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八上《组歌(浪之歌,雨之歌)》word教案

合集下载

2023最新-组歌教案-《浪之歌》《雨之歌》(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3篇

2023最新-组歌教案-《浪之歌》《雨之歌》(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3篇

组歌教案:《浪之歌》《雨之歌》(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3篇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我们都经常看到阅读答案的身影,阅读答案是我们在解答阅读题时的参考。

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组歌教案:《浪之歌》《雨之歌》(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3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八年级下册语文雨之歌教案设计篇一七年级上册语文《火把节之歌》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和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激情四溢”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了解彝家火把节的来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通过搜集相关的彝家火把节的图像资料,感爱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5、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教师做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有自读、品读、有感情朗读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知、理解。

6、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2、了解火把节的来历,理解火把节的纪念意义,赞扬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优良美德。

《火把节之歌》原文阅读这是一个火的民族,它的历史就是一条火的长河。

一年一度最隆重的节日——火把节,实际上是彝家古老的祭火节。

在凉山彝族群众心目中,火是圣物,它能够净化一切。

年节祭品要一一在火上转三圈,或将一块石头烧过,经淬水冒出蒸汽,再将祭品在上面绕三圈以除掉一切污浊。

他们视火为神物,视锅庄、火塘为神之所在,严禁人畜践踏与跨越。

猎人、牧人常用的引火绳,在家要挂在屋壁上方,用后只能用手压灭而不许用唾沫淹灭。

火是中心,哪里有了火,哪里便会围上一圈人,火成了凝聚人们的轴心。

人类最初一代的文明,是被火焰照亮的。

世界上许多民族都有关于火的崇拜、火的禁忌的习俗。

然而,像我国彝族那样,把火的崇拜神圣化,并以节日形式固定下来,同预祝丰收相结合,却是不多见的。

鲁教版(五四学制)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12课《雨之歌》教学设计

鲁教版(五四学制)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12课《雨之歌》教学设计

《雨之歌》教学设计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红星海学校董鹏【教学目标】1.积累经典字词。

2.通过把握内容认识作者所赋予雨以奉献者、使者、启迪者的形象的意义。

3.学习本文抓住“物”自身的特点,用比喻、拟人、联想和想象等手法,赋予物以灵性,并借此展示内心情感的变化、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及对社会人生的认识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抓住“物”自身的特点,用比喻、拟人、联想和想象等手法,赋予物以灵性,并借此展示内心情感的变化、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及对社会人生的认识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文章第5、8段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以张本请同学们齐读大屏幕上的三句话,并说说读出了哪些信息。

一切景语皆情语。

——王国维《人间词话》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

——王国维《人间词话》物本无情人有情。

——宋程大昌《浣溪沙》老师明确:1.寻常之物在作家眼中往往充满灵气,充满活力。

2.作家借这些寻常之物展示情感的变化、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及对社会人生的认识。

3.从作家对景与物的描写中,可以捕捉到作家的情感律动,感受到他们心灵的无限风光。

(以上内容课件展示)(这一环节旨在给学生一种学习思想,为本节课张本。

)二、摘抄以积累1.关于散文诗: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体裁。

既吸收诗表现主观心灵和情绪的功能,也吸收了散文自由、随便抒怀状物的功能,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性。

总体来看,散文诗是抒写心灵或主观情绪的文体。

(生齐读,引导学生摘要点记录。

)2.关于作者:纪伯伦是黎巴嫩诗人、作家、画家。

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是阿拉伯现代小说、艺术和散文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

他的作品多以“爱”和“美”为主题,通过大胆的想像和象征等手法,表达深沉的感情和高远的理想。

(同样引导学生摘录要点)师引导过渡:解读散文诗,读是最好的方式。

那么这节课呢,我们就尝试着用各种不同形式的读来解读这首散文诗。

三、朗读以感知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八年级语文浪之歌教案设计

八年级语文浪之歌教案设计

八年级语文《浪之歌》精选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浪之歌》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索绪尔的写作背景及作品特点。

学会通过朗读、默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提高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文学作品。

学会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挖掘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海的壮美,理解浪的寓意,培养热爱大自然、敬畏生命的情感。

认识到个体与集体、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树立和谐共生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课文《浪之歌》的基本内容及其主题思想的解读。

朗读、默读、讨论等阅读方法的运用。

2.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索绪尔的写作背景及作品特点。

深入挖掘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人物形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课文《浪之歌》的作者索绪尔及其写作背景。

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你们听说过浪吗?它有哪些特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浪之歌》又有哪些特别之处?”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基本内容,感知浪的形象。

学生结合课文,分析浪的特点,思考浪与人类、自然之间的关系。

3.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深入挖掘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课堂讲解,解读课文《浪之歌》的主题思想。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索绪尔的写作背景及作品特点。

5. 总结提升: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表达对浪的敬畏之情。

四、课后作业:1. 请学生结合课文《浪之歌》,思考自己与自然、个体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写一篇心得体会。

2. 学生自主选择一首关于大自然的诗歌,进行鉴赏阅读,分析其主题思想和象征意义。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10_﹡组歌__浪之歌__雨之歌

10_﹡组歌__浪之歌__雨之歌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自读课文,说一说这是
的雨。
• 滋润万物的雨 • 让山河欢乐的雨 • 让花草欢笑的雨 • 为云彩和田野传递爱情的雨 • 充满爱心的雨 • 启迪心扉的雨
浪之歌
海浪
热烈深沉、一往情深 彻夜不寐、守护世界
雨之歌

滋润万物、启迪心扉 传情信使、生生不息
忠无 贞私 不奉 渝献
拓展延伸
• 你也来试一试,展开自己的想象,利用自己的表达能力,选择你 喜爱的大自然的某一种事物(如花、草、彩虹、雪等),采用第
一人称仿写一番。
• 要求:采用第一人称。运用比喻、拟人或排比等修辞手法。
• 我哭,山河却在欢乐;我掉落下来,花草却昂起了头, 挺起了腰,绽开了笑脸。”
• 字面上的意思是说:下了雨,河水涨了,可以浇灌田 野,花草,其实是在描写奉献者的形象化,写雨以自 己的“哭”换来山河、花草的欢乐
• 我从湖中升起,借着以太的翅膀翱翔。一旦我见到美
丽的园林,便落下来,吻着花儿的芳唇,拥抱着青枝 绿叶,使得草木更加迷人。”
• 仿写句式:
(1)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
(2)我是根根晶亮的银线„„我是颗颗璀璨的珍珠„„ (选一仿写,注意要有中心) 示例: • 我(花)是大地的女儿,是蜜蜂的母亲,是蝴蝶的情
侣。
• 我(雪)是只只寻梦的蝴蝶,漫天飞舞着,以我婀娜 的舞姿,装饰美丽的人间。
一粒沙、一棵树、一株草、一片云„„都可能触 动我们的情丝,引发我们的想象。请用第一人称,运 用拟人手法以及其他修辞手法,选取一物,以“_____之

组歌(节选)《浪之歌》《雨之歌》教案

组歌(节选)《浪之歌》《雨之歌》教案

组歌(节选)《浪之歌》《雨之歌》教案10组歌授课时间:年月日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积累“执拗、憔悴、馈赠、真谛、璀璨、长吁短叹、盛气凌人”等词语。

2、了解纪伯伦及其艺术风格。

3、了解课文内容,领悟诗中拟人形象的情感内涵。

能力目标、强化朗读,体会诗意推进的肌理和层次。

2、品析文中意味深长的语句,理解诗中多样化的拟人手法。

3、领会两首诗的思想感情,学习借物抒怀的艺术构思。

德育目标感悟诗作闪烁着的理性光辉,引导学生热爱自然、敬畏生命。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感受诗作清丽流畅的语言风格。

2、深透理解的情感内涵。

教学难点分析诗中语意递进伸展的层次。

教学方法诵读法自读·点拨法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浪之歌)一、课文导入简介诗人纪伯伦。

黎巴嫩诗人、散文作家、画家。

生于黎巴嫩北部山乡卜舍里。

12岁时随母去美国波士顿。

两年后回到祖国,进贝鲁特“希克玛”学校学习阿拉伯文、法文和绘画。

学习期间,曾创办《真理》杂志,态度激进。

1908年发表小说《叛逆的灵魂》,激怒当局,作品遭到查禁焚毁,本人被逐,再次前往美国。

后去法国,在巴黎艺术学院学习绘画和雕塑,曾得到艺术大师罗丹的奖掖。

1911年重返波士顿,次年迁往纽约长住,从事文学艺术创作活动,直至逝世。

纪伯伦青年时代以创作小说为主,定居美国后逐渐转为以写散文诗为主。

他的小说几乎都用阿拉伯文写成,有短篇小说集《草原新娘》、《叛逆的灵魂》和长篇小说《折断的翅膀》(1911)等。

《折断的翅膀》写东方妇女的悲惨命运和她们与命运的苦斗,谴责贪婪、狡诈和屈从,歌颂自尊、意志和力量。

他的小说以主人公充满哲学意味的独白、对话和叙述,特别是被压迫被损害者充满激情的倾诉取胜。

他用阿拉伯文发表的作品还有散文《音乐短章》(1905),散文诗集《泪与笑》、《暴风雨》,诗集《行列圣歌》,以及《珍闻与趣谈》(1923)、《与灵魂私语》等。

他用英文写的第一部作品是散文集《疯人》。

此后陆继发表散文诗集《先驱者》(1920)、《先知》、《沙与沫》、《人之子耶稣》、《先知园》、《流浪者》等,以及诗剧《大地诸神》、《拉撒路和他的情人》等。

组歌教案-浪之歌雨之歌(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优秀8篇)

组歌教案-浪之歌雨之歌(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优秀8篇)

组歌教案:浪之歌雨之歌(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优秀8篇)八年级下册语文雨之歌教案设计篇一【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体会散文诗中的的感情和美妙的意境。

2.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歌主题,理解作者笔下雨的形象。

【学习难点】理解作者笔下雨的形象,理解作者于写景中所寄寓的思想情感。

【学习方法】朗读与赏析法;联想与想象法;合作探究法【学习课时】1课时【学习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诗情导入:雨,来自辽远的天空,它有时缠绵,有时奔放,有时伤感,有时飘逸,这就是雨。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著名诗人纪伯伦的《雨之歌》。

二、初步阅读,感知文本——听雨声:投影:自读全文,要求:自由朗读,互相订正生字读音;读准字音,节奏,读出感悟展示:学习诗歌,读为先导。

“三分文章七分读”;通过朗读展示我们理解的程度。

1、学生展示,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每生读一部分,生互评,评点到位者范读。

2、提出不能理解的字词;质疑释疑。

3、朗读展示比赛;并引导评价。

师结:在同学们的朗读中,老师听到了来自天籁的雨声,满足了听觉的享受,我们一起观赏雨景,品味雨景。

三、品味语言,揽胜探美——赏雨景:过渡语:雨雪风霜,是我们常见的自然现象,请同学们口头说说自己平常看到的雨景。

1、请学生口头描述雨景:生发言后,生评价,师借机引导学生将生描述的雨景与本文的语言相比。

过渡语:同学们的描述很真实,不过不够生动,缺少感染力。

看来,我们只能描述雨景,而纪伯伦是在描绘雨景。

2、作者是怎样描绘雨景的呢?生发言:作者把雨比喻为银线,珍珠,传情的信使,大海的叹息,天空的泪水,田野的微笑等。

师小结:品读诗歌,可以从语言、修辞方法和诗句呈现的画面等方面来谈。

请同学们展开自己的联想和想象,让诗歌中的雨现出来、水动起来、鲜美的芳草摆动起来、缤纷的花朵绽开笑脸。

预设示例:(1)“于是清晨的女儿把我偷去”品味赏析:“偷”字,巧用拟人,写出了雨的珍贵。

(2)“我哭,山河却在欢乐;我掉落下来,花草却昂起了头,挺起了腰,绽开了笑脸。

八年级语文浪之歌教案设计

八年级语文浪之歌教案设计

八年级语文《浪之歌》精选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浪之歌》的诗篇。

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文的内涵。

学会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大海的热爱和崇敬之情,培养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造力。

1.2 教学内容诗歌背景介绍:《浪之歌》是八年级语文教材中的一首现代诗歌,诗人通过对浪的描绘,表达了对大海的热爱和崇敬之情。

诗歌结构分析:诗共分为四节,每节四行,每行三个字,韵律感强。

诗歌内容理解:通过对浪的描绘,诗人传达了生命的波动和变化,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诗歌的背景知识和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对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分析。

2.2 教学难点理解诗中的抽象意象和深层含义。

运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创作法:通过创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3.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展示诗歌的文本和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源。

板书:用于标注诗歌的结构和重要的词语。

第四章:教学步骤与活动4.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大海的图片或播放海浪的声音,引起学生对海洋的兴趣。

提问学生对海洋的联想和感受,引出诗歌的主题。

4.2 朗读诗歌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理解诗歌的意象。

4.3 诗歌解析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分享自己的理解。

讲解:教师对学生的理解进行点评和补充,解释诗中的深层含义。

4.4 创作练习让学生运用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学生可以自由创作,或根据给定的主题进行创作。

第五章:作业布置与反馈5.1 作业布置让学生背诵《浪之歌》,并在下一节课前进行默写。

《组歌(浪之歌,雨之歌)》精品课件+精品教案+精品朗读+精品素材(实验中学名师-3.doc

《组歌(浪之歌,雨之歌)》精品课件+精品教案+精品朗读+精品素材(实验中学名师-3.doc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组歌》的教学设计一、设计思想1、朗读和细读相结合。

2、篇章语义分析和自然常识讲解相结合。

3、锻炼学生自由想像的能力。

4、引导学生热爱自然,敬畏生命。

二、教材分析这个单元所选的是散文诗,都是作者由寻常事物激起的心灵之声。

《组歌》与一般哲理诗一样,也采用拟人化手法,但又与一般哲理诗不同,它不以得出某种哲理为目标,而是最终形成一个有丰富感性内容的,难以被抽象为简单道理的形象。

在《浪之歌》里,海浪的形象是一个博爱者的形象,从中可以看到诗人自己的形象,诗人是世间种种美好事物的守护者。

在《雨之歌》里,雨的形象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它滋润万物,也把距离遥远的事物联结起来。

三、学情分析通过朗读使学生对两首散文诗形成初步的印象,对它们在辞色和声音上的美有一个感性的体会,用更细致的引导性的逐段分析和读解引发他们对文意中更细微的内涵的理解,激发他们自己自觉扩展阅读的兴趣。

可以把《组歌》其他几首找来作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尝试使他们通过自己的阅读实践,加深对全文的印象和理解,同时对散文诗的特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在这两首散文诗中,作者的想像大多数时候是紧贴着海浪和雨水的自然物理特征来展开的,如第一首中第二、四节写到潮汐,第二首第六节中写到降雨过程的形成,等等,因此既合人之情,也入物之理,不妨把这两点结合起来,以增强学生理解和接受的兴趣。

通过对拟人手法的讲解,使学生产生兴趣和动手模仿的愿望,人在这个阶段的想像力是最为发达的,如果想像力能得到适当的锻炼,对于学生的理解力、表达能力和观察力都有莫大的益处,也有益于他们形成对更广泛的知识领域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1、学习文章优美的语言中内含丰富的哲理。

2、通过朗读,深入体会文章的艺术魅力和深层内涵。

3、理解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借助丰富的想像,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

五、重点难点1、探究文章多样化的拟人手法及其它修辞手段;2、理解作者笔下的海浪和雨的形象及文章所表达的爱国情感。

雨之歌鲁教版八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

雨之歌鲁教版八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
例: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我们还学过朱自清的散文《春》,文中是怎样写春雨的?我们来回顾一下:“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总结:是啊,它是一个无私奉献的爱的使者!。透过雨的形象,我们感受到的是诗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心灵。
二、妙句大家赏
语言过渡:美的形象的描绘,也源于诗人优美的语言。(幻灯片5)
这篇文章的语言很美,美在诗人用词的精妙,美在多种修辞方法的运用,美在语句中蕴涵着诗人的情感。同学们,画出你喜欢的语句,和同学们分享你的感受吧!
雨之歌鲁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
学科: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
雨之歌鲁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
《雨之歌》教案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体会散文诗中的的感情和美妙的意境。
2.在反复诵读中,把握雨的形象,理解诗歌主题。
六、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课文,品味《雨之歌》的韵味吧!
《雨之歌》说课稿
一、教材简析
地位:课文《雨之歌》是黎巴嫩诗人、画家纪伯伦的作品,是第二单元《组歌》中的第二首散文诗。本单元所选的散文诗都是由寻常事物激起的心灵之声。应让学生透过文字,去捕捉作家们的情感律动,去感受他们心灵的无限风光。
内容:《雨之歌》一文属于散文诗。以优美的、精妙的语言歌颂了雨———无私奉献的爱的使者。在诗人笔下,雨有生命,有灵气,有个性,它们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构成生生不息的美妙世界:同时它们又闪烁着理性的光辉,给人以启迪。

《组歌》(浪之歌、雨之歌)教案

《组歌》(浪之歌、雨之歌)教案

《组歌》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领悟诗中拟人形象的情感内涵。

2、品析文中意味深长的语句,理解诗中多样化的拟人手法。

3、领会两首诗的思想感情,学习借物抒怀的艺术构思。

4、感悟诗作闪烁着的理性光辉,引导学生热爱自然、敬畏生命。

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感受诗作清丽流畅的语言风格。

2、深透理解文章的情感内涵。

教学难点分析诗中语意递进伸展的层次。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多媒体显示纪伯伦像)同学们,哲理诗作为世界诗苑的一朵奇葩,千百年来一直散发着醉人世间芳香,为越来越多的读者所喜爱。

含蓄隽永的哲理性的警句,往往会使身处纷繁世界中迷惘和困惑的人憬悟、奋起。

黎巴嫩文坛骄子纪伯伦常被称作哲理诗人,但他的散文诗的内蕴常常多于一般的哲理诗。

今天,我们学习的《浪之歌》和《雨之歌》就是他《组歌》中的两首,让我们静心于灵气而个性的波和雨的絮语中,去感悟一个深邃、美妙的别样洞天。

(板书文题、作者)二、纪伯伦简介: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1、学生听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标示段序并疏解疑难字词。

2、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读出文章的感情和节奏,感性体会纪伯伦散文诗清丽流畅的语言风格。

教师提示:纪伯伦的作品既有理性思考的严肃与冷峻,又有咏叹调式的浪漫与抒情。

课文节选的两首诗在翻译时都着意安排了相当明显的韵脚,同时,又有很多的换韵和交韵以使诗在声音层面上不显得单调,很好地体现了纪伯伦极有个性的语言艺术。

学生自主找出《雨之歌》的韵脚。

3、教师配乐感情范读,学生体会文意,并用简洁的语句表述自己的感受。

学生积极发言,言之有理就行。

4、学生通读全文,主动质疑,提出问题,师生合作交流。

四、指导研习,深层理解课文内涵1、学生齐读全文后,合作研讨:(1)这两首诗中,作者的想象多数是紧贴着海浪和雨水的自然物理特征展开的,《浪之歌》中第二、四节写到的潮汐现象,你了解吗?诗作中又是如何塑造海浪与海岸的热恋形象的?(2)《浪之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雨之歌》中塑造的雨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分析诗中雨的形象递进伸展的层次。

10.《组歌·浪之歌·雨之歌》精品教学资料包(自读课文·一课时精品·课件+教案+实录)-4.doc

10.《组歌·浪之歌·雨之歌》精品教学资料包(自读课文·一课时精品·课件+教案+实录)-4.doc

10. 《组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⒈注重朗读,感受两首散文诗中的形象特点,领悟其思想内涵。

⒉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体验,在欣赏品味中享受审美乐趣。

⒊模仿写作,初步培养学生创造性地感受与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点探究文章多样化的拟人手法及其它修辞手段;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笔下的海浪和雨的形象及文章所表达的爱国情感。

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准备:1、学生利用工具书自学课文,扫除字词障碍,读准字音。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执拗..(qiáocuì) 馈.赠(kuì) 璀璨..(cuǐcàn) ..(zhíniù) 憔悴镶嵌..(kùxiào) 真谛.(dì) 长吁.短叹(xū) ..(xiāng qiàn) 酷肖千山万壑.(hè) 盛气凌.人(líng)(2)解释下列词语。

执拗: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馈赠:赠送(礼品)。

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

真谛:真实的意义或道理。

镶嵌: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

酷肖:酷似。

海誓山盟:男女相爱时所立的誓言和盟约,表示爱情要像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

长吁短叹:因伤感、烦闷、痛苦等不住地唉声叹气。

千山万壑:山峦连绵,高低重迭。

盛气凌人:形容傲慢自大,气势逼人。

纹丝不动:一点儿也不动。

2、查阅作者纪伯伦的有关资料,准备在课堂上作相关介绍。

▲教学设想:本文选自《泪与笑》。

《组歌》共包括五首诗,这里选的是其中两首。

《浪之歌》是篇借物抒情之作,也是江伯伦著名散文诗篇之一。

在这首诗里,海浪被赋予了一个浪漫的花的形象,是一个博爱者的形象。

诗人借助海浪与海岸这对热恋形象,曲折表达了他对祖国忠贞不渝的情感和火热衷肠。

《雨之歌》里,雨的形象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艺术的描绘了“雨”的生活,借写雨来赞颂人类七情中最美好的感情-----爱,并借以袒露诗人自我仁爱博大的襟怀,并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

八年级语文浪之歌教案设计

八年级语文浪之歌教案设计

八年级语文《浪之歌》精选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浪之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掌握课文中涉及的一些生词和短语。

3. 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1.2 教学内容1. 课文《浪之歌》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3. 课文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第二章:教学步骤与方法2.1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课文《浪之歌》的背景和作者。

2. 阅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文章的内容和情感。

3. 分析课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4. 练习写作,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2.2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解释课文中的难点。

2. 阅读法:引导学生进行课文阅读,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3. 讨论法: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4. 写作法: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写作能力。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1. 课文《浪之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课文中涉及的一些生词和短语。

3. 课文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3.2 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2. 课文中的一些难句和长句的理解。

第四章:教学资源与材料4.1 教学资源1. 课文《浪之歌》的文本。

2. 相关背景资料和作者介绍。

3. 生词和短语列表。

4. 写作练习题目和参考范文。

4.2 教学材料1. 课文《浪之歌》的打印文本。

2. 笔记本和笔。

3. 投影仪和投影屏幕。

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5.1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情况。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讨论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写作能力:评估学生的写作练习作品。

1. 学生自我评价:让学生填写自我评价表,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

2. 学生互评:让学生互相评价对方的写作作品,提供反馈和建议。

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提出改进建议。

《组歌》教案

《组歌》教案

《组歌》教案《组歌》教案 1教学目标1、感受两首散文诗中的形象特点,把握其丰富的思想内涵。

2、品味__优美的语言,领悟蕴含其中的深刻哲理。

教学重难点1、诗歌朗读,品味语言,体会感情。

2、借助想象,理解形象,思考人生。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浪之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入:同学们,有一位诗人,美国前总统罗斯福曾称他“是东方刮起的第一次风暴,席卷了西方,给我们西海岸带来了鲜花”。

而他带有强烈东方意识的作品被称为“东方赠给西方的最好礼物”。

你知道这位诗人是谁吗?纪伯伦。

二、作者有没有同学知道纪伯伦的情况?(学生介绍纪伯伦)(不知道也没有关系)那就让我们一起去认识纪伯伦吧!荧屏出示纪伯伦的照片及有关资料,学生齐读:哈利勒.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哲理散文家、小说家、神秘主义诗人、画家。

阿拉伯现代小说和艺术散文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是阿拉伯第一个文学流派“叙美派”(即“阿拉伯侨民文学”)的中坚和代表。

与印度诗人泰戈尔齐名,被并称为“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上的两位巨人”。

曾留学法国,后长期侨居美国,创作多歌颂自然景色和爱情,流露感伤情绪,诗集有《泪与笑》、《疯人》、《先知》等,长篇小说《新的翅膀》反映东方妇女的生活和社会地位,除文学创作外,他也擅长绘画。

他是位热爱祖国、热爱全人类的艺术家。

纪伯伦认为诗人的职责是唱出“母亲心里的歌”。

“爱”和“美”是纪伯伦作品的主旋律,文学与绘画是他艺术生命的双翼。

他的作品多以为主题,通过大胆的想象和象征的手法,表达深沉的感情和高远的理想。

他的作品既有理性思考的严肃与冷峻,又有咏叹调式的浪漫与抒情。

他善于在平易中发掘隽永,在美妙的比喻中启示深刻的哲理。

他清丽流畅的语言征服了一代代世界读者。

__那么纪伯伦的这不可多得的礼物你想一睹为快吗?其实现在你们每个人的手中都有一份,请打开课本50页,一起来欣赏这份特别的礼物。

板书课题:组歌浪之歌雨之歌(荧屏出示浪和雨的图片)这个单元的选文都是散文诗,通过前面几篇课文的学习,同学们对“散文诗”这种文学体裁的特点已经有所认识,哪位同学能对此谈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小结:所谓“散文诗”,就是具有散文抒情特征的诗,它在抒情手法上相当随和地接近散文:不分行,具有一般分行诗所缺少的散文美,如内在的韵律,宽广的抒情层面以及在一定程度上不排除逻辑思维等。

八年级语文浪之歌精选教案设计

八年级语文浪之歌精选教案设计

八年级语文《浪之歌》精选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浪之歌》。

(2)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能够分析其作用。

(3)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的主题和结构。

(2)学会通过课文中的描写和对话,理解和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进行相关的写作练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之情。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勇于挑战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课文《浪之歌》的朗读和背诵。

2. 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3. 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的掌握。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主题和结构的分析。

2. 通过课文中的描写和对话,理解和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

3. 相关的写作练习。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主题和结构。

2. 使用朗读、讨论、写作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

3. 提供相关的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大自然的图片,引导学生对大自然产生兴趣和热爱。

2. 朗读和背诵:让学生朗读课文,并进行背诵练习,以加强语音和语调的感知。

3. 词语和句型: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进行讲解和练习。

4. 修辞手法: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5. 人物内心世界:通过课文中的描写和对话,引导学生理解和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

6. 写作练习:提供相关的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7. 总结和反思:让学生总结本次学习的内容和收获,并进行反思。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和合作学习等。

2. 朗读和背诵:评估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等。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组歌浪之歌雨之歌》教案【2】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组歌浪之歌雨之歌》教案【2】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组歌浪之歌雨之歌》教案【2】篇三:浪之歌一、导入新课1播放《大海啊,故乡》,听后教师提问:这首歌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生答后,教师导入:是的,这是一首借大海来表达对家乡的思恋的歌曲,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首借大海来表情达意的诗歌,这就是黎巴嫩诗人纪伯伦的《浪之歌》。

(板书课题)2、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默读。

师:我们今天要学会写什么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3、介绍作者:也许大家对黎巴嫩这个国家并不熟悉,可是在这个国家却有一位享誉世界的“文坛娇子”纪伯伦,这是我们一定要知道的。

出示投影:纪伯伦,黎巴嫩人。

阿拉伯现代文学奠基人。

他的作品多以“爱”和“美”为主题,通过象征的手法,表达深沉的感情和深刻的哲理。

与印度诗人泰戈尔齐名并称为“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上的两位巨人”。

(学生读)三、学生听配乐诗朗诵,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美美地听读课文一遍,边听边想象其展现的画面,进入诗境,听后说说诗中的“我”是谁?在诗中是怎样的形象?2、学生交流。

3、教师追问:诗中的我是海浪,那么除了海浪,诗中还有一个与海浪密切相关的形象,是什么?生答:海岸。

教师:那么海浪与海岸又是什么关系呢?学生回答(情人)。

教师继续追问:诗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他们是情人?找出来读一读。

明确:海浪对情侣海岸一往情深,爱的热烈,爱的深沉具体体现在:(1)黎明,她信誓旦旦地在情人耳畔许下忠诚的誓愿;(2)傍晚,她为爱情唱着祈祷的诗篇。

(3)涨潮时,她热情洋溢,紧紧与情人拥抱;(4)退潮了,她难舍难分,依恋地扑到情人的脚下。

4.从同学们的分析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海浪不仅爱着海岸,而且爱得炽烈!它炽热的爱让我们感动。

但是我却发现了问题,我觉得海浪对海岸的爱很不专一,你们觉得呢?(比如第5段,生齐读第5段。

)2. 你看,它不是还爱着……对于这个问题,你怎么看?(引发思考甚至辩论)(生:结合语句谈海浪的爱。

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一两例,如海浪与有情人感同身受,产生情感共鸣;礁石冷酷无情,海浪依然爱它;为美女丽人冒着风险偷出不易得到的珍珠。

初中八年级语文《组歌浪之歌雨之歌》优选教案设计

初中八年级语文《组歌浪之歌雨之歌》优选教案设计

初中八年级语文《组歌浪之歌雨之歌》优选教案设计一1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在朗读中整体感知浪的形象及作者思想感情。

2、品读欣赏,在欣赏中把握诗文的节奏与美妙的意境。

3、借助想象,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感悟作品的思想和艺术特点。

4、模仿写作,在仿写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能力及表达能力。

5、学后提升,在品味中享受爱的真谛以及对祖国的深情厚爱。

2重点难点1. 指导朗读,在朗读中整体感知《浪之歌》诗中的形象及作者思想感情。

2. 品读欣赏,促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感悟作品的思想和艺术特点。

3.通过模仿写作,锻炼学生自由想象能力及表达能力。

3教学过程 3.1 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教学设计【导入】导入新课有一位诗人,美国前总统罗斯福曾称他“是东方刮起的第一次风暴,席卷了西方,给我们西海岸带来了鲜花”。

而他带有强烈东方意识的作品被称为“东方赠给西方的礼物”。

他就是纪伯伦。

在他笔下,万物皆有生命,有灵气,有个性,它们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构成生生不息的美妙世界;同时,它们又闪烁着理性的光辉,给人以启迪。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纪伯伦的《组歌》中的第一首-----《浪之歌》,去感受他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

【导入】检查预习给下列加划线字注音炽热( ) 祷词( ) 执拗( )俊俏( ) 衷情( ) 馈赠( )憔悴( ) 真谛( ) 天穹( )璀璨( ) 镶嵌( )翱翔( ) 长吁短叹( )千山万壑( )【讲授】走进作者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和画家。

著有散文诗集《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

本文选自《泪与笑》。

《组歌》共包括五首散文诗,这里选的是其中两首。

另三首是《花之歌》、《美之歌》、《幸福之歌》,他是一位热爱祖国、热爱全人类的艺术家。

曾在诗《朦胧中的祖国》中,讴歌毕生苦恋的祖国:“您在我们的灵魂中——是火,是光;您在我的胸膛里——是我悸动的心脏。

”他曾说:“整个地球都是我的祖国,全部人类都是我的乡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组歌教案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
2、学习文中拟人化写作手法
3、学习借物抒怀的艺术构思
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5、仿写美文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
2、学习文中拟人化写作手法
3、学习借物抒怀的艺术构思
教学难点:
仿写美文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方法:
讲授法,品读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姓孔,孔子的孔,大家叫我也老师就可以了。

(提前下发一张纸)请每个同学在右上角也写上你的名字。

现在开始我们今天愉快的课。

1、本单位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体裁的文章(散文诗),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它的特点[散文的形式,诗歌的语言,而诗歌的语言是特殊的语码,不仅讲究格律,充满意象(诗中用来表达思想和情感的具体形象)且具有联想的功能](2’)
二、导学达标:
1、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小段视频,想象一下,我们同学正漫步在碧海蓝天的松软沙滩上,看到波浪一层一层的涌过来,远处传来海鸟的鸣叫,似乎还可以闻到海水淡淡的咸味,你会产生什么样的感想,请把它们写在你的纸上。

给大家两分钟时间。

(6’)
2、请同学来读一读(分享一下)(2’)
师总结:(鼓励)但是诗人纪伯伦是怎样想的呢?打开书第10课。

板书:题目,是节选,共有五首
3、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作者
教师补充:他活了多大年纪(48岁),英年早逝,但生命的长度并不影响生命的宽度,虽然他12岁就被迫离开了祖国,但这使他对祖国的热爱反而更加的炽热,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伏案写作,这也使得他的成就与泰戈尔比肩,成为将近代东方文学推向世界的先驱者。

(2’)
4、展示学习目标。

找学生朗读(1’)
5、检查字词的预习情况;读音,展示,抄在纸上一遍。

(2’)
6、朗读课文,注意节奏和重音,尤其是逻辑重音。

(你要突出的部分)(10’)带着问题“意象是什么?”
重点朗读〈雨〉第五段:押韵,对仗,突出了诗的特点
重点朗读〈雨〉第八段:诗人感情的升华,从“个人”的感受到对爱情的理解(增词)真的是在写爱情吗?
7、在文章中我们看到了哪些意象?使用了什么的手法?
8、诗人透过文字的表象,实际上借浪和雨的形象表达的是对谁的热爱与奉献?
9、讲授:这种写作手法就是借物抒怀。

举例:多媒体,小组讨论发言请同学来举例,还有那些“借什么表达了什么情感?”的句子。

三、达测:以“--------之歌”仿写一篇美文,展示图片。

师:“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每一景每一物都有它独到的美。

老师准备了几张图片,供我们同学参考,有岁寒三友‘松、竹、梅’,亭亭玉立的荷花,朴实无华的玉米,积极向日的葵花,屹立千万年而今却不断哭泣的冰川。


给同学五分钟时间写作,运用拟人化手法,借物抒情。

收集上交作品,朗读,品评。

四、布置作业:未完成作文的作为作业。

板书
10.组歌(节选)共五首散文诗
纪伯伦(1883--1931)48岁
他的成就与泰戈尔比肩,是近代东方文学推向世界的先驱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