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的翻译分析解析

合集下载

科普文章中专有名称的翻译

科普文章中专有名称的翻译

英语知识在所有的文章翻译类型中,科普文章的翻译难度相对来说更大一些,科普文章在介绍最新科技动态的同时往往会提到一些新产品及其生产厂商。

这些产品(包括商标)、厂商名称以及在经贸类文章中经常遇到的人名,地名和各类组织的名称,我们统称为专有名称,英语专有名称的翻译大致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第一,若有约定俗成的汉译,应使用已经通行的译名(如Samsung“三星公司”)。

第二,一般来说,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使用音译(如Motorola“摩托罗拉”)、意译(如Apple"苹果”)或两者结合(如Qualcomm “高通”,其中“高”是Qual的译音,-comm是communication 的词首,意译为“通”)等方法。

公司名称翻译时一般应加上“公司”二字。

第三,英语缩略词的翻译可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或译出全称(如PDA“个人数字助理”),或译作通行的简称(如GSM或“全球通”)。

第四,至于无法用以上方法处理的专有名称,比如一些高科技产品或企业的名称,则可照抄(如Brew);部分国际通行的英语缩略词及其含义已被我国读者普遍接受,若译出其全称反而可能影响沟通,或是因字数过多而显得罗嗦,不如保留原文(如CDMA)。

第五,与专业术语的翻译一样,一般情况下,专有名称的汉语译名后面也应附上英语原文。

以上专有名称的翻译方法由天译时代英语笔译项目部归纳总结,如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为一个会议口译译员,应该全面发展,不仅能搞同声传译工作,也要能搞即席传译工作,二者缺一不可。

由于同声传译比即席传译更加容易学习和掌握(这点恐怕同很多人的想象相反),所以,作为初学者,在掌握即席传译技术以前,最好先搞一段时间的同声传译工作。

也就是说,应该先到只使用同声传译的会议上去工作。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这种只使用同声传译的会议是很少的。

由于工作需要,绝大多数会议总免不了要建立若干个委员会、工作组、起草组等附属机构。

这些机构往往在没有同声传译设备的小会议室里开会,这就需要进行即席传译了。

试析青少年科普读物翻译

试析青少年科普读物翻译

试析青少年科普读物翻译随着全球化的推进,青少年科普读物的翻译越来越受到。

科普读物是传播科学知识的重要工具,而翻译则是跨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因此,青少年科普读物的翻译旨在将科学知识从一种语言传播到另一种语言,以便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

在翻译青少年科普读物时,首先需要考虑到目标读者的背景和知识水平。

青少年正处于知识学习的阶段,对科学知识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因此,翻译应该尽可能地贴近青少年的思维方式,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避免使用过于专业化或难以理解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同时,在翻译过程中还要注意保持原文中的文化和背景信息。

科学知识是普遍性的,但不同的文化和背景可能会影响读者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因此,翻译者需要在尊重原文的基础上,传递原文中的科学知识,同时尽可能地传达文化内涵和背景信息。

另外,在翻译过程中也需要考虑到语言的习惯和表达方式。

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表达方式,翻译者需要在尊重原文的基础上,尽可能地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

这可以使读者更加舒适地阅读科普读物,并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

青少年科普读物的翻译还应该注重趣味性。

青少年正处于好玩的年龄段,如果科普读物过于枯燥无味,就难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因此,翻译者可以在语言上加入一些趣味性的元素,让读者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科学知识。

青少年科普读物的翻译是一项重要的跨文化传播工作。

它需要考虑到目标读者的背景和知识水平、保持原文中的文化和背景信息、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以及注重趣味性等方面。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更好地将科学知识从一种语言传播到另一种语言,帮助青少年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确定文章类型本文将是一篇关于功能目的论指导下青少年科普读物翻译的论述文章。

明确目的论本文旨在探讨在功能目的论指导下如何更好地翻译青少年科普读物,以提高青少年的阅读体验和科学素养。

功能目的论是一种翻译理论,强调翻译的目的和意图,以及译文在目标文化中的功能。

因此,本文将重点讨论如何将这一理论应用于青少年科普读物的翻译实践中。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科普文本《生命的演变》(节选)英译汉翻译实践报告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科普文本《生命的演变》(节选)英译汉翻译实践报告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科普文本《生命的演变》(节选)英译汉翻译实践报告摘要:本文采用功能对等理论视角对英文科普文本《生命的演变》(节选)进行翻译实践,并对翻译的难点及策略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研究发现,该文本涉及生物学、化学等学科领域的专业术语较多,部分概念翻译难度较大;同时,该文本的目的是普及科学知识,需要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

因此,在翻译过程中,需要进行专业术语的准确翻译和科普信息的清晰传达,并兼顾语言风格的亲和力与译文流畅度的保持。

综上,本文提出了以“准确翻译、通俗易懂、亲和译文”为原则的翻译策略,旨在为科普翻译实践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功能对等理论;科普翻译;专业术语;语言亲和力;翻译策略Functionalist Translation Theory Perspective on Science Popularization Text "Evolution of Life" (Excerpt) Translation Practice ReportAbstract:This paper adopts the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isttranslation theory to carry out translation practice for the English science popularization text "Evolution of Life" (excerpt), and analyzes and summarizes the difficulties and strategies of translation. The study found that this text contains many professional terms in the fields of biology, chemistry, etc., and some concepts are difficult to translate; at the same time, the purpose of this text is to popularize scientific knowledge and requires the use of easy-to-understand language. Therefore,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accurately translate professional terms and clearly convey scientific popularization information while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language style affinity and translation fluency. Therefore,this paper proposes a translation strategy based on the principles of "accurate translation, easy-to-understand, and language affinity", and is intende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science popularization translation practice.Keywords: functionalist translation theory; science popularization translation; professional terminology; language affinity; translation strategyI. Introduction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progress of science andtechnology, the importance of science dissemination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Science popularization translation,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science dissemination, plays a vital role in promoting the communication and exchange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s, improving people's scientific literacy, 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However, science popularization translation is not an easy task. It is not only necessary to accurately translate professional terminology, but also to ensure that the translation is easily understood by the general public. Moreover, it is important to take into account the language style affinity and translation fluency. Therefore, this paper proposes a translation strategy based on the principles of "accurate translation, easy-to-understand, and language affinity", and is intende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science popularization translation practice.II. Principles of Functionalism Translation TheoryFunctionalism translation theory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translation theories. It emphasizes the communicative function of language, and regards the translation as a communicative act between twodifferent linguistic and cultural systems. The goal of functionalism translation theory is to achieve communicative success, that is, to ensure that the translated text can effectively convey the purpose and meaning of the source text to the target readers.Based on the principles of functionalism translation theory, the translation strategy proposed in thispaper includes the following aspects:1. Accurate Translation of Professional TerminologyProfessional terminology is the core content of most scientific popularization texts. The accuracy of professional terminology translation has a direct impact on the readability and credibility of the translated text. Therefore, in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it is necessary to ensure the accurate translation of professional terminology, to maintain the consistency and accuracy of the scientific content, and to avoid causing misunderstandings due to inaccurate translation.2. Easy-to-Understand TranslationScience popularization translation is aimed at the general public, so it is necessary to use simple andeasy-to-understand language to convey the scientific content. At the same time, the translator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different languages, and use the localized expressions that target readers can understand. For example, in the translation of different units of measurement, the translator can use the equivalent units of the target language to make it easier for readers to understand.3. Language AffinityLanguage affinity refers to the similarity in vocabulary, grammar, syntax and expression between the source and target languages. In the translation of science popularization texts, language affinit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improving the readability and fluency of the translated text. Therefore, the translator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languageaffinity between the source and target languages, and choose appropriate translation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situation, such as using the target language's commonly used expressions to replace the lengthy grammar of the source language.III. ConclusionIn summary, the translation of science popularizationtexts is not only a professional translation work, but also a popularization work. The translation strategy proposed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principles of functionalism translation theory, can guide the translators to accurately and effectively translate the scientific content, and make the translated text easy to understand and have language affinity. In the actual translation practice, the translator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work hard to improve language skills and communication skills, and continuously explore and innovate translation methods to promote the dissemination and popularization of scientific knowledgeIn addition to the importance of translation theory, the translator also needs to have a strong understanding of the scientific knowledge they are translating. They need to be familiar with the terminology and jargon used in the specific field to accurately convey the meaning of the text. This requires the translator to not only have expertise in language, but also in the scientific area they are working with.Moreover, the translator needs to consider the target audience for the translated text. The scientific content may need to be simplified for a generalreadership or specialized for professionals. The translator needs to smoothly navigate between the scientific and linguistic contexts, and ensure that the translated text is not only accurate, but also clear and easy to understand for the intended readership.Technology has also played a great role in the translation of scientific content. Machine translation tools have greatly improved and are able to provide fast and convenient translations. However, these tools still lack the ability to accurately convey scientific terminology and context-specific language. Therefore, human translators with scientific expertise are still essential for accurate and effective translation in this field.In conclusion, the translation of scientific contentis a complex and challenging task that requires both linguistic and scientific knowledge, as well as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target audience. The translator needs to constantly improve their skills and explore new translation methods to promote the dissemination and popularization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across different languages and culturesAdditionally, the translator must also be able to work closely with scientists and researchers, as well as editors and publishers, to ensure that the content is accurate and meets the standards of the scientific community. This means being able to understand and interpret technical terminology, as well as being able to convey complex scientific concepts in a clear and concise way.One of the key challenges in translating scientific content is the need to balance accuracy with readability. While it is important to ensure that the content is scientifically accurate, it is equally important to make it accessible and easy to understand for the target audience. This requires the translator to not only have excellent linguistic skills, but also to be able to understand the cultural and social context of the target audience.Another challenge in translating scientific content is the need to keep up with the latest developments and advancements in the field. This requires thetranslator to stay informed and up-to-date on the latest research, discoveries, and trends, and to be able to incorporate this knowledge into their translations. This can be particularly challenging in rapidly evolving fields, such as biotechnology ornanotechnology, where new discoveries are being made on a regular basis.Despite the challenges, the translation of scientific content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promoting scientific progress and knowledge sharing across different languages and cultures. It helps to break downbarriers and create a more inclusive and interconnected scientific community, where researchers and scientists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regions can collaborate and share their knowledge and expertise.In conclusion, translating scientific content is a complex and challenging task that requires both linguistic and scientific expertise, as well as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target audience. It is an essential part of promoting scientific progress and knowledge sharing, and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breaking down barriers and creating a more connected and inclusive scientific community. As such, it is an important area of focus for translators andtranslation professionals, who play a vital role in bridging the gap between scientists and the general publicIn conclusion, scientific translation is a challenging task that requires linguistic and scientific expertise, as well as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target audience. It is essential for promoting scientific progress and knowledge sharing and plays a vital role in creating a more connected and inclusive scientific community. Translators and translation professionals have an important role to play in bridging the gap between scientists and the general public。

科普翻译之“四种特性”

科普翻译之“四种特性”

科普翻译之“四种特性”常明月前言在全球科技文化交流不断加深的背景下,科普作品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科普著作的翻译也成为我国普通民众获取外国最新科普智力成果的主要来源。

然而,较之于翻译界更为重视的科技翻译,对科普翻译的重视程度还不够。

许多人以科普作品通俗简单为由,想当然地认为科普翻译要比文学翻译或纯科技翻译容易,“只要粗通英语,又了解一些科学常识,即能胜任科普翻译工作了”(郭建中,2004:14),导致“科幻、科普翻译历来为我国许多译家所不屑”(方梦之,2005)。

实际上,不少科普作品为了保证将科学内容准确、有效地传达给读者,其语言非常严谨和优美,极具文学性。

可以说,这种严肃的科普译著,较之纯科技著作或文学著作的翻译难度,有时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确保科学性的前提下,译者有必要探讨科普翻译中如何发挥译入语的语言优势,让文学性与科学性互补,同时注重语言的通俗性和趣味性,提高译文的可读性和审美体验。

一、科普文本的特性(郭建中,2004)论述道,科普作品是科技文体的一种变体,是文学和科学相结合的写作体裁,其目的是“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科普作品应当采取“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参与的方式”。

基于此,概括出科普作品的四大特点:作为传播和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和科学精神的载体,科学性当然是第一位的。

科普作品是科学和文学的结合,文学性当然是不可或缺的基本特点之一。

许多经典的科普读物,文字非常优美。

第三,通俗性。

科普著作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科学知识。

第四,趣味性。

科普读物要吸引一般文化水平的读者,或者有一定文化水平,或者是某一门学科外行的读者,尤其是为少年儿童写的科普读物,就更要写得生动有趣。

二、科学性——忠于原意,传达知识准确(1)数字的直译列数字或列数据是科技说明文本常常会使用到的写作方法,这是一种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特征的方法。

使用数据使行文更加真实、精确、具体,并富有说服力。

目的论视角下的科普文本的汉译

目的论视角下的科普文本的汉译

目的论视角下的科普文本的汉译作者:陈茜来源:《资治文摘》2016年第01期【摘要】目前,科普文本的翻译很多,但有关科普翻译的研究相对较少,而有关科普翻译实践的论述更少。

本文通过对日语医学科普文本的翻译实践的反思,探讨了目的论对科普翻译实践的指导作用,即从翻译动机、翻译的预期目的、翻译文本的实际效果来看,目的论在科普文本的翻译的指导上都有明显的优越性。

以期这个结论能对科普文本的翻译实践以及科普文本的翻译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目的论;医学科普文本;日译汉一、引言笔者在翻译硕士期间接触到科普翻译,本文的翻译实践文本即是硕士期间课程用材料《武田生药·中药药典》的节选,该药典是由日本武田药品工业株式会社编纂,面向广大日本民众,语言活泼、通俗易懂,明显不同于一般科技文本,属于科普文本。

科普文本意在“科普”二字,因此,译文也应达到“科普”的目的,所以笔者选择功能学派弗米尔“目的论”翻译理论作为翻译实践的指导理论。

本文拟通过对本科普文本的翻译实践的反思,探讨目的论对科普翻译实践的指导作用。

二、目的论概述弗米尔进一步打破了原有对等理论的局限,摆脱了以原语为中心的等值论的束缚,提出以文本目的为翻译活动的第一准则,创立了功能学派的奠基理论——目的论。

在1984年出版的《普通翻译理论原理》一书中,对目的论的基本架构进行了阐述。

目的论影响深远,功能学派因此也被称为目的学派。

该理论认为,翻译是以原文为基础的,有目的和有结果的行为,这一行为必须经过协商来完成;翻译必须遵循一系列法则,其中目的论居于首位,即是说译文取决于翻译的目的。

其核心概念是“决定翻译过程的最主要因素是整体翻译行为的目的”。

作者指出目的论的一个非常实际的意义在于对原文在翻译中的地位提出新的概念,忠实原文不是评判翻译的唯一准则,译本面向译入语,应该由译入语文化最终来决定译本的充分性。

而目的概念有三种方式:a.在讨论翻译的过程时,它指过程中的目标。

科普翻译的标准和译者的修养

科普翻译的标准和译者的修养

科普翻译的标准和译者的修养
科普翻译的标准
科普翻译是指将科学知识转化为易于理解的语言,以普及科学知识和提高公众科学素养。

科普翻译的标准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方面:
1. 准确性:科普翻译要准确传递科学知识的本质和内涵,不能有任何偏差或误导。

2. 简明易懂:科普翻译要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避免使用过于专业化的术语或复杂的句式,使读者容易理解。

3. 全面性:科普翻译要全面涵盖科学知识的各个方面,不能局限于某个方面,以便读者获得更完整的科学知识。

4. 科学性:科普翻译要有一定的科学性,不能脱离科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不能存在逻辑矛盾或荒诞的说法。

5. 文化适应性:科普翻译需要考虑到不同文化背景下读者的接受程度,避免使用过于具有本土化的词汇或表达方式。

译者的修养
作为一名科普翻译,译者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修养:
1. 科学素养:译者需要具备扎实的科学知识,了解科学发展的基本原理和理论,以便准确翻译科学知识。

2. 翻译能力:译者需要具备良好的翻译能力,包括准确表达和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对目标语言和文化的深入了解。

3. 专业素养:译者需要了解科普翻译的特点和标准,掌握科普翻译的常用术语和表达方式,以及科普翻译的写作技巧。

4. 责任心:译者需要对自己的翻译质量负责,避免任何可能误导读者的表达方式,以及对读者提出的问题进行及时解答。

5. 团队意识:译者需要积极与团队成员沟通合作,共同完成科普翻译的工作任务,以达到最佳的翻译效果。

总之,科普翻译需要有准确的表达、深入的科学素养和专业的翻译技能,而译者的素养和修养则是保证科普翻译质量的关键因素。

科普著作的文体与翻译

科普著作的文体与翻译
科普著作的文体与翻译王振平天津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天津300222摘要本文在指出翻译理论界对科普翻译认识不足的同时分析了科普著作的文体特点提出了科普著作的翻译原则认为科普翻译应把科技翻译与文学翻译的方法结合起来既要体现科技内容的准确与严密又要使人喜闻乐见这样才能真正达到科学普及的作用
上海翻译
Saga Ju ao T na r hnhi nl r s ts o r f lo a
h t t i eto i r l t t t lgs i o r h xar ny te s h a e m u n s r d a a n o e r t
msrs ll Ui ty is oie r i yeea ib . l al t ip sltp dt ti v ae t e , m sb o c a m ’ e
2 0 从, 2 06 .
科普著作的文体与翻译
王振平 ( 津 技 学外国 学 , 津3 2 ) 天 科 大 语 院 天 02 02
〔 摘要」 本文在指出翻译理论界对科普翻译认识不足的同时, 分析了科普著作的文体特点, 提出了科普著作的翻译原则, 认为科普翻译应把科技翻译与文学翻译的方法结合起来, 既要体现科技 内容的准确与严密, 又要使人喜闻乐见, 这样才
例3I w d ) d i ie ie e i o fg s ns w ts r d : (o r p t o e t nr nn n s t
sbe s e ,i tse s e ri, r i s t uz o p t ius lid ad v i h r l e s s t -g e n e e n v e
正式程度最高, 但也经常采用一些修辞手段。科普
s i ri tg.t t Rp W nlot aia pn an o Is iv i e h n l rg g o ' h r e a n k f m e wr . sv Fb a 0: 在冬天, 林 od ( io r r r2 52) l D ce e u 0 0 y 它( 蛙) 的体温降到零度 以下, 处于休眠状态, 器官组织

英语科普文章带翻译

英语科普文章带翻译

英语科普文章带翻译Title: The Science Behind the Formation of Rainbows。

Rainbows are one of the most beautiful natural phenomena that occur in the sky. They have fascinated humans for centuries and have been the subject of many myths and legends. But what is the science behind the formation of rainbows?Rainbows are formed when sunlight passes through water droplets in the air. The light is refracted, or bent, as it enters the water droplet, causing it to split into its component colors – red, orange, yellow, green, blue, indigo, and violet. This is called dispersion.Once the light is dispersed, it is reflected off the inside of the water droplet and refracted again as it exits the droplet. This causes the colors to bend at slightly different angles, with red light bending the least and violet light bending the most.As the light exits the water droplet, it spreads out into a circular arc of colors. This is what we see as a rainbow. The center of the circle is opposite the sun, and the size of the circle depends on the size of the water droplets in the air.Rainbows can also be seen in other situations where light is refracted and dispersed, such as in the spray of a waterfall or in the mist of a fountain. However, they are most commonly seen after a rain shower when the sun is low in the sky and the air is filled with water droplets.Interestingly, a double rainbow can sometimes be seen. This occurs when the light is reflected twice inside the water droplets, causing a second, fainter rainbow to appear outside the first one. The colors in the second rainbow are reversed, with violet on the outside and red on the inside.In addition to being beautiful, rainbows have also been used for practical purposes. For example, they have been used in navigation and surveying to determine the positionof the sun in the sky.In conclusion, rainbows are a wonderful example of the science of light and color. They are formed when sunlight passes through water droplets in the air and are seen as a circular arc of colors. Understanding the science behind rainbows can help us appreciate their beauty even more.。

理解、表达、变通框架下科普文本的汉译

理解、表达、变通框架下科普文本的汉译

理论纵横理论版158理解、表达、变通框架下科普文本的汉译文/袁霄(河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天津..300000)摘要:本文以理解、表达、变通为框架,以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医学院自闭症研究所在网站上发布的自闭症科普文章为语料,根据科普文本的特点,总结了一些适用于科普文本的汉译策略,如调整语序和采用反译法等,以期为科普翻译研究及其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理解 表达 变通 科普文本 汉译策略一、引言科普文本的汉译在将国外先进科学技术知识引入国内,增进相关技术知识交流,提高大众科学素养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

科普作品是科技文体的一种变体(郭建中,2007:85-86),具有科技文体的一些词汇特点与句法特点。

在词汇上,科普文本有着一定的专业术语,专业术语对于精确表达某一领域的知识至关重要,在本文所选的科普资料中,出现了Asperger’s disorder、Rett’s syndrome等五个关于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代表性疾病的专业术语,虽然科普文本需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大众传递科学技术知识,但为凸显该文本的严谨性,专业术语是不可或缺的;在句法上,为了强调对事实、过程与结果的客观描述,使语意表述更为公正、客观,科普文本会使用较多的被动句。

目前,科普文本的翻译研究多侧重于翻译策略的探究,而少有研究基于理解、表达、变通框架来对科普文本的汉译策略做相应的探究。

翻译是一个理解、表达与变通的过程,理解是翻译的基础,表达是翻译的关键,变通是翻译的手段,三者是完成翻译活动必不可少的要素。

因此,本文基于科普文本的特点,以理解、表达、变通框架为指导,尝试探讨科普文本的汉译策略,以促进国内外科学技术知识的传播与交流。

二、CEA框架理解、表达、变通框架,即CEA框架着眼于翻译的三个过程,指出了在理解、表达和变通的过程中,译者应遵循的原则和使用的方法,以更好地完成翻译活动。

在理解过程中,译者对原文的理解要接近、达到甚至超过作者的水平;在表达时,译者应传递作者明确表达、希望表达、甚至应该表达的意思,译文的表达形式可以与原文相同、相似或完全不同;在变通阶段,译者需针对原文的不足之处作出调整(李长栓、施晓菁,2012:2-4)。

211214892_浅谈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科普文本的翻译——以“3D_打印技术”为例

211214892_浅谈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科普文本的翻译——以“3D_打印技术”为例

128《名家名作》·翻译[摘 要] 译者在翻译科普文本时,应考虑如何适应语境、选择词汇、正确表达文章意思,以达到交际目的。

以真实翻译实践项目为研究对象,从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视角,从语言、文化、交际三个维度来研究科普翻译过程中译者的适应和选择。

[关 键 词] 科普翻译;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浅谈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科普文本的翻译——以“3D 打印技术”为例赵怡雯科普文体是一种介于科学与文学之间的文体,所以,它不仅具有科学性,而且还具有文学性、通俗性和趣味性,通常不会采用繁复的技术词汇。

科普作品的翻译应该忠实原意,行文兼具科学与文采,通俗易懂。

科普作品是将科技信息传递给中国大众、宣传科技理念、推广科技文化的一个主要窗口,科普作品所传达的信息必须准确,语言逻辑必须严谨,因此对译员有很高的要求。

生态翻译学对科普文本翻译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有助于在语言、文化、交际等多维度指导翻译过程,合理运用生态翻译学能够获得更流畅、更地道的译文。

本文以生态翻译学为基础,探讨了译者如何根据翻译生态环境的变化,采取有效的策略和标准,以达到“译有所为”。

一、生态翻译学简述查尔斯·达尔文(Charles Darwin,1809—1882年)的进化论在世界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成为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成就。

“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也就是“适应/选择”,是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思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这个思想的理论意义已经超越了生物界,深入整个人类的发展过程中,并一直延续至今。

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胡庚申从“适者生存”这个自然规律出发,阐述了译者在译文中的核心与主导性,并从“自我适应”与“事后追惩”两个方面对其进行了论述。

具体来说,在一定的翻译生态环境中,译者必须进行选择和适应。

通过适应,译者代表了源语言和文化的“世界”;通过选择,关注译文对生态环境的适应程度,以及如何使译文的最终语言能被目标读者所接受。

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科普文本的翻译

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科普文本的翻译

2、语法对等:学术英语通常具有特定的语法结构和表达方式。在翻译过程 中,译者应尽量保持源语的语法结构,以确保目标语读者能够理解和欣赏源语的 独特之处。
3、语用对等:在学术英语翻译中,语用对等强调的是翻译中上下文和语境 的考虑。译者需要理解源语中的文化背景和语境,并在目标语中寻找相应的表达 方式,以确保目标语读者能够理解和接受。
最后,在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广告翻译策略,还需要语言问题。目标语言 要符合语法规范,避免出现语言漏洞或逻辑缺陷;目标语言要与原广告的语言特 点、文化内涵、受众需求相符合。此外,目标语言要有利于推动广告效果的转化, 增强受众的阅读兴趣和度。例如,可以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 力,同时也可以使用具有感染力的词汇和修辞手法来增强广告的吸引力。
Translation:
The Andromeda Galaxy is the closest spiral galaxy to our own, with a distance of only 2.5 million light-years. Its name comes from the fact that it appears as a blurry blob to the naked eye, resembling an island in the sky. In fact, the Andromeda Galaxy is so large that it can be seen with the naked eye as a blurry blob in the c
参考内容
在翻译领域,尤其是诗歌翻译中,功能对等理论(Functional Equivalence) 具有极高的指导价值。这一理论强调,翻译的目标不仅仅是词汇或句法的对应, 而更应是功能的对应。在诗歌翻译中,这意味着不仅要传达原文的表面含义,还 需传达出原文的情感、意象、风格等更深层次的内容。

从功能翻译理论角度看科普翻译的原则与策略

从功能翻译理论角度看科普翻译的原则与策略

对科普英语 的翻译原则和策略进行分析 ,以期 对我 国科普 文的翻译以及科普 事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 词:科普英语 ;功能理 论 ;翻译原 则;翻译策略 中图分类号 :H0 9 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7 - 0 ( 00 0 -0 1 2 6 25 9 2 1 )607 - 4 0 则 致 关 围 正 。 “ 诚 ” 指 的是 目 的 语 必 须 与 原 作 者 的 意 图 一 忠 ,属 于 “ 种 人 际 范 畴 ,指 人 与 人 之 间 的 社 会 一 系”。忠 诚 原 则 限 制 了某 一 原 文 的 译 文 功 能 范 ,增 加 了译 者 与 客 户 之 间 对 翻 译 任 务 的 商 议 ,纠 了激 进 功 能 主 义 的 倾 向 , 进 一 步 完 善 了 “目 的 .
王 秀 娟
( 哈尔滨师范大学 西 语学 院 ,哈尔滨 10 8 ) 50 0

要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 ,对科普 英语翻译 的研 究缺 乏较为 系统的理论作 为支撑 ,因而显得 不尽 如人
Hale Waihona Puke 意。鉴于此 ,文章 以功能翻译理 论为指导 ,通过分析具体 实例 ,从 科普 文的文本 类型、译文预期功 能等 方 面
2 1 第 6期 00年 ( 第7 总 8期 )
边疆 经 济与文化
THE B ORDER E CONOMY AND CUI URE
n6 2 l . 00
G n rl N 7 e ea I 8
【 文化论坛 】
功 畿葡泽 角度 斜普 鹤 劂鲁 理论 看 魏译 愿 策略
实 包 括 信 息 、 知 识 、 观 点 等 ; 表 情 型 文 本 指 的 是 “ 作 性 作 品 ”,语 言 具 有 美 学 特 点 ;操 作 型 文 本 创 旨 在 感 染 读 者 ,语 言 形 式 的 焦 点 是 呼 吁 或 感 染 。 根 据 科 普 文 的 主 要 功 能 ,科 普 文 属 于 多 功 能 性 文 本 。 科 普 文 描 述 的是 客 观 世 界 ,并 向 读 者 提 供 相 关 的 信 息 ,科 普 文 的 最 重 要 的 目 的 是 向 公 众 传 播 科 学 知 识 。从 这 个 意 义 上 说 他 首 先 应 属 于 信 息 性 文 本 ,从 它 的 另 外 一 个 目的 — — 感 染 读 者 , 引起 读 者 的共 鸣 来 看 ,它 又 属 于操 作 型 文 本 。 2 科 普 文 的 预 期 功 能 . 功 能 语 言 学 家 布 勒 区 分 了语 言 的 三 种 功 能 :表 情 功 能 、 信 息 功 能 和 感 染 功 能 。表 情 功 能 以 作 者 为 中 心 ,说 话 者 或 作 者 经 常 使 用 文 本 来 表 达 他 自已 的 观 点 ,具 备 这 种 功 能 的典 型 文 本 是 文 学 作 品 。信 息 功 能 强 调 信 息 和 客 观 事 实 ,科 学 论 文 和 报 告 是 最 典 型 的 信 息 功 能 型 文 本 。 感 染 功 能 以 观 众 读 者 为 中 心 , 目的 是 感 染 读 者 ,例 如 通 知 、广 告 、 宣 传 材 料 都 是 具 备 这 种 功 能 的文 本 。纽 马 克 提 出 的语 言 的 另 外 三 种 功 能 ,即 审 美 功 能 、寒 喧 功 能 和 元 语 功 能 。 就 科 普 文 而 言 ,它 具 备 信 息 功 能 、感 染 功 能 和 审 美 功 能 ,其 中 前 两 种 功 能 是 最 基 本 的功 能 ,因 为 只 有

彼得纽马克交际翻译理论指导下的科普翻译实践报告

彼得纽马克交际翻译理论指导下的科普翻译实践报告
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强调,翻译的主要目标是使目标读者能够理解 和欣赏原文,而不是简单地复制或转录原文。他认为,翻译应追求“最近似的自 然等价物”而非“完美的对应”。这要求译者不仅要传达原文的语义,还要尽可 能准确地传达原文的语境、文体和语用意义。
三、科普翻译实践
在科普翻译实践中,彼得·纽马克的理论具有很高的指导价值。以下是一些 具体应用:
2、语境把握:在解释量子计算的工作原理时,我们需要把握好科学的语境, 以确保译文的科学性和可理解性。例如,“在量子计算中,我们使用量子比特 (qubit)而不是传统计算机中的比特(bit)”,这样的表述能够让读者迅速理 解量子计算与传统计算的差异。
3、文体适应:在科普文章中,我们应尽可能使用清晰、准确和平实的语言 进行表述。例如,我们可以将“Quantum computing promises to solve complex problems that are currently beyond the capabilities of classical computers”简明扼要地译为“量子计算有望解决一些目前经典计算 机无法处理的复杂问题”。
1、专业术语的翻译:科普文本中有很多专业术语,如地质学、生物学等。 在翻译时,我们力求准确传达原文意思,同时考虑到目标读者的接受度。
2、文化背景的转换:原文中涉及许多欧美文化元素,如神话、地名等。我 们通过查阅资料,运用符合中国文化的表达方式进行转换,以利于目标语读者的 理解。
3、行文风格的适应:原文本行文生动、形象,我们在保持原文风格的基础 上,充分考虑中文的表达习惯,使译文更贴合目标语读者的阅读习惯。
感谢观看
4、语用意义传达:在解释量子计算的潜在应用时,我们可以通过具体的例 子或实际场景来帮助读者理解。例如,“量子计算可以破解传统密码学中的加密 算法,从而对信息安全构成威胁”这样的表述能够让读者更加直观地理解量子计 算的工作原理和潜在应用。

彼得纽马克交际翻译理论指导下的科普翻译实践报告以《回家:重返地球》的汉译为例

彼得纽马克交际翻译理论指导下的科普翻译实践报告以《回家:重返地球》的汉译为例

彼得纽马克交际翻译理论指导下的科普翻译实践报告以《回家:重返地球》的汉译为例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彼得·纽马克(Peter Newmark)的交际翻译理论在科普翻译实践中的应用。

以《回家:重返地球》的汉译为例,分析如何在保持原文科学性的基础上,通过交际翻译策略实现科普文本的有效传播。

纽马克的翻译理论强调翻译的目的和读者的反应,对于科普翻译而言,如何在传递科学知识的确保读者能够理解和接受,是翻译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本报告将首先对彼得·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进行简要介绍,包括其核心理念、主要特点以及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随后,结合《回家:重返地球》的汉译实践,分析在翻译过程中如何运用交际翻译理论,处理科普文本中的专业术语、复杂句式以及文化背景等因素,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通俗性和可接受性。

通过本报告的探讨,希望能够为科普翻译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推动科普翻译的发展和创新,为科学知识的普及和传播贡献力量。

二、彼得纽马克交际翻译理论的核心内容彼得·纽马克(Peter Newmark)是著名的翻译理论家,他在翻译领域提出了两种主要的翻译方法:语义翻译(semantic translation)和交际翻译(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这两种翻译方法在他的理论中占据了核心地位,为翻译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原则。

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强调翻译应以读者为中心,致力于实现原文在目标语读者中产生的效果。

这种翻译方法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充分考虑到目标语读者的文化背景、语言习惯和接受能力,确保译文能够准确、流畅地传达原文的信息和意图。

在交际翻译中,译者不仅要关注原文的字面意义,还要深入理解原文的言外之意,包括作者的情感态度、文体风格等。

因此,译者需要具备丰富的双语知识和文化背景知识,以便在翻译过程中进行灵活的语言转换和文化调适。

纽马克还强调交际翻译中的“对等”原则,即译文应尽可能在目标语中再现原文的功能和效果。

科普翻译中的“三还原”策略

科普翻译中的“三还原”策略

科普翻译中的“三还原”策略作者:徐彬郭红梅来源:《科普创作评论》2022年第03期[编者按]知识无国界,引进版图书是我国科普出版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普翻译为我国读者与外文科普作品架起桥梁。

不过,区别于文艺作品与学术资料,科普作品本身就兼具科学性与通俗性,所以科普翻译对译者的复合素养等都有较高要求,语言功底与专业知识过硬,才能保证译文在知识准确的同时依然通俗易懂。

长期以来,我国引进版科普图书原作内容质量、译者翻译水平及图书审校质量不同程度上存在问题,影响了科普图书译作质量。

本期科普翻译专题邀请了科普翻译研究者徐彬、郭红梅、郭鸿杰、卢静,科普译者苟利军,以及引进版图书编辑尹涛,围绕如何提升引进版科普图书质量展开探讨,从翻译技巧、技术支持、出版流程优化等多方面为我国引进版科普图书未来的发展寻找进路。

[摘要]科普作品翻译有其特有的难点。

在翻译科普作品时,译者要做到叙事生动,说明清晰,论证合乎逻辑。

科普作品所涉及或包含的科学背景知识、科学实验过程情景以及科学原理构成了翻译中的挑战。

对此,本文提出“三还原”策略,指出科普译者需要关注三个层面的“还原”,并选取了一些畅销科普译著中的实例来说明重要性。

这三个层面信息的还原其实是知识的重新建构以及译者在此基础上进行的重新表述。

在科普翻译中采用“三还原”策略,能够有效改善科普译文的可读性,提高翻译质量。

[关键词] 翻译策略三还原科普翻译[中图分类号] H315.9 [文献标识码] A [ DOI ] 10.19957/ki.kpczpl.2022.03.001一、引言郭建中在《科普與科幻翻译:理论、技巧与实践》一书中指出科普著作具有四大特点,即科学性、文学性、通俗性和趣味性,并提出了科普翻译的三个标准:忠于原意、文从字顺、通俗易懂[1],在其论文《重写:科普文体翻译的一个实验》中,又具体指出了科普翻译所应达到的标准:优秀的科普译作,读起来应像优秀的科普原创著作一样。

且正如论文标题所表明的,郭建中认为,要想达到这样的标准,可以采取“重写”的方法[2]。

厚翻译视角下科普性文本的英译汉翻译策略研究

厚翻译视角下科普性文本的英译汉翻译策略研究

46海外文摘OVERSEAS DIGEST 海外文摘2020年第11期总第806期No.11,2020Total of 8060引言科普工作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工作重点,2020年湖北武汉爆发了新型冠状病毒,野生动物已被确定为新型冠状病毒的媒介。

但是目前社会上还依旧存在着食用野生动物营养丰富可治病的错误思想,科学普及的工作刻不容缓。

厚翻译策略可增加科普性文本的可读性,翻译策略多样化,除本文所讨论的四种厚翻译策略,还包括插图、序言等,科普文本的厚翻译策略研究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以及探索前景。

1厚翻译理论简述厚翻译也称为深度翻译,1993年美国翻译学者阿皮亚在研究非洲谚语翻译时提出此理论。

厚翻译定义的原文为“translation that seeks with its annotations and its accompanying glosses to locate the text in a rich cultural and linguistic context”[1],通过注释和伴随的注解把文本置于一个丰富的文化和语言背景中。

“意图”“语境”和“差异”是厚翻译理论当中关键的三点,也是厚翻译理论研究过程中的三个核心,国内外学者针对厚翻译的研究大多围绕着这三点。

目前厚翻译理论的研究内容主要是文本语境和文化差异,运用厚翻译策略生成含有许多脚注、译注、说明等阐释性文本材料的目的语译本,给目的语读者提供背景信息,引发译入语读者对原作品的兴趣[4]。

2科普性文本分析早在1990年,于明学就指出以文艺形式表达的外国科普作品不能用简单的文艺作品的翻译标准来套用,在科学内容方面也要做到高度准确[5],此后中国学者展开了对科普文本的科学性与文学性的讨论。

之后方梦之将科技文本根据正式程度分成了科学论文、科普文章和技术文本三大类,对科普文本翻译的可读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

与科技文本的写作不同的是,作者在撰写科普性文本时会使用多种写作手法,文学性突出。

功能对等理论下的科普文章翻译--以Spillover为例

功能对等理论下的科普文章翻译--以Spillover为例

1 2 8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译文 : 所 以, 戈特利布转而将稿子投给了《 发病 ( 率与死亡率周报 》 M o r b i d i t n dM o r t a l i t e e k l ya yW y ) , 一个 过 程 精 简 的 疾 病 防 治 中 心 时 事 通 讯 R e o r t p 报 。 他的文章 言 简 意 赅 , 不 足 两 页, 发表在了1 9 8 1 年 6 月 5 日的 《 发病率 与 死 亡 率 周 报》 上, 标题也很 简练 — — —“ 肺孢子虫性肺炎 — — — 洛杉矶 ” 。 分析 : 文中用 “ ” 来形容一种通讯报 , s t r e a m l i n e d 因此 , 若将“ 译为其主要含义“ 流线型 s t r e a m l i n e d” 确实不妥 。 译者从 “ 时事通讯报 ” 本身特点出发 , 的” 选取 了 “ 过 程 精 简 的” 这 一 意 项, 并为“ b a r e b o n e s ” 和“ ” 内涵意义的成功选择奠定了基 t e x t d r i t l e yt 础 。“ ” 和“ ” 的本意分别为“ 贫瘠的” 和 b e a r b o n e d r y “ 干燥的 ” , 这样翻 译 不 符 合 发 现 一 种 疾 病 新 进 展 的 因而 其 内 涵 意 义 与 文 章 不 符 。 通 过 “ 情感 , s t r e a m ” 一 词 奠 定 的 基 调, 译者选定了“ 言 简 意 赅” 和 l i n e d “ 简练 ” 两个词 , 从词意上实现了功能对等 。 例句 : ,w A saf l i h ts t e w a r d i t ha l m o s tc o s t - g , f r e ep r i v i l e e so fp e r s o n a l t r a v e l h e f l e wo f t e nb e g , o i n i n i n t w e e nm a o rc i t i e si n N o r t h Am e r i c a j g j ,n s b a r i t i cp l a h e r eh el a n d e d o t c h i n o n y yw gu pc , l i v i n h eh i hl i f eo fas e x u a l l o r a c i o u s u e s t s gt g yv q a a na t t h eh e i h to f t h eb a t h h o u s ee r a . g ym g 译文 : 作为一名空乘 , 经常飞行在北美各大城市 之间 , 拥有完全免费的私人旅行特权 , 飞机降落他就 如饥似渴地寻找性伙伴 , 他是 参加当地的豪华派对 , 一个对性欲贪得无 厌 的 男 同 性 恋 , 在高档公共浴室 兴盛的年代里过着荒淫无度的奢华生活 。 分析: 这一小段文字为我们描绘了一个行为十 分不检点的活跃的 同 性 恋 的 形 象 , “ 一 n o t c h i n gu p” 因而在翻译时必须加以注 词更加突出了他的 特 点 , 意 。“ ” 本意是“ 加速 操作” , 译 为 “如 饥 n o t c h i n gu p 似渴 ” 不 仅 与 原 文 在 意 义 上 对 等, 而且具有文学色 彩, 丰富 了 人 物 形 象 。 另 外 , 文中“ l i v i n h eh i h gt g ” 和“ ” 也是翻译的难点 , 因为 h l i f e a t t h eh e i h t o f i h g g 是一个抽象概念的 词 , 必须从意义上进行把握来做 到功能对等 。 译者用 “ 兴盛 ” 和“ 荒淫无度 ” 恰到好处 文章的文学 地为我们描绘了年 代 特 点 和 人 物 形 象 , 性、 艺术性得以彰显 。 ( 二) 句法对等 科技 英 语 作 为 独 特 的 文 体, 有它自身的句法特 征, 而科普类英文文献作为科技英语的一个分支 , 保

科普文的翻译1

科普文的翻译1


VB的事件驱动特性,可使你分阶段创建和测试应用程序。 你可每次创建一个过程,或者过程的一部分,然后测试 它,直到满足预期效果。这就把错误减到最少,而且给 你这个程序员以信心来开发应用程序。
Sample 2

As you progress in your programming skills, always remember to take this sequential approach to building a Visual Basic application. Build a little, test a little, modify a little and test again. You'll quickly have a completed application. This ability to quickly build something and try it makes working with Visual Basic fun - not a quality found in some programming environments! Now, we'll look at each step in the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process.


翻译分析

第二句, You can build one procedure, or part of a procedure, at a time and try it until it works as desired. “until it works as desired”译成“直到它如预期 的那样工作”固然不错,但是拘泥于原文,有些 “洋”味,改译成“直到满足预期效果”,这样符 合汉语表达习惯。

科普类型中的互文翻译

科普类型中的互文翻译

科普类型中的互文翻译1.引言:近年来,科普类作品极受欢迎,其中大部分是翻译作品,尤其是英语。

一些专业人士基于对译者专业知识受限的考虑,对翻译的准确性持怀疑态度。

然而,源文本与目标文本之间的不匹配是翻译策略还是翻译精准度导致的,读者是如何影响这些翻译作品的等等,这类问题更值得我们深思。

因此,本次研究的目的就是探究当面对不同的读者并带有不同交流目的时,译者是如何处理的。

2.语言学中互文研究的导向:口语文本——书面文本3.关于Interaction的概念依旧比较模糊:在语言学的不同学科中对它有不同的定义,如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ve, dialogic等。

4.目前书面文本中的互文模式:主要是基于Thompson and Thetela (1995) and Thompson (2001)提出的观点形成的。

两大主流模式:(1)信息化: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对话是其特有形式——展示作者对读者的关怀。

(2)功能化:即作者主导型。

通过问题、评论等展示他们的立场,从而影响读者。

通常译作中会将两者结合使用:通过提问以示友好,建立信任,从而巧妙地使读者接受其观点。

5.此次实验共建立三个语料库:《科学美国人》(美国杂志)(SA-E)《科学美国人》中文版(SA-TC)参考语料库:中研院现代汉语平衡语料库(SC-S)6.研究对象:互文特征较明显的指示词。

7.研究过程:(1)定量分析:表一:代词、空间副词和时间副词在中英文中的不同表述。

表二:分近端指示词和远端指示词两类,分别统计其在三个语料库中出现的次数及频率。

比较SA-E与SA-TC:后者包含大量指示词,尤以近端指示词居多。

比较SA-TC与SC-S:前者指示词较后者多结论1:译作中指示词使用频率高,不仅与汉语言使用规范有关,与译者个人的偏好与选择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2)定性分析:以一段文字为例,翻译成汉语后再返译回英文,此时第一段末尾多了一句承接句。

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科普翻译研究

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科普翻译研究

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科普翻译研究作者:周敏来源:《校园英语·上旬》2014年第09期【摘要】本文以《普通地质学》翻译为例,从“功能对等”理论的视角对源语语篇与译语语篇进行对比分析,尝试总结科普翻译的策略与技巧。

【关键词】科普翻译功能对等翻译策略一、绪论科普著作是科技文体的一种,兼具科技文体科学性和文学作品文学性的特点,是介于科技文体与文学作品之间的特殊体裁。

在当前的国内图书市场,科普图书无论是从种类还是销量而言都不甚理想。

本文作者在翻译《普通地质学》的过程中,对翻译实例进行详细分析,寻求行之有效的方法解决翻译过程中在选择词义及句法转换方面遇到一些难题,从而得出最自然贴切的译文。

通过这些努力,对于功能对等理论的理解得到了进一步加深,同时,作者在该篇论文中总结的翻译原则及方法对科普翻译今后进一步的研究作了铺垫。

二、文献综述很长一段时期,科普作品的翻译在翻译界未被重视,但随着国际交流的加深,许多优秀的国外科普著作被引入国内市场,如《时间简史》、《裸阳》、《太空漫游》等,在这种趋势下,一些中国学者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对科普翻译进行广泛的研究,主要侧重翻译原则与翻译策略方面。

郭建中在2004年的《科普与科幻翻译》一书中将科普著作定义为“Science made simple for the public”,是文学与科学的结合体。

方梦之在1999年出版的《科技翻译:科学与艺术同存》中提到科技著作根据其正式程度可分为不同的类别。

三、“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普通地质学》译文分析本文作者从功能对等理论的角度出发,以《普通地质学》翻译实践为研究,探索恰当的翻译策略来解决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科普作品的写作风格与特点。

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也应该将科学性作为第一考虑要素。

科普著作所传达的科学知识必须正确无误,符合逻辑。

科普著作的第二个特点是文学性。

既然科普作品是科学与文学的结合,那么文学性便是其不可或缺的一个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ranslation of proper names
Follow the pronunciation of the owners of proper
names.(名从主人) Use the standard pronunciation of the Chinese character.(标准汉语) Adopt the established popular translated names.(约
dead angle president instinct
死角 总统 直觉
Ways of translation
3. Both transliteration and semantic translation
club 俱乐部 台风 浪漫 乌托邦
typhoon
c Utopia
Ways of translation
misunderstanding;
3. It should be well-organized and logical.
Translation of popular science
All living things must, by reason of physiological limitations, die. 原译:由于生理上的局限性的原因,一切生物总 是要死亡的。 改译:由于生理上的局限,一切生物总是要死亡 的。 The black areas must not be fuzzy around the edges. 原译:黑色部分不允许在边沿处模糊。 改译:黑色部分的边沿不应该模糊。
Translation of Popular Science
Researches Confirm: Plants Cry When Hurt
1. Describe the specific features of articles about popular science. 2. How do you think of the translation?
4. Transliteration with semantic translation at the end
beer cigar
Czar
jeep flannel
carbine
card
Ways of translation
5. Symbolical translation with a semantic explanation at the end
Translation of popular science
The gas molecules are later bombarded with calibrated laser beams, …picked by the microphones. 然后用分度激光束轰击气体分子,……由麦克风 接收。
示惊慌。
5. 波恩大学的……就像人们在候诊室消磨时间一样。 6. 这种“警报”是植物单株之间传递的一种化学信息。
Tips on translation of popular science
1. It should be formal and objective;
2. It should be concise without any ambiguity or
3. Is there any room for improvement? How to improve it?
Researches Confirm: Plants Cry When Hurt
How do you think of the following translation?
1. 根据对植物充满压力的生活的最新研究…… 2. 正常生长的水果也会咕噜咕噜。 3. 看来,对植物谈话不如倾听他们的声音更为有益。 4. 茎叶被切开,植物就会在真个切面释放出乙烯气体,以
定俗成)
Ways of translation
1. Pure transliteration
chocolate Sultan nylon morphine khan quinine 巧克力 苏丹 尼龙 吗啡 可汗 奎宁
Ways of translation
2. Pure semantic translation
pyramid
金字塔 十字架 T型台
cross
T-Square
mattock
fret
鹤嘴锄
卐字纹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湖南理工学院 牛津大学 中国工商银行 交通银行
Peking University
Tsinghua University Hu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xford University
ICBC
Bank of Communication
Translation of proper names
Munich
Seoul Rangoon Tokyo Hiroshima Caesar Eden
Bethune
Athens Seattle L’ORÉAL OLAY Mercedes-Benz Ludwig van Beethoven
Translation of proper name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