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3课 华盛顿会议教案1 新人教版选修3
2015_2016学年高中历史2.3华盛顿会议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
2.3 华盛顿会议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华盛顿会议的召开,理解《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等条约的内容及作用。
了解“中国山东问题”,认识山东问题的解决是中国人民坚持斗争取得的重大外交成果。
2.能力目标分析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实质和不稳定性。
3.情感目标:充分认识召开这次会议的主要原因,重点认识帝国主义在亚太地区矛盾的激化是最主要的原因。
中国人民的抗争对山东问题的解决,产生了重要作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只能缓和帝国主义矛盾,但不能长期维持世界和平。
【重点难点】重点:关于海军军备的安排;中国问题的解决。
难点:《四国条约》;《九国公约》【课时安排】1课时【导入新课】本课引文部分首先介绍了巴黎和会留下的遗缺,然后介绍了战后亚太地区的国际格局的新变化以及这种新格局带来的新的矛盾,引文从总体上说明了召开华盛顿会议的直接原因。
引文没有直接提出明确的问题,建议利用问题探究引入新课:阅读教材引文部分回答:为什么要召开华盛顿会议?作为新课的导入。
【讲授新课】一、战后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形势1、列强在亚太地区争霸的新格局战前:英、法、德、日、俄、美等六国在亚太地区角逐。
中心是宰割中国。
战后:英、美、日三国继续争夺中国和太平洋的海上霸权。
战后争霸新格局的三条主线第一、日本实力明显增强,引起英美警惕和不满。
第二、英美日展开激烈的海军竞赛,使远东的形势格外紧张。
第三、中国人民强烈反对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宰割,使列强惊恐,促使列强之间妥协、协调他们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政策和利益关系。
2、英美日之间关系的发展变化英、日关系由盟友走向某种对抗,原因是日本在远东的利益扩张对英国形成威胁。
美日关系因日本妄图独占中国而变得日趋紧张。
亚太地区的竞争对手由英美转变为美日。
3、大国之间的海军军备竞赛在英美日之间进行。
美国:计划在20年代中期其海军力量超过英国,成为世界第一海军强国;把海军主力由大西洋调到太平洋,发展珍珠港基地,以抗衡日本在该地区的力量。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第二单元3《华盛顿会议》教学设计(共1课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国际关系中合作与竞争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国际视野;
2.了解和平共处、互利共赢的国际关系原则,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3.感受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事件的复杂性,学会尊重历史、客观评价历史;
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与学生共同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华盛顿会议的背景、议题、主要成果及影响。
2.强调华盛顿会议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以及它对亚太地区的影响。
3.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当今国际关系中的合作与竞争,培养学生的现实关怀和国际视野。
4.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采用图表、时间轴等形式,帮助学生清晰掌握会议进程和各项协议。
3.针对难点问题,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各大国在会议中的利益博弈和矛盾冲突。
-分组讨论,每组代表一个国家,分析其在华盛顿会议上的立场和诉求。
4.结合现实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华盛顿会议对亚太地区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4.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评价,容易受到个人情感和价值观的影响,需要引导他们客观、理性地分析问题。
针对以上学情,本节课将从激发学生兴趣、培养批判性思维、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客观评价历史等方面,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和引导。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华盛顿会议的背景、议题、主要成果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二、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对国际关系的基本概念有初步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华盛顿会议的学习有着以下特点:
高中历史选修3
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1、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世界成为一个整体,生产力和科技进步,为世界大战提供了物质和技术基础;根本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具体原因:帝国主义国家围绕争夺霸权和殖民地,展开激烈的斗争。
三对矛盾日益尖锐(法德矛盾、俄奥矛盾、英德矛盾)最终形成了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疯狂地扩军备战,巴尔干成为火药桶。
导火线:1914年萨拉热窝刺杀事件双方:同盟国:德、奥匈、奥斯曼、保加利亚共4国协约国:英、法、俄、意、日、比等,后美、中等加入,共27性质: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塞尔维亚、比利时有正义的民族解放战争性质)时间:1914年——1918年主战场:欧洲主战线:西线(决定性作用):英法比——德东线:俄——奥匈德第一阶段:1914年主动权在德方实施“施里芬计划”西线马恩河战役,东线俄军进攻东普鲁士战役,德速战速决计划破产经过:第二阶段:1915—1916年主动权转移到协约国一方三大陆上战役:西线的凡尔登、索姆河战役(坦克)和东线的俄军夏季攻势;海上英德日德兰海战第三阶段:1917—1918年美、中等国参战(原因、影响);俄国退出战争(原因、影响);1918年11月德宣布投降结果: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经济、军事、国内和国际力量对比来分析原因)1、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人员、物质和精神损害2、以西欧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受到挑战(欧洲国际地位下降,美日崛起)3、促使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俄十月革命等)4、推动人类向整体化方向发展。
战后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世界性的国影响:际组织---国联5、成为新技术的发展的催化剂(飞机、汽车、化工技术得到广泛应用)6、促使政府的职能发生转变(开始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7、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社会主义理想和观念及和平主义思想影响深远)1、美国的参战一战后,美国宣布中立,并向交战国双方出售军火和物资大肆渔利,由于英国的海上封锁,使得美国与协约国经济联系日益接近.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使美国的商船遭到重大损失1917年,两大军事集团都已精疲力尽,美国此时参战,既可轻易获胜、捞取战利品,又有利于战后夺取世界霸权,于是在1917年2月,美国以德国恢复无限制潜水艇为由,宣布同德断绝外交关系。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三第二单元第3课 华盛顿会议 教案
第3课华盛顿会议【教学目标】【教材结构及重点难点】一、列强在亚太地区的争夺1. 美日矛盾2.《四国条约》二、海军军备的重新安排1.《五国条约》的内容2.《五国条约》的结果三、中国山东问题1.中日关于山东问题条约2.《九国公约》重点:华盛顿体系签定的条约难点:华盛顿体系的实质和不稳定性【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谈话讲述法和概述分析等方法进行,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学会学习的思维意识。
在教材的处理上,应突出重点、难点内容,点拨思路,启导分析,给学生留下较多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导入新课】通过凡尔赛会议,确立了英法在欧洲的主导地位,巩固了日本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优势,而美国攫取世界霸权的计划遭到失败。
而美国当时的经济实力又使美国十分不甘心,因此在美国的主持下,又召开了一个为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奠定秩序的华盛顿体系。
由此导入新课。
【讲述内容】一、列强在亚太地区的争夺1. 美日矛盾关于华盛顿会议召开的背景,可首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已经召开了巴黎和会,为什么还要召开华盛顿会议呢?”从而引出华盛顿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帝国主义列强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尖锐矛盾。
然后教师可适时指出,参加会议的九个国家均在东亚地区有利害关系,日、美等列强在这一地区的争夺尤为激烈。
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协调帝国主义列强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
在会议上起主要作用的是美、英、日三国,其中美国又始终居于主导地位。
2.《四国条约》1921年12月13日,签署了《美英法日关于太平洋区域岛屿属地和领地的条约》,简称《四国条约》。
条约规定:缔约各国同意相互尊重它们在太平洋区域内岛屿属地和岛屿领地的权利;一旦这种权利遭受任何国家侵略行为的威胁时,缔约国应进行协商,以便就应采取的最有效措施达成协议。
条约还规定:在本条约批准生效后,英日同盟终止。
新人教版选修3高中历史第2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考点解析
高中历史第2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考点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课标考点】(1)了解凡尔赛会议和华盛顿会议构建帝国主义和平体系的史实,主要包括巴黎和会的召开及主要国家的图谋、《凡尔赛和约》的内容、华盛顿会议召开的原因、《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九国公约》等史实,剖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体系的实质和不稳定性。
(2)知道“非战公约”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作用。
(3)简述国际联盟的成立和主要活动,评价其历史地位。
【解析考点】1.简述《凡尔赛和约》的主要内容。
(1)殖民地问题:德国放弃一切殖民地,由英法等国以委任统治的形式予以瓜分。
规定把德国攫取的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中国代表团最后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2)领土问题:德国将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萨尔煤矿交由法国开采15年,萨尔区由国际联盟代管。
莱茵河西岸由协约国军队占领15年,东岸50千米以内区域划为非武装区。
(3)军事问题:德国废除普遍义务兵役制只能保留10万陆军和少量船舰,不得拥有空军、坦克、潜艇等。
(4)赔款问题:和约规定德国在一定的时间内应支付的赔款总额。
巨额赔款由英法等国瓜分。
2.凡尔赛体系及其凡尔赛体系的实质、评价。
定义:1919年1月28日,战胜的协约国集团在巴黎召开战后和平会议,会上先后与德国、奥地利、匈牙利和土耳其等战败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
这些和约与国际联盟盟约结为一体,构成了协约国列强建立战后以欧洲为主的国际关系新秩序的基本框架,即凡尔赛体系。
实质:战胜的协约国集团维护即得利益的国际关系体系。
评价:(积极)A.在凡尔赛体系下,大战后和20世纪20年代,欧洲基本维持了一个较为和平的国际环境,遭到战争破坏的经济得以恢复。
B.凡尔赛体系调整了欧洲各国之间的关系,根据民族自决的原则,确认了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一些民族国家的独立。
(局限)不能持久的原因:A.凡尔赛体系没有消除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
德国对战胜国强加的和约以及随之而来的掠夺强烈不满,许多人怀有摆脱和约束缚和复仇情绪。
【高中历史】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第2单元第1课巴黎和会(教案)
2.1《巴黎和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目标:1、识记:被和会所排斥的国家;控制巴黎和会的三巨头;帝国主义参加会议的目的;帝国主义在处置德国问题上的争斗和在中国山东问题上的勾结;《凡尔赛和约》的主要内容;特别关注有关疆界问题和殖民地问题方面的规定。
2、理解:列强在巴黎和会上各自图谋背后的背景原因;巴黎和会与中国五四运动的关系;《凡尔赛和约》的掠夺性与强迫性。
3、理解和约主要条款对德国来说是难以忍受的,以及难以忍受的原因所在;和约部分条款背后所潜伏的危机因素。
4、利用现象与本质关系的原理,分析认识帝国主义大国在会上所提出的建议看似是为了和平,实际却隐藏着充满私利的用心。
(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现象与本质的原理,揭露列强的真实用心;用联系的方法,联系各国的具体情况,分析列强在会议上争夺与勾结的原因。
2、用具体分析方法,揭示《凡尔赛和约》关键条款的背后用意;分析与评价《凡尔赛和约》背后的危机。
3、在师生配合基础上,利用概括和抽象的方法,分析和评估《凡尔赛和约》的客观作用与局限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列强在和会上争夺与勾结的分析,使学生形成对巴黎和会的性质、帝国主义各自阴谋的正确认识。
2、通过了解中国在会上的遭遇,使学生形成仇恨帝国主义的情感;激发学生为建设强大的祖国而努力学习的情感和为国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列强出席会议的图谋及对其的理解;《凡尔赛和约》的核心内容以及对和约的评价。
难点:对《凡尔赛和约》若干内容的理解;对《凡尔赛和约》的评价。
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采用谈话导入法:为加深对巴黎和会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关系理解,可先回顾第一次世界大战参战的主要帝国主义国家的政治目的,然后指出:战争仅仅是帝国主义解决政治问题的手段,它仅为实现政治目的奠定了基础。
而外交是政治的延伸,因而,争夺只不过从战场转移到谈判桌旁。
由此导入新课学习。
一、凡尔赛宫里的勾结与争夺:1、召开的时间、地点:1919年1月18日~6月28日,法国巴黎凡尔赛宫【备课资料】法国封建时期的华丽纪念碑——凡尔赛宫凡尔赛宫(Versailles)位于巴黎西南18公里的凡尔赛,她作为法兰西宫廷长达107年,同时也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绚丽灿烂的明珠。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教学设计 人教版(精品教案)1.doc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教学设计人教版(精品教案)1第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凡尔赛和约》和华盛顿会议签订的主要条约教学难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温故知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如何?结果怎样?它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结果是以德国为中心的同盟国集团战败。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实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德国、奥匈等成为战败国,英法虽为欧洲强国但实力已大不如前,美日两国的经济实力则得到大幅度增长。
、帝国主义列强‘安排’战后世界的基本依据是什么?经过世界大战而变化了的各国实力、帝国主义列强是如何‘安排’战后世界的?召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完成了对战后世界的“安排”,确立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新秩序”。
、为什么说巴黎和会是一次大国分赃的会议?、《凡尔赛和约》有哪些主要规定?根据和约建立了什么样的国际组织?、“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哪些地区统治的新秩序?、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已经召开了巴黎和会,为什么还要召开华盛顿会议呢?、为什么说华盛顿会议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华盛顿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哪些地区统治的新秩序?、怎样理解和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一、战后的“新秩序”、为什么说巴黎和会是一次大国分赃的会议?、巴黎和会是怎样召开的?年月,战胜的协约国集团在法国巴黎召开了缔结和约的会议,重新安排战后世界“新秩序”。
、原先参加大战的国家在会议上的地位有什么区别?苏维埃俄国被剥夺了参加和会的权利,德国及其盟国则成为受审者等候发落,就是参加会议的个战胜国的地位也相差甚远。
英、法、美三国始终是会议的主宰,而像中国这样的国家只能作为大会的陪衬。
、在“福煦车厢”里发生过的“换位事件”说明了什么问题?德国不甘心于《凡尔赛和约》的制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对法国实施了报复。
这说明巴黎和会处理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关系时,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
人教版历史选修3:第二单元第3课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1.使日本第一次处于同欧美列强平等地位的条约是()A.《凡尔赛和约》B.《五国条约》C.《四国条约》D.《九国公约》解析:选C。
《四国条约》是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第一个条约,在该条约中,日本取得了与美、英、法三国相等的相互尊重各自权利和进行协商的地位。
2.在1921~1922年的华盛顿会议期间,中国代表经过斗争()①收回了山东主权②使列强在名义上尊重中国主权完整③取得了与列强平等的海军制海权④成功地拆散了英日同盟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解析:选A。
华盛顿会议召开时,中国属于半殖民地国家,根本无法取得与列强平等的制海权;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日同盟成为美国称霸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障碍,拆散英日同盟成为美国在华盛顿会议上的首要目标。
因此,③④的叙述不正确。
3.(2012·潍坊教学质量检测)《四国条约》、《五国条约》和《九国公约》的共同点是() A.日本在受限制的同时也保持有局部特权或优势B.维护了美国的利益,抑制了日本势力C.华盛顿会议与会各国平等协商的结果D.帝国主义列强共同宰割中国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问题的整体归纳能力。
A项指《四国条约》和《五国条约》的影响;D项指《九国公约》;C项不符合史实。
归纳三条条约内容和影响,B项是共同点。
4.下列对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B.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C.这一体系带有大国强权的政治色彩D.维护了世界的长期和平与稳定解析:选D。
本题旨在考查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深层次认识能力。
这一体系建立在一战后帝国主义新的力量对比的基础之上,它内部充满着种种矛盾。
因此,它必将随着帝国主义力量对比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必将随着各种矛盾的激化而走向解体,它不可能长期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一、选择题1.华盛顿会议中《四国条约》代替了“英日同盟”,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A.英、法、美、日联合侵略中国B.美国抑制日本在东亚的侵略扩张C.英国由扶植日本到抑制日本D.美、英、法、日在远东的争夺形成了暂时的妥协解析:选A。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教案-2.3课 华盛顿会议
选修3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第3课华盛顿会议(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掌握华盛顿会议的基本史实,了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过程。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目标:1、识记:华盛顿会议召开的各种原因;《四国条约》及其影响;《五国条约》对各国战列舰和航空母舰总吨位的不同安排;该协定在国际裁军史上的地位、主要作用与影响;山东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及其评价;《九国公约》的名义内容和实质内容及其影响。
2、理解:《四国条约》和《五国条约》分别对美、英、日等国的影响以及背后所隐含的各自用心和说明的问题。
3、了解:华盛顿体系的含义、实质与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概念与评价。
(二)过程与方法:1、比较归纳:用对比分析的方法评价《四国条约》和《五国条约》对美、英、日三国的不同影响及《五国条约》中各国在条约规定比例背后的得与失。
2、问题探究:透过华盛顿体系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地位的个性表现,归纳它们的共性,揭示它们的实质与局限。
3、本质揭示:从客观结果与主观目的辩证关系,揭示《五国条约》的历史局限性;用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关系方法,揭示《九国公约》的实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充分认识召开华盛顿会议的主要的原因,重点认识帝国主义在亚太地区矛盾的激化是最主要的原因。
2、认识到《五国条约》仅仅限制了海军方面的竞争,但随着其他领域争夺的加剧,它已毫无意义。
3、中国人民的抗争对山东问题的解决,产生了重要作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只能缓和帝国主义矛盾,但不能长期维持世界和平。
4、通过对华盛顿会议条约的讲解,认识弱小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关于海军军备的安排;中国山东问题的解决。
难点:《四国条约》;《九国公约》。
四、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情境导入法:展示亚太地区地图,播放新闻视频:新闻中美国领导人积极地在亚太地区进行谋篇布局,并宣称要恢复美国在亚太地区的秩序和影响。
美国人所谓的“亚太地区的秩序和影响”是指1921-1922年华盛顿会议中确立的华盛顿体系!由此导入新课学习。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第3课华盛顿会议教案2新人教版选修3
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本节考点:1、巴黎和会与凡尔赛体系 2、华盛顿会议与华盛顿会议体系 3、维护和平的努力知识网络第3课华盛顿会议思考:一战前参与亚太地区争夺的列强主要有哪些?其中的主要矛盾是什么?英国为了在争夺中获取优势地位采取了什么政治举措?一战后,列强在亚太地区的势力发生什么新变化?其中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列强争夺的主要是哪个国家?(美日矛盾成为亚太地区的最主要矛盾;英日由盟友到开始对抗;英美既是争夺远东地区的对手,又成为了遏止日本扩张的伙伴)一、华盛顿会议与华盛顿体系㈠华盛顿会议1、背景⑴美国企图在巴黎和会上称霸世界目的没有实现,没有得到实际利益,把注意力转向亚太地区。
⑵日本在亚太地区的势力扩张,对英美构成了威胁。
(主要原因)⑶美英日军备竞赛特别是海军军备竞赛日趋激烈,都希望通过谈判限制海军军备竞赛。
⑷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威胁帝国主义在华利益。
2、目的:缓和列强在亚太地区的矛盾,限制海军军备,重新划分在亚太的势力范围,建立在亚太地区的新秩序。
3、时间、与会国: 1921-- 1922;美英日法中意葡荷比4、议题⑴主要问题:①亚太地区问题。
②限制海军军备竞赛问题。
③中国山东问题。
⑵中心议题: 是协调帝国主义列强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利益关系。
5、内容◎亚太地区问题: 《四国条约》(〈关于太平洋区域岛屿属地和领地的条约〉)(1921、11,美英日法)(1)背景:1902年,英日同盟成立,双方互相支持在亚太地区的势力扩张,成为美国扩张在亚太地区的势力,称霸东亚的最大障碍。
(2)内容①缔约国互相尊重在太平洋区域内岛屿属地和领地的权利。
②上述权利遭到威胁时,缔约国进行协商。
③条约生效后,英日同盟终止。
(3)评价①对美国而言: 埋葬了英日同盟,扫除了美国在亚太地区争霸的一个障碍,是美国外交的胜利。
②对日本而言:ⅰ、一方面英日同盟解散,使其扩张野心受到了暂时遏制;ⅱ、另一方面它在太平洋上的权益又得到了大国的承认,第一次处于与欧美列强平等的地位。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凡尔赛_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第1课巴黎和会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
第1课巴黎和会[学习目标]1.了解巴黎和会上各帝国主义国家的意图。
2.理解在处置德国问题上各国的态度及其原因。
3.了解《凡尔赛和约》的内容,探究其对国际社会产生的影响。
一、凡尔赛宫里的勾结与争夺┄┄┄┄┄┄┄┄①1.巴黎和会召开(1)目的:处理战争的遗留问题并组建国际新秩序。
(2)召开:1919年1月18日在巴黎凡尔赛宫正式开幕。
(3)概况①参加国:27个,德、奥等战败国和苏俄被排斥在和会之外。
②三巨头:劳合·乔治(英)、克里孟梭(法)、威尔逊(美)。
(4)实质: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
2.与会国的目的(1)美国:凭借自己的经济实力,扩大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进而称霸世界。
(2)英国①目的:扩大和巩固“大英帝国”版图。
②措施:支持日本在太平洋与美国争雄;利用美国遏制法国。
(3)法国①削弱乃至肢解德国,树立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
②扩大在非洲等地的殖民地。
(4)日本:攫取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并占领战前德国在太平洋上控制的岛屿。
3.勾结与争夺(1)焦点问题:如何处理德国。
①法国:提出要严厉制裁德国和肢解德国。
②英国:不同意过分削弱德国,并得到美国的支持。
③英美:反对法国建立莱茵共和国、肢解德国的计划,但表示一旦法国遭到德国进攻,将援助法国。
(2)山东问题①态度:日本企图攫取中国山东,得到英法的支持;中国坚决要求收回山东。
②结果:英、法、美同意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转交给日本。
③影响:引发五四运动,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二、《凡尔赛和约》┄┄┄┄┄┄┄┄②1.签署:1919年6月,签署了《协约各国和参战国对德和约》,即《凡尔赛和约》。
2.主要内容(1)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
(2)重新划定德国疆界①在西部,阿尔萨斯—洛林归还法国;萨尔煤矿由法国开采15年,之后通过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占领15年。
②在南部:德国承认奥地利独立,永远不能与之合并;德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独立。
人教版选修三课件:第二单元第3课《华盛顿会议》
展评
1.意图:企图取代德国在山东的侵略权益。
2.把德国攫取的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给日本。中国 政府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结局:在华盛顿会议召开期间,中日在会外签订条约, 山东主权归还中国。 3.关系:英日之间是一种同盟关系。
6.华盛顿体系
1.构成:《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九国公约》等构成
2.含义: 一战后通过《四国条约》等形成的帝国
主义在亚太地区的国际关系新格局
3.与凡尔赛体系的关系:
是凡尔赛体系的补充与完善,与凡尔赛体系一起 构建了战后整个世界的国际关系新格局,被统称为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4.华盛顿体系的实质:
亚太地区的实力下降,最后只能选择妥协政策。 《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及附约(会外)
《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九国公约》等构成 2)实质: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⑵限制海军军备竞赛问题 。 华盛顿会议首先讨论的是什么问题?为什么?在该问题上,会议首先签订了什么条约?其内容是什么?对各国各产生了什么影响? 它缺乏公正、民主、普遍性的不足,决定了其在二三十年代国际关系中的作用是有限的,也决定了其寿命必然是短暂的。
②使日本主力舰吨位劣于英、美,其海军受到限制,但美英在海军基地方面对日做出了让步。 材料一:1917年1月26日,日本外相召见英国驻日大使时说:“帝国政府就帝国具有最大利害关系的山东省及现在占领中的赤道以北
② 对日本而言: 德国诸岛向敌国政府提出请求时,期待英国政府支持,希望英国政府现在予以保证。
1)内容:①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与独立、领土与行政完整。
初中华盛顿会议教案
初中华盛顿会议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华盛顿会议的背景、目的、时间、地点和主要参与国家。
2. 掌握华盛顿会议的主要议题,如亚太地区问题、海军军备竞赛问题和中国山东问题。
3. 分析华盛顿会议对亚太地区格局和国际关系的影响。
4.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1. 华盛顿会议的背景a. 一战后列强在亚太地区的争夺b. 美国企图在巴黎和会上称霸世界目的未实现c. 日本在亚太地区的势力扩张,对英美构成威胁d. 美英日军备竞赛特别是海军军备竞赛日趋激烈e. 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威胁帝国主义在华利益2. 华盛顿会议的目的a. 缓和列强在亚太地区的矛盾b. 限制海军军备,重新划分在亚太的势力范围c. 建立在亚太地区的新秩序3. 华盛顿会议的时间、地点和主要参与国家a. 时间:1921年至1922年b. 地点:美国华盛顿c. 主要参与国家:美英日法中意葡荷比4. 华盛顿会议的主要议题a. 亚太地区问题b. 限制海军军备竞赛问题c. 中国山东问题5. 华盛顿会议的成果a. 签署《九国公约》b. 签署《五国海军条约》和《三国海军条约》c. 山东问题交由国际社会仲裁6. 华盛顿会议的影响a. 协调了帝国主义在亚太地区的矛盾b. 暂时遏制了日本在亚太地区的扩张c. 重塑了亚太地区格局d. 奠定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基础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华盛顿会议的背景、目的、议题、成果和影响。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华盛顿会议对亚太地区格局和国际关系的影响。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华盛顿会议中各国立场和策略。
4. 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分组研究华盛顿会议相关资料,分享研究成果。
四、教学评价1. 考核学生对华盛顿会议的基本知识的掌握。
2. 评估学生在讨论和分析华盛顿会议对亚太地区格局和国际关系的影响时的表现。
3. 考察学生对华盛顿会议历史意义的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华盛顿会议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目标:
1、识记:华盛顿会议召开的各种原因;《四国条约》及其影响;《五国条约》对各国战列舰和航空母舰总吨位的不同安排;该协定在国际裁军史上的地位、主要作用与影响;山东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及其评价;《九国公约》的名义内容和实质内容及其影响。
2、理解:《四国条约》和《五国条约》分别对美、英、日等国的影响以及背后所隐含的各自用心和说明的问题。
3、了解:华盛顿体系的含义、实质与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概念与评价。
(二)过程与方法:
1、比较归纳:用对比分析的方法评价《四国条约》和《五国条约》对美、英、日三国的不同影响及《五国条约》中各国在条约规定比例背后的得与失。
2、问题探究:透过华盛顿体系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地位的个性表现,归纳它们的共性,揭示它们的实质与局限。
3、本质揭示:从客观结果与主观目的辩证关系,揭示《五国条约》的历史局限性;用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关系方法,揭示《九国公约》的实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充分认识召开华盛顿会议的主要的原因,重点认识帝国主义在亚太地区矛盾的激化是最主要的原因。
2、认识到《五国条约》仅仅限制了海军方面的竞争,但随着其他领域争夺的加剧,它已毫无意义。
3、中国人民的抗争对山东问题的解决,产生了重要作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只能缓和帝国主义矛盾,但不能长期维持世界和平。
4、通过对华盛顿会议条约的讲解,认识弱小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关于海军军备的安排;中国问题的解决。
难点:《四国条约》;《九国公约》
【导入新课】本课引文部分首先介绍了巴黎和会留下的遗缺,然后介绍了战后亚太地区的国际格局的新变化以及这种新格局带来的新的矛盾,引文从总体上说明了召开华盛顿会议的直接原因。
引文没有直接提出明确的问题,建议利用问题探究引入新课:阅读教材引文部分回答:为什么要召开华盛顿会议?作为新课的导入。
【讲授新课】
一、战后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形势
1、列强在亚太地区争霸的新格局
战前:英、法、德、日、俄、美等六国在亚太地区角逐。
中心是宰割中国。
战后:英、美、日三国继续争夺中国和太平洋的海上霸权。
战后争霸新格局的三条主线
第一、日本实力明显增强,引起英美警惕和不满。
第二、英美日展开激烈的海军竞赛,使远东的形势格外紧张。
第三、中国人民强烈反对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宰割,使列强惊恐,促使列强之间妥协、协调他们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政策和利益关系。
2、英美日之间关系的发展变化
英、日关系由盟友走向某种对抗,原因是日本在远东的利益扩张对英国形成威胁。
美日关系因日本妄图独占中国而变得日趋紧张。
亚太地区的竞争对手由英美转变为美日。
3、大国之间的海军军备竞赛
在英美日之间进行。
美国:计划在20年代中期其海军力量超过英国,成为世界第一海军强国;把海军主力由大西洋调到太平洋,发展珍珠港基地,以抗衡日本在该地区的力量。
日本:实现八•八舰队计划;保持对美国海军70%的比例;1921年海军岁出占国家总支出的32%。
英国:海军支出1919—1920年比1913—1914年增加了3倍。
海军竞赛造成该地区国际关系日趋紧张。
但它给各国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各国人民反战情绪高涨;东方掀起巨大的民族解放运动;1921-1922年发生战后第一次经济危机。
因而,列强希望通过外交途径解决矛盾。
于是,召开了华盛顿会议。
二、华盛顿会议和华盛顿体系的形成
1、华盛顿会议的召开
1921年11月—1922年2月美、英、日、法、比、意、荷、葡、中九国在华盛顿举行。
会议由美国提议召开和由美国操纵。
会议的主要内容是签订了关于废除英、日同盟的四国条约;关于限制海军军备的五国条约、关于中国“门户开放”的九国公约与中日解决山东问题的条约。
2、《四国条约》
1921年12月美英日法四国签署。
主要内容:缔约各国同意相互尊重它们在太平洋区域内岛屿属地和岛屿领地的权利;如上述权利遭受任何国家侵略行为的威胁时,缔约各国彼此之间应全面地和坦白地进行协商,就应该采取的最有效措施达成协议;本条约生效后,英日同盟协定应予终止。
影响:是美国外交的胜利。
它借此解散了英日同盟;使该条约只具有外交协商性而不具备军事同盟性,美国无须用武力保护盟国利益。
3、《五国海军条约》
1922年2月签署。
内容:五国主力舰总吨位的限额分别为:美、英各52.5万吨,日本31.5万吨,法、意各17.5万吨(即5:5:3:1.75:1.75的比率)等;美、英、日三国在太平洋岛屿和领地的要塞维持现状;美国不得在菲律宾、关岛、萨摩亚和阿留申群岛、英国不得在香港及太平洋东经110度以东的岛屿修建海军基地和新的要塞,日本则主要承诺不在台湾设防。
条约有效期至1936年12月31日。
影响:使英国放弃了“双强标准”承认了美英海军力量对等的原则,标志英国海军优势从此终结,日本海军扩张受到限制,承认其海军只处于二流水平,是美国外交的又一胜利。
4、中国山东问题的解决与《九国公约》
(1)1922年2月,中日签订《解决山东问题悬案》及附件
内容:中国收回山东主权和胶济铁路利权。
是中国的重大外交成果。
(2)1922年2月签署《九国公约》
内容:尊重中国的主权与独立、领土与行政的完整;为中国建立一个稳固的政府提供方便;建立并维护各国在全中国的商务实业机会均等原则;不得利用中国的状况谋取有损于其他国家公民的特权。
核心是列强把“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基本原则。
影响:打破日本对中国的独占,使中国回复到各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的局面。
5、华盛顿体系
在一战后的华盛顿会议上,通过《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九国公约》、中日签订《解决山东问题悬案》及附件,建立了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在亚太地区的新的国际秩序,称华盛顿体系。
它是在承认美国在远东和太平洋占相对优势的基础上形成的。
华盛顿体系不可能完全解决英日和美日在亚太地区的矛盾。
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评价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确立,在欧洲、在亚洲分别确立了一战后的帝国主义新的国际秩序。
2、帝国主义这一新的国际体系从建立的开始,就存在着严重的缺陷与矛盾。
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完全是建立在帝国主义战胜国对战败国的政治压迫与经济剥夺之上,是不公正、不对等的,为日后德国法西斯的崛起埋下了祸根。
4、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完全排斥了苏俄社会主义国家,在凡尔赛体系中,则集中体现了反苏反共的内容,其营造下的国际秩序是不完整的。
5、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建立在对广大民族国家、殖民地半殖民地欺压和剥削基础上的,所以从该体系建立伊始,就受到新兴的民族国家、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解放运动的冲击。
6、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缺乏公正、民主、普遍性的不足,决定了其在二十、三十年代国际关系体系的作用是有限的,也决定了其寿命必然是短暂的。
【本课总结】尽管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背后潜藏着众多矛盾,但不能不承认在体系制造者的主观目的和他们的实践活动上,确有一些阻止战争和谋求和平的意愿和行为。
他们关于和平的种种宣传,尽管有虚伪性,但的确成为一种舆论被广泛地接受,并形成了一种广泛的社会思潮,被众多的和平人士当作反对法西斯战争行径的有力舆论武器,也在很大程度上约束了民主制度比较健全的资本主义国家外交行为。
【课后习题】
1、华盛顿会议召开的背景是什么?美国在华盛顿会议上取得了哪些成果?
答案提示:巴黎和会仅缓和了帝国主义在欧洲等地区的矛盾,而在亚太地区的矛盾,特别是美日争夺中国的矛盾,随着欧洲等地区矛盾的缓和显得日益尖锐起来。
此外,帝国主义战胜国在一战后开始的海军军备竞赛也日益激烈,这些都使帝国主义国家觉得有必要再召开一次国际会议加以协调和解决。
而美国由于在巴黎和会上一无所获,决心在亚太地区寻求外交突破,所以,倡导召开了这次会议。
由于美国主导了这次会议,所以美国收获颇多。
比如在《四国条约》方面,美国成功地拆散了英日同盟,扫除了美国在亚太地区扩张的重大障碍。
又如在《五国条约》方面,美国一方面取得了与英国海军平起平坐的地位,另一方面又制约了自己的最危险的竞争对手日本海军,可谓是一箭双雕。
再如在中国问题方面,成功地打击了日本在中国的侵略利益,而使自己多年追求的“门户开放”政策得以实现,从这一政策中,使它可以利用自己的强大经济优势,争得更多的利益。
所以可以说华盛顿会议是美国外交在亚太地区的全面胜利。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是什么?它为什么不能维持长久的世界和平?
提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一战以后帝国主义在宰割战败国和利益再分配暂时平衡基础上建立的世界范围内的国际关系新秩序。
它无法长久地维持世界和平,主要是由于它仅仅暂时地缓和了旧有的各种矛盾,实现了暂时的平衡。
而它未能根除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帝国主义之间的斗争并没有停止,只不过是在新的情况下重新开始。
随着新的斗争逐渐激烈,原有的平衡逐渐被打破,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维持的国际秩序将会被颠覆,和平将不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