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硫酸铜及改变水的pH值去除水中藻类

合集下载

硫酸铜对水产植物的影响及对策[最新]

硫酸铜对水产植物的影响及对策[最新]

硫酸铜对水产动物的影响及对策水产用硫酸铜化学式为CuS04·5H2O,含量96%左右。

它来源广、价格低,能杀死多种细菌、寄生虫、藻类及青苔等水产敌害生物。

其原理是Cu2+使生物体蛋白质变性而死亡。

与双效灵、晶体敌百虫等药物配伍使用具有菌虫双杀的效果。

基于以上原因,不少养殖户把它作为常备药物。

但是,硫酸铜客观上也给使用者带来风险,我市每年都会发生数起因使用硫酸铜造成水产动物死亡的事件,给养殖户造成经济损失、指导者蒙受精神压力。

经现场分析、结合权威报道参考,笔者认为硫酸铜对水产动物主要影响及解决对策有以下几点:一、中毒死亡1. 过量使用例1.1988年6月30日,马桥镇祖师村侯某蟹池泼洒硫酸铜杀青苔,浓度为1毫克/升,用药后,河蟹中毒上岸,死亡10多千克,加水急救后缓解。

由于各养殖品种、同一品种不同生长阶段及不同环境条件下对硫酸铜敏感程度不一,淡水白鲳、鳜鱼等鱼类对硫酸铜不敏感,主养鳜鱼的池塘只要溶氧充足,即使饵料鱼全部中毒死亡,鳜鱼却能安然无恙。

治疗淡水鲳原虫病常用浓度1.5毫克/升,青虾池使用浓度一般在0.3毫克/升以下,而中华鳖稚鳖的安全浓度为94.9毫克/升。

一些养殖户不了解这些特殊性,用药过量导致中毒死亡。

例2.2000年7月21日下午5时,斜桥镇灯杆村王某8亩河沟用硫酸铜治中华鳋病和鲢出血病,浓度为0.8毫克/升,22日上午7时,鲢、鲤、鲫、草相继浮出水面,呈严重缺氧状,呼吸节律变快,部分鱼有抽搐现象,鳃片上蒙有一层很淡的氧化膜,鳃丝扭曲。

所幸发现及时,大量进排水稀释,死鱼30千克左右。

硫酸铜毒性受水温、溶氧、pH值、县(悬)浮有机物等因子综合影响。

国内学者曾对白鲢做过试验:水温 16℃--30℃之间,温度每升高5℃,硫酸铜毒性就增强0.85—0.95倍。

对体重12克的鳙鱼试验,温度从22.9℃升至26.7℃,硫酸铜安全浓度从0.71毫克/升降至0.5毫克/升,Ca2+与水体中的游离氨结合生成Cu(NH3)²,毒性增强 1—1.4倍。

自来水厂除藻技术

自来水厂除藻技术

自来水厂除藻技术某水厂于1995年建成投产,以黄河三门峡库区水作为供水水源。

其主要处理工艺为:预沉→预加氯→混凝→沉淀→过滤→消毒,是地表水处理的常规工艺流程。

随着该水厂的投产供水,市区居民对自来水存在腥味等口感问题的反映也越来越强烈。

通过对该水厂各个水质监测点的跟踪监测,可发现其水体腥味随着该厂调蓄池藻类数量的变化而呈现周期性的变化,是由于调蓄池内藻类的大量滋生引起的。

藻类产生的原因随着工农业生产的飞速发展,黄河流域废、污水的排放量也急剧增加,加之天然来水量逐年减少,从而使黄河的污染日趋严重。

由于水体营养盐的大量富集,造成黄河水的富营养化。

据2002年以来黄河三门峡段污染指标的监测数据统计:80%时段的黄河来水为IV类、V 类或劣V类水质,主要超标因子为氨氮、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等。

而该水厂的调蓄池又有以下特点:(1)蓄水深度浅,水位最高时水深约5.5米,最低时水深仅为0.7米,且受条件限制,低水位运行时间长,属典型的浅水位蓄水池;(2)原水在调蓄池停留时间长,特别在每年7~9月三门峡库区调水调沙阶段长达三个月不能补充新水。

这就从客观上形成了水质富营养化的基础条件。

虽然该厂调蓄池有一定的自净能力,但却是有限的。

在引黄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丰富,以及春、秋适宜的水温、充足的阳光作用下,藻类就会大量滋生,总数有时呈爆发式增长,高发期藻类总量曾超过1亿个/L,优势藻种主要是蓝藻、绿藻、硅藻等。

藻类的特性藻类通常是指一群在水中以浮游方式生活,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型微生物,其种类繁多,均含叶绿素。

在显微镜下观察,藻类是带绿色的有规则的小个体或群体。

由于藻类是水体中有机物的制造者,故在整个水体生态系统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藻类在一定数量时,对水体水质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但若水中的藻类超过一定数量时,特别是过度繁殖形成水华时,不但会产生臭味,其产生的毒素也能影响人体健康,并且对自来水厂的制水生产带来较大的影响。

水质处理常用药

水质处理常用药

水质处理常用药1、灭藻剂2、消毒剂3、PH值调节剂4、净水剂5、验水盒1、灭藻与抑藻投放硫酸铜,正常情况下以每1000立方水投放2~3kg为宜,每月投放2次即可(且在此药投放2小时以后才能做以下步骤)。

但是随着游泳者的增加会带来一些有机物污染,下雨也会使水质发生变化引起藻类生长,此时就需要再次投放硫酸铜。

另外,若处理的是新水也需要加倍投放。

2、杀菌、消毒游泳池水消毒一般采用强氯精消毒片或强氯精消毒粉。

使用强氯精(消毒粉或消毒片)来进行消毒,最好分两次投放,一次在每天的收场后,另一次在开放前1-2小时进行。

所有含氯消毒剂都有挥发性的,挥发的快慢与阳光、气温有直接的关系,夏天阳光猛烈,天气炎热消毒剂很容易挥发。

在每天的收场后投加消毒剂的话,由于晚上气温相对较低,也没有阳光,可以使消毒剂保持更长的药效,这样可以更加彻底、有效地对游泳池的水体进行消毒;第二天根据各个游泳池场的开放时间不同,可在开放前1—2小时检测余氯,如果余氯偏低的话,可适量补充投加消毒剂,以使用余氯达到卫生要求。

如过早投加消毒剂的话,很快就挥发完了,那到了开场时间余氯就达不到标准了。

2.1消毒片的使用方法消毒片的氯含量≥50%,为速溶的片剂,也就是说洒入游泳池后10分钟左右就能溶解完了。

为了使泳池余氯达标并更有效地保持良好的水质,每立方水应加消毒片2~4克。

(2-4kg/1000立方)。

消毒片加入游泳池后,余氯的计算公式:(以1立方投2克-1片消毒片来计算为例)2g×50%×1000=1000mg(2克的消毒片里含的有效氯,单位:毫克)1000mg÷1000L(1立方)=1mg/L(也就是常说的1ppm)就是说1立方水如果加入1片消毒片,如果没有消耗的话,其理论上的浓度为:1mg/L。

一般来说,加入消毒剂后,消毒剂肯定会与水中的细菌及藻类发生作用(也会被水中的有机物消耗一部分),各个游泳池由于水质状况不一样,因此加入相同数量的消毒片后不同的游泳池其可测余氯浓度也各不相同,水质状况好的,其余氯要高,水质状况差的,其余氯要低。

除蓝藻方法

除蓝藻方法

除蓝藻方法蓝藻是一种常见的水生植物,它生长在水体中,给水质和水生生物带来了很多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科学家们开发了一系列的除蓝藻方法。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除蓝藻方法,并分析其优缺点。

一、物理除蓝藻法物理除蓝藻法是指通过物理手段将蓝藻从水体中分离出来的方法。

常见的物理除蓝藻方法有:机械除藻、光照除藻和超声波除藻。

1. 机械除藻机械除藻是利用机械设备将蓝藻从水体中剥离出来的方法。

常见的机械除藻设备有网箱、网兜等。

这种方法可快速有效地将蓝藻从水体中去除,但仅适用于小面积的水域,而且需要人工操作,成本较高。

2. 光照除藻光照除藻是利用特定波长的光照射蓝藻,以达到杀灭或抑制蓝藻生长的目的。

常见的光照除藻方法有紫外线照射和激光照射。

这种方法对蓝藻有较好的杀灭效果,但对水体中其他生物也有一定的影响,需要谨慎使用。

3. 超声波除藻超声波除藻是利用超声波的机械作用破坏蓝藻细胞结构,以达到除藻效果的方法。

超声波除藻设备可以将超声波直接传输到水体中,对蓝藻进行杀灭。

这种方法对蓝藻有较好的杀灭效果,但需要长时间的超声波作用,且设备成本较高。

二、化学除蓝藻法化学除蓝藻法是指通过添加化学剂来杀灭或抑制蓝藻的生长。

常见的化学除蓝藻方法有氯化铜、过氧化氢和硫酸铜等。

1. 氯化铜氯化铜是一种常用的除蓝藻化学剂,它可以杀灭蓝藻,阻止其生长繁殖。

但使用氯化铜需要控制剂量,过量使用可能会对水体生态系统造成不良影响。

2. 过氧化氢过氧化氢是一种氧化剂,可以杀灭蓝藻和有机物,改善水体环境。

但过氧化氢的使用需要专业人员操作,否则可能对水体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3. 硫酸铜硫酸铜也是一种常用的除蓝藻化学剂,它可以杀灭蓝藻,改善水质。

但硫酸铜使用过量可能导致铜离子超标,对水体生态系统造成危害。

三、生物除蓝藻法生物除蓝藻法是指利用其他生物来控制蓝藻的生长的方法。

常见的生物除蓝藻方法有鱼类控制、微生物控制和植物控制等。

1. 鱼类控制一些鱼类可以食用蓝藻,通过引入这些鱼类到水体中,可以有效控制蓝藻的生长。

用硫酸铜及改变水的pH值去除水中藻类

用硫酸铜及改变水的pH值去除水中藻类

用硫酸铜及改变水的pH 值去除水中藻类郑州市自来水总公司白庙水厂以黄河水为水源,供水规模为36X 104 m3/d。

黄河水经沉砂池、调蓄池两次自然沉淀后,正常情况下出水浊度降至20〜60 NTU再经过混合、反应、沉淀、过滤等工序,最后将净化水送至城市管网。

但自1993 年入冬以来,由于黄河水流量减少,其稀释自净能力减弱,水质污染加重,水中富营养化趋势增大,造成大量藻类繁殖,再加上源水在调蓄池(容积为370X104 m3/d)内停留7〜10 d 左右,又为藻类的繁殖提供了时间。

经检测,水中藻类含量最高达46X 106个/L,其中绝大多数为硅藻,也有少量的蓝藻、绿藻等。

在沉淀池上面漂浮大量浮渣,清水池上面也出现少量的泡沫,造成出厂水有明显的鱼腥味。

虽然采取了沉淀前加氯、增大混凝剂用量、缩短滤池过滤周期等措施,使出厂水腥味有所降低,但难以从根本上消除,影响供水水质。

结合我公司制水工艺特点,为冬季出现高藻水的处理寻找一种有效的办法,于1998年9月—11 月,进行了用硫酸铜及改变原水的pH 值去除水中藻类的试验研究工作。

1试验内容①观察硫酸铜去除水中藻类的效果及对水中生物的影响,找出抑制藻类生长的有效剂量。

②调整原水的pH值至6.5〜7.5(未调整前原水的pH值平均为8.1),通过改变藻类的生存环境观察抑制藻类繁殖的情况。

③观察去除藻类的硫酸铜有效剂量对水中生物的影响。

2试验条件①试验用水取自同一时间的黄河原水。

②试验用盛水器皿为四个约o.3 m的水缸,每个缸内都有充氧器。

③试验用试剂:硫酸铜为分析纯,浓硫酸为工业硫酸。

④试验用鱼为鱼塘捞出的新鲜活鱼。

⑤试验在室外阳光照射下进行。

3试验方法①在四个缸内放入相同水质的原水,测定水温、pH值、藻类、NUN,探索藻类生长繁殖的条件。

②其中一池不加硫酸铜,另三池加入不同剂量的硫酸铜,放置1〜3 d ,测定藻类含量,观察去除情况,并测定铜离子残留量。

③其中一池不调pH值,另三池加酸调整pH值,放置1〜3 d , 测定藻类含量和pH值变化情况,观察抑藻情况。

给水处理中藻类的去除

给水处理中藻类的去除

论文作者:彭海清1,谭章荣2,高乃云1,孟长再3摘要:原水中的藻类会产生异臭、异味,影响净水厂出水水质。

针对这些问题,总结了国内外一些除藻方法和经验,并介绍了部分工程实例。

关键词:除藻氧化澄清气浮 1 混凝除藻投加硫酸铝作为混凝剂可同时去除浊度和藻类,出水中藻类数量<1000个/mL时所需混凝剂量远大于浊度<3 NTU 时所需的量。

原因是粘土类胶体在ζ电位=-5 mV时即可完全脱稳,而藻类必须在ζ电位=0时才能脱稳。

若同时投加聚丙烯酰胺或阳离子型助凝剂则可减少硫酸铝用量。

采用混凝法除藻时应根据藻的种类选择药剂。

去除硅藻时可单独投加硫酸铝,例如番禺市沙弯水厂在硅藻高繁殖期的投铝量从平时的1.2 mg/L增加到3.0 mg/L,可使沉淀池出水的浊度降至1~2 NTU以减少进入滤池的藻类数量。

去除绿藻一般需要预氧化,预加氯时其去除率约为95%~98%,无预氯化时其平均去除率为85%(如果考虑到预加氯会产生三卤甲烷,也可以用其他氧化剂)。

蓝、绿藻会产生臭味,甚至含有毒素,并且会分泌黏液造成配水管网中出现后絮凝现象,此种分泌物又可能转化为三卤甲烷母体,因此是水处理中较难去除的藻类,也是多数富营养化水体中主要生长的藻类,它对混凝剂投量的调整极为敏感。

另外,藻类代谢产生的有机物对絮凝和过滤也有影响,其原因是该有机物中的酸性物质与混凝剂(铁盐或铝盐)的水解产物发生反应,生成的表面络合物附着在絮体颗粒表面,阻碍了颗粒相互碰撞,因此必须增加混凝剂的投量,补偿由于表面络合物的形成对颗粒脱稳和絮凝造成的影响[1]。

2 直接过滤除藻直接过滤不适宜处理含藻量极高的水,这时应在过滤池前增加沉淀池或澄清池,但这样还可能出现滤池出水含藻量>1000 个/mL的情况,需要进一步处理。

沉淀或澄清构筑物的类型很多,可除藻率却不相同。

例如用静沉池处理泰晤士河水时,平均除藻率为59%,可是它处理衣阿华河水时,除藻率为37%(硫酸铝混凝)~97%(石灰软化)。

使用硫酸铜防治水产病害六注意

使用硫酸铜防治水产病害六注意

使用硫酸铜防治水产病害六注意作者:刘万珍来源:《农村科学实验》2016年第07期硫酸铜是水产养殖中的常用药物,其水溶液具有较强的杀灭病原体能力,可以进行药浴鱼体、消毒渔具(食场)、防治鱼病等,但它的安全浓度范围小,药效受环境因子的影响大,如使用不当将收不到明显的效果,甚至产生药害,造成重大损失。

因此,使用硫酸铜防治水产病害应注意以下问题:1.与硫酸亚铁配合使用用硫酸铜进行杀虫时,必须与硫酸亚铁配合使用。

硫酸亚铁可以起到增加药物渗透和收敛的协同作用,如果单独使用硫酸铜或硫酸亚铁都不会起到杀虫的效果。

使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时的浓度为0.7克/立方米,5:2的配比,即硫酸铜为0.5克/立方米、硫酸亚铁为0.2克/立方米。

2.水体的体积和用药量务必计算准确硫酸铜的安全浓度范围小,一般情况下,硫酸铜浓度低于0.2克/立方米时,对鱼的寄生虫没有杀灭作用,但超过1克/立方米时,又会引起鱼类中毒死亡,所以施用硫酸铜时,水体的体积和给药量务必计算准确。

先测量水体面积和深度计算出水体的体积,再按确定的给药量(用药浓度)计算用药量。

如浓度为0.7毫克/升,即在100万毫升的水中加0.7克的硫酸铜,而1立方米的水恰为100万毫升,总用药量的计算公式=水的体积(立方米)×0.7;又因硫酸铜和硫酸亚铁的比例为5:2,故总用药量×5/7=硫酸铜的用量,总用药量×2/7=硫酸亚铁的用量。

3.溶解要得法使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应加热溶解,但不能用60℃以上热水溶解,以免失效。

同时也不要用金属器皿溶解和配药,以防腐蚀器皿和降低药效。

4.防止缺氧用硫酸铜杀灭藻类时,藻类死后会分解消耗大量氧气,使池水缺氧,所以用药后,一定要耐心观察,如发现泛塘等异常现象时,应立即采取加注新水或用增氧机增氧等措施。

5.对症用药硫酸铜可以防治部分因藻类引起的鱼病,如淀粉卵甲藻和青泥苔(丝状藻类)附着病、隐鞭毛虫病、纤毛虫病、中华蚤病等,但并不是所有的因藻类和寄生虫引起的疾病都能用硫酸铜治疗,例如小瓜虫病和卵甲藻病都不能使用硫酸铜,因为硫酸铜不但不能杀灭小瓜虫,反而会使小瓜虫形成胞囊而大量繁殖;而发生卵甲藻病的池塘,水质呈酸性,使用硫酸铜会增加池水的酸性,刺激藻类生长,加重鱼的病情。

怎样清除青苔

怎样清除青苔

实验方案一、实验题目:怎样清除水管里的青苔二、实验目的:1.学会基本的清除青苔的操作过程。

2.掌握简单的物理、化学清除方法。

三.实验材料:薄布、稀盐酸、食用碱水、硫酸铜、蓝矾、漂白粉、生石灰四.实验方法:1.物理方法:防止阳光直射。

(可用黑色遮挡物把水管包裹起来)。

2.化学方法:(1)硫酸铜消除法:在进水口放点硫酸铜, 每立方米用0.7克硫酸铜;(以硫酸铜为例,适宜的投加量为:蓝藻和硅藻0.12~1.00mg/L;绿藻0.10~1.50mg/L,其中胶球藻2.5~3.0mg/L;黄金藻类0.05~0.50mg/L,其中锥囊藻2.50mg/L。

)青苔可用硫酸铜,硫酸亚铁,浓度分别为1ppm , 1-2ppm左右。

蓝矾消除法:每亩水用蓝矾2公斤~3公斤,兑水20公斤。

(2)利用去苔剂(50 mg/L新洁尔灭除藻剂)。

(3)用稀酸(稀盐酸、醋酸等),来回流动以清除。

自来水清洗后再用食用碱水中和,最后自来水清洗到PH试纸显示中性(PH7.5-8.0)即可。

(4)可以用漂白粉,生石灰去除。

浓度分别为10ppm,60-100ppm左右。

平时隔一段时间用石灰水(新鲜石灰配成的10%~20%的石灰水,石灰水的配制方法为:1公斤生石灰加4~9公斤水。

先将生石灰放在桶内,加少量水使其溶解,然后加足水量。

石灰水现配现用,放置时间过长会失效)。

冲洗,就可以防止青苔滋生了。

(5)用戊二醛比例2%的,需慎用。

基本方法:添加应由少渐多,每10升水,2%的可以添加10毫升,开始控制在5~6毫升为宜,第2天添加3~4毫升,第3天再增加1/3(如出现问题可以减少),三天后藻类有明显的变化,水可能稍微有些混,是正常反应。

(6)配制由A和B两种试剂的复合除藻剂;将高锰酸钾粉碎并配制成水溶液——A试剂;将氯化亚铜、质量百分比37%的浓盐酸及水按0.03g∶0.5mL∶100mL的比例配制酸溶氯化亚铜,将氯化铝和氯化钠分别配制成水溶液,然后将酸溶氯化亚铜、氯化铝的水溶液及氯化钠的水溶液配制B试剂;A、B两种试剂分开储存;使用时A和B两种试剂采用现场混合成复合除藻剂投加的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 试验用水取自同一时间的黄河原水。 ② 试验用盛水器皿为四个约 0.3 m3 的水缸,每个缸内都有充氧器。 ③ 试验用试剂:硫酸铜为分析纯,浓硫酸为工业硫酸。 ④ 试验用鱼为鱼塘捞出的新鲜活鱼。 ⑤ 试验在室外阳光照射下进行。
3 试验方法
① 在四个缸内放入相同水质的原水,测定水温、pH 值、藻类、NH3-N,探索藻类生长繁殖的条件。 ② 其中一池不加硫酸铜,另三池加入不同剂量的硫酸铜,放置 1~3 d,测定藻类含量,观察去除 情况,并测定铜离子残留量。 ③ 其中一池不调 pH 值,另三池加酸调整 pH 值,放置 1~3 d,测定藻类含量和 pH 值变化情况,观 察抑藻情况。 ④ 每个缸中加入硫酸铜后再加入活鱼数条,观察鱼类活动情况。 每个缸内都用加氧机充氧,并用同样的原水数份,加入不同剂量的硫酸铜或调整不同的 pH 值(6.5~ 7.5)放置一段时间后测定藻类含量,观察二者对抑制水中藻类繁殖的结果,从而找出硫酸铜抑制藻类繁殖 的有效剂量和抑制藻类繁殖的适宜 pH 值,同时观察有效剂量对水中生物(鱼类)的影响。
1 试验内容
① 观察硫酸铜去除水中藻类的效果及对水中生物的影响,找出抑制藻类生长的有效剂量。 ② 调整原水的 pH 值至 6.5~7.5(未调整前原水的 pH 值平均为 8.1),通过改变藻类的生存环境观察 抑制藻类繁殖的情况。 ③ 观察去除藻类的硫酸铜有效剂量对水中生物的影响。
2 试验条件
+15 789 +15 789


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去除率(%)
23
18
21
鱼类活动情况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5 结论
在两个月的时间中经多次反复试验,得出以下结论: ① 在水体中投加硫酸铜抑藻的有效剂量为 0.5~1.0 mg/L,其对水中藻类去除率可达 70%~90%。 ② 当水体中硫酸铜的投加量为 0.5~1.5 mg/L 时,其铜离子残留量最大为 0.16 mg/L,该值远远低 于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中铜离子的允许值 1.0 mg/L。 ③ 调整原水的 pH 值至 7.0 左右,改变藻类的生存环境,也可以抑制藻类的繁殖,其对藻类的去除 率可达 18%~57%。 ④ 当硫酸铜的投加量为 0.5~1.5 mg/L 时,鱼类活动情况良好。 试验结果于 1999 年 1 月用于白庙水厂的生产实际,其效果与试验结论完全一致。该试验为高藻水的处 理找到了一种有效途径。
<0.05 0.07
0.12
鱼类活动情况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表 2 调整 pH 值抑制藻类的试验结果
缸号
1#
2#
3#
4#
试验
条件
调整前 pH 值 8.10
8.10
8.10
8.10
充氧
调整后 pH 值 未调 pH 7.30
7.56
7.50
调整 pH 值前 1 657 845 藻类总数(个/L)
调整 pH 值后 1 757 872 710 505 931 551 805 239 藻类总数(个/L)
藻类去除率(%)
79
90
90
硫酸铜投加量 0
0.5 1.0 1.5 充氧
(mg/L)
放入
投加硫酸铜前 1 105 230
鱼类
藻类总数(个/L)
投加硫酸铜后 3 094 644 252 624 284 202 299 991 藻类总数(个/L)
藻类去除率(%)
77
74
73
铜离子残留量 <0.05 (mg/L)
6 建议
藻类问题是困扰供水水质的一大难题,通过试验和生产实际应用,采用硫酸铜及改变水的 pH 值可以 达到去除水中藻类,降低甚至消除水腥味的效果。在今后的生产应用中应着手以下工作: ① 投加硫酸铜和调节 pH 值同步进行。藻类的生活环境和水中的 pH 值有密切的关系,pH 值越低,藻 类的繁殖越慢。虽然在试验中调节 pH 值的效果并不明显,但和硫酸铜同步使用,估计其效果比单独投加硫 酸铜要好。 ② 严格控制残余铜对水质的影响,在试验中测定水中铜离子的含量并不高,但随着长期的蓄集,就 有可能形成铜污染。因此,要通过及时清理淤泥、定时监测等来控制铜污染的产生。 ③ 掌握好硫酸铜的投加时机和投加量。应作好水质的监测,控制投加的时间和投加量,做到适时和 适量地投加,保证去除效果。 ④ 硫酸铜并不是对所有的藻类都有显著的抑制效果,需要进一步研究硫酸铜对不同藻类的抑制作用。
用硫酸铜及改变水的 pH 值去除水中藻类
郑州市自来水总公司白庙水厂以黄河水为水源,供水规模为 36×104 m3/d。黄河水经沉砂池、调蓄池两 次自然沉淀后,正常情况下出水浊度降至 20~60 NTU,再经过混合、反应、沉淀、过滤等工序,最后将净化 水送至城市管网。 但自 1993 年入冬以来,由于黄河水流量减少,其稀释自净能力减弱,水质污染加重,水中富营养化 趋势增大,造成大量藻类繁殖,再加上源水在调蓄池(容积为 370×104 m3/d)内停留 7~10 d 左右,又为 藻类的繁殖提供了时间。经检测,水中藻类含量最高达 46×106 个/L,其中绝大多数为硅藻,也有少量的蓝 藻、绿藻等。在沉淀池上面漂浮大量浮渣,清水池上面也出现少量的泡沫,造成出厂水有明显的鱼腥味。虽 然采取了沉淀前加氯、增大混凝剂用量、缩短滤池过滤周期等措施,使出厂水腥味有所降低,但难以从根本 上消除,影响供水水质。 结合我公司制水工艺特点,为冬季出现高藻水的处理寻找一种有效的办法,于 1998 年 9 月—11 月, 进行了用硫酸铜及改变原水的 pH 值去除水中藻类的试验研究工作。
4 试验结果
试验结果见表 1 和表 2。
表 1 硫酸铜去除水中藻类的试验结果
缸号
1#
2#
3#
4#
试验
条件
硫酸铜投加量 0 (mg/L)
0.5 1.0 1.5 充氧
投加硫酸铜前 1 421 010 藻类总数(个/L)
投加硫酸铜后 藻类总数 (个/L)
4 641 966 299 991 142 101 142 101 +94 374 群
藻类去除率(%)
57
44
51
调整前 pH 值 8.15
8.15
8.15
8.15
充氧
调整后 pH 值 未调 pH 6.78 调整 pH 值前 1 563 111 藻类总数(个/L)
6.92
7.09
放入 鱼类
调整 pH 值后 藻类总数 (个/L)
1 894 680 1 199 964 1 278 909 1 231 54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