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竞赛力知识点讲解
高中物理竞赛辅导讲义静力学
高中物理竞赛辅导讲义静力学高中物理竞赛辅导讲义第1篇静力学【知识梳理】一、力和力矩1.力与力系(1)力:物体间的的相互作用(2)力系:作用在物体上的一群力①共点力系②平行力系③力偶2.重力和重心(1)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引力(物体各部分所受引力的合力)(2)重心: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在地面附近重心与质心重合)3.力矩(1)力的作用线:力的方向所在的直线(2)力臂: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3)力矩①大小:力矩=力×力臂,M =FL②方向:右手螺旋法则确定。
右手握住转动轴,四指指向转动方向,母指指向就是力矩的方向。
③矢量表达形式:M r F =? (矢量的叉乘),||||||sin M r F θ=? 。
4.力偶矩(1)力偶:一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不共线的力。
(2)力偶臂:两力作用线间的距离。
(3)力偶矩:力和力偶臂的乘积。
二、物体平衡条件1.共点力系作用下物体平衡条件:合外力为零。
(1)直角坐标下的分量表示ΣF ix = 0,ΣF iy = 0,ΣF iz = 0(2)矢量表示各个力矢量首尾相接必形成封闭折线。
(3)三力平衡特性①三力必共面、共点;②三个力矢量构成封闭三角形。
2.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3.一般物体的平衡条件:(1)合外力为零。
(2)合力矩为零。
4.摩擦角及其应用(1)摩擦力①滑动摩擦力:f k = μk N(μk-动摩擦因数)②静摩擦力:f s ≤μs N(μs-静摩擦因数)③滑动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2)摩擦角:正压力与正压力和摩擦力的合力之间夹角。
①滑动摩擦角:tanθk=μ②最大静摩擦角:tanθsm=μ③静摩擦角:θs≤θsm(3)自锁现象三、平衡的种类1.稳定平衡:当物体稍稍偏离平衡位置时,有一个力或力矩使之回到平衡位置,这样的平衡叫稳定平衡。
2.不稳定平衡:当物体稍稍偏离平衡位置时,有一个力或力矩使它的偏离继续增大,这样的平衡叫不稳定平衡。
3.随遇平衡:当物体稍稍偏离平衡位置时,它所受的力或力矩不发生变化,它能在新的位置上再次平衡,这样的平衡叫随遇平衡。
高考物理竞赛知识点总结
高考物理竞赛知识点总结物理作为一门基础科学,不仅是高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考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
在备战高考的过程中,了解和掌握物理竞赛的知识点对于取得优异的成绩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针对高考物理竞赛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
一、力学1. 力、质量和加速度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表明,一个物体所受合外力等于该物体质量乘以加速度。
F=ma是力学问题中最基本的计算公式。
2.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定律认为,如果一个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零,那么该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牛顿第三定律则说明了力的作用和反作用,即每个作用力都有一个与之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3. 斜面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计算:当物块与斜面接触时,斜面对物块的支持力可以分解为垂直向下的分量和平行于斜面的摩擦力,其中摩擦力可以用来计算物块是否会滑动。
4. 动能和功: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可以通过物体质量和速度的平方来计算。
功则是力对于物体运动所作的功率,在计算功时需要考虑力和物体运动的方向关系。
5. 机械能守恒:当物体只受重力和弹力两种力作用时,机械能守恒定律可以用来解决问题。
机械能守恒定律表示,在这两种力作用下,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之和保持不变。
二、电学1. 电流与电压:电流是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数量,可以用欧姆定律I=U/R来计算。
电压则是单位电荷在电场中所具有的电势能。
2. 电阻和电功率:电阻的大小可以决定电流的大小,其单位为欧姆,可以通过欧姆定律来计算。
电功率则是电流通过电阻时所消耗的能量。
P=UI是计算电功率的公式。
3. 并联和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中,总电流等于各个支路电流之和,而总电阻可以通过平行电阻公式来计算。
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个电阻电压之和,而总电阻可以通过串联电阻公式来计算。
4. 电场和电势:电场是由电荷带来的力的作用区域,单位是牛顿/库仑。
电势则表示单位正电荷在电场中所具有的电势能,单位是伏特。
高中物理竞赛力学课件
匀速直线运动
总结词
基本概念,公式应用
详细描述
匀速直线运动是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的运动,其速度恒 定,加速度为零。在匀速直线运动中,路程等于速度乘以 时间,即 $s = v times t$。
总结词
实际应用,解题技巧
详细描述
匀速直线运动在实际生活中非常常见,如汽车行驶、飞机 飞行等。解决匀速直线运动的题目时,需要灵活运用速度 、路程和时间的关系,以及匀速直线运动的特性。
万有引力
总结词
实例分析
万有引力是指任意两个物体之间由于 质量而产生的吸引力。
分析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行星运动 规律等。
详细描述
万有引力的大小与两个物体的质量成 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 比。万有引力定律是牛顿发现的,它 适用于宏观低速物体。
04
动能与势能
动能与势能的定义
动能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用公式 E_k = frac{1}{2}mv^2 表示,其中 m 是质量,v 是速度。
总结词
与其他知识的关联
详细描述
匀速直线运动与牛顿第一定律相呼应,即不受外力作用的 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同时,匀速直线运 动也是解决复杂运动问题的基本出发点。
匀加速直线运动
总结词
基本概念,公式应用
详细描述
匀加速直线运动是速度大小和方向都均匀变化的运动,其 加速度恒定,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 ,位移等于平均速度乘以时间,即 $x = bar{v} times t$ 。
势能
物体由于相对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 量,常见的有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等 。
动能与势能的转换
当物体在重力场中下落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计算公式 为 E_{k1} = E_{p1} + mgh,其中 E_{k1} 是下落后的动能, E_{p1} 是初始重力势能,m 是质量,g 是重力加速度,h 是 下落高度。
高一物理学科竞赛知识点
高一物理学科竞赛知识点物理学科竞赛作为一项重要的学科竞赛活动,对于学生的物理素养和能力有着很高要求。
作为高一物理学科竞赛的参与者,了解并掌握一些重要的物理知识点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高一物理学科竞赛常见的知识点,以帮助同学们备战竞赛。
一、力学部分1. 牛顿三定律:包括惯性定律、动量定律和作用-反作用定律。
要理解并熟练运用这些定律,可以通过分析小车运动、弹簧振动等经典案例进行练习。
2. 力的合成与分解:了解如何通过正交分解的方法求解物体受力情况,同时要掌握向心力和重力的合成与分解方法。
3. 平衡条件:学习如何分析物体的平衡条件,包括平衡力的分析、受力分析和力的平衡方程。
4. 力的分析:学会通过受力分析来解决力的平衡问题,包括静摩擦力、动摩擦力、弹力等的计算。
5. 共点力问题:理解多个作用于相同物体上的力对物体的影响,包括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平衡条件等。
二、热学部分1. 热传递:理解热传递的三种方式,即导热、对流和辐射,并掌握热传递的计算方法。
2. 热平衡:了解热平衡的条件和热平衡的计算方法。
3. 热膨胀:学习物体受热引起的体积变化和长度变化问题,包括线膨胀和体膨胀的计算。
4.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包括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和状态变化方程。
5. 摩尔定律:学习理想气体摩尔定律及其应用,包括理想气体的温度、容积、压强和摩尔数之间的关系。
三、电磁学部分1. 电荷和电场:了解电荷的基本性质、库仑定律和电场强度的计算。
2. 电势差和电势能:学习电势差和电势能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3. 电流和电阻:理解电流的定义、计算公式和电阻的概念,掌握欧姆定律和串、并联电阻的计算。
4. 电阻的应用:了解电阻在电路中的应用,包括稳压电路和分压电路的原理和计算。
5. 磁场与电流:学习电流产生磁场的规律,包括安培环路定理和磁场强度的计算方法。
四、光学部分1. 光的反射和折射:掌握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包括法线、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的关系。
高考物理常用竞赛知识点
高考物理常用竞赛知识点物理是高考科目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竞赛中常考的科目之一。
本文将介绍高考物理竞赛中常用的知识点,帮助同学们快速掌握关键内容。
1. 动力学1.1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外力作用下静止或匀速运动。
例如,当一个车在平地上匀速行驶时,承受的摩擦力与推动力相等。
1.2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
F=ma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基本表达式。
1.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例如,两个人拉扯一根绳子,受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 动能和势能2.1 动能:物体运动时具有的能量。
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动能定理表示为:E_k=1/2mv^2,其中E_k为动能,m为质量,v为速度。
2.2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形状等因素具有的能量。
常见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和化学势能等。
3. 电学基础3.1 电流和电路:电流是电荷在导体中移动的现象。
电路是由电源、导线和电阻等组成的路径,电流从电源正极到负极流动。
3.2 电压和电阻:电压是电流推动电荷流动的力量,单位为伏特(V)。
电阻是阻碍电流流动的因素,单位为欧姆(Ω)。
3.3 欧姆定律:在恒定温度下,电流通过导体的大小与电阻成反比,与电压成正比。
表达式为:I=V/R,其中I为电流,V为电压,R为电阻。
4. 光学4.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介质中直线传播,当遇到不同介质时,会产生折射现象。
4.2 光的反射:光线遇到光滑的表面时,发生反射。
光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4.3 球面镜成像:凸透镜和凹透镜能够使平行光汇聚或发散,形成实像或虚像。
5. 热学基础5.1 温度和热量:温度是物体热运动程度的度量,热量是物体传递热能的形式。
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热量的单位是焦耳(J)。
5.2 热传导:热量通过物体内部分子间的碰撞传递。
热传导受材料热导率和温度差的影响。
5.3 热容和相变:热容是物体温度升高1摄氏度所吸收或释放的热量。
超详细的高中物理竞赛辅导资料 力、物体的平衡
力、物体的平衡§1.1常见的力1、1、1力的概念和量度惯性定律指出,一个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其他物体作用,它就保持其相对于惯性参照系的速度不变,也就是说,如果物体相对于惯性参照系的速度有所改变,必是由于受到其他物体对它的作用,在力学中将这种作用称为力。
凡是讲到一个力的时候,应当说清楚讲到的是哪一物体施了哪一个物体的力。
一个物体,受到了另一物体施于它的力,则它相对于惯性参照系的速度就要变化,或者说,它获得相对于惯性参照系的加速度,很自然以它作用于一定的物体所引起的加速度作为力的大小的量度。
实际进行力的量度的时候,用弹簧秤来测量。
重力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竖直向下,在地面附近,可近似认为重力不变(重力实际是地球对物体引力的一个分力,随纬度和距地面的高度而变化)弹力 物体发生弹性变形后,其内部原子相对位置改变,而对外部产生的宏观反作用力。
反映固体材料弹性性质的胡克定律,建立了胁强(应力)S F =σ与胁变(应变)l l ∆=ε之间的正比例关系,如图所示εσE =式中E 为杨氏弹性模量,它表示将弹性杆拉长一倍时,横截面上所需的应力。
弹力的大小取决于变形的程度,弹簧的弹力,遵循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与形变量(伸长或压缩量)成正比。
F=-kx式中x 表示形变量;负号表示弹力的方向与形变的方向相反;k 为劲度系数,由弹簧的材料,接触反力和几何尺寸决定。
接触反力 —限制物体某些位移或运动的周围其它物体在接触处对物体的反作用力力实质上是一种弹性力,常见如下几类:1、柔索类(图1-1-2)如绳索、皮带、链条等,其张力⎩⎨⎧拉物体指向沿柔索方位::T一般不计柔索的弹性,认为是不可伸长的。
滑轮组中,若不计摩擦与滑轮质量,同一根绳内的张力处处相等。
2、光滑面(图1-1-3)接触处的切平面方位不受力,其法向支承力F图1-1-1BC c A 图1-1-3G 图1-1-2⎩⎨⎧压物体指向沿法线方位::N3、光滑铰链物体局部接触处仍属于光滑面,但由于接触位置难于事先确定,这类接触反力的方位,除了某些情况能由平衡条件定出外,一般按坐标分量形式设定。
高中物理竞赛知识点总结
3.2.2
波长、波速、频率、周期 .......................................................................... 17
3.2.3
多普勒效应 ............................................................................................... 17
2.1
动量定理................................................................................................... 16
2.2
动量守恒定律............................................................................................ 16
5.1.3
静电场的高斯定理..................................................................................... 20
5.1.4
静电场的环路定理..................................................................................... 20
3.1.2
运动学方程 ............................................................................................... 17
高中物理竞赛全解(附常用物理常数)
2、分方向的表达式:ΣIx =ΔPx ,ΣIy =ΔPy … 3、定理推论:动量变化率等于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即
P =ΣF 外 t
三、动量守恒定律 1、定律、矢量性 2、条件 a、原始条件与等效 b、近似条件 c、某个方向上满足 a 或 b,可在此方向应用动量守恒定律 四、功和能 1、功的定义、标量性,功在 F—S 图象中的意义 2、功率,定义求法和推论求法 3、能的概念、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4、功的求法 a、恒力的功:W = FScosα= FSF = FS S b、变力的功:基本原则——过程分割与代数累积;利用 F—S 图象(或先寻求 F 对 S 的平均作用力) c、解决功的“疑难杂症”时,把握“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这一要点 五、动能、动能定理 1、动能(平动动能) 2、动能定理 a、ΣW 的两种理解 b、动能定理的广泛适用性 六、机械能守恒 1、势能 a、保守力与耗散力(非保守力)→ 势能(定义:ΔEp = -W 保) b、力学领域的三种势能(重力势能、引力势能、弹性势能)及定量表达 2、机械能 3、机械能守恒定律 a、定律内容 b、条件与拓展条件(注意系统划分) c、功能原理:系统机械能的增量等于外力与耗散内力做功的代数和。 七、碰撞与恢复系数 1、碰撞的概念、分类(按碰撞方向分类、按碰撞过程机械能损失分类) 碰撞的基本特征:a、动量守恒;b、位置不超越;c、动能不膨胀。 2、三种典型的碰撞 a、弹性碰撞:碰撞全程完全没有机械能损失。满足—— m1v10 + m2v20 = m1v1 + m2v2
依据: F x = -mω2Acosθ= -mω2 x
对于一个给定的匀速圆周运动,m、ω是恒定不变的,可以令: mω2 = k 这样,以上两式就符合了简谐运动的定义式①。所以,x 方向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就 是简谐运动的相关规律。从图 1 不难得出—— 位移方程: x = Acos(ωt + φ) ② 速度方程: v = -ωAsin(ωt +φ) ③ 2 加速度方程: a = -ω A cos(ωt +φ) ④ 相关名词:(ωt +φ)称相位,φ称初相。 运动学参量的相互关系: a = -ω2 x A=
高中物理竞赛辅导教程(新大纲版)
高中物理竞赛辅导教程(新大纲版)一、力学部分1. 运动学- 基本概念:位移、速度、加速度。
位移是矢量,表示位置的变化;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加速度则反映速度变化的快慢。
- 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v = v_0+at,x=v_0t+(1)/(2)at^2,v^2-v_{0}^2 = 2ax。
这些公式在解决直线运动问题时非常关键,要注意各物理量的正负取值。
- 相对运动:要理解相对速度的概念,例如v_{AB}=v_{A}-v_{B},在处理多个物体相对运动的问题时很有用。
- 曲线运动:重点掌握平抛运动和圆周运动。
平抛运动可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圆周运动中要理解向心加速度a =frac{v^2}{r}=ω^2r,向心力F = ma的来源和计算。
2. 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F = ma是核心。
要学会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正确画出受力图。
- 整体法和隔离法:在处理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时,整体法可以简化问题,求出系统的加速度;隔离法用于分析系统内单个物体的受力情况。
- 超重和失重:当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时超重,具有向下的加速度时失重,加速度为g时完全失重。
3. 动量与能量- 动量定理I=Δ p,其中I是合外力的冲量,Δ p是动量的变化量。
- 动量守恒定律:对于一个系统,如果合外力为零,则系统的总动量守恒。
在碰撞、爆炸等问题中经常用到。
- 动能定理W=Δ E_{k},要明确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系统内,机械能守恒。
要熟练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达式E_{k1}+E_{p1}=E_{k2}+E_{p2}。
二、电磁学部分1. 电场- 库仑定律F = kfrac{q_{1}q_{2}}{r^2},描述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 电场强度E=(F)/(q),电场线可以形象地描述电场的分布情况。
- 电势、电势差:U_{AB}=φ_{A}-φ_{B},电场力做功与电势差的关系W = qU。
高中物理竞赛公式及结论
高中物理竞赛公式及结论物理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研究物质及其运动规律,是高中学生必修的一门学科。
在高中物理竞赛中,掌握并灵活运用物理公式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高中物理竞赛公式及结论,并简要解释其应用。
1. 力学部分1.1 动力学动力学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其中最基本的公式是牛顿第二定律:F = ma其中F表示物体所受的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这个公式表明,物体受到的力越大,加速度也越大;物体的质量越大,加速度越小。
1.2 动量守恒定律在弹性碰撞中,动量守恒定律适用:m1v1 + m2v2 = m1v1' + m2v2'其中m1和m2分别是两个物体的质量,v1和v2是碰撞前的速度,v1'和v2'是碰撞后的速度。
这个公式表明,两个物体在碰撞前后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2. 热学部分2.1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也被称为能量守恒定律,它表明能量在物理系统中是守恒的。
对于一个封闭系统,它的内能变化等于吸收的热量减去对外做的功:ΔU = Q - W其中ΔU表示内能的变化,Q表示吸收的热量,W表示对外做的功。
2.2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主要描述了热能的自发传递方式,即热量只能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
其中最著名的表达方式是卡诺循环的效率公式:η = 1 - T2 / T1其中η表示卡诺循环的效率,T2表示低温物体的温度,T1表示高温物体的温度。
这个公式表明,卡诺循环的效率随着温差的增大而增大。
3. 电磁学部分3.1 电场强度电场强度描述了单位正电荷所受到的力的大小,电场强度的公式为:E = k * Q / r^2其中E表示电场强度,k表示电场强度与电荷之间的比例常数,Q表示电荷的大小,r表示距离电荷的距离。
3.2 电势差电势差描述了单位正电荷从一个点移动到另一个点所做的功,电势差的公式为:ΔV = W / q其中ΔV表示电势差,W表示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移动电荷所做的功,q表示电荷的大小。
高中物理竞赛力学讲解
角位置:=(t)
lim 角速度: d
t0 t dt
lim 角加速度: d
t0 t dt
3.3 角量和线量的关系
v R
an a
R 2 R
P
OR
s P0 x
4.相对运动
4.1 运动描述与参照系:对物体运动的描述与参照系 有关——位移、速度、加速度的测量与参照系有关。
4.2 不同参照系间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变换
解:vM
v1
v0
sin
v0
v2 M
R
O
v0
v0 v1
练习:如图,一平面内有两根夹角为 细杆l1和l2,
两细杆各自以垂直于自己的速度v1和v2在该平面内 运动,试求两细杆交点P的速率。
v1 P
v2
解:
v1
v1
sin
,
v2
v2
sin
,
v1
v1
v1
v2
P
vP v12 v22 2v1 v2 cos
1
sin
v12 v22 2v1 v2 cos
v2 v2
解题方法二:运动的合成(相对运动)
一个物体同时参与两种运动实质上是参照系的转换:
A对B:rrAB、vrAB、ar AB
B对地:rrB、vrB、ar B
A对地:rrA rrAB rrB、vrA vrAB vrB、ar A ar AB ar AB
rr
vr
r r0
vv0
rr
vr
y
y
S
S
P
r
O
x
a
a0
a
r0
r
O
x
1.一般曲线运动
高一物理竞赛第一章知识点
高一物理竞赛第一章知识点在高一物理竞赛中,第一章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我们理解物理学基础概念和原理的起点。
本文将介绍一些高一物理竞赛第一章的主要知识点,包括力学、热学和光学三个方面。
力学知识点:1. 牛顿力学三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力和加速度的关系)和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
2. 力的合成和分解:力的合成是指多个力合成为一个力的过程,力的分解是指将一个力分解为多个力的过程。
3. 动力学:质点的运动学方程和动力学方程,包括速度、加速度、力等的关系式。
4. 弹性力学:弹簧的胡克定律以及应变和应力的关系等内容。
热学知识点:1. 温度:温度的概念和测量方法,包括摄氏度和开尔文温度。
2. 热传递:热传递的三种方式,即传导、对流和辐射。
这些方式的特点和应用。
3.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即气体的压力、体积和温度之间的关系式。
4. 内能和热量:内能的概念和表达式,以及热量和功的关系。
光学知识点:1. 光的传播: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折射等现象。
光的速度和光的介质。
2. 光的色散和干涉:光的色散现象和干涉现象,包括杨氏双缝干涉、薄膜干涉等内容。
3. 光的衍射:光的衍射现象,包括单缝衍射和衍射格的现象。
4. 光的波粒二象性:光的波粒二象性的基本概念和实验现象。
以上是高一物理竞赛第一章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掌握这些知识,对于理解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和解题都将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学习并灵活运用这些知识点,取得优异的成绩。
高中物理竞赛辅导力学部分专用讲义
高中物理《竞赛辅导》力学部分目录第一讲:力学中的三种力第二讲: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第三讲:力矩、定轴转动物体的平衡条件、重心第四讲:一般物体的平衡、稳度第五讲:运动的基本概念、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第六讲:相对运动与相关速度第七讲:匀变速直线运动第八讲:抛物的运动第九讲:牛顿运动定律(动力学)第十讲:力和直线运动第十一讲:质点的圆周运动、刚体的定轴转动第十二讲:力和曲线运动第十三讲:功和功率第十四讲:动能定理第十五讲:机械能、功能关系第十六讲:动量和冲量第十七讲:动量守恒《动量守恒》练习题第十八讲:碰撞《碰撞》专题练习题第十九讲:动量和能量《动量与能量》专题练习题第二十讲:机械振动《机械振动》专题练习第二十一:讲机械波第二十二讲:驻波和多普勒效应第一讲: 力学中的三种力【知识要点】(一)重力重力大小G=mg ,方向竖直向下。
一般来说,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静止在地球表面的物体,其万有引力的另一个分力充当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力,但向心力极小。
(二)弹力1.弹力产生在直接接触又发生非永久性形变的物体之间(或发生非永久性形变的物体一部分和另一部分之间),两物体间的弹力的方向和接触面的法线方向平行,作用点在两物体的接触面上.2.弹力的方向确定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3.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不能计算,只能根据平衡法或动力学方法求得.但弹簧弹力的大小可用.f=kx(k 为弹簧劲度系数,x 为弹簧的拉伸或压缩量)来计算 .在高考中,弹簧弹力的计算往往是一根弹簧,而竞赛中经常扩展到弹簧组.例如:当劲度系数分别为k 1,k 2,…的若干个弹簧串联使用时.等效弹簧的劲度系数的倒数为:nk k k 1...111+=,即弹簧变软;反之.若以上弹簧并联使用时,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k 1+…k n ,即弹簧变硬.(k=k 1+…k n 适用于所有并联弹簧的原长相等;弹簧原长不相等时,应具体考虑) 长为0L 的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则剪去一半后,剩余2L 的弹簧的劲度系数为2k (三)摩擦力 1.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物体表面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产生的阻碍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摩擦力。
高中物理竞赛—静力学知识要点分析
高中物理竞赛—静力学知识要点分析一、力的效应1.内、外效应:力的作用效果有两种:一是受力物发生形变;二是使受力物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前者表现为受力物各部分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故称为力的内效应;后者表现为受力物的运动方向或快慢发生变化,故称为力的外效应。
众所周知,当物体同时受到两个或多个力作用时,它的运动状态也可能保持不变,这说明力对同一物体的外效应可能相互抵消。
2.合力与分力合力与它的那组分力之间,在力学效果上必须具有“等效代换”的关系。
二、力的作用方式力是物体间的一种相互作用,又是一并具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的一种矢量。
根据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力进行区分。
1.体力、面力和点力按照力的作用点在受力物上的分布情况,可将力可将力分为体力、面力和点力三种。
外力的作用点连续分布在物体表面和内部的一定(或全部)区域,这种力就是体力。
重力就是一种广泛存在的体力。
作用点连续分布在物体某一面(或全部表面)上,这种力就是面力。
压力和摩擦力就是一种广泛存在的面力。
当面力和体力作用的区域远比受力物小,或可以不考虑作用点的分布情况时,就可以把相应的体力或面力当成是集中在物体的某一点上作用的,这种情况下的体力和面力就叫做点力。
例如,在通常情况下,我们就是把重力、摩擦力和压力当成点力看待。
具体而言,常用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合力来代替该物体受到的总重力;用摩擦面上各部分所受摩擦力之合力来代替这个面上的总摩擦力;对压力也是按照这种方式处理的。
当不涉及转动的时候,我们甚至把面力的合力作用点标出在物体的重心上,这就使问题的解决更加便当。
但若涉及到物体的转动,就绝对不能把体力和面力(如磁力)的作用点随便地集中到物体的重心上。
点力只是在一定条件下对体力和面力的一种适当的简化而已,对此切勿掉以轻心。
2.内力和外力按照施力物与被研究物体的所属关系,又常将力分为内力和外力两大类若被研究对象是某一物体,则该物体内部各部分间的作用力叫内力;若被研究对象是两个或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则系统内部各物体间的作用力都叫该系统的内力。
高中物理竞赛讲义一
受力分析是高中物理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包含常见力的性质,平衡力的规律两大基本内容。
本讲我们从常见模型一点点的入手逐步巩固的复习。
第一部分:常见力知识点睛1.弹力的性质以及规律弹力是由于形变长生的力,具体的体现在弹簧,接触面,杆,绳等。
弹簧弹力:胡克定律F kx =.轻绳:弹力方向沿绳且指向绳收缩方向轻杆:与轻绳不同,轻杆的弹力可以指向任意方向 面和面:弹力垂直于接触面 球和球:弹力沿两球球心连线难点:轻杆的弹力,可以自由转动的轻杆只有两个受力点时,弹力一定沿杆方向,可以是拉力也可 以是压力。
对于多个点受力的轻杆,必须用力矩平衡与力平衡规律联立分析。
2.判断弹力有无:①消除法:去掉与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看研究对象能否保持原状态,若能则说明此处弹力不存在,若不能则说明弹力存在.如图:球A 静止在平面B 和平面C 之间,若小心去掉B ,球静止,说明平面B 对球A 无弹力,若小心去掉C ,球将运动,说明平面C 对球有支持力.②假设法:假设接触处存在弹力,做出受力图,再根据平衡条件判断是否存在弹力.如图,若平面B 和平面C 对球的弹力都存在,那么球在水平方向上将不再平衡,故平面B 的弹力不存在,平面C 的弹力存在.③替换法:用轻绳替换装置中的轻杆,看能否维持原来的力学状态,如果可以,则杆提供的是拉力,如果不能,则提供支持力.3.判断摩擦物体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有相对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叫滑动摩擦力,有相对运动趋势时产生的摩擦力叫静摩擦力.①滑动摩擦力:N F F μ=,μ是动摩擦因数,与接触物体的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的知识模块本讲导学第2讲 静力学复习讲述高端的,真正的物理学2高一·物理竞赛秋季班·第2讲·教师版大小无关.N F 表示压力大小,可见,在μ一定时,N F F ∝.②静摩擦力:其大小与引起相对运动趋势的外力有关,根据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定律求出大小.静摩擦力的大小在零和最大静摩擦力max F 之间,即max 0F F ≤≤.静摩擦力的大小与N F 无关,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与N F 有关.③方向:滑动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静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判断静摩擦力的有无:在接触面粗糙,两物体接触且互相挤压的条件下,可使用下列方法假设法:假设没有静摩擦力,看物体是否发生相对运动,若发生,则存在相对运动趋势,存在静摩擦力.反推法:根据物体的状态和受力分析推出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4.摩擦角与自锁当物体与支持面之间粗糙,一旦存在相对运动趋势,就会受静摩擦力作用,设最大静摩擦因数为μ(中学不要求最大静摩擦因数跟动摩擦因数的区别),则最大静摩擦力为fM =μFN 。
高考物理竞赛知识点汇总
高考物理竞赛知识点汇总在高考物理竞赛中,涉及的知识点非常广泛,考查的内容也相对较为深入。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以下将对一些重要的物理竞赛知识点进行汇总。
通过系统地学习这些知识点,相信可以在竞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第一部分:力学1. Newton运动定律:涉及质点的运动、加速度等概念,以及牛顿第一、第二、第三定律的应用。
2. 动量与动量守恒:包括质点的动量、动量守恒原理以及碰撞问题的求解等。
3. 旋转定律:涉及刚体的转轴、角速度、角加速度等概念,以及刚体转动定律的应用。
4. 万有引力定律与万有引力:介绍质点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以及行星运动等相关内容。
第二部分:热学1. 热力学基本定律:包括内能、热容、焓等概念,以及热力学定律在物理竞赛中的应用。
2. 热传导:介绍导热与热传导的基本概念,包括导热率、热传导方程等内容。
3. 热量与功:深入解析热机效率、卡诺循环等内容,以及计算功与热量之间的关系。
4. 热力学循环:包括卡诺循环、斯特林循环和巴内特循环等常见热力学循环的特点和应用。
第三部分:电学1. 电场与电势:介绍电荷与电场的相互作用,以及电势差、电场强度等相关概念。
2. 静电场:涉及电场的高斯定律、库仑定律以及静电平衡等内容。
3. 电流与电阻:深入解析欧姆定律、电功和电功率等电路中的重要概念。
4. 磁场与电磁感应:介绍磁场的产生与性质,以及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等内容。
第四部分:光学1. 光的折射与反射:涉及光的传播规律、平面镜与球面镜的成像,以及折射定律的应用。
2. 光的干涉与衍射:深入解析双缝干涉、单缝衍射以及杨氏实验等光学现象。
3. 光的色散与偏振:介绍光的色散现象和偏振光的概念,以及光的解析性质等内容。
第五部分:现代物理1. 光的粒子性与波动性:涉及光量子、爱因斯坦光电效应等现代物理中的重要概念。
2. 相对论:深入解析相对论的基本原理、洛伦兹变换等内容,以及相对论质能关系的应用。
3. 原子物理学:介绍原子结构、波尔模型以及贝尔定律等原子物理学中的重要知识点。
高中力学竞赛基本知识点
高中力学竞赛基本知识点力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和力的作用。
在高中力学竞赛中,了解基本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逐步介绍高中力学竞赛的基本知识点。
第一步:了解质点运动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体,其大小和形状可以忽略不计。
在力学竞赛中,我们通常将研究的物体看作质点。
质点的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直线运动是指质点在直线上的运动,可以用速度和加速度来描述。
速度是质点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可以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来表示。
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表示质点单位时间内速度的改变量。
曲线运动是指质点在曲线上的运动,可以用速度和加速度来描述。
由于质点的运动轨迹是曲线,因此速度和加速度的方向可能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
第二步:了解牛顿定律牛顿定律是力学的基本定律之一,描述了物体运动的原因和规律。
牛顿第一定律称为惯性定律,指出一个物体如果没有外力作用,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牛顿第二定律称为动力学定律,指出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牛顿第三定律称为作用反作用定律,指出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在力学竞赛中,我们经常需要根据牛顿定律解决问题。
例如,给定物体的质量和受力情况,我们可以计算物体的加速度;给定物体的质量和加速度,我们可以计算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第三步:了解运动学方程运动学方程是描述物体运动的数学方程。
在高中力学竞赛中,我们常用的运动学方程包括位移-时间关系、速度-时间关系和加速度-时间关系。
位移-时间关系是描述质点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可以用以下方程表示: s = vt其中,s表示位移,v表示速度,t表示时间。
速度-时间关系是描述质点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可以用以下方程表示: v = v0 + at其中,v表示速度,v0表示初始速度,a表示加速度,t表示时间。
加速度-时间关系是描述质点加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可以用以下方程表示: a = (v - v0) / t其中,a表示加速度,v表示速度,v0表示初始速度,t表示时间。
物理竞赛知识归纳总结
物理竞赛知识归纳总结物理竞赛是一个考察学生对物理学知识和解题思路的综合性竞赛。
在这个竞赛中,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物理概念和原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物理竞赛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第一部分:力学篇一、力和运动1. 力的性质和特点:大小、方向、作用点;2. 力的合成与分解;3.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合外力为零;4.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5.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不在同一个物体上。
二、运动学1. 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定义和关系;2.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离散化表示法;3. 物体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和速度公式;4. 加速度恒定的直线运动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公式;5. 等加速度运动的位移-时间、速度-时间和速度-位移公式;6. 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速度和时间的关系;7. 两个物体自由落体的相对运动。
第二部分:热学篇一、温度和热量1. 温度的测量:摄氏度和开尔文温标;2. 物体的热平衡和热传递;3. 密度和浮力的基本概念;4. 浮力和密度的关系;5. 比热容的概念和计算。
二、热力学定律1.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功和内能的关系;2.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机效率和热力学不可能性原理。
第三部分:电磁篇一、电学基础1. 电荷的性质:正电荷和负电荷;2. 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定义和关系;3. 欧姆定律:电流和电压的关系;4. 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5. 理想电源和非理想电源的特点。
二、电磁感应1.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的产生;2. 楞次定律:感应电流的方向。
三、电磁波1. 电磁波的基本概念和特性;2. 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和频率之间的关系。
第四部分:光学篇一、光的本质1. 光的传播方式:直线传播和反射传播;2. 光的起源和传播介质;3. 光的快慢损失现象。
二、光的折射和色散1. 光的折射定律:折射角和入射角之间的关系;2. 光的全反射现象;3. 光的色散现象。
高中物理竞赛力学
高中物理竞赛力学高中物理竞赛力学:探索力学世界的奥秘高中物理竞赛力学是一门引人入胜的学科,它不仅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应用,还是高中物理竞赛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探讨高中物理竞赛力学的各个方面,包括基本概念、解题技巧以及竞赛心得等。
一、基本概念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
在高中物理竞赛力学中,我们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基本概念:1、牛顿三定律:这是力学的基础,分别描述了物体的惯性、力和加速度的关系。
2、功与能:这两个概念是分析物体运动过程中能量转化与传递的关键。
3、动量与角动量:这两个概念分别描述了物体的线性与角动量。
4、弹性力学:研究弹性体在力作用下的变形、应力和应变关系。
二、解题技巧解决高中物理竞赛力学问题需要掌握以下几个技巧:1、巧妙运用牛顿三定律:在解决复杂问题时,通过巧妙地结合牛顿三定律,可以找到问题的突破口。
2、分析运动过程:通过分析物体的运动过程,找出关键的物理量,从而找到解题线索。
3、作图:通过画图的方式,将问题形象化,有助于理解问题并找到解题方法。
4、善于运用假设与验证:在解决问题时,可以通过假设某一解法正确,然后进行验证,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三、竞赛心得参加高中物理竞赛力学比赛,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解题能力,还能培养我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以下是一些竞赛心得:1、熟记基本概念和公式:在比赛中,节省时间去回忆基本概念和公式,将有更多时间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2、灵活运用知识点:比赛中遇到的问题可能比平时更复杂,需要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注重知识点的融会贯通。
3、与队友互相帮助:团队合作中,互相帮助、互相启发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4、保持良好的心态:比赛有时会遇到挫折,但要保持冷静,不断调整心态,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挑战。
总之,高中物理竞赛力学是一门充满挑战和乐趣的学科。
通过掌握基本概念、解题技巧以及参加竞赛,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力学知识,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并为未来的学习和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竞赛力知识点讲解力的概念惯性定律指出,一个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其他物体作用,它就保持其相对于惯性参照系的速度不变,也就是说,如果物体相对于惯性参照系的速度有所改变,必是由于受到其他物体对它的作用,在力学中将这种作用称为力。
凡是讲到一个力的时候,应当说清楚讲到的是哪一物体施了哪一个物体的力。
一个物体,受到了另一物体施于它的力,则它相对于惯性参照系的速度就要变化,或者说,它获得相对于惯性参照系的加速度,很自然以它作用于一定的物体所引起的加速度作为力的大小的量度。
实际进行力的量度的时候,用弹簧秤来测量。
1、力的效应(1)内、外效应:力的作用效果有两种:一是受力物发生形变;二是使受力物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前者表现为受力物各部分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故称为力的内效应;后者表现为受力物的运动方向或快慢发生变化,故称为力的外效应。
众所周知,当物体同时受到两个或多个力作用时,它的运动状态也可能保持不变,这说明力对同一物体的外效应可能相互抵消。
(2)合力与分力合力与它的那组分力之间,在力学效果上必须具有“等效代换”的关系。
2、力的作用方式力是物体间的一种相互作用,又是一并具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的一种矢量。
根据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力进行区分。
(1)体力、面力和点力按照力的作用点在受力物上的分布情况,可将力可将力分为体力、面力和点力三种。
外力的作用点连续分布在物体表面和内部的一定(或全部)区域,这种力就是体力。
重力就是一种广泛存在的体力。
作用点连续分布在物体某一面(或全部表面)上,这种力就是面力。
压力和摩擦力就是一种广泛存在的面力。
当面力和体力作用的区域远比受力物小,或可以不考虑作用点的分布情况时,就可以把相应的体力或面力当成是集中在物体的某一点上作用的,这种情况下的体力和面力就叫做点力。
例如,在通常情况下,我们就是把重力、摩擦力和压力当成点力看待。
具体而言,常用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合力来代替该物体受到的总重力;用摩擦面上各部分所受摩擦力之合力来代替这个面上的总摩擦力;对压力也是按照这种方式处理的。
当不涉及转动的时候,我们甚至把面力的合力作用点标出在物体的重心上,这就使问题的解决更加便当。
但若涉及到物体的转动,就绝对不能把体力和面力(如磁力)的作用点随便地集中到物体的重心上。
点力只是在一定条件下对体力和面力的一种适当的简化而已,对此切勿掉以轻心。
(2)内力和外力按照施力物与被研究物体的所属关系,又常将力分为内力和外力两大类若被研究对象是某一物体,则该物体内部各部分间的作用力叫内力;若被研究对象是两个或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则系统内部各物体间的作用力都叫该系统的内力。
外力则是被研究对象以外的其他物体对则该物体(或系统)的作用力。
在中学,若无特别说明,一般所谈的受力,都指的是外力。
物体内部和相邻部分的拉力或压力都是内力。
其中的前者就叫张力。
理想的柔绳内部只能有张力,而不可能有相互挤压力。
其张力总是与绳的轴线相切(如绕在轮上被拉紧的绳)。
所以柔绳只能对外产生拉力和侧压力,不能产生轴向压力。
杆件既能对物体产生拉力,也能对物体产生压力,还能对物体产生侧压力。
在中学,未做特别说明,通常把绳和线当成理想的柔绳和柔线,一般还忽略了绳和线的质量,以及它们的伸长形变。
重力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方向竖直向下.重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上,在地球表面附近可认为重力保持不变.关于重力和万有引力。
地球(质量M)上的物体(质量m)受到地球的万有引力,物体随地球自转而作匀速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是物体所受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由于这一分力极小,所以万有引力的另一个分力重力无论从大小和方向都与万有引力相差无几。
所以有,式中r是物体到地心的距离,即r=R+h,由于地球半径,所以地球表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g值变化甚微,可视为不变。
重力是在地球表面附近所受的万有引力。
这正是物理的重要研究方法,在足够精确的前提下,大胆近似、大胆理想化,可使问题大大简化。
同样,说重力方向竖直向下,表明在不大的范围内,物体在各处受到重力方向是平行的,依然是一种理想化处理方法.注意:当物体离开地面,不随地球一起转动时,重力与物体和地球间的万有引力等同.重力的大小可由下列方法中的一种求得.例如:可用弹簧秤测出;由公式G=mg 计算出;也可以用平衡法求出等.物体的重心可在物体上也可在物体外,不规则物体的重心可由下列方法中的一种求出:①悬挂法(图l 一1);②支撑法(图l 一2);③微元法等(图l 一3).物体的重心与质心重心: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物体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设物体各部分的重力分别为G 1、G 2……G n ,且各部分重力的作用点在oxy 坐标系中的坐标分别是(x 1,y 1)(x 2,y 2)……(x n ,y n ),物体的重心坐标x c ,y c 可表示为 x c =∑∑i i iG xG =n n n G G G x G x G x G ++++++ΛΛ212211, y c =∑∑ii i G y G =n n n G G G y G y G y G ++++++ΛΛ212211 质心:物体的质量中心。
如图l 一3所示,在物体上建立坐标系,把物体分成无穷多份.第一份的质量为ml ,位置为(x 1,y 1,z 1),第n 份的质量为m n ,位置坐标为(x n ,y n ,z n ),物体的重心坐标为:计算重心位置的方法:1、同向平行力的合成法:各分力对合力作用点合力矩为零,则合力作用点为重心。
2、割补法:把几何形状不规则的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分割或填补成形状规则的物体,再由同向(或反向)平行力合成法求重心位置。
3、公式法: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质量为m 1和m 2的A 、B 两质点坐标分别为A (x 1,y 1),B (x 2,y 2)则由两物体共同组成的整体的重心坐标为: 212211m m x m x m x C ++= 212211m m y m y m y C ++= 一般情况下,较复杂集合体,可看成由多个质点组成的质点系,其重心C 位置由如下公式求得:i i i C m x m x ∑∑= i i i C m y m y ∑∑= ii i C m z m z ∑∑= 注:在竞赛中对重力的要求和高考中基本相同.弹力(1)弹力产生在直接接触又发生非永久性形变的物体之间(或发生非永久性形变的物体一部分和另一部分之间),两物体间的弹力的方向和接触面的法线方向平行,作用点在两物体的接触面上.(2)弹力的方向确定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3)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不能计算,只能根据平衡法或动力学方法求得.但弹簧弹力的大小可用.f=kx(k 为弹簧劲度系数,x 为弹簧的拉伸或压缩量)来计算 . 注意:在高考中,弹簧弹力的计算往往是一根弹簧,而竞赛中经常扩展到弹簧组.例如:当劲度系数分别为k1,k2,…的若干个弹簧串联使用时.等效弹簧的劲度系数的倒数为:nk k k 1...111+=,即弹簧变软;反之.若以上弹簧并联使用时,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k 1+…k n ,即弹簧变硬.(k=k 1+…k n 适用于所有并联弹簧的原长相等;弹簧原长不相等时,应具体考虑)长为的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则剪去一半后,剩余的弹簧的劲度系数为2k摩擦力(1)摩擦力是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所产生的A C B x y O y 1y 2y Cx 1 x 2x C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方向沿接触面的切线.且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分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和滚动磨擦力三种.摩擦分为静摩擦和滑动摩擦当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存在相对滑动的趋势(就是说:假如它们之间的接触是“光滑的”,将发生相对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其方向与接触面上相对运动趋势的指向相反,大小视具体情况而定,由平衡条件或从动力学的运动方程解算出来,最大静摩擦力为N f 0max μ= 式中0μ称为静摩擦因数,它取决于接触面的材料与接触面的状况等,N 为两物体间的正压力。
当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其大小与两物体间的正压力成正比。
N f μ=。
μ为滑动摩擦因数,取决于接触面的材料与接触面的表面状况,在通常的相对速度范围内,可看作常量,在通常情况下,μμ与0可不加区别,两物体维持相对静止的动力学条件为静摩擦力的绝对值满足:N f f μ=≤max 。
在接触物的材料和表面粗糙程度相同的条件下,静摩擦因数0μ略大于动摩擦因数μ。
(2)摩擦力的方向的判断是竞赛和高考中的难点,也是最不容易把握的.而竞赛中又经常扩展到二维甚至三维.请看这样一个问题.如图l 一12所示,在倾角为a 的斜劈上,有一个水平力F 作用在物块A 上.A 仍静止在斜面上,斜劈静止在地面上,试分析A 所受的静摩擦力的方向.1)假设法:假设斜面变为光滑,物块的相对运动趋势或相对运动方向的反方向.2)平衡法:物块A 静止,物块A 一定受力平衡,物块所受摩擦力的方向是物块所受其他力合力的反方向.3)动力学法:若物块A 随斜劈一起向右加速运动,可根据牛顿定律和运动学判断.(3)竞赛中常用到摩擦角的概念,令静摩擦因数0μ等于某一角ϕ的正切值,即ϕμtg =0,这个ϕ角就称为摩擦角。
在临界摩擦(将要发生滑动状态下),tg N f ==0max μϕ。
支承面作用于物体的沿法线方向的弹力N 与最大静摩擦力m ax f 的合力F (简称全反力)与接触面法线方向的夹角等于摩擦角,如图1-1-11所示(图中未画其他力)。
在一般情况下,静摩擦力0f 未达到最大值,即ϕμμtg N f N f N f ≤≤≤00000,,因此接触面反作用于物体的全反力F '的作用线与面法线的夹角N f arctg 0=α,不会大于摩擦角,即ϕα≤。
物体不会滑动。
由此可知,运用摩擦角可判断物体是否产生滑动的条件。
如图1-1-12放在平面上的物体A ,用力F 去推它,设摩擦角为ϕ,推力F 与法线夹角为α,当ϕα<时,无论F 多大,也不可能推动物块A ,只有ϕα>时,才可能推动A 。
力的合成与分解计算共点力F 1与F 2的合力FF =θcos 2212221F F F F ++φ=arctan θθcos sin 212F F F +(φ为合力F 与分力F 1的夹角) 三角形法则与多边形法则:多个共点共面的力合成,可把一个力的始端依次画到另一个力的终端,则从第一个力的始端到最后一个力的终端的连线就表示这些力的合力。
拉密定理:三个共点力的合力为零时,任一个力与其它两个力夹角正弦的比值是相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