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莺莺
花开两朵 芬芳各异─《西厢记》中崔莺莺与《牡丹亭》中杜丽娘形象比较
花开两朵芬芳各异─《西厢记》中崔莺莺与《牡丹亭》中杜丽娘形象比较《西厢记》与《牡丹亭》是中国古典戏曲中的两大经典,它们在情节、人物塑造、艺术手法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而其中的两位女主角——崔莺莺和杜丽娘更是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虽然她们都是公元十六世纪明代的杰出女性,但是在人物性格、情感经历、表演技巧等方面,都有不同的特点,以下将分别从这几个方面来谈论崔莺莺和杜丽娘这两位经典女性形象的比较。
首先,人物性格上的比较。
崔莺莺是一位开朗、直率、大胆的女孩子,对于爱情也是勇于追求的。
在与张生的爱情故事中就表现出了她的积极性和果断性,她不惜冒险和违背礼法为了和自己心爱的人在一起。
相反,杜丽娘则是一位温柔、优雅、敏感的女子,她对待爱情也是踌躇不定,内心充满着矛盾和难以抉择的感觉。
在杜丽娘与柳梦梅的比较中,她则更体现出了一位内心深处自卑和虚荣心的女子,尽管深爱秦香莲,但她因为觉得自己无法胜任美好的感情,最终选择了放弃。
其次,情感经历上的比较。
崔莺莺的情感经历比较单纯,她与张生之间的爱情纯粹而又深厚。
她更注重的是和张生在一起的感觉和幸福的未来,而不是社会地位和名声的因素。
而杜丽娘则有着更加复杂和曲折的人生经历了。
她不但经历了与秦香莲的悲剧式的爱情,也被生命杀机所笼罩。
她为了秦香莲的爱情,放弃了自己的生命,而在她后来幻化成的牡丹花中,最终实现了爱情与生命的终极融合。
最后,在表演技巧上的比较。
戏曲表演是这两个经典形象所必需的,相对应于人物性格和情感经历的塑造,演员的演技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
崔莺莺和杜丽娘在表演技巧上的区别也比较明显,崔莺莺是个更加活泼有趣的角色,演员需要更好地展现她的前卫思想和豪爽个性,而杜丽娘因为她的敏感性格,需要演员在表演时更加细腻而不失深度。
总之,崔莺莺与杜丽娘都是中国戏曲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经典形象,虽然她们的性格、情感历程和表演特点都有所不同,但都充满了独特的魅力和气质,对于研究中国古典文化和艺术形态的人来说,也是非常值得深入探究和借鉴的。
《长亭送别》中崔莺莺形象浅析
知识文库 第04期23《长亭送别》中崔莺莺形象浅析闫乃丹名列元代四大爱情剧之首的《西厢记》是我国文学史和戏剧史上的一部伟大的作品,它以“天下夺魁”的美誉,笑傲文坛七百年而不衰。
它最成功的地方就在于深刻、真实而又血肉丰满的人物塑造。
崔莺莺就是其中最为光彩照人的一位。
《长亭送别》选自原作的第四本第三折,是《西厢记》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精彩片段之一。
这折戏写崔莺莺、红娘、老夫人等到十里长亭为“上朝取应”的张生饯行,通过十九支由莺莺主唱的词曲,真实表现了莺莺送别时的心绪,刻画了珍视爱情的崔莺莺被迫与张生分离的痛苦与无奈。
虽然她叛逆、敢于反抗礼教束缚,但作为贵族小姐,作为一位封建社会女性,她在与张生饯别时的心理显得更合情合理、真实可信。
敢于反抗封建礼教却又不得已而妥协。
崔莺莺不顾父母之命,与张生私下皆为夫妻,虽然她勇于挣脱封建礼教束缚、追求自由爱情,但她作为相国家的小姐,毕竟有着深厚的封建文化教养,因而处处体现了处于弱势的女性的无奈。
这一折就表现出了她对“门当户对”的门第观念和“妻妾制”不合理婚姻制度的妥协。
莺莺并不嫌贫爱富,并不在意张生只是一介寒门书生。
然而门第观念深重的老夫人却以家谱为重,不肯顺水推舟,顺从女儿心愿,提出了“三辈不招白衣女婿”的条件,逼令张生进京赶考。
莺莺碍于母女之情,为了家谱的荣耀,无力反抗老夫人的主张,只好选择接受新的痛苦和风险。
后来,当张生金榜题名回到莺莺身边,有情人终成眷属,爱情划上圆满的句号。
当然,张生再也不是白衣女婿,新科状元的地位使他和相国小姐得以平起平坐。
莺莺是欣慰而又自豪的,不但自己获得了幸福,而且给家谱争得了荣耀,夫“贵”了,妇更“荣”了,比翼双飞不在话下。
所以说,崔莺莺在门第观念上向封建势力作出了一定的妥协退让。
尽管莺莺与张生感情深厚,情深意长,她仍然害怕有朝一日张生会负心于她。
许身张生时,莺莺对张生说的话就表明了她的担忧。
“妾千金之躯,一旦弃之。
此身皆于足下,勿以他日见弃,使妾有白头之叹。
《西厢记》崔莺莺形象分析
《西厢记》崔莺莺形象分析二、《西厢记》概述前朝崔相国去世了,相国夫人郑氏带着女儿崔莺莺,送丈夫灵柩回乡安葬,因路途受阻,暂住前相国修造的普救寺。
女主人公崔莺莺年芳十九,貌美如花,身姿婀娜,擅长针黹女工,诗词书算。
崔莺莺从小学习“三从四德”的封建礼教,有未婚夫名叫郑恒,是郑尚书的长子。
家境贫寒的书生张珙只身进京赶考,路过普救寺,慕名寺中景致,就此住下。
在游览普救寺时,偶遇在佛殿前赏花的崔莺莺,对她一见钟情。
张生被崔莺莺俊俏的容貌和不俗的才情所吸引,为了多见几面佳人芳容,便继续停留在普救寺。
崔莺莺也有意于张生,两人在花园中联诗对吟,春心萌动。
叛将孙飞虎听说崔莺莺有倾国倾城的容颜,便包围普救寺,企图抢夺莺莺。
崔老夫人情急之下,便许诺:谁能杀退贼军,就把莺莺许配给谁。
张生的八拜之交杜确是武状元,统领着十万大军。
张生便请杜确派兵,最终打退了孙飞虎。
但是崔老夫人却变卦赖婚,使得崔莺莺与张生都很痛苦。
莺莺的丫鬟红娘看着不忍心,便背着崔老夫人,协助两人月夜弹琴,互表真情。
张生对莺莺的爱恋越加深厚,几日不见她,便害了相思病。
莺莺央求红娘前去探望。
张生写简帖儿向莺莺诉说自己的相思之情。
莺莺担心红娘向老夫人揭发自己与张生的私情,便故作训斥红娘,让她带信给张生责骂他无礼,实际上却是约会张生的情诗。
等到张生月夜情急跳墙出来赴约时,莺莺又数落张生行为下流,发誓再不见他。
张生被莺莺的反复无常弄得不知所措,相思病更重了。
莺莺借病探望张生,与他在房中幽会。
后来,崔老夫人发现了莺莺与张生的越轨行为。
在红娘的求情和劝说之下,老夫人无奈答应张生与崔莺莺的婚事,但是前提是张生必须进京赶考,取得功名。
崔莺莺不愿与张生分别,在长亭送别之时,嘱咐张生不管得不得官,都要赶快回来,不能抛弃自己另娶一妻。
张生连连答应。
最后张生考上状元,向莺莺报喜。
郑恒却在这时谎称张生已经抛弃莺莺,另娶高官之女。
崔老夫人再次将莺莺许给郑恒,在成亲当日,张生衣锦还乡,并识破郑恒的诡计。
浅析西厢记中崔莺莺的形象
浅析《西厢记》中崔莺莺的形象崔莺莺是唐元传奇《莺莺传》、《莺莺六幺》、《红娘子院本》、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元代王实甫《西厢记》中的女主角,不同年代、不同作家的创作思想、创作意图是不同的,因而,崔莺莺在不同的作品中刻画出来的人物形象也会有所不同。
ﻭ一、唐元传奇《莺莺传》中的莺莺ﻭﻭﻭ在唐元传奇《莺莺传》中塑造的崔莺莺是爱情悲剧的主角,她并非豪门大族,身份并非相国千金,也不是有权有势世家豪族之女,对爱情的表达坦诚、率直,无矫情做作.她具有美丽、善良、纯洁、勇敢、忠贞的一面,并且有着积极丰富美好的内心世界,当张生向她表白的时候,她的那颗追求爱情的心灵被深深的打动了!但同时,崔莺莺也是一位受封建礼教侵害,常常不自觉地表现出保守与过分的矜持等等性格特点。
比如作品中:她的家人为张生设宴时,她先是久之,辞疾,在长辈发怒后,才久之,乃至。
故事的最后,崔莺莺感到自己不能以礼定情,致有自献之羞,不复明侍巾栉,而张生也遗弃了莺莺,造成了最后的悲剧。
ﻭﻭﻭ总之,《莺莺传》中崔莺莺的个性是真诚的,对爱情的表达是直率坦诚的。
ﻭﻭ二、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中的莺莺ﻭ在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中,崔莺莺的形象,较之《会真记》,显得更为鲜明。
一方面,她长于深闺,却向往外面的世界;怀春,萌发对爱情、自由的追求。
另一方面, 治家严肃,从小就被禁锢的莺莺,也知书识礼,深深懂得应遵守礼教的规范。
张生的出现,及其月下吟诗、请兵退贼等举动,激发了莺莺对眼前的年青书生的情思;然而,她虽渐渐爱上张生,但内心却翻起了巨澜,产生强烈的冲突。
因为,这既要冲破老夫人的管束,更要冲破礼教对她的。
在《董西厢》里,莺莺的性格,有一个心理过程,她先是唯恐辱累先考,因而压抑着对张生的情感,后来经过内心的激烈冲突,终于觉得报德难从礼,作出了大胆的越轨行动。
作者以细腻的笔法,在描绘她的内心世界的巨大变化中,完成了对莺莺形象的塑造。
总之,《西厢记诸宫调》中崔莺莺作为一个封建礼教的叛逆者的形象,在作品中被成功的塑造出来了。
崔莺莺有什么结局
崔莺莺有什么结局崔莺莺是唐末之后常出现在人们口中的名字,那么崔莺莺有什么结局呢?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崔莺莺的结局,希望你喜欢。
崔莺莺的结局关于崔莺莺结局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
第一种说法出自元稹的《莺莺传》,元稹笔下的崔莺莺最终因为张生的抛弃而不得已下嫁他人,等到张生再来相见的时候,只能告之不复当年。
第二种崔莺莺的结局出自王实甫的《西厢记》,王实甫眼中的崔莺莺是一个可怜而又幸运的女子,最终经历了种种考验得以和张生长相厮守。
关于崔莺莺结局,不同人的心目中可能有着非常不同的结果,这主要是因为受到了两本非常著名的小说影响。
其实最初的崔莺莺的结局非常悲惨,可以说是遭到了张生的残忍抛弃,当年崔莺莺心心念念地等待着张生能够在金榜题名之后迎娶她,但是最终等到的却是张生早已经成亲留在了京城中。
此后,诸多的文人对于崔莺莺痴心等到爱情却无疾而终感到非常悲哀,于是开始改变崔莺莺的结局,于是张生和崔莺莺经历了种种考验之中,终于得以相依相守的结局出现了。
其实,崔莺莺的真实结局不过是中国古代封建女子的写照。
由于中国古代长期受到了传统封建思想的影响,很多女子都如同崔莺莺一般,终生等待着自己的真心爱人却没有结果,最终只能够含恨嫁给别人。
崔莺莺悲惨的结局也为很多女性敲响了警钟,不能过分沉迷于爱情的美好中,现实往往会让彼此的爱情变得迷离。
崔莺莺的原型提到崔莺莺的原型是谁这个问题,通过阅读《西厢记》就可以知道答案,崔莺莺的原型是双文。
在《西厢记》中,张生的原型是元稹,崔莺莺的原型是双文。
崔莺莺和母亲一起带着父亲的灵柩回老家,中途遇到一点困难,就住在一个寺庙中,恰巧在这个时候遇到了张生,张生原本是来进京赶考,恰巧遇到了也崔莺莺,张生被崔莺莺美艳的外貌深深的吸引住了。
张生为了考试,天天都十分努力的学习,崔莺莺通过对张生长时间的观察也发现张生十分喜欢读书,随即也对张生产生了爱慕之情。
其实这是元稹借用崔莺莺这一角色在描写自己和初恋双文是如何见面以及相爱的。
论《莺莺传》中崔莺莺和张生爱情悲剧的原因
论《莺莺传》中崔莺莺和张生爱情悲剧的原因《莺莺传》是明代文学家袁宏道所作,描写了唐代开元盛世,李唐皇
帝才貌出众,治理有道,手握重权的宰相杨国忠矫揉造作,纵横捭阖,引
出了崔莺莺与张生之间爱情的悲剧。
首先,崔莺莺与张生的爱情悲剧源于社会体制的限制和压迫。
在唐代,封建礼教束缚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等级制度严密,阶级差异明显。
崔莺
莺是崔家唯一的女儿,而张生只是一个平民子弟,两人的社会地位悬殊。
这一等级差异成为他们爱情的障碍,限制着他们的相处和相爱。
加之杨国
忠胡作非为,权谋勾心斗角,对崔莺莺施加了巨大的压力和控制,使她几
乎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
其次,崔莺莺与张生的爱情悲剧还源于人物命运的安排。
小说中描述
了崔莺莺的美貌和才华,她具备了卓越的艺术才能。
然而,命运偏偏安排
她出生在一个寒微之家,难以施展她的才华。
而张生虽然有志气和才华,
但他出身卑微,不能为他们的爱情提供一种稳定和富裕的生活条件。
爱情
的起起伏伏,命运之轮的旋转,使得他们陷入了困境和苦楚。
最后,崔莺莺与张生的爱情悲剧还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限制。
崔莺莺身
陷囹圄,被迫接受杨国忠的压迫和剥削。
封建皇权的压迫和崔莺莺个人的
无奈,明显体现了传统封建文化对女性的困境和束缚。
同时,男女之间的
爱情观念也受到封建道德规范的限制,这使崔莺莺和张生必须为他们所真
心相爱的事情进行付出,他们的爱情不被接受,最终变成了悲剧。
《崔莺莺(一)》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分析
《崔莺莺(一)》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分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崔莺莺(一)》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分析【导语】:崔莺莺是元稹《莺莺传》中的女主人公。
论《莺莺传》中崔莺莺和张生爱情悲剧的原因
论《莺莺传》中崔莺莺和张生爱情悲剧的原因《莺莺传》是唐代文人元稹创作的一部传奇小说,讲述了崔莺莺和张生的爱情悲剧。
这个故事中的爱情悲剧可以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和探讨。
首先,社会等级制度是导致崔莺莺和张生爱情悲剧的重要原因。
在封建社会中,婚姻不仅是两个人的感情结合,更涉及到社会地位和财富的联盟。
崔莺莺是贵族之女,而张生是一个穷书生,两人社会地位的悬殊,使得他们的爱情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尽管崔莺莺对张生有深深的情感,但她的家庭无法接受这个婚事,最终使得两人的爱情以悲剧收场。
其次,礼教的束缚也是导致崔莺莺和张生爱情悲剧的原因之一。
在封建社会中,女子的地位相对低下,婚姻需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崔莺莺虽对张生有情,但在礼教的束缚下,她无法自由选择自己的婚姻。
当她的父母坚决反对这门婚事时,她无法反抗,只能黯然接受这个结果。
此外,张生的多情也是造成崔莺莺和张生爱情悲剧的原因之一。
在故事中,张生对崔莺莺用情至深,但他的感情却没有得到回应。
他的多情使得他对崔莺莺念念不忘,却也导致他在爱情中受到了痛苦的折磨。
最后,命运的无常也是崔莺莺和张生爱情悲剧的原因之一。
在故事中,崔莺莺和张生两情相悦,但由于各种原因无法结合。
然而,命运的无常却让他们在历经曲折后最终走到了一起,但幸福却转瞬即逝。
这种命运的无常使得他们的爱情更加悲剧,让人为之感动。
总之,《莺莺传》中的崔莺莺和张生的爱情悲剧是多方面原因的综合结果。
从社会等级制度到礼教的束缚,再到张生的多情和命运的无常,这些因素都使得他们的爱情之路充满坎坷。
从更深层次的角度来看,这个故事也反映出封建社会女性的悲惨命运以及个体在社会等级制度面前的无助。
崔莺莺作为一个贵族女子,虽然有着显赫的家世背景,但在面对婚姻选择时却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
而张生作为一个穷书生,尽管他才华横溢,但在社会等级制度的压力下,他也无法把握自己的爱情。
此外,这个故事也揭示了封建社会中礼教对女子的束缚。
崔莺莺虽然对张生有深深的情感,但在礼教的束缚下,她无法自由选择自己的婚姻。
《西厢记》之崔莺莺人物形象分析
《西厢记》之崔莺莺人物形象分析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浅析崔莺莺人物形象《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是王实甫根据元稹的《莺莺传》为原本,从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中脱胎而来的元代汉族戏曲剧本,是我国古典喜剧的现实主义杰作,对后来以爱情为题材的小说、戏剧创作影响很大,被誉为“西厢记天下夺魁”。
《西厢记》主要叙述了书生张生与同时寓居在普救寺的已故相国之女崔莺莺相爱,两人的恋情却遭到相国夫人的百般阻扰,在婢女红娘的帮助下,两人西厢约会、私定终生并且勇于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最终获得圆满结局的故事。
《西厢记》的成功之处不仅仅在于其实描绘了“有情人终成眷属”这一主题最成功的戏剧,更是在与其对于女主角崔莺莺的人物塑造方面可谓是栩栩如生,有血有肉、活灵活现。
借用金圣叹曾经给予崔莺莺的性格特征做出的评价有云:“无双,天下之至尊女子也;双文,天下之至有情女子也;双文,天下之至灵慧女子也;双文,天下之至矜尚女子也。
”在此,便由此展开具体的分析。
首先,一开始我们便可以得知崔莺莺乃是已故相国大人的千金小姐,芳龄十九,端的是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貌,兼具温文贤淑。
不可不谓之是大家闺秀,人比花娇。
君不见张生在普救禅寺大雄宝殿初见莺莺,便“眼花缭乱口难言,魂灵儿飞在半天”。
张生萤窗苦读二十年,原本满心“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安邦定国的大志,原意奔赴长安一心只为考取功名只为飞黄腾达的锦绣仕途,只怕是在见到崔莹莹的花容月貌之后全抛在脑后,烟消云散不知所踪,唯叹“十年不识君王面,始信婵娟解误人”。
而之后的孙飞虎倾慕崔莺莺的美貌,要用武力强行围困普救寺抢走崔莺莺,来作自己的压寨夫人。
以及莺莺烧香时原应两耳清净不问七情六欲的和尚也心神不定,由此可轻易得见崔莺莺的气质非凡,清丽脱俗。
再也,论才情,崔莺莺那是才思敏捷,多才多艺,无论是诗词歌赋、琴棋书画、针黹女红,秋千蹴球,可以说是样样精通,更是有才女之誉。
崔莺莺——《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中人物
崔莺莺——《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中人物崔莺莺介绍本名:崔莺莺所处时代:唐代贞元年间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河北博陵主要作品:《明月三五夜》主要成就:在包办婚姻盛行的时代与张生自由恋爱崔莺莺,小说、戏剧中的人物,生于河北博陵,最早出现于唐代元稹的小说《莺莺传》,《莺莺传》描写的是张生对崔氏始乱终弃的故事,文章的最后说“崔氏小名莺莺”,元稹的《莺莺传》为后代西厢故事之祖。
金代董解元在《莺莺传》基础上作《西厢记诸宫调》,把张生对莺莺始乱终弃的事改编成张崔二人自由恋爱的故事,元代王实甫又在《西厢记诸宫调》的基础上作杂剧《西厢记》,王实甫的《西厢记》文词优美,人物形象塑造生动,遂使西厢故事广为流传,作为主角的崔莺莺也几乎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元稹《莺莺传》里的崔莺莺生活于唐代贞元年间,其父已亡,母亲姓郑,张生之母也姓郑,细算起来莺莺之母是张生的远房姨,《莺莺传》里只说崔氏财产甚厚,多奴仆,没有对崔氏的家庭做具体的说明。
张生与崔氏一家同寓于普救寺,恰逢蒲州兵乱,张生与蒲州的将领相识,请兵保护,崔氏遂免于祸乱,崔氏妇命莺莺出来拜谢张生,张生对莺莺一见钟情,爬树跳墙到西厢房去会莺莺,被莺莺严辞责斥,但几天以后莺莺又自己主动去见张生,后来张生暮来朝去,一月有余,等张生进京赶考时就抛弃了莺莺,张生还把莺莺比喻成妲己、褒姒那样的人,说自己的德行不能胜妖孽,所以“忍情”。
最后崔张二人各自结婚,张生一次路过莺莺的居所,想见一见莺莺,莺莺最终没有见他。
王实甫《西厢记》里的崔莺莺《西厢记》从问世一直到今天,在舞台上一直盛演不衰,深得各时代观众的好评。
明代有陆采、李日华的南曲改编本。
当代不少剧种如越剧、京剧、昆剧等都有《西厢记》的改编演出。
崔莺莺,《西厢记》主人公。
崔相国之女,河北博陵(今河北安平人),母亲郑氏。
才貌出众,品德双佳。
精丝绣女工,擅琴棋书画。
浅析西厢记中崔莺莺的形象
《西厢记》中崔莺莺的形象教学目标1.理解莺莺既爽直又含蓄,既秉礼又多情,既孝顺又刚直,而且颇具反抗心;既稚拙娴静,又聪慧灵变而多才多艺的性格2.理解莺莺善于考察情人,在情势变化时敢于和善于主动采取充分必要的措施和行动,追求爱情和维护幸福,打破情场中女方被动不利的格局,居高临下,靠自己的德美智勇而获取最终胜利的性格3.理解莺莺鄙视高官厚禄、名利富贵,将爱情看作高于一切4.理解莺莺性格的成因一、受封建礼教压抑的崔莺莺崔莺莺是封建社会里反封建礼教的勇士。
我们从人性的角度,探究崔莺莺由一位封建礼教熏陶的相国小姐,冲破重重阻力,和白衣书生张生结合的艰难过程中,对爱情的渴望和大胆追求,体现了人性的张扬和升华,寻求封建社会青年男女追求自身解放和人性复苏的轨迹。
闭锁深闺的她,深受封建礼教的熏陶,封建礼教泯灭了崔莺莺的人性,试图将崔莺莺培养成为封建礼教的典范。
崔莺莺她虽然长得如花似玉,容貌秀丽,感情丰富,但却长期闭锁在深闺后院,与世隔绝,接受封建礼教的教育,成为一位闭锁深闺蒙受封建礼教的毒害者。
(一)黑暗的封建社会,压抑着崔莺莺的人性崔莺莺出身于封建社会达官贵人豪门望族之家。
她父亲是当朝权重位高的丞相。
他当然也是封建礼教的守护神。
她母亲是封建门阀制度的奉行者,封建礼教的捍卫者。
她主观上十分疼爱自己女儿,希望女儿生活幸福,婚姻美满,但是她从封建礼教出发,按照封建礼教来规范女儿言行,调教女儿习性,希望将女儿培养成为循规蹈矩的封建礼教的典范,实际上她是在不断地在损害着女儿的真正幸福,压制着女儿的人性。
出生在这样一个封建势力强大,封建礼教浓郁的家庭,崔莺莺的人性早已被践踏。
(二)闭锁深闺后院,阻隔了崔莺莺人性萌芽崔府深宅后院,高墙壁垒,与世隔绝。
崔夫人常年四季将崔莺莺闭锁在深闺后院,从不让她踏出崔府大门半步。
养在深闺的崔莺莺,好象生活在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里,避免了接受社会上所谓的“异端学说”,防止她做出离经叛道的行为,为她设定了一个真空世界。
评崔莺莺“临去秋波那一转”
评崔莺莺“临去秋波那一转”崔莺莺是唐代文学家李商隐的妻子,他们的爱情故事被后人誉为传世佳话。
李商隐的诗歌中,崔莺莺常出现在他的笔下,成为他众多作品的灵感来源。
其中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就是《临去秋波那一转》。
《临去秋波那一转》是李商隐的一首七绝,诗中表达了他对崔莺莺离去的思念之情。
诗的开头就表明了诗人渴望凝望崔莺莺的目光,并希望这目光能够转向自己,表示他对她的思念和渴望。
诗中秋波一词表达了诗人对崔莺莺目光的喜爱和渴望,而那一转一词则表达了诗人对崔莺莺眼神的追随和思念。
诗的第一句“露重窗前春睡足”,是描述诗人醒来的情景,意味着白天已经过去,夜晚开始。
诗人在意识到白天已经结束的也感到临别即将来临。
他希望能够早点见到崔莺莺,并通过她的目光来满足自己对她的爱慕之情。
诗的第二句“闻道千帆过后尘”,则表达了诗人对崔莺莺旅行的思念。
他通过听到他人传来的消息来体悟崔莺莺的离去,表达了他对她的关心和思念之情。
千帆过后尘一词形象地描绘了崔莺莺离去后风尘仆仆的样子,给读者带来一种离别的感伤和心酸。
诗的第三句“留连十万重心转”,是诗人对崔莺莺目光转向的期待。
诗人的“十万重心”指的是他对崔莺莺的思念和渴望之情,希望她能够看到自己的爱慕和眷恋。
这句话中的“心转”一词表达了诗人对崔莺莺目光转向自己的期待和追求。
诗的最后一句“五更初入思万千”,则表达了诗人对崔莺莺的思念。
五更初入指的是深夜的时刻,也是人们睡眠最深的时候。
诗人用“思万千”来形容他对崔莺莺的思念之情,表示他无法入眠,只能夜深人静时默默思念着她的到来。
这句诗以及整首诗为读者展现了诗人对崔莺莺的深深思念,以及他对她目光的渴望和期待。
《临去秋波那一转》虽然只有短短四句七绝,但却能够准确地表达出诗人对崔莺莺的思念和渴望之情。
诗人借助秋波转向的意象,将自己对崔莺莺的爱慕表达得淋漓尽致,流露出一种深切的感情,使读者对诗人的思念深感共鸣。
崔莺莺在李商隐的诗歌中成为诗人心中的灵感源泉,也成为读者心中的文学偶像。
西厢记中崔莺莺的人物形象
西厢记中崔莺莺的人物形象崔莺莺,大家知道吧,西厢记里的女主角。
她那可是个活泼可爱的姑娘,真让人心生喜爱。
她的聪明才智绝对是一绝,别看她是个大家闺秀,脑袋瓜子却灵活得很。
光说她跟张生的那段情,简直让人感动得要流泪。
她心思细腻,懂得如何通过巧妙的对话来打动对方,真的是个爱情高手呢。
那段“月明点滴,花下相逢”的情景,哎呀,简直浪漫得让人想起自己年轻时的爱情故事。
再说她的性格,莺莺这小姑娘可不是那种柔弱无力的女儿,她可是有主见的。
面对家庭的压力,她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真是个女中豪杰。
那些家长里短,别人眼里的束缚,在她眼里不过是小事。
她追求爱情的勇气,让人忍不住想为她鼓掌,真是“勇敢追梦”的最佳代言人。
她爱张生,也明白自己该如何把握机会,心里那份坚定,谁能不佩服呢?说到她跟张生的互动,真是充满了火花!两人一见如故,张生那种书生气息和莺莺的活泼碰撞在一起,像火花四溅的烟花,瞬间点燃了彼此的心。
莺莺的调皮可爱,加上张生的温文尔雅,哎呀,简直就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她的每一句话,都是那么机智幽默,能把张生逗得笑得前仰后合。
你看,他们之间的那种默契,简直让人觉得爱情就该是这样,轻松又有趣,像一场无忧无虑的游戏。
莺莺的形象也让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女性的挣扎与坚持。
她不甘心被束缚,想要自由地追求自己的爱情。
她的勇敢和智慧,真是为那个年代的女性开了一扇窗,让我们看到她们不愿被定义的心声。
她知道,在爱情面前,不能妥协,不能放弃,心中那份坚定,像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推动着她不断向前。
再说她的情感,真的是一波三折。
莺莺爱得真挚又坚定,但生活总是给她开玩笑。
她的爱情经历了很多波折,家里的阻挠,张生的犹豫,种种困难都没能让她退缩。
她的心里一直有一个信念,那就是爱是值得追求的。
那种执着,哎,真让人动容。
她总是能从困难中找到力量,向着心中的那个目标努力。
即使前路荆棘密布,她也从未想过放弃。
崔莺莺的故事,其实就是在告诉我们,爱情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
浅析《西厢记》中崔莺莺的形象
《西厢记》中崔莺莺的形象教学目标1.理解莺莺既爽直又含蓄,既秉礼又多情,既孝顺又刚直,而且颇具反抗心;既稚拙娴静,又聪慧灵变而多才多艺的性格2.理解莺莺善于考察情人,在情势变化时敢于和善于主动采取充分必要的措施和行动,追求爱情和维护幸福,打破情场中女方被动不利的格局,居高临下,靠自己的德美智勇而获取最终胜利的性格3.理解莺莺鄙视高官厚禄、名利富贵,将爱情看作高于一切4.理解莺莺性格的成因一、受封建礼教压抑的崔莺莺崔莺莺是封建社会里反封建礼教的勇士。
我们从人性的角度,探究崔莺莺由一位封建礼教熏陶的相国小姐,冲破重重阻力,和白衣书生张生结合的艰难过程中,对爱情的渴望和大胆追求,体现了人性的张扬和升华,寻求封建社会青年男女追求自身解放和人性复苏的轨迹。
闭锁深闺的她,深受封建礼教的熏陶,封建礼教泯灭了崔莺莺的人性,试图将崔莺莺培养成为封建礼教的典范。
崔莺莺她虽然长得如花似玉,容貌秀丽,感情丰富,但却长期闭锁在深闺后院,与世隔绝,接受封建礼教的教育,成为一位闭锁深闺蒙受封建礼教的毒害者。
(一)黑暗的封建社会,压抑着崔莺莺的人性崔莺莺出身于封建社会达官贵人豪门望族之家。
她父亲是当朝权重位高的丞相。
他当然也是封建礼教的守护神。
她母亲是封建门阀制度的奉行者,封建礼教的捍卫者。
她主观上十分疼爱自己女儿,希望女儿生活幸福,婚姻美满,但是她从封建礼教出发,按照封建礼教来规范女儿言行,调教女儿习性,希望将女儿培养成为循规蹈矩的封建礼教的典范,实际上她是在不断地在损害着女儿的真正幸福,压制着女儿的人性。
出生在这样一个封建势力强大,封建礼教浓郁的家庭,崔莺莺的人性早已被践踏。
(二)闭锁深闺后院,阻隔了崔莺莺人性萌芽崔府深宅后院,高墙壁垒,与世隔绝。
崔夫人常年四季将崔莺莺闭锁在深闺后院,从不让她踏出崔府大门半步。
养在深闺的崔莺莺,好象生活在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里,避免了接受社会上所谓的“异端学说”,防止她做出离经叛道的行为,为她设定了一个真空世界。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人物关系
Part
05
郑恒
郑恒的性格特点
固执
郑恒坚持己见,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意 见,这种固执的性格给他带来很多麻 烦。
守旧
郑恒的思想比较守旧,他对新事物和 观念持怀疑态度,这使他在与崔莺莺 的关系中表现得保守和传统。
郑恒的家庭背景
贵族出身
郑恒来自一个贵族家庭,他的家庭背景使他拥有很高的社会 地位。
家族压力
法本长老的家庭背景
出身贫苦
法本长老来自一个贫苦的家庭,他的父母都是普通的农民 。
佛教世家
尽管家庭背景并不显赫,但他的家族却有着深厚的佛教渊 源。他的祖辈都是虔诚的佛教信徒,他的父母也一直保持 着对佛教的信仰。
寺院修行
法本长老从小就跟随父母在寺院里修行,学习佛教教义和 文化知识。
法本长老在崔莺莺和张生的爱情中的作用
莺莺的母亲崔夫人请教学
问。
情书传情
3 张生通过书信向崔莺莺表
达爱意,两人开始书信往 来,互相倾诉情感。
Part
03
红娘
红娘的性格特点
聪明机智
勇敢坚定
红娘在剧中展现出机智灵活、思维敏 捷的特点,她善于观察,能够准确地 捕捉到机会并采取有效的行动。
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红娘表现出坚 定的信念和勇敢的精神,她不畏艰难 ,勇往直前,为崔莺莺和张生的爱情 保驾护航。
01
老夫人出身于世家大族,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具有高贵的血
统和地位。
家族联姻
02
老夫人的婚姻是由家族安排的,她与丈夫之间并无深厚的感情
,这为她在剧中的矛盾和挣扎埋下了伏笔。
子女婚事
03
老夫人非常关心子女的婚事,尤其是崔莺莺的婚姻,她希望通
过婚姻来巩固家族的地位和利益。
分析崔莺莺的形象
分析崔莺莺的形象崔莺莺是《西厢记》里是重要人物形象。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分析崔莺莺的形象的文章,相信这些文字对你会有所帮助的。
在我国古代文学形象中,崔莺莺作为勇敢追求爱情的女性的代表,在文人笔下不断变化着。
长久以来,崔莺莺的外表、性格、言行举止,随着作家的个人喜好、一个时代的大众审美趋向而有所损益。
一、唐代崔莺莺与张生的爱情故事源起于唐代元稹的《莺莺传》,其中的莺莺才貌双全,哀怨隐忍,对张生一往情深地付出却终遭遗弃,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
文中对莺莺外貌的描写比较简略,只是概括地说其天生丽质,无需装饰——“常服晬容,不加新饰,垂鬟接黛,双脸销红而已。
颜色艳异,光辉动人。
”张生救了莺莺一家后,其母郑氏“厚张之德甚”,让莺莺“出拜尔兄”,莺莺“久之,辞疾”,直至郑氏发怒才“久之,乃至”,表现出莺莺既有封建社会女子的矜持,又有少女的腼腆羞涩。
受传统礼教的束缚,莺莺在恋爱过程中,内心的思想斗争十分激烈。
如张生赠之以《春词》,莺莺回诗,与张生订下幽会之期,见面之后却“端服严容”,数落张生,告诫他“特愿以礼自持,无及于乱”。
在张生已绝望的情况下,莺莺却又自荐枕席,一夕之后又十几日“杳不复知”,张生于是又写诗传情,“自是复容之”。
这过程显示了莺莺内心充满了犹豫与挣扎,既强烈地渴望爱情,又害怕承担为爱情放下尊严的后果。
张生将去长安,莺莺“宛无难词,然而愁怨之容动人矣”。
后张生“以文调及期,又当西去”,“崔已阴知将诀矣”,为张生鼓琴送行,却终于“哀音怨乱,不复知其是曲也”。
莺莺已经预料到被始乱终弃的命运,虽然难以割舍却自觉无力抗争,在张生未表示出离弃之意时就主动放弃了。
虽然她比张生先提出分手,实际上她的感情要比张生持久得多,她对爱情和幸福有不可遏制的眷恋、向往,所以张生的一点点没有保证的温存,都被莺莺看做可以重燃希望的鼓励,如张生走后的第二年,又寄信给莺莺,莺莺积极地回信赠物,“玉取其坚洁不渝,环取其始终不绝”,倾诉己之相思的同时也希望张生的感情坚定。
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三代女性的叛逆抗争
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三代女性的叛逆抗争中国古典文学中,有许多形象深刻的女性角色,她们在封建社会中展现出了各自不同的叛逆抗争。
崔莺莺、杜丽娘和林黛玉是三位代表性的女性形象,她们分别出现在《北宋绮云楼赋》、《杨家将》和《红楼梦》中,展现出了不同的叛逆抗争方式,同时也反映了不同时代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命运。
通过对这三位女性形象的分析,可以深入了解古代中国女性的生存境遇以及她们所承受的压迫和矛盾,也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封建社会中的性别观念和女性地位。
崔莺莺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欧阳修的妻子,她在《北宋绮云楼赋》中展现了一种以文学才情为武器进行叛逆抗争的方式。
崔莺莺在丈夫出征南唐时,主动提出写信给南唐皇帝,表达自己的忧虑和期待。
通过这封信,她不仅展示了自己的才情和文学修养,还利用这种方式维护了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和权力。
崔莺莺的表现显示了她对封建社会中妇女地位的不满,以及对自己命运的不甘心。
她以文学艺术为武器,进行了一种有力的叛逆抗争,同时也对当时封建社会的女性地位提出了质疑。
杜丽娘是元代军事将领杨再兴的妻子,她在《杨家将》中展现了一种以行动抗争的方式。
杜丽娘的丈夫杨再兴于战场上受了重伤,她不顾一切地冲进战场,用自己的身体为丈夫挡住敌军的刀枪。
在那个封建社会中,妇女的地位是极低的,但杜丽娘并没有被束缚在传统的封建观念中,而是勇敢地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行动表达了对丈夫的忠诚和对家庭的责任。
杜丽娘的行为展现了她对封建社会的不满和对传统妇女地位的质疑,她的抗争精神也体现了她对自己命运的主动追求。
林黛玉是清代小说《红楼梦》中的女主人公,她展现了一种以情感抗争的方式。
林黛玉是一个非常敏感和感情的女性,在整个小说中,她对封建社会中的贫富悬殊、男权至上和官宦世家的虚伪表现出了强烈的反感和抗争。
在家族安排的婚姻中,她坚决拒绝嫁给贾政,她的情感和意志受到了封建体制和家族的束缚,但她并没有完全屈从于压力。
她以自己的方式,通过自己的情感和精神追求,展现了对封建社会传统的反叛和抗争。
塑造崔莺莺形象的艺术技巧
塑造崔莺莺形象的艺术技巧崔莺莺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红楼梦》中的一个角色,她是贾府的侍妾,以美貌闻名。
塑造崔莺莺形象的艺术技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描写崔莺莺的外貌:塑造崔莺莺形象的第一步是对她的外貌进行描写。
在小说中,崔莺莺被描写为“美艳秀丽”,“嫣然一笑之间,更显得螓首蛾眉,豔丽绝伦”,这样的描写通过丰富的形象化词语,使读者对她的美貌有了直观的感受,进而对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描述崔莺莺的身世背景:塑造崔莺莺形象的第二步是描述她的身世背景。
在《红楼梦》中,崔莺莺的身世非常低微,她是一个民间女子,原本贫困潦倒,机缘巧合下进入贾府成为贾母的侍妾。
通过描述她的背景,展示了她的坚强和奋斗的精神,使人对她的命运充满同情和欣赏。
三、展现崔莺莺的智慧与才艺:塑造崔莺莺形象的第三步是展现她的智慧与才艺。
崔莺莺聪明伶俐,善于观察和把握机会,她既能言善辩,又懂得用情感和姿态征服男人。
同时,她还有许多技艺,懂得歌舞、绘画等,这些才艺使她更加魅力四溢,令人难以抵挡。
四、塑造崔莺莺的性格特点:塑造崔莺莺形象的第四步是塑造她的性格特点。
崔莺莺虽然出身卑微,但她有着高傲的性格,不愿屈就命运。
她善于利用自己的优势,追求自己的幸福。
然而,她也有着柔情脉脉的一面,她与贾宝玉之间的爱情是她人生中最为珍贵的东西,她宁愿选择死去也不愿与贾宝玉分离。
这些性格特点的塑造,使她更加立体和充满魅力。
五、呈现崔莺莺的命运轨迹:塑造崔莺莺形象的最后一步是呈现她的命运轨迹。
崔莺莺的命运起起伏伏,经历了从卑微到辉煌,再到最终的凄凉。
她的经历使人们感受到命运的残酷,也对她的命运感到惋惜和无奈。
她的命运轨迹通过情节的设计和描写,使人们对她的人生有了更为深刻的感慨和思考。
综上所述,塑造崔莺莺形象的艺术技巧主要包括描写外貌、描述身世背景、展现智慧与才艺、塑造性格特点以及呈现命运轨迹等方面。
这些技巧的运用,使得崔莺莺这个角色成为《红楼梦》中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与“礼”的抗争
浅析《西厢记》崔莺莺形象
《西厢记》是元代著名杂剧作家王实甫的代表作,这部剧一上舞台就惊倒四座,博得男女青年的喜爱,被誉为“西厢记天下夺魁”。
在中国文学史上《西厢记》真正第一次正面地表达了“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的美好愿望,表达了反对封建礼教、封建婚姻制度、封建等级制度的进步主张,鼓舞了青年男女为争取爱情自由、婚姻自主而抗争。
《西厢记》之所以能成为元杂剧的“压卷”之作,不仅在于其表现了反对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进步思想,而且它在戏剧冲突、结构安排、语言描写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尤其是人物形象塑造。
《西厢记》里的主要人物莺莺、张生是王实甫精心刻画的人物形象。
尤其是莺莺的形象,在作品中得到了相当精细的刻画,她的性格明朗而又丰富。
作者用写实主义的笔法,加以艺术的创造,从而把一个活脱脱的古典中的现代青年女子形象展现在舞台上。
在作者笔下,莺莺始终渴望着自由的爱情,并且一直对张生抱有好感。
只是她受着家庭的严厉压制和名门闺秀身份的约束,又疑惧被母亲派来监视她的红娘,但她有血、有肉、有情感,她有喜、有忧、有个性。
她情窦初开,渴望爱情,但又不肯轻易流露真情,不乏少女特有的羞涩;她不满包办婚姻,想追求自由幸福,但又瞻前顾后,顾虑重重,不敢彻底背叛封建礼法,她总是若进若退地试探获得爱情的可能,并常常在似乎是彼此矛盾的状态中行动:一会儿眉目传情,一会儿装腔作势;才寄书相约,随即赖个精光⋯⋯因为她的这种性格特点,剧情变得十分复杂。
作者就是从其人物形象的真实性下工夫,从各方面体现其性格特点。
一:敢于追求婚姻自主的幸福爱情生活
崔莺莺是我国戏剧发展史上一位具有时代叛逆性的光辉女性形象,时代的叛逆性是指她在遇到理想爱情时,能够与封建礼法进行抗争。
崔莺莺是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带着青春的郁闷上场。
她渴望爱情,但又不肯露真情,一旦步入爱河,便热情奔放,势不可当。
正是由于她渴望爱情,当她遇到了风流俊雅的张生,四目交投,彼此就像磁石般互相吸引。
当崔莺莺与红娘在烧香祝愿的时候,张珙便试探性地念诗回:“月色溶溶夜,花阴寂寂春,如何愠皓魄,不见目中人”,崔莺莺便立即和诗回:“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
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
这组和诗使得对于崔莺莺来说,是她为获取理想爱情而喊出的心声,也是她在心理与行动上“情”与“礼”的抗争,在诗中,崔莺莺表露出她对父母之命的不满,她想要一个属于自己的生活。
按照封建礼教的规定,为女子者“, 非礼勿言,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莺莺竟对张生一步一回头,把箴规抛之于脑后。
通过这一细微的却是引人注目的举动,作者让观众清晰地看到她性格发展的走向。
莺莺佛殿奇逢张生之后,心里再也没有平静过。
作者写她相当主动地希望和张生接近。
她知道那“傻角”月下吟诗,便去酬和联吟:“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
”道出了一个青春少女对爱情的渴望。
月夜听琴晓知张生对自己情深意长,不禁长叹:“你差怨我,这都是俺娘的机变,非干是妾身的脱空;若由得我呵,乞求得效鸾凤。
”可见她对张生是处处留情的。
而她的态度,张生也看在眼里。
他们心有灵犀,彼此都感受到相互的爱意。
正是由于莺莺从一开始就对爱情炽热地追求,才使得她一步一步地走上了违背纲常,反抗封建礼教的道路。
当张生在受到崔莺莺的斥责后,便害了相思病,在这种情形下,深受着“情”的折磨的崔莺莺表现出异常的勇敢,她毅然抛弃了封建礼教对她的束缚,采取了一个大胆的行动,深夜主动地向张珙表白爱情。
至此,张珙与崔莺莺的关系前进了一大步。
崔莺莺在这里就表现出是一个光辉的封建叛逆者的形象。
莺莺执著热烈地追求心中的爱恋。
她对张生的爱,纯
洁透明,没有一丝杂质。
当张生被迫上京考试,她悔恨的是“蜗角虚名,蝇头小利,拆鸳鸯两下里”;长亭送别,她给张生把盏时的感触是“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她给张生最郑重的叮咛是“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她担心的
是张生不像她那样爱得专一,一再提醒他“若见了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
表现出对门第观念、功名富贵的蔑视.在她的心中,“情”始终是摆在最重要的位置上,至于功名利禄,是非荣辱,统统可以不管。
这样的思想,既不同于《西厢记诸宫调》里的莺莺,也不同于元杂剧中许许多多追求夫荣妻贵的闺秀,她是一个赤诚追求爱情,大胆反抗封建传统的女性形象。
二、“情”与“礼”的抗争
然而强烈追求爱情只是莺莺性格的一个方面。
崔莺莺出生于条件优越的相国之府,她从小便接受了良好的封建教育:从针织女工,诗词尺算到封建礼法的教育,这些都使她成为了一名优秀的贵族小姐,正是这深厚的封建教育加上对红娘有所顾忌,因此,她的性格显得热情而又冷静,聪明而涉狡狯。
她既想向张生表达爱情,追求自己的幸福,同时还要保持自己大家闺秀的矜持与礼教。
在她的性格的这些方面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贵族小姐在追求恋爱婚姻自由时所经受的“情”与“礼”的抗争。
例如她看见红娘送来张生的“简帖儿”,勃然变色,还声称要拿简帖儿“告过夫人,打下你个小贱人下截来”。
她装腔作势要红娘传言责备张生,其实传去的却是私约张生相会的情诗。
等到张生到后花园去赴约,她又忽然变卦,正儿八经地把张生数落一番。
这种种表现,把张生弄得七颠八倒,连红娘也昏头转向。
当观众看到莺莺“对人前巧语花言,没人处便想张生,背地里愁眉泪眼”,看到她有时一身大家闺秀,有时黠谲多端,有时又扭捏尴尬时,都会让读者哑然失笑。
在作品中,王实甫让莺莺的形象具有两种不同的内心节奏,展示出她对爱情的追求,既是急急切切,又是忐忐忑忑,读来让人觉得鲜活、生动。
三、对封建礼教的叛逆,闪耀着鲜明的时代精神
剧作者王实甫通过一个柔弱女子不堪忍受封建婚姻礼法,强烈追求自由婚姻来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的。
作者所处的元代,对于妇女来说,封建礼教的束缚像毒蛇一样缠束着他们“,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就是当时的婚姻礼法,制约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男女。
但现实青年男女不愿受到封建婚姻制度的禁锢,追求自由恋爱自主婚姻追求幸福生活。
由追求爱情幸福走向对封建礼教的叛逆,集中地体现在莺莺对其母亲崔老夫人的反抗上。
崔老夫人虽然出现的场次并不多,但这个封建家长代表了顽固而强大的封建反动势力,她是封建礼教的忠实卫士。
作者就莺莺与老夫人的矛盾的发展来突出莺莺的反叛精神,体现了莺莺人物形象中的一个真实特点。
莺莺对张生一见倾心,但是老夫人一心维护相国门第。
“赖婚”激起了莺莺的反抗心理,当时莺莺愤愤埋怨:“俺娘好口不应心也呵!”当听说张生因此而病倒时,内疚不已。
“这都是俺娘的机变,非干是妾身的脱空;若由得我呵,乞求得效鸾凤”,并指责其娘:“好共歹不着你落空。
”可以说“, 赖婚”事件是莺莺与老夫人矛盾冲突白热化的导火线,并且使莺莺的反抗越来越坚定,越来越执著。
“幽会”和“私合”,则是莺莺向老夫人的公开挑战,她以实际行动宣布了对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的叛逆,她从来就“不告而出闺门”,频频与张生幽会,私合,并一发不可收拾。
老夫人“拷红”问出实情后,莺莺也毫无畏惧。
整个剧情的发展,完全符合当时青年渴望爱情,大胆追求,永不后悔,誓不回头的精神风貌,更显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莺莺是我国古典文学中追求婚姻自由、叛逆封建礼教的贵族少女的典型。
在“情”与“礼”的抗争中彰显出她丰富的性格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