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负压吸引技术治疗切口感染32例临床分析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普外科手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应用研究
3.2对医疗卫生统计职能进行完善随着当前我国现代化医院环境构建的不断完善,医院在改革工作中也实现了进一步完善,各个科室在自身的工作职能上也实现了对工作的重新调整。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医疗卫生的统计工作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数据计算,而是逐渐成为医院现代化管理工作中的核心环节,其自身职能也逐渐扩展到了管理工作中,通过此种方式更有效地发挥积极影响。
在此项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还需要适当进行动态化的数据档案管理,通过此种方式对科室间的沟通效率进行强化,确保各个科室在实际工作中实现数据共享,使医院工作整体流畅性得到更有效的提升。
3.3对医疗卫生的统计指标进行优化在数字化医疗环境建设改革背景下,应该对统计指标的优化问题进行考虑,并且这也是当前我国医院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主要不足。
首先,在统计指标的确定过程中应该进一步遵循全面性和多元化特点,保证在医院内部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和推进[3]。
同时统计指标应该具备较为具体的标准,不能是抽象化的描述方式,比如在整理过程要对科室的成本进行确保,从而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更为便利的进行综合考量工作查询。
在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中还应该充分结合医院自身的发展情况,在国家或是地区的标准制度影响下,医院还应该根据自身情况的特殊性进行有效的调整,确保指标体系在今后工作中能更有效地在数字化医院工作中得到落实。
综上所述,统计工作和医院的管理相辅相成,并且相互促进。
数字化医院是当前医院改革工作的重要方向,医疗卫生统计工作在其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但当前医疗统计工作在数字化医院环境下仍然存在十分显著的问题,与我国统计制度上的不足与人员素质差等问题有着十分明显的联系。
所以要求医疗卫生制度要进行更有效的改进和完善,拓展卫生统计部门的职能,对指标内容进行充分优化和提升,对工作人员进行有效培训,为医疗事业的开展提供更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1]刘芳.医疗卫生统计在数字化医院环境下的应用与探讨[J].世界临床医学,2016,10(12):249.[2]俞斌,许健,邹丽萍,等.医疗卫生统计在数字化医院环境下的应用与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12,32(7):8-9.[3]刘颖.医疗卫生统计在数字化医院建设中的重要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5,31(19):3037-3039.(收稿日期:2018-01-17)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普外科手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应用研究饶韬(九江学院附属医院,江西九江332000)【摘要】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普外科手术后切口感染的效果。
密闭负压吸引治疗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应用
密闭负压吸引治疗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应用作者:张艳花来源:《中外医疗》2019年第24期[摘要] 目的探讨密闭负压吸引治疗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应用疗效。
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60例腹部手术切口感染患者为该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给予密闭负压吸引治疗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常规处理治疗)与实验组(30例:密闭负压吸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情况。
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1周后治愈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 密闭负压吸引治疗;腹部手术;切口感染[中图分类号] R656; ; ; ; ; [文献标识码] A; ; ; ; ;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9)08(c)-0065-03[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closed vacuum su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abdominal surgical incision infection. Methods Sixty patients with abdominal incision infection who wer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7 to December 2018 in our study were convenient selected and included in this study. All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according to whether or not to apply closed vacuum suction therapy (30 cases:routine treatment),(30 cases: closed vacuum suction therapy), the treatment status of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93.33% after treatment for 1 week,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80.00%).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Key words] Closed vacuum suction therapy; Abdominal surgery; Wound infection對于行开腹手术治疗患者,若患者术后医护人员未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的要求执行相关操作,可致腹部切口发生感染,腹部切口感染愈合较慢,严重影响患者预后[1]。
论优质护理下持续负压引流在压疮伤口感染的应用体会
[ 7 ] 石永 玲 , 成少娟 .低钾血症 4 2例诊 治体会 [ J ] .基层 医
学论坛 , 2 0 1 1 , 1 5 ( 8 ) : 2 0 1 .
视, 早期发现相关 原发疾病及诱 因 , 及时纠正低 血钾 水平。无 论何种病 因 , 治疗 的关键是在补钾 的同时积极治疗原 发病 。 高浓度静脉补钾是 纠正 严重低 血钾 最重要 的途径 , 在静 脉补
吉林医学 2 0 1 4年 6月 第 3 5卷第 1 6期
・
3 5 8 5・
虑, 同时因反复抽血 、 输液 引起疼 痛等 不适 向患 者做好解 释工
密监 测患 者的生命 体征 和心 电 图的变化 , 防止出 现恶性心 律
作, 取得患 者信任 和配合 , 增强 其战胜疾 病的信 心 , 争, 都 是适 合低血 钾患者 食用 的食 物。同 时 加强健康教育 , 防止 低血 钾症再 次发生 。如运 动后 或 出汗过
多时 , 应 多吃含钾 量丰富的食 物以适量补充钾 ; 患有 高血压 或 心功能不全者 , 服 药期 间应 定期监测血钾含 量 ; 有进 食差或严
补钾是治疗 中的一个 十分重 要的环 节 , 一 定 要 引 起 思 想 上 重
[ 5 ] 陈明慧 , 顾 [ 6 ] 景
云, 李君久 , 等 .静脉补钾局部疼痛 缓解方
法的研究 [ J ] .中华护理杂志 , 2 0 0 3 , 3 8 ( 3 ) : 1 7 4 .
丽 .减轻静脉补钾局部疼痛 的做法 与体会 [ J ] .山
2 0 1 1 , 3 ( 8 ) : 1 4 0 3 .
3 讨论
低钾血症是急诊常见 的疾病 , 一般夏季 高温环境 多见 , 患
负压封闭引流治疗腹部切口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
与 开放 换 药 比较有 治 疗 痛苦 小 、 合 时 间短 , 合后 切 口瘢 痕 轻等 优 点 。 愈 愈
【 关键 词1 部 ; 腹 负压 封 闭 引流 ; 口感 染 ; 切 脂肪 液化 ; 痕 瘢
[ 中图分 类 号] 8 63 R 2 .
【 献标 识 码]C 文
[ 文章 编 号]1 7 — 7 1 2 1 ) 4( 一 5 — 2 6 4 4 2 ( 0 1 0 b) 1 9 0
2 0例 患者 采 用 VS D方法 处 理腹 部感 染 切 口, 同期 2 与 8例 采用 传统 开 放换 药 治疗 腹 部切 口感 染 者进 行对 比。 结果 : 与传统 开 放 换药 相 比 VS D组 在换 药 次数 、 愈合 时间 和瘢 痕状 况 方 面 比较差 异均 有 统计 学 意义 ( < . 1 。 P 00 ) 结论 : S 0 VD
包裹 , 防止被 引流 物堵 管 。③ 填 充 和封 闭 。将 修 剪好 的 V c a.
uel sa 填入 切 口 , 引流 管 从 切 口或 切 口旁 另 戳 孔 引 出 , 洁擦 清
补 救 治疗 , 是 彻 底 去 除病 灶 , 也 防止 病 变发 展 , 救 破 裂 、 抢 脏 器缺 血 等 并发 症 的根 本方 法翻 。选 择 手术 时 机 和适 应 证很 重 要. 取决 于 夹层 的部 位 和 患者 的 临床 情况 。 对 I型主 动 脉夹 层 患者 来讲 , 管远 端 主 动脉 或 分支 阻 不 塞情 况 如 何 , 取早 期 近端 手术 可 对远 端 假 腔减 压 并 重建 远 争 端血 液 循 环 。对有 心 包填 塞 的患 者 可直 接 进入 手 术 室 , 局 在 麻下 建 立 股静 脉一 股动 脉部 分 体外 循 环 ,心包 腔可 由此而 得 到 减 压 , 后 患 者 在 全 身麻 醉 下 胸 骨 正 中劈 开 切方法 。
持续负压吸引治疗腹部切口感染76例临床分析
9 6 0・
P r o c e e d i n g o f C l i n i c a l Me d i c i n e , De c . 2 01 3, Vo l 2 2 N o . 1 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表2 自 制 制剂 治疗 不 同 时 间 后 的 疗效 观 察
例( %)
[ 3 ] 高红 , 伊木清 , 焦颖 , 等. 洋参茶 对 小 鼠运 动能力及 脂 质过氧 化 系统 的影 响 [ J ] . 体 育科 学, 1 9 9 7, 1 7 ( 2 ) :
72.
收 稿 日期 : 2 o 1 3 一 l O . 1 7
动员 运动 能力 和疲 劳 恢 复有 作 用 , 高 红 等 证 明了
1 资料与 方 法 1 . 1 一般 资料
我 院外科 与 妇 产 科 于 2 0 0 8年 1月_2 0 1 3年 4 月 收治 各种 腹 部 手术 后 发 生 切 口感 染 患 者 7 6例 。 将 其 随机分 为实验 组 和对 照组 。实验 组 3 8例 , 其 中 男 1 4例 , 女2 4例 ; 年龄 1 9— 7 3岁 ; 手术 原 因包 括 急 腹 症剖 腹探查 1 1 例( 含腹部 外伤4 例) , 胆 道 结 石 6例 , 结肠 癌2 例, 坏疽 性 阑尾 炎 1 0 例, 剖 宫 产 术
冯本 荣 , 谭 爱华
( 崇仁县 中医院, 江西 崇仁 3 4 4 2 0 0 )
摘要 目的 : 探讨持续负压吸引治疗腹部切 E l 感染的疗效 。方法 : 选择腹部切 口感染患者 7 6例 , 随机分为实验组 和对照组 , 每组 3 8例 。实验组采取持续负压吸 引治疗 , 对照组采取切 口清创换 药抗 炎二期缝合治疗 。结果 : 持续 负压 吸引治疗 的患者切 口平均治愈时间明显缩 短 , 平均缩短 1 6 . 9 d ( P<0 . 0 5 ) 。结论 : 使用持续负压 吸引治疗方法较 切 口 清创换 药抗炎 二期 缝合方法可以明显 缩短切 口愈合 时间。 关键词 腹部切 口感染 ; 治疗 ; 持续负压吸引
妇产科腹部手术术后切口脂肪液化32例临床论文
妇产科腹部手术术后切口脂肪液化32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妇产科腹部手术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防治。
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病例临床资料。
结果:妊娠期水肿、肥胖、糖尿病、高频电刀的使用等因素增加了妇产科腹部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的比率。
结论:及时发现切口脂肪液化,尽早处理。
针对切口脂肪液化的相关高危因素,制定有效防治措施,以减少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促进切口愈合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2008年1月~2010年1月将收治的妇产科腹部手术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病例,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收治行腹部手术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患者32例,其中剖宫产26例,妇科手术6例。
临床表现:32例术后多无自觉症状,于术后3~10天换药时发现切口有淡黄色液渗出,按压切口渗液可增多,切口外观红肿不明显,但可见愈合不良。
切缘皮下组织易于分离,有时仅表皮相连。
20例为术后3~5天出现切口渗液,12例为术后7~10天才发现。
32例患者中7例体温升高,但未超过38.5℃。
方法:积极治疗原发病,纠正贫血、低蛋白血症及对症治疗。
术后加强伤口护理。
术后48小时腹部切口给与微波治疗,日2次,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水肿消退及渗出物的吸收,从而促进切口愈合。
每日检查腹部伤口,如发现切口有少许渗液者,排除切口感染后,每日挤压切口1~2次,每次尽量将渗液挤净,伤口覆盖碘伏纱布,并辅以物理治疗。
渗液多时或持续时间较长者,在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同时拆除部分缝线,用甲硝唑液及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后加压包扎或在严格消毒下,清除液化坏死组织,将α-糜蛋白酶均匀撒于创面,最后用无菌蝶形胶布加压固定切口,一般隔日换药1次,必要时1天1次。
如渗液量大经上述处理效果不理想者,则拆除脂肪层线结敞开切口充分引流,待无明显渗液、新鲜肉芽组织生成后进行ⅱ期缝合。
部分患者应用静脉或口服抗生素预防感染,并辅以物理及支持疗法。
另外还可以参考下述作者对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治疗方法。
自制封闭式持续负压吸引治疗腹部切口感染
自制封闭式持续负压吸引治疗腹部切口感染韩曙光;黄铁熬;李向利【摘要】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of self-made continuous vacuum sealing drainage in the treatment of abdominal incision infection. Methods Thirty patients with incision infection after abdominal surgery were assigned to receive either self-made continuous vacuum sealing drainage (experimental group, n=15) or traditional open drainage (control group, n=15). The dressing change frequency, wound healing time and antibiotic treatment duration were observed in both groups. Results All incisions healed after treatment.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the dressing change frequency, wound healing time and antibiotic treatment duration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experimental group(P<0.05).Conclusion The self-made continuous vacuum sealing drainage is effective for abdominal incision infection.%目的:探讨自制封闭式持续负压吸引治疗腹部切口感染中的效果。
负压封闭引流治疗腹部切口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治疗腹部切口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作者:林翔海,杜锐锋,陈焰,张冰,苏晓,管明来源:《中国当代医药》2011年第11期[摘要] 目的:探讨应用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腹部术后切口感染的效果。
方法:2004年1月~2010年6月笔者对20例患者采用VSD方法处理腹部感染切口,与同期28例采用传统开放换药治疗腹部切口感染者进行对比。
结果:与传统开放换药相比VSD组在换药次数、愈合时间和瘢痕状况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 腹部;负压封闭引流;切口感染;脂肪液化;瘢痕[中图分类号] R826.3[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4(b)-159-02腹部切口化脓性感染和脂肪液化是外科手术后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往往愈合时间比较长,处理不当易造成切口瘢痕增生,甚至瘢痕挛缩,给患者经济和身心带来很大的痛苦。
2004年1月~2010年6月,笔者采用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治疗腹部切口感染和脂肪液化,针对其效果与开放换药比较,探讨其临床意义和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04年1月~2010年6月腹部术后切口感染患者48例,均有腹部术后切口肿痛、大量渗出物,证实为化脓性感染或脂肪液化。
将48例腹部切口感染或脂肪液化患者随机分为负压封闭引流组(简称VSD组)和开放换药组(简称开放组),VSD组,男12例,女8例,平均年龄38岁(16~67岁)。
其中,阑尾切除术后10例,胃肠道术后5例,肝胆术后5例。
切口全层感染18例,皮下感染2例,切口深度平均为4.1 cm。
开放组,男19例,女9例,平均年龄39岁(18~73岁)。
阑尾切除术后12例,胃肠道术后6例,肝胆术后8例,其他疾病术后2例。
切口全层感染22例,皮下感染6例,切口深度平均为3.9 cm。
两组年龄、性别、病种、营养状况及切口感染情况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负压抽吸在腹部感染切口治疗中的应用
负压抽吸在腹部感染切口治疗中的应用【摘要】目的观察负压抽吸法在腹部感染切口治疗中的效果。
方法将30例腹部感染切口的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采用传统的伤口清洗、换药、抗炎和二期缝合等治疗;B组采用伤口放置负压抽吸的方法,其他治疗与A组相同。
观察两组患者的切口愈合时间及效果。
结果B组患者的切口愈合时间显著缩短(P<0.005),需二期缝合的切口显著减少(P<0.05)。
结论负压抽吸能有效治疗腹部切口的感染。
【关键词】腹部切口感染;负压抽吸切口感染在腹部外科术后的患者中发生率较高,尤其是胃肠道疾病等有腹腔污染的手术后患者,其中以合并有年纪大、抵抗力低、糖尿病等患者的发生率更高,并且感染后的愈合周期长,二期缝合甚至多次缝合概率很大。
传统的治疗方法往往效果不佳,因为引流不畅或者其他原因,常常需要很长的治疗时间。
负压抽吸是将双套管或者是多侧孔的无菌引流管放在感染伤口部位,接负压引流瓶于床旁,保持适度负压,以达到充分引流并保持伤口干燥的目的,再辅以伤口换药及抗生素治疗,从而促进伤口愈合的方法。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的患者均为2004~2006年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胃肠外科住院患者,男17例,女13例,年龄18~83岁,平均58岁。
结、直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患者13例,胃穿孔患者5例,腹部外伤并肠穿孔4例,急性坏疽性阑尾炎3例,其他患者5例,其中并发糖尿病患者8例。
以上患者均为术后出现切口红肿、渗出,血象升高等现象,撑开伤口可见脓性分泌物溢出。
负压抽吸采用负压抽吸装置,引流管采用小号引流管或者是输液器管,置入伤口端剪2~4个侧孔。
整个过程为无菌操作。
1.2 方法①分组:30例患者随机分为传统方法治疗组(A组)和在伤口内加用负压抽吸治疗组(B组),各组病例数均为15例。
②负压引流管的放置位置:加用负压引流管组引流管放置于敞开的切口内,少数几例感染切口因为是窦道,加用双套管;局部缝一针固定于腹壁,另一端接负压引流瓶于床旁,保持持续低负压。
持续冲洗负压引流在腹部手术切口感染中的应用
持续冲洗负压引流在腹部手术切口感染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持续冲洗负压引流应用于腹部手术切口感染中的疗效。
方法60例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
观察组采用持续冲洗负压引流治疗感染,对照组采用传统换药法治疗感染,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
结果观察组切口感染治疗全程平均所需(9.6±2.2)d短于对照组的(12.1±2.3)d,肉芽组织生长填充平均时间(5.2±2.3)d短于对照组的(7.4±2.4)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持续冲洗负压引流可缩短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的治疗时间,提高疗效。
关键词持续冲洗负压引流;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切口感染为腹部手术后常见并发症,不仅给患者增加身体痛苦与精神负担,更延长了患者住院时间,增加了住院费用。
切口感染后常采用传统换药手段促进切口愈合,但部分感染切口虽经长时间细致换药仍难以愈合、切口内脓性分泌物持续存在难以清除、切口内肉芽组织形成不完全或创面内肉芽组织生长不同步,致使创面组织因长时间换药机械刺激引起组织纤维化而形成窦道,继发切口迁移难愈;受负压引流技术对创面愈合影响的启发[1],结合目前负压引流技术在临床不同领域中应用的疗效,本科对部分住院切口感染患者采用持续冲洗负压引流,与采用传统换药进行对比性疗效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择本科2012年6月~2014年8月60例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住院患者,其中开腹胆囊手术16例、结肠手术15例、胃手术9例、直肠手术7例、肝脏手术6例、胰腺手术5例、肝脾联合手术1例、十二指肠手术1例;入组病例要求切口感染长度>3 cm、深度>1 cm、均已停用抗生素;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
观察组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41~79岁,平均年龄63.0岁;对照组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36~76岁,平均年龄61.5岁。
置管持续负压吸引治疗腹部切口感染或脂肪液化
中图分 类号 :R :A
文章 编 号 :2 o 9 5 —4 7 2 7 ( 2 0 1 3 ) 0 9 —0 0 7 1 -0 2
切 口感 染或 脂 肪液化 是 外科 手术 常见 的并 发 症 之一 , 年龄 、 肥胖 、 糖 尿病 、 手 术 时间 、 切 口类 型 、 抗 生 素使 用 等是 切 口感 染 的 高危 因素 ] , 常 导 致 切 口延 期 愈合 、 裂开, 影 响 患 者 后 续 治疗 , 严 重 者 可 引 起 全
试验组较对 照组明显减少( P %0 . 0 5 ) 。 结 论 应 用 置 管 持 续 负 压 吸 引 治 疗 腹 部 切 口感 染 或 脂 肪 液化 能 减 轻 患 者 痛
苦, 减 少换 药 次 数 , 缩 短住 院 时 间 , 降低总费用 。
关 键词 : 腹 部切 口; 感染; 脂肪液化 ; 置管 ; 负压吸引 , 持续
切 除术 1 5例 , 胃大 部分 切 除术 2例 , 剖宫 产 2 例, 子 宫 全 切除术 6例 , 阑尾 切 除术 3例 , 胆 囊 切 除 2例 。 2组 基 础 资 料 比 较 差 异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 均 P>
0 . 0 5 ) , 具 有 可 比性 。 1 . 2 治疗 方 法
1 、 2针 问 引 出皮 肤 2 ~3 c m( 包含 1个侧 孔 ) , 近端 或
l 资 料 与 方 法
1 . 1 研 究 对 象
吸引端 从下 端第 1 、 2针 问 引 出皮 肤 ( 孔 不 能露 出皮 肤外) , 可 用 丝 线 固定 或 不 固 定 。使 用 持 续 负 压 吸 引, 负压在 0 . 0 1 0 ~0 . 0 1 5 k P a , 定 期 每 日使 用 生 理
浅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基层医院的应用
浅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基层医院的应用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基层医院的应用。
方法选取笔者在医院收治32例患者,早期应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进行创面修复。
结果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疗效满意。
结论基层医院在处理复杂感染切口及严重外伤所采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在创面修复上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治疗方法,疗效远优于常规治疗,也使医疗费用明显降低,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和应用。
标签: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基层医院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
VSD)技术是一项治疗急、慢性软组织损伤及感染的新技术,用于治疗创伤后及各种伤口感染创面,疗效满意,我院地处山区,医疗条件较差,转院路途遥远,危险系较高,以往在处理创伤创面及感染伤口时引流是最基本的手段,通常的治疗方法是通过换药对创面进行引流,以排出创面内的坏死组织、分泌物、脓液等等,对创伤较大、较深病例,还需要用引流管或引流条,临床实践显示,普通的引流方法面临一系列问题,且时间长,患者较痛苦,费用较高,住院时间长且并发症较多。
我院于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32例患者,早期应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进行创面修复,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32例患者分别为手术切口感染与四肢不同部位创面的病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25~63岁,平均46岁。
手术切口感染10例,四肢不同部位创面,大腿8例、小腿6例,足部5例,手部3例。
手术切口感染4例,其中4例为胃穿孔,6例为阑尾坏疽穿孔。
四肢不同部位创面,大腿压榨伤8例,小腿2例为慢性骨髓炎4例为撕脱伤,足部5例均为撕脱伤。
手部1例为绞榨伤另2例为撕脱伤,。
本组32例患者均在入院后早期应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1.2方法①清创。
用盐水将周围血污擦拭干净,将创周坏死角质层揭除,再用75%的酒精擦除残留的络合碘、皮脂、角质、皮屑等,便于粘贴半透膜。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腹部手术切口感染临床研究
【 摘要 J 目的
李瑞 莲
探讨 负压封 闭引流( S 治 疗腹 部手 术切 口感 染的疗效 。方 法 V D) 应 用 V D治疗腹 S
部 手 术 切 口感 染 2 5例 。 结 果
2 5例 感 染切 口均 痊 愈 , 口清 洁 时 间 为 7~1 , 均 l d 切 口水 肿 减 轻 。 切 4d 平 1 ,
12 3 生 物 通 透 粘 贴 薄 膜 : 国 3 公 司 生 产 , 有 良好 的 透 .. 美 M 具
其应用于普通外科 和骨科 患者 jV D技术是 目前 治疗 各种创 ,S
伤、 难治性慢 性创面最 先进 的技术 之一 , 使创 面治 疗发 生 了革
命 性 变 化 J 。
氧、 透湿性 , 防水 而且 防止细菌入侵 。
2 1 1 且 第 3 0( 】 1 2卷 第 2 期 1
H bi dcl ora。00 V l 2N vN . 1 e e Me i un l 1 。 o 3 o o 2 aJ 2
32 09
・
论 著 ・
负 压 封 闭 引 流 技 术 治 疗 腹 部 手 术 切 口感 染 临 床 研 究
果 良好 。
择二期缝合 。治疗 后 所有 患 者体 温 、 象正 常 , 疼痛 , 血 无 获得
治愈 。
3 讨 论
12 材 料 . 12 1 V csa 材 料 :高 分 小 聚 合 材 料 聚 乙 烯 醇 组 成 的 医用 . . auel 泡 沫 材料 , 较 好 的 吸 附 性 和 透 水 性 。质 地 柔 软 而 抗 张 力 强 , 有
出现新鲜 肉芽组织 , 细菌培养 阴性 , 中2 其 2例切 口愈合 , 3例 二次缝合愈合 。结论
负压封闭引流治疗30例感染创面患者的护理研究
负压封闭引流治疗30例感染创面患者的护理研究【摘要】目的:总结感染创面实施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时的有效护理配合。
方法:择取我院近期内接诊的30例创面感染患者,对其实施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总结有效的护理配合措施。
结果:全部患者经临床积极的治疗护理后,创面肉芽生长良好,植皮或缝合创面修复理想,护理期间未发生明显并发症。
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感染创面,可有效预防创面感染的发生并利于创面的愈合,良好的护理配合是保障负压封闭引流顺利进行的关键。
【关键词】负压封闭引流;感染创面;护理创面感染是创伤外科临床工作的重点,创面感染的发生会影响创面的愈合,严重时会造成全身并发症的发生,危机患者生命。
负压封闭引流术是一种利用负压连接引流管,将敷料覆盖或填充皮肤及软组织缺损创面,并以生物半透明封闭的新手段[1],近年来创伤外科应用较为普遍。
负压封闭引流相比传统引流方法,其操作更加简单,在加速创面愈合的同时有效的预防了感染发生的机率。
我院近期内对30例感染创面患者实施了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效果良好。
现将护理配合措施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择取我院近期内接诊的30例感染创面患者,其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患者年龄21岁到76岁不等,平均年龄(52.1 4.8)岁。
患者疾病疾病,其中11例足外伤术后伤口感染(伴或不伴皮肤坏死);12例四肢长骨开放性骨折伴创面感染;4例其他外伤引致软组织感染;3例严重压疮感染。
患者临床表现均为局部皮肤缺损、红肿、压痛、大量分泌物。
1.2治疗措施:创面实施利多卡因局部麻醉,清除创面表面坏死组织后生理盐水反复冲洗。
创面覆盖封闭引流材料,材料应完成覆盖创面并贴合皮肤以保障密封性。
连接三通,应用生理盐水对创面持续冲洗,治疗期间注意观察创面是否漏气及负压是否有效。
负压封闭引流7-14天后,对患者创面进行缝合或植皮处理。
1.3护理配合1.3.1术前护理:做好皮肤,剔除创面周围皮肤毛发,以便使半透明与皮肤紧密贴合。
持续负压引流技术VSD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的临床疗效分析
持续负压引流技术VSD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的临床疗效分析目的总结持续负压引流技术(VSD)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的经验。
方法应用持续负压引流技术(VSD)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31例。
结果31例患者经持续负压引流技术(VSD)治疗后感染得到有效控制,创面肉芽组织生长良好,经二期缝合、植皮或用肌瓣、筋膜皮瓣、游离皮瓣修复,创面完全愈合,愈合时间为4~6w,其中28例经VSD治疗后一次游离植皮创面愈合;1例经2次VSD 治疗后一次游离植皮创面愈合;2例经VSD一次治疗后两次游离植皮后创面愈合;平均随访6~8个月发现植皮区部分色素沉着,部分疤痕粘连但不影响功能,无溃疡复发。
结论应用持续负压引流技术(VSD)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是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标签:慢性难愈性创面;持续负压引流技术(VSD);治疗;疗效慢性难愈性创面是指由各种原因导致的(如各种创伤、烧伤、术后切口、压疮、糖尿病足、脉管性溃疡、放射性溃疡、体表恶性溃疡等)经较长时间治疗(病程超过一个月)仍未愈合,也无愈合倾向的溃疡创面[1],这类创面除愈合时间较长外,其修复过程与经典的组织修复过程也有着明显的差别,它的整个修复过程都未进入正常的生理修复程序[2],常已经长期换药治疗而迁延不愈,创面肉芽水肿、污浊,或被感染、坏死组织覆盖,周围瘢痕组织增生影响创面血供,治疗相当困难,难治疗创面增加了患者精神上的痛苦和经济上的负担,同时因为换药的次数多,临床医生的劳动量大,关键是治疗效果不佳。
我院自2014~2015年应用持续负压引流技术(VSD)(武汉维斯第生产)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31例,獲得满意疗效,换药的次数、强度均大大下降,临床医生的劳动量大大减少,甚至可以做到”袖手旁观”。
持续负压状态刺激毛细血管增生,促进肉芽组织整齐均匀快速地成长,封闭状态隔绝空气污染,减少了交叉感染机会,加快收敛创面面积,缩短创口愈合时间。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1例,男性20例,女性11例,年龄20~65岁,平均45岁。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腹部切口感染中的临床护理
T a n g Y u h u a L i n X u e r o n g H u a n g G u fe o i ( P e o p l e ’ S H o s p i t a l o f D e y a n g C i t y ,S i c h u a n 6 1 8 0 0 0 , 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 O b j e c i t v e : T o e x p l o r e v a c u u m- s e a l i n g d r a i n a g e i n t h e a p p l i e a t i o n o f a b d o mi n a l i n c i s i o n i n f e c t i o n i n c l i n i c ln a u r s i n g.
中 图 分 类号 : R 6 5 6 文 献 标识 码 : B 文章编号 : 1 6 7 2 — 8 3 5 1 【 2 0 1 3 ) 0 9 — 0 1 5 0 — 0 2
Va c u u m— s e a l i n g d r in a a g e i n t h e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a b d o mi n a l i n c i s i 0 n i n f e c i t o n
1 5 O
北方药学 2 0 1 3 年第 1 O 卷第 9期
・
护 理・
负压封 闭引流技术在腹部切 口感染 中的临床 护理
唐玉华 林雪蓉 黄 国飞 ( 四 川 省 德 阳 市 人民 医 院 德 阳 6 1 8 0 0 0 )
摘要 : 目的 : 探讨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腹部切 口感染 中的临床护理 。方法 : 回顾性 分析 2 0 1 0年 l 0月一 2 0 1 2年 1 2月德 阳市人 民 医院 l 7 例 腹部手 术术后切 口感染患者的临床 资料 , 对这 1 7例应 甩负压封 闭i I 流技术 患者进行心理 、 基础和封 闭负压吸 引技 术 等相 关护理 , 观察护理效果。 结果 : 1 7例切 口感染创面全部 治愈 。 所有患者在 治疗期 间对封 闭式 负压引流耐受良好 , 无全身及局 部 不 良反 应 发 生 , 取得 了 艮好 的 护 理 效 果 。 结 论 : 负压 封 闭 引 流技 术 治 疗切 口感 染 效 果确 切 , 精 心 细致 的术 后 护 理 是 治疗 成 功 的 重要 因 素 。 关键 词 : 负压 封 闭 引流技 术 切 口感 染
改良伤口负压吸引技术应用于回肠造口术后裂开并伤口感染的护理效果分析
改良伤口负压吸引技术应用于回肠造口术后裂开并伤口感染的护理效果分析引言回肠造口术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用于治疗肠道相关疾病,例如炎症性肠病、恶性肿瘤和特定的胃肠疾病。
在手术后,患者需要接受一系列的护理和管理以确保伤口的愈合和减少感染的风险。
有时候在术后患者的伤口会出现裂开并伴随感染,这给患者的康复带来了困难和挑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改良伤口负压吸引技术被引入到回肠造口术后的护理中,以期能够提高伤口的愈合速度和减少感染的发生率。
一、改良伤口负压吸引技术的原理及优势改良伤口负压吸引技术是一种通过在伤口表面施加连续的负压来促进伤口愈合和减少感染的技术。
该技术主要包括负压吸引器、敷料和负压管道等组成部分,通过将负压吸引器连接到伤口表面,负压能够有效地促进血流和淋巴循环,减少局部水肿,促进愈合组织的生长和增加细胞生长因子的分泌。
还可以有效地清除伤口表面的分泌物和细菌,减少感染的风险。
相比传统的伤口敷料更换,改良伤口负压吸引技术具有以下优势:1. 促进伤口愈合:通过促进血液循环和细胞生长因子的分泌,可以加速伤口愈合过程。
2. 减少感染:通过清除分泌物和细菌,并提供干燥的环境,可以有效减少伤口感染的风险。
3. 减少疼痛:通过减少水肿和保持伤口干燥,可以减轻患者疼痛和不适感。
1. 促进伤口愈合通过改良伤口负压吸引技术的应用,可以明显加速回肠造口术后裂开伤口的愈合速度。
负压能够有效地促进血液循环和细胞生长因子的分泌,使伤口愈合过程加快,从而减少了愈合时间,缩短了患者的康复周期。
2. 减少感染由于回肠造口术后裂开的伤口往往容易受到细菌感染,引起伤口感染。
改良伤口负压吸引技术通过清除伤口表面的分泌物和细菌,并提供干燥的环境,有效减少了伤口感染的发生率,保护了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3. 提高生活质量改良伤口负压吸引技术的应用还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由于伤口愈合速度加快,感染风险降低,患者的疼痛感也会相应减轻,使患者更容易忍受治疗过程,恢复得更快更好。
持续负压封闭引流在腹部切口感染中的应用
理使用抗生素 , 是 当今 医生 、 药剂师需要 高度重视 的课 ] 周良俊 , 周霞, 杨金 霞. 医学感染监测 中存在 的 问题 及 对策 [ J ] . 中华 医学感染学杂志, 2 0 0 8 , I 8 ( 4 ) : 1 3 5—1 3 7 .
持 续 负压 封 闭引流 在 腹 部 切 口感染 中的应 用
谢 贤 林 曾 勇 刘 明 辉 钱 春 林 曾奋 勇 摘 要 - 目的 : 探 讨 持 续 负压 封 闭 引流 治 疗腹 部 切 口感 染 的 疗效 。方 法 : 对我 科 2 0 0 7年 6月_ 2 0 1 2年 9月 5 2例 病 人 腹 部 切 口感 染 后常规 引流换 药2 7例 , 持 续 负压封 闭引流 2 5例 , 两组进行分析 、 比较 。结果 : 常规换 药组: 2 7例病人切 口感染后 经常规换 药 2 5例 患者在 8— 2 5天 内好 转, 1 例病人要求转上级 医院, 1例并发成人 呼吸窘迫死亡, 平均住院时 2 3 . 5±1 . 5天。持续 负压 引流组 : l 7例 病人持 续负压 引流 5~ 9天后 自行愈合 ; 6例 病人持 续 负压 引流 9—1 2天后 直接 缝合愈合 ; 1例病人 自动 出院后每 日来院换 药在 l 5 天内痊愈 ; 1 例 出现坏死性筋膜 炎持续 负压 引流 2 5天 内治愈 , 平均住 院时间 1 3 . 5± 2 . 5天。结论 : 持 续 负压 封 闭引流具有 引流通 畅, 对腹 部切 口感染能刺激 肉芽组织生长, 加 速创面愈合 , 可 以明显减少 医疗资源的浪 费和 患者住 院时间及住院 费用。 关键词 : 切 口感 染 ; 持 续 负压 引流 中图分类号 : R 6 1 9 . 3 文献标 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 0 0 6— 0 9 7 9 ( 2 0 1 3 ) 1 6— 0 0 9 6— 0 1
持续负压引流治疗开放气胸并胸壁感染性伤口40例临床观察
On e ( n = 4 0 ) a n d G r o u p T w o ( n = 4 0 ) , w h i l e c o n t i n u o u s n e g a t i v e p r e s s u r e d r a i n a g e s t r a t e g y w a s u s e d f o r p a t i e n t s i n G r o u p O n e , a n d c o n v e n t i o n a l o p e n d r e s s i n g c h a n g e
Wo u n d / F EN G X i a o - d o n g ,XU Yu a n - y i n g . / / Ch i n se e a n d F o r e i g n Me d i c a l Re se a r c h ,2 0 1 3 ,1 1 ( 2 9 ) :1 4 - 1 5
s t r a t e y g wa s a d o p t e d or f pa t i e n t s i n Gr o u p T wo . Cl e a n i n g t i me ,c u r e t i me o f s u b c u t a n e o u s e mp h y s e ma,t o t a l n u mbe r o f d r e s s i n g c h a n g e s,a n d h e a l i n g t i me o f t h e
临厨 与实践 L i n c h u a n g y u s h i j i a n 《 中 外 医 学 研 究 》 第1 1 卷第2 9 期( 总 第2 1 7 期) 2 0 1 3 年1 0 月
持续负压引流治疗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50例
持续负压引流治疗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50例【摘要】目的总结持续负压引流治疗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腹部切口感染患者,分别采用持续负压引流和常规开放换药治疗,各50例,比较两组切口清洁时间、换药总数、愈合时间。
结果持续负压引流组切口清洁时间、换药次数、愈合时间均少于常规开放换药组。
结论持续负压引流治疗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愈合快、疗效显著,住院时间短、降低了住院费用,建议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优先选用持续负压引流治疗。
【关键词】持续负压引流;腹部手术;切口感染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5.077腹部切口感染经过常规开放换药处理多能愈合,但愈合速度缓慢,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频繁换药既加重了患者的痛苦,也增加了医务人员的工作负担。
笔者自2005年以来采用持续负压引流治疗50例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的患者,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100例腹部切口感染患者,分别采用持续负压引流和常规开放换药治疗,各50例。
持续负压引流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14~89岁,平均51岁。
阑尾切除术后10例,胆总管探查术后10例,肝脓肿引流术后8例,小肠切除术后12例,结直肠切除术10例。
常规开放换药组男24例,女26例,年龄14~90岁,平均50岁。
阑尾切除术后13例,胆总管探查术后11例,肝脓肿引流术后6例,小肠切除术后10例,结直肠切除术10例。
两组年龄、性别、病种、营养状况及切口感染情况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腹部手术后切口出现肿痛或有渗出分泌物时,根据腹部切口感染范围,拆线1~2针,撑开切口,排出脓液或液化脂肪组织,彻底清除残留缝线线结及坏死组织和渗出分泌物。
(1)持续负压引流组:将医用引流管根据切口的长度、深度和形状,修剪后置入切口,务必使引流管的端孔及所有侧孔完全密闭于创面内;引流管从切口引出固定,将引流管连接负压引流瓶,调整保持负压在20~40 KP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持续负压吸引技术治疗切口感染32例临床分析目的:探讨持续负压吸引技术在切口感染治疗中的应用。
方法:回顾性分
析2003年10月~2010年6月通化市第三人民医院术后切口感染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行持续负压吸引技术,观察其疗效。
结果:31例患者均在2周内愈合,无其他并发症。
1例患者合并非霍奇金病临床死亡。
结论:持续冲洗负压吸引技术治疗切口感染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瘢痕小等优点。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continual pouring and high negative pressure absorbing for treatment of postoperative active infection.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study on the clinic effective of 32 patients’ postoperative acute infection in the third people’s hospital of Tonghua from October 2003 to June 2010, treated with continual pouring and high negative pressure absorbing, and observed the effect. Results: 31 patients were all cured within 2 weeks without other complication. One case was clinic death duo to hodgking’s disease. Con clusion: The continual pouring and high negative pressure absorbing technology for treatment of postoperative infection have some advantages such as wounds small, recover fast, reduce shorten time in hospital, reduction of hospital charges and small keloids.
[Key words] Continual pouring and high negative pressure absorbing; Postoperative infection; Complication; Application
手术后切口感染为外科手术常见并发症,既增加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又增加住院费用,给患者造成很大来自躯体和精神以及经济上的多重压力[1]。
持续负压吸引技术治疗切口感染具有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瘢痕小等优点,是一种高效全方位引流,被引流区内的渗液能及时、彻底地引出体外,被引流的腔隙也因高负压的存在而加速缩小和闭合,大幅度的减少了抗生素的应用,有效防止感染的发生[2-3]。
为此本院采用持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切口感染,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2例均为2003年10月~2010年6月通化市第三人民医院术后切口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5例,女17例,年龄28~75岁,平均(54.9±8.6)岁,手术类型:阑尾切除术12例,胃癌3例,左半结肠癌8例,肠梗阻患者9例。
其中合并糖尿病8例,合并非霍奇金病1例。
1.2 治疗方法
1.2.1 拆除部分缝线清除积脓、异物。
切口感染灶内放置多侧孔硅胶引流管,
粗细长短视切口类型长短而定。
1.2.2 外置冲洗管,本科均用自制冲洗管。
输液器末端剪除静脉穿刺针与硅胶管绑定,置于切口内。
1.2.3 冲洗液为0.9%氯化钠注射液、0.2%甲硝唑溶液、稀释碘伏溶液,类型视切口感染程度,细菌培养类型而定;可持续冲洗或间断冲洗;冲洗速度可缓慢滴注即可。
1.2.4 负压吸引为中心吸引或电动吸引,硅胶管末端接负压甁,负压为低负压(0.1~0.4 kPa),可根据引流情况进行调整,避免感染灶内聚集渗液及坏死组织。
2 结果
31例患者均痊愈出院,切口2周内愈合,平均住院时间为2周,无其他并发症。
1例合并非霍奇金病患者未愈临床死亡。
3 讨论
3.1 传统引流方法的缺点
传统引流方法拆除全部缝线,切口内放置纱条引流,每日换药1~2次。
其缺点[4-5]:①引流不畅,容易残留死腔,坏死物质无法及时清除。
②缝线全部拆线,切口裂开,腔隙扩大,肉芽组织生长填充时间长。
③住院时间长,平均住院时间为20.3 d,增加患者痛苦、影响患者康复的同时为患者增加了经济负担。
3.2 持续负压吸引技术的优点
持续负压吸引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门引流技术,应用领域十分广泛,现已广泛被应用于创伤、骨科、胸科、普外科领域。
切口感染的治疗,原则是彻底清创,充分引流。
持续负压吸引冲洗技术优势[6-7]在于:①被动引流改为主动引流,变区域引流为全程引流,配合持续或间断冲洗能在最早时间内,清除坏死组织,消灭残腔,保持创面清洁。
②同时还能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加速,水肿消退,使切口内坏死物质零聚集,减少切口内细菌数量,避免毒素吸收。
③拆线部分缝线保持原切口张力,缩小残腔,愈合时间变短。
④原切口皮缘对合整齐,切口瘢痕缩小。
⑤减少换药次数,减少患者经济负担,减少医务人员工作量,加快患者康复出院。
本文采用持续负压吸引术治疗切口感染,研究发现,31例患者痊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为2周,仅1例患者治疗未愈合而死亡,是较为有效的治疗切口感染的有效方法。
3.3 放置负压引流管的注意事项
①放置引流管应根据切口裂开的大小、深浅及渗出液的多少选择引流管的适
合型号。
②放置引流管前应反复冲洗腔隙,同时严格无菌操作,引流液而不可超过引流瓶高度的一半,防止引流瓶内引流液过多被反吸入引流连接管内。
③保持持续负压引流管通畅,保持伤口的干燥清洁,必要时选择有效抗生素,确保血药浓度,预防感染的发生,同时加强全身支持治疗,增加患者自身的抵抗力。
④定时检查引流管,保持中心负压吸引压力均匀,引流管通畅,使其负压值控制在0.1~0.4 kPa,可根据引流情况进行调整,以期保持引流管内水柱波动良好,持续或间断的有积血沿着引流管壁流出。
⑤此外,要准确记录引流量,引流量一般每天递减1/2,颜色由深红变为浅黄,术后引流液基本消失即可拔出引流管[8-10]。
综上所述,在外科领域,引流技术应用极广与引流相关的失误时有发生,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
新兴医用填充材料得到临床工作者的重视和应用,但费用昂贵。
而持续负压吸引技术费用低廉,操作简便,不失为治疗切口感染的理想方法。
[参考文献]
[1]杨桂元,钱祝银.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0,30(2):149-151.
[2]裘华德,宋九宏.负压封闭吸引技术[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34.
[3]陈孝平,陈义发.普通外科诊疗—新器械新材料新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2-132.
[4]李玉民.外科感染引流时机与方法选择[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7,12(27):960-962.
[5]裘华德,王彦峰,陶世明.重症急性胰腺炎在治疗中的负压封闭引流[J].肝胆外科杂志,2003,11(1):10-12.
[6]李靖,陈绍宗,李学拥,等.封闭负压引流对创面微循环超微结构影响的试验研究[J].中国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6,17(1):75-77.
[7]吕小星,陈绍宗,李学拥,等.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对创周组织水肿及血管通透性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3,7(8):1244-1245.
[8]冯本荣,黄伟钦.持续负压吸引治疗腹部切口脂肪液化18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8,5(27):188-189.
[9]郭丽君,童云凤,杨彦.持续负压吸引在心脏术后心包引流中的应用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7,13(8):34-35.
[10]周贤刚.普通外科手术切口感染临床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
志,2007,6(9):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