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运动
太极运动倡议书
太极运动倡议书
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太极拳不仅是一种传统的武术形式,更是一种健身、养生的方式。
太极拳运动具有简单易学、无年龄限制、可随时随地进行等特点,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和欢迎。
为了进一步推广太极拳运动,提高人民群众的身体素质,我们提出了太极运动倡议书。
一、倡导全民太极拳运动,以提高人民群众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二、组织太极拳培训班,以提高社区居民和市民的太极拳技能和运动水平。
三、建立太极拳团体,组织太极拳比赛和展示活动,以推动太极拳运动的普及和发展。
四、加强太极拳文化的传承和研究,带动中国传统文化的繁荣发展。
我们深信,通过全民太极拳运动,可以提高人民群众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加强社会和谐稳定,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繁荣发展。
让我们一起加入太极拳运动,共同建设健康中国,共创美好未来!
- 1 -。
太极拳八个基本动作
太极拳八个基本动作太极拳起源于中国的武术文化,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
其动作缓慢而流畅,内外相合,适合各个年龄层的人进行练习。
太极拳具有调节身心健康的独特功效,成为了广受欢迎的健身运动之一。
太极拳的基本动作包括以下八个:一、起势:起势是太极拳动作的开端,也是整个太极拳动作编排的重点。
通过“魁首”,“涵胸”,“敛腹”等动作来打开周身经络,为后续太极拳动作做好准备。
同时,起势也是太极拳的标志性动作,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二、如封似闭:如封似闭是一个静态的立式动作,通过“分阴阳”,“分虚实”,“分进退”等动作,提高身体的平衡感和灵敏度,以便后续动作的完成。
三、单鞭:单鞭是第一个动态的动作,其特点是步伐稳定,动作优美。
通过单手向前伸展,单手向后收敛,以及步伐的微调等动作,增强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四、提手上势:提手上势是太极拳中比较难练习的动作之一,其动作精度和技巧性很高。
通过“沉肩坠肘”,“提胫腾膝”,“抬手”等动作,训练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能力。
五、白鹤亮翅:白鹤亮翅是一个颇具技巧性的动作,需经过反复练习才能熟练掌握。
其动作类似于翻转过程,通过“弓步趋势”,“转身放拳”,“移足提穴”等动作,全面锻炼身体各部分的柔软度和灵敏度。
六、摆莲:摆莲是一个集中体力的动作,需要在空中旋转双臂,具有颇高的难度。
通过“左右交叉转身”,“抬膝拍手”,“挥刀削出”等动作,训练身体的平衡性和肌肉的弹性等能力。
七、倒卷肱:倒卷肱是太极拳中较为复杂的动作之一,其特点是胳膊的伸展和绕圈。
通过“提肱合掌”,“下势左右穿林”,“进步搂膝”等动作,训练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八、进步搬拦捶:进步搬拦捶是太极拳中的收尾动作,需要完成肩臂的旋转和收放。
通过“顺步右搬拦”,“迎步左搬拦”,“转身退步劈肘”等动作,全身肌肉会得到充分的伸展和收缩,从而达到调节身心健康的效果。
太极拳的运动特点和原理
太极拳的运动特点和原理太极拳是中国传统的武术之一,它以柔和的动作和慢速的节奏著称。
太极拳练习的运动特点和原理有很多,下面我将详细介绍。
太极拳的运动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 柔和缓慢:太极拳强调柔和、柔韧的动作。
动作缓慢,由于动作的变化没有明显的尖锐或爆炸性,所以练习者在练习过程中不易受伤。
2. 螺旋连贯:太极拳注重身体各部分的协调运动,形成一种螺旋的连贯动态。
整个拳路螺旋延续,以腰部为轴心,上下臂、左右手相互配合,形成连贯的动态力链。
3. 松紧合一:太极拳要求身体整体放松,但同时也要求肌肉有一定的紧张力,即所谓的松紧合一。
通过调节身体的松紧度,练习者可以有效地运用力量,并且保持身体的平衡。
4. 内外相合:太极拳讲究内外相合,即内在的力和外在的形式相互配合。
内在的力量通过精神意念和呼吸的调控,通过松紧合一的身体状态得以表现出来。
外在的形式则表现为动作的柔和流畅和整体的协调性。
5. 动静结合:太极拳既有平和缓慢的慢功夫,又有快速连续的快功夫。
太极拳强调动与静的结合,通过在运动中保持内心的平静和专注,使身体和心灵得到平衡。
太极拳的运动原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阴阳变化:太极拳的核心思想是阴阳观念,即事物通过阴阳的相互转化变化而存在。
太极拳通过阴阳变化的原理来调节身体的平衡,使身体的力量得到充分的发挥。
2. 以意领气:太极拳讲究以意领气,即通过精神意识的调控来引导呼吸和气的运行。
意识的集中和呼吸的调控可以使身体的内气得到积聚和发散,进而增强身体的健康和力量。
3. 松散放松:太极拳的基本要求是松散放松,即在练习过程中保持身体的松弛和放松状态。
松弛的身体可以减少外界对身体的阻力,使身体的力量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4. 腰为主宰:太极拳注重腰部的运动,认为腰是全身力量的发源地和统一点。
腰部的运动可以带动上下肢的协调运动,形成连贯的力量链。
5. 动静相间:太极拳强调运动和静止的相互转化。
通过在运动中保持内心的平静和专注,可以增强身体的灵敏性和协调性。
太极拳是种什么样的运动
太极拳是一种什么样的运动刘振忠杨式太极拳一代宗师杨澄甫谈到:“太极拳皆是圆圈组成,全体无招架,无招式之拳术。
只是立圆、平圆、斜圆,无数手足腰之圆圈,在旋转,至登峰造极时,会令敌人无法进入,形容稍夸张是泼水不入,感觉练至敏锐处,敌人心意一动,即被抛出,是为神明。
”著名陈式太极拳理论家陈鑫宗师告诉我们说:“太极拳缠丝法也。
进缠、退缠,左右缠,上下缠,里外缠,大小缠,顺逆缠。
”又说:“至于手足运动,不外一圈,绝无直来直去,所划之圈有正斜,无非一圈一太极”。
他们的话道出了太极拳运动的特点。
太极拳运动的特点是什么呢?太极拳运动的特点就是离不开圆圈。
因此进行太极拳锻炼我们的身体与手足皆需要划圆和走圈,所划的这些圆圈前后还要连贯起来,太极拳即是由这些无数圆圈连贯而成。
由无数圆圈连贯起来就会形成螺旋,因此螺旋即太极,太极即螺旋,这就是太极拳运动的特点。
所以,进行太极拳锻炼我们必须要学会划圆和走圈进行螺旋与旋转运动。
传统理论将太极拳的这种划圆和走圈进行螺旋与旋转运动叫做螺旋缠丝运动,所划的圈叫做缠丝圈。
因此,进行太极拳锻炼我们一定要重视对于缠丝圈的锻炼。
陈式太极拳一代宗师陈照奎说:“太极本浑圆,太极拳的手足运动,虽然从每一个肢体来看,仅是螺旋形的圆圈,但从整体来讲,则是一个浑圆体。
”我们对他的话解释一下。
他告诉我们太极本是一个浑圆体,太极拳运动从表面上来看是我们的身体与手足在划一些螺旋形的圆圈(包括平圆圈、立圆圈、斜圆圈等),但是从整体来看这些螺旋形圆圈是我们身体在进行螺旋与旋转时留下来的运动轨迹,实际上太极拳是将我们的身体当做一个浑圆的球体在进行螺旋旋转翻转与滚动。
因此,他要求我们平时在进行太极拳锻炼时要有球体感,也就是在思想上要把我们的身体当做一个浑圆的球体(太极球)这种整体观念。
关于太极拳运动这个浑圆球体的思想在由杨澄甫宗师口授陈微明笔述的《太极拳术》一书中,有杨澄甫宗师一段异常精辟的论述。
他说:“太极推手则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八字,此八字所以练其身之圆活。
24式太极拳
4.改善消化系统的作用 4.改善消化系统的作用
太极拳运动讲究松静安舒、通畅 气血、阴阳平衡、导引经络、使血脉 流畅、循环加强、内脏器官的供血供 氧增加;运 动时以腹式呼吸为主,对 于隔肌、腹肌、肝、脾和胃肠等均起 按摩作用,改善了全身循环。因此 ,消 化器官 (特别是胃肠组织) 得到良性刺 激,使胃窦炎或慢性溃疡症状得以改 善。
24 式 太 极 拳 多 媒 体 课 件
太极拳简介
太极拳是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它既 是一种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又是一种能够防 治多种疾病的健身方法,是我国武术宝库中的 一种优秀拳种。 太极拳在我国民间有着悠久的历史 ,它的 医疗、健身、技击作用 ,以及其蕴涵的中国传 统文化与哲学 ,深受社会各阶层的喜爱 , 在 世界各国得到广泛流传。据统计 ,目前太极拳 已经传入154个国家和地区。太极拳发展到今 天 ,已经形成众多流派 ,其中流传较广、特点 明显、并被普遍认可的主要流派有五种,即 : 陈式、杨式、吴式、武式和孙式太极拳。
6.疏通经络的作用 6.疏通经络的作用
中医学理论认为,人体是高度统 一的阴阳调控系统。 太极拳松静安舒、周身协调、通 畅气血、阴阳平衡、导引经络、气 贯全身、神形合一。从整体上把握 人体阴阳的平衡,对神经系统和内 脏器官的调整具有功效。
7.调养心的作用 7.调养心的作用
从气功角度说:太极拳的“精神内 收”,充分强调人的精神能动性的作 用,被誉为 “精神体操”,具有提高精 神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可以 淡化喜、怒、 忧、思、悲、恐、惊这七种心理感情。 而许多生理上的疾患,都与这“七情” 有关。太极拳讲究柔化,刚柔相济, 随机转化,有利于人们的心态、心理 的调整,减少内向性格的负面影响, 增进身心的健康。
太极拳的健身作用
太极拳的动作特点
太极拳的动作特点太极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
那么太极拳的动作特点是什么呢?下面和店铺一起看看吧。
太极拳的动作特点1、太极拳的动作特点太极拳轻松柔和,不拘不僵,合乎生理自然。
柔和的活动有利于身体放松和呼吸自然,适合不同年龄、性别和体质的人进行锻炼,不会发生体育性意外。
尤其是对体弱和患有慢性病的人,更是一种较好的体疗手段,所以柔和是太极拳运动的主要特点。
太极拳运动宜慢不宜快,从慢上练功夫,这是太极拳运动的重要特点之一,慢才便于掌握要领,慢而不停的动作,运动量才大。
太极拳的动作(上肢),是以各种弧形曲线为基础构成的,练起来灵活自然衔接和顺,避免直来直去。
动作圆活,不滞不僵,就要以腰为轴,太极拳论中强调腰的动作,谓之“主宰手腰”。
所以圆活性在太极拳运动中非常重要。
整套太极拳动作,都是紧密衔接,连贯一气的,看起来好像行云流水,绵绵不断,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锻炼效果。
太极拳运动要求“一动无不动”,而动时又要求上下相随,内(意念、呼吸)外(四肢、躯干)相合,故每打一势都要有完整性,而从始至终更需要有完整一气的特点。
2、太极拳的起源太极拳的创始,目前有两种不同的说法。
其中一种是,在抗日战争之前,全国各地的太极拳家无不尊张三丰为祖师。
其原因是,张三丰创建了武当派,创始了内家拳。
太极拳作为内家拳之首,尊称张三丰为祖师,是一种自然归属。
张三丰创立的太极拳、八卦拳、形意拳、五行拳、混元拳、玄武棍等,都是从道教经书中汲取了精华,引申而来。
张三丰所创立的拳法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注重内功和阴阳变化,讲求意、气、力的协调统一,动作沉稳,姿势含蓄,劲力浑厚,神意悠然。
这些特征无不与道家的清静柔弱、淡泊无为的主张和道教的“三宝修炼”(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相吻合,内以养生,外以却恶,可以说是留给后世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
3、太极拳的好处3.1、提高平衡力。
练习太极拳要讲究左右、前后、开合等,能有效使我们全身得到锻炼,且需要呼吸控制、手眼配合等。
中老年简单的太极拳
中老年简单的太极拳
中老年是太极拳爱好者的重要群体之一。
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之一,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和接受。
中老年人因为身体机能的下降,需要一种柔和而又有益健康的运动方式,太极拳就成了他们的很好的选择。
以下是中老年简单的太极拳:
一、起势
1.双脚并拢,脚跟稍稍在地上,两手自然下垂于身体两侧。
2.左手往外拳,右手往上架,缓缓高举至胸口前。
3.缓缓伸出左脚,同时左手缓缓向前伸直,右手向后慢慢放松。
二、云手
1.双脚分开,与肩同宽,两手向外分开提起至肩平。
2.左足向左迈出一步,同时双手左右分别向左和右移动,左手变成掌心向上,右手变成掌心向下。
3.右足环转向右,同样左右手势也翻转过来。
三、單鞭
1.右脚向右弯曲,脚跟抬起,同时右手向上举至头顶,左手向下沿着身体向下放松。
2.缓缓将右脚恢复原位,同时右手向前推开,左手跟着向后摆开。
四、白鹤亮翅
1.将左腿抬起,向前踢出一步,左手腕向上翻转,右手跟着向后推托。
2.左脚先落地,同时两手一起往前推。
五、五步拳
1.右脚向前弯曲,脚尖着地,左脚跟着向前滑出一定距离。
2.将身体向左转,将左手向前推出,右手跟着向后推。
以上就是中老年简单的太极拳,这些动作都不需要太大的动作幅度和繁琐的动作设计,适合中老年人的身体机能及运动特性,还能起到很好的锻炼和保健作用。
太极拳的热身运动
太极拳的热身运动太极拳的热身运动太极拳的热身运动一、正压腿:面对一定高度的物体,比如高台、桌椅,双腿并拢站立,抬起左腿将脚跟放在肋木上,脚尖勾起,踝关节屈紧,两手扶在左腿膝盖上。
两腿伸直,挺腰,同时一定要收髋,这是许多人没有注意到的地方,上体前屈,向前向下做振压腿的动作,逐渐加大力量,然后换腿做。
根据柔韧性程度,可依次用肘部、前额甚至下颌去接触脚尖。
动作要点:两腿都要伸直;上体向前、向下压振时腰背要直。
压振时幅度由小到大,直到能用下颏触及脚尖。
太极拳的热身运动二、侧压腿:身体侧对肋木等支撑物,右腿支撑,脚尖稍向外撇,左腿举起,脚跟放在肋木上,脚尖勾起,踝关节屈紧,右臂上举,左掌放在右胸前。
两腿伸直,立腰,开髋,上体向左侧振压。
髋部和腰部在这个练习中将得到锻炼。
做这个动作易出现两腿不直、身体向前弯曲。
所以在练习中应注意,支撑腿的脚尖外展,被压腿尽量向身体正前顶髋,左臂向里掖肩,右臂向上举,向头后伸展。
同时,将腿向肩后方振压。
幅度逐渐加大,直到脚尖能接触到后脑勺。
动作要点:上体保持直立向侧、向下压振;压振幅度逐渐运大,髋关节一直正对前方。
太极拳的热身运动三、后压腿:背对肋木,并腿站立,两手叉腰或扶一定高度的物体。
右腿支撑,左腿提起,脚背搁在肋木上,脚面绷直。
上体后屈,并做振压动作。
左右腿交替进行。
髋部、腰部和颈部可以得到练习。
该动作要求双腿直膝,支撑脚要全脚着地,脚趾抓地,挺胸,展髋,腰后展。
做这个练习时两腿容易弯曲,因此可请同伴帮忙顶起自己被压腿的膝盖,用一只手下压腰、髋,帮助把腰挺直。
动作要点:两腿挺膝,支撑腿直立且全脚着地站稳;挺胸、展髋、腰后屈;后压振幅度逐渐加大。
太极拳的四个基本运动规律
太极拳的四个基本运动规律学习太极拳教学我们能找到太极拳的运动规律,太极拳的四个基本运动规律是哪些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太极拳的四个基本运动规律。
欢迎阅读!太极拳的四个基本运动规律第一,逢转必沉:向左转沉左胯,向右转沉右胯,边沉边转边外撑,要贯穿始终。
第二,逢沉必领:只要是沉,必有上下的对拉拔长,上下有了,前后开,前后有了左右找,自己的身体始终是个圆球,走的也是由内而外的撑劲。
所以有沉,就有领,领起来再找前后和左右。
没有领,找到左右也没用。
第三,逢起必落:两腿在虚实转换中,一条腿起,另一条腿必落,不是脚的起落,而是胯的感觉。
怎么找,就是要端平两胯。
比如云手,一条腿起的时候,领一条腿的胯根要下沉,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证身高没有起伏,身高不起伏,胯才能守住,不然起落之间容易漂浮。
逢起必落就是在起落之间找平衡和稳定。
第四,逢定必松沉:是指在所有的定势快到位的时候,要向下松沉,最明显的就是肩胯。
肩一松,尾闾一收,就感觉有东西把丹田充实满了。
身体重量松沉下去要到两脚脚跟,不要到脚掌,任何动作都是如此。
四个规律,贯穿在每个动作里面,这就是起、承、转、合的练法。
练太极拳的虚实转化方法一、身体两侧对称部位的虚实相互转变太极拳的各个拳式,从起势到定势,身体两侧对称部位(如左右手、左右足、左右腰眼等)的虚实,都要相互转变一次或数次。
对于这一点,大家要牢牢谨记。
一般说,两足承担体重的多少要相互转变,两手着力的大小要相互转变,外形的开合、意念的倾注也要相互转变。
简单的拳式(如“初收”),两侧对称部位的虚实转变一次,复杂的拳式(如“闪通背”),转变两次或三次。
二、身体同侧手足的虚实上下相随陈鑫在“人身缠丝精图”的注释中说:“足之虚实因乎手,手虚足亦虚,手实足亦实”(《陈氏太极拳图说》。
就是说,身体同侧的手足,如左手和左脚(或右手和右脚),要么都是虚,要么都是实。
这是由于在拳势运行中,身体同侧手足的屈伸和内气的收放常常一致的缘故;是以同侧的手足而论,不是与异侧的手足相比。
太极拳的运动特点
太极拳的运动特点
一、太极拳的运动特点1. 太极拳的运动特点2. 什么人最适合练太极拳3. 练太极拳的好处有哪些二、太极拳的练习姿势三、练太极拳的注意事项
太极拳的运动特点
1、太极拳的运动特点1.1、柔和型
柔和的活动有利于身体放松和呼吸自然,适合不同年龄、性别和体质的人进行锻炼,不会发生体育性意外。
尤其是对体弱和患有慢性病的人,更是一种较好的体疗手段,所以柔和是太极拳运动的主要特点。
1.2、缓慢性
太极拳运动宜慢不宜快,从慢上练功夫,这是太极拳运动的重要特点之一,慢才便于掌握要领,慢而不停的动作,运动量才大,一套简化太极拳或健身小套路,可用4-6分钟,88式太极拳或健身套路,可用15-25分钟,如功夫较深可练半小时或更长的时间。
1.3、圆活性
太极拳的动作(上肢),是以各种弧形曲线为基础构成的,练起来灵活自然衔接和顺,避免直来直去。
动作圆活,不滞不僵,就要以腰为轴,太极拳论中强调腰的动作,谓之“主宰手腰”。
所以圆活性在太极拳运动中非常重要。
2、什么人最适合练太极拳2.1、心肺功能薄弱者
一般情况下随着年龄的增大心肺功能也会随着减弱,心肺功能薄弱容易造成呼吸不顺畅。
太极拳的腹式呼吸法,腹式呼吸法可以有效的锻炼到肺部的功能,长时间的练习太极拳可以增强肺活量。
从而起到了防止心肺功能衰弱的作用。
2.2、神经系统衰弱者。
太极拳运动顺序
太极拳运动顺序推荐文章太极拳养生运动的新认识热度:陈氏太极拳养生功效热度:太极拳与其他运动的区别是什么?热度:练习太极对身体部位有什么好处热度:怎样快速学太极拳的方法技巧热度:太极拳运动是一项阶级性的运动,练习太极拳要循序渐进。
那么练习太极拳有什么顺序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太极拳运动顺序。
欢迎阅读!太极拳运动顺序一、打基础开始学练内功太极拳的时候,全日制学练时,最初的10多天最为困惑,许多人都感觉自己特别笨。
其实,并不是大家笨,而是因为太极拳内功心法的术语及用意不用力的要求,对于人们已建立的知识参照系来说,是一个全新的理念和体验——也可能这方面本身就是一张白纸,连个参照物都没有。
但是,这是培养、激发内功的重要途径,这个途径必须从一开始就树立起来,否则光顾得尽快学会动作,然后去追求动作的规范与否,就会与秘传内功太极拳神意作主宰的要求越来越远。
所以说,这时候学习太极拳一定要注意动作的规范性,出招要符合太极拳的规矩。
这个阶段学习的重点是动作要领,领会意气的内涵,并能一点点的融进行拳走架中,有助于提高太极境界。
太极拳运动顺序二、内外相合著名学者南怀瑾在《易经杂说》一书中指出:“中国道家讲修道,欲修成神仙,必须打通任督二脉。
所谓任督二脉打通,就要“黄中通理”,这个“黄中”,抽象的是天地之中,具体的是人的内部肠胃一切都好,黄就是中央的颜色,“理”不是道理的理,是中国医学上的“腠理”,就是皮肤毛孔。
工夫做到了,修养够了的人,内部通了,外部亦通了,每个毛孔都通了,这个时候所谓天人合一的境界到达身体来了,面上都有光彩。
这时真美,充满了四肢,都全身畅通了,那么,“内圣外王”,内在有了这样高的修养,如果有机会发到外面,发于事业,就内外合一、天人合一,美丽极了。
”这段话所说的内涵,可以通过太极拳的修炼来实现。
如何实现,关键就是要做到内外相合。
内外相合是指自身与大自然相互融合、彼此贯通。
内外并非指身体之内部与肌肤之表层在人体构造层面的划分,而是练拳者由神意气形所构成的功夫,在与外界大自然之气的交流、融合、混化、贯通的过程中不断地吐故纳新、充盈壮大。
太极拳的运动特点有哪些
太极拳的运动特点有哪些太极拳是一种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户外互动,同时太极拳也有很多的特点。
下面是店铺专门为您整理好的太极拳的特点。
太极拳的特点太极拳在技击上别具一格,特点鲜明。
它要求以静制动,以柔克刚,避实就虚,借力发力,主张一切从客观出发,随人则活,由己则滞。
“彼未动,己先动”,“后发先至”,将对手引进,使其失重落空,或者分散转移对方力量,乘虚而入,全力还击。
太极拳的这种技击原则,体现在推手训练和套路动作要领中,不仅可以训练人的反应能力、力量和速度等身体素质,而且在攻防格斗训练中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太极拳技击法皆遵循阴阳之理,以“引化合发”为主要技击过程。
技击中,由听劲感知对方来力大小及方向,“顺其势而改其路”,将来力引化掉,再借力发力。
太极拳的八种劲:掤(用于化解或合力发人),捋(用于借力向后引力),挤(对下盘的外掤劲),按(对上盘的外掤劲,或作反关节拿法),采(顺力合住对方来力,或作拿法),挒(以侧掤之劲破坏对方平衡),肘(以肘尖击人),靠(以肩膀前后寸劲击人).太极拳是一种技击术。
其特点:“以柔克刚,以静待动,以圆化直,以小胜大,以弱胜强”。
太极拳是一项全面的系统工程,是一种具有汉族传统文化特色的综合性学科,它涉及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与人体本身有关的问题,包括古典文学﹑物理学﹑养生学﹑医学﹑武学﹑生理学﹑心理学﹑运动生物力学等,体现东方文学的宇宙观﹑生命观﹑道德观﹑人生观﹑竞技观。
适应性太极拳动作柔和﹑速度较慢﹑拳式并不难学,而且架势的高或低﹑运动量的大小都可以根据个人的体质而有所不同,能适应不同年龄﹑体质的需要,并非年老弱者专利。
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亲身实践,无论是提高技艺功夫,还是益寿养生,无论是个人为了人生完善自我者,都能参与太极拳,并从中获取各自需要。
安全性太极拳松沉柔顺﹑圆活畅通﹑用意不用力的运动特点,既可消除练拳者原有的拙力僵劲,又可避免肌肉﹑关节﹑韧带等器官的损伤性。
太极拳课件课件PPT
吴鉴泉像
吴英华
为杨式传人吴鉴泉创编,特点是细 腻柔和斜中寓正,动作弧形,幅度 适中。
武式太极拳
为吴禹衷在赵堡太极拳 的基础上发展创编,该 拳简洁紧凑,立身中正, 朴实添秀,动作柔缓, 幅度较小,如千枝老梅。
武禹襄像
武式第二代传人 李亦畬
孙式太极拳
孙堂
民国初年,为形意、八卦拳名师孙 禄堂在武式太极拳的基础上创编, 动作小巧,步法灵活,进退相随。 又称活步太极拳。
综上所述,太极拳是一种合乎 生理规律的健身运动,它对中 枢神经系统起着良好的影响, 加强了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功 能,改善了消化作用与新陈代 谢的过程。太极拳是一项健身 性很强的运动。
太极拳的几个模糊问答
太极拳是老人的“专利”吗?
太极拳慢打是一种练习的 形式,慢打是为了让思想 尽量和肢体运动协调起来, 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练习 效果。而不单是因为老人 不宜“快动”才练太极拳。 只要喜欢——老少皆宜!
学简化太极拳还是传统太极拳?
• 传统太极拳动作多用时长、要求细,布局结构不利于 表演和竞赛,相似、重复动作多且千人千面的认知与 掌握各有所不同,不易统一。 • 简化太极拳出现的初衷是更好的推广普及太极拳,让 更多的人参与。简化太极拳套路简单易学,减少动作 缩短时间,布局合理好看,利于表演和竞赛。有舍就 有得,太极拳的一些内涵和功法要求就淡化了。现代 太极拳舞蹈化、体操化倾向,就是典型的全部简化。 • 从健身考虑,练一些简化太极拳就可以了。如果有更 多的时间、精力和兴趣,或者想更深入地了解提高太 极功夫,学练传统太极拳是更好的选择。好难“好” 就难!
太极拳的基本要点
心静意导、呼吸自然 中正安舒、松柔连贯 大气圆活、周身通顺 轻灵沉稳、刚柔相济
• 二十四式太极拳
太极拳运动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
太极拳的特点和优势
太极拳是一种低强度、高耐力的运动, 具有以下特点和优势
促进社交:太极拳是一种群体运动,可 以促进人们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增进友 谊和团结。
培养意志:太极拳强调呼吸配合和意念 控制,可以帮助人们放松身心,缓解压 力,提高意志力。
全面锻炼:太极拳的动作涵盖了全身各 个部位,可以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增强 肌肉力量、柔韧性和协调性。
安全性高:太极拳动作柔和、缓慢,不 容易造成运动损伤,适合各个年龄段的 人群练习。
太极拳的基本动作和招式
• 太极拳的基本动作包括起势、云手、揽雀尾、搂膝拗步、手挥 琵琶、高探马等,这些动作都有特定的招式和要领,需要认真 学习和掌握。在学习过程中,建议跟随专业教练进行练习,以 确保动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太极拳运动可以增强身体的柔 韧性和平衡能力,预防摔倒和 骨折等老年人常见问题。
太极拳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 ,提高心脏功能,降低高血压 和心脏病等慢性病的风险。
太极拳运动可以缓解压力,促 进心理健康,改善睡眠质量, 提高生活质量。
太极拳运动与其他健身方式的比较
与其他健身方式相比,太极拳运动注重内在修养和身心协调,更适合中老年人练习 。
太极拳运动还可以促进社交交流 ,增进人际关系的和谐。
太极拳是一种低强度、高耐力的 运动,适合各个年龄段和身体状 况的人群。
太极拳运动对心理健康也有积极 的影响,可以缓解压力、改善情 绪、提高自我认知等。
太极拳运动具有很好的锻炼效果 ,而且不受场地、时间和经济条 件的限制,适合广泛推广。
太极拳运动法
太极拳运动法拳名太极,这说明,太极拳是由太极和拳术组成的拳。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太极拳运动法。
欢迎阅读!太极拳运动法拳术可有招式动作和攻防含义以及运动风格的不同,可有各种样式的太极拳,但是太极不能有多种,只能真一不二,有二就有真假之分,是非之争。
太极拳以太极为名,以拳术为体,这又说明,确定太极拳名的依据,主要是太极,而不是拳术。
因此,拳术运动就要服从于太极运动,以太极运动之理统领拳术运动,使拳术运动符合太极运动之理,符合太极运动之理的拳术运动,就是太极拳运动。
太极运动之理如何统领拳术运动呢?请看以下四个问题。
太极拳运动法一、太极拳运动的理论依据太极拳运动是符合太极运动之理的拳术运动,太极拳运动的理论依据,就是太极运动之理。
太极运动之理是什么?太极是天地未分之前,清浊阴阳之气混而为一的元气,简称太极元气。
太极元气在旋转运动中生天地,太极旋转运动论,就是太极运动之理。
太极元气如何在旋转运动中生天地呢?北宋周敦颐说:“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
分阴分阳,两仪立焉。
”(《太极图说》)周敦颐说的“动和静”是指太极元气运动的两个过程。
一种运动过程是“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这种运动过程是太极元气运动从极慢开始,逐渐匀加速,一直到最快至极,称之为“动”。
在“动”的运动过程中,生天的清阳之气生长,故日:“太极动而生阳。
”“动极而静”是太极元气运动快速到极点时向“静”转化,故曰:“动极而静。
”再一种运动过程是“静而生阴,静极复动”。
这种运动过程是太极元气运动从极快开始,逐渐匀减速,一直到最慢至极,称之为“静”。
在“静”的运动过程中,生地的浊阴之气生长,故曰:“静而生阴。
”“静极复动”是太极元气运动慢速到极点时向“动”转化,故日:“静极复动。
”至于“一动一静,互为其根”是说明太极元气运动是由极慢到极快,由极快到极慢“动和静”两种运动过程周而复始,快慢消长平衡的旋转转圈运动。
在“动和静”两种运动过程周而复始的快慢消长平衡的旋转转圈运动中,生天的清阳之气和生地的浊阴之气,都不断生长,一直到清阳之气生成为天和浊阴之气生成为地时,太极元气就生出了天地。
太极拳是什么运动项目的重要部分
太极拳是什么运动项目的重要部分
太极拳是中国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育运动和健身项目中的一个重要类别。
它是武术项目之一,以松静柔缓、以柔克刚为特色。
武术是我国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是以攻防技法为主要内容,以套路演练、格斗竞技和功法训练为运动形式,以健身、防身、修身为目的,形神兼备、内外兼修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
此外,太极拳运动在高校中也很受欢迎,是高校公共体育课武术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大学生的喜爱。
通过练习太极拳,可以利关节、强筋骨、壮体魄,同时也可以调理脏腑、通筋脉、调精神。
总之,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是体育运动和健身项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太极拳运动的规律及其好处
太极拳运动的规律及其好处简述太极拳运动的规律沿路运劲规律太极拳劲是通过一定路径发出,运劲首先是沿着体内路径将劲力导出,沿至体外,以圆弧运化。
1.螺旋缠丝是指太极劲在传导、运化和整合过程中,有自身的运化路径,运劲时需要沿一定的螺旋轨迹,运用缠丝的方式进行化。
不同的拳势有不同的路径和螺旋轨迹,脚腿、胸腰、手臂等部位也有顺缠、逆缠等若干种不同的缠法。
2.折叠运化是指太极劲在传导、运化和整合过程中,除了运用螺旋缠丝的方式进行运化外,还要用折叠的方式进行传导、运化。
折叠运化遵循其固有的规律,脚有折叠,手有折叠,胸腰有折叠,人身所有重大关节部位都有折叠,但“要紧之处,全在胸腰折叠运化”。
所以,太极拳习练者必须加以掌握,特别要掌握好胸腰折叠运化规律。
3.节节贯串人体有200多块骨骼,有许多关节,所以从关节的角度看,人身有若干节。
结节都贯穿着运劲,运劲是从一个关节一个关节的向前涌动。
4.手走圆弧太极拳劲在体内按一定路径,通过螺旋缠丝、胸腰折叠、节节贯串的方式传导、运化至技击部位后,在体外,技击部位还要沿一定路径进行圆弧运化。
所以太极拳的外型表现特征就是圆弧运动,非圆即弧。
只有在发力的瞬间,技击部位才变成直线运动。
太极拳要求手走圆弧,不要使其出现凹凸、断续。
不出现凹凸就是在走圆弧时,要走得圆,走不圆就出现了凹凸。
不出现断续就是走圆时不停留,要连绵不断,停留了就出现断续。
那么发力出现直线运动,又怎么继续运动呢?要迅速用小圈连接起来,这样就可以相对做到不出现断续了。
练太极拳对骨骼的好处一、正骨骼太极拳要求姿势中正,不偏不倚,“一动无有不动”,全身骨骼处于柔和活动中,既纠正了不良姿势,又锻炼了颈椎、腰椎、上下肢肌肉骨骼。
加上户外空气新鲜及阳光中紫外线适量照射,人体钙质容易吸收,也就少患由骨骼疏松而引起的骨骼变形折裂等病症。
二、宣肺太极拳要求动作与呼吸配合。
久而久之,肺组织得以锻炼而肺活量增加,免疫力改善,也就少患呼吸道疾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极拳在长期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许多流派(种类),其中流传较广、特点较显著的有陈式、杨式、吴式、武式、孙式等五种太极拳。
新中国成立后,太极拳运动得到蓬勃发展,从50年代开始国家体委组织专家陆续编写出版了24式、88式、48式太极拳。又将传统的陈、杨、吴、武、孙式太极拳整理出版。太极拳在国外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1989年中国武术研究院编写了适应竞赛的陈、杨、吴、孙式太极拳和综合太极拳竞赛套路,为太极拳进一步向世界推广,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体育武术内容之一,很早以前就在民间流传。几个世纪以来,实践证明太极拳是一种有效的健身与预防疾病的手段。打太极拳除增强体质外,是辅助治疗高血压、溃疡病、心脏病、肺结核等疾病的好方法。
现在,人类已经迈进了21世纪,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追求健康的身体和文明的生活方式已成为了一种趋势。太极拳在增强人们的身心健康方面正在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习练太极拳的人越来越多,遍布城乡,并走向世界。太极拳已成为了一项世界性的运动,传播到五大洲的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据统计,目前全世界进行太极拳锻炼的达到8千万人。
(一)打太极拳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中枢神经系统对人体具有重要作用。神经系统,尤其是它的高级部分,是调节与支配所有系统与器官活动的枢纽。人类依靠神经系统的活动(通过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以适应于外界环境并改造外界环境。人依靠神经系统的活动,使体内各个系统与器官的机能活动按照需要统一起来。因此,任何一种锻炼方法,如果能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对全身来说就有很好的保健意义。太极拳的优势就在于此。
第二节 太极拳运动
一、 太极拳简介
太极拳是中国武术重要拳种之一,其名称的由来是因为其拳拳法变幻无穷,遂用中国古代的阴阳、太极这一哲学理论来解释拳理而被命名的。“太极”一词,含有至高至极,无穷大之意
关于太极拳的起源,据考于明末清初逐渐形成,距今已有将近四百年的历史,首传人为河南省温县陈家沟的陈王廷。他研究道家的《黄庭经》参照了戚继光的《拳经》创编了太极拳。
打太极拳对骨骼、肌肉及关节活动的影响是突出的。以脊柱为例,练拳时要求“含胸、拔背、松腰”“以腰为轴”“腰为第一主宰”等,说明打太极拳与腰部活动有密切关系。经常练习太极拳,无论对脊柱的形态和组织结构都有良好的作用。研究资料显示:太极拳组老人发生脊柱畸形的只有25.8% ,而一般老人则为47.2% 。驼背是典型的老年畸形,是衰老的结果。但是,经常打太极拳,驼背的发生率就比一般人为少。经常打太极拳,脊柱的活动幅度也较好,太极拳组老人弯腰时手能触地的占77.4%,对照组老人占16.6%。X线照相检查发现,太极拳比对照组老年骨质疏松的发生率也较低(36.6%比63.8%)。老年性骨质疏松是一种衰老的退行性变化,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骨组织中成骨细胞不活跃,不能产生骨的蛋白基质,致使骨生成少,吸收多,骨质变松。骨质松就容易产生畸形,关节活动也就不灵活。而打太极拳要求动作连贯、圆活,周身关节贯串,因此打太极拳有一定的防老作用。
太极拳的动作与其他拳术有明显的不同,它要求运动中以腰为轴,左旋右转,以腰带臂,上肢动作处处走弧形,并通过身体重心的虚实变化带动下肢的动作以及脚的内扣外撇以转换姿势和动作,这些都符合人体关节活动的规律以及省力的原则。通过这些方法的运用,体现出动作的圆活自然之趣,从而使身体各部都得到锻炼。
(四)协调完整
二、 太极拳的运动特点
(一)轻松柔和
练习太极拳要求在心静体松的状态下进行,且架势平稳、舒展,动作不僵不拘,一般说来,没有忽起忽落的明显变化和激烈的跳跃动作,练习时呼吸自然,动作匀缓,运动起来符合人体的生理程序。练习之后,虽然身上感到微微出汗,但很少发生气喘现象,给人以轻松愉快之感。由于太极拳具有这个特点,不同年龄、性别和体质的人都可以进行锻炼。尤其适合体弱和患有某些慢性病的人进行练习。
因此,练习太极拳对处于高度紧张,尤其对脑力劳动者是一种很好的积极性休息方式。对当代社会的文明病——大脑过度紧张带来的各种疾患以及肢体缺少运动是很好的治疗手段。实验表明,人脑消耗的能量大约占人体能量消耗的1/8—1/6。神经紧张不仅耗能大,而且会造成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不协调,使大脑皮层紊乱,引起各种疾病。通过太极拳锻炼可以消除大脑神经的紧张疲劳,清醒大脑,活跃情绪,从而消除一些慢性病的病灶,并可影响到内分泌的平衡和免疫力的增强。
目前,在全世界以健身为目的的太极拳练习者已达到8千万人;作为竞技太极拳已成为亚运会、世界锦标赛的竞赛项目,随着北京申奥成功,太极拳是中国武术申奥项目之一。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健身的需要,太极拳套路向简约化发展,目前推出了8式、16式太极拳套路,以达到易学、易练、便于开展的目的。
太极拳的主要方法有: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分、云、推、搂等手法,栽、搬、拦、撇、打等拳法,蹬、分、拍、摆莲等腿法。练好太极拳总体要求是:心静体松、呼吸自然、轻灵沉着、圆活连贯、上下相随、虚实分明、柔中寓刚、以意导动。
(二)连贯均匀
整套太极拳演练起来,从“起势”到“收势”,不论动作的虚实变化还是姿势的转换,都是紧密衔接、连贯一气的,前一个动作的结束就是后一个动作的开始,没有明显的停顿和断续之处。而且从开始到结束,整套动作速度均匀,前后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如同行云流水,连绵不断,体现了连贯均匀的运动特点。
(三)圆活自然
太极拳轻松柔和、强度适宜、安全有效,能量主要来自有氧代谢过程,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尤其适于中老年人进行锻炼。太极拳以意导动,配合腹式呼吸的运动特点,对人体各系统具有良好的影响及其医疗作用。北京运动医学研究所早在60年代就进行了研究,对50到89岁的老年人进行了较详细的医学检查。对比观察的结果证明,常年打太极拳的老人,不论在体格方面,还是在人体各系统功能方面,都比一般的老人的状况好。近年来又有许多武术工作者、医务人员、科研人员协同作战,对太极拳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新的科研成果有力地证明太极拳具有良好的健身价值和康复医疗作用。介绍如下:
打太极拳时,不论是单个动作,还是整套动作,都要求上下相随,前后呼应,以腰为轴,由躯干带动四肢,使身体躯干、四肢各部分之间密切配合,而且这种密切配合的外形动作是在意念引导下进行,并且与腹式呼吸协调自然的配合,因此构成了“上下内外,完整一体”的高度协调和完整统一,故曰协调完整。
三、太极拳的锻炼价值
我国是最早应用体育进行健身和防治疾病的国家,在我国最老的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素问》中就记载:“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导引”是一种体操活动)不仅如此,我国的古代科学家们还进一步用科学的理论解释了“体育”能够健身治病的道理。1800多年以前,华佗曾编选了“五禽戏”作为健身运动,他的理论是:“人身常动摇则谷气消,血脉通,病不生,人犹户枢不朽是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追求健康的体魄和文明的生活方式已成为了一种趋势。目前,太极拳已传播到五大洲的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世界性的体育运动。太极拳还包括太极剑、刀等各类器械练习,供锻炼者选练。长期锻练实践和大量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坚持太极拳练习,能够明显改善和提高人体各系统的机能。对于增强体质、防痛治病具有突出作用。周恩来总理早在1959年会见日本松村谦三时指出:“太极拳是中国的一种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充满哲理,与中国传统医学有着血缘关系。学练太极拳是一项很好的健身运动,可以强身健体,可以防身自卫,也可以陶冶情操,是一种美的享受,还可以给人们生活带来无限情趣和幸福,可以延年益寿”。1978年,邓小平同志还亲笔题写了“太极拳好”,对太极拳给予了充分肯定。
(三)打太极拳对心脏血管系统及呼吸系统的影响
太极拳对心脏血管系统的影响,是在中枢神经活动支配下发生的。就太极拳动作的组成来说,它包括了各组肌肉、关节的活动,也包括了有节律的呼吸运动,特别是膈肌运动。我们知道,全身各部骨骼肌的周期性的收缩与舒张,可以加强静脉的血液循环,肌肉的活动保证了静脉血液回流,及向右心室充盈的必要的静脉压力。呼吸运动同样也能加速静脉的回流。例如:吸气时胸廓的容积增大,内部的负压增高,结果上下腔静脉的压力减低,静脉回流加速。这一点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表现得非常明显。
北京医学院曾对练太极拳的老人组和不练太极拳的老人组进行了系统的医学检查和对照比较。结果证明,练太极拳的老人肌肉都比较发达,肢体围度也粗,臂力和握力大,肺活量高。老年性脊椎畸形(驼背、脊椎侧弯)在太极拳组较少。
另有研究表明,通过太极拳锻炼还可有效减缓女子停经性骨质疏松、防止肌肉力量和身体柔韧度下降的作用。
北京运动医学研究所的调查证明,经常打太极拳对心脏血管系统影响良好。他们对两组老人进行了机能试验(在1分钟内,上、下40厘米高的板凳15次),结果证明,太极拳组老人心血管功能较好,32名老人中除1名不能完成这种定量负荷外,其余都能完成,而且血压、脉搏的反应也都正常。相反,对照组的老人,年龄越大,完成定量负荷的人越少,出现机能试验不良反应类型(如梯形上升型及无力型反应)的人越多。心电图的检查也同样证明了这一点。心电反应异常的,太极拳组仅占28.2%,而对照组的一般老人则占41.3%。从这些观察结果不难看出,经常打太极拳可以使心脏冠状动脉供血充足,心脏收缩有力,血液动力过程良好。
练习太极拳,要求“心静”,所谓心静就是使大脑安静下来,不受外界干扰,使大脑皮层进入保护性抑制状态,并且讲究“用意”,以意导体,集中注意力于练拳,这对大脑活动具有良好的训练作用。
练习太极拳时,动作需要“完整一气”,由眼神到躯干、上下肢、上下协调,前后连贯,绵绵不断,同时由于动作的某些部分比较复杂,需要有良好的支配和平衡能力,因此需要大脑在适度紧张的活动下完成,所以对中枢神经系统起着良好的训练作用,从而提高了中枢神经系统紧张度,活跃了其它系统与器官的机能活动,加强了大脑方面的调节作用。
中国科学院武术协会对长期练太极拳的人群研究得出:长期练习太极拳的人脑电波a波占主导地位,其主峰突出,同步有序,大脑进入良好的觉醒状态。……从前额脑电慢节律变化明显增加,脑电a2波频段的能量表明,经过太极拳系统训练,增进了左右脑功能的平稳和协调,有利于开发大脑潜力,提高人的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