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十大实验

合集下载

世界十大著名心理实验

世界十大著名心理实验

世界十大著名心理实验:推动人类认知进步的关键步伐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的学科,其实验研究方法对于推动该领域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众多的心理学实验中,世界十大著名心理实验在研究方法、设计、结果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它们揭示了人类心理的许多重要方面。

本文将对这些著名实验进行详细介绍,并分析它们的贡献和启示。

一、实验名称:斯坦福监狱实验主旨:研究囚犯和狱警之间的关系对囚犯行为的影响。

设计者和执行者:美国心理学家斯坦福监狱实验,由菲利普·津巴多和同事们进行。

结果及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囚犯和狱警之间的关系对囚犯行为有显著影响。

在权力不平衡的情况下,狱警可能滥用权力,导致囚犯受到精神和身体上的虐待。

该实验对揭示权力对人类行为的影响具有深远意义,对政治和社会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

二、实验类型这些著名心理实验在方法、设计、结果等方面存在差异和相似之处。

例如,斯坦福监狱实验采用模拟监狱环境进行实验,以观察权力对人类行为的影响;而米尔格拉姆实验则通过电击实验来研究服从和权威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这些实验都揭示了人类心理的复杂性和交互性,对心理学领域和其他相关领域具有启示意义。

三、实验过程与结论斯坦福监狱实验中,参与者被随机分为囚犯和狱警角色,并模拟监狱生活。

实验结果表明,当人们扮演囚犯或狱警角色时,他们的行为会受到角色和情境的影响。

该实验引发了对囚犯和狱警之间权力关系的深入思考,揭示了权力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米尔格拉姆实验中,参与者需要对另一个假定的参与者进行电击,以观察他们在权威压力下的行为反应。

实验结果表明,人们在权威面前容易失去独立思考能力,更容易屈从于权威。

该实验揭示了权威对人类行为的影响,对二战后的道德和伦理标准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持续发展影响这些著名心理实验在之后不断深入发展过程中取得了新突破。

例如,后续研究对权力、权威、服从等方面的探讨使得这些主题在政治、社会、商业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心理学:探索人类行为的十大经典实验

心理学:探索人类行为的十大经典实验

心理学:探索人类行为的十大经典实验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人们会在特定情境下表现得与平常不同?为什么我们会被广告词所影响?为什么我们会对同样的痛苦或喜悦表现出不同的反应?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人类,也推动着心理学的发展。

心理学家通过一系列经典的实验来探索人类行为,揭示我们心理活动的奥秘。

本文将介绍心理学中的十大经典实验,带你一起探索人类行为的奥秘。

H1: 斯坦利·米尔格拉姆的听从实验195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斯坦利·米尔格拉姆进行了一系列声名远扬的听从实验。

实验中,被试被告知需要给予电击作为教育手段,其实这些电击并不存在,实验目的是研究人们在被权威人士命令下的听从程度。

这一实验引发了人们对个体道德与社会规范之间的关系的重思。

H2: 亚伯拉罕·马斯洛的人类需求层级理论实验亚伯拉罕·马斯洛通过了解人们的需求层级,提出了人类需求层级理论。

他认为人们的行为是为了满足自身需求,从生理需求到自我实现需求依次升级。

马斯洛通过实际观察和访谈研究,非常详细地描述了这些需求,并用金字塔形象地展示了其层次结构。

H3: 菲利普·津巴多的誓言实验在追求愉悦的过程中,我们时常会遇到一种冲突,即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之间的冲突。

菲利普·津巴多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探讨了与之相关的心理现象——时差折扣。

他发现,人们更倾向于追求即时满足,而经过延迟的满足反而被忽视,这给我们在决策中带来了很大的启示。

H3: 斯坦利·米尔格拉姆的群体压力实验为什么人们在群体行为中常常做出与自己价值观不符的决策?斯坦利·米尔格拉姆的群体压力实验给出了答案。

在实验中,被试者要根据他人的反应来回答问题,而这些他人的反应其实是实验者安排的虚假情境。

实验发现,大部分被试者在群体压力下会选择做出与自己判断相悖的决策,这揭示了群体对个体决策的影响。

H4: 伊万·巴凯的条件反射实验伊万·巴凯的条件反射实验是俄国心理学家巴凯在研究儿童学习行为时偶然发现的。

12个必知的心理学实验

12个必知的心理学实验

1.三山实验-皮亚杰实验内容:实验材料是一个包括三坐高低、大小和颜色不同的假山模型,实验首先要求儿童从模型的四个角度观察这三座山,然后要求儿童面对模型而坐,并且放一个玩具娃娃在山的另一边,要求儿童从四张图片中指出哪一张是玩具娃娃看到的‘山’。

结果发现幼童无法完成这个任务。

他们只能从自己的角度来描述“三山”的形状。

实验结论:证明儿童的“自我中心”的特点。

2、条件反射实验-巴普洛夫实验内容:巴甫洛夫在研究狗的进食行为时发现,狗吃到食物时,会分泌唾液,这是自然的生理反应,不需要学习,这种反应叫无条件反射,引起这种反应的刺激是食物,称为无条件刺激。

如果在狗每次进食时发出铃声,一段时间后,狗只要听到铃声也会分泌唾液。

实验结论:巴甫洛夫认为这是作为中性刺激的铃声由于与无条件刺激联结而成了条件刺激,由此引起的唾液分泌就是条件反射,后人称之为“经典性条件作用”。

3、迷笼实验-桑代克实验内容:桑代克将饥饿的猫禁闭于迷笼之内,饿猫可以用抓绳或按钮等三种不同的动作逃出笼外获得食物。

饥饿的猫第一次被关进迷笼时,开始盲目地乱撞乱叫,东抓西咬,经过一段时间后,它可能做对了打开迷笼门的动作,逃出笼外。

桑代克重新将猫再关入笼内,并记录每次从实验开始到猫做出打开笼门的正确动作所用的时间。

经过上述多次重复实验,桑代克得出猫的学习曲线。

该曲线表明猫逃脱迷笼潜伏期与实验次数的关系。

试验结论:桑代克认为猫是在进行“尝试错误”的学习,经过多次的尝试错误,饿猫学会了打开笼门的动作。

因此,有人将桑代克的这种观点称为学习的“尝试错误说”,或简称为“试误说”。

4、白鼠实验-斯金纳实验内容:箱内放进一只白鼠或鸽子,并设一杠杆或键,箱子的构造尽可能排除一切外部刺激。

动物在箱内可自由活动,当它压杠杆或啄键时,就会有一团食物掉进箱子下方的盘中,动物就能吃到食物。

箱外有一装置记录动物的动作。

实验结论:动物的学习行为是随着一个起强化作用的刺激而发生的。

并由此提出“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心理学十大恐怖实验

心理学十大恐怖实验

心理学十大恐怖实验1. 斯坦福监狱实验:由心理学家菲利普·泽姆巴多(Philip Zimbardo)于1971年进行的实验,旨在研究在具体环境中个体对权力和权威产生的行为改变。

实验中志愿者分为狱警和囚犯两组,结果狱警出现了严重的虐待行为,囚犯则出现了极高的心理痛苦。

实验由于过于真实和残酷导致提前结束。

2. 纳粹人体实验:二战期间,纳粹医生对囚犯进行了一系列残酷的人体实验,目的是研究战争对人体的影响、开发新的治疗方法等。

实验包括高空试验、冷冻试验、毒气试验以及战伤处理试验等,对囚犯造成了极大的痛苦和伤害。

3. 小阿尔伯特实验:由约翰·B·沃森(John B. Watson)于1920年代进行的实验,旨在研究恐惧与条件反射的关系。

实验中,他给八个月大的宝宝阿尔伯特看见一只白色的老鼠,并发出大声噪音,导致阿尔伯特对老鼠产生了极度恐惧,并且把这种恐惧扩展到其他类似物体上。

这个实验被指责为道德上的问题,因为它造成了阿尔伯特长期的心理创伤。

4. 米尔格拉姆实验:由斯坦利·米尔格拉姆(Stanley Milgram)于1961年进行的实验,旨在研究个体对于权威的服从程度。

实验中,志愿者被告知要给一位受试者电击,尽管他们感到内疚和痛苦,但在实验者的指导下,大部分的志愿者继续给予电击,甚至可以达到致命电击的程度。

5. 跪式实验:由斯坦利·米尔格拉姆(Stanley Milgram)和莱昂·费斯特曼(Leon Festinger)于1956年进行的实验。

志愿者在一个实验室环境中被要求跪在一个易燃的塑料脚垫上,并被告知这是一个新的领导力测验。

实验中,他们经历了长时间的痛苦和不舒服,并在最后发现整个实验是没有科学目的的。

6. 背叛实验:由米尔顿·罗森堡(Milton Rokeach)于1960年代进行的实验,旨在研究个体对道德认同和个人身份的影响。

实验中,志愿者被要求在一个虚构的宗教团体中担任不同的角色,包括敌对的领导者、追随者和观察者。

心理学上的十大效应分别是什么

心理学上的十大效应分别是什么

心理学上的十大效应分别是什么一、心理学上的十大效应心理学上的十大效分别指的是鸟笼逻辑、破窗效应、责任分散效应、帕金森定律、晕轮效应、霍桑效应、习得性无助实验、证人的记忆、罗森塔尔效应和虚假同感偏差。

二、十大心理效应,你知道几个鸟笼逻辑挂一个漂亮的鸟笼在房间里最显眼的地方,过不了几天,主人一定会做出下面两个选择之一:把鸟笼扔掉,或者买一只鸟回来放在鸟笼里。

这就是鸟笼逻辑。

过程很简单,设想你是这房间的主人,只要有人走进房间,看到鸟笼,就会忍不住问你:“鸟呢?是不是死了?”当你回答:“我从来都没有养过鸟。

”人们会问:“那么,你要一个鸟笼干什么?”最后你不得不在两个选择中二选一,因为这比无休止的解释要容易得多。

鸟笼逻辑的原因很简单:人们绝大部分的时候是采取惯性思维。

所以可见在生活和工作中培养逻辑思维是多么重要。

破窗效应心理学的研究上有个现象叫做“破窗效应”,就是说,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的被人打破;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

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会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后,人就会毫不犹疑的抛,丝毫不觉羞愧。

这真是很奇怪的现象。

心理学家研究的就是这个“引爆点”,地上究竟要有多脏,人们才会觉得反正这么脏,再脏一点无所谓,情况究竟要坏到什么程度,人们才会自暴自弃,让它烂到底。

任何坏事,如果在开始时没有被阻止,形成风气,改也改不掉,就好像河堤,一个小缺口没有及时修补,可以崩坝,造成千百万倍的损失。

犯罪其实就是失序的结果,纽约市在80年代的时候,真是无处不抢,无日不杀,大白天走在马路上也会害怕。

地铁更不用说了,车厢脏乱,到处涂满了秽句,坐在地铁里,人人自危。

有位教授被人在光天化日之下,敲了一记闷棍,眼睛失明,从此结束他的研究生涯。

纽约市运用破窗效应的理论,先改善犯罪的环境,使人们不易犯罪,再慢慢缉凶捕盗,回归秩序,一个已经向下沉沦的城市,竟能死而复生,向上提升。

心理学十大恐怖实验

心理学十大恐怖实验

心理学十大恐怖实验以下是心理学界公认的十大恐怖实验:1. 斯坦福监狱实验(Stanford Prison Experiment):1971年,斯坦福大学的一项实验,将普通学生分为狱警和囚犯两组,结果狱警表现出极端的暴力和虐待行为。

2. 米尔格拉姆实验(Milgram Experiment):1961年,耶鲁大学的一项实验,测试了人们在权威压力下是否愿意服从命令,结果近一半的参与者愿意对另一个人实施电击。

3. 洛夫波托实验(Loftus and Palmer Experiment):1974年,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一项实验,通过向被试展示虚假的照片和陈述,诱导他们形成虚假的记忆。

4. 阿什实验(Asch conformity experiments):1951年至1952年,美国心理学家阿什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发现大多数人在面对权威和同龄人的压力时,会改变自己的意见。

5. 托尔曼实验(Tolman's Experiment):1938年,哈佛大学的一项实验,通过让老鼠在迷宫中寻找食物,发现它们会记住迷宫的结构,并在以后的尝试中利用这些记忆。

6. 帕夫洛夫狗实验(Pavlov's Dog Experiment):1890年,俄罗斯生理学家帕夫洛夫对狗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发现狗会对特定的刺激产生条件反射。

7. 阿伦森实验(Aronson Experiment):1972年,耶鲁大学的一项实验,测试了人们在面对权威和同龄人的压力时,是否能够坚持自己的观点。

8. 米尔格拉姆的权力服从实验(Milgram's Power of Authority Experiment):1963年,耶鲁大学的一项实验,测试了人们在面对权威和同龄人的压力时,是否能够坚持自己的观点。

9. 斯坦福监狱实验的后续实验(The Stanford Prison Experiment: Follow-Up Experiment):1971年,斯坦福大学的一项实验,对监狱实验的参与者进行了后续调查和研究。

著名的心理学实验

著名的心理学实验

著名的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实验1、从众实验2、服从实验3、竞争实验4、罗森塔尔效应实验5、皮亚杰品德发展阶段论实验6、人际关系的相似性因素实验7、社会助长现象实验8、“迟延满足”实验9、“感觉剥夺”实验10、情绪实验11、人为什么会感到快乐?为什么会感到痛苦?12、为什么女孩子爱笑?13、印刻实验14、视崖实验15、霍桑实验16、神奇的"莫扎特效应"17、蔡格尼克效应18、责任分散效应19、习得性无助实验20、证人的记忆21、如何表扬孩子?22、评价自己与评价他人哪一个更客观?23、用绿墨水写红字24、“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25、“见钱眼开”26、汽车相撞之后地上是否有碎玻璃?27、美国人真的没有种族歧视了吗?28、第一印象重要还是第二印象重要?29、想自己曾经发生的错误还是想自己曾经获得的辉煌?哪个办法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30、中国人有两种不同的假设简单介绍如下:1、从众实验"阿希实验"是研究从众现象的经典心理学实验,它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所罗门·阿希在40多年前设计实施的。

所谓从众,是指个体受到群体的影响而怀疑、改变自己的观点、判断和行为等,以和他人保持一致。

阿希实验就是研究人们会在多大程度上受到他人的影响,而违心地进行明显错误的判断。

典型的实验材料是18套卡片,每套两张,一张画有标准线段,另一张画有比较线段。

被试7人一组,其中6人是实验助手(即假被试),第6人是真正的被试。

被试的任务是在每呈现一套卡片时,判断a、b、c三条线段的哪一条与标准线段x等长。

实验开始前几次判断,大家都作出了正确的选择,从第7次开始,假被试(助手)故意作出错误的选择,实验者开始观察其被试的选择是独立还是从众。

面对这一实验情境,真被试在作出反应前需要考虑以下三个问题:是自己的眼睛有问题,还是别人的眼睛有问题?是相信多数人的判断,还是相信自己的判断?在确信多数人的判断是错误时,能否坚持自己的独立性?阿希从1951年开始,1956、1958年又多次重复这项实验,结果发现:·大约有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被试始终保持独立性,无从众行为;·约有15%的被试平均作了总数四分之三次的从众行为;·所有被试平均作了总数三分之一的从众行为。

十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

十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

十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阿希实验罗森塔尔实验耐人寻味的心理实验国际心理学会议上的枪声心理学家难住心算家感觉剥夺实验心理学领域中的痛苦实验阿希实验”是研究从众现象的经典心理学实验,它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所罗门?阿希在40多年前设计实施的。

从众-----是指个体受到群体的影响而怀疑、改变自己的观点、判断和行为等,以和他人保持一致。

阿希实验就是研究人们会在多大程度上受到他人的影响,而违心地进行明显错误的判断。

阿希实验是研究从众现象的经典心理学实验,它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所罗门?阿希在40多年前设计实施的。

编辑本段从众定义所谓从众,是指个体受到群体的影响而怀疑、改变自己的观点、判断和行为等,以和他人保持一致。

阿希实验就是研究人们会在多大程度上受到他人的影响,而违心地进行明显错误的判断。

编辑本段实验阿希请大学生们自愿做他的被试,告诉他们这个实验的目的是研究人的视觉情况的。

当某个来参加实验的大学生走进实验室的时候,他发现已经有5个人先坐在那里了,他只能坐在第6个位置上。

事实上他不知道,其他5个人是跟阿希串通好了的假被试(即所谓的"托儿")。

阿希要大家做一个非常容易的判断---比较线段的长度。

他拿出一张画有一条竖线的卡片,然后让大家比较这条线和另一张卡片上的3条线中的哪一条线等长。

判断共进行了18次。

事实上这些线条的长短差异很明显,正常人是很容易作出正确判断的。

然而,在两次正常判断之后,5个假被试故意异口同声地说出一个错误答案。

于是许多真被试开始迷惑了,他是坚定地相信自己的眼力呢,还是说出一个和其他人一样、但自己心里认为不正确的答案呢,结果当然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程度的从众倾向,但从总体结果看,平均有37,的人判断是从众的,有75,的人至少做了一次从众的判断,而在正常的情况下,人们判断错的可能性还不到1,。

当然,还有24,的人一直没有从众,他们按照自己的正确判断来回答。

一般认为,女性的从众倾向要高于男性,但从实验结果来看,并没有显著的区别。

心理学中的十个有趣实验

心理学中的十个有趣实验

心理学中的十个有趣实验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科学,通过实验来探索人类心理世界的奥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心理学领域中的十个有趣实验,这些实验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的认知过程和行为模式。

1. 杜尚兰实验杜尚兰实验是由法国心理学家Alfred Binet在19世纪末设计的。

实验中,被试被要求重复一个被研究者说出的数字序列。

通过观察被试的错误模式,研究者可以了解到人类在记忆任务中的注意力、思维以及决策过程。

2. 皮亚杰实验皮亚杰实验是瑞士心理学家Jean Piaget在20世纪初设计的。

实验中,研究者观察儿童在不同年龄段的认知发展过程。

通过观察儿童的行为和思维过程,研究者揭示了儿童认知能力的不同阶段和发展规律。

3. 斯坦福监狱实验斯坦福监狱实验是由美国心理学家Philip Zimbardo在1971年设计的。

实验中,被试被分为狱警和囚犯两组,在模拟监狱环境中进行角色扮演。

实验揭示了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巨大影响,引发了对道德和伦理问题的深入思考。

4. 韦伯冷却实验韦伯冷却实验是由德国心理学家Ernst Heinrich Weber在19世纪设计的。

实验中,被试将手指分别放在冷热水中,然后判断温度的相对差异。

实验结果表明,人类对温度的感知并不是绝对值,而是相对差异的感知。

这个实验启发了我们对感知和知觉的理解。

5. 米尔格拉姆实验米尔格拉姆实验是由美国心理学家Stanley Milgram在1961年设计的。

实验中,被试被要求给予一名“学习者”电刑作为惩罚,观察他们是否会在实验者的压力下继续执行。

实验结果显示,大部分被试会在实验者的指令下不顾道德约束执行电刑命令,这揭示了人们在权威压力下的服从行为。

6. 被示威者效应实验被示威者效应实验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Bibb Latané和John M. Darley在1969年设计的。

实验中,被试旁观一段被指定的暴力事件,观察他们在不同社交情境中是否会寻求帮助。

十大心理实验

十大心理实验

十大心理实验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和行为的科学,通过实验方法可以揭示出人类的心理特点和行为规律。

下面将介绍十大经典的心理实验,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的心理世界。

1. 斯坦福监狱实验(Stanford Prison Experiment)该实验由心理学家菲利普·波尔扎尼(Philip Zimbardo)于1971年设计并进行。

实验模拟了一所监狱,将一组志愿者分为狱警和囚犯两组,观察他们在模拟监狱环境下的行为。

实验结果显示,在极端环境下,人们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表现出暴力和服从等行为。

2. 权威实验(Milgram Experiment)斯坦利·米尔格拉姆(Stanley Milgram)于1961年设计了这个实验,旨在研究人们对权威的服从程度。

实验者要求被试者给予电击,观察他们是否会服从指令。

结果显示,大部分人愿意遵循指令,甚至在被试者出现痛苦的情况下仍然继续给予电击,揭示出人们在特定情境下对权威的强烈服从倾向。

3. 空间不一致实验(Ponzo Illusion)该实验由意大利心理学家马里奥·庞佐(Mario Ponzo)于1913年设计。

实验通过绘制两条等长直线,但在两条直线的顶端分别绘制不同大小的斜线,使得上方的线条看起来更长。

这一现象揭示了人类的视觉错觉,即我们在处理空间关系时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4. 批量同化实验(Asch Conformity Experiment)索洛蒙·阿什(Solomon Asch)于1951年进行了这个实验,旨在研究个体在面对集体压力时是否会改变自己的判断。

实验者让被试者在一组明显错误的答案中选择正确答案。

结果显示,当其他人都选择错误答案时,被试者往往会选择与大多数人一致的答案,揭示出人类的从众心理。

5. 权衡选择实验(Tversky and Kahneman)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和阿莫斯·特沃斯基(Amos Tversky)合作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揭示了人们在决策过程中的偏见和错误。

十个心理学的经典实验

十个心理学的经典实验

目录目录目录 (1)十个心理学的经典实验之一:你是热型人还是冷型人 (2)十个经典的心理学实验之二:做个“得寸进尺”的人 (4)十个经典心理学实验之三:“和那些业务部门的经理相比,我没有他们懂业务怎么办?” (6)十个经典心理学实验之四:只有活下去才能打持久战 (10)十个经典心理学实验之五:你和一把手真的是在一个战壕里了吗? (14)十个经典心理学实验之六:“就是有那么几个反对的刺头怎么办?” (18)十个经典心理学实验之七:“面对消极的大多数,你会感到无奈无力吗” (21)十个经典的心理学实验之八:“在10CM见方的地方挖一公里深 (25)十个经典心理学实验之九:“我们是谁”? (33)十个心理学的经典实验,启发我们怎么推动流程管理 (36)十个心理学的经典实验之一:你是热型人还是冷型人每个月,我会收到一些邮件,或者当面和一些企业的经理人朋友做交流,他们会问到,“流程管理怎么在企业中推进呢”?我在回答这些问题、探讨推进的方式方法的时候,也会从字里行间和言谈举止中观察,提问的这位经理,是一位热型人还是一位冷型人呢?因为,我觉得,流程管理推进者本身的一些性格、特质,对流程管理的推进效果如何非常有关,流程管理绝不仅仅是“一把手支持”、“公司总体发展提出迫切需求”这样的“宏观”的事儿。

看一个经典的心理学实验: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阿希(S.E.Asch)在一项经典性的实验研究中(1946年),他给一组被试人员一张描写人性特征的形容词表,表上面列有7种品质“聪明-熟练-勤奋-热情-坚决-实干-谨慎”。

给另一组被试人员的形容词表中,同样列出7种品质,除把“热情”换成“冷淡”外,其余两表均相同。

然后主试者要求两组被试人员根据表上的形容词来描写人物形象,结果两组被试所形成的印象完全不同,前者所描述的是一个热情、易于交往的热型人,后者则被描述为一个冷漠、自私的冷型人。

从这个心理学实验,我们值得引申思考的是:作为一位流程管理的推进者、管理变革的推进者,你自我评价是冷型人多一些、还是热型人多一些?∙哪怕你已经是“聪明-熟练-勤奋-坚决-实干-谨慎”,但你足够“热情”吗?业务部门的人员评价你,会用到“热情”还是“冷淡”这个词?∙业务部门的各级经理和人员,当碰到棘手问题、烦心事、扯皮的争端要找人帮忙,甚至就是没有什么明确目标、就是要找个人倒倒苦水、喝个小酒发发牢骚的时候,你会是他们首先想到的人选吗?∙当企业高层向业务部门征求意见,问他们对你这位企业管理部经理/骨干/流程专员的评价如何,你估计他们会说你的好话、还是坏话?有经理可能会说,搞变革、搞流程优化的推进,还是要看重专业实力,光和业务经理打成一片有什么用,最后还是要拿出过硬的方案才行啊。

心理学10个经典实验

心理学10个经典实验

5、Peterson和Peterson有关遗忘进程的实验
每次给被试听觉呈现3个辅音字母,如KBR;为了阻止复述,在呈现字母之后,立即听觉呈现一个三位数,如684,要求被试从这个数中迅速地作连续减3的运算并说出每次运算的结果,即要报告681、678、675等,直到主试发出信号再回忆刚才识记的3个字母。字母呈现与回忆的时间间隔,也即被试进行连续减3的作业的时间分为6种:3s、6s、9s、12s、15s和18s。但每次被试事先并不知道要进行多长时间的运算。这是一个不同时距的延缓回忆测验,在延缓期间进行额外的干扰作业。试验进行多次,每次应用的字母和数字都不同,试验的被试是大学生。结果:当延缓时间仅为3s时,被试的平均正确回忆率高达80%,几乎都能记住3个字母,但随着间隔的时间延长,正确回忆率急剧下降,当延长到6s时,正确回忆率降到约55%;而当延长到18s时,被试的正确回忆率就只约为10%了。该实验证明:短时记忆保持信息短暂,如未得到复述,将迅速遗忘。(详细内容见《认知心理学》王甦 汪安圣 北京大学出版社)
10、四卡片问题--证真和证伪
给成年被试看4张卡片,其中两种的正面各有一个字母,的正面各有一个数字,一张卡片为偶数(4),另一张卡片为奇数(7)。同时告诉被试,每张卡片都有一个字母在一面,有一个数字在另一面,并提出一个规则:“若卡片的一面为元音字母,则另一面为偶数”。要求被试说出为了证实这个规则的真伪而必须翻看哪些卡片。(详细内容见《认知心理学》王甦 汪安圣 北京大学出版社)
2、Clark和Chase 句子-图画匹配实验--减法反应时实验的范例
给被试看一个句子和紧接着的一幅图画,如“星形在十字之上, ”,要求被试尽快地判定,该句子是否真实地说明了图画,作出是或否的反应,记录反应时。实验应用的介词有“之上”和“之下”,主语有“星形”和“十字”,句子的陈述有肯定的(在)和否定的(不在),共有8个不同的句子。Clark和Chase设想,当句子出现在图画之间时,这种句子和图画匹配作业的完成要经过几个加工阶段,并提出了度量一些加工持续时间的参数。(详细内容见《认知心理学》王甦 汪安圣 北京大学出版社)

十大心理实验

十大心理实验

十大心理实验心理学研究中经常使用实验的方法来理解人类的思维和行为。

以下是十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心理实验,它们在心理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斯坦福监狱实验斯坦福监狱实验是由心理学家菲利普·泽姆巴多(Philip Zimbardo)于1971年设计的。

这个实验旨在研究人们在特定环境中如何扮演角色,并观察监狱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实验结果显示,被分配为监狱守卫的参与者表现出了令人震惊的残暴和虐待行为,而被分配为囚犯的参与者则表现出了极度的沮丧和恐惧。

2. 朗格尔实验朗格尔实验是由心理学家丹尼尔·朗格尔(Daniel Langer)于1978年进行的。

该实验通过向参与者展示两个相似的物体,要求他们在心理上区分这两个物体。

结果显示,参与者倾向于更高估在他们无法接触到的条件下看到的物体的价值。

3. 米尔格拉姆实验米尔格拉姆实验是由心理学家斯坦利·米尔格拉姆(Stanley Milgram)于1961年进行的,旨在研究人们对权威的服从程度。

在这个实验中,参与者被要求给予一系列电击给学习者,当学习者回答错误时,电击的电压会逐渐增加。

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的参与者在被实验者要求继续给予电击时,愿意服从指令,即使他们明知道这样做可能会给学习者带来伤害。

4. 皮亚杰实验皮亚杰实验是由儿童心理学家让·皮亚杰(Jean Piaget)于20世纪初进行的。

该实验旨在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

通过观察儿童在特定任务中的表现,皮亚杰发现儿童的认知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发展,从简单的感官和运动行为向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的能力转变。

5. 纳什均衡实验纳什均衡实验是由数学家约翰·纳什(John Nash)于1950年提出的。

这个实验模型用于研究参与者在多人博弈中做出决策的策略。

实验结果显示,在某些情况下,个体最优的决策并不能导致整体最优的结果。

6. 阿斯套实验阿斯套实验是由心理学家伊丽莎白·阿斯套(Elizabeth Loftus)于1974年进行的。

十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

十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

十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阿希实验罗森塔尔实验耐人寻味的心理实验国际心理学会议上的枪声心理学家难住心算家感觉剥夺实验心理学领域中的痛苦实验阿希实验”是研究从众现象的经典心理学实验,它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所罗门?阿希在40多年前设计实施的。

从众-----是指个体受到群体的影响而怀疑、改变自己的观点、判断和行为等,以和他人保持一致。

阿希实验就是研究人们会在多大程度上受到他人的影响,而违心地进行明显错误的判断。

阿希实验是研究从众现象的经典心理学实验,它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所罗门?阿希在40多年前设计实施的。

编辑本段从众定义所谓从众,是指个体受到群体的影响而怀疑、改变自己的观点、判断和行为等,以和他人保持一致。

阿希实验就是研究人们会在多大程度上受到他人的影响,而违心地进行明显错误的判断。

编辑本段实验阿希请大学生们自愿做他的被试,告诉他们这个实验的目的是研究人的视觉情况的。

当某个来参加实验的大学生走进实验室的时候,他发现已经有5个人先坐在那里了,他只能坐在第6个位置上。

事实上他不知道,其他5个人是跟阿希串通好了的假被试(即所谓的"托儿")。

阿希要大家做一个非常容易的判断---比较线段的长度。

他拿出一张画有一条竖线的卡片,然后让大家比较这条线和另一张卡片上的3条线中的哪一条线等长。

判断共进行了18次。

事实上这些线条的长短差异很明显,正常人是很容易作出正确判断的。

然而,在两次正常判断之后,5个假被试故意异口同声地说出一个错误答案。

于是许多真被试开始迷惑了,他是坚定地相信自己的眼力呢,还是说出一个和其他人一样、但自己心里认为不正确的答案呢,结果当然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程度的从众倾向,但从总体结果看,平均有37,的人判断是从众的,有75,的人至少做了一次从众的判断,而在正常的情况下,人们判断错的可能性还不到1,。

当然,还有24,的人一直没有从众,他们按照自己的正确判断来回答。

一般认为,女性的从众倾向要高于男性,但从实验结果来看,并没有显著的区别。

10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

10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

10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
心理学领域中有许多重要的实验,以下是其中的10个著名的实验:
1. 斯坦福监狱实验:这个实验模拟监狱环境,研究人员分为狱警和囚犯两组,结果表明,监狱环境容易引发暴力和虐待行为。

2. 米尔格拉姆实验:研究人员让参与者相信他们正在给另一个人电击,结果显示,大多数人愿意服从权威者的命令,即使这种命令可能会造成伤害。

3. 亨茨实验:研究人员将狗养在不同的环境中,结果发现狗在受到不公平待遇时会产生愤怒和攻击性。

4. 帕文定向实验:参与者被盲目旋转后,需要根据自身感觉的定向找到方向,结果表明,人类在没有定向线索的情况下很难判断方向。

5. 阿斯套利实验:参与者被告知需要做出判断,是否抛出两个硬币中的一个,结果表明,人类在判断概率时常常会犯错,不符合理性经济学预期。

6. 白鼠实验:实验者给白鼠注射不同剂量的药物,观察其行为变化,
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的药物对动物会造成不同的影响。

7. 诺维加实验:参与者需要在一个虚拟环境中完成任务,结果表明,虚拟环境对人类行为和情绪产生了影响。

8. 蓝眼睛/棕眼睛实验:实验者将一群学生分成两组,其中一组被告知具有优越感,结果表明,被赋予优越感的学生表现更好。

9. 莫西实验:研究人员在婴儿的前额贴上标签,结果表明,即使这些标签没有科学根据,也会影响人们对婴儿的看法和行为。

10.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实验:研究人员通过调查和观察,建立了需要层次的理论,认为人类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满足不同的需求。

历史上最著名的10个心理学实验

历史上最著名的10个心理学实验

历史上最著名的10个心理学实验20世纪最著名的10个心理学实验1打开斯金纳的箱子老鼠的疯狂世界斯金纳箱美国新行为主义代表人物斯金纳的“箱子实验”。

他将老鼠关在设计精密的箱子之中,使老鼠在做出某些行为(如按压控制杆)时得到食物等“奖赏”,进而形成自己的行为模式,一旦老鼠受到相关情景暗示便会触动该行为模式。

斯金纳认为那些我们原本认为是相当高级的自主自发的反应实际上只是一种低级的条件反射而已,斯金纳称之为“操作性条件反射”。

斯金纳将实验推广到其他动物甚至人身上:他制造了一个“婴儿箱”,将自己的亲生女儿置于其中,进行训练。

实验发现身为万物之灵的人类行为也同样是这种低级的条件反射的产物。

这使他进而认为“人类向来珍视的‘自由意志’其实并不存在。

”他主张心理学家成为统治阶级,负责制约训练民众,使其“既具有人性,又能听命行事。

”尽管这些实验和理论发展了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但如此冰冷的实验与观点使斯金纳饱受争议,甚至臭名昭著。

2心灵暗室米尔格兰姆与服从权威米尔格兰姆电击器的最高一档 300 V1961年,耶鲁大学心理学助理教授米尔格兰姆进行了一次关于权威服从的社会心理学实验。

他组装了一台假的电击器,征来数百名受试人员执行电击,并安排一名演员担任接受电击者。

在昏暗诡秘如密室般的实验室中,米尔格兰姆一再命令受试者电击这名演员。

随着电流一步步加大,这名演员先是假装痛苦呻吟,后来则不再出声装死。

实验结果令人吃惊:大部分受试者(没有发现他们共同的特定人格特质)遵守了权威的命令,尽管他们被事先告知到达某强度的电流甚至足以致命,然而即使如此,他们面对命令也照做不误。

米尔格兰姆进而得出结论:个人会服从指令进行破坏,人格类型的影响远远不及外在情境。

对于纳粹军官大规模屠杀犹太人这件事,当时流行的解释是条顿民族是一个倾向于服从权威指令的“权威性人格”占主导的民族,而米尔格兰姆的电击实验则对这个解释提出了挑战。

这项实验像一个巴掌一样,恨恨地打在了所有人脸上,揭露了人们在面对权威时表现出的愚蠢与麻木,并指出了人们想象的与真实的自我之间的巨大落差。

心理学中的10个经典实验

心理学中的10个经典实验

1、Posner实验--信息也可以有视觉编码给被试安排呈现两个字母,这两个字母可以同时给被试看,或者插进短暂的实践间隔,让被试指出这两个字母是否相同并按键来反应,记下反应时。

所用字母对有两种,一种是两个字母的读音和书写都一样,即为同一个字母(AA);另一种是两个字母的读音相同而书写不同(Aa)。

在这两种情况下,正确的反应都为“相同”。

2、Clark和Chase 句子-图画匹配实验--减法反应时实验的范例给被试看一个句子和紧接着的一幅图画,如“星形在十字之上,”,要求被试尽快地判定,该句子是否真实地说明了图画,作出是或否的反应,记录反应时。

实验应用的介词有“之上”和“之下”,主语有“星形”和“十字”,句子的陈述有肯定的(在)和否定的(不在),共有8个不同的句子。

Clark和Chase设想,当句子出现在图画之间时,这种句子和图画匹配作业的完成要经过几个加工阶段,并提出了度量一些加工持续时间的参数。

3、Sternberg用于研究短时记忆信息提取的相加因素法实验先给被试看1~6个数字(识记项目),然后再看一个数字(测试项目),并同时开始计时,要求被试回答该测试数字是否是刚才识记过的,按键作出是或否的反应,计时也随即停止。

这样就可以确定被试能否正确提取以及所需要的时间即反应时。

通过一系列的实验,Sternberg从反应时的变化上确定了4个对提取过程有独立作用的因素,即测试项目的质量(优质的或低劣的)、识记项目的数量、反应类型(肯定的或否定的)和每个反应类型的相对频率。

因此,他认为短时记忆信息提取过程包含相应的4个独立的加工阶段,即刺激编码阶段、顺序比较阶段、二择一的决策阶段和反应组织阶段。

4、字母转换实验(“开窗”实验)给被试呈现1~4个英文字母并在字母后面标上一个数字,如“F+3”、“KENC+4”等。

当呈现“F+3”时,要求被试说出英文字母表中F后面第三个位置的字母“I”,换句话说,“F+3”即将F转换为I,而“KENC+4”的正确回答则是“OIRG”,但这4个转换结果要一起说出来,凡刺激字母在一个以上时都应如此,即只作出一次反应。

心理学著名实验

心理学著名实验

心理学著名实验
1.斯坦福监狱实验:由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齐姆巴多领导,以模拟监狱为背景,研究人们在权力、群体压力等情境下的行为。

结果显示,参与者在短时间内就表现出了惊人的行为变化,甚至出现了身心问题。

2. 朗格维特饥饿实验: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布拉姆·朗格维特领导,研究饥饿对人类心理和生理的影响。

结果显示,长期饥饿会导致情绪不稳定、认知能力下降等问题,对人类健康和生存的威胁极大。

3. 那不勒斯婴儿实验:由意大利心理学家雷内·斯皮策领导,研究婴儿对母爱的需求和依赖。

结果显示,缺乏母爱的婴儿会出现严重的行为和心理问题,对婴儿的身心健康产生长期影响。

4. 米尔格拉姆听从实验:由美国心理学家斯坦利·米尔格拉姆领导,研究人类对权威的盲从和听从。

结果显示,被试者在被要求执行不道德行为时,往往会盲目听从权威,忽略自己的道德判断。

5. 海滩实验:由美国心理学家索洛蒙·阿什领导,研究人类对社会压力和群体影响的反应。

结果显示,被试者往往会受到群体压力的影响,出现与自己判断不符的行为和决策。

6. 钥匙实验:由美国心理学家菲利普·泽姆巴多领导,研究人类对自由和限制的反应。

结果显示,被试者在被限制行动自由时,会出现情绪不稳定、反抗等行为,对心理和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7. 虚假的药物实验:由美国心理学家亨利·比克领导,研究人类对虚假信息的反应。

结果显示,被试者在相信自己服用了有效药物
后,往往会出现对疾病和症状的改善,说明心理和信念对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斯金纳(斯金纳箱):
强化理论:提倡正强化,反对负强化
间接性强化:奖赏间隔不规则的情况下,消除既有行为需时最久(老鼠在斯金纳箱中的压杆取食实验)
米尔格拉姆(服从权威):
社会心理学主张人格不如环境来得重要(只要所处环境需要,任何正常人都可能变成杀手)
罗森汉(精神病诊断实验):
标签影响我们对事物的观感
多数人的想法和感受影响着某种疾病确诊的高低
达利,拉丹(助人行为研究):
遇到紧急事件时,如果前三分钟之内没有动作的话,之后可能就不会有所动作了
时间会影响助人行为的可能性,而群体人数与助人行为的关系更耐人寻味。

旁观人数人数众多往往会阻碍助人行为的出现(责任扩散效应或旁观者效应)
群体让我们盲目愚昧
费斯汀格(认知不协调理论):
个体如果同时持有相互抵触的观念,那么思想对立的最终结果就是衍生出一股力量,进而改变个体的行为或态度。

个体有时未必如一般所认为的那样,改变行为以符合信念,反而可能改变信念,使其能合理地解释行为
哈洛(亲子依恋关系):
爱源于接触,而非食物(如果只有接触,容易引发自闭:和代理母猴一起生活的幼猴长大之后有强烈的自闭性)
一旦将自己交托给对方,对方就可以致自己于死地(幼猴无视假母猴对它的伤害,始终对它有很深的依恋)
有三个变量与爱有关:接触,动作,游玩(关键在于动作,以及与同类的真实互动,这样与代理母猴在一起的幼猴成长后和正常猴没有多大区别)
亚历山大(颠覆性成瘾实验):
即使世界上最具成瘾性的药物,服用后上瘾的比例也不到1%
人类使用药物,并非药物成分致使其不得不一再服用,而是服用药物可以让自己适应环境的苛刻考验(把老鼠分为两组:A封闭的笼子B自由的空间。

A组的老鼠产生对吗啡的强烈依赖,B组则无)
洛夫特斯(虚假记忆实验):
微乎其微的暗示,也会影响记忆的真实性(购物中心迷路实验)
一点儿暗示,便可创造出虚假的记忆,这些暗示可能来自家人,谎言。

认为范德库克的一个理论缺乏确切证据(范德库克认为:某人遭遇重大变故后,身心难以承受这些创伤经验,而无法诉诸一般的言语叙述,记忆因此转而贮存在脑部非语言区,并以若干生理反应表现出来,如肌肉疼痛,某名的严重焦虑,突如其来的幻觉)
坎德尔(海蜗牛试验):
海马回是人脑储存记忆的主要场所(米尔纳对摘除海马回的病人的多年测试观察)
行为定型时,神经元件的脉冲反应也变强了
“反应结合蛋白(CREB)”是一种积聚在脑细胞中的分子,作用在于刺激特定基因,制造蛋白质,强化细胞彼此的连接。

CREB就将回忆长期固定在细胞传导路径上。

缺少反应结合蛋白,神经元就不会进行与长期记忆相关的活动,如蛋白质合成,长出新突触。

正常的人脑具有遗忘的机制,在于一种名为钙调神经磷酸酶的酵素。

莫尼斯(切割大脑,20世纪最前卫的心理治疗):
雅各布森,富尔顿研究成果:性情暴躁的母猴,在剪掉连接前脑叶与边缘系统(即所谓的“情绪大脑”)的神经束之后,变得文静温顺,智力似乎也毫无损伤,能力与其他猴子无异
莫尼斯用切割大脑的方法治疗精神病人,70%的病人症状减轻,但缺乏长期追踪调查。

扣带回切除术源于莫尼斯的前脑叶白质切除术,一般被认为扣带回是负责调解焦虑的部位,切除这些神经管束,焦虑偏执的信息理当无法传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