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学《好听的声音》教案教学文案
2024年《好听的声音》小班科学活动教案
2024年《好听的声音》小班科学活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小班科学活动教材第四章《有趣的声音》,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的特性以及如何辨别不同声音。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理解声音的基本特性。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辨别不同声音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难点:如何辨别不同声音,以及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音响、鼓、口哨、气球等发声物品。
2. 学具:小纸杯、棉线、橡皮泥、小石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音响播放不同类型的声音,让学生感受并分辨它们,引发学生对声音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声音的产生:通过敲击鼓、吹口哨等,让学生观察发声物体的振动。
(2)声音的传播:用棉线将小纸杯连接起来,演示声音通过固体传播的现象。
(3)声音的特性:比较不同发声物品发出的声音,引导学生了解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
3.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用不同材料制作发声物品,观察并记录声音的特点。
六、板书设计1. 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2. 声音的传播:空气、固体、液体、气体3. 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物体,记录它们发声的特点。
答案:例如,门关上时发出的声音是由门的振动产生的,音调低沉,响度较大,音色为木质声音。
2. 作业题目:用橡皮泥、小石子等制作一个发声玩具,并描述其声音特性。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声音特性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拓展延伸方面,可以让学生探索如何利用声音为生活带来便利,例如:制作简易电话机,了解声音在通信中的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2. 辨别不同声音的方法3. 实践情景引入和随堂练习的设计一、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1. 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是声音产生的前提条件。
科学《好听的声音》小班活动优质教案
科学《好听的声音》小班活动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好听的声音》选自小学科学教材第三册第五章第一节《声音的世界》。
本节课主要详细内容为:声音的产生、声音的特征、声音的传播以及我们身边的美好声音。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认识到声音的特征,如音调、响度、音色。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声音的产生和特征,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好声音,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特征、声音的传播。
难点:声音特征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响、话筒、吉他、尺子、鼓、气球等。
学具:每组一份实验器材(尺子、气球、小鼓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播放生活中各种声音的录音,让学生猜猜是什么声音,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声音。
2. 新课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征。
3. 例题讲解:(1)声音的产生:通过敲击鼓、弹吉他等实验,让学生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通过气球实验,让学生了解声音需要介质传播。
(3)声音的特征:通过音响、话筒等实验,让学生认识到声音的音调、响度、音色等特征。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实验,观察不同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特征,并记录下来。
6. 情境体验: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身边的声音,分享彼此的感受。
六、板书设计1. 声音的产生2. 声音的传播3. 声音的特征:音调、响度、音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声音,记录下你最喜欢的三种声音,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2. 答案示例:(1)鸟叫声:音调高,响度适中,音色清脆。
(2)流水声:音调低,响度适中,音色柔和。
(3)钢琴声:音调丰富,响度可大可小,音色优美。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情境体验,让学生对声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部分学生对声音特征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课后加强辅导。
小班科学活动好听的声音教案5篇
小班科学活动好听的声音教案5篇小班科学活动好听的声音教案篇1活动目标: 1、辨别几种不同的声音,知道不同的物体能发出不同的声音。
2、初步了解同种物体,由于数量的多少,发出的声音也不同。
3、初步尝试用不同声音的套桶为乐曲伴奏。
4、培养幼儿的操作兴趣。
活动准备: 1、人手一个套桶娃娃,蚕豆、米、绿豆等若干。
2、《小手爬》的音乐,透明的瓶子若干。
活动过程:一、引导幼儿让套桶发出声音。
出示空套桶,“今天套桶娃娃想和我们小朋友做游戏。
”教师摇动空套桶,“你们听,怎么没声音?”1、教师设问:你有什么办法让空套桶发出声音?(在套桶里装上东西)“我们一起动手让套桶娃娃发出好听的声音,在你的套桶里装上一样东西,盖好,握握紧,摇一摇、听一听。
”幼儿探索、操作。
2、集体探索:“你们的套桶娃娃发出声音来了吗?让我听听。
”(幼儿集体摇动套桶。
)“你的套桶为什么会发出声音?”3、交流、分享:你在套桶中放了什么?(个别回答)它发出什么样的声音?我们来学一学。
(集体)这个声音像什么?二、探索比较,知道不同的物体在套桶里发出的声音不同。
1、分组活动:让幼儿尝试换一种东西放在套桶中,摇一摇,听一听。
“小朋友在套桶里放了一种东西,你想不想再换另一种东西放在套桶里,听听刚才的声音和现在的声音一样吗?”“小朋友拿着你的空套桶找一组你没玩过的放在你的套桶里,摇一摇、听一听。
”2、教师指导幼儿分辨不同的声音。
让幼儿比较前、后两种声音有什么不同。
“你第一次玩了什么?这一次玩了什么?它们发出的声音一样吗?”教师让两个幼儿比较,“你们俩的套桶里发出的声音一样吗?”3、集体讨论,请三位幼儿示范。
“小朋友,你们听,他们的套桶里发出的声音一样吗?”“请你们猜一猜,小朋友的套桶里装的是什么?”让幼儿猜测,“你们猜的对不对呢?”教师帮助个别幼儿把东西倒进透明瓶子里让幼儿验证猜的是否正确。
得出结论:不一样的东西,在套桶中发出的声音不一样。
三、观察、比较同种物体在套桶里发出不同的声音。
小班科学优秀优质教案《好听的声音》精选
小班科学优秀优质教案《好听的声音》精选一、教学内容《好听的声音》选自小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奇妙的声音》第三节。
本节课将围绕声音的来源、声音的传播、声音的多样性等知识点展开,通过实践操作、游戏互动等形式,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声音的世界。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理解声音的传播过程。
2. 培养学生倾听、分辨不同声音的能力,激发他们对声音的兴趣。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合作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声音的传播过程、声音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倾听与分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音响、话筒、鼓、锣、小锤、气球等。
学生准备:小纸杯、棉线、小豆、塑料尺、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播放不同动物的叫声,让学生猜猜是什么动物,引出声音的主题。
教师演示击鼓、敲锣等,让学生观察、感受声音的产生。
2. 例题讲解讲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引导学生了解声音的传播过程。
通过播放音乐、让学生模仿动物叫声等,讲解声音的多样性。
3.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用自带的教具制作小鼓、小锣等,感受声音的产生。
学生用小纸杯、棉线制作电话,体验声音的传播。
4. 游戏互动教师播放音乐,学生根据音乐节奏进行动作表演。
学生分组,进行声音接龙游戏,提高倾听、分辨声音的能力。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1. 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2. 声音的传播:空气、介质3. 声音的多样性:音调、音量、音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不同物体的声音,记录下来,并分享给同学。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游戏互动等形式,让学生对声音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但在课堂组织方面,可以更加紧凑,提高课堂效率。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进行声音相关的实验,如制作音阶、探索声音的传播速度等,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声音的传播过程、声音的多样性。
幼儿园小班科学好听的声音精品教案
幼儿园小班科学好听的声音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材第四章《好听的声音》,详细内容包括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我们身边的各种声音以及如何区分和欣赏美妙的声音。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培养幼儿对身边各种声音的观察和辨识能力,能区分不同的声音。
3. 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让幼儿学会欣赏美妙的声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的辨识和欣赏。
难点:声音产生的原理、声音的传播方式以及如何欣赏美妙的声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响、话筒、鼓、铃铛、小动物玩具等。
学具:画纸、彩笔、贴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播放不同动物的声音,让幼儿闭上眼睛猜一猜是什么动物发出的声音,引导幼儿关注身边的声音。
2. 例题讲解(10分钟)(1)声音的产生:教师敲击鼓、摇铃铛,让幼儿观察鼓面和铃铛的振动,讲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教师让一名幼儿站在远处,用话筒说话,让其他幼儿听到声音,说明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3.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发放小动物玩具,让幼儿模仿小动物的叫声,培养幼儿对声音的辨识能力。
4. 声音欣赏(5分钟)教师播放美妙的音乐,引导幼儿用耳朵仔细聆听,学会欣赏好听的声音。
5. 小结与拓展(5分钟)六、板书设计1. 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2. 声音的传播:空气传播3. 声音的辨识与欣赏:听、观察、模仿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寻找身边的声音,记录下来,第二天与同学们分享。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对声音的产生、传播、辨识和欣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在生活中的观察和发现,引导幼儿不断拓展对声音的认知,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
同时,教师还可以开展相关主题活动,如“寻找生活中的美妙声音”,让幼儿在实践中不断成长。
小班科学活动好听的声音教案
能够区分噪音和乐音,并尝试控 制自己的声音大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对声音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望。
培养尊重他人,不制造噪音的 文明习惯。
培养对美好声音的欣赏和向往 ,以及对声音艺术的热爱。
02
活动内容
声音的产生
总结词
了解声音产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原理
总结词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详细描述
通过实验和演示,让孩子们观察和感受到声音是如何通过 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例如,可以敲击音叉,使其发出声音 ,并让孩子们触摸音叉,感受振动。
幼儿参与度高
活动过程中,幼儿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充分体现了“ 玩中学”的教育理念。
不足之处
部分环节时间安排略显紧张
在某些环节中,由于时间紧凑,部分幼儿未能充分体验或表达自己的想法。
部分材料准备不足
在探索环节中,部分幼儿同时操作时,材料显得不足,影响了探索效果。
改进建议
优化时间安排
02
在活动室中放置各种能发出声音 的物品,以便孩子们探索。
人员准备
邀请一位有经验的教师担任活动 主持人,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为孩子们准备足够的安全护具, 如耳塞、头盔等,以防声音过大
对孩子们的听力造成损害。
在活动开始前,主持人需要对孩 子们进行安全教育,确保他们在 探索各种声音时不会伤害自己或
他人。
在未来的活动中,应更加精确地控制时 间,确保每个环节都能让所有幼儿充分 参与。
VS
完善材料准备
针对本次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提前做好充 足的材料准备,以满足幼儿探索的需求。
总结
• 本次小班科学活动“好听的声音”教案实施总体上取得了较好 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通过总结与反思,有助于进一步 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科学《好听的声音》小班活动精品教案
科学《好听的声音》小班活动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科学教材第三章《声音的世界》第三节《好听的声音》。
详细内容包括: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音调与音色、噪声与乐音等基础知识,以及声音与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理解声音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及合作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声音的传播、音调与音色的区分。
重点:声音的产生、声音与生活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响、话筒、鼓、吉他、尺子、橡皮筋、噪声监测仪等。
学具:小纸杯、棉线、铅笔、直尺、白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播放不同类型的音乐,让学生闭眼聆听,感受声音的魅力。
引导学生思考:声音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声音?2. 知识讲解(15分钟)(1)声音的产生:教师演示音响、话筒等设备,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
(2)声音的传播:通过鼓、吉他等乐器,让学生感受声音的传播过程。
(3)音调与音色:使用尺子、橡皮筋等物品,让学生了解音调与音色的区别。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生活中与声音相关的现象,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声音的产生、传播、特性2. 声音与生活的关系3. 噪声与乐音的区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声音的认识。
答案:学生可从声音的产生、传播、特性等方面进行回答。
2. 作业题目:如何区分噪声与乐音?答案:学生可以从音调、音色、音量等方面进行回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声音的基础知识,但对声音传播和音调、音色的理解仍需加强。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声音,了解噪声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提高环保意识。
《好听的声音》小班科学活动教案
《好听的声音》小班科学活动教案一、教学内容《好听的声音》选自幼儿园小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声音的世界》第三节。
本节课详细内容包括:了解声音的产生,探索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认识声音的高低、大小,以及如何用肢体动作表达声音。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能够关注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声音。
2. 培养幼儿用耳朵仔细聆听,分辨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的能力。
3. 培养幼儿用肢体动作表达声音的高低、大小,发展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声音的产生原因,分辨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用耳朵聆听,用肢体动作表达声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响、鼓、铃铛、木鱼等能够发出声音的物品。
学具:小鼓、小铃铛、木鱼等小型打击乐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播放一段轻松愉快的音乐,引导幼儿关注音乐中的声音,让幼儿用耳朵仔细聆听,分辨音乐中的不同声音。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音响、鼓、铃铛、木鱼等物品,让幼儿观察并说出这些物品的特点。
教师示范如何用手敲击这些物品,让幼儿注意听声音的产生,并解释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 随堂练习(5分钟)幼儿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教具,模仿教师的样子敲击,注意听自己敲击出的声音。
4. 声音探索(10分钟)教师带领幼儿探索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让幼儿用耳朵分辨声音的高低、大小,并引导幼儿用肢体动作表达这些声音。
六、板书设计1.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 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有不同的高低、大小。
3. 用肢体动作可以表达声音的高低、大小。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和爸爸妈妈一起寻找家中的物品,尝试敲击并分辨它们发出的声音。
2. 答案:请家长协助幼儿完成作业,引导幼儿关注声音的产生和特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声音的产生,能够分辨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幼儿园小班科学精品教案《好听的声音》通用
幼儿园小班科学精品教案《好听声音》通用一、教学内容《好听声音》这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材第三章《奇妙声音》第三节。
详细内容包括:引导幼儿认识不同声音,感受声音高低、长短;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对声音敏感度和观察力;学习用简单词汇描述声音。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辨别和模仿不同声音,感受声音多样性。
2. 培养幼儿对声音高低、长短感知能力。
3. 培养幼儿用词汇描述声音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 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声音高低、长短概念,并用词汇进行描述。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对声音感知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音响器材(如小鼓、铃铛、木鱼等)、录音机、磁带、图片。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我带着音响器材进入教室,邀请孩子们模仿我敲击不同音响器材,引导他们注意听声音高低、长短。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我向孩子们展示一张图片,图片上有不同高低、长短声音波形,引导他们观察波形特点。
(2)通过实际操作音响器材,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声音高低、长短。
3. 随堂练习(10分钟)(1)我邀请孩子们轮流敲击音响器材,让他们模仿不同高低、长短声音。
(2)让孩子们用画笔、剪刀、胶水等学具,创作一幅关于声音画。
4. 小结与反馈(5分钟)(1)引导孩子们用词汇描述刚才模仿声音,提高他们语言表达能力。
(2)针对孩子们创作,给予表扬和鼓励,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索兴趣。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好听声音》2. 内容:声音多样性声音高低、长短描述声音词汇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孩子们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高低、长短声音,并用画笔记录下来。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在本次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孩子们通过实践活动感受声音高低、长短,激发他们对声音兴趣。
但在教学中,部分孩子在模仿声音时,可能出现难以把握高低、长短情况,需要我在课后针对这部分孩子进行个别辅导。
科学《好听的声音》小班活动教案
科学《好听的声音》小班活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科学教材第三章《声音的世界》第三节《好听的声音》。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种类,重点介绍乐音的特点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过程,认识不同种类的声音,尤其是乐音。
2. 能够辨别乐音与噪音,了解乐音的基本特点,并学会欣赏优美的音乐。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声音的产生、传播过程,乐音的特点。
教学重点:乐音与噪音的辨别,欣赏优美的音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响、音乐CD、图片、实验器材。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音乐的美妙。
引导学生讨论:好听的声音具有哪些特点?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好听的声音?2. 理论讲解(15分钟)(1)声音的产生:教师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了解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讲解声音在空气、固体和液体中的传播过程。
(3)乐音的特点:分析乐音与噪音的区别,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乐音。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一道例题,讲解如何根据声音的特点辨别乐音与噪音。
答案:B4. 随堂练习(5分钟)(1)鸟鸣声(2)流水声(3)汽车喇叭声六、板书设计1. 《好听的声音》2. 内容:(1)声音的产生:振动(2)声音的传播:空气、固体、液体(3)乐音特点:优美、和谐、有节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列举出生活中遇到的5种乐音,并简要说明它们的特点。
答案示例:(1)钢琴声:优美、悠扬(2)小提琴声:抒情、动听(3)合唱声:和谐、有层次感(4)风琴声:宁静、空灵(5)打击乐器声:节奏感强、富有动感2. 拓展题目:思考如何利用声音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并举例说明。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理论讲解、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让学生了解了声音的产生、传播过程,认识了乐音的特点,并学会了辨别乐音与噪音。
幼儿园小班主题好听的声音教案
幼儿园小班主题《好听的声音》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能够辨别不同的声音,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听觉分辨能力,训练他们用耳朵去感受和欣赏周围的声音。
3. 情感目标:通过活动,让幼儿对声音产生兴趣,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认识不同的声音,如:人声、乐器声、动物声等。
2. 学习声音的产生原理,了解声音是如何通过振动传播的。
3. 欣赏各种美妙的声音,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幼儿观察和倾听各种声音的产生,从而认识和理解声音。
2. 实践法: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如敲击乐器,感受声音的振动。
3. 欣赏法:让幼儿聆听各种美妙的声音,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各种乐器的图片或实物,如:钢琴、吉他、鼓等。
2. 素材:收集各种声音的音频,如:人声、乐器声、动物声等。
3. 环境:安静的教室,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五、教学步骤:1. 引入:教师向幼儿介绍主题,引导他们关注周围的声音。
2. 认识声音:教师展示各种乐器的图片或实物,让幼儿说出它们的名称,并简要介绍它们的发声原理。
3. 聆听和分辨:教师播放各种声音的音频,让幼儿仔细聆听,并尝试分辨出不同的声音。
4. 实践操作:教师引导幼儿亲手操作乐器,感受声音的振动,并尝试模仿不同的声音。
5. 欣赏与讨论:教师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让幼儿欣赏,并引导他们表达自己对声音的感受。
7.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和记录生活中的美好声音,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声音的认知和兴趣。
2. 记录幼儿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听觉分辨能力和动手能力。
3. 收集幼儿在欣赏环节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情感体验。
七、教学反思:1. 分析活动的成功之处,如:幼儿的积极参与、对声音的认知和兴趣等。
2. 思考活动的不足之处,如:幼儿在实践操作中的困难、教学方法的改进等。
科学《好听的声音》小班活动教案
科学《好听的声音》小班活动教案一、教学内容《好听的声音》选自小学科学教材第三册第四章第一节,内容详细涉及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以及生活中常见的好听声音的举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声音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3. 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声音,提高审美能力,学会珍惜和享受生活中的美好声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声音的三个特性和声音的传播过程。
重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三个特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响、音叉、鼓、尺子、气球、小纸片、录音机等。
学具:每人一个气球、一张纸、一把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播放一段美妙的音乐,让学生闭眼欣赏,感受声音的美。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还听到过哪些好听的声音?它们有什么特点?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
通过实验展示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用气球、纸、尺子等学具产生声音,观察和记录不同条件下声音的变化。
4. 互动讨论(10分钟)让学生举例生活中好听的声音,分析它们的音调、响度和音色特点。
讨论如何保护听力,珍惜和享受生活中的美好声音。
提问:你们还能想到哪些与声音相关的科学知识?六、板书设计1. 声音的产生2. 声音的传播3. 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4. 生活中好听的声音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你收集身边的物品,尝试用它们发出好听的声音,并记录下来。
分析这些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特点。
2. 答案:学生收集的物品和发出声音的描述。
学生对声音特点的分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学生对声音三个特性的掌握程度,加强课后辅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音乐、通讯等。
推荐相关科学书籍和视频,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声音的兴趣。
《好听的声音》幼儿园小班教案(精选13篇)
《好听的声音》幼儿园小班教案(精选13篇)《好听的声音》幼儿园篇1一、主题由来:声音与孩子的生活息息相伴,当我们的孩子听到生活中有趣的、奇怪的声音总会好奇地问:“咦!这是谁的声音?什么声音?”来自孩子的许多信息告诉我们:孩子对有趣的、奇怪的声音是很感兴趣的,敏感度很高。
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孩子的“自我中心”往往使他们在家对家人、长辈缺乏尊重,孩子的任性使他们对身边大人的话听而不理等现象大都存在,因此我想既然在我们的生活中具有如此丰富的声音资源:有趣的动物的声音、马路上汽车的声音、好听的歌声、好玩的玩具发出的声音等等,那些声音在孩子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无时不存。
何不通过声音让孩子们接受来自声音的各种信息呢?何不充分的运用身边的各种声音资源,让孩子感受辨别各种声音的同时,了解声音带来的信息,通过有趣的声音活动,引发幼儿关注周围人与事物的兴趣,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呢?于是我设计了主题活动《好听的声音》。
二、主题教育目标1、喜欢听辨周围的各种声音,区别不同声音以及所表示的意义。
学说“这是……发出的声音”。
2、感知物体之间碰撞会发出声音,尝试听辨几种不同的声音。
3、学习用各种线条来表现不同的雨,提高手的控制力。
4、能根据歌词创编动作,进行歌表演。
5、养成不挖耳朵的习惯,知道要保护自己的耳朵。
6、乐意向同伴介绍自己的车,尝试模仿各种车的声音,感知车给我们带来的方便。
7、倾听自然界中的声音,对各种声音产生兴趣。
三、活动安排:语言:谁的声音美术:小瓶盖创意屋音乐:有趣的声音体育:快乐的小骑手健康机灵的耳朵科学:会唱歌的瓶宝宝歌表演:小青蛙娱乐游戏:猜声音生成主题好听的声音(1周)小(3)班一周要点1、鼓励幼儿安静倾听老师或同伴的讲话,有良好的倾听习惯。
2、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学会谦让。
生活重点1、对幼儿进行夏季饮食卫生的教育,教育幼儿不吃不洁或过期食物。
2、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澡,勤洗头。
体育活动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民游(关老关)、皮球毽子圈民游(关老关)、跳格子垫子、钻圈大型器械羊角球、走小桥投沙包高跷、爬攀登架大型玩具在活动中提醒幼儿遵守游戏规则,适当运动。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好听的声音》通用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好听的声音》通用一、教学内容《好听的声音》选自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奇妙的声音世界》第一节。
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认识不同的声音,如大自然的声音、动物的声音、乐器的声音等;学会用语言描述声音的特点,如高、低、轻、重等;通过声音游戏,培养幼儿的听觉能力和音乐节奏感。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和认识生活中各种不同的声音,提高幼儿对声音的敏感度。
2. 学会用语言描述声音的特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通过声音游戏,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节奏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用语言描述声音的特点,如高、低、轻、重等。
重点:认识和区分生活中不同的声音,培养幼儿的听觉能力和音乐节奏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录音机、磁带、各种乐器的图片、动物叫声卡片、大自然声音卡片。
2. 学具:画笔、画纸、彩色贴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播放一段大自然的声音,引导幼儿闭上眼睛,认真聆听。
然后让幼儿分享他们听到哪些声音,这些声音是哪里来的。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各种乐器的图片,播放相应乐器的声音,让幼儿认识和区分不同的乐器声音。
同时,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声音的特点,如高、低、轻、重等。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发一套动物叫声卡片和大自然声音卡片。
让幼儿在小组内进行声音配对游戏,找出相同的声音。
4. 声音绘画(10分钟)教师让幼儿用画笔、画纸和彩色贴纸,画出他们最喜欢的声音。
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分享自己的作品。
5. 声音游戏(10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声音接龙”游戏,每个幼儿模仿一个声音,下一个幼儿要重复前一个幼儿的声音并添加自己的声音。
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节奏感。
六、板书设计1. 大《好听的声音》2. 副认识声音、描述声音、声音游戏3. 内容:声音的来源:大自然、动物、乐器等声音的特点:高、低、轻、重等声音游戏:声音配对、声音接龙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最喜欢的声音,并描述它的特点。
幼儿园小班科学优质教案《好听的声音》通用
幼儿园小班科学优质教案《好听声音》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奇妙声音》第二节,主要内容包括声音产生、声音传播、常见声音识别等。
详细内容将围绕如何辨别各种好听声音,解声音产生和传播过程,培养幼儿对声音敏感性和观察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识别并描述生活中各种好听声音。
2. 帮助幼儿理解声音产生和传播过程。
3. 培养幼儿对声音观察、思考和创新能力。
4. 提高幼儿团队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声音产生和传播过程理解。
教学重点:好听声音识别和描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音响、话筒、各种能发出声音物品(如小鼓、铃铛、木鱼等)。
2. 学具:彩纸、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我带来一个神秘盒子,里面装着各种能发出好听声音物品。
邀请幼儿一个个摸一摸、猜一猜,听一听这些物品发出声音。
2.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实物演示,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声音产生和传播过程。
例如,敲击小鼓时,小鼓振动产生声音;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耳朵。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声音识别游戏,每组幼儿听到我发出声音,要迅速找到对应物品,并描述这个声音。
4. 彩绘声音(15分钟)让幼儿用彩纸、画笔等学具,将他们最喜欢声音画出来,并分享给其他小朋友。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好听声音》2. 板书内容:(1)声音产生和传播(2)好听声音识别与描述(3)声音在我们生活中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寻找生活中好听声音(1)请幼儿和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好听声音,用画笔记录下来,并描述这个声音特点。
(2)将找到好听声音带到课堂上与其他小朋友分享。
答案示例:鸟叫声、水流声、钢琴声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对声音有更深入解。
课后,我将针对每个幼儿表现进行反思,关注他们在课堂上参与度和互动情况,以提高教学效果。
科学《好听的声音》小班活动教案
科学《好听的声音》小班活动教案一、教学内容《好听的声音》选自小学科学教材第三册第五章第一节《声音的世界》,内容涉及声音的产生、声音的特征以及声音的应用。
详细内容包括: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的响度、音调、音色的基本概念,以及生活中常见声音的辨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知道声音的响度、音调、音色三个基本特征。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索声音世界的兴趣和能力。
3. 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声音,提高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声音的产生原理,声音的三个特征。
教学重点:声音的辨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响、音叉、鼓、口琴、气球、尺子等。
学具:每组一套音响、音叉、鼓、口琴、气球、尺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播放生活中常见的声音,如闹钟、鸟叫、汽车喇叭等,让学生辨识并说出声音的来源。
学生分享自己对声音的认识和感受。
2. 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讲解声音的产生原理,引导学生了解声音的传播过程。
介绍声音的响度、音调、音色三个特征,并通过教具演示。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一个音响,调整响度、音调、音色,让学生辨识并说出变化。
学生跟随教师,用学具进行实践操作。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出示多个声音,让学生根据响度、音调、音色进行分类。
学生互相讨论,共同完成练习。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提出疑问,教师解答。
六、板书设计1. 《好听的声音》2. 内容:声音的产生:振动声音的特征:响度、音调、音色声音的应用:辨识、环保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列举出生活中的三种声音,并描述它们的响度、音调、音色。
2. 答案示例:鸟叫声:响度较小,音调较高,音色清脆。
汽车喇叭声:响度较大,音调较低,音色嘈杂。
闹钟声:响度适中,音调较高,音色尖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声音的产生、特征和应用。
幼儿园小班科学《好听的声音》教案
幼儿园小班科学《好听的声音》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不同声音的特点和来源,培养孩子的观察和分辨能力。
2.帮助幼儿区分响亮、轻柔、高低音等声音特点,提高他们的听觉感知能力。
3.激发幼儿对声音的兴趣,培养幼儿对声音的表达和模仿能力,提高幼儿的整合思维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玩具手机、玩具汽车、响铃、擦玻璃等发出声音的小玩具。
2.小提琴、口琴、铃铛、鈴鼓等不同乐器。
3.幼儿园录制好听声音的磁带或CD。
4.认识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声音的图片或卡片。
5.准备配套的实验道具和教具。
三、教学内容及活动安排第一课时:声音的基本认识1.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将声音分为响亮、轻柔、高低音等几类。
2.利用不同的小玩具和乐器,让幼儿参与感知不同声音,把声音进行分类,说出自己听到的声音特点。
第二课时:声音的来源和表达1.通过播放录制好听声音的磁带或CD,让幼儿听到不同的声音,讨论声音的来源。
2.引导幼儿用自己的声音模仿不同声音,比如动物的叫声、机器的声音等,培养幼儿的表达和模仿能力。
第三课时:声音的表达和分享1.利用游戏、表演等形式,让幼儿展示自己的声音和模仿能力,激发幼儿对声音表达的兴趣。
2.组织幼儿在小组内分享自己制造出的有趣声音,带领他们发现声音的多样性。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次《好听的声音》科学教案的设计与实施,幼儿在参与感知不同声音的过程中,提高了观察力和分辨能力,培养了对声音的兴趣与情感。
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充分引导和鼓励幼儿进行交流和表达,激发了幼儿的表达能力和模仿能力。
同时,通过互动游戏和小组分享,促进了幼儿间的合作和交流,培养了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团队意识。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丰富声音科学教学内容,引入更多声音实验和体验活动,激发幼儿对声音的探索和创造能力,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更全面地感知、理解和表达声音,实现语言和情感的全面发展。
小班科学优秀教案《好听的声音》精选
小班科学优秀教案《好听的声音》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小班科学教材第四章《身边的声音》,详细内容围绕“好听的声音”展开。
通过学习,让幼儿了解生活中各种声音的特点,培养他们对声音的感知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辨别生活中常见的好听声音,提高他们对声音的敏感度。
2. 培养幼儿对美好声音的喜爱,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3.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能够准确辨别并描述好听的声音。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对美好声音的感知能力和审美情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录音机、音响、各种声音的音频素材(如鸟叫声、流水声、钢琴曲等)。
2. 学具:画笔、彩纸、贴纸、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播放各种声音,让幼儿闭上眼睛,认真倾听,并引导他们讲述自己听到的好听声音。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挑选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好听声音,如鸟叫声、钢琴曲等,让幼儿描述这些声音的特点,引导他们学会用恰当的词语表达。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挑选一个好听的声音进行模仿,其他小组猜一猜是什么声音。
4. 动手操作(10分钟)教师指导幼儿用彩纸、画笔等材料,制作一个自己喜欢的声音道具。
5. 分享展示(10分钟)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让其他幼儿猜一猜是什么声音。
教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好听的声音》2. 板书内容:声音特点:清脆、悠扬、柔和等好听声音:鸟叫声、流水声、钢琴曲等制作声音道具:彩纸、画笔、贴纸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找出生活中的好听声音作业要求:请幼儿和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好听声音,记录下来,并描述这些声音的特点。
2. 答案示例:声音:钟表的滴答声特点:有节奏、清脆感受:让我觉得时间在流逝,生活充满节奏感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学会了辨别好听声音,提高了他们的感知能力和审美情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班科学《好听的声
音》教案
活动目标:
1、能辨别生活中几种不同的声音。
2、初步了解同一种物体,由于数量、材质的不同,发出的声音也是不同的。
3、在玩玩、摇摇瓶子过程中,体验探究声音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课件《好听的声音》。
2、图标:大鼓和小鼓。
3、小瓶人手一个,小盆每组一个,黄豆若干,软硬糖果若干。
活动过程:
一、辨别生活中的声音。
1、听声音:(以宝宝早晨的生活背景)笑声--鸡鸣--盥洗--汽车--问候(老师好)。
引导幼儿说出笑声、动物的叫声、听水声进行猜想、说出马路上的汽车声等。
师:(1)宝宝们,今天有这么多的客人老师来我们教室做客,你们知道为什么?是来找耳朵最灵的宝宝,那我们来比一比,听一听,谁的耳朵最灵。
这是什么声音呀?你知道是谁的笑声吗?(你们猜对了,这是小宝宝夜里睡觉做梦发出来的笑声。
)(图片宝宝)
(2)天亮了,听听看妈妈叫了哪个小动物去叫醒宝宝呢?(大公鸡)(我们来看看是不是大公鸡)还有哪些动物是会叫的啊?(幼儿模仿)会叫的小动物还有很多很多,下次也请它们帮忙来叫醒小宝宝。
(3)宝宝被叫醒了,你们听听,现在小宝宝在干什么?(洗手图片)
(4)洗好手,吃好饭,宝宝准备坐车去上幼儿园啦,这个车子在马路上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呢?马路上除了这个声音之外还有什么也能发出声音?(摩托车,自行车)
2、小结:我们的身边有这么多好听的声音,马路上也还有好多好多,真的非常好听。
二、把黄豆装进瓶子里,根据装豆子的数量区分声音的不同。
(1)到了幼儿园里,老师要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啦,看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什么好玩的呢?(出示空瓶子)(2)听听这个瓶子有声音吗?(没有),那你有什么好办法能让瓶子发出声音呢?(幼儿尝试让瓶子发出声音
的方法:碰碰手、碰碰椅子、放东西到瓶子里等。
拍拍拍,瓶子有声音,碰碰碰,瓶子有声音)
(3)老师有一种办法和你们不一样,我摇摇瓶子就会有声音,(出示装有少量黄豆的瓶子摇一摇)问,你的瓶子也摇摇有声音吗?如果我们在瓶子里装点豆子,瓶子能发出声音吗?我们一起来试试看。
(4)现在我们的瓶子宝宝有都有声音了吗?老师想请小朋友们用自己的瓶子来学学这两样东西,看看,这是什么?(大鼓和小鼓)
(5)现在我们的瓶子宝宝就来学大鼓和小鼓的声音:大鼓--我是一只大鼓,我的声音很大,咚咚咚咚咚。
小鼓--我是一只小鼓,我的声音很小,咚咚咚咚咚。
(6)大鼓的声音很大,它是怎么发出来的呢?小鼓呢?(大鼓力气用的大,小鼓用的力气小)
小结:原来,大鼓要用大一点的力气,小鼓要用小一点的力气。
(7)师:小朋友们看,老师这里有两个瓶子宝宝,一个瓶子里面装了很少的豆子,我们来听听看像大鼓的声音还是小鼓的声音。
另外一个里面装了很多的豆子,我们也来听听看。
小结:原来豆子要多放些,但是不能放满,力气大一些就是大鼓的声音了。
3、尝试把糖果装进瓶子,根据糖果的软硬不同区分声音的不同。
(1)现在杨老师要给小朋友们看一样东西,看看是什么呢?(糖)有硬糖和软糖,糖放在瓶子里会有声音吗?猜猜看哪种糖装在瓶子里会像大鼓的声音呢?
(2)我来请小朋友们自己来把糖果装进瓶子里试试看,听听哪种糖果是大鼓的声音,哪个是小鼓的声音。
小结:硬糖装在瓶子里能发出大鼓的声音,软糖放在瓶子里能发出小鼓的声音。
四、结束部分:
师:刚才我们听了各种声音,我们也自己动手让瓶子宝宝发出了不同的声音,原来我们的小耳朵能听到这么多好听的声音,但是有小朋友不爱惜自己的小耳朵,让自己的耳朵很受伤。
以后小朋友要好好的保护我们的耳朵,也不要大声的喊叫,这样我们的小耳朵就可以听到各种好听的声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