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思维之问题解决

合集下载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课件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课件

第一节 思维的一般概述
四、思维与语言的关系 (二)思维与语言的区别 它们的本质属性不同 ——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 ;思
维是心理过程。 它们与客观事物的关系不同——语言与客观事物之
间是标志与被标志的关系;思维与客观事物之间 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 它们的构成要素不同——语言中的词与思维中的概 念相关, 但并不完全等同。 思维的规律和语言的语法规则不同—— 不同的民族 有着相同的思维规律, 却有着不同的语言。
四、想象的种类 (二)有意想象 也称随意想象, 它是有预定目的、自觉进行的
想象。 再造想象 再造想象是根据词语的描述或非语言(图样、
图解、符号等)的描绘, 在头脑中产生有关 事物新形象的过程。 再造想象形成的新形象差异较大
“野水无人渡, 孤舟尽日横”
第二节 想象的一般概述
四、想象的种类 (二)有意想象 创造想象
(二)概念的种类 3. 根据概念形成的自然性 自然概念 是指在人类历史发展及个体发展过
程中自然形成的概念。 人工概念 是在实验室的条件下,为模拟自然
概念的形成过程而人为地制造出的
第四节 概念与推理
二、概念的形成 (一)概念形成的途径 在个体发展过程中,概念的掌握主
要通过两条途径: 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辨别学习、积累
经验而掌握概念。 在教学过程(包括自学在内)中,
通过揭露概念的内涵而形成的概念。
第四节 概念与推理
二、概念的形成 (二)影响教学条件下对概念的掌
握的因素 1. 已有经验。 2. 变式。 3. 发挥语词功能。 4. 下定义。 种概念+属差
第四节 概念与推理
三、判断 所谓判断就是肯定或否定事物有某
种属性, 或者是肯定或否定事物之 间的联系或关系。

《普通心理学》: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普通心理学》: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普通心理学》: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一、问题情境问题情境是指呈现问题的客观情境( 刺激模式)。

问题情境对问题的解决有重要的影响。

(1) 情境中物体和事物的空间排列不同,会影响问题的解决。

一般说来,解决某一问题所必需的物体比较靠近,都在人的视野之中,问题就容易解决,反之则困难。

(2) 问题情境中的刺激模式与个人的知识结构越接近,问题就越容易解决。

例如,已知一个圆的半径是2 厘米,求圆的外切正方形的面积,用A 、B 两种方式呈现图形(见图6-1) ,A 图中不容易看出圆的半径与正方形的关系,问题解决就要困难,而B 图中,人们很容易看出圆的半径与正方形的关系,问题较易解决。

图6-1 圆的外切正方形呈现方式(3) 问题情境中所包含的物件或事实太少或太多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太少可能遗漏事实,太多则会产生干扰。

如图6-2 ,由于" 心理眩惑"作用,右侧的箭形部分不易被看出。

图6-2 镶嵌图形(你能看见右侧图上与左上图相同的箭头吗?)二、迁移迁移是指已有的知识经验对解决新课题的影响。

例如,学会了骑摩托车再学开汽车就要容易些;学会了骑自行车反而影响学骑三轮车。

这些现象都是迁移的表现。

迁移有正迁移和负迁移之分。

正迁移是指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对解决新问题有促进作用。

例如,毛笔字写得好的学生,钢笔字往往也会写得不错。

负迁移是指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对解决新问题有阻碍或干扰的影响。

例如,学过汉语拼音的学生在初学英文时往往有一些困难。

一般来说,知识经验越丰富,概括水平越高,新旧情境间共同因素越多,越易于将知识经验迁移到解决新问题的情境中去,促使问题解决,产生正迁移;相反,知识经验片面、概括水平低或使用不当,会妨碍问题的解决或把问题解决的思路引向歧途,导致负迁移产生。

三、原型启发原型启发是指在其他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

其中具有启发作用的事物或现象叫做原型。

作为原型的事物或现象多种多样,存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日常生活之中。

实验心理学第十章-思维ppt课件

实验心理学第十章-思维ppt课件
.
讨论: (1)实验的设计? (2)为什么控制组从第6题开始做? (3)此类测验安排有个注意事项是什么?
.
(三) 噪 声
Glass要求被试解决4个猜谜问题,两个是 可能解决的,另两个是不能解决的。
四种噪音条件: 1.强噪音; 2.弱噪音;3. 事先告诉有噪音; 4. 事先不告诉有噪音。
噪音是油印机、计算器、打字机工作时发出的 噪声的录音,再加上一个人说西班牙语,一个 人说亚美尼西亚语的录音。
.
讨论: (1)实验中的自变量 (2)实验中的因变量 (3)实验中的变量是如何转化为操作性定 义的?
.
二、问题解决的计算机模拟
(一)、人工智能的界定
1.Turing测验


电传打字机
能 穿
计算机
电传打字机
透 的

Turing模拟游戏图 壁
电传打字机 电传打字机
试验者
Turing测验对人工智能的操作定义:如果试验者不能辨 认计算机所给出的问题答案和人所给出答案的区别时, 计算机就很好地模拟了人的思维过程,具有了人工智能
塞尔 中文剧情实验
屋内人
门缝
屋外人
塞尔认为,计算机虽表现得好像能进行各 种思维,解决各种问题,但实质则只是根据 一套事先设定好的原则进行类似条件反射似 的反应,反应的标准是当前刺激与预先存储 的某个刺激的匹配程度,而不是真正根据语 义或是某一思维策略进行反应。
.
被试的思维策略:
“知觉指引策略” :无目的性,口语报告 为“走一步看一步”等 “选择性搜索策略” :口语报告为“先把 最角上的棋子吃掉” 等 “计划简化策略” :口语报告一般 “为怎 样使4个角一个一个空出来”等
.
统计结果:

07彭聃龄《普通心理学》课件_第七章 思维

07彭聃龄《普通心理学》课件_第七章 思维
2. 概括性 反映事物大体轮廓和主要特征,是概括化了 的形象。
Cooper & Shepard(1973)的“心理旋转实验”
把倾斜的字母在头脑中旋转到直立,然后 再 做判断。表象是客观存在的,具有可操作性 。
3.可操作性:可在头脑中对表象进行操作。
表象在思维中的作用 1.表象为概念的形成提供感性基础。 例如,动物、树、鸟概念的形成。 2.表象是思维的单位之一,有助于思维。 表象是知识的心理表征方式之一。这些形象 是思维活动的感性支柱,帮助思维活动的顺利进 行。
2.启发法策略 根据一定经验,在问题空间内进行较少的搜 索,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
不能保证成功,但有时省时省力。 (1)手段-目的分析法
将总目标分成子目标,运用一定手段,实现子 目标,最终实现总的目标。
2 逆向搜索 从目标状态开始,找到通往初始状态的方法。 3 爬山法 逐步降低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的距离。 手段-目的分析法的特例,是一种纯粹“向前 进”的策略。
流畅性:单位时间内发散项目的数量。 变通性:发散项目的范围或维度。《非常归 用途测验》 独特性:对问题能提出超乎寻常的、独特新 颖的见解。《命题测验》来测试人的思维的独特 性。
“一个新的想法是旧的成分的新组合”
3.常规思维与创造思维 ■ 常规思维: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按现成 的方案和程序解决问题。 ■ 创造性思维:重新组织已有知识经验,提 出新方案,创造新成果的思维活动。
原型在创造想像中起启发作用的事物。-动物 、植物、日常生活中经历等。
想一想:儿童复述故事和编故事,分别是什么 想像?
如何创造出新的形象-想像对表象加工的方式
1.粘合 把事物从未结合过的属性、特征、部分结合 在一起。
2.夸张 改变事物的正常特点,或突出、省略某些特 点。

普通心理学 各章重点

普通心理学 各章重点

自学考试“普通心理学”各章复习重点第一章绪论本章主要介绍心理学的由来及发展,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历程,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性质和方法。

本章重点如下:(一)基本概念:感应性、心理、心理状态、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个性。

(二)思考题:1、心理产生的标志是什么?怎样证明?答:动物对生物学刺激做出反应,说明心理现象产生。

蚯蚓试验证明。

2、人的心理与动物心理有何本质区别?答:语言的出现,产生了思维,对事物本质做出反应。

3、为什么说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如何证明?答:心理是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1)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脑的发展导致心理的发展。

(2)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如狼孩等);(3)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能动的反应。

4、为什么说人的心理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有何根据?5、简述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意义?(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试验室)第二章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一)基本概念:神经元、突触、本能、反射、反射弧、反馈、兴奋过程、抑制过程、无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第一信号系统、第二信号系统(二)思考题:1、简述突触的结构和功能。

答:突触的结构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三部分组成。

突触的机能主要是使神经元之间发生联系,进行通讯联络,使神经冲动有效地在神经系统内传导。

2、为什么说兴奋在突触上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有何根据?3、简述脑干网状结构及下丘脑的功能。

4、简述动力定型的形成过程。

(考过)5、哪些事实证明大脑两半球的机能是非对称的?6、R.W.斯佩里对裂脑人的实验研究说明了什么?有何意义?7、第二信号系统对人的心理活动有何重要作用?答:第二信号系统是人们获得间接知识和经验,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基础。

8、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有何区别?9、简述言语机能联合区的功能。

第三章需要与动机(一)基本概念:需要、动机、内驱力、成就动机、好奇心、自然需要、社会需要(二)思考题: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试对这一理论进行客观的评价。

普通心理学-—思维

普通心理学-—思维

第七章思维一、思维的概念及特征 (一)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记忆是人脑对输入信息的编码、储存 和提取过程。

而思维则是对输入信息进行更高层次的加工。

(二)思维的特征1、概括性2、间接性3、思维是对经验的改组二、思维的过程(思维的心智操作)(一)分析和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1 .分析 是在头脑中把整体分解为部分,把复杂的事物分解为 简单的要素,分别加以考虑的心智操作。

2 .综合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各部分和各种因素联结起来考 虑的心智操作。

(二)比较:比较是在头脑中对事物或现象加以对比,确定它们 的相同、相异及其关系的过程。

(三)抽象与概括1 .抽象是在头脑中舍弃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与非本质属性, 把事物共同的本质属性抽取出来的过程。

2 .概括 是在头脑中把抽取出的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综合起来 的过程。

如概念、定义、定理的形成。

(四)具体化与系统化1 .具体化 就是在头脑中把抽象、概括的结论应用于具体的事 物的过程。

2.系统化就是在头脑中把事物或其属性,纳入到一定的类别 E -H-第一节 思维的一般概念1 / 13或系统中去的过程。

三、思维的种类(一)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根据思维所要解决的问题的内容和方法,可把思维区分为:1.动作思维以实际操作来解决直观的、具体问题的思维称为动作思维或直观动作思维。

2.形象思维以头脑中的表象进行的思维,称为形象思维或具体形象思维。

3.抽象思维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思维活动,称为抽象思维或抽象逻辑思维。

(二)聚合式思维和发散式思维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可把思维区分为:1.聚合式思维(求同思维、集中思维)是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的答案的思维。

2.发散式思维(求异思维、分散思维)是沿着各种不同的方向去思考,探求多种解决问题途径和答案的思维。

(三)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依据思维是根据日常生活经验还是科学概念,可区分为:1.经验思维人们凭借日常生活经验进行的思维活动叫做经验思维。

心理咨询师三级考试《普通心理学》思考题整理

心理咨询师三级考试《普通心理学》思考题整理

⼼理咨询师三级考试《普通⼼理学》思考题整理1.什么是⼼理现象?⼼理现象包括哪些⽅⾯?⼼理现象是⼼理活动的表现形式,分为⼼理过程和⼈格两⼤部分。

⼼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认知过程是指⼈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是由表及⾥,由现象到本质反映客观事物特征及其内在关系的⼼理活动,是⼈最基本的⼼理活动,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

情绪情感过程是指⼈对客观事物是否满⾜⾃⾝物质和精神需要⽽产⽣的态度体验,是⼈对客观事物需要的主观反映。

意志过程是指⼈⾃觉地确定⽬的,克服困难,⼒求实现预定⽬的的⼼理过程。

⼈格是指⼀个⼈区别于他⼈的⼼理特征的总称,表现在两个⽅⾯,⼼理倾向性和个性⼼理特征。

⼼理倾向性是指⼈堆客观事物及活动对象的选择与趋向,是⼈积极从事活动的指向性和基本状态。

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爱好、理想、价值观、⼈⽣观、世界观等。

个性⼼理特征是⼈在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中⾏程的稳定⽽经常表现出来的特征,是⼈的多种⼼理特征的结合,集中反映了⼀个⼈的⼼理⾯貌。

包括能⼒、⽓质和性格。

能⼒是指⼀个⼈顺利完成某个任务所必须具备的⼼理特征,表现出⼈与⼈之间存在差异的活动效率及其潜在可能性。

⽓质是⼈的⼼理活动与⾏为产⽣的动⼒特征,表现在⼼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

性格是指表现个⼈对现实的态度和相应的⾏为⽅式中⽐较稳定的具有核⼼意义的个性⼼理特征。

性格在⼈格中具有核⼼意义。

2.⼼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学派及其主要观点是什么?结构主义⼼理学:冯特、铁钦纳;⼼理学应该研究⼈的意识经验,通过内省法来研究个⼈的直接经验,应从内容、过程和原因三个⽅⾯进⾏。

机能主义⼼理学:詹姆斯、杜威;⼼理学应该对个体适应环境时的⼼理与意识进⾏了解,这远⽐研究⼼理或意识的结构重要。

⾏为主义⼼理学:华⽣、斯⾦纳;⼼理学研究的对象应该是可以观察到的外显⾏为,⽽并不是看不见、摸不着、⽆法客观研究的意识。

格式塔⼼理学:韦特海默、柯夫卡、柯勒;格式塔在德⽂中意味着“整体”,主张⼈的⼼理应该作为⼀个整体来研究。

普通心理学问题解决的一般步骤

普通心理学问题解决的一般步骤

普通心理学问题解决的一般步骤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 一、提出问题问题就是矛盾,发现问题就是发现矛盾的存在,并产生解决矛盾的需要和动机,这是把社会的需要转化为个人思维活动的过程。

发现问题是问题解决的开端,也是问题解决的动力。

只有发现问题,才能激励和推动人们投入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之中。

提出问题是问题解决的开端。

能否发现具有重大社会价值的问题,取决于多种因素。

1.依赖于人的思维活动的积极性。

勤于思考、善于钻研的人,才能从细微平凡的事件中发现关键性问题。

思想懒惰、因循守旧者难于发现问题。

例如,牛顿发现地心引力,瓦特发明蒸汽机,巴甫洛夫发现狗的“心理性唾液分泌”等都是勤于观察、思考的结果。

2.依赖于人的认真负责的态度。

人的活动积极性越高,社会责任感越强,态度越认真负责,越容易发现问题。

例如,一个工作认真负责的教师,很容易发现学生中出现的学习、心理等问题。

而一个没有认真负责态度的人,对周围的一切问题将会熟视无睹。

3.依赖于人的兴趣爱好和求知欲望。

兴趣广泛、求知欲望强烈的人,一般不满足于对事物的公认的、表面的解释,而是力求探究事物的内部原因,能够件人所未见,想人所未想,发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4.依赖于人的知识经验的丰富程度。

一般来说,知识渊博、经验丰富的人,能够提出深刻而有价值的问题;而知识贫乏的人,不容易提出问题,也不容易抓住要害提出深刻性的有价值的问题。

二、明确问题所谓明确问题就是分析问题,抓住问题的核心与关键,找出主要矛盾的过程。

明确问题依赖于两个条件。

1.依赖于是否全面系统地掌握感性材料。

问题总是在具体事实上表现出来的,只有当具体事实的感性材料十分丰富且符合实际时,才能通过分析、综合、比较等,使矛盾充分暴露并找出主要矛盾。

这是明确问题的关键。

2.依赖于已有的知识经验。

知识经验越丰富,越容易分析问题并抓住主要矛盾,越容易对问题进行归类,使思考具有指向性,便于有选择地应用原有知识经验来解决当前的问题。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 第07章 思维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 第07章 思维

(四)体系化与具体化
1、体系化——在人脑中根据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按不 同顺序与层次组成一定系统的思维过程. 2、具体化——人脑把经过抽象、概括而获得的概念、原 理和理论,运用到某一具体对象上去的思 维过程.
第二节
表象与想象
一、什么是表象
(一)定义 ——人脑对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的反映。 (二)特征 1、形象性 表象来源于感知,也反映事物的外在形象, 因此具有形象性。 2、概括性(外在形象的概括) 表象来源于感知,但经过大脑的加工,提高 了一个档次,有了一定的概括性。
思维是对人脑客观事物的概括的认识
概括为交通工具
又如:不管男人女人,大人小孩,中国人外国人, 好人坏人都概括为“人”
二、思维的种类
(一)根据思维过程中解决问题的方式不同
1、动作思维 ——以实际动作为支柱的思维
2、形象思维
——以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象为支柱的思维 3、抽象逻辑思维 ——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进行的思维。
有知识推论出新结论的思维活动,是从已知判断出发 推出新判断的思维形式。
推理具有两个条件:
1、前提真实
2、推理的前提和结论之间具有必然联系,即推理形 式要符合逻辑规律。
(二)推理的种类
1、演绎推理
——是指从一般原理中推出特殊事例结论的推 理要求所给前提为真时得出必然的结论。
演绎推理主要有三种形式:
(二)根据探索问题的答案的方向不同
1、聚合思维 ——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朝着同 一 个方向提出一个正确答案的思维。 2、发散思维 ——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不同的途径去思考, 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
(三)根据思维结果是否经过明确思考以及是 否具有清晰意识
1、直觉思维 ——人脑对于突然出现的新问题、新事物和新现 象能迅速理解并作出判断的思维 2、分析思维 ——是严格遵循逻辑规律,逐步进行分析与推导, 最后得出合乎逻辑的正确答案或作出合理的 结论。

普通心理学 第八章 思维

普通心理学 第八章 思维

总之,感觉和知觉只能使我们觉知到当前的具体事物,因而 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思维则不然,由于思维的概括性和间接性, 人以感性材料和非感性材料为媒介,可以认识那些没有直接作用 于人的种种事物,也可以预见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借助于思维, 人的认识能够从个别中看到一般,从现象中透视本质,从偶然中 洞察必然,从现存的事物中推测其过去,预见其将来。
第三节 概念的形成和掌握
一、概念及其结构
概念是人脑反应事物本质的一种思维方式,是思维最基 本的单位。概念和词紧密地联系着。词是概念的语言形式, 概念是词的思想内容。不依赖于词的赤裸裸的概念是不存 在的。但概念和词也不完全等同。一个词(多义词)可以 代表不同的概念(杜鹃),相同的概念也可以用不同的词 来表示(如“眼”和“目”),有些词则不表示任何概念。 概念总是反映一个个或一类类事物或对象。我们头脑 中的概念都有一定的结构。那么概念是由哪些因素构成的 以及这些因素的相互关系又是如何的呢?关于概念的结构: 特征表说和原型说。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思维是一 种高级的认识活动,只要把思维和感觉、知觉加以比较,就可以 明显看出思维的特点。感觉、知觉只能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或个 别事物,思维则能反映一类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规律性联系; 感觉知觉只能反映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而思维总是通过 各种媒介来反映客观事物的,这就是思维的间接反映。间接反映 的结果,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如果正确是由于实践 经验和知识经验的丰富推断的结果符合事物之间的规律联系。如 果错误,则由于知识经验的狭隘或推理违反逻辑规则,推断的事 物不符合事物之间的规律性联系。不论正确的推断还是错误的推 断,思维都是一种间接的反映过程。
普通心理学
上节回顾
通过上一节对心象的学习,我们了解了 心象的相关概念、种类、个性差异,并对 表象和想象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学习。 本节主要对心理过程的另一重要阶段思 维进行重点学习。

普通心理学:思维知识点整理

普通心理学:思维知识点整理

普通心理学:思维知识点整理●一、思维的一般概念●含义●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它能揭示事物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并主要表现在概念形成、问题解决和决策的活动中●思维的特征●概括性●抽取共同特征和规律●间接性●借助媒介和知识经验●思维是经验的改组●需要人们对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不断进行更新和改组●思维的过程●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思维的种类●从思维的性质,内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方面划分●直观动作思维●又称实践思维任务●具有直观的形式,又要依赖于实际操作来解决问题●形象思维●借助于具体形象来解决问题的思维●逻辑思维●面临的是理论性质的任务●又要依赖于概念理论知识来解决问题●从思维的内容划分●经验思维●凭借日常生活的经验进行的思维●理论思维●根据科学概念和论断进行的思维●从思维的结果是否经过明确的思考步骤和对过程是否有清晰的意识划分●直觉思维●面临新问题、新事物和现象是迅速理解并作出判断的思维●分析思维●遵循严格的逻辑规律,逐步推导而得到合理结论的思维●从思维探索目标的方向不同划分●辐合思维●根据已知的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

也就是从给予的信息中,产生合乎逻辑的结论,它是一种有方向、有范围、有条理的思维方式●发散思维●沿着不同方向探索问题答案的思维●重新组织当前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储存的信息●产生出大量的、独特的新思想●从思维是否具有独创性划分●常规思维●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照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直接解决问题的思维●创造思维●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二、表象●什么是表象●含义●客观事物不在面前时,在头脑中产生的关于事物的形象●表象的分类●按感觉通道划分●视觉表象●听觉表象●运动表象等●根据表象创造程度不同划分●记忆表象●想象表象●表象的特征●直观性●表象是以生动具体的形象在头脑中出现的。

人头脑中产生某种事物的表象,就好像直接看到或听到这种事物的某些特征一样●概括性●表象是人们多次知觉的结果,它不表征事物的个别特征,而是表征事物的大体轮廓和主要特征●可操作性●由于表象与知觉相似,因此人们可以在头脑中对表象进行操作,这种操作就像人们通过外部动作控制和操作客观事物一样●谢帕德和库柏:“心理旋转”实验(R:180°)●表象的脑机制●表象和知觉是否具有类似的脑机制●柯斯林认为,视觉表象和视知觉在功能上是等价物,两者之间具有共同的神经机制。

普通心理学 普心8(思维和语言)

普通心理学   普心8(思维和语言)

(3)双词或三词组合阶段
• 从1岁半到2岁开始,儿童出现了由双词或 三词组合在一起的语句,如“妈妈鞋鞋” 等,这种句子虽比单词句表达的意思要明 确一些,但其形式是断续、简明和不完整 的。
• 儿童双词句的发展起先比较缓慢,以后的 发展则急剧增加,在比较短的时期内逐渐 出现了词的大量组合,并开始能适当地用 单词或两个词组合起来粗略地表达语义关 系。
乔姆斯基:天
生的普遍语法
• 语言学家乔姆斯基 是认为儿童的言语 发展不能单独由环 境因素所解释的早 期创制者之一。依 据Chomsky的观 点,言语具有强大 的生物学基础,孩 子在特定时间以特 定方式在生物学上 注定了言语学习。
• Roger Brown(1973)用了很长时间观察一些父母与他们的 小孩,寻找小孩通过父母的强化而学习言语规则的证据, 这种强化包括了微笑、拥抱、在背部轻拍、纠正性反馈等。 他发现,父母有时候会对孩子说出的他们喜欢的句子微笑 或者赞赏,但他们也会对不合语法的句子进行强化。
• Brown后来得出了结论,也就是并没有证据表明强化是造 成儿童言语法则系统发展的原因。很多孩子的句子在某种 意义上是新奇的,这些句子他们以前从未听过。可能一个 孩子听到了“盘子掉到地板上”这句话,但他随后就可以 说出“我的镜子掉到了毯子上”。简单的强化与模仿并不 能解释这种说法。
问题解决---寻找并界定问题
• Fred Smith(联邦快递的创始人)曾经问:“为 什么不能有可靠的通宵邮递服务呢?
• 正面的语言 • 具体化
问题解决---发展合适的问题解决策略
• (1)设定子目标 • 子目标(Subgoals)是让你能够达到更接近
终极目标的状态的中间目标。设定子目标 的最好方法就是从最终目标逆向递推。 • (2)运用算法 • 算法(algorithm)是像公式、一系列指示或 者试误法这样的策略,它能够保证获得问 题的解答。烹饪(菜谱)

普通心理学基础知识要点

普通心理学基础知识要点

心理学基础知识要点【1】心理学的学科性质①心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科学(1879- )。

②心理学是一门中间学科。

③心理学既是理论科学,又是应用科学。

【2】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基本原则(一)基本原则:①客观性原则:研究对象必须是可观察的、可记录的、可验证的。

②发展性原则:在发展中研究心理活动的原则,研究个体在不同年龄发展阶段上的心理的发生和发展。

③实践性原则:在实践中进行验证,并为实践服务。

(二)注意事项:①检验论据:贝尔特海姆的案例②分析假设和偏见:③避免感性推理④考虑其他可能的解释⑤容忍不确定性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观察法(observational method):由研究者直接观察记录被试的行为活动,从而探究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存在何种关系的方法。

注意:眼见不一定为实①自然观察法:不加任何人为干涉的自然情境中对人进行观察的方法。

②控制观察法:在预先控制观察的条件下进行观察,其结果带有一定的规律性和必然性。

③连续性观察:对同一对象、同一问题进行连续、反复、多次的观察④轮换性观察:对同一问题进行观察研究需多次变换对象反复观察⑤隐蔽性观察:研究者的观察活动需在被研究者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1)优点:观察法较为直接,可以观察到比较真实和原始的资料2)缺点:事件不易重复出现;影响因素多;会出现不需要研究的对象;易受主观因素影响。

3)注意事项:每次只观察一种行为;要观察的行为特征,必须事先有明确地说明;观察时要善于捕捉和记录;采用时间取样的方法进行观察。

(二)实验法:是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地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来研究某种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所产生的影响的方法。

1)包括自然实验法和实验室实验法两种。

2)注意事项:要明确实验目的;定好实验计划;编定实验程序;避免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double-blind control)。

3)对实验结果的解释:①选择最佳解释:如对智力发展的研究②判断结果的重要性: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和现实意义的显著③相关≠因果(三)调查法:以被调查者所了解或关心的问题为范围,预先拟就问题,让被调查者自由表达态度或意见的一种方法。

《普通心理学》阅读材料:问题解决的思维策略

《普通心理学》阅读材料:问题解决的思维策略

⼀、⼿段—⽬标分析策略该策略的基本思想是,从认识问题解决的⽬标和现有状态之间的差距着眼,通过设⽴若⼲⼩⽬标,并加以逐个实现的⽅式使现状不断逼近⽬标,直⾄最终消除差距,达到⽬标,解决问题。

该策略在问题解决中的思维操作步骤是:1.认清问题的初始状态和⽬标状态;2.分解问题的总⽬标为若⼲⼩⽬标(每个⼩⽬标就是⼀个中间状态);3.选择⼿段将初始状态向第⼀个⼩⽬标推进;4.达到第⼀个⼩⽬标后,再选择⼿段向第⼆个⼩⽬标推进,依次类推;5.如果某⼀⼿段⾏不通,就退回原来状态,重新选择⼿段,直⾄最终达到总⽬标。

例如,有⼀个“⼋张牌”问题。

在九个格⼦列成的正⽅形盘格⾥有⼋个数字格和⼀个空格,每次只给通过⼀个数字格与空格交换位置来移动数字格。

其初始状态为A,要达到的⽬标状态为B,该如何操作?(如图6-8)操作要经过26步,很难全部预想确定,但若分成⼏个⼩⽬标,即经过⼏个中间状态来达到最终⽬标,则要容易得多了。

⼆、探试搜索策略该策略的基本思想是,利⽤事先能得到的有关达到⽬标的某种信息和已有的经验寻找问题解决的突破⼝,从中获得更多信息,以便进⼀步选择最有利于达到⽬标的⽅向进⾏搜索。

在搜索过程中,虽然也可按⼀些现成的规则(如数学运算法则、物理定律、化学公式、语法规则等)进⾏思维操作,但经验判断占有⼗分突出的地位,它为问题解决寻找突破⼝、发现捷径创造有利条件。

例如,在如下密码算题中,已知D=5,要求把字母换成0~9数字。

如果完全⽤逐个替换的办法求解,那么该题共有300万个可能的尝试,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是失败的。

但运⽤该策略便可从事先得到的D=5这⼀有助于达到⽬标的信息出发,选择由个位向⾼位逐个相加递进的⽅向,并主要依靠加法规则操作。

D O N A L D+ G E R A L DR O B E R T三、⽬标反推法该策略的基本思想是,从⽬标状态出发向初始状态反推,直⾄达到初始状态为⽌,然后再由初始状态沿反推路线⼀步步正向求解。

《普通心理学》:思维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普通心理学》:思维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积极思维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创设⼀定的问题情境,激发学⽣思维活动的积极性,从⽽培养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或激发学⽣⾃⼰提出各种问题,教师不必急于回答,要设法将其转换成学⽣的共同问题,并⿎励学⽣运⽤已有的知识经验去思考如何解决⾃⼰提出的问题,也可以展开全班讨论,教师也可以给予⼀定的、必要的启发,让他们⾃⼰寻找答案。

例如,要求学⽣“⽤⼀条线段等分矩形”。

教师就会发现学⽣根据已有的知识,经过直观思考,找出了⼏种最普通的分法,如重叠对边和按对⾓缘分(如图6-5)。

这时教师应引导学⽣分析上⾯已做的⼏种分法有什么共同点,使他们知道⽤上⾯的分法(如图6-5)可以分成相等的两个矩形(或正⽅形),可以分成相等的两个三⾓形。

接下来,教师还应启发学⽣,使他们知道还可以分成两个梯形(如图6-6)。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进⾏综合思考。

在概括已有⽅法并发现以上分法的共同性质后,教师先画⼀个矩形,将以上六种分法在这矩形中逐⼀画上虚线(如图6-7)。

让学⽣进⼀步观察,他们在这直观图形的帮助下,能够看到每⼀步分法都交在中⼼点上。

最后教师启发学⽣总结出:“通过这⼀中⼼点的直线,都可以把长⽅形分成同样⼤⼩的两半”,即“等分矩形的法则”。

图 6-7在⼩学⽣掌握了矩形等分法的法则基础上,教师可以进⼀步启发他们,平⾏四边形、正⽅形、菱形、圆形等同样可以运⽤这个法则去等分,使学⽣的思维得到进⼀步扩展。

⼆、帮助学⽣掌握解决问题的思维步骤与⽅法传统的教学往往只重视知识的传授,⽽不重视掌握知识时所必需运⽤的各种思维⽅法的培养;只注意某些结论的记忆,⽽忽视产⽣这种结论的推理过程。

然⽽,恰恰是这种思想⽅法和逻辑推理规律的掌握对⼈的思维能⼒的发展具有重⼤的意义。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帮助学⽣掌握各种思维⽅法和培养逻辑思维的能⼒。

思想⽅法、逻辑规律是⽐较抽象的,不是任何年龄⼉童都能⾃觉地、有意识地加以掌握的。

《普通心理学》第七章 思维

《普通心理学》第七章 思维
2020/3/9
二、 思维的种类
• (二)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 • 人们凭借日常生活经验进行的思维活动叫做经验思维。
由于知识经验的不足,这种思维易产生片面性,甚至得出 错误的结论。 • 理论思维是根据科学的概念和论断,判断某一事物,解 决某个问题。 •
2020/3/9
二、 思维的种类
• (三)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 • 直觉思维是人们在面临新的问题、新的事物和现象时,
练习:
• 思维过程的两个重要特征是(
)。
• A.概括性和逻辑性 B.间接性和严密性
• C .概括性和严密性 D.间接性和概括性
2020/3/9
练习
• 每次看见“月晕”就要“刮风”,“潮湿”就要“下
雨”,即得出“月晕而风”、“础润而雨”的结论,这属
于下列哪种思维特性?( )
• A.抽象性 B.概括性 C.间接性
思维的特征
• 1 概括性 • 在大量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共同的特征和
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 • 如:透过铅笔、圆珠笔、蜡笔、毛笔… …等许多种具体
的笔,抽取共同本质特征:能书写的专门工具,形成概括 认识。 •
2020/3/9
思维的特征
• 2 间接性 • 指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媒介和一定的知识经验对客观与加工,是当前 的表象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力地支持将表 象看作一种独立的心理表征的观点。
2020/3/9
(三)表象在思维中的作用
• 1.表象为概念的形成提供感性基础 • 既有直观性,又有概括性,直观性使其接近知觉,概括性
使其接近思维。 • 有了表象的支持,孩子更容易形成抽象的概念。
是1000元,一条可以承载这么多牛羊的船只的市场价值期 望为150万元。所以,我们可以得出,总资产(固定资产 加上存货,船长的其他现金什么的暂时不考虑),总计为 198400元。 • 不考虑通货膨胀、折旧等因素,船长的职业工资按照国内 的中等水平为年薪10万(每年的平均收入),在加上受教 育的年龄16年是不会产生现金流的。所以,可以推断,船 长现在36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定势
• 定势指由于先前的活动而造成的一 种特殊的心理准备状态。
• 它使人以比较固定的方式去认知或做出 反应。
题目序列
A
容器的容量
B C
量出的水
D
1
2 3 4 5 6 7
21
14 18 9 20 23 15
127
163 43 42 59 49 39
3
25 10 6 4 3 3
100
99 5 21 31 20 18
卢 钦 斯 的 量 水 问 题
思考
• 两根蜡烛、一盒火柴、几根图钉,如 何把蜡烛固定在墙上,使蜡烛燃烧时 不把蜡烛油滴落在地面上??
问 题 答 案
4、功能固着
• 功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只看到某 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其他方 面的功能。
5、 知识经验
6、原型启发
• 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会从其他事物或 现象中得到启示,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 法和途径。
教学对象
教科系 公共事业(教育)管理专业 0802班学生 * 态度端正、学习积极性高 * 善于思考、课堂气氛活跃 * 对于抽象理论知识的理解存在不足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问题解决的相关理论知识 能力目标:树立信心,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方法
* 讨论法 * 讲授法 * 演示法
教学手段
* 多媒体课件
教学思路
提问导入—举例讲解—启发思考—总结回顾
教学特色
* * * * 以问题学问题 注重教学内容思考性和生活化 注重教学方法的实效性 注重教学效果的延伸性和应用性
第二节
问题解决
一、问题及问题解决 二、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三、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一)问题
从认知心理学的观点看,问题就是给定的 信息和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克服的情 景。
谢谢大家,再见!
问题情境
三、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 问题情境:是指问题解决者所要解
决的问题的客观情境或刺激模式。
九点连线问题
2、动机水平与情绪状态的影响
耶基斯—多德森定律
一次,大家打麻将时停电了,就点根 蜡烛继续打,后来有人嫌热,就嚷嚷 “喂!把电扇打开”,大家忙劝“不 行不 行,蜡烛会被吹灭。”
《普通心理学》第八章 思维
第二节 问题解决
教科系:李 飞 2008.11.26
课程特点
《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和教育管理专业的基础学 位课程,主要从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等方面介绍了 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
教学内容
第八章思维第二节问题解决 一、问题及问题解决 二、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三、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 • • • • • 1. 问题情境 2. 动机与情绪 3. 思维定势 4. 功能固着 5. 知识经验 6. 原型启发
思考
结合自身经历和 体会,谈谈还有 哪些因素会影响 问题解决??
植树问题 要求:种四棵树, 每两棵树之间的距 离都要相等。
A
B
C
初始状态
目标状态 (目标)
(给定)
(二)问题解决(problem solving )
• 定义:问题的解决是指一系列有目的指向 性的认知操作过程。
二、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1.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分析问题(明确问题) 3.提出假设 4.检验假设
野人过河问题
有三个传教士和三个野人要过河,河边只 有一条一次能载两个人的船。在河的任何 一边,如果野人的人数大于传教士的人 数,那么传教士就会被吃掉。如何才能使 传教士和野人都安全过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