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典诗歌鉴赏教学中对特殊语言现象的关注

合集下载

如何解读古典诗歌中的特殊语言现象

如何解读古典诗歌中的特殊语言现象

如何解读古典诗歌中的特殊语言现象古典诗歌语言简练,却蕴含着丰富的意象,而且“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读者,不同的时代,都可能对同一含义丰富的意象有着不同的解读。

另外,这语言外壳非常俭省的诗歌要表达丰富的情感,有时因为句式、字数、音韵的需要,有时因为表达效果的需要,就会产生独具魅力的诗歌语言之“变形”:改变词性、颠倒语序、省略句子成分等。

如果不了解或不能自觉地感知这些诗歌语言的组织规律,往往造成阅读理解上的障碍,从而影响答题。

所以,要真正理解一首诗歌,必须从它的语言下手,在鉴赏中还原这些变形的语法,这样才能正确地理解诗歌的含义。

这里,我就诗歌中这些常见的变异的语言现象作一简单叙述。

我觉得,只有抓住了这些特殊的字词,鉴赏者才能更迅速准确地进入诗歌的意境,从而更有效地提高答题的准确性。

首先,把握诗歌中活用的词,体会它点铁成金的作用。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

这些地方,往往就是一首诗的“诗眼”,在句中起到点铁成金的作用。

例如全国高考题中王维的《过香积寺》:“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空禅制毒龙。

”从字面上,我们就可以看出这是一首写游览的诗,主要描写经过香积寺时所见的景物。

但表现的意境如何呢?这就要求我们抓住里面的重点字词来分析。

根据文言知识,我们不难看出其中有两个活用词“咽”、“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

由此可见,此诗通过“咽”、“冷”两字传神地显示出了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

难怪《诗境浅说》曾写道:“下一‘咽’字,则幽静之状恍然;著一‘冷’字,则深僻之景若见。

昔人所谓诗眼也。

”确实,诗歌中一些字词词性的改变,有时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功效,所以,它也是古人锤炼字眼的重点。

如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其七)“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古代诗歌鉴赏之语言

古代诗歌鉴赏之语言

即时训练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你同意这种说 法吗?为什么? 答:1、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 2、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 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 的形象(步骤二)。 3、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 三)。
答题示例:
卜算子
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 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 负相思意。 这首词在语言上有何特色?请简要分析。
答:1、这首词以口语入词,明白如话,朴素自然。 2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语言明白如话,“思君”“此 恨”“定不负”等词把“我”的感情表露无遗。 3、本词写出了“我”的悠悠相思,表达了“我”的情深意切。
题型三
炼诗眼
所谓“诗眼”,是指能构成全诗的线索、奠定全诗 的感情基调,表现出全诗的思想(主旨)的一个 字或一个词。
炼诗眼型的提问方式
1、某字(句)是全诗的“诗眼”,为什么? 2、全诗围绕某字展开,请结合全诗分析。……
炼诗眼型的答题步骤
①指出该字(句)在表达主旨中所起的作用;
②结合诗句进行梳理,列举全诗围绕该字(句)写了哪些内 容;
古代诗歌鉴赏
之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与其他文学样式 的语言相比,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 练性、跳跃性和感染力。一首诗里面的 词语并不多,但蕴涵的意象和思想感情 却非常丰富。从多年的高考试题看,对 诗歌语言的鉴赏包括四个方面:炼字、 炼句、诗眼和语言风格。
古人作诗填词都很讲究炼字。在单篇作品 中,作者反复锤炼的某一个字,往往是最能表 达作者思想感情,体现作者独具匠心的字。因 此,一首诗词也往往会因一字而境界全出。 一般说来,炼字主要是锤炼动词、形容词 和虚词。

浅议高中古诗词的语言鉴赏教学

浅议高中古诗词的语言鉴赏教学

浅议高中古诗词的语言鉴赏教学古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语文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其中,语言鉴赏是古诗词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如何教好高中古诗词的语言鉴赏,成为了语文教师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突出古诗词的语言特色古诗词的语言特色是其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的重要体现。

在语言鉴赏教学中,我们应当注重突出古诗词的语言特色,详细解释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欣赏古诗词。

例如:在教授《静夜思》时,我们应当详细解释诗中的冷涧、千树、秋色等词语所蕴含的较为深刻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到这些词语所表述的意象。

同时,我们还应当重点强调古诗词中的韵律和节奏,让学生感受到古诗词独特的声韵之美,从而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古诗词。

二、注重词语的选用和运用古诗词的语言鉴赏教学中,词语的选用和运用是极其重要的。

学生应该能够对古诗词中的每一个词语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分析,了解它们的基本词义、义项、义理及其搭配,以便深入理解整首诗的意境和思想。

因此,在语言鉴赏教学中,我们应当注重古诗词中词语的启示性和能量性,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鉴赏其中的每一个细节。

例如:在教授《登高》时,我们可以注重对照《庐山谣》进行讲解,突出其文化内涵和词语的妙选,让学生了解古诗词中词语的多义性和丰富性,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词。

三、强调古诗词的文化背景古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创作和传播也与历史、人文、地理等相关联。

在语言鉴赏教学中,我们应当强调古诗词的文化背景,让学生充分了解古诗词产生的历史时代和人文环境,为其后续的深入理解和欣赏打下基础。

例如:在教授《渔歌子·伊州歌》时,我们可以简单介绍伊州的历史和地理背景,重点解读古诗词中所提及的峡、湖、江等自然景象和历史故事,让学生在感受古诗词的诗意和声韵之美的同时,也了解了古代伊州的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

四、注重细节分析和比较鉴赏在古诗词语言鉴赏教学中,注重细节分析和比较鉴赏是非常重要的。

浅议高中古诗词的语言鉴赏教学

浅议高中古诗词的语言鉴赏教学

浅议高中古诗词的语言鉴赏教学高中古诗词的语言鉴赏教学一直是语文课堂中重要的内容之一,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文字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本文将浅议高中古诗词的语言鉴赏教学,探讨如何有效地进行古诗词的教学,让学生在欣赏古诗词的过程中得到启发和提升。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在高中古诗词的语言鉴赏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它蕴含着丰富的意境和情感,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教师可以通过介绍古诗词的历史背景、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古诗词的价值和魅力,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料、音频视频等形式,将古诗词的朗诵和音乐相结合,让学生用耳朵去感受古诗词的音乐之美,激发他们对古诗词的浓厚兴趣。

二、注重情感体验古诗词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主要形式,它们通过精炼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意境,因此在高中古诗词的语言鉴赏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古诗词,通过分析诗词的词意、节奏和韵律等方面,引导学生深入体验诗词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使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诗词的美和力量,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情感共鸣。

三、注重语言的鉴赏与鉴赏技巧的培养在高中古诗词的语言鉴赏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对古诗词语言的鉴赏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可以通过对古诗词的语言特点、修辞手法、表达技巧等方面的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的内涵与外延,提高他们分析古诗词的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给学生一些练习题,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古诗词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技巧,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分析思维。

四、注重与当代生活的联系古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虽然它们产生于古代,但其情感和意境却与当代生活息息相关。

在高中古诗词的语言鉴赏教学中,教师应该将古诗词与当代生活联系起来,帮助学生了解古诗词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与当代生活的共通之处,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共鸣和认同感。

解读古典诗歌中的特殊的语言现象

解读古典诗歌中的特殊的语言现象

解读古典诗歌中的特殊的语言现象作者:郭芳| 日期:2009年4月29日近年来,诗歌鉴赏的题型在高考题目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题目对考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可考生面对千姿百态的诗歌,总感觉手足无措,脑中茫然,究其原因,是读不懂诗歌。

既然读不懂,又怎么能谈鉴赏呢?所以,我认为教授学生鉴赏诗歌之前,首先要告诉学生们如何解读古典诗歌中的特殊的语言现象。

古代诗词的语言,在语法方面有自己的特点,同古代散文,同现代诗歌都有不同的地方。

古代诗词很注重精练,用词非常俭省的诗歌要表达丰富的情感,有时应句式、字数、音韵的需要,有时因为表达效果的需要,就会产生独具魅力的诗歌语言的“变形”:句子成分的省略,名词性词组组成句子,句子成分的顺序变换,词类的活用等。

如果不了解或不能自觉地感知这些诗歌语言的组织规律,往往造成阅读理解上的障碍,从而影响答题,所以要真正理解一首诗歌,必须从它的语言下手,在鉴赏中还原这些变形的语法,这样才能真正理解诗歌的含义。

一、句子成分的省略。

1、主语省略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前一句中省略了主语“我”,后一句中省略了主语“我们”。

2、谓语省略如:刘禹锡的《至潜水驿》:“枫林社日鼓,茅屋午时鸡。

鹊噪晚禾地,蝶飞秋草畦。

”前两句与后两句一对照,很容易发现谓语省略了,“噪”和“飞”是说明“鹊”和“蝶”的动作的,前两句省略了谓语,“鼓”、“鸡”的动作在字面上没说明,但可以体会出,前两句的意思是,为迎社日,枫林里响起了鼓声,中午时分,鸡在茅屋旁边啼叫。

再如:王维的《送李使君》:“山中一夜雨,树抄百重泉。

”前句从“雨”字可知谓语动词是“下”,可推知后句省略的是“积下了雨水”。

这两句的意思是,山中下了一夜雨,树梢积下了雨水,象百重泉。

谓语省略在古代诗词中是极其多见的。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李白:《秋浦歌》第十四首)前句省略了谓语动词“冶炼”。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杜甫:《月夜忆舍弟》)后一句省略了谓语动词“响起”。

浅议高中古诗词的语言鉴赏教学

浅议高中古诗词的语言鉴赏教学

浅议高中古诗词的语言鉴赏教学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的语言鉴赏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欣赏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本文将对高中古诗词的语言鉴赏教学进行浅议,探讨一些教学方法和策略。

一、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语言鉴赏教学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古诗词欣赏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通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手段播放古诗词朗诵或音乐,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接触古诗词。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古诗词相关的文化展览或博物馆,让学生亲身感受古诗词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底蕴。

教师还可以邀请专业人士来给学生讲解古诗词的文化背景和艺术特色,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内涵,提高他们的欣赏水平。

二、注重古诗词的语言特色,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古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其语言具有独特的韵律和美感。

在语言鉴赏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古诗词的语言特色,帮助学生领会古诗词的美感并运用到自己的语言表达之中。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古诗词的音韵结构、形象描绘、意境表达等方面的特色,引导学生从词句中感受古诗词的美妙之处,并展开对古诗词的赏析和创作。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朗诵比赛、作文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浓厚兴趣,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古诗词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它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情感和审美情趣。

语言鉴赏教学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古诗词的语言特色,还要引导学生领略古诗词所蕴含的深厚情感和高尚品格,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古诗词的文化内涵、意境特色等方面来引导学生深入品味古诗词的情感内核,让学生在欣赏古诗词的过程中感受到情感的升华和心灵的陶冶。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古诗词的主题讨论、作品鉴赏等活动,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古诗词的深层含义,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古代诗词语言特色与表达技巧

古代诗词语言特色与表达技巧

古代诗词语言特色与表达技巧古代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其独特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艺术享受。

本文将探讨古代诗词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以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古代文学的魅力。

一、古代诗词的语言特色1. 精炼简洁:古代诗词追求简洁精炼的表达方式,将深刻的思想和感情融入短小精悍的文字中。

通过借景抒情的手法,常用几句简短的文字便能表达出庞大的意境。

2. 高度凝练:古代诗词具有高度凝练的特点,将复杂的思想用简约的语言精准地传达出来。

通过精选词语和诗句的排列,使得诗词在表达上达到了至臻至美的程度。

3. 借景抒情:古代诗词常常通过借景抒情的手法,利用自然景物来表达内心的情感。

诗人通过描绘山水、花鸟等自然景观,借以表达自己的心情和感受。

4. 善用比喻和象征:诗人借助比喻和象征手法,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形象,使得诗词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比如,用明月比喻思念的情感,用红叶象征衰老的岁月等。

二、古代诗词的表达技巧1. 出奇制胜:古代诗人常常通过独特的表达方式来打动读者,给人以新鲜感和意外之美。

诗人会用一些与众不同的词语或句式,使得诗词独具一格,令人耳目一新。

2. 寓情于景:古代诗人善于利用自然景物来表达内心的情感,通过景物的描绘来唤起读者的共鸣。

诗人通过细腻入微的描写,使得诗词充满了生动的画面感,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情。

3. 突出形象描写:古代诗词在表达时注重形象描写,通过对事物的具体描绘,使抽象的思想变得可触可感。

相比于描述抽象概念,形象描写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情感共鸣。

4. 追求音韵和谐:古代诗词追求音韵和谐,注重平仄押韵的运用。

通过押韵和韵律的呼应,诗词更具韵味和节奏感,使得诗词更富有音乐性。

总结:古代诗词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们以凝练精炼、借景抒情、善用比喻和象征等手法,唤起读者对自然、情感和生命的共鸣。

古代诗词的表达艺术是一种独特而精湛的形式,通过对诗词的欣赏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领略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古典诗歌语言表达的特色分析

古典诗歌语言表达的特色分析

华夏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根基,流传下来许多辉煌的历史文学,而在这些历史文学中,又以诗歌流传得最广,影响最为深远。

如今,古典诗歌在历史的长河中依旧光辉不减,愈发历久弥新,凸显出其独特而持久的文学色彩和无限魅力。

作为一个诗歌盛行的国度,我国的古典诗歌可谓富有极强的文学审美价值,而学习和鉴赏古典诗歌,对华夏儿女而言都有着极其丰富且深远的教育意义。

诗歌作为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语言简洁凝练,能够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当时的内心情感,集中反映出形形色色的社会生活,是一种富有韵感与节奏的文学。

古典诗歌即我国古代的诗歌,意为古人创作并流传下来的经典之作。

从广义层面来说,我国古典诗歌涵盖了诗、词、散曲等;而从狭义层面来说,古典诗歌则被划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种。

作为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国家,我国也是一个诗歌盛行的国度。

从《诗经》诞生的春秋时期到如今,诗歌作为抒情言志、陶冶情操、人伦教化的载体已然深入人心,而古典诗歌就是华夏民族流传下来的文化宝藏,亦是德智美的渲染殿堂。

我国古代出现过众多杰出诗人,如屈原、李白、杜甫、苏轼、王维、李商隐、白居易等,可谓数不胜数,正因有他们才造就了古典诗歌的丰富繁多、瑰丽多彩,展现出古人的高尚情操及人格魅力,而只有深入了解我国古典诗歌的语言表达特色,才能让我们不断提高对古典诗歌的渗透领悟能力,提升文学鉴赏水平。

我国古典诗歌大都呈现出“以诗言志、以词写意、以曲造境”的理念。

就其内涵而言,这些诗、词、曲不仅是古代文人墨客思想意识的一种体现,也是其内心情感的渲染和抒发。

基于此,我国古典诗歌可描绘宇宙天地、世间万物,更能从中引申出各种人情事理、万千情怀,其思想情感尤为丰富,主旨意蕴亦十分深厚。

因此,对于古典诗歌,我们通常会以“言有尽而意无穷”来形容它,然而这并不是在怀疑古典诗歌的语言表达能力,恰恰相反,这是对其的一种无以言表的赞美。

古典诗歌的语言与现当代文学中的语言表达方式截然不同,它是以“有尽之言”体现“无穷之意”,并没有长篇赘述,这也正是我国古典诗歌的最高境界,而古典诗歌的艺术特征也就体现于此。

解读古典诗歌中的特殊的语言现象

解读古典诗歌中的特殊的语言现象

解读古典诗歌中地特殊地语言现象作者:郭芳日期:年月日近年来,诗歌鉴赏地题型在高考题目中占地比重越来越大,题目对考生地要求也越来越高.可考生面对千姿百态地诗歌,总感觉手足无措,脑中茫然,究其原因,是读不懂诗歌.既然读不懂,又怎么能谈鉴赏呢?所以,我认为教授学生鉴赏诗歌之前,首先要告诉学生们如何解读古典诗歌中地特殊地语言现象.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古代诗词地语言,在语法方面有自己地特点,同古代散文,同现代诗歌都有不同地地方.古代诗词很注重精练,用词非常俭省地诗歌要表达丰富地情感,有时应句式、字数、音韵地需要,有时因为表达效果地需要,就会产生独具魅力地诗歌语言地“变形”:句子成分地省略,名词性词组组成句子,句子成分地顺序变换,词类地活用等.如果不了解或不能自觉地感知这些诗歌语言地组织规律,往往造成阅读理解上地障碍,从而影响答题,所以要真正理解一首诗歌,必须从它地语言下手,在鉴赏中还原这些变形地语法,这样才能真正理解诗歌地含义.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一、句子成分地省略.、主语省略如:王勃地《送杜少府》:“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前一句中省略了主语“我”,后一句中省略了主语“我们”.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谓语省略如:刘禹锡地《至潜水驿》:“枫林社日鼓,茅屋午时鸡.鹊噪晚禾地,蝶飞秋草畦.”前两句与后两句一对照,很容易发现谓语省略了,“噪”和“飞”是说明“鹊”和“蝶”地动作地,前两句省略了谓语,“鼓”、“鸡”地动作在字面上没说明,但可以体会出,前两句地意思是,为迎社日,枫林里响起了鼓声,中午时分,鸡在茅屋旁边啼叫.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再如:王维地《送李使君》:“山中一夜雨,树抄百重泉.”前句从“雨”字可知谓语动词是“下”,可推知后句省略地是“积下了雨水”.这两句地意思是,山中下了一夜雨,树梢积下了雨水,象百重泉.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谓语省略在古代诗词中是极其多见地.“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李白:《秋浦歌》第十四首)前句省略了谓语动词“冶炼”.“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杜甫:《月夜忆舍弟》)后一句省略了谓语动词“响起”.“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一句省略了谓语动词“藏”.、介词地省略如:王维地《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两句谓语地动词前,都有一介词结构作状语,而介词结构只剩下了“松间”、“石上”,省略了介词“于”.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如:许浑地《咸阳城东楼》:“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前句中地“日沉阁”是“日沉于阁后”地省略,介词结构中地介词和方位词都省略了.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把握诗歌中地省略地词,体会诗歌地具体内容.诗歌是一种跳跃性地艺术,它讲究含蓄美,不直露,总要留下一块空白,让读者驰骋想象,感受诗地内蕴力.所以,我们在欣赏诗歌时,要补充诗人有意留下地空白和诗歌地场景,获得更高地审美享受.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还有如:贾岛《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三番问答,至少要六句才能完成,作者都采用了答话地包孕问话地方法,精简为二十个字,这犹如同电影里地蒙太奇手法,一个意象接一个意象,一个画面接一个画面,镜头之间留下大量地空白,给了我们很多悬念,让我们根据生活地逻辑、经验地积累、自身地修养去补充完整,这样才能真正掌握整首诗地内容.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又如杜牧《过华清宫》后两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中,“一骑红尘”是否是引起“妃子笑”地直接原因呢?显然不是,这中间地联系靠我们地想象、补充,显而易见统治者地奢侈生活也就被无情地揭露出来.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诗歌就是如此.几个意象要靠读者地想象、补充,才能连缀在一起,而不是简单地将它们凝固起来,否则就失去了诗味,也就失去了诗歌地魅力.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二、名词性词组组成句子在古代诗词中,一个句子就是一两个或几个名词性词组,这种情况很多.如:、孟郊地《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陆游地《书愤》:“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北风大散关.”、杜甫地《旅夜书怀》:“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白居易地《卖炭翁》:“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柳宗元地《江雪》:“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刘禹锡地《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平常百姓家.”、王翰地《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音韵铿锵,意象俱足是一切好诗地必备条件.如温庭筠地《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两句写了十种景物十个名词,这些景物组合在一起正好点了“商山早行”这个题.首先,鸡声和月点明早,茅店又是山区特有地景物.“鸡声茅店月”把旅人住在茅店里,听见鸡声就爬起来看天色,看见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装,起身赶路等许多内容.都有声有色地表现出来了.同样,对于早行者来说,板桥、霜和霜上地人迹,也都是有特征地景物,作者于雄鸡报晓,残月未落之时上路,也算得上“早行”了.然而已经是“人迹板桥霜”,这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啊.这两句纯用名词组成地诗句,写早行情景宛然在目,确实称得上“意象俱足”地佳句.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三、句子成分地顺序变换.在正常情况下,句子地各种成分是有一定顺序地,但,古代诗词有不少特殊地句型,其中各种成分地顺序变换是多种多样地.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如:刘长卿《逢雪》“风雪夜归人”,应为“人归”;杜甫《咏怀五百字》“取笑同学翁”,应为“同学翁取笑”;贾岛《题李凝幽居》“僧敲月下门”,应为“僧在月下敲门”;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寂寂人定初”,即:初定;欧阳修《采桑子》中地“双燕归来细雨中”,即:在细雨中归来;再如:“将军金甲夜不脱”中指不脱金甲;“绿水人家绕”中指绕人家;“菊花须插满头归”(杜牧《齐山登高》)插地宾语本是“满头菊花”;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多情应笑我”即:笑我多情,“多情”是“笑”地补语.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由于声律和修辞等地要求,古诗中词序倒装地现象随处可见.不过,诗歌中地这种倒装语序,不仅体现了诗歌艺术地错位美,更主要地体现了作者在诗歌中真正要强调地思想感情.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记得学王维《山居秋暝》中“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时,有学生认为“浣女归竹喧,渔舟下莲动”比原句更容易理解.比较这两种语序,改后地句子画面中心归结于“竹”和“莲”——这是动作过程地终点.由于动作至此终结,画面也便归于静止,远远不如原句中“浣女”、“渔舟”之动鲜明可见;而且“浣女”、“渔舟”作为动作地起点和动力,能使过程得以不断持续.大大增强了画面地动作性、鲜明性,从而更写出了作者对远离官场生活地向往之情.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又如辛弃疾地《贺新郎》:“把酒长亭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晋代地陶渊明怎么会酷似三国地诸葛亮呢?原来作者是把他们二人都用来比喻友人陈亮地文才和武略,按句意实为“看风流酷似渊明、卧龙诸葛”.宾语“渊明”跑到了主语地位置上.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还有王昌龄地《从军行》、杜甫地《春夜喜雨》二例定语“孤城”前置而“锦官城”后移,除了为符合七绝和五律地平仄格式外,目地还在于突出和强调玉门关所处孤立突兀地地势,春雨后诗人想象中繁荣坠落地景象.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语序地变换,还有积极地意义,那就是增加诗味,使句子成为诗地语言.杜甫《秋兴八首》(其八)“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有人以为就是“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那是不对地.“香稻”、“碧梧”放在前面,表示诗人所咏地是香稻和碧梧,如果把“鹦鹉”、“凤凰”都挪到前面去,诗人所咏地对象就变为鹦鹉与凤凰,不合秋兴地题目了.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又如杜甫《曲江二首》(其一)“且看欲尽花径眼,莫厌伤多酒入唇”,上句“径眼”二字好像是多余地,下句“伤多”(感伤很多)似应放在“莫厌”地前面,如果真按这样去修改,即使平仄不失调,也是诗味索然地.这些地方,如果按照散文地语法来要求,那就是不懂得诗词地艺术了.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四、词地活用如:刘禹锡地《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中,“花”和“斜”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刘禹锡地《酬乐天》“病树前头万木春”中,“春”是名词活用为形容词,形容万木茂盛,是取名词所代表事物地特征作比.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杜甫地《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中,“青”为形容词作名词,指青青地山色.白居易《买花》“百朵红”中,“红”为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指花.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为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周邦彦《满庭芳》“风老莺雏,雨肥梅子.”中“老”和“肥”是动词地使动用法.王维地《从歧王》:“涧花轻粉色,山月少灯光.”两句意为涧花很白,以为粉色不算白;山月很明,以为灯光不算明.形容词“轻”和“少”用作意动词.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王维地《送孙二》中地“行车起暮尘”,“行车”指行走着地车,为动词活用为形容词.杜甫地《泛江送客》:“泪逐劝杯下,愁连吹笛生.”前句中地“劝杯”是“劝人多饮地酒杯”,“劝”为动词活用为形容词;后句中地“吹笛”是“吹着怨曲地笛子”,“吹”为动词活用为形容词.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动词用作形容词,一个突出地特点是其后地名词不是宾语,而是所修饰地对象.杜甫《喜达行在》中地“喜遇武功天”,“喜”本是动词,但在这里修饰动词“遇”用作副词了.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中,“大”本是形容词,但这修饰庇(庇护)作用就如同副词了.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古代诗人为了炼意地需要,常常改变诗词地词性,这些地方,往往就是一首诗地“诗眼”,在句中起到点铁成金地作用.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例如,全国高考题中王维地《过香积寺》:“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金石,日色冷请松.薄暮空潭曲,空禅制麦龙.”从字面上看,我们就可以看出这是一首游览诗,主要描写经过香积寺时所见地景物,但表现地意境如何呢?这就要求我们抓住里面地重点字词来分析.不难看出有两个字活用,“咽”、“冷”:山中地流泉由于岩石地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地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由此可见,此诗通过“咽”、“冷”两字传神地显示出了山中幽静孤寂地景象.难怪《诗境浅说》曾写道:“下一‘咽’字,则幽静之状恍然;著一‘冷’字,则深辟之景若见.昔人所谓诗眼也.”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确实,诗歌中地一些字词词性地改变,有时具有化腐朽为神奇地功效,所以,它也是古人锤炼字眼地重点.如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其七)“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线”.第一句中地“糁”字原是名词,即米饭粒,可是在这里却作动词“抛撒”解.这两句地意思是:米饭粒似地杨花抛撒在路上,像铺了一层白毡;小小地荷叶,点在溪面上,像叠起地青线.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还有杜审言地《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曙”、“春”字都是名词,可是在这里“曙”用来形容“云霞”,“春”用来形容“梅柳”,两字都活用为形容词.两句意思是:云霞和太阳一同从海上升起,像曙光一样梅柳在江南(渡江)早已着上春色.这些词性地活用使诗歌展现了一种难以言语地意境.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总之,诗歌作为一种特殊地文学体裁,它有着独特地语言风格,即抒情性、含蓄性、精炼性、跳跃性.为此,特殊地语言是它地必需.我们鉴赏诗歌时必须抓住诗人所运用地这些富有表现力地妙字佳句.因为这些妙字佳句是诗人从“几万吨语言地矿藏”中提炼出地足以表达诗歌内容地词句,对表达主题、深化意境、突出形象都起着至关重要地作用,而这些地方也往往是高考考查地重点.所以,只有真正掌握了它地这种语言结构,并以此为突破点,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整首诗歌地意境,对问题地解答也才能更得心应手.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浅议高中古诗词的语言鉴赏教学

浅议高中古诗词的语言鉴赏教学

浅议高中古诗词的语言鉴赏教学古诗词作为我国独特的文学形式,既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中语文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在古诗词的语言鉴赏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三方面的内容:诗词的语言特点、鉴赏方法与技巧以及实践教学。

首先,教师需要让学生了解古诗词的语言特点。

古诗词的语言具有鲜明的文艺性,语言经常奇妙、华丽、富有节奏感、意境深远,这些都是古诗词鲜明的语言特点。

除此之外,古诗词的语言还具有强烈的节令性和声律韵律性,例如《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和《离思》中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都是典型的声律韵律性,这些语言特点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欣赏古诗词的语言之美,也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

其次,教师需要教授鉴赏古诗词的方法与技巧。

鉴赏古诗词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例如,学生可以从古诗词的背景及作者生平、诗词的艺术特征、古诗词的内在意境、以及韵律和节律等多个方面来进行鉴赏。

例如,在学习古诗词的时候,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古代的历史背景、文化特点,进一步理解古代社会的发展和演进,从而更好地体验古诗词的时代背景和人文气息,从而加深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最后,教师还需要注重实践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古诗词的语言鉴赏中来。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活动、课堂活动或者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古诗词的语言之美,体验其中蕴含的深厚情感。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分组鉴赏唐代某位著名诗人的诗词,从而锻炼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定期组织学生进行朗诵比赛、创作比赛等活动,鼓励学生更加深入地学习古诗词的语言之美,提高对古诗词的欣赏水平。

综上所述,高中古诗词的语言鉴赏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审美和鉴赏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教师需要从古诗词的语言特点、鉴赏方法与技巧以及实践教学等多个方面来进行教学,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语言之美,提升学生的语言审美水平。

浅谈古诗词语言的特点及鉴赏要点

浅谈古诗词语言的特点及鉴赏要点

浅谈古诗词语言的特点及鉴赏要点作者:左国群来源:《成才之路》2008年第14期中华语言博大精深,奥妙无穷,尤其是古诗词语言更是凝练有加,真可谓一字千金。

元代文学家元好问曰:“文须字字作,亦要字字读。

咀嚼有余味,百过良未足。

”因此,须细细推敲,方能解其中之味。

一、了解古诗词言特点1. 用意十分,下语三分律诗、绝句、词、曲这些古诗体裁,有固定的形式,这些形式促使诗人必须利用有限的空间表现出丰富的内容,这就决定了古诗语言往往“用意十分,下语三分”的特点,凝练而含蓄,言尽而意无穷。

具体表现有两方面:(1)讲究“准确传神”。

古代“诗话”中流传着许多关于诗人炼字的佳话趣闻。

众所周知的贾岛的“推敲”,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等,就是“炼字”的典范,“准确传神”描摹物态能抓住特征,描摹心理能妙传心绪,描绘情景能使人身临其境。

(2)讲究跳跃和留白。

古诗词为达到凝神精练,往往会省略一些可省可无的词语,造成诗句上的跳跃或戛然而上,留下空白,而这些跳跃,空白之处往往是诗意所在。

诗味所在,读者需借助想象和联想方能完成对诗句的解读,如温庭筠《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马致远的《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诗句省略了谓语动词的一些用以衔接的虚词,我们有解读时需在意象与意象间补上这些省略成分。

又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此诗以答句包含问句的写法,省略了寻问者的三问,师往何处去,在何处采药,到底在哪里。

简练的语言使诗句获得了灵动之感。

再如李煜的“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更是跳跃极大,留下了巨大的空白。

2. 打破常规,追求新奇古诗人遣词造句往往别具一格,新奇而别致。

常见的像采用特殊的词法和句法,平中见奇的,如李清照《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肥、瘦”二字则运用移就手法,这种超常搭配,既新奇,又极贴切地写出暮春雨后叶茂花衰之景,弥漫着伤感之情,应该说,古诗词中这种打破词法、句法常规的诗词比比皆是。

解读古诗词的特殊语言现象

解读古诗词的特殊语言现象

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
叶梦得《贺新郎》
练一练
贺新郎·赠陈同父 辛弃疾 把酒长亭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 …… 秋兴八首(其八) 杜甫 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寻隐者不遇·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有人说“这首诗寓问于答 ,余味无穷”,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叙述。
还高冠潭口留别舍弟
01
添加标题
岑参
02
添加标题
昨日山有信,只今耕种时。
03
添加标题
遥传杜陵叟,怪我还山迟。
04
添加标题
独向潭上酌,无人林下棋。
05
添加标题
东溪忆汝处,闲卧对鸬鹚。
解读古诗词的特殊语言现象
01
添加标题
02
添加标题
03
添加标题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周邦彦《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词的活用
刘禹锡《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01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02
王安石《泊船瓜洲》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06
添加标题
思考:诗中的“人”与“汝” 指的是谁?
07
添加标题
明代钟惺评说:此诗千年来惟作者与谭子(谭元春)知之
谭元春批:“不曰家信而曰‘山有信',便是下六句杜陵叟寄来信矣,针线如此。末四语就将杜陵叟寄来信写在自己别诗中,人不知,以为岑公自道也。‘忆汝'‘汝'字,指杜陵叟谓岑公也。粗心人看不出,以为‘汝'指弟耳。”(《唐诗归》卷十三)

浅谈古诗歌语言特点及其语言理解

浅谈古诗歌语言特点及其语言理解

浅谈古诗歌语言特点及其语言理解古诗歌鉴赏,现在各地教学多直奔鉴赏之目的,多总结鉴赏之法,而多忽略诗歌语言特点,不能从诗歌鉴赏语言理解角度入手,故有舍本逐末之嫌。

殊不知,此种做法犹如未筑基础而欲先建楼厦,一心想着到达终点却忽略了要到达终点必需的途径一般,常常会导致诗歌理解片面化、表面化、零散化,甚至出现理解错误。

其结果必然是诗歌鉴赏消化不良,囫囵吞枣,不知诗歌言外之意、作者用意,不能理解诗歌鉴赏三昧。

所做诗歌鉴赏之答,或南辕北辙,答非所问;或黄鹂鸣翠,不知所云;或张冠李戴,乱点鸳鸯,等等。

总之,古诗歌鉴赏,应依据诗歌语言特点,有的放矢,准确理解诗歌语言,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这是鉴赏诗歌的前提和基础。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那么,古诗歌语言有哪些特点,又应该如何准确理解呢?下面,就主要以2011年高考古诗歌试题为例,谈谈诗歌语言特点及其理解诗歌语言的方法。

古代诗歌语言有哪些特点呢?1.意象的叠加。

由于诗歌语言的高度凝练性,在进行景物描写过程中,意象间一般不需要助词、连词等连接性虚词,多是意象与意象之间的叠加,或者多以动词、形容词等实词衔接。

所以诗歌景物描写语言组织基本形式:一是“意象+意象”,一是“意象+动词(形容词)+意象”。

例如2011年辽宁古诗歌试题:题郑防画夹五首(其一)黄庭坚惠崇烟雨归雁,坐我潇湘洞庭。

欲唤扁舟归去,故人言是丹青。

前三句描写画面景象,第一句是三个意象的叠加,“惠崇+烟雨+归雁”,后两句是第二种形式的变式:坐(动词)+我潇湘洞庭(意象),欲唤(动词)+扁舟(意象)+归去(动词)。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更是这种语言特点的代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意象的叠加,为诗歌描绘了一幅优美的画面,塑造了如梦如幻的意境。

这是诗歌景物描写时的语言特点之一。

2.语意的跳跃性。

由于意象叠加,其间语意连接常被省略,这就出现了跳跃性,有时语意跳跃性很大,意象间跨度愈大,理解难度就愈大。

古代诗歌鉴赏之语言

古代诗歌鉴赏之语言

读卢纶的《塞下曲》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回答问题:“暗”“惊”“寻”“没”四字妙 在何处? 答:这个“暗”字既透露了朦胧的夜色,又渲染
出一片黑乎乎的森林; “惊”字不只是风吹草动 ,而且给人一种阴森的感觉;“寻”字说明昨晚 夜射是误会,同时也表现出将军的自信;“没” 字把将军射艺高超,臂力惊人的形象描绘出来了 。
(六)、自然
即不加雕饰的率真朴素的语言,多用口
语,较少炼字,读来平白如话,自然生动,
韵味无穷。 如李白诗歌的语言,被誉为“清水出芙蓉, 天然去雕饰”。例如“青天有月来几时?我 今停杯一问之。”(《把酒问月》)“小时不识 月。呼作白玉盘。”(《古朗月行》)都是脍炙 人口的名句。
能用来答语言风格的词语
推敲字词
一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齐己《早梅》
郑谷将“数”改为“一”,因为题为“早 梅”,如果开了数枝,说明花已开久,不能算是 “早梅”了,齐己佩服不已,尊称郑谷为“一字 师”。
在鉴赏诗歌时,一要重点关照动词
动词的提炼是古诗炼字的主要内容。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 张先“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弄”字, 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 尽人皆知。一个“闹”字把诗人心头感 到蓬勃的春意写出来了,一个“弄”字 把诗人欣赏月下花枝在轻风中舞动的美 写出来了。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试说出该诗的用字精彩之处。 “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挂”
化动为静,赞颂大自然的神奇伟力,“飞”字生
动写出瀑布喷涌景象,“落”字画出高空突兀,
巨流倾泻气势。比喻奇特,如“疑是银河落九

浅谈古诗文的语言特征

浅谈古诗文的语言特征

浅谈古诗文的语言特征古诗文作为中国文学的瑰宝,具有独特的语言特征,它不仅展示了作者的情感与思想,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的特点。

本文将从古诗文的音韵、语言结构和文化内涵三个方面,谈谈古诗文的语言特征。

一、音韵:声律优美,韵味独特古诗文注重音韵的和谐搭配,以达到声律优美、韵味独特的效果。

它追求声音节奏的和谐统一,通过声韵上的运用,增添诗歌的美感。

在古代文人的笔下,音律多为双音节或多音节的韵母,如“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中的“时有”与“问天”,音律上的呼应使诗句在读起来更加融合、平衡。

此外,古诗文还注重声调变化,通过调子的起伏变化,使整首诗篇或文章读起来更加韵味悠长。

二、语言结构:简练而意蕴丰富古诗文具有简练、精练的语言结构,用尽可能少的文字来表达丰富的意蕴。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几个简短的词语勾勒出壮丽的自然景色,使读者在几个字间感受到了壮美的山河之美。

此外,古诗文追求意象的传神生动,用具象的词语来描绘抽象的思想和情感。

例如杜牧的《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诗中的银烛、秋光、冷画屏、小扇、流萤等词语,以及织女星与牵牛星借以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和爱情的向往。

三、文化内涵:充满哲理和情感古诗文不仅注重语言表达的美感,更融入了深刻的哲理和丰富的情感。

通过深入的思考和感悟,古代文人将自己对生活、人性、宇宙等问题的思考与感悟融入到诗文中。

中国古代文人在创作过程中经常以儒家思想和道家哲学为基础,表达着对伦理道德、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等问题的思考。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表达了对个人境遇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慨;李白的《静夜思》通过夜晚的静谧营造出对故乡的思念,悠远中透露着深情。

此外,古诗文中也充满了矛盾和哲理的表达,给予读者深思的空间。

杜牧的《秋夕》中表面上是对景物的描绘,实际上通过织女和牵牛的形象暗喻离别之痛与渴望重逢之情,引发了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古代诗歌鉴赏:语言

古代诗歌鉴赏:语言

古代诗歌鉴赏:语言篇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注意对诗歌含蓄、精炼的语言作些解读。

2、掌握鉴赏语言的方法和表达的注意点。

教学重点:掌握鉴赏语言的方法和表达的注意点。

教学难点:解读诗歌含蓄的语言教学过程:一、导入语言是思想的外壳,诗是语言的艺术,要读懂一首诗,必须先理解诗歌语言的含义。

古代诗歌的语言是最凝炼的,往往一词一句就能生动地描摹出事物的特征,深刻地反映思想内容。

这主要得益于古人的精品意识(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夜吟晓不休,苦吟鬼神愁。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再加上历经千年的时间筛选,流传下来的可谓字字珠玑。

鉴赏时应联系全诗的主旨,从遣词、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推敲,体会意境,感受情趣,领悟主旨,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由表面深入本质,多层面理解作者炼字炼意的技巧。

特别要学会根据语境推断词义的方法,尤其要注意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等情况。

考查的角度有鉴赏字词、解释句子再现画面、鉴赏整体风格等。

二、考点解读1、诗歌语言的鉴赏主要包括:分析作品语言的形象性、情感性、含蓄性、精确性;分析作品语言所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分析作品的语言风格。

2、命题特点:1)对关键词语的品位,主要是“诗眼”“炼字”,某一句中最传神的是哪个字?为什么?某个字历来为人所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某句中的某字,有的版本用的是另一个字,你认为哪个好?2)对关键句的理解,某句在全诗中最有表现力,请加以分析。

某句历来为人称道,说说他妙在哪里。

3)对语言风格的概括,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三、古典诗歌的语言特点——读懂诗家语进行诗歌鉴赏,首先要了解诗歌语言的特征,即要懂得“诗家语”,懂得诗歌对语言的变形。

这是诗词鉴赏的基础。

同时,也是高考诗歌鉴赏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

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等等,主要目的是建立格律以造成音乐美,给读者留下艺术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考纲点击]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E级。

鉴赏诗歌语言一、鉴赏诗歌语言可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 理解关键词语。

要抓住诗中的关键动词、形容词、名词。

动词,往往能够使全诗的语言生动形象,它往往是一首诗歌的诗眼。

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

形容词不仅可以从形、声、色、光等方面点出形象的特点,还能传达出作者的感情。

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的“直”和“圆”字,名词在古代诗歌中主要表现为一些典型的意象。

在抓名词的时候,尤其要注意那些具有特定意义的意象及多个意象叠加的现象,如“楼船夜雪瓜洲渡,铁了秋风大散关”一句用六个意象描绘了两幅气势磅礴的抗金斗争图。

此外,有些诗歌还应注意数词和副词的使用。

数词不仅可以写出事物的数量,而且它在诗歌中的巧妙使用常能收到出人意料的表达效果,如齐己的《早梅》“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中的“一”字就显示出此梅先于众梅,不同寻常。

而“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中的副词“尽”字,写出了戌边将士无一例外的思乡之情。

2. 鉴赏语言风格。

语言风格,是指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是诗人的个性气质、诗歌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结,是具有恒定性的区别于其他诗人的艺术特色。

它对于我们鉴赏诗歌有着不小的帮助。

风格就大处而言,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之分。

从诗、词、曲的总体风格讲,有诗庄、词媚、曲谐之说,而词又有豪放和婉约之别。

(相关链接)古代诗歌鉴赏常用词语清新平淡绚丽明快含蓄自然工丽直率清幽雄奇奔放悲慨质朴简洁洗炼沉郁(1)许多作家有自己的独特风格豪放:苏轼、辛弃疾婉约:柳永、李清照、姜夔隽永:李煜、刘禹锡自然:谢眺、谢灵运清新飘逸:李白沉郁顿挫:杜甫雄浑悲壮:屈原雄健高峻:王安石、王昌龄淡远闲静:陶渊明恬淡优美:王维(2)不同类的诗的风格不同宫廷诗:缠绵婉转田园诗:恬淡宁谧山水诗:清新优美边塞诗:悲凉慷慨讽喻诗:沉郁激愤咏史诗:雄浑壮阔值得注意的是,某一风格的诗人的特例又往往是命题点。

六年级语文古诗词的语言之探究古诗中的语言特色和艺术价值

六年级语文古诗词的语言之探究古诗中的语言特色和艺术价值

六年级语文古诗词的语言之探究古诗中的语言特色和艺术价值在六年级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通过学习古诗词,学生可以品味优美的语言,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究古诗中的语言特色和艺术价值,以期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一、古诗词的语言特色1.形象生动:古诗词通过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往往能够以简练、生动的形式展现出丰富的意境。

例如,杜甫的《登高》中写道:“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通过“黄河”、“白云”、“孤城”、“万仞山”等词语,诗人巧妙地描绘了一幅山川壮丽、气势磅礴的景象。

2.意境深远:古诗词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意蕴,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给人以深远的思考空间。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中写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四句简短的诗句,通过抒发思乡之情,勾勒出了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给人以强烈的触动。

3.音韵和谐:古诗词注重音韵的运用,追求声调的协调和韵脚的平衡,使诗词在朗诵时更具美感。

例如,《离思·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的一句:“红缕香罗薄几重。

”通过巧妙的排列和运用平仄声调,增添了整首诗的音韵美。

二、古诗词的艺术价值1.传承文化: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通过学习古诗词,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古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价值观念,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情操和审美品位的重要途径之一。

2.陶冶情操:古诗词以其优美的音韵和深刻的意境,培养了人们对美的追求和感受。

通过欣赏古诗词,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提高欣赏艺术作品的能力,从而更好地感受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3.启发思维:古诗词中常常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人生智慧,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提升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思考问题的深度。

例如,通过学习李清照的《如梦令》一词,学生可以领悟到“生活如梦,世事无常”的道理,从而对人生有更深层次的思考。

浅议高中古诗词的语言鉴赏教学

浅议高中古诗词的语言鉴赏教学

浅议高中古诗词的语言鉴赏教学古诗词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们以优美的语言和深邃的内涵吸引着无数读者。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的语言鉴赏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通过对古诗词中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进行分析和解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词的魅力,从而提高语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本文将从古诗词的语言特点、鉴赏方法和教学策略等方面进行浅议,希望能对高中古诗词语言鉴赏教学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一、古诗词的语言特点古诗词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其语言具有独特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形象生动:古诗词常常以简洁、生动的语言塑造丰富多彩的意象,通过精巧的笔墨勾勒出自然景物、人物形象和情感意境,使人如临其境,感受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2.音韵优美:古诗词注重音韵的运用,顿挫抑扬、韵律悠扬,通过平仄、押韵等手法营造出旋律美,使人在朗诵时能感受到一种美妙的韵律感。

3.言简意赅:古诗词语言简练,行文简洁,意境丰富,能够通过简单的语言表达出复杂的思想和情感,富含哲理,给人以启迪。

4.借物喻人:古诗词常常采用借物喻人的修辞手法,通过对自然界的万象进行比拟,抒发人生感慨和情感体验。

在高中古诗词的语言鉴赏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进行鉴赏,以下列举几种常用的方法:1.对比分析法:选择若干相关诗歌或词作,帮助学生通过对比分析各自的语言特点和表现手法,把握作者的风格特征和时代风貌,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2.图像感悟法:通过展示古诗词作品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用心去感受图片中所呈现的意境和氛围,然后再与诗词进行对照,深入领会诗词的意蕴和表现手法。

3.综合比较法:选取某一个主题或感情,找出多首诗词中对该主题或感情的表达,通过综合比较,让学生体会不同作者的表达特点及情感基调,并加深对诗词的理解。

4.现代解读法:将古诗词与现代生活进行结合,寻找现代生活中的“古诗词”,从中感悟古诗词的魅力和永恒价值,增强与时俱进的鉴赏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古典诗歌鉴赏教学中对特殊语言现象的关注[摘要]本文针对目前古典诗歌鉴赏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比如教学中过分强调诗歌的情感教育和思想理解而忽略了基本的语言层面的基本阅读,导致同学们不能细致理解诗歌意义,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不了诗歌的魅力。

所以,本文就古典诗歌鉴赏教学中的需要重视的语言问题进行分析和理解,希望可以提出一些看法与同行一同研究讨论。

[关键词]诗歌鉴赏教学语言现象语音炼字句式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在华夏文明灿烂的长卷中,诗人灿若星河,作品浩如烟海,风格异彩纷呈,仅唐一代,就有奔放飘逸的李白,沉郁顿挫的杜甫,通俗平易的白居易,清新俊拔的杜牧,奇诡险怪的李贺,绮丽精工的李商隐。

他们的诗歌如山一样巍峨高耸,如海一般波澜壮阔。

他们多姿所采的创作,让诗歌的天空云蒸霞蔚,五彩缤纷。

一首好的诗歌能增进人的见识,熏陶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性情,净化人的心境,提高人的文化修养,因此,在中学阶段能初步理解,鉴赏,评价古代诗歌应成为高中生必修的语文素质。

可是,该如何培养同学们的基本诗歌鉴赏能力,让他们既要完成《考纲》的培养要求,还要让同学们尽可能的提高阅读古诗的兴趣,这是摆在很多语文老师面前的一大研究课题。

目前,在新课标的改革中,很多语文老师对诗歌鉴赏的教学重在对同学们进行粗放式的引导,他们强调的是如何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情景、意境、思想和情感等等,忽略了诗歌最基本的字词句的解释,使得同学们很容易凭着感觉去鉴赏诗歌,让他们觉得中国古典诗歌有些“阳春白雪”之感,不可亲近。

我们《考纲》中却有明确说明: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当我们的教学和考试脱节,同学们在课堂上的学习无法应付最起码的考试要求之时。

同学们很容易就对古诗鉴赏产生一种恐惧心理,或熟视无睹,或敬而远之,或望而却步,或一脸茫然,不知所云,或瞎猜乱想,曲解诗意。

其实,阅读古典诗词作品跟阅读其他文学作品一样,包含理解和鉴赏两个过程和层次。

理解,指搞懂诗词作品的词义、句意、段意、全文大意。

亦即弄明白它说的是什么意思。

鉴赏,指鉴别和欣赏作品的语言、写作、篇章结构的表现力量,鉴别和欣赏它的思想感情和主题的意义,并对这一切做出恰当的评价,亦即体会它写得怎样好,怎样达到了和形式的统一,从而品味它的魅力。

要在短期内迅速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理解诗歌,首先必须设法使自己进入古典诗歌的情境之中。

要进入情境之中,就必须从解读诗歌的语言入手,了解古典诗歌的基本特点,表达范式,相关的背景,以及起承转合等诗歌的基本常识。

所以,“万丈高楼平地起”,要想提高同学们的基本鉴赏能力,我觉得我们在进行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去培养同学们对古典诗歌语言的理解能力,特别是应该有重点的去关注诗歌中的一些特殊现象。

那么,在平时的古诗教学中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来注意诗歌的语言教学中出现的特殊现象呢?我认为,语言的问题是一个比较庞大体系,概括起来起码应该包括语音、字词、句子等几个方面,这也说明古典诗歌的鉴赏和古文阅读有共同的基础。

下面我将对这几个方面分别理解。

(一)语音问题辛弃疾《青玉案》“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一句中的“转”这个多音字应该读“zhuǎn”还是读“zhuàn”呢?正确的读音直接关系到对整个诗句的理解:当读“zhuǎn”时,解释为“改变方向、位置、形势、情况等”。

我们一般把“玉壶”理解成为“月光”,这和“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水调歌头》)中的“转”意义相近。

当读“zhuàn”时,解释为“转动”,那“玉壶”就应该解释为“精美的彩灯”。

上面的例子提示我们准确诵读古诗中字词决定我们对古诗的理解。

明末杰出的古音学家陈第曾说:“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亦势所必至。

”语音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不断的变化和发展,用现代汉语的思维去鉴赏古典诗歌就应该注意到古今语音之区别,这种区别也主要集中在多音字、通假字、异体字、繁简字等几种古诗用字上。

我们要准确诵读古诗,理解其含义,首先还得关注这些特殊的语音问题。

1、通假字现象通假又叫通借,前人也称为假借,是古人用字写词时有其字而不用,却用一个音同音近的字来代替的现象。

原本当用的字叫本字,临时用来替代本字的那个字叫通假字或通借字。

从声音上看,通假字与被通假字具有或同音、或双声、或叠韵的关系。

面对古典诗歌出现的通假现象,我们一定要让学生特别重视本字的读音和意义。

例如《诗经·静女》“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能不能读准和解释“爱”字直接关系到全句的理解,在这里“爱”通“薆”,隐蔽、遮掩之意。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中的“见”同“现”,解释为“呈现”。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短歌行》)中的“掇”同“辍”,有“停止”之意。

由此可见,对诗歌中通假字的正确理解非常重要,直接与全句诗甚至是全首诗的理解有直接关系。

2、多音字现象汉语中有许多的多音字,《新华字典》中所列多音字有六百多个,个别字的读音有五个之多(如“和”字有hé、hè、hú、huó、huò五个音)。

这种情况在古代汉语中叫做“异读”。

人教版全国高中语文课本把文言文的异读分为三类:破音异读、通假异读、古音异读。

这种分类反映了异读的规律,有利于学生准确地诵读文言文。

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若是能够给同学们利用多音字的规律来进行教学,我想这对同学们理解诗歌是非常有帮助的。

杜甫的《兵车行》中多次出现“行”一字,“兵车行”、“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这其中出现三个“行”。

其中,题目中的“行”,我们应该读成“xíng”,如《琵琶行(xíng)》、《短歌行(xíng)》等等。

在这里,“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行人”也读xíng,这是毋庸置疑的。

“点行频”中的“行”读什么呢?这里的“行”是行伍之意,所以,我们应该读“háng”。

还例如,“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蜀相》)中的“柏”读“bo”还是“bai”呢?“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夜黄丽空好音”(《蜀相》)中的“好”读“hao”还是“hao”呢? 对联“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中“朝”与“长”的读音直接关系到能否理解其含义。

如此情况在我们的是个教学中是随处可见的,我们能否正确理解和重视直接关系到我们对诗歌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如何教导同学们区分辨析这些多音字也是直接关系到我们教学成果的。

以读音来释义,这也是我们理解诗歌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字词问题古人写诗讲究炼字,今人读诗也要善于品味字词。

在近几年的高考诗歌鉴赏题中以炼字或品味语言命制的试题不少,如何有效地解答这类试题确有研究的必要。

如2004年全国卷Ⅱ诗歌鉴赏题,问题是“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参考答案为:“作者用一‘闹’字,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让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则主要要我们准确理解诗歌中的词,例如:“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春夜洛城闻笛·李白》),“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2002年高考题)。

参考答案为:“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

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

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获知诗歌中的字与词的理解十分关键,这是对诗歌语言理解的基础,也是引导学生把握诗人情感的重要途径。

所以,我认为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就应该有意识的去引导学生重视对诗歌中特殊字词现象的理解。

在这里,笔者提出以下一些意见:1、换字法在进行诗歌鉴赏时,我们可以将诗歌中一些关键的字词进行替换,把替换的结果和原诗比较,比较两者的艺术效果。

通过这样的比较,我们便很容易的看出诗人在炼字诗的讲究和用心,可以让我们的同学理解炼字的关键。

例如“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送沈子福归江东》),诗中“春色”一词用得非常恰当,寓意深刻,我们能否将“春色”换成“秋色”,为什么?通过替换,让同学们思考诗歌的情感和意境:写友人走后诗人的思念之情。

时值春光无限,桃红柳绿之际,大江两岸春光明媚,使人觉得心中对友人无限惜别之情,正如眼前所见的一派春光,弥漫于大江南北,随友人一同归去。

这样的意境让作者的离别变得温暖,将思念变得更加恢宏。

若是将“春色”“换成“秋色”那么整首诗的意境将完全不一样。

2、对比法在古典诗歌中,对比是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是指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以达到强烈的表达效果,或使对立的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揭示本质,给人深刻启示;或使事物对立的两个方面互相映衬,相得益彰,给人深刻印象。

在诗歌欣赏中,我们应该找到诗歌中一些感情色彩明显且又对立的字词来感受作者的情感,把握作者的思想。

例如,“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登岳阳楼》)一联中,我们应该重点把握“昔”“今”这两个词,引导同学们把两者进行比较来理解。

“昔”指诗人年轻之时,那是诗人的青年时代,正处“开元盛世”,到处歌舞升平,一派生机。

诗人久闻洞庭湖之名,一个“昔”字将作者心仰已久的仰慕之情显露无遗。

“今”则是“如今”,如今的祖国已山河残破,如今的诗人也历尽坎坷,只身漂泊之感,万里乡关之思溢于言表。

在今与昔的对比中,我们体会到作3、归类法所谓“归类法”就是我们在教学中要引导同学们进行关键字词的归类,将那些有着某种关系的字词进行总结,比如递进关系,并列关系,或者是同一视角下的字词。

所以又如,“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辛夷坞》),在诗中一共出现三个动词,分别是“发”“开”“落”。

作者通过这三个动词来表现花开花落,以动衬静,更显山林之幽静。

其中,“发”“开”则写出了在寒冷的初春,山谷中凄凄流水,空寂无声之际,那一灿红的辛夷花怒放在幽谷中,开得何其烂漫,何其冷艳!将辛夷花的坚韧、生机在绽放中尽情表现。

“落”一词则与前面两词形成鲜明对比,“落”是一种自然寻常的规律,更是一种豁达一种无畏,孤寂中找到自我,平静中看到禅机。

三个词将辛夷花自开自落、自生自灭、不假外物、不关世事的孤高与冷傲跃于纸上,这更是诗人王维主客观合一体的意境,甚至是王维所信仰的佛家中所谓的空无寂灭观念。

对诗歌中字词的重视和理解,不但可以直接与诗歌鉴赏试题紧密联系,准确理解诗歌含义,体会诗歌情感和意境,还可以在我们的诗歌教学中引导同学们有方向性地积极思考,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