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单元教学设计
二上第七单元( 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奇妙的想象一、目标与内容(一)学习目标1.联系生活学习并积累与自然风光、自然现象有关的词语。
2.根据课文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在想象中续编故事,进行个性化表达。
3.进行起步阶段的默读训练,试着做到不出声。
(二)学习内容与教学要点(三)设计说明本单元是二上第七单元,教材围绕“想象”这个主题编排了《古诗二首》(《夜宿山寺》《敕勒歌》)、《雾在哪里》《雪孩子》3篇课文。
课文侧重体现想象之美:《古诗二首》是描写自然景象的,其中的想象能让人入情入境;《雾在哪里》《雪孩子》两篇科普童话中的想象充满童趣、美好纯真。
课文选材经典,语言生动,充满儿童情趣。
《古诗二首》(《夜宿山寺》《敕勒歌》)都描绘了美丽的大自然,全文配插图,表现自然景象不同的美。
《夜宿山寺》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全诗用夸张的手法、绝妙的想象,描绘了山寺和山巅的非凡气势,表达了诗人夜宿山寺,身临高处的独特感受。
《敕勒歌》选自《乐府诗集》,民歌歌咏了大草原苍茫辽阔、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了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
全诗风格明朗豪爽,语言明白如话,具有浓郁的草原气息。
《雾在哪里》是一篇有趣的科普性童话故事。
文中把雾想象成淘气又顽皮的孩子,描写了雾笼罩大海、天空、海岸以及雾散后自然景色的变化,赋予雾以孩子的语言,整篇课文生动有趣。
《雪孩子》是一篇拟人化的科普童话故事,全文主要通过对人物对话的描写,讲述了可爱的雪孩子陪小白兔玩,给小白兔带来了欢乐。
小白兔的家着火了,勇敢的雪孩子从大火中救出了小白兔,自己却化成了一朵白云。
课文富有童趣,意境优美,同时将水的变化常识融于故事之中,利于学生理解。
这些课文组合在一个单元之中,除了内容主题有很大的相关性,文本之间也有自己的逻辑,从诗人笔下的自然景象(山巅、草原),到童话里的自然现象(雾、雪),都是通过奇妙的想象,赋予大自然独特的美感。
“语文园地”中的关于“海滩、沙漠”等自然风光的词串识字、“字词句运用”中根据关于自然现象的四字词语说一说描写的景象,体会拟人句趣在哪里、“我爱阅读”中提供的《分不清是鸭还是霞》,也都和基于大自然的想象相关。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三上第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创作我的自然手账本一、单元教材解读本单元以“我与自然”为主题,编排了《大自然的声音》、《读不完的大书》、《父亲、树林和鸟》三篇课文,语言各具特色,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
《大自然的声音》通过对自然界各种声音的生动描写,表现了用心体验大自然的妙趣;《读不完的大书》呈现了从大自然中感受到的无穷乐趣;《父亲、树林和鸟》展现了父亲对鸟的熟悉与热爱。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主要依托三篇精读课文以及语文园地部分进行落实。
学习精读课文时,要“感受生动优美的语言”,借助“交流平台”的提示,学会“摘抄生动优美的语言”,然后在“词句段运用”部分尝试“自主创造生动优美的语言”。
本单元的生动语言俯拾即是,在学习时可以先让学生作为一名朴素的读者自由阅读,再集中讨论自己发现的优美之处,教师再相机引导学生进行梳理和积累。
交流完这些生动优美的句子,还要让学生有意识的进行摘抄积累,继而运用到自己的创造中去,实现从积累到模仿再到创造的提升。
本单元的习作训练要素是“留心生活,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旨在引导学生把视角转向生活,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以指导生活实践。
教学时可以将重点放在“现象的描述”和“改进的建议”上。
本单元的口语交际训练要点是“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汇总小组意见时,尽可能反映每个人的想法”,目的是引导学生留心身边的小事,做一名积极生活的实践者。
无论是口语交际,还是单元习作,这两个表达训练要素都引导学生留心生活,并尝试把想法表达记录下来,让学生从小养成关注社会现象,并公开表达想法的积极生活态度。
二、单元学习目标经过以上的梳理,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可以表述如下:学生将知道:1.什么样的语言是生动优美的。
2.生动优美的语言会带来丰富多彩的阅读体验。
3.语言文字积累越丰富,越能在表达时创造出生动优美的语言。
学生将理解:丰富的语言积累可以助力准确生动的表达学生将能够:1.在阅读过程中,借助抄写、仿写等形式,积累生动的语句。
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大单元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
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大单元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检查人签字:年月日学习过程及设计意图二次备课任务二感怀伟人身上的爱国情学习目标1.通过理解关键字、查阅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正确理解词语。
2.学习用“主要人物+事件”、串联多件事情的方法,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3.能搜集和查找资料,加深对文章主人公的了解。
4.写自己读书的目的,做到理由清楚。
激发学生对周恩来、梅兰芳的尊敬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难点学习用“主要人物+事件”、串联多件事情的方法,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活动一一位革命者的壮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词句段运用②)2课时第一课时一、谈一谈:初识伟人胸怀1.教师引导:同学们,你为什么读书?找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
2.介绍周恩来,师生交流课前搜集资料。
教师可以出示多媒体周恩来的图片和资料,也可以让学生分享搜集的周恩来勤学读书的小故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说一说:把握文章主要内容1.根据预习成果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并根据思维导图说一说本文的主要内容。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立下宏志耳闻“中华不振”目睹立志【设计意图】以主要人物加主要事件的学习方法,教会学生说一说主要内容,在理一理、品一品、评一评中感怀伟人少年时的壮志。
在说一说中运用已学概括主要内容,在品一品中深挖内心抉择的冲突,继而在评一评中展现一位艺术家的民族气节。
感怀:伟人身上的爱国情说一说:把握主要内容品一品:走进人物内心《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梅兰芳蓄须》评一评:评价人物精神做一做:海报主题推介教学反思检查人签字:年月日。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六上第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举办“琴棋书画觅知音”活动一、单元教材解读本单元围绕“艺术之美”这个主题编排了《文言文二则》《月光曲》《京剧趣谈》三篇课文,从音乐、绘画、戏曲等不同的角度折射出艺术的魅力。
《文言文二则》有两篇文言文组成,《伯牙鼓琴》表现了音乐艺术的魅力和朋友间的真挚情谊,《书戴嵩画牛》揭示了绘画要尊重事实的道理。
《月光曲》讲述了贝多芬即兴创作月光曲的传说故事,告诉我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来自丰富的想象力,更来自高尚而真挚的情感。
《京剧趣谈》介绍了马鞭、亮相等戏剧知识,表达了作者对京剧的喜爱和对传统文化的自豪。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是小学阶段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每个阶段的侧重点都不同。
梳理小学语文教材,可见“想象”在阅读训练方面有如下的编排设计: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对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感受,如感受童话、神话中丰富的想象。
二是作为一种阅读策略来运用,如四上边读边想象画面,通过在脑海中形成画面来感受自然之美。
本单元侧重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从不同角度展开想象,进入课文的情境,感受艺术的魅力,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伯牙鼓琴》引导学生根据钟子期听伯牙鼓琴时的想象,感受音乐之美。
《月光曲》引导学生根据皮鞋匠与妹妹聆听琴声时看到的景象展开想象,感受乐曲的美妙。
《京剧趣谈》生动记录了京剧舞台上的精彩瞬间,可以引导学生想象马鞭和亮相在京剧舞台上的运用,体会京剧艺术的魅力。
本单元的写作训练要素是“写自己的拿手好戏,把重点部分写具体”,该要素与本单元的人文主题以及阅读训练要素都存在联系。
学生可以从《月光曲》《京剧趣谈》等课文中学会如何把重要部分写具体,如何表现艺术之美。
并通过写作中列提纲的方式进行构思,确定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哪些部分略写,哪些部分详写。
二、单元学习目标综合考虑本单元读写训练意图和学生学习实际,单元学习目标可梳理如下:学生将知道:1.艺术形式多种多样,各种艺术可以带给人美的感受。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优秀教案(共6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优秀教案(共6课时)课时一:导入目标•通过导入引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活动安排1.师生问答:问学生有关课文主题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趣味启发:通过图片、故事等方式引入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课时二:课文理解目标•让学生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活动安排1.生词解释:解释生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2.细节把握:让学生注重细节,从细节中理解整个故事情节。
课时三:知识点梳理目标•整理课文中的重要知识点,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活动安排1.重点讲解:讲解课文中的重点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
2.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知识点,相互学习,相互提问。
课时四:课文背诵目标•让学生熟练背诵课文,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安排1.合作练习:学生互相帮助,进行合作练习。
2.班级朗诵:让学生分组进行班级朗诵。
课时五:拓展阅读目标•扩大学生阅读范围,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活动安排1.阅读指导:引导学生如何选择适合自己阅读能力的书籍。
2.朗读分享: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文字进行朗读分享。
课时六:课堂综合活动目标•结合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综合性活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活动安排1.情景表演:学生分组进行课文内容的情景表演。
2.小测验:出一份简单的小测验,检验学生对本单元内容的掌握情况。
以上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优秀教案的教学安排,希望学生们通过这六堂课的学习能够对课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
5、师范读全文。指导课文朗读。 这 并称“三苏”。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
篇课文在朗读时,应该怎样停顿呢? 家、词人、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豪
6.师:我们来合作读课文,老师读课文 放派词人代表。
的叙述部分,同学读牧童所说的话,一 5、生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词,读通句
遍读完后,交换朗读内容。
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单元主备人: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22、
课型:新授 课时:第一课时
第节
周节数:
1. 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通过语文学习,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
②语言运用: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伯牙鼓琴》。
③思维能力: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④审美创造: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思政元素:爱国主义教育,爱祖国的灿烂文化、爱自己的国家。 2. 学习重点难点: 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 能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 3.教学准备:PPT 课时预习卡 4.学习活动设计:(第一课时)
环节二: 小组合作,理解文意
1.小组合作,理解文意。
2.借助注释,复述故事。
教师活动: 1.小组学习要求: (1)小组内合作对照注释,理解文言 文中每一个字、每一句话的意思。 (2)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自由读边在 难懂的字词旁边做注释。 (3)小组内将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录下 来。 现在请同学们借助课文注释,小组内合
音乐的魅力,这就是艺术的魅力。
活动意图:
通过补充资料、教师渲染等手段,让学生走进伯牙内心,体会痛失知音之情。
通过历朝历代关于知音的名句积累,让学生了解故事的影响力,体会知音难觅。
在此基础上,领悟课文的主题思想就很容易了。
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单元主题分析】本单元围绕人文主题“艺术之美”组织选文。
主要由两篇精读课文《文言文二则》《月光曲》,一篇略读课文《京剧趣谈》。
课文文质兼美、情真意切,包含着一定的想象意境和联想空间,吸引读者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从而体会艺术形式之美以及艺术家的人格之美。
除此之外,本单元还编排了口语交际《聊聊书法》,习作《我的拿手好戏》,《语文园地》中“词句段运用”编排了一组与传统戏曲有关的词语,“日积月累”编排了一组与各种艺术相关的成语。
这些内容紧扣单元主题,穿越时空,选取了古今中外的音乐、书法、绘画、戏剧等不同的艺术形式,带领学生开启一段美好的艺术之旅。
学习本单元,既加深了学生对艺术之美的理解,又提高学生的审美、品鉴能力,同时帮助学生在艺术与生活之间建立联系,提高“把重点部分写具体”的表达能力。
本单元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有一定距离,学生相关知识背景、生活经验不足,在理解文本,审美、品鉴能力方面有一定困难。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真实生活与课文内容的联系,更好地体会“艺术之美”,教学时可以调整原有的教材顺序,通过创设真实情境,补充相关资料。
基于以上分析,我确定本单元学习主题为“我是艺术传承人”。
【语文要素分析】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有两个:1.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2.写自己的拿手好戏,把重点京八写具伙。
教学本单元,引导学生通过联系把头生活,表达自己在学习艺术或技能方面的感悟展示自己的艺术特长。
从书本到生活,,人阅读到习作,从艺术到语言,既激发了学生热爱艺术的兴趣,更让学生在想象中只味艺术。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把重点部分写具体是小学阶段阅读、表达教学的重要内容,但每个阶段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就安排了一系列循序渐进的训练。
“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的能力从中年级开始就进行螺旋式上升的训练,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阅读文本、品鉴语言的能力,能够借助词句的表达展开丰富的想象。
在这个单元里则需要引导他们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读,从不同角度展开想象.进行有意想象和创造想象,从而感受艺术作品的形象和情感之美。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可能性》(大单元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可能性》(大单元教学设计)一、单元备课情况备课人XXX 备课学科数学备课年级五年级备课时间2024年X月辅助备课新课标、教材、PPT课件、练习题备课分类新教师后优教师优秀或老教师主要内容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1)认识可能性,能判断规则的公平性,能设计公平的游戏规则;(2)初步感受数据的随机性;(3)感受随机现象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4)能对一些简单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做出定性判断;(5)能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单元教材分析在四年级上册学生已初步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初步感受可能性有大有小,在此基础上,本单元将通过一些游戏和活动,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可能性有大有小,感受数据的随机性。
教学目标1.通过游戏活动,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能正确判断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并会设计简单、公平的游戏规则。
2.通过试验、游戏等活动,初步感受简单事件发生的随机性,能对一些简单的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做出定性判断,并能进行交流。
3.能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做出简单的推断,并能进行交流。
单元重点、难点重点:能正确判断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并会设计简单、公平的游戏规则。
能对一些简单的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做出定性判断。
难点:根据结果做出简单的推断。
教与学建议1.准备必要学具,如多媒体。
2.提倡方法多样化。
小组讨论、启发式教学法与直观演示法。
单元课时分配课题课时数练习数辅导时间1.谁先走 2课时 2课时 2课时2.摸球游戏1课时1课时1课时单元教学策略本单元教学策略:以生活实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注重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感受可能性的大小。
运用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概率概念。
加强练习,巩固知识点。
注重评价与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二、个人备课情况备课人XX 备课学科数学备课年级五年级备课时间2024年X 月辅助备课新课标、教材、PPT课件、练习题课题第1课时谁先走(1)内容教科书第101页及第102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通过游戏活动,体会游戏的公平性,能正确判断一些游戏规则是否公平。
单元教学设计三下第七单元
单元教学设计:三下第七单元引言:三下第七单元是小学三年级下学期的一个重要教学单元。
本单元主要围绕着自然界的一些基本规律和现象展开,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本文将从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四个方面,就三下第七单元进行详细的教学设计和分析。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什么是太阳、月亮和地球;(2)区分太阳、月亮和地球的特征;(3)掌握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基本概念;(4)了解太阳光给地球带来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现象和进行实验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3)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好奇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2)培养学生珍惜地球资源的意识;(3)培养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太阳、月亮和地球的特征:(1)了解太阳的特征以及太阳所发出的光和热的作用;(2)了解月亮的特征以及月亮引起的潮汐现象;(3)了解地球的特征以及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太阳光的变化:(1)认识太阳光在不同时间、不同位置的变化;(2)了解太阳光带来的昼夜变化和季节变化。
三、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1)组织学生观察太阳、月亮和地球,并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一些特征;(2)通过实验引导学生体验太阳光的变化。
2.讨论与合作学习法:(1)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观点,共同解决问题;(2)设计小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多媒体教学法:(1)使用多媒体展示太阳、月亮和地球的图片和动画,帮助学生形象化地理解教学内容;(2)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四、教学评价:1.观察记录:(1)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和操作技能;(2)观察学生对太阳、月亮和地球的特征是否理解。
2.小组合作评价:(1)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实验中的表现和合作精神;(2)评价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作品评价:(1)评价学生的实验报告和实验设计;(2)评价学生对太阳光变化的理解和解释能力。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07第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07 第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秋天的雨》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朗读、感悟,体会秋天的美好,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并能联系实际生活进行说话练习。
2. 第二课时:《小小的船》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小船的形状和特点,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3. 第三课时:《雪地里的小画家》本课让学生认识冬季的雪景,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4. 第四课时:口语交际《小兔乖乖》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认读和理解生字词,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感悟,体会课文中描绘的美好画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增强对语文学科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秋天的美好;2. 重点:掌握生字词,能联系实际生活进行说话练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谈论秋天的天气,引入本课《秋天的雨》;2. 学习课文: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感悟秋天的美好,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3. 说话练习: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进行说话练习;4. 学习第二课时《小小的船》:通过观察图片,了解小船的形状和特点,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5. 学习第三课时《雪地里的小画家》:引导学生观察冬季雪景,发挥想象,描绘画面,学习生字词;6. 口语交际《小兔乖乖》: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进行口语交际练习;六、板书设计1. 《秋天的雨》:秋天的雨,带给大自然五彩斑斓的色彩;2. 《小小的船》:小小的船,载着我们的梦想,漂向远方;3. 《雪地里的小画家》:雪地里的小画家,用冰雪描绘出美丽的画卷;七、作业设计1. 《秋天的雨》:请用词语“秋天、雨、五彩斑斓”造句;2. 《小小的船》:请发挥想象,画一画自己心中的小船;3. 《雪地里的小画家》:请用词语“雪地、小画家、冰雪、画卷”造句;4. 口语交际《小兔乖乖》:请同学之间进行角色扮演,进行口语交际练习。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并能够理解课文的大意;2.能够正确书写生字,并能够独立完成课后练习;3.能够认识和理解课文中的生词,能够在合适的语境中正确运用;4.能够初步了解和理解作文的要求,初步培养自己的书写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1.能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自觉进行预习和复习;2.能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交流,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3.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小组合作,互相帮助,互相学习;4.能够认真完成作业,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的内容,正确书写生字;2.难点:独立完成课后练习,初步了解作文的要求。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教学内容•课文学习: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小红的烦恼》,培养学生的语感。
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生能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理解课文中的生词,能够正确运用。
3. 教学准备•课文PPT、课本、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4. 教学步骤1.初步导入:观看课文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课文朗读: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并理解课文内容。
3.生词讲解:解释课文中的生词,让学生掌握词义。
4.情感抒发: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展开课文主题讨论。
5. 课后作业•完成课后练习。
第二课时1. 教学内容•作文指导: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作文的结构和要求。
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引导学生写一篇简短的作文。
•难点:初步掌握作文写作技巧和结构。
3. 教学准备•作文纸、笔、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4. 教学步骤1.引入作文:让学生看一幅图片并写下自己的感想。
2.作文结构:讲解作文的开头、主题、结尾等部分构成。
3.写作指导:提供写作要点和范文,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4.作文展示:部分学生进行作文展示,互相评价。
5. 课后作业•完成作文练习。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课文学习和作文指导,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核心素养目标
单元整体设计单元名称第七单元自然之趣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围绕“自然之趣”这一主题编排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描写了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景物。
《山居秋暝》《枫桥夜泊》《长相思》三首古诗词,或写山间傍晚的景色,或写夜泊枫桥时的所见所闻,或写长途羁旅风光;《四季之美》描写了春夏秋冬某-特定时间的景致;《鸟的天堂》描写了大榕树在早晨和傍晚时的不同情景;《月迹》描写了不同地点的月亮。
几篇课文通过具体生动的描写,表现出了景致的情趣。
二、单元教学目标: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这是教材第一次以单元编排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专门的文学品鉴能力的培养。
本单元选编的几篇课文,均有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三、核心素养目标:①文化自信:如,《山居秋暝》中对清泉、竹子、莲叶等景致进行了动态描写,衬托了山间傍晚的幽静;《四季之美》描写了春天黎明天空颜色的变化、夏夜萤火虫翩翩飞舞、秋天黄昏时归鸦回窠、大雁比翼而飞等景致,凸显了景物的动态美;《鸟的天堂》中,傍晚的大榕树是静谧的,早晨的大榕树则是热闹的,-静一动,特色鲜明;《月迹》一文,既有对月亮爬竹帘格儿的动态描写,也有对满院子玉玉的、银银的月光的静态描写,充满了情趣。
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关注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句子,并品味和积累;“词句段运用”第二题引导学生在仿写中进一步体会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的作用。
②语言运用: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学习本单元通过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手法和从多角度描写事物的美,学会用优美的语言表达思想感情。
③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通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的方式理解重点句子,从而把握住文章的中心意思。
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培养他们善于通过普通事物发现不寻常的“美”,并能根据对事物的描写,抒发自己的感情。
并且在练习写作时,能够抓住事物特点,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思维创新。
④审美创造:通过反复品读文章,体会文章的语言之美,结合生活实际感受作者对事物的喜爱之情,并学会热爱大自然。
三上语文第7单元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办一场妙趣自然音乐会一、目标与内容(一)学习目标1. 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认识本单元25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38个生字。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大自然的声音》第2、3自然段和古诗《采莲曲》。
2.学习边读边想象画面细心体会的方法,在阅读中聆听课文里各种有意思的大自然乐音,感受美妙,逐渐养成主动观察、探索与发现自然世界妙趣的习惯。
3. 品读课文中丰富生动的语言,学习梳理总结摘抄的基本方法,主动积累并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4.留心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之美,有主动分享交流的愿望;能清楚写下自己对生活中某种现象及问题的想法,养成主动用书面方式表达自己看法的习惯。
(二)学习内容与学习重点(三)设计说明本单元是三上第七单元,以“我与自然“为主题,选编了《大自然的声音》《读不完的大书》《父亲、树林和鸟》三篇精读课文,语言各具特色,介绍了大自然赐予我们的珍贵礼物,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在充分感受课文丰富生动的语言中品味自然之妙趣,逐步养成主动观察、探索与发现自然妙趣,积累喜欢的句子,表达自己想法的习惯。
《大自然的声音》一文以独特的视角,丰富的联想,富有韵味的语言,将大自然中的风、水、动物比作音乐家,把它们发出的声音描绘成各种美妙生动的乐曲,展现了用心体验大自然的妙趣。
《读不完的大书》用作者小时候在大自然中探索奥秘获得乐趣的故事,呈现了从大自然中感受到的“无尽的乐趣”。
《父亲、树林和鸟》则通过童年时代父亲和“我“的对话,表现父亲对鸟的熟悉和热爱,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
本单元所选课文主题一致,内容相关,语文要素是“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言;留心生活,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
三篇课文的课后思考题设计,处处渗透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内容和学习目标。
《大自然的声音》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会描写声音的词语的生动,《读不完的大书》引导学生体会乐趣句段的生动语言,《父亲、树林和鸟》则感受语言的丰富性,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学习梳理总结摘抄的基本方法,主动积累生动的语句。
第七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大单元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大自然的声音》大单元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本单元选自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内容包括《风》、《水的声音》、《大自然的语言》三篇课文。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大自然中各种声音的特点,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口头表达。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模仿、体验等方法,让学生学会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提高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口头表达。
2. 教学重点: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磁带、卡片等。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大自然的声音,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初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教师进行点评与指导。
3. 精讲课文:教师带领学生深入学习课文,分析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4.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观察并模仿大自然中的声音,进行课堂展示。
5. 例题讲解:结合课文内容,设计相关练习题,进行讲解与指导。
6.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大自然的语言风水的声音2. 大自然的声音倾听感受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写出你最喜欢的大自然的声音,并简要说明原因。
(2)结合课文内容,用词语造句。
答案:(1)示例:我最喜欢雨滴落在树叶上的声音,因为它让人感到宁静和舒适。
(2)示例:风儿轻轻地吹过,树叶沙沙作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走进大自然,观察和记录更多大自然的声音,增强对大自然的热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把握;2. 教学目标的具体化;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引导;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有效性;6.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四上第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追寻英雄足迹,讲好中国故事一、单元教材解读本单元以“家国情怀”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梅兰芳蓄须》《延安,我把你追寻》四篇课文,课文表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人们在家国大义面前的不同风采:有戍边将士建立军功、保家卫国的情怀;有个人与国家民族共存亡的精神气概;有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有梅兰芳蓄须罢演的民族气节;还有在我国革命和建设时期发挥了巨大动力作用的延安精神。
从内容看,编者选取了从古至今、各个阶层的爱国之情和为国为民所做出的努力和牺牲,使学生认识到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从而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爱国热情,同时,初步感受到身为中国娃的责任。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在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学习了“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本册教材在第四单元安排了“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要素。
上述两个单元的课文从头到尾都只讲了一件事,学生在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时相对容易,而本单元一篇课文中同时讲了几件事,学生要通过关注“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再把每件事连起来,把握文章的意思,在能力上有所升级。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侧重引导学生通过先弄清楚每件事情讲了什么,再把几件事情连起来的方式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梅兰芳续须》一课侧重引导学生运用这种方法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交流平台”用对话交流的形式引导学生梳理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不同方法。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学习写书信”,属于应用文方面的练习,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用书信和别人互通消息、交流情感,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
教材在此之前有关于写留言条等方面的练习,为本次习作奠定了基础。
从课文的写法与书信格式要求上看,本单元的习作和阅读训练要素好像没有关联。
但是,学生从单元课文中读到的爱国故事和感受到的爱国情怀,可以很自然地成为信中交流的内容之一。
这种内容上的联系也是读写互促的一种方式,阅读为习作提供素材习作,促进文本阅读理解的内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单元单元主题教学设计类别:个人编号:学科编号:小学语文年级:五年级第七单元单元主题设计一、单元主题:本单元主题为“四时景物的动静态美”,安排了《古诗词三首》、《四季之美》、《鸟的天堂》和《月迹》等课文。
初步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
二、单元教学目标:《古诗词三首》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三首诗,掌握这三首诗的意思,并背诵这三首诗,默写《枫桥夜泊》。
体会诗中的动态美和静态美。
通过景物描写体会作者情感。
《四季之美》要求体会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
学习本文按照时间顺序描写的写作方法。
《鸟的天堂》要求把握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和谐之美,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月迹》要求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主要内容,划分文章的段落,品读文章优美且富有童趣的语言,欣赏月之美。
感悟并学习作者那份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
《即景》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事例,运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人物的特点来刻人物。
《语文园地七》让学生品味句子中的景物描写,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能进行创意性地编写标语。
三、单元课时安排:21《古诗词三首》...........................3课时22《四季之美》.............................3课时23《鸟的天堂》.............................3课时24《月迹》................................2课时习作......................................2课时语文园地.................................2课时单元检测题...............................1课时20 古诗三首——山居秋暝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读懂诗文,借助工具书和注释了解诗的意思,并能背诵。
过程与方法:了解山水田园诗和体会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
学科核心素养:体会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理解诗作主旨。
品味诗歌的意境。
德育渗透:品味文化之美,含蓄之美。
形成热爱自然的生活情趣,培养高洁淡雅的生活情操。
教学环节设计:一、导入1.师:大诗人苏轼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这摩诘指的是谁呢?是唐代诗人王维。
2.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什么?王维是一个能诗善画的人3.这一课我们来学习王维的诗《山居秋暝》,一起去感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二、初读古诗,把握大意1.学生自己理解大意。
交流这首诗写了什么?2.理解诗题3.正音、辩形、释意暝:míng 傍晚喧:xuān 浣:huàn三、品读古诗,领悟内涵1.师:前面我们已经知道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傍晚秋景图,那么诗人通过哪些景物来描写这幅美景图呢?2.诗中作者写的这么多景物给人的感受是怎么样的?哪位同学来谈谈?学生默读诗歌,找出文中所描绘的景物:山,雨,月,松,泉,浣女,渔人月——明净松——清幽泉水——清澈,欢快一静(月、松)一动(泉水),一色(月色皎洁、青松苍翠)一声(泉水)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中雨后山林之感受品味空旷清新的韵味。
3.思考:为何诗人说是“空山”学生回顾哪些诗中也出现了“空山”《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4.交流:此处犹如世外桃源诗人内心宁静淡泊5.补充相关佛教知识四、感受意境1.思考:最后一句中“王孙”指谁?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诗文通过写山中的景物写出山中的自然美、人美,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人热爱,希望远离尘俗,继续归隐的愿望。
2.补充王维资料3.本诗的写作特色是什么?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动静结合。
板书设计山居秋暝唐王维诗中有画:月、松、泉、石生活场景:和谐、恬淡情景交融诗人志趣:官场自好作业设置必做作业:1.背诵《山居秋暝》2.《江雪》也是一首归隐诗,请大家比较一下《山居秋暝》与《江雪》的异同。
选做作业:读读孟浩然的《夜归鹿门歌》,比较一下异同。
教学反思:20 古诗三首——枫桥夜泊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读出古诗的韵味。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古诗。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想象画面等方法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自己朗读能力和品词析句的能力。
德育渗透:感受古诗本身所蕴含的丰富意境和画面。
教学环节设计: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1.今天,我们来学一首关于秋天的古诗。
学生背诵学过的描绘秋天的古诗,看谁记得多揭题:枫桥夜泊。
2.简介张继。
二、初读古诗,认识生字1.检查自学情况。
学生自学课文。
提出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理解字词,想想每句诗的意思。
(1)出示生字:霜、泊、啼、愁、苏、城、寺、钟。
指名认读。
(2)出示古诗,指名朗读,引导评议。
(3)通过自学,你知道了哪些字词的意思?(泊:停船靠岸;枫桥:姑苏城外的一座拱形桥;……)你是怎么弄懂这些意思的?(4)小结:查阅工具书是学古诗的好方法。
不过,仅仅靠查阅工具书还是不够的,我们还应该把字词放在诗里去读懂它。
三、图文对照,理解诗意1.理解课题:枫桥在哪里?(教师板画“枫桥”)“泊”的是哪只船呀?(教师板画“客船”)为什么说是“客船”呢?这个“夜”点明了什么?(贴卡片“泊”)(一)品读古诗前两句1.因为“愁眠”,他看到了什么?板书:看到:月落、江枫、渔火、霜2.暗夜中,作者又听到了什么?板书:听到:乌啼3.发挥想象,描述画面。
4.作者的感觉有些异样?5.想象画面,朗读体会。
(二)品读古诗后两句师:在这万籁俱寂,诗人愁情满怀、夜不能寐的时候,从哪传来几记悠远的钟声?一起学习诗的后两句。
1.师生接读,后两句诗2.写一写:钟声述说着什么板书:钟声3.诵读、背诵全诗。
四、总结全诗,体会感悟1.诗中的哪个字写出作者的心情?(贴出“愁”)2.教师描述:在一个月色朦胧秋霜漫天的夜晚,你坐的小船停靠在枫桥边,天气寒冷,你把外衣裹得紧紧的,江边的片片枫叶和江面上的点点渔火使你感到孤独,使你难以入眠。
此时,寒山寺的钟声传到了你的客船上……学生交流:张继,你看到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孤身在外,你想到了什么?3.诵读古诗板书设计枫桥夜泊唐张继看到:月落、江枫、渔火、霜听到:乌啼、钟声作业设置必做作业:搜集并积累有关钟声的诗句选做作业:阅读台湾作家张晓风《不朽的失眠》,根据《枫桥夜泊》改编。
教学反思:20 古诗三首——长相思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地诵读《长相思》,理解诗意,感受词的抒情韵律。
过程与方法:结合注释读懂诗词大意,进一步学习品味有画面感的词语,体会诗人情感的阅读方法,学习诗人融写景和抒情为一体来表达情感的写作方法。
学科核心素养:通过想象、质疑、情境诵读,体会诗人情感。
德育渗透:提高对诗词的学习兴趣,能更多的积累意境优美的诗词。
教学环节设计:一、背诵复习,初步感知1.背诵《泊船瓜洲》、《秋思》2.师: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江南岸的春风;而到了张籍的笔下,乡愁又成了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
那么,在纳兰性德的心中,乡愁又是什么呢?3.板书课题,理解“长相思”,初步了解词:又称长短句,分上下阙而诗每句字数一样。
4.了解作者。
纳兰性德:本名为成德,后改名为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
著有《饮水词》、《通志堂集》被誉为“清代第一词人”。
学生回顾自己之前接触过的相关诗词。
学生交流还知道哪些词牌名:忆江南、渔歌子。
二、读词《长相思》1.自由读两遍词,读准字音。
(注意生字(聒读音和写法)和多音字(更)的正确读音。
)结合诵读穿插讨论:“更”为什么要读平声?什么人听得到打更的声音?更声对这些人意味着什么?“风一更,雪一更”是不是“先刮了一更的风,再下了一更的雪”的意思?2.能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地诵读《长相思》,自由读两遍。
三、联系插图,读懂词意1.默读《长相思》,看看书中的插图,读读书中的注释,想想这首词向我们展现那些景物并蕴含了怎样的感情:山、水、榆关——不舍千帐灯——孤独风、雪——失眠故园——思乡2.读后讨论:作者的“身”在哪里?长相思读完你看到了那些画面?板书:身在征途3.作者的“心”又在哪里?你们是从哪儿读懂的?师:同学们,作者身在征途,心却在故园。
把它们连起来,长相思读到这里你读到了作者一颗怎样的心?(孤独、思念、期盼、破碎、煎熬、痛苦、伤感。
)4.小结。
师:身在征途,心系故园。
怀着这份感情,大家齐读《长相思》。
四、区别诗词,感受异同讨论:再次读三首诗词,在读中讨论他们的相同及不同之处格式不同。
情感相似,都蕴含着深厚的思乡之情。
表达的方法不同板书设计长相思山、水、榆关——不舍千帐灯——孤独风、雪——失眠故园——思乡(身在征途,心系故园)作业设置必做作业:读读纳兰性德的《菩萨蛮》,比较两首诗的异同。
选做作业:读读更多的关于纳兰性德的诗词,体会其写作风格。
教学反思:21 四季之美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生字,学习多音字“晕”和“着”;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能抓住表示时间的词了解作者描写景物的顺序,感受四季之美。
学科核心素养:抓住关键词语感受语句所蕴含的美。
德育渗透:感受作者对自然对生命的爱,并能激发对大自然的爱,做一个爱生活的人。
教学环节设计:一、激趣导入1.师:同学们,一年有几个季节?分别是什么?每个季节有什么特点?生说自己喜欢的季节及其特点2.师加以点拨。
3.我们看看日本作家清少纳言笔下的四季是怎样的。
齐读课题。
生齐读,师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
2.生汇报识字情况,并总结识字方法。
小组活动,大家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并在小组内交流。
小组长检查小组每个同学对生字的识记和理解情况,并及时向老师汇报。
每个小组在向老师汇报学习生字的结果时,要总结出本小组的识字方法。
三、整体感知1.用一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全文总共有四段,每段的段意是什么?生总结、汇报这篇文章描写了四季不同的美景。
作者抓住每个季节不同的美景进行描写。
三、品读课文1.读第一自然段,说一说,春天的美体现在哪里?作者写这一部分用了怎样的写法?生总结,汇报:作者描写了春天黎明的动态变化,描绘出春天特有的特点,体现出春天的动态美。
2.读第二自然段,看看作者抓住了夏天哪些景物,体现出夏天怎样的特点。
3.读第三自然段,说说秋天的美体现在哪里。
总结:乌鸦归巢成群大雁大自然的各种声音4.读第四自然段,说说冬天美在哪里,你的心情怎样。
生总结,汇报:冬天早晨----落雪----闲逸5.师总结:作者在描写四季之美的时候,只是抓住每个季节最具有代表性的美。
四、探讨写作顺序。
1.我们再一次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采用什么顺序来描写的?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2.板书:时间顺序3.交流常用的习作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