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2017——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高二历史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单项选择题(24小题,共48分,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多选、不选或错选,该题均不得分,选对一题得2分)1.《论语•子张》说:“子夏曰:‘仁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仁。
’”孟子说:“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
”由此判断先秦时期儒家思想的特点是()A.人本主义 B.经世致用 C.重道轻器 D.积极入世2.《战国策》中记述,赵武灵王就能否攻打中山国咨询谋臣,得到肯定的回答。
理由是,中山国君主重用读书人,并善待贤者。
重用读书人导致百姓求虚名而不务本,善待贤者则会使农民懒惰而士兵怯懦,其国必亡。
这种认识()A.具有法家思想的特征 B.反映出儒家思想被各阶层所排斥C.本质上属于小农意识 D.有利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形成3.下面是某同学的历史课堂笔记,记录了一历史事件的重要信息。
他的学习内容最有可能是()一.性质: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
2、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二.价值:1、带动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
2、少数出生社会下层的人也能得到入仕机会。
A.孔子创办了私学 B.儒学已成为显学 C.董仲舒的新儒学 D.汉武帝设立太学4.唐朝科举考试中,尚书省的考试通称“省试”或“礼部试”,其考生有两个来源,即生徒和乡贡。
“生徒”是由京师及州县学馆(官办学校)送往尚书省的应试者,“乡贡”是不由学馆而先经州县考试,及第后再送尚书省的应试者。
由此可知,唐朝的科举考试()A.承认私立教育的合法性 B.注重考试资格的公平性C.排除恩荫入仕的可能性 D.堵塞了门阀入仕的途径5.阅读宋代至清代中国书院性质状况表:上表呈现的变化不能说明()A.宋元时期民办书院占主导地位 B.明清时期官办书院占主导地位C.国家逐渐放宽民间办学的限制 D.国家越来越重视官办书院6.“须从根本求生死,莫向支流辩浊清。
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考试总分:100 分)一、单选题(本题共计35小题,总分70分)1.(2分)1.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期比拟为“第一次五四运动”,指出是“社会的转变”促成了这一时代的“百家争鸣,群花怒放”。
这一时期“社会的转变”的表现是()①分封制崩溃,井田制瓦解①各种政治力量异常活跃①各种思想交相辉映①中央集权制度确立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2.(2分)2.荀子认为,国家要长治久安,首先必须重视“礼”的教育;而仅依靠“礼”还是治理不好国家的,还需搞好“法治”。
这表明荀子()A.在儒学基础上开创法家学派B.融合其他学派思想以完善儒学C.已摈弃早期儒家的德治思想D.极大地提升了儒学的社会地位3.(2分)3.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同时主张“兼相爱,交相利”、“以攻战亡者,不可胜数”、“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夫尚贤者,政之本也”的属于()A.道家B.法家C.儒家D.墨家4.(2分)4.易中天先生在《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一书中说道:“在春秋战国时期,儒、墨两家只是在学术思想界很有名,而法家却是在当时的政治影响上独步天下。
”法家能够“独步天下”是因为()A.符合广大民众的根本意愿B.适应了奴隶主贵族称霸的要求C.迎合了建立专制统治的需要D.顺应了民本思想的发展潮流5.(2分)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的教义。
不过,在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
”这里强调的“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指的是()A.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吸收B.法家思想是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C.“独尊儒术”体现了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D.儒家思想已经失去了先秦的“民本”特色6.(2分)6.下图《一团和气图》粗看似一笑面弥勒佛盘腿而坐,细看却是三人合一:左为一道冠老者,右为一方巾儒士,二人各执经卷一端,团膝相接,相对微笑;弥勒佛手搭两人肩上,借用道者与儒士的五官,合成一张正面像。
2024-2025学年人教版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与参考答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历史高二上学期期末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以下哪位历史人物被称为“古希腊的民主之父”?A. 柏拉图B. 梭伦C. 亚里士多德D. 柏拉图的学生2、以下哪项不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成就?A. 布鲁诺提出“日心说”B. 达·芬奇创作绘画《蒙娜丽莎》C. 威廉·莎士比亚撰写戏剧《威尼斯商人》D. 马丁·路德提出“信仰即得救”3、西汉时期,哪位皇帝在位时基本上统一了思想,加强了中央集权?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武帝D、汉景帝4、东汉末年,曹操统一北方的关键战役是?A、官渡之战B、赤壁之战C、夷陵之战D、赤眉起义5、以下哪项不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A. 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B. 农村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C. 基本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D. 文化教育的普及与发展6、下列对于新中国初期外交成就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参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创建B. 与苏联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C. 加入联合国,成为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D. 与印度签署《关于中印边界问题的协议》7、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建立了一套中央集权制度。
在中央,负责监察百官的是()。
A、丞相B、太尉C、御史大夫8、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其中,在经济上实施了“盐铁官营”政策。
请问,这项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A、促进盐铁生产,增加政府收入B、打击豪强势力,削弱地方割据C、打击商贾势力,增加政府收入9、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戊戌变法是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B. 废八股、改科举是其主要内容之一C. 戊戌变法被顽固势力所废除D. 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 10、以下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叙述中,符合史实的是()A. 新文化运动主要是为了反对封建主义,提倡民主和科学B.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农村C. 新文化运动中涌现了一批杰出代表,如陈独秀、鲁迅等D. 新文化运动得到了国共两党的支持11、以下哪一项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标志?数字、A、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数字、B、电力的广泛应用数字、C、原子能、计算机的发明和应用数字、D、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12、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数字、A、多极化趋势加强数字、B、世界多极化格局已经完全形成数字、C、欧洲一体化进程暂停数字、D、联合国的作用逐渐减少13、题干:在近代中国,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家是谁?选项:A. 洪秀全B. 康有为C. 梁启超D. 张之洞14、题干:在民国时期,南京临时政府曾经规定了一系列保障民权的措施,以下哪项不是其中之一?选项:A. 废除旧约章,实行约法B. 实行三民主义,实现民主政治C. 废除科举制度,实行新式教育D. 实行一夫多妻制15、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精神内核是关注人的价值和尊严,这种观点在《十日谈》中的一个具体体现是:A、歌颂教会权威和神学观点,强调上帝的伟大与人的渺小。
安徽省高二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安徽省高二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7题;共34分)1. (2分)有学者对某位思想家有如下的叙述:“他想把濂溪、康节、橫渠、二程种种意见都包容和会通,再上通诸孔孟先秦儒,兼及释、道,而且组织一大系统……思想上还是沿袭二程,尤其沿袭伊川的最多。
”这位思想家是A . 孟子B . 董仲舒C . 朱熹D . 康有为2. (2分) (2016高二上·郏县期中) 对下图解读中,正确地揭示了中西科技发展轨迹上的差异的是()A . 中国古代科技一直领先于西方B . 15世纪中西方科技发展趋势出现逆转C . 公元前后中国科技达到最高峰D . 公元前后到10世纪中国科技走向衰落3. (2分) (2018高二上·南宁期中) 《长生殿》重点描写了唐朝天宝年间皇帝昏庸、政治腐败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灾难,其几乎导致唐王朝覆灭;《桃花扇》将明末侯方域与秦淮艳姬李香君的悲欢离合同南明弘光政权的兴亡有机地结合起来。
这说明()A . 文艺作品具有历史承载功能B . 古代小说全部源于市民生活C . 明清小说大多讽刺腐败现象D . 唐朝后民间论政现象比较普遍4. (2分)下列表述符合16世纪中后期时代特征的是()A . 农耕文明的停滞与工业文明的兴起B . 民族危机的深重与瓜分狂潮的掀起C . 异端思想的微波与人文主义的巨澜D . 巩固旧制的中国与革命狂飙的西方5. (2分) (2020高二下·凌源月考) 马丁·路德说,“经商、来往、吃喝、睡觉和其他一切于身体有益的事,都是善功。
”对他的言论理解有误的是()A . 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需求B . 具有人文主义精神C . 反对宗教的束缚D . 挑战了教皇权威6. (2分) (2018高二上·吉林期末) 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特征包括()①刻意突出人的理性②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③塑造出鲜明的人物形象④在文学创作风格上以想像力丰富的构思和跌宕起伏的戏剧情节为主要特点A . ①②③B . ①②④C . ②③④D . ①③④7. (2分)资产阶级维新派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结合,进步意义主要表现在①弘扬民族文化②挽救民族危亡;③动摇了封建君主专制的根基,④发展资本主义A . ①②③B . ②③④C . ②④D . ②③8. (2分) (2018高二上·马关月考) 陈独秀说:“土地、人民、主权者,成立国家之形式耳,人民何故必建设国家?其目的在保障权利,共谋幸福,斯为成立国家之精神。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考试总分:100 分)一、单选题(本题共计30小题,总分60分)1.(2分)春秋战国时期,天下大乱,由于道德的标准不一致,许多人以自己观察的某一方面为“自好”,于是出现众多的学术派别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学说。
这一现象()A.推动了社会变革B.有利于思想统一C.导致了历史倒退D.引起了诸侯争霸2.(2分)战国时期某学派认为人们的智谋是在长期作战中成长起来的,主张通过农战的实际斗争,培养“智术能法之士”。
这一学派是()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3.(2分)自汉高祖刘邦后,汉代皇帝谥号依次为孝惠帝、孝文帝、孝景帝、孝武帝、孝昭帝、孝宣帝……谥号中“孝”体现出()A.嫡长子承袭的原则B.宽厚待民施以仁政C.大力推行尊崇儒术D.事亲事君伦理道德4.(2分)小说《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塑造了很多栩栩如生的忠义英雄,其忠义思想的来源应该包括()①孔子的“仁”“礼”主张①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①宋明时期的程朱理学思想①明清之际的反传统思想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①5.(2分)下列是不同时期儒家学者提出的治国之道,其出现的先后顺序为()①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①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①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A.①①①①B.①①①①C.①①①①D.①①①①6.(2分)围绕“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社会的影响”这一研究性学习课题,四位中学生各自拟定如下小论文标题。
其中比较恰当的是()A.造纸术——欧洲近代科学产生的基础B.火药——摧毁欧洲封建城堡的有力武器C.指南针——西方文明的引擎D.印刷术——文艺复兴的根本动力7.(2分)“舞”字的原始文字像一个人手执牛尾跳舞的样子,后来加上“舛”(双脚形),强调双脚配合双手和乐曲有节奏地跳跃。
这说明汉字()A.演变总趋势是由简到繁B.以图画文字为基础逐步演变发展C.都是由象形文字构成D.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8.(2分)唐代传奇、北宋风俗画、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出现的社会条件相同的是()A.长安、东京、大都的繁荣B.城市工商业的发展, 对市民阶层精神需求的满足C.人民生活的提高D.春秋战国以来的文化底蕴9.(2分)“饮酒仰脸要翻手,喝茶平饮微低头,丑角总要多出相,其他人物要遮口。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答案+解析版)
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卷A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以世纪伟人邓小平为题材的电影《小平出山》在江西拍摄,将于2015年年中上映。
下列关于电影的说法正确的是()A.电影诞生于20世纪初B.它与新古典主义美术产生的背景相同C.它是一种全新的艺术和流行很广的娱乐形式D.它被称为“第八艺术”2.1918年11月16日,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作了《劳工神圣》的演说,提出要“认识劳工的价值”,并喊出了“劳工神圣”的口号。
这表明()A.当时知识分子已走上和工农相结合的道路B.蔡元培倾向于由工农掌握国家政权C.新文化运动提高了民众的社会地位D.俄国革命影响了蔡元培的思想3.“师夷长技以制夷”与“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区别在于()①根本目的完全不同②向实践转化的程度不同③阶级立场不同④所起的作用不同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②③④4.王阳明在主持山东乡试时,引用《论语》中“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作为试题。
这体现了他( )A.强调知行合一以遏止伪善B.传播致良知以提高修养C.借助科举以灌输心学理论 D.秉承道统论以维护纲常5.1762年卢梭写成《社会契约论》,其中主权在民的思想,成为资产阶级反专制斗争的重要思想武器,也是现代民主制度的基石。
以下各项符合社会契约论内涵的是()A.人……是由于自身是个目的,并不是只供这个或那个意志利用的工具B.自由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力C.国家的政治权力起源于构成社会的人们的相互同意D.政府是保护人权的,必须限制,实行分权6.从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带来的后果看,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有()①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②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因此改变③人类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④信息化社会开始出现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7.同北宋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两则名句的精神内涵最为接近的是()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C.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8.启蒙思想家们深信:启蒙必须依靠科学,科学能揭示“自然之光”,也能点燃“理性之光”,引导人们从黑暗走向光明。
阜阳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阜阳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马家窑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存之一,在柳湾马厂类型墓地中随葬的粗陶瓮内普遍装有粟,M330中4件粗陶瓮都盛满粟粒,鸳鸯池M134内一件大陶瓮中所盛的粟,按照陶瓮容积计算可达66.0公斤。
这些考古发现( )A.说明当时贫富分化现象严重B.印证当时已经出现定居生活C.显示了农业生产的分工细化D.标志着早期国家的雏形初显2.周王既是天下“大宗”,又是天下共主。
他与诸侯在氏族组织内是“大宗”与“小宗”;在国家组织内是“王”与“臣”。
诸侯所获得分封地区的好坏主要取决于与周王关系的亲疏。
据此可知,西周政体的基本特征是( )A.实现了王权的高度集中B.政治权力分配与血缘关系相结合C.王室能够直接管控地方D.贵族等级分封制与官僚制相结合3.汉景帝即位后,用大臣晃错的削灌之策,削减一些诸侯国的辖地。
于是吴、楚、赵、胶西、胶东、济南、溜川七国于汉景帝三年(前154)以课晃错、“清君侧”为借口发动叛乱,史称“吴楚七国之乱”。
为解决汉初地方割据势力威胁中央集权统治的隐患,汉武帝采取了( )A.实行盐铁官营B.分设刺史C.颁布“推恩令”D.任用酷吏4.从唐高祖到唐玄宗时期,唐朝政府曾三次颁布均田令。
其中关于不同年龄段的“丁男”“中男”授田数量略有调整。
与此同时,唐朝还划定“宽乡”和“狭乡”,其中,狭乡只按法定数额的一半授田。
由此可知,均田制的推行( )A.违背了因地制宜的原则B.以严密的户籍登记为基础C.利于解决土地兼并顽疾D.易导致国家出现财政困难5.下表所示为某学习小组搜集的相关史料。
他们由此得出的推论最合理的是,这一时期( )C.社会崇医之风兴盛D.医者社会地位的提高6.唐朝时,新罗国统一了朝鲜半岛。
新罗是一个稳定且组织完善的王朝,它严格地以唐制为样板,甚至统治阶级都使用中国文字,模仿中国的文体,接受佛教文化和儒家思想。
安徽省2020版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卷
安徽省2020版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0题;共60分)1. (2分) (2015高二上·攸县期中) 士人阶层中的知识分子在中国古代政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下列有关士人阶层的说法,正确的是()A . “礼贤下士”为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提出治国济世主张搭建了舞台B .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说明魏晋时期士人深受选官制度的影响C .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反映了士人阶层封闭和保守的意识D . “学而优则仕”体现了明末清初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家共同的政治选择2. (2分) (2016高二下·北仑期中) 在人类文明史上,许多思想家对后世产生影响常常是通过教育的途径。
以下通过私学培养人才的有()①孔子②董仲舒③朱熹④亚里士多德A . ①②③B . ①②④C . ①③④D . ②③④3. (2分) (2017高二上·东台月考) 下列关于王阳明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 提出了“心性论”的主张B . 把儒学发展成为“心学”C . 提出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源D . 提出“致良知”的思想4. (2分) (2019高二上·成都月考) 智者高尔吉亚声称,雄辩者能够说服“议事会”采用他的政策,能够使“顾问委员会”采纳他的财政计划,能够在“审判官法庭”前面成功地非难他的对手。
这说明智者学派兴起的社会条件是()A . 民主政治高度发达B . 人文精神出现C . 社会生活丰富多彩D . 智者能言善辩5. (2分) (2018高二下·长丰开学考)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强调人的价值,追求个性解放,反对神学迷信,主要是因为()A . “天圆地方”说被打破B .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C . 天主教会的地位动摇了D . “太阳中心说”的创立6. (2分)(2016·山西模拟) 下列言论,按照其发表的先后顺序排列,应该是()①法律和道德只有对人有好处时才能存在,才是真理。
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人教版 新版
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卷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5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48小题,每题1分,共48分)1.王国维曾说:“古人非不知官天下之名美于家天下,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藉而争之易生,其敝将不可胜穷,而民将无时或息也。
故衡利而取重,掣害而取轻,而定为立子立嫡之法,以利天下后世。
”这说明A.任人唯亲不如任人唯贤 B.宗法制易导致政局动荡C.立嫡有利于社会的安定 D.宗法制强调嫡长子继承2.中国衣冠服饰制度夏商时期已见端倪,到周代渐趋完善并成为“昭名分,辨等威”的工具;战国时期则出现了“七国异族,诸侯制法,各殊习俗”的现象。
这表明先秦时期A.服饰多元成为主流 B.等级政治走向消亡C.思想领域百家争鸣 D.宗法礼制逐渐崩溃3.西周时期出现了我国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并确立了天子都城十二里(边长4.3公里)、公国都城九里(边长3.2公里)、侯伯国都城七里(边长2.5公里)、子男都城五里(边长1.7公里)的都城建制。
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都城规模的差异体现出各地经济实力的不平衡B.周王室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集权机制C.城市建制的确立反映了西周等级分封的特征D.确定了以宫殿、庙坛为中心的传统都城的建制4.商周时期的“王”是各部落拥戴的“共主”,形成的是家(卿)—国(诸侯)—天下的政治体系。
春秋战国时期的统治者们纷纷推行郡县制,并以君主直接任免官吏的方式来管理行政与地方事务。
这反映了A.等级制度更加森严B.封建领主制向封建地主制转变C.部落联盟向国家权威转变D.血缘组织向领土国家转变5.“商朝设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
”这反映出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B.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C.实行神权与世俗政权相结合的制度D.国家和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6.在西周时代,除了中央直接分封各路诸侯外,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再分。
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考试总分:100 分)一、单选题(本题共计24小题,总分48分)1.(2分)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2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
对于中国而言,最能体现这一特征的现象是( )A.百家争鸣B.“焚书坑儒”C.独尊儒术D.崇儒尚佛2.(2分)儒家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人间的两套秩序:社会政治秩序和道德心灵秩序。
孔子以后儒家的代表人物,有一位提出了纲常名教,突出了礼;另一位则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思辨化的哲学体系。
他们分别是( )A.孟子和王阳明B.荀子和朱熹C.董仲舒和顾炎武D.董仲舒和朱熹3.(2分)下表是明清之际三位思想家及其主张据表分析和,他们都( )A.主张“君臣平等”B.批判封建君主制C.践行“工商皆本”D.主张应限制君权4.(2分)历史记载,中国在公元后的两个世纪里多次出现遍传南北的大瘟疫,死人无数。
在此背景下,出现了“实为中国医学史上划时代的作品”。
这部作品应该是( )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C.《本草纲目》D.《天下郡国利病书》5.(2分)早在春秋时,就能用土圭测正午日影长短而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后以中原地区的气候、物候为参照逐渐建立并流传下来的预报天气变化、指导农事的历法即二十四节气;哈雷彗星从春秋到清末共被记录了31次,但古人始终没有发现其出现的平均周期为76年,最后还是被英国天文学家哈雷发现了这一规律。
这些事例可以证明中国古代科技( )A.科技重实用轻理论抽象B.天文研究得到普遍重视C.科技重经验综合轻实践D.科技水平遥遥领先世界6.(2分)如图为清中期画家郑板桥创作的《竹石图》。
画面简洁,三五枝竹竿依着一块瘦石,神态挺拔潇洒,充满生机,而老竿新篁,墨有浓淡,层次分明。
该画作()A.表达了市民阶层的精神追求B.是对自然风光的客观真实反映C.运用了工笔重彩的创作手法D.体现了理学对文人意趣的影响7.(2分)明清时期的小说,不仅用生活中的语言讲述生活中的故事,还多附有插图,用图画说明故事情节,出现了大量“绣像小说”。
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阜阳三中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随着社会与文化的变迁,民众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构成了生活美学得以兴起的历史背景。
我们所追求的美好生活应该包括两个维度:一个是“好生活”,另一个是“美生活”。
生活美学就是要以“美生活”来提升“好生活”,并在人民大众中倡导生活美育。
西方美学曾经更关注艺术,东方美学却早已聚焦生活,关注审美与生活之间所具有的“不即不离”的亲密关系,注重在日常生活中体味生活本身的美感。
中国生活美学就可以代表东方生活美学的传统,这种传统是一种始终未断裂的生活传统。
这里的“生活”,乃是中国人自己的生活;这里的“美学”,也是中国化的美学。
何谓“生活”?在汉语的语境里,“生”原初指出生、生命以及生生不息,终极则指生命力与生命精神,但根基仍是“生存”。
“活”则指生命的状态,原意为活泼泼的,最终指向了有趣味、有境界的“存在”。
白天劳作、夜晚睡眠、呼吸空气和享有食物,这些都是人们要过的日子。
然而,人们不仅要活着,而且要追求“存在感”。
中国人所理解与践行之“生活”,所言说的就是鸢飞鱼跃那般的存在,有着鲜活的内涵与践履途径。
何谓“美学”?美学这个词在西方原本就是感性的意思,美学作为学科之本意就是“感性学”。
但在中国,却将“感”学之维度拓展开来,进而将之上升到“觉学”之境,而这“感”与“觉”两面恰构成“不即不离”之微妙关联。
因此,中国的美学,就不仅是西学的感性之学,而且更是一种感性之智。
中国古典美学家们往往能体悟到生活本身的美感,并能在适当地方上升到美学的高度。
从庄子的“美的哲思”到明清的小说批评,那种生活见识与审美之思的融合,皆浸渍了中国传统原生的美学智慧。
由古至今,中国人皆善于从生活的各个层面去发现“生活之美”,享受“生活之乐”。
中国人的一种生活智慧,就在于将过日子过成“审美生活”。
安徽省阜阳市历史高二上学期期末试题与参考答案(2024-2025学年)
2024-2025学年安徽省阜阳市历史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对海上远航探险最具有直接推动作用的是:A、造纸术B、火药C、印刷术D、指南针2、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谁为相进行改革,使齐国国力大增,成为春秋首霸:A、管仲B、商鞅C、孔子D、韩非子3、春秋时期,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A、获得了“葵丘之盟”的支持B、以“尊王攘夷”为号召C、兵力强大,攻无不克D、结交了大量的诸侯国4、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中采用了哪些措施?(多项选择)A、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B、采用连横之策削弱敌国C、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D、修建长城防御北方游牧民族5、宋代的科举考试更加强调哪一方面的能力?A、诗词创作能力B、经学理解和注疏能力C、策论写作和治理国家的能力D、书法绘画水平6、明代御史台的主要职责是什么?A、管理地方财政B、监督百官,弹劾违法官员C、负责军事战略制定D、管理官吏调动7、《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编写的一部史书,它不仅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世界历史文化宝库中的一颗光辉璀璨的明珠。
请问,《史记》的体裁是:A、编年体B、纪传体C、国别体D、断代史8、春秋时期的晋国贵族地位复杂,往往不止一个君主,这种情况称为:A、分封制B、世袭制C、陪臣执国命D、君主共治9、王安石变法是在哪位皇帝的统治期间实施的?A、唐玄宗B、宋仁宗C、宋神宗D、宋真宗 10、宋代的“隔街相会”的现象主要是由于?A、政治腐败导致的官员与百姓间的问题B、土地分配不均导致的农民不满C、重文轻武政策导致的文官地位提升D、城市商业繁荣导致的女性活动空间增加11、下列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说法错误的是(B)。
A. “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
B. 各派思想主张完全一致,相互之间不存在争论。
C. 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哲学家如孔子、老子等。
安徽省2020年高二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C卷
安徽省2020年高二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C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24题;共48分)1. (2分)(2017·广州模拟) 按照周初礼制,周王用九鼎,诸侯用七鼎。
1982年湖北随州周墓出土了制造精美的九鼎八簋。
据此可知该墓主所处的时代()A . 周统治中心在随州B . 分封制遭破坏C . 青铜冶炼技术成熟D . 宗法等级森严2. (2分)“洪武皇帝……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
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他于是召集一些忠诚的中级官员组成了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材料中“中级官员”的主要职责是A . 行使军权B . 审核政令C . 协理奏章D . 跪受笔录3. (2分)据资料统计,新航路开辟后,从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了中国。
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体系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
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日后能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
其中内在的直接原因是A . “重农抑商”和“闭关禁海”政策的压制B . 自给自足的农耕文明不适合工商业发展C . 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D . 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4. (2分) (2018高三上·安徽月考) 清朝在制订本国商人出海贸易的管理制度时,依据的是“重农抑商”政策;而在制订外商来华贸易的管理制度时,依据的则是“怀柔远人”的思想。
这反映出当时()A . 传统观念制约经济发展B . 闭关锁国政策发生变异C . 外商来华得到政府鼓励D . 制度更新助推社会转型5. (2分)陈旭麓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不包括()A . 领土和主权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道路被迫中断B . 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完全解体C . 冲击了传统的“夷夏”观念,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D . 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6. (2分)(2016·虹口模拟) “鬼计本多端,使小朝廷设同文之馆;军机无远略,诱佳弟子拜异类为师”。
安徽省2020年高二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D卷
安徽省2020年高二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D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20题;共40分)1. (2分)(2019·上饶模拟) 从明朝开始,西人“掠食小儿”的传说,在底层民众和士大夫中广为传播,经历四百年的酝酿,在晚清特定的土壤中,传说愈盛,迸发出巨大的能量并产生了严重的后果。
这主要是因为()A . 国人传统排外心里的折射B . 近代民族危机愈演愈烈C . 传统华夷观念和巫术文化D . 西方早期殖民扩张方式2. (2分) (2017高三上·怀化期末) 阅读下表,据此推断,日本经济发展状况与下列选项无关的是()A . 制度变迁B . 国际机遇C . 政府主导D . 中日建交3. (2分)在1970—1980年间,联合国安理会应其成员国要求召开了129次会议,其中有111次会议是不结盟国家提议召开的,占总数的86%。
在一国一个表决票的联合国大会,不结盟运动国家所拥有的表决票超过总数的1/2,接近2/3多数,它对联合国大会各项决议的通过与否,无疑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上述材料表明()A . 不结盟运动正成为重要的国际政治力量B . 美苏两极格局趋于瓦解C . 不结盟运动成为多极世界中的重要一极D . 不结盟运动的正式兴起,4. (2分)“曹操墓在安阳”引发了一系列质疑风波:从“魏武王”的谥号真伪,到曹操墓女骨是不是卞夫人的疑团,再到曹操墓DNA鉴定引来的网友认亲……从史学研究的角度,判断“曹操墓真伪”的正确依据应是()A . 正史文献资料的记载B . 实地考古发掘的成果C . 文献与考古相结合的“二重证据”D . 历史学家的主观判断5. (2分) (2019高三上·靖宇月考) 19世纪前,英国各种公共政策的法案由议员以个人名义提出,议会立法很少给内阁优先权,而1811年《工作日程法》规定,每周一、周五只讨论内阁提出的“公议案”,后又增至每周3日,相反议员个人却很少有提出议案的机会。
安徽省2020版高二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D卷
安徽省2020版高二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D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7题;共34分)1. (2分) (2018高二上·番禺期中) “理会得熟时,道理便在上面。
又如律历、刑法、天文、地理、军旅、官职之类,都要理会,虽未能洞研其精微,然也要识个规模大概,道理方泱洽通透。
”这段话提倡的是()A . 格物致知B . 发明本心C . 知行合一D . 致良知2. (2分) (2018高二下·三明开学考) 中国的地学,从《尚书·禹贡》、《山海经》开始,到《汉书·地理志》,逐渐形成了着重于记载山川、道路、关塞、水利、土质、物产、贡赋,特别是政治区划变置的传统。
这主要可以佐证()A . 传统地学的政治性B . 古代科技的实用性C . 地学记载的精准性D . 小农社会的狭隘性3. (2分)(2018·浙江模拟) 商人在《儒林外史》和《镜花缘》这两本书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并且有很多是以主角的身份出现,且都是正面形象,一改以往作品中的“文不谈商贾”的现象。
此现象折射出当时()A . 文人主流价值观念取向改变B . 传统观念遭受冲击C . 重农抑商政策名存实亡D . 商人文化素养提高4. (2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强调人的价值,追求个性解放,反对神学迷信,主要是因为()A . 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天圆地方”说B . 商品经济的发展突出了人的作用C . 宗教改革运动动摇了天主教会的地位D . 哥白尼“太阳中心说”创立5. (2分) (2017高二上·桃江开学考) 马丁·路德曾说:“除了以《圣经》为根据证明我是错误的以外,我将永不改悔。
”“每一个基督教徒,只要感觉到自己真诚悔罪,就是不购买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全部免罚。
”这表明他()A . 要求批判神权统治,主张人性的解放B . 主张与上帝直接对话,以本民族语言解读《圣经》C . 主张“信仰得救”,强调精神自由D . 否定教会高于国家的思想,要求建立本民族宗教6. (2分)“他为自己的创作提出了目标:‘法国社会将要作为历史家,我只能当它的书记。
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试题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司马迁与班固司马迁作《史记》,完成于汉武帝末年.班固作《汉书》,书未成而作者因与外戚窦宪的关系,死于狱中,事在汉和帝永元四年(公元92年).一属西汉,一属东汉,相去公元元年各约90年。
今日看来,这两部书好像联袂而出。
其实它们间隔了大约180年,等于我们现在距离清嘉庆朝的时间.《史记》为私人著作,《汉书》则经皇帝看过,有国史的色彩。
司马迁自称“成一家之言"和“藏之名山”,已和班固作书的宗旨不同.况且《史记》是通史,《汉书》是断代史。
两位史家的个性癖好不同,这也使他们在取材行文之间,有相当的出入。
在公元前90年和公元90年,中国的史家和思想家所处的社会环境已有大幅度的变化。
其中一个关键在于,汉武帝用董仲舒之建议,罢斥百家,独尊儒术。
我们在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董仲舒之尊儒,并不是以尊儒为目的,而是为了树立一种统一帝国的正统思想,他坦白地承认提倡学术,旨在支持当时政权.武帝之置五经博士、立学校之官、策贤良,都根据此宗旨着眼,从此中国庞大的文官集团,有了他们施政的正统逻辑。
司马迁和董仲舒同时代,他读书不受这种政策的影响。
而到了班固生活的年代,“正规的”儒家思想已有一百多年的基础。
司马迁和班固一样,自称是周公和孔子的信徒。
可是今日我们一打开《史记》,随意翻阅三五处,即可以体会到作者带着一种浪漫主义和个人主义的作风,爽快淋漓,不拘形迹,无腐儒气息。
他自称“少负不羁之才,长无乡曲之誉”,应当是一种真实的写照。
他所崇奉的“士为知己用,女为悦己容”也可以说是源于儒家道德,可是这立场就已经和经过正统限制的所谓儒家不同了。
《史记》里写荆轲和高渐离饮酒击筑,又歌又泣,旁若无人,已近于董仲舒所说的“邪辟”。
并且项羽是汉高祖刘邦的死对头,而《史记》里的《项羽本纪》排列在《高祖本纪》之前(若在后代必称“项酋”“伪楚”,而“本纪”只能降格为“载记”)。
高中历史 2022-2023学年安徽省阜阳市高二(上)期末历史试卷
2022-2023学年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高二(上)期末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项共24个小题,每题2分,共计48分)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2分)从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500年左右的欧洲历史,被西方史学家称为“中世纪”。
它是古代希腊、罗马文明消亡与近代资本主义社会之间的一段历史,中国历史学家习惯上称之为西欧封建社会。
其特点包括( )①政治分裂割据②经济为庄园制③教会地位显赫④王权至高无上A.三权分立原则B.天赋人权原则C.共和主义原则D.联邦至上原则2.(2分)1787年,美国制定了联邦宪法,该宪法是巩固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稳固基石,但它一度未承认黑人奴隶的合法地位,并且为国家埋下了分裂的种子。
该宪法对蓄奴制的承认违背了( )A.废除井田制B.废除世卿世禄制C.普遍推行县制D.“燔诗书而明法令”3.(2分)史学界普遍认为,经过战国时代各国变法的冲击,血缘宗法制度不复存在。
商鞅变法中,以法律的形式直接否定了血缘宗法制度的措施是( )A.通过地方官的任命加强中央集权B.加强对地方官的监察整顿吏治C.通过完善地方行政体制提高效率D.完善科举制度体现了公平公正4.(2分)《隋书•刘炫传》载:“往者州唯置纲纪,郡置守丞,县唯令而已。
其所具僚,则长官自辟,受诏赴任,每州不过数十。
今则不然,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
”材料可以用来佐证,隋代( )A.行政人员在政府中的作用降低B.福利制度导致官员的人数膨胀5.(2分)二战结束后至1968年间,英国政府曾对文官制度作了新的调整。
观察如图,从中可以推断出的结论是( )C.文官人员设置体现分工专业化D.文官层次过多影响行政的效率6.(2分)国民政府于1929年8月颁布了《考试法》,并自1931年始,由考试院陆续组织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公务员录用考试,截止1946年底,中央、地方公务员考试共考取及格人员十多万名。
以上史料说明( )A.国民政府的公务员考试实现了民主化法制化B.国民政府的公务员考试体现了开放性进步性C.《考试法》避免了北洋军阀时期的制度弊端D.《考试法》奠定了近代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7.(2分)汉武帝时期,官员审判案件时可以将《诗》《书》《礼》《易》《春秋》,特别是《春秋》中所集中体现的封建伦理观念作为判案依据,史称“春秋决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8分)1.孔子在政治上认为“天下有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在讲学和执礼时都使用洛阳雅言(周朝官方普通话)如《论语》所载:“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这反映出,孔子( )A.以讲学践行政治理想 B.坚守正统的思想观念C.重视学生的礼仪教育 D.排斥社会的主流思想2.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商鞅相秦“残伤民以峻刑”,违背了“得人者兴”“恃德者昌”等治国要领;苏轼《商君功罪》:“其民见刑而不见德,知利而不知义”。
两者都认为商鞅变法:()A.遭到了普遍反对 B.忽视了道德教化C.最终必然会失败 D.严刑峻法导致社会混乱3.黄老之学活跃于战国中后期,其奠基之作《黄帝四经》以“道生法”开宗明义,申明君主的权力和意志应符合大道的要求,并提出“刑德相养,逆顺乃成,刑晦而德明,刑阴而德阳,刑微而德彰”的主张。
材料体现了黄老之学:()A.崇儒抑法的学术理念 B.消极遁世的处世态度C.兼采百家的治国之道 D.背离道家的哲理核心4.秦朝建立后,陆续修建了以咸阳为中心的三种道路交通网络:一是通向东北燕齐、向南直达吴楚地区的驰道;二是从咸阳至九原的直道;三是北起四川宜宾南通滇池地区的五尺道。
这些道路的修建客观上:()A.促进了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 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武力控制C.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 D.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5.汉代民间的原始宗教信仰的主要特点是多神崇拜,最为流行的当属祖先崇拜。
由于统治阶级的大力提倡,祭祀祖先成为汉代民间的重要风俗。
这反映了汉代:()A.宗法制度体系日益完善 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君权神授被人们普遍接受6.中国封建制度下,行政中枢体制一直不断调整变化。
中枢组织或一相独任,或多相分权,中枢的权力重心时而在此,时而移作他处,权力功能时而强化时而削弱。
历代行政中枢体制变化:()A.着眼点是维护封建大一统的格局 B.实现君权与相权的制约与平衡C.其核心问题是权力结构变化和权力的重新分配 D.以相权凌驾于其它中央机构之上告终7.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
”这句话意在强调:()A.应严刑处罚失职官员 B.选官须注重才学C.官员失职会危害民生 D.选官应注重品行8.武则天的形象在宋代以前总体上较为正面,但欧阳修《新唐书》开始对其“妖魔化”,司马光《资治通鉴》更甚,而且始终不承认大周和武则天的皇帝位,仅称其为“后”。
这反映了:()A.妇女地位发生了逆转 B.程朱理学占主导地位C.官方修史原则的变化 D.士大夫正统观念强化9.开元年间,薛王李业的舅舅违法遭御史弹劫,并依法治罪。
李业找玄宗求情,玄宗念舅甥之亲,下令重新审案,旨在宽免。
宰相姚崇坚持执法,绝不宽待,玄宗只好作罢。
这反映出唐朝时期:()A.大臣专权现象严重 B.贵族政治走向衰落C.皇权受到一定制约 D.伦理道德受到挑战10.下表出示了不同人对宋朝王安石的评价,据此得出的认识正确的是:()A.对人物的评价受制于特定历史条件 B.同时代人因有直观感受评价更加准确C.后人因掌握丰富资料评价较为全面 D.外国人因文化背景不同评价更为客观11.《九章算术》中包括田亩、粮食、赋税、土方、仓窖等应用问题的计算方法;中国古代历法的重要功能就是敬授民时,郭守敬编订的《授时历》即取此意;中国古代还有编订农书的传统,不仅有私人修撰,更有朝廷主持编订的著作。
以上材料主要说明中国古代科技:()A.具有服务于农业发展的特点 B.其发展受到农业社会的限制C.不可能发展为近代科学技术 D.注重经验性和实用性的特点12.有学者在研究元朝历史时,引用了下面材料:“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之于内地。
”该学者引用这些材料主要是为了说明( )A. 元朝推行民族融合政策B. 边疆地区经济得到发展C. 元朝进行政治制度创新D. 元朝加强对边疆的管辖13.黄宗羲、唐甄等思想家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专制制度。
这说明明清之际进步思想:()A.植根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B.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C.本质是传统思想的继承发展 D.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14.“最高命令称上谕:一种是明发上渝,一种是寄信上谕。
寄信上谕是清代特有的……直接由皇帝军机处寄给受命令的人。
譬如给江苏巡抚的上谕,直接寄给巡抚,旁人谁也不知道。
……后来凡是紧要的事,差不多都用寄信上谕发出了。
”清朝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A. 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B. 做好政令的保密工作C. 提高行政效率D. 加强对官员的监察15.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写道:“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这种做法在康有为看来:()A.违背了时代潮流而遭到反对 B.是切合实际的理智考虑C.是维新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 D.躲避了卫道士们的愤怒反扑16.1924年,孙中山指出:“土地之岁收,低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利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疗等种种公共之需。
”这表明孙中山:()A.以改善民生为主要目的 B.目的建立福利国家制度C.地方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D.将土地平均分配给农民17.郭沫若在1925年写了一篇题为《马克思进文庙》的小说。
在交谈中,孔子发现马克思的理想社会与自己的大同理想“不谋而合”,马克思也发现自己对世界与人生的看法与孔子“完全相同”;最后,马克思慨叹:“我不想在两千年前,在远远的东方,已经有了你这样一个老同志!” 由此可见,郭沫若认为:()A.孔子的儒家思想可以救中国 B.马克思与孔子思想具有相通性C.马克思主义应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D.宣传马克思主义应以孔子为旗号18.毛泽东说:“一切赞成、拥护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围;一切反抗社会主义革命和敌视、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势力和社会集团,都是人民的敌人。
……凡属于思想性质的问题,凡属于人民内部的争论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而不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去解决。
”该论述:()A.是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论述 B.是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述C.正确区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D.认为阶级矛盾仍然是社会主要矛盾19.有学者对梭伦改革的某项措施作了如下评价:“(它)使正在萎缩中的公民集体日益壮大,为雅典民主政体的发展提供了最主要的政治保证。
”该项措施应为:()A.颁布解负令 B.发展工商业C.实行津贴制 D.财产等级制20.普罗泰格拉认为,事物就是人们感觉到的那个样子,感觉是一切知识的来源。
当人们觉得某法律不合理时人们就可以进行改革。
对于此观点评价正确的是:()A.体现了理性和思想自由 B.将人从宗教束缚中解放了出来C.是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 D.使哲学真正成为研究人的学问21.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们在画布上画上了新近引起欧洲人注目的各种东西,如丝制外套、陶瓷器皿……异域的动物等。
王公和富庶的庇护人委托制作了数以百计的这类绘画,使他们的皇宫、住所和商业场所呈现出世界性的风貌。
由此可见:()A.对现实生活的追求扩大了世界视野 B.古希腊罗马文化在欧洲复兴C.新航路开辟促进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D.彻底否定了神对世界的主宰22.有学者指出:“文艺复兴说到底是阿尔卑斯山以南的富庶世界,尤其是意大利的一场华丽而感性的时髦风潮,宗教改革则是贫穷而道德严谨的北欧世界的一场质朴而深刻的思想革命。
”该学者旨在强调:()A.近代思想解放运动都具有地域性特征 B.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斗争对象不同C.宗教改革更有利于推动现代化进程 D.部分人文主义者过分追求感官享受23.日本明治维新时期,西服流行的同时,和服被当作最华丽的礼服保留下来;酒吧多起来了,茶室依然是人们的精神净地;西洋歌剧开始唱响,歌舞伎也在走向兴盛。
这些反映了当时的日本:()A.用西方文明提升国民的知识水平 B.引进西方文化以巩固统治C.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多元共存 D.西方文明已占据主导地位24.在莫奈的画中有如此场景:宁静的午后,深奥的黄昏,撑阳伞的美丽忧伤女子,草地上读书的少女,阳光下的田野和树林……一切都是那么优美、雅致、美妙,那明亮的调子总是给人一种希望、一种慰藉。
材料体现莫奈的作品:()A.追求主观化的艺术表现 B.重在描绘山水田园风光C.执着于对同一主题写生 D.采用夸张手法表情达意二、材料分析题(共3大题。
第25题18分,第26题20分,第27题14分,共52分)2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土地是农业社会最重要的生产和生活资料,商鞅变法的经济基础在于农业发展,准许土地自由买卖成为商鞅变法获得预期效果的根本原因,他首次将农业称作“本”,把“令民归心于农”作为“圣人”的“治国之要”……相比之下,董仲舒认为由于土地可以买卖,形成了“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局面,他对允许土地使用权流动大为不满,阐发了政府抑制土地兼并的思想,并流露出对集权的偏好(这与先秦儒家观点中对政府角色的认识大不相同)。
在他看来,“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不仅必要而且合理,“君权神授”论的提出,使儒家登上了“独尊”的宝座,法家作为政策工具,被纳入儒家学说的一统体系。
——摘编自钟祥财《封建社会农业政策对王朝更替的影响》材料二中国自汉武帝以来,如何使农业人口与土地重新结合一直是难以解决的问题。
北魏面对中原地区的较高级经济、文化和政治与财政制度,他们不得不加速自身的汉化进程,以求跟上历史发展的步伐。
在此思想基础上的均田制做到了有授有还,还田之后再授,使封建国家寻找到了一种既能有效控制国家户籍,又能不间断地授田与编户齐民的途径,不仅使小农有了可以作为世业土地的桑田,也使国家土地制度有了赖以延续的基础。
——摘编自李炜光《北魏均田制与新租调的制度更新和思想价值》(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对比商鞅和董仲舒对土地问题的看法,归纳董仲舒治国思想特点。
(10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北魏实施均田制的影响。
(8分)26.选官用人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中国古代选官用官制度蕴含了许多政治智慧。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唐代科举考生可以“怀牒自列于州县”,允许自由报考,当时的取士原则兼顾着士子的平日才学和科场表现,若仅就规则而言,尚不周严。
为杜绝舞弊,自宋真宗朝始,各级考试的试卷一律“封弥”、“誊录”,由皇帝主持的殿试也实行初考、复考、详定三级评定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