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概:第四章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合集下载

文学理论 第四章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分析

文学理论  第四章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分析


审美意识形态:指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缠绕 的审美表现领域,其集中形态是文学、音乐、戏 剧、绘画、雕塑等艺术活动. 审美意识形态的特殊性

意识形态中的富于审美特性的种类 渗透着社会生活以及其他意识形态的因子
童庆炳 “审美”是文学区别于一般意识形态的特征(1981) “审美反映论”、“文学审美特征论”(1982、1984)
相关文章 《关于文学特征的思考》 《文学与审》 钱中文


“审美意识形态论”(1987)
“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是以感情为中心,但它是个 感情与思想的结合;它是一种虚构,但又具有特殊形态 的真实性;它是有目的的,但又有不以实利为目的的无 目的性;它具有阶级性,但又是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及全 人类性的审美意识形态。” ——钱中文:《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


4文学与非文学

尽管现行用法已经确定,但事实上,文学的含义常常发 生复杂的演变,正是在这种演变中,通常含义上的非文 学有可能变成文学。这正显示文学含义的不确定与变化 的特点。 文学与文化的密切联系:文学本来就是文化的一部分, 从文化中既汲取资源又回头施加影响。尤其是现代先锋 作家,往往突破现有陈规陋习,从纷纭复杂的文化世相 中寻求新文学得以生长的因子。这就可能使文学的含义 出现新变数。同时,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文学观点,人 们常常会按这种观点去创造新文学,或者把以往的非文 学解读成文学,非经典阐述为经典。可见文学的含义总 在演变中,血药历史的和具体的对待。

第二节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文学从本质上说是意识形态。作为意识形态,文学具有普遍的属性,也具 有特殊的属性,普遍属性在于,它是一般意识形态;特殊性在于,它是审 美意识形态。
1文学作为一般意识形态。

文学理论教程(第四版)L04·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文学理论教程(第四版)L04·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教学设计库第四章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一、教学目标与重点(一)目标1.理解并掌握文学的含义。

2.理解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3.认识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

4.掌握文学的价值系统与功能系统。

(二)教学重点1.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有哪些表现?2.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的典范形态有哪些?3.文学的价值系统与功能系统是什么?二、课堂教学的思路与设计1.让学生理解文学的各种含义,突出强调文学具有的特殊的审美属性,文学主要被视为审美的语言组织。

2.讲解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首先需要明确文学作为意识形态,在整个社会结构中所处的位置,理解它与经济基础和其他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其次需要突出强调文学不仅是一种意识形态,更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具有审美意识形态属性;再次理解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审美的、社会的各种内涵是通过话语蕴藉而体现出来的;最后理解和把握文学作为话语蕴藉的审美意识形态所具有的特殊的审美教育功能。

3.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现是重点要讲解的内容,从以下三个方面讲解:(1)无功利与功利。

让学生理解文学不带有直接功利目的,即是无功利的,但这种无功利本身也隐含有某种功利意图。

无功利性是直接的,功利性是间接的,直接的无功利性总是实现间接功利性的手段。

(2)形象与理性。

文学直接地是形象的,但在深层又具有某种理性。

这是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在表现方式层面的显现。

(3)情感与认识。

在文学中,审美情感是直接的,理智认识则是间接的。

直接的审美情感的深层往往隐伏着间接的理智认识。

通过以上三点的学习,明白文学的属性决不是单一的而总是双重的;其次,文学的审美属性与意识形态属性复杂地缠绕在一起。

文学具备审美与社会双重属性:既是审美的又是社会的。

4.掌握话语和话语蕴藉的概念。

文学作为话语,至少包含的五个要素:(1)说话人;(2)受话人;(3)文本;(4)沟通;(5)语境。

而文学作为话语蕴藉,有两层意思:(1)整个文学活动带有话语蕴藉属性。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5版)(课后习题 第4章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圣才出品】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5版)(课后习题 第4章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圣才出品】

第4章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1.文学有哪两种含义?现在通行的文学含义是什么?答:(1)文学概念的两种含义文学概念有广义的文化含义和狭义的审美含义两种含义。

①文化含义是指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包括今天的文学以及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

此种文学概念盛行于中国魏晋以前和西方18世纪之前,把文学当作一般文化形态,并无特殊的或专有的性质。

②审美含义是指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为及其作品,包括诗、散文、小说、剧本等。

此种文学概念大致完成于中国魏晋时期和西方16至18世纪,强调文学具有不同于一般文化形态的特殊审美性质。

(2)现在通行的文学含义①在现代世界,通行的是文学的审美含义:文学主要被视为审美的语言作品。

文学是艺术门类之一,是主要表现人类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包括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体裁。

②尽管文学的通行含义已经固定,但也并不存在一个明确、清晰的界限,可以截然分辨文学与非文学。

文学的含义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

2.怎样理解文学的一般意识形态性质?答:(1)文学是社会结构的—个组成部分社会结构是由人类社会生活过程的各种要素或各个方面的总和构成的总体组织,包括两个基本层次: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是与一定物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由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的、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现实物质基础。

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影响和制约的各种制度及情感、信念、幻想、思想方式和世界观的总和,包含两个层面: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

(2)文学属于上层建筑中的社会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是与经济基础相对的一种上层建筑形式,指上层建筑内部区别于政治、法律制度的话语活动。

文学作为意识形态,一方面最终决定于社会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它与经济基础的关系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有距离的,它往往要与上层建筑中政治、法律等中介的环节与经济基础发生联系,而经济基础对于文学的作用也不是直接的,也要通过政治等中介环节才能发生支配性的作用。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 后评:天生本色,含蓄之功! ❖ 初读之,啰嗦。
❖ 再读之,便觉得很有味道了。
❖ 诗妙处于不道破注视鸳鸯旳人此时所 想何事,所怀何情,而篇外之意却不言自 见。
❖ 企业破产法生效日近,国家不再提供避风 港,三十万亏损家企业将被淘汰。
❖ 中国旳

企业破产法

悄悄地

悄悄地

逼近了

生效期
❖ 国家
定风波
苏轼
❖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 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 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眸向来萧瑟处,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二、文学旳审美含义
❖ 1、它专指具有审美属性旳语言行为及作品 ❖ 2、它把文学与哲学、历史、宗教等其他作
构化、意义旳丰富性 ❖ 2、文学活动旳理性 ❖ 文学活动旳理性与科学活动旳理性旳区别:
存在方式不同(蕴藏于文学形象之中,存 在于形象旳背后)、非概念性(不可言说、 模糊性)
(三)情感与认识
❖ 1、文学活动旳情感性 ❖ 2、文学活动旳认识性
❖ 人世旳承担过分沉重,起早赶晚, 收入支出,挥霍着我们旳才干, ❖ 在属于我们旳自然界,我们竟一无全部, ❖ 啊,蝇营狗苟使我们舍弃了自己旳性灵! ❖ 向月亮袒露胸怀旳这浩瀚旳大海, ❖ 能够无休止地呼吼而此刻已经消歇旳风, ❖ 正像熟睡旳花一样自在, ❖ 对于这一切,我们却格格不入, ❖ 无动于衷.
❖ 民国年间,军阀韩复榘斗大旳字识不得
一升。但他在任山东省主席时,却爱冒充 斯文,到处刊登“演讲”。他在齐鲁大学 旳一次演讲,就是一篇难得旳奇文.

第四章-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PPT课件

第四章-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PPT课件
无功利与功利的统一 形象与理性的统一 情感与认识的统一 文学具备审美与社会双重属性:既是审美 的又是社会的。 这种双重属性存在于其特有的具体语言组 织所形成的话语蕴藉之中,通过话语蕴藉 显现出来。
.
44
第三节 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
文学与话语 文学与话语蕴藉 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
.
45
第三节 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
现场听众都感觉你的话很有力量。(话
语)
这些话让人回味再三. 。(文本)
47
文学是一种话语(包含 说话人、受话人、 文本、沟通、语境等5要素)。
.
42
文本分析
雨果:《巴黎圣母院》
吉卜赛姑娘爱斯梅拉尔达是外美与内 美的美的化身,敲钟人卡西莫多外丑内 美,卫队长法比外美内丑,主教克罗德 外善内恶。
“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 粗俗藏在崇高的背后,恶与善并存,黑 暗与光明相共。”
——雨果:《〈克伦威尔〉序言》
.
43
小结: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现
.
14
2.文学的文化含义(广义文学观)
文学的文化含义:泛指广义的文化过程是指一切 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包括今天的文学
以及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
.
15
二、文学的审美含义(狭义的文学观)
文学的审美含义: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为及其作品。
主要体现四个方面:人的生存状态、人的生活意 义、人与人的交往以及人所憧憬的理想。一句话,与 人的精神生活密切相关,是一种审美形态。
我坚决不能容忍 那些 在公共场所 的卫生间 大便后 不冲刷 便池 的人
——赵丽华《我坚决不能容忍》
• 惯例与边界
.
27
讨论与分析

文学概论第四章第三节 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

文学概论第四章第三节 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
13
• 文学不是个人所有物,而是人与人之间的 社会活动; • 文学不是个人言语行为,而是人与人之间 的社会话语实践。
14
二、文学与话语蕴藉
文学作为话语,与日常话语、哲学话语、政治话语、 科学话语、新闻话语等一般话语不同,具有“蕴藉”特点, 具体表现即为“话语蕴藉”。
蕴藉:“蕴”-------积聚、收藏,引申而为含义深奥;
26
江汉----杜甫
• • • •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病欲苏 一作: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其一,我的心已如落日,但它仍然强壮。 其二,我的心不像落日,它仍然强壮。 其三,在落日中,心仍然强壮。 其一,虽然我的病已如秋风,但它会很快痊愈的。 其二,我的病不像秋风,它会很快痊愈的。 其三,在秋风中,病将要痊愈。 27


比较而言,含蓄突出的是表达上的小中蓄 大,含混偏重的是阐释上的一生多。不过,两者 在实质上是一致的,共同揭示出文学文本的话语 系统具有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即话语蕴藉属性。
28
四、话语蕴藉的意义
1、能使作品寓意深刻,避免浅露 2、回味无穷,使文学作品充满意境之美 3、能充分调动读者的想象能力,扩大作 品的审美空间。
19
庖丁解牛
• 管子-----用它阐明用兵之道。 • 庄子-----用它阐明养生之道。 • 吕氏春秋----用它阐明人们专注到一点, 才能把事情做好。 • 淮南子-------用它阐明工具和技巧之间 的关系。 •
20
2. 在更具体的层次上,被创造出来以供阅 读的特定文本带有话语蕴藉属性。
文本作为话语蕴藉,是指文本内部由于话语的特 殊组合包含有意义生成的无限可能性。这就是说,文本 是特定的,但文本的意义似乎是无限丰富的。 话语蕴藉由作者来创造,让读者去体味。文学话 语不同于日常话语、新闻话语、科技话语、政治话语, 因为文学话语具有话语蕴藉性。在特定的文本里,话语 蕴藉可以通过一个篇章段落来体现,有时还可以是一个 句子、一个词、一个字,甚至可以是人名和地名。

《文学理论教程》第四章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文学理论教程》第四章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由于长期的文学实践活动及创作经验的总结, 人们的审美观念不断发展,对文学含义的理解 也不断深入。 在中国魏晋时期(公元3至6世纪)、西方是16 至18世纪。文学特具的审美属性被共认,文学 狭义的审美含义从广义的文化含义中分离与独 立出来。
文学被视为一种审美形态,是指具有审美属 性的语言行为及其作品,包括诗、小说、散 文、剧本等。至此,文学不再指代用语言或 文字传输的所有文化现象,而仅指其中富有 审美属性的那一部分。
(二)形象与理性
科学运用概念、判断、推理、分析和综合,以理论 的形式掌握世界;文学则通过形象以审美的方式掌 握世界。换言之,文学是以形象感人的,其特殊存 在方式是形象。 “形象”即艺术形象,文学的本文结构所呈现的富 有意义的审美感性形态,是文学作品的特殊内容所 采取的一种诉诸感觉的、感性的形式。黑格尔说它 “在艺术里,感性的东西是经过心灵化了,而心灵 的东西也借感性而显现出来了。”
(三)情感与认识
从态度方面看,作为审美意 识形态的文学,它富于情感 性,又带有认识性。 审美情感:是凝聚在审美形 象中的主体态度,如好恶、 喜怒、肯定与否定、斥责与 赞美、欢乐与痛苦等。是一 种超越个人利害得失而具有 从业普遍性的情感。 认识有感性认识,有理性认 识,文学中的认识是感性认 识与理性认识的结合。更多 的情况下是理性认识渗透到 感性认识中。
2、文学的文化意义
在中外文学史上,文学最初的含义不是指 今天的“语言艺术”或“美的艺术”,而 指的是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 包括今天的文学,以及政治、哲学、历史、 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文学没有从政治、 哲学、历史、宗教或演讲术、一切文章等 一般文化形态或现象中独立出来。
文化是人创造的,人又是文化创造的。文化从一定 的意义上就是“人化”。 那么文学的文化意义就必然与人的生存状态、人的 生存的意义、人与人的交往沟通境况以及人所憧憬 的理想密切相关。同时。文学作为一种艺术文化不 是孤立的,它不但与整个文化相联系,而且还必然 直接或间接地成为文化意义的载体。一句话是与人 的精神关怀密切相关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学的 文化意义至少有以下四点: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1.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2.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了文学四要素:作品、作家、世界、读者。

3.中国古代文论中的“比兴”说、“虚静”说、“神思”说、“意象”说、“滋味”说、“物感”说、“象外”说、“妙悟”说、“童心”说、“性灵”说“神韵”说、“意境”说、“出入”说。

4.亚里士多德:“净化”说立普斯:“移情”说克罗齐”直觉”说康德:审美态度说弗洛伊德:“无升华意识”说荣格“原型”说5.文学社会学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都有久远的渊源,中国古代可以上溯到孟子的“知人论世”说。

在西方,文学社会学的初坯可以追溯到18世纪意大利学者维柯。

他在其社会学著作《新科学》中“发现了真正的荷马”并以古代希腊社会研究的成果来考察荷马及史诗创作,从而开创了把文学作品与时代背景、作者生平结合起来研究的方法。

6.法国的艺术理论家丹纳在《英国文学史》序言、《艺术哲学》等著作中提出了文学创作决定于种族、环境和时代三种因素的理论。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1.马克思文学理论的六个基本观念:(1)艺术活动论(2)艺术交往论(3)艺术生产论(4)艺术反映论(5)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论(6)人民文学论第三章文学作为活动1.恩格斯:“更高的即更远离物质经济基础的意识形态”(即宗教、哲学、文学艺术等,与物质经济基础的联系具有间接的性质)2.德谟克利特:“艺术模仿自然”说3.中国古代的“感物说”,就强调天人合一、物我相通,但这并不影响很多文论家对世界的强调。

4.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篇中,讲“文之思也,其神远矣。

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

”5.《尚书·尧典》:“诗言志”6.南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篇中说:“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第四章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延伸阅读1、杰姆逊:意识形态分析的七种模式2、伊格尔顿:文学与意识形态3、伊格尔顿:文学、话语实践和修辞学4、阿多诺:艺术的双重性5、阿尔都塞:艺术与审美和意识形态基本概念1.文学的含义:简言之,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籍中的审美意识形态。

当然文学的含义是变化发展的。

2.话语:话语是一种具体的社会存在形态,是指与社会权利关系相互缠绕的具体言语方式。

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在特定社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3.话语蕴籍:是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涵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4.审美意识形态:是指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缠绕的审美表现,其集中形态是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等艺术活动,不是审美与意识形态的简单相加,而是指在审美表现过程中审美与社会生活状况相互渗透,侵染的状况。

5.文学: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籍的审美意识形态。

思考问题1.文学有哪两种含义?现在通行的文学含义是什么?答:文学的两种含义是文化含义和审美含义。

文化含义是指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包括今天的文学,以及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

审美含义是指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动及其作品,包括诗、散文、小说、剧本等。

现在通行的含义是审美的语言作品。

2.怎样理解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答: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的表现在,文学成为具有无功利性,形象性和情感性的话语与社会权力结构之间的多重关联域。

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在无功利、形象、情感中隐含功利、理性和认识。

3.什么是话语蕴籍?怎样理解文学的话语蕴籍属性?答:话语蕴籍是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涵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进一步看,文学作为话语蕴籍,有两层含义:第一。

整个文学活动带着话语蕴籍属性。

文学概论含答案第四章 练习题

文学概论含答案第四章 练习题

第四章《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练习题一、填空1、文学至少有两种不同含义,即广义的文学含义和狭义的审美含义。

2、从文学的文化含义来讲,文学是指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包括今天的文学以及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

3、从文学的审美含义来讲,文学是指今日通行的文学,包括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

4、魏文帝曹丕在《典论•论文》中首次提出“诗赋欲丽”、“文以气为主”的诗学观念。

这一时期被鲁迅称为文学的自觉时代。

5、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为无功利与功利、形象与理性、情感与认识相互渗透状况。

6、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讲“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藏、藻雪精神”,主要强调文学创作的过程应该是虚静的。

7、鲁迅说文学“给人的愉快和休息是修养,是劳作和战斗之前的准备”,表明文学在目的上是具有意识形态的。

8、语言可以进一步区分为语言系统和言语两种成分,前者是指社会普遍性语法系统,后者指个人的实际语言行为。

9、话语的五个要素是说话人、受话人、文本、沟通、语境。

二、名词解释1、话语:话语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在特定社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包含说话人、受话人、文本、沟通、语境等要素。

(话语意味着把讲述内容作为信息由说话人传递给受话人的沟通过程;而传递这个信息的媒介具有言语特性;同时,这种沟通过程发生在特定社会语境中,即与其它相关性言语过程、与说话人和受话人的具体生存境遇具有联系。

)2、话语蕴藉:是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含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具体来说有两层意思,首先,整个文学活动带有话语蕴藉属性;其次,被创造出来以供阅读的特定文本带有话语蕴藉属性。

文学的话语蕴藉特点集中表现在文本“含蓄”与“含混”两种修辞形态上。

3、含蓄:含蓄是文本的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之一,指在有限的话语中隐含或蕴藉仿佛无限的意味,使读者从有限中体味无限。

四、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四、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第四章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1、文学的通行含义是: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藏中的审美意识形态,它有四个门类:诗歌、小说、散文、剧本。

2、判断文学与非文学的标准,在于文学的语言富有独特的表现力,文学总是要呈现审美形象的世界,文学观念总是在历史中不断变更的。

所以要历史地、具体地对待文学的含义。

3、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将语言区分为语言系统和言语部分。

4、文学的特殊性在于,它是审美意识形态。

5、文学具有广义的文化含义和狭义的审美含义。

在中外文学史上,文学最初并不是指今天所谓“语言艺术”或“美的艺术”,而是泛指广义的文化过程。

文学是指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包括今天的文学,以及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这正是文学的文化含义。

6、文学可以被视为一种审美形态。

文学是指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为及其作品,包括诗、散文、小说、剧本等。

这正是文学的审美含义。

这是从文学的广泛的文化含义中分离、独立出来的狭义文学观念。

7、文学的普遍属性在于,它是一般意识形态;文学的特殊属性在于,它是审美意识形态。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是指文学的审美表现过程与意识形态相互浸染、彼此渗透的状况,表时审美中浸透了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巧借审美传达出来。

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在无功利性、形象、情感等审美因素中包含着功利、理性与认识等非审美的意识形态因素,因而具有审美与社会意识形态的双重属性。

8、文学作为意识形态,一方面最终决定于社会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它与经济基础的关系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有距离的,它往往要通过上层建筑中政治、法律等中介的环节,与经济基础发生联系,而经济基础对于文学的作用也不是直接的,也要通过政治等中介环节才能发生支配的作用。

9、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将语言分为语言系统和言语两部分。

前者指社会普遍性语法系统,后者指个人的实际语言行为。

话语,根据法国思想家福轲的研究,可以看作上述语言与言语结合而形成的更丰富和复杂的具体社会形态,是指与社会权力关系相互缠绕的具体语言方式。

文学理论 第四章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讲解

文学理论  第四章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讲解

4文学与非文学
尽管现行用法已经确定,但事实上,文学的含义常常发 生复杂的演变,正是在这种演变中,通常含义上的非文 学有可能变成文学。这正显示文学含义的不确定与变化 的特点。
文学与文化的密切联系:文学本来就是文化的一部分, 从文化中既汲取资源又回头施加影响。尤其是现代先锋 作家,往往突破现有陈规陋习,从纷纭复杂的文化世相 中寻求新文学得以生长的因子。这就可能使文学的含义 出现新变数。同时,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文学观点,人 们常常会按这种观点去创造新文学,或者把以往的非文 学解读成文学,非经典阐述为经典。可见文学的含义总 在演变中,血药历史的和具体的对待。
文学与话语蕴藉
文学作为话语,与日常话语、哲学话语、政治 话语、政治话语、科学话语、新闻话语等一般 话语不同,具有”蕴藉“的特点,从而具体表 现为话语蕴藉。
何谓蕴藉
➢ “蕴藉” 指文学作品中那种意义含蓄有余、蓄积深厚的 状况
➢ 蕴藉包容性的含义:多种不同理解可能性的话语状况
中国古典美学中论蕴藉
➢ 刘勰、张炎、贺贻孙、王夫之、赵翼、刘熙载
文学作为话语蕴藉,有俩层意思”第一,整个文学活动带 有话语蕴藉属性。第二,被创造出来以供阅读的特定文 本带有话语蕴藉属性。这两层意思在文学中是统一起作 用的,不便分开。
话语蕴藉的典范形象
文学的话语蕴藉特点常常更具体的体现在两种较为典范 的文本修辞形态中:含蓄和含混。含蓄是文本的话语蕴 藉的典范形态之一,指在有限的话语中隐含或蕴藉仿佛 无限的意味,使读者从有限中体会无限。含混,是文本 的话语蕴藉的典范形象之一,指看似单义而确定的话语 蕴藉多重不确定意义,令读者回味无穷。
相关文章 ➢ 《关于文学特征的思考》 ➢ 《文学与审》 钱中文
➢ “审美意识形态论”(1987)

文学概论第四章

文学概论第四章

文学的含义
文学活动的 审美意识形 态属性
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
内容简说 重点概念
课后思考 背景知识
相关资源 相关资源
文学的语言富有独特表现力。 文学的语言富有独特表现力。 美 形 象 具 有 想 象 、 虚 构 和 情 感 等 特 性 。 文 学 总 是 要 呈 现 审 美 形 象 的 世 界 这 种 审 文学 的 。
文学的话语 蕴藉属性
文学与话语蕴藉
在更具体的层次上, 在更具体的层次上,被创造出 来以供阅读的文本带有话语蕴 藉属性。 藉属性。 含蓄: 含蓄:有限的话语中隐含或蕴蓄 仿佛无限的意味, 仿佛无限的意味,使读者从有限 中体味无限。 中体味无限。
话语蕴藉的典型形态 含混: 含混:看似单义而确定的话语蕴 蓄多重不确定意义, 蓄多重不确定意义,令读者回味 无穷。 无穷。
方式: 方式:形象与理性
态度: 态度:情感与认识
内容简说 重点概念
课后思考 背景知识
相关资源 相关资源
文学与话语:它决不只是个人所有物, 文学与话语:它决不只是个人所有物,而是人与人之间的 社会活动;决不只是个人言语行为,而是人与人之间的社 社会活动;决不只是个人言语行为, 会话语实践。 会话语实践。 整个文学活动带有话语蕴藉属性。 整个文学活动带有话语蕴藉属性。
文本中的话语蕴藉是十分普遍的现象。有时看起来用得平 常的词语,也有可能蕴藉着普通话语所没有的丰富意蕴。
内容简说 重点概念
课后思考 背景知识
相关资源 相关资源
(三)、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 )、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 ♣ 文学的话语蕴藉特点常常更具体地体现在两种较为典范 的文本修辞形态中:含蓄和含混。 ♣ 含蓄是指在有限的话语中隐含或蕴蓄仿佛无限的意味, 使读者从有限中体味无限。 ♣ 含混指看似单义而确定的话语蕴蓄着多重不确定意义, 令读者回味无穷。换言之,读者阅读文本时可能感到其中含蕴 着多重不同意义。 ♣ 含蓄突出的是表达上的”小”中蓄“大”,含混偏重的 是阐释上的“一”中生“多”。

第四章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第四章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二、文学作为审美
文学的审美含义
文学的审美含义指具有审美属性
的语言行为及其作品,包括诗、 散文、小说、剧本等 文学分离、独立出来,成为特殊 审美形态
中国魏晋时期 文学审美属性的独立(鲁迅曾指出) 曹丕《典论•论文》:‚诗赋欲丽‛、‚文以气 为主‛ 陆机:‚诗缘情‛ 钟嵘:‚滋味‛说 刘勰:‚情者文之经‛,‚情往似赠,兴来如答‛ 宋文帝‚四学‛:儒学、玄学、史学、文学
魏晋前
文学泛指一切文章。
《论语》 《说文》:‚文,错 画也,象交文。‛
近人章炳麟说,‚文学者,以有 文字著于竹帛,故谓之文;论其 法式,谓之文学‛,就是对这种 广义文学的概括。
古希腊 未产生一般文学概念,只有文 学的特定形态,如史诗、颂诗、 演讲术、悲剧等 自由艺术:艺术、技艺、哲学等 文学( literature ):14世纪自 拉丁文litteratura和litterae引进. lliterature这个词和它在其他欧洲 语言中相似的词指的是‘著 作’,或者‘书本知识’。‛
社会实践不但改变了人类的生存环境, 也改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这种关系的 变化也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一种显现。 人与自然的这种新关系的确立,也因此 成为显示人的力量与才智的对象。
文学的审美性从深层上讲就是这种意义 上的审美。 文学从社会生活中寻找、发现和展示的, 是由审美关系所规定的人生境况及其蕴 含的意义和价值。 所以说,审美是文学的内在规定。人们 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把文学视为人类 的精神家园。
折中义文学——介乎广义文学与狭义文 学之间而又难以归类的口头或书面语言 作品 惯例,在这里指人们在使用文学概念时, 有意或无意的遵循或建立的某种未经严 明而又约定俗称的规范
判断文学与非文学的标准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真题)详解(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真题)详解(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第4章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4.1 复习笔记一、文学的含义(一)文学的文化含义文学是指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包括今天的文学以及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

在中国,文学最初是泛指文章和博学,这正体现了文学的广义的文化含义。

在西方18世纪之前,文学也往往是在文化含义上使用的,即文学属于一般文化,没有被称为美的“艺术”。

(二)文学的审美含义文学可以被视为一种审美形态,文学是指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为及其作品,包括诗、散文、小说、剧本等。

文学的审美含义的脱颖而出,在中国大致是魏晋时期(3世纪至6世纪),在西方则是16世纪至18世纪。

(三)文学的通行含义1.文学的审美含义在现在通行的因素(1)人类活动的持续发展,促进了人类符号表意能力的发展与丰富,使得文学这类专门的审美表现领域得以从一般文化形态中独立出来。

(2)现代性在全球的扩展,推动了世界文化、学术、学科的分类机制的建立与健全,而在各种人类活动的合理化分工机制中,文学被划分到审美-表现领域,专门承担以符号形式表现审美体验的任务。

2.文学通行含义的确定由于人类活动的长期发展和现代分类机制的合理化作用,文学的通行含义形成了。

文学是艺术门类之一,是主要表现人类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包括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体裁。

(四)文学与非文学1.文学与非文学的关系尽管现行用法已经确定,但事实上,文学的含义常常发生复杂的演变。

正是在这种演变中,通常意义上的非文学有可能会变成文学。

文学的含义总在演变中,需要历史地和具体地对待。

2.判断文学和非文学的标准(1)文学的语言富有独特表现力;(2)文学总是要呈现审美形象的世界,这种审美形象具有想象、虚构和情感等特性;(3)文学传达完整的意义,本身构成一个整体;(4)文学蕴含着似乎特殊而无限的意味。

二、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一)文学作为一般意识形态1.社会结构的构成要了解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首先需要了解意识形态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话语:话语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在特定社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包括说话人、受话人、文本、沟通、语境等要素。

话语蕴藉:话语蕴藉概念,是将现代“话语”概念与我国古典文论述语“蕴藉”相融合的结果。

话语蕴藉是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含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有两层意思:第一,整个文学活动带有话语蕴藉属性。

第二,在更具体的层次上,被创造出来以供阅读的特定文本带有话语蕴藉属性。

审美意识形态:审美意识形态,是指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缠绕的审美表现领域,其集中形态是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等艺术活动。

审美意识形态在意识形态中具有特殊性:它一方面被看作意识形态中的富于审美特性的种类,但另一方面又渗透着社会生活以及其他意识形态的因子,与它们复杂地交织在一起。

因此,审美意识形态不是审美与意识形态的简单相加,而是指在审美表现过程中审美与社会生活状况相互浸染、彼此渗透的状况。

形象:指艺术形象,即由文学的文本结构所呈现的富于意义的审美感性形态,它是文学的特有存在方式。

与人们认识活动中的感性形象不同,审美形象既具有感性特征,同时又渗透想象,虚构和情感等精神过程。

与科学活动中的理性概念不同,文学中的审美形象总是假定的,不确定的和模糊的。

由于以形象形态存在,文学必然地表现为直觉方式。

它是感性的而不是推理的,是直接的而不是间接的,是体验的而不是分析的。

语言与言语:这是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提出的一种区分,这里的语言与我们常用的语言概念是不同的,有时也翻译为语言系统、语言结构。

指使用语言的总体规则,社会普遍性语法系统,而言语则指个人的实际语言行为。

1.怎样理解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文学的特殊属性就在于它是审美意识形态。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是指文学的审美表现过程与意识形态相互浸染、彼此渗透的状况,表明审美中浸透了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巧借审美传达出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第二节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一)文学作为一般意识形态 社会结构由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个基本层次构成。 其中,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 文学是属于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中的社会意识 形态,具有一般社会意识形态特征。 (二)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 审美意识形态,是指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缠绕的审美表 现领域,其集中形态是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等 艺术活动。既是意识形态的富于审美特性的种类,又是渗 透着社会生活及其他意识形态的因子。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是指文学的审美表现过程与 意识形态相互渗透的状况。从目的、方式和态度三方面看,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表现直接的无功利性、形象性、情感 性与深层的功利性、理性、认识性的相互渗透和交织在一
• 例一:“想如今我的身量儿自然是极好的,修长的身型儿 加上标准儿的细高跟,是最好不过的了。我愿再长高些, 虽会显高大威猛,倒也不负恩泽。” • “说人话!” • “我想再长高些。” • 例二:“额娘你看今日外面天气极好,儿臣想出宫走走,既 能冲冲喜气,也能看看京城中百姓生活如何,早日完成儿臣 登基之业。不知额娘意下如何?" • “说人话!” • “妈,俺想出去玩。” • 例三:“看这时辰已然不早,不得不先行一步了,却想明 日诸事繁杂,也不知如何是好,要不我们明日相见再议此 事如何?” • “说人话” • “我睡觉了晚安”
张爱玲的语言: 1.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要遇见的 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无涯的荒 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迟一步 遇上了也只能轻轻地说一句:“哦 你也在这里吗?”
2.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 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 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 子血,白的还是“窗前明月光”;娶 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 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 砂痣。
结论:文学是一种话语,超越功利的话语,排除了日常话 语的功利性(谈判、请求、斥责、发誓、咒骂、指示、祈 祷),排斥了闲谈所谓的只在意形式,无所谓内容。所以, 文学是一种追求形式价值的、含蓄蕴藉的话语。 (二)从我们对文学的内容需求来说 如1:古罗马场内的角斗士角斗。 • ——古罗马的娱乐不是高雅的文学艺术,而是一 种嗜血的、残忍的、建立在对生命的践踏和侮辱基础上的 野蛮娱乐。 • 如2:《水浒传》是一部英雄传奇小说,一部农民起义小 说,但是其中的反抗精神在表达的时候,如果我们仔细回 味个别细节并不都是让人觉得美。
4.附加成分与中心语反常搭配 ①窗外/被秋风吹得很瘦很瘦的虫鸣/戚戚地咬着我的心 (王一飞) ②黄昏/绕过风景中的池畔/荷塘里浮动的/是朵朵鲜绿的诗 词(王媺《等待》) ③根须扎进《诗经》/伸出一枝枝唐诗/一叶叶宋词/柔风的 唇 轻吟/押声声 柳韵依依(伊德超《折柳》) 5.词语交互错位 ①云飘在水中/帆飞在天上(冰夫《莲塘月》) ②文人放下锄头/农人放下眼镜(陈黎《在一个被地震所惊 吓的城市》)
• (普通版): 你说你爱雨, 但当细雨飘洒时你却撑开了伞; 你说你爱太阳, 但当它当空时你却看见了阳光下的暗影; 你说你爱风, 但当它轻拂时你却紧紧地关上了自己的窗子; 你说你也爱我, 而我却为此烦忧。
• • (文艺版): 你说烟雨微芒,兰亭远望; 后来轻揽婆娑,深遮霓裳。 你说春光烂漫,绿袖红香; 后来内掩西楼,静立卿旁。 你说软风轻拂,醉卧思量; 后来紧掩门窗,漫帐成殇。 你说情丝柔肠,如何相忘; 我却眼波微转,兀自成霜。
翠平(眼一瞪):你在外 面的野女人吧!?
余则成(无奈地低 头):……
• 课下寻找一些你喜欢的影视剧的台词、剧本,文学 作品的句段,你来分析下他们是什么地方打动你的 字数不限,文责自负,分数我给。 • 下图的校园生活你一定非常熟悉,就这幅画展开思 考,创作一段话,语言越耐人寻味越好。

(诗经版): 子言慕雨, 启伞避之。 子言好阳, 寻荫拒之。 子言喜风, 阖户离之。 子言偕老, 吾所畏之。
(离骚版): • (七律压轴版): 君乐雨兮启伞枝, 江南三月雨微茫, 君乐昼兮林蔽日, 罗伞叠烟湿幽香。 君乐风兮栏帐起, 夏日微醺正可人, 君乐吾兮吾心噬。 却傍佳木趁荫涼。 霜风清和更初霁, 轻蹙蛾眉锁朱窗。 (七言绝句版): 怜卿一片相思意, 恋雨却怕绣衣湿, 尤恐流年拆鸳鸯。 喜日偏向树下倚。 • 在以上六个同一主题的文 欲风总把绮窗关, 叫奴如何心付伊。 字表达里,你的喜好是什 么?
• 如小说中两次写到李逵吃人肉: • 第一次是活捉黄文炳后,在宋江、晁盖鼓励下, 他碎割老黄,将割下的肉放在炭火上烤了下酒;第 二次是杀死李鬼后,因吃饭时没有菜蔬下饭,他就 地取材,从李鬼尸身上割了肉烤了吃。这两次他都 是割的腿肉。 • 如3:如杨雄杀死潘巧云,因不忠而取了妻家性命, 实在血腥。 • 如4:如朋友过生日,送一篮子青菜,还是送一束 花? • 如5:近邻和电视,那个是最能满足我们精神需要 的对象?
毫无疑问 我做的馅饼 是全天下 最好吃的
2《我坚决不能容忍》
赵又霖和刘又源 一个是我侄子 七岁半 一个是我外甥 五岁 现在他们两个出去玩了
4《我发誓从现在开始不搭理你了》 • 我说到做到 再不反悔
我坚决不能容忍 那些 在公共场所 的卫生间 大便后 不冲刷 便池 的人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才是文学?通过我们的生活体验来思考下我们 的喜好,我们心中的文学究竟是什么? 我们分三个层面来剖析: (一)从我们读文字的喜好上来说,你更喜欢哪一种:
陌生化举例: 1.名词并置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2.主谓反常他配 ①潮湿的鸟声还沾在睫毛(采莲子) ②晨钟云外湿(杜甫《夑州雨湿不得上岸》) ③蛙声在故乡的田野里/长势良好(黎云智《蛙声》) ④夏也荷过了/秋也蝉过了/今日适逢小雪(洛夫) 3.动宾反常搭配 ①我是你河边破旧的老水车,/千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②梦想,好像一张有奖有息的奖券,买了至少也不会赔本。 你可以向梦想的银行透支快乐。(姜丰《痴人说梦》)
• 从作者和读者角度讲:快感 • (自然生理和精神作用) • 其实,三者之间是互相交叉,互相融合的,只是 我们的潜意识在没有经过深入思考前没有将之自 觉化,转化为显意识。
• 第一节 文学的含义 文学的文化含义 即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作品的统称,包括今天所谓文学 和政治、哲学、历史和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流行于中 国魏晋和西方18世纪以前。 文学的审美含义 即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为及其作品,包括诗歌、散文 小说和戏剧等,主要流行于中国魏晋时期和西方16至 18世纪。 文学的通行含义 即主要表现人类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包括包括诗歌、 散文、小说和戏剧等,主要流行于现代。 *文学与非文学的区别标准:P51语言、审美形象、整
酒宣泄状态。如同有些人的 白日梦。最典型的就是蒲松龄的《聊斋志 异》。 • 宣泄和表露的是作家在日常生活中被压抑 了的情感以及不能实现的愿望。
• 从作者角度讲:宣泄作用
• 如:我们有人喜欢看的具有激烈动作, 夸张声势的大片,具有强大的视听效果, 能带来身临其境的快感。
• (三)从文学的功能来说 • 如:小时候,夜里小孩子不睡觉,母亲会讲狼来了 的故事是为了什么?
• 如:孔子的诗教 • “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 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 名。” • ——《论语 *阳货》 • 从读者角度讲:教化作用
• 如:有的人平日非常沉闷或者压抑,但是喝了
• • • • •
• •
• 第三节 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 一、文学与话语 1.区别话语、语言和文本 2.文学话语五要素 二、文学与话语蕴藉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存在于其话语系统的蕴藉 中。话语蕴藉是对文学活动的特殊语言状况的概括 指文学话语活动所包含的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一是整个文学活动带有话语蕴藉性质。 二是被创造出来供阅读的特定语言性文本带有 话语蕴藉性质。文本的话语蕴藉常常表现为含蓄和 含混。
• 贾平凹的语言: 1 很多我们以为一辈子都不会 • 忘记的事情,就在我们念念不 忘的日子里,被我们遗忘了 。
2 你给我一滴眼泪,我就看到 了你心中全部的海洋
• 3如果上帝要毁灭一个人必先令 其疯狂.可我疯狂了这么久为何 上帝还不把我毁掉. 4 你笑一次,我就可以高兴好 几天;可看你哭一次,我就难 过了好几年。

• •
• •

话语的含蓄蕴藉可以在陌生化,也叫作诗化、反 常化、奇异化、奇特化、间离化中实现。 甄嬛体语言特点: 1、言必称“本宫、臣妾、嫔妾、朕、哀家. 孤”; 描述事物用双字:方才、想来、极好、左右、罢了 2、流传的甄嬛体还需一个反转——“说人话”。 3、短语、短句:若是……想必是极好的,但…… 倒也不负…… 4、用于形容一件事物完美“这真真是极好的”。
丹麦批评家勃兰兑斯: 我们观察一切事物,有三种方式:实际的、理论的和审美 的。”他举了个例子: 一个人若从实际的角度来看一座森林,他就要问这森林 是否有益于该地区居民的健康,或是怎样计算薪材的价值; 一个植物学者从理论的角度来看,就要进行有关植物生 命的科学研究; 而一个深深沉浸在森林美景中的人,不会去问目的,只 是坐听闲猿,弥清尘心。 ——勃兰兑斯《19世纪文学主流》 结论:文学是审美的,是给人信心和希望的生的艺术;优 秀的文学作品是给人精神力量支撑的。
《潜伏》经典语段 1关于林黛玉 余则成:你……象林黛 玉……
• 2关于汽车:
翠平(晕车,大吐,无比惋惜地说): 刚吃的羊肉大饼,可惜了了!!
3关于厕所: 翠平刚到余则成房子的时候,寻找茅 房,余则成指点她抽水马桶。 翠平(大怒):我说的是拉屎撒尿的 地方! 4关于咖啡: 翠平:都怪这咖啡,有股鸡屎味。
第四章: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文学本质论
• 第四章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 教学内容和重难点 • 教学内容:掌握“文学定义”的各种角度、 “文学”的三种含义、文学的意识形态属 性、审美特性和语言特性 •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 性质,难点是理解意识形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