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旅游学

合集下载

《基础旅游学》读后感

《基础旅游学》读后感

《基础旅游学》读后感在繁忙的生活中,能静下心来读一本关于旅游的书,感觉就像给自己的心灵放了个假。

这本没有那种让人望而生畏的学术腔调,反而像是一位亲切的朋友,把旅游的种种奥秘娓娓道来。

书里没有那些高深莫测的理论堆砌,而是用平实的语言讲述了旅游的本质和意义。

它让我明白,旅游不仅仅是从一个地方跑到另一个地方,拍几张照片,发个朋友圈。

真正的旅游,是一种全身心的投入,是对陌生世界的探索和发现。

就拿我自己的一次旅行经历来说吧。

那是一次去海边的旅行,目的地是一个不太出名的小渔村。

去之前,我想象中的海边,是碧海蓝天、细白沙滩,还有热闹的海鲜市场。

可当我真正到了那里,才发现和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

这个小渔村没有豪华的度假村,也没有熙熙攘攘的游客。

迎接我的,是一条坑坑洼洼的小路,路边是破旧的渔网和生锈的渔船。

当时,我的心里有点儿失落,觉得自己是不是来错了地方。

但是,当我放下先入为主的想法,真正去感受这个地方的时候,我发现了它独特的魅力。

我住进了一家渔民开的小客栈,房间不大,但是干净整洁,从窗户望出去,能看到远处的大海。

老板娘特别热情,一口浓浓的当地口音,给我介绍了好多好玩的地方和好吃的海鲜。

第二天一早,我跟着渔民们出海捕鱼。

那是我第一次坐上那么小的渔船,在海浪中颠簸。

海风呼呼地吹着,把我的头发吹得乱七八糟。

我紧紧地抓住船舷,心里又紧张又兴奋。

看着渔民们熟练地撒网、收网,我也忍不住想帮忙,结果却帮了倒忙,把自己弄得一身水。

但是大家都没有责怪我,反而哈哈大笑起来。

当我们把网收上来的时候,里面有各种各样的鱼和虾,还有一些我叫不上名字的海鲜。

那一刻,我感受到了收获的喜悦,这种喜悦是在城市里买现成的海鲜完全无法比拟的。

回到岸上,我们把海鲜拿到附近的餐馆加工。

那顿海鲜大餐,是我吃过最美味的一顿。

新鲜的鱼虾,简单地清蒸或者水煮,保留了最原始的鲜味。

我吃得肚子滚圆,还舍不得放下筷子。

下午,我沿着海边散步。

沙滩上没有细腻的沙子,而是一些大大小小的石头。

基础旅游学

基础旅游学

《基础旅游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20201LY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开课单位:管理系适用专业:旅游管理周学时:3 学分:3先修课程:管理学建议修读学期:3一、课程介绍《基础旅游学》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它是以经济学、管理学有关原理为基础,探讨旅游活动(旅游者活动和旅游产业活动)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根据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记忆本课程所涉及的基本概念,融会贯通所学理论知识并逐步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第1章旅游的性质与特征基本要求理解旅游产生的条件;熟悉旅游的本质与特征;掌握旅游、余暇的概念。

教学重点1.旅游产生的条件2.旅游的本质和特征3.旅游的概念及与迁徙、旅行的关系教学内容1.1余暇、审美与旅游的起源1.1.1旅游产生的客观条件:余暇时间的存在1.1.2旅游产生的主观条件:自然审美意识的出现1.1.3旅游的产生1.2旅游的本质与特征1.2.1旅游本质的认识框架1.2.2旅游的本质规定1.2.3旅游的基本属性1.2.4旅游的特征1.3旅游的概念1.3.1旅游的定义1.3.2旅游概念的进一步探讨第2章旅游现象的历史发展过程基本要求了解旅游的萌芽与发展;了解现代旅游的特点;掌握古代、近代旅游的特点;综合应用现代旅游的特点分析问题教学重点1.古代、近代旅游的特点及旅游产业形成的社会背景2.现代旅游的特点教学内容2.1旅游的萌芽与发展2.1.1旅游的萌芽2.1.2旅行的发展2.1.3游览的出现2.2古代旅游的形式与特点2.2.1古代旅游的社会背景2.2.2古代旅游的主要形式2.2.3古代旅行的表现形式2.2.4古代旅游的特点2.3近代旅游的兴起与特点2.3.1近代旅游的社会背景2.3.2旅行社的问世与发展2.3.3近代旅游特点2.4旅游产业的形成2.4.1现代旅游社会背景2.4.2现代旅游特点2.4.3旅游产业地位的确定2.5我国旅游业的历史与发展2.5.1解放前旅游业的发展2.5.2新中国旅游业的发展第3章旅游者基本要求熟悉旅游者的概念;熟悉旅游者旅游条件及其基本运动模式;掌握旅游流的概念;简单应用旅游需求的特点和一般规律分析问题;综合应用旅游动机及影响旅游流运动的因素分析问题。

827《基础旅游学》

827《基础旅游学》

827基础旅游学考试内容范围考试目的:《基础旅游学》作为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专业课,重在考查考生对旅游学科基本理论的控制与实际应用,要求考生应认识并控制教材中涉及的基本概念,特点等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能够灵便运用教材中的理论,实证分析旅游学科的主要问题。

考试范围:教材中涉及控制和认识部分应为复习的重点,了解部分可简要概述,详细内容分章如下:第一章导论第一节旅游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1、了解国内外旅游学研究概况第二节旅游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1、认识旅游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第三节旅游学的学科性质和学科体系1、认识旅游学的学科性质和学科体系第四节旅游学的研究主意1、了解旅游学的研究主意第二章旅游的性质与特征第一节旅游现象的历史考察1、了解自由时光的历史分布与结构特征2、了解审美意识的起源3、认识旅游的产生第二节旅游的本质与特征1、认识旅游本质的认识框架2、控制旅游的本质规定3、控制旅游的基本属性4、控制旅游的特征第三节旅游的概念1、了解旅游的几种典型定义2、认识对旅游概念的进一步探讨第三章旅游活动的构成要素第一节旅游者1、了解旅游者的传统定义2、认识关于旅游者的系统定义3、控制对游客特征的描述第二节旅游资源1、控制旅游资源的概念和特征2、认识旅游资源的分类3、认识旅游资源的开辟原则第三节旅游产品1、认识旅游产品的概念与构成2、控制旅游产品的特征3、认识旅游产品价值量的决定4、控制旅游吸引物及其与旅游产品、旅游资源的关系5、控制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理论第四节旅游业1、认识旅游业的概念与特点2、控制旅游业的决定因素3、认识广义旅游业的行业构成第四章旅游的发生第一节旅游发生的心理动因1、控制旅游需求2、控制旅游动机第二节旅游需求1、控制影响旅游需求的因素2、控制旅游需求实现的客观障碍3、认识旅游需求的特点第三节旅游决策过程1、控制旅游决策的机会组合模型2、认识个体旅游者和群体旅游者的旅游决策过程第五章旅游体验第一节旅游体验的意义1、认识旅游体验的概念2、控制旅游体验的内容与特点3、控制旅游体验的质量第二节旅游赞赏1、了解旅游赞赏的概念和特点2、认识旅游赞赏的心理要素3、控制旅游赞赏的过程4、认识旅游赞赏对象中美的存在形态5、了解影响旅游赞赏效果的因素第三节旅游交往1、了解旅游交往的形式与特点2、认识旅游交往发生的情境模型与终止水平3、认识旅游交往过程中的心理矛盾及对待交往的原则4、了解旅游交往中的角色饰演与模仿行为第四节旅游消费1、认识旅游消费、旅游者消费及其特点2、认识旅游者消费的构成3、了解旅游者消费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第六章旅游流及其运动第一节旅游流的概念及其特征1、认识旅游流的概念及其特征第二节旅游流的形成和运动模式1、认识旅游流的形成2、控制旅游流的运动模型3、影响旅游流运动的因素第三节旅游流运动的实证分析1、认识世界国际旅游流运动的区域空间格局2、控制中国入境旅游流的运动特征3、控制中国国内旅游流的运动特征第七章旅游效应第一节旅游效应的概念与类型1、认识旅游效应的概念2、控制旅游效应的类型第二节旅游的经济效应1、认识影响旅游经济效应因素2、认识旅游经济效应的表现3、认识旅游经济效应的评价第三节旅游的环境效应1、了解环境的意义及其与旅游的关系2、认识旅游的环境效应3、控制旅游环境效应评估第四节旅游的社会文化效应1、认识旅游社会文化效应问题2、认识目的地社区的态度演变过程3、控制旅游与文化活动第八章旅游容量第一节旅游容量的概念和类型1、认识旅游容量的概念2、控制旅游容量的构成体系3、认识饱和、超载与旅游污染第二节旅游容量的测定1、认识旅游容量的测定根据2、控制旅游资源容量和旅游感知容量的测定3、控制生态容量的测定4、认识经济发展容量的测定5、认识旅游地容量的测定第三节旅游的可持续发展1、控制可持续旅游发展的概念及其宏观意义2、认识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实现途径。

基础旅游学

基础旅游学

基础旅游学旅游学是一门研究旅游活动的产生、发展及其规律,并对旅游实践加以指导的综合性科学。

它不仅关注旅游事业发展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也非常关注旅游学科自身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即如何为旅游者提供更好的服务、更多的选择,如何更加有效地维护自己的权利,如何构建良好的旅游市场秩序,使旅游业真正成为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现代服务业,等等。

旅游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旅游者的旅游心理和行为,为旅游者创造良好的旅游条件,从而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我国古代主要以观光旅游、宗教旅游、商务旅游、探险旅游、科考旅游等为主,内容较单一;现代旅游者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因此现代旅游学的内容也日趋丰富。

目前,我国现代旅游学还只停留在对传统旅游学的概括和总结上,还缺乏系统的旅游学理论和应用方法,更缺少可操作的旅游管理模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旅游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旅游学的学科建设必将更具体化和专业化。

我们认为,可将旅游学分为基础旅游学和应用旅游学两个层次。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旅游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旅游学的学科建设必将更具体化和专业化。

我们认为,可将旅游学分为基础旅游学和应用旅游学两个层次。

基础旅游学主要是探讨旅游者和旅游活动的一般性规律和知识,它包括旅游学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旅游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政策等。

应用旅游学则是以某一专题或某一特定旅游区为对象,对其开发、经营、管理等进行深入研究,包括特定旅游区的资源环境、生态条件、文化内涵、交通状况、景区规划、项目设计、产品开发、营销战略、旅游安全、市场运作、经营管理等。

在旅游活动中,“吃”是很重要的一环,其重要性已被公认。

旅游餐饮服务是旅游活动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旅游活动质量和水平的重要保证。

我国的旅游餐饮服务有悠久的历史,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服务体系。

对于如何进行餐饮服务,许多学者做了大量的工作,如丁德明在《旅游饭店餐饮服务》一书中归纳总结了我国餐饮服务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同时,他还列举了国外旅游饭店餐饮服务的优点和值得借鉴的经验。

《基础旅游学》课件

《基础旅游学》课件

旅游学的学科性质
总结词
旅游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性强的学科,涉及多个学科领域 。
详细描述
旅游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地理学、管理学、经济学、 心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同时,它也是一门应用性强的学科 ,与实际旅游业发展紧密相关,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指 导和实践支持。
02
旅游学的发展历程
旅游学的起源
旅游市场结构是指旅游经营者之间的 市场关系,包括完全竞争、垄断竞争 、寡头垄断和完全垄断等类型。
旅游市场竞争
旅游市场竞争是指在旅游市场上,多 个经营者之间为了争夺客源而进行的 竞争。
04
旅游资源与开发
旅游资源的概念与分类
总结词
旅游资源的概念与分类
详细描述
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 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旅游资源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自然景观、人文景 观、历史文化资源等。
旅游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旅行家的探险和商人的贸易活动, 这些活动促进了人们对不同文化和地理环境的了解和探索。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人们对旅游现象的研究也逐渐兴起,旅游学 作为一门学科逐渐形成。
旅游学的发展阶段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旅游学开始受到关注,一些学者开始研究旅游现象 ,探讨旅游的本质和影响。
旅游业与就业
01
02
03
直接就业
旅游业直接创造的就业机 会包括酒店、旅行社、景 区管理和导游等。
间接就业
与旅游业相关的产业,如 餐饮、零售、交通和娱乐 等,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 机会。
创业机会
旅游业的发展为创业者提 供了机会,如开设民宿、 旅行社或特色商店等。

《基础旅游学》旅游效应与旅游容量PPT课件

《基础旅游学》旅游效应与旅游容量PPT课件

2021/6/26
19
• 在很多发达国家,即使一些景点对外收取门票,但其价 格亦是普通民众所能承受的,而为了给低收入人群创造 与“世遗”接触的机会,法国卢浮宫等知名景点还开设 了“博物馆日”和“文化遗产日”,并在这些日子免费 向游人开放。
• 当然不容回避的是,西方发达国家对这类资源的保护很 大程度上依靠基金会、企业的资助和志愿者的帮助,而 国内企业对公共景区的社会投入却是杯水车薪。加之政 府在保护方面的有心无力,保护和开发的悖论便愈发凸 显。
2021/6/26
11
• (二)旅游环境效应评价的程序
2021/6/26
12
• 张家界风景区修建电梯
2002年5月1日,百龙旅游电梯在世界自然遗产,张家界武 陵源核心风景区内修建观光电梯,许多媒体对该电梯经营方铺大 理石、种美国草的行为提出质疑,认为其破坏了武陵源区的和谐。 国家有关部委负责人亲自到武陵源区对其进行考察,最后,该电 梯被“叫停”。
• 与国内一些名景点竞相提价迥然不同的是,国外一些著名的世 界级景点却一直以开放、低价甚至免费的亲和面孔迎对世人。
• 有资料显示,世界极品建筑——法国凡尔赛宫、巴黎圣母院、 奥地利美泉宫、意大利梵蒂冈大教堂都在免票之列,而莫斯科 的克林姆林宫、意大利斗兽场等著名建筑亦无围墙,划出部分 建筑实行对外开放。
• 调查显示,中国世界遗产目前的门票价格普遍高于一般旅游景点 的门票价格,加之景区内交通消费,游览一处世界遗产的消费通 常在200元左右。看来以往被奉为低价“样板”的北京世遗景点 此次亦似乎逃不过涨价的“宿命”。
• 在与世遗景点投入产出利益攸关的“有关部门”眼中,这些景点 涨价当属名正言顺。“门票价格不高,既不利于提高景点旅游接 待水平,也不能有效利用价格杠杆控制超负荷的客流量,对文物 保护十分不利。”

读旅游学有感

读旅游学有感

读《基础旅游学》有感鄂东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本人联系6 谢彦君教授的《基础旅游学》一书, 使得旅游学的研究出现了一种新的姿态, 不仅仅局限于“教材”模式, 创建了一种新的结构, 说出了一些人所未言的话。

看完本书后,结合旅游现状的实际,从两个方面――深刻之处和不明之处,发表自己的一些见解和体会。

一、深刻之处(一)逻辑性强总体来看,本书最突出的特点是逻辑主线清晰,内在结构严谨,内容高度一致。

做到了概念体系的连贯性和一致性紧密结合。

作者对这些重要概念的重新认识和界定令人耳目一新,对旅游需要、旅游需求、旅游体验、旅游流、旅游效应、旅游容量等术语的界定也更规范化、专业化。

本书是作者以冷静、系统的眼光考察旅游现象,以审慎的理性思维研究当前国内旅游业发展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的成果。

作者以“核心旅游观”(即纯粹旅游、核心旅游产品、狭义旅游业等概念和理论的提出)反思旅游业的过去和现在,剖析了我国表面繁荣的旅游业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和危机(如旅游资源的掠夺性开发,旅游资源价值补偿不足,生态环境恶化等),一针见血,淋漓尽致。

(二)研究的平台广本书大量参考国内外(尤其是国外) 的研究成果,这使得旅游学的研究得以在世界的平台上进行,而不拘泥于国内。

在旅游的定义这个复杂难明的问题中, 作者理清了一条清晰的思路, 即概念性定义和技术性定义。

引用Bucart and M edlick (1985) 所说, 概念定义旨在提供一个理论框架, 用以确定旅游的基本特点以及将它与其他类似的、有时是相关的, 但又是不同的活动区别开来。

而技术性定义主要解决实践中的统计问题, 满足法律上以及行业管理上的需要。

技术定义的意义还在于:有助于实现国际旅游数据收集工作的标准化。

该书对旅游所作的概念性定义是“个人以前往异地寻求审美和愉悦为主要目的而度过的一种具有社会、休闲和消费属性的短暂经历”。

这样就很好地满足了概念性定义的要求, 紧紧地把握住了旅游的本质——寻求审美和愉悦; 同时, 根据这个定义也能很好地将旅游与相似的概念(如旅行) 区分开来。

《基础旅游学》读后感

《基础旅游学》读后感

《基础旅游学》读后感最近读了一本叫的书,嘿,这一读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以前吧,我对旅游的理解挺简单的,不就是出去玩嘛,看看风景,尝尝美食,拍拍照,发个朋友圈。

但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发现旅游这事儿可没那么简单,这里面的学问大了去了。

书里讲了旅游的各种方面,什么旅游的历史、旅游的动机、旅游的影响等等。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之前的一次旅游经历,那真是一次让我印象深刻的旅行。

那是去年的夏天,我和几个好朋友决定一起去海边玩。

我们选了一个不太出名但据说很漂亮的海滨小城。

出发前,那叫一个兴奋啊,天天盼着,想象着在沙滩上晒太阳、在海里游泳的美好场景。

终于到了出发的日子,我们背着大包小包,一路上叽叽喳喳说个不停。

到了目的地,一下车,咸咸的海风就迎面扑来,那感觉,真的太棒了!我们找了一家靠近海边的民宿,老板特别热情。

房间虽然不大,但布置得很温馨,从窗户就能看到大海。

放下行李,我们就迫不及待地冲向了沙滩。

那沙滩,细得跟面粉似的,踩上去软绵绵的。

阳光洒在上面,金灿灿的,晃得人睁不开眼。

海浪一波一波地涌过来,发出“哗哗”的声音,像是在跟我们打招呼。

我们几个像孩子一样,尖叫着冲进海里,结果一个浪打过来,全成了落汤鸡,还呛了好几口海水,又咸又涩。

玩累了,我们就躺在沙滩上晒太阳。

这时候我才发现,沙滩上有好多小螃蟹在爬来爬去,还有一些贝壳半埋在沙子里。

我们开始比赛捡贝壳,看谁捡的又大又漂亮。

到了晚上,海边的夜市可热闹了。

各种各样的小吃摊儿,香味扑鼻。

我们吃了烤鱿鱼、烤生蚝、海鲜面,那味道,现在想起来还流口水呢。

还有卖各种小玩意儿的,我买了一个贝壳做的风铃,风一吹,就发出清脆的声音,好听极了。

第二天,我们租了自行车,沿着海边的公路骑行。

一路上,风景美极了。

左边是蓝色的大海,右边是绿色的山坡,微风拂面,别提多惬意了。

在这次旅行中,我也观察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

比如说,当地的渔民们每天早早地就出海捕鱼,他们的皮肤被晒得黝黑,但脸上总是洋溢着笑容。

基础旅游学

基础旅游学
人类在自己设计的娱乐形式中获得的是某种愉悦。
古人从事的各种愉悦活动,有些可以给人单纯的 生理和心理快感;而有些会产生复杂的精神影响。
人类美感的产生应该属于后者。
3、审美意识的起源
人类审美意识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人们感知客观 事物和客观对象中美的成分,是因为这些事物、对象 中包含着与人的社会生活、社会实践活动的某种联系 和关系,具有某种价值和意义。
运用结构性的认识方法——从其内核到外在特征— —这将决定什么是旅游,什么不是旅游
旅游是一种复杂的现象。要想全面认识它,需要从 多层次、全方位的角度,所以,旅游是由其本质规 定性、基本属性、外部特征以及旅游者的行为特征 等诸多方面共同界定的。
旅游=愉悦+(异地性+暂时性)
目前,我们很多分支学科是其他平行学科的 简单移植,根源在于没有将对旅游的本质和特 征性的认识融会到这些学科当中去。因此,我 们只能在一个高度整合的框架下才能认识旅游 的全貌。图表2-3(P56)是描述这一观点的 示意图。在图中,由上至下各层级之间具有规 定或统辖关系,而由下至上则具有解释关系。
如果考虑到出自其他愉悦性(休闲)目的而出 行,旅游产生的时间将更早。
在中国,旅游一词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自然审美意识的分化和独立标志着审美意 识的完整化;
大众旅游增加了审美成分使旅游愉悦结构 趋于完整,有审美愉悦,也有世俗愉悦。
由此可以认为,比较大众性的山水旅游最 迟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已经产生。
►明庆忠:
讨论题
1. 以实例说明不同学科在旅游学研究当中的 作用。如何理解旅游是一个跨学科?
2.为什么旅游学的研究对象不能被割裂为三 要素或六要素?你对这种观点怎么看?
3.找几本典型的旅游学教材,对其内容做一 番比较,总结其异同,分析原因并评价。

基础旅游学

基础旅游学

基础旅游学第一篇:基础旅游学旅游容量旅游容量试从生态学中的环境容量的概念中借用过来的。

在环境科学和生态学中的环境容量,是指在人群健康和自然生态不受危害的前提下,自然环境或其中的某一要素对污染物的最大容纳量。

20世纪90年代,旅游容量已经比较广泛运用到旅游规划、旅游管理领域,并成为旅游学科当中的重要概念。

旅游容量:是指对某一旅游地而言无害于其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活动量。

旅游容量是一个空间描述范畴,涉及到资源的空间分配问题。

旅游容量是一个时间描述范畴,内涵于可持续发展,因此涉及资源的代际分配问题。

旅游容量是一个综合量度,既包括旅游者活动,也包括旅游产业活动,还包括旅游者与旅游目的地居民的互动关系,因此,旅游容量涉及人的感知和产业的发展诸多问题。

旅游容量的构成体系:1、按照旅游容量的内容划分,有旅游生态容量、旅游心理容量、旅游社会容量和旅游经济容量。

2、按照旅游容量的规范性划分,有旅游期望容量和旅游极限容量。

3、按照旅游容量的空间尺度划分,有旅游景点容量、旅游景区容量、旅游地容量、旅游区域容量。

4、按照旅游容量的时间尺度划分,有日旅游容量、季节旅游容量、年旅游容量。

旅游容量的几种形式:旅游饱和、超载与污染。

旅游地域和场所承受的旅游流量或活动量达到其极限容量,称为旅游饱和。

而一旦超出极限容量值,即是旅游超载。

旅游超载的直接和直观的后果就是旅游污染或拥挤。

“旅游摧毁旅游”1、周期性饱和与超载和偶发性饱和与超载。

2、长期连续性饱和与超载和短期饱和与超载。

3、空间上的整体性饱和与超载和局部性饱和与超载。

旅游饱和与超载对于环境和设施的消极影响:1、践踏后果。

2、对水体的影响。

3、噪声。

4、对设施的影响。

旅游容量的测定:在测定,容量时通常用人均占用面积数(平方米/人),在测定设施容量时多用设施比率(设施率/旅游者数),在测定生态容量时则用一定空间规模上的生态环境能吸收和净化的旅游污物量(污物量/环境规模),测定旅游心理容量时的基本空间标准亦用人均占有面积数的指标。

第一章基础旅游学导论

第一章基础旅游学导论

(四)旅游作为一种财源
• 旅游业具有从其他地区吸引货币收入而又 对环境产生最小影响的潜力 • 旅游业收入可成为保护当地重要遗址、节 庆活动和文化活动的积极力量 • 但,也带来了破坏的种子 • 结论:必须从实际出发评价旅游业可能产 生的收益和可能要付出的代价:综合环境 效益+社会文化效益+经济效益
(五)旅游作为一种商业活动
第三节 旅游学的学科性质和学科体系
• 旅游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在我国至今还 没有得到官方的认可 • 1988年之前:旅游经济(二级学科) • 1988年之后:旅游管理(工商管理下的二 级学科) • 认识:把旅游研究看作是经济或管理理论 的应用领域
第三节 旅游学的学科性质和学科体系
• 但:原有的学科并不能引申或涵盖旅游研 究的全部领域 • 旅游研究典型地体现了跨学科研究的特点, 而跨学科是一个新兴的综合学科孕育的土 壤 • 只有旅游学才能够统辖旅游经济学、旅游 企业管理学、旅游地理学、旅游文化学、 旅游生态学、旅游人类学、旅游心理学、 旅游美学、旅游规划学等各个学科
第三节 旅游学的学科性质和学科体系
一、旅游学的学科性质 二、旅游学的学科体系 三、透视旅游学跨学科体系的旅游体验视角
一、旅游学的学科性质
学科必须具备的条件: • 有专业的组织从事有关的研究工作 • 在学科研究中使用独特的语言系统 • 采取特殊的研究策略 • 遵从特有的规则,他们具有潜在性、公共 性、层次性、和相对稳定性等基本的特征 学科的特征在于它不依赖于其他学科的独立 性,这种独立性反映在它的研究对象、语 言系统和研究规范上
二、国内的旅游学基础理论研究
• 回顾我国旅游研究的历程应该结合我国旅 游发展的实践历程来进行研究 • 中国旅游学研究起步的时候,既是中国旅 游业产生与发展的源头时期,也是旅游教 育创立和发展的时期—三位一体

基础旅游学 旅游体验 谢彦君

基础旅游学 旅游体验 谢彦君
学院
基础旅游学之旅游体验
单击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录
01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02
03
旅游体验的构成要素
04
05
旅游体验的未来发展趋势
06
旅游体验的概念与特点 旅游体验的质量评价 旅游体验的实践应用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旅游体验的概念与特点
旅游体验的定义
旅游体验是旅游者对旅游活动的整体感受与评价 旅游体验涉及旅游者的心理、情感、认知和行为等方面 旅游体验是旅游者与旅游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旅游体验的质量取决于旅游活动的策划与组织

旅游体验的多元化发展
旅游体验的个性化发展: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旅游体验将更加注重个性化,满足不同游客 的需求。
旅游体验的智能化发展:随着科技的发展,旅游体验将更加智能化,如智能导游、智能酒店等, 提高游客的便利性和舒适度。
旅游体验的社交化发展:社交媒体和社交网络的发展,使旅游体验的社交化成为趋势,游客可以 通过社交媒体分享旅游经历,增加旅游体验的价值。
添加项标题
旅游体验的满意度:游客对旅游过程、旅游景点、旅游 服务等方面的满意度,以及游客的参与度和互动性。
添加项标题
旅游体验的文化内涵:旅游景点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历 史价值,以及游客对当地文化的认知和体验。
添加项标题
旅游体验的安全性:旅游过程中的安全保障和风险控制, 以及旅游景点的安全设施和应急措施。
旅游体验的个性化发展
定制化旅游体 验:根据游客 的个人喜好和 需求,提供定 制化的旅游线
路和活动
智能化旅游体 验:利用人工 智能、大数据 等技术,提供 更加智能化、 个性化的旅游
服务
社交化旅游体 验:通过社交 媒体、共享经 济等方式,让 游客能够更加 便捷地分享旅 游经历和感受

基础旅游学第四版原文摘抄

基础旅游学第四版原文摘抄

基础旅游学第四版原文摘抄
以下是基础旅游学第四版的原文摘抄:
1. 旅游业主要由六大要素构成:食、住、行、游、购、娱,彼此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依存。

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旅游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传统的团队旅游到更加灵活的自助游、定制游等。

3. 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4. 旅游产品是旅游业者通过开发、利用旅游资源提供给旅游者的旅游吸引物与服务的组合,一般由交通、住宿、餐饮、观光、娱乐、购物等要素组成。

5. 旅游市场是旅游产品交换的场所,由旅游需求市场和旅游供给市场组成。

6. 旅游业是凭借旅游资源和设施,专门或者主要从事招徕、接待游客、为其提供交通、游览、住宿、餐饮、购物、文娱等六个环节的综合性行业。

以上是部分原文摘抄,若想要了解完整的摘抄内容,可以阅读原书。

《基础旅游学》教学大纲

《基础旅游学》教学大纲

基础旅游学教学大纲一、说明(一)课程性质《基础旅游学》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国家教育部指定的旅游管理专业学位课程之一。

它主要研究旅游学理论的结构框架,以及旅游管理各专业课在学科中地位。

旅游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尚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新兴学科,以人类的旅游活动为出发点,以研究旅游三要素(旅游主体、旅游客体、旅游媒体)及其相互关系为核心,通过介绍旅游现象的历史演进与发展现状,探讨旅游发展的基本规律,阐述旅游活动和旅游业的构成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介绍我国发展旅游的方针和政策,从而使学生对旅游现象和旅游学科有一个概括而全面的认识。

(二)教学目的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旅游学的基础理论与基本方法。

只有全面地掌握了旅游学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才能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旅游管理专业的其他相关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

学生只有在学习了此课程并对旅游学科有全面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旅游管理专业的其他专业基础课,如《管理学》《旅游心理学》《市场营销学》等的深刻内涵特别是在旅游管理中的运用,才能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旅游管理专业的各专业课程学习在旅游管理知识体系构建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教学内容介绍旅游发展的基本规律、理论、原则及方法,旅游者的界定、旅游活动的内容、种类和表现形式,发展旅游业的基本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旅游对接待地区的基本影响,以及政府的旅游政策,世界较有影响的旅游组织的宗旨、特点,从而探讨和研究旅游者、旅游业以及双方活动对旅游接待地区社会文化、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四)教学时数1.时数:3/周,总计:54课时2.进度:主要以“研究型学习”课程教学法为主,采用研究、讨论、讲座等互动式教学法。

要求学生按要求事先查阅相关的研究文献、课堂上经常交换、交流学习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研究能力,实现教学相长的目的。

(六)考核内容期末闭卷考试(60%)与平时成绩(含讨论、期中论文等成绩,共占40%)结合。

基础旅游学第四版重点知识点梳理

基础旅游学第四版重点知识点梳理

基础旅游学第四版重点知识点梳理第一章:旅游学的概念框1、国外旅游学研究具有哪些基本特征?答: 把旅游学作为社会科学范畴来研究;‚比较多的通过理论途径来研究;把旅游现象作为旅游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国内旅游学研究的四个基本特征开展旅游学研究时间比较晚翻译借鉴为主认识论的功利性倾向旅游学研究依赖高等旅游教育2、旅游学研究的基本任务是什么答:解决好八个基本问题:a对象问题: 旅游学应该界定为:“旅游学是研究旅游活动过程中矛盾运动规律的科学。

”b价值问题;研究者在从事旅游学研究时往往会受到价值判断的干扰。

是否存在客观的标准或科学的标准。

c假定问题;旅游学中的假定总是具有非现实性。

d实验问题;旅游学研究存在四个方面的不足:1)旅游学理论不仅难以实证,而且难以证伪2)旅游学理论中的分歧甚至对立倾向越来越明显3)旅游学理论和现实世界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4)旅游学理论在传播过程中越来越技能化,导致人们误认为旅游学只是一门讲究吃喝玩乐的实用性学科e量化问题;f体系问题;g预测问题:严格说来,只能对趋势进行预言,而不能做出准确的预测。

h检验问题;i发展问题:不仅要对旅游业发展实践进行总结,更重要的是用理论指导旅游业实践。

旅游学的自主创新研究,引进再创新研究和集成创新研究,是保持旅游学理论先进性和实践指导性的重要保证。

3、旅游学研究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答:旅游发展史,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和旅游需求,旅游资源,旅游市场营销,旅游业,旅游组织,旅游影响等七个方面是国内旅游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游发展史,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和旅游需求,旅游市场营销,旅游开发规划,旅游业经营管理,旅游组织,旅游影响七个方面是国外旅游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4、旅游学研究主要有哪些基本方法?答:在具体方法论上,旅游学研究应该综合应用演绎法与归纳法,证实法与证伪法,实证分析方法与规范分析方法,个量分析与总量分析,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均衡分析与非均衡分析,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等基本分析方法。

大学基础旅游学课程设计

大学基础旅游学课程设计

大学基础旅游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旅游学的基本概念、分类及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2. 了解旅游业的发展历程、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3. 熟悉旅游市场的构成、特点及运营机制;4. 掌握旅游产品的设计、开发和营销策略;5. 了解旅游政策法规及旅游职业道德。

技能目标:1. 能够分析旅游市场的需求,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旅游产品;2. 能够运用旅游营销策略,提高旅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旅游活动中的实际问题;4. 能够撰写旅游市场调查报告、旅游产品策划书等文案;5. 能够进行旅游线路规划,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旅游业的热爱,树立正确的旅游观念;2. 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倡导绿色旅游;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组织协调能力;4.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注旅游业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5. 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文化,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旅游学的基本知识,提高旅游业务操作技能,培养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旅游专业人才。

课程内容紧密结合实际,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为核心,满足旅游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二、教学内容1. 旅游学基本概念与分类:包括旅游的定义、旅游活动的分类、旅游市场的基本概念等。

教材章节:第一章 旅游学概述2. 旅游业发展历程与现状:介绍旅游业的历史沿革、国内外旅游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教材章节:第二章 旅游业发展概况3. 旅游市场构成与运营机制:分析旅游市场的构成、特点,探讨旅游市场的运营机制。

教材章节:第三章 旅游市场分析4. 旅游产品设计、开发与营销:讲解旅游产品的设计原理、开发流程及营销策略。

教材章节:第四章 旅游产品设计与开发;第五章 旅游市场营销5. 旅游政策法规与职业道德:介绍我国旅游政策法规体系,强调旅游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教材章节:第六章 旅游政策法规与职业道德6. 旅游业务操作与实践:包括旅游线路规划、导游技巧、旅游服务质量管理等。

《基础旅游学》读后感

《基础旅游学》读后感

《基础旅游学》读后感最近读了一本叫的书,这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仿佛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以前吧,说起旅游,我就觉得不就是出去玩嘛,看看风景,吃点当地美食,拍拍照,回来跟朋友显摆显摆。

但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才发现,旅游这事儿,可没那么简单。

书里提到了旅游的各种方面,什么旅游的动机啦、旅游的影响啦、旅游的类型啦等等。

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关于旅游动机的部分。

你说咱们为啥要旅游?以前我觉得,就是工作累了,想放松放松呗。

但书里说,旅游的动机那可复杂得多。

有的人是为了追求新奇和刺激,有的人是为了逃离日常的压力和烦恼,还有的人是为了拓展自己的视野和知识。

这让我想起了我自己的一次旅游经历。

那是去年的夏天,我决定一个人去云南旅行。

为啥选云南呢?可能就是被网上那些美美的照片给吸引了,心里想着一定要亲自去看看。

我订了一张机票,就这么风风火火地出发了。

刚到昆明,我就被那湛蓝的天空和清新的空气给震住了。

“哎呀妈呀,这空气也太好了吧!”我忍不住在心里感叹。

我先去了滇池,那个湖可真大啊!湖水波光粼粼的,远处的西山就像一个睡美人静静地躺在那里。

我沿着湖边漫步,微风轻轻拂过脸庞,那种感觉,真的没法形容。

然后我又去了大理。

在大理古城里,我看到了古老的建筑,青石板路,还有那些穿着民族服装的当地人。

我走进一家小店,店主是个很热情的阿姨,她给我介绍了好多当地的特色手工艺品。

我买了一个手工编织的小包包,心里美滋滋的。

晚上,我去了洱海边上。

找了一家客栈住下,推开窗户就能看到洱海的美景。

那时候,太阳刚刚落山,天空被染成了橙红色,洱海的水面上倒映着天空的颜色,简直太美了。

我坐在阳台上,听着湖水轻轻拍打着岸边的声音,整个人都放松了下来。

“这才叫生活啊!”我自言自语道。

在云南的那几天,我每天都早早地起床,去探索新的地方。

有时候会迷路,但也会因此发现一些意想不到的美景。

比如在一个小巷子里,我看到了一家很有特色的咖啡店,店里的装修很温馨,放着轻柔的音乐。

《基础旅游学》读后感

《基础旅游学》读后感

《基础旅游学》读后感在忙碌的生活中,偶然间翻开了这本书,本以为会是枯燥的理论堆砌,没想到却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奇妙世界的大门。

这本书没有那种让人望而生畏的高深术语,而是用平实的语言,像一位亲切的朋友在跟你讲述旅游的种种。

它从旅游的起源、发展,到旅游的类型、影响,方方面面都有所涉及。

书中提到的旅游动机让我深有感触。

以前总觉得出去旅游就是为了玩,为了放松,但这本书让我明白了,旅游的动机其实复杂得多。

有时候,我们是为了逃离日常的繁琐,寻找一份宁静;有时候,是为了满足好奇心,去探索未知的世界;还有时候,仅仅是为了和亲朋好友共度一段美好的时光。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的一次旅行经历。

那是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目的地是一个海边小镇。

出发前,心情就像即将放飞的小鸟,充满了期待和兴奋。

一路上,看着窗外的风景不断变换,城市的高楼大厦渐渐被青山绿水所取代,心里那种逃离喧嚣的快感越来越强烈。

终于到达了那个小镇,一下车,咸咸的海风就迎面扑来,带着大海特有的气息。

小镇的街道不宽,但干净整洁,路边的小店充满了当地的特色。

找了一家民宿住下,老板是个热情好客的当地人,房间布置得温馨舒适,从窗户就能看到不远处的大海。

放下行李,迫不及待地奔向海边。

沙滩上的沙子细得像面粉,一脚踩上去,软软的,暖暖的。

海浪一波一波地涌上来,拍打着脚丫,那种感觉奇妙极了。

远处,有几个孩子在堆沙堡,笑声在海风中飘荡。

还有一对情侣手牵着手,在夕阳的余晖中漫步,画面美好得让人陶醉。

我沿着沙滩一直走,捡了不少贝壳。

有的贝壳光滑如玉,有的上面布满了奇特的纹路,每一个都像是大海送给我的礼物。

走着走着,来到了一个海鲜市场。

市场里热闹非凡,各种各样的海鲜让人眼花缭乱。

螃蟹张牙舞爪,鱼儿活蹦乱跳,还有那些叫不上名字的贝类、虾类,都散发着诱人的光泽。

挑了一些新鲜的海鲜,找了一家餐馆加工。

不一会儿,一道道美味的海鲜就端上了桌。

那味道,简直鲜得让人掉眉毛。

一边品尝着美食,一边听着周围人的欢声笑语,感觉生活中的烦恼都被抛到了九霄云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二战后,研究中心转向美洲,研究方法多学科渗透。
• 总之,国外旅游学研究的特点有三:
(1)从单学科的分散研究向跨学科的综合研究发展。
(2)重应用研究而轻理论研究。 (3)对国际旅游研究超过对国内的研究,对第三世 界的研究超过对发达国家的研究。(讨论例证)
2、国内旅游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 20世纪80年代初,借鉴国外研究成果,经济视角。著 作和教材在研究对象上受“三要素”观点的制约过深。
旅游的根本动机在于人类对自身行为的调 整。人类是具有适应能力的, 这种能力的表 现方式之一就是旅游, 人与自然、人与社会 又是从不合谐状态向谐调统一演进的, 人类 力求使自身更完善发展的意愿驱动着各种旅 游活动的进行, 旅游如同磨合剂、润滑油一 样使人类文明进步的车轮欢快地旋转。
本质:事物内部的联系,由事物的内在矛盾所规定,是事物的比较深 刻的一贯的和稳定的方面。
2、人类的休闲行为与娱乐方式
古人的休闲行为更贴近生产劳动,甚至直接地 就是生产劳动的某种复写。 现在可以推知的形式诸如散步、远足、跳跃、 角力、装饰、舞蹈、奏乐、绘画、作歌、景观甚 至思考等有出自寻求体力刺激的目的,也有出自 精神享受的愿望。
罗歇•苏把现代休闲活动分成四大类:身体娱乐、 实用娱乐、文化娱乐和社会娱乐。但上述分类中, 无法把旅游放在适当位置。 人类在自己设计的娱乐形式中获得的是某种愉悦。 古人从事的各种愉悦活动,有些可以给人单纯的 生理和心理快感;而有些会产生复杂的精神影响。 人类美感的产生应该属于后者。
3、审美意识的起源 人类审美意识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人们感知客观 事物和客观对象中美的成分,是因为这些事物、对象 中包含着与人的社会生活、社会实践活动的某种联系 和关系,具有某种价值和意义。
这使得感知主体在对象上可以直观自己本身,从 而感到愉快和喜悦,即获得审美感受。
因此,审美意识就常常与生理欲念满足后的快感交 织在一起,缺乏独立的社会意义,从而也极难辨识。
3、旅游学研究的内容
• 旅游活动包括旅游者的活动和旅游产业的活动两个互为前提、互相依存 的界面。 • 从旅游者活动的角度来看,研究内容包括: 1)旅游的本质与特征; 2)旅游需要及其形成机制; 3)旅游需要与旅游需求的关系; 4)旅游活动的构成要素; 5)旅游决策过程; 6)旅游体验过程; 7)旅游流的运动规律及其影响; 8)旅游容量以及旅游容量管理。
基础旅游学讲授纲要
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旅游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1、国外旅游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19世纪末,意大利的鲍迪奥,1899年,《在意大利的外国人的移动及其消费的金钱》。
• 此后,意大利、德国、瑞士和奥地利等国家出现从
事旅游研究的学者: • 马里奥蒂,罗马大学讲师,1927年出版《旅游经济 讲义》,从经济学角度对旅游现象系统剖析和论证。 • 葛留克斯曼,柏林大学教授,1935年出版《旅游总
——对旅游的本质、动机、作用的再认识——由生态旅游引 发的思考,陕西经贸学院学报,2000.8
李隆华认为,人类生活有两个基本样态——定居和 行走。在唯物史观看来,行走就是旅游的本义。行走 过程中探索着未知的领域,其中包含着享乐和游戏, 这种行走也就是旅游。享乐和游戏被凸现为旅游的主 要含义,只是一段历史时期中的现象。如今,知识经 济和全球化的发展,已使人类旅游重新展现出了行走 的本义。
目前,我们很多分支学科是其他平行学科的 简单移植,根源在于没有将对旅游的本质和特 征性的认识融会到这些学科当中去。因此,我 们只能在一个高度整合的框架下才能认识旅游 的全貌。图表2-3(P56)是描述这一观点的 示意图。在图中,由上至下各层级之间具有规 定或统辖关系,而由下至上则具有解释关系。
旅游的本 质
讨论题
1. 以实例说明不同学科在旅游学研究当中的作用。如何理解旅游是一个跨 学科? 2.为什么旅游学的研究对象不能被割裂为三要素或六要素?你对这种观点 怎么看? 3.找几本典型的旅游学教材,对其内容做一番比较,总结其异同,分析原 因并评价。
4.举例说明不同的旅游研究方法的适用范围。
5.对旅游学这样的跨学科,应该用什么逻辑主线来构筑学科体系的框架呢?
第三节 旅游学的学科性质和学科体系
1、旅游学是一门跨学科。
作为一个学科还不成熟: 1)没有形成独特的语言系统(独有的概念); 2)缺乏特殊的研究方法和理论范式; 3)学科标准不完备; 4)在研究过程没有公认的规则。 作为一门跨学科,旅游学需要学科间的协作,强 调在解决问题时的各学科的相互补充作用。
论》,认为旅游研究涉及形成基础、发生原因、运
行手段及对社会影响等,范围广泛,需用不同的学
科、不同的角度去研究。)
• 汉泽克尔(瑞士圣加仑大学教授)与克拉普夫(瑞士伯尔尼大学教授)于 1942年出版《旅游总论概要》,认为旅游现象是众多要术等要素和方面相互作用, 需要通过多学科综合研究。旅游现象不具有经济性质,而认为更接近于社 会学的范围。
愉悦
社会性
休闲性
消费性
旅游的特征 异地性 旅游行为特征 暂时性
责任约束松弛 消费 攀高 道德 弱化
占有意识外显 文化 干涉 物质 摄取
旅游外部效应
2.旅游的本质规定
□ 旅游在根本上是一种主要以获得心理快感为目的的审美过程和自娱过程, 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人类最基本的活动之一。 □ 即使旅游者根本不以审美为初衷,但在他做出旅游决策时,客观对象或环 境中的美的信息早已蕴于其休闲与娱乐活动的背景抉择过程中并影响着 决策。 □ 即使旅游者在目的上为自己确定的目标是纯生理快感,这种快感在实现过 程中必然要受种种社会审美意识的影响。
2、作者的观点
□ 旅游学与旅游不是一回事,旅游学不仅研究旅游本
身,还要研究旅游所引起的现象和各种旅游现象之 间的关系 ,必须采用求其内核而舍其外相的认识方 法。 □旅游学的研究对象是旅游活动的内在矛盾及其表现。
□旅游学的任务是通过研究认识这种矛盾的性质及其发
生的原因、形态结构、运动规律和它所产生的各种 外部影响。
——关于旅游本义的思考—— 从海洋看人类旅游,浙江海 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3.6
关于旅游的最初形态
(1)人类行迹开始说和迁徙说; (2)原始探险说(章必功);
(3)贸易商旅说(罗伯特•麦金托什);
(4)祭祀说和游览标志说(谢彦君); (5)消遣观光度假说(李天元); (6)旅游是市场经济的产物(申葆嘉)
• 目前,中国的旅游研究相对还不够成熟:
(1)研究主流 :“应用导向”和“热点导向”。
(2)与国外的差距较大。
(3)喜欢作大文章,框架宏大,内容平常,缺乏科学
实证的态度和方法。
第二节 旅游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1、“三要素”和“六要素”的观点
(1)研究对象以过程为主线,以外在支撑体为着眼
点,无核心矛盾。 (2)认识根源是功利性的,从旅游业的视角来审视 旅游现象的。 总之,要素论将旅游活动的内部线索抛开,简单罗 列各构成要素,制约了理论和方法上的突破。
赵新民认为, 旅游是随着人类定居性生活方式选 择的完成而产生的, 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做为人类定居性生活方式的补充, 表现出异地性和 暂时性, 使人类各个方面的发展更趋完善。到工业 文明占主导地位的今天, 旅游完成了其第一次历史 使命, 其作用更多体现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在人 类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 旅游将担负其第二次历史 使命, 其作用将更多地体现在人本身的完善方面。 或者说在人类逃离自然的过程中, 旅游做为重要手 段之一, 使人类得以建立和发展社会,当自然、人、 社会三足鼎立时, 旅游将再次助推三位成为一体。
其他学者的观点
文化论者形成了许多富有创建性的命题,如“旅游是一 种综合性的审美实践(王柯平,1995)”;“旅游是一种 文化现象,一个系统,是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个 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沈祖祥,1996)”;“旅游是现代社 会中居民的特殊性生活方式(张永义,1990)”;“旅游是 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是综合性的社会现象(申葆嘉, 1999)”;“旅游在根本上 是一种主要以获得心理快感为 目的的审美和自娱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人 类最基本的活动之一(谢彦君,1999)”等等 。这些观点 从不同侧面不同程度上触及并深化了对旅游本质的认识。
不同社会状态下人生时间的结构性变化规律: 生理时间基本不变,劳动时间越来越短,而闲暇时 间越来越长。富有的人往往有更多的自由时间。 从历史上自由时间的分布和变化趋势上看,人类 社会解放生产力、增加自由时间、改变自由时间分布 模式的历程是使旅游现象从无到有、从近而远、从个 别到大众演进过程的最基本的保证。
4、旅游的产生 旅游现象最初参杂于其他活动之中,不管从内 部动机上,还是从外部特征上,都难以从功利性活 动中加以区分。
旅游是发生在自由时间当中的一种休闲行为。
旅游产生的时间,最迟也要在异地性审美活动 发生的时候,因为审美活动是最高层次的休闲活动。 如果考虑到出自其他愉悦性(休闲)目的而出 行,旅游产生的时间将更早。
在中国,旅游一词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自然审美意识的分化和独立标志着审美意 识的完整化; 大众旅游增加了审美成分使旅游愉悦结构 趋于完整,有审美愉悦,也有世俗愉悦。 由此可以认为,比较大众性的山水旅游最 迟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已经产生。
结论: 一、个别意义的旅游现象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 中人们已初具审美意识的历史阶段,或者更早 (出自其他非审美目的的休闲行为)。 二、完整意义的旅游现象在最迟出现在魏晋南 北朝时期。 此前发生的个别的旅行行为及此后发生的出自 非休闲、非娱乐或非审美目的的旅行都不是旅游, 充其量只能称为“准旅游”。
关于旅游起源的时间
(1)史前传说时期; (2)原始社会或原始社会末期及奴隶社会;
(3)19世纪初及19世纪中(李天元、申葆嘉)
(4)诞生在原始社会末期,伴随着旅行活动的发展, 中国旅游活动在春秋战国时期萌芽,成熟于魏晋南 北朝时期(王晓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