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作用》教材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薄板重心的确定方法: (1)几何中心法 (2)悬挂法 (3)平衡法
重心有什么用?
典例精析
一、对力的概念的理解 例1 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甲用力把乙推倒,说明甲对乙有力的作用,乙对甲没有力的作用 B.只有有生命或有动力的物体才会施力,无生命或无动力的物体只会受力, 不会施力 C.任何一个物体,一定既是受力物体,也是施力物体 D.只有施力物体或只有受力物体的力是存在的
问题 认知目标
1
形变
教学过程再现
探究方法
联系生活 注重探究 渗透方法
——《相互作用》教学建议
南京市中华中学 王高
课堂教学要讲实效
课堂改革目的 让学生学习增值 有效教学的证据 增值多少
动力值(更想学) 方法值(更会学) 知能值(同样的条件学得更多) 意义值(终身学习或发展的意义)
经历“真学习”
学生经历了信息的两次转换:教了—学 了—学会了,实现每个学生的“真学习”
两点之间最快的不是直线!
经过无数学霸的论证和科学实验,上图 红色路线是最快的路线,此曲线也因此 被称为“最速曲线”。
感悟:顺势而行,借力发力才能让自 己更快向前。
实验证明:四个颜色的小球在 “最速曲线”的不同位置同时出 发,却在同一时刻抵达终点。
感悟:不是看起来离目标远,就真的会 慢很多,只要选对了路,一切都为时未
活息息相关.
重点、难点
重点:弹力产生的条件及方向的判 定;探究性实验的实施。
难点:弹力方向的判定。
教学建议
创设情景, 引入形变、弹性形变概念
回归学生 生活世界
分析弹力产生的原因? 得出弹力概念,弹力产生的条件。
弹力方向
1. 压力和支持力 2.绳的拉力
F2 F
F1
弹簧的弹力
F
弹力的方向总是与施力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
等效
问题:质量均匀分布的三角形框对其内心处质 点的引力大小如何求呢?
·
需要用到积分方法方可搞定,但我们可以另辟蹊径。
如左图,线段与一段圆弧引 力等效,则我们的问题可以 简化为一个圆对在圆心的质 点的引力大小。显然应用万 有引力即可解决。
·
·
《相互作用》知识结构

新课标要求
1、通过实验认识滑动摩擦、静摩擦的规 律,能用动摩擦因数计算滑动摩擦力。
1课时 2课时 2课时 1课时
1课时 2课时 1课时
1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教学目标
1.知道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和发生形变的原因 2.初步认识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能分清施力物体和受力物 体. 3.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用力的图示和示意图来描述力. 4.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理解重力的大小及方向,知道重心的 概念. 5.初步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力的特点和作用范围.
A.甲先到达B
B.乙先到达B
C.甲乙同时到达B D.上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Baidu Nhomakorabea
实验:走哪条道更快? 两只相同的小球,同时从相对地面相同高度的斜坡 上的平行轨道上滑下,一只小球到达水平面后一直 向前,另一只小球从斜坡沿直线进入弯曲隧道,再 转入水平面后继续向前,见图。如果假定轨道转折 是圆滑的,请问,哪一只球先到轨道另一端的水平 面。
2、知道常见的形变,通过实验了解物体 的弹性,知道胡克定律。
3、通过实验,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知 道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区分矢量和标量, 用力的合成与分解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问 题。
课时安排建议
第一单元 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2、弹力 3、摩擦力
受力分析 第二单元 4、力的合成 5、力的分解
本章复习
重力和线的拉力。重力和拉力一定作用在同一
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从而得出悬
点就是重力的作用点,细棍各部分受的重力可
以看成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就是重心。
G1 G2 G3
Gi Gi+1
Gn
等效思想的体现
①重心是一个模型,实际不存在 ②学生常有的错误认识: 具有规则几何形状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重心是物体上最重的一点 通过实例,让学生明确重心位置和物体形状和质量分 布有关,比如一杯水就可以很好的说明以上内容
二、力的图示和示意图 例2 在图甲中木箱P点,用与水平方向成30°角斜向右上的150 N的力拉木 箱;在图乙中木块的Q点,用与竖直方向成60°角斜向左上的20 N的力把木 块抵在墙壁上,试作出甲、乙两图中所给力的图示,并作出图丙中电灯所 受重力和拉力的示意图.
三、重力和重心的特点
例3 关于重力和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当物体漂浮在水面上时重力会减小 B.放置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 C.物体的重心位置总是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 D.物体的重心位置可能随物体形状的变化而改变
教 • 发送信息
学 • 接收信息
学会 • 加工信息
人际转换
自我转换
物理课要有物理味
生活 探究 方法



如图所示,弯曲光滑轨道和水平光滑轨道在同一竖直平面内,且两端与轨
道相切。物体甲和乙以同一水平初速度同时从A点出发分别沿ADB轨道和ACB
轨道向B运动,且两者在运动过程中始终未离开各自的轨道,那么( )
重点、难点
重点:力概念的理解 难点:力概念和重心概念的理解
教学建议
力的概念 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物体发生形变
?
其他物体作用的结果
“相互”的含义
生活中我们说: 科学告诉我们:
用力了!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重心的理解
重心是重力等效作用点:
借用二力平衡的知识来理解。拿一根细棍,再
用线吊细棍使棍保持水平,分析棍受二个力:
2 弹力
教学目标
1.知道常见的形变,通过实验了解物体的弹性. 2.知道弹力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3.知道压力、支持力和绳的拉力都是弹力,会分析弹力的
方向,能正确画出弹力的示意图. 4.通过实验探究弹力和弹簧形变量的关系,理解胡克定律,
了解科学研究方法. 5.了解弹力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物理与生产和生
实验:演示微小形变,体会放大思想
《弹力》的教学
问题1 情景图片中杆、板等物体发生了什么 变化?
问题2 用力作用在弹簧和橡皮泥两种情况中 物体发生的形变有何异同?
问题3 以下情况(碰撞的台球、牛顿摆球图 片)有无弹力产生?如果有,形变是否发生?
问题4 弹力产生要具备什么条件? 问题5 弹力的方向如何确定? 问题6 弹簧弹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