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成人化与羞耻教育

合集下载

幼儿园正视羞耻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幼儿园正视羞耻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幼儿园正视羞耻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引言作为幼儿启蒙教育的重要阶段,幼儿园在培养孩子健康成长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而羞耻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探索与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幼儿园正视羞耻教育的重要性,并介绍相关的探索与实践。

1. 羞耻教育的定义及意义羞耻教育是指通过培养孩子自尊心、自信心、尊重他人的意识和表达能力,帮助他们学会正确处理与他人的关系,以及学会正确面对自己的不足之处。

它可以在幼儿园教育中培养孩子一系列良好的品德和习惯,并对其将来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羞耻教育之所以重要,一方面是因为它有助于幼儿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帮助他们在人际交往中更好地适应社会;另一方面,羞耻教育可以培养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让他们对自身的缺点和不足有清醒的认识,并主动追求改进和提升。

2. 幼儿园正视羞耻教育的必要性幼儿园正视羞耻教育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必要性:2.1 培养健康的自尊心羞耻教育可以帮助幼儿树立健康的自尊心,形成积极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

在正视羞耻的过程中,幼儿会逐渐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从而形成积极、健康的自我意识。

2.2 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羞耻教育可以引导幼儿认识到在社会中要遵守一定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通过正视羞耻,幼儿能够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的影响,懂得尊重他人的感受和权益,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

2.3 培养积极的心态与行为羞耻教育可以帮助幼儿培养积极的心态和行为方式。

在正确处理羞耻的过程中,幼儿会逐渐理解到失败和挫折是成长过程中的一部分,并学会从中获取经验和教训,不断进取、追求进步。

3. 幼儿园正视羞耻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幼儿园正视羞耻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创设积极的教育环境幼儿园需要营造积极向上的教育环境,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学习和成长条件。

教师应该注重对幼儿的提问和鼓励,鼓励幼儿勇敢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同时要及时给予肯定和积极的反馈,帮助幼儿树立积极的自信心。

儿童羞耻心的形成和发展

儿童羞耻心的形成和发展

儿童羞耻心的形成和发展
.
大约在3岁左右,孩子就开始注意别人对自己行为的评价,这时如果做了错事,听到别人羞他,就会产生羞愧感。

但此时的羞愧感,只是在成人“刺激”下才出现的,而不是源于自身的特殊情感体验;因此,往往表现在外部的表情动作上,如脸红、低头不语或逃跑躲藏等。

5岁左右,儿童已不需要成人的“刺激”就能“独立地”表现出羞耻心了,这时的外部表情动作逐渐被抑制,感到羞耻时他们不再逃跑和躲藏,而是内心充满了不愉快,甚至是痛苦的情感体验。

这种自责、自谴之心5岁左右开始出现并逐步得到强化。

这时,孩子的羞耻心就基本形成了。

儿童成人化论文:儿童成人化

儿童成人化论文:儿童成人化

儿童成人化论文:儿童成人化摘要:“儿童成人化”是道德教育的时代遭遇,究其缘由在于儿童社会化的需要,以及无处不在的电子媒介影响。

为此,学校道德教育要应对“儿童成人化”,使孩子“返真”,必须尊重儿童社会化的需要,把儿童当作儿童看待,树立“媒介意识”,建立“道德学习共同体”,与儿童相互学习,增进理解,共同成长。

关键词:儿童成人化;表现;缘由;应对策略如今,打开电视,经常可见舞台上摇头晃脑的儿童,这些“成人化的儿童”俨然一个个“小大人”,他们或穿着成人化的服装,或跳着成人的舞蹈,或唱着成人的歌曲。

这些艳丽潇洒的服装与他们的年龄不符;这些热辣的舞蹈使他们幼小的身姿扭曲;这些或激越或忧伤的歌曲都是关于男女之间的“情情爱爱”。

不仅在电视屏幕上,生活中也随处可见成人化的儿童。

孩子们失去了他们的童真,那份纯真早已不在。

一、时代之殇:儿童成人化在西方的中世纪,成人化的儿童是一种常态,“儿童”一词根本不存在。

而在如今的电子媒介时代,儿童成人化现象再次出现。

“儿童成人化”已成我们的时代之殇。

2010年11月25日,一则题为“苏州最年轻杀鱼弟!绝对震撼你的视网膜神经”的帖子迅速在“西祠胡同”网站走红。

这位只有11岁的小男孩眼神犀利、技巧高超,他娴熟卖鱼、杀鱼过程的照片“秒杀”了众多网友。

“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学习了!”步步高点读机电视广告中的小女孩用极其矫揉造作的声音说的这句广告语人们耳熟能详,虽然该广告语出自儿童之口,但是,这个小女孩的语气却透着成人般的老练,极不自然。

近年来,未成年女孩早孕的发生率不断增长。

据调查,中国内地每年约有1000万的堕胎案例,其中四分之一的当事者是未成年女孩例子不胜枚举。

儿童不再像儿童,“天真烂漫”“可爱无邪”这些词似乎已与其无关,取而代之的是“老气横秋”“成熟世故”。

然而,他们在知识和情感能力上还没有完全成熟。

[1]就是说,儿童成人化指的是儿童在思维、语言及行为等方面超越了其实际年龄及生理界限,表现出近似成年人的倾向和特征。

幼儿园情绪管理如何帮助孩子处理羞愧感

幼儿园情绪管理如何帮助孩子处理羞愧感

幼儿园情绪管理如何帮助孩子处理羞愧感幼儿时期是孩子心智和情绪发展的重要阶段,情绪管理对于他们的成长与发展至关重要。

羞愧感是一种常见的负面情绪,如果不加以处理,可能对孩子产生长期的心理影响。

因此,幼儿园在情绪管理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认知与情感角度出发,探讨幼儿园如何帮助孩子处理羞愧感。

一、培养孩子的情绪认知能力1. 教育孩子情绪识别能力孩子通常在两岁左右开始更容易产生羞愧感,但他们还不具备辨识和理解自己的情绪的能力。

幼儿园可以通过教育活动,如绘本阅读和角色扮演,帮助孩子认识和理解不同的情绪表达,并提供情绪表达的途径。

2. 引导孩子情绪调节能力的培养羞愧感常常伴随着自卑、尴尬等负面情绪,幼儿园应帮助孩子培养积极的情绪调节能力,如通过游戏、音乐和艺术活动来让孩子主动参与,调动他们的积极情绪。

二、创建安全和支持性的环境1. 接纳和宽容幼儿园应该以接纳和宽容的态度对待每个孩子的情绪和表达方式,避免任何形式的歧视和羞辱。

教师可以通过关爱和鼓励每个孩子,让他们感受到幼儿园是一个温暖、支持和尊重的地方。

2. 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合作活动,如团体游戏和小组讨论,促进幼儿之间的相互合作和理解。

这有助于孩子建立互相支持和信任的关系,从而减少羞愧感的发生。

三、倡导积极的情绪表达与解决方法1. 鼓励孩子表达情绪幼儿园应该鼓励孩子主动表达他们的情绪,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通过提供安全的环境和情绪表达的机会,孩子可以找到适合他们自己的方式来分享和表达自己的感受。

2. 教导解决冲突的方式羞愧感常常伴随着与他人的冲突,幼儿园应该教导孩子适当的解决冲突的方式。

例如,通过角色扮演和讨论来教授孩子如何表达自己的需求,同时尊重他人的感受。

四、家园合作,共同关注孩子情绪管理1. 家庭情感教育的协同幼儿园与家庭应加强沟通,为孩子提供一致的情感教育。

家长可以通过陪伴、倾听和鼓励,帮助孩子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和羞愧感。

《羞耻》孩子心理教育

《羞耻》孩子心理教育

《羞耻》孩子心理教育羞耻是一种复杂的情感体验,它在孩子的心理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如何正确地理解和引导孩子面对羞耻感,是家长和教育者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首先,羞耻感的产生通常是孩子在社会互动中,因为某些行为或特质不符合社会期望或规范而产生的。

这种感觉可以促使孩子学习社会规则,但过度的羞耻感则可能导致孩子自我价值感的下降,甚至发展成自卑或社交焦虑。

在孩子心理教育中,家长和教师应该采取以下措施来帮助孩子正确处理羞耻感:1. 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鼓励孩子认识到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价值和能力,即使在犯错或不符合期望时,也不应该贬低自己。

2. 提供安全感:在孩子感到羞耻时,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让他们知道家人和老师是理解和支持他们的。

3. 教导情绪管理:教育孩子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情绪,包括羞耻感,以及如何以健康的方式处理这些情绪。

4. 培养同理心:教育孩子理解他人的感受,这样他们在面对自己的羞耻感时,也能更好地理解他人可能的羞耻感。

5. 正面反馈:当孩子做得好时,给予积极的反馈,这有助于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减少因羞耻感而产生的自我怀疑。

6. 设定合理的期望:家长和教师应该设定合理的期望值,避免对孩子施加过多的压力,导致他们因达不到期望而感到羞耻。

7. 提供指导和支持:在孩子面临挑战或犯错时,提供具体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从错误中学习,而不是仅仅批评或惩罚。

8. 促进开放的沟通:鼓励孩子与家长和老师开放地沟通他们的感受和担忧,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处理羞耻感。

9. 教育社会责任感: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部分,有时需要为了集体的利益而调整自己的行为。

10. 强调成长心态:教育孩子理解失败和错误是成长的一部分,鼓励他们从每次经历中学习和进步。

最后,家长和教育者应该意识到,羞耻感并不总是负面的。

适度的羞耻感可以是孩子社会化过程中的一个积极因素,关键在于如何引导孩子以健康的方式理解和应对这种情感。

通过上述措施,我们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起积极的自我认知,学会在社会中自信地成长。

儿童“成人化”现象之道德审视

儿童“成人化”现象之道德审视

儿童“成人化”现象之道德审视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严峻的现实,那就是儿童“成人化”现象的逐渐浮现。

所谓“成人化”,即是指儿童看似扮演着成年人的角色和承担着成年人的责任,例如穿着时尚、使用高级消费品、开始独立出行等等,这些都是现代儿童成人化的表现之一。

这一现象对于儿童的精神、心理以及道德伦理发展都带来了极大的影响,我们必须将其进行深度的道德审视,以期为儿童的健康成长献计献策。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的是,儿童的成人化现象背后是有一定原因的,其中主要原因是社会性因素和家庭教育。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观念也开始发生了转变。

有一部分家庭认为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才是对孩子最好的关怀,这使得孩子接触到更多的高级消费品,也更容易被这些消费品所吸引。

而另一部分则是由于家长忙于工作,缺乏陪伴时间,给了孩子过早地独立出行或者自行选择日常生活用品、娱乐设施等机会,在成年人的商品世界中,孩子们希望寻找到自己的重要性和地位,因此会表现出较强的成人指向性和冲动性,走上了“成人化”的道路。

然而,儿童“成人化”现象背后所带来的问题却是非常严重的,主要表现在道德伦理和身体健康两个方面。

在道德伦理方面,儿童的成人化现象往往会导致一些不良的行为和偏差的思维方式。

首先,儿童过早地接触和使用高级消费品、物质财富会使其认为炫耀与奢侈是社交场合所必须的,从而破坏了其天真、纯真的童真。

其次,儿童过早地开始自行选择日常生活用品、娱乐设施等,难免会选择不适当的商品,这导致了他们的消费意识还没有完全成型的情况下,就开始习惯了一些不好的习惯和生活方式。

最后,儿童过早地独立出行,也会使其过早地抛弃家庭生活,构筑新的生活圈子,与家庭产生了距离和疏离。

在身体健康方面,儿童的“成人化”现象也会对身体健康带来一定的影响。

穿着时尚的衣服、使用高级消费品以及进行过早的独立出行,都会使孩子接触到社会上的各种危险和风险。

儿童“成人化”现象之道德审视

儿童“成人化”现象之道德审视

儿童“成人化”现象之道德审视在当今社会,我们不难发现儿童“成人化”现象日益严重。

这一现象表现为儿童在行为、言谈和着装上模仿成年人的样子,让我们不得不其背后的道德问题。

本文将从道德视角对儿童“成人化”现象进行审视。

儿童“成人化”现象的成因、影响及其背后的道德问题儿童“成人化”现象的成因是多方面的。

社会竞争压力和对孩子成才的期望使得家长过分孩子的成长,希望孩子早日成为“小大人”。

大众传媒的不当宣传和商业利益的驱动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这种现象对儿童的心理和生理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由于过早地接触成人的世界,儿童可能会失去童真和天性,影响其心理的健康发展。

从道德的角度来看,儿童“成人化”现象并不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

儿童的成长应该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他们应该在游戏中、在童话里、在亲近大自然的过程中快乐成长。

过早地让他们接触成人的世界,可能会导致他们在没有具备足够判断力的情况下做出错误的决定,甚至沾染上不良习惯。

这种现象背后反映的是社会对儿童成长的过度期望和功利心态。

人们往往认为孩子越早成才,就越能给家庭带来荣誉和利益。

然而,这种观念忽视了对儿童成长过程的尊重和保护,也忽略了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道德教育。

一个健康的社会应该鼓励儿童保持天真烂漫的个性,同时培养他们具备善良、正直、勇敢等基本道德品质。

儿童“成人化”现象反映了现代社会中的一种道德困境。

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家长们往往为了让孩子将来有更好的发展,过早地让他们承受过多的压力,导致儿童在生理和心理上受到损害。

同时,商业利益驱动下的媒体宣传也在不断强化“早熟”的价值观,进一步加剧了儿童“成人化”的现象。

通过对儿童“成人化”现象的道德审视,探究其背后所体现的社会问题儿童“成人化”现象背后反映出了诸多社会问题。

一是家庭教育观念的偏差,家长过于注重孩子的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而忽略了孩子的兴趣和个性发展。

二是社会对“成功”的定义过于单一,使得许多家长为了追求所谓的“成功”,不惜牺牲孩子的童年快乐和身心健康。

短视频中“儿童成人化”现象的反思

短视频中“儿童成人化”现象的反思

短视频中“儿童成人化”现象的反思短视频中“儿童成人化”现象的反思近年来,短视频平台如火如荼地发展,成为许多人的生活一部分。

然而,随着短视频的普及,人们开始关注其中所呈现出的一种现象,即“儿童成人化”。

许多儿童开始通过模仿成人行为和语言来获取关注和认同感。

这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反思。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儿童成人化”的概念。

儿童成人化是指儿童在短视频中模仿成人行为和语言的现象。

他们穿着成人风格的服装,模仿成人的姿势和表情,使用成人的用语和挂念。

这种现象似乎在短时间内获得了很大的关注和认同,让儿童觉得他们在社交网络中更有话语权和存在感。

其次,我们需要思考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

一方面,当代社会对外貌和个人形象的追求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社交媒体的出现加剧了这种追求,使得人们更加注重外表和社会认同感。

儿童在追求这种认同感的同时,也会不自觉地模仿成人的外貌和行为。

另一方面,家庭教育方式的改变也对儿童成人化起到了推动作用。

家长们常常忽视了对儿童良好价值观的培养,而过度关注他们在短视频上的“人气”和赞誉。

这导致了儿童们在追求关注和认同时更倾向于模仿成人的行为。

然而,儿童成人化现象带来的问题不可忽视。

首先,儿童成人化可能影响到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早熟的行为与现实生活的不相符合,会让儿童在自我认同和社交关系上产生困惑。

另外,儿童过早接触到成人内容和言语,可能会对其产生不良的影响。

其次,过度关注短视频中的“人气”和赞誉,也会让儿童变得越来越焦虑,为了赢得更多的关注而不断迎合观众的口味,违背了他们应有的成长规律。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家庭教育应更加注重培养儿童的良好价值观。

家长们应当教育他们如何正确面对社交网络和短视频,以及儿童在其中应保持的底线和原则。

其次,短视频平台应加强对内容的审核和监管。

相关部门可以制定更为严格的规定,确保短视频中不出现儿童成人化的内容。

最后,儿童自身也需要明确正确的价值观。

如何帮助孩子应对羞耻情绪

如何帮助孩子应对羞耻情绪

如何帮助孩子应对羞耻情绪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绪,其中之一就是羞耻情绪。

羞耻情绪是一种负面情绪,当孩子感到自己的行为、外貌或能力受到了他人的指责、嘲笑或不满意时,他们往往会感到羞耻。

然而,作为家长或者教育者,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方法来帮助孩子应对羞耻情绪。

一、理解孩子的感受首先,我们需要真正理解孩子的感受。

当孩子感到羞耻时,他们可能会对自己感到困惑、尴尬和难过。

我们应该耐心倾听他们的感受,尽力理解他们的心情,不要轻易地对他们的感受进行评判或否定。

我们可以通过与他们进行对话,询问他们为什么感到羞耻,以及他们期望我们如何支持他们。

二、鼓励积极思考为了帮助孩子应对羞耻情绪,我们可以鼓励他们进行积极思考。

我们可以和他们一起探讨他们感到羞耻的原因,并帮助他们找到改变或解决问题的办法。

例如,如果孩子因为在学校演讲时出现差错而感到羞耻,我们可以鼓励他们重新思考演讲的准备和表达方式,以便在下一次表现更好。

三、培养自信心自信是帮助孩子应对羞耻情绪的关键。

我们可以通过鼓励和赞扬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

当孩子做出了令人骄傲的成就,我们应该给予他们肯定和赞美。

此外,我们还可以帮助孩子发展他们的兴趣和才能,让他们感到自豪和自信。

当孩子有了自信心,他们将更有能力面对羞耻情绪,并从中成长。

四、提供支持和安全感在孩子应对羞耻情绪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向他们提供支持和安全感。

我们可以告诉他们,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挑战,并且失败并不可怕。

同时,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支持和鼓励,让他们知道他们不是孤单的,他们可以依靠我们来度过困难的时刻。

我们可以和他们一起制定应对羞耻情绪的策略,并在他们需要的时候提供帮助和支持。

五、引导积极的自我评价孩子常常会对自己过于挑剔,并对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过分苛责。

作为家长或者教育者,我们应该帮助他们培养积极的自我评价。

我们可以鼓励孩子关注他们的优点和成就,让他们认识到每个人都有犯错误和改进的机会。

通过引导他们正面地看待自己,我们可以减轻他们的羞耻情绪,并培养他们良好的自尊心。

孩子青春期如何应对性羞耻感

孩子青春期如何应对性羞耻感

孩子青春期如何应对性羞耻感当孩子步入青春期,身体和心理都会发生一系列显著的变化。

在这个阶段,性意识开始觉醒,而随之而来的性羞耻感可能会给孩子带来困扰和压力。

作为家长和教育者,了解如何帮助孩子应对性羞耻感至关重要。

性羞耻感是一种复杂的情感体验,它可能源于社会文化的影响、家庭教育的方式,甚至是孩子自身对性知识的缺乏和误解。

在许多传统的社会观念中,性话题往往被视为禁忌,难以启齿。

这种氛围使得孩子们在面对自己身体的变化和性方面的好奇时,容易产生羞耻和不安的情绪。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性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性教育不应是遮遮掩掩、含糊其辞的,而应该是科学、系统且适合孩子年龄阶段的。

从孩子开始对自己的身体产生好奇时,家长就可以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向他们介绍身体的各个部位及其功能。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逐渐引入更深入的性知识,包括青春期的生理变化、生殖健康等。

家长在进行性教育时,要保持开放和坦诚的态度。

不要让孩子觉得这是一个不能谈论的话题,而是要让他们知道,他们的疑问和困惑是正常的,可以被理解和解答。

如果家长自己对某些问题感到不确定或尴尬,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书籍、咨询专业人士来充实自己的知识,以便更好地与孩子交流。

学校也在性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专门的课程,或者在生物课、心理健康课中融入性教育的内容,为学生提供全面、客观的信息。

同时,教育工作者要创造一个安全、尊重的课堂环境,鼓励学生提问和讨论,消除他们对性的神秘感和恐惧感。

除了知识的传授,我们还要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

青春期的孩子可能会因为身体的变化而感到焦虑和自卑,比如出现青春痘、声音变粗、乳房发育等。

家长和老师要给予他们充分的关爱和支持,让他们明白这些变化是成长的正常过程,是值得骄傲而不是羞耻的。

社会媒体对孩子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孩子们很容易通过网络、电视等渠道接触到各种与性相关的信息,其中不乏一些不恰当、不准确的内容。

如何看待孩子的成人化行为。

如何看待孩子的成人化行为。

如何看待孩子的成人化行为哈尔滨市萧红中学心理教师刘晓梅成人化行为要从几个方面看,有些行为是值得提倡和鼓励孩子去做的,有些则应当避免。

出现的原因,其实和部分家长无条件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使孩子在同学面前不断炫耀家庭的富有,导致一些孩子的心理出现不平衡。

社会上的攀比风气,一些人为了某些目的,夸大自己的身份。

例如名片。

成人使用名片是一种工作的需要。

而孩子还不到需要名片的时候。

好玩、新鲜的心理。

从好的方面说,是为自己有这样优秀的父母感到自豪。

从不好的方面说,就是一种炫耀。

一些过生日大摆宴席、送贵重礼品的行为同样应当引起家长的关注。

会使孩子的人生观变得偏离正常的健康成长的轨道逐渐的形成对名利的迷恋。

几个不利因素:1、影响孩子正常健康的人生观形成,也影响孩子对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专注力。

2、影响别人对孩子的评价。

我们不能忽视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老师、同学和其他家长对孩子的评价。

这些评价直接关系到孩子的自尊心、人际关系和求知的兴趣。

3、助长他越来越难满足的物质要求。

小时候他的物质欲望好满足,但进入青春期以后,他对物质的要求会越来越高,这样会使你感到吃力,总有一天,你对他的这种要求无法满足了,那时候怎么办?所以从小时候,就要将他小行为设定在他所在年龄的范围内。

超出他现在年龄的行为,特别是带有虚荣、攀比心理的行为要及时制止。

当然,对这些孩子不要只是单纯的批评,应当有针对性地和他做交流。

比如,首先让孩子谈,可以请他说这样做有什么价值或者对他自身有什么提高和帮助。

他可能的回答是好玩、大家都印或者干脆不说,然后你可以指出,你这样做本身毫无意义。

动机无非是夸耀自己的家庭显赫、富有,觉得自己在别人面有面子。

胜过别人,这种心理本身就很虚荣,绝对是对你有害的。

你看到爸爸到局长、当老总很威风很风光,事实上爸爸的责任和压力是非常大的,关系到单位的兴衰,关系到很多人的饭碗。

不是比看到的那么简单的。

把成破厉害说给他听。

还有给他点时间,让他自己消除这些虚荣行为。

儿童“成人化”现象探析

儿童“成人化”现象探析
种各样成人化的“ 模仿 秀” 。言语方面 , 一些较 为时尚的流行语 , 如
电视 中时 尚频道 中漂亮服饰 的展示 , 模特精彩 的时装表演 , 看
过后 , 小女孩可能会偷偷 去妈妈 的衣柜里翻衣服、 巾等 , 丝 对着镜子 玩换装游戏 , 学模特走 台步。这时家长千万不要 去指责孩子。孩子 的这种举动只是一 种模仿 游戏 , 不知道对错 , 只是觉得这可 能就是 “ 成人” 的标志。这个 时候 父母 去指导一下他们着装上 的要领 可能
孩子就知道要为将来的发展努力学习各种本领 。
2 成 人化 现 象 出 现 的原 因
儿童“ 成人化” 指的是儿童在思维 、 心理 、 言及行为等方面超 语 越 了其实际年龄及生理界 限,表现 出的近似成年人 的倾 向和特征 , “ 小大人” 是儿童成人化的重要标 志。 21儿童成长过程 中的主观模仿 .
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 孩子以后 的衣着审美会 产生一定影响。他们 对 做出“ 大人 ” 的举动 时, 需要得 到你的帮助。要注意到他们 的进步 , 把正确的内容加以强调 , 误的加以指正。一笑置之 , 问不 闻可 错 不 能会让孩子有种挫败感。 32 为孩子成长创设良好的环境 。 - 让孩子 回到同伴 中去
各种传播媒体进入我们 的生活 中, 儿童的生活 中不可避免地会
介入一些成人化的影 响因素 。如电影、 广告 、 杂志等 , 以其鲜艳的色
彩、 动感 的变化等吸 引了孩子 的注意力 , 过多的成人文化 内容渗入 了儿童 的成长过程 。属于成人世界 的信息 、 言行 、 物件 , 如情人 、 大 款等 , 在其幼稚 的意识世界里已不是一种陌生 的概念 。形式上的闭 塞和缺少玩伴是 当代儿童的共性 , 多孩子只能从电视画面上了解 许 外面的世界 , 他们不得不从父母 身上和 电视镜头里学习 自己的行为

试论儿童教育的“去成人化”指导

试论儿童教育的“去成人化”指导

试论儿童教育的“去成人化”指导摘要: “成人化”指导是指从成人的视角指导儿童,忽视指导对象的地位,具有限定性、强加性和无序性,因而对儿童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而“去成人化”的指导则强调开放性、自主性以及有序性,其基本思想就是从儿童的立场出发指导儿童,它充分考虑儿童发展的连续性与整体性,尊重儿童的需要和兴趣,把儿童当做儿童,根据对儿童行为的认识去分析指导儿童,给儿童充分的机会锻炼自己。

关键词:儿童教育;“去成人化”指导;内涵;理论依据一、儿童教育成人化指导的特征儿童需要成人的指导,没有成人的指导和帮助,儿童很难健康成长。

然而, 目前成人对儿童的指导却越来越趋向于成人化,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

所谓“成人化” 并不是因为指导者是成人,而是指成人对儿童的指导不符合儿童的发展规律,以成人的立场对待儿童的发展, 忽视了教育的对象——儿童的特点。

这种成人化的指导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1.限定性所谓限定性,是指成人以优势地位限定了儿童学习和生活的内容。

如某幼儿园儿童在扮演医院角色游戏之前,教师把儿童召集在一起,告诉儿童医院的流程、应该说什么以及如何回答等,结果导致儿童分组扮演的时候无论是流程还是语言几乎与教师所教的一模一样,这种指导就直接限定了儿童思维的发展。

儿童需要教师介绍一些活动的背景知识,但并不需要教师如此的限定,这里没有儿童自己的创造,儿童也毫无兴趣可言,儿童只不过是完成了教师交待的一件事情而已。

这种限定性不仅压制了儿童创造性的发展,还使儿童对参与的活动毫无兴趣。

2.强加性所谓强加性,是指成人对儿童的指导以一种忽略儿童意愿的方式出现。

如在一个超市免费供儿童画画的地方,笔者看到很多儿童跑过来画画,而父母从一开始就帮儿童选择颜色和画笔, 并用手指着模板告诉儿童如何描画,甚至从儿童手中拿过画笔替儿童画,好像儿童什么都不会,什么都需要指导似的。

很多儿童在抗议遭到忽视后离开了,而父母直到画完才发现孩子已经不在身边了。

如何帮助孩子处理羞耻情绪

如何帮助孩子处理羞耻情绪

如何帮助孩子处理羞耻情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羞耻情绪是一种常见的情感体验。

当孩子面对尴尬、失败或受到他人嘲笑时,他们会感到羞耻。

这种情绪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和自尊心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作为家长,我们有责任帮助孩子处理羞耻情绪,促进他们的个人成长和情感发展。

本文将探讨几种方法和策略,以帮助孩子更好地处理羞耻情绪。

一、倾听和理解孩子的感受当孩子感到羞耻时,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倾听和理解他们的感受。

孩子需要知道他们的感受被接纳和尊重。

我们可以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让他们感到安慰和被关爱。

同时,我们也可以与孩子共同探讨导致羞耻情绪的原因,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教育孩子认识羞耻情绪的正常性羞耻情绪是人类情感的一部分,孩子需要明白这是一种正常的感受。

我们可以与孩子分享我们自己的羞耻经历,并告诉他们如何处理这种情绪。

通过这种方式,孩子将学会接受自己的感受,并不再把羞耻情绪看作是一种负面的体验。

三、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自信是孩子处理羞耻情绪的重要保障。

我们可以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和自尊心,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才能和优点。

通过夸奖和正面的反馈,我们可以让孩子感到自己是被接受和重视的。

同时,让孩子参与适合他们的活动,并为他们提供支持和鼓励,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四、启发孩子积极应对羞耻情绪的策略孩子需要学会处理羞耻情绪的有效方式。

我们可以与孩子一起探讨他们在面对羞耻时的感受,并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情绪。

同时,我们可以教给孩子一些应对羞耻情绪的策略,比如深呼吸、积极思考、与他人交流等。

这些方法能够帮助孩子缓解情绪并快速恢复自信。

五、提供安全的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情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帮助孩子处理羞耻情绪,我们需要营造一个安全、支持和鼓励的家庭环境。

孩子需要知道他们在家庭中能够得到安慰和支持,家人们会理解和接纳他们的情绪。

同时,我们也要尊重孩子的隐私和个人空间,给予他们足够的自主权。

六、寻求专业帮助如果孩子的羞耻情绪严重影响到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我们可以考虑寻求专业帮助。

小学低年级德育教育中“成人化”倾向的表现及对策

小学低年级德育教育中“成人化”倾向的表现及对策

小学低年级德育教育中“成人化”倾向的表现及对策:小学低年级阶段在儿童发展中处于非常重要的时期,当前许多教师由于对儿童心理特征把握不准,因此会产生一些不良倾向,本文分析了“成人化”倾向的表现:德育教育理念成人化;德育教育内容成人化;德育教育方法成人化;校园文化环境成人化。

然后从重视游戏,尊重儿童的天性;教师要富有一颗童心;关注儿童体验,尊重儿童个性差异;优化育人环境几个方面来纠正这种不良倾向,让德育教育取得良好成效。

关键词:德育教育;儿童;不良倾向;成人化未来社会的希望在于儿童,而低年级阶段在儿童发展中是非常重要的时期。

他们刚刚步入学校的大门,正从相对简单的家庭环境逐渐走向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并间接地了解和接触到复杂多元的社会生活,其道德信念,行为习惯,生活态度,认知能力正在全面养成。

这些道德信念,行为习惯,生活态度等将为以后的做人生活和创造奠定坚实的基础。

而学校教育尤其是小学教育对儿童的品德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引领和保障作用。

在德育教育中,教师由于没有受过专业化的培训,再加上对儿童心理特征没有全面的了解和把握,在教育中会产生些不良倾向,给德育教育带来不利的影响。

成人化”倾向就是其中个方面,其突出表现为:、德育教育理念“成人化” 。

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认知方式和心理体验,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

他们处在个性倾向逐步形成的关键期,在他们的心目中是非判断标准,价值观念还很模糊,他们需要教师的引领,他们渴望得到教师的指导语帮助。

但教师在实施德育教育时,无形中却把自己生活经历中形成的道德观念,是非判断标准,价值观简单转嫁到儿童身上,由于儿童与成人之间,在心理上是有差距的,他们处在不同的心理层次上,这样的教育很难引起儿童心灵上的共鸣。

、德育教育内容“成人化” 。

德育教育离不开生活,真实有效的德育必须从生活出发,在生活中进行并回归生活。

在日常的德育教育中,教师习惯于把别人的生活以及儿童没有关联的外在生活加以设计或故事化,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然后抽象出一些道德结论。

教育孩子羞耻心培养更重要

教育孩子羞耻心培养更重要

教育孩⼦羞耻⼼培养更重要培养孩⼦的羞耻⼼是⾄关重要的,因为,孩⼦总有做错事情的时候。

如果孩⼦有羞耻⼼,就会感到愧疚,为了强⼤⾃⼰,就必须使⾃⼰变得越来越坚强,⽽且通过羞耻⼼的作⽤来使得⾃⼰知道⾃⼰错在哪⾥,下次该做如何地改正,这对于孩⼦的成长来说,⽆疑是有利的。

什么是羞耻⼼孩⼦的羞耻⼼,指的是孩⼦在⾃我意识发展形成过程当中,⽤于克服消极因素和抵制不良诱因⼲扰的⼀种⼒量。

羞耻⼼是以⾃尊⼼为基础的⼀种道德情感,更是影响孩⼦⾏为品德的因素之⼀。

培养孩⼦的羞耻感,可以使孩⼦⾃觉抵制错误,学会⾃⼰去预防和纠正⼀些不良的⾏为习惯,这种积极意义对孩⼦的成长是⼤有帮助的。

孩⼦缺乏羞耻⼼的坏处1.习惯说谎、逃避责罚孩⼦缺乏羞耻⼼,做错了事情会害怕受到⽗母的责备和惩罚,以后就习惯和⼤⼈说谎话。

这和⼤⼈平时的教育⽅式有关,教育孩⼦的时候要先了解孩⼦犯错的原因,不可以不明事理地就批评责罚孩⼦,这样会让孩⼦觉得⽗母蛮不讲理,并对⽗母感到恐惧。

2.责任感缺失孩⼦缺乏羞耻⼼,⼀般会表现出来责任感缺失。

孩⼦喜欢做⾃⼰想做的事情,⽆论是对的还是错的,⼀般不会去顾忌到后果,即使捅出漏⼦了,也没有意识说要去负责。

要想孩⼦富有强烈的责任感,你得必须先培养孩⼦的羞耻⼼。

3.错得糊⾥糊涂孩⼦缺乏羞耻⼼,犯错了也不会知道⾃⼰已经错了,甚⾄还会理直⽓壮地认为⾃⼰是正确的。

这是因为孩⼦没有羞耻⼼,不知道⾃⼰的作为会带来什么不好的后果,因此才会⾃认为⾃⼰是对的,只有培养孩⼦的羞耻⼼,才能让孩⼦正视⾃⼰的为⼈处世,让孩⼦明辨是⾮。

如何培养孩⼦的羞耻⼼培养孩⼦的羞耻⼼,⾸先家长要以⾝作则,必须树⽴好的榜样,让孩⼦知道培养羞耻⼼的重要性。

此外,当孩⼦犯错了,家长要及时地就事论事,指出孩⼦的错误,并引导孩⼦改正。

在培养孩⼦的羞耻⼼时,要结合现实⽣活的⼀些实际情况,向孩⼦揭⽰关于道德⽅⾯的⼀些善恶是⾮,使孩⼦有正确的认识。

儿童“小大人”现象的反思

儿童“小大人”现象的反思

儿童“小大人”现象的反思作者:孙嘉每来源:《课程教育研究·上》2013年第11期【摘要】“小大人”现象在当前社会普遍存在,儿童成人化趋向已成为当前基础教育的诟病。

从中古之前,儿童和成人混为一体,到近代童年概念的确立至当代儿童和成人的界限再度模糊,教育的历史使命也在不断发生着演化。

全面剖析当前这一现象,并且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对我国基础教育发展意义重大。

【关键词】小大人儿童成人化自然【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015-02一、当今社会中的“小大人”现象(一)追溯“小大人”的由来16世纪以前的很长一段时间,“童年”这一概念并不存在,儿童和成人拥有同样的生活和世界。

在这期间经历了一场从大众化的“社会识字文化”向只局限于少数人掌握的“工匠识字文化”的转变,从而使人们的社会交往及文化传播模式发生了改变,即又回复到了“口耳相传”的人类原初状态。

因为没有人可以固守秘密,对文化理解也不构成对理智的挑战。

年轻人没有读书写字的要求,教育就失去了其本身的必要性。

当人们之间没有了秘密,也就没有了羞耻心。

拥有秘密和羞耻心往往被视为成人不同于儿童的主要区别之一。

进入16世纪,人们发明了童年这一概念,儿童与成人开始分离。

印刷术的应用重新唤醒了社会识字文化,同时由于对读写能力的强调使成人与儿童第一次区别开来,儿童就被定义为那些没有阅读能力的人。

成人却利用这种能力构筑起不同于中世纪时的口语世界的另一种符号世界,并将儿童拒之门外。

而儿童只有通过教育,掌握一定的读写能力,才能跨越这道门槛,从而走向成人。

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信息传递方式的改变,多样化电子媒体的盛行打破了过去印刷时代成人自身对知识的垄断,也摧毁了成人的秘密空间,从而使成人和儿童之间的界限再度变得模糊,相对于中世纪的成人化儿童的重新出现,人们更倾向于用“童年的消逝”、“或儿童之死”来描述这个时代。

自当今时代开始,“小大人”这一通俗的说法开始进入到人们的意识中。

【性别教育】5岁后羞耻感增强

【性别教育】5岁后羞耻感增强

【性别教育】5岁后羞耻感增强
幼儿
园里的厕所一直不分男女。

有家长反映,孩子有了性别意识后,认为再与异性小朋友一起上厕所是件很不好意思的事儿。

据北京市教委学前教育处有关人员介绍,目前教育部门颁布的幼儿教育纲要、幼儿园管理条例中并没有对男女分厕做出明确要求,幼儿园建设标准也只是要求每个班具备盥洗室,并没有男女分厕的要求。

前门幼儿园园长龚罗丹向记者介绍说:“一般幼儿园都不分厕,考虑到孩子们在5岁后性别意识渐清晰,大班孩子会由老师带着分拨去上。

”但园长也向记者解释,幼儿园不像小学有准点上下课时间,虽然是分拨上厕所,男孩子女孩子也难免会在厕所里遇见。

对于幼儿园孩子上厕所是否应分厕,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心理健康部主任李霞副教授认为,现在的孩子发育较早,一般来说5岁以后就开始有了羞耻感,从这个时候应该逐渐实行男女分厕。

“因为
大班
以后就是小学一年级,中间要有个过渡期。

但不能人为地过分强调这种性别差异,家长和幼儿园在对孩子进行性别教育时,应有正确引导。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幼儿的羞愧情绪培养他们的自我约束力

幼儿的羞愧情绪培养他们的自我约束力

幼儿的羞愧情绪培养他们的自我约束力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羞愧情绪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一种防御性的情绪反应,同时也是培养幼儿自我约束力的关键因素。

本文将探讨羞愧情绪在幼儿自我约束力培养中的作用,并提出相应的教育方法。

羞愧情绪可以被理解为对自己行为或状态的负面评价,幼儿在面临自己的错误、不当行为或失败时往往会出现羞愧情绪。

这种情绪对幼儿的成长非常重要,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幼儿改正错误、改善行为的动力。

羞愧情绪促使幼儿反思自己的行为,并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错了。

通过这种自我反省和评价,幼儿可以培养起自我约束力,并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为了培养幼儿的自我约束力,教育者需要重视羞愧情绪的引导和引发。

首先,教育者应该给予幼儿正确的指引和期望,告诉他们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行为是不被接受的。

当幼儿违反了规定或者出现了不当行为时,教育者不应该过分惩罚幼儿,而是要以开放的心态对待并引导幼儿认识到错误的严重性,并帮助他们从中得到教训。

其次,教育者可以通过建立积极的奖励机制来培养幼儿的自我约束力。

当幼儿展现出了正确的行为时,教育者应该给予及时的赞赏和鼓励,让幼儿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受到认可的。

这种正面反馈有助于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积极性,进而激发其自我约束力的发展。

除了教育者的引导和教育方法,家庭环境也对幼儿的自我约束力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家庭中,父母需要为幼儿树立正确的榜样。

父母应该以身作则,展示出正确的行为和积极的价值观,以此来引导和影响幼儿的行为。

同时,家庭中的沟通和教育也是培养幼儿自我约束力的关键。

父母可以与幼儿进行交流,共同讨论和解决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和评价自己的行为。

除了家庭和教育者的引导,社会环境也对幼儿的羞愧情绪和自我约束力培养起着一定的影响。

在社交活动中,幼儿会接触到不同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观念。

与其他幼儿的互动和交流中,他们会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比较和评价。

这种社会环境可以促使幼儿更加关注和注意自己的行为,从而培养起更强的自我约束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于许多儿童,早已没有多少他们不知道的“不做好人”的秘密了。甚至连成人“厚黑”的那一套也不例外。不久前,有一篇讲“幼儿贿赂”的文章,说的是一位才4岁的女孩在教师节临近的时候,要给幼儿园老师送贺卡。她对父母说,她那个班有三位老师,“贺卡里还要夹带购物卡,那才是老师真正想要的东西。” 小朋友的爸爸妈妈都给老师准备了礼物。还说班里哪个小朋友送给老师的购物卡是三百元,哪个小朋友送给老师的购物卡是五百元。说她一定不能“落后”。
儿童成人化与羞耻教育
徐 贲 Biblioteka 羞耻是人控制自己原始欲望和纵欲行为的机制,羞耻使人能够超越自己的自然本能,从自然进入文明和道德的境界。波兹曼说:“即使去除神学的内涵,羞耻心仍然是人类文明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要素。羞耻是征服我们本性所要付出的代价。”他还说:“如果对各种冲动没有控制,尤其是对意在侵犯和即时满足的冲动的控制,文明是不可能存在的。我们经常处在被原始的冲动所控制的危险中,包括被暴力、兽欲、本能和自我。羞耻是野蛮行为得以控制的机制。”
儿童的“虚拟”其实就是模仿,模仿他们实际生活中周围的成人。但是,并不是所有这些成人行为都是应该让儿童模仿的。对许多成人来说,功利与名誉的区别是不重要的。但对儿童不能这样,因为培养儿童的羞耻心必须是一种荣誉心而不是功利心的教育。没有羞耻心的儿童日后更是不可教育的,长大后,最多也就是成为一个无耻的成人。洛克劝导家长说:“尊重和羞耻之心,一旦令幼童体味到它们的真义,比之其他种种方式,会对心灵产生最为有力的一种刺激。您一旦让幼童从心里珍惜名誉,并害怕羞耻和羞辱,您便把真正的原则注入了他们的内心,这些原则将持续发挥作用,使他们走上正轨。”
这么小的孩子就知道用钱就能贿赂讨好那些有权控制她,能对她好,或对她不好的人,还有多少成人惯于玩耍的鬼把戏秘密,是她完全不知道的呢?有一篇题为《痴迷当“官”背后的思考——低年级儿童热衷于当班干部的原因分析及引导策略》的文章显示,不少儿童小小年纪便有了“官意识”。去年底,成都12间小学举行“天府小城”公务员“虚拟”招聘笔试,1200名小学生参加,竞争“天府小城”市长、警察局长、教育局长、卫生局长、记者等“稀缺岗位”。满分100分的笔试试卷,最终被统一回收到成都青少年活动中心。在开放式问答题环节中,“举例说一说为什么节水迫在眉睫?”“你为什么要参加本次‘天府小城’公务员招聘?”有的小学生答:“现在社会上最Good的工作就是公务员,为了体验一下被人们夸赞和羨慕得眼睛发亮的职业。”有的小学生答:“因为我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我能有一个自己管理的地方,让生活在这里的人感到骄傲。”还有的说,“我想过一把当官的瘾。”
儿童最容易自然模仿的往往是成人功利的而非荣誉的行为,放任这种自然模仿是教育的失败。儿童之间互相攀比、炫耀父母的财富和权势、追求虚荣时尚、欺凌弱小、说谎欺诈,势利献媚,模仿的当然是成人。但是,那些并不是具有良好品格、道德、正义感或社会责任心的“成人”。这些“成人”本身还没有真正长大的成人。儿童以这样的成人为模仿对象,也将成为这样的成人,那才是当前儿童“成人化”的真正危险。
“羞耻感”具有比“性启蒙”更广大的道德规范作用,儿童教育的“社会化”或“成人化”就是要分阶段地教他们如何将羞耻心转化为一系列道德规范。波兹曼说,“从儿童的观点来看,羞耻心给予成人力量和权威。因为成人知道,而儿童却不知道,哪些话是可耻的,哪些话题是可耻的,哪些行为被认定必须在私底下进行。”
在当今的中国,成人世界本身呈现的是欲望强烈而羞耻心淡薄的景象。人们对许多可耻之事的羞耻感正在或已经消失,如当官的权势熏天、作威作福、笑贫不笑娼、有钱有势包二奶、为富不仁、仗势欺人、攀附权贵、趋炎附势、欺贫爱富,许多曾经是可耻的事情现在都已经变成了体面的个人生活方式选择,成人谈论这些事情,从来也不避讳孩子,甚至在学校里公然以这些成人行为影响和教育儿童。儿童因此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这些“不做好人”的成人秘密并不比性秘密较少地暴露在儿童的面前,也并不比性秘密在较少影响儿童的“成人化”。
现在说起羞耻,人们一般想得到是性。的确,性冲动是一种非常自我中心的欲望,性冲动及其可能造成的伤害和侵犯对儿童尤其危险,因为儿童尚不具备足够的自制力,也不具有必要的自我保护能力。成人对儿童保守性秘密,将这个秘密以逐渐的“性启蒙”透露给他们,运用的不是禁止的力量,而是羞耻感的影响,“羞耻感的无可估量的价值构成了儿童正规或非正规教育中珍贵而微妙的一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