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公式
七年级上册数学公式
七年级上册数学公式●平均数问题公式: (一个数+另一个数)÷2.●反向行程问题公式: 路程÷(大速+小速)=所需时间.●同向行程问题公式: 路程÷(大速-小速)=所需时间.●行船问题公式: 路程÷(大速-小速)=所需时间.●列车过桥问题公式: (车长+桥长)÷车速=所需时间。
●工程问题公式: 1÷速度和=所需天数。
●盈亏问题公式; (盈+亏)÷两次的相差数。
●利率问题公式; 总利润÷成本×100%=利率。
●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和-小数=大数)●差倍问题: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小数+差=大数)●植树问题: 1, 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1)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2)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3)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盈亏问题: (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追及问题: 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流水问题: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浓度问题: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利润与折扣问题: 利润=售出价-成本,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 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
七年级上册数学公式大全
七年级上册数学公式包括:
有理数加法公式:同号相加,取相同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异号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有理数减法公式: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有理数乘法公式: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有理数除法公式: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平方差公式:a²-b²=(a+b)(a-b)。
完全平方公式:a²+2ab+b²=(a+b)²。
立方和公式:a³+b³=(a+b)(a²-ab+b²)。
立方差公式:a³-b³=(a-b)(a²+ab+b²)。
完全立方和公式:a³+3a²b+3ab²+b³=(a+b)³。
完全立方差公式:a³-3a²b+3ab²-b³=(a-b)³。
三项完全平方公式:a²+b²+c²+2ab+2bc+2ac=(a+b+c)²。
三项立方和公式:a³+b³+c³-3abc=(a+b+c)(a²+b²+c²-ab-bc-ac)。
此外,还有多项式的乘法公式、因式分解公式等。
这些公式在七年级上册数学学习中都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同学们认真掌握和运用。
七年级上册数学公式北师大版
七年级上册数学公式北师大版
以下是七年级上册数学公式北师大版:
1. 平方差公式:(a+b)(a-b)= a^2-b^2,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
2. 完全平方公式:
(a+b)^2=a^2+2ab+b^2,两个数和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上它们的积的2倍。
(a-b)^2=a^2-2ab+b^2,两个数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减去它们的积的2倍。
(a+b-c)^2=a^2+b^2+c^2+2ab-2ac-2bc。
3. 配方:
若二次三项式x^2+px+q是完全平方式,则有关系式:
x^2+px+q=(x+a)^2,其中a是某个实数。
二次三项式ax^2+bx+c经过配方,总可以变为a(x-h)^2+k的形式。
当x=h时,可求出ax^2+bx+c的最大(或最小)值k。
以上是七年级上册数学公式北师大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七年级上册数学方程公式
七年级上册数学方程公式
七年级上册数学方程公式包括以下几种:
1.一元一次方程:
-标准形式:ax + b = 0,其中a和b为常数,x为未知数。
-解法:通过移项,得到x = -b/a。
2.一元一次方程组:
-标准形式:ax + by = c,dx + ey = f,其中a、b、c、d、e和f为常数,x和y为未知数。
-解法:可以通过消元法、代入法或者加减法来求解。
3.百分数、利润和利息问题:
-百分数问题:百分数= (部分值/全部值)× 100%。
-利润问题:利润=销售价-成本价。
-利息问题: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4.比例问题:
-两个量的比值为定值,即两个量成比例。
比例公式可以表示为:a/b = c/d,其中a、b、c和d为已知数。
5.百分比问题:
-百分数×全部值=部分值。
这些公式是七年级上册数学中常见的方程公式,能够帮助解决数学问题。
在学习这些公式的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拓展学习更多的方程公式和数学概念。
七年级的全部数学公式
七年级的数学公式有很多,以下是其中一些常见的公式:1.线段的中点公式:若线段AB的两个端点的坐标分别为A(x₁,y₁)和B(x₂,y₂),则线段AB的中点的坐标为M((x₁+x₂)/2,(y₁+y₂)/2)。
2.求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若两点A(x₁,y₁)和B(x₂,y₂)之间的距离为d,则d=√((x₂-x₁)²+(y₂-y₁)²)。
3.平均数公式:若一组数的平均数为A,则这组数的总和等于平均数乘以一组数的个数,即总和=平均数×数的个数。
4.百分比公式:若一些数的百分之P为A,则这个数等于A除以P乘以100,即数=A/(P/100)。
5.单利公式:若本金P、年利率r、存款时间t,则存款的利息I=P×r×t。
6.复利公式:若本金P、年利率r、存款时间t,则复利的本利和S=P×((1+r)ᵗ-1)。
7.合作比例公式:若一个物品按照比例a:b:c分成三份,其中第一份的数量为m,则第二份的数量为m×(b/a),第三份的数量为m×(c/a)。
8.圆的面积公式:若圆的半径为r,则圆的面积S=πr²。
9.圆的周长公式:若圆的半径为r,则圆的周长C=2πr。
10.矩形的面积公式:若矩形的长为l,宽为w,则矩形的面积A=l×w。
11.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若三角形的底边长为b,高为h,则三角形的面积A=(1/2)×b×h。
12.体积公式:若一个长方体的长为L,宽为W,高为H,则长方体的体积V=L×W×H。
13.三角形周长公式: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a、b、c,则三角形的周长P=a+b+c。
14.圆柱体的体积公式:若一个圆柱体的底面半径为r,高为h,则圆柱体的体积V=πr²h。
15.等腰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b,高为h,则等腰三角形的面积A=(1/2)×b×h。
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公式
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公式
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是关于有理数的基础知识,以下是相关的数学公式:
1. 有理数加法公式:同号相加,取相同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异号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2. 有理数减法公式: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3. 有理数乘法公式: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4. 有理数除法公式: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这些公式是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的基础公式,需要熟练掌握和应用。
7 年级上册数学计算公式大全
7 年级上册数学计算公式大全以下是7年级上册数学计算公式的大全:
1.四则运算公式:
-两数相加:a + b = c
-两数相减:a - b = c
-两数相乘:a × b = c
-两数相除:a ÷ b = c
2.乘法公式:
-两个数的积为零:a × b = 0,则a = 0或b = 0 -平方公式:(a + b)² = a² + 2ab + b²
3.除法公式:
-两个数的商为1:a ÷ b = 1,则a = b
4.百分数公式:
- a% = a/100
-数量增加/减少的百分比:(新的数量-旧的数量) ÷旧的数量× 100%
5.分数公式:
-分数的加法:a/b + c/d = (ad + bc) / bd
-分数的减法:a/b - c/d = (ad - bc) / bd
-分数的乘法:a/b × c/d = ac/bd
-分数的除法:a/b ÷ c/d = ad/bc
6.代数公式:
-一元一次方程解:ax + b = 0,则x = -b/a
-一元二次方程解(判别式): ax² + bx + c = 0,则判别式D = b² - 4ac
以上是7年级上册数学计算公式的基本内容。
如果你需要适当拓展或了解更多高阶的数学公式,请告诉我你感兴趣的领域,我可以提供更多的相关公式。
初中七年级数学公式
【导语】以下是⽆忧考为您整理的初中七年级数学公式,供⼤家学习参考。
⼀、数学图形计算公式1.正⽅形 C:周长S:⾯积a:边长周长=边长×4C=4a⾯积=边长×边长S=a×a2.正⽅体 V:体积a:棱长 表⾯积=棱长×棱长×6S表=a×a×6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3.长⽅形 C周长S⾯积a边长 周长=(长+宽)×2C=2(a+b)⾯积=长×宽S=ab4.长⽅体 V:体积s:⾯积a:长b:宽h:⾼表⾯积(长×宽+长×⾼+宽×⾼)×2S=2(ab+ah+bh) 体积=长×宽×⾼V=abh5.三⾓形 S:⾯积a:底h:⾼⾯积=底×⾼÷2s=ah÷2三⾓形⾼=⾯积×2÷底三⾓形底=⾯积×2÷⾼6.平⾏四边形 S:⾯积a:底h:⾼⾯积=底×⾼s=ah7.梯形 S:⾯积a:上底b:下底h:⾼⾯积=(上底+下底)×⾼÷2s=(a+b)×h÷28.圆 S:⾯积C:周长d:直径r:半径周长=直径×π=2×π×半径C=πd=2πr⾯积=半径×半径×πS=πr2 9圆柱体 V:体积h:⾼s:底⾯积r:底⾯半径c:底⾯周长侧⾯积=底⾯周长×⾼表⾯积=侧⾯积+底⾯积×2体积=底⾯积×⾼=侧⾯积÷2×半径10.圆锥体 V:体积h:⾼s:底⾯积 r:底⾯半径体积=底⾯积×⾼÷3⼆、和差倍商关系计算公式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2.1倍数×倍数=⼏倍数⼏倍数÷1倍数=倍数⼏倍数÷倍数=1倍数3.加数+加数=和 和-⼀个加数=另⼀个加数4.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5.因数×因数=积 积÷⼀个因数=另⼀个因数6.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7.总数÷总份数=平均数8.和差问题的公式(和+差)÷2=⼤数(和-差)÷2=⼩数9.和倍问题 和÷(倍数-1)=⼩数 ⼩数×倍数=⼤数(或者和-⼩数=⼤数)10.差倍问题 差÷(倍数-1)=⼩数 ⼩数×倍数=⼤数(或⼩数+差=⼤数)三、植树问题 1.⾮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⑴在⾮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全长=株距×(株数-1)株距=全长÷(株数-1) ⑵在⾮封闭线路的⼀端要植树,另⼀端不要植树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 ⑶在⾮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2.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四、盈亏问题 (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盈-⼩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五、⾏程问题 1.基本公式: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2.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3.追及问题 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4.列车过桥问题公式】 (桥长+列车长)÷速度=过桥时间(桥长+列车长)÷过桥时间=速度速度×过桥时间=桥、车长度之和5.流⽔问题 顺流速度=静⽔速度+⽔流速度逆流速度=静⽔速度-⽔流速度静⽔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六、浓度问题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七、营销问题 1.基本公式: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2.利润问题 利润=售价-成本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价÷成本-1)×100% 售价=成本×(1+利润率)缴纳税款=营业额×税率利息=本⾦×利率×时间涨跌⾦额=本⾦×涨跌百分⽐3.折扣问题 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现价=原价×折数少⽤的钱=原价×(100%-折数)4.降价率问题 实际售价=原价×(1-降价率) 降价率=(原价-实际售价)÷原价或降价率=1-实际售价÷原价⼋、⼯程问题1.基本公式 ⼯作效率×⼯作时间=⼯作总量⼯作总量÷⼯作效率=⼯作时间 ⼯作总量÷⼯作时间=⼯作效率 2.⽤假设⼯作总量为“1”的⽅法解⼯程问题的公式: 1÷⼯作时间=单位时间内完成⼯作总量的⼏分之⼏(⼯作效率)1÷单位时间能完成的⼏分之⼏(⼯作效率)=⼯作时间。
初一数学知识点公式定理大全
初一数学知识点公式定理大全初中数学是由简单明了的事项一步一步地发展而来,所以,只要学习数学的人老老实实地、一步一步地去理解,并同时记住其要点,以备以后之需用,就一定能理解其全部内容。
小编在此整理了初一数学知识点公式定理大全,希望能帮助到您。
数学公式定理大全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2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22 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6 推论 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39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40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43 定理 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44 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45 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46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47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48 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49 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50 多边形内角和定理 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51 推论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52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53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54 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55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56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7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8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9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60 矩形性质定理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61 矩形性质定理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62 矩形判定定理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63 矩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64 菱形性质定理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65 菱形性质定理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66 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67 菱形判定定理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68 菱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69 正方形性质定理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70 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71 定理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72 定理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73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74等腰梯形性质定理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75 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76 等腰梯形判定定理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77 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78 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79 推论1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80 推论2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81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82 梯形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L=(a+b)÷2 S=L×h83 (1)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a:b=c:d,那么ad=bc 如果ad=bc,那么a:b=c:d84 (2)合比性质如果a/b=c/d,那么(a±b)/b=(c±d)/d85 (3)等比性质如果a/b=c/d=…=m/n(b+d+…+n≠0),那么(a+c+…+m)/(b+d+…+n)=a/b86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87 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88 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89 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90 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91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92 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93 判定定理2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94 判定定理3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95 定理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96 性质定理1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97 性质定理2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98 性质定理3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99 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100 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101 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102 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103 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104 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105 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106 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07 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108 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的一条直线109 定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七年级数学公式大全总结
七年级数学公式大全总结
七年级数学公式大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算术:
-加法公式:a + b = b + a
-减法公式:a - b ≠ b - a
-乘法公式:a × b = b × a
-除法公式:a ÷ b ≠ b ÷ a
2.代数:
-一元一次方程式:ax + b = c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x = (c - b) / a
-二次方程式:ax^2 + bx + c = 0
-二次方程的解法:x = (-b ± √(b^2 - 4ac)) / 2a -因式分解公式:ax^2 + bx + c = a(x - m)(x - n)
3.几何:
-周长公式:周长= 2 × (长+宽)
-面积公式:面积=长×宽
-圆周长公式:周长= 2πr
-圆面积公式:面积= πr^2
-三角形面积公式:面积= 1/2 ×底×高
4.概率:
-事件发生的概率公式:P(A) =事件A发生的次数/总次数
以上公式是七年级数学中常见的一些公式,其中也包括了一些基础的代数、几何和概率等内容。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七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公式
七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公式以下是七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中常用的公式:1. 相遇问题:相遇路程 = 甲走的路程 + 乙走的路程甲走的路程 = 相遇路程 - 乙走的路程2. 追及问题:追及时间 = 追及路程 / (快速 - 慢速)追及路程 = (快速 - 慢速) × 追及时间3. 流水问题:顺水速度 = 船速 + 水速逆水速度 = 船速 - 水速顺水路程 = 顺水速度× 顺水时间逆水路程 = 逆水速度× 逆水时间4. 利润与折扣问题:利润 = 售价 - 进价利润率 = (售价 - 进价) / 进价× 100%折扣 = 实际售价 / 原价× 100%5. 行程问题:路程 = 速度× 时间时间 = 路程 / 速度速度 = 路程 / 时间6. 工程问题:工作量 = 工作效率× 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 工作量 / 工作时间工作时间 = 工作量 / 工作效率7. 余数定理:a^p - b^p = (a - b) × (a^(p-1) + a^(p-2)×b + ... + b^(p-1))(p为大于2的整数)8. 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a^m a^n = a^(m+n)(m、n都是正数)9. 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法则:(a^m)^n = a^(mn) (m, n都是正数)10. 二项式定理:(a+b)^n的展开式为:T0 + T1 + T2 + ... + Tn,其中Tk 为C(n, k) a^(n-k) b^k(k=0,1,2,...,n)这些公式都是解决七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的重要工具,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如果需要更深入的解释或更多应用题示例,建议查阅相关教材或寻求专业教师的帮助。
七年级~九年级数学公式大全
七年级~九年级数学公式大全1.乘法与因式分解b) $(a+b)^2=a^2+2ab+b^2$;③$(a+b)(a^2-ab+b^2)=a^3+b^3$;①$(a+b)(a-b)=a^2-b^2$;②$(a-b)(a^2+ab+b^2)=a^3-b^3$;$a^2+b^2=(a+b)^2-2ab$;$(a-b)^2=(a+b)^2-4ab$。
2.幂的运算性质a^m\times a^n=a^{m+n}$;$a^{-n}=\dfrac{1}{a^n}$;$a^0=1$;$(ab)^n=a^n\times b^n$;$\dfrac{a^m}{a^n}=a^{m-n}$;$\sqrt[n]{a}=\vert a\vert^{\frac{1}{n}}$;$a^1=a$,特别:$a^0=1(a\neq 0)$。
3.二次根式sqrt{a^2}= \vert a\vert$;$\sqrt{ab}=\sqrt{a}\times \sqrt{b}$;$\dfrac{\sqrt{a^2+b^2}}{a}>1$($a>0$,$b\geq 0$);$\sqrt{a^2-b^2}=\sqrt{(a+b)(a-b)}$($a\geq b$)。
4.三角不等式a|-|b|\leq |a\pm b|\leq |a|+|b|$(定理);加强条件:$||a|-|b||\leq |a\pm b|\leq |a|+|b|$也成立,这个不等式也可称为向量的三角不等式(其中$a$,$b$分别为向量$\textbf{a}$和向量$\textbf{b}$);a+b|\leq |a|+|b|$;$|a-b|\leq |a|+|b|$;$|a|\leq b\Leftrightarrow -b\leq a\leq b$;a-b|\geq |a|-|b|$;$-|a|\leq a\leq |a|$。
5.某些数列前$n$项之和1+2+3+4+5+6+7+8+9+\cdots+n=\dfrac{n(n+1)}{2}$;$1+3+5+7+9+11+13+15+\cdots+(2n-1)=n^2$;$2+4+6+8+10+12+14+\cdots+(2n)=n(n+1)$;1^2+2^2+3^2+4^2+5^2+6^2+7^2+8^2+\cdots+n^2=\dfrac{n( n+1)(2n+1)}{6}$;1^3+2^3+3^3+4^3+5^3+6^3+\cdots+n^3=\dfrac{n^2(n+1)^2 }{4}$;1\times 2+2\times 3+3\times 4+4\times 5+5\times 6+6\times 7+\cdots+n(n+1)=\dfrac{n(n+1)(n+2)}{3}$;6.一元二次方程对于方程:$ax^2+bx+c=0$:x=\dfrac{-b\pm\sqrt{b^2-4ac}}{2a}$,其中$\Delta=b^2-4ac$叫做根的判别式。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公式定理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公式定理
长方形(体):
面积:长×宽S=ab
周长:(长+宽)×2 C=2(a+b)
体积:长×宽×高V=abh
表面积:2×(长×宽+长×高+宽×高)S=2(ab+ac+bc)
正方形(体):
面积:边长×边长S=a2
周长:边长×4 C=4a
体积:边长×边长×边长V=a3
表面积:6(边长×边长) S=6(a3)
平行四边形:
面积:下底×高S=a.h
梯形: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圆形:
面积:πr2
圆柱:
体积:底面积×高V=πr2h
顺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逆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水流速度
×100%
利润率=利润
成本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人均效率×人数×时间
总利润=销售总额-总成本
单件利润=售价-进价
现价=原价×折扣
原价=现价÷折扣
折扣=现价÷原价。
七年级的全部数学公式
1、立体几何公式:
1)面积公式:
(1)正方体的表面积S=6a²
(2)正方体的体积V=a³
(3)正多面体的表面积 S=ns
(4)正多面体的体积 V=ah/3
(5)圆柱的表面积S=2πrh+2πr²
(6)圆柱的体积V=πr²h
(7)球体的表面积S=4πr²
(8)球体的体积V=4/3πr³
(9)圆锥的表面积S=πrl+πr²
(10)圆锥的体积V=1/3πr²h
2)周长公式:
(1)正方形的周长P=4a
(2)正多边形的周长 P=ns
(3)圆的周长P=2πr
2、代数公式:
(1)一次函数的标准方程 y=ax+b
(2)二次函数的标准方程y=ax²+bx+c
(3)多项式的系数和P=(a+b+c+d…)
(4)分式的乘积P=a/b×c/d
(5)三角形的面积S=1/2ab×sinC
(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S=ab×sinα
(7)抛物线的顶点方程x=(-b/2a)y=c-(b²/4a)
(8)椭圆的标准方程x²/a²+y²/b²=1
(9)直降函数的标准方程 y=-ax+b
3、数列公式:
(1)等比数列的首项与公比求和 Sn=an(1-r^n)/1-r
(2)公差不等的等差数列的公比求和Sn=n(2a+(n-1)d)/2(3)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Sn=a(1-r^n)/1-r
(4)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Sn=n[2a+(n-1)d]/2
(5)等比数列的第n项an=a1×r^(n-1)。
初中数学找规律常见公式
初中数学找规律常见公式找规律和常见公式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掌握了这些规律和公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解题,提高解题效率。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找规律和公式,供你参考:一、四则运算中的规律1.加法规律:a+b=b+a(交换律)(a+b)+c=a+(b+c)(结合律)a+0=a(零元素)2.乘法规律:a×b=b×a(交换律)(a×b)×c=a×(b×c)(结合律)a×1=a(单位元素)a×0=0(零元素)a×(b+c)=a×b+a×c(分配律)3.减法规律:a-b≠b-a(减法没有交换律)4.除法规律:a÷b≠b÷a(除法没有交换律)a÷0是没有意义的(除数不能为0)二、尺规作图中的规律1.垂直线和水平线的交点为直角。
2.两直线相交,相对角相等,即对顶角互等。
3.两直线平行,对应角相等。
4.两直线平行,交叉线与其中一条直线所成的内角和为180°。
三、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中的公式1.等差数列(通项公式):an = a1 + (n - 1) × d其中,an 表示第n项,a1 表示首项,d 表示公差。
2.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Sn = (a1 + an) × n ÷ 2其中,Sn表示前n项和。
3.等比数列(通项公式):an = a1 × q^(n - 1)其中,an 表示第n项,a1 表示首项,q 表示公比。
4.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Sn=a1×(q^n-1)÷(q-1)其中,Sn表示前n项和。
四、平面图形中的规律和公式1.正方形的对角线相等。
2.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4.直角三角形中,斜边的平方等于两直角边的平方和。
5.等腰三角形中,底边上的高相等。
6.面积公式:长方形的面积:S=长×宽三角形的面积:S=底×高÷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S=底×高梯形的面积:S=(上底+下底)×高÷2圆的面积:S=π×r^2其中,S表示面积,π表示圆周率,r表示半径。
七年级上数学公式大全表必背
七年级上数学公式大全表必背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您提供七年级上数学公式的大全表,这些公式对于学习数学是非常重要的。
请按照以下格式来记忆这些公式,以便在解题过程中能够方便地使用它们。
一、代数公式1. 二次方程的解: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 + bx + c = 0,其解可用以下公式表示:x = (-b ± √(b^2 - 4ac)) / 2a2. 因式分解公式:对于一元二次多项式ax^2 + bx + c,可以使用以下公式将其因式分解:ax^2 + bx + c = a(x - α)(x - β),其中α和β分别是方程的两个解。
3. 平方差公式:对于任意实数a和b,可以使用以下公式将其平方差因式分解:a^2 - b^2 = (a + b)(a - b)二、几何公式1. 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长方形的周长C和面积A分别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C = 2(l + w),A = lw,其中l和w分别表示长方形的长度和宽度。
2. 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正方形的周长C和面积A分别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C = 4s,A = s^2,其中s表示正方形的边长。
3. 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对于任意三角形,其周长C和面积A可使用以下公式计算:C = a + b + c,其中a、b和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边的长度。
A = (1/2)bh,其中b是底边的长度,h是与底边垂直的高度。
三、比例和百分数公式1. 比例关系公式:当两个量呈现比例关系时,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未知量的值:a/b = c/d,其中a、b、c和d分别表示已知量和未知量。
2. 百分数转化公式:用分数表示的百分数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转化为百分数:百分数 = 分数 × 100%3. 百分数转化为分数公式:已知百分数时,可以使用以下公式将其转化为分数形式:分数 = 百分数 / 100四、三角函数公式1. 正弦定理:对于任意三角形ABC,其边长和角度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表示:a/sinA = b/sinB = c/sinC,其中a、b和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边的长度,A、B和C分别表示相应的角度。
初一的数学公式大全
初一的数学公式大全以下是初一数学公式大全:1.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且只有一条直线能够过这两点。
2.两点之间的线段是最短的。
3.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6.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同位角相等,则两直线平行。
10.内错角相等,则两直线平行。
11.同旁内角互补,则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则同位角相等。
13.两直线平行,则内错角相等。
14.两直线平行,则同旁内角互补。
15.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推论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角边角公理(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推论(AAS):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边边边公理(SSS):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斜边、直角边公理(HL):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定理1: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定理2: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
31.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七年级上册数学概念及公式
七年级上册数学概念及公式:概念:1.正数、负数: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小于0的数叫做负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3.相反数:符号相反、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4.绝对值: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5.数轴:人们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
6.乘方: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在an中,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
7.乘法分配律: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8.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
9.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10.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公式: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4.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5.两个负数相减,得它们的绝对值的和。
6.异号两数相乘除,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7.一数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8.一个数同0相乘,仍得0。
9.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10.有理数的除法法则: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110和任何整式相乘,先把这个整式的每一项分别乘10,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11.整式的加减运算实际上就是去括号、合并同类项。
一般步骤是:先去括号,然后合并同类项。
12.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13.合并同类项: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14.平方差公式:两数和乘两数差,等于两数平方差。
15.完全平方公式:首平方又末平方,二倍首末在中央;和的平方加再加,先减后加差平方。
七年级的全部数学公式
七年级的全部数学公式乘法与因式分解a2-b2=(a+b)(a-b)a3+b3=(a+b)(a2-a b+b2) a3-b3=(a-b)(a2+a b+b2)三角不等式|a+b|≤|a|+|b||a-b|≤|a|+|b||a|≤b-b≤a≤b|a-b|≥|a|-|b|-|a|≤a≤|a|一元二次方程的解-b+√(b2-4a c)/2a-b-b+√(b2-4a c)/2a根与系数的关系X1+X2=-b/a X1*X2=c/a注:韦达定理判别式b2-4a=0注:方程有相等的两实根b2-4a c>0注:方程有一个实根b2-4a c0抛物线标准方程y2=2p x y2=-2p x x2=2p y x2=-2p y直棱柱侧面积S=c*h斜棱柱侧面积S=c'*h正棱锥侧面积 S=1/2c*h'正棱台侧面积 S=1/2(c+c')h'圆台侧面积 S=1/2(c+c')l=pi(R+r)l 球的表面积 S=4pi*r2圆柱侧面积 S=c*h=2p i*h圆锥侧面积 S=1/2*c*l=p i*r*l弧长公式 l=a*r 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 >0 扇形面积公式 s=1/2*l*r锥体体积公式 V=1/3*S*H圆锥体体积公式 V=1/3*p i*r2h斜棱柱体积V=S'L注:其中,S'是直截面面积,L是侧棱长柱体体积公式V=s*h圆柱体V=p i*r2h每一级末尾的0不读.每一级前面的0读. 每一级中间的0,不管有几个零,只读一个. 圆锥是圆柱的1/3.圆柱是圆锥的3倍. 分子相同,分母越小分数就大.分母相同,分子越大分数就小. 上面是分子,下面是分母.相遇问题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利润与折扣问题利润=售出价-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利息=本金利率时间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长度单位换算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面积单位换算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体(容)积单位换算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1立方米=1000升重量单位换算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1千克=1公斤人民币单位换算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时间单位换算1世纪=100年1年=12月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平年全年365天,闰年全年366天1日=24小时 1时=60分 1分=60秒 1时=3600秒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和倍问题(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和÷(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和-小数=大数差倍问题差÷(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小数+差=大数相遇问题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利润与折扣问题利润=售出价-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 加法交换率:a+b=b+a加法结合率:a+b+c=a+(b+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一般公式:水流速度(水速)=顺水速度;+静水速度(船速)÷2=船速;水速船速-=逆水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逆水速度)÷2=水速(顺水速度- )两船相向航行的公式:(2乙船静水速+=甲船静水速度甲船顺水速度+乙船逆水速度度)两船同向航行的公式:(3(拉两船距离缩小(后)船静水速度=后(前)船静水速度-前大)速度第一章有理数1.1 正数与负数①正数:大于0的数叫正数。
(根据需要,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②负数:在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负数。
与正数具有相反意义。
③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是唯一的中性数。
注意:搞清相反意义的量:南北;东西;上下;左右;上升下降;高低;增长减少等有理数1.21、有理数(1)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2)分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3)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2、数轴(1)定义: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数轴;(2)数轴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3)原点: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原点;(4)数轴上的点和有理数的关系: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但数轴上的点,不都是表示有理数。
3、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例:2的相反数是-2;0的相反数是0)4、绝对值:(1)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作|a|。
从几何意义上讲,数的绝对值是两点间的距离。
(2)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①有理数加法法则:、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1.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②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①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②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有理数的乘方1.51、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
在a的n次方中,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
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次幂都是0。
2、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法则: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3、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a×10的n次方的形式,使用的就是科学计数法,注意a的范围为1≤a <10。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2.1 整式1、单项式:由数字和字母乘积组成的式子。
系数,单项式的次数. 单项式指的是数或字母的积的代数式.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因此,判断代数式是否是单项式,关键要看代数式中数与字母是否是乘积关系,即分母中不含有字母,若式子中含有加、减运算关系,其也不是单项式.2、单项式的系数:是指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单项数的次数:是指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3.4、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
判断代数式是否是多项式,关键要看代数式中的每一项是否是单项式.每个单项式称项,常数项,多项式的次数就是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次数。
多项式的次数是指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这里是次数最高项,其次数是6;多项式的项是指在多项式中,每一个单项式.特别注意多项式的项包括它前面的性质符号.5、它们都是用字母表示数或列式表示数量关系。
注意单项式和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6、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2.2整式的加减1、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
与字母前面的系数(≠0)无关。
2、同类项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1)所含字母相同;(2)相同字母的次数相同,二者缺一不可.同类项与系数大小、字母的排列顺序无关3、合并同类项: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
可以运用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4、合并同类项法则:合并同类项后,所得项的系数是合并前各同类项的系数的和,且字母部分不变;5、去括号法则:去括号,看符号:是正号,不变号;是负号,全变号。
6、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一去、二找、三合(1)如果遇到括号按去括号法则先去括号. (2)结合同类项. (3)合并同类项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3.1 一元一次方程1、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2、方程都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x,未知数x的指数都是1(次),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注意:判断一个方程是否是一元一次方程要抓住三点:1)未知数所在的式子是整式(方程是整式方程);2)化简后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3)经整理后方程中未知数的次数是1.3、解方程就是求出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这个值就是方程的解。
.4、等式的性质: 1)等式两边同时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2)等式两边同时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注意:运用性质时,一定要注意等号两边都要同时变;运用性质2时,一定要注意0这个数.3.2 、3.3解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解方程的过程中,以下步骤不一定完全用上,有些步骤还需重复使用. 因此在解方程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去分母:在方程两边都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不要漏乘不含分母的项;分子是一个整体,去分母后应加上括号;去分母与分母化整是两个概念,不能混淆;②去括号:遵从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不要漏乘括号的项;不要弄错符号;③移项:把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的一边,其他项都移到方程的另一边(移项要变符号)移项要变号;④合并同类项:不要丢项,解方程是同解变形,每一步都是一个方程,不能像计算或化简题那样写能连等的形式;⑤系数化为1::字母及其指数不变系数化成1,在方程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a,得到方程的解。
不要分子、分母搞颠倒。
3.4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一.概念梳理⑴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是:①审题,特别注意关键的字和词的意义,弄清相关数量关系;②设出未知数(注意单位);③根据相等关系列出方程;④解这个方程;⑤检验并写出答案(包括单位名称)。
⑵一些固定模型中的等量关系及典型例题参照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专练学案。
二、思想方法(本单元常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小结)⑴建模思想:通过对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的分析,抽象成数学模型,建立一元一次方程的思想.⑵方程思想: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就是方程思想.⑶化归思想: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利用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等各种同解变形,不断地用新的更简单的方程来代替原来的方程,最后逐步把方程转化为x=a的形式..体现了化“未知”为“已知”的化归思想.⑷数形结合思想:在列方程解决问题时,借助于线段示意图和图表等来分析数量关系,使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很直观地展示出来,体现了数形结合的优越性.⑸分类思想:在解含字母系数的方程和含绝对值符号的方程过程中往往需要分类讨论,在解有关方案设计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往往也要注意分类思想在过程中的运用.三、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1. 解一元一次方程时,要明确每一步过程都作什么变形,应该注意什么问题.2. 寻找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时,要善于借助直观分析法,如表格法,直线分析法和图示分析法等.3.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检验包括两个方面:⑴检验求得的结果是不是方程的解;⑵是要判断方程的解是否符合题目中的实际意义.四、应用(常见等量关系)行程问题:s=v×t工程问题:工作总量=工作效率×时间售价-成本=盈亏问题:利润.利率=利润÷成本×100%售价=标价×折扣数×10%储蓄利润问题:利息=本金×利率×时间本息和=本金+利息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4.1 几何图形1、几何图形:从形形色色的物体外形中得到的图形叫做几何图形。
2、立体图形:这些几何图形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个平面内。
3、平面图形:这些几何图形的各部分都在同一个平面内。
4、虽然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是两类不同的几何图形,但它们是互相联系的。
立体图形中某些部分是平面图形。
5、三视图:从左面看,从正面看,从上面看6、展开图:有些立体图形是由一些平面图形围成的,将它们的表面适当剪开,可以展开成平面图形。
这样的平面图形称为相应立体图形的展开图。
.7、⑴几何体简称体;包围着体的是面;面面相交形成线;线线相交形成点;⑵点无大小,线、面有曲直;⑶几何图形都是由点、线、面、体组成的;⑷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⑸点:是组成几何图形的基本元素。
4.2 直线、射线、线段1、直线公理: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
即: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2、当两条不同的直线有一个公共点时,我们就称这两条直线相交,这个公共点叫做它们的交点。
3、把一条线段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的点,叫做这条线段的中点。
4、线段公理: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做短(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5、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
6、直线的表示方法:如图的直线可记作直线AB或记作直线m.)用几何语言描述右面的图形,我们可以说:1(.点P在直线AB外,点A、B都在直线AB上.(2)如图,点O既在直线m上,又在直线n上,我们称直线m、n 相交,交点为O.7、在直线上取点O,把直线分成两个部分,去掉一边的一个部分,保留点0和另一部分就得到一条射线,如图就是一条射线,记作射线OM或记作射线a.注意:射线有一个端点,向一方无限延伸.8、在直线上取两个点A、B,把直线分成三个部分,去掉两边的部分,保留点A、B和中间的一部分就得到一条线段.如图就是一条线段,记作线段AB或记作线段a.注意:线段有两个端点.4.3 角1. 角的定义: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角。
这个公共端点是角的顶点,两条射线为角的两边。
如图,角的顶点是O,两边分别是射线OA、OB.、角有以下的表示方法:2.①用三个大写字母及符号“∠”表示.三个大写字母分别是顶点和两边上的任意点,顶点的字母必须写在中间.如上图的角,可以记作∠AOB或∠BOA.②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这个字母就是顶点.如上图的角可记作∠O.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角是同一个顶点时,不能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③用一个数字或一个希腊字母表示.在角的内部靠近角的顶点处画一弧线,写上希腊字母或数字.如图的两个角,分别记作∠、∠12、以度、分、秒为单位的角的度量制,叫做角度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