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型政府与政府再造
公共管理学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
![公共管理学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ab235fa8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75.png)
“公共管理学”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72015041课程名称;公共管理学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总学时/学分:32/2开课学期:第五学期适用对象:行政管理、政治学与行政学、公共事业管理本科专业先修课程:行政管理学内容简介:绪论;传统的公共行政模式;公共管理的主要框架及其理论基础;公共管理视野中的政府角色;公共企业;管理内部要素;管理外部要素;公共政策设计、执行和评估;信息资源管理与电子化政府;公共管理中的责任与伦理;企业型政府与政府再造。
一、课程的性质与教学目的课程性质:必修课本课程系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的学科基础课。
本课程在探讨公共与行政的联系与区别、公共管理兴起的时代和理论背景的基础上,凸现了公共管理的管理、责任和市场化内涵;在介绍公共管理的主要框架和理论,明了公共管理内部管理和外部管理要素以及公共政策的一般规律和公共伦理的一般知识情况下,展示了公共管理学主要的理论知识.针对全球化和信息化趋势;本课程还介绍了当代西方国家为应对这两种趋势而做的企业型政府再造和电子化政府塑造中的经验,并对中国的政府再造问题提供了一些学术上较为公认的研究成果。
总而言之,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本课程既要让学生了解本学科的性质,又要了解这门学科的一般知识,更要让学生了解国际国内新的研究成果。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第一章绪论通过本章的学习,力争让学生掌握公共管理学兴起的时代背景;理解公共管理学和行政学的区别,掌握其本质特征求;了解这门课的研究对象与方法.总之,通过教学使学生对公共管理学有一个基本认识,具备公共管理学所覆盖的知识掌握能力。
教学重点:深刻把握公共事业管理学的涵义,了解公共事业管理学学科特点。
教学难点:公共管理和公共物品概念的界定1、公共管理2、公共物品教学内容:1、公共管理学兴起的时代和理论背景时代背景理论背景2、公共管理学和行政学的区别行政学是政府管理学,而公共管理学把主体外延至社会其它公共组织从政府管理到公共管理,是管理理念的转变。
企业型政府理论对我国行政改革的启示分析
![企业型政府理论对我国行政改革的启示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845a652ce2f0066f53322d4.png)
企业型政府理论对我国行政改革的启示分析韩竹竹企业型政府作为一种新的政府改革理念和模式,是当代西方政府再造的核心理念和实践的主导方向之一。
它是随着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和管理主义的发展而提出的,是运用创新策略、有效运用资源、实现高绩效的政府。
从现实来看,中国行政体制改革是在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进入攻坚阶段;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国际竞争日益激烈;人民群众的民主参政意识不断提高与政治体制之间产生了巨大矛盾的情况下进行的,与以往的改革相比,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这要求我们用新的思维、新的工作方式去创造新的开展改革。
同时,中国与西方各国有着许多本质上的区别,不可能简单的照搬照抄别人的经验,中国的行政体制改革必须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府体制的再造。
但是,我们的改革也决不是闭门造车,我们完全可以借鉴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最新成果,批判的吸收。
企业型政府理论在中国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现实可行性。
因此企业型政府所倡导的理念,对我国行政改革有着重要启示。
首先,随着中国近20 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有了一个巨大的发展。
造就了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和优秀的企业家,他们在市场经济残酷竞争的洗礼中,已经逐渐发展壮大起来。
为运用企业型政府理论,转变政府职能发展提供了经济环境和深厚的人文土壤。
其次,在加入了WTO 以后,迫切需要政府进行转变,党的十六大就明确提出了要进一步升华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管理模式,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
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信息技术普及、政府权威下降、企业再造经验传播等等,旧的的政府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政府开始有了改革发展的紧迫感。
而政府职能扩张和规模膨胀所导致的财政、管理和信任危机,则成为推进行政改革的直接动因。
企业型政府理论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很快受到很多西方国家的青睐。
虽然我国的发展情况与西方国家的发展情况不同,但是西方一些国家采用企业型政府模式后,特别是在解决政府行政效率低下导致的严重阻碍国家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问题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效,我们只要将其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的将企业型政府理论中一些适合中国国情的工具为我所用,企业型政府理论对中国一定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中国的行政体制改革也必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政府治理的新转变——企业型政府
![政府治理的新转变——企业型政府](https://img.taocdn.com/s3/m/8d6b943bee06eff9aef807bf.png)
政府治理的新转变———企业型政府刘畅(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07级行政管理专业研究生河南开封475001)摘要:20世纪80年代,由于全球性的政府财政萎缩,使行政机关的可用资源日趋拮据,公共部门进行了不同的改革,核心理念是试图建立一个企业型政府。
现在又适逢全球经济危机,对企业型政府的重视将会进一步提出。
本文通过介绍企业型政府,为什么要打造企业型政府,如何建设企业型政府,对企业型政府进行一个大概的了解。
Abstract:At the20th century80's,as the global financial shrinking government,and the executive authorities of the increasing constraints of available resources,public sector reform of a different core philosophy is to try to establish a business-oriented gov-ernment.Now coincides with the global economic crisis,government-to-business will be further attention.In this paper,by intro-ducing corporate-type government,why should we create business-oriented government,how to build enterprise-oriented gov-ernment,on the business-oriented government to a general understanding.关键词:企业型政府社会治理Key words:Business-oriented government;social governance【中图分类号】D63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069(2009)-06-0085-01企业型政府是指由一群富有企业家精神的公职人员组成的政府部门,员工门运用各种创新策略,使原本僵化的官僚体制恢复活力,使绩效不佳的政府更有效的运作。
政府再造_企业家政府的原则及理念
![政府再造_企业家政府的原则及理念](https://img.taocdn.com/s3/m/50f46e8302d276a200292ecc.png)
2001年12月第15卷第6期 华 东 经 济 管 理E ast China E conomic Management Dec.,2001Vol.15,No.6[收稿日期] 2001—06—19[作者简介] 高秦伟(1973—),男,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行政管理与行政法理论。
政府再造:企业家政府的原则及理念高秦伟(国家行政学院,北京 100089)[摘要]企业家政府是一种新型的政府管理模式,是政府再造的最终目标。
其将利润概念、竞争机制引入到政府管理领域中,无疑扩大了行政管理的视角,丰富了政府治理的手段。
本文简要介绍企业家政府的原则和理念,希望能有助于中国公共行政的发展。
[关键词]政府再造;企业家政府;利润;竞争机制[中图分类号]D0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097(2001)06—0026—02G overnment reengineering :the principal and idea of entrepreneurial governmentG AO Qin 2wei(China N ational School of A dminist ration ,Beijing 100089,China )Abstract :Entrepreneurial government ,a fresh model of government ,is the ultimate goal for government reengineering.It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profit and mechanism of competition into the realm of government ,which enlarges the vision of administration ,enriches the way of governance.K ey w ords :government reengineering ;entrepreneurial government ;profit ;the mechanism of competition 源自于20世纪90年代的“政府再造”(G overnmentReengineering )或重塑政府(Reinventing G overnment )运动,是一次重新审视传统公共行政,进而重新定义政府的过程,改革的深刻程度被认为无异于“一场与传统决裂的转型”。
行政管理学第15章 企业型政府与政府再造
![行政管理学第15章 企业型政府与政府再造](https://img.taocdn.com/s3/m/832835ac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26873.png)
公共管理学(修订版)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企业型政府 企业型政府,是指政府部门由一群富有企
业家精神的公共管理者组成,他们能够运 用各种创新的策略,使原本僵化的官僚体 制恢复活力,并有效运用资源提高政府的 效率。 简言之,凡是能够运用创新策略,有效运 用资源,实现高绩效的政府即为企业家政 府。
公共管理学(修订版)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新西兰的政府再造 新西兰政府的改革范畴相当广泛,并不局
限于行政改革,而是扩及金融、货币、劳 动市场、选举、政治等层面。 新西兰的政府再造主要由预算与财务管理 制度与民营化两部分组成 。
公共管理学(修订版)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公共管理学(修订版)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15.1 政府再造的内涵与背景
政府再造
传统的行政改革,大多将注意力集中于人员 精简、组织结构调整以及组织的自我更新。然而 由于行政组织的惰性,行政改革往往很难取得成 效;另一方面,传统的行政改革由于关注行政组 织内部管理的简化,而忽视了政府与环境的关联, 也往往使改革处于不推不动,推亦不动的境地。
公共管理学(修订版)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政府再造的背景 当代世界各国的政府再造,有其深刻
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原因主要有以 下几点: 1. 政府角色膨胀; 2. 财政状况恶化; 3. 新“右派”意识形态的影响; 4. 国际化与国际竞争的压力; 5. 官僚主义和民众对政府的不满。
公共管理学(修订版)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公共管理学(修订版)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7. 分权化的政府:企业型政府讲求分权的 管理观念,授权地方政府或派出机关发挥 因地制宜的管理作用。 8. 属于社区的政府:政府应该提供有效的 意见表达通道,鼓励民众关心并参与公共 事务。
第四章 五、奥斯本的政府再造
![第四章 五、奥斯本的政府再造](https://img.taocdn.com/s3/m/3ef273e99b89680203d8257c.png)
5. 文化策略(Culture Strategy)。此处的文化是 指员工的价值、规范、态度与期望,目的在于确 保每一政府部门的每一位员工均能产生为顾客提 供有价值的服务、为顾客服务是他们的工作责任 的思想。它有三个途径:改变习惯(changing habits),即以顾客立场改变工作习惯;感情承 诺(emotional commitments),即在心理上对 顾客认同、承诺;建立必胜的心理模式(winning minds),即强化员工的自我控制,向必胜目标 努力。
“顾客导向”的若干问题
1.政府员工也是顾客 2.顾客并不永远是对的 3.顾客选择的局限 “顾客选择”是贯彻顾客导向理念最基本 的途径。但顾客选择主要运用于服务职能, 并不适用于政策职能,在执行职能方面的 作用也很有限。
7.企业化的政府(Enterprising Government):挣钱而不是花钱。政府财 政强调开源与节流并重。传统财政理论片 面强调节约开支,企业型政府则努力从管 理人转变为企业家,强调成本意识、节约 意识及增加利润的观点,认为机关应发挥 企业经营的精神,进行有效的投资,以获 取更多的收益,解决财政困境。
3. 竞争型的政府(Competitive Government): 引入竞争机制。竞争意味着活力,竞争有助于公 共服务品质的提高,政府应将竞争观念注入其服 务与产出之中,以取代传统独占的观念。 竞争型的政府以竞争的手段在公私部门寻求多元 选择的机会,充分推动公共组织内系统及外系统 之竞争机制,来提升生产力的量及品质,满足公 共服务需求的。对外,政府通过竞争性招标方式, 促使各私营部门之间为提供公共服务而展开竞争; 对内,政府通过工作竞争机制,促使各公共部门 之间展开以“赢得顾客”为目标的质量竞争。
4.任务导向的政府(Mission-Driven Government):转变规则。政府运作以目标和 任务为导向,认清任务的优先次序,借以集中精 力并有效支配资源。 任务导向型的政府既依法行政,又并非事事局限 于法令规章,而是以人民的福祉为依据,废除大 量内部规章制度,并从根本上简化工作及法规, 在法律范畴内,允许行政人员以达成目标为指引, 发挥创意,以弹性、有效、便捷的方法完成任务。
《公共管理学》重点总结_陈振明版
![《公共管理学》重点总结_陈振明版](https://img.taocdn.com/s3/m/d956bcec5022aaea988f0f13.png)
名词解释,简答,分析,论述。
第一章导论公共管理学:是运用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系统科学和政策分析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研究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的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
它是一个科际整合的交叉学科群,是以解决公共问题为导向的应用学科具有贴近实践和实际操作性的特点。
公共管理学研究对象:公共事物的管理过程及其规律公共管理的主体:公共部门公共管理的对象:公共事物公共管理的目的:维护公共利益,促进社会协调发展,提供公共服务公共管理的范围和内容:公共部门研究、公共管理过程研究、公共管理一般方法研究、公共管理外部环境研究等公共利益:公共管理的目标具有客观性和社会共享性公共事物:公共管理的客体公共事物是指涉及社会成员的公共利益、满足其共同需要、关系其整体利益的一系列活动,以及这些活动的最终结果。
具有社会性、公益性、非营利性和规模性公共权力:实现公共管理的前提公共权力是指公共机构处理公共事物的权力政府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公共机构新公共管理:政策的执行、公共服务的提供等职责可以转移至非政府公共部门甚至私人部门。
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的福利与公共利益。
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的关系:广义上,公共行政和公共管理二者的外延是相等的,都可以理解为公共部门对公共事物所进行的管理活动。
公共行政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上是指政府对自身事物的管理,广义上是指政府对包括自身事物在内的整个社会的管理。
宏观层面的公共管理,指的是政治学意义上的公共管理,即政治学所研究的国家治理或政治治理。
中观层面的公共管理是我们所谓纯粹意义上的公共管理,即与政治统治相分离的公共管理活动。
在政治/行政二分法(政治是国家意志的体现,行政是国家意识的执行)下,公共行政或公共管理都是公共部门管理的具体模式。
在微观层面上,公共管理重点是解决管理技术和方法问题,新公共管理更多地在这一范畴内体现出来。
第四章 五、奥斯本的政府再造
![第四章 五、奥斯本的政府再造](https://img.taocdn.com/s3/m/3ef273e99b89680203d8257c.png)
5. 文化策略(Culture Strategy)。此处的文化是 指员工的价值、规范、态度与期望,目的在于确 保每一政府部门的每一位员工均能产生为顾客提 供有价值的服务、为顾客服务是他们的工作责任 的思想。它有三个途径:改变习惯(changing habits),即以顾客立场改变工作习惯;感情承 诺(emotional commitments),即在心理上对 顾客认同、承诺;建立必胜的心理模式(winning minds),即强化员工的自我控制,向必胜目标 努力。
3. 竞争型的政府(Competitive Government): 引入竞争机制。竞争意味着活力,竞争有助于公 共服务品质的提高,政府应将竞争观念注入其服 务与产出之中,以取代传统独占的观念。 竞争型的政府以竞争的手段在公私部门寻求多元 选择的机会,充分推动公共组织内系统及外系统 之竞争机制,来提升生产力的量及品质,满足公 共服务需求的。对外,政府通过竞争性招标方式, 促使各私营部门之间为提供公共服务而展开竞争; 对内,政府通过工作竞争机制,促使各公共部门 之间展开以“赢得顾客”为目标的质量竞争。
8.前瞻性的政府(Anticipatory Government):预防而不是医治。事先的 预防重于事后的补救。企业型政府重视战 略思考和长期规划,通过预见性决策,用 少量的费用预防问题的出现而不是用大量 的费用治疗出现的问题,危机管理的能力 较强。
第八讲 新公共管理与政府再造
![第八讲 新公共管理与政府再造](https://img.taocdn.com/s3/m/a893ecc689eb172ded63b7bf.png)
三、学者对企业型政府的限制的反思
(一)贝龙(Bellon)和戈尔(Goerl)对企业型 政府理念的四种反思:
1、企业自主性和民主责任性之冲突 2、公共企业愿景与市民参与价值之间的冲突。 3、企业秘密性与民主开放性之间的冲突 4、企业风险承担与民主的公共财产处臵责任之间的冲突。
(二)凯顿的反思
竞争向合作的转变的改革内容
(1)成立中央协调部门 政策与创新机构、 管理与政策研究中心; (2)提供贴金公众的公共服务; (3)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公共服务。(成立5000人 的公民评价小组,是西欧最大的信息收集组织)
三、新西兰的政府再造
新西兰推动改革的组织主要为:国家公务委员 会、财政部、首相与内阁部。新西兰的政府再 造主要由预算与财务管理制度与民营化两部分 组成: (一)预算与财务管理制度 (二)民营化
“公民宪章”运动的指导原则: (1)明确服务标准; (2)透明度; (3)顾客选择; (4)礼貌服务; (5)完善的监督机制; (6)资金的价值
竞争向合作的转变(布莱尔政府)
原因--“撒切尔时期的行政改革在引入竞争机制的同时却忽 视了部门之间的合作与协调,带来了碎片化的制度结构。” 目标--打破保守党改革所造成的部门分裂现状,更好地协调 部门间关系,更有效地解决跨部门的社会问题
企业型政府(Entrepreneurial Government)与
政府再造(Reengineering Government )
第一节
政府再造的内涵与背景
一、再造的内涵
(一)再造的定义
美国管理大师汉默(Hammer)和钱皮(Champy)认 为,“再造”是对组织流程的基本问题进行反 思,并对它进行彻底的重新设计,以便在成本、 质量、服务和速度等衡量组织绩效的重要尺度 上取得激烈的改善。再造的特点是: 1、剧烈性 2、彻底的 3、流程 4、重新设计
第八讲 新公共管理与政府再造
![第八讲 新公共管理与政府再造](https://img.taocdn.com/s3/m/a893ecc689eb172ded63b7bf.png)
三、政府再造的背景
(一)政府角色膨胀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受国家干预和福 利国家观点的影响以及计划经济的影响,政 府职能急剧扩张,政府角色不断膨胀。政府 虽然管的事情很多,但是社会问题却同样层 出不穷,因而引发了人民对政府治理能力的 怀疑,也就是所谓的政府失灵问题。
(二)财政状况的恶化 工业化国家向福利国家的发展,政府支 出不断增加,这对政府的财政构成了巨大的 压力,同时,仅依赖增税以缩减预算赤字有 困难,因此,通过改革政府以控制财政赤字 便成为一个可行的手段。
1、导航型的政府
2、竞争性的政府 3、任务导向的政府 4、结果导向的政府 5、顾客导向的政府
6、有企业心的政府
7、分权化的政府 8、属于社区的政府 9、预防性的政府 10、市场导向的政府
二、政府再造的“五C策略”
奥斯本和普兰斯特克(Plastrik)将上述十项 策略加以整合,提出了政府再造的“五C策 略”: (一)核心策略(Core Strategy) (二)影响策略(Consequences Strategy) (三)顾客策略(Customers Strategy ) (四)控制策略(Control Strategy ) (五)文化策略Culture Strategy)
(四)从强势国家的单独治理到国家与 社会共同治理
公共问题的日益复杂化,社会行动之间 的相互依赖性,以及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事实 上需要政府和社会力量的共同努力和合作, 使得政府部门已经无法成为一个唯一的治理 者,政府必须与民众、社会和其他组织共同 治理、共同管理、共同生产与共同配臵。因 此,政府、社会、公民的共治已成为当代重 要的治理模式。发展政府与民间的伙伴关系, 落实民间社会与政府共同治理的合作关系, 已成为中国政府再造的重要策略。
企业化政府与政府再造
![企业化政府与政府再造](https://img.taocdn.com/s3/m/b8a5b12fe2bd960590c67749.png)
讨论思考题
1、重要概念:政府再造;企业型政府;非赢利组织;目标管理 2、分析当代世界各国政府再造的背景和原因 3、如何评价企业型政府 4、中国政府改革的主要经验和教训 5、中国未来政府改革的走向和前景 6、顾客导向在我国政府机关工作中的意义
第8章 企业化政府与政府再造 一、政府再造 二、企业化政府
一、政府再造
再造的含义:
对组织流程的基本问题进行反思,并对其进行彻 底的重新设计,以便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衡 量组织绩效的重要尺度上取得显著改善方面
一、政府再造
政府再造的背景:
政府角色的膨胀 财政状况的恶化 公共选择主张的压力 国际化与国际竞争 官僚主义和民众的不满情绪
二、企业化政府
公共管理的新策略
公共服务的民营化 非赢利组织的作用 公共部门的目标管理 公共部门的全民质量管理 公共管理的顾客导向
二、企业化政府
中国政府改革存在的问题
被动适应性 视觉的偏狭 理论滞后 孤立于政治和社会系统 效率主义的局限
二、企业化政府
中国政府再造的战略
从效率行政到民主行政 从控制导向到民主导向 从政府本位到亲市场的政府 从强势国家的单独治理到国家与社会的共同治理 从政企不分、政府管制到政企分开、放松管制 从权力集中到适度的地方分权 从机械式的官僚组织到有机式的适应性组织从人治到法治
企业型政府的特征
重视成本效益关系 强调顾客导向 市场机制 授予权能 的再造(奥斯本,盖普勒)
导航性政府 竞争性政府 任务导向 结果导向 顾客导向 有企业心的政府 分权化 属于社区的政府 预防性政府 市场导向
二、企业化政府
基本策略(奥斯本等)
核心策略:明确目标 影响策略:引进市场,竞争和外包 顾客策略:了解顾客及其需求 控制策略:分权到社区 文化策略: 确立员工的价值、规范、态度和期望
从西方“政府再造”理论评析我国政府再造
![从西方“政府再造”理论评析我国政府再造](https://img.taocdn.com/s3/m/0267850b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19.png)
从西方“政府再造”理论评析我国政府再造从西方“政府再造”理论评析我国政府再造提要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为迎接全球化、信息化和国际竞争加剧的挑战,针对所面临的一些带有公共性的问题,西方各国相继掀起了“政府再造”的热潮。
这对于我国的政府再造有着引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政府再造;借鉴;路径选择一、“政府再造”理论内涵“政府再造”就是指对公共体制和公共组织进行根本性的转型,以大幅度提高组织效能、效率、适应性以及创新能力,并通过变革组织目标、组织激励、责任机制、权力结构以及组织文化等来完成这种转型过程。
“政府再造”就是用企业化体制来取代官僚体制即创造具有创新惯性和质量持续改进的公共组织和公共体制,而不必靠外力驱使,即创造具有自我更新机制的公共部门。
依德国行政学者塞顿托夫的观点,“政府再造”应包括现代行政学的概念,也就是通过“再造工程”去重塑社会,以引导、管制及控制经济、社会的发展。
“政府再造”的目标在于重塑政府部门,成为“效率导向、可持续革新”的公共组织。
“政府再造”是要创造一种能够持续寻求高效途径的公共组织。
“政府再造”就是使政府具备能够应付无法预知的挑战的能力。
不仅仅是要提高今天的效能,而且还要创造在环境变化的明天也具备改进效能能力的政府组织。
“政府再造”理论有五项战略即核心战略、后果战略、顾客战略、控制战略、文化战略。
二、西方“政府再造”运动对我国政府再造的借鉴西方各国的政府再造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至今还在继续探索之中,也有待进一步深化和完善。
但我们可以从这些实践中总结出一些具有共性的成功和失败的因素作为我国行政改革的借鉴。
成功的因素有:(1)从本国实际出发适时推进行政改革,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行政改革不能滞后或超前于经济、社会的发展;(2)逐级下放权力,明确权责,建立绩效导向的评价标准,重视政府的施政效果;(3)大幅精简机构和人员、减少国家负担的费用,根本转变政府职能,构建一个简化、小型、高效和便民的政府;(4)公共部门引入市场运作机制、将公营事业民营化、社会化,实现政府与社会的共同治理;(5)摒弃传统官僚结构及僵化的规制,使行政结构扁平化、行政行为弹性化;(6)实行政策制定与政策执行职能分开,提高决策与执行的质量和效率,执行部门具有较大。
企业型政府内涵的由来及评析
![企业型政府内涵的由来及评析](https://img.taocdn.com/s3/m/c0cfbdc49ec3d5bbfd0a74c9.png)
企业型政府内涵的由来及评析(概念的由来?谁提出的?为什么提出?由来?意义?)张国庆的《公共行政学》一、重塑政府(企业型政府理论的内容)背景: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的产业革命到来,知识经济时代的出现,新的历史条件下,通过政府行政改革提高公共政策和公共管理质量,使政府管理不仅能跟得上时代变迁潮流,而且能在其中发挥不可或缺作用,成为了历史对政府新的客观要求。
在此背景下,西方各国开展了重塑政府或政府再造运动。
具体概括为以下四点:(一)经济全球化竞争的现实压力(二)政府扩张使政府角色膨胀,造成政府失灵,从而使西方政府面临困境和危机(三)管理主义及公众对政府的不满和批评(四)私营企业再造的成功经验企业型政府理论最早是由美国学者戴维·奥斯本和彼得·盖布勒在其所写的《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变着公营部门》一书中提出。
书中提出了一个批判性的见解:政府必须为顾客服务,才能受到人们欢迎。
,其旨意是运用企业家精神对政府的传统运作体制进行改造,以克服严重的官僚主义。
试图把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些成功方法移植到政府中来,使政府这类公共组织能像公众企业那样,合理利用资源,注重投入产出,提高行政效率。
接公共企业家。
重塑的标准:奥斯本和盖布勒认为:解决政府各种问题的唯一价值选择,在于重新定位政府的职能,按照企业家精神重新塑造一个“企业化政府”。
奥斯本在《改革政府》一书中,意在运用法国学者萨伊所强调的企业家精神对政府传统的行政体制进行改造。
奥斯本等人结合当时新公共管理中委托代理理论、公共选择理论等和美国地方政府改革的成功经验为基础进行研究,将企业型政府理论的具体内涵归纳为了“十大特征”也就是重塑的政策主张,概括为以下几点:1、起催化作用的政府:掌舵而不是划桨。
2、竞争性政府:把竞争机制注入到提供服务中去。
3、有使命感的政府:改变照章办事的组织4、讲究效果的政府:按效果而不是投入拨款。
5、受顾客驱使的政府:满足顾客的需要,不是官僚政治的需要。
政府再造理论对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启示
![政府再造理论对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cab35db92b160b4e777fcfe4.png)
政府再造理论对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启示摘要20世纪70、80年代,为迎接全球化、信息化、国际竞争加剧的挑战以及摆脱财政危机、提高政府效率,西方各国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政府改革浪潮,由此产生了新公共管理理论和实践。
目前我国正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时期,政府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如何有选择地借鉴吸收国外新公共管理经验,对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政府改革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政府再造公共管理政府改革中图分类号:D035文献标识码:A一、政府再造的相关理论随着西方各国由工业化社会向后工业化社会转变,科层制这一传统的行政模式,效率大打折扣,政府组织变得机构林立,缺乏创新,难于适应迅速变化社会环境,甚至成为社会经济进步的阻碍。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迎接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以及摆脱财政困境、提高国际竞争力和政府效率,西方国家相继掀起了大规模的政府再造运动。
“再造”一词,首先由美国管理学家汉默和钱皮提出,再造是对组织流程进行反思和彻底的重新设计,以在组织绩效、服务质量等方面取得质的改善。
1992年,戴维・奥斯本和特德・盖布勒在美国出版了《改革政府》一书,指出用企业精神来改革公共部门,并提出了政府再造的10条原则,将政策制定(掌舵)和服务提供(划桨)分开,成为政府改革的重要原则。
国内诸多学者也对“政府再造”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张福成教授认为当代政府再造的核心理念是企业型政府,陈振明教授也对西方的“新公共管理运动”作出了评述。
按照德国行政学者塞顿托夫的观点,政府再造应包括现代行政国的概念,也就是通过“再造工程”去重塑社会,以引导社会、经济的发展。
政府再造不只是重视政府在量方面的成长,而更注重的是质的方面的改变。
政府再造是对公共体制和公共组织进行根本性的转型,以大幅提高组织效能、效率、适应性以及创新的能力,并通过变革组织目标、组织激励、责任机制、权利结构以及组织文化等来完成这种转型过程,政府再造主张将政府治理与市场机制相结合,把私人领域的管理方法引入政府公共管理部门和公共管理过程,重塑政府与社会的关系,鼓励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产品的生产和提供。
西方国家“政府再造”理论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学年论文
![西方国家“政府再造”理论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学年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e10bb88b680203d8ce2f24eb.png)
目录绪论 (1)一、“政府再造”理论起源及其要义 (1)(一)“政府再造”理论源于企业再造理论 (1)(二)关于“政府再造”理论的基本观点 (2)二、美国的“政府再造”运动 (3)(一)美国“政府再造”运动的背景 (3)(二)美国“政府再造”运动的成果 (5)(三)美国“政府再造”运动的不足 (6)三、“政府再造”理论对我国的启示 (6)(一)从效率行政典范到民主行政典范 (7)(二)从国家的单独治理到国家与社会的共同治理 (7)(三)从政企不分、政府管制到政企分开、放松管制 (7)(四)从权利集中到适度的地方分权 (7)(五)从人治到法治 (8)结论 (8)注释 (9)参考文献 (10)西方国家“政府再造”理论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以美国为例绪论20世纪70~80年代以来,西方社会乃至整个世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社会;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增强,对全世界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
在新的社会环境下,传统的科层制显得僵化和迟钝,导致行政高成本、低效率,明显背离时代的要求。
在社会发生变化的同时,西方各国普遍面临一些带有共同性的问题,包括政府开支过大、经济停滞、财政危机严重、福利制度走入困境、政府部门工作效率低下和官僚主义严重等。
公众对政府管理的失灵和政府治理能力减弱的不满情绪日趋强烈。
与此同时,现代私营企业管理的有效性和成功经验同政府管理的落后和失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企业的先进管理提高了公众对高水准服务的期待。
政府面临的困境、危机和压力迫使各国采取有力措施,改革科层制模式的公共行政,探索建立公共事务管理的新模式,以适应当代公共管理实践发展的迫切需要,提升国家竞争力和行政效能,满足公众的期望。
西方各国相继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政府再造(Reengineering Government)运动。
1979年英国撒切尔夫人就任首相之后,陆续推动和采用了“续阶计划”(The Next Steps)、“公民宪章”(Citizen Charter)和“服务品质竞赛”(Service Quality Competition)等措施;1980年里根以“政府才是问题所在”的竞选口号入主白宫,随即展开了一系列的调整政府业务与功能和削减预算赤字的方案;克林顿总统上任后,由副总统戈尔主持并推动“国家绩效评估运动”(National Performan Review,NPR),倡议重新“打造一个能提高效能、节约成本”(Creating a Government that Works Better and Cost Less)的政府。
当代西方政府再造理念政府 企业型政府
![当代西方政府再造理念政府 企业型政府](https://img.taocdn.com/s3/m/cae5ae240722192e4536f6f3.png)
.52 .中国改革CHINA REFORM●借鉴与参考从本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各主要国家开始了大规模的政府再造运动。
世界各国政府改革的矛头都指向政府自身的官僚体系(bureaucracy)。
“政府再造”(Reengineering goverment)成为政治家乃至一般百姓的时髦言语。
政府再造政府再造(ReengineeringGoverment),精确地讲是政府行政的再造。
按密歇尔·汉莫(Michael Hammer)所言,再造是对组织过程的彻底再思考及根本性的大幅度再设计,以促进组织绩效的显著改进。
政府再造,不是简单的组织精简和组织重组,而是对政府治理的理念、原则、结构、行为等进行大规模的改革,以提高政府的绩效和服务的品质。
简单而言,政府再造是对政府的系统革命。
当代的政府再造运动比较典型的有美国、英国、新西兰等。
企业型政府:西方政府再造的核心理念仔细分析西方各国的行政改革方案,虽然行政改革计划的内容各有不同,但其重点或强调点是一样的,即试图创建一个“企业型的政府”(EntrpreneurialGovernment)。
这标志着当代政府治理理念的一个根本性变革。
那么,何为企业型政府。
企业型政府的主要特征又是什么呢?所谓的企业型政府,是与官僚政府(Bureaucratic Government)相对应的。
它是指政府部门由一群富有企业精神的公职人员(被称为公共企业家Public En-rtepreneur)组成,他们能够运用各种创新策略,使原本僵化的官僚体制恢复活力,使绩效不佳的政府更有效地运作。
简言之,企业型政府是那种非官僚化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富于活力与生气的、以人民需求(或称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的、具有高效率和高效能的政府。
企业型政府的理念并非要求政府的运作完全与私人企业一样,而是认为政府必须在市场导向的观念下,引进竞争的刺激力量,使政府更具活力。
企业型政府的特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导航者政府。
张成福《公共管理学》(修订版)课后习题详解(企业型政府与政府再造)【圣才出品】
![张成福《公共管理学》(修订版)课后习题详解(企业型政府与政府再造)【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b9fa97a4cc175527072208a3.png)
第15章 企业型政府与政府再造一、概念题1.再造答:再造是指对组织流程的基本问题进行反思,并对它进行彻底的重新设计,以便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衡量组织绩效的重要尺度上取得剧烈的改善的活动。
再造的特点在于:①剧烈性,再造带来的并非是微不足道的改善或进步,而是要使组织绩效实现大幅度的突破。
②彻底性,再造并非改进现有状况,而是重新创造,深人到事物的根基。
③注重流程,流程是再造的核心,指一组结合一起的能为顾客创造价值的机关工作。
④重新设计,再造要求重新设计组织过程。
⑤再造并不是缩小规模;⑥再造不是组织重组;⑦再造不是赶时髦和预期的灵丹妙药,再造是一项彻底的新原则,推翻以层级节制和专业分工来设计工作的理念;⑧再造是一革命。
2.政府再造答:政府再造是指通过变革组织目标、组织激励、责任机制、权力结构以及组织文化等手段的综合运用促使公共体制和公共组织进行根本性的转型,以大幅度提高组织效能、效率、适应性以及创新能力的过程。
政府再造的目标在于建立一个非官僚化并且具有创新精神与活力、以市场及公众需求为导向的具有较高工作效率的政府。
政府再造的本质乃是通过再造工程,提升政府治理能力,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20世纪80~90年代以来各国政府再造的显著特征是企图将政府塑造为企业型政府。
3.企业家与企业家精神答:(1)企业家是指能够将低产值的经济资源转移至较高的生产力领域,并获取较大收益的人。
这一概念最早来源于19世纪法国经济学家萨伊。
1815年,萨伊在其《政治经济学概论》一书中第一次将企业家列入经济发展的要素之一,并认为企业家并非专指私营部门的从业者。
(2)企业家精神是指人们竞相成为企业家的一种行动精神,就是着手工作,寻求机会,通过创新和开办企业实现个人目标并满足社会需求,能评估及接受开创新事业风险的精神。
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家作为特殊职业群体,在组织建立和经营管理企业的过程中所共同具有的综合才能,是一种重要而特殊的无形生产要素。
企业精神与政府再造
![企业精神与政府再造](https://img.taocdn.com/s3/m/1137a7a87fd5360cbb1adb6a.png)
台灣當代政府再造問題授課教授黃俊英國立中山大學企管系教授/管理學院前院長行政院研考會前副主委/高雄市政府前副市長一九八○年代以來,許多國家(包括美國、英國、加拿大、日本、紐西蘭、中國大陸等)都在全力推動政府再造工作,希望引進民營企業的經營理念來提升公共部門的效能和效率,以增強國家的競爭力。
面對全球性的政府再造潮流,台灣也已體認到政府再造的重要性和急迫性,急起直追,積極推動政府再造工作。
壹、政府再造的內涵現階段的政府再造是要調整政府的角色,將政府的角色從以往凡事一肩承擔、親自操槳的大有為政府轉變為引領導航的企業型政府,並引進企業精神和企業管理方法,以提升政府為民服務的效能與效率。
一、政府角色的調整以往,特別是在實施戒嚴時期,政府常以「大有為政府」或「萬能政府」自許。
以前,政府擁有絕對優勢的人力和物力資源,大部分的人才和資金都掌握在政府手中,一般民眾也視政府官員為師長,因此政府可以扮演中國傳統家長的角色,凡事都可由政府做主,民眾也習慣以政府馬首是瞻,一切聽政府的安排,也仰賴政府的照顧。
但今天政府已不具備大有為政府的要件,必須及早擺脫大有為政府的心態。
政府再造的意義就是要重新調整政府的功能,重新定位政府的角色,從大有為的萬能政府轉型為小而美、小而能、高效率和高品質的企業型政府,讓政府只扮演導航者的角色,擔負規劃、監督、支援和仲裁的功能,而不是包山包海,事事都親自操槳。
二、企業精神的引進政府和營利性企業有許多不同的地方,在工商企業行得通的做法,在政府機關不一定就行得通,因此我們不能把工商企業的做法都原封不動地移到政府組織。
但是經營企業的精神和企業管理的技術確有許多可供政府參考和學習的地方。
現階段的政府再造也希望把企業精神和企業管理技術引進政府組織,重建政府的組織文化,鼓勵創新,期能改善為民服務的成效,提升政府的效能和效率。
貳、推動民眾導向的施政政府再造需要推動顧客導向的施政。
所謂「顧客導向」,簡單地說,就是指凡事都要站在顧客的立場去設想,要從顧客的角度去看問題,要為顧客提供貼心的服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管理学(修订版)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3. 任务导向的政府:行政机关的运作应以 目标和任务为导向,发挥创造性,以弹性、 高效、便捷的方法完成其任务。 4. 结果导向的政府:企业型政府通常运用 绩效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的方法,以实际 的结果为工作的重点,建立以结果为导向 的管理体制。
公共管理学(修订版)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公共管理学(修订版)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2. 从控制导向的管理到服务导向的管理。服务型 政府意味着:施政目标,由机关和专家决定,到 由民众希望和合法期待来决定;以成本——效益 为基础的效率考量,转变为民众评估的考量;由 政府以控制为要务转变为以传输服务为要务;由 对特定“功能”、“权威”、“结构”的服从, 转变为对“使命”、“顾客”、“成果”的认同; 从一味强调按章办事到强烈的当事人取向,考虑 到民众的具体情况;从独断专断的领导到民众参 与领导。
公共管理学(修订版)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企业型政府 企业型政府,是指政府部门由一群富有企
业家精神的公共管理者组成,他们能够运 用各种创新的策略,使原本僵化的官僚体 制恢复活力,并有效运用资源提高政府的 效率。 简言之,凡是能够运用创新策略,有效运 用资源,实现高绩效的政府即为企业家政 府。
公共管理学(修订版)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8. 从人治到法治。法治是这样一种治理状态或 秩序,在这一治理状态中,存在着法的普遍性和 有效适用性,法律之于政府权力具有优先的、之 上的权威或者说政府应由法律规制并服从法律, 最终公民的自由权利得到维护、保障并扩大。具 体而言,法治政府的含义包括:崇尚秩序并反对 无政府状态,要求法律具有普遍性,要求体现实 质正义,核心在于政府受法律的约束和控制。
10. 市场导向的政府:企业型政府在市场竞争机 制下具有资源有效运用的理念,开放公共服务的 市场,通过法令的规范和信息的流通,使民间组 织共同分担营运的风险,协助政府处理公共事务, 刺激政府机关工作效率的提高。
公共管理学(修订版)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15.4 企业型政府与政府再造实践
美国的政府再造 美国政府提出了四大原则作为政府
5. 顾客导向的政府:企业型政府的运作应 以顾客为导向,检讨并改变传统服务生产 与运输的老方法,建立顾客回应系统,及 时倾听顾客的意见,满足顾客的需求。
6. 有企业心的政府:企业型政府强调如何 增加利润的观念,认为应发挥企业经营的 精神,进行有效的投资,通过开源,以获 取更多的收益,解决窘困的错误状况,达 到自给自足的境地。
5. 从政企不分、政府管制到政企分开、 放松管制。改革政府与企业关系,最核心 者在于:国有企业逐步从竞争性生产和经 济领域退出,通过产权处置的方法,压缩 国有企业的规模;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和 企业的经营管理职能实行最彻底的分离, 使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
公共管理学顿托夫认为,政府再造应包括现 代行政国的概念,也就是通过“再造工程”去重 塑社会,以引导、管制及控制经济、社会的发展。
我们认为,政府改革应涉及改变国家与社会、政 府与市场、政府与市民、政府与企业诸多关系的 调整,涉及政府治理的观念、结构、方式和方法 的变革;既涉及政府内部组织、运作程序的调整, 更涉及外部关系的调整。
具有弹性和有机式组织的特点在于:对环境具有
开放性;实行政策制定与执行的分离;组织结构 扁平化,减少管理层级;广泛授权;以制度性的 对话、知识和专门技能作为权力的来源;减少不 必要的繁文缛节;重视决策的参与和组织的参与; 网状形的沟通与联系;以团队精神而非命令与服 从达到整合与控制;建立跨部门和功能的组织。
15.2 企业型政府的基本理念
企业家、企业家精神与公共企业家
企业家精神,是指应用创新的方法使用资 源,以使生产力及效用最大化。
所谓公共企业家,是指政府部门内部,有 效促使资源最大化,而又达到效率和效能 的公共管理者。
20世纪50年代,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经 济发展的原动力在于“企业家精神”,亦 即创新。
再造的行动方向,分别是: 1. 顾客至上,民众优先; 2. 删减法规,简化程序; 3. 授予权能,追求成果; 4. 节约成本,提高效能。
公共管理学(修订版)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英国的政府再造 英国的政府再造方案,主要有: 1.效率稽核 2.财务管理改革方案 3.续阶方案 4.公民宪章 5.民营化
公共管理学(修订版)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关键术语
再造 政府再造 企业型政府 企业家与企业家精神 法制政府
公共管理学(修订版)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复习思考题
1. 何谓政府再造?如何理解政府再造的性质? 2. 分析当代世界各国政府再造的原因和背景。 3. 何谓企业型政府?企业型政府的基本理念是
15.5 面向21世纪的中国政府再造
1990年之前中国政府改革的反思
从80年代后中国共进行了四次较大规模的政府改 革,经过几轮政府改革,确实取得了一些明显的 成效,但其本身也存在着许多误区或缺陷: 1. 政府改革的被动适应性远远大于主动的前瞻性; 2. 政府改革视角的偏狭; 3. 缺乏对政府改革理论上的反思; 4. 政府改革孤立于政治和社会系络; 5. 效率主义改革典范的局限。
6. 从权力集中到适度的地方分权。中国 传统上是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因此在调 整权力结构时,要赋予地方必要的权力, 让地方有更多的因地制宜的灵活性,发挥 地方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也 要加强中央的权威。
公共管理学(修订版)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7. 从机械式的官僚组织到有机式的适应型组织。
公共管理学(修订版)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7. 分权化的政府:企业型政府讲求分权的 管理观念,授权地方政府或派出机关发挥 因地制宜的管理作用。 8. 属于社区的政府:政府应该提供有效的 意见表达通道,鼓励民众关心并参与公共 事务。
公共管理学(修订版)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9. 预防性的政府:企业型政府重视策略的思考和 长期性的规划,能够针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 事先制定对策,因此,危机管理的能力较强,更 能做到防患于未然。
公共管理学(修订版)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企业家政府的基本特征包括: ➢重视成本效益关系 ➢强调顾客导向 ➢强调市场机制,重视选择和竞争 ➢授予权能 ➢创新与改革等
公共管理学(修订版)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公共企业家的创新策略有: 1. 创造新任务; 2. 主动发掘机会; 3. 勇于承担风险; 4. 行政首长的支持; 5. 建立外部联盟、组织内部团队; 6. 善用舆论压力; 7. 具有说服力的领导风格; 8. 组织文化的塑造
公共管理学(修订版)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新西兰的政府再造 新西兰政府的改革范畴相当广泛,并不局
限于行政改革,而是扩及金融、货币、劳 动市场、选举、政治等层面。 新西兰的政府再造主要由预算与财务管理 制度与民营化两部分组成 。
公共管理学(修订版)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15.1 政府再造的内涵与背景
政府再造
传统的行政改革,大多将注意力集中于人员 精简、组织结构调整以及组织的自我更新。然而 由于行政组织的惰性,行政改革往往很难取得成 效;另一方面,传统的行政改革由于关注行政组 织内部管理的简化,而忽视了政府与环境的关联, 也往往使改革处于不推不动,推亦不动的境地。
公共管理学(修订版)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什么? 4. 如何评价企业型政府理论? 5. 当代各国政府再造的主要策略是什么? 6. 20世纪中国政府改革有哪些经验和教训? 7. 中国政府改革的主要议程是什么? 8. 探讨中国政府改革的前景。
公共管理学(修订版)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3. 从以政府为本位和中心到亲市场的政府。 政府在生产和产品的分配方面的作用应大 幅度削弱;必须停止对民营经济的活动限 制和直接控制;政府本身不要过分深入介 入金融部门,应促使银行进行商业化运作; 政府应致力于提供法律和体制上的环境
公共管理学(修订版)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公共管理学(修订版)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15.3 企业型政府的实施策略及其限制
奥斯本和盖普勒两人曾提出了政府再造的十项策 略: 1. 导航性的政府:政府的职责在于规划远景,建 立发展的方向和机关的使命与目标,并从中担任 催化剂的角色,而实际推动的工作则交由民间来 执行。 2. 竞争性的政府:政府应该扬弃过去公共服务的 独占心态,鼓励民众参加提供公共服务,而由顾 客进行裁判和选择,如此就可刺激政府机关改进 其管理方法,提服务水平与品质。
4. 从强势国家的单独治理到国家与社会 共同治理。政府的治理过程绝非政府单方 面行使权力的过程,而是政府与整个社会 的互动过程,政府必须与民众、社会其它 组织共同治理、共同管理、共同生产与共 同配置。因此,政府、社会、公民的共治 已成为当代重要的治理模式。
公共管理学(修订版)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公共管理学(修订版)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政府再造的背景 当代世界各国的政府再造,有其深刻
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原因主要有以 下几点: 1. 政府角色膨胀; 2. 财政状况恶化; 3. 新“右派”意识形态的影响; 4. 国际化与国际竞争的压力; 5. 官僚主义和民众对政府的不满。
公共管理学(修订版)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公共管理学(修订版)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21世纪中国政府再造的战略选择
我国的政府再造,需要确立新的治理典范和 方式,其中包括:
1. 从效率行政典范到民主行政典范:政府治理典 范的变革。民主行政认为,以人民为中心是民主 行政的基本出发点;政府是公共利益的代表,政 府必须超越特殊利益集团;政府要重视公共服务 的公平,实现社会正义;它强调政府决策的开放 性,重视社会公民的参与;强调与他人共享权力; 政府扮演成长、创造、转变、整合的角色;鼓励 多元和创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