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课程设计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电梯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电梯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机械原理中的电梯运行原理,包括电梯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以及相关机械部件的功能和作用。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能够描述电梯的主要组成部分,解释电梯是如何通过机械系统实现上下运动的,以及了解电梯的控制系统。
技能目标则希望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机械原理知识,分析和解决电梯运行中的基本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则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电梯模型制作,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电梯的基本结构,包括轿厢、对重、导向轮、开门机构等;第二部分是电梯的工作原理,包括电动机的工作原理、传动系统、控制系统等;第三部分是电梯的运行安全,包括超载保护、断电应急装置、电梯的维护保养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首先,我会通过讲授法向学生介绍电梯的基本结构和运行原理;其次,我会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法深入理解电梯的工作原理和运行安全问题;然后,我会安排学生进行实验操作,通过实验法让学生亲身体验电梯的运行过程,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最后,我会学生进行成果分享,通过讨论法让学生相互交流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首先,我会使用教材和参考书籍,为学生提供理论知识的学习材料;其次,我会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直观地展示电梯的结构和运行原理;然后,我会准备实验设备,让学生亲身体验电梯的运行过程;最后,我会提供网络资源,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电梯的最新知识和应用。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教学评估将采取多元化方式进行,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
电梯专业的课程设计
电梯专业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电梯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电梯的构造及其关键部件功能。
2. 学生能掌握电梯安装、调试及维护的基本流程,了解相关安全标准和法规。
3. 学生能描述电梯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故障及其原因,并掌握相应的解决策略。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电梯知识,进行简单的电梯系统设计和计算。
2.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电梯的日常检查和基础维护,提升动手操作能力。
3. 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和团队合作,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沟通协调技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电梯专业知识,培养对特种设备安全的责任感,增强安全意识。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体会到技术进步对生活的影响,激发对科学技术的兴趣。
3. 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培养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电梯专业的基础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电梯的基础理论知识,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和未来从事电梯行业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学生特点分析:考虑到学生处于对专业知识初步接触阶段,课程设计需兼顾理论讲解与实操演练,注重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学习积极性。
教学要求:1. 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注重知识的应用性和实用性。
2. 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参与度和互动性。
3. 强化实践操作环节,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技能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电梯概述- 电梯发展历史- 电梯的分类及用途- 电梯的基本工作原理2. 电梯结构与部件- 电梯的主要结构组成- 关键部件功能及工作原理- 电梯安全装置的作用及种类3. 电梯安装与调试- 电梯安装流程及要求- 调试方法及注意事项- 安装调试过程中的质量控制4. 电梯维护与保养- 日常检查内容与方法- 常见故障原因及处理措施- 定期保养的重要性及实施要点5. 电梯安全与标准- 电梯安全相关法规及标准- 电梯事故案例分析- 安全乘梯常识及紧急情况处理6. 电梯设计与计算- 电梯选型与配置- 电梯曳引系统的设计- 电梯电气控制系统设计7. 实践操作环节- 电梯模拟操作- 电梯部件拆装与认识- 电梯故障排查与维修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本课程共计XX学时,按照上述教学内容进行系统讲解和实操训练。
电梯结构课程设计
电梯结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电梯的基本结构,掌握电梯各部件的功能和工作原理。
2. 学生能够描述电梯的运行流程及其安全保障措施。
3. 学生能够了解电梯在不同建筑物中的选型与安装要求。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识别电梯的主要组成部分,并说明其作用。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电梯运行方案,并进行合理性分析。
3. 学生能够运用电梯相关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电梯使用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梯工程技术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增强探索精神。
2.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其明白遵守电梯使用规范的重要性。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在团队中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工程技术类课程,以实践性和实用性为主。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好奇心强、动手能力逐渐提高的年级,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电梯概述- 电梯的发展历程- 电梯的分类及适用场所2. 电梯的基本结构- 电梯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各部件之间的协同工作原理3. 电梯的运行原理- 电梯的驱动方式- 电梯的运行流程及速度控制4. 电梯的安全保障措施- 电梯的安全装置及作用- 电梯的紧急救援措施5. 电梯的选型与安装- 电梯的选型依据- 电梯的安装流程及注意事项6. 电梯的维护与保养- 电梯的日常维护- 电梯的定期保养内容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电梯概述第二课时:电梯的基本结构第三课时:电梯的运行原理第四课时:电梯的安全保障措施第五课时:电梯的选型与安装第六课时:电梯的维护与保养教学内容与教材关联性:以上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教材,按照教材章节顺序进行组织,确保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电梯相关知识。
电梯模拟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电梯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通工具,其安全性和智能化程度日益受到重视。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电梯的工作原理、控制方法及维护保养,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模拟电梯运行,让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掌握电梯相关知识和技能。
二、课程目标1. 理解电梯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2. 掌握电梯控制系统的编程方法;3. 熟悉电梯的维护保养流程;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课程内容1. 电梯基本知识(1)电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2)电梯的驱动方式及控制系统;(3)电梯的运行参数及安全标准。
2. 电梯控制系统设计(1)PLC编程基础;(2)电梯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3)电梯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4)电梯控制系统的调试与优化。
3. 电梯维护保养(1)电梯的日常维护保养;(2)电梯的故障排除及应急处理;(3)电梯的定期检修与维护。
1. 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实物展示,使学生了解电梯的基本知识;(2)实践教学:通过模拟电梯运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掌握电梯控制系统的编程、调试与优化;(3)项目教学:以实际电梯为例,让学生参与电梯维护保养的全过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教学过程(1)课堂讲授:教师讲解电梯基本知识、控制系统设计及维护保养等内容;(2)实验操作: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电梯控制系统的编程、调试与优化;(3)项目实践:学生分组进行电梯维护保养,完成项目任务。
五、课程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出勤率、课堂纪律及参与度;2. 实验操作:学生完成电梯控制系统的编程、调试与优化情况;3. 项目实践:学生参与电梯维护保养的项目完成情况;4. 期末考核:理论考试、实践操作考核及项目答辩。
六、课程总结通过本课程设计,学生能够全面了解电梯的相关知识,掌握电梯控制系统的编程、调试与优化方法,以及电梯的维护保养流程。
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为今后从事电梯行业打下坚实基础。
大学关于电梯的课程设计
大学关于电梯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电梯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安全装置;2. 掌握电梯的主要技术参数和性能指标;3. 了解电梯的设计、安装和维护知识。
技能目标:1. 能够分析电梯的运行故障,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电梯进行简单的维护和故障排查;3. 能够设计简单的电梯控制系统,并进行模拟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梯工程技术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2.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其认识到电梯安全的重要性;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大学工科专业选修课,以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和工程基础知识,对电梯有一定的好奇心,但实践经验不足。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电梯相关知识和技能,培养安全意识,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电梯概述- 电梯发展历程- 电梯的分类及用途2. 电梯结构与工作原理- 电梯的主要部件及其功能- 电梯的工作原理及运行过程3. 电梯技术参数与性能指标- 电梯的主要技术参数- 电梯性能指标及其影响因素4. 电梯安全装置与防护措施- 电梯安全装置的作用及种类- 电梯防护措施及应急预案5. 电梯设计与安装- 电梯设计原则与要求- 电梯安装工艺及验收标准6. 电梯维护与故障排查- 电梯维护保养内容与方法- 常见电梯故障及排除方法7. 电梯控制系统设计- 电梯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 电梯控制系统设计实例分析8. 实践教学环节- 电梯现场参观与实地考察- 电梯控制系统模拟实验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本课程共计32课时,按照以上教学内容进行分配。
每章节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适当调整教学进度,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电梯基础课程设计
电梯基础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电梯的基本结构、运行原理及安全装置。
2. 掌握电梯的主要部件及其功能,如电动机、导轨、轿厢等。
3. 理解电梯的运行速度、载重等基本参数的计算方法。
技能目标:1. 能够分析电梯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故障及其原因。
2. 学会使用简单工具对电梯进行日常维护和保养。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电梯设计进行初步分析和评价。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梯工程及现代城市交通设施的兴趣和热情。
2.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其在乘坐电梯时能够自觉遵守安全规定。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使其在小组讨论和实践中能够积极与他人合作。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为电梯基础课程,适用于初中年级学生。
学生在本阶段好奇心强,对新知识具有强烈的探索欲望。
课程内容紧密结合实际,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电梯概述- 电梯的发展历史- 电梯的分类及特点2. 电梯的基本结构- 电动机、导轨、轿厢、对重、钢丝绳等主要部件- 各部件的作用和相互关系3. 电梯的工作原理- 电梯的驱动方式- 电梯的运行速度、载重等参数计算4. 电梯的安全装置- 限速器、安全钳、缓冲器等安全装置的作用及原理- 电梯安全规范及标准5. 电梯的运行与控制- 电梯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电梯调度算法及运行模式6. 电梯的维护与保养- 电梯日常维护方法及注意事项- 电梯故障分析与排除7. 电梯设计初步- 电梯选型及配置- 电梯设计的基本要求及流程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本课程共分为七个部分,按照教材章节顺序进行教学。
每部分内容安排2-3课时,共计14-21课时。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确保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安排适量的实验和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电梯课程设计报告
电梯课程设计报告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电梯的基本原理、结构及其运行维护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安全意识。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电梯的分类、主要部件及其功能;掌握电梯的运行原理和维护方法;了解电梯的安全常识和急救措施。
技能目标:使学生能够正确操作电梯,进行日常维护和故障排查;培养学生具备电梯突发事件的基本处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电梯行业的兴趣,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对电梯运行维护的重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电梯的原理、结构、运行维护、安全急救等方面。
1.电梯原理:介绍电梯的工作原理,包括电力驱动、控制系统、升降机构等。
2.电梯结构:讲解电梯的主要部件,如轿厢、对重、导轨、门系统等,以及各部件的作用。
3.电梯运行维护:教授电梯的日常运行维护方法,包括清洁、润滑、检查等,以及故障排查和处理。
4.电梯安全急救:介绍电梯突发事件的安全急救措施,如电梯失控、人员被困等情况的处理方法。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讲解电梯的基本原理、结构和运行维护方法,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讨论法:学生针对电梯运行维护、安全急救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电梯事故案例,使学生了解电梯安全的重要性,提高安全意识。
4.实验法:安排学生进行电梯操作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故障处理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所需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电梯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电梯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配置电梯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机会,培养动手能力。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c电梯课程设计
c 电梯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梯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电梯的主要部件及其功能。
2. 使学生了解电梯的安全装置和运行规则,认识到电梯安全的重要性。
3. 帮助学生了解电梯的种类及适用场景,拓展对电梯行业发展的认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电梯运行过程中相关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电梯速度、载重等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设计简单电梯系统的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操作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梯工程及科技创新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未知领域的热情。
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学会在团队中分工协作,共同解决问题。
3. 强化学生安全意识,让学生认识到电梯安全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养成遵守规则的好习惯。
本课程针对五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以实践性、探究性为主,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既关注知识技能的掌握,也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程中学有所获。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电梯这一现代交通工具,提高生活品质和安全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电梯的起源与发展:介绍电梯的发明背景、发展历程及其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一章 电梯概述2. 电梯的基本结构:讲解电梯的主要部件,如曳引机、导轨、轿厢、对重等,并分析其工作原理。
教材章节:第二章 电梯的结构与原理3. 电梯的种类及适用场景:介绍不同类型的电梯及其特点,探讨各种电梯适用的建筑场景。
教材章节:第三章 电梯的种类与选型4. 电梯的安全装置与运行规则:讲解电梯的安全装置,如限速器、安全钳、门锁等,并强调运行规则。
教材章节:第四章 电梯的安全与防护5. 电梯的速度与载重计算:运用物理知识,分析电梯运行过程中的速度和载重问题。
教材章节:第五章 电梯的运行与控制6. 电梯系统的设计:引导学生设计简单电梯系统,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操作技能。
电梯简单控制课程设计
电梯简单控制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梯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电梯的简单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2. 使学生掌握电梯运行中速度、位置等基本参数的控制方法。
3. 帮助学生了解电梯安全运行的相关知识,如限速器、安全钳等。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电梯控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 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能独立完成简单的电梯控制电路搭建和调试。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电梯控制系统的设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电梯控制技术的兴趣,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培养学生关注电梯安全问题,提高安全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 引导学生认识到科技发展对生活的影响,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期望学生能够掌握电梯基本原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安全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为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电梯基本原理:介绍电梯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分类,涉及课本第三章第一节内容。
- 电梯的组成:驱动装置、控制系统、轿厢、对重、导轨等。
- 工作原理:曳引、驱动、升降、对重平衡等。
- 电梯分类:乘客电梯、载货电梯、无机房电梯等。
2. 电梯控制系统:讲解电梯控制系统的构成、功能及分类,涉及课本第三章第二节内容。
- 控制系统构成:控制柜、控制器、操作盘、显示屏等。
- 功能及分类:速度控制、位置控制、群控系统等。
3. 电梯控制电路:学习电梯控制电路的搭建和调试,涉及课本第三章第三节内容。
- 控制电路元件:接触器、继电器、开关、传感器等。
- 搭建和调试:动手实践,掌握控制电路的连接和调试方法。
4. 电梯安全运行:介绍电梯安全装置及运行中的注意事项,涉及课本第三章第四节内容。
- 安全装置:限速器、安全钳、门锁、超载保护等。
- 注意事项:运行速度、载重、维护保养等。
电梯教学设计方案及流程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梯的基本原理和构造,掌握电梯的工作原理。
2. 培养学生安全使用电梯的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 培养学生解决电梯故障的能力,提高实践操作技能。
二、教学内容1. 电梯的基本原理2. 电梯的构造及工作流程3. 电梯的安全操作与注意事项4. 电梯故障处理及维修方法三、教学对象本课程适用于初中、高中、职业院校及电梯行业从业人员。
四、教学时间1课时五、教学工具1. 电梯模型或实物2. 课件3. 教学视频4. 故障处理手册六、教学流程1. 导入(1)播放电梯事故视频,引起学生对电梯安全的关注。
(2)提问:你们知道电梯是如何运行的吗?2. 讲解电梯基本原理(1)介绍电梯的构造:轿厢、对重、导轨、电机、控制系统等。
(2)讲解电梯的工作原理:电机驱动轿厢和对重运动,实现电梯的升降。
3. 电梯安全操作与注意事项(1)讲解电梯安全操作步骤:进入轿厢、按楼层按钮、等待电梯到达、出轿厢。
(2)强调注意事项:禁止在电梯内嬉戏打闹、禁止超载、禁止使用电梯搬运重物等。
4. 电梯故障处理及维修方法(1)介绍常见电梯故障及处理方法:电梯困人、电梯门故障、电梯停电等。
(2)演示故障处理步骤:检查电梯故障原因、排除故障、恢复电梯正常运行。
5. 实践操作(1)学生分组,每组分配一个电梯模型或实物。
(2)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电梯操作,如:启动电梯、停止电梯、控制电梯升降等。
(3)学生互相交流操作经验,分享故障处理方法。
6. 总结与评价(1)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强调电梯安全的重要性。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问题。
(3)教师评价学生表现,提出改进意见。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电梯基本原理、构造、工作流程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安全使用电梯的意识及自我保护能力。
3. 学生解决电梯故障的能力及实践操作技能。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2.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电梯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一、课程名称:电梯控制与自动化二、课程目标:1. 掌握电梯的基本工作原理、组成及结构;2. 熟悉电梯控制系统、驱动系统及安全保护系统;3. 掌握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在电梯控制中的应用;4.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三、课程内容:1. 电梯基础知识- 电梯发展历程- 电梯分类及特点- 电梯组成及结构2. 电梯控制系统- 电梯控制系统概述- 电梯控制系统组成- 电梯控制系统原理- 电梯控制系统常见故障及处理3. 电梯驱动系统- 电梯驱动系统概述- 电梯驱动系统组成- 电梯驱动系统原理- 电梯驱动系统常见故障及处理4. 电梯安全保护系统- 电梯安全保护系统概述- 电梯安全保护系统组成- 电梯安全保护系统原理- 电梯安全保护系统常见故障及处理5. PLC在电梯控制中的应用- PLC简介- PLC编程基础- PLC在电梯控制中的应用实例- PLC编程软件的使用6. 电梯课程设计- 设计任务与要求- 设计方案与原理- 硬件电路设计- 软件编程与调试- 设计报告撰写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法:系统讲解电梯控制与自动化相关理论知识;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电梯控制案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实验法:在实验室进行电梯控制系统实验,验证理论知识;4. 课程设计:结合实际项目,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5. 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氛围。
五、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30%):包括课堂出勤、课堂表现、实验报告等;2. 期中考试(30%):考查学生对电梯控制与自动化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3. 课程设计(40%):考查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电梯控制与自动化》;2. 参考书籍:《电梯电气控制技术》、《PLC编程与应用》等;3. 实验室设备:电梯控制系统实验台、PLC编程软件等;4. 网络资源:相关学术论文、技术资料等。
电梯教学模型课程设计
电梯教学模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电梯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电梯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功能。
2. 学生能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电梯的运动过程,理解电梯速度、加速度与楼层之间的关系。
3. 学生了解电梯安全知识,掌握紧急情况下的自救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通过实际操作,学会使用电梯的基本技能,如呼叫电梯、选择楼层、安全乘坐等。
2. 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设计一个简单的电梯模型,并展示其工作原理。
3. 学生能运用信息技术工具,收集并整理电梯相关资料,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电梯知识,培养对现代科技的兴趣,增强创新意识。
2. 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学会互相尊重、沟通与协作,培养合作精神。
3. 学生关注电梯安全问题,提高安全意识,养成文明乘坐电梯的良好习惯。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科学实践课程,结合物理、数学、信息技术等多学科知识,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学生特点:五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和科学知识基础,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情境创设、互动讨论、实践操作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
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确保课程目标的达成。
二、教学内容1. 电梯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电梯的主要组成部分:轿厢、对重、曳引机、控制系统等。
- 电梯的工作原理:曳引机如何通过钢丝绳带动轿厢和对重运动。
2. 电梯的运动分析- 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探讨电梯启动、匀速、制动过程中的速度和加速度变化。
- 楼层与电梯运动的关系:理解电梯如何通过控制系统准确到达目标楼层。
3. 电梯安全与自救- 电梯安全常识:乘坐电梯时应注意的事项,如何避免电梯事故。
- 紧急情况下的自救方法:电梯故障时的应对措施,如何使用紧急求救设备。
6层电梯控制课程设计
6层电梯控制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6层电梯的基本控制原理和操作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描述电梯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
2.解释6层电梯的运行逻辑和控制流程。
3.分析并解决电梯常见故障问题。
4.熟练操作6层电梯,确保乘客的安全。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电梯的基本概念:介绍电梯的定义、分类和基本结构。
2.6层电梯的原理:讲解电梯的运行原理、控制系统和调度算法。
3.电梯的操作与维护:教授学生如何正确操作电梯,以及日常维护和故障排查方法。
4.电梯的安全常识:普及电梯安全知识,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电梯的基本原理、运行逻辑和操作方法,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讨论法:学生就电梯的运行故障和解决方案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电梯故障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实验法:安排学生进行电梯操作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6层电梯控制原理与应用》。
2.参考书:收集有关电梯技术、安全规范等方面的书籍和资料。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形象生动地展示电梯的运行原理和操作过程。
4.实验设备:准备6层电梯模型及其控制系统,供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占总分的20%。
2.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占总分的30%。
3.实验操作: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占总分的20%。
4.期末考试:进行全面的知识测试,评估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占总分的30%。
六、教学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安排如下:1.课时: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单部电梯设计课程设计
单部电梯设计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单部电梯的基本设计原理和流程,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电梯的基本构成、工作原理和设计要点,包括电动机、导轨、轿厢、对重、控制系统等。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CAD等设计软件进行电梯的平面和立面设计,能够进行简单的电梯安装和调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电梯设计的重要性,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电梯的原理、结构、设计、安装和维护。
详细的教学大纲如下:1.电梯的基本原理:介绍电梯的工作原理和基本构成,包括电动机、导轨、轿厢、对重等。
2.电梯的结构与设计:详细讲解电梯的各个部分的结构设计和相互作用,包括轿厢大小、对重重量、导轨安装等。
3.电梯的控制系统:介绍电梯的自动控制原理和程序,包括上下行控制、门的开关控制、速度控制等。
4.电梯的安装与维护:讲解电梯的安装流程和注意事项,以及日常维护和保养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讲解电梯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电梯设计案例,让学生了解电梯设计的实际应用。
3.实验法:安排实际操作实验,让学生亲手进行电梯的设计和安装。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电梯设计基础》等。
2.参考书:《电梯技术手册》等。
3.多媒体资料:包括电梯设计的相关视频、图片等。
4.实验设备:电梯模型、CAD设计软件等。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我们将采取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
2.作业: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设计作业,评估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3.考试:期末进行闭卷考试,评估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4.实践报告:让学生完成电梯设计实践项目,评估其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设计简易电梯
课程设计简易电梯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简易电梯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通过学习,学生应能理解电梯的基本结构,掌握电梯的运行原理,并能够设计简单的电梯控制系统。
在知识目标方面,学生需要掌握电梯的基本概念、结构和工作原理;在技能目标方面,学生需要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电梯控制系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方面,学生应该培养对科学的兴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电梯的基本概念、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及电梯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电梯的基本概念:介绍电梯的定义、分类和应用;2. 电梯的结构:介绍电梯的主要组成部分,如轿厢、对重、导向系统、动力系统等;3. 电梯的工作原理:介绍电梯的运行原理,如电动机的工作原理、电梯的升降原理等;4. 电梯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介绍电梯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电梯的基本概念、结构和工作原理;2.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电梯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电梯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和应用;4. 实验法:通过动手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电梯的运行原理和控制系统的设计。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合适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内容;2. 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3. 多媒体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体验;4. 实验设备:准备实验设备,让学生能够亲身体验电梯的运行原理和控制系统的设计。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我们将采用多种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
mcgs课程设计电梯
mcgs课程设计电梯一、教学目标本章节的教学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学生能理解并掌握电梯的基本原理和结构,了解电梯的分类和运行方式,知道电梯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电梯进行简单的故障分析和维修,具备安全乘用电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电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对电梯工程技术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对生命安全的重视。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充分考虑了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电梯的基本原理和结构:介绍电梯的工作原理、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2.电梯的分类和运行方式:讲解不同类型的电梯及其运行特点。
3.电梯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详细介绍电梯的各个组成部分,如吊厢、对重、导轨、控制系统等。
4.电梯的故障分析和维修:教授学生如何分析电梯故障,并提供简单的维修方法。
5.电梯的安全乘用:教育学生如何安全乘用电梯,避免发生意外。
教学内容的选择和遵循科学性和系统性的原则,确保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电梯的相关知识。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章节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演示等方式,向学生传授电梯的相关知识。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电梯的理解和看法。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中的电梯故障案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实验法:安排学生进行电梯模型实验,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电梯的相关知识。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符合课程要求的电梯相关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电梯工程技术的相关书籍,供学生拓展阅读。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电梯的知识。
电梯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电梯课程设计方案模板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电梯的基本原理,掌握电梯运行的力学和电学知识。
2. 学生能描述电梯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了解电梯的安全装置和运行流程。
3. 学生能运用数学知识,进行电梯速度、加速度和载重量的计算。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电梯运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2. 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并搭建一个简易的电梯模型,展示电梯的运行原理。
3. 学生能运用信息技术工具,收集和整理电梯相关资料,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电梯工程产生兴趣,培养对工程技术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2.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学生了解电梯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意识,养成文明乘梯的好习惯。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合物理、数学、工程技术等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和数学基础,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探究欲望,但对电梯专业知识了解较少。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学习成果,以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电梯原理与构造- 电梯的基本原理介绍(第三章)- 电梯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第三章)- 电梯的安全装置和运行流程(第三章)2. 电梯的力学与电学知识- 力学原理在电梯中的应用(第二章)- 电学原理在电梯中的应用(第四章)- 电梯速度、加速度和载重量的计算(第二章、第四章)3. 电梯模型设计与制作- 简易电梯模型设计(实践活动)- 电梯模型搭建与调试(实践活动)- 小组合作与展示(实践活动)4. 电梯安全与文明乘梯- 电梯安全知识讲解(第五章)- 文明乘梯规范教育(第五章)- 电梯事故案例分析(第五章)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电梯原理与构造学习,了解电梯基本原理和组成部分。
电梯教学课程设计
电梯教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电梯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2. 学生能掌握电梯的主要安全设施及其作用;3. 学生能了解电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分析电梯的运作过程;2. 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电梯运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3. 学生能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收集、整理电梯相关信息,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电梯工程产生兴趣,培养探究科学技术的热情;2. 学生认识到电梯安全的重要性,增强安全意识;3. 学生通过学习电梯知识,提高对现代科技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科普性质的教学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电梯的基本知识,提高科学素养。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实践操作和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1. 电梯的起源与发展:介绍电梯的历史,引导学生了解电梯的演变过程。
2. 电梯的基本结构:讲解电梯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曳引系统、控制系统、轿厢、对重等。
3. 电梯的工作原理:详细解释电梯如何通过曳引系统、控制系统实现上下运行。
4. 电梯的安全设施:介绍电梯的安全装置,如限速器、安全钳、缓冲器等,并讲解其作用。
5. 电梯的应用与重要性:分析电梯在现代建筑中的重要作用,以及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6. 电梯安全常识:教授学生如何正确乘坐电梯,遇到紧急情况如何处理。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电梯的起源与发展、基本结构第二课时:电梯的工作原理、安全设施第三课时:电梯的应用与重要性、安全常识教材章节及内容:第一章:电梯的起源与发展第二章:电梯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第三章:电梯的安全设施与安全常识第四章:电梯的应用与重要性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和组织,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电梯升降课程设计
电梯升降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电梯升降的基本原理,掌握电梯运动的相关物理知识;2. 学生能描述电梯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3. 学生能了解电梯安全知识,认识到电梯在使用过程中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物理知识分析电梯升降过程中速度、加速度的变化;2. 学生能通过实际操作,掌握电梯运行的控制方法;3. 学生能运用数学知识计算电梯运行的相关参数。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电梯升降产生兴趣,激发对现代科技发展的好奇心;2. 学生培养安全意识,遵守电梯使用规范,关爱生命;3. 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培养沟通、协作能力,增强团队精神。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科普性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电梯升降的原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好奇心强,善于观察和思考。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采用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电梯基本原理:介绍电梯升降的物理原理,包括重力、摩擦力、动力与阻力等概念。
- 教材章节:第二章《力的作用》2. 电梯结构与功能:讲解电梯的主要组成部分,如电动机、导轨、轿厢、对重等,并阐述各部分的作用。
- 教材章节:第三章《简单机械》3. 电梯运行控制:介绍电梯的控制系统,包括启动、运行、停止等基本操作。
- 教材章节:第四章《电路的控制》4. 电梯安全知识:教授电梯使用中的安全常识,如紧急停止按钮、超载保护、门防夹人装置等。
- 教材章节:第五章《安全用电与防护》5. 电梯运行参数计算:运用数学知识,如速度、加速度等,计算电梯运行过程中的相关参数。
- 教材章节:第一章《数的运算》6.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电梯模拟实验,亲身体验电梯升降过程,加深对电梯运行原理的理解。
电梯设计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一、课程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电梯在建筑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本课程将设计一款满足实际需求的电梯产品。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电梯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和实践技能。
二、课程目标1. 理解电梯的基本原理和组成;2. 掌握电梯设计的基本流程和方法;3. 学会使用相关设计软件进行电梯设计;4.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课程内容1. 电梯基础知识- 电梯的定义、分类及特点- 电梯的主要部件及作用- 电梯的运行原理2. 电梯设计方法- 电梯选型与配置- 电梯控制系统设计- 电梯电气设计- 电梯机械设计3. 电梯设计软件- AutoCAD:绘制电梯结构图、电路图等- SolidWorks:进行电梯零部件的建模与装配- PLC编程软件:编写电梯控制系统程序4. 电梯设计实践- 电梯设计项目选题- 电梯设计方案的讨论与修改- 电梯设计图纸的绘制- 电梯设计答辩四、教学安排1. 理论教学:每周2课时,共计8周2. 实践教学:每周2课时,共计8周3. 课程设计:每周2课时,共计8周五、考核方式1. 理论考核:占总成绩的40%- 平时成绩:20%- 期末考试:20%2. 实践考核:占总成绩的30%- 电梯设计项目完成情况:10%- 电梯设计图纸质量:10%- 电梯设计答辩:10%3. 课程设计:占总成绩的30%- 电梯设计项目完成情况:15%- 电梯设计图纸质量:15%- 电梯设计答辩:15%六、课程资源1. 教材:《电梯设计与应用》2. 教学课件:电梯设计相关课件3. 设计软件:AutoCAD、SolidWorks、PLC编程软件4. 电梯设计案例:收集国内外电梯设计案例七、课程实施1. 教师讲解:讲解电梯基础知识、设计方法和实践技能;2. 学生讨论:针对电梯设计项目进行讨论,提出设计方案;3. 学生实践:使用设计软件进行电梯设计,绘制设计图纸;4. 学生答辩:展示电梯设计项目,接受教师和同学的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设计报告课程名称:电梯控制技术课程设计题目名称:电梯教学模型电气设计年级专业及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评定成绩:教师评语:指导老师签名:目录摘要 (2)第一章工程设计对象简介 (3)1.1 项目名称 (3)1.2 电梯概述 (3)第二章设计方案的确定 (4)2.1 设计意义 (4)2.2 采用PLC控制电梯的优点 (4)2.2 设计实现思路 (4)第三章电动机额定功率的粗选 (6)3.1对重计算 (6)3.2 额定功率计算 (6)第四章电梯速度曲线的计算 (7)第五章电动机拖动电路设计 (8)5.1 电动机控制电路图 (8)5.2 输入输出(I/O)点数的估算 (8)5.3 流程图 (9)5.4 操作原理简要说明 (12)5.5 编程元件明细表 (12)5.6 梯形图及注释 (13)5.6.1 电梯初始控制 (13)5.6.2 内指令信号的登记与消除 (14)5.6.3 电梯选层定向辅助 (15)5.6.4 外召唤信号的登记与消除 (15)5.6.5 电梯开关门 (17)5.6.6 电梯指层控制 (19)致谢 (21)参考文献 (22)附录 (23)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电梯生产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
随着自动控制理论与微电子技术的发展、电梯的拖动方式与控制手段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交流调速是当前电梯拖动的主要发展方向。
目前电梯控制系统主要有三种控制方式:继电器控制系统、PLC控制系统、微机控制系统。
继电器控制系统由于故障率高、可靠性差、控制方式不灵活以及消耗功率大等缺点,目前已逐步被淘汰,微机控制系统虽智能控制方面有较强的功能,但也存在抗扰性差,系统设计复杂,一般维修人员难以掌握其维修技术等缺陷。
而PLC控制系统由于运行可靠性高,使用维修方便,抗干扰性强,设计和调试周期较短等优点,备受人们重视等优点,已成为目前在电梯控制系统中使用最多的控制方式。
关键词:电梯PLC第一章工程设计对象简介1.1 项目名称电梯教学模型电气设计。
1.2 电梯概述2003年2月19日国务院颁布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明确规定电梯是特种设备,并对电梯的含义做了叙述:“电梯是指动力驱动,利用沿刚性导轨运行的箱体或者沿固定线路运行的梯级(踏板)进行升降或者平行运送人、货物的机电设备”。
这种对电梯的论述,被称作广义电梯概念,既包括上下运送人、货物的升降式电梯,也包括用于水平或倾斜输送乘客的自动人行道(Passenger Conveyor)和自动扶梯(Escalator)。
现代电梯主要由曳引机(绞车)、导轨、对重装置、安全装置(如限速器、安全钳和缓冲器等)、信号操纵系统、轿厢与厅门等组成。
这些部分分别安装在建筑物的井道和机房中。
通常采用钢丝绳摩擦传动,钢丝绳绕过曳引轮,两端分别连接轿厢和平衡重,电动机驱动曳引轮使轿厢升降。
电梯要求安全可靠、输送效率高、平层准确和乘坐舒适等。
电梯的基本参数主要有额定载重量、可乘人数、额定速度、轿厢外廓尺寸和井道型式等。
目前,电梯行业及社会上对电梯的分类大致有以下几种:(1)按用途分:乘客电梯、载货电梯、客货电梯、病床电梯、住宅电梯、杂物电梯、观光电梯、其他专用电梯。
(2)按额定速度分:低速梯,常指低于1.00m/s速度的电梯;中速梯,常指速度1.00~2.00m/s的电梯。
高速梯,常指速度大于2.00m/s的电梯。
超高速梯,速度超过5.00m/s的电梯。
(3)按拖动方式分:交流电梯、直流电梯、液压电梯、齿轮齿条式电梯、螺旋式电梯。
(4)按控制方式分:手柄操纵控制电梯、按钮控制电梯、信号控制电梯、集选控制电梯、向下集选控制电梯、并联控制电梯、群控电梯、智能控制电梯。
其他分类方式还有:按电梯有无司机分类等。
第二章设计方案的确定2.1 设计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也得到了迅速发展电梯也已成为人类现代生活广泛使用的人员运输工具。
随着人们对电梯运行安全性、高效性、舒适性等要求的提高,电梯得到了快速发展,其拖动技术已经发展到了调频调压调速,其逻辑控制也由PLC代替原来的继电器控制。
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因为稳定可靠、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简单易学、功能强大和使用方便已经成为应用面最广、最广泛的通用工业控制装置,成为当代工业自动化的主要支柱之一。
电梯控制要求接入设备使用简便,对应于系统组态的编程简单,具有人性化的人机界面,配备应用程序库,加快编程和调试速度。
通过PLC对程序设计,提高了电梯的控制水平,并改善了电梯运行的舒适感。
因此PLC在电梯控制系统中的应用非常广泛,非常有实际价值。
2.2 采用PLC控制电梯的优点1、控制方式上看:电器控制硬接线,逻辑一旦确定,要改变逻辑或增加功能很是困难;而plc软接线,只需改变控制程序就可轻易改变逻辑或增加功能。
2、工作方式上看:电器控制并行工作,而plc串行工作,不受制约。
3、控制速度上看:电器控制速度慢,触点易抖动;而plc通过半导体来控制,速度很快,无触点,顾而无抖动一说。
4、定时、记数看:电器控制定时精度不高,容易受环境温度变化影响,且无记数功能;plc时钟脉冲由晶振产生,精度高,定时范围宽;有记数功能。
5、可靠、维护看:电器控制触点多,会产生机械磨损和电弧烧伤,接线也多,可靠、维护性能差;plc无触点,寿命长,且有自我诊断功能,对程序执行的监控功能,现场调试和维护方便。
2.2 设计实现思路(1)当电梯的轿厢停于第一层或第二层或第三层时,按第四层上升按钮,则轿厢上升至第四层后停;(2)当电梯的轿厢停于第四层或第三层或第二层时,按第一层下降按钮,则轿厢下降至第一层后停;(3)当轿厢停在第一层,若按第二层呼梯按钮,则轿厢上升至第二层平层开关闭合后停,若再按第三层呼梯按钮则继续上升至第三层平层开关闭合;(4)当轿厢停在第四层,若按第三层呼梯按钮,则轿厢下降至第三层平层开关闭合后停,若再按第二层呼梯按钮则继续上升至第二层平层开关闭合;(5)当轿厢停在第一层,若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均有呼梯信号,则轿厢上升至第二层暂停后,继续上升至第三层,在第三层暂停后,继续上升至第四层;(6)当轿厢停在第四层,若第三层、第二层、第一层均有呼梯信号,则轿厢下降至第三层暂停后,继续下降至第二层,在第二层暂停后,继续下降至第一层;(7)轿厢在楼梯间运行时间超过3s,即电梯任一层楼的时间若超过3s电梯停止运行;(8)当轿厢上升(或下降)途中,任何反方向下降(或上升)的按钮呼梯均无效,但记忆。
呼楼指示、记忆条件是有呼楼信号,且电梯没有在呼叫层。
电梯上升控制条件分别为第四层呼而电梯在第三层;或者电梯在第二层,在第四层或第三层呼梯;或电梯在第一层,在第四层、第三层或第二层呼梯。
同时必须电梯没有处于下降状态且时间定时器没有到时。
电梯下降控制与上升控制原理相同。
第三章 电动机额定功率的粗选3.1对重计算对重计算公式:KQ G P +=)kg (:55.0-45.0:;kg :电梯的额定载重);平衡系数()轿厢自重(Q K G 对重计算kg KQ G P 20205.010=⨯+=+=3.2 额定功率计算额定功率计算公式:额定负载质量:对重质量;轿厢质量;N P j m m m :电动机额定功率:第四章电梯速度曲线的计算t第五章电动机拖动电路设计5.1 电动机控制电路图根据设计要求,本次设计的电气控制系统主回路原理图如图5-1所示。
图中M1,M2为曳引电机和门电机,交流接触器KM1~KM4通过控制两台电动机的运行来控制轿厢和厅门,从而进行对电梯的控制。
FR1,FR2为起过载保护作用的热继电器,用于电梯运行过载时断开主电路。
FU1为熔断器,起过电流保护作用。
曳引电机门电机图5-1电动机控制电路图5.2 输入输出(I/O)点数的估算本系统控制四层电梯,采用集选控制方式。
为了完成设定的控制任务,主要根据电梯输入/输出点数确定PLC的机型。
根据电梯控制的要求,电梯应具有内呼和外呼按钮、行程开关、开关门按钮,以及相应的指示灯,估算所需I/O口的数量,并绘制I/O口分配表,见表5-1。
5.3 流程图电梯上下行流程图见图5-2。
假设电梯停在N(N=1,2,3,4)楼,M楼有信号,M >N时,电梯上行;M<N时,电梯下行。
图5-2 电梯上下行流程图在电梯运行过程中,电梯上升(或下降)途中,任何反方向下降(或上升)的外呼梯信号均不响应,但如果反向外呼梯信号前方向无其它内、外呼梯信号时,则电梯响应该外号。
电梯应具有最远反向外梯响应功能。
例如:电梯在一楼,而同时有二层向下外呼梯,三层向下外呼梯,四层向下外呼梯,则电梯先去四楼响应四层向下外呼梯信号。
电梯响应流程图见图5-3。
图5-3 电梯响应流程图当电梯到达系统控制的目标楼层时,控制系统发出开门信号,电梯门开,当门开到开门限位时,计时3秒钟,然后关门,直到关门限位产生信号。
此过程期间,按开门按钮电梯门打开,按关门电梯门关闭,并且当门关闭动作时,门间来人会使光电传感器产生信号,控制系统发出开门信号,电梯开关门流程图见图5-4。
图5-4 电梯开关门流程图5.4 操作原理简要说明电梯由安装在各楼层厅门口的上升和下降呼叫按钮进行呼叫操纵,其操纵内容为电梯运行方向。
电梯轿箱内设有楼层内选按钮S1~S4,用以选择需停靠的楼层。
L1为一层指示、L2为二层指示、L3为三层指示、L4为四层指示,SQ1~SQ4为到位行程开关。
具体如下:1、开始时,电梯处于任意一层。
2、当有外呼梯信号到来时,电梯响应该呼梯信号,到达该楼层时,电梯停止运行,电梯门打开,延时3S后自动关门。
3、当有内呼梯信号到来时,电梯响应该呼梯信号,到达该楼层时,电梯停止运行,电梯门打开,延时3S后自动关门。
4、在电梯运行过程中,电梯上升(或下降)途中,任何反方向下降(或上升)的外呼梯信号均不响应,但如果反向外呼梯信号前方向无其它内、外呼梯信号时,则电梯响应该外号。
5、电梯应具有最远反向外梯响应功能。
例如:电梯在一楼,而同时有二层向下外呼梯,三层向下外呼梯,四层向下外呼梯,则电梯先去四楼响应四层向下外呼梯信号。
6、电梯未平层或运行时,开门按钮和关门按钮均不起作用。
平层且电梯停止运行后,按开门按钮电梯门打开,按关门电梯门关闭。
5.5 编程元件明细表根据电梯控制的要求,为能实现电梯各种功能,构思PLC控制的程序,粗略估算肯能用到的编程元件。
编程元件见下表5-2。
表5-2 编程元件明细表5.6 梯形图及注释5.6.1 电梯初始控制由于断电或故障等原因,会使PLC停止运行。
当PLC重新运行时,假如电梯门未完全打开或关闭时,Q2.3置位有信号,产生关门动作,直到电梯门完全关闭,Q2.3复位。
当电梯未在任意平层时,利用辅助继电器M1.1,电梯会下降,直到电梯碰触行程开关后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