小朋友午睡起来时,就会听到 小朋友的告状声:“老师,吴斯羽睡觉又吃手了!”这时,她又会 用无辜的眼神看着我,仿佛在说:“我不是故意的。它自己要跑到 我的嘴里。”有时候,看见她在吃手,我提醒她,她就把手指拿出 来,一会儿又偷偷地吸吮手指了。
精选PPT课件
20
矫正策略
提高认知水平和行为能力,提高儿童“共情”能力。教会孩 子和动物相处。
缓解儿童心理压力,采取适当措施去减轻,缓解孩子心理压 力;对孩子多些关心和爱护。
适当使用奖惩手段,对少数虐待动物成习惯的孩子,可以给 予教育,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培养孩子的仁爱善良之心
精选PPT课件
最后,在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时,要注意维护孩子的自尊心
如果孩子是初犯,要警告他:这次行为如能改正不再犯,则可以得
到原谅,如果再犯要重罚。 精选PPT课件
学前儿童 注意 行为问题
学前儿童注意行为问题学前儿童的注意力和行为问题是许多父母关心的焦点。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正在发展自己的认知能力和社交技能,但也容易在行为上出现一些挑战。
以下是一些关于学前儿童注意力和行为问题的常见情况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法。
1. 注意力不集中:学前儿童的注意力持久性可能很低,难以集中注意力,可能导致他们在学习和完成任务时表现不佳。
为了帮助孩子提高注意力,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创造一个宁静的学习环境,减少干扰因素,例如关闭电视或降低噪音水平。
- 分割任务并设定短时间目标,逐步延长注意力的时间。
- 使用有趣的学习材料和互动方式,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 奖励孩子注意力表现好的行为,例如给予表扬或小礼物。
2. 冲动行为:一些学前儿童可能表现出冲动行为,例如在公共场合粗鲁行为、难以控制情绪或不能按规则行事。
要应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为孩子树立明确的规则和期望,并与他们进行讨论,解释为什么这些规则重要。
- 建立规律的日常生活节奏,帮助孩子掌握预测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 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教他们使用适当的方式来应对挫折和情绪。
- 提供积极的激励和奖励体系,鼓励孩子改善行为。
3. 社交问题:学前儿童可能在社交交往方面遇到一些问题,例如难以分享、妒忌他人或表现出挑剔行为。
要帮助他们改善社交技能,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鼓励孩子参与团队活动,帮助他们学会分享和合作。
- 让孩子参加适龄的社交活动,与同龄人互动,培养友谊和沟通能力。
- 教育孩子尊重他人和他人的感受,鼓励他们关注他人需求。
- 在家庭中树立良好的榜样,教导孩子正确的行为和价值观。
要解决学前儿童的注意力和行为问题需要耐心和持续的努力。
通过建立稳定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以及教导良好的社交技能,可以帮助孩子养成积极的行为习惯,并逐渐改善他们的注意力和行为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焦虑是一种复杂的综合的较为普遍的负性情绪,常 常表现为没有原因的恐惧和不安,无所指向的烦 躁和惊慌,似乎某种危险和灾祸就要临头,但又 说不出究竟怕什么或究竟会发生什么样的不幸。 焦虑是儿童期较为常见的一种情绪问题,主要表 现为对外界 的反应过分敏感、多虑,缺乏自信心 ,经常因为一些小事而烦恼不安、担心害怕,甚 至哭闹。婴幼儿与亲属特别是与母亲分离会出现 明显的焦虑情绪,即“分离性焦虑”,表现为对 与亲人、家庭等分离深感不安,害怕独自一人留 在家里,在陌生的环境里尤其感到拘束不安。
焦虑的原因包括遗传和素质方面以及心理社会 因素的影响, 诸如亲子依恋未能形成、孩子 遭受惊吓、父母突然分离等。预防和矫治儿童 的焦虑应主要运用教育矫治的方法,促进亲子 间依 恋形成和健康发展,注意家庭教养方式 ,对孩子不溺爱不体罚,培养其良好个性,多 为儿童创设户外活动和游戏的机会;注重良好 的家庭关系和家庭氛围的形成,努力为儿童营 造一个健康、和睦、稳定的家庭生活环境。对 有焦虑倾向的孩子要及时进行家庭治疗。
问题分析
造成晓晓羞怯、胆小的主要原因可能有三个方 面:其一是遗传因素,晓晓可能遗传了母亲内 向、寡言的性格。其二是环境影响。 由于所居 住的环境人员稀少,终日与母亲相伴,几没有 或者说很少有与其他人,尤其是与同伴交往的 机会,所以表现出孤僻,特别依恋、依赖母亲 等个性特征。其三是教育方法不当。以“狼来 了” 恐吓孩子使得晓晓更加剧了惧怕、胆小的 心理。入园后,采取“先陪护,后打骂”的粗 暴方法则加剧了她对陌生环境的恐惧。
对儿童做出的任何独立而自信的事件表示赞赏。
鼓励儿童多于同伴接触、交往。
(二)焦虑
当儿童烦躁不安、担心害怕、好哭、无故生 气并伴有食欲不振、夜惊多梦、尿床、心悸 、腹痛等躯体症状是,他可能处于焦虑的情 绪体验中。儿童中以分离性焦虑较为常见, 尤其与母亲分离时会 出现明显的焦虑不安, 不愿离家、害怕单独睡觉和独自留在家中。
背景资料
晨晨在婴儿阶段,睡眠不安,睡眠时间短,大人 常常要费很大的劲才能把他哄睡着,但是只要有 一点响声,他就会被惊醒。平时和家人交流较少, 常常一个人睡着童床上,被抱的机会也较少。家 里没有人陪伴,经常一个人默默无声地玩玩具。 晨晨胆小、怕黑、怕小动物,怕一个人独处。6岁 以前父母分居两地,他一直由奶奶照看。父亲虽 然在身边,但性格内向,平时很少过问他,并且 在他哭闹时还跑过来吓唬她,所以晨晨一直害怕 爸爸发脾气。
第五章 学前儿童常见行为问题
分析——习惯行为问题
一、情绪问题
1、羞怯、胆小 2、焦虑 3、依恋替代
(一)羞怯、胆小
•
案例一:刘××,女,4岁3个月,上中班。 在班级从不主动和小朋友说话,也不和他 们一道玩。上课时,她不敢举手发言,老 师提问时,她嗫嗫蠕蠕,课间一个人缩在 旁边不出声。在家里也不爱说笑。其行为 举止正常,但只要见到陌生人就很害羞, 躲在一旁不敢说话。老师曾反复多次鼓励 她跟小伙伴一起玩,但她始终躲在一旁, 不愿玩。
案例二
晓晓,女,6岁。胆小,性格内向,话少, 外出时总是拉着父母的手或衣服,偶尔家 中有客人,她也躲在一边,羞于与外人打 招呼。平时干什么事都说怕,身子往后退。 怕上幼儿园,小班时,每天上幼儿园都要 哭一场。小朋友做游戏时,她总是做观众。 到了大班仍然不敢走平衡木,即使是老师 扶着她走,她的手也要紧紧抓住老师的手 才能勉强走过去。
问題分析
情绪特征是性格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年龄的
增长,幼儿在一定的、不断重复的情景中,经常体验 同一种情绪状态,这种情绪便逐渐稳定成为幼儿的 性格特征。晨晨恋物习惯的产生,一方面与其性格 孤僻有关,另一方面与其对父母的依恋有关。他从 小依恋母亲,然而母亲常常不在身边,父亲不但很 少过问而且还朝他发脾气吓唬他,此时,一只平凡 而普通的小枕头则成了替代物。在孤独无助、情绪 焦虑时,小枕头理所当然地变成了他的依靠,只有 小枕头才能给他以安全感,才能缓解他紧张、焦虑 的情绪。
案例一 :小刚,男,3岁,小班。入园3个月来, 每天入园时紧紧抱着父母不愿离开,教师从父母 手中接过他时,便大声哭闹,使劲用脚踹老师。 待父母刚离开,就挣脱老师,跑到活动室窗口对 着外面大声嚷嚷:“老师打我!老师打我!”引 起老师极大的不安和烦恼。其父母听到喊叫,又 立即返回,百般唠叨,如此反复多次,小刚仍然哭 闹不休,最后虽然勉强与父母分离,但整个上午 在幼儿园哭闹不止,吃饭时还出现了呕吐现象, 中午也不睡午觉,小便次数增多,说肚子痛。小 刚的表现干扰了其他小朋友的学习生活秩序,他 成了班里不受欢迎的孩子。
首先进行家访,深入了解幼儿的家庭背景等多方 面情况,以便对症下药:其次采取几个有针对性 的措施: 第一步,运用消退法,不理会小刚的哭闹。入园 时任由其哭闹,直到哭累了安静下来;第二步, 在活动中开展“笑比哭好”的讨论,从而解决孩 子的认识问题,让他明白“笑比哭好”的道理, 这样哭闹行为将自然减少; 第三步,开展“找朋 友”的音乐游戏,让小刚认识同伴,与同伴建立 友好的关系;最后,做好家访工作,使家庭和幼 儿园充分配合,统一 教养方式,直至消除孩子的 入园焦虑。
第四步,引导孩子独自一人进入陌生环境,与陌 生人交谈、游戏。以上各步骤只要晓晓没有表现 出不适当的情绪,就加以鼓励、表扬,强化其积 极行为,建立自信心。 其次,家园密切配合,坚持正面鼓励,表扬其积 级行为和表现,给予适当的母爱和父爱,将要求 适当降低难度,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教育和引 导,创造机会使其体验成功的喜悦,不要动辄打 骂或讥笑。最后,给孩子营造一个丰富盈实的生 活空间,家庭成员间增进交流,父母适时言传身 教给她交往的技能和方法。
背景资料:刘的爸爸经常出差在外,很少 照顾家里;妈妈常年病休在家,使得刘很
少有机会出去玩,闲暇的大部分时间都和
妈妈呆在家里。
问题分析?
问题分析:
刘的行为是胆怯、社交退缩的表现。原 因是多方面的,从上面的情况来看,这 个孩子的问题主要跟相对封闭的家庭环 境有关,从小缺乏与小伙伴或他人交往 的经验。据此可以采用行为塑造法对她 进行矫治。
(三)依恋替代
•案例:晨晨,男,8岁。特别依恋婴儿期使用过的 一只小动物枕头,似乎只要有这只枕头在身边,就 比较安全。一次外出,他很习惯地带上枕头,爸爸 妈妈想说服他不带枕头,把它放在家里,晨晨不肯, 并以哭闹方式来达到目的。最终做父母的屈服了, 因为他们知道,如果不让他带的话,到了晚上睡觉 时更要闹个不停。平时无论在家还是在幼儿园,只 要有伙伴在一起玩,玩的时候可以暂时忘记枕头, 然而一旦歇下来,没有事情的时候,就会想到要枕 头。特别是睡觉时,对枕头的依恋更甚,即时有爸 爸妈妈陪伴左右也无济于事。
羞怯、胆小的原因分析
1.
2.
3. 4.
自我保护意识强。 气质原因。 屡遭挫折,体验失败。 与人接触太少。
教育建议
1.
注意事件发生的整个情境,而不是专注于该儿童 的个性或者所有行为上。 给孩子权利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
2. 3. 4. 5. 6.
鼓励儿童参与那些可以增进其自信心的活动。
在可能的情况下,帮助儿童熟悉可能出现的困难.
背景资料
M与父亲、母亲一家三口人,父母亲均为 初中文化,父亲由于工作原因,经常出差, M常常与母亲两人在家,妈妈对她很呵护, 睡觉前总是要陪她。父亲难道回来,却常 常与母亲争吵,争吵时也不避开M。父母 争吵时, M总是很害怕,很焦虑。
问题分析
早期教育不当和家庭中的矛盾冲突。 首先,过度保护使M对妈妈有着强烈的依 恋。 其次,家庭的矛盾冲突,作为心理社会因 素的一个方面也起着重要的影响。 此外,M内向敏感等气质特征也可能是导 致其睡眠不安的因素之一。
对策与建议
逐步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
为M建立一个和谐愉悦的家庭生活环境。 运用消退法进行矫治。 创造机会多让M到户外活动,多与同伴游戏、 交往。
问题分析
这是典型的入园焦虑。导致小刚产生入园焦虑 的原因是:
第 一,家庭对小刚的过分宠爱和教养态度不一致;
第二孩子在2岁入托时的不愉快经历,使其对幼儿园 产生“过敏”反应,而呆在家中又可得到食品和玩 具,于是“学到” 了焦虑行为; 第三,父亲内向性格对小刚的性格具有直接影响。
对策与建议
对策与建议:
1.
2. 3. 4.
多给晨晨关心与鼓励
丰富其日常生活,转移注意力 适当推迟就寝时间,培养良好睡眠习惯 与他谈心,了解他抱枕头的真实想法,帮 助晨晨克服心理弱点,耐心说服,鼓励他 改掉这一不良习惯。 可运用消退法
5.
对这一问题的矫治,应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一下问题:
1.
不过分关注孩子的这一行为,也不要急于要求他 们马上改掉不良习惯,要给孩子创设一个温暖和 谐的家庭氛围。 关心、爱护孩子。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其心理发育水平越来越高, 成人可以抓住孩子成长的重要时刻,不失时机地 晓之以理,耐心地劝导,纠正不良习惯。
对策与建议
由于晓晓羞怯、胆小,乃至退缩的主要原因在于生 活、环境及母亲的教养方式,所以我们建议:首先 应帮助晓晓克服羞怯、胆小的心理,建立自信心。 具体可运用系统脱敏法来进行: 第一步,教师或家长多与孩子亲近、交谈,注意 选择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孩 子情绪状态较积 极时进行。第二步,多带孩子出去走走,多与人接 触,尤其带她与年龄相仿的同伴一起玩耍或请小朋 友到家里做客。第三步,带孩子进人多种陌生环境 ,多与陌生人接触,甚至与陌生人交谈、游戏。
背景资料
小刚为三代单传的独生子,在家被捧为“小太阳 ”,全家人对他 灌注了“无微不至”的溺爱,任 何要求都得到满足。由于家里缺乏玩耍的小伙伴 ,他整日被关在防盗门后面狭小天地里,与小保 姆和玩具为伍,而豪华家具和高档电器,是不允 许碰也不允许摸的。其父亲性格內向,一般很少 说话。家里设定了数不清的清规戒律,这使得小 刚性格内向、被动和依赖。父母对孩子的教养态 度不一致,母亲坚持要孩子上幼儿,父亲则愿意把 孩子留在家中,并为之提供可口的食品和玩具。2 岁时送小刚上托儿所,由于他入托时哭得太伤心 ,又抱回家,让小保姆陪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