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
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三西地区办公室、民政部办公厅关于在“三西”地区农村建立互助储金会的通知
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三西地区办公室、民政部办公厅关于在“三西”地区农村建立互助储金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民政部•【公布日期】1990.08.13•【文号】[1990]三西办发第5号•【施行日期】1990.08.1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三西地区办公室、民政部办公厅关于在“三西”地区农村建立互助储金会的通知((1990)三西办发第5号1990年8月13日)甘肃省两西农业建设指挥部、宁夏西海固地区农业建设指挥部,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民政厅:近几年来,在民政部门的指导下,许多省市以村为单位建立了群众互助性质的救灾扶贫互助储金会。
这些救灾扶贫互助储金会在农村救灾扶贫、促进生产力发展以及在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和两个文明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深受广大农民群众和基层干部的欢迎。
为了在“三西”地区发展这一事业,去年十一月,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三西地区办公室组织了甘、宁两省区农建指挥部、民政厅和试点的县有关负责同志到江西省进行了参观学习。
两省区计划于一九九0年首先在秦安、永昌、彭阳三县进行试点,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有领导、有计划地全面铺开。
我们认为,这种做法是正确的,民政部和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予以同意。
各级民政部门是救灾扶贫互助储金会的主管部门,但是,要做好这项工作,还必须取得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和支持。
为此,希望甘、宁两省区民政厅、农业建设指挥部密切配合,主动工作,及时向领导请示汇报,在党委和政府的直接领导下,以江西经验为借鉴,切实把在“三西”农村建立救灾扶贫互助储金会这件大事抓紧抓好,尽快抓出成效。
中国反贫困政策的政策类型
中国反贫困政策有哪些?我国政府致力于反贫困的伟大实践,自80年代中期开始实施有计划、大规模的扶贫开发以来,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这些政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l)组织保障政策自从大规模的反贫困行动计划开始实施起,国家就一直重视发挥组织政策在反贫困中的作用,强调要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建立明确的目标责任制,1986年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反贫困的组织系统正式确立。
小组负责制定贫困地区发展的方针、政策和规划.协调解决有关贫困地区发展的重大问题,并领导、组织、监督和检查全国贫困地区的经济开发工作.各贫困面较大的省、自治区和地、县,也相继成立类似机构,配备了专职人员。
现在更提出了党政一把手工作责任制,即在贫困面大、贫困问题严重的省、自治区,党委书记和省长、主席,特别是贫困县委书记和县长,要亲自抓扶贫,深入贫困乡村认真调查研究,直接部署扶贫攻坚任务,落实解决温饱的措施,协调解决重大问题,不仅要有总的规划、总的目标,而且要有解决温饱的年度计划,逐层分解.层层落实,限期完成.(2)目标瞄准政策1982年国务院在甘肃的定西、河西和宁夏的西海固地(简称三西地区)划定了28个重点扶持县。
1986年国务院又在全国范围内确定了273个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
1988年国务院在河北、内蒙古、四川、甘肃、青海和新疆的牧区中又确定了27个国家重点扶持县。
各省、自治区也根据各自具体情况确定了300多个省级重点扶持县.这样,到1988年底,全国共有贫困县664个。
后来个别省、自治区增加扶持范围,全国贫困县总数达到99个。
1994年列入《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扶持范围的贫困县调整为592个。
以县为单位确定国家扶持重点,是按区域实施反贫困计划的基础。
在规定贫困县的基础上,国家强调要把贫困县中的特困乡、村作为扶贫攻坚的重点,集中力量解决贫困户温饱rm".(3)国家投入政策反贫困的政府投入包括扶贫信贷资金、财政发展资金和以工代赈三个部分。
劳动部、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关于加强贫困地区劳动力资源开发工作的通知
劳动部、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关于加强贫困地区劳动力资源开发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劳动部(已撤销)•【公布日期】1988.07.15•【文号】劳力字[1988]2号•【施行日期】1988.07.1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就业促进正文劳动部、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关于加强贫困地区劳动力资源开发工作的通知(劳力字[1988]2号1988年7月15日)随着贫困地区经济开发工作的不断深入,对贫困地区劳动力资源开发工作亟待加强。
充分利用贫困地区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组织劳务输出,投资省,见效快,既能治穷致富,又能推动智力开发。
这是贫困地区发展商品经济的一个起步产业,也是促进生产力要素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实现新的合理组合的一条重要途径。
因此,加强劳动力资源开发,对于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振兴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搞好贫困地区劳动力资源的开发工作,根据国务院一九八七年十一月《关于加强贫困地区经济开发工作的通知》精神,特作如下通知:一、要进一步加强领导。
各级劳动部门,特别是各贫困县的劳动部门要把搞好劳动力资源开发工作当作一件大事来抓。
要有计划地建立健全乡镇劳动服务公司;摸清本地区劳动力资源状况,根据劳动力的构成及不同素质情况,建立劳动力资源库;制订劳动力资源开发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具体指导和帮助各级劳动服务组织开展活动。
这项工作以劳动部门为主,各级经济开发(扶贫)组织要积极配合,及时做好协调工作。
二、要大力组织劳务输出。
这是当前贫困地区劳动力资源开发的重点。
各地劳动部门、开发办和各类劳动服务公司要在牵线搭桥、提供信息、疏通渠道以及建立健全信息网、协作网方面积极工作。
按照“东西联合,城乡结合,定点挂钩,长期协作”的原则,组织劳动力跨地区流动。
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大中城市的劳动部门要有计划地从贫困地区吸收劳动力,要动员和组织国营企业招用一部分贫困地区的劳动力;鼓励和支持大中型企业与贫困地区建立挂钩联系,共同创办劳务基地,发展长期劳务合作。
国务院关于加强贫困地区经济开发工作的通知-国发[1987]95号
国务院关于加强贫困地区经济开发工作的通知正文:---------------------------------------------------------------------------------------------------------------------------------------------------- 国务院关于加强贫困地区经济开发工作的通知(国发[1987]95号1987年10月30日)全国农村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工作,经过一系列调整和改革,已经初步完成了从单纯救济向经济开发的根本转变,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经济开发作为一项将最终解决中国贫困地区农民温饱问题,进而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伟大历史性事业,不仅得到了全国上下的高度重视,受到了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的热烈拥护,而且得到了国家各级机关、群众团体、人民解放军、民主党派、科研教育单位、工商企业等社会各界以及发达地区的广泛支持。
目前,贫困地区的经济开发已经起步,进展较快,效果明显,形势很好。
现在最主要的问题是,工作发展不平衡,扶贫没有完全落实到户,解决温饱不够稳定。
因此,当前工作的关键不是再提出什么新的口号,而是以实事求是和精神的高度负责的态度,按照已经明确的方针和目标,深入调查,总结经验,研究问题,狠抓落实。
在坚持改革的基础上,千方百计提高开发资金的使用效益,扎扎实实地实现“七五”期间解决贫困地区大多数群众温饱问题的目标,加快低收入人口脱贫致富的步伐,为逐步改变贫困地区经济、文化落后面貌创造条件,这就是经济开发全部工作的基本出发点。
一、明确工作重点,扶贫落实到户解决群众的温饱问题,是贫困地区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
实现这一任务的考核标准是,现在的贫困户能否在经济开发的过程中得到有效扶持,从而在一九九○年前解决温饱问题。
目前有三种情况值得注意:一是空喊三年五年解决温饱,没有扶贫到户的具体规划和措施;二是要求过高过急,脱离了现实财力、物力的可能;三是不论穷富一起扶持,又犯了平均主义的毛病。
改革开放40年扶贫开发:历程,成就·经验
改革开放40年扶贫开发:历程,成就·经验作者:王玉福闫艳来源:《理论导刊》 2018年第11期摘要: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的扶贫开发先后经历了体制改革推动扶贫、大规模扶贫开发、扶贫攻坚、综合扶贫开发、精准扶贫等五个阶段。
经过40年的扶贫实践,我国贫困人口大幅减少、贫困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贫困地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中国的扶贫实践不仅惠及中国人民,对世界减贫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取得这一成就的基本经验包括:立足贫困状况,适时调整瞄准对象,注重开发式与救济式、保障式扶贫相结合,注重党的领导下贫困群众和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注重与国际社会的交流合作。
关键词:改革开放40年;扶贫历程;扶贫成就;扶贫经验中图分类号:D6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18)11-0004-06作者简介:王玉福(1995-),男,山东日照人,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闫艳(1973-),女,天津人,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变的初心。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的扶贫开发取得了重大成就,帮助7亿多人摆脱了贫困,也为全球减贫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系统梳理改革开放40年来扶贫开发的历程、深入分析扶贫成就、总结扶贫经验,对如期实现贫困人口的全面脱贫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改革开放40年扶贫开发的艰辛历程从1978年至今,我国的扶贫开发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一)1978-1985年:体制改革推动扶贫阶段“1978年,按中国政府确定的贫困标准统计,贫困人口为2�5亿人,占农村总人口的30�7%。
”[1]1978年以前,农业经营体制不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农民的付出与所得不成正比,严重制约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这是那一时期农村领域发生贫困的主要原因。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成立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的通知-国办发[1986]39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成立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的通知正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成立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的通知(国办发〔1986〕3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为了加强对贫困地区经济开发工作的指导,尽快改变这些地区的贫困面貌,国务院决定成立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
组长:陈俊生(国务院秘书长)顾问:林乎加(农牧渔业部顾问)副组长:朱荣(原农牧渔业部副部长)李瑞山(国家经委经济顾问)徐青(国家计委副主任)郭树言(国家科委副主任)成员:王明达(国家教委副主任)邹恩同(民政部副部长)迟海滨(财政部副部长)潘遥(商业部副部长)陈耀邦(农牧渔业部副部长)徐有芳(林业部副部长)杨振怀(水电部副部长)王展意(交通部副部长)何界生(卫生部副部长)刘堪(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戴相龙(中国农业银行副行长)杨雍哲(国务院“三西”地区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的基本任务是:组织调查研究;拟定贫困地区经济开发的方针、政策和规划;协调解决开发建设中的重要问题;督促、检查和总结交流经验。
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由朱荣同志主持。
小组下设办公室(简称“开发办”),负责办理日常工作。
办公室设在农牧渔业部,杨雍哲同志兼办公室主任。
国务院办公厅一九八六年五月十六日——结束——。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组织经济较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开展扶贫协作报告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组织经济较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开展扶贫协作报告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日期】1996.07.06•【文号】国办发[1996]26号•【施行日期】1996.07.06•【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贫困地区经济开发正文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组织经济较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开展扶贫协作报告的通知(国办发[1996]2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组织经济较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开展扶贫协作的报告》,已经国务院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引导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加强东西部地区互助合作,帮助贫困地区尽快解决群众温饱问题,逐步缩小地区之间的差距,是今后改革和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
经济较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开展扶贫协作,对于推动地区间的优势互补,推进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步伐,实现共同富裕,增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广泛参与,采取多种方式,支持和帮助贫困地区发展经济,为如期实现《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国发[1994]30号)确定的目标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国务院办公厅一九九六年七月六日关于组织经济较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开展扶贫协作的报告国务院:为了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工作,共同为贫困地区解决群众温饱、脱贫致富作出努力,根据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要求,现就经济较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开展扶贫协作的安排意见报告如下:一、经商有关地方政府同意,确定由北京市与内蒙古自治区,天津市与甘肃省,上海市与云南省,广东省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江苏省与陕西省,浙江省与四川省,山东省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辽宁省与青海省,福建省与宁夏回族自治区,大连、青岛、深圳、宁波市与贵州省,开展扶贫协作。
我国扶贫开发取得的经验
我国扶贫开发取得的经验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的目标,这是对进一步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新标准和新要求。
认真总结改革开放29年来中国扶贫工作的基本经验,对于我们进一步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扶贫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功。
1978—2006年,中国农村的绝对贫困人口从2.5亿减少到2148万,贫困发生率从30.7%下降到2.3%。
贫困地区各项社会事业长足发展,人们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
据世界银行的监测数据,1990—2002年,中国贫困人口减少了1.95亿,占同期全球贫困人口减少总数的90%以上。
这一成就举世瞩目。
其主要经验是:解放思想。
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面临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要消除贫困。
要实现这个目标,首先必须进行一场思想上的解放。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党领导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使人民的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但由于极“左”思潮的影响,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四人帮”提出“宁要贫穷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不要富裕的资本主义”。
这不但搞乱了人们的思想,而且混淆了发展的目标。
邓小平同志说,不要富裕的资本主义还有道理,难道能够讲什么贫穷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吗?社会主义要消灭贫困,消灭贫困要靠社会主义。
在邓小平同志的思想中,消除贫困始终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联系在一起。
可以说,没有思想解放,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就不可能有今天扶贫事业的大好局面。
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立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放开农产品市场和价格,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乃至全社会生产力的大解放和大发展,这是中国扶贫事业迅速发展的第一推动力。
1978—1985年,中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了1.25亿。
同时,土地家庭承包经营也防止了农民因失地而导致贫困的大量发生。
实践证明,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中国扶贫事业发展最基本的制度基础。
农村30年开发式扶贫政策实践与理论反思
农村30年开发式扶贫:政策实践与理论反思王朝明自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近30年不间断地推行了开发式扶贫战略,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
据农村贫困人口监测数据显示,未实现温饱的绝对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2.5亿人减少到2007年的1479万人,同期贫困发生率从30. 7%下降到1.6%。
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文化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贫困人口的基本生产与生活条件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中国在整体上进行经济转型、稳步推进现代化的进程中,有效地完成了经济增长和缓解贫困的双重任务。
但是,也必须看到在开发式扶贫推进过程中,贫困人口仍有漏出,农村社会保障建设与扶贫战略没有相互配合,扶贫政策绩效并不像预计的那样理想,开发式扶贫对于当前农村1400多万贫困人口的脱贫效用已经十分有限。
因此,对农村近30年的开发式扶贫政策经验进行理论总结与反思,对制定后20年中国农村新的扶贫战略是十分有意义的。
一、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的历史演进和主要成就新中国成立之后,政府对治理旧中国遗留的一穷二白的面貌,尤其对改变中国农村贫穷落后状况的工作一直没有停止过。
但在改革开放之前,其做法在很大程度上仅局限于对贫困人口实施生活救济,对边远落后地区(主要是老、少、边、穷地区)输送物资,进行外部支援和财政补贴。
因此,在农村作为一场严格意义上的反贫困政策的出台是20世纪80年代初的事。
它与以往做法的根本区别在于,对贫困的缓解不是单纯依靠实行生活救济,而是与区域经济发展、农村生产经营体制改革联系起来,通过直接的利益挂钩、调动农民劳动积极性,并且用发展生产、扩大就业和增加收入来缓解农村贫困。
这就是后来称之为的“区域开发式扶贫战略”。
扶贫开发作为一项全国性政策是在1984年提出的,其背景是:在全国范围实施的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价格调整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快速增长,农村贫困人口数量大幅减少。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纪要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纪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日期】1986.06.10•【文号】国办发[1986]45号•【施行日期】1986.06.10•【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贫困地区经济开发正文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纪要的通知(国办发[1986]45号1986年6月10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纪要,已经国务院批准,现转发给你们。
纪要提出的争取在“七五”期间解决大多数贫困地区人民的温饱问题是一件大事,需要集中力量,上下共同努力,切实把这件事办好。
纪要中对贫困地区经济开发方面提出的意见,请认真研究执行。
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纪要(1986年5月14日)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于1986年5月14日,在田纪云副总理主持下,召开了第一次全体会议。
会议分析了我国贫困地区的现状,联系建国30多年来的经验和教训,着重讨论了贫困地区经济开发的基本目标和任务,并部署了工作。
一会议认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极为深刻的变化,经济迅进发展,农民生活明显改善。
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各地经济发展很不平衡。
目前,全国仍有一部分地区,主要是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和为中国革命作出过巨大贡献的老革命根据地,以及边远山区和水库移民区,生产条件很差,社会生产力发展缓慢,经济文化落后,部分农民的温饱问题尚未完全解决。
据有关部门调查统计,全国农村人均年纯收入在200元以下的约有1.02亿人,占农村总人口的12.2%,其中150元以下的3643万人,占4.36%。
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大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
党中央和国务院对此十分关怀和重视。
198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帮助贫困地区尽快改变面貌的通知》。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的指导意见》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日期】2016•【文号】•【施行日期】2016•【效力等级】团体规定•【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贫困地区经济开发正文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的指导意见》(2016年)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大战略,是加强区域合作、优化产业布局、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的大布局,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大举措。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和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精神,做好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进一步强化责任落实、优化结对关系、深化结对帮扶、聚焦脱贫攻坚,提高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水平,推动西部贫困地区与全国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二)主要目标。
经过帮扶双方不懈努力,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机制不断健全,合作领域不断拓展,综合效益得到充分发挥,确保西部地区现行国家扶贫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到2020年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三)基本原则——坚持党的领导,社会广泛参与。
帮扶双方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对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的领导,将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科学编制帮扶规划并认真部署实施,建立完善机制,广泛动员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力量参与,形成帮扶合力。
——坚持精准聚焦,提高帮扶实效。
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要聚焦脱贫攻坚,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把被帮扶地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稳定脱贫作为工作重点,帮扶资金和项目瞄准贫困村、贫困户,真正帮到点上、扶到根上。
什么是扶贫开发
什么是扶贫开发什么是扶贫开发?扶贫开发是什么意思?扶贫开发是中国政府和社会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户开发经济、发展生产、摆脱贫困的一项长期性的社会工作。
扶贫有近期、远期的规划和明确的目标,有为实现规划要求而制订的具体计划、步骤和措施,把治标和治本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治本为主。
除帮助贫困户通过发展生产,解决生活困难外,更重要的是帮助贫困地区开发经济,发展教育,从根本上摆脱贫困,走勤劳致富的道路。
扶贫开发的历程与成就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发展生产、消除贫困的工作。
但真正严格意义上的扶贫,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提出并大规模实施的。
从1978年到2000年,中国的扶贫开发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体制改革推动扶贫阶段(1978-1985年)1978年,按中国政府确定的贫困标准统计,贫困人口为2.5亿人,占农村总人口的30.7%。
导致这一时期大面积贫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农业经营体制不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造成农民生产积极性低下。
因此,制度的变革就成为缓解贫困的主要途径。
中国自1978年开始的改革,首先是土地经营制度的变革,即以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取代人民公社的集体经营制度。
这种土地制度的变革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从而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提高了土地产出率。
与此同时,在农村进行的农产品价格逐步放开、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等多项改革,也为解决农村的贫困人口问题打开了出路。
这些改革,促进了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并通过农产品价格的提升、农业产业结构向附加值更高的产业转化以及农村劳动力在非农领域就业三个方面的渠道,将利益传递到贫困人口,使贫困农民得以脱贫致富,农村贫困现象大幅度缓解。
据统计,从1978年到1985年,农村人均粮食产量增长14%,棉花增长73.9%,油料增长176.4%,肉类增长87.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2.6倍;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从2.5亿人减少到1.25亿人,占农村人口的比例下降到14.8%;贫困人口平均每年减少1786万人。
贫困线 农村贫困标准 世界银行贫困线
贫困线/农村贫困标准:1984年标准、2008年标准、2010年标准1984年标准:1986年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提出的206元的绝对贫困标准,具体为按1984年不变价格农民人均年纯收入200元作为扶贫标准。
这是一条低水平的生存标准,其中食物支出比重约占85%,可保证每人每天2100大卡热量的食物需要,且粗粮比重较高、肉蛋比重很低。
2008年标准:从2000年开始先作为低收入标准使用,绝对贫困标准和低收入标准合一,国家正式将其作为贫困线使用。
按2000年不变价格865元,2008年统一使用1067元作为扶贫标准。
这是一条基本温饱标准,食物支出比重降低到60%,可基本实现“有吃、有穿”。
基本满足温饱。
2010年标准:是2011年提出的按2010年不变价格人均年纯收入2300元,按2015年和2016年价格为2855元和2952元,这是结合“两不愁三保障”测定的基本温饱标准。
世界银行贫困线世界银行发布的贫困标准是最常用的国际贫困标准,自1990年首次发布每人每天1美元的极端贫困线以来,历经三次调整,目前为每人每天1.9美元。
1990年,世界银行按照1985年购买力平价指数将12个最贫困国家的贫困线转换成美元,取其平均值,从而确定了每人每天1美元的极端贫困线。
由于参照国物价水平和购买力平价均会发生变化,世界银行根据各参照国的通胀率和购买力平价定期调整贫困标准,以保持贫困标准在各国的实际购买力不变。
2008年,世界银行根据15个最贫困国家的贫困线和2005年购买力平价,将极端贫困标准从每人每天1美元上调到每人每天1.25美元;此外,世界银行根据75个国家的贫困线,取其中位数,确定了每人每天2美元的高贫困标准,在保障温饱的基础上考虑了更多的非食物基本需求。
2015年,世界银行以2011年为价格基期,将极端贫困线上调到每人每天1.9美元,高贫困线由每人每天2美元上调到每人每天3.1美元。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尽快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决定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尽快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国务院•【公布日期】1996.10.23•【文号】•【施行日期】1996.10.23•【效力等级】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尽快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决定(1996年10月23日)完成《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到本世纪末基本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是党中央、国务院既定的战略目标。
实现这一目标,意义重大,时间紧迫,任务艰巨。
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负责同志,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下更大的决心,采取更有力的措施,确保如期完成这一伟大的历史任务。
一、必须坚定不移地完成扶贫攻坚任务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八十年代中期开展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扶贫开发以来,由于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全国农村的贫困问题明显缓解,贫困人口大幅度下降。
《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实施后,扶贫攻坚力度加大,贫困人口逐步减少。
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2.5亿下降到6500万,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由百分之二十六下降到百分之五点四。
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基础设施有了很大改善,文化、教育、卫生事业也有新的发展。
这是一个巨大的历史性成就。
扶贫开发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充分显示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虽然我国贫困人口的数量越来越少,但解决贫困人口温饱的难度却越来越大,扶贫开发已经进入了最艰难的攻坚阶段。
第一,在目前剩下的贫困人口中,有一半左右年人均纯收入低于300元,离温饱线还有较大差距。
第二,现在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中、西部的深山区、石山区、荒漠区、高寒山区、黄土高原区、边疆地区、地方病高发区以及水库库区,这些地区地域偏远,交通不便,文化教育落后,生态环境很差,有的甚至缺乏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
中国扶贫改革的伟大历史进程
当代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的历史进程改革开放以来, 特别是从20 世纪80 年代中期开始, 我国在全国农村范围内开展了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扶贫开发。
历时20 多年的农村扶贫开发大体经历了体制改革推动扶贫、大规模开发式扶贫、扶贫攻坚、新时期扶贫开发等四个阶段。
研究不同时期农村扶贫开发呈现出的特点、采取的政策措施, 揭示农村扶贫开发的意义和启示, 对于进一步做好我国农村的扶贫开发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一、体制改革推动扶贫1978 至1985 年, 农村扶贫工作的主要特点是体制改革推动扶贫。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对于缓解农村贫困, 减少农村贫困人口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首先,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极大地激发和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农产品产量大幅度提高。
如从粮食总产量上看, 1978 年为30480 万吨, 1980年为32050 万吨, 1982 年为35450 万吨, 1985 年为37910 万吨。
1979 至1983 年, 我国农业总产值( 包括村办工业) 平均每年增长7. 9% , 1984 年增长14. 5% , 远远超过了1953 至1978 年的26 年间平均每年增长3. 2% 的速度。
其次, 农产品价格的提高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下降, 使农民收入迅速增加。
1979 年, 国家提高了18 类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 而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却下调了10% —15% , 当年工农业商品综合比价指数下降到了82% , 农民收入比上年增长19. 4% 。
1979 至1981 年, 价格因素在农民收入增长总额中的比重分别达到 4. 1% , 18. 1% , 18. 8% 。
农民人均纯收入1978 年为133. 6 元, 1980 年为191. 3元, 1982 年为270. 1 元, 1985 年为397. 6 元。
此外, 在这一时期, 国家还采取措施使社会财富的分配逐步向农民倾斜。
如1976 至1980 年国民收入平均每年增长速度是6. 1% , 农民消费额平均每年增长速度是5. 2% , 国民收入增长速度与农民消费额增长速度的比例是1. 17 ∶1, 而1981 至1985 年国民收入平均每年增长速度是10% , 农民消费额平均每年增长速度是11. 2% , 国民收入增长速度与农民消费额增长速度的比例是0. 89 ∶ 1 。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大脱贫攻坚力度支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的指导意见》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大脱贫攻坚力度支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日期】2016.02.01•【文号】•【施行日期】2016.02.01•【效力等级】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贫困地区经济开发正文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大脱贫攻坚力度支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的指导意见》(2016年2月1日)革命老区(以下简称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老区和老区人民为中国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重大牺牲和重要贡献。
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关心支持下,老区面貌发生深刻变化,老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但由于自然、历史等多重因素影响,一些老区发展相对滞后、基础设施薄弱、人民生活水平不高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脱贫攻坚任务相当艰巨。
为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加快老区开发建设步伐,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改变老区发展面貌为目标,以贫困老区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创新、更加注重统筹协调、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建设、更加注重开发开放、更加注重共建共享发展,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着力破解区域发展瓶颈制约,着力解决民生领域突出困难和问题,着力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着力提升对内对外开放水平,推动老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老区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到2020年,老区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积极进展,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壮大,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国务院批转民政部等部门关于扶持农村贫困户发展生产治穷致富的请示的通知-国发[1985]65号
国务院批转民政部等部门关于扶持农村贫困户发展生产治穷致富的请示的通知正文:---------------------------------------------------------------------------------------------------------------------------------------------------- 国务院批转民政部等部门关于扶持农村贫困户发展生产治穷致富的请示的通知(一九八五年四月二十六日)国务院同意民政部、国家经委、财政部,中国农业银行、农牧渔业部、商业部、国家物资局、劳动人事部,教育部《关于扶持农村贫困户发展生产治穷致富的请示》,现转发给你们,请照此执行。
扶持农村贫困户要贯彻自力更生的原则,并辅之以国家和社会的积极帮助,要克服干部的单纯恩赐救济观点和群众中的依赖思想、悲观情绪,充分调动他们奋发向上的积极性。
要动员和组织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帮助他们发展生产,增强其自身的经济活力。
这是贫困户治究致富的根本出路。
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领导,把扶贫工作纳入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去,为贫困户发展生产、治穷致富积极创造条件,并注意研究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深入扎实地把工作开展起来,切实做出成效。
附:民政部、国家经济委员会、财政部、中国农业银行、农牧渔业部、商业部、国家物资局、劳动人事部、教育部关于扶持农村贫困户发展生产治穷致富的请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改变了不适应农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
全面推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一部分农民开始富裕起来,大部分农民生活明显改善,但还有一部分农民由于缺少劳力、资金生产技术,或因天灾人祸等原因,尚未摆脱贫困境地。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贫困户一千四百万户,七千多万人,约占全国农村人口的百分之九左右。
如何帮助这部分农民发展生产,摆脱贫困,走上富裕道路是一项重要任务。
中国扶贫进程中的社会政策变迁和政策学习
中国扶贫进程中的社会政策变迁和政策学习作者:方倩李秉勤来源:《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02期[摘要] 1978年改革開放以来,中国的农村社会政策不断发展,成为我国实现脱贫攻坚的重要政策工具之一。
本文以政策变迁和政策学习为视角,通过梳理40多年来中国出台的农村社会政策和扶贫政策以及回顾相关领域的文献,对我国农村社会政策发展与扶贫成效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并揭示了其背后中央政府的政策学习路径。
最后文章对社会政策如何助力扶贫、如何巩固扶贫成效提出了参考建议。
[关键词] 扶贫社会政策政策变迁政策学习中国农村[作者简介] 方倩,新南威尔士大学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方向为社会政策、社会服务与社会发展;李秉勤,新南威尔士大学社会政策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研究领域为城市化、社会政策与社会发展。
[中图分类号] C913.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8-7672(2021)02-0002-18一、问题的提出贫困成因的复杂性使得扶贫政策的设计一直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①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扶贫领域取得了重要成就。
截至2019年年底,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7.7亿人减少到551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978年的97.5%下降到2019年的0.6%。
②联合国发布的《千年发展目标2015年报告》显示,1990—2015年中国对消除全球极端贫困的贡献率超过70%。
①中国在扶贫领域所取得的成绩让中国特色的扶贫开发之路成为国内外扶贫领域的学者学习研究的热点话题之一。
这一领域的政策研究主要采取了三种不同的视角:第一种是以过程为导向,总结中国扶贫政策的阶段性特色②。
第二种是以工具为导向,集中评估一项具体政策在扶贫过程中的效果和作用,如社会救助政策③、教育政策④、养老政策⑤以及医疗政策⑥。
第三种视角是以结果为导向,就扶贫进程中的特定指标分析当前政策的效果和改进空间,例如返贫问题⑦、多维贫困⑧、相对贫困⑨以及长期贫困⑩。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21.01.24•【文号】国发〔2021〕3号•【施行日期】2021.01.24•【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贫困地区经济开发正文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国发〔2021〕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是中国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见证。
革命老区大部分位于多省交界地区,很多仍属于欠发达地区。
为加大对革命老区支持力度,2012年以来国务院先后批准了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和陕甘宁、左右江、大别山、川陕等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政策文件,部署实施了一批支持措施和重大项目,助力革命老区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持续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发挥特色优势推进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支持革命老区在新发展阶段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让革命老区人民逐步过上更加富裕幸福的生活,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激发内生动力,发挥比较优势,努力走出一条新时代振兴发展新路,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革命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二)主要目标。
到2025年,革命老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巩固拓展,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进一步改善,居民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对内对外开放合作水平显著提高,红色文化影响力明显增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到2035年,革命老区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形成,居民收入水平显著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形成红色文化繁荣、生态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善、产业发展兴旺、居民生活幸福、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新局面。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帮助贫困地区尽快改变面貌的通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帮助贫困地区尽快改变面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国务院•【公布日期】1984.09.29•【文号】•【施行日期】1984.09.29•【效力等级】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贫困地区经济开发正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帮助贫困地区尽快改变面貌的通知(1984年9月29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国农村形势越来越好。
但由于自然条件、工作基础和政策落实情况的差异,农村经济还存在发展不平衡的状态,特别是还有几千万人口的地区仍未摆脱贫困,群众的温饱问题尚未完全解决。
其中绝大部分是山区,有的还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和革命老根据地,有的是边远地区。
解决好这些地区的问题,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
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高度重视,采取十分积极的态度和切实可行的措施,帮助这些地区的人民首先摆脱贫困,进而改变生产条件,提高生产能力,发展商品生产,赶上全国经济发展的步伐。
一、明确指导思想。
过去国家为解决这类地区的困难,花了不少钱,但收效甚微。
原因在于政策上未能完全从实际出发,将国家扶持的资金重点用于因地制宜发展生产,而是相当一部分被分散使用、挪用或单纯用于救济。
为此,必须认真总结经验,明确改变贫困地区面貌的根本途径是依靠当地人民自己的力量,按照本地的特点,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发展商品生产,增强本地区经济的内部活力。
国家对贫困地区要有必要的财政扶持,但必须善于使用,纠正单纯救济观点。
山区要认真重视发展林业、畜牧业、加工业、采矿业及其他多种经营,建立合理的生产结构,密切同城市和平原地区经济的联系,变单一经营为综合经营,变自然经济为商品经济,纠正依赖思想。
解决贫困地区的问题要突出重点,目前应集中力量解决十几个连片贫困地区的问题。
要经过调查论证,综合研究,确定具体措施,逐项予以落实。
国家用于贫困地区的资金和物资,不能采取“撒胡椒面”的办法平均使用,更要严禁挪作他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关于“八五”期间扶贫开发工作部署的报告*(一九九一年三月二十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经过贫困地区干部群众连续五年的艰苦努力,“七五”期间解决大多数贫困地区群众温饱问题的目标已初步实现,全国扶贫开发工作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目前扶贫开发总的形势是:东部地区贫困状况明显改善,中部地区有所缓解,西部一些地区依然严重;平原区、丘陵区、浅山区扶贫开发工作进展快、效果好,深山区、石山区、高寒山区、少数民族地区以及库区、地方病高发区任务重、难度大。
即使是已经解决温饱的地区,基本生产条件也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返贫率高。
标准低、差别大、不稳定,是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针对这种情况,“八五”斯间扶贫开发工作的基本目标是在“七五”期间工作的基础上实现两个稳定:一是加强基本农田建设,提高粮食产量,使贫因地区的多数农户有稳定解决温饱问题的基础;二是发展多种经营,进行资源开发,建立区域性支柱产业,使贫困户有稳定的经济收入来源,为争取到本世纪末贫困地区多数农户过上比较宽裕的生活创造条件。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对“八五”期间扶贫开发工作做如下部署:一、必须进一步贯彻分级负责的原则。
分级负责,关键在省。
实践证明,哪个省、区重视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得力,哪个省、区的扶贫开发工作效果就好,成绩就大。
因此,要进一步明确责任,下放权力,下放资金,更充分地发挥省、区在扶贫开发工作中的作用。
今后各项扶贫开发资金、物资都要全部分配到省、区,由省、区根据国家确定的原则和办法,统筹安排使用。
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制定发展规划,研究方针政策,指导全面工作,督促检查落实,协调部门关系,沟通各方情况,总结交流经验,“八五”期间,各地特别是贫困面较大的省、区政府,要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重点纳入工作议程,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同时,要适当加强各级扶贫开发机构的建设,根据《国务院批转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关于九十年代进一步加强扶贫开发工作请示的通知》精神,有关地方可在编制总规模不变的前提下,把扶贫开发机构纳入政府行政序列,以解决扶贫任务的长期性同扶贫机构临时性的矛盾,提高综合协调能力。
二、要保证扶贫开发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国家在“七五”菊间制定和实施的各项优惠政策,“八五”期间要继续执行,认真落实。
这些政策主要是放开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价格、对温饱尚未解决的贫困户继续给予减免农业税的照顾、核减国家粮食定购任务、对国家确定的三百零一个重点贫困县继续减免国家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免征贫困地区新办的开发性企业所得税、减免少数民族贫困地区贫困户购买国库券、从一九八九年起到本期财政管理体制结束止,贫困县上交税收超基数部分全留等。
各地人民政府扶持贫困地区的优惠政策也要保持不变。
“八五”期间,国家对“七五”期间确定的重点贫困县继续扶持,原有扶贫资金投入规模不减,“三西”农业建设专项资金,在规定期限内保持不变。
今后,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不再增加。
对“七五”期间省、区扶持的贫困县是否调整,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
一九八九年农村人均纯收人低于三百元的非省、区扶持的贫困县应列入省、区扶持的贫困县范围。
“八五”期间省、区扶持的贫困县确定后报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备案。
三、继续增加对贫困地区的投入。
第一,“八五”期间,国家每年增加五亿元专项扶贫贴息贷款。
根据贫困入口和贫困程度全部切块到省、区,集中用于一九八九年农村人均纯收人低于三百元的非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
这项贷款由中国人民银行专项安排,中国农业银行组织发放,利率与十亿元专项贴息贷款一致,贫困户和贷款单位使用贷款所付利息为户泉二点四厘,与利率之间的差额由省、区补贴。
贷款期限一般为五年,特殊项目可适当延长,最长不超过十年。
第二,“八五”期间,国家每年拿出一百万吨粮食或给一部分等值的工业品,实行以工代照。
重点用于西南、西北深山区、石出区、少数民族地区以及长期吃返销粮的地区,帮助这些地区建设基本农田、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提高粮食产量,减少粮食调入。
这项工作由国家计委牵头,会同国务院贫困开发办等有关部门组织落实。
各省、区人民政府也要根据这一精神,相应增加对贫困地区的投入。
四、贯彻全面开发、综合治理的方针。
要坚持解决贫困户的温饱问题与区域经济开发相结合,坚持增加经济收入与改善基本生产条件相结合,坚持单项的生产性扶持与包括改善生态环境的国土整治相结合,坚持经济开发与解决社会问题相结合,争取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缓解贫困状况。
为此,今后五年的扶贫开发工作,要以稳定解决温饱问题为重点,向最贫困、最偏僻、最落后的地区延伸。
要在搞好“短、平、快”项目的同时,从贫困地区的长期发展着眼,下硬功夫、苦功夫,集中力量,集中资金,建设基本农田,改善生产条件,加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要以资源为基础、市场为导向,逐步建立各具特色的区域性支柱产业。
特别要注意抓好流通、服务和技术三个环节,解决技术难点,提高产品质量,完善服务体系,打开市场销路,争取实现贫困地区区域性支柱产业开发的高点起步。
要在逐步提高生产力水平的基础上,促进贫困地区社会发育,努力解决人畜饮水、基础教育、缺医少药、计划生育等社会问题。
五、“七五”期间,扶贫开发工作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和调整,“八五”期间要继续坚持,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深化改革,完善办法,提高效益。
深化扶贫开发工作的改革,当前最重要的是加强对项目的规划、组织和管理。
要通过项目组织扶贫开发工作,通过项目覆盖贫困人口,通过项目匹配扶贫资金,通过项目推广科学技术,通过项目检验扶贫效果,总之,扶贫开发工作要通过项目来进行,体现在项目效益上。
针对目前资金、项目组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八五”期间,对项目的管理要有更明确的要求:(一)在有条件的地方,安排项目要相对集中、联片,项目区要有明确的区域范围。
要根据贫困人自的分布确立项目。
对项目区的贫困户与非贫困户,要有不同的扶持措施和方式,非贫困户一般不应使用扶贫资金。
(二)项目区内需要解决的经济、社会等一系列问题,要一并纳入项目规划,一定几年,分期实施,统筹安排,全面开发,综合治理,根据轻重缓急,逐个解决。
投入项目的扶贫资金要根据项目的进度和效益分期拨付。
(三)为了解决资金分散、项目分散的问题,来自不同部门,不同渠道、不同性质、不同用途的各项扶贫资金,要集中使用在项目区内,统筹安排,有机组合,相互匹配,形成合力。
(四)项目管理要有明确要求和具体指标。
项目的内容、效益、进度、资金规模、受益对象、负责人、检查验收等都要写入项目报告。
扶贫开发办要切实负起实施项目的组织协调、监督管理、检查验收的责任。
为了提高扶贫开发资金的使用效益,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从一九九一年开始,对十亿元专项贴息贷款实行差额分配,百分之八十由省、区直接分配到县,百分之二十由省、区掌握调剂,按项目的效益、进度分配,也可以用于针对特殊问题而设立的跨地区、跨县的专门项目。
六、继续组织经济发达地区对口帮助贫困落后地区。
利用经济发达地区技术、人才、管理、市场信息以及资金、物资等方面的优势,帮助贫困落后地区进行开发性生产建设。
重点是解决支柱产业系列开发各环节上的难点,提高产业开发水平;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水平、技术水平、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采取县乡干部挂职交流、劳务输出、以劳助学等多种形式,帮助贫困地区培训人才。
组织对口帮助要以省、区为基本单位分层次进行。
经济比较发达的沿海省、市帮助经济比较落后的内地省、区,富县帮穷县,富乡帮穷乡,富村帮穷村,富户帮穷户,先进企业帮落后企业。
省际之间的对口帮助由国家计委负责组织,其他各层次的对口帮助由各地政府负责组织。
这是充分发挥贫困地区的资源优势和发达地区的经济、技术优势,把贫困地区开发和发达地区发展结合起来的重要形式。
要真正建立在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基础之上,要制定计划、正确指导、精心组织、落在实处。
七、继续动员国家机关和社会各界帮助、支持贫困地区的开发建设。
国务院各部门和省直各厅局要进一步发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凡是有条件的部门,都要派出扶贫开发工作队,深入基层,定点挂钩,直接参加扶贫开发工作。
在此基础上,各部门、各系统都要充分发挥各自的业务优势,加强在贫困地区的行业建设和工作指导。
要把扶贫开发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本部门、本系统的“八五”计划,充分考虑贫困地区的特殊困难,制定有利于贫困地区发展的优惠政策,帮助其解决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与本部门、本系统业务相关的问题,并在资金、物资、技术等方面予以帮助和支持。
“七五”期间,社会各界发扬扶贫济困精神,为贫困地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八五”期间要进一步扩大规模,根据各自的特点和贫困地区的需要,扎扎实实地为贫困地区办好事、办实事。
八、“八五”期间科技扶贫工作的重点是围绕贫困地区区域性支柱产业的系列开发,引进和推广实用枝术。
各省、区要分别制定各自的科技引进、示范、推广计划。
对推广哪些技术,谁来组织推广,在什么范围推广,推广的进度、效益,计划中要有明确要求,分级分期实施。
为了更有效地组织这项工作,可以从专项贴息贷款中拿出一部分用于有直接经济效益的项目。
各省、区要拿出一些无偿资金投入这项计划,作为试验、补贴以及一些技术引进费用。
这项工作要由省(区)科技部门、扶贫开发部门、物资部门和资金管理部门共同组织。
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协、中国农科院及各有关部门要予以指导和支持。
九、加强干部培训和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干部培训的重点是提高领导与管理水平,要下功夫花五年左右的时间形成一个培训网络、探索一种更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编写一套更符合实际的培训教材。
农民实用技术培训要扩大规模。
这项工作要围绕项目进行,并与各省、区制定的科技引进、示范、推广计划结合,与“燎原计划”结合,采取短训班、函授班、职业学校、劳务培训等多种形式进行,不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和生产技能。
以上报告如无不妥,请批转各地区、各部门执行。
* 这个报告已经国务院批准,并干一九九一年四月十五日由国务院办公厅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