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社会学八个专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编教育社会学的自身发展

社会对教育的制约性

教育社会学:教育自身的独立性

教育对社会的制约性

(一)教育的社会背景:1、社会结构:经济政治文化

2、社会差异:地区差异阶层差异性别差异

3、社会变迁:渐变混变

(三)教育的社会功能:

一、研究对象

第一专题:教育社会学学科要素:二、学科性质

三、方法论

一、研究对象:

(1)研究人的社会化的过程(佩思,涂尔干)

(2)研究教育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学说1、教育制度与社会制度

2、教育过程与社会

3、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3)研究对象的界定

教育社会学既姓教也姓社

二、学科性质价值判断/服务性

(一)(1)规范学科“规范”指方向、原则、规则、方法、技术、措施/直接为教育

实践服务(沃德)

(2)事实学科论:不做价值判断/科学

更具容观性,揭示和分析教育领域的现象、规律(3)事实与规范兼有学科论:价值判断

科学

(二)分析

(1)教育学与教育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2)社会学与教育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是社会学的应用学科

社会学教育

教育社会学

(三)方法论没有自己的方法论

教育社会学是事实判断的学科

三、定义:运用社会学的原理和方法对教育现象和问题从社会层面进行事实判断的学科,是教育学和社会学的中介学科。

第二专题学科发展

一、理论奠基时期(19世纪后中叶到20世纪初)

(一)教育学视野的扩展(赫尔巴特夸美纽斯)

社会教育学

教育哲学文化教育学

公民教育学

教育学科

(二)功能主义学派(结构功能主义)

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产生

以积极的社会功能为基轴

帕森斯:AGIL 结构“理论分析框架”

(三)社会学的研究兴趣扩展(斯宾塞涂尔干沃德)

教育社会学概念的提出(沃德美国社会导进论)

研究成果的展示:(涂尔干“什么叫教育社会学视角”)

教育功能:个人适应社会,将社会内化为个人

二、学科的形成时期(20世纪出二战结束)

1、在大学里开设专门的课程或讲座在1907 1926

(一)学科制度的成形2、专门的学术刊物

3、学术团体1923年

(二)研究范式的成形

理论滞后于制度

规范性的研究

服务于教育的社会学

用社会学理论解决教育问题

三、范式转换时期

(一)证验性的研究范式

沃德

涂尔干汉森“寻找确定无疑的知识”

(二)功能主义学派(结构功能主义)

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产生

以积极的社会功能为基轴

帕森斯:AGIL 结构“理论分析框架”

四、学术争鸣时期

(一)冲突论

1、新韦伯主义:传授处于支配地位的身份文化,动力来源冲突

再生产理论:社会再生产;文化再生产

2、新马克思主义

抵制理论:

(二)解释论:研究方式:抨击宏观的功能论,冲突轮(剖析学校教育内容的过程)

1、教育知识社会学:代表人物:英国M.杨

2、符号互动论

3、人种方法论

(三)功能论

五、趋向修正时期

六、宏观和围观结合,理论与实际结合

第三专题社会结构

政治、经济、文化、传递结构

一、经济结构(国民经济结构)

生产力方面的结构+ 生产关系方面的结构

农业社会的经济结构及教育在这种结构中所起的作用

工业社会的经济结构及教育在这种结构中所起的作用

后工业社会经济结构及教育在这种结构中所起的作用

(一)农业社会的经济结构与教育职能

社会中国民经济产生主要是农业

教育职能:培养精英

庶民教化

(二)工业社会的经济结构与教育职能

1、开放的

2、不平等的经济结构

3、多变的、流动的

精英培养方式由保举筛选,范围扩大了

教育职能

不断教育普通百姓,变成资产阶级自觉行为社会调试(三)后工业社会的经济结构与教育职能

贝尔“后工业社会即工业社会以后的时期”

软件化

国际化倾向

特征模糊化倾向教育职能

变动急剧化社会更新的职能

二、政治结构与教育控制

(一)中央集权制的政治结构及教育的控制

典型国家:法国

(二)地方分权制的政治结构(美国)

(三)中央集权制与地方分权制相结合的政治结构(日本)

三、文化结构与教育取向

价值系统核心与世隔绝的

(一)后喻文化(重复过去)特征“师援学承”韦德提出原始的

(二)前喻文化(开拓未来特征追求新的变化(求变的)

开放性(开放的)

四、传递结构与教育权威

学校中心

非学校中心

思考:1、隔代教育

2、如何看待家长不把学生放入学校而接受家庭教育?“文化阻力”

教师,书籍(学校教育)

传递者年长者(家庭教育)

社会实践网络(媒介)(社会教育)

学校(中心)

内容(文献、知识)

家庭:家长师资

垄断对象

经济

家庭教育政治

(二)年长者

媒体(全方位的影响)

学校具有传递的能力和权力

第四专题社会差异

起点:入学(包括就学机会及学校条件的均等)

教育机会均等过程:教育资源(包括教育内容及师生活动的均等)

结果:(包括学业成就、最终活动学历及教育对日后社会生活机会影响的均

等)

社会差异客观存在,只能减少社会差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