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阅读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尝试-最新教育文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验式阅读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尝试

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著名学习方法专家施坦纳博士做过一个实验:夏娃、马丁和芭芭拉在一个闷热的下午去长跑,看谁的体验最深。刚到野外,空中阴云密布,暴雨将至。雷声隆隆,大颗大颗的雨滴很快就落了下来,三人做出了不同的反映。夏娃终止了跑步,躲在一棵大树茂密的叶子下避雨。马丁很生气,沮丧地掉头回家。芭芭拉在大雨将至时就对这种情况做了打算,要体验一下雨中长跑的感觉。她感觉到了开始落下的雨滴,在发热的皮肤上那股凉丝丝的感觉。同时她闻到了路面变湿的气味。雨越下越大,置身其中,恍若淋浴,头发渐湿。芭芭拉自顾自地笑起来,感觉不错。一刻钟后,阵雨过去了。街道与田野还散发着潮气,芭芭拉闻到了沿途经过的庄稼地的气味。她感觉棒极了,又多了一个小小的奇遇。三个人,三种不同的反映。芭芭拉以新的视角,体验了雨中长跑的感觉,夏娃和马丁以自己不同的方式躲避了雨,以致限制了自己的视线,把自己与新体验隔绝开来,感受不到意外的惊喜。阅读活动中的主体,正是需要芭芭拉的激情、勇气、好奇,大胆地去体验,才能在阅读活动的长跑中,经受情感的洗刷,美感的陶冶,获得认知与情感的双丰收。

体验式阅读教学,充分发挥了阅读者的主体能动性,使阅读者用自己的情感态度对阅读内容进深切的感悟,获得真切鲜明的感受,从而深刻理解阅读内容、培养体验能力。夸美纽斯曾指

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感知开始的。”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体验,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有利于抽象知识的感性化、形象化,使具体感知与抽象思维相结合,它还能激起学生理解记忆并引起对学习问题探索的兴趣,增进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传统教学以教师、书本为中心,视学生为容器,过于强调教学过程的间接、简约,过于强调知识的普遍接受和共同感觉,过于强调理性认识的任务。毫无疑问,语文教学中的体验研究,对剔除此种弊端、进一步认识体验并在教学行为上落实这一新理念,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体验不仅对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帮助,而且在发展学生的情感、意志、态度和价值观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在体验世界中,一切客体都是生命化的,都充满着生命的蕴藉和情调。如果说传统阅读方式是“观摩游泳”,那么体验式阅读方式则是“自己游泳”。只有让学生自己体验,他的感受才能深刻,也才能真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有了自己的感受,生命才会产生共鸣,所以,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把引导学生体验作为教学设计的重要方式。

语文有文体之分,每篇文章又各有特点,所以我认为不必对每篇文章作全面的分析,要大胆的取舍,在教学中各有侧重。我针对学生现状和教材特点,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1以“读”激活体验

“读”是实施体验教学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课堂中必须

要有“读”这个环节。作品中的语言包含着丰富的信息、深刻的哲理、炽热的情感、深远的意境、缤纷的画面……这些都隐含在语言材料中,是一种隐性潜在的东西。课堂上,要让学生进行有情味的朗读、有思味的默读、有韵味的赏读、有深味的诵读。《背影》中我与父亲之间浓浓的爱;《父母的心》中父母几次送子、换子的内心挣扎;《海燕》里在苍茫的大海上与波涛、乌云斡旋的“黑色闪电”表现出来的坚毅;《长征》中红军战士“若等闲”的英雄气概激起沸腾的血液无不在读中得到领悟。通过朗读、默读,范读、齐读,分组读、分角色读,美读、精读、品读、赏读等形式,让学生充分感知语言材料,促进知识的内化,陶冶情感,开启智能。通过读,使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全身心地投入课文中,与作品对话,与自己的心灵对话。在“读”中循路入境,与作品人物同行,与作者心灵同在;在“读”中体味文本的情理,领悟作品的内涵,感受心灵的震撼。

2以“问”引导体验

阅读活动的本质内涵就是一个真实的思维活动过程,是阅读主体在思维活动中获得各种阅读体验的过程。而提问是阅读教学中组织和启动、激发主体积极思维和体验的主要手段之一。教师可根据学生真实的阅读心理、阅读水平、阅读规律来设计课堂问题,这样的问题多是新颖、深刻,富于变化,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引领学生体验、感悟,品味作品的情思、意味,从多个角度去考虑、探究。学生能够通过问题深入作品与文本对

话、与文本作者对话,或站在作品之外观照历史和生活经历,来寻求问题的解决。这个问题解决的过程也就是学生获得体验的过程,这就是真实性的提问。

例如,在讲玛格丽特的小说《窗》时我设计了整体感知、合作探究、奇思妙想等教学环节。在整体感知环节中我设计了如下三个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整体把握小说的内涵:①故事发生在____________。②文中的主要人物是和___________他们的病情都___________。③一开始,两人关系_________,他们经常__________,靠窗的病人还经常为同伴描述__________。后来,不靠窗的病人因为________,所以他在同伴生命垂危的时候

_____________。而在合作探究这一教学环节中我设计的问题如下:①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形容这是一扇什么样的窗,并说明你的理由。②你想评价哪位病人?你认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③小说以“窗”为题有什么作用?④根据小说的内容请你说说小说所表现的主题。通过这些有层次、有梯度的问题序列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了其阅读体验,使他们在兴趣中思考,在思考中感悟,在感悟中提高。

3以“想”投入体验

好的作品往往是一个空框结构或召唤结构,给读者留有广阔的思考空间和补白天地,读者只有调动起自己的联想力和想象力,才能形成自己真切的体验感悟,或富有创造性而又个性化的解读。如在讲《孔乙己》一课时我设计了以下两个问题来调动学

生的想象力:①孔乙己如果生活在当代他的命运会怎样?②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在今天给我们什么启示?同学们在激烈的讨论后各抒己见,联系小说的时代背景和自身实际谈得十分深刻。这样,学生们不仅了解了小说所要揭示的主题,而且在思考和体验中得到了有益的感悟。

4以“情”深化体验

“移情”说创始者里普斯说:“这种向我们周围的现实灌注生命的一切活动之所以能够发生而且以独特的方式发生,都因为我们把亲身经历的东西,我们的力量感觉,我们的努力,我们的意志,主动或被动的感觉,移置到外在于我们的事物里面去,移置到在这种事物身上发生的或和它一起发生的事件里去。这种向内移置的活动使事物更接近我们,更亲切,因而显得更易理解。”“移情式阅读”让读者在阅读某一文学作品时不是以理解和欣赏的态度,而是自己钻入到作品中,寻找作品中某一个和自己相似的人物,并以此人物自居于作品之中,将自我的情感移入到文本中的人物中,以此来体验作品和作品中的人物。在体验中“物”与“我”的距离缩短乃至最后消失,进入“物我同一”的境界。自我仿佛移入到对象中,与对象融为一体。因此,在阅读课堂上,我尽量引导提示学生移情入文,以自己的经历与心境去细心体验与感知文本内容,使自己的生活经验、人生感受与作者作品产生共鸣,从而领略文本意境,感受文本精神。

5以“批”记录体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