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确定一个同学的位置,用了几个数据?(2个)
(2)我们习惯先说列,后说行,所以第一个数据表示列,第二个数据表示行.如果这两个数据的顺序不同,那么表示的位置也就不同.比较(2,3)与(3,2)的不同.
{在比较中发现不同之处,从而加深学生对数对的更深了解.}
3、教学例2
(1)我们刚刚已经懂得如果表示班上同学所在的位置.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在这样的一张示意图上(出示示意图),如何表示出图上的场馆所在的位置.
教学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用数对的形式来解决相关问题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课件
学生准备
预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初步感知
1、教师提问:同学们,你能介绍自己座位所处的位置吗?
学生介绍位置的方式可能有以下两种:
(1)用“第几组第几个”描述.
(2)用在我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来描述.让学生先说说
学生对照座位图初步感知,说出自己的位置.个别汇报,集体订正.
(2)学生练习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注意强调先说列后说行)
(3)教学写法:××同学的位置在第二列第三行,我们可以这样表示:(2,3).按照这样的方法,你能写出自己所在的位置吗?(学生把自己的位置写在练习本上,指名回答)
2、小结例1:
发现三:算式左边的加数和正好等于大正方形中每行(或每列)的小正方形个数的平方.
[算式左边的加数是大正方形右上角的小正方形和其他“L”形图形所包含的小正方形个数之和,正好是每行(或每列)小正方形个数的平方]
(3)运用规律解决问题.(可借助学具摆一摆)
①1+3+5+7=()2(1+3+5+7=42)
②1+3+5+7+9+11+13=()2(1+3+5+7+9+11+13=72)
(2)依照例1的方法,全班一起讨论说出如何表示大门的位置.(3,0)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特别强调0列、0行,并指导学生正确找出.)
设计意图:教学时,观察、讨论相结合,引导学生借助不同的几何图形解决例题中的代数问题,使学生在理解、掌握例题中数与形关系的基础上,充分体会用数形结合方法解决问题的直观性,感悟数学的极限思想.
⊙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108页1题.(让学生独立读题、分析、解答,鼓励用不同的方法解答)
2.完成教材108页2题.
③____________________=92(1+3+5+7+9+11+13+15+17=92)
2.教学例2.
(1)课件出示例题.
(2)观察、试算、发现规律.
①观察算式中加数的特点,你有什么发现?
(从第二个数开始,每个数是前一个数的 )
②分步算一算,你有什么发现?
(发现加下去,等号右边的分数越来越接近1)
[第6个图形:红色6个,蓝色18个;第10个图形:红色10个,蓝色26个.根据图示可知:红色小正方形的个数与图形的序数(第几个)相同,蓝色小正方形的个数=(图形的序数+2)×3-图形的序数或蓝色小正方形的个数=(图形的序数+2)×2-2]
3.完成教材110页4题.
[因为小狗和小亮的行走时间相同,所以不必考虑小狗的行走路线.由“小亮走到这条马路一半的时候,小狗已经到达马路的终点”可知:小狗的速度是小亮的2倍,所以小亮走200m时,小狗走了200×2=400(m)]
2、我们全班有48名同学,但大部分的同学老师都不认识,如果我要请你们当中的某一位同学发言,你们能帮我想想要如何表示才能既简单又准确吗?
3、学生各抒己见,讨论出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来表述.
二、新知探究
1、教学例1
(1)如果老师用第二列第三行来表示××同学的位置,那么你也能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自己的位置吗?
(3)数形结合,验证规律.
①引导验证:你发现的规律成立吗?请结合图示进行验证.
②汇报、交流.
a.结合圆的面积验证:用一个圆的面积表示单位“1”,则原算式可表示为:
b.结合线段图验证:用一条线段表示单位“1”,则原算式可表示为:
(4)明确结论.
(5)交流对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感悟.
(数形结合的方法把抽象的代数问题形象化,使其直观、简洁、易懂)
课题Baidu Nhomakorabea教学内容)
数学广角——数与形
课时
教学目标:1、发现、理解“数与形”的关系.
2最新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极限思想.
教学重点:借助数与形之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如何用形表示数.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完全相同的小正方形纸卡若干
⊙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板书设计
个性调整补充
课题(教学内容)
位置
课时
教学目标:1、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表示的方法,能用数对来表示某一物体的位置.
2、能借助方格图用数对来确定位置.
3、联系生活实际,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与位置有关的问题.
教学重点: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
教学过程:
⊙问题导入.
1.课件出示问题.
小兰和爸爸、妈妈一起步行到离家800m远的公园健身中心,用时20分钟.妈妈到了健身中心后直接返回家里,还是用了20分钟.小兰和爸爸一起在健身中心锻炼了10分钟.然后,小兰跑步回到家中,用了5分钟,而爸爸走回家中,用了15分钟.上面几幅图哪幅是描述妈妈离家的时间和离家距离的关系?哪幅是描述爸爸的?哪幅是描述小兰的?
⊙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课件出示例题.
看图,把算式补充完整.
1=()21+3=()21+3+5=()2
(2)看图与算式,总结发现.
①观察、讨论.
仔细观察,看一看上面的图形和算式左边有什么关系?
②汇报发现.
发现一:算式左边的加数的个数与对应的大正方形中每行(或每列)的小正方形的个数相同;
发现二:算式左边的加数是大正方形右上角的小正方形和其他“L”形图形所包含的小正方形个数之和.
2.学生讨论、回答.
(图2是描述妈妈的,因为妈妈在健身中心没停留;图1是描述小兰的,因为她回家路上用了5分钟;图3是描述爸爸的)
3.揭示课题.
借助图形不但能帮我们直观了解小兰离家时间与离家距离的关系,还可以帮我们解决复杂的代数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数与形”.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与图形有关的数学问题,使学生关注图形与数学的关系,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同时,为新知的学习作铺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