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的中央集权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雲南
征東
第2節 元代的中書省制 •元代行中書省的建制
1. 注意腹裏的範圍, 那是中書省直轄的 地區。 2. 留意嶺北行省的位 置,那是蒙古的發 祥地,其地位居於 十一行省之首。 元代行省區 劃與現代中 國行省區劃 有甚麼不同?
元代行省區劃圖
第2節 元代的中書省制 •元代行中書省的建制
元代行中書省制與宋代的 地方政制有甚麼不同?
推行更戍換防, 為期三年,防止 武將判亂
有人認為更戍法的優點, 正是它的流弊所在。你 同意嗎?
第1節 宋代的中央集權制 •宋初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
宋初的強幹弱枝政策是否矯枉過正?
乙、加強中央對地方控制的措施
9. 集中政權──稍奪其權
全國分成十五路,並 設四監司監控地方, 互不統屬 每州加置通判,限制 知州權力 派遣朝官治縣,設縣 尉代鎮將
2. 行政架構
行省總領一省的軍、 政、財大權,蒙古人 任長官;其下有路、 州、縣各級行政
地方賦稅收入上繳, 對宋廷集權中央有甚 麼好處?
第1節 宋代的中央集權制 •宋初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
宋初的強幹弱枝政策是否矯枉過正?
乙、加強中央對地方控制的措施 10. 集中財權──制其錢穀
設置轉運使掌各路財賦,確保賦稅上供 派官監收賦稅,防止地方長官操控 嚴禁官吏從商,防止獲利坐大
第1節 宋代的中央集權制 •宋初中央集權措施的影響
文獻剪輯 五代武人跋扈不馴 天子,兵強馬壯者當為之,寧有種耶! ──《舊五代史‧安重榮傳》 語譯: 皇帝,只要軍事力量強大的人便可擔當, 難道不是很有志氣嗎!
五代國祚簡表
後周
4年
從兩則資料中,可見五代政局有 甚麼特點?這與宋初厲行中央集 權有甚麼關係?
第1節 宋代的中央集權制 •宋初厲行中央集權的背景
宋初的中央集權措施,對宋代是利多於弊,還是 弊多於利?
1. 正面影響
解除將領兵權,君主地位鞏固 削奪藩鎮權力,有利全國統一
第1節 宋代的中央集權制 •宋初中央集權措施的影響
宋初的中央集權措施,對宋代是利多於弊,還是 弊多於利?
2. 負面影響
文人缺乏作戰經驗, 「更戍法」減弱軍 隊作戰能力 收回地方軍事、政 治、財政權力,地 方變得貧弱
宋初的強幹弱枝政策是否矯枉過正?
乙、加強中央對地方控制的措施
8. 集中兵權──收其精兵
削除藩鎮職權,改由文官掌管 選拔禁軍駐京,有力統馭地方; 老弱留在地方,編為「廂軍」
武將手持大斧,身穿步兵的鎧甲, 是宋代武將的典型形象。
宋代武將像
第1節 宋代的中央集權制 •宋初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
宋初的強幹弱枝政策是否矯枉過正?
第1節 宋代的中央集權制 •宋初中央集權措施的影響
宋初的中央集權措施,對宋代是利多於弊,還是 弊多於利?
2. 負面影響
二府三司分削相權,台諫權力過重,政風因循保守 冗兵冗官問題嚴重,財政負擔沉重
第1節 宋代的中央集權制 •宋初中央集權措施的影響
宋初的中央集權措施,對宋代是利多於弊,還是 弊多於利?
宋代地方貧弱的原因何在?
地方賦稅收入上繳 本朝鑒五代藩鎮之弊,遂盡奪藩鎮之權。 兵也收了,財也收了,賞罰刑政,一切收 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朱熹《朱子語類》 語譯: 本朝記取五代時藩鎮割據出現害處的教訓, 於是全部取回了藩鎮的權力。兵權也收回 了,財權也收回了,賞罰、判刑的權力, 一切也收回了。於是地方便越來越貧困和 薄弱。
2. 源於魏晉的行台制度,並參考金朝「行省」制度
3. 承襲唐宋地方政制,省下設路、州、縣
第2節 元代的中書省制 •元代行中書省的建制
元代行中書省制與宋代的地方政制有甚麼不同?
1. 區域劃分
省名 中書省 (腹裏) 嶺北 行 中 書 省 遼陽 治所
大都(今北京) 和林(今內蒙古哈爾和林) 遼陽(今遼寧遼陽) 汴梁(今河南開封) 奉元(今陝西乾縣)
宋初的強幹弱枝政策是否矯枉過正?
乙、加強中央對地方控制的措施 10. 集中財權──制其錢穀
賦稅解送京師,地方長官不能支配
地方賦稅收入上繳 始令諸州自今每歲受民租及管榷之課,除度支給用外,凡 緡、帛之類,悉輦送京師。 ──《續資治通鑑長編》 語譯: 開始命令各州由現在起,每年所收取的田賦和商稅,除財 政預算的開支外,凡是銅錢、布帛等,全部運送到京師。
甲、加強皇權、削弱相權的措施
4.
宰相的司法管轄權被削 審刑院,本中書刑房,宰 相所領之職,於是析出。 ──司馬光《涑水紀聞》 語譯: 審刑院的職務,本來是中 書以下刑部的工作,宰相 所統領的職務便被分割出 去。
用人源自文库面
審官院、考課院、三班院專 責用人,侵奪宰相用人權力
5.
司法方面
設置審刑院,直屬皇帝,不 受宰相統領
大理寺
刑部
審刑院
第1節 宋代的中央集權制 •宋初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
甲、加強皇權、削弱相權的措施
6. 監察方面
設御史台和諫院,合 稱「台諫」,以監督 宰相為要務 台諫長官由皇帝親自 揀選
7. 奏議禮儀
宰相「站對」奏議, 宰相地位備受壓抑
宋代宰相「站對」
第1節 宋代的中央集權制 •宋初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
趙普 宋太祖
第1節 宋代的中央集權制 •宋初厲行中央集權的背景
強幹弱枝 重文輕武
宋代強幹弱枝示意圖
第1節 宋代的中央集權制 •宋初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
宋代中央機構有「二府三司」的設置,所指是甚麼? 為甚麼說二府三司制令相權低落?
甲、加強皇權、削弱相權的措施
1. 行政方面
中書只管行政,設參知 政事協助宰相
目 第1節

宋代的中央集權制
第2節
元代的行中書省制
第1節 宋代的中央集權制 •宋初厲行中央集權的背景
北宋建國的處境,與兩漢、唐代有甚麼不同?
唐末五代以來,藩鎮權 重,君弱臣強 五代國祚短促,篡弒不 斷發生,中央集權政策 有助國家長治久安
國號
後梁 後唐 後晉 後漢
國祚
17年 14年 11年 10年
語譯: 三司的職務,……全面財管 理度支、戶部、鹽鐵這些部 門,被稱為「財政部」,地 位僅次於宰相,被視為財相。
第1節 宋代的中央集權制 •宋初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
宋代中央機構有「二府三司」的設置,所指是甚麼? 為甚麼說二府三司制令相權低落?
宋代二府三司制簡表
第1節 宋代的中央集權制 •宋初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
乙、加強中央對地方控制的措施
8. 集中兵權──收其精 兵
更戍法的作用 分遣禁旅,戍宋邊地……欲使往來道路,足以習勞苦; 南北番戍,足以均勞佚。故將不得專其兵,而兵亦不致 於驕惰。 ──《文獻通考‧兵考四》 語譯: 分別派遣中央的禁軍,防守邊境的地方……希望使禁軍 藉著往來於駐地的道路,能使他們體驗行軍的勞累辛苦; 透過南北方禁軍輪流防守各地,能令他們均分勞苦和安 閒。所以,將領不能夠完全控制士兵,而士兵亦不會流 於自大、懶惰。
河南
陝西 甘肅
甘州(今甘肅張掖)
第2節 元代的中書省制 •元代行中書省的建制
元代行中書省制與宋代的地方政制有甚麼不同?
1. 區域劃分
省名 四川 行 中 書 省 湖廣 江浙 江西 治所 區域 元代行省設置情況簡表
成都(今四川成都) 包括今四川省大部及湖南、陝西部分地區。 包括今湖南、貴州、廣西三省之大部及湖北 武昌(今湖北武昌) 部分地區。 包括今江蘇南部,浙江、福建二省及江西部 杭州(今浙江杭州) 分地區。 龍興(今江西南昌) 包括今江西省大部及廣東省。 中慶(今雲南昆明) 包括今雲南省全境,四川、廣西部分地區, 以及泰國、緬甸北部一些地方。 開城(今朝鮮開城) 相當於今朝鮮中部、南部之地。
比較項目 唐 代 三 省 制 宋 代 二 府 三 司 制 中樞機構
中書省 門下省
長官職稱
中書令,稱宰相 門下侍中,稱宰相
職權範圍
草擬政令 審核政令
尚書省
左、右僕射(不設尚書令;僕 執行政令, 射如不帶「同中書門下三品或 下轄六部 平章事」的名銜就不能為宰相)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稱宰相; 另設參知政事為副相 樞密使、副使 三司使、副使,號稱「計相」 主管行政, 下轄六部 掌管軍政 掌理財政
以通判牽制知州 (知州)事無大小,宜與通判或判官、錄事 同裁處之。 ──《續資治通鑒長編》 語譯: 州內大小事情,知州應與州的副長官通判、 幕僚判官或總理各種事務的錄事一起商議、 處理。
第1節 宋代的中央集權制 •宋初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
宋代地方行政簡表
第1節 宋代的中央集權制 •宋初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
2. 負面影響
宋代官員人數變化示意圖
宋代軍隊人數變化示意圖
第2節 元代的中書省制 •元代行中書省制對漢法的變通
我大蒙古族的文化確實比不上漢 族。……嗯,我們可以借鑒前朝 的文物制度,在漢人文臣參議下 採行漢法,同時也要存留能保障 我皇族權利地位的一些制度。 皇上要統馭中國, 必須採用其傳統法 度,國家才能長治 久安。
元世祖
徐世隆
第2節 元代的中書省制 •元代行中書省制對漢法的變通
1. 元世祖因應統治需要,參用漢法
蒙古文物制度較漢族落後 有先例可循:北魏、遼、金等朝
元世祖為甚麼不 全面沿用蒙古舊 制,而要參用漢 法呢?
參用漢法 新朝立綱陳紀,當以國朝之成法,據唐宋之故典,參遼金之遺制。 ──郝經:《立政議》 語譯: 新政權在確立國家的紀律和秩序時,應以本朝的法規為本,採行唐、宋兩代的典 章制度,參考遼、金兩朝的舊制。
尚書省
中書門下省 二 府 樞密院
三司(包括戶部司、 鹽鐵司、度支司)
相權分割為三部分:中書門下省主政、樞密 院主軍,三司主財。「二府」為平行機構, 三司地位略低於二府,但三司使待遇與二府 長官相若,號稱「計相」。三省互不統屬, 各自直接向皇帝負責。
唐代三省制與宋代二府三司制比較表
第1節 宋代的中央集權制 •宋初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
2.
軍事方面
「杯酒釋兵權」,收回 禁軍將領的權力
杯酒釋兵權意想圖
第1節 宋代的中央集權制 •宋初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
宋代中央機構有「二府三司」的設置,所指是甚麼? 為甚麼說二府三司制令相權低落?
甲、加強皇權、削弱相權的措施
2. 軍事方面
設樞密院掌管軍事,分取宰相軍政權力
中書、樞密,合稱「二府」 宋朝,樞密院與中書對持文武二柄,號為「二府」。 ──《文獻通考‧職官考》 語譯: 宋朝時,樞密院與中書分別掌管軍事和行政兩種權力,稱為「二 府」。
第1節 宋代的中央集權制 •宋初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
宋代中央機構有「二府三司」的設置,所指是甚麼? 為甚麼說二府三司制令相權低落?
甲、加強皇權、削弱相權的措施
2. 軍事方面
士兵與將領分離,避免將領擁兵自重
兵將分離 兵無常帥,將無常師。
──《文獻通考‧兵考四》
語譯: 士兵沒有固定的主帥,將領沒有固定的軍隊。
第1節 宋代的中央集權制 •宋初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
宋代中央機構有「二府三司」的設置,所指是甚麼? 為甚麼說二府三司制令相權低落?
甲、加強皇權、削弱相權的措施 3. 財政方面
設三司掌管財政,分割宰相財政大權
三司的職責 三司之職,……通管鹽鐵、 度支、戶部,號曰「計省」, 位亞執政,目為計相。 ──《宋史‧職官志》
中書門下省 二 府 樞密院
三司(包括戶部司、 鹽鐵司、度支司)
唐代三省制與宋代二府三司制比較表
第1節 宋代的中央集權制 •宋初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
比較項目 唐 代 三 省 制 宋 代 二 府 三 司 制 中樞機構
中書省 門下省
權力運作
三省共同行使宰相職權,協助皇帝處理政治、 軍事及財政要務。中央政府設政事堂,國家 大事由中書省、門下省長官及其他官員(如 左、右僕射)加上「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名 銜聯席議定,然後奏聞,由皇帝裁決。
元代行省設置情況簡表 區域
包括今河北、山東、山西三省全部、內 蒙古大部及河南省 黃河以北之地。
包括今蒙古人民共和國全境、中國內蒙 古、新疆一部分和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 包括今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及黑龍 江以北、烏蘇里江以東地區。 包括今河南省及湖北、安徽、江蘇三省 的長江以北地區。 包括今陝西及甘肅、內蒙古部分地區。 包括今甘肅省大部、寧夏自治區及內蒙 古部分地區。
造成五代國祚短暫、 政局動蕩多變的主因 是藩鎮的權力太重, 君弱臣強,誰兵強馬 壯,誰就想當皇帝。 要改變這種局面,就 必須削奪藩鎮的權力, 控制他們的錢穀,收 回他們的精兵,天下 便自然安定了。
五代數十年間,篡弒不斷發 生,政權頻頻易手,帝王竟 換了八個姓氏。造成這種局 面的原因是甚麼呢?要國家 能長治久安,你認為有甚麼 辦法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