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课堂练习教学文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数学活动课规律的探索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数学活动课规律的探索优秀教学设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动机。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尊重、倾听、交流、互助。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探究的乐趣。
4.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师生互动等多种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探究的过程,培养探究精神。
2.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方法,发现数学对象的规律,掌握数学研究的方法。
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如逻辑思维、创新思维等。
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富有情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规律的探索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主探究时间,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开展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分层指导,关注个体差异:针对学生的不同认知水平,实施分层指导,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3.学生在小组内部分工合作,运用所学方法,展开讨论,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
4.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讨论过程,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他们深入思考。
(四)课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以下类型的题目:
1.基础题:旨在巩固学生对规律探索方法的掌握,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
2.提高题: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生医学肿瘤学一二章教学文案

研究生医学肿瘤学一二章教学文案

农村地区

胃肝癌 肝癌 肺癌 食道癌 结直肠癌

胃癌 肝癌 食道癌 肺癌 结直肠癌 乳腺癌
我国恶性肿瘤的发展趋势
肺癌、结直肠癌和乳腺癌 —— 发病和死亡有上升趋势
宫颈癌和鼻咽癌 —— 发病和死亡有下降趋势
CA Cancer J Clin. 2005;55(2):74-108
CA Cancer J Clin. 2005;55(2):74-108
第一节 对肿瘤认识发展的历史
一、中医对肿瘤的认识
在殷周时代, 甲骨文上就已记有“瘤”的病名。 两千多年前的《周礼》一书中也有肿瘤的记载, 称之为“肿疡”。 “癌”字自明代开始使用。 用“癌”字来翻译“cancer”,指各种恶性肿瘤, 始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 。
中医认为肿瘤的发生是由于气血凝滞。
城市地区

肺癌 胃癌 肝癌 结直肠癌 食道癌

乳腺癌 肺癌 胃癌 结直肠癌 肝癌
农村地区

胃癌 肝癌 胃癌 食道癌 结直肠癌

胃癌 肺癌 肝癌 食道癌 结直肠癌
12909034-12909075年 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前5位)抽样调查结果
城市地区

肺癌 肝癌 胃癌 食道癌 结直肠癌

肺癌 胃癌 肝癌 结直肠癌 乳腺癌
1、1/3的肿瘤是可以预防的 2、1/3的肿瘤通过现有的诊治手段,早期发
现是可以治愈的。 3、1/3的肿瘤合理运用现有的医疗方法,可
提高疗效,减轻痛苦,延长生存期。
肿瘤治疗的常用手段
近年来肿瘤治疗的进展主要表现在
1、强调采用循证医学指导下的个体化多学科综合治疗。 2、强调生存率与生活质量并重原则 3、各学科自身研究的深化,如

第六册《练习2》教学设计

第六册《练习2》教学设计

第六册《练习2》教学设计
在第六册的教学设计中,《练习2》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本次教学
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通过合理
的设计,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知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一、教学目标
1. 确认学生对第六册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 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让他们能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复习第六册所学知识,包括但不限于概念、原理、方法等。

2. 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实践,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 引导学生围绕实践情境展开讨论,培养他们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能力。

三、教学过程
1. 复习知识点:通过快速回顾第六册的知识点,让学生迅速回忆起
所学内容。

2. 实践操作:设计一系列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从而加
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围绕实践情境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4. 总结反思:在实践结束后,对整个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让学生
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

四、教学评价
1. 考核方式:采用形成性评价,包括实践操作、讨论表现、课堂表
现等方面。

2. 评价标准: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来评价,重在能力的培养和实践
能力的提升。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练习2》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在实践中获得更多的成长
和提升,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静女教案及课堂练习

静女教案及课堂练习

静女教案及课堂练习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中国古典文学作品。

2. 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阅读习惯。

教学内容:1. 介绍《静女》的作者、背景及文学价值。

2. 朗读并解析《静女》的诗意和情感。

课堂活动:1. 引导学生阅读《静女》原文。

2.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 讨论诗中的情感表达和审美价值。

作业:1. 熟读《静女》。

2. 写一篇关于《静女》的读后感。

第二章:诗歌手法分析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文学手法的认识和理解。

2. 提高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静女》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 探讨诗人如何通过这些手法表达情感。

课堂活动:1. 引导学生逐句解析《静女》中的修辞手法。

2. 讨论修辞手法的效果和意义。

作业:2. 创作一首以“静女”为主题的诗歌,运用所学手法。

第三章:诗情画意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诗歌画面的感受力和想象力。

2. 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静女》中的画面描写。

2. 引导学生想象和感受诗中的画面。

课堂活动:1. 分析诗中的画面描写,如“红颜弃世,白发吟咏”。

2.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中的画面。

作业:1. 描述《静女》中的一个画面。

2. 创作一幅以《静女》为主题的画作。

第四章:情感体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情感的理解和共鸣。

2. 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静女》中的情感表达。

2. 引导学生体验和表达诗中的情感。

课堂活动:1. 讨论诗中的情感变化和表达方式。

2. 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该诗的情感体验。

作业:1. 分析《静女》中的情感表达。

2. 写一篇关于自己对该诗情感体验的文章。

第五章:课堂练习教学目标:1. 巩固学生对《静女》的理解和欣赏。

2.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进行课堂练习,包括填空、选择和简答题。

2. 让学生通过练习加深对《静女》的理解。

课堂活动:1. 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新媒体文案创作与传播第二章教案(改2)

新媒体文案创作与传播第二章教案(改2)
四、课程主体内容:(合计 100 分钟)
知识点 1、正确认知新媒体文案的工作内容。
教学动作设计:
互动分享:要求学生事先准备不同企业招聘新媒体文案的广告,拿来课堂上
分享。
2
提问: 你认为下面哪些工作是新媒体文案的工作内容?请在表 2-1 对应选 项中打钩。P11
表 2-1 新媒体文案工作内容
选项
打钩
教学动作设计:
提问:同学们认为去做新媒体文案这个岗位,应该掌握哪些基本的职业素
4
养和技能?
通过学习 2.2.1 新媒体文案学习的知识目标的具体内容来勾选表 2-2.P15
你觉得下面哪些知识是新媒体文案人员需要了解的?请在表 2-2 所示的 对应选项中打钩。
表 2-2 新媒体文案需具备的知识列表
选项
打钩
广告学知识
传播学知识
心理学知识
文学知识
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学生平时要加强基本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分享你阅读过 的关于广告学、传播学、消费者心理及行为学的书籍,填写在表 2-3 中。
表 2-3 文案相关知识书单推荐表
书单推荐表
补充知识:读了300本书后,为你定制文案能力书单
2.2.2 新媒体文案学习的能力目标
作业与思考: 1、 新媒体文案的岗位要求具体有哪些? 2、 要成为一个合格的新媒体文案从业者,应具备怎样的职业能力素养?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定位》 《金字塔原理》 《超级符号就是超级创意》 《广告理论与实务》,乔辉 编著,2016 年 ,机械工业出版社
1
教学进程
课题:新媒体文案的岗位要求和职业能力素养
道的不同, 读者阅读习惯的变化,所以新媒体文案对写作也有不一样的要求.
具有发布成本低、互动性强、目标人群精确的特点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同步教学设计2.4.能量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同步教学设计2.4.能量
3.根据以下情景,运用能量守恒定律分析问题,并解答:
情景一:一辆自行车在下坡过程中,势能转化为动能,若忽略摩擦力,请计算自行车的速度。
情景二:一个物体从高处自由下落,已知物体的质量、下落高度和空气阻力,请计算物体落地瞬间的速度。
4.请同学们思考以下问题,并结合课堂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问题一:为什么节能和环保变得越来越重要?从能量守恒的角度谈谈你的看法。
b.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动画、视频等,形象地展示能量转换和守恒的过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c.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策略:
a.分层次教学: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和实验任务,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b.小组合作: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同步教学设计2.4.能量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理解能量守恒定律,掌握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的转换关系,能够运用能量守恒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使学生掌握动能、势能、内能等基本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能运用相关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探究能量转换和守恒的原理,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a.教材:以教科书为主,结合教师自身经Hale Waihona Puke 和教学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和拓展。
b.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搜集与能量相关的教学素材,如动画、实验视频等,丰富教学内容。
c.实验器材:准备充足的实验器材,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实验技能。
5.教学反思:
a.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第二章-货币与货币制度教学文案

第二章-货币与货币制度教学文案
你能理解5000点以上的恐慌性 投资吗?
(四)支付手段
货币作为独立的价值形式单方面运动时执行的职能。 货币作为支付手段发挥作用的领域涵盖了商品流通内外
赊销赊购、赋税、地租、借贷以及工资和各种劳务报酬的支付
充当流通手段的货币 充当支付手段的货币
流通中的货币
货币流通速度
结论:货币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统一。
几个概念的区分:通货、 货币、 财富 和 收入 Currency, money, wealth and income
货币是一种金融资产
• 金融资产是对未来收益的一种索取权。 • 货币,特别是今天所使用的货币,都是对某一
机构的索取权。 • 货币的两大组成部分
– 通货是对中央银行的索取权, – 存款是对商业银行的索取权。 • 所有的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都以货币标价,并 以货币为媒介进行交易。 • 货币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一种金融资产。
侧重于货币与国民收入的相 关关系,界定为可由央行加 以控制,并与国民收入有较 强关系的流动资产的集合
(一)划分货币层次的依据 –主要是不同资产的流动性。 –资产的流动性是指其转换为现实购买力的能力。
(二)货币层次的基本划分 M0=流通中现金 M1=M0+活期存款(狭义货币量) M2 =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广义货币量) 准货币
货币形态演变的缘由: 降低交易费用和信用制度的发展
任何一种货币形态都体现了 货币的信用特征,货币是信 用的载体。
货币形 态的基 本特征
物质 特征
社会 特征
易标 准化
易于 分割
易于 携带
持久 耐用
广泛 被接受
预期价 格比较
稳定
货币形态的划分即 货币的种类

pmp第二章--练习题教学文案

pmp第二章--练习题教学文案

第二章组织影响与项目生命周期1.迭代和增量的含义是什么?()A.迭代是指交叉进行,增量是指范围不断扩大。

B.迭代是指循环进行,增量是指产品功能逐渐增加。

C.迭代是指按顺序进行,增量是指范围蔓延。

D.迭代是指工作范围逐渐扩大,增量是指产品功能逐渐增加2.项目执行组织的组织文化( )。

A.通常是相似的,会对项目实施产生影响B.通常是独特的,会对项目实施产生影响C.通常是相似的,不会对项目实施产生影响D.通常是独特的,不会对项目实施产生影响3.需求明确、产品清晰、风险低的情况适用哪类生命周期?( )A.预测型生命周期B.迭代和增量型生命周期C.适应型生命周期D.项目生命周期4.以下哪个不是组织过程资产更新的内容?( )A.产生偏差的原因B.采取的纠偏措施及其理由C.从相关过程中得到的其他经验教训D.对人力资源库的更新5.强矩阵组织和弱矩阵组织之间的主要差别在于( )A.组织文化对项目的影响不同B.项目团队成员之间以及他们与项目经理之间的亲近度不同C.项目经理对项目资源的控制程度不同D.项目团队成员之间的凝聚力不同6.适应型生命周期与迭代和增量型生命周期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A.适应型生命周期与迭代无关B.迭代和增量型生命周期适用于一开始就能明确需求的项目。

C.适应型生命周期的项目范围是一成不变的D.适应型生命周期的迭代速度更快7.项目生命周期的哪个阶段具有最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A.概念阶段B.计划编制阶段C.实施阶段D.收尾阶段8.你是一位项目经理,服务于一家专门从事高新技术产品开发的公司,你正在为一个跨部门的新项目考虑合适的组织结构。

可能的选择方案是:( )。

A.职能型B.紧密式矩阵C.矩阵型D.项目型9.高层管理者应当在以下哪个时候对项目进行审查?( ) .A.客户提出重要意见时B.项目出现不可接受的偏差时C.完成一个里程碑时D.完成一个生命周期阶段时10.以下哪个是对项目团队的最好描述?( )A.项目团队就是从事项目管理工作的人员的集合B.项目团队就是按项目计划执行项目工作的人员的集合C.项目团队通常由来自同一个组织的、专业背景相似的人员组成D.项目团队是从事项目的管理工作和执行工作的人员的集合11.很多组织都会在不同的组织层级、不同的时间,针对不同的项目,采用不同的组织结构。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课题2《运动的描述》教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课题2《运动的描述》教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课题2《运动的描述》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课题2《运动的描述》。

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1. 物理概念:位移、速度、加速度。

2. 运动描述方法:图形法、表格法、语言描述法。

3. 运动类型的判断:直线运动、曲线运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位移、速度、加速度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图形法、表格法、语言描述法描述物体运动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判断不同类型的运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位移、速度、加速度的概念及其联系。

2. 教学重点:运用图形法、表格法、语言描述法描述物体运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 学具:教科书、笔记本、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悬挂的风铃,思考风铃的运动状态。

2. 新课导入:介绍位移、速度、加速度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

3. 课堂讲解:a. 讲解位移:以教室里的学生为例,说明位移的概念。

b. 讲解速度:以学生从教室走到操场的过程为例,说明速度的概念。

c. 讲解加速度:以学生从静止开始跑动的过程为例,说明加速度的概念。

4. 方法讲解:a. 图形法:以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为例,说明如何用图形表示运动状态。

b. 表格法:以表格形式展示学生从教室走到操场的过程,让学生了解表格法。

c. 语言描述法:以学生从教室走到操场的过程为例,让学生学会用语言描述运动状态。

5.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判断不同类型的运动。

6. 例题讲解:分析并讲解典型例题,让学生加深对运动描述方法的理解。

7.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随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位移:概念、物理意义、表示方法。

2. 速度:概念、物理意义、表示方法。

3. 加速度:概念、物理意义、表示方法。

4. 运动描述方法:图形法、表格法、语言描述法。

七、作业设计1. 题目:判断下列运动类型,并说明理由。

庞皓计量经济学第二章练习题及参考解答(第四版)教学文案

庞皓计量经济学第二章练习题及参考解答(第四版)教学文案

练习题2.1表2.9中是中国历年国内旅游总花费(Y)、国内生产总值(XI)、铁路里程(X2)、公路里程数据(X3)的数据。

表2.7 中国历年国内旅游总花费、国内生产总值、铁路里程、公路里程数据(1)分另腱立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中国国内旅游总花费与国内生产总值、铁路里程、公路里程数据的数量关系。

(2)对所建立的回归模型进行检验,对几个模型估计检验结果进行比较。

【练习题2.1参考解答】(1)分别建立亿元线性回归模型建立y与x1的数量关系如下:Y t =-3228.€2 + 0.05^1;Depen dent Variable YNetiod: L&astGq^iarBBOdle 03/12f16 Time 2232Sample: 19^42O1&Included o ba avalions: 23Variable Co«fficitnt3cd. Error t'Statistc ProbC-3228.021******* -3 6590^3 3.00JSX10 0501^10 血PVP ?1 879f1 D ODIfl R-squ^red0.9 5^231M早鬲n dependentvar T1Q03.7e-djEted R-squared0,955135s D dependent var11BG6.33S.E. cf re cression2469.548Akaike info criterion18 54440Sum Mqu自「gd「巨Hid1曲Schwair^ criterionLog likelihood-311.2&36Harnan-Qumn enter.16 56923F-Slausuc470.0 U0DurLiln-'.VolsDr seal0.215776Probf-statistic) D.dOUOJU建立y与x2的数量关系如下:歼=-39438.73 + 616525/^Dapan dorrt Variable VMethod. Least 3qusres□ate 03/i2ns lime 2235SamplE 1994 2016Indudcd ote BTVS I on >: 23Varasle Goernci^nr5td. Enor bSlatisic prob.p-*w-304337119&04?2 -23.220200.0003X261SS.25323E.e3iO 25 4?&47&.COODR-scjjared0.97DG57Mean dependent /ar1103176Adjusted R-squar&d机前9574S.D- d-ependentvar11&3 6.S23.E. of regrs55ion3035 056Aka ike in'o enter! on偲15738su-nsquarecresia86&70M4sen wan:rneriicnLoa I kelihood-206.BC9&Hainan-Quinn enter.1fi 16221F^tatisiic70ZD620Du j bm-^atson stat O.5cg7O6Prob FsiarsiQ0.000000建立y与x3的数量关系如下:Pi =-9106.17 + 71.64/^De pendeni Varkab e: YMstiotr LeasiscaresData: 03/12J-g Tirr»:223E sampleIncl idfld Dbwivatlans: 23Variable Coefiicent Stc Eiror 卜Static Prob.c-9105.1053170.97Z -23717270.0091X371 63»3810.20302 7 0213S8O.QOJOR-sau^red0 701250l.'eAr CPnen^ent\Ar110O376Aid justed R-squcr&d0.6670553,0. depenefent ver11&66 63S L cf regression5526.601AKsike irtc Qitenon2048810Sjn squared resid8.95E*-09Schwarz, criterion23.56684Log liKelihoo J-2330132Ha iriaii-Quinr Lii'.er.2951293 tat stir45泗曲Du^hm-Watson stat DR©也PrOj(F-sldlsiic)O.&OOJOI(2)对所建立的回归模型进行检验,对几个模型估计检验结果进行比较。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7课时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练习课 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7课时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练习课 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7课时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练习课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第7课时,内容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练习课。

课程旨在通过练习,帮助学生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地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难点1. 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容易出错,特别是在进位和退位时。

2. 部分学生对于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掌握不够熟练。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PPT。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节课学习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复习相关知识。

2.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3. 讲解:针对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及注意事项。

5.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板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练习课2. 板书内容: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注意事项、典型例题。

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布置适量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 提高练习:设计一些变式题,让学生在掌握基本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拓展练习:布置一些趣味性强、富有挑战性的题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课后反思1. 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2. 针对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应耐心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计算能力。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第二章复习》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第二章复习》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第二章复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第二章复习》主要包括了三角形的全等、三角形的相似、勾股定理、四边形的性质、梯形的性质等知识点。

这一章的内容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八年级数学的核心章节。

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该掌握三角形和四边形的性质,理解全等和相似的概念,并能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下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初步的数学知识,对图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面还有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在灵活运用数学知识方面。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三角形和四边形的性质,理解全等和相似的概念,并能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树立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三角形和四边形的性质,全等和相似的概念,勾股定理的应用。

2.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提问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情况,准备教学案例和问题。

2.学生准备:复习第二章相关知识点,准备笔记本和文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第二章的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黑板呈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3.操练(1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代表回答。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知识点。

4.巩固(10分钟)教师给出几个典型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初一上册第二章教学方案

数学初一上册第二章教学方案

数学初一上册第二章教学方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数学中的代数概念,包括代数表达式、代数运算等;2. 掌握线性方程与不等式的解法;3.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 学生理解与运用代数概念;2. 学生掌握线性方程与不等式的解法;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内容包括代数表达式的概念与运算、方程与不等式的解法以及实际问题的应用等。

2. 教学方法(1)概念讲解与例题演练通过教师对代数概念的讲解,引导学生理解代数表达式的含义,并结合具体例题进行演练,巩固学生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2)探究式学习在引导学生理解线性方程与不等式的解法之后,通过给出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自行探索与解决,提高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合作解题等形式,让学生在交流合作中互相学习与提升,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步骤1. 概念讲解与例题演练(1)引入代数概念,解释代数表达式的定义与意义;(2)讲解代数运算法则,例如加法、减法、乘法与除法;(3)通过一些具体的例题演示代数表达式的应用与运算方法。

2. 线性方程与不等式的解法(1)引入线性方程与不等式的概念,解释它们在数学中的作用与意义;(2)重点讲解一元线性方程与不等式的解法,例如加减消去法、乘除消去法等;(3)通过一些典型的例题,演示线性方程与不等式的解法步骤与方法。

3. 实际问题的应用(1)提供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2)组织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讨论问题的解决方法;(3)学生汇报解题过程与结果,进行讨论与分享。

五、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结合每个教学环节的例题演练,对学生进行课堂练习,检验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2.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综合性的作业,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应用题等,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 教学反馈收集学生的作业,对其完成情况进行评价与反馈,并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

第二单元第6课时练习三(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第二单元第6课时练习三(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教案:第二单元第6课时练习三教学目标:1. 巩固学生对100以内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加法和减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1. 100以内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

2. 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 理解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运用合适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 老师出示一些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题目,让学生进行计算。

2. 学生展示计算结果,老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二、探究1. 老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加法和减法知识进行解决。

2.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 每组派代表展示解题过程和答案,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补充。

三、练习1. 老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完成后,老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四、总结1. 老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五、作业布置1. 老师布置一些加法和减法的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完成。

2. 学生完成后,家长签字确认。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练习和实践,巩固了学生对100以内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了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同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重点关注的细节: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的加法和减法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细补充和说明: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能够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设计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加法和减法知识进行解决,是非常有意义的。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多项式》课堂教学实录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多项式》课堂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我们上一节课已经一起学习过了单项式的相关知识,现在我们一起来完成这样〖评析〗复习前面所学内容,并检查预习作业,提醒同学们数学和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要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问题.生:(逐一口答)师:(把答案写出来)很好,那同学们看看黑板上的式子和我们上节课学习的有什么不同呢?生:(沉思)师:这些式子和我们上节课所学不太一样,那么像这样的式子叫做什么呢?请同学们一起来做个探究.如上图,是一扇窗户的正视图,则此窗户的面积为师:同学们再看看这几个式子,这些式子有什么共同特点?与单项式有什么关系?生:他们都可以看成是几个单项式的和.师:说得非常好,我们把这样一种形式的式子称作多项式.其中的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评析〗引导学生交流讨论,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精神.(板书:多项式定义、项的定义)师:下面对于多项式及其项的概念我们做个小题目.(出示练一练1)师:(面带微笑)非常好.那么在单项式里我们还学习过单项式的次数,那么同学们想一想在多项式里有没有次数呢?生:有.师:很好,有是肯定的,那么多项式的次数到底是什么呢?(出示探究二)什么叫做多项式的次数?请同学们自学课本P57页第六~七段师:(板书:多项式次数的定义)师:同样的,我们对于多项式次数的概念也来看一道小题目.师:非常好.对于多项式、项以及次数的概念我们已经掌握了,那么对于实际的题目是不可能直接问概念的,肯定都有一些变化,那么到底是怎么变的呢?我们再来看两道能力提升题.〖评析〗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培养学生的扩散思维能力.(出示能力提升)的多项式,除常数项外,其余各项的次数都是师:(很兴奋)太棒了,我为你们骄傲.数学是来源于实际生活,又应用于生产和生活,那么我们学习了多项式及其有关的一些概念在生活中到底有什么样的应用呢?现在我们就来看一个实际问题.〖评析〗生活离不开数学,启发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出示探究三)5师:好了,这就是多项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那么我们在写多项式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生:(纷纷踊跃回答)师:(总结)写多项式的时候我们有四个注意点.①连符号②次数不是和③有单位加括号④一般大写师:好了,大家都已经掌握了这一节课的知识,现在我们来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做一个检测.(出示课堂检测)的人民币购买苹果生:(独立做好后讨论,5位同学到黑板上写出答案)〖评析〗在检验学生是否掌握所学内容的同时,有机的将独立思考和交流讨论结合到一起,保证了人人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极大地达到教学的效果.师:(评讲)做全对的同学请站起来.(眼含赞赏)请同学们为他们鼓掌!师:好的,同学们对于本节课的知识掌握的都比较好,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课后请同学们完成下面两道提升题.〖评析〗在课堂练习的基础上设置扩展练习,能更好的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并及时反馈教学信息.m。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第6课时 练习课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第6课时  练习课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第6课时练习课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和掌握表内乘法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乘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

二、教学内容1.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2单元第6课时练习课。

2. 练习内容包括:表内乘法的计算和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表内乘法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2.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乘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故事或游戏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2. 自主探究让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解题过程和方法。

3. 交流分享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和答案,教师点评并总结解题方法。

4. 练习巩固让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表内乘法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6.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自主完成。

五、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2. 课堂表现,包括积极参与、认真听讲、主动提问等。

3. 练习题的正确率和解题速度。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错误。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师要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和掌握表内乘法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还要注重课后作业的布置与批改,以及教学评价的及时反馈,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尤其是“自主探究”和“交流分享”环节。

这两个环节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关键步骤,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和实施。

一、自主探究的详细补充和说明1. 自主探究的设计原则自主探究环节应遵循以下原则:- 目标明确:探究活动要有明确的目标,让学生知道要学什么,达到什么程度。

第二章---伪装技术教学文案

第二章---伪装技术教学文案

(二)按所对付的侦察器材分类
4.反声测伪装: 主要是根据目标
与背景之间反射或发 射声波的差别,按照 目标的伪装要求,采 取各种措施消除、降 低这种差别。
潜艇外壳敷设消声瓦可降低声纳探测效果
第二节 伪装的技术措施
➢ 一、天然伪装技术 ➢ 二、迷彩伪装技术 ➢ 三、植物伪装技术 ➢ 四、烟雾伪装技术 ➢ 五、人工遮障伪装技术 ➢ 六、假目标诱骗技术 ➢ 七、灯火与音响伪装技术
一、天然伪装技术
天然伪装技术是利用地形、地物、黑夜和能见 度不高天气条件实施的伪装。主要有如下几种方法 : 利用起伏地和居民地隐蔽目标。 利用植被隐蔽目标。 利用背景颜色伪装目标。 利用背景斑点图案伪装目标。 利用黑夜和不良气候伪装目标。
二、迷彩伪装技术
迷彩伪装技术是利用涂料、染料等材料, 按一定要求喷涂目标表面,达到消除或减少目 标和背景之间反射或发射的可见光、热红外和 雷达波差别的措施。
斗力,使敌人对已方军队的行动、配置、作战企 图和各种军事目标的位置、状况等产生错觉,或 造成指挥上的失误,保持已方军队行动的自由权, 最大限度地发挥兵力兵器的军事效应,从而达成 战役、战斗的胜利。
二、伪装的基本原理
任何目标处于一定的背景之中,目标与 背景之间在外貌、物理特性方面各不相同, 两者之间存在差别,正是这种差异使得目 标容易被各种侦察器材所辨认出来。
(二)按所对付的侦察器材分类
3.反雷达伪装: 主要是根据目标
与背景之间反射或发 射无线电波的差别, 按照目标的伪装要求 ,采取各种措施消除 、降低这种差别。
反雷达伪装网:分为吸收型和散射型两大类别。 例如:81伪装网采用了散射型原理,将金属丝编入织物后,通过切花、 拉伸使得入射雷达波在各方向上相对均匀散射,并通过伪装网面的二次 透射衰减,使其网面与应用背景的雷达波散射特性趋于一致,从而实现 伪装网的防雷达性能。

微观经济学-第二章-需求供给曲线及有关应用教学文案

微观经济学-第二章-需求供给曲线及有关应用教学文案

1
个人需求量


8
7
2
3
4
6
5
4
5
4
3
11
9
7
5
6
3
2
2
1
5
3
市场需求量
15
18
2.需求曲线
需求曲线(用D表示)是表示需求量与商品价格
之间关系的曲线。
需求曲线的特征:
p
• 因变量Q放在横轴,而
自变量价格p放在纵轴
p1
p2
0
• 需求曲线的斜率为负。
D
• 需求曲线不会凹向原点
Q1
Q2
Q
19
第二节 供给
相对静止的状态




市场均衡


局部均衡:单个市场或部分市场
一般均衡:一个经济社会
局部均衡分析
局部均衡分析
局部均衡分析
一般均衡分析





a
下列哪一种分析是局部均衡分析 <>
A. 在价格和其它商品数量即定的条件下分析
烟草税对香烟价格的影响
B. 考虑最底工资法规对失业和通货膨胀的影

C. 进口汽车配额的变化对市场其它商品价格
的影响
D. 以上各项均属局部均衡分析
二、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
均衡价格 商品市场上需求和供给相一致时的市场价格
均衡数量 均衡价格下实现交换的数量
市场出清:市场上的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状态。
P
S
超额供给
P1
P0
P2
O



Q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课堂练习
1. 假定华丰公司的甲生产部门2010年12月发生的总成本为120 000元,又该
月份发生的直接人工工时总额为10 000工时,固定成本总额为30 000元。

若甲
生产部门预计明年第一季度发生的直接人工工时总额分别为:1月份9 000工
时,2月份6 000工时,3月份10 000工时。

要求:根据上述有关资料,并应用
总成本公式来预计该生产部门明年第1季度3个月的总成本各为多少?
2.宏达公司2008年下半年各月的机器设备维修费资料如下表所示:
要求:1)根据上述资料采用高低点法将维修费分解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并写出成本公式。

2)根据上述资料采用回归直线法将维修费分解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并写出成本公式。

3)2009年1月,该公司计划使用机器时数为55千机器小时,则预计的
机器设备维修费应为多少?
3、讯达工厂过去一年十二个月中最高业务量和最低业务量下的制造费用总额如下:
上表制造费用总额中包括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和混合成本三类。

该厂会计部门对
低点月份业务量为50000机器小时的制造费用总额作了分析,其各类成本的组成
情况如下:
变动成本总额 50000元
固定成本总额 60000元
混合成本总额 32500元
制造费用总额 142500
要求:1、采用高低点法将该厂的混合成本分解为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并写出成本公式。

2、若该厂计划期的生产能量为65000机器小时,则其制造费用总额将为多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