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内营养的禁忌证

合集下载

2024年版肠内营养护理规范

2024年版肠内营养护理规范

2024年版肠内营养护理规范一、前言肠内营养是指通过胃肠道提供营养素,以满足患者营养需求的营养支持方式。

肠内营养具有安全、有效、经济和符合生理特点等优点,是临床营养支持的首选方法。

为了规范肠内营养的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制定本规范。

二、肠内营养的适应症和禁忌症适应症1. 胃肠道功能正常,但无法正常摄入足够营养的患者,如昏迷、重症肌无力、消化道肿瘤等。

2. 胃肠道功能不良,但可以耐受肠内营养的患者,如重症胰腺炎、短肠综合征等。

3. 需要营养支持的患者,如创伤、感染、手术后等。

禁忌症1. 胃肠道功能完全丧失的患者,如胃肠道穿孔、梗阻等。

2. 严重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的患者。

3. 严重感染、败血症等全身状况危重的患者。

4. 对肠内营养制剂成分过敏的患者。

三、肠内营养的护理流程1. 营养评估1. 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重、身高、疾病诊断等。

2. 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包括体重、体质指数(BMI)、蛋白质代谢指标等。

3. 评估患者的胃肠道功能,包括食欲、呕吐、腹泻等。

2. 营养配方制定1. 根据患者的营养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肠内营养配方。

2. 选择合适的肠内营养制剂,如整蛋白型、短肽型、氨基酸型等。

3. 调整营养配方,以满足患者特殊的营养需求,如高蛋白、高脂肪等。

3. 营养输注1. 选择合适的输注途径,如口服、鼻饲、经皮内镜胃造瘘(PEG)等。

2. 输注速度从慢到快,逐渐增加,以避免胃肠道不耐受。

3. 监测患者的耐受情况,如胃肠道症状、血糖水平等。

4. 营养监测与评估1. 定期监测患者的营养状况,如体重、BMI、蛋白质代谢指标等。

2. 观察患者的胃肠道症状,如食欲、呕吐、腹泻等。

3. 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和营养需求,调整肠内营养配方和输注速度。

四、肠内营养的并发症护理1. 胃肠道并发症1. 恶心、呕吐:观察患者的呕吐物性质,必要时减慢输注速度或暂停输注。

2. 腹泻:观察患者的粪便性质,调整营养制剂的温度和浓度,必要时暂停输注。

简述肠内营养的禁忌症

简述肠内营养的禁忌症

简述肠内营养的禁忌症肠内营养是一种技术,它通过小肠和胃直接向患者传递营养物质,以改善他们的营养状况。

这是一种技术性的医疗护理,可以用于缓解各种疾病患者的营养不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但是,它也有一些禁忌症,如果违反了禁忌症,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后果。

肠内营养的禁忌症包括:1)肠道疾病:如果患者患有肠道疾病,如腹泻、急性胃肠炎或其他消化系统疾病,则可能不能进行肠内营养,这可能会使症状更加严重。

2)肾功能不全:肠内营养对患者的肾功能有较大的影响,肾功能障碍者不能接受肠内营养治疗。

3)消化性溃疡:肠内营养可能会增加胃肠道溃疡患者的症状,因此不能接受肠内营养治疗。

4)营养不良:肠内营养不能改善慢性营养不良,因此不宜对此类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治疗。

5)过敏:接受肠内营养治疗的患者,有可能对营养液中的某些物质产生过敏反应,因此需要注意患者是否有过敏史。

6)结石:有结石的患者不宜用肠内营养治疗,否则可能会因经过肠道而延误结石治疗。

上述是肠内营养治疗的常见禁忌症,患者应当遵循医嘱,不要违反禁忌症进行肠内营养治疗。

此外,家庭护理者要主动监测患者的症状,如果发现患者出现禁忌症,应及时向医生报告,及早发现和正确处理禁忌症,以减少患者可能受到的不良影响。

除了遵循禁忌症外,在肠内营养治疗过程中,还要对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定期检测,以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如果发现患者出现营养不良,应及时增加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量,为患者提供必要的营养支持。

此外,家庭护理者还需要做好营养支持方面的教育,帮助患者了解在接受肠内营养治疗时应注意的食物以及改善营养不良的办法。

总之,肠内营养是一种技术性的医疗护理,它的有效性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起着重要作用。

但是,在进行肠内营养治疗时,医护人员和家庭护理者都要重视肠内营养的禁忌症,并严格遵守,以防止发生不良后果。

同时,应定期检测患者的营养状况,并及时调整营养支持,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

临床营养护理指南——肠内营养

临床营养护理指南——肠内营养
进行肠内营养时,遵循浓度由低到高、容量 从少到多、速度由快到慢的原则。
在配制、使用肠内营养的过程中,注意无菌 操作,做到现配现用。
推荐使用含纤维素的肠内营养剂以降低腹泻 发生。
推荐乳糖不耐受的病人,应给予无乳糖配方。
肠内营养预防腹泻的护理2
推荐使用含益生菌的肠内营养制剂。 尽量避免食物中含短链碳水化合物。 肠内营养输注过程中使用持续加温器,保证营养液
以观察机体内环境。
肠内营养管饲如何预防堵管1
使用肠内营养泵恒温下以稳定、匀速输入稳 定浓度的营养液。
逐渐增加输注液量,维持速度大于50ml/h 尽量使用液体状药物,使用固体药物时要充
分研磨或溶解,注意配伍禁忌,分开注射。 连续饲食时,至少每隔4h用30ml温水脉冲式
冲管一次,药物及饲管输入前后应以10- 30ml温水冲洗饲管,以减少堵管和药物腐蚀 管壁的危险。
肠内营养胃潴留的预防与护理3
可以考虑通过留置幽门后喂养管进行喂养。 对重度颅脑创伤患者,宜选择经空肠实施肠
内营养。 经幽门后喂养的患者出现胃潴留时,可同时
经胃置管减压,继续肠内营养。 氧供不足情况下肠道喂养则可加重肠粘膜缺
血,血流动力学稳定,但乳酸大于2mmol/L 时,应暂停EN。
肠内营养血糖调控与护理1
临床营养护理指南
肠内部份
概念
临床营养支持是指经口、胃肠道或肠外途径 为患者提供较全面的营养素。包括肠内营N)是经胃肠道提供代谢需要的 营养物质及其他各种营养素的营养支持方式。
肠外营养(PN)是经静脉途径供应病人所需 要的营养要素。
肠内营养的优越性
肝功能:了解肝脏对营养素的代谢能力及营 养支持对肝脏的影响,定期检测血清蛋白水 平,了解肝脏的蛋白合成状况。

肠内营养使用规范

肠内营养使用规范

肠内营养使用规范肠内营养是指通过肠道给予患者营养支持的一种治疗方法,适用于无法通过口腔摄入或口腔摄入不足的患者。

肠内营养的使用规范非常重要,既能确保患者获得充分的营养支持,又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本文将对肠内营养的使用规范进行详细讨论。

首先,严格的适应症是肠内营养使用的前提。

肠内营养适用于胃肠道功能正常的患者,包括无法通过口腔进食的患者(如昏迷、呕吐、口腔疾病等)、口腔进食不足的患者(如食欲不振、吞咽困难、进食量限制等)以及营养需要增加的患者(如手术后、消瘦患者、严重烧伤患者等)。

在应用肠内营养前,需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明确肠内营养使用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其次,正确选择合适的肠内营养方法。

肠内营养可分为胃肠营养和肠道营养两种方法,具体选择哪种方法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

胃肠营养适用于胃肠道吸收功能正常的患者,通过胃管或空肠管给予营养液;肠道营养适用于胃肠道功能受损的患者,通过肠造瘘或肠外瘘给予营养液。

在选择肠内营养方法时,需考虑患者的胃肠道功能和预计肠内营养持续时间等因素。

第三,合理选择适当的营养制剂。

肠内营养液的制剂种类较多,可根据患者的营养需求和病情选择合适的制剂。

一般肠内营养液包含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等营养成分,还可以添加维生素、微量元素和其他促进肠道吸收的药物。

在选择营养制剂时,需考虑患者的肠道功能、肠道耐受性以及制剂的安全性和适应性等因素。

然后,确保肠内营养的正确操作。

肠内营养液的给予应在有经验的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

肠内营养液的配制和给予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避免交叉感染和制剂误配等错误。

同时,应定期检查肠内营养的使用效果和患者的营养状况,及时调整营养液的成分和给予量,以提供充分的营养支持。

最后,密切监测并发症的发生。

肠内营养可能导致一些并发症,如肠道滞留、胃肠道出血、电解质紊乱等。

在给予肠内营养的过程中,需密切监测患者的肠道功能、肠吸收和营养状况,并定期进行相关检查。

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处理,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肠内营养的支持与护理

肠内营养的支持与护理

肠内营养的支持与护理1.1肠内营养的适应症:胃肠道功能存在(或部分存在),但不能经口正常摄食的重症患者,应优先考虑给予肠内营养,只有肠内营养不可实施时才考虑肠外营养。

1.2肠内营养的禁忌症:肠梗阻、肠道缺血或腹腔间室综合征的患者不宜给予肠内营养,主要是肠内营养增加了肠管或腹腔内压力,易引起肠内坏死、肠穿孔,增加反流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

对于严重腹胀、腹泻,经一般处理无改善的患者,建议暂时停用肠内营养。

2.肠内营养的途径2.1经鼻胃管:常用于胃肠功能正常、非昏迷及经短时间管饲即可过渡到经口进食的患者,是临床最常用的肠内营养途径。

其优点是操作简单、易行,缺点是可发生反流、误吸、鼻窦炎,并增加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

2.2经鼻空肠置管:优点在于喂养管通过幽门进入十二指肠或空肠,使反流与误吸的发生率降低,患者对肠内营养的耐受性可增加。

但要求在喂养的开始阶段营养液的渗透压不宜过高。

2.3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是指在纤维胃镜引导下行经皮胃造瘘,将营养管置入胃腔。

其优点是减少了鼻咽与上呼吸道感染,可长期留置,适用于昏迷、食管梗阻等长时间不能进食,而胃排空良好的危重患者。

2.4经皮内镜下空肠造瘘:是在内镜引导下行经皮空肠造瘘,将喂养管置入空肠上段,其优点除可减少鼻咽与上呼吸道感染外,海减少反流与误吸的风险,在喂养的同时可行胃十二指肠减压,并可长期留置胃养管,尤其适合于有误吸风险及需要胃肠减压的危重患者。

3.肠内营养的输注方式3.1.一次性投给:将营养液用注射器缓慢地注入管内,每次不超过200ml,每天6~8次。

该方法操作简单,但易引起腹胀、恶心、呕吐、反流与误吸,临床一般仅用于鼻胃管或经皮胃造瘘的患者。

3.2.间歇重力输注:将营养液置于输液袋或瓶中,经输液管与胃管相连,借重力将营养液缓慢滴入胃肠道内,每天4—6次,每次250—500毫升,输注速度为每分钟20—30毫升。

此法在临床上使用较广泛,患者耐受性好。

3.3.肠内营养泵输注:适用于十二指肠或空肠近端喂养的患者,是一种理想的肠内营养剂输注方式。

最新肠内营养护理准则

最新肠内营养护理准则

最新肠内营养护理准则1. 引言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 EN)是指通过胃肠道提供营养素,以满足患者营养需求的营养支持方式。

肠内营养具有安全性高、费用低、符合生理特点等优点,是临床营养支持的首选方法。

为了确保肠内营养的合理应用,提高护理质量,制定本护理准则。

2. 目的本准则旨在为护理人员提供关于肠内营养的全面指导,包括肠内营养的适应症、禁忌症、操作方法、护理要点及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以确保患者安全、提高营养支持效果。

3. 肠内营养的适应症与禁忌症3.1 适应症- 严重营养不良患者- 无法正常进食或进食量不足的患者- 胃肠道功能基本正常的患者- 需要营养支持的患者3.2 禁忌症- 严重肠道功能障碍的患者- 严重电解质紊乱的患者- 严重感染的患者- 对肠内营养制剂过敏的患者4. 肠内营养的操作方法4.1 营养管路的建立- 经鼻胃管:适用于短期(<2周)营养支持的患者。

- 经鼻空肠管:适用于长期(≥2周)营养支持的患者。

- 胃造瘘:适用于无法通过胃肠道进食的患者。

- 空肠造瘘:适用于胃肠道功能基本正常但无法通过胃肠道进食的患者。

4.2 营养液的选择与配制- 选择适合患者需要的肠内营养制剂,如整蛋白型、短肽型、氨基酸型等。

- 按照制剂说明书进行配制,确保营养液的浓度、温度、速度等符合患者需求。

4.3 营养液的输注- 采用肠内营养泵进行均匀输注,避免突然大量输入导致的胃肠道不耐受。

- 初始输注速度为20-50ml/h,根据患者耐受情况逐渐增加至100-150ml/h。

- 输注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胀等。

5. 肠内营养的护理要点5.1 营养管路的护理- 保持管路通畅,避免折叠、扭曲、堵塞等。

- 定期检查管路位置,确保营养液顺利进入肠道。

- 观察患者有无管路相关并发症,如误吸、肺部感染等。

5.2 营养液的护理- 确保营养液的温度、浓度、速度等符合患者需求。

- 观察患者对营养液的耐受情况,如胃肠道反应等。

肠内营养

肠内营养
肠内营养
主要内容
1.定义 2.适应症、禁忌症 3.肠内营养的给予途径 4.肠内营养泵的护理
一、定义
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
是指经胃肠道,包括经口或喂养管,提供 维持人体代谢所需营养素的一种方法。
二、适应症及禁忌症
适应症:
1.胃肠道功能正常
吞咽和咀嚼困难 意识障碍或昏迷致无进食能力 高代谢状态 慢性消耗性疾病
2.胃肠道疾病:短肠综合征,急性胰腺炎,肠道炎性疾病,消化道瘘
原则:If the gut works,use it. 如果胃肠道有功能,就利用它
禁忌症:
~肠梗阻 ~消化道活动性出血 ~腹腔或肠道感染 ~严重腹泻或吸收不良 ~休克
三、肠内营养给予途径
1、经口摄入 2、管饲
经鼻胃管或经皮内镜下胃造口(PEG) 经鼻肠管或经皮内镜下空肠造口(PEJ)
各种肠内营养管
普通胃管
鼻胃肠管
3.肠内营养给予方式 定时灌注(200ml/次,10-20min) 间歇连续灌注法(T:2-3h,间隔2-3h) 连续输注法(12-24h持续滴注)
输 注 方 式 比 较
我科常用的肠内营养剂
四、护理 肠内营养,护理是关键
患者营养评估 营养途径选择
并发症的预防
调“三度” 浓度、速度和温度
加强口腔护 理,预防并 发症。启动 胃肠泵时一 定要预置好 输液速度。
观察胃肠营 养泵运转情 况,鼻饲液 温控制在3840°。可将 鼻饲液滴在 上肢前臂内 侧试温。
灌注药液前 先核对药物 ,确认准确 无误再研碎 ,用温开水
融解后灌入
胃内。
来普EA3肠内营养泵
结束语
“If the gut function,use the gut ! If enteral nutrion can be used effectively, the critically ill patient can be saved.”

肠内营养适应症、禁忌症、制剂选择及临床检测

肠内营养适应症、禁忌症、制剂选择及临床检测

营养治疗不是单纯地提供营养素
使机体细胞获得需要的营养底物,进行 正常或接近正常的物质代谢,保护或改善器 官、组织的功能和结构,改善包括免疫功能 在内的各种生理功能,达到利于康复目的。
当基本功能受到影响,单位细胞的营养 底物不足,ATP能量产生不足,会加速和增 多细胞调亡,导致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
因此,营养治疗在临床医学中的重要性 显得更为突出。
多,宜顺延或停止营养液输注或降低用量、速度。 3. 检查营养液。 4. 治疗过程中监测肠鸣音等,观察营养液消化情况,有
无胃肠道并发症的表现。
肠内营养的临床监测
•营养指标监测
1.治疗前测量身高,回顾患者膳食营养摄入量情况。 2.定期进行体重、身体围度、皮褶厚度、握力等的测量。 3.每天进行体温、液体出入量监测,注意观察患者二便情况。 4.定期了解氮平衡、血细胞计数、血浆蛋白的变化。 5.定期检测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指标。 6.检查有无营养素缺乏的表现,包括贫血、水肿等,必要时检测微 量元素、维生素、氨基酸分析、血气分析等。
商品化肠内营养 制剂
商品化肠内营养制剂的分类
成分型 肠内营养制剂
氨基酸型 短肽型
平衡型 疾病适用型 平衡型 疾病适用型
非成分型
整蛋白型
平衡型 疾病适用型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02年版。
商品化肠内营养制剂的分类
特殊EN 类型 模块型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02年版。
氨基酸/短肽/整蛋白模块 糖类制剂模块
大便溏薄者。

















肠内营养指南(二)2024

肠内营养指南(二)2024

肠内营养指南(二)引言概述:肠内营养是通过肠道内的特殊饮食或进食方式来提供营养,以满足机体对营养物质的需求。

本文是《肠内营养指南(二)》,旨在为需要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医务人员以及关心肠内营养的人士提供一些指导和建议。

以下是本文的内容大纲。

一、适应症1. 消化道功能衰竭:包括严重胰腺炎、胃肠道切除术后等。

2. 吸收障碍:如炎症性肠病、肠道梗阻等。

3. 肠结肠炎: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等。

4. 腹部放疗后并发症:如放射性肠病等。

二、肠内营养的类型1. 胃肠道循环饮食:将一部分胃肠道内容物连续引流出来,经过适当处理后再回输给患者,以减轻肠道负担。

2. 胃肠道全营养:通过胃肠道摄入特殊配方饮食,提供全面的营养支持。

3. 加强胃肠道吸收:通过调整饮食成分、使用特殊的饮食辅助剂来增强营养物质在肠道内的吸收能力。

4. 部分肠外饮食:在肠内营养的基础上,加入少量的静脉营养支持。

三、肠内营养的管理1. 肠内导管插管:对于不能经口摄入足够营养的患者,可通过插管直接进食。

2. 肠内营养的饮食管理:选择适宜的肠内营养配方,进行规范的饮食管理。

3. 肠内营养的监测与评估:通过观察患者的体重、营养指标以及肠内导管的情况,进行营养状况的监测和评估。

4. 肠内营养的并发症处理:如导管相关感染、腹痛、腹胀等,并发症的处理和预防。

5. 肠内营养的团队合作:建立由医师、护士、营养师和其他相关专业人员组成的团队,共同管理肠内营养患者。

四、注意事项与禁忌1. 注意营养物质的平衡: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和具体情况,调整饮食中各营养物质的比例。

2. 禁忌食物:根据患者病情和肠道耐受性,排除对某些食物的摄入。

3. 肠内导管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包括导管脱出、皮肤炎症、穿孔等。

4. 肠内营养的适应症与禁忌症: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评估其是否适合接受肠内营养支持。

五、总结肠内营养是一种重要的临床支持手段,能够提供全面的营养支持,促进患者的康复。

在肠内营养的管理中,饮食管理、监测与评估、并发症处理和团队合作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最新更新的肠内营养护理规定

最新更新的肠内营养护理规定

最新更新的肠内营养护理规定背景:肠内营养是一种通过口服或鼻饲等方式将营养物质直接送入消化道,以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的方法。

肠内营养护理规定的制定对于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介绍最新更新的肠内营养护理规定。

一、适应症:1. 消化系统疾病:如肠梗阻、炎症性肠病等。

2. 各种原因引起的肠功能衰竭:如严重腹泻、肠短小综合征等。

3. 肠外营养无法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

二、禁忌症:1. 肠道完全闭塞。

2. 严重消化道出血。

3. 全身感染或腹腔感染严重的患者。

三、操作要点:1. 患者评估:在进行肠内营养前,需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消化道功能、营养状况和相关疾病等方面。

2. 营养计划制定:根据患者的具体需求,制定个性化的肠内营养计划,包括营养物质的种类、剂量和给药时间等。

3. 营养物质选择:选择适合患者的肠内营养物质,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

4. 操作技术:掌握正确的肠内营养操作技术,包括管路插入、固定和调整等。

5. 监测与调整:监测患者的营养状况和相关指标,根据需要及时调整肠内营养计划。

四、并发症与处理:1. 肠梗阻:及时停止肠内营养,进行相应处理。

2. 腹泻:调整肠内营养物质的配方和剂量。

3. 营养不良:评估并调整肠内营养计划,增加营养物质的摄入。

五、安全注意事项:1. 操作前准备:保持操作环境清洁,准备好所需的器材和药物。

2. 严格操作规范:按照规定的操作流程进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

3. 定期评估和监测:定期评估患者的消化道功能和营养状况,监测相关指标的变化。

4. 注意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了解并发症的发生机制和处理方法,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六、总结:肠内营养护理规定的最新更新为我们提供了更加科学和规范的操作指南,有助于提高肠内营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在实施肠内营养护理时,我们应始终遵循规定的操作流程,注重患者的评估和监测,并严格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和处理。

最新版肠内营养护理指南

最新版肠内营养护理指南

最新版肠内营养护理指南1. 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最新版肠内营养护理指南,以帮助医务人员进行肠内营养护理的决策和实施。

肠内营养是一种通过口服或管道输送营养物质至肠道,以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的方法。

本指南将介绍肠内营养的适应症、禁忌症、选择合适的肠内营养制剂、实施方法和监测等方面的内容。

2. 肠内营养的适应症肠内营养适用于以下情况:- 消化道功能正常,但无法通过口饮食满足营养需求的患者- 术后或创伤患者,需要辅助营养支持- 慢性胃肠道疾病患者,如炎症性肠病等- 营养摄入不足的老年人或营养不良患者3. 肠内营养的禁忌症肠内营养不适用于以下情况:- 消化道功能严重障碍,如肠梗阻、肠瘘等- 严重胃肠道出血或穿孔- 严重胃肠道炎症或感染- 肠道功能衰竭- 不能维持较长时间的肠内营养4. 选择合适的肠内营养制剂选择合适的肠内营养制剂应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肠道功能状态、营养需求和制剂的特点。

常见的肠内营养制剂有:- 多肽肠内营养制剂:适用于需要高蛋白质摄入的患者- 多肽肠内营养制剂:适用于需要高脂肪摄入的患者- 多肽肠内营养制剂:适用于需要高碳水化合物摄入的患者5. 肠内营养的实施方法肠内营养的实施方法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疗团队的建议进行选择。

常见的实施方法有:- 口服肠内营养:适用于消化道功能正常,能够正常进食但不能满足营养需求的患者- 经鼻胃管肠内营养:适用于需要短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 经鼻空肠管肠内营养:适用于需要长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6. 肠内营养的监测在实施肠内营养过程中,应定期监测患者的营养状况和肠内营养的效果。

监测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体重和身高的变化- 血液生化指标,如血红蛋白、白蛋白等- 营养摄入量和排泄情况- 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7. 结论本文档提供了最新版肠内营养护理指南,包括肠内营养的适应症、禁忌症、选择合适的肠内营养制剂、实施方法和监测等内容。

医务人员在进行肠内营养护理时,应独立做出决策,遵循简单、无法律复杂性的策略,并在没有用户协助的情况下进行决策。

肠内营养禁忌症

肠内营养禁忌症

肠内营养禁忌症 Final revision on November 26, 2020一.禁忌症:3个月以内婴幼儿和严重腹腔内感染短肠综合症等肠道完全休息的患者。

二.的优点:1.质经系统吸收输送到肝脏,有利于内脏蛋白质的合成和代谢调节。

2.长期应用胃肠道外营养会使肠系膜细胞和营养酶系统活性退化而可以改善和维持肠道黏膜结构与功能完整性从而有防止肠道细菌易位的作用。

3.时机体代谢需要能量增加,在同样热量和氮摄入的条件狭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患者的体重增加氮优于.4.肠内营养方式对技术和设备的要求较低,使用方便易于临床管理,费用仅为的1/10左右。

三.肠内营养的监测与护理:监测1患者的状态:肠内营养开始时,每4h测生命体征1次,每天监测管饲患者的出入量,,血糖,血清电解质,体重和,以确定患者的水电解质的变化,第一周每八小时观察一次生命体征,每周测一次血清电解质,血浆白蛋白,每周测两次血,,钙,磷,镁和红细胞比容,病情稳定者可延长监测时间。

2鼻饲管位置:放置饲管后,最好应用X线和内镜定位,以免饲管盘折在口腔或下段,或进入气管,肠内营养期间应定时检查饲管,以免脱出或移位,神智障碍者的饲管更应注意。

3胃肠道状况:经胃管进行管饲的患者更应严密监测胃内残留液,最少每4小时测定一次,保证胃残留液少于150ML,否则易引起误吸,同时应观察粪便的性状及。

护理:1预防鼻饲管堵塞:间断喂养前后用20-30ML温开水冲洗饲管,持续喂养时用50ML的注射器每4小时洗饲管一次,每次检查胃残留液也冲洗饲管。

2注意输注浓度和速度:持续喂养时应随时调整速度和浓度,最好应用输注泵输入,浓度应从低到高逐渐增加滴注速度。

3营养的保存和应用:营养液应新鲜配制并低温保存,严格保持液体洁净,防止污染。

营养液温度为37度,配制的溶液放在容器中,悬挂输注,不应大于4-6小时。

4患者体位:经胃管灌注者应采取,防误吸,5观察反应:观察消化道反应,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时,应考虑营养液供给量,速度,温度是否适当等,准确记录出入液量,了解营养吸收情况。

肠内营养的禁忌症与并发症

肠内营养的禁忌症与并发症

禁忌症:1、年龄小于3个月的婴儿不能耐受高渗要素饮食。

欲行肠内营养时,应采用等渗的婴儿膳或应用8%-10%的稀释液为宜,同时还应注意防止电解质紊乱。

2、麻痹性肠梗阻、腹膜炎及其他严重的腹腔感染、上消化道出血、顽固性呕吐及严重腹泻的病人,都不可以行肠内营养。

3、肠瘘病人,有功能的小肠少于100cm者,由于缺乏足够的吸收面积,施用肠内营养将加重病情。

4、广泛小肠切除的病人,术后早期应行肠外营养,而不应行肠内营养。

5、严重吸收不良综合征者,应慎用肠内营养。

一般应先给予一段时间的肠外营养,以改善肠黏膜的功能,以后逐渐过渡至肠内营养。

6、症状明显的糖尿病和接受大量类固醇药物治疗的病人,难以耐受要素饮食的高糖负荷,应用时注意。

必须行肠内营养时,可选择一些组件配方或特殊专用制剂。

肠内营养的常见并发症1、误吸误吸和吸入性肺炎是肠内营养最常见而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处理措施:1、对体弱、极度衰弱、老年、昏迷病人最好采用连续缓慢滴注法。

2、一次灌注量少于350ml,或采用小量(100-200ml)经输液泵慢速输注(30-40min)3、管喂时及鼻饲后1h病人取坐位或者右侧卧位,或抬高床头45度4、注意经常检查胃内残留量。

2、腹胀根据病人情况,减慢甚至暂停输注或者降低浓度,对冷液加温,逐渐增量使肠道有适应过程,必要时可应用促进肠蠕动的药物,也可用温盐水灌肠,对腹胀严重者应同时行胃肠减压。

3、腹泻 1、同时应用多种治疗药物,肠内营养病人可能同时应用许多药物,这些药物可以导致腹泻,抗生素改变肠道菌群正常分布,引起菌群失调,产生腹泻。

2、低蛋白血症及营养不良3、乳糖酶缺乏乳糖酶缺乏的病人对乳糖不能耐受,应用含乳糖的肠内营养膳食可以引起腹泻。

4、脂肪吸收不良5、细菌污染受污染的膳食内含有大量细菌,进入肠内可引起腹泻。

6、营养液温度过低。

肠内营养管理及评价

肠内营养管理及评价

肠内营养管理及评价肠内营养是一种通过肠道提供营养的方式,它适用于不能通过口服摄入足够营养的患者。

本文档旨在提供肠内营养的管理流程及评价方法。

一、肠内营养的适应症1. 胃肠道功能正常,但无法通过口服摄入足够营养的患者,如重症患者、老年人、儿童等。

2. 胃肠道功能减弱或部分功能丧失的患者,如消化吸收不良、短肠综合征等。

3. 需要营养支持的患者,如肿瘤患者、手术后患者等。

二、肠内营养的禁忌症1. 严重肠梗阻、消化道出血、穿孔等急性肠道疾病。

2. 严重感染、败血症等全身性感染性疾病。

3. 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电解质紊乱等代谢性疾病。

三、肠内营养的制剂选择1. 按营养成分分类:全营养配方、部分营养配方、组件配方。

2. 按适用人群分类:成人配方、儿童配方、老年人配方等。

3. 按剂型分类:粉剂、液剂、凝胶剂等。

四、肠内营养的给予方法1. 经口服给予:适用于胃肠道功能正常、能自主口服的患者。

2. 经鼻胃管给予:适用于短期内无法经口服摄入营养的患者。

3. 经鼻肠管给予:适用于长期无法经口服摄入营养的患者。

4. 经胃造瘘给予:适用于胃肠道功能正常,但需要长期肠内营养的患者。

五、肠内营养的管理1. 营养评估:定期进行营养评估,调整营养配方及剂量。

2. 给予速度:从慢速开始,逐渐增加给予速度。

3. 监测:监测患者的胃肠道功能、电解质平衡、血糖水平等,及时调整营养配方。

4. 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预防感染、胃肠道并发症等,及时处理并发症。

六、肠内营养的评价1. 营养状况评价:通过人体测量、实验室检查等方法评价患者的营养状况。

2. 胃肠道功能评价:通过观察患者的食欲、呕吐、腹泻等情况评价胃肠道功能。

3. 并发症评价:观察并记录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如感染、胃肠道并发症等。

4. 生活质量评价:通过患者的主观评价、家属的评价等方法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

通过以上管理及评价方法,可以有效地对肠内营养的患者进行管理,并评估其效果。

新版肠内营养适应症禁忌症制剂选择和临床检测

新版肠内营养适应症禁忌症制剂选择和临床检测
腹膜炎、顽固性呕吐或严重腹泻急性期; 3、严重吸收不良综合征及长久少食衰弱旳患者; 4、急性重症胰腺炎急性期; 5、急性完全性肠梗阻或胃肠蠕动严重减慢; 6、症状明显旳糖尿病、接受大剂量类固醇药物治疗; 7、年龄< 3 个月旳婴儿。
肠内营养制剂分类
天然食物: 涉及膳食以及以天 然食物为原料自制 旳匀浆膳
肠道营养开启旳物质 首选制剂是米汤
大米成份:淀粉、蛋白质、脂肪、 B族维生 素、乙酸、延胡索酸、琥珀酸、 甘醇酸、柠檬酸、苹果酸等有机 酸、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 钙、磷等无机盐。
大米旳食疗作用
性平、味甘 作用:补中气、健脾胃、益五脏、强肌
肉旳功能,可治体需瘦弱病症。 可治发烧后津伤烦渴、小便短少 或泄泻后肠胃虚弱、胃纳不佳或
商品化肠内营养 制剂
商品化肠内营养制剂旳分类
成份型 肠内营养制剂
氨基酸型 短肽型
平衡型 疾病合用型 平衡型 疾病合用型
非成份型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23年版。
整蛋白型
平衡型 疾病合用型
商品化肠内营养制剂旳分类
特殊EN 类型 模块型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23年版。
氨基酸/短肽/整蛋白模块 糖类制剂模块
3. 预防肠外营养、长久禁食所引起旳淤胆、肝脏损 害、肠道粘膜萎缩、多种代谢紊乱、导管败血症 等问题;
4. 从整体治疗效果讲,肠内营养增进重危病人营养 状态旳改善,是有主要意义旳。
营养支持途径“金原则”旳变化*
年代
20 世纪70 年代 20 世纪80 年代 20 世纪90 年代
营养支持途径
当患者需要营养支持时,首选静脉营养 当患者需要营养支持时,首选周围静脉营养 当肠道有功能,且能安全使用时,使用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肠内营养的禁忌证
肠内营养不宜应用、或慎用于下列情况:
(一)年龄小于3个月的婴儿不能耐受高张液体肠内营养的喂养。

应采用等张的婴儿肠内营养,使用时要注意可能产生的电解质紊乱,并补充足够的水分。

年龄大于1周岁的婴儿可应用肠内营养。

(二)小肠广泛切除后宜采用PN6—8周,以后采用逐步增量的肠内营养。

(三)胃部分切除后不能耐受高渗糖的肠内营养,因易产生倾倒综合征。

有的病人只能耐受缓慢的滴注。

(四)空肠瘘的病人不论在瘘的上端或下端喂养,均有困难。

由于缺乏足够的小肠吸收面积,不能贸然进行管饲,以免加重病情。

(五)处于严重应激状态、麻痹性肠梗阻、上消化道出血、顽固性呕吐、腹膜炎或腹泻急性期中,均不宜给予肠内营养。

(六)严重吸收不良综合征及衰弱的病人在肠内营养以前,应给予一段时间的PN,以改善其小肠酶的活动力及粘膜细胞的状态。

(七)症状明显的糖尿病,接受高剂量类固醇药物的病人,都不耐受肠内营养的高糖负荷。

(八)先天性氨基酸代谢缺陷病的儿童不能采用一般的肠内营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