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官卖官”现象的特征、危害和对策

合集下载

宋朝的官僚腐败与反腐斗争

宋朝的官僚腐败与反腐斗争

宋朝的官僚腐败与反腐斗争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王朝,它的政治经济繁荣为当时的社会带来了许多好处。

然而,正如其他历史时期一样,宋朝也存在着官僚腐败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宋朝的官僚腐败现象以及反腐斗争。

一、官僚腐败的现象1.1 贪污腐化宋朝的官员普遍享有高禄高官的待遇,但不幸的是,这也成为了一些官员贪污腐败的动力。

他们利用职权之便,私自侵吞国家财富,造成了财政资源的浪费和不公平分配。

1.2 官员买官卖官宋朝时期,官员之间的官职交易现象非常普遍,很多不称职的人通过行贿或其他手段,买到了高职位。

这种行为严重破坏了官员选拔制度,导致了无能者居权,进一步加剧了腐败现象。

1.3 官员滥权威逼有些官员滥用权力,虐待百姓,收取过高的赋税和罚款。

如此一来,不仅伤害了民众的利益,也极大地损害了国家的形象,加剧了社会的不稳定。

二、反腐斗争的举措2.1 张浚的改革张浚是宋朝时期的一个重要官员,他深知官僚腐败对国家的危害,因此他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来打击腐败现象。

他坚决反对买官卖官,并试图改善官员选拔制度,提升官员素质。

2.2 吏部的整顿宋朝中期,吏部逐渐崛起,成为执掌官员选拔权的部门。

吏部开始从严考察官员的品行和能力,削弱了官职交易的现象,并将更多的职位拨给了格调正派的官员。

2.3 审计机构的建立为了加强对官员的监督,宋朝建立了审计机构,对财务进行严格审计,防止贪污腐败行为。

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官员的违法行为,维护了国家的财政秩序。

三、反腐斗争的成效3.1 腐败现象减少通过一系列反腐措施的实施,宋朝的官僚腐败现象有所减少。

官员收受贿赂、买官卖官的行为不再肆虐于社会,为政府运行和社会稳定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3.2 官员素质提高反腐斗争使得官员选拔更加注重能力和品行,提高了官员的整体素质。

这样的改变使得政府管理更加高效,为国家持续的繁荣作出了贡献。

3.3 民众权益得到保障反腐斗争减少了官员滥权行为,保障了民众的权益。

百姓的生活逐渐改善,社会稳定受到维护,人民对政府的信任度也随之提高。

买官卖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买官卖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买官卖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为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决惩治买官卖官等腐败行为,切实维护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特制定本买官卖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1.牢固树立“零容忍”腐败的意识,坚决守住不发生腐败的底线。

2.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确保选拔任用真正的优秀干部。

3.加强监督执纪问责,确保买官卖官等腐败问题得到严肃查处。

4.增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制度建设,构建有效的监督体系和工作机制。

二、整治措施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觉悟和道德素质。

(1)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传达党中央关于坚决惩治买官卖官等腐败行为的要求和决心,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零容忍”腐败的意识,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2)加强买官卖官专项整治工作的舆论宣传,营造全社会反腐败、维护廉洁政治的浓厚氛围。

(3)加强党风廉政教育培训,提高党员干部的法规意识和廉洁自律能力,做到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

2.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杜绝买官卖官行为。

(1)坚决严格干部选拔任用程序,确保选用干部的公平、公正、公开。

(2)依法严格落实干部选拔任用的资格审查和政治审查制度,确保选拔任用的干部具备政治过硬、廉洁自律的品质。

(3)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对干部选拔任用程序进行严格监督,防止买官卖官等腐败行为的发生。

3.加强监督执纪问责,严肃查处买官卖官等腐败问题。

(1)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坚决整治“四风”问题,加强对干部的监督管理,严防以权谋私、搞特权等行为的发生。

(2)建立健全举报和查处买官卖官等腐败问题的工作机制,依法依规严肃处理买官卖官等腐败问题。

(3)加强巡视和审计监督,深入查找买官卖官等腐败问题的线索,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4.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制度建设,构建有效的监督体系和工作机制。

(1)建立健全党内监督、群众监督、司法监督相结合的监督机制,形成监督合力,加大对买官卖官等腐败问题的打击力度。

“买官卖官”现象的特征、危害和对策

“买官卖官”现象的特征、危害和对策

‚买官卖官‛现象的特征、危害和对策亢哲楠(北京大学MPA中心北京 100000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列举大量现实事例,分析了当前‚买官卖官‛现象呈现的主要特征和发展蔓延的趋势,并结合历史和现实案例,采用列举分析的方法剖析了‚买官卖官‛现象产生的根源以及其带来的重大危害,最后作者根据自己参与多次干部考察的亲身体会,从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加大选人用人监督等方面,提出了减少和消除‚卖官卖官‛现象的对策。

关键词:买官卖官;腐败;干部选拔制度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买官卖官‛现象在一定范围和区域里死灰复燃,严重影响和腐蚀着干部队伍的健康发展,引起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全社会的普遍关注。

深入分析和研究这一现象的特征、原因及危害,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干部人事制度,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和干部选拔机制创新的必然要求和应有之义。

一、当前‚买官卖官‛现象的特征及发展趋势‚买官卖官‛曾是中国封建制度下人治统治的一大顽症,几乎各朝各代都曾有过,其中最早而且著名的当数东汉桓、灵二帝的公开张榜‚卖官‛。

史载,汉桓帝时‚虎贲、羽林、缇骑、营士、五大夫钱各有差‛。

东汉东平二年(185年)太监张和、赵忠给28岁的汉灵帝出主意:各级官员上任,要交一笔钱,用于修建宫室。

于是灵帝时‚卖官‛明码标价:二千石官2000万钱,四百石官400万钱;县令按县土丰瘠各有定价,富者先交钱,贫者可赊欠,到任后加倍缴纳。

此后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都出现过卖官鬻爵现象。

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腐败也蔓延侵入我国吏治的根本——组织与人事领域,尤其是近年来‚买官卖官‛现象在一些地方蔓延,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其方式五花八门,其表现和程度令人触目惊心。

(一)‚买官卖官‛现象的特征‚卖官买官‛的实质是权力的商品化,即把官位当作商品去交易。

因此在‚买官卖官‛的过程中,必然体现出商品交换的基本特征,受到价值规律的影响。

但同时,被用来交易的官位又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因而其交换过程也具有不同于一般商品交换的特征:1、买卖主体的特定性由于权力的影响范围具有限定性,拥有权力的人员也必须具备一定资格和条件,所以并不是社会上的任何人都需要和都可以去用钱财去谋取或出售官位的。

关于部队干部在选晋警士中顶风违纪剖析讨论

关于部队干部在选晋警士中顶风违纪剖析讨论

关于部队干部在选晋警士中顶风违纪剖析讨论正文:在部队干部选拔和晋升警士的过程中,出现顶风违纪现象严重,给部队建设和军事素质的提升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剖析和讨论。

一、顶风违纪现象的表现1. 买官卖官。

一些部队干部通过贿赂、请托等手段,以获取警士职位或晋升警士,导致人才选拔机制失去公正性和公平性。

2.亲友关系干涉。

一些部队干部在选拔和晋升中,通过亲属、朋友等关系介入,并操纵决策,使符合条件的晋升者被排除在外。

3. 手段低劣。

一些部队干部在选拔和晋升中,采取不正当手段,如黑箱操作、篡改材料等,以实现自己的私利。

二、顶风违纪现象的危害1. 破坏选拔机制。

顶风违纪现象破坏了部队警士选拔的公正性和公平性,造成人才选拔过程中的不公平现象,影响了优秀人才的涌现和选拔机制的健康发展。

2. 降低军事素质。

部队干部顶风违纪的行为导致警士队伍中的不合格人员存在,其军事素质和管理能力有限,损害了整体队伍的战斗力和作战能力。

三、顶风违纪原因的分析1. 利益驱动。

一些部队干部违反党纪国法,顶风违纪,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无视队伍建设和军事素质的重要性。

2. 管理不善。

一些部队干部在选拔和晋升过程中,管理不善,容易造成人事决策的不公正和随意性,从而为顶风违纪现象提供了温床。

四、遏制顶风违纪的措施1. 加强制度建设。

完善警士的选拔和晋升制度,明确权责边界,严格执行;加强督导和纪律监察,确保选拔和晋升过程公正透明。

2. 提高干部素质。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特别是干部的廉政教育和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念和行为规范,做到守纪律、守规矩。

3. 强化监督机制。

加强对部队干部选拔和晋升过程的监督,建立举报机制,及时追查和处理违纪违法行为,形成高压态势。

4. 加强教育培训。

加大对干部选拔和晋升的法律法规、纪律要求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干部的法律意识和纪律观念。

五、结语顶风违纪现象在部队干部选拔和晋升警士中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当前行贿行为的特征成因分析和对策思考

当前行贿行为的特征成因分析和对策思考

当前行贿行为的特征成因分析和对策思考行贿是指在与公务员、企事业单位成员进行交往或处理有关事务时,给予对方或者以其他方式贿赂对方,以谋取不当利益的行为。

行贿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公正、公平、公开的社会秩序,对于国家治理能力和社会公信力造成了严重影响。

以下是当前行贿行为的特征分析、成因分析以及对策思考。

一、当前行贿行为的特征1.高发性:当前行贿行为在一些行业、领域或地区具有较高的普遍性。

一些存在权力集中、信息不对称、监管不到位的领域,如土地开发、建筑工程、医疗卫生等,容易成为行贿行为的重灾区。

2.多样性:当前行贿行为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

行贿形式不断改变,从直接的资金贿赂发展为虚假合同、关联交易、回扣、礼品送钱等多种形式。

行贿手段更加巧妙、隐蔽,难以被查处。

3.腐蚀性:当前行贿行为的腐蚀性明显增强。

行贿行为通过买官卖官、权钱交易等方式,破坏了社会公平正义,严重侵蚀了社会信任和公共责任意识,导致腐败犯罪问题加剧。

二、当前行贿行为的成因分析1.利益驱动:行贿行为的根源在于个人或企事业单位的利益驱动。

一方面,行贿者通过行贿获取不正当的利益,提高竞争力,获得更多资源和发展机会;另一方面,行贿者对行贿行为的风险认知不足,认为通过行贿可以规避风险和解决问题。

2.缺乏制约机制:当前行贿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

法律法规不完善,执法监管不到位,加之行贿行为有一定的隐蔽性和复杂性,使得行贿者自认为可以逍遥法外,从而鼓励行贿行为的发生。

3.道德沦丧:当前行贿行为彰显了一定的道德沦丧现象。

一些行贿者缺乏道德约束,片面追求个人利益和私欲满足,将利益置于社会公共利益之上,导致道德观念淡漠,法治意识薄弱。

三、对策思考1.完善法律制度:加强对行贿行为的法律法规制定和修改,提高行贿行为的违法成本和风险。

建立健全行贿行为的刑事、民事、行政等法律责任追究制度,严厉打击行贿犯罪。

2.强化监管执法:加强监管机构的能力建设,提高执法效能和水平。

买官卖官治理--重拳出击买官卖官

买官卖官治理--重拳出击买官卖官


打击决 心 之 大前所 未 有
国 家行政学 院教授 竹 立 家认 为 进 入

21
世 纪 后 我 国买 官卖 官 现
, ”
— —
象 比较严 重


2005
年爆 出的 建 国 以 来 最 大 的买 官卖官 案


马德
案 中 涉 案官员 达 2 6 5 名 仅 绥化 市 各部 门


把 手 就 有 5 0 多人

年 初 中共 中
权 行 为 的 自由 裁 量 空 间 日 益 紧 缩 隐 性 权 力
变 得 显 性 化 显 性权 力 变 得规 范 化
, ” 。
央 发 布的《 建立 健 全教 育 制度 监 督 并重 的

惩 治 和 预 防 腐 败 体 系实 施 纲 要 》 明确要 求 对

选 人 用 人 失 察失 误 的 要 依 照 有 关 规 定 予 以


200 6
年 4 月 中央 组 织 部 以 这

11
条措
施 为 主要 内容

关 于 切 实解 决 干 部 选 拔 任 用 工 作 中几 个 制定 下 发 了 《

突 出问题 的意 见 》 在 2 0 0 6 年 1 月 初 召 开 的 中央 纪 委 第 六 次 全 会 上 中央 纪 委 书记

吴 官正 明确 提 出 对 买 官卖官 的 发 现
, ,

起 查处

起 决不 手软 ; 对选

举 中搞 非 组 织 活 动 的 必 须 严肃 处 理


2006
年 1 月 2 3 日 中 央 纪 委 和 中 央组 织 部 联 合 举 行新 闻发 布会

我国“买官卖官”的现象与治理

我国“买官卖官”的现象与治理

乃至生 命 的剥 夺 等 。从 此 可 以看 出 , 定 显 性 成 本 决 大小 的几 个关键 因素有 : 卖官 者 的需 求偏 好 结 构 、 政 府 官员工 资 收入 的高 低 、 官 行 为 被 查 处 率 的高 低 卖
和 法律 的量刑 轻 重等 。
心理 大多 产生 于 即将 离退 休 或调 任 的干 部身 上 。他 们 或疏于 小节 , 或感 叹世 态 炎 凉 , 不择 手 段 , 留 便 抢 后路。
( “ 二) 买官卖官” 的经济学分析 我 国不 同等 级 的政府 官员 之 间的 工资 差 异率 很 “ 官 卖 官 ” 象 的形 成 原 因可 以 从 两 方 面 分 小 , 买 现 这也 就是 说 , 现 阶段 , 国绝 大部 分 官 员 的物 在 我
析 。必要条 件有 : 社会 对权 力 和官 职 的需 求量 大 ; 权 质需求 偏 好 是 高 于 自我 价 值 实 现 需 求 偏 好 的 。 同 力资源 稀 缺 且 职 位 供 给 不 足 导 致 潜 在 卖 官 市 场 形 时 , 由于我 国腐 败 被 查 处 率 低 下 , 戒 力 度 不 足 , 惩 这
面 。隐性成 本是 卖 官者所 必须 承 受 的心 理上 的各种

“ 官卖 官” 为的 理论分 析 买 行
( “ 一)买官卖官” 的心理 需求动因分析
的欲望 ,权 力需 要 ” 其 需求 偏 好 结 构 中处 于 主 导 “ 在
位置 。没有 官职 的人 想 方 设 法 获 取 官 职 ; 已有 官 职
本, 但其边际成本呈 递减趋势 , 随着卖 官次数 的增
加 , 官者 的胆 子 会 越 来 越 大 。显 性 机 会 成 本 主 要 卖
买 官卖 官者 的心 态 不 外 乎 以 下 四种 : 是 急 功 是 指卖 官者 在事 发后 政 治 前 途 与社 会 地 位 的丧 失 、 一 近利和 不平衡 心理 ; 是保 官心 理 ; 是“ 想 富 , - 三 要 动 工 资收 入 的失去 、 各种 不 正 当收入 的 没 收 、 身 自由 人 干部 ” 心理 ; 四是 “ 权 不 用 , 期 作 废 ” 理 。这 种 有 过 心

公务员申论:治理我国“买官卖官”问题的四对策

公务员申论:治理我国“买官卖官”问题的四对策

申论考试热点:治理我国“买官卖官”问题的四对策针对“买官卖官”如何对症下药,制定科学的治理措施?1、限制官员权力和降低官职含金量。

中国存在根深蒂固的“官本位”观念,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与官员权力过大、官职含金量过高联系在一起的,人们向往“当官”,看重的就是权势的显赫和权位的贵重。

我国的各级领导官员,承担着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责,掌握着各种资源配置的主导权,可以说社会物质财富的绝大部分,都是由官员系统来控制的,并且是按照官员拥有的权力的大小来分配的。

官员有了职位后,随之而来的还有任其使用的专车、宽敞的住房,甚至可以公款吃喝、公费娱乐、公费旅游、公费出国,以及其他诸多的福利,这些怎不令人“眼红耳热”呢!限制官员权力和降低官职含金量,必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让政府权力从社会和市场的诸多领域退出,由社会和市场的力量主导配置资源。

要削减并规范官员的权力,使官员权力“有限”、“有度”、“有责”。

官员职位除了合理合法的薪金收入、公务消费和职务待遇之外,再也不能得到其他的好处。

一旦破解了“权力拜物教”,就能根绝买官卖官现象。

2、切实推行干部的民主选举制度。

延安时期黄炎培曾问毛泽东:“一部历史,‘效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

总之,没有能跳出初兴后亡的‘周期律’。

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的了,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个周期律的支配。

”的回答是:“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个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

”历代王朝的衰败总是与吏治的腐败联系在一起,要跳出王朝兴亡的“周期律”,共产党人找到的根本方法就是民主。

要彻底铲除买官卖官恶习,就要还权于民,将本属于民主决定和产生的选任制干部的任免权,从掌管人事权的“一把手”手中收回,还给人民。

人民和人民代表有权依据《宪法》和《选举法》选举和罢免各级政府的官员,党员和党代表有权依据《党章》和有关规定选举和罢免各级党委的领导。

你让民众选举官员,谁还去找你买官,你也无官可卖。

反买官卖官法修订案加强对买官卖官行为的打击与惩处

反买官卖官法修订案加强对买官卖官行为的打击与惩处

反买官卖官法修订案加强对买官卖官行为的打击与惩处近年来,买官卖官行为在我国社会中屡禁不绝,严重破坏了政治生态和社会治理秩序。

为了有效打击和惩处这一严重违法行为,我国通过了反买官卖官法修订案,进一步加强了对买官卖官行为的打击与惩处。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一、修订案背景与意义买官卖官行为是指以金钱或其他非法手段获取或出售官职的违法行为。

这种行为不仅破坏了公正的选拔任用机制,也损害了公共利益和社会公信力。

买官卖官的存在,导致不法分子利用权力进行腐败、权钱交易甚至滥用职权等行为,严重损害了国家形象和人民群众的利益。

修订反买官卖官法的目的在于加强对买官卖官行为的打击与惩处力度,保障公正、廉洁的政务环境,切实维护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二、修订案的主要内容(一)明确买官卖官行为的界定和认定标准。

修订案对买官卖官行为进行了更加明确的界定,对涉及的相关行为进行详尽的描述,并规定了认定标准,便于执法机关对涉案行为进行认定和处理。

(二)加大对买官卖官行为的打击力度。

修订案明确规定了对买官卖官行为的刑事处罚,提高了对涉案人员的法律责任。

同时,对涉案金额较大或情节严重的案件,将加大追究的力度,采取更加严厉的打击措施,并依法追缴非法所得。

(三)加强对公职人员的监督与约束。

修订案规定了更加严格的公职人员选拔任用制度,严禁利用权力为他人谋取利益,对违反规定的公职人员将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并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强化社会舆论监督和举报机制。

修订案加强了社会舆论监督的力度,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到反买官卖官行动中,为法律的有效实施提供更多的线索和证据。

同时,修订案还规定了对真实举报者的保护措施,确保其个人利益和安全。

三、修订案的意义与影响修订反买官卖官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它对于改善政治生态、加强社会治理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通过加强对买官卖官行为的打击与惩处,可以有效净化公职人员队伍,提高政府的廉洁度和效能。

另一方面,修订案的实施,有助于恢复社会公信力,增强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和支持,为社会稳定和谐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障。

腐败规范化的历史困局——传统中国卖官现象新论

腐败规范化的历史困局——传统中国卖官现象新论

腐败规范化的历史困局——传统中国卖官现象新论自古以来,卖官现象在中国历史中一直存在。

这种现象始于秦汉时期,而在唐宋时期达到鼎盛。

在明清时期,这种现象进一步扩大化,形成了一种“腐败规范化”的历史困局。

传统中国卖官现象的成因首先,官员职位在古代中国是至高无上的荣耀,往往比荣誉和财富更为重要。

因此,许多人认为只要成为一名官员,就可以在社会上拥有崇高的地位和尊严。

这种想法导致了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们都想要进入官场。

其次,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相对宽松,许多官员都是通过举荐或考试而被选出。

这样,很多人认为只要交钱或请托一些有权势的人,就可以顺利进入官场。

此外,中国古代的阶层分化非常严重,官员的子女往往也会继承父辈的职位和地位。

这也导致了很多家族和官场之间的联系。

腐败规范化的历史困局在明清时期,卖官现象已经非常普遍,并逐渐演化为一种“腐败规范化”的历史困局。

在这个时期,卖官现象逐渐演变为一种权力和钱财的交换。

官员们广泛地贪污受贿,收取巨额的贿赂才能提拔升迁。

有些人会向一些官员“出价”以获取更好的职位,而一些官员则会“出售”或出租职位赚取更多的财富。

这些行为都成为了常态化,逐渐演变成了一种规范化的过程。

在这种情况下,贪污和腐败行为变得越来越普遍,甚至成为了一种传统文化和社会习惯。

这种正常化腐败的现象,导致该现象彻底固化,长期存在于中国历史中。

卖官现象对中国的影响卖官现象对中国的影响深远。

首先,这种现象导致了社会公平正义的崩溃。

人们不再能通过自己的才干和努力来获得社会地位和名誉。

取而代之的是,只有拥有一定的权力和财富,才能在官场上获得稳定的职位和地位。

此外,这种现象也导致了官场上的混乱和不稳定。

一些不称职的官员进入了政府,而一些能力强的人则无法进入政府,导致政府的效率和质量明显下降。

这种不稳定的状态不仅影响了政治,还可能对经济和社会秩序造成负面影响。

最后,卖官现象也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

在这种现象下,贪污腐败变得常态化,许多人的道德标准降低,对钱财和权力变得无比渴望。

反腐倡廉—买官卖官

反腐倡廉—买官卖官

广告目的:
• • • 引起社会对买官卖官腐败问题关注。 提高公众对买官卖官是一切腐败源头的认 识。 倡导人们对买官卖官行为进行检举、举报!
策划背景简介:
1、侧面楼梯共计4个台阶每一个台阶代表着 职位高低,从低到高分别为:科级—处 级—局级。楼梯台阶每上一层楼梯基础出 现裂痕,最顶端楼梯基础裂痕最多。整个 楼梯台阶代表买官卖官体系,基础裂纹代 表靠买官卖官基础并不牢固,也体现出买 官卖官者实质工作能力不能胜任职位出现 裂痕。
反腐倡廉—买官卖官
公益动画设计
广告题:
• 反应买官卖官是腐败之源 • 买官卖官危害极大,后患无穷。第一,买官卖官 直接加重了民众的负担,为人民所切齿,在党和 人民的血肉联系中起了极坏的离心作用。买官者 的重金几乎无一是自己的劳动所得,皆是劳动群 众的血汗钱。第二,买官卖官干扰和破坏了正常 的人事任免制度,严重地影响了党和政府在人民 群众中的形象,同时引起了一系列的更多的腐败。 第三,买官卖官堵塞了正直之士的从政之路,使 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下降。此外,买官者与卖官者 交易达成,基于双方的共同利益结党营私,形成 了“山头主义”“宗派势力”与利益共同体。
如图所示:
整体画面体现买官卖官随着职位越来越高、 基础越来越不牢固最终只能走向监狱的命 运。也体现出买官卖官者所敛钱财来源于 低层职位贿赂,是一切腐败之源。
如图所示:
2、每个台阶上站有一人,下层向上一层缴纳 一定贿赂得到相应职位提拔,向下伸手索 要贿赂。每上一层台阶敛财数额也越多, 相应贿赂数额也越多得到提拔职位也越高。 反应出买官卖官体系复杂性一切腐败源于 买官卖官。
如图所示:
3、楼梯最高处下方有方形铁笼,里面关押着 从最高一层掉下来人伸手最低一层的人寓 意靠买官卖官随着基础的不牢靠只能走向 灭亡。

群众身边不正之风总结

群众身边不正之风总结

群众身边不正之风总结一、引言近年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

然而,与此同时,一些不正之风也开始在群众身边泛滥。

这些不正之风不仅威胁社会的公平正义,也影响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为了摆脱不正之风的困扰,须对其进行深入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加强治理措施。

二、不正之风的表现形式不正之风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腐败现象:官员以职权为工具,滥用职权,为自己违法乱纪、谋取私利提供方便。

2. 官商勾结:一些官员与企业家相互勾结,利用职权和资源谋取私利,损害了社会的公平公正。

3. 贪污腐败:一些官员以及企事业单位员工贪污受贿,严重侵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4. 买官卖官:一些人利用关系网、权力资源和金钱等手段,通过行贿获得职位升迁等特权。

5. 违法乱纪:一些人在日常生活中,违法乱纪现象频发,未遵守法律法规,严重失去了社会纪律和道德约束。

6. 侵权违法:一些企事业单位、个人侵害他人的权益,违反了法律法规,扰乱了社会秩序。

三、不正之风的危害不正之风对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1. 损害社会公平:不正之风破坏了社会的公平正义,导致资源分配不公,使社会阶级矛盾日益加剧。

2. 不公平竞争:不正之风扭曲了竞争机制,使得市场经济无法顺利运行,企业难以进行健康、公平的竞争。

3. 精神动力削弱:不正之风严重冲击了人们的精神动力,人们对法律、道德等的信任感降低,对社会的命运感失去。

4. 信用危机:不正之风使得诚信信用体系受损,人们对社会各方面的信任感下降,也影响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5. 增加群众负担:不正之风使得一些企事业单位和官员以非法手段获取利益,导致资源浪费和负担加重,让广大群众的生活举步维艰。

四、形成不正之风的原因不正之风形成的原因有复杂的社会和经济背景:1. 制度缺陷:我国在一些方面的法律法规制度建设还不完善,监管不到位,容易造成一些不正之风的滋生。

2. 利益驱动:个人和组织往往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而忽视了道德和法律约束。

行政管理案例分析——买官卖官现象浅析

行政管理案例分析——买官卖官现象浅析

• 主要危害
• 1、败坏行政领导环境 • 2、损害党风和社会风气
• 3、影响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买官卖官”现象产生的原因
传统观念与现代思潮交织影响(传统“官本位”思想&改革开放 的负面冲击)
用人制度存在缺陷
监督机制不够完备
• 干部的推荐选拔机制不健全
• 择优汰劣机制不健全
• 讨论决策机制不健全
重用给过自己好处的人。)
用人责任追究制度缺失(执行不力&宽容有加
“带病提拔”、
“边贪边升”、“边腐边提”、“升了更腐”等情况) 惩处打击不力(惩处副职多,正职少;处理原职多、现职少; 袒护多、严惩少;查处“卖官”多,追究“买官”者责任少)
减少和消除“买官卖官“现象的对策
创新干部选拔任用机制
“买官卖官”现象的发展趋势
• 1、涉案人数和案件数目越来越多 • 2、涉案金额越来越大
• 3、涉及官员的级别越来越高
• 4、集团腐败日益严重
近年来买官卖官四种新样式
“越级”买卖 “合法”买卖
“公开”买卖
“批发”买卖
“买官卖官”现象的危害
•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吏治的腐败,是极大的腐败。”、“用人方 面存在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在党内外的影响极坏,危害极大”。
1、改进干部推荐提名制度 完善选人用人的监督体系 1、建立干部考察责任制度 2、健全用人失误责任机制 3、完善监督机制 4、创新干部教育方式
2、完善干部考察机制
3、创新用人的决策机制 4、健全任前公示制度
人资112班第五组 小组成员:徐姣、迪丽努尔、帕里旦、袁龙、 侯德健、刘云飞、邱建勇、陈文智
扭曲的权力观:李铁成的“卖官真言”
“买官卖官”现象的特征

买官卖官检讨书

买官卖官检讨书

买官卖官检讨书买官卖官是一种严重违法行为,其损害了社会和国家的公正与公平,破坏了政府的公信力和社会的稳定。

近年来,买官卖官事件频繁发生,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社会舆论的热议。

对于这一问题,我们不能放任不管,需要对其进行深刻的检讨。

首先,买官卖官严重侵犯了公平公正原则。

政府官员应该通过公开竞争和选拔的方式获得职位,而不应该通过金钱或其他非法手段买卖官职。

这种行为导致了人才选拔的不公平和不合理,破坏了政府机构的正常运作和决策过程。

同时,买官卖官也损害了社会的公信力和对政府的信任,使民众对于政府的合法性和公正性产生怀疑,进而削弱了社会的凝聚力和稳定性。

其次,买官卖官也给腐败现象提供了温床。

官员通过买官卖官来获取利益,这就必然导致了权力的滥用和腐败问题的产生。

买官卖官的存在不仅破坏了政府机构的廉洁性和公信力,同时也为腐败行为提供了土壤。

官员为了回报买官者,往往滥用职权,利用手中的权力谋求个人私利,这不仅损害了国家的利益,还损害了广大民众的利益,加剧了社会的不公平与不稳定。

再者,买官卖官也扰乱了社会秩序和正常经济秩序。

官职地位的买卖使得官员成为了商品,官职就成为了商业活动。

买官卖官的过程中涉及的大量财富交易会引发金融风险,破坏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

这不仅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性,还影响了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治理能力。

为了有效应对买官卖官的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要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明确规定买官卖官的法律责任以及对相关人员的严厉处罚措施。

同时,要改革和完善公务员制度,建立公平公正的选拔机制,加强对官员的培训和监督,确保官员能够依法行政,服务于人民。

此外,还要加强社会监督和舆论引导,加大对买官卖官行为的曝光力度,形成全社会对买官卖官的共识和压力,让这种违法行为无处遁形。

买官卖官涉及到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法制等多个方面,对于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我们必须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买官卖官问题,加强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坚决铲除买官卖官的滋生土壤,为社会公平正义的构建做出更大的努力。

买官卖官心得体会

买官卖官心得体会

买官卖官心得体会买官卖官作为一种世界范围内以及历史上普遍存在的不良现象,对社会发展和公平正义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在这个话题上,我想分享一下我对买官卖官的心得体会。

首先,买官卖官违背了公平竞争的原则。

在现代社会,公平竞争被广泛认可为最基本的原则之一,不论是在职场竞争中还是在政治竞选中都应该遵循这一原则。

而买官卖官的行为破坏了这一原则,使得那些本应该凭借能力和素质来获得官职的人被排挤在外,而那些有钱、有权势的人可以通过金钱和关系获取官职。

这样的不公平现象不仅伤害了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础,也扭曲了国家治理的体制和机制。

其次,买官卖官导致了官员素质的下降。

买官卖官的结果就是官员的选拔变成了秉承金钱和权势逐利的过程,而非重视能力和道德的选拔过程。

这样一来,官员们就会因为缺乏实力和责任心而对百姓不负责任,甚至为了自身利益而滥用权力。

这种情况将严重影响国家治理的效能和社会的稳定发展,给人民带来了难以估量的损失。

再者,买官卖官还会使得国家的政治生态失衡。

一个政治生态健康的国家,官员应该是代表人民利益的忠诚执行者,是为人民服务的公仆。

然而,买官卖官的现象却使得官员成为了一种“特权阶层”,他们通过金钱和关系来换取官职,在权力面前无所不能。

这样的特权阶层往往丧失了为人民付费的意识,脱离了群众的需求,倒是更多地为自己谋利益。

这种政治生态的失衡会导致社会分裂和矛盾激化,损害国家的稳定和团结。

最后,买官卖官违法犯罪,危害社会安全。

买官卖官是一种腐败现象,它破坏了政治和法治的基础。

通过金钱和权势交易官职不仅是一种道德败坏的行为,更是违法犯罪的行为。

这样的犯罪行为往往牵涉到利益输送、权力滥用等问题,可能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和动荡。

因此,加强反腐败斗争,打击买官卖官的行为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的重要举措。

总结来说,买官卖官是一种不良现象,给社会发展和公平正义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我们应该积极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加强反腐败的斗争,促进公平竞争,重视官员素质,构建一个政治生态健康的社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买官卖官‛现象的特征、危害和对策亢哲楠(北京大学MPA中心北京 100000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列举大量现实事例,分析了当前‚买官卖官‛现象呈现的主要特征和发展蔓延的趋势,并结合历史和现实案例,采用列举分析的方法剖析了‚买官卖官‛现象产生的根源以及其带来的重大危害,最后作者根据自己参与多次干部考察的亲身体会,从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加大选人用人监督等方面,提出了减少和消除‚卖官卖官‛现象的对策。

关键词:买官卖官;腐败;干部选拔制度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买官卖官‛现象在一定范围和区域里死灰复燃,严重影响和腐蚀着干部队伍的健康发展,引起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全社会的普遍关注。

深入分析和研究这一现象的特征、原因及危害,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干部人事制度,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和干部选拔机制创新的必然要求和应有之义。

一、当前‚买官卖官‛现象的特征及发展趋势‚买官卖官‛曾是中国封建制度下人治统治的一大顽症,几乎各朝各代都曾有过,其中最早而且著名的当数东汉桓、灵二帝的公开张榜‚卖官‛。

史载,汉桓帝时‚虎贲、羽林、缇骑、营士、五大夫钱各有差‛。

东汉东平二年(185年)太监张和、赵忠给28岁的汉灵帝出主意:各级官员上任,要交一笔钱,用于修建宫室。

于是灵帝时‚卖官‛明码标价:二千石官2000万钱,四百石官400万钱;县令按县土丰瘠各有定价,富者先交钱,贫者可赊欠,到任后加倍缴纳。

此后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都出现过卖官鬻爵现象。

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腐败也蔓延侵入我国吏治的根本——组织与人事领域,尤其是近年来‚买官卖官‛现象在一些地方蔓延,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其方式五花八门,其表现和程度令人触目惊心。

(一)‚买官卖官‛现象的特征‚卖官买官‛的实质是权力的商品化,即把官位当作商品去交易。

因此在‚买官卖官‛的过程中,必然体现出商品交换的基本特征,受到价值规律的影响。

但同时,被用来交易的官位又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因而其交换过程也具有不同于一般商品交换的特征:1、买卖主体的特定性由于权力的影响范围具有限定性,拥有权力的人员也必须具备一定资格和条件,所以并不是社会上的任何人都需要和都可以去用钱财去谋取或出售官位的。

所以,‚买官卖官‛现象一般发生在行政领域,参与买卖的人员主要是行政干部。

具体还可以再细化如下:买官者一般分三类人:第一类是‚提拔型‛,即想往上提拔的干部,大多是副职想提拔为正职的、下一级想升迁为上一级的;第二类是‚交流型‛,即希望进行交流的干部,有由待遇差、权力小的单位想去待遇高、权力大单位的,也有想从经济落后的地区的想到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任职的;第三类是‚入仕型‛,有行政领域的一般干部想成为领导干部的;也有非行政领域的人士想当官者,比如企业老板想成为政府部门领导干部的。

如河南省原安阳市长杨善修在收了某建筑公司经理4000元后,便任命其为安阳市政府副秘书长;在收了安阳内衣厂原厂长的3000元后,杨就任命其为林州市副市长。

卖官者一般主要发生在三类人身上:一类是地方党委、政府的‚一把手‛,其中以地(市)、县委书记为多,尤其是县委书记已成为目前用人腐败的‛重灾区‛,这类人在干部问题上具有压倒性、决定性作用;二是分管组织工作的领导干部,一般以党委组织部部长为多,这类人熟悉干部运作规则和套路,在干部使用上具有便利优势;三是党委、政府的其他领导。

这类人可以在某些方面帮助某些干部提升。

2、买卖时机的稳定性从本质上看,我国的行政领导方式和干部管理干部机制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和制度性,选拔使用干部是行政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内容之一,但干部的提拔调整也不是经常进行的。

所以‚卖官卖官者‛必须‚抓住机遇‛,因而‚买官卖官‛现象的发生也具有时间上的规律性。

一般来说,‚买官卖官‛现象主要集中出现在两个‚高发期‛、两个‚热门期‛:‚高发期‛之一:地方党委、政府换届和政府机构改革之际。

在这个时期,干部交流提拔的任务重、数量多,因此许多买官者趋之若骛,卖官者也可以浑水摸鱼。

而且此时进行不正当的交易活动也不易被察觉。

‚高发期‛之二:领导新来或即将调走之际。

新官上任,有人会来投石问路,要求买官者较多;领导干部即将调走,有些遗留问题得赶紧解决,否则就会留下隐患,愿意卖官的现象易多发。

如山西省原长治市委书记王虎林在担任长治县委书记期间,得知其将被提拔为长治市委常委,就在两个月期间调整干部432人,提拔副科级干部78人,成了有名的‛官帽批发商‛。

‚热门期‛之一:过年过节。

此时买官者以‚看望‛为名堂而皇之送礼,借机拉拢上级领导。

而卖官者也以‚人之常情‛而心安理得地坦然受贿。

辽宁省原沈阳市委副书记、市长慕绥新曾经在过节期间收受钱物多达几百万元。

被称为‚红包书记‛的福建省原政和县委书记丁仰宁当政2年间就在‚三节两寿‛(即春节、端午、中秋,官员生日和官员夫人的生日)受贿100万元。

‚热门期‛之二:领导遇到特殊情况的时候,一般是领导有病、出国、到党校学习,或子女上学、家中老人去世等,都可以为买官者提供‚商机‛。

如慕绥新在北京住院期间受收礼金达100余万元。

黑龙江省原海伦市委副书记王学武,2000年底借原绥化市委书记马德住院之机向其行贿,次年春即被提拔为青冈县县长。

3、买卖方式的多样性买官者的行为方式有三种:一是猛烈轰炸式,即短期内投入巨资;二是死缠烂打式,经常送,虽数目不多,但长期坚持不懈,不达目的不罢休;三是雪中送炭式,即在领导急需用钱的时候,如领导在出国或向领导的上级送礼时,慷慨解囊;四是首尾呼应式,即事未办前送钱求助,事办成后再送钱财表示感谢。

卖官者的表现方式分三类:一是直接索取型,即公然索贿,这种现象相对较少;二是半推半就型,明说不要,但最终还是接受;三是暗示型,许多领导往往在调整干部前先放出风声,或者考察后暂时搁臵一段时间不研究任命,导致许多急于提拔的人赶忙送礼。

在交易的地点上,一般是在领导的家中和办公室发生居多。

但也会出现在特殊地方,如领导在党校学习期间或出差、出国途中。

在交易的形式上,有直接上门去送的,这一般发生比较熟悉的上下级之间;也有通过中间人介绍的,主要发生在彼此不熟悉或级别相差较大或工作领域不同的人之间。

当前出现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通过给领导夫人送礼而买官的现象较多。

如辽宁省原鞍山市烟草局局长给原沈阳市长慕绥新的妻子送了一份厚礼,后被任命为沈阳烟草局副局长,不久很快被提拔为局长。

黑龙江省原绥棱县县长李刚让其妻子焦某将一张30万元的存折送给当时的绥化市委书记马德之妻田雅芝,田收下后告诉了马德,李刚很快就被提拔为绥棱县委书记。

4、买卖资金流动的复杂性买官者的资金来源多样:一是利用单位公款;二是挪用其他资金如上级下拨的项目款、工程款;三是到金融单位贷款;四是到朋友或亲戚处借钱,五是自筹资金(见图1)。

此五种来源中,前两种居多而且具有隐蔽性,后三种现象较少,但影响恶劣。

在中组部通报的‚陕西商洛市商州区委书记张改萍‘卖官案’‛中,商州区水务局副局长兼水政监察大队队长刘志善的行贿款是从朋友处借来的,麻街镇党委书记唐康勋的行贿款居然是从信用社贷来的。

在四川省原南充市高坪区区委书记杨毓培卖官案中,镇官刘恒甚至把其父亲的住房作抵押贷款送给杨毓培,如愿以偿升任区委副书记兼政法委书记。

‚贷款买官、当官还贷‛现象折射出的疯狂权力和扭曲的‚官念‛,令人触目惊心。

图1 官员‚买官‚资金的主要来源卖官者的资金去向多样:一是供自己或家人挥霍享受;二是向更上一级的‚卖官者‛买官;三是用于烧香拜佛等其他支出。

陕西省原商洛市商州区委书记张改萍在受贿后多次前往全国许多大寺院烧香拜佛、上供布施,先后用去香火钱30余万元。

(二)‚买官卖官‛现象的发展趋势随着改革开放向纵深领域发展,腐败不断侵袭进入权力领域。

虽然‚买官卖官‛现象比其他腐败行为发生的概率较低,但其手段却日益花样翻新,势头更加变本加厉,危害程度更加严重。

1、涉案人数和案件数目越来越多近年来,被查处的‚买官卖官‛案不断增多,许多行政领导干部纷纷因此落马。

建国以来查处的最大卖官案——黑龙江省原绥化市市委书记马德受贿案,涉及领导干部260多人,绥化市(包括下辖lO个县市)的处级以上干部中,有50%被卷入了这桩惊天大案,仅该市各部门一把手就有50多人。

被百姓讥为‚官帽批发公司总经理‛的陕西省原商洛市商州区委书记张改萍,在为他人办理干部任用、提拔、调动时,共收受28人贿赂106.9万元。

2、涉案金额越来越大(1)官位的价码节节攀升。

早先,科级干部、县级干部的‚售价‛不过数千元,如今已涨到数万甚至数十万。

如河南省原鹤壁市市长朱振江1992年在其担任安阳市副市长期间,接受了安阳市商委干部郭某的2000元贿赂后,即把其调入安阳市重工局并任命为办公室主任(正科级)。

而山东省原荷泽行署副专员卢效玉出售‚乌纱帽‛的市价为:提拔乡镇正职1—2万元,,提拔副县级2—3万元。

山西省长治市一个镇办煤矿的矿长被时任市委书记的王虎林提拔为屈家山乡党委书记后公然说:‚我花了8万块才买个书记,谁愿干我20万卖给谁。

‛所以长治当时流传一句话:‚五千块钱站站队,一万块钱上上会,最少两万才到位‛。

黑龙江省原明水县县长吕岱,先后3次送给原绥化市委书记马德14万元,不久被提拔为明水县县委书记。

(2)卖官者的收入日益增多。

早期,卖官者受贿的金额并不高,如原河南省鹤壁市市长朱振江曾经帮助提拔干部18人次,共受贿23万元。

而后来,卖官者的收入非常惊人。

同样是正地级干部,先后担任黑龙江省绥化地区行署专员、绥化地区地委书记、绥化市市委书记的马德,利用提拔使用干部等便利,先后收取钱款520万元、美金2.5万元,其受贿总额是朱振江的30倍。

广东省原河源市委副书记卢建中先后收受200万元贿赂后,12名‚买主‛得到升迁。

山西省原翼城县县委书记武保安担任县委书记才8个月就靠‚卖官‛敛财500多万元。

安徽省和县原县委书记杨建国先后87次‚卖官‛,其家产600多万元大多是‚卖官‛所得。

3、涉及官员的级别越来越高在近年来查处的‚买官卖官‛案中,虽然地(市)级、县级干部呈上升趋势,成为卖官队伍的‚主力军‛,但也出现了高级干部增多的情况,因卖官被查处的领导级别已达到省部级干部,如原云南省省长李嘉廷突击提拔102名副厅级干部,获利750多万元;原黑龙江省政协主席韩桂芝在担任主管组织的副书记和组织部部长期间,受贿950万(一说700万)。

原江苏省委、组织部部长徐国健,受贿总额达640万,其中一次接受原江苏省交通厅厅长章俊元为解决个人的职务、职级问题所送去的200万元。

原国土资源部部长田凤山也被马德‚买官卖官‛案牵涉而落马。

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克杰也曾接受贿赂,为他人在个人提拔方面给予‚帮忙‛。

4、集团腐败日益严重当前‚买官卖官‛现象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出现‚窝案‛、‚串案‛增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