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公开课教案
春江花月夜公开课教案
春江花月夜公开课教案教案标题:春江花月夜公开课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杨洪基的《春江花月夜》这首古典诗词,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朗读和演讲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相关任务。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制作一份有关《春江花月夜》的海报,展示在教室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向学生介绍《春江花月夜》这首古典诗词的背景和作者杨洪基,激发学生对该诗词的兴趣。
活动一:诗词理解和欣赏1. 分发《春江花月夜》的诗词文本给学生,并请他们默读一遍。
2. 引导学生通过诗词的描写,理解其中蕴含的意境和情感。
3. 分小组让学生讨论并分享他们对诗词的理解和感受。
4. 邀请学生展示他们的理解和感受,可以通过朗读、表演或画画等形式。
活动二:朗读和演讲1. 向学生介绍朗读和演讲的重要性,并解释其中的技巧和要点。
2. 分组让学生练习朗读《春江花月夜》,并互相给予反馈和建议。
3. 选出每个小组中最佳的朗读者,进行全班朗读比赛。
4. 鼓励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进行简短的演讲,分享他们对《春江花月夜》的理解和感受。
活动三:创作与表演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段诗词进行改编和创作。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春江花月夜》的意境和情感通过表演的方式展现出来。
3. 每个小组进行排练和准备,并准备一份简短的剧本。
4. 学生们进行表演,通过表演的方式展示他们对《春江花月夜》的理解和创作。
结束活动:1. 对学生的表演给予肯定和鼓励,强调他们在理解、朗读和表演方面的进步。
2. 提醒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对其他古典诗词进行欣赏和表达。
3. 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深入了解和研究。
教案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诗词理解和欣赏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2. 评估学生在朗读和演讲中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技巧。
3. 评估学生在创作与表演活动中的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春江花月夜》教案【优秀6篇】
《春江花月夜》教案【优秀 6 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下内容是我为您带来的6 篇《《春江花月夜》教案》,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大学语文》是 21 世纪高职高专规划教材,旨在以浓厚的优秀历史文化积淀构筑学生的精神支柱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把大学生真正塑造成具有高尚情操、完美人格、丰富知识、学有所长的高素质优秀人才。
而《春江花月夜》是文学欣赏里很重要的一首诗歌,它选自上篇的第二单元,生命之悟单元,是唐初张若虚写的一首著名的诗歌,它融美景、美理、美情与一体,让我们不但欣赏到美景,感觉人世间的真情,而且还能引起我们对生命,对人生,对宇宙进行深思。
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
人生态度。
古人对这首诗的评价是“孤篇压全唐” 、“盛唐第一诗” 、“春风第一花” 、“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
现代著名诗人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
而且通过这首诗的欣赏,我们会掌握一些欣赏诗歌的基本方法。
高职一年级的学生,欣赏诗歌基本上只是从感性上来欣赏,还停留在高中时候的学习方法,习惯于听老师讲,所以要改变他们原有的固有的模式,调动他们的积极参与的意识。
让他们欣赏诗歌从感性欣赏上升到理性欣赏。
主要完成三个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本诗的欣赏讲解,掌握欣赏诗歌的一些方法和技巧,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
这也是教学中的重点。
能力目标:训练同学们进入诗歌的意境,说出诗歌的美妙之处,锻炼同学们领悟诗歌韵味的能力、朗读能力和说话能力。
这也是教学中的难点。
情感目标:通过本诗的讲解,培养同学们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珍惜一切美好的东西 (包括热爱大自然,热爱全人类;珍惜亲情、友情和爱情;珍惜时间、珍惜青春) 等情感。
《春江花月夜》是一首韵律优美的诗歌,它带有一点淡淡哀愁的离别愁绪。
这种离愁始终透露出一种空蒙、迷惘、柔和的情调,象轻梦飘过。
《春江花月夜》公开课教案
《春江花月夜》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掌握作者张若虚及其文学地位,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诗歌。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体会《春江花月夜》的意境美、音乐美和建筑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陶冶情操。
二、教学重点1. 感受《春江花月夜》的意境美、音乐美和建筑美。
2. 分析诗中的意象,理解诗人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 诗中一些生僻词汇的解释。
2. 诗歌的背景及作者张若虚的文学地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的背景、作者及诗中的意境。
2. 对比分析法:通过对比,让学生体会诗歌的美。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诗中意象的理解。
五、教学准备1. 课件:展示诗歌原文、译文、背景资料等。
2. 相关资料:介绍张若虚及其作品的文献。
3. 音响设备:播放古典音乐,营造氛围。
提取码:2024六、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张若虚及其文学地位,激发学生兴趣。
2. 朗读诗歌:让学生跟随课件朗读诗歌,感受其音韵美。
3. 讲解诗歌背景:介绍《春江花月夜》的创作背景。
4. 分析诗歌意境:讲解诗中的意象,如“春江”、“花”、“月夜”等,让学生体会诗歌的美。
5. 对比分析:通过对比,让学生体会《春江花月夜》的意境美、音乐美和建筑美。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对诗中意象的理解。
7. 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
七、课堂练习1. 让学生运用所学,自行创作一首以“春江花月夜”为主题的诗歌。
2. 分析练习中的诗歌,引导学生运用对比分析法,评价其意境美、音乐美和建筑美。
八、作业布置1. 背诵《春江花月夜》。
2. 深入了解张若虚的其他作品,下节课分享。
九、课后反思1. 总结课堂教学效果,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
2.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策略。
十、拓展延伸1. 推荐相关文学作品:介绍其他有关“春江花月夜”题材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拓展阅读。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公开课《春江花月夜》教案
春江花月夜【教学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赏析本诗含蓄、隽永、景理情浑然天成的画意诗情。
2.思维发展与提升:了解和把握古代诗人借助意象述志达情的主要文脉,以提升诗歌鉴赏能力。
3.审美鉴赏与创造:学习通过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美。
4.文化传承与理解:体悟作者的情怀和哲思。
【教学重难点】体会画面美和哲理之趣。
【授课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提问法【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春江花月夜》谓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闻一多《宫体诗的自赎》)享有“孤篇压全唐”、“盛唐第一诗”、“春风第一花”的美誉,张若虚也因为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为什么他能跻身唐代的诗歌盛宴中毫不逊色呢?我们今天来找到答案。
二、解题《春江花月夜》,其原为乐府旧题,相传由陈后主创制,属宫体诗。
乐府是一种合乐即可唱的诗。
《春江花月夜》本为古乐府的旧题,初为吴地民歌,后被引入宫廷改制成宫廷乐曲。
宫体诗题材比较狭隘,多写宫中琐事、恋情等。
作者吸取了南朝民歌的内容形式,以和谐的歌调,点染出祖国锦绣的江山,探索宇宙的神奇奥妙,描述了动人心弦的春江花月夜之景,抒写了游子思妇离恨闺怨之情。
《春江花月夜》这个标题有何特点?春、江、花、月、夜五个名词,五个意象,五幅画面。
三、走近作者张若虚(约660-约720),扬州人,唐代诗人。
曾以“文词俊秀”而名显长安,与贺知章、包融、张旭并称“吴中四士”。
仅《全唐诗》录存《代答闺梦还》、《春江花月夜》两首。
《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为世人所倾倒,诗人因此名垂后世。
后世评价《春江花月夜》一诗“孤篇压全唐”、“盛唐第一诗”、“春风第一花”、“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四、整体把握《春江花月夜》获得这么高的评价,那么,它好在哪里?谈谈你的初读感受。
1.题目中春、江、花、月、夜五个意象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景,哪个意象是全诗的纽带?明确:升起──高悬──西斜──落下全诗以月为主体,紧扣月下的春、江、花,月是诗中生命的纽带,统摄全诗。
《春江花月夜》公开课教案
《春江花月夜》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及作者;2. 激发学生对这首诗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1. 介绍《春江花月夜》的创作背景;2. 简介作者张若虚及其诗歌风格;3.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图片、音乐等素材,为学生营造一个优美的教学氛围;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春江花月夜》会成为千古绝唱?第二章:诗歌解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春江花月夜》的意象和意境;2.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春江花月夜》的意象组合;2. 解读诗中的意境美;3. 学习诗中的修辞手法。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逐句解析诗歌,体会诗中的意象和意境;2. 学生分享对诗中修辞手法的理解;3. 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第三章:诗歌朗诵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朗诵技巧;2.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内容:1. 学习《春江花月夜》的韵律和节奏;2. 练习诗歌朗诵;3. 分享朗诵心得。
教学活动:1. 教师示范朗诵,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2. 学生分组练习朗诵,互相评价;3. 选取优秀朗诵者进行分享。
第四章:诗歌创作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创作兴趣;2. 提高学生的文学创新能力。
教学内容:1. 学习《春江花月夜》的创作手法;2. 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实践;3. 分享创作成果。
1. 教师分析《春江花月夜》的创作手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2. 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3. 选取优秀创作进行分享和点评。
第五章:课程总结教学目标: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 激发学生对《春江花月夜》的深入研究兴趣。
教学内容: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2. 提出课后学习任务。
教学活动:1. 学生分享对本节课的学习体会;2. 教师布置课后学习任务,鼓励学生深入研究《春江花月夜》。
第六章:诗歌背景与文化教学目标:1. 加深学生对《春江花月夜》文化背景的理解;2. 引导学生了解唐代社会风俗与诗歌创作的关系。
音乐教案《春江花月夜》(优秀4篇)
音乐教案《春江花月夜》(优秀4篇)《春江花月夜》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诵读诗歌,感受和体验诗歌的意境和形象。
2、理解诗歌的意境美、哲理美、情感美,体会景、情、理的完美融合。
3、感受春江花月夜的美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生、对宇宙的联想与感慨,体会诗中表现的游子与思妇相思相爱之情。
教学重点1、展开联想与想象,体味诗歌意境2、把握水乳交融、优美深邃的景、情、理教学难点1、把握水乳交融、优美深邃的景、情、理2、置身诗境,理解诗中的画面及由此产生的人生感慨教学方法情境设置法、学案导学法、点拨法学法指导1、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梳理诗歌中的意象2、通过诵读,合作探究,让学生掌握诗歌内容,领会诗歌中的情感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PPT)教与学互动设计(课间利用多媒体播放民乐《春江花月夜》,展示春江月夜的图片暖场)一、情境导入我们中国自古便是诗的国度,唐诗更是我们民族的瑰宝。
在我国浩瀚的诗海中,有无数文人墨客都曾望月有感而写下吟诵月亮的美丽诗句,同学们读过哪些关于月亮的诗句?现在我们展示、交流一下课前分组搜集到的古典诗词中的咏月佳句,看看月亮承载了人类哪些丰富的思想感情。
1、自然美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2、宇宙意识:“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3、望月怀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人情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月解重圆星解聚,如何不见人归。
”4、思家恋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月在诗歌中似乎成了诗人生命情怀的寄托,而月也因此成就了不少诗人的千秋美名。
唐代的张若虚就是如此。
现在,我们就一起去领略他笔下那轮光照千古的明月吧。
二、板书课题光照千古的明月,江流不息的情思——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诵读赏析三、知人论世小组代表根据课前搜集的信息发言,介绍张若虚及《春江花月夜》教师补充(出示powerpoint):《春江花月夜》是一首乐府诗,作者吸取了南朝乐府民歌的内容和形式,采用优美的抒情旋律,细致地描绘了江南水乡春江花月夜清幽静谧的自然景色,发出宇宙无穷、人生短促的思索,抒写游子思妇离恨闺怨之情。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优秀9篇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优秀9篇《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赏析本诗的景、情、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2、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
3、培养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景、情、理是如何有机地融合的。
【导入】自古以来,月是个永恒的主题,伴随着人类的脚步,关注着苍生的冷暖,千百年来一直成为文人墨客笔下所吟咏的对象,在此之中倾注了他们的爱恨情愁,寄托了他们的悲欢离合,展示了他们的人生坎坷。
月亮在中国文化中象征意义十分丰富。
她是美丽的象征,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审美意境;同时,月亮也是人类相思情感的载体,她寄托了恋人间的相思,表达了人们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怀念。
在失意者的笔下,月亮又有了失意的象征,引发了许多失意文人的空灵情怀。
那高悬于天际的月亮,也引发了人们的哲理思考,因而成为永恒的象征。
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是引起无限遐想。
我们自然会想到与月相关的诗句。
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就有这样一位诗人,因为一轮明月而成就了诗坛的千秋美名,这位诗人就是初、盛唐之交的张若虚,这首诗便是千百年来无数人为之迷恋、为之倾倒的《春江花月夜》。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张若虚笔下那轮明月的光华吧。
一、知识链接1、作者介绍:张若虚(约660-720)唐代诗人,江苏扬州人。
张若虚所生活的时代,正值唐朝鼎盛时期,同时也是唐诗发展进入空前辉煌时期的前奏。
张若虚从小致力于诗文学习,以擅长诗歌而闻名于世,与当时的贺知章、张旭、包融,并有“吴中四士”之称。
赴长安求官时,他曾以“文辞透逸”一度轰动过京城,不知为什么,张若虚的仕途却不佳,从现存的资料来看,仅做过一任兖州兵曹地方小吏。
张若虚的作品,今仅存诗两首,其一便是上面这首脍炙人口、并使他名垂后世的《春江花月夜》。
另一首为五言律诗《代答闺梦还》,两首均收入《全唐诗》。
2、背景提示《春江花月夜》一向有“以孤篇压倒全唐”之誉,诗人以清新自然的笔调、反复咏叹的手法,细腻地描绘了春江月夜的绮丽景色,把读者带进了一个廖廓静谧的迷人境界。
《春江花月夜》公开课教案
《春江花月夜》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师简介:《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代表作,被誉为“孤篇盖全唐”的杰作。
1.2 学生分享: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春江花月夜》的了解和感受。
1.3 课程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欣赏《春江花月夜》的意境和艺术魅力。
第二章:诗歌背景介绍2.1 时代背景:介绍唐朝的社会背景,特别是文艺发展的情况。
2.2 诗人简介:详细介绍张若虚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2.3 诗歌创作背景:讲解《春江花月夜》的创作背景和动机。
第三章:诗歌内容解析3.1 逐句解析:逐句讲解诗歌的内容和意义。
3.2 意象分析:分析诗歌中的主要意象,如春、江、花、月、夜等。
3.3 情感表达:探讨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和哲理。
第四章:诗歌艺术特色分析4.1 韵律分析:分析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验其音乐美。
4.2 修辞手法:讲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4.3 艺术风格:探讨《春江花月夜》的独特艺术风格。
第五章:课堂互动与创作5.1 小组讨论:分组让学生讨论《春江花月夜》给他们带来的感受和启示。
5.2 创作分享:邀请学生分享他们以《春江花月夜》为灵感创作的诗歌或画作。
第六章:诗歌与音乐结合6.1 音乐导入:播放与《春江花月夜》相关的音乐,如古筝、琵琶演奏等,让学生感受诗歌与音乐的结合。
6.2 诗歌朗诵:邀请学生或教师朗诵《春江花月夜》,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6.3 音乐创作:指导学生以《春江花月夜》为灵感,创作简单的音乐作品。
第七章:比较欣赏7.1 选取与《春江花月夜》主题相关的其他诗作,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
7.2 学生分组讨论:对比两首诗歌的主题、意境、艺术手法等方面的异同。
7.3 分享讨论成果: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比较欣赏心得。
第八章:拓展阅读与讨论8.1 推荐与《春江花月夜》相关的阅读材料,如古代评论家的赏析文章、现代学者的研究著作等。
8.2 学生自主阅读: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阅读材料进行自主阅读。
《春江花月夜》公开课教案
(完整版)《春江花月夜》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春江花月夜》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2. 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中国古典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1. 诗词背景介绍:《春江花月夜》的产生背景、作者张若虚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2. 诗词文本解析:逐句解析诗词的意象、情感和艺术手法。
3. 诗词意境感受:通过图片、音乐等辅段,让学生沉浸于诗词描绘的春江花月夜之美。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词背景、文本解析和意境感受。
2.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对诗词的理解和感悟。
3. 情景教学法:利用图片、音乐等素材,营造有利于学生沉浸的学习氛围。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包含诗词背景、文本解析、图片和音乐等素材。
2. 教学设备:投影仪、音响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诗人张若虚及其创作风格,激发学生兴趣。
2. 诗词背景讲解:讲解《春江花月夜》的产生背景,帮助学生了解诗词的历史背景。
3. 文本解析:逐句讲解诗词,分析意象、情感和艺术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词内涵。
4. 意境感受:展示与诗词相关的图片和音乐,让学生沉浸在春江花月夜的美好意境中。
5. 互动环节:邀请学生分享对诗词的理解和感悟,开展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诗词的魅力和艺术价值。
7.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课后背诵《春江花月夜》,并写一篇心得体会。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背诵和心得体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诗词理解与鉴赏能力:通过学生的讨论和作业,评估学生对《春江花月夜》的理解深度和鉴赏能力。
七、教学拓展1. 比较学习:引导学生比较《春江花月夜》与其他古代诗词的异同,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
2. 创作练习:鼓励学生尝试创作以“春江花月夜”为题材的诗词,提高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春江花月夜》公开课教案
《春江花月夜》公开课教案教案主题:《春江花月夜》公开课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并理解《春江花月夜》这首诗的主题和意境;2. 学习分析诗歌的结构和修辞手法;3. 培养学生欣赏和鉴赏诗歌的能力;4. 提高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教案内容: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春江花月夜的景色,引起学生的兴趣;2. 提问:你们对《春江花月夜》这首诗有什么了解?你们对这首诗的主题和意境有什么想法?二、阅读理解(10分钟)1. 分发《春江花月夜》的诗歌原文给学生,让学生独立阅读;2. 学生自主思考,回答以下问题:a. 诗歌的主题是什么?b. 诗歌中的意象有哪些?它们给你什么感觉?c. 诗歌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三、诗歌分析(15分钟)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2. 每个小组选择一段诗句进行分析,包括诗句的意义、修辞手法等;3. 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小组进行点评和讨论。
四、欣赏赏析(15分钟)1. 分享名家名篇:播放名家朗诵《春江花月夜》,让学生感受不同诠释方式的差异;2. 学生进行诗歌赏析,表达自己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3.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歌中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五、写作练习(15分钟)1. 提问:你对春江花月夜的印象是什么?是否有类似的经历或感受?2. 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写一篇关于春江花月夜的作文,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进行发挥;3. 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作文,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六、课堂总结(5分钟)1. 教师进行课堂总结,强调诗歌的美和诗歌的表达方式;2. 提问:你们对这堂课有什么收获?你们对《春江花月夜》有了新的认识吗?七、课后作业1. 要求学生继续阅读和欣赏其他名家名篇,提高对诗歌的鉴赏能力;2. 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最喜欢的诗歌的作文,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辅助工具:1. 《春江花月夜》的诗歌原文;2. 图片或视频展示春江花月夜的景色;3. 名家朗诵《春江花月夜》的音频或视频。
《春江花月夜》教案(最新8篇)
《春江花月夜》教案(最新8篇)语文《春江花月夜》教案篇一展示课件:作者简介。
找学生读。
展示全诗课件,让学生自读几分钟。
走进课文:《一》课件展示前四节生齐读问:开头两句点出了题目中的哪几个景物?春江,月最突出的写了哪个景物?(板书)月这是怎样的一轮月啊?板书(潮生月)赏析“生”字写出了明月与海潮活泼的生命。
曾有诗云: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可以说一个“生”字写出了明月伴随着海浪相生相依的状态。
还有呢?(随波月)春江带月,月随波转,一望无垠,极其开阔而博大。
下面还有什么月?似霰月如霜月这是个比喻句,写出了月光的什么特点?细,轻,柔。
概括一下这两轮月的特点(辽阔朦胧)该怎么读?读出它的舒缓,陶醉来。
找学生读指导师范读展示课件白云五句生齐读这轮明月它缓缓升起了,它照在春江水上,春水涣涣,它照在花丛中,繁花艳艳,它照在人的心上,又能引发人的什么思绪呢?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同学们找找看,这轮明月让哪些人心生感慨!思妇游子扁舟子是指——飘荡江湖的游子明月楼是指——思妇的阁楼它照在思妇凭栏远眺的身影里,它照在游子起身回首的双眸里,可谓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这分隔万里的思妇和游子,他们的情意“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在分隔万里的思妇和游子,他们“不思量,自难忘”。
诗人又是如何具体的描写他们的呢?赏析其中的“卷”和“拂”拟人手法,明写月光的挥之不去,实写思妇思念远方游子的苦恼和懊恼。
这是个(相思月)这段应该怎么读?(低回)生示范,指导,师示范《三》展示课件此时相望不相闻到复西斜“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鸿雁和鱼龙本是传递感情的信物,可上有广袤的天空,善于长途飞翔的鸿雁不能随月光飞到你身边,下有悠长的流水,潜跃的鱼龙也只能跃起一层层波纹而难以游到你眼前,在现实中无法实现愿望的游子,只能沉沉的睡了,在梦中,他梦到了什么?落花(展示落花意象课件)生读落花是衰败的象征,在诗歌里象征着游子的还乡梦碎。
《春江花月夜》优秀教案(精选7篇)
《春江花月夜》优秀教案《春江花月夜》优秀教案(精选7篇)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春江花月夜》优秀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春江花月夜》优秀教案篇1【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⑴分析、理解本诗的意象和象征意味。
⑵能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2.情感目标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诗歌的情境美。
3.能力目标通过诵读、欣赏增强对诗歌的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诵读、意象分析、感情把握。
一、导语设计:在一个春天晴朗的夜晚,你置身一人来到美丽的江边,你的头顶上就有一轮硕大的明月……接着回顾有关月的诗句,自然引出张若虚在《春江花明月》这首诗里也写了月。
那么,他传递的是怎样的情思呢?直接进入课文。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旅夜书怀》)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二.整体感知,品诗意对《春江花月夜》这样一首千古美文,我们一定要用心去读、去品。
那么,同学们让我们抛开一切,用心灵去倾听诗人的心声。
(分组诵读)1.读了这首诗,作者融入的是怎样的情感?明确:相思之情2.根据诗中语句的描写,写出月亮运行的轨迹(学生活动)提示:月亮:升起——高照——西斜——沉落3.再根据老师的提示,概括各个部分的内容。
提示:月下之景——月下之理——月下之情三.细度全诗,品诗韵(一) 分析景物美(1——10句)( 学生齐读)1.当月亮随波而生时诗人看到了哪些美景?2.前十句写了一种很美的画面,能否用自己的话描述这幅绝美的画面?(引导学生赏析)3.这十句写景的诗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明确:表现了作者见到江天月夜美景的惊喜之情。
4.同学们能不能结合诗句用一两个词来概括这幅美景的特点?明确:寥廓、空明、澄澈(再次齐读,体会作者的惊喜之情)(二) 分析哲理美 (11——16句)1.置身于如此空明纯净、澄澈寥廓的美景,所以当孤月高悬时,诗人张若虚先想到什么?(生齐读11——16句)明确:想到“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春江花月夜教案(精选6篇)
春江花月夜教案(精选6篇)欣赏春江花月夜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张若虚,在诵读中初步感受诗歌。
2、缘景明情,赏析景、理、情浑然天成的画意诗情。
3、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
4、深刻领悟诗中抒发的游子思妇的相思之情和体现的宇宙与人生的哲理,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珍惜生命的人生态度,以及对纯洁情感,真、善、美精神的追求。
教学重点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理解景、情、理如何有机地融合的。
教学过程一、导入投影有关“月”的诗句。
月是古典诗歌的经典意象,诗人们或在月中寄托自己的情思,或因月引发哲理思考。
在唐代,有一位诗人因为一轮明月而成就了诗坛的千秋美名,他就是张若虚,这首诗就是《春江花月夜》。
二、学法指导:总结诗歌鉴赏方法。
明确:朗读、想象和联想、意象分析等。
三、作者简介(教材注释)四、学生依据课文注音自由诵读。
五、教师范读。
(播放课件,展示图片和配乐)六、学生朗读(齐声朗读与个别诵读相结合)七、思考探究:(投影展示问题)1、通观全诗,哪一种意象贯穿全篇?明确:月。
写月的诗句最多。
月是一条生命纽带贯穿全诗,将景物和情感联系起来。
2、找出写有月的诗句,品读这些诗句,思考全诗写了月的几种状态?明确:写了月的四种状态,即初生的月(海上明月共潮生)——高悬的孤月(皎皎空中孤月轮)——西斜的月(江潭落月复西斜)——落月(落月摇情满江树)从月生到月落,这是一条时间线索。
3、随着月的变化,作者写了哪些内容,感情的起落是怎样的?明确:全诗围绕月的变化这样一条时间线索,写了月下美景、作者的哲理思考、思妇怀人、游子梦乡、梦醒后的情韵几方面内容。
诗情从高亢逐渐平缓,又走向低回、哀怨,最后是梦醒后的孤寂。
结尾情韵悠长,让人回味无穷。
八、赏析活动:学生展开想象,描述画面内容。
(选取自己最喜欢的一句或几句)教师及时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
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诗歌是情景交融的,本诗情景理三方面完美融合。
春江月夜(景)宇宙人生(理)相思愁情(情)十、拓展练习(作业):学生搜集诗句,探究“江水、落花、春”等诗歌意象拓展阅读:《春江花月夜》赏析《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清商曲辞吴声歌曲》旧题。
《春江花月夜》公开课教案
《春江花月夜》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和作者。
2.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教学内容:1. 介绍《春江花月夜》的创作背景和作者张若虚。
2.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3. 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
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
2. 问答法: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欣赏《春江花月夜》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讲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
3.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4. 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
5. 课堂小结,强调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复述诗歌的背景和作者。
2. 学生能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3. 学生能感受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
第二章:诗歌主题分析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春江花月夜》的主题思想。
2. 引导学生深入解读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教学内容:1. 分析《春江花月夜》的主题思想。
2. 解读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
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诗歌的主题思想。
2. 分析法:引导学生解读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章的内容,为本章的学习做铺垫。
2. 分析《春江花月夜》的主题思想。
3. 解读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
4. 学生分享对诗歌主题和情感的理解。
5. 课堂小结,强调诗歌主题和情感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复述诗歌的主题思想。
2. 学生能解读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
第三章:诗歌意象分析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春江花月夜》中的主要意象。
2. 引导学生欣赏诗歌中的美。
教学内容:1. 分析《春江花月夜》中的主要意象。
2. 引导学生欣赏诗歌中的美。
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诗歌中的主要意象。
2. 欣赏法:引导学生欣赏诗歌中的美。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回顾前两章的内容,为本章的学习做铺垫。
2. 分析《春江花月夜》中的主要意象。
3. 引导学生欣赏诗歌中的美。
《春江花月夜》公开课教案
《春江花月夜》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师简介:《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代表作,被誉为“孤篇横绝,初二最佳诗”。
1.2 学生分享: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春江花月夜》的了解和感受。
1.3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欣赏《春江花月夜》的意境美,体会诗中的景、情、意,提升审美情趣。
第二章:诗词解析2.1 诗句解读:教师逐句解析《春江花月夜》的诗句,讲解生僻字词的含义。
2.2 意境分析:分析诗中的意象,如春、江、花、月、夜等,引导学生感受诗人构建的意境。
2.3 情感把握:讲解诗人的情感变化,体会诗中的悲欢离合、人生哲理。
第三章:文化背景3.1 唐代社会背景:介绍唐代的历史背景,分析诗人创作《春江花月夜》的的社会环境。
3.2 诗歌创作背景:讲述诗人张若虚的生平,揭秘《春江花月夜》的创作动机。
3.3 诗派风格对比:介绍唐代其他诗人的作品风格,与《春江花月夜》进行对比,突出其独特性。
第四章:艺术特色4.1 韵律分析:讲解《春江花月夜》的韵律特点,如平水韵、对仗等。
4.2 修辞手法: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4.3 表现手法:讲解诗人如何运用表现手法,如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等,构建诗境。
第五章:互动环节5.1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最欣赏的诗句,并解释原因。
5.2 创意表达:邀请学生用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表达对《春江花月夜》的理解和感悟。
第六章:名篇欣赏6.1 教师推荐:介绍与《春江花月夜》风格相近或对其产生影响的诗词,如李白的《庐山谣》、王维的《山居秋暝》等。
6.2 学生阅读:学生自行阅读推荐诗词,感受其意境与《春江花月夜》的异同。
6.3 交流讨论:分组进行讨论,比较所推荐诗词与《春江花月夜》在意境、情感、艺术特色等方面的差异。
第七章:诗词鉴赏方法7.1 教师讲解:教授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包括关注、作者、注释、意象、关键词等。
7.2 学生实践: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对《春江花月夜》进行深入鉴赏。
《春江花月夜》公开课教案
《春江花月夜》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掌握作者张若虚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通过分析诗中的意象,让学生体会古典诗词的美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春江花月夜》的意境,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诗中的意象分析。
2. 诗句的节奏与韵律。
3. 作者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难点1. 诗中意境的感悟。
2. 古典诗词的鉴赏方法。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春江花月夜》的原文、注释、译文以及相关背景资料。
2. 学生准备:预习《春江花月夜》,了解作者生平和创作风格。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张若虚的生平和创作风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朗读《春江花月夜》,感受诗句的节奏与韵律。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如江、花、月、夜等,感悟作者的情感。
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讲解,深入剖析诗的意境。
5. 案例分析:分析其他古典诗词,引导学生掌握古典诗词的鉴赏方法。
6. 情感体验:让学生谈谈对《春江花月夜》的感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典诗词的重要性。
9. 课后反思: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反思教学效果,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春江花月夜》与其他古典诗词的对比,分析各自的艺术特色。
2. 文化传承:介绍《春江花月夜》在中华民族文化中的地位,强调古典诗词的价值。
七、课堂互动1. 提问环节: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加深对《春江花月夜》的理解。
2. 讨论环节:针对诗中的意境,让学生展开想象,进行创意讨论。
八、实践环节1. 朗诵比赛:学生分组朗诵《春江花月夜》,培养表达能力。
2. 书法展示:让学生书写《春江花月夜》中的经典诗句,体会诗词与书法的结合。
2024年《春江花月夜》课教案
2024年《春江花月夜》优质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和作者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意境解读诗中的象征和隐喻欣赏诗中的韵律和音乐性1.2 教学内容简介《春江花月夜》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生平分析诗中的主要意象和意境解读诗中的象征和隐喻欣赏诗中的韵律和音乐性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掌握《春江花月夜》的诗意和主题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意境解读诗中的象征和隐喻2.2 教学难点理解诗中的深刻哲理和情感表达分析诗中的韵律和音乐性探索诗中的象征和隐喻的内涵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讲解诗的背景和作者生平分析法: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意境解读法:解读诗中的象征和隐喻欣赏法:欣赏诗中的韵律和音乐性3.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展示诗中的意象和意境文本材料:提供相关的诗歌和评论文章讨论和小组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考第四章:教学过程与步骤4.1 教学导入引入话题:介绍《春江花月夜》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兴趣: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对诗的兴趣4.2 教学展开讲解诗的背景和作者生平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意境解读诗中的象征和隐喻欣赏诗中的韵律和音乐性4.3 教学巩固进行讨论和小组合作回答问题:解答学生的疑问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理解能力:评估学生对诗的意象和意境的理解分析能力:评估学生对诗中的象征和隐喻的分析能力5.2 教学反馈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与实践6.1 教学活动设计活动一:诗歌朗诵会,学生选择一段诗文进行朗诵,体会诗的韵律和音乐性。
活动二:绘画作品展示,学生根据诗中的意象进行绘画创作,展示对诗意的理解。
活动三:角色扮演,学生选择诗中的角色进行扮演,深入理解角色的情感和心境。
6.2 教学实践实施活动一:组织诗歌朗诵会,鼓励学生大胆表现,提高朗诵技巧。
实施活动二:组织绘画作品展示,评价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对诗意的把握。
实施活动三:组织角色扮演,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角色的内心世界。
《春江花月夜》教案(优秀8篇)
《春江花月夜》教案(优秀8篇)欣赏春江花月夜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内容:景、理、情2、引领学生在品读中鉴赏美景,体悟哲理和情感,提高鉴赏、表达能力3、让学生在赏析过程中,学习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比较鉴赏等欣赏诗歌的方法教学重点:1、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鉴赏景物美2、缘景明情,品悟诗歌哲理和体悟诗歌感情教学难点:景、理、情的赏析教学方法:1、多媒体2、诵读赏析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无论是浪迹天涯的游子,还是空待闺中的思妇;抑或是征战沙场的将士人们抬头望月,总是心有感慨,或倾注爱恨,或寄托悲欢因而浩瀚的诗海中从来不乏优美的写月诗篇(老师引导学生自由背诵写月名句)在众多吟诵明月的诗歌中,有一篇被人称为“孤篇盖全唐”,那就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二、自读诗文,整体感知思考:这首诗题为春江花月夜,作者具体写了哪些内容?学生边读边把握诗歌的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初步把握诗的主要内容:月下美景,月下哲理,月下情思三、赏析美景,把握情感(一)赏析美景1、要求:学生范读,其他学生划出写景的句子,并找出所写景物明确:春江、明月、花林、流霜、白沙、江天2、运用联想和想象,置身诗境,再现画面教师点评,总结学生结论,描绘画面学生齐读,再次感受月下美景3、概括景物特点月夜特点:幽美、朦胧、静谧、澄澈、空灵4、方法指导:鉴赏写景诗,不仅要捕捉画面,感悟美景,还要了解把握景物特点,把握诗人情思(二)、品悟月下哲理1、提出思考:面对美景,作者有怎样的感慨?明确:作者独立江畔,看到那轮孤月,引发了对宇宙人生的思索2、探究研讨古往今来,不少文人在面对美好河山,优美风光时都会思考宇宙与人生 (老师补充资料:曹植: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刘希夷: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苏轼: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张若虚: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学生讨论交流,比较前三位与张若虚对宇宙人生思考的异同明确:相同:感慨宇宙永恒不同:前三位感慨人生短暂,但张若虚礼赞人类生生不息,生命永恒3、诵读诗文4、方法指导:缘景明情,比较鉴赏(三)体悟月下情思1、解读诗歌情感方法指导:缘景明情明确:作者看到孤独的明月,待人的明月以及漂浮不定的白云,因而想到人间相思的游子思妇2赏析游子思妇的情思方法指导:找到直接抒情和借景抒情的句子,体悟情感学生自读,讨论交流,自由发言明确:思妇:离愁牵挂,游子:寂寞思归3、探究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把握月与情的关系,游子思妇:睹月思人,借月抒怀4、解读明月意象拓展:中国人的明月情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总结月亮意象的含义:思归怀人,离愁别恨5、反复吟诵,在读中再次感受游子思妇相思学生选择读写游子或者思妇的诗句教师点评齐读,感受相思四、鉴赏小结全诗以月为线索,将月与江、月与花、月与夜、月与人相结合,表达了诗人对春江花月夜大自然美景的赞美,对永恒的宇宙人生哲理的思索以及对人间至真至纯的爱情的讴歌,意境清新邈远五、美读诗文分析诗歌之后,学生对这首诗在景,理,情三部分的感情变化有很明确的把握教师引导他们感受诗歌跌宕起伏的音乐美就顺理成章教师范读学生再自读揣摩六、课堂总结她是朦胧的美,悲伤而轻盈;她是清纯的美,宁静而空灵;她是跨越时空的感动,她是穿透千年的哲思,她就是《春江花月夜》七、作业布置自读,背诵全诗欣赏春江花月夜教案篇二专题目标:1、能够感悟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七年级下册音乐春江花月夜公开课一等奖教案设计
七年级下册音乐春江花月夜公开课一等奖教案设计七年级下册音乐春江花月夜教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1、学生熟悉我国民族乐器的音色,了解民族音乐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2、通过小组学习,分析诗中重点句子含义,讨论作者情感,从而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并提高学生欣赏水平。
3、通过欣赏《春江花月夜》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情趣同时引起他们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诗中所出现的乐器,例如:琵琶、箫等的音色以及其作用。
2、难点: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三、教学方法情景法,朗读法,小组讨论法四、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巩固知识采用问答法引导学生复习古代描写月亮的诗句,并讨论所列举的诗句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进而导入新课《春江花月夜》。
(二)朗读品味,整体感知1、教师进行配乐范读,引领学生初步感知诗歌意境,同时让学生利用课下注释和工具书来对文章进行翻译,使学生了解文章大意。
2、在学生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之上,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
教师再次范读,引导学生注意语言停顿,语气变化,并用斜线标注。
使学生了解作者的感情变化即月之初上迷离、美妙——高亢,月下遐思——平缓,思妇对月徘徊——低回,游子梦回故乡——哀怨,梦醒月残倍孤寂——悠长。
3、要求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同时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并设置问题:该诗都具体描写了什么内容,一共可分为哪几部分?学生得出:全诗可分三层解读,第一层(前8句):月之色,第二层(中8句)月之问,第三层(其余句)月之情。
(三)深入研读,感悟哲理引导学生逐层诵读,在诵读中品味、赏析,依次一下问题1、让学生诵读第一层(前八句),并设问:作者写了哪些意向?描绘了怎样的场景?它们分别都有怎样的特点呢?2、诗人在赏月的过程中,有抒发了自己怎样的感慨?与之前所学苏轼,王羲之等人所感慨的宇宙永恒﹑人生短暂的诗句,有哪些异同?3、诗中所写的思妇怀人、游子思归,采用的那种抒情方式?并借助了哪些意象来烘托的?4、引导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深情朗读,并分析该句好在哪里,老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进行巡回指导和点评。
春江花月夜公开课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春江花月夜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了解《春江花月夜》的作者张若虚和他的创作背景;2.理解《春江花月夜》中所描绘的江南美景;3.学习赏析古诗词,培养审美情趣。
二、教学准备1.教材:《春江花月夜》诗词;2.多媒体教学设备。
三、教学步骤1.导入(5分钟)向学生介绍《春江花月夜》这首脍炙人口的古诗词,引导学生思考“春江如此多娇,何事秋风画悲”这句诗的含义,并展示相关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了解作者及其创作背景(15分钟)讲解《春江花月夜》的作者张若虚以及他的创作背景。
简要介绍张若虚的生平和他与唐朝文化的渊源,以便学生对这首诗有更深入的了解。
3.理解诗词内容(20分钟)逐句解读《春江花月夜》的诗句,指导学生理解其中蕴含的意境和情感。
解释词汇的意义和修辞手法的运用,帮助学生准确把握作者表达的意思。
4.赏析江南美景(30分钟)对于江南的美景,以及春江花月夜的描写,启发学生表达自己对景色的感受和想象。
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江南美景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运用五感来感受江南的美。
5.合作讨论(20分钟)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自由讨论他们对《春江花月夜》的理解和感受。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验。
6.总结回顾(10分钟)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并激发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以《春江花月夜》为素材的公开课教学,旨在引领学生通过欣赏古代诗词,感受自然之美,培养审美情趣,并进一步了解诗的艺术魅力。
通过逐句解读和赏析,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诗词的内涵,感受其中所传递的情感和意境。
合作讨论环节则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交流能力,使他们在分享与倾听中共同成长。
通过本节课的开展,学生不仅对《春江花月夜》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培养了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开课《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高二语文组黄云教学目标:1、赏析本诗的景、情、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2、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
3、体会诗歌“哀而不伤”的感情基调。
4、在本诗的情、景、理的鉴赏中,感受诗的语言魅力,学习作者对人生追求与热爱的态度。
教学重点: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1、景、情、理如何有机地融合的。
2、理解诗的过人、独特之处。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有这样一位诗人只因一首诗,而成就了千秋美名。
这位诗人就是初、盛唐之交的张若虚,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这首诗千百年来无数人为之迷恋、为之倾倒的千古绝唱《春江花月夜》。
二、诗大家课前已读过,也思考过,大家对这首诗的意境和情感,就整体而言有何见解和感受?请谈谈你。
(各抒己见,一两句话即可)预设1:春江月夜澄澈空明,情感低沉哀伤、惆怅无奈。
预设2:感觉意境幽美而邈远,情思清苦而不沾泪。
三、每个人对诗的印象可能略有不同,请你伴着《春江花月夜》的乐曲,读出你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结合赏析指导,高亢——平缓——低回——哀怨——悠长)要求:读的同时展开想象,把语言文字还原成既符合原作的描绘、而又带有学生自己审美情趣的画面,进而走进这画面中去。
——置身诗境四、请找出文中写景的诗句加以赏析。
——缘景明情1、全诗以写景为主,前面的景与后面的景有什么区别?明确:前面为纯自然之景,后面的景有了人的行迹,融入了游子思妇的离愁别恨。
2、诗句前面的景物描写中出现了哪些意象?请你通过联想和想象将其联缀成一幅画面,选择部分景物或场景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教师指导:鉴赏诗歌,不能简单的翻译诗句,而是通过诗句的理解,加之想象和联想再现诗的意境,或复原画面,或再现场景,再用优美的文字表述出来,从而更好地领会诗人的情感和意图。
)明确:意象:春江、潮水、明月、芳甸、花林、流霜、汀、白沙赏析示例:春江的潮水涌动,与大海相连。
明月从这无垠的大海上冉冉升起,明月与江潮相互辉映,波光粼粼,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的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地的春之原野;那映照在月色之中的花林,好象缀满雪珠一样。
月色如霜,所以霜飞也就无从察觉;洲上的白沙与月色融合,也看不分明了。
4、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作者什么情感?我们能否用四字短语概括画面的意境特点?生讨论作答:景象令人心旷神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喜爱。
空明澄澈、迷离恍惚、幽美恬静、空灵迷茫、静谧清丽——缘景明情教师小结:诗人从春江月夜的美景入笔,选取春江、潮水、明月、芳甸、花林、流霜、白沙等最具表现力的物象,构成令人心驰神往的神秘的艺术境界,描绘了一幅气势宏伟、幽美恬静的绝美的春江月夜风景图。
5、配乐齐读,体悟诗意美。
五、诗中哪些句子是作者望月而产生的哲理思考?找出请加以赏析。
赏析示例:诗人在感受无限美景的同时,睹月思情,又情不自禁地引出对宇宙人生的思索。
诗人身处江天一色,毫无纤尘的纯净之境,不禁对空中这轮孤月发出奇想:究竟是谁最先在江畔看见这明月呢?江月又在什么时候开始照着人呢?人生代代绵延无已,但江月却年复一年没有变化。
她可是在等待什么人吗?但月下只有滔滔不绝的江水。
1、比较与李白的诗《把酒问月》在对宇宙和人生的哲理认识上有何不同?把酒问月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
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明确:李白诗在回环唱叹中抒发人生有限而宇宙无穷的慨叹。
诗人有感于明月长存而人生短暂,人类无法改变这一自然规律,因此就更应当珍惜今生的点滴光阴,在瞬间把握永恒。
总的基调是积极向上的,展现了诗人旷达自适的宽广胸怀,但结句暗含及时行乐之意。
张若虚认为,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此‘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望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
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
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伤感,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
——以意逆志2、为什么会达到这样的境界?作者介绍及背景提示张若虚(生卒年不详),扬州人。
曾任兖州兵曹。
唐中宗神龙(705-707)年间,与贺知章等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开元初其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
唐朝,特别是盛唐,国势强大、经济文化繁荣,诗人大抵胸襟开阔,意气昂扬,希冀建功立业。
《春江花月夜》中雄伟阔大的景象和“哀而不伤”的情绪,正是源于张若虚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奏响的是青春、热情的盛唐之音。
——知人论世3、咬文嚼字,“望”能否换成“只”?为什么?明确:不能,“望”意中有人,暗含天人合一;“只”无人之境,沉静死寂,没有生气。
“只”意为单调,缺少变化,略显遗憾。
引出评价:“孤篇横绝,竟成大家”。
”(王岂运《湘绮楼论唐诗》)“孤篇盖全唐”——玩赏涵咏过渡:描绘了春江花月夜之美景,畅想了宇宙与人生的哲理,一句“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自然引出关于人的思考:江月尚且待人,长江尚且送流水,那么人呢?六、诗中哪些句子是写游子?哪些句子是写思妇?请加以赏析。
1、找出写思妇的诗句,读一读并讨论: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1)用了哪些意象?明确:明月、闺楼、妆镜台、玉户帘、捣衣砧、鸿雁、鱼龙(2)诗歌中的意象,由于历史的沉淀,往往具有独特的内涵,抓住这些意象有助于我们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例如“鸿雁”和“鱼龙”,暗含鱼雁传信。
请分析徘徊之月在本诗中的独特的内涵。
徘徊之月:诗篇把“月”拟人化,“徘徊”二字极其传神:一是浮云游动,故光影明灭不定;二是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去。
它要和思妇作伴,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辉洒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上、捣衣砧上。
(3)根据“卷”和“拂”两个动作,运用联想和想象揣摩思妇的心理?“卷”“拂”两个动词表现了思妇看到月光触景生情,反而相思又深,想敢走这恼人的月光的思念的烦躁与内心的惆怅和迷惘。
(4)请你通过联想和想象将其联缀成一幅画面,选择部分景物或场景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赏析示例:楼头明月总在怨妇心头眼底徘徊,照着早已懒用的妆台明镜。
月明之夜,离愁别绪更加萦怀,使人无法排遣。
而那一轮明月偏又浸透帘珑、照亮砧石,况且帘卷不去、手拂不开。
此时远行的人儿只在思念之中,只能彼此瞩望而无法相依相诉,就是有再多的相思情怀,说来他也无法听到。
我多想随这笼天罩地的月光飞流到他身边去照耀他啊!望长空:鸿雁远飞,飞不出月的光影,飞也徒劳;看江面,鱼儿在深水里跃动,只是激起阵阵波纹,跃也无用。
“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
向以传信为任的鱼雁,如今也无法传递音讯──该又凭添几重愁苦!2、请找出写游子的诗句,读一读并讨论:(1)用了哪些意象?闲潭、落花、流水、海雾、江树、明月(2)“落花”“流水”两意象有何特定内涵?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关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五代十国·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宋•晏殊《浣溪纱》飘零的落花中,弥漫着春光不再、青春不再、美人迟暮的感慨。
以落花为媒介,用优美流畅的语言表达对年光流转、红颜易老、生命无常的感叹,几乎涵盖了后世落花意象的所有意义。
江水流春,流去的不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游子的青春、幸福和憧憬(3)请你通过联想和想象将其联缀成一幅画面,选择部分景物或场景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赏析示例:昨夜忽梦落花飘零,春已半残,可是寄身异地他乡,回家的日子还遥遥无期。
江水奔流不息,一浪又一浪地赶往大海,好像要将春天带走一样。
而江潭倒映明月,不知不觉已经西斜。
斜月渐渐隐入海雾,这时北方南方、碣石潇湘有多少游子还在赶着回家,有多少离人怨妇还在远隔千山万水彼此思念呢?夜色凄迷,月光如水,不知有几人在这轮明月下赶回家去了,而我只能守着这野浦孤舟,思念着远方的亲人,看江流依然,落月留照,把江边花树点染得凄清如许,人间离情万种都在那花树上摇曳着、弥漫着。
3、与唐玄宗开元时宰相张九龄《望月远怀》作比,在抒写游子思妇离愁别恨的范围和境界方面有何不同?有人说张若虚的相思之苦已经超越了自我,上升到了天下的离人思妇,你怎么理解。
望月远怀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明确:同样抒写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情别绪,讴歌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幸福的憧憬。
苦但快乐着!《春江花月夜》作者用“谁家”“何处”的互文方式,表现出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都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都希望“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作者要表现的游子思妇的相思之苦已经超越了自我,超越了时代。
《望月远怀》从一个人的视角进行描写,更侧重于个体的情感抒写。
不如课文大气。
引出评价: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七、课堂小结:月亮,自从上古时期,就是文人墨客笔下的主角。
人们喜欢把自己的喜怒哀乐成败得失,溶进月光里,注入明月中。
而张若虚却在思想与艺术上超越了以前那些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超越及时行乐的思想局限,抒儿女别情离绪的爱情诗;将这些屡见不鲜的传统题材,注入了新的含义,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
整首诗篇仿佛笼罩在一片空灵而迷茫的月色里,吸引着读者去探寻其中美的真谛。
给人以玩味无穷的艺术感受。
八、结束在配乐朗诵中结束一节课。
九、作业背诵全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