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阅读教学之我见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培养学生能力有多方面的积极影响。
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阅读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由此可见,要搞好阅读教学,必须处理好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关系,最终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扩大信息量服务。
如何抓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这一环节呢?笔者想从以下几方面谈谈体会。
一、善于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只有充分把握儿童的这一特点,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让儿童感受学习的乐趣,体验阅读的成功。
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何让情感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旋律?教师要是一位动情和煽情之人。
要想感动学生,让学生对文章情深似海,我们教师必须要走进文本和作者交流,充分挖掘文章中的情感因素,以此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引起共鸣,正所谓学会“煽情”。
此环节在课堂引入上至为关键。
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文,可以设计简朴而充满理性,凝重而饱含激情的导语(“圆明园”——融汇了整整六代皇帝的浩荡皇恩,更凝聚了151年的能工巧匠的风雨兼程,凝聚了古往今来的一切奇思异想,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奇迹般的园林,就是这样一个不可思议的东方神话,却那么悄然又轰然地毁灭在两个强盗之手),为文章的学习铺下慷慨、悲怆的基调,让学生对圆明园的情恩在脑中弥漫和升腾。
二、尝试品味词句情感是不能靠传授灌输的,而应是学生自发生成,是学生通过和文本对话,品词感悟,从而产生的共鸣。
正如朱光潜先生所说:“语言的实质就是情感思想的实质,语言的形式也就是情感思想的形式,情感思想和语言本是平行一致的,并无先后内外的关系。
”那么如何在与文本对话中激发学生情感呢?找关键的词句就是不错的方法。
如教学《一夜的工作》,老师就可以让学生找出体现周总理这一夜“简朴”的生活词句——“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
激发兴趣 扩大阅读——语文有效教学之我见

还是会 输在高考 的战场上 。学 生阅读带来 的好处不一定 在眼 前, 而在后续 的学 习中一定 有所体 现 , 因此 为 了孩 子 的发展 , 为 了孩子 的未来 , 我们改 变观念 , 让 少点功利 , 多给 点时 间让 孩子读书吧。 阅读是心灵的交流 , 真正融人才会有所收获 , 因此 我们还要 避免一些形式 。比如 , 每天中午我们也让学生读书 , 而却要求 然 孩子们坐得毕恭毕敬 , 所有人一个姿势 , 因为不时会有领导和值 周 同 学 检查 。此 时 学 生关 注 的是 是 否 坐得 好 ,班 级是 否 会 被扣 分 ,哪里还能够静心融人所读的 内容呢?我认为这样 的要求除 了好看之外真是没有什 么实际的用处 , 它破坏 了学生读 书的心 境, 是很倒人胃 口的 。试问 , 我们 有谁在拿到一本 自己喜欢的书 时, 会正襟 危坐地读 , 即使正襟危坐你 又能保持几分钟 呢?因为
确 的语 言描述 , 可以是华美 的画面展示 , 以用 美妙 的音 乐渲 可 染, 可以提出一个具有思考性 的问题等等 , 这样学生就会把全部 的精力投入 到课堂学习中来 。 课堂上教师声情并茂地 朗读课文 , 可使学生受到感染 , 产生强烈 的想要阅读的愿望 , 然后再去 自读 感悟。当学生有一点点进步时 , 教师就给予鼓励和表扬 , 让学生 体验成功的愉悦。识字教学 中, 我经常让学生 自由识记汉字 , 可 以进行联想 、 组合 、 拆分等等 。谁的方法好 , 我们就说这是 “ 某某 记字法 ”还把它写在黑板上 , , 这样学生特有成就感 , 都争着抢着 去想记忆 的方法 ,很快他们会在不知不觉中记住所要掌握的汉 字, 而不会觉得枯燥 无聊。在写字环节 , 就更 要想办法了 , 因为 毕竟写字是一种基本功 , 它本身没有什么趣 味可言 , 我就常常给 孩子们讲一些关 于名人写字的故事 , 树立学 习的榜样 , 并且加强 及 时评价 , 以此激发孩子 的兴趣。在每次写字前 , 我首先在黑板 上的田字格里进行一丝不苟的示范 ,并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 和
提高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之我见

提高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之我见语文教学要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等能力,其首要问题,就是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途径,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阅读教学质量是教师不断探索、完善的教学任务。
一、认真选择阅读语篇1.教师推荐学生的阅读语篇要符合中学生的学习水平和阅读思维,要考虑文章的内容是否积极向上;是否有思想教育意义;是否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等,最好与所学的课本主题一致。
2.阅读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不能独立地对某一部分进行分析评价,应整体把握,要把语篇看成是信息的载体,加强整体把握的观念。
语文教材中的题材丰富,不同文章表达、描写的手法不同,采取的阅读策略也不同。
非文学类(使用性文章)表意方针是追求直白,语意单一;文学类(社科类、科技类、文艺性散文)则含蓄多解。
而且作品都有其相关的创作背景,教师在教学时,讲课时该讲的背景要讲,不讲则不能理解文意。
3.注意筛选关键的语句。
负载主要信息的语句叫关键句,这是全篇课文的重要概括,指明了所讲的主要内容。
文中专门指示时间空间范围的叫时空指示语;告诉人际关系的叫社交指示语;告诉层次关系的叫语篇指示语。
对于这些指示语也要注意。
二、明确学生的阅读任务教师在学生阅读前布置阅读任务,一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一)预习阅读任务给出预习提纲,让学生有目的地阅读,通过阅读,掌握作品的脉络,了解大概内容。
这样,学生在课上学习时,就能紧跟教师的思路,做到有针对性地学习,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二)针对练习的阅读比如,给阅读文章起小标题,回答与文章有关的一些问题,解释中心语句,进行阅读判断对错,阅读完成填空等。
(三)进行加工、改写改写是在保持原来作品的思想内容、原文风貌的前提下,改变原作的形式,是文字的一种改换方式。
这需要学生认知领会文章的思想,把握其中的人物、故事、情节等。
比如,改写文章的篇幅,把篇幅加长或缩短;改写内容,对内容进行增减或删除;改写体裁,把记叙文改写成散文等。
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之我见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之我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与写作教学一样,是字、词、句、段、篇基本功的“组装”、运用和熟练的过程。
同时,可以让学生拓宽视野、获得知识、积累丰富的信息资源、掌握大量的鲜活的词汇,是增长知识的宝库,为学生的能力形成提供了充足的营养。
没有一定量的阅读,便很难于写作。
因为阅读面过于狭窄的缘故,很多学生为写作文大伤脑经。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腹中空空,没有几点墨水,下笔难免抓耳挠腮,如挤牙膏。
或者词汇贫乏,翻来覆去还是那么几个词。
但是,不少同志对阅读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肯在阅读教学上多下功夫。
在课堂上抄抄笔记,写写段落大意、中心思想便了事,更没有课外阅读的要求。
因此,语文总是学不好。
上了初中,还是不会阅读,一篇简单的文章读上半天,依然不知所云。
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笔者以为,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
通过大量阅读,学生能感知丰厚的感情语言材料,增强语言积累,提高读书能力,训练语感,从整体上增强学生的语文素质,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然而在农村小学生中,由于受办学条件、社会家庭的影响,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少,导致作文能力低,极大影响了教学效果。
针对农村的实际,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实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能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有了兴趣,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学生对阅读具有深厚兴趣,本身就是课外阅读实践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
1.榜样引路。
教师经常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科学家及身边的成才之道,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用伟人的例子引导学生读书。
如:革命导师列宁的一生都在书中度过的,在他被捕入狱的三个月中,也天天在监狱图书馆里看书;陈毅将军看书时竟把墨水当酱油吃;毛泽东……古往今来,凡对人类有作为的,无不是博览群书、勤奋学习的结果。
教育学生应多读书,多学习。
2.美书引读。
由于小学生善于形象思维的特点,可选择有精彩画面的书给学生看,让学生猜猜里面写什么。
初中阅读教学之我见

初中阅读教学之我见【摘要】阅读教学不是教师的独角戏,应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着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能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兴趣阅读方法想象力课外阅读阅读是获得信息和知识,吸取精神营养,提高各方面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阅读,我们的精神世界得以丰盈,心灵和思想日渐成熟。
当今社会,随着知识经济的出现和信息时代的到来,阅读愈来愈受到重视。
作为语文教学的重头戏——阅读教学倍受关注,下面,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进行探讨一、阅读教学现状1. 教师过于看重思想内容的分析,以致阅读课成了中心思想分析课,甚至成了思想教育课,一味向学生灌输所谓的思想。
这样的阅读,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厌倦,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剥夺,主观能动性被扼杀。
2.阅读指导程式化,几乎都是介绍时代背景、注音、解词、段落大意、归纳中心思想、总结写作特点等。
这种程式化的阅读教学,怎能不让学生昏昏欲睡。
3.肢解课文,过分强调对字、词、句、段的分析,而忽略了对整篇文章的整体把握,结果把一篇完整的课文,分析得支离破碎。
4.重提问,轻学生自主理解。
讲解时问题多多,不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教师永远具有话语权,学生只能被动接受。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简短的文章的理解也是这样,整齐划一的标准答案,只能使学生的思想僵化,失去独立思考能力。
二、原因分析1.教师认为自己总比学生高明,学生只有经过教师的讲述才能理解课文,生怕学生理解错误。
山东著名特级教师董衡在《难忘三节课》一文中说:“(这些十二三岁的学生)记忆力强,思想敏捷,活跃,好发问,好讨论,喜观察,善模仿,求知欲强。
对这样的学生,我们要善于启迪其智慧,活跃其思维,培养其良好的习惯,启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他们就会越学越聪明,创造力就会得到培养和发展。
”许多本来喜欢语文的学生越教越疏远语文,甚至厌恶语文的原因,正是因为教师教得不得法,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不了学生旺盛的求知欲造成的。
阅读教学之我见[论文]
![阅读教学之我见[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090fc8e181c758f5f61f67e3.png)
阅读教学之我见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阅读也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内容,那么如何进行阅读教学?如何让学生从被动阅读变为主动阅读?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注重阅读兴趣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在整体把握阅读内容的基础上,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学会学习;阅读教学中,要注重能力的培养。
新课标阅读教学阅读兴趣新课标在关于阅读中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阅读对话教学即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一种民主、平等的双向对话交流。
阅读也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内容,从学习小学语文的第一篇课文开始,儿童正规的阅读活动也就开始了。
然而,随着阅读活动的深入,儿童为完成学习任务而被动阅读的居多,喜欢阅读并自觉主动地阅读的人却少之又少。
因此,耗时费力的阅读教学值得我们深思。
那么如何进行阅读教学?如何让学生从被动阅读变为主动阅读?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一、注重阅读兴趣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低年级是人生阅读的起点,也是阅读的第一阶段,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至关重要,儿童都有强烈的好奇心,一进小学,认识一些汉字,就会产生认读词语、短句的欲望。
如果因势利导,培养其浓厚的阅读兴趣,就会使儿童持续阅读,逐步变成自觉的要求、爱好和兴趣。
教师要精心设计导入过程,或简洁生动的导语,或借助挂图、实物、音像手段把学生带入课题情境,以激发兴趣。
或提出问题,造成悬念,激起遐想,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
如我在教授《望天》这一课时,我一边讲故事,一边出示“小查理”的图画,引出课题。
读题后,让学生说说他在抬头望什么?学生情绪激昂,有的学生说望小鸟,有的说望飞机,有的说望飞碟或外星人。
到这时,我把话锋一转:“答案就在课文中,你想知道,就去读课文吧!”于是,学生个个兴趣盎然,全身心的投入阅读。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了有效地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精神,这就产生了一种以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习惯上称“练习法”。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阅读已经成为学生求知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学习方式,以学习知识、获取信息的阅读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成绩、阅读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因此,语文教师必须重视阅读教学,在引领学生进行文本解读时,必须着眼于学生素质的提升,使学生在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文字的过程中,个性得到张扬,人格得以完善,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思想感情。
经过长期的实践,笔者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面摸索出了以下四点经验:一、语文阅读教学文本化众所周知,入选语文教材的课文,大都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特别是散文、小说、诗歌等一些文学作品,是学生积累语言、学习写作很好的范本。
文章中有很多的美词佳句、名人名言,还有很多激动人心的优秀事例,这些都是学生学习语言和写作的最好示范,只要学生学会把阅读中积累的这些材料学以致用,那么,他们在写作文的时候就不会文思枯竭,语言乏味。
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重视字词(它是阅读的基础)、重视背诵(在背诵中增强语感)、重视摘抄(分门别类地抄,便于学习和查找)、重视文本的阅读指导(多读字词、多读课文、特别是精彩的片断,要细细的体会、品味),引导学生持之以恒地做好这些,才会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二、语文阅读教学个性化《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
”这就要求教师要尊重阅读教学中学生对文本的不同认识和感受,并为之营造与之相应的教学环境,让阅读成为个性释放的过程和张扬个性的舞台,以提高阅读质量。
具体的做法是:(一)正确用好导读,注重个性阅读在教学中,我借助课文插图、实物、音像手段等,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猜想、带着向往进入阅读,引发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例如,在教学《为你打开一扇门》时,我在黑板上画了一扇门,让同学们想像,门后有什么?你最渴望打开一扇什么门?同学们争先恐后的说:“卡通之门”、“科技之门”、“文学之门”……直观的画面,激情的导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有效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一、概述阅读的重要性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说过:“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扬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既没有帆,也没有风”。
阅读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增强一个人的内涵,可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方法。
通过阅读,可以了解祖国的悠久历史,可以以史为鉴,也可以间接增强一个人的爱国情操。
二、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一)情景模拟,创设问题,提高阅读教学1.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创设阅读环境。
情景模拟方法则有助于学生更全面的、深刻的了解作者的创作心境和作者所表达的感情,教师有效地引领和激发学生独立性思维和创造性的思维,让学生对所创设的模拟情景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兴趣、求知欲。
单一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了,现代社会科技技术发展迅速,幻灯片,投影技术,电脑特技等等不仅丰富了社会,对于教学而言更是必不可少。
例如:教《济南的冬天》,可以把粉妆玉砌的济南冬景放映出来;教《木兰诗》,可以播放花木兰替父从军的卡通片段;教《钱塘湖春行》,可以播放一段春意盎然的电视录像片,让学生仿佛身处早春美景中。
这样做有利于学生身临其境,更容易对课文产生深刻独特的见解。
2.恰到好处的设置问题。
对于语文教学而言,教师在教学中提问题是必要的。
如何设置问题,以及如何通过这个问题挖掘学生的思想则显得尤为重要。
课堂教学过程中把握时机设置问题,不能盲目的设置问题,对于学生可以产生举一反三的效果。
比如:第一,在学生容易混淆的地方设置问题。
一般学生对于易错的地方容易产生错误的见解,这时候教师巧妙地设置问题有助于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思考,具有针对性,更容易引起学生的重视。
由提问再引发思维讨论,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更能开阔学生的视野。
第二,通过对课外资源的考察,设置问题。
新课程要求学生的阅读范围不能仅仅限制于课本,更多的是对于学生课外视野的考察,即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也积累了知识,锻炼了思维。
第三,在无疑处结合模拟的情景设置问题。
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之我见

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之我见也许有不少教高段的语文老师都有这么一种感受:学生的阅读能力普遍较差,课堂上老师提的问题,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不喜欢举手回答问题,如此周而复始,课堂就停留在老一套老师讲,学生听。
那么,学生的阅读能力该怎样才能提高呢?我们语文老师又该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呢?一、改革创新,充满活力新课程阅读教学的改革,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课堂充满创造,充满活力。
对于老一套的解题、简介作者、分段、段落大意等阅读教学模式必须改革。
特级教师于涟、祝禧等创造的“实践型、交互型、比较型、指导发现型、自我发现型、自我体现型、自我教学型、创造型”等阅读课型就很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这些课型体现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新趋向,这样的课堂,才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才是生动活泼的课堂。
二、加强朗读,培养语感新课程指出:正确、流利、感情朗读要贯穿于各学段的目标之中。
正确、流利、有感情这三方面密不可分,要一以贯之,但在不同阶段有所侧重,体现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朗读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否则学生会感到单调乏味。
根据课文特点,可以采用分角色读、分男女读、分小组读、个别读、轮流读、范读、齐读、比赛读、配乐读、表演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带着自己的感受读、选择自己喜欢的文段读,既可以摇头晃脑地读,又可以眉飞色舞地读等等。
学生在读中感知文意,培养语感,并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情感的熏陶。
例如《宴子使楚》《山中访友》《山雨》《草原》等课文就能很好地实施。
三、注重情感活动(一)首先要创设激发学生情感活动的学习情景我们看李吉林老师的“情景教学”就是很有效的方法,它包括生活展示、实物演示、图画再现、音乐渲染、表演体会、语言描述等。
但无论使用什么方法,在情境创设上,教师必须注重感情投入,用教师之情去触发和带动学生之情。
例如教学《再见了,亲人》,教师把朝鲜人民与志愿军战士之间比海还深比山还高的情谊,以及依依惜别的动人情景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之我见

提 问 ,并 能 给学 生 思 考 的时 间和 空 间 ,以启 发学 生 的 思维 为 目标 进 行 设 问 。这 样 才 能 使 学生 的创 造 性 思 维 火 花 得 到进 发 .才能 有 效 提 高 课
堂效 率 。 如 :在 执 教 “ 实 的 高度 ” 真
也 得 到人文 精神 的滋养 。 如 :教 学 《 詹天佑 》 一文 时 ,可抓 住社 会 压力 与 坚
生, :青龙 桥 附近 ,坡 度特 别 大。
师 :你 们 已 懂 得 了 联 系 下 文 寻 找 解 决 问题 的 答 案 .
继 续 发 扬
明 确 自己提 什 么 问 题 ,而 且 知道 学 生 该 如何 回答 ,这 是 课 堂 提 问 的最
在这 一教 学环 节 ,首先 创设 问 题情 境 .激发 学生探
究 的欲 望 ,边 细读 边体 会 ,再 引导 揣摩 关键 问题 ,谈体 验 和感受 ,最 后请 学生 分角 色 朗读 ,加深 对课 文 内容 的
嚣 动生学积性主性 同 学 的 习 极 与 动 。
时 ,还 要 紧 紧 围绕 教 学 的重 点 进 行 理解 。 来自三、关 注人文 ,有效 感悟
了 “ 一举 成 名 ’是 什 么意 思? 你从 ‘
‘
一
举 成 名 ’中读 懂 了什 么 ? 的 问 ”
题 .这 词 语 就 成 了 学生 感 悟 的 触发 点 ,激 活 了学生 思雏 。 生l :靠 他 坚 持 不 懈 的 努 力 创
作。
四、培养 写作 ,有效 迁移
《 文新 课 标》 强 调 : “ 学生 在 阅 读实 践 中 学会 语 让 写作 ” 。阅读 教学 不 能停 留在 对文 本 内容 的理 解 、感 悟 , 还要凭 借 文本 内容 引导学 生理 解作 者 语言 表达 方法 、思 路和文 章 结构 、特点 等 ;要站 在写 作 的角 度指 导学 生 阅 读 ,利用 现 成 的资 源 ,让 学生 在 阅读 中学 习写 作 ,让学 生 模仿 迁移 ,这是 学生 读写 结合 的有 效途径 。 如 :通过 阅读 《 天佑 》 詹 ,学生 仿佛 看到 了詹 天佑
阅读教学之我见

阅读教学之我见一、创设情境,培养学生阅读兴趣阅读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处于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教师要想方设法给学生创造多种多样阅读的机会,调动和发挥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
要让学生在一个自由的天地里,充分锻炼他们的才华。
正如作家肖复兴所言:“能热爱读书并能懂得怎样读书,对于一个孩子真是最大的财富。
”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方面,我提几点浅薄的看法。
1.用自身的文学修养,感染学生“爱”语文要想叫学生喜欢语文,教师首先必须是语文的爱好者,并有着较为扎实的语文功底和宽厚的文化积淀,只有这样,才可能“厚积而薄发”,才可能吸引学生、感染学生。
为此,我特别注重理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努力以美的教学语言去感染学生,注重平时和学生交谈时的语言美。
我时常在学生群情激昂时,给学生朗诵了自己创作的小诗。
我并不是在学生面前炫耀自己,而是在用自己的文学素养浸润着孩子们;我经常和学生谈起自己所看的书籍,有意无意的引导他们去阅读一些有益的文学作品,我常告诉孩子们,冰心的文章,那种温婉,那种大家闺秀的淑女气质,是我一生所向往的。
《三国演义》、《水浒传》中,那些好汉们的洒脱性格值得我们学习。
我在引导学生喜欢读书,我在感染学生爱学语文。
2.用语文的自身魅力,吸引学生“品”语文语文是表情达意,交流思想的工具,也是传承社会文化的载体,是与人的生命共存的。
语文中有无穷的魅力等着我们去挖掘。
我在教学中紧抓教材中的佳作美文,让学生反复诵读,这是我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最根本的一种方法。
课本中很多课文,无论是写人、叙事,还是描景、状物,无不充满着迷人的美。
我紧紧抓住课文中每一个真、善、美的要素和亮点,激发学生去咀嚼、品味、感悟、欣赏,使学生的性情得到陶冶和感染,心灵得到净化与提升。
二、授课形式应灵活多样诵读课,就是吟诵、朗读课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之我见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之我见摘要:本文从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地位及重要性出发,分析了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的必要性,进而从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自主探究,张场学生的个性;善于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元开放,构建弹性设计方面论述了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有赖于阅读及阅读教学来奠定基础,提供范例。
阅读教学抓好了,语文教学的其他问题就比较好解决了。
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师必须面对并解决的问题,本文就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进行了如下探讨。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情境教学,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提高教学效率。
由于每篇文章就是一个特定的典型情境——字面之义、言外之声、微言深意,用词组句之妙,修饰表达之奇,莫不是在文章的语境中品味、领会的,所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可以说是在特定的典型情境中的理解。
因此,教师从教学需要出发,借助文本这一范例,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强烈的情感体验,既能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又能高效地完成阅读教学的任务。
1.课前创设情境,精心导入在学一篇新课文之前,教师若能针对学生的注意心理创设情境,则有利于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如教《桂林山水》一课前,我将《桂林山水》一文的投影片出示给学生看,让学生既获得了视觉上的满足感,又感性地认识了桂林山水的特点。
2.课间情境牵动,师生互动教学之中,如果能不断创设情境,可以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里,帮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之中,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会文章内容,甚至不自觉地进入到文章的角色之中。
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论文

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阅读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小学生来说,阅读是他们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生活的重要窗口。
因此,对于语文教师来说,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阅读时间上要有充分的保障,课内要有足够的阅读时间,课外阅读时间作为课内阅读时间的延续;阅读内容上要广泛涉猎,辩证扬弃,先兼容并包,后含英咀华;阅读形式要不拘一格,采用多种手段,尝试各种方法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阅读活动要反复开展,激发兴趣,强化习惯,提升能力。
一、时间保证,空间造势现代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要教学生“会学”。
要用各种方法教会学生“怎样学”,使学生具备学习和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
一节好的语文课应当是书声朗朗,而不是繁琐的分析和机械的回答。
如果学生的阅读时间太少,阅读次数和阅读量不够,且阅读的形式单调枯燥,那么,学生的积累和吸收必然不够,这就会影响学生的思考和表达,导致他们对文中优美的语言文字无从品味欣赏,对文中的思想感情也难以感受把握。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聪明的教师一定会把时间留给学生,放手让他们进行充分的阅读,让其在阅读中思考、理解、品味。
学生有相当一部分时间是在家里渡过的,家长要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
家藏万贯不如书香盈室,书籍的影响力是不可低估的。
家长自己首先要做一个阅读者,然后才可能做一个引导者。
家长要尽量少带孩子逛商场、多逛书店;少进饭馆、多进图书馆,让孩子在书香的浸润中慢慢提高文化品味。
有些家长过于注重家中的干净整洁,常常把书籍报刊束之高阁,这是不可取的。
聪明的家长应该允许并原谅孩子“乱翻书”。
客厅、厨房、卧室、阳台上报刊点缀其间,孩子在耳濡目染下阅读习惯就会渐渐养成,文化素质自然也就会慢慢得到提升。
二、广泛涉猎,含英咀华阅读教学,不分课内课外,不避大俗大雅,只要思想内容健康,行文规范,没有错误,任何报刊书籍,都可以去读。
只要阅读达到一定的量,就一定能摸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阅读路子来。
阅读教学之我见

阅读教学之我见凡事兴趣应是先导,小学生更是如此,有了浓厚的课外阅读兴趣,就会自发地把心理活动指向学习对象,对课外阅读充满热情,就能取得良好的阅读效果;有了浓厚的课外阅读兴趣,就会产生“我要读”的渴望,书读的多了,知识就多,语文综合能力自然就强,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语文综合素养。
因此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十分重要,在平时工作时,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围绕读书开展益智、健身、有趣的活动少年儿童,尤其在小学和中学阶段,他们活泼好动,兴趣广泛,最富于幻想,最易接受新鲜事物。
渴望认识生活,认识周围世界。
常常会问,这是为什么?那是为什么?对什么都感兴趣,见到一朵花而产生喜悦心情,见到别人画画,他也想学画画。
广泛的兴趣能使儿童接触和注意多方面的事物,获得丰富的指示,开阔眼界,增长才干,提供形成中心的可能性。
根据这一特点,可以组织各种丰富多彩、健康有趣的活动来引导孩子们读书,寓读书于活动之中。
少年儿童直观感受和观察能力较强,在专人指导下,能使兴趣深化。
把兴趣变成乐趣,再把兴趣与远大目标和理想相结合变成志趣。
二、为培养读书兴趣,要经常讲解读书的重要意义并把读书和青少年远大理想结合起来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古今中外的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例如:爱迪生、鲁迅、高尔基、华罗庚等人无不是从小酷爱读书,从书籍中吸取丰富的营养,使自己的脑子变得日益聪明起来的,伟大的文学家高尔基说过,“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
”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像鸟儿没有翅膀。
”伟大的科学家培根说过:“读书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
”这些伟大的名言足以说明读书的重要。
一个人从小养成读书的习惯将受益一生。
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张广厚、杨乐,科普作家叶永烈都是由于他们在少先队员时,参加了读书活动,引起了专业的兴趣,才一步步深造,自学成才的。
为培养读书兴趣,推动课外读书的开展,学校领导和少先队的辅导员应经常利用队日开展读书活动,表扬喜欢读课外书的同学。
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阅读教学是教学的基本环节,它是整个教育环节的中心,它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词汇量,还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面,从而为语文写作积累更多的素材。
而且对于学生来说,进行阅读教学还有助于学生对教材和课外阅读内容的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作者想要阐述的观点和作者在文章中寄托的情感等等。
由此可见,阅读对于学生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教师要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培养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一则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使学生终身受益,它伴随着人的一生,所以,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能够自觉地进行阅读,阅读自己感兴趣的、对自己有帮助的书籍,使学生在自己阅读的过程中,学会书中讲授的道理,使学生通过阅读来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品质。
例如:让学生通过了解一些有关的阅读重要性的名言(读好书就是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者长疾瘤等等),而且还可以让学生阅读一些关于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的小故事,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习惯的重要作用,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终身受益。
二、利用阅读发展学生的想象力21世纪,电视、电脑已经是学生们获得信息知识的主要来源,人们越来越忽视阅读的重要性,然而电视和电脑都已将故事中的人物给予了定型,学生们的想象力开始下降,首因效应影响了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们只是接受电视和电脑中的图片形象,导致学生的想象能力开始下降。
所以,教师要有意识的通过阅读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例如,让学生阅读《伊索寓言》中农夫与蛇的故事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想象对故事中的蛇和农夫的形象,进行描述,一千个读者,就会出现一千条蛇的形象和一千个农夫形象。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不要去否定任何一个学生的想法,教师要保护每个学生的想象力。
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所以,教师要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给学生营造一个想象的空间。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摘要: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工具学科,更是一门情感学科;从某种意义上讲,又是一门德育教育学科。
要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学习、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受到情操的陶冶和品德的教育,除了教师渊博的知识、丰富的材料、善辩的口才和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以外,阅读教学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下面结合我的一些教学实践简单谈一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经验:一、个性解读,对话生成。
阅读教学的过程,就是对文本进行解读的过程。
文本解读是语文交际者语文素养、鉴赏水准、知识能力、人文精神、逻辑思辩等等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由于各自的阅历、动机、信念、特质、能力等的不同,所以即便是对同一文本也会做出不同的解读。
要想做到对文本的个性解读,就要解读文本的文、道、质。
文本的文即为文本所表现或反映的客观事物;文本的质即为隐藏于文本外在物象之内的思想,它包括文本作者及文本本身所具有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两个方面的内容;文本之道是文本之构成法则。
就一篇作品来说,必须从文来入手领悟道,从质入手解析文,再从道入手把握文,从文入手把握质。
具体地说,就要看这篇文本用什么样的语言文字反映了什么样的事实,用什么样的结构体现了什么样的思路,用什么样的材料证明了什么样的观点、表达出了怎样的情感。
然后再回过来,看文本为了说明观点或表达情感,反映这样的事实,为了体现这样的思路,用了怎样的结构,为什么要采用这样的结构,哪些值得我们学习。
这就是“循文思质、因文释道、因道悟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虽然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但阅读教学却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这种对话除了参与方的“多重”性以外,更“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
“思想碰撞”“心灵交流”,是把阅读当作生活的体验、心路的沟通、人生的解悟、生命的历程。
这种碰撞和交流,是真诚袒露、直抒胸臆、民主平等、利惠双方的。
阅读教学,美的教学——阅读教学之我见

三、 尊重 学 生 。 张扬个 性
课 堂 教 学 要 以 生 为 本 。学 生 的 个 性 、 思 维 是有 差异 的 ,
《 山海美》 、 《 桂林 山水》 、 《 九寨沟》 、 《 草原》 ;表现社会美的 《 小英雄雨来》 、 《 光曲》 、 《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等 ……在教学中 , 要深入挖掘
情 并茂 ,其 乐融 融 。这样 使学 生感 受到 桂林 山水 的秀 丽风 光, 仿佛 置 身于 桂林 山水的 美丽 画卷 中 。 二 是 开展 生动 活泼 的 阅读 活 动 , 学 有 所 乐 。学 生接 受 教 育 , 获得知识 , 培 养 能 力, 不 能仅 仅满 足 于读书 , 更重 要 的是要 让学 生体 验 到 学有 所 得 的快 感 。我 们可 以举 行美 文 朗读 比赛 、 读 书 故事 会 、 演 讲比赛 、 读 书 心得 交 流 会 、 办 手 抄报 等 活 动 , 让 学 生 在 一系 列 活动 中得 到锤 炼 , 充 分感 受到 读书 的魅 力 、 读书 的 乐趣 。
秦王 还有 取信 于天 下 的 良知 和志 向; 当 时战 国七雄 纷争 , 天
下大 乱 , 最后 秦 国打败 其他 六个 国家 , 实 现统 一天 下 的雄 心 壮志 , 说 明他 能 力非凡 。 ” 语毕, 全班 学生 不 由 自主地 向那 位 男生 投去 赞许 的 目光 , 我也 给这 位学生 予 肯定 , 表 扬 了他 阅
教 材 内涵 , 辅 以先进 的教 学 手段 , 通 过导 读 、 品词 析旬 、 创设
教师 不要 一味 求 同。 对 同一个 问题 , 教 师应 允许 学生 有不 同
的看法 , 并 给 予有 利于 学生 个性发 展 的评价 。 要 创设开 放性 的教 学情 境 , 提倡 自主 学 习 , 激 发学 生创 新欲 望 。方 法上 可
浅谈小学语文有效阅读之我见

、
兴 趣 爱 好 是 有 效 阅 读 的 第 一
体 验 。 因此 。在 师生 对 话 和 生生 对 话 途 径
要 素
学生 的阅读不仅仅局 限于 课堂 . 更包
语 文教学 的第 一要务是 “ 培 植热 爱祖 国语言文字 的情感 ” ,阅读 教学的第一要
务是“ 喜 欢阅读 . 感受 阅读的 乐趣 ” 。只有
题。 指 明方向 . 一 味 的表 扬 和 一 味 批评 有效途径 。 同样 可 怕 。
二、 掌 握 阅 读 方 法 是 有 效 阅 读 的
保 证
孩子们 对阅读有 了兴 趣 , 孩子才能积极地 去投入 , 把 自己的全部 活动 集中到阅读 。
1 . 学生 的阅读要 有充分 的时 间保 证。 在课 堂预 设时 . 教师往往 更多考虑教学模 式 的选择 , 教学流 程 的推 进 , 教 学环节 的 衔接. 愿意挤 占学 生 的阅读 时间 , 来保证 教 学的完 整性 。殊 不知 , 正是在一次次 的 式。剥夺学 生 自己 阅读 文本 . 就 是剥夺学
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 乃至整个学科学习 应 当具 有 开 放 性 . 难 度 恰 当 有 梯度 。 反 性语 言和创造 性思维。广义地说 , 读、 述、 对满堂 问和 以问代罚 ,既要面对大多 唱、 画、 演、 问、 比、 思都是阅读的形式。 把
数, 又 有 利 于 个 别学 生 的发 展和 思维 。 他们 有机 结合 . 从而形 成读 述 结合 、 读唱 3 . 注 重 学 生 阅读 感 受能 力 的培 养 。 结合 、 读画结 合 、 读演 结合 、 读 问结合 、 读 阅读 往 往 是 个 体 的行 为 , 由于 个 体 的 思结合 、 读 比结合 、 读写结合。 让学 生 自己 性格 、 经历 、 知 识 体 系 的不 同 , 同 样 的 与课 文对话 ,从 自我 出发去感 受和体验 。 文字 , 阅读 后 的感 受 并 不相 同 。新课 标 从而创造 性地 阅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效阅读教学之我见
摘要:新课改的春风,让语文教学呈现出了蓬勃发展的态势。
以学为主等科学的教学理念逐渐为老师们认同,课堂上老师们积极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展性评价,为语文教学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这都给我们实施“有效教学”的理念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对有效语文教学有一点肤浅的认识,与大家一起分享。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c doi:
10.3969/j.issn.1672-8181.2013.16.186
1 构建民主与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
先请大家看一个教学案例:一位教师在教学《桃花源记》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渔人出桃花源时‘处处志之’,意在想重返桃源,谁料‘寻向所志’,结果却‘不复得路’,这说明什么?”问题一抛出,便有一男生答曰:“老师,这说明渔人是一个口是心非、言而无信的小人。
”学生们立刻哄堂大笑,议论纷纷。
老师面露不悦,以为这位学生在捣乱,冷冰冰地示意其坐下。
学生的回答当然有失偏颇,但老师可以加以引导:渔人并无恶意,他也许只是想让更多的人都能过上幸福安定的美好生活吧。
找不到原来的标记,说明他的美好愿望落空了,这是否也是作者在表达他的无奈呢?笔者想这样的引导会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文章的深层次解读。
老师武断地否定了学生的思考,剥夺了学生自由表达的机会,没有
呵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自尊心。
这对于实施有效教学是无益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笔者觉得,对话的实质是师生思想的交融、心灵的对话。
它的前提是师生关系的平等,是教学气氛的民主。
离开了民主与平等的课堂氛围,学生的心理环境就不会处于“安全”的境况,学生就不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在课堂上教师只有与学生真正地进行了思想和情感交流,学生才愿意也才有可能进行积极而深入的思考,才能对文本有创新的自我解读,才能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2 吃准、吃透教材
新课改要求我们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更应该是教材的建设者,用自己的教学经验、教学智慧不断丰富教材。
使用好教材的前提是要对教材有正确的解读与全面的把握。
不求甚解、浅尝辄止,或者过分依赖教参,听信现成的教案,照本宣科而没有自己的独特见解,更不会引导学生生成一些独特的认识。
由于对教材研究不够,部分老师在教学时或者眉毛胡子一把抓,或者舍本逐末,不得要领。
《愚公移山》讨论如何选择合理的方法来解决愚公的问题,从《风筝》出发讨论风筝的制作技艺。
从语文教学的实质来看,这样的课文解读无疑是舍本逐末,放弃了课文思想与文字本身的教学,导致了语文教学的错失,这样的教学是无效的。
而一位老师在执教《湖心亭看雪》一文,当赏析到“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时,老师就让学生细细品味句中的“强饮”、“而别”两组词语,令其思考为什么作
者不胜酒力硬要“强饮”?为什么没有推心置腹地拥炉夜谈而是匆匆离去?学生围绕这两组词语、两个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慢慢的生发出了很多理解:作者有酒逢知己的喜悦,所以要“强饮”;作者独自赏雪的雅兴被破坏了,只想尽快脱身,离开此地,另寻他处,所以要“强饮”;作者内心的苦闷不想让偶遇的“金陵人”知悉,借酒掩饰内心情感,故而“强饮”。
以上这些解读都是颇有深度的,是学生深入到文本中的结果。
谁的功劳?功劳在于老师对教材吃得准、吃得透、钻得深。
这样的教学应该说是有效的。
3 强调语言玩味品评
好文需读,更要讲究语言的玩味与品评。
因此,课堂上不能没有诵读声,更不能没有用心灵玩味语言的情境。
例如,教师在教学《与朱元思书》时,就设计了品味、揣摩语言的环节:文章说富春江“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那么,山“奇”在何处?水又“异”在何处?试品味文章中的语句,说出你的理解。
学生循着这个问题,找出了文中很多语句开始了赏析、品味:“水皆缥碧”——颜色,视觉感受;“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清澈,以游鱼衬托水之静,动静结合;“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夸张手法,以弓箭、奔马显现水之急速。
大家可以看到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味,在对语言文字的推敲中,学习文章的表达技巧,从而使学生能够深入把握教材,有效的与文本展开对话。
4 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新的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要体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在这一目标体系中,“情感态度与价值关”关乎学生人文素养,是我们语文教学追求的终极目标,因此,语文教学更重要的是还要注重学习的过程及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为什么我们在解读《屈原》时,学生不能感受到“屈原”的悲愤,而是出现了笑声?为什么在教学《黄河颂》时,学生体会不到民族自豪感,读起来有气无力?原因在于我们只重视了让学生掌握文字知识、朗读技巧,而忽略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我们似乎更喜欢直接告诉学生,里面人物的情感是怎样的,作者的情感是怎样的。
一篇情感丰富、沉郁的文章,离开了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嚼碎了喂给学生,文章还有味道可言吗?
文章的阅读贵乎情感阅读,因为文章学习最好的境界就是文字直达心灵与情感。
老师要在引领学生感知文意的同时,体味作者在文章中所渗透的情感因素,利用情感置换、迁移的手法揣摩读者、作者的立场思想,这样就会实现学生、老师与文本的对话与交流,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才会有灵动之美,有创新之意。
参考文献:
[1](日)筑波大学教育学研究会编,钟启泉译.现代教育学基础[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2]项贤明著.泛教育论——广义教育学的初步探索[m].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
[3]教育部师范司编.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人民教育出版
社,2001.
作者简介:牛立芝,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劳店镇欧李小学,山东阳信 25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