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的管理

21世纪的管理
21世纪的管理

21世纪的管理

21世纪,人们经历着数百年来的社会转型,即由工业社会进入知识社会。这是人类更大发展的世纪,也是竞争更加激烈的世纪。企业和个人都面对全球市场,面临科技猛进、知识裂变、网络革命、时空压缩,必须正面迎接人类文明史上空前未有的震撼和重整,都渴望用新的管理思考来打通新的瓶颈。

(1)管理理念创新化

创新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现代企业的活力之源,这已成为各国政府、企业界、经济学界的共识。

在现代国际竞争中,创新是企业和国家竞争战略的核心。

管理创新是创新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抢占新世纪的制高点,各国都在对传统管理理论及实践进行反思,图变求新,把管理创新作为企业第二次创业的动力。

管理创新首先是管理理念的创新,而管理理念的创新,关键是思维方式的创新,即确立新的创造性思维方式。没有这方面的创新,企业创新就没有希望。这就对企业提出了全新的、高标准的要求。

首先,企业领袖要成为创新的领导者。要通过组织和参与各种创新活动,来开展创造性的工作,在企业内部建立一个倡导、鼓励创新的环境。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韦尔奇,鼓励员工不怕向现有的一切提出挑战,把员工从舒适轻松的位置上撵走;并提出在每个市场上只做第一或第二,凡是做不到的一律整顿、关闭或出卖;绝不等麻烦上门,自己动手改造,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其次,企业必须培育创新文化。巨大的创新勇气往往意味着对过去的否定,韦尔奇就曾说过,"你要每天想想新观念,随时到所有地方去寻找对我们有用的知识。""我们每天都在学习,我们让公司跳出自己的框框去思考,我们创立了一种让员工放眼公司之外的文化,并设计了与此相联系的奖惩制度"。

再次,建立企业创新机制。使事业不断转型与提升,以适应知识时代多变的经营环境。

最后,让研究开发功能成为企业的核心功能。

(2)管理决策知识化

21世纪人类将完成向知识社会的转变,知识的生产、学习、创新,将成为人类最重要的活动。知识将取代权力和资本,成为最重要的经济增长因素。知识投入生产过程后,大大提高了全部资本的周转速度,明显减少了用于原料、劳动力、设备、库存、运输等方面的资本投入,知识本身成了一种最重要的资本。在新的以知识为基础的财富创造系统中,劳动力的廉价优势大大丧失,

头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仍然实行大批量生产的大企业,饱受繁文缛节、低效高耗之苦,灵活高效的小企业、家庭公司迅速崛起。

知识经济是一种快速运转的经济。盖茨就曾经预言:"21世纪的关键是速度"。在知识社会里,资本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周转,财富以惊人的速度递增,时间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生产要素。由于知识资本不同于其它形式的资本,它可被许多使用者同时使用。因此,发展中国家同样具备建立高速经济的条件,谁掌握了知识和信息,谁就掌握了支配他人的权力,这正是后进国家进入发达国家最难得的机遇。

知识经济的诸多特点,给21世纪的管理决策提出了许多新问题。尤其是21世纪的社会大转型,是一个十分痛苦的过程,充满了复杂的矛盾和激烈的冲突,整个世界经常会处于动荡之中,世界重又面临着混乱、无序的危险。在动荡的过程中,机遇、偶然性往往起着决定作用,因此世界前途仍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当然,历史不会倒转,其必然性将通过偶然的机遇来体现其自身,在动荡、复杂、无序中开辟自己的道路。这样给管理决策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对于管理者来说,真有"一失足成千古恨"之感。因为若在决策上造成重大失误,就会丢掉机会,丢掉基业,甚至丢掉"球"籍。

作为21世纪的企业领导人,工作的灵魂就是创新和创业。这就要求领导者具备开放性的全球思维,深厚的科教素养,善于驾驭知识和不断创新知识的卓越能力。通过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全力以赴发掘人们的学习潜能,让企业员工持续扩充他们创造未来的能力,孕育又新又广阔的思考模式,以不断提升企业整体的知识创新能力,从根本上改变只靠层峰去"想办法",而其它人照章办事的局面。

(3)管理组织网络化

企业组织没有生命的极限,可以永续经营,也可能在一夕之间消失。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企业组织会是21世纪的赢家?

麻省理工史隆管理学院的圣吉推介了一种最成功的企业组织--"学习型组织"--精简、扁平、网络化、有弹性、能够不断学习、不断自我创造未来的组织。麦肯锡管理顾问公司资深顾问凯森巴克与史密斯则提出,单打独斗的时代过去了,团队即将成为扁平化组织的底层细胞。摩托罗拉公司由于发挥了团队的智能,只用了几百个零件就制造出世界上最短小轻薄的高品质移动电话,而竞争对手制造出同类产品却耗去上千个零件。虚拟企业是21世纪经济管理中极为重要的概念。大卫道和马隆在合着的《虚拟企业》一书中甚至预言,企业若不朝着虚拟企业的概念转型,就将成为明日黄花。实际上,伴随经济全球化、知识化、网络化趋势,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们将越来越多地把数百、数千乃至数万人联合在一起,形成协调网络,人们对企业外观形象的描绘不再是水泥墙或其它有形空间所围成的实体,而是通过计算机连接形成的虚拟企业。这种网络结构彻底打破了企业内部功能式权威结构,没有传统意义中企业的那种复杂组织结构、后勤人员、等级制度和决策体系。它依靠内部网络建立平级的信息流通方式,企业内部模拟市场竞争建

松散的"自由人联合体",以最快的速度组合各方面的力量,来利用一个个商业机会。

虚拟企业的出现,经营方式也出现了虚拟方式。由于它不受时空限制,进一步促进了经济区域化与经济全球化。现在西方一些大公司,将组织边界扩展到多个国家,从事着一体化的国际生产,将国际分工演变成企业内部分工,形成"全球价值链"和国际生产网络。

(4)管理方式革命化

21世纪是一个飞速发展的世纪,一场以速度为主战场的时间革命,像一场拔地而起的沙漠风暴,正在席卷全球企业。企业界整天都在思考如何在最短时间内,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使自己在残酷的商战中成为最大的赢家。

然而现有企业绝大部分是根据亚当·斯密的分工论,将制造产品的过程分解为一连串简单动作,最后再由生产线组装完成。两百多年以后的今天,由于外部环境的剧变,这种僵化的、官僚的管理方式,显然早已过时。然而它仍然紧紧控制着企业界,这正是当今企业效率低下的根源。面对这种情况,新一代管理大师韩默创造出"再设计"的概念,即重新思考并彻底再造企业系统,由工作、组织结构到管理系统,全部重新设计,一脚踢开分工论,将硬生生拆开来的组织体制,依照自然跨部门的作业流程,重新组装回去,彻底进行流程革命。

全面改造作业流程,是全新的系统管理方式。主张完全否定过去,全盘翻新,是想一口气进步十倍,甚至百倍。因为亚当·斯密年代的功能组织,无法对千变万化的市场作出快速反应。所以韩默大胆预测,依据作业流程成立工作小组的趋势,就像当年亚当·斯密提出分工论一样,看似激进,实则影响深远。

改造作业流程究竟从何着手呢?这是需要认真研究的。不过企业大小作业流程尽管成千上万,但是主要作业流程并不多,所以韩默建议改造先从三个方面着手:顾客最关心、功能最糟糕或最容易改造成功的作业流程。

改造作业流程难度很大,但结果也很诱人。改造作业流程成功后,企业成员的工作,从单调、专一、重复走向复杂、多样、多变,不仅要用更多样的工作技巧,而且要从整体上思考,因为工作性质由简化繁,员工必须用心思考,随机应变,下判断、作决定,工作自主势在必行,员工的工作满意度也大为提升。由于工作流程小组取代原有庞大的部门,组织层级大大压缩,结构渐趋扁平,管理阶层的角色也随之改变。

(5)管理策略全新化

管理策略是创造价值的艺术,它提供知识结构,概念模型与指导意念,让企业管理者找到既能传达价值给顾客、又能获利的机会。

成功的企业,会把策略视为一种有系统的社会革新,不断地设计与重新设计复杂的经营系统。

同的经济要角--供货商、合伙人、联盟对手、顾客--一起合作,共同产生价值。企业最重要的策略任务,就是要重新排列组合这群要角之间的角色与关系,以便激发新价值的产生。而其策略目标,就是要在能力与顾客之间,创造愈来愈佳的适合关系。

每次的经济革命,都会重新定义产品与服务的角色和关系。在21世纪的今天,在信息技术冲击市场与生产全球化的趋势下,结合活动成为产品与服务的新方法层出不穷,创造价值的新机会也愈来愈多。这些足以说明有形产品与无形服务之间,以往黑白分明的差异,如今正在逐渐缩小。而且由于二者结合的程度愈来愈复杂,差别因此愈来愈难判断。这种价值的新逻辑,对今天的企业管理者,在策略上提供了全新的、有益的启示:当价值的产生形态不再是链状,而是复杂的星系时,企业的目标,与其放在为顾客提供价值,不如动员顾客为自己创造价值;企业不能包办一切,要提供最吸引人的产品和服务,就得依靠顾客、供货商、盟友与合伙人,因此企业首要的策略目标,就是要把它的各种关系与经营系统重新排列组合;如果创造价值的关键在于利用合作生产的方式来动员顾客,那么竞争优势的惟一真正来源,就在于构想出整个价值创造系统的能力上。

(6)竞争管理双赢化

21世纪企业竞争环境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信息革命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技术条件;技术创新飞跃发展,产品生命周期大大缩短;经济的自由化、区域一体化,为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竞争由有界走向无界。竞争力是产业生存的方式,竞争环境的改变对产业界造成的影响是空前的,而且为竞争本身增添了新的内涵,企业间可以同时存在竞争与合作两种关系。所以企业管理者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及时掌握环境的变化,准确判断何时该与对手"合作",何时该开展"竞争",才能在强手如林的环境中牢牢地掌握商机。

近年来,美国的斯穆尔提出了一种新的竞争管理理论,认为企业竞争管理不是要击败对手,而是要建立与发展商业生态系统。企业不论是要扩大市场占有率,还是要开辟市场,都必须与其它公司携手,培育以发展为导向的战略联盟。其实,企业不论大小,都有其长处、短处和优势、劣势,进行合作就能取长补短、优势互补,有效地整合更多的资源,更好地利用商机,无疑也能增强竞争力,结果是双赢。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西方国家的跨国公司,就纷纷把企业兼并、强强联合作为扩大规模提高竞争力的主要形式。他们是依据能否提高企业的赢利率和综合竞争力进行战略调整,在经营中把赢利和增长作为企业追求的首要目标,强调公司收入与利润同步增长,资产收益与股东回报齐头并进。加强公司核心业务,积极实行战略联盟,不求最大,只求最好,是企业发展的共同趋势。

(7)资源管理活用化

在新世纪,中国经济要腾飞,人民生活要富裕,经济总规模要居前列,对资源需求的增长是不可避免的。在我国人民的心目中,中国地大物博,堪称资源大国。但人均占有资源量却很少,45种主要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人均占有量的一半,所以中国又是资源小国。

经济学的研究发现:一个国家在人均GNP处于1000美元左右的时期,对矿产品的使用强度最大,这实际上相当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是基础工业与基础设施发展最快的时期。而我国目前正处于这一时期经济的增长需要大量的资源投入,特别是矿产品的投入,以支持基础工业与基础设施的发展,对其他资源的的需求形势也大致相似。可见资源的需求压力很大,资源形势不容乐观。

面对资源危机,中国可以说不。这就需要我们制定正确的资源开发和利用战略,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体方法主要有两种:第一种,靠小型化、削减投资和人员的手段来做到"瘦而狠",即全靠节流的方法。第二种就是活用资源的方法,亦即尽量开源。

(8)管理文化兼容化

企业的成功不完全取决于企业的制度,也不完全取决于企业的战略和技术,而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的一种无形财富--管理文化。以往,企业的经营者像其它类型的人物一样,基本上是本土文化的产物。不论解决问题、与人沟通、组织工作和制定政策,他们的学习与成长的过程,深受成长的社会风俗习惯影响,这当然是很自然而且正常的现象。而在新世纪里,人们面对的是一个变幻莫测、纷繁复杂、群雄逐鹿的世界,知识化、软件化、一体化成为大趋势。很显然,文化取向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技巧就很难应付一切。

实际上,在20世纪下半叶,有的国家就率先引进、吸收别国的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把本国的传统文化与别国文化的精华在经营撞击、磨合后,加以巧妙地融合,创造出一种崭新的文化--第三管理文化。

5从管理误区中突围

随着现代管理实践进一步丰富,企业管理的内涵在深化,其外延也在进一步拓展。管理的实效性已成为企业的利润源之一。

(1)管理是一种集成,而不是模仿

现代企业管理理论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正出现空前的繁荣,随手翻一种书籍或报刊,各种管理名词比比皆是:虚拟企业、精益生产、第五项修炼、交互式管理,等等。的确,这些管理理论和方法都各有千秋。在这缤纷色彩的管理理论和方法面前,怎样看待管理、怎样运用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全面质量管理和企业再造曾是20世纪90年代世界性的管理运动,日本的许多大企业运用全面质量管理成效显著,以至于许多企业都加以仿效。据《华盛顿邮报》报道,对美国、加拿大、德国甚至是全面质量管理故乡的日本等548家企业研究表明,这些企业每年花费数百万美元去采用全面质量管理策略,移植或建设质量管理模式,但他们都没有如愿地建立起这样的机制,甚至还损害了企业原有的机制,这是因为各个企业的情况不尽相同。

不管哪种管理理论和方法,只要适应市场经济就是好方法。管理需要的是实用,是效果,而不是模仿,模仿是对管理的一种亵渎。

(2)管理是一种理念,是企业所"独有"

如果我们对一种新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以为只要信手拈来,作些硬件投入、具体运用,就可产生管理效果,带来经济效益,那是一种认识误区。管理在本质上是一种理念,是企业经营者的一种商业哲学和思维方法。

日本丰田生产方式(TPS)是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是一种有效的生产管理制度,更是一种管理理念、一种企业哲学和文化。TPS的主要内涵是:上下同心协力,忠实于公司事业,以产业成果报效国家;潜心研究与创造,不断开拓,时刻站在时代潮流的最前端;切戒奢侈浮华,力求朴实稳健;发扬友爱精神,以公司为家,相关相爱;尊崇神佛,心存感激,为报恩而生活。几十年来,丰田公司就是在这种管理理念和企业文化下从事企业活动,并取得了惊人的业绩。

上海易初通用机器有限公司的"经营者"模式和TPS异曲同工。易通在探讨实行"经营者"模式时,提出"企业要满足员工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员工要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科技和管理需要",由此,以人为本,企业和员工互为依存,这就是易通的管理理念和企业文化。

所以,当我们学习推广TPS时,当我们学习借鉴易通的"经营者"模式时,我们不仅是需要学习这样一种管理方法,更要注重它所包含的管理理念和企业文化。任何一种管理制度、管理方法都可以是"共有"的,惟有管理理念、企业文化是"独有"的。

(3)管理意识革命比管理方法进步更重要

每一种先进的管理模式都会对传统的管理方法带来巨大的冲击,这种冲击将产生管理意识的革命。从泰勒的科学管理,到现代管理理论,从以物为中心,到以人为本,这种例子举不胜举。

以准时化生产(JIT)为例,JIT是在流程化、生产线同步化的基础上,使用看板这一信息工具,使后道工序提取的量最小的一种均衡生产,它是以市场需求为准则的。比如,我们过去认为超额完成定额,生产率将会提高,如果定额100个,你通过改善操作,生产了150个,显然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但是企业(或市场)这一天只需要100个,这多生产的50个就成为库存,这和JIT是格格不入的。

JIT的真正内涵--不断消除浪费和连续改进完善,它所引发的对成本、价格和利润法则,浪费和附加价值,单纯改善(表面效益)与流程改进(真正效益),个人效率与团队效率等的重新认识,无疑引发了一场管理意识的革命。在这场管理意识的革命中,传统成本体系已为目标成本管理所替代,员工是企业最大的资源,团队效率是企业正常运转的基础,生产率公式已不是"产出/投入",而是"用户需求的满足度(效用)/投入"。从中我们不难看出JIT所引发的管理意识革命,对整个管理理论的贡献。

管理方法的进步固然重要,但管理意识的革命更重要,因为意识和方法相比,意识是本,方法是末,我们不能本末倒置。只有在意识上、观念上有一种内在的推动力,有一种需求,管理的能量才会释放。

目前,世界企业管理领域出现三大趋势:一是企业虚拟化趋势日趋明显,二是企业组织结构日渐轻型化,三是管理形式日趋动态化。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网络经济的兴起,使管理的前瞻性显得愈发重要。地球已变小为一个"村",经济贸易已使国界变得模糊,随着WTO的日益逼近,企业作何应对、如何发展,这些都需要企业作系统的尽早考虑。

前瞻性就是超前思维,前瞻性就是走在事物发展的前头,前瞻性就是把握企业发展的方向。就企业管理的功能来讲,前瞻性是一种指挥和控制,企业经营者的前瞻性往往会决定企业的命运。听说易初通用赵凤高总经理面对旧的管理机制,考虑"经营者"模式已经十年了,这真是"十年磨剑"啊,由此给易通公司带来新的生机。

管理作为一种协商控制,就是制订标准、衡量业绩、纠正偏差,整个系统的循环是无穷尽的。管理的坚韧性就是由此决定的。所谓坚韧性就是持之以恒,常抓不懈,锲而不舍。管理上的偏差可能是难点,越是难点,就越要抓。企业的管理者,要把坚韧性作为体现管理者素质的一种内在要求,不进则退,或许在难点后面,却是海阔天空,别有洞天。

二、追求卓越:企业管理创新

(一)管理创新的内涵

1管理创新的涵义

熊彼特所指的创新,实质上已经含有了创造全新的资源配置方式方法的内在涵义,从中可以看到管理创新的部分内涵。在国内的文献中,最早提出管理创新概念的是1994年出版的芮明杰的著作《超越一流的智能--现代企业管理的创新》,以及常修泽等人的著作《现代企业创新论》。

芮明杰教授对管理创新的定义是:

"管理创新是指创造一种新的更有效的资源整合范式,这种范式既可以是新的有效整合资源以达到企业目标和责任的全过程序管理,也可以是新的具体资源整合及目标制定等方面的细节管理,这样一个概念至少可以包括下列5种情况:

(1)提出一种新经营思路并加以有效实施;

(2)创设一个新的组织机构并使之有效运转;

(3)提出一个新的管理方式方法;

(4)设计一种新的管理模式;

(5)进行一项制度的创新。

但有学者对此定义亦提出如下质疑:首先,定义中所提到的企业目标和责任的提法太笼统,

因为企业目标和责任是否合理,可以说是判断管理是否创新的重要标准。如果企业目标和责任定得不合理,那么这一新的管理范式很难被判定为管理创新。其次,仅指出"全过程管理"不贴切,其实管理创新应该是一个动态的具有反馈机制的全过程管理。另有学者认为,管理创新是指管理者借助于系统的观点,利用新思维、新技术、新方法,创造一种新的更有效的资源整合方式,以促进企业管理系统综合效益不断提高,达到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综合效益的目的的具有动态反馈机制的全过程管理。即管理创新是"五全管理":全员性、全方位、全动态反馈、全过程、全面效益。

2管理创新的原则

管理创新的原则是指产生管理创新创意的行为准则,是管理创新的基准和出发点。管理创新

的原则可以用一个大写的英文单词"ECONOMICS"来概括,具体含义分述如下:

首先,管理创新的原则是"经济学"原则,而经济学是一门关于选优的科学,是研究如何对有

限的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从而达到良好的综合效益的目的。这涉及到3个方面的问题:管理创新的经济性反映在资源配置的机会成本上,即管理者选择一种资源置方式是以放弃另一种资源配置方式为代价取得的;管理创新的经济性反映在管理方式方法选择上的成本比较,因为在众多可帮助进行资源配置的方式方法中,其所费成本不同,故如何选择就有

一个经济性问题;管理创新是对资源有效整合的动态过程,故选择不同的资源供给和配比,就有成本大小的问题存在,这是经济性的另一种表现。因此,把"经济学"原则作为管理创新的原则,符合管理创新的本质。

然后,我们可以把"ECONOMICS"看成一系列英文单词的缩写,即有效(Efficient)、可控

(Controllable)、开放(Open)、新颖(New)、突出(Outstanding)、群众性(Mass)、综合(Integrative)、创造性(Creative)、系统(System)。

(1)有效性原则

一方面是指管理创新必须富有效率,无效率的资源整合就达不到提高企业综合效能的目的,就称不上是管理创新;另一方面指管理创新不是停留在设想或空想的阶段。

(2)开放性原则

管理创新不是一个封闭的管理过程,管理者要善于运用先进的科学管理理论和方法,指导自己的管理实践,并结合具体情况适时进行管理理论和方法的推广和创新,以促进企业的振兴与发展。

(3)新颖性原则

就无从谈起。这里的新颖性可以是一种新的管理范式的创造性运用,可以是提出一种新的管理思路、方法,也可以是创设一种新的组织机构或制度并使之有效运作等等。

(4)突出性原则

管理创新是一种系统性的活动,涉及面比较宽广,如果一开始就全面铺开,期望立即取得很多新成果,则导致管理创新活动没有重点,没有主攻方向,就会造成精力分散,使创意停留在设想阶段。管理创新范围的广泛性,决定了只有集中精力,因时、因地制宜,解决主要矛盾,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5)群众性原则

管理创新活动是理性的,也是感性的,管理实践是管理创新的源泉。因此,作为管理创新主体的广大群众的参与是十分必要的。而且,现代管理提倡"以人为本"的管理。一个企业活力的大小,经营成果的好坏,其重要一环就在于群众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6)综合性原则

目前,科学发展的趋势是综合和边缘交叉,许多科学家都把目光放在这两个方面,以求创新。管理作为一门科学,它的创新发展过程也呈现了这一态势。

(7)创造性原则

管理是一种动态活动,对每一个具体的管理对象没有一种惟一的完全有章可循的模式可以参考,那么欲达到既定的组织目标和责任,就需要一定的创造性。

(8)系统性原则

一方面,管理创新是系统工程,对于外部环境多变、内部因素众多、相互关系复杂的管理进行创新,没有系统的观点,不采用系统思考的方法是绝对行不通的;另一方面,系统是指管理创新的原则自成一个系统。

(二)管理创新的范式

1管理创新的条件

管理创新的条件是很多的,但我们这里所要涉及的是管理创新的必备条件。因为所有的管理

创新意识和想法都必须建立在这些必备条件之上,否则一切将成为空谈。

(1)创新主体的创新意识

管理创新主体包括:企业家、管理者和企业员工。

对创新主体而言,创新意识首先反映在其远见卓识上。这种远见卓识就是能够敏锐地判断企业与管理发展的大趋势,能够在现实的问题中找到关键性的东西并能看到其背后深层次的原因,能够结合本企业的特点提出一些有价值的创意。其次则反映在创新主体的文化素质、价值观上。创新意识的产生一定与创新主体的文化素质及其对本业务的精通有关,也与创新主体的价值导向有关。

(2)创造能力

创造能力直接关系到创意能否实施以实现最终创新成果的问题,因此,创新主体的创造能力

就成为管理创新的必备条件之一。在周昌忠编译的《创造心理学》一书中认为,创造才能包括探索问题的敏锐性、统摄思维活动的能力、转移经验的能力、侧向思维、形象思维的能力、联想的能力、思维的灵活性、评价的能力、预见的能力和完成的能力等等。D渥卡通过调查,发现创造性思维包括创造性反应能力、对环境的敏感、不断涌现的新观念、运用方法的灵活性和专心程度等5个方面。

(3)创新氛围

环境对创造有着重要的影响力,处在较为紧密的人际关系中的管理领域内的创造更是如此。

创新氛围的形成依赖于体制方面的原因和领导者方面的原因,体制原因对企业来说的可微调

性不大,领导原因是我们讨论的重点。领导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领导方法方面、民主作风方面和个人修养方面等。从领导方法看,如果属于"事必躬亲"型、包办代替型、"授人以鱼"型、苛求完美型,其下属的创造性不会很大;从民主作风看,主观、武断、专制的作风,都会压制下属的创造性;从个人修养看,对其领导和管理范围内的氛围的形成影响极大,它很可能是上述两个方面的深层根源。缺乏坦诚、宽宏气量的领导者,权力价值观或官本意识太浓厚的领导者,很难保证会以一种赏识的眼光和鼓励的姿态去对待下属的创造和对自己的超越。

因此,从垂直关系看,领导者改进领导方法,增强群众观念和民主意识,营造平等、民主、

和谐的管理环境,就会有利于创新精神的萌生。

(4)创新目标

管理创新的目标即管理创新主体创新时想要达成的最终结果。这种目标在创新开始之时便已

存在于创新主体的意识中或者其创新计划之内,管理创新目标一旦设定就成为管理创新行动的导向,每当一项创新行动向创新目标逼近一步时,就会给创新主体带来成就感进而刺激其采取下一步行动,构成管理者创新活动经久不衰的动机和活力。

2管理创新的范式

(1)在以往经验、教训基础上的创新这种创新要求我们立足于传统的工作方法,对目标任务计划的实施过程进行详尽的总结,找出其经验教训并以新的眼光加以审视、加以建设性的怀疑。当新的对策产生时,创新的萌芽也就产生了。通过模仿率先创新者的创新构想和创新行为,吸收率先创新者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结合自己现有的特色管理或在别人先进的管理思想、方式、方法上进行有新意的进一步提高。模仿创新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创新行为,一项成功的率先创新总要引来许多后续的模仿跟进者,通常模仿跟进者的创新成果又会被进一步模仿。

日本的企业管理水平原来比较落后,为此20世纪50年代派了大量的人去美国学习企业管理,

邀请许多美国管理专家到日本讲学。日本人把美国企业管理的科学性与日本传统文化与国民精神相结合,创造出全新的管理流派,即日本模式,最终使美国人意识到应当是向日本人学习的时候了。

(2)在比较效益、效率的条件下的创新这种创新出发点是现有的管理模式,即对其效益、效率进行若干种模拟的比较并作出创新的假设。其目的在于用等于或少于现有模式下的投入获得更大的效益和效率。

(3)在平行的互动关系中的创新这种创新有两方面:其一,借鉴别人的经验和吸取别人的教训,进而改进自己;其二,为平衡相互关系,实现相互适应的创新,其目的在于获得外部关系的协调。此种模式主要是为了避免类似的失误或取得类似的效益、效率。

(4)减少运转环节的创新其目的在于加快信息、物资或资金的传递周转,以保证取得较高的效率和效益。

(5)扩展管理内容和范围的创新这种创新是在目标任务和宏观体制、政策条件发生变化后的创新。这种创新是利用体制和政策的条件扩展自己的管理内容和范围,以取得更大的效益和更高的效率,或者通过扩展的收效来保证目标任务的实现。

(6)为适应客观环境的变化所进行的创新这种创新主要是为了使自己同环境保持平衡,以增强自己的生存和竞争能力。

(三)管理创新与企业发展

管理创新在企业发展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具体归纳为:

1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管理创新的目标是提高企业有限资源的配置效率。这一效率虽然可以在众多指针上得到反映,

例如资金周转速度加快,资源消耗系数减小,劳动生产率提高等等,但最终还要在经济效益指针上有所体现,即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提高目前的效益,一是提高未来的效益即企业的长远发展。

2降低交易成本

钱德勒曾认为:"在一个企业内把许多营业单位活动内部化所带来的利益,要等到建立起管理

层级制以后才能实现。"即管理层级制的创新,使得现代企业可以将原本在企业之外的一些营业单位活动内部化,从而节约企业的交易费用。交易费用的节约表现在由于生产单位和采购及分配单位的管理连结在一起,获得市场和供应来源信息的成本亦降低。

3稳定企业、推动企业发展

企业管理的有序化、高度化是企业稳定与发展的重要力量。常有人说管理与技术是企业发展

的两个轮子,倘若管理是如此的话,管理创新自然更是如此,因为管理创新的结果是为企业提供更有效的管理方式、方法和手段。管理创新对稳定企业、推动企业发展的作用可以从诸多方面来看。钱德勒从一个侧面作出了证明,他认为:"管理层级制一旦形成并有效地实现了它的协调功能后,层级制本身也就变成了持久性、权力和持续成长的源泉。"因为"用来管理新型多单位企业的层级制,则有持久性,它超越了工作于其间的个人或集团的限制。当一名经理去世、退休、升职或离职时,另一个人已作好准备,他已受过接管该职位的培训。

因而人员虽有进出,其机构和职能却保持不变"。

4拓展市场,帮助竞争

管理创新若在市场营销方面进行,则将帮助企业有力地拓展市场、展开竞争。企业在进行市

场竞争和市场拓展时,将遇到众多竞争对手即厂商和顾客。因此这一竞争过程实为多个博弈对象的动态博弈过程,一个企业若能在这一过程中最先获得该博弈的均衡解,即管理创新具体方案,便能战胜对手,获得博弈的胜利。

5有助于企业家的形成

现代企业管理创新的直接成果之一,按照钱德勒的看法是形成了一支支薪的职业经理即企业

家阶层,这一阶层的产生一方面使企业的管理处于专家的手中从而提高了企业资源的配置效率,另一方面使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发生分离,推动了企业更健康的发展。职业经理层的形成对企业的发展有很大作用,因为对支薪的企业家而言,企业的存续对其职业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宁愿选择能促使公司长期稳定和成长的政策,而不贪图眼前的最大利润"。职业企业家从这一角度,必然更进一步关心创新,关心管理创新,因为他们知道管理创新的功效,因此职业企业家们往往成为重要的管理创新的主体。

以上五个方面不过是管理创新对企业发展的诸多具体作用之一,但足以证明管理创新在企业

生存与发展中的地位。正因为如此,研究管理创新,探讨管理创新的未来,既有理论意义又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特别是目前中国的企业正在进行制度改革和创新时,尤其需要管理创新加以配合,以便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

1企业管理创新的发展方向

(1)企业制度的创新

制度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现实基础,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动力机制并构成前提条件。这是因为,

企业创新发展的过程实质上是产权体系重新安置的过程,而产权体系重新安置所产生的对于资源配置的效率必须依赖新的合适的制度安排才能得以实现。可见,企业要实现创新发展,就必须首先进行企业制度的创新。同时,企业创新发展是一个具有很大不确定性的制度经济一体化过程,需要有效的制度保证,只有通过对现行企业制度的创新,才能降低创新发展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另外,制度创新对企业的其它环节、层面的创新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为其提供制度化的动力和机制。

(2)组织模式的创新

随着生产的复杂化和分工的细致化,企业组织规模日益扩大,组织运行成本日增、运行灵敏

性日降,而且中下层人员主动性、积极性受到抑制,信息遗漏与失真严重,传统的金字塔式组织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组织模式的变革已成为当今企业管理的焦点之一。扁平网状组织模式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基本趋势,与金字塔式的科层结构模式相比,这种组织模式既能通过改变内部结构来适应外界环境的不同要求,表现出极强的应变能力,又能为其内部组织成员的自我完善提供发展空间和支持条件,能较好地满足人本主义管理的组织要求,使企业组织具有较强的柔性和敏捷性。

(3)管理策略的创新

企业管理策略的发展趋势是实施柔性管理战略。即企业为更有效地实现企业目标,在动态的

环境下,主动适应变化、利用变化和制造变化以提高自身竞争能力制定一组可选择的行动规则及相应方案。柔性战略强调利用变化和制造变化来提高竞争力,而不是仅仅适应环境变化,它以企业的创新为依托,既强调企业家的创新,又强调组织群体创新。

创新安全管理模式促进安全生产

创新安全管理模式促进安全生产 煤矿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行业,煤炭生产活动具有资源 开采型、作业场所移动型、高危风险型等特点。孙村煤矿是由解放前小煤窑历经多次系统改造发展起来的大型国有煤矿,现开采水平已达—1100m,垂深1350m ,地质条件复杂,生产系统环节多,与同类企业相比,生产组织、安全管理困难突出。 、加强“三基”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 三基建设”具体指基层、基础、基本功三个方面的重 要内容。以往的基层单位安全管理方式落后,基层安全组织机构不健全、安全基础管理薄弱、职工安全素质偏低,严重影响了安全生产,是造成事故多发、管理粗放、经济效益较低的重要原因。因此迫切需要从基层安全组织机构、安全基础管理、职工安全素质三个方面入手,加强“三基”建设,提高基层单位安全管理水平,促进安全生产。 三基”建设的主要内涵、实践意义 三基”建设的实质是把基层单位作为安全管理的责任 主体,重心下移,关口前移,把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一名员工身上。重心下移抓基层:把基层单位、班组视为安全生产的 前沿阵地,把基层单位长、班组长视为一线的兵头将尾,强化基层单位建设。目的是让矿领导安全决策、安全理念、安 全目标、安全措施落实到安全管理的终端。关口前移抓基础: 通过建立健全基层单位安全管理机制,实施精确、细致、规范、严格的管理,强化行为养成,加强对人与物的控制,使安全工作从基础上得以强化。落实员工安全责任:就是通过实施“自主管理”,激

发员工自觉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培训、安全素质学习,不断提高自主保安能力,增强履行安全职责的主动性、积极性,做一名合格的“本质安全型员工” 。由于“三基”建设具有巩固安全前沿阵地、解决安全基础工作薄弱、提升员工个人安全素质的功能,是有效地夯实基础、强根固本的利器,因此必然成为强化安全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建设“本质安全型矿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孙村煤矿强化“三基”建设促进“自主管理”的主 要做法 企业把强化“三基”建设促进“自主管理”作为贯穿安 全管理的主线,细化、量化各项考核指标,正确引导和规范基层单位的管理行为,取得了预期效果。主要抓好了以下几项工作。 是统一认识,确立单位、班组、个人在安全生产中的 主体地位倡导“单位自治,员工自律”的自主管理模式。创建具有“自我约束、自主创新、自我发展”特点的基层安全自主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单位和员工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主动性、自觉性、创造性。促使基层单位自我发现问题,自我解决问题,自我创新发展;班组自我管理、自我创新、自我评估;个人自我评定、自我展现、自我学习、自查隐患、自主整改。 是加强基层单位安全管理组织、制度建设。完善基层 单位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生产责任制。由基层单位自主制定单位内部管理人员抓“三违”指标,进行安全隐患自查自究,开展安全薄弱人物排查,扎实开展质量标准化和精品工程创建活动,全面实施精细化管理。 确定基层单位是现场隐患排查治理的责任主体。隐患排 查治理关口前移,确保基层单位三级隐患排查治理真正落到实处,落实到行动中,从根本上解决隐患排查避重就轻、难处理隐患不排、漏排问题,凡工区漏报、漏排隐患,除执行单项罚款外,三基

地铁运营安全管理要点

地铁运营安全管理要点 近年来,各大城市都加大地铁建设以解决日益紧张的交通压力。随着地铁网络化运营,客流的急剧增加,地铁运营的安全显得尤为重要。地铁运营的根本任务就是将旅客安全及时地运送到目的地。地铁运营的目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地铁运营必须把安全生产摆在首要位置。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与运营安全有关的因素可以划分为四类:人、机器、环境及管理。以管理作为控制、协调手段,协调人、机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并通过反馈作用将系统状态的信息反馈给管理系统,从而改进安全管理方法,最终得到更为安全的系统。 运营的安全管理是指管理者按照安全生产的客观规律,对运输系统的人、财、物、信息等资源进行危险控制的一切活动。该定义包括五个方面的含义: 1. 运营安全管理的目的是消灭和减少运营事故及其损失。 2. 运营安全管理的主体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各级管理人员。 3. 运营安全管理的对象是人(基层作业人员)、财(安全技术措施经费等)、物(运输基础设备和运输安全技术设备等)、信息(安全信息)等。

4. 运营安全管理的方式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5. 运营安全管理的本质是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促使各种矛盾向有利于运营安全方面转化。 安全系统管理的基本内容可包括:总体管理、重点管理及事后管理 一、总体安全管理 在运营管理工作中,一切服务于安全生产的各管理部门,为确保运输安全所做的工作都应纳入总体安全管理的范畴。 包括:安全组织、安全法规、安全技术、安全教育、安全信息、安全资金等。 运营安全总体管理 1.安全组织管理 是安全管理的实施主体,负责安全的组织领导、协调平衡、监督检查工作,使安全管理体制有效地正常运转,保证安全目标的实现。 2.安全法规管理 任务是严格遵循国家有关轨道运营安全的法律、法规等条文规定,对各种运输规章制度和作业标准进行研究、制定、修改、完善、贯彻和落实,使运营安全管理工作做到有法可

21世纪管理挑战读书报告

管理学读书报告—《21世纪的管理挑战》一、著作信息 书名:《21世纪的管理挑战》 作者:[美]彼得·杜拉克译者:朱雁斌 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年月:2009年9月 二、内容简介 我们生活在一个意义深远的转型期,变革空前而彻底。现在的管理学思想仍然沿用20世纪的那些基本假设,很少有人去注意它们是不是“事实”。但实际上,它们都已经过时了。如果用不正确的假设去制定战略,将不可避免地把组织引向不正确的轨道。《21世纪的管理挑战》只涉及明天的“热点”问题,即关键性的、决定性的、生死攸关的和明天肯定会成为主要挑战的问题,将从以下6个方面深刻分析21世纪管理者面临的挑战:管理的新范式,战略一新的必然趋势,变革的引导者,信息挑战,知识工作者的生产率,自我管理。 三、摘录作者的一些观点: 第一章管理的新范式 管理学的真正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自那时起,大多数学者、作者和管理工作者都比较认同以下两种关于管理事实的假设。 第一种构成管理原则的基础: 1、管理是企业管理。 2、企业应该具有或者必须具有一种恰当的组织结构。 3、企业应该采取或者必须采取一种管理人的恰当方式。 第二种假设奠定了管理实践的基础: 1、技术和最终用户是一成不变或给定的。 2、管理的范围是由法律界定的。 3、管理是对组织内部的管理。 4、按国家边界划分的经济体是企业和管理依托的“生态环境”。 现在:管理是所有组织机构所特有的和独具特色的器官。 管理学界与其探寻恰当的组织形式,还不如学会寻找、发展和检验适合特定任务的组织形式。 管理不是“管理”人。管理的使命是“领导”人。管理的目标是充分发挥和利用每个人的特定优势和知识。 管理将越来越需要以这样的假设为基础,即技术和最终用途都不是管理政策赖以存在的基础。它们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可支配收入的分配上,客户的价值观和决策才应该是管理政策的基础。因此,这些基础已经逐渐成为制定管理政策和战略的出发点。

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模式

施工企业的“1+X”安全管理模式安全生产是施工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内容,安全工作的成败决定企业的前途和命运。良好的安全环境,可以给企业带来社会信誉和经济效益,国家和集体财产免遭损失,职工生命安全得到保障,否则就会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安全工作不是单一的部门和个人的工作,而是一项应该常抓不懈的系统工程。如何有效分析企业的安全生产现状,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障和促进企业的安全生产,在此,我们将其归结为“1+X”安全管理模式。 “1+X”中的“1”,是指安全管理中的规定动作,即必须遵守的固定部分。如安全法规、各种规程规范等。“X”即所谓的“自选动作”,安全管理中的创新部分。众所周知,在安全管理上,国家颁布了一系列安全法规,各行业也针对自己行业的特点制定了全面的规程规范。因此,就制度上而言,目前我国的安全法律法规已逐步健全。正因为这些法律法规都是必须要贯彻落实的,所以,安全管理很容易陷入一个误区,被固定思维套牢。然而,我们常说:任何事物,都要有创新才会有发展。安全管理亦是如此。“1“这部分是经过实践经验的日益积累凝聚而成的,是应该遵循的准则。但各行各业具体情况不尽相同,就是同一个工程项目中,各个施工点的危险因素也不一样。如何在规定动作的基础上加以扩展和创新,如

何时常为安全管理注入新的活力,这就是笔者所要探讨的“1+X”安全管理模式。 一、规范动作不走样,是安全管理的基础。 制度建立健全后,强调的是贯彻落实,在这一点上,来不得半点马虎和虚假。的确,“安全管理,如履薄冰”、“安全生产须常抓不懈”,稍有疏忽,就会造成国家和集体财产的巨大损失,甚至危及人员的生命安全。几年来,公司全系统在具体的工作中一直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则,安全管理得到进一步规范,各种安全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然而,在具体的贯彻落实中,仍然有不到位和走样的情况存在。如违章操作、违章指挥、野蛮施工、安全防护用品使用不规范、抢工期时忽视安全规程规范等等,给施工带来一系列安全隐患。这些都是规定动作没有贯彻落实到位的具体体现。特别是在基建单位,由于工程施工的需要,目前,主体施工人员大部分是农民工和临时工,由于农民工和临时工这个群体的天然局限性,普遍存在着文化程度低、组织纪律性差的问题,所以对农民工和临时工的安全教育培训是员工培训的重中之重,直接影响着企业安全

运营安全管理制度

项目运营安全管理 一、目的 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强安全管理,落实安全主体责任,防止和减少安全事故,保障员工人身安全和职业健康,促进公司分布式能源项目经营持续稳定安全发展,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管理原则 1、三位一体,注重实效:公司对职业健康、生产安全与环境安全实行三位一体管理,关注运行人员的职业健康,保障生产安全,维护良好环境,体现公司核心价值观,履行社会责任。 2、预防为主,持续改进:以预防事故作为安全管理的主要任务,不断改进管理手段和方法,持续提升安全风险防范能力。 3、全员参与,人人负责:每个运行人员都必须履行好自己的安全职责,切实减少或避免发生职业伤害、责任事故和环境损害。 三、目标 (一)整体目标:零人身伤害、零责任事故、零环境损害。 (二)目标落实 1、依据项目安全管理目标的要求,项目的运营管理部门应制定安全管理计划和项目中各人员的安全管理目标责任书;目标责任书必须明确考核标准及方式,落实责任人。 3、项目运营管理部门应每年应根据目标责任书同时编制、实施年度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和劳动保护措施计划,并列入安全投入预算。 4、公司分布式能源事业部每季度对安全管理工作计划进行回顾和对下一季度的安全管理能工作进行安排,不断推进安全管理工作计划的落实。 四、组织与职责 (一)项目中各职能人员是项目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对负责部分的安全管理工作全

面负责,其职责包括: 1、建立、健全相应的安全管理组织和专兼职安全管理网络,落实各级领导、各工作人员的安全责任制,明确职责,保证本单位安全员配备符合要求;在任命有关负责人时,把安全业绩作为调整、任免的主要条件之一,并把安全业绩作为其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2、组织制定安全规章规范,并监督执行。 3、保证安全生产所需资金的投入,特别是安全技术措施所需经费的提取和使用。 4、组织实施本单位的职业危害防治工作,保障从业人员的职业健康。 5、组织制定本单位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组织救援、抢险和恢复性工作。 6、定期组织安全检查,主持安全分析会议,及时协调和解决各单位在贯彻落实中出现的问题。 7、及时、如实报告生产事故。 8、其他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中所明确的职责。 (二) (三)安全监督管理人员及部门的职责: 1、负责项目安全体系的规划,制定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监督、指导人员实施运行。 2、探索、建立和完善安全管理模式,提升安全系统管控能力。 3、指导项目各职能运行人员建立、健全安全责任制;指导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4、定期对各职能部门进行现场安全检查与调研,督促、指导相关部门开展危险辨识和安全隐患自查自纠工作,做好支持与服务。 5、建立职业健康和环境管理体系,监督、检查落实,保障员工职业健康和保护环境。

21世纪企业面临的环境和挑战

21世纪企业面临的环境和挑战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全球化信息网络和全球化市场形成及技术变革的加速,围绕新产品的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技术进步和需求多样化使得产品寿命周期不断缩短,企业面临着缩短交货期、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和改进服务的压力。所有这些都要求企业能对不断变化的市场作出快速反应,源源不断地开发出满足用户需求的、定制的"个性化产品"去占领市场以赢得竞争,市场竞争也主要围绕新产品的竞争而展开。毋庸置疑,这种状况将延续到21世纪,使企业面临的环境更为严峻。 综合而言,企业面临的环境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信息爆炸的压力。大量信息的飞速产生和通讯技术的发展迫使企业把工作重心从如何迅速获得信息转到如何准确地过滤和有效利 用各种信息。 (2)技术进步越来越快。新技术、新产品的不断涌现一方面使企业受到空前未有的压力,另一方面也使每个企业员工受到巨大的挑战,企业员工必须不断地学习新技术,否则他们将面临由于掌握的技能过时而遭淘汰的压力。 (3)高新技术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全球高速信息网使所有的信息都极易获得。而更敏捷的教育体系将使越来越多的人能在越来越少的

时间内掌握最新技术。面对一个机遇可以参与竞争的企业越来越多,从而大大加剧了国际竞争的激烈性。以计算机及其他高技术为基础的新生产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是20世纪的主要特色之一。例如,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柔性制造供应链管理系统、自动存储和拣出系统、自动条码识别系统等,在世界各 国尤其是工业发达国家的生产和服务中得到广泛应用。虽然高技术应用的初始投资很高,但它会带来许多竞争上的优势。高技术的应用不仅仅在于节省人力,降低劳动成本,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产品和服务质量,降低了废品和材料损耗,缩短了对用户需求的响应时间。由于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就把新产品或服务介绍给市场,企业赢得了时间上的优势。这种趋势在21世纪还会进一步加强。 (4)市场和劳务竞争全球化。企业在建立全球化市场的同时也在全球范围内造就了更多的竞争者。尽管发达国家认为发展中国家需要订单和产品,许多发展中国家却坚持他们更需要最新技术,希望也能成为国际市场上的供应商。商品市场国际化的同时也创造了一个国际化的劳动力市场。教育的发展使得原本相对专门的工作技能成为大众化的普通技能,从而使得工人的工资不得不从他们原有的水准上降下来,以维持企业的竞争优势。 (5)产品研制开发的难度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新产品开发对企业创造收益的重要性,因此许多企业不惜工本予以投入,但是资金利用率和投入产出比却往往不尽人意。原因之一是,产品研制

创新管理模式以保障供用气安全通用范本

内部编号:AN-QP-HT471 版本/ 修改状态:01 / 00 When Carrying Out Various Production T asks, We Should Constantly Improve Product Quality, Ensure Safe Production, Conduct Economic Accounting At The Same Time, And Win More Business Opportunities By Reducing Product Cost, So As T o Realize The Overall Management Of Safe Production. 编辑: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创新管理模式以保障供用气安全通用 范本

创新管理模式以保障供用气安全通用范 本 使用指引:本安全管理文件可用于贯彻执行各项生产任务时,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保证安全生产,同时进行经济核算,通过降低产品成本来赢得更多商业机会,最终实现对安全生产工作全面管理。资料下载后可以进行自定义修改,可按照所需进行删减和使用。 1 概述 以人为本是社会发展的诉求,法律保护消费者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的象征,依法保护消费者权益和维护经营者利益是科学管理的至高境界。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消法》)以保护消费者权益为宗旨,第一次以立法的形式全面确认消费者的权利,明确地规定了经营者对消费者的法律责任和义务。《城镇燃气管理条例》也对燃气经营者安全供气提出了明确要求。但是,传统的观念还或多或少地停留在我们头脑之中,尤其是面对居民用户消费

高速公路营运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浅谈高速公路营运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摘要:如何提高高速公路管理的科学化,协调好人、车、路及管理部门的关系,建立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管理体系,为人民群众的出行提供更安全的交通环境,是安全管理科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安全文化涉路安全体系 当前,随着我国高速公路事业得到蓬勃发展,特别是高速公路网的形成,其安全管理的广度、深度、难度都在日渐增大。安徽省高速公路控股集团池州管理处管辖g50沪渝高速池州段、s27安东高速和g35济广高速池州段,总里程162公里。路段内高边坡、特大桥、长大隧道众多,管养难度大,安全管理的任务也因此更重。管理处自2006年11月份组建运行以来,始络将安全管理工作视为头等大事,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安全态势持续健康平稳;自2007年始,连续5年被池州市人民政府授予市级“安全生产先进单位”;2011年度成为安徽省首批“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命名单位。回顾多年来取得的安全绩效,值得总结和探讨的地方很多,笔者深有感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重加强: 1.建设安全文化,提高安全本质水平 安全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文化建设也是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实现企业本质安全的重要途径。结合营运安全管理实际,将企业发展愿景和安全管理的理念、取向渗透到营运

管理的各个环节,以员工为本、以发展为基、以安全为重,通过培育理念文化、完善制度文化、打造视听文化、创新管理文化、丰富载体文化,使职工在耳濡目染中受到安全教育。通过多方位、多角度的系列活动,面向社会、面向员工、面向司乘、面向沿线群众,大力传播安全文化知识、安全法律法规,推进安全文化、安全理念、安全法律和安全知识的深植、固化,强夯本质安全。 2.加大安全设施的投入,提高安全管理绩效 为保障车辆安全行驶,加强对高速公路护栏、桥梁护栏、隔离设施、防眩设施、视线诱导设施、照明设施及交通标志、标线等安全附属设施的管理及维护,确保完好率;在长大隧道、长大纵坡、转弯路段、事故多发点增设减速震荡标线、安全行车标志牌、太阳能爆闪灯,隧道入口反光标牌,以警示驾驶人员安全行车。此外,还修建方便冬季司乘防滑自救的储料池,改造桥头跳车和桥面伸缩缝,完善隧道照明系统、扩建隧道消防蓄水池,新增隧道区上下行互通线,不断完善道路硬件设施建设,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在冰雪等恶劣天气发生时,不计成本,利用科技力量、机械力量,快速进行道路抗雪除冰工作,全力改善不利路况,预防重特大事故发生,提高安全管理率。 3.重视特殊天气、特别路段的安全管理工作 大雨、大雾、大风、大雪、雷电、冰冻等恶劣气候对高速公路安全畅通影响巨大,极易发生恶性生产安全事故。因此,一要信息互

《21世纪的管理挑战》读后感复习课程

《21世纪的管理挑战》读后感

《21世纪的管理挑战》读后感 《21世纪的管理挑战》是一本关于自我管理的变革与挑战的书,作者德鲁克用事业理论中的方法,通过与20世纪管理的实践相比较,提出社会的进步、企业的发展以及管理者在21世纪所面临的挑战,充分体现了德鲁克管理思想的前瞻性、科学性和实用性。 在第一章中,德鲁克从管理学的基本假设入手,引出当时大多数学者、作家和管理实践者都认同的两套关于管理事实的假设。从这两套假设的内容阐述了这些假设不符合现实,以至于成为阻碍管理理论发展的障碍,提出现代管理学的发展需要重新审视这些假设、提出和向管理理论的研究和实践注入全新假设。在管理理论上,德鲁克利用美国早期的经济现象论证管理并非是企业管理,因而管理的组织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管理人也不是管理“雇员”,这三者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如果第一个观点出错,后面两个观点也会受它的影响走向错误的方向。在这章书中,作者重新定义了管理,体现了一种怀疑和挑战权威的精神,这不仅是发展管理学所需要的,也是我们社会发展所需的一种品质。 第二章作者开始谈作出战略的新的必然趋势,包括发达国家越来越低的人口出生率、可支配收入分配上的变化、定义绩效、全球竞争力和经济上的全球化与政治上的分裂显得越来越不协调这5个趋势。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一个地方是作者提出的“退休”的另一个含义,在现在老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的社会中,许多人都只想到了让老人延迟退休,却很少有尝试过德鲁克所说的这种新型雇佣关系,

让老龄人“提前退休”,这里的“提前退休”并不是指停止工作,而是指劳动者不再从事全职工作,或整年都在组织中任职,他们一次只工作几个月。我认为这是当今应对日益严峻的老龄化趋势行之有效的一个方法。另一个是20世纪保持发展势头的政府、卫生保健、教育和休闲这4个部门,说明了尽管是资本主义经济,政府对其可支配收入的分配影响也是重大的,因而在管理的战略中应该要首先考虑政府。 第三章讲的是有关变革的内容。在阅读本章节之前,我一直认为变革是人们面对巨变时所采取的能够趋利避害的方法。但是作者在本章中告诉我们这样对变革的看法是令人痛苦和有风险的,管理层需要成为变革的引导者,主动寻求变革,这也是21世纪管理中面临的又一大挑战。当然,成为变革的引导者必须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其中的放弃原则,在变革中放弃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是创新的一个前提。只有恰当地放弃江河日下的产品,才能推动产品的创新,从而实现好变革。 第四章从信息革命的角度分析21世纪管理所面临的新的挑战。“信息技术”目前正在从“技术”向“信息”转变,它对组织的经营方式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以前许多人都认为信息技术对企业最先的影响应该是决策方面,但是德鲁克在本章节中指出了这种认知的错误,实际上信息技术不能决定某种行为或政策能否实行,它只是为管理层进行决策提供信息和数据。德鲁克还提到了历史的教训和技术人员的历史教训,阐述了每次信息革命普及的速度以及影响的范围都

21世纪的企业管理模式

21 世纪的企业管理模式 管理者的角色在北美洲和世界上其它国家正在发生变化。过去, 管理者认为自己的工作就是通过对职员进行发号施令来保持工作的正常运转, 他们是所谓的“老板”. 他们管理工作中所有琐碎的细节。他们给每个人安排一项任务, 鼓励“单打独斗”。今天, 在一些成功的企业和机构中正在形成一种新的管理风格. 这里所谓新的管理风格, 即现代企业管理者应该具备3个主要的职能: 今天成功的管理者都像体育教练一样协助下属把工作做得更好, 他们通过培训来提高职员的知识和技能水平, 协助职员高效及时地完成工作。现代管理者提倡“团队工作精神”, 鼓励具有良好技能的职员共同协调工作, 这样有助于把工作做得更好。现代管理者必须即是管理者又是领导者。领导者必须做正确的事, 管理者必须正确地做事。 计划–管理的主要功能 制定战略计划的方法是参照系统工作原理来进行的, 如以下图1中所示. 图1: 系统工作原理 整个系统由几个与实现组织目标有关的部分组成。 使用系统方法去做计划的时候, 首先需要确认未来的发展状况或产出, 然后分析现状, 确定投入(人, 资金和时间), 通过有机地组合运用各种投入的资源来达到未来的目标。这样, 管理者就必须先确定未来的发展状况, 然后回过头来分析现状, 看需要做哪些工作。 战略计划:战略计划是组织未来发展的蓝图。它描述了组织将来发展后的景象以及如何达到这个目的。战略计划包括4个主要的工作描述:远景, 使命, 目标和策略. 所谓远景是指组织未来发展的理想状况, 是假设组织在没有任何制约因素(包括人力, 资金或者时间)情况下的发展状况。远景描述不仅指出了组织未来的发展道路, 同时也让你想立即行动起来并尽快到达那里。因此远景可以起到很好的鼓舞作用. 所谓使命是指对组织的客户, 产品和服务以及组织存在的原因进行描述。组织的使命解释了组织“是什么?”和“做什么?”的问题。在确定组织使命的时候, 需要组织各种业务方面的代表参与制订工作。对组织使命的表述必 1

创新安全监管模式 建立“一二三”管理体系简易版

In Order To Simplify The Management Process And Improve The Management Efficiency,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Effective Use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And Carry Out Production Activities. 编订:XXXXXXXX 20XX年XX月XX日 创新安全监管模式建立“一二三”管理体系简易 版

创新安全监管模式建立“一二三” 管理体系简易版 温馨提示:本安全管理文件应用在平时合理组织的生产过程中,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以达到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实现预期的生产目标。文档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请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套用。 基层安监部门是政府的有关监管职能作用 于被监管对象的最基本的环节,基层安监部门 的职能作用发挥的如何,将直接影响政府安全 监管工作的成败。目前,基层安监工作面临着 多方面的问题,首要问题就是不会管和管不好 问题,针对此类问题,开发区安监局依据新 《安全生产法》的相关法律规定及《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实施 意见》,结合当前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实际,认 真研究掌握安全监管工作特点和规律,规范安 全生产综合监管工作,提出了“安全管理123”

管理模式,即:“一个体系,两个账本,三个结合”。经过近一年的实施,济南经济开发区安全生产工作有明显改进,全年没有发生较大安全生产事故,企业安全生产意识也得到较大提高,保证了企业生产安全,维护了经济社会的安全稳定。 一、“安全管理一二三”监管模式具体内容: (一)一个体系:即“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制度体系” 《安全生产法》明确提出“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就是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要优先考虑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按照系统化、科学化的管理思想,采取综合治理措施,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做到防

浅析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模式

浅析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模式 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要归功于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时代的蒸蒸日上,近年来城市轨道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城市轨道交通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直接挂钩,不仅为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方便,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城市的发展。虽然城市轨道在近年来得到了一定的进步,但是由于我国人流量的增加,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当中出现的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因此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模式已经成为了当代社会发展必须要重视的问题。 标签: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安全管理模式;影响因素 我国城市交通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营是保障城市化进程的前提,也是交通现代化的主要体现。虽然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管理模式已经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对其管理模式的优化创新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就目前我国对于城市交通轨道安全管理的研究来看,仍处于初级阶段。本文将针对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管理模式,分为两个方面对其进行详细的描述和分析。 一、事故原因 (一)人为影响因素 通常来说,我们常见的安全事故产生的原因归根结底都是人们的行为不得当所造成的,因此,引发交通事故和安全问题的因素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结于是人们的行为所造成的,其影响十分恶劣。就算是拥有科学现代化的系统,人的参与和介入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高度自动化的系统也无法避免人为因素所引发的安全事故。由人为因素而造成的交通安全事故在日常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方面可以得到全面的体现[1]。由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冗杂性特点,涉及到的活动和方面十分之多,而在很大程度上这些活动和方方面面与人的行为直接挂钩。具体而言,人们的行为是否合适,安全和有效将对交通运营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二)设备影响因素 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失去了设备的支撑是无法正常工作的,因此设备对交通运营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如果设备故障,将无法开展正常的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营,甚至造成严重后果。设备是交通轨道正常工作的物质基础和保障,因此,确保设备具有正常的运转能力和安全质量是工作的一项重点任务。 (三)环境影响因素 环境因素作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综合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对城市轨道是否安全运行有着很大程度上的影响。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系统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系统,它包含的内容十分冗杂,是宏观的系统。在这个多方面的系统中,社会经济因素,系统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甚至系统硬件的互相影响都包括在此系统中,

现代生产管理面临的挑战和对策.doc

现代生产管理面临的挑战和对策--基珀精益生产启动大会演讲稿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消费者从“粮票排队时代”到足不出户就能选购所需的商品,还能够为自己设计独特的产品特性。同时“中国制造”的概念开始响遍全球,令13亿中国人感到自豪,以致于开始让很多反华人士感到担忧,“中国威胁论”也一定程度上来自于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反对者担忧大量优秀制造企业转入中国,影响本国的就业率和社会稳定。 21世纪是中国的舞台,我想所有中国人都有信心实现这个理想。但是,我们离此目标还差很远,我们现在最多只能说是制造大国,要变成制造强国,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从这些年的工作经历当中,我接触到了很多企业,其中很多业绩良好的民营企业,在深入企业了解过程中让我惊讶和震惊。在我原来的概念中,这种企业属于那种基本没有生存能力的组织,但他们却活得很好。(很多人肯定问我,为什么呢?)那这些年,这些企业是如何发展壮大起来的呢?我总结国内很多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竞争优势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靠产品(指产品本身拥有的广阔市场),二是强大的销售队伍和销售能力,三是廉价的劳动力。未来几年内这些优势都将失去,我们可以分别从这三方面来分析。一、靠一个产品发家致福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八十年代中期九十年代初的时候,大家可能经常听说“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只要够胆量去做,成功的机会很大,因为市场空缺大。现在已经进入买方市场,商品极为丰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已经进入“过剩”的阶段。虽然很多人积极在“红海”中想要发掘“蓝海”,但“蓝海”客观存在的空间已经越来越小了。二、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对销售产生了抵抗能力,如果你的产品没有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不管你多么强大的销售能力都将碰壁,强行推销的方式只能导致失败,很多企业库存积压和不能满足顾客交付的矛盾越来越严重。企业只有满足客户对产品性能的要求,对质量的要求,对交货期的要求,对服务的要求才能生存和发展。三、廉价劳动力一直是吸引外资和产品低价格的重要因素,在某种程度上为国内企业提供了低成本的竞争力。但这种优势也将逐渐失去,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对于薪资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沿海甚至是内陆地区,即使工资在普遍上涨,人员招聘也越来越困难。大量人员的流失很大一部分是因为薪资待遇问题。(其实,我们基珀也在面临这样的问题),这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再则即使员工工资要求不提高,比中国落后的国家还很多,他们的劳动力可能更廉价,如果有一天他们搞开放了,我们是否也意味着将失去这种优势呢。 总之,前面三点赖于生存和发展的有利条件都将逐步尚失,那我们凭什么说21世纪是中国人的舞台呢?中国企业应如何应对新形式下的激烈竞争?“中国制造”应如何打造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一、科学管理。 “科学管理”这样的话题大家一听可能要失去兴趣,老掉牙了,但这对中国制造业来说可是至关重要。当然,要避免“口号主义”和“形式主义”,要真正地将科学管理落到实处,提升企业生产管理水平。“口号”和“形式”一直是中国特色地两大误区,很多企业有很漂亮地使命、方针,但这紧紧停留地“口号”层次(比如:邮政服务的遭遇)。很多企业大厅里可以看到很多证书和奖状,比如很多企业通过ISO体系认证,但我们扪心自问,这些究竟改变了企业多少内涵,是不是仅停留在“形式”层面。

21世纪学校教育管理新模式分析教育.doc

一个只崇尚权力的校园里,教学研究和课程改革是难以有效开展的。因此,学校构建新型教育管理模式势在必行,不仅要寻找新模式和旧模式相融合的途径,还要勇于探索符合新课改的管理策略,为学校的全面可持续 发展奠定基础。 2构建21世纪学校教育管理新模式的策略 2.1积极转变教育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新模式:教育理念是教师教学的依据和基础,是实现教育改革的关键因素,因此在构建新型教育管理模式时,必须要求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既要创新,又要合理继承,做到从根本上改变教学现状。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思想被提上日程,每一个教师都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教师还要积极转变角色,从课堂的主体变为课堂的主导,从“满堂灌”到“探究教学”。改变对分数的错误的观念,不再唯分数论,运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互助,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养成终身学习的优秀品质。 2.2提倡家庭、学校、社会的多元化和开放式的管理方法:新形势下,学校教育管理不能局限于校园之内,要走出校园,推行家庭、学校、社会多元化的管理方式,建立开放性、民主科学的教育管理机制。学校管理应该做到以人为本,学校领导在教

育管理中要发挥带头作用,注重管理的策略,调整课程设置,加强与社会和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综合素质。家庭教育主要以父母为主,在家里父母要为孩子树立正确的观念,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且在教育中渗透尊老爱幼、乐于助人、勤俭节约等优良传统。社会教育主要是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等活动对社会产生的正确的认识,对社会风气和道德习惯等形成的了解。 2.3利用校园网推进思想教育,提升学校教育管理综合实力:如今是网络时代,互联网技术在校园中的普及给学校建设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校园网站和校园论坛,在网络上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比如可以把学校发生的重要事件或者有纪念意义的活动等放到校园网站上,当学生浏览的时候能够增强对学校的喜爱,并且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集体观念。还可以在校园论坛上开设心理辅导和道德教育模块,学生可以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发表在论坛上,然后会有相关的教师及时进行回复,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给学生出谋划策。网络的便捷给学校教育管理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会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学校管理者要认清形势,适度运用网络,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 3结语 总而言之,建立学校教育管理新模式是势在必行的。时代的发展需要高素质、强技能的创新型人才,因此学校必须及时改变传统的教育管理方式,找到教育发展的新起点,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建立符合学校课改的规章制度,突出“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新理念,同时,还要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化培训,提高

安全生产安全生产管理模式的创新

安全生产管理模式的创新 ■☆搞好安全生产工作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实践。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宗旨就是要保护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的稳定。***同志指出,安全生产“人命关天”,“安全不好,如何向老百姓交待”。安全生产工作,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直接涉及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安全形势好坏,影响到国家经济健康快速持续发展,影响到社会稳定。当前,安全生产形势仍然比较严峻。2001年一季度全国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事故34起,死亡59人,比2000年同期分别上升13.3%和7.8%。一些领域和部分地区安全生产事故仍然比较多,特别是重大特大事故有上升势头。如2001年1月29日,重庆合川市一艘个体客船因严重超载触礁翻沉,死亡46人;陕西省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连续发生三起特大伤亡事故,即4月6日铜川矿务局陈家山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死亡38人;4月8日华阴市一庙会在通往华山的人行涵洞内发生人群拥挤踩踏伤亡事故,死亡17人;4月21日韩城矿务局下峪口矿多种经营公司个体承包矿井发生瓦斯爆炸,死亡4 8人。经调查认定,这三起特大事故均为责任事故。重大特大事故频繁发生,尤其是同类事故在同一地区连续发生,不但使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蒙受了巨大损失,而且造成了恶劣的影响,为社会所震惊,其性质非常严重,教训极其深刻。一定要增强领

导干部安全意识,决不能疏于管理,致使责任制落空、安全管理措施不力。同时,要与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严重,对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毫不关心,重经济效益,轻安全生产,“要钱不要命”,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麻木不仁的现象做坚决的斗争。我们从事安全生产管理的每一个同志,对搞好安全生产工作,维护人民利益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各级领导干部对安全生产工作在思想认识、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方面都应有一个新的提高和转变。一是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始终不渝地切实把人命关天的安全生产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作为大事来抓,而不要总是重大事故发生后,就刮一阵风。二是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搞好安全生产工作关键在于深入实际,深入基层,狠抓落实,克服安全生产工作中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安全生产工作,不是为了向上级领导作交待,重要的是对人民负责,维护人民的切身利益。三是讲究科学工作方法。我们从事安全生产管理的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应认真学习和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先进管理经验和科学方法,深入研究和总结安全生产的规律及特点,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监管能力,用科学的工作方法,加强监管,预防事故,消除隐患,指导工作。 应当看到,安全生产管理与我国经济发展相伴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人

21世纪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当前中国经济外交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日期:2010-11-09] 来源:北京社科规划办作者:北京对外交流与外事管理研 究基地江瑞平教授 [字体:大中小] 中国经济外交历经新中国成立6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变化,目前又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着全新的机遇与挑战。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全新阶段中国经济外交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积极调整经济外交战略并采取有效对策,抓住机遇、直面挑战,对于确保战略机遇期中国经济社会的平稳发展和多层面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意义至关重要。 中国经济外交进入全新阶段,是国内形势和国际环境出现的一系列重大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围绕中国经济外交的国内形势和国际环境发生的这一系列重要变化,也为步入全新阶段的中国经济外交提供了多层面的重要机遇。 机遇之一:全球化受挫增大经济外交需求 一般认为,全球化的首要表现是经济全球化,其时间起点是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至少从三方面增大了经济外交需求——越来越需要通过经济外交拓宽国际经济交流渠道、形成国际经济交往规则和化解国际经济摩擦。 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趋向仍未发生根本变化,因而对经济外交的上述需求仍呈强化之势,但进程遇到阻碍,势头受到挫折,从而其速度也显现出减缓甚至停滞之势。其主要表现包括:(1)反全球化浪潮风起云涌。最近一段时间每到WTO、APEC、G20等重要全球和地区经济组织举行会议期间,就会遇到绿色和平组织、工会组织等各类团体和民众举行越来越广泛和激烈的抗议示威活动,即是其突出表现。(2)新保护主义影响扩大。目前新保护主义已扩展到贸易、投资、技术转让、资源环保等国际经济活动的所有领域,更加重要的是,实行保护主义的已不再是那些传统的弱小、落后国家,那些强大、先进的发达国家反而越来越成为新保护主义的主要执行者。这方面一个明显的事例是,2007年夏开始陷入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后,在美国等主要发达国家推出的经济刺激政策中,均带有浓重的保护主义色彩。(3)国际经济组织功能缺失。这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全球各地频繁爆发的金融危机中几乎无所作为,而改革又停滞不前;世界贸易组织新一轮谈判原定于2005年完成,而迄今仍未真正启动等事实中即可得到证明。而这些国际经济组织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本该扮演重要角色,是经济全球化必需的游戏规则的主要制定和监管者。(4)国际贸易增速放缓。国际贸易迄今仍是全球各国之间经济联系的最重要渠道,在经济全球化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近期其增长速度却出现了明显的放缓之势,在目前的全球金融危机与经济衰退中更是如此。如据IMF资料,1991—2000年全球贸易增长率平均达7.1%,而2001—2010年将降到3.5%,下降一半以上。2009年更是出现了11.0%的负增长。(5)国际投资剧烈波动。国际直接投资与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近前其发展势头出现的剧烈波动更是经济全球化进程受阻的重要表现。据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资料,全球国际直接投资(FDI)在经历了上世纪90年代后期的高速增长后,于2000年达到历史高点(流

坚持安全发展理念 创新安全管理模式正式版

Through the reasonable organization of the production process, effective use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to carry out production activities, to achieve the desired goal. 坚持安全发展理念创新 安全管理模式正式版

坚持安全发展理念创新安全管理模式 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生产计划、生产组织以及生产控制环境中,通过合理组织生产过 程,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以达到预期的生产目标和实现管理工作结果的把控。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一个公司要想实现长治久安,必须围绕人本安全的目标,着力从安全管理理念的深化、安全素质的提高、安全制度的完善、安全行为的规范、安全现场的监督等方面创新安全管理模式,从而来实现公司安全发展目标。 一、导入先进的安全管理理念,是创新安全管理模式的前提 从事城市燃气工作多年,反思众多的事故教训,给我最深刻的体会是安全是公司发展的前提,对于一个公司来说,没有了安全,就谈不上稳定,就谈不上发展,

更谈不上和谐。作为公司的领导和员工,都必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生产、效益第二”的管理理念;坚持公司安全高于一切、重于一切、先于一切、影响一切的原则,明确安全是公司最大的效益、员工最大的福利、公司稳定和谐最坚实基础的意义;牢固树立“事故可防可控、事故与隐患可以杜绝、违章就是事故”的观念,真正形成具有城市燃气行业特色的一系列安全文化价值理念,内化于心,切实筑牢全员安全思想防线。 在实践中,公司要始终把人本管理作为安全工作的灵魂和主线,推行人性化安全管理,从抓思想、提认识、转观念入手,突出安全主题,不断丰富和提升安全

21世纪管理的挑战读后感

21世纪管理的挑战读后感 《21世纪对管理的挑战》一书是国际著名管理专家彼得·德鲁克1999年出版的一本最新著作,该书瞻望了未来对管理的思考与实践。下面是给大家的21世纪管理的挑战读后感,仅供参考。 一个人生存在这个世界上,他必须问自己为什么要活着,怎样活着,怎样更好的按自己的方式活着,为了更好地活着自己应该怎样做以及自己活着对别人、对社会的意义是什么,如果有一天自己死后希望别人如何记住自己。当然对于不同的人群可能对于这个问题的思考角度、思考深度是不同的。对于一个农民或者工人他可能只会想自己活着是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更好的生活,让自己的家庭更好的存在。为了达到这些目的,他必须认真工作;但如果对于一个在组织里贡献自己脑力与智慧的知识工作者,他的思考可能更加深刻,也必须更加深刻。而对于以上一系列问题的思考以及经过思考而做出的选择及行动究其本质就是一个人自我管理的过程。 为了更好的管理自己,一个人必须对自己有足够的了解,了解自己是谁(为什么要活着),了解自己的长处,了解自己的行为准则,了解自己通过正确的方法和辛勤的努力之后能够给这个社会贡献什么。 “自己是谁”看起来好像是一个简单无聊的话题,实则不然,很多人对于这个问题的思考都只是停留在我叫XXX的阶段,以为姓名就足以说明一切。然而他忽略了姓名只是一个代码,其本身并没有任何意义。因此,对于现代社会的一名知识工作者,必须能够彻底的弄

清楚这个问题,只有这样自己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做自己想做的、有意义的事情。那么对于“我是谁”这个问题到底应该怎样去剖析呢?我认为:首先,我们必须弄清楚自己在这个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如:在家庭中的角色、在组织中的角色等,其次就这些角色进行细分,然后给每一个细分的角色赋予一定的权重。以此来了解自己的哪些角色是必不可少的,是最重要的,哪些角色是可有可无,不太重要的。最后,弄清楚自己的角色定位,尝试回答“我是谁”的问题,并随着时间的变化不断进行反思。 了解自己的长处有助于我们更好的集中精力去做擅长的事情。在本章节中也提到了了解自己长处的方法。而在这里,我想将了解自己的长处与对关系负责衔接起来进行说明。我个人认为了解自己的长处无疑需要通过两种途径:通过自我思考与实践了解,通过外界了解。而最好的方法是将两者结合起来,这样会有更好的效果,也会有更高的效率。我们作为个体需要对人际关系负责,而我们也知道别人往往是自己的一面镜子,通过这面镜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那么如何让这面镜子很好的发挥作用呢,这就需要我们对我们的人际关系负责。如果个体是带着一种敌对或者不友好的态度去对待他人,那么通过这面镜子我们不仅不能够了解自我,反而会造成盲目无知。同样,作为组织的一部分,如果我们对组织负责,对我们自己所做的工作负责,那么通过组织这面镜子我们也同样可以了解到自己的长处。 一个人的行为准则往往是一个人价值观的体现。作为一个个体,我们需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正确的行为准则,按照这些准则有序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