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云县及其乡镇简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灌云县简介
灌云县[Guànyún Xiàn]简称灌。
位于连云港市南部。
面积1756.2平方公里(含省属3个农场、盐场)。
常住人口92.1万。
户籍人口102.1万。
县人民政府驻伊山镇胜利中路,在市人民政府驻地南41公里处。
辖伊山、杨集、燕尾港、四队、龙苴、同兴、圩丰7镇和穆圩、图河、白蚬、小伊、侍庄、东王集、沂北、伊芦、下车、陡沟、南岗11乡及1县果园,下设302村,22居委会。
本县境域春秋时属鲁境。
秦时是朐县一部分,初属薛郡,后属郯郡。
汉代属东海郡。
南北朝东魏武定七年(549年),隶属海州朐县(后改称朐山县)。
至隋、唐、五代十国、宋、金仍为朐山县一部分,隶属海州。
元时隶属海宁州朐山县。
明初,海宁州改为海州,朐山县并入海州,隶属淮安府。
清为海州直隶州所辖。
民国元年(1912年),撤道、裁府、州,设县;海州裁撤,设东海和灌云2县,州废设2县,盖因旧海州城、乡势力对立所致,为江苏省仅此一例。
灌云县治设于板浦,当时灌云县境域包括今灌云、灌南全境,及连云港市云台区、连云区和盐场市响水县部分地区。
因南带灌河、北枕云台山,各取首字命名灌云。
1914~1927年,灌云县隶属徐海道。
1934~1937年,先后属第十三行政督察区、东海县行政督察区、第八行政督察区。
1940年,中共灌云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
1941年改为东灌沭办事处,隶属淮海专员公署。
1942年,撤销东灌沭办事处,恢复灌云县建制。
1945年,县治三星镇。
解放战争期间,隶属苏皖边区第六行政区。
1948年11月7日,全县解放,县政府驻伊山镇。
1949年隶属苏北行署区淮阴行政区。
1970年隶属淮阴地区。
1983年划归连云港市。
全县境内以平原为主,西部有一条南北走向岭地,分布有大伊山、伊芦山、小伊山、亚芦山、罘山、西陬山、张宝山低矮孤山7座,其中大伊山最高,海拔高程226.6米,伊芦山海拔高程212米,其余都在100米左右。
土壤有淤土、黑土、盐碱土和沙土等。
淤土和黑土均属粘性土壤,分布在县中、西部平原地区;盐碱土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虽经改良,尚未完全脱盐;沙土分布在岗岭地区和沿山地区。
全县海岸线长32.1公里,海上有开山岛、大狮礁、小狮礁、船山等岛礁,其中开山岛最大,面积0.023平方公里,海拔36.4米。
主要河流有、新沂河、古泊善后河、东门河、五图河、五灌河、牛墩河、界圩河、车轴河、大新河、叮当河、烧香河、埃字河、云善河、东辛干河、妇联河、盐河等。
农作物有三麦、水稻、山芋、玉米、大豆、棉花、薄荷等,享有“大豆之乡”美誉,棉花单产在省内名列前茅,为全国优质棉生产基地县之一,建有林桑果、牛、羊、兔、貂、禽、商品粮、优质棉等生产基地。
水产资源主要以鲤、鲫、草青鱼为主。
矿产资源主要有花岗岩、花岗片麻岩、矿泉水等。
药材资源丰富,有1701种,其中植物药材有1237种,具有地方特色的有佩兰、天花粉、瓜篓等,动物药材426种,有乌贼、瓦楞子、文蛤等。
海产资源主要有鲻鱼、马鲛鱼、鲳鱼、虾、蟹、贝类,文蛤、牡蛎、蛏、沙蚕等60多种。
灾害性天气主要是春有寒流,初夏时有冰雹,夏至初秋常有台风暴雨,偶有龙卷风出现,对农作物的生长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2008年三大产业产值分别为29.49亿元、42.37亿元、24.86亿元。
工业以机械、化工、电子、纺织、食品、建材、水泥、服装、酿酒、制盐为支柱行业。
有连云港市旋耕机制造有限公司、连云港市太阳雨热水器制造有限公司、连云港市亚星水泥有限公司、连云港海天药业有限公司、连云港市欣森木业有限公司、连云港润昌保健用品开发有限公司、连云港市双云鞋业有限公司、灌云县顺云酒业有限公司、灌云县恒华化工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
名牌产品有“花果山”牌风鹅、“花果山”牌鹅肥肝、“东升”牌肉鸡、“奇泉”牌酱油、“亚星”牌水泥等。
服装、皮毛、柳编等产品远销港、澳、日本等国家和地区。
豆丹为当地特色美味佳肴(学名豆虫,体形优美,与蚕相似,豆丹入菜,形式多样,可清焖、制汤、烧炒,口味极佳)。
特产灌云大糕。
境内的临港产业区,规划建设20平方公里,重点发展机电、机械、
海洋化工医药、造纸、治金等产业。
县城工业园区,为灌云招商引资主阵地,进驻企业主要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及台湾、北京、南京等地。
县城建成区面积20平方公里,城镇人口占全县人口5.8%。
县城主干道有振兴路、伊山路、胜利路、西苑路、南京路、人民路、长安路等,其中中大街、龙桥商业城、青龙商业城、商贸城等为繁华街区。
县地税大楼、县医院综合楼、县检察院刑侦楼为县城标志性建筑物。
204国道、宁连高速公路、淮连高速公路、、汾灌高速公路、连盐高速公路、242省道、324省道、326省道、通榆公路、淮高灌公路、宿沭灌公路过境。
盐河、东门河、善后河、烧香河通航运。
县境东部的燕尾港镇,是苏北具备河海联运较佳条件的港口,年吞吐量40万吨以上。
县城有1~8路公交线路通往乡镇。
灌云高级中学、杨集中学均是省重点中学。
医疗单位有县及县以上医院5所、乡镇医院25所。
有淮海剧团、民间业余剧团26个。
县博物馆藏有重要历史文物、珍贵书画等近3千件。
境内名胜古迹遍布,古遗址有大伊山新石器时期葬群遗址,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的64座石棺墓为我国最早的石棺葬遗存;另有龙苴古城遗址。
石刻有伊芦山落神台摩崖造像,4O余座神像体态各异,造型生动。
纪念地有灌云县烈士陵园,纪念碑上的“与日月同光”五个大字,系谢觉哉同志亲笔书写。
游览地有大伊山风景区,为国家“AAA”级风景区。
邮政编码222200
伊山镇[Yīshān Zhèn]为县人民政府驻地镇。
位于灌云县西部。
面积76.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9万亩。
常住人口14.3万。
镇人民政府驻郑庄,在县人民政府驻地西1.5公里处,原驻伊山南路,2001年迁此。
东与下车乡、县果园、东王集乡交界,南隔326省道与侍庄乡相连,北隔枯沟河与小伊乡相望,西隔叮当河与陡沟乡相望。
下设方徐、小园、郑庄、彭洼、港西、桃垛、朱韩、向阳、任庄、山西、山前、披甲墩、王圩、刘庄、新华、张湾、官路口、任三庄、河东19村及镇西、东门、青龙、新村、朝阳、繁荣、城北、建设、胜利、曙光、城南、西门12居委会。
古时,大伊山濒临大海,早在6500年前人类就在这里捕鱼、放牧,逐渐形成了小村落。
夏商时已具集镇雏形,属彭祖氏徐州管辖。
周代属兖州。
秦属郯郡朐山县。
汉时属东海郡。
三国时属魏。
东魏武定年间,始置海州,下设六郡,此地属海州海西郡。
隋、唐、宋一直为海州所属。
元朝属海宁州朐山县。
明朝朐山县并入海州,属淮安府。
清朝为直隶州海州辖地。
1912年,灌云建县时,伊山曾名“大伊市”,因位于大伊山南麓,以山得名。
1929年设第二区公所,将市区改为四镇及邻近若干乡。
1947年,合四镇为一镇设立伊山镇。
1954年划为县属镇。
1958年改置伊山人民公社。
1959年改为伊山分社,属伊山人民公社管辖。
1963年改置伊山镇,县直属。
2000年6月伊山乡、向阳乡划入伊山镇。
地形以平原为主,有大伊山一座,海拔226.6米。
主要河流有盐河、东门河、山前河、小兴河、小鸭河。
大伊山矿泉水丰富,属优质硅酸盐矿泉水。
经济以第三产业为主,2008年三大产业产值分别为14385万元、18195万元、26470万元。
农作物有大米,小麦、蔬菜、林果等,建有无公害优质稻米生产基地、甘薯生产基地、大棚蔬菜种植基地、大葱种植基地、秋梅豆种植基地、蛋鸭养殖基地、肉用牛养殖基地、良种羊养殖基地、二元母猪养殖基地、特种林果种植基地。
农特产品有“田螺牌”大米、“水生牌”鸭蛋、“玉柏牌”豆丹(豆虫,为高蛋白食物,可做菜肴)、黄肉桃。
现有机械、化工、纺织、轻工、服装、建材、采石、食品等工业,建有私营工业园,主要有连云港市杭连食品有限公司、江苏连云港新雨阳光太阳能有限公司、灌云县建筑安装工程公司、灌云县船舶修造厂、灌云县信达机械厂、连云港振云服饰辅料厂、灌云县伊山镇采石厂等企业。
“辉煌牌”太阳能热水器、“杭连牌”粉丝、“黄四麻牌”香肠、“美人湾牌”玉米精为品牌产品。
镇驻地建成面积12平方公里。
主要路街有伊山路、胜利路、人民路、振兴路、西苑路、中大街等,伊新街为商业步行街。
山西村、任庄村为大葱种植专业村,山西村、张湾村为大棚蔬菜种植专业村,披甲墩村为良种猪繁育专业村,彭洼村为蛋鸭养殖专业村。
大型住宅区有云海花园、金陵御花园、伊新园。
龙桥商
业城、青龙商业城、灌云商贸城为灌云乃至周边地区的批零商品集中地。
宁连高速公路、徐连高速公路、淮连高速公路、汾灌高速公路、204国道贯穿全镇。
盐河、东门河均可通航。
学校有初级中学6所,高级中学4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4所、私立的双语学校1所,初中教育普及率93%以上,伊山中学为市重点中学。
医疗单位有镇中心医院1所,村村有卫生室。
游览地有大伊山风景区、大伊山新石器时代遗址、人民广场、伊山公园、西苑广场等。
每年清明节前后3天,为大伊山清明庙会,各路商家云集伊山县城。
邮政编码:222200
杨集镇[YángjíZhèn]位于灌云县东部。
面积76.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8.4万亩。
常住人口6.9万。
镇人民政府驻中大街,在县人民政府驻地东18公里处。
东与图河乡接壤,南隔东门五图河与沂北乡相望,西与白蚬乡毗邻,北以界圩河与同兴镇、四队镇为界。
下设五福庄、方庄、萌旭、顺兴、蒋庄、邵庄、同阳、丰圩、孙小港、城东、庄场、农旭、利华、镇东、镇北、长流、新安、孙跳、广丰、曙光、界南、城西、连成、学田24村和三星1居委会。
清朝道光年间,海州一杨姓地主到此圈地70余顷,兴建庄园取名河口庄,后更名杨家集。
民国年间,此地曾是灌云县第四区公所纺驻地。
1945年为杨集区。
1948年为三星镇,属杨集区。
1957年撤区并乡时设立杨集镇。
1958年改置杨集人民公社。
1964年复置杨集镇。
1966年为县直属镇。
2000年6月与界圩乡合置新的杨集镇。
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海拔高程3米。
土壤为半脱盐粘性土。
主要河流有界圩河、五图河、东门河等。
经济以第二、三产业为主,2008年三大产业产值分别为16369万元、9700万元、7400万元。
农作物主要有三麦、水稻、棉花、玉米、大豆等,建有苔蒜种植、西瓜种植、冬韭菜种植、线椒种植、种草养殖牛羊、优质商品猪养殖、蛋鸡养殖等七大特色经济区,是灌云县重要的粮棉生产基地。
冬韭种植历史悠久,形成规模,享有“冬韭之乡”称誉。
现有建筑、建材、脱水蔬菜、包装、木业、食品、铸造、彩瓦、钢模板等工业,建有私营商贸区、私营工业区,主要有江苏金田集团、连云港市三星彩瓦有限公司、连云港富士食品有限公司、灌云县杨集实业公司、灌云县杨集镇机械厂、灌云县三星食品有限公司、灌云县华云助剂有限公司、灌云县世明铜材有限公司、灌云县黄海粮油贸易公司等企业。
出口产品有脱水大蒜、龙虾仁、大葱等。
“三星牌”彩瓦、特富面粉为县品牌产品。
镇驻地建成区面积2.4平方公里,主要路街有中大街、南小街、鱼市街、塘北街、前大街、河口街等。
建有万有商业城”和“黄海贸易市场两大商品交易市场。
连盐高速公路、204国道、304省道、燕宿公路穿境而过。
界圩河、五图河、东门河通航运。
初中教育普及率95%,杨集中学为江苏省重点中学。
杨集医院为地区中心院。
邮政编码为:222221
燕尾港镇[Yànwěigǎng Zhèn]位于灌云县东部。
面积17.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0.1万亩。
常住人口1.1万。
镇人民政府驻人民路中部,在县人民政府驻地东60公里处;原驻巷后街,1985年迁此。
东临黄海,南与灌南县堆沟镇、响水县陈港镇接壤,北、西两面与灌西盐场接壤。
下设三百弓、开山岛2村和燕尾、新建、团港3居委会。
过去此地曾有前港、后港,名天生港,后清末实业家张謇因其形象像燕子尾巴伸向灌河口,命名为燕尾港。
燕尾港开辟至今约150年。
1911年成立海运处。
1921年设牙盐公司。
1932年属灌云县第六区海燕乡,名燕尾村。
1935年设为燕尾乡。
1948年成立燕尾镇。
1953年属新海连市陈港区管辖。
1958年划归灌云县。
1996年改置燕尾港镇。
地形以平原、滩涂为主,海岸线长21公里。
海上有开山岛,附近有船山礁、砚石礁、大狮子礁、小狮子礁四座礁石,如众星捧月地撒落在开山岛周围,岛域面积0.0138平方公里,距镇区10公里,呈馒头状,岛上怪石嶙峋,岛外即开山渔场。
南侧有五灌河、新沂河、灌河入海口。
原有大片盐田已被作为工业园区用地。
海水浓度较高,一般为波点2.6至3.2度,夏秋季可达4度以上。
2008年三大产业产值分别为998万元、3704万元、1216万元。
海产资源较为丰富,经济以海洋捕捞、海产品加工、
养殖、贸易及海口运输为主。
捕捞海产品主要有黄鱼、鲳鱼、墨鱼、梭鱼、鲈鱼、海虾米、海蜇等。
浅海养殖业发达,养殖海产品有对虾、海蛏、牡蛎、扇贝、紫菜、泥蚶、文蛤等。
为苏北重要的海产品养殖、加工销售基地。
现有食品、酿造、造纸、化工、能源、水产捕捞、冷藏加工、原盐生产、海产品养殖加工等工业,建有临港工业区,主要有华成纸业有限公司、神燕紫菜有限公司、湘元化工有限公司、盛安化工有限公司、灌云县燕尾港宝发鱼粉厂、灌云县燕尾港镇张杨船舶修造厂等知名企业。
镇驻地建成区面积1.1平方公里,主要路街有人民路、黄海路、燕尾路等。
人民路南段是海产品销售集散地。
宿燕公路过境。
五灌河、灌河均可通航。
燕尾港为二级渔港,是江苏北部的重要港口之一,也是江苏唯一的海、河联运港口,建有5000吨工业码头和3000吨渔业码头各一座。
标志性建筑有“亚洲第一坝~橡皮坝”。
初中教育普及率94.5%,燕尾港中学为县重点中学。
医疗单位有镇中心医院1所,村村有卫生室。
游览地有开山岛景区、龙王庙、团港渔村,已形成“游海岛、看日出、观海景、钓海鱼、吃海鲜”的特色旅游。
纪念地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抗击侵华日军登陆处。
邮政编码:222228
四队镇[SìduìZhèn]位于灌云县东部。
面积89.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7.4万亩、水面面积2.9万亩。
常住人口6.5万。
镇人民政府驻繁荣路,在县人民政府驻地东北35公里处。
东隔四圩河与圩丰镇相望,南隔界圩河与图河乡相望,西隔二队河与同兴镇相望,北隔善后河与东辛农场相望。
下设隆兴、三队、中心、二段、界北、腰南、傅岔、老西、大东、三沟、中南、二队、北六、正兴、民治、杨庄、吴赵、后腰、兴三、兴四、兴五、沈场、兴二、双闸、南兴、鲁河26村和街东、街西2居委会。
四队又称南四队,俗称龙王荡。
清末时,以车轴河为界,按顺序分成河南河北各10个队,每队派兵把守。
此地列为第四队,故名。
解放后,四队为乡政府驻地属同兴区。
1952年9月四队建区。
1958年成立四队人民公社。
1979年以车轴河为界析置鲁河人民公社。
1983年撤社改置四队乡。
1988年撤乡改置四队镇。
2005年8 月与鲁河乡合置新的四队镇。
地形以平原为主,属滨海平原区,土质属半盐粘性土壤。
主要河流有四圩河、善后河、二队河、界圩河、车轴河。
经济以第一产业为主,2008年三大产业产值分别为7216万元、2646万元、4668万元。
农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棉花、蔬菜等,建有无公害优质稻麦基地、无公害肉羊基地和速生丰产林基地。
享有“连云港养羊第一镇”之美称。
纵横交织的水网,使网箱养鱼渐成特色,善后河、车轴河一线为网箱养鱼生产基地。
建有回民种羊繁育基地1个。
现有服装、食品、建材、铸铁、制鞋、服务、水产品加工、塑料等工业,主要有连云港市东鲁化工厂、灌云县四队镇船舶修造厂、灌云县富春江锡钢片厂、灌云县精洁米厂、四队镇众鑫油脂厂、灌云县四队镇刨花板厂、灌云县四队镇水泥制品厂、等企业。
“鲁河”牌玉米晶,“鲁河”牌小杂粮系列,畅销京沪各大超市。
镇驻地建成区面积4平方公里,主要路街有孟陬路、商城中路、繁荣东路、繁荣西路、老街西路、新民路、三队路、孟陬东路、状元路、老洋井路、农贸路等。
四队商业城最为著名,占地近80亩,主营具有地方特色的各类商品,是周边群众喜爱的购物地。
二队村,2200人中有半数为回族居民,是全县唯一少数民族村。
街东居委会、二队村、傅岔村等为养羊专业村。
324省道、242省道过境。
主要河道均可通航。
初中教育普及率95%,四队中学、鲁河中学为县重点中学,二队村有1所回民特色小学。
四队医院地处繁荣路,是东片地区中心医院,清末时期四队民间名医骆霞晨纪念碑亭坐落其中。
四队客运有往返县城的专程客车达30多辆。
邮政编码:222234
龙苴镇[LónjūZhèn]位于灌云县西北部。
面积64.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2万亩。
常住人口4.9万。
镇人民政府驻龙苴,在县人民政府驻地西北22公里处。
东隔叮当河与小伊乡相望,南与陡沟乡相连,西与沭阳县西圩乡交界,北隔古泊涟河与穆圩乡相望。
下设前
埠、后埠、南李、唐桥、龙东、古城、王荡、竹墩、大贺、胡河、清墩、石门、杨范、嵇岭、范庄15村和龙苴1居委会。
龙苴是一座古镇。
楚汉相争时,韩信攻击齐地,项羽派大将龙且(音jū)筑垒迎战韩信,后得名龙且镇。
南朝梁置龙且县于此。
南梁、北魏、西魏、东魏时期,在这方圆百里内进行过无数次激烈争夺,龙沮成为阻山连海的兵家必争之地。
东魏武定七年(549年),罢青、冀二州,改称海州,州治移至龙沮,辖6郡19县,其中东彭城郡也治龙沮,领龙沮、安东、勃海3县。
北齐年间,海州移治朐山,以后几度设县,“沮”又被改为“苴”。
唐武德四年(621年),龙苴隶属海州。
民国元年(1912年),废州设县,改海州为东海、灌云二县,龙苴一直属东海县。
解放初,龙苴划入灌云县,为龙苴区龙苴乡。
1956年2月,为陡沟区龙苴乡。
1958年成立龙苴人民公社。
1966年析置穆圩人民公社。
1983年撤社复置龙苴乡。
1988年撤乡改置龙苴镇。
地势南高北低,有少部份岗岭。
土质多为脱盐土壤(岭地为黄粘土)。
前埠、范庄等村多为红土,属于棕红色瓷土,是烧制彩色陶瓷制品的理想原料。
主要河流有叮当河、古沂河、古泊涟河、龙东河、客水河、护岭河等。
矿产有少量优质铁矿石。
经济以第二产业为主,2008年三大产业产值分别为10747万元,6870万元、4129万元。
镇驻地建成区面积1.2平方公里,主要路街有环城路、中大街。
农作物有三麦、玉米、水稻、大豆、山芋等作物,建有棉花、蔬菜、生猪、家兔、蛋鸡、烤烟和蚕桑等七个商品生产基。
现有电器、机械、服装、食品、建材、饲料、木业等工业,主要有连云港市爱斯特沐浴设备有限公司、连云港市西标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江苏惠丰制衣有限公司、灌云县超轻型建筑材料厂、灌云县惠丰肥料有限公司、灌云县龙苴镇吉云木业有限公司、灌云县超轻型建筑材料厂、灌云县龙苴镇昆云食品厂、灌云县龙苴镇节能制砖厂、灌云县龙苴镇如亭服装厂等工业。
236省道、龙苴~陡沟公路、龙苴~下车公路穿境而过。
古泊涟河常年通航运。
学校有中小学19所,初中教育普及率95%,龙苴中学、龙苴小学均是县重点学校。
体育事业发展快,被命名为体育先进乡镇。
龙苴医院是镇中心医院,村村有卫生室。
古遗址有汉代古城遗址、马庄新石器遗址外,尚有分布在丘陵地带大小不一的“七十二座”土墩,实际为汉墓群,极具考古价值。
农历每月逢二日、四日、七日、九日为龙苴集市。
该地属西部客货运输中心,有达苏州、无锡、上海、浙江等地长途专线。
邮政编码:222212
同兴镇[Tóngxīng Zhèn]位于灌云县东北部。
面积5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7万亩。
常住人口3.7万。
镇人民政府驻同兴街,在县人民政府东北19公里处。
东与鲁河乡接壤,南隔界圩河与下车乡毗邻,西隔牛墩河与伊芦乡相望,北隔善后河与东辛农场相邻。
下设闸南、永进、徐庄、金跳、小圩、龙王口、头队、先进、团荡、马沟、山北、鲁南、张宝山、亚芦14村和同兴、大新2居委会。
早年杜姓地主在此建立庄园和兴集贸易,确定“兴”字为庄号,后逐渐形成小街,取名“同兴街”,意为共同兴旺。
解放前为灌云县第一区同兴乡。
1954年9月划归四队区。
1957年撤区并乡时为同兴乡。
1958年改置同兴人民公社。
1983年撤社复置同兴乡。
1990年撤乡改置同兴镇。
地形属滨海平原区。
境内有亚芦、张宝两座小山(面积均不足0.3平方公里),两山均产有被海流扑打成的自然良花石,是制作假山盆景的上乘材料。
地面海拔高程2.5米。
土质为脱盐粘性土壤。
主要河流有界圩河、善后河、车轴河、牛墩河、大兴河等。
经济以第二产业为主,2008年三大产业产值分别为9500万元、2707万元、2765万元。
农作物有三麦、水稻、玉米、大豆、山芋、棉花、烤烟、蚕桑等,花卉种植业较发达,建有同兴花卉园。
网箱水产养殖业较发达。
农特产品有三元猪、雏鸡、西红柿等。
现有啤酒、食品、饲料、油脂、酿造等工业,建有镇工业小区,主要有连云港市华方啤酒有限公司、连云港市仁华工贸有限公司、连云港市宝泉酿化厂、灌云县冰川啤酒厂、灌云县万源食品厂、灌云县同乐米业有限公司、灌云县嘉丰饲料有限公司、灌云县亚鑫剥绒脱油脂厂、灌云县宝泉酱油厂等企业。
特色产品有酱油、虾酱和宝泉啤酒。
镇驻地建成区在面积3.5平方公里,主要路街有同昌路、同杨路、富民路、老前街、老后街等。
孟陬公路过
境。
车轴河、善后河、界圩河、牛墩河、大兴河均可通航。
建有界圩河闸、车轴河闸、大兴河闸等闸坝。
学校有中、小学11所,初中教育普及率95%,同兴中学为县重点中学。
医疗单位有同兴卫生中心1所,村村有卫生室。
邮政编码:222233
圩丰镇[Wéifēng Zhèn]位于灌云县东北部。
面积7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6万亩。
常住人口4.6万。
镇人民政府驻支沟街,在县人民政府驻地东北方45公里处。
东与灌西盐场接壤,南与图河乡相连,西隔车轴河与鲁河乡相望,北隔东陬山大闸、埒子口与连云港市徐圩盐场毗邻。
下设芦场、直亭、圩南、支沟、东圩、海堤、许庄、尹场、太丰、小兴、洋桥、大兴、周庄、永兴、界圩、三张犁、圩丰、南华18村和支中1居委会。
早年此地为大片海滩,遍长芦苇,经开荒耕作后,逐步变成桑田,并建立“苇丰乡”,后逐步演变成“圩丰”。
民国年间,地属灌云县第一区。
解放后设立圩丰乡,属同兴区。
1952年9月划属四队区。
1958年改置圩丰人民公社。
1983年撤社复置圩丰乡。
1999年9月撤乡设圩丰镇至今。
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低洼,绝大部分土壤属半脱盐粘土。
境内河网交错,主要河流有埒子口、车轴河、四圩河、界圩河、五图河等。
经济以第一产业为主,2008年三大产业产值分别为11285万元、1018万元、11996万元。
农作物有三麦、玉米、大豆、山芋、水稻、棉花、油菜等,棉花种植为特色产业。
盛产“金脂豆花”。
意杨种植广,享有“意杨之乡”称誉。
现有电力、建材、水泥预制、地毽、饵料、剌绣、布袋等工业,建有镇工业区,主要有江苏省灌云县圩丰镇电厂、灌云县可尔乐面业有限公司、灌云县圩丰镇德丰棉业有限公司、灌云县圩丰镇紫菜加工厂、灌云县圩丰镇雨丰面粉厂、灌云县圩丰纸品加工厂等企业。
镇驻地建成区面积2.5平方公里,主要路街有生财路、振兴路、支北路、得月路、新华路、向阳路、新民路、振丰路、富民路、兴工路、孟陬东路、圩丰街,建有金海湾商业步行街,商铺林立。
尹场村为果树种植专业村、圩南村为雪韭种植专业村、周庄村为西瓜种植专业村、圩丰村为莴苣专业村。
劳务输出形成规模。
孟陬公路穿越全境。
车轴河、界圩河、埒子口均可通航。
建有圩丰港,为连云港市规模最大的内河码头。
学校有成人教育中心学校1所、中小学21所,初中教育普及率96%。
医疗单位有圩丰中心医院1所,村村有卫生室。
水利设施有东陬山大闸1座,上游汇集善后河、车轴河、烧香河三股水系,通过大闸顺着埒子口流向大海,水流湍急,蔚为壮观,此地是尚待开发的游览胜地。
邮政编码:222235
穆圩乡[Mùwéi Xiāng] 位于灌云县西北部。
面积6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5万亩。
常住人口3.4万。
乡人民政府驻小穆口,在县人民政府驻地西北31公里处。
东隔古泊涟河与龙苴镇相望,南隔古泊涟河与小伊乡相望,西与沭阳县高墟镇、东海县平明乡接壤,北隔卓王河与海州区新坝镇为邻。
下设老黄荡、葛庄、张桥、孙港、老霍、朱乔、乔荡、邹庄、吴南、大洼、王堆、下坊、穆圩13村委会。
1966年从龙苴人民公社析置穆圩人民公社。
1983年撤社改置穆圩乡。
地处滨海平原区,土质属脱盐粘土。
主要河流有古泊涟河、卓王河等。
经济以第二产业为主,2008年三大产业产值分别为10540万元、3413万元、1442万元。
农作物有三麦、水稻、玉米、山芋、棉花、蔬菜等,建有无公害稻麦、西红柿和蔬菜三大经济园区和全县最大的螃蟹养殖基地。
草鸡养殖业发达。
现有铸造、建材、机械、服装、食品、刺绣、柳编、粮食加工等工业,建有乡工业园,主要有灌云县沪云冶金炉料有限公司、灌云县穆圩乡利民服装厂、灌云县兴彩机械有限公司、灌云县万源食品厂、灌云县穆圩乡碾米厂、灌云县穆圩新科技面粉厂、灌云县穆圩乡建筑安装工程公司等企业。
镇驻地建成区面积1.5平方公里,主要路街有霍新路、穆圩街等,街区呈十字形布局。
南新公路、龙陡公路、穆下公路、穆高公路均通过境内。
古泊涟河、卓王河均可通航。
学校有中小学21所,初中教育普及率96%。
医疗单位有乡中心卫生院1所,村村有卫生室。
邮政编码:22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