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前列腺炎病因病机与分虚实论治浅识
慢性前列腺炎病因病机及治疗浅析
谢紊乱有一定的关 系问 。由上综述 , 我们知道痰与瘀 的病理变化 , 似乎各有其源 , 然而追溯其本 , 痰来 自 津, 瘀本乎血 , 津血同源 , 阴精 阳气失其常度 , 则津
灼 为痰 , 血滞 为瘀 , 明痰瘀 实 为 同源 。正 如元代 的 说
朱丹溪《 丹溪心法》肺胀而“ 或左或右 , : 咳, 不得眠 ,
此痰 挟瘀 血 碍气 而病 。”痰 挟瘀血 , “ 遂成 窠囊 ” 。他
把许多学士“ 痰成窠囊 ” 之说与瘀 血相结合揭示 了
痰瘀 为 病 的本质r 7 】 。 3 痰瘀 同治 是代 谢综 合征 的治 疗大 法
发展 。符合代谢综合征 的中医错综复杂的病机 , 预 期达到未病先防 , 同时兼顾舒肝理气 、 健脾化湿 和
而多痰 , 日久必瘀 , 痰瘀 同病 同源 , 为因果 , 互 互相 转化 , 相辅相成 , 故痰瘀可同病 同治。痰瘀 同治 , 痰 瘀 二者同源 而互衍 , 痰阻则 血滞 而瘀 , 血瘀则痰结
[ 冬裴 . 2 】 中医病 因病 机学 [1 M. 北京 : 中国协 和 医科 大学 出版 社 ,
2 0 8 91 9 9 . 0 4: 8, , 2, 4
【】 徐远. 3 中医治疗代谢综合征的思路与方 法【. . 中医杂志 ,0 3 4 『 】 20 , 4
( )3 1 32 4 :0 — 0 .
【 仝小林 , 4 】 张志远. 中医对代谢综合征 的认识 和治疗【. . 中医杂志 , 『 】
春 阔 认 为 多 种 病 因导 致 脏 腑 阴 阳气 血 亏 虚 , 摄 则 调 功 能 失调 , 行血 化 津祛 浊 无力 , 而 变生 血瘀 痰 浊 , 从
慢性前列腺炎病因病机与分虚实论治浅识
R s r t rt rdt nlC i s n 女 Meii 0 0Fbu r o. 『 ! e ac o I e ae Ta ioa hn e d e hf ng d i e a P dc e21 erayV 1 n 0 .
文 章 编 号 :6 44 1 (0 00 —030 1 7 — 6 6 2 1 ) 10 5 —2
慢性 前 列 腺炎 病 因病 机 与分 虚 实论 治 浅识
郭 宝 垒
河南 医药 高级技 工 学校 , 开封
4 5 0 703
慢性 前列 腺炎 是男 科 常见 病 , 中医学 中并无 慢 性 前 列腺 炎 之 名 , 归 属 于 中 医 学 之 “ 浊” “ 浊 ” 可 淋 、精 、 “ 白淫” “ 、 白浊 ” 范 畴 。本 病 病 因病 机 复 杂 , 程 缠 等 病 绵, 治之 不 当 , 果 往往 不 尽 人 意 , 效 当执 简 驭 繁 , 合 结 病 因病机 , 分虚实 论治 , 缩短病 程 。
频使 前列 腺反 复充 血 , 热 浊毒 内侵 , 湿 内因外 因相 感 ,
影 响腺 体之 功 能 , 为 前 列 腺 炎 。湿 热 郁 毒是 基 础 , 发 为病 之标 , 穿 整 个 病 程 , 贯 日久 瘀 血 内存 , 浊 内 阻 , 痰 致肝、 、 肾 脾功 能失调 , 见 虚实 夹 杂 。前 列 腺 归属 于 病 精 室 , 室瘀 阻 , 精 为病 机 关键 。湿 热 浊 毒 , 瘀滞 精 室 是 主要 病机 , 质 亏 虚 是病 变 基 础 , 染 充 血 是 本病 诱 体 感 因l 。现代 医学认 为 , 性 前 列腺 炎 的病 理 学 特 征 主 】 ] 慢 要为: 前列腺瘀 血 、 炎细 胞 浸润 、 液 潴 留、 管 阻塞 、 腺 腺
中医名家男科病辨治实录之慢性前列腺炎(二十三)
中医名家男科病辨治实录之慢性前列腺炎(二十三)学习中医偏方每天免费订阅中医老偏方精彩内容!只需要点击箭头上边的蓝字即可!五、金明亮辨治慢性前列腺炎经验金明亮认为慢性前列腺炎的发病多因性事不节、忍精不泄或嗜食辛辣之品,导致败浊、湿热毒邪蕴结,阻滞精道,生殖之精排泄受阻,瘀而发病。
治疗中他重视用西医病机指导中医辨证,并根据症候群的不同而分群论治,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一)对病因病机的认识现代医家大多将慢性前列腺炎归属于中医“精浊”、“白浊”等的范畴,金氏认为本病的发病多因性事不节、忍精不泄或嗜食辛辣之品,导致败浊、湿热毒邪蕴结,阻滞精道,生殖之精排泄受阻,瘀而发病。
《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淋浊》中说:“若房事强忍,精血之伤及有形败浊阻于隧道,故每溺而痛,徒进清湿热利小便无用者,以溺与精同门异路尔。
”此隧道即指精道。
首先精道上达于精室,下通于尿道慢性前列腺炎与淋证之病在溺道不同,病位较深。
其次精道与奇经相互联系,由此导致药物难以到达病所,常规辨证效果不佳,使病程缠绵,病证复杂,不易痊愈。
从病机来讲,精浊为本虚标实之证。
《素问·刺法论》中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本虚为脾肾两虚,标实则以湿毒、瘀为主。
在疾病的早期,因正气尚存,正气相争较为剧烈,故以湿、毒、瘀邪明显,随着病程延长,正邪的力量逐渐转变,邪实迁延未尽,而本虚的症状逐渐突出,辨证施治时应注意到这种病机的变化。
(二)重视用西医病机指导中医辨证由于慢性前列腺炎病因病机复杂,症候表现多种多样,翻证时不易把握。
金氏提出了针对导致慢性前列腺炎的不同病因病机,参考现代病理研究,采用不同的中医治疗方法,以此来指导中医辨证用药的新思路,使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各取所长,有的放矢,明显提高了疗效。
如慢性前列腺炎病理表现为充血肿胀、腺管堵塞、炎性物质潴留等瘀积情况时,多考虑于中医辨证基础上加活血祛瘀行滞之品来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吸收,提高疗效,常用药物有桃仁、丹参、怀牛膝王不留行、赤芍等。
慢性前列腺炎病因病机与分虚实论治浅识
腺导管的炎性分泌物排 出 , 临证 , 湿 热 重 出现 小 便 灼 痛 、 凡 淋
沥 不 畅 等 症 者 , 加 虎杖 、 酱 草 、 草 、 可 败 茜 白花 蛇舌 草等 _ 其 3。 3 j
他如龙胆泻肝汤 、 革薜 分清 饮 、 正 散 、 苓 散 等 可 选 用 。 八 五
4 2 虚 实 夹 杂 治 宜 清 化 湿 浊 , 顾 脏 腑 。或 因 初 期 治 疗 不 . 兼 当 , 因不 除 , 复 发 作 , 由实 转 为 虚 实 夹 杂 ; 初 起 即为 虚 病 反 病 或 实夹杂者。症多见小便浑浊 , 涩, 频 , 急 , 道或灼 痛 , 赤 尿 尿 尿
1 慢 性 前 列 腺 炎 的 病 因 病 机
每 多 伤 脾 ; 此 , 脾 渗 湿 , 脾 化 浊 , 建 中气 , 升 清 降 浊 因 健 从 培 则
有度 , 利于湿热 、 毒之邪祛除。 有 浊
4 慢 性 前 列腺 炎 分 虚 实治 法
41 实证 .
Hale Waihona Puke 以通 为 用 , 浊 祛 湿 热 。患 者 多 因 嗜 烟 酒 无 度 , 化
慢 性前 列腺 炎 病 因病 机 与分 虚 实论 治 浅识
郭宝 垒
( 南 医药 高级 技 工学校 , 南 开封 4 5 0 ) 河 河 7 0 3
[ 键 词 ] 慢 性 前 列腺 炎 ; 因病 机 ; 实 关 病 虚
[ 图分 类 号 ] R 6 7 3 中 0 9 .
[ 献标识码] B 文
名 , 归 属 于 中 医 学 之 “ 浊 ” 精 浊 ” “ 淫 ” “ 浊 ” 范 可 淋 、“ 、白 、白 等
畴 ; 病 病 因病 机 复 杂 , 程 缠 绵 , 之不 当 , 果 往 往 不 尽 如 本 病 治 效 人 意 ; 执 简 驭 繁 , 合 病 因病 机 , 虚 实 论 治 , 短 病 程 。 当 结 分 缩
慢性前列腺炎气虚病机及相应治法探讨
贯,才能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
故《难经·三十难》曰:“营卫行阳二十五度,行阴亦二十五度,五十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
”营主行脉内,泌津液以化血;津液不足时,营气亦泌血中之水济津;卫主行脉外之气,司腠理玄府开合,济津液以助脏腑组织吸清排浊。
营卫常相互贯通交感媾化,则气化乃生,气血津液和调。
所以,营卫交会气化的场所主要有:1.络脉:络脉是营卫气血津液输布贯通之枢纽,也是营卫交会气化的场所。
如《灵枢·小针解》言:“节之交三百六十五穴会者,以会营卫。
”2.腠理玄府:《金匮要略》曰:“腠者,三焦通会元真之处;理者,脏腑之纹理也。
”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皆有腠理,俱为营卫交会之处。
从免疫和造血的关系来领会营卫交会的具体方式及意义,对于深化中西医结合气血基础理论尤其重要。
营卫之间密切的关系,不仅体现在同源,而且体现在相互交会和气化的基础上,而气化的结果是使气血津液和调。
至于气化的具体形式及意义,限于条件,古时医家未能详述,借助现代医学手段,我们可以将这一理论进一步深化。
本文以抗原呈递细胞(antigenpresent cell ,APC )为例,阐述其与营卫交会的关系。
首先,卫气的物质基础是营血,发挥作用时主要在脉外,正如APC 来源于造血干细胞的分化并循行于血管内,其后将要迁移至外周组织;其次,作为营卫交会气化的场所,络脉与腠理在现代医学的解剖位置相当于皮肤黏膜、皮下组织及组织间隙,而这些部位都分布着大量的APC ,无疑与卫气分布范围相似;最后从营卫交会的地点来看,与抗原呈递的主要部位即组织器官的淋巴结的分布也极其雷同,就其最后所产生的生理功能对于造血系统的影响也是不言而喻的。
由此,我们将APC 归为组成卫气的物质基础之一有着较充分的依据。
卫气的主要功能是抵御外邪,调和营卫。
而营卫交会的意义就是在能够充分感知外邪的基础上预防外邪,通过营卫交会后的气化作用,调节营血的化生,调节卫气盛衰。
而对营卫交会本质的研究如果基于APC 的抗原呈递作用及复杂的细胞因子调控网络之上,则对于充实营卫理论的内容和拓展其应用具有一定的帮助。
浅谈慢性前列腺炎
浅谈慢性前列腺炎(精浊)证治:提出肾虚精关不固,湿热蕴于下焦,扰动精室,精离其位是慢前基本病理。
固精导浊是主要治则。
治133例,治愈率为69.2%,总有效率为96.2%。
笔者在许履和教授徐福松副教授指导下,通实践结合文献对慢前病因病理证治规律进行了探讨现述于后:一:前论:前腺是男性最大性器官,分泌的前液是构成精液的成份。
在前列腺发炎时其充血、肿胀,分泌物增多,流入尿道而出现排尿后或大便时尿道滴白,这是本病的典型症状之一,中医称之为“精浊”或“白浊”。
《内经》一书中就有“思想无穷,所愿不得,意淫于外,入房太甚,宗筋驰纵,发为筋痿,及为白淫。
”和“……脾传之肾,……少腹冤热而痛。
出白”等记载,认识到本病的发生与思虑过度,纵欲、房劳所伤等因素有关,其病位主要在肾。
晋代已开始用针刺治疗本病,如《针灸甲乙经》谓:“溺难,痛,白浊,……行间主之”。
隋代《诸病源候论》阐明了“精血俱出”(前列腺精囊炎)的病因病理为劳伤肾气,肾不藏精所致,指出:“肾藏精,精者血之所成也。
虚劳,……气血虚损,肾家偏虚,不能藏精,故精血俱出也”。
迨至明代,张景岳对“精浊”的病因病理及临床表现作也较为具体的描述,他说:“有浊在精者,必有相火妄动,淫欲逆精,以致精离其位,不能闭藏,则源流相继淫溢而下,移热膀胱则溺孔涩痛,清浊并至,此皆白浊之因热证也。
及其从也,则有脾气下陷,土不制湿,而水道不清者;有相火已杀,心肾不交,精滑不固而遗浊不止者,此皆白浊之无热证也”。
说明本病的病理有虚有实,且可相互转化。
清代徐时进阐明了“精浊”的临床特征,指出:“浊者,白粘如精状,从茎中流出,不痛不涩,占下衣有迹者是也”。
又说:“精浊者,茎中如刀割火灼,而溺自清,惟窍端时有秽物,如疮之脓,淋漓不断,与便溺绝不相混”。
说明本病在尿道滴的同时,或有尿道灼热疼痛,或不痛不涩,这与临床所见是吻合的。
二:肾虚与湿热下注为本病的基本病理:本病临床上表现为虚实挟杂之候,即既有肾虚,又有湿阻。
慢性前列腺炎中医辩证论治
辩证论治
证型
肾阳不足 肾阴亏虚 湿热淤滞
推荐方药
济生肾气丸 知柏地黄丸 龙胆泻肝汤
推荐中成药 中西医结合思路
龟龄集
以扶正祛邪为主,伴有ED/早泄者,可 加用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选择性5-羟 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大补阴丸
以扶正祛邪为主
前列舒通胶囊
有明确感染可选氟喹诺酮或四环素口服, 还可以根据需要选用a-受体阻滞剂以及 NSAIDs等西药综合干预提高疗效
02
治疗现状
治疗现状
发病机制
慢性前列腺炎的发病机制与病因十分复杂,目前尚不清楚其 发病机制,增加了慢性前列腺炎诊治与评价疗效的难度。
西医
目前,任何单一药物包括抗生素、非甾 体类消炎药、α 受体阻滞剂等都不能取 得确切稳定的疗效。
中医
中药治疗可运用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 特点,并与外界环境、患者情志及体质 等多方面结合,实施针对性的遣方用药, 疗效可靠。
【2】陈桂枝. “异病同治”举隅[J]. 福建中医药, 1999(6):34-35.
【3】王省博, 卢子杰, 苏昀. 慢性前列腺炎中医外治法研究进展 [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3):297-300.
THANKS
感谢您的聆听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慢性前列腺炎 中医辩证论治
目录
CONCENTS
01 定义 02 治疗现状 03 中医病机认识 04 中医药治疗
01
定义
慢性前列腺炎 | 定义
慢性前列腺炎是指中青年男性常见的一种生殖系统疾病, 约 50% 男性在一生中会受前列腺炎的困扰。主要表现 为腰骶、小腹处或前列腺区域的不适与疼痛、性功能下 降、排尿症状异常等,发病缓慢、症状复杂、病情顽固、 病程长、易复发、缠绵不愈、疗效差。
慢性前列腺炎诊断、病因及治疗探究
慢性前列腺炎诊断、病因及治疗探究慢性前列腺炎之病因乃本虚标实,虚为体质亏损,实是浊邪阻滞;临证论治当以调节机体功能,驱除病邪诱因为基本治则,兼及局部整体、辨病辨证、调摄精神心理为要旨。
本文通过对慢性前列腺炎的可能致病因素、临床表现和治疗情况的调查分析,探讨慢性前列腺炎的流行病学和发病机制。
标签:慢性前列腺炎;症候辩证;病因溯源;治疗探究慢性前列腺炎是成年男性的常见病和难治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它是以下尿路症状和膀胱生殖区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症候群,常由数种不同理由所致的具有独特形式的疾病共同组成,故又称为慢性前列腺炎综合征。
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提出的分类策略,其可分为二类: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Ⅱ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Ⅲ型)。
慢性前列腺炎的表现与“精浊”,“劳淋”相仿,前列腺肥大增生则属于“癃闭”的范畴。
二者病变部位,临床表现机病程等疑似点甚多,给临床辨证论治带来一定的困难。
下面结合我的临床体会,从鉴别诊断,病机辨证及治疗大法等方面分别进行探讨。
1症候诊断辩识随着现代诊断水平的提高,B超,膀胱镜及X线尿路造影,CT等对鉴别诊断都有帮助。
临床中,极易将之与前列腺肥大混诊,其实,只要抓住症候要点,诊断辨识也不难。
首先,两者均为下焦病变,但发病情况有异。
前列腺肥大患者多为50岁以上的老年人,且随着年龄的增大增加发病率,腺体增生的程度也更为明显;而慢性前列腺炎可发生于任何成年男性,发病率最高的是30岁左右的青壮年,即使老年人在前列腺肥大的同时并发慢性前列腺炎,也往往是以夜尿次数增多、尿线变细、排尿费力等腺体增生和小便困难的症候为主,同时并见终末尿痛,尿后白浊等症,临床宜加甄别。
其次,两者均可见尿频,小便等异常,但临床表现特点不同。
前列腺肥大产生尿频的原因是膀胱有残余尿所致,以夜尿次数增多为主,同时并见尿线变细,无力,分叉,射程短,排尿迟缓等小便困难的表现:慢性前列腺炎大多并发尿道炎,由于炎症刺激而见尿意频频,小便滴沥不爽,以日间尿频为主,多数有尿末灼痛,尿后白浊等主要表现,尿线相对较粗,射程较远,排尿不甚费力。
发生慢性前列腺炎的中医病机
发生慢性前列腺炎的中医病机慢性前列腺炎属于中医的"淋证"范畴。
"淋证"在古代多认为是湿热下注、肾虚与瘀血所致。
现代通过诸多学者专门研究,以及长期临床实践,认为慢性前列腺炎主要由血瘀所致,其次是湿热,再者是肾虚。
常见病因如长期骑车、驾车,久坐,使前列腺慢性充血,局部血气运行不畅,瘀滞而病。
长期手淫,或久无房事,或故意忍精不泄,或意淫于外,精离其位,导致败精浊液瘀滞于腺体,使气血运行不畅,精血瘀滞而病。
另外,劳伤过度,或久卧湿地,或不洁性交,使湿毒之邪乘虚而入,或过食辛辣厚味,或长期酗酒,或居处卑湿之地,滋生湿热,湿热下犯,侵淫腺体,造成湿热郁阻,血行不畅而病。
前列腺处于人体下焦,易受湿侵,且该病多发于青壮年,湿易化热,瘀亦易化热,故该病多瘀兼湿热,病久则伤肾。
瘀是该病慢性过程的关键。
对本病患者血液流变学进行研究,发现其红细胞压积、全血黏度比、血浆黏度比、全血还原度、红细胞电泳时间均与正常人对照组有显着差异。
这基本符合"血瘀症常有'浓、黏、凝、聚'的血液变性异常"的情况。
①对于慢性前列腺炎初期的患者,临床表现为小便黄、短少、灼热,小便时或小便后尿道有所不适者,可选择使用龙胆泻肝丸、三妙丸、鸡骨草丸、宁泌泰胶囊等。
②对于慢性前列腺炎同时伴有附睾病变而表现为小腹、少腹坠胀疼痛者,可同时服用金利油胶囊、橘核丸、玄胡止痛片等;对于心理压力较大,伴有失眠多梦者,可同时服用逍遥丸、七叶神安片、百草安神片等。
③对于病变已久,自觉体疲易乏、肛门坠胀、腰骶酸痛、性功能减退者,可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使用补中益气丸、还少丹胶囊、壮阳复春灵胶囊等。
对于中成药的使用,不仅应考虑是否对症,还必须注意是否合适自己的体质类型。
一般患者选择中成药难以自行考虑这些因素,须在医生指导下才能应用。
肾阳不足型主症:表现为尿频、尿道滴白、形寒肢冷、小腹会阴胀痛不适、阴囊湿冷、早泄遗精、头昏头晕。
对慢性前列腺炎治疗的分析
对慢性前列腺炎治疗的分析摘要:慢性前列腺炎大多是因为肝肾引起,表现出来的特征为肾虚、肝实、虚实夹杂等等。
肝实是因其慢性前列腺炎的主要因素,而肾虚则是引起本病最根本的原因。
本文通过分析慢性前列腺炎形成的主要原因和根本原因,先辨证分析了这一病因,后通过列举一个典型案例来进行详细说明分析。
关键词:慢性前列腺炎;肝实肾虚;分期论治1 病机特点慢性前列腺炎是临床上比较难治愈的慢性疾病之一,是中青年男性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病中医学已规范病名为“精浊”。
本病的脏腑定位主要在肝肾,病机特点主要是“肝实肾虚,虚实夹杂”。
1.1 肝实是慢性前列腺炎实证的重要因素肝位于下焦,其经脉环绕阴器。
《灵枢•经脉》云“: 足厥阴肝脉…… 循阴股,入毛中,过阴器,抵少腹挟胃,属肝”。
又云:“足厥阴之别…… 循茎上翠,结于茎。
”《灵枢•经筋》亦云:“足厥阴之筋……循阴股,结于阴器。
”精室是阴器之重要组成部分,故精室与肝有密切的关系,而慢性前列腺炎的实证多定位在肝。
肝实主要包括肝郁气滞、肝经湿热、肝血瘀滞、肝经痰浊、肝火炽盛、寒滞肝脉六个方面。
肝气郁滞,不能使精液正常排泄而留滞精室,久之发为“精浊”。
肝经湿热,积滞日久,气机阻滞,精液不能正常排泄,精液与湿热留滞精室,久则腐精病发“精浊”。
肝血瘀滞,则肝对血液疏泄不及,血液运行涩滞,阻滞精室精道,精血瘀滞精室,久之则病发“精浊”痰浊凝聚肝经,肝经气血运行阻滞,痰浊奎居精室,故病发“精浊”。
由此可见肝郁气滞、肝经湿热、肝血瘀滞、肝经痰浊,均可引起慢性前列腺炎,而且是其实证的重要因素,并成为其实证的基本病机。
1.2 肾虚是慢性前列腺炎虚证的根本原因《素问•六节脏象论》曰:“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
” 《灵枢•经筋》曰:“足少阴之筋,……上循阴股,结于阴器”。
这些经文说明了精室与肾关系密切,又说明了精之固藏为肾所主。
慢胜前列腺炎是精室精液之病,故其发病与肾密切相关,并且肾开窍于前阴,而肾在病理上虚多实少,临床上虚证居多,故慢性前列腺炎的虚证多定位在肾。
传统中医如何看慢性前列腺炎
传统中医如何看慢性前列腺炎
慢性前列腺炎的病因病机错综复杂,总的来分析,博粹堂中医指出有以下几点:
⒈湿热之邪下注或湿热循经上行,侵犯精室,蕴结于下焦,而致膀胱气化不利。
⒉性交过频或手淫过度,肾阴耗损,阴虚火旺,相火亢盛,或所愿不遂,精未外泄,或同房手淫忍精不泄或性交中止,肾火郁而不散,内蕴精室,而致本症。
⒊过度饮酒或过食辛辣,损伤脾胃,运化失司,水湿潴留,郁而化热,湿热内生,流注于下,热扰精室而致本病。
⒋肾气不足:禀赋不足或素体虚弱,房劳伤肾,阴损及阳,肾气不足而致封藏失职发为本症。
⒌气滞血瘀:湿热长期不清,相火久遏不泄,病久入络,则精道精室气血瘀滞,败精瘀浊伴湿热阻于精室。
中医理论对前列腺炎的辨识与治疗方法研究
中医理论对前列腺炎的辨识与治疗方法研究前列腺炎是一种常见的男性疾病,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不适和困扰。
中医理论对前列腺炎的辨识与治疗方法提供了有力的参考和指导。
本文将以中医的观点,对前列腺炎的病因、辨证与治疗方法进行研究。
一、前列腺炎的病因中医认为,前列腺炎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导致肾气不足:肾气不足是前列腺炎的主要病因之一。
中医认为,肾气不足会导致肾阳虚弱,从而影响到前列腺的功能,使其易受病原侵袭。
2. 湿热蕴结:湿热蕴结也是导致前列腺炎的常见病因。
长期的不良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容易导致湿热内蕴,从而影响到前列腺的正常功能。
3. 血瘀阻滞:中医认为,血瘀阻滞是导致前列腺炎的重要原因之一。
长期的压力和生活习惯不当,容易导致气血不畅,从而导致前列腺肿胀和疼痛。
二、中医对前列腺炎的辨证中医辨证是治疗疾病的基础,对于前列腺炎也是如此。
中医根据病情的不同,将前列腺炎分为不同的证型,并提出相应的治疗方法。
1. 肾阳虚证:肾阳虚证是前列腺炎的常见证型之一。
主要表现为腰膝酸软、性功能减退、尿频、遗精等症状。
治疗方法主要以补肾阳、温补肾气为主,如使用温补肾阳的中药方剂,如金匮肾气丸等。
2. 湿热痰浊证:湿热痰浊证也是前列腺炎的常见证型之一。
主要表现为尿液浑浊、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治疗方法主要以清热利湿、化痰止痛为主,如使用清热利湿的中药方剂,如六味地黄丸等。
3. 血瘀阻滞证:血瘀阻滞证也是前列腺炎的常见证型之一。
主要表现为前列腺区域疼痛,尿液中带血等症状。
治疗方法主要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为主,如使用活血化瘀的中药方剂,如桃仁扬花汤等。
三、中医对前列腺炎的治疗方法中医对前列腺炎的治疗方法多样,综合辨证施治是其中的核心思想。
1. 中药治疗:中医治疗前列腺炎主要采用中药治疗。
根据患者的辨证情况,选择相应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
常用的中药方剂有五子衍宗丸、栝楼疏肝丸等。
中药治疗可以调理身体内环境,从而达到治疗前列腺炎的目的。
中医是如何认识慢性前列腺炎的病因病机的
中医是如何认识慢性前列腺炎的病因病机的?慢性前列腺炎有较高的发病率,约占成年男性患者的25%,占泌尿科专科门诊患者的30%。
慢性前列腺炎具有发病缓慢、病因复杂、症状多样化、体征不典型、病程迁延、缠绵难愈等特点,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活。
慢性前列腺炎以尿道口流白色分泌物,轻度尿频或尿道灼痛,少腹、会阴、睾丸胀痛不适,腰骶部疼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中医学“精浊”、“白浊”、“膏淋”、“劳淋”、“壅闭”等的范畴。
慢性前列腺炎的病因病机复杂多样,但可归纳为内外二因,其中肾虚是发病之本,湿热蕴结下焦是发病的主因,气滞血瘀贯穿于疾病的始终,久治不愈则气虚血瘀。
内因是中老年男性生理性衰退,肾气渐虚,下元不固,前列腺(类似精室)逐渐虚弱,三焦气化不利,加之肺、脾之气虚损,精室和膀胱功能异常;外因则是湿热内侵下焦,蕴结膀胱,波及精室,与精液相混,使真精变成败精,瘀阻精败,以致发病。
在内因与外因中,内因是发病的关键,外因仅是诱因而已,但外因的不断刺激可以使生理性衰退提前。
慢性前列腺炎病多起于相火偏旺,湿热为发病的主因,其湿热逗留精室,与精相混,精离其位,败精浊瘀于精道而发病。
湿热为标,肾虚为本,湿热又可伤脾,使脾虚湿更难化,病情缠绵;湿热瘀血滞络,使络脉瘀阻,病情渐重。
对于慢性前列腺炎来说由于病程比较长,所以中医治疗方法显得更为有效,而且前景让人乐观。
简单说来,就是体内有寒积、热积、气积、血瘀等毒素在,这些毒素长期在体内蕴结,生理功能就不会正常。
所以博粹堂毛顺麟指出治疗本病关键在于排毒,排除体内寒积、气积、热积、血瘀等毒素,毒素排尽再辨体辨证用纯中药治疗,中医辨证论治在慢性前列腺炎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
博粹堂是以特色治疗为主、强调综合调理的中医诊所。
医生会根据您的个人体质状况制定适合于您的最佳治疗方案,达到专病治疗与全面调理相结合,在根治疾病的同时调养身心。
预约热线:023—6198 7777。
基于本虚标实的病机论治慢性前列腺炎
基于本虚标实的病机论治慢性前列腺炎慢性前列腺炎是男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其病变常涉及多脏腑、多系统,临床症状复杂多变,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
中医药治疗本病历史悠久,经验宏丰,对本病的发生发展有着独特的认识。
笔者从本虚标实的病变证机出发论治本病,以期为提高本病临床疗效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1.病因病机慢性前列腺炎是由于前列腺受到微生物等病原体感染或某些非感染因素刺激而发生的慢性炎症反应,由此造成患者排尿异常、前列腺区域不适或疼痛并伴有一定程度的焦虑情绪等临床表现,具有症状复杂,病程迁延,并发症多,且易反复发作的特点。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涉及细菌感染、尿液反流、自身免疫反应、微量元素缺乏及精神心理等多种致病因素。
本病相当于中医学精浊范畴,病变部位在精室,与肝肾膀胱等藏腑密切相关。
1.1 脾肾亏虚慢性前列腺炎以尿后滴白、排尿不畅为主症,病变证机的核心在于本虚标实,本虚主要责之于脾肾。
《景岳全书》曰:“有浊在精者……欲逆精,以致精离其经,不能闭藏,则源流相继,流溢而下。
”又《圣济总录》曰:“肾精不足,气化不利,……水道不通,故小便不通也。
”二者都指出了肾虚这同一致病根本。
肾乃封藏之本,若肾气受损,肾失其封藏之功,精室不安,精离其位,则尿后滴白;其气化失司,则见排尿不畅等症。
又《素问》云:“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
”《类证治裁》据内经之义,进一步明确脾气不足这一致病因素,云:“有浊在精者,久之则有脾气下陷,土不制湿,而水道不清者。
”若脾气虚弱,运化失司,滋生水湿之患,水湿不循其常道而流注精室,则发为本病。
本病中后期,常表现为虚实夹杂之症,而脾肾亏虚这一致病病机则为发病的核心要素。
1.2 湿热为标湿热之邪为本病早期主要致病因素。
此如《诸病源候论》言:“膀胱热则水下涩,其状小便疼痛涩数,则淋沥不宣。
”湿热之邪,流注下焦,膀胱气化开阖失司,则见排尿不畅诸症;湿热蕴结下焦,气机通条失司,经络不畅,故见少腹部不适;湿热之邪扰动精室,精浊相混,迫其外出,故见尿后滴白。
前列腺炎的病理生理与中医治疗
前列腺炎的病理生理与中医治疗前列腺炎是指前列腺组织的炎症,是男性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之一。
它的发病机制复杂,既与生理功能紊乱有关,也与感染、免疫、代谢相关。
中医学认为,前列腺炎是由于肾气虚、痰湿阻滞、湿热内蕴等原因导致的。
本文将从病理生理和中医治疗两个方面来探讨前列腺炎及其治疗方法。
一、前列腺炎的病理生理前列腺是男性生殖系统中一种重要的器官,位于尿道下方,环绕尿道一部分。
正常情况下,它的主要功能是分泌液体成分,为精液的激活提供营养。
但当前列腺发生炎症时,病理生理过程将导致下列变化:1. 感染的侵袭:前列腺炎的主要起因是感染,通常由细菌或病毒引发。
细菌通过尿道逆行感染到达前列腺,病毒则通过血液传播。
感染的存在将引发炎症反应,进而导致组织水肿,疼痛和炎性细胞浸润。
2. 组织增生和纤维化:慢性前列腺炎的病程漫长,炎症反复发作时,会引发前列腺组织的增生和纤维化。
不仅会影响前列腺的正常结构和功能,还会导致尿道受压,造成排尿不畅和尿频等症状。
3. 肌肉紧张:前列腺周围存在许多平滑肌,当前列腺炎发生时,炎症和水肿会引起这些肌肉的紧张。
这会导致尿道和尿膀胱括约肌功能异常,进而影响排尿。
此外,肌肉紧张还会导致盆底肌肉疼痛和性功能障碍。
二、中医治疗前列腺炎中医学对于前列腺炎的治疗经验丰富,主要从整体调理和病因治疗两个方面入手。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中医治疗方法:1. 温热疗法:中医认为前列腺炎多为湿热蕴结所致,因此采用温热疗法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症状。
常见的温热疗法包括中药熏蒸、艾灸和热敷等。
这些方法可以通过温热的作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炎症,促进组织修复。
2. 中药治疗:中药是中医治疗前列腺炎的重要手段。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中医医师会选择适合的中药进行调理。
常用的中药包括丹参、黄连、白芍等,它们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功效,可以缓解前列腺炎的炎症反应。
3. 按摩疗法:中医推拿按摩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前列腺炎的症状。
前列腺炎的原因及治疗
前列腺炎的原因及治疗前列腺炎是一种常见的男性疾病,其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痛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本文将深入探讨前列腺炎的原因以及常用的治疗方法。
一、前列腺炎的原因前列腺炎的发病原因多种多样,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原因:1. 细菌感染:细菌感染是前列腺炎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细菌可以通过尿道进入前列腺,引起感染。
常见的细菌有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
长时间的尿液滞留、不良的个人卫生习惯以及性生活不规律都可能导致细菌感染。
2. 隐性感染:一些炎症性疾病,如尿道炎、附睾炎等,可能引起前列腺炎。
这些感染可能无明显症状,但可以通过淋巴途径传播到前列腺,导致炎症。
3. 长时间坐姿:长时间坐在硬的座椅上,会对前列腺造成压力,导致充血和炎症。
尤其是长期久坐的白领族群更容易患上前列腺炎。
4. 饮食不当:不良的饮食习惯也可能导致前列腺炎。
高脂肪、高辣椒摄入以及长期饮酒都会对前列腺产生不良的影响,增加患病风险。
二、前列腺炎的治疗方法前列腺炎的治疗方法因个体差异而异,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治疗方法:1. 药物治疗:对于细菌感染所引起的前列腺炎,首选的治疗方法是抗生素。
常用的抗生素有头孢、大环内酯类等,必须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来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此外,还有一些中药可以起到抗菌消炎的作用,如三黄片、白扁豆片等。
2. 热水浴疗法:前列腺炎患者可以尝试热水浴疗法,即在较热的水中坐浸泡一段时间。
这样可以缓解炎症,促进血液循环,对缓解症状有一定效果。
3. 前列腺按摩:前列腺按摩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可以通过按摩来促进前列腺的血液循环,改善炎症症状。
但是,前列腺按摩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患者应该遵医嘱进行。
4. 节制性生活:对于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来说,过度的性生活是导致疾病复发的一个重要原因。
保持适度的性生活可以缓解症状,防止疾病复发。
5. 改善生活习惯:改善生活习惯和个人卫生对于预防前列腺炎也非常重要。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注意休息、均衡饮食、避免长时间坐姿等都是有效的预防措施。
南阳滋养堂中医馆:慢性前列腺炎中医病机
南阳滋养堂中医馆:慢性前列腺炎中医病机关于慢性前列腺炎,南阳知名老中医、南阳滋养堂中医馆老中医高志明介绍说,慢性前列腺炎是感染细菌或病毒等,或虽无感染,但前列腺长期慢性充血所造成的前列腺的慢性炎症。
或因急性前列腺炎治疗不彻底而迁延不愈,称为慢性前列腺炎。
中医学中属“精浊”“劳淋”“白芍、淫”、“白芍、浊”“淋浊”等范畴。
中医学认为,前列腺炎的病因病机不外乎是外感毒热或思欲不遂或房事过度,相火妄动,湿热内生下注为患,多责之于心、脾肾、胃、膀胱等脏腑。
临床分为如下几种:1外感热毒,热迫大肠热毒蕴结不散,使气血凝滞,经络阻隔,膀胱气化不利而致病。
2湿热之邪,可由外入,亦可内生。
外入者皆因外感湿热火毒,蕴结不散,湿热浊秽之邪下注;下阴不洁,湿热之邪由下窍浸淫于上而发。
内生者多由于素食肥甘酒热和辛辣之品,脾胃受损,运化失常,积湿生热,下注膀胱;七情六欲化热生火;手淫、入房不使畅泄败精留滞,化热于下焦而成本病。
3湿热长期不清,相火久遏不泄,精道气滞血瘀;情志不调,喜怒无常,肝失疏泄,气血循行不利脉络瘀滞,气血凝滞:或受寒湿之邪,厥阴之络受损,气滞血瘀,运行不畅而致。
4禀赋不足,或房事不节,或有手淫习惯,致使纵欲过度,肾精耗损,水火失济,阴虚火旺,热动精室而致。
5酒色劳倦,或淋漓日久,或素体阳虚,且纵欲过度,致使肾精肾气亏损,精元失守而致。
6环境、气候的易感性,久坐、长期或长时间骑车,包皮过长,泌尿系统感染等。
南阳市知名老中医,南阳滋养堂中医馆76岁老中医高志明提醒,慢性前列腺炎需要专业治疗,前列腺疾病患者万勿擅自根据药量未定的药方,而且在未经中医辨证的情况下擅自抓药服用,否则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南阳市知名老中医,南阳滋养堂中医馆76岁老中医高志明介绍说,中医男科,是南阳滋养堂中医馆的特色,南阳滋养堂中医馆对中医男科的研究和诊疗,处于行业先列,国际中医男科协会副主席张宝兴是南阳滋养堂中医馆会诊专家,可以预约初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前列腺炎病因病机与分虚实论治浅识郭宝垒(河南医药高级技工学校,河南开封475003)[关键词] 慢性前列腺炎;病因病机;虚实[中图分类号] R069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8849(2010)12-1491-02 慢性前列腺炎是男科常见病,中医学无慢性前列腺炎之名,可归属于中医学之“淋浊”、“精浊”、“白淫”、“白浊”等范畴;本病病因病机复杂,病程缠绵,治之不当,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当执简驭繁,结合病因病机,分虚实论治,缩短病程。
1 慢性前列腺炎的病因病机前列腺位在下焦,虽然不归属于腑,但功能类似与腑,分泌的前列腺液为精液的组成部分。
位在膀胱的下端,对膀胱的水液气化、渗湿化浊亦有影响。
多见因嗜食辛辣、烟酒、劳倦内伤,或恣情纵欲、手淫过频,前列腺反复充血,湿热浊毒内侵,内因外因相感,影响腺体之功能,发为前列腺炎。
湿热郁毒是基础,为病之标,贯穿整个病程,日久瘀血内存,痰浊内阻及肝、肾、脾功能失调,病见虚实夹杂。
前列腺归属于精室,精室瘀阻,为病机关键。
湿热浊毒瘀滞精室是主要病机,体质亏虚是病变基础,感染充血是本病诱因[1]。
现代医学认为,慢性前列腺炎的病理学特征,主要为前列腺瘀血、炎细胞浸润、腺液潴留、腺管阻塞、引流不畅,病程迁延者,前列腺纤维组织增生变性,纤维化明显,腺液分泌不足,甚至导致腺体坏死[2]。
这正与前列腺炎病多见虚实夹杂之病机相合。
可见,湿热瘀阻、败精阻窍为其基本病机。
本病病位在精室,病多虚实夹杂,寒热并见,与肝、脾、肾、膀胱相关。
2 慢性前列腺炎的症状与病程慢性前列腺炎在临床上多见排尿异常、疼痛、性功能紊乱、精神神经症状等四大类症候群。
排尿异常症状有尿频,尿急,尿末滴沥不尽,尿道不适,尿道口流白浊,解大便时尿道口流白浊等。
往往可伴有会阴、少腹、耻骨胀痛不适,腰酸等。
病程迁延,久之则可出现早泄、阳痿、遗精、性欲减退等性功能紊乱症状;以及悲观失望、失眠、记忆力减退、思想不集中、精神萎靡、神疲乏力等精神神经症状。
病理性质早期以实为主,随着病程的发展,逐渐由实转虚,虚实错杂,往往湿热、浊毒、瘀血、虚四者并存,而血瘀则贯穿始终。
病理分期难以截然区分,按虚实论之,大致可分为实证为主者和虚实夹杂者。
初起以实证为主,以湿热郁浊多见,排尿异常比较明显;虚实并见者,多因反复迁延,表现为某一症状反复迁延难愈,伴有脏腑虚损,或肾阴亏虚,或肝脉郁阻,或脾气不足等,余浊热毒、败精难祛,虚实夹杂,病程缠绵。
3 慢性前列腺炎的治则本病以实证为主者,当清利湿浊、热毒;虚实夹杂者,又当从脏辨治,据肝郁气滞,脾气不足,肾阴亏虚,肾阳不足之不同,而分别以疏肝行气、补脾益气、填补肾精之法治疗。
治疗中尤其需注意顾护胃气,湿浊热毒往往黏着难祛,而苦寒利湿每多伤脾;因此,健脾渗湿,从脾化浊,培建中气,则升清降浊有度,有利于湿热、浊毒之邪祛除。
4 慢性前列腺炎分虚实治法411 实证 以通为用,化浊祛湿热。
患者多因嗜烟酒无度,饮食不节,过食辛辣,或久坐少动,或纵欲过度,相火妄动等,外邪内因相杂,合而为病,以湿热者多见。
症多见起病突然,会阴疼痛,发热,尿频,尿急,排尿灼热,或尿道口有分泌物排出,伴全身酸痛,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症又有湿热下注,肺热郁闭,湿热中阻之不同,但总以湿热为主。
治疗当以清化湿热为主,祛浊排毒。
方可用当归贝母苦参丸为主方加减。
《金匮要略》谓:“妊娠,小便难,饮食如故,当归贝母苦参丸主之。
”方后注说:“男子,加滑石一两”。
可见该方既适用于女子妊娠小便难,也适用于男子小便不利。
前列腺炎初期腺体肿胀,局部充血,腺液分泌增多,多引流不畅,腺管阻塞,该方能促进前列腺导管的炎性分泌物排出,临证,凡湿热重出现小便灼痛、淋沥不畅等症者,可加虎杖、败酱草、茜草、白花蛇舌草等[3]。
其他如龙胆泻肝汤、萆 分清饮、八正散、五苓散等可选用。
412 虚实夹杂 治宜清化湿浊,兼顾脏腑。
或因初期治疗不当,病因不除,反复发作,病由实转为虚实夹杂;或初起即为虚实夹杂者。
症多见小便浑浊,赤涩,尿频,尿急,尿道或灼痛,或不适,或阴囊潮湿,会阴不适,少腹坠胀,或尿后余沥,尿不尽,会阴胀痛,早泄,性欲低下,甚至阳痿等症状,或某一症状始终不愈,反复发作。
或伴有肝郁、脾虚、肾虚之脏腑虚损的表现。
前列腺指检,前列腺腺体饱满,质中,可触及炎性结节,有压痛,前列腺分泌液增多,呈脓性或血性;前列腺液检查见白细胞增多,卵磷脂小体减少。
或前列腺腺体缩小,有结节,质变硬,前列腺液分泌偏少,前列腺腺体纤维化,有钙化灶等。
虚实夹杂证者,往往湿热、浊毒、瘀血、虚四者并见。
治疗当虚实兼顾,扶正祛邪,清化湿热浊毒,从脏腑论治。
方可用薏苡附子败酱散合桂枝茯苓丸为主方加减。
前列腺炎之反复流白浊,腺体肿大等症与疡科之痈相似。
方中重用薏苡仁淡渗利湿,排脓。
附子振奋阳气,亦有防利湿伤阴之意。
桂枝茯苓丸,《金匮要略》用治妇人 瘕,桂枝温通行血,桃仁活血化瘀,丹皮凉血消瘀,芍药养阴和血,茯苓淡渗利湿,全方具有通调血脉活血化瘀血之功。
以会阴睾丸胀痛不适,少腹胀等症为主的肝脉郁阻者,可用四逆散、柴胡疏肝散随证加减;反复尿道口流浊,滴沥不尽,早泄,阳痿,腰酸等肾虚者,可用六味地黄丸,肾气丸随证加减;尿液浑浊,尿无力,纳呆,神疲乏力力等脾虚者,可用补中益气汤、二陈汤、平胃散等。
总宜养阴兼少清利,活血化瘀而治之。
5 结 语慢性前列腺炎病因病机复杂,治疗不可偏执一端,当随证灵活辨证分虚实治疗。
总之,实证者以祛除湿热浊毒为主,用药可多清利湿热之品,中病即止,同时注意顾护胃气;虚实夹杂者清利浊邪同时,要兼顾到脏腑的虚损,扶正与祛邪并用;反复不愈者多见某一组症状迁延难愈,当从脏腑论治,勿一味攻邪,当扶正为先,培补正气,正气足,则余热、湿浊、郁毒自化,诸症自除。
然而,结合本病之病理基础,前列腺瘀血贯穿病程始终;所以,无论虚实,都该应用活血化瘀之药,祛瘀排毒,改善前列腺之微循环,提高治疗效果。
因本病反复不愈,患者多见相关精神神经症状,治疗中亦当注意精神调摄,心理疏导。
[参考文献][1] 王兆旺,宋景贵,张丽.论精室瘀阻是慢性前列腺炎的主要病机[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25(5):335-337[2] 曾庆其.慢性前列腺炎病因病机探析[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1(3):140-142[3] 盖海山.王琦临床方药应用十讲[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51[收稿日期] 2009-11-03肺脾肾虚损理论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周文涛1,李风森2(1.新疆医科大学,新疆乌鲁木齐830045;2.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01)[关键词] 肺脾肾虚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图分类号] R5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8849(2010)12-1492-0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点,气流受限常呈进行性加重,且多与肺部对有害颗粒或气体、主要是吸入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1]。
它是一种全球性患病率和病死率较高的重要疾病。
COPD一直是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迄今仍居我国农村死因的第一位。
目前已占到了疾病死亡原因的第5位,预计到2020年将上升到第3位[2]。
COPD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易反复,确诊晚,疗效差以及肺功能的持续下降,也成为该病治疗和预防的疑难点。
中医药及其相关理论对在积极防止COPD、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及延缓肺功能下降等方面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1 肺脾肾虚损是慢阻肺发病的基础111 中医“治病必求于本” COPD“本虚”是决定疾病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COPD的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外因是六淫。
《诸病源候论・咳逆短气候》说:“肺虚为微寒所伤则咳嗽,嗽则气还于肺胀,肺胀则气逆,而肺本虚,气为不足,复为邪所乘,壅痞不能宣畅故咳逆,短气也。
”说明本病的形成不仅与肺气虚有关,而且也与六淫之邪反复入侵有关。
肺气虚是本病发病的首要条件。
患者多有久病不愈,如久咳,肺气受损,故常见语声低弱,肺虚卫外不固,常易感受外邪而发病,肺虚不能宣降,津液停聚而易化痰,引发并加重咳喘;脾主运化水谷精微,如饮食不节,损伤脾胃,导致水湿停积,聚而为痰,故有“脾为生痰之源”之说;此外,脾为后天之本,脾气不足,不能受纳与运化水谷,肌肤得不到充养,气血不足,易于反复感受外邪,故很多COPD患者在后期表现为消瘦、乏力,易反复发作,与其脾虚关系密切。
肾为先天之本,若患者先天不足,或后天消耗过度,导致肾气不足,肾不纳气,动则喘促。
此外,肾属水,肺属金,在正常情况下,金水相生,若肾精不足,亦可引起肺虚而喘咳。
肺脾肾三脏在本病的发病过程中,相互作用,如脾虚导致气血生化无源,可引起肺气虚;肺虚久咳,子病及母,可导致肾虚。
112 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在本病的发病过程中有一定的规律 发病初期,主要表现为肺虚: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可出现肺脾两虚证;在疾病后期,导致肺脾肾俱虚。
《医贯・喘》说:“真元损耗,喘出于肾气之上奔……乃气不归元也”。
说明肾纳气功能直接影响肺主气功能。
肾为先天之本,寓元阴元阳,肾气盛衰也必然影响肺气盛衰。
脾为后天之本,在宗气的生成、水液代谢方面与肺气功能密切。
目前有通过回顾性分析发现,COPD虚证患者病程与肺脾两虚、肺肾两虚、肺脾肾虚存在密切相关,是疾病发展由上及下,病情由浅入深的过程[3]。
2 痰瘀交阻是慢阻肺脏腑损伤的致病因素211 肺脾肾俱虚,痰瘀既成 诚如《古今医鉴・痰饮》所说:“痰为津液所化,或因风寒湿热之感,或七情饮食所伤,以致气逆液浊,变为痰饮”。
慢阻肺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肺气虚是本病发病的首要条件之一。
《丹溪心法・咳嗽》说“肺胀而咳,或左或右,不得眠,此痰加瘀碍气而病。
”提示病理因素主要是痰瘀阻碍肺气所致。
《证治汇补・咳嗽》认为肺胀“又有气散而胀者,宜补肺,气逆而胀者,宜降气,当参虚实而施治。
”本病属于本虚标实之证。
本虚为肺脾肾虚,标实为痰浊与瘀血,痰浊瘀血既是COPD病情发展过程中的病理产物,也是导致COPD 脏腑损伤的致病因素。
212 痰浊与瘀血互为因果,互生互化 隋代巢元方明确指出“诸痰者,皆由血脉壅塞,饮水积聚而不消除,故成痰也。
”唐容川在《血证论》中也指出“内有瘀血,则阻碍气道,不得升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