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农村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7—09—24[作者简介]王延明(1972—),男,吉林省长春市人,长春理工大学副研究员,硕士,在读博士。
吉林省农村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非农企业尤其是农村工业,虽然取得了快速发展,但无论大小普遍存在着“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生产组织管理模式,企业间专业分工和交流不够,生产社会化程度不够,绝大部分企业都是从初级产品到终极产品的生产全过程。
2.经济技术结构不合理,产业技术层次低。近年来,吉林省农村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逐渐由品种单一、质量差、粗加工产品向高新技术、高附加值、名优特产品转变,不断提高产业结构技术含量。但由于农村经济底子薄,许多企业仍以劳动密集型的初加工为主,资金缺乏、设备老化、管理粗放,使农村企业“差、低、散”的产业结构没能根本改变,总体水平不高、档次较低、市场竞争力较弱。
3.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吉林省农村第三产业仍处在低水平上的发展,结构水平不高,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难以应对国际化的挑战。表现在:一是以“内部”为主,当地生产、生活服务的“小商贸”居多,没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第三产业;二是市场主体开拓市场的能力不足,农民经纪人队伍还相当弱小,
□王延明,张淑洁
(长春理工大学,吉林长春130022)
[摘要]吉林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在我国加入了WTO 以后,要开创农村发展的新局面,迫切需要推
进农村产业结构优化进程,尽早摆脱现在传统的小农经济式的经济结构,尽快向发达国家那种现代的农村经济结构转变。但吉林省农村产业结构还存在着第一产业比重大且内部结构不合理,二、三产业发展滞后,产业关联度低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的成因必须采取深化土地制度和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更新农民经营理念,提高整体素质;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区;因地制宜,发展乡镇企业;发展外向型农业,带动农村第三产业发展等对策。[关键词]吉林省;农村;产业结构;优化[中图分类号]F3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657(2008)01-0013-04
一、吉林省农村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一)第一产业比重大且内部结构不合理1.产业结构不合理。虽然从农村产业结构发展过程来看,吉林省第一产业的比重呈现出下降趋势,但其仍占较大的比重,仍旧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2.农业内部结构不合理。吉林省近几年不断加大力度调整种植业结构,粮食作物比重不断下降、经济作物的比重不断上升,但是单一的粮食结构仍旧没有改变,粮食作物仍以玉米为主,单一的粮食生产妨碍了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阻碍了比较经济效益的发挥,也是农民收入难以提高的主要原因。
3.农业效益低下。吉林省农业科技含量不高,尤其是特色农业的种植技术严重滞后,同时一些技术的覆盖面小,粗放经营,这些带来的只能是高成本的运行,只会使农产品在价格的竞争上处于劣势。
(二)二、三产业发展滞后,产业关联度低1.组织结构不合理,
企业规模偏小。吉林省农村
大型营销企业没有真正形成,“大商品、小市场”的问题没有解决,农村经济的发展缺乏第三产业的拉动。
4.产业间关联度不高。一种产业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效应称为产业关联效应,显然产业链越长,产业关联度越高。吉林省的农村产业结构优化过程中的一个问题就是产业关联度不高,以农产品加工为例,吉林省是农业大省,但吉林省的加工业发展却很缓慢,不能使绝大多数农产品就地加工增值,第三产业脱离农业,没有成为为农业服务的产业,其中工业与农业关联系数只有0.46%。
二、吉林省农村产业结构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政策体制框架的限制
1.现行的土地制度越来越不适应农村经济市场化的需要。首先,农村经济市场化要求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土地进入市场,实行资源的优化配置,而现行的土地制度还是依靠行政权力,在数量上把土地按人口或劳动力平均分配,在质量上按土地的优劣进行搭配,使土地在一开始就形成支离破碎的格局,而农户家庭的分户和继承更导致土地的再分割和细致化,形成小块土地的“割据式经营”。其次,农村经济市场化的要求,必须通过土地资源的合理流转才能实现其优化配置,使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金等生产要素一样流动起来,从而使土地不断从经营效益差的农户手中转移到经营效益好的农户手中,从而实现土地资源的规模经营。而现行的土地制度在初次“分配”后,很难再次“流动”,特别是向集中化流动的机制,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2.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影响。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与以往粮食购销体制改革不同:一是国家真正把粮食当作商品推向市场,充分发挥粮食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建立和完善政府调控下市场形成粮食价格的机制,建立新型的粮食产销关系。二是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在计划经济下形成的中央对粮食管理高度集中,缺乏有效性,管得太多的旧体制,重新划分中央与地方在粮食问题上的事权,中央除保留收购一定数量专储粮外,把粮食生产、收储、流通管理权限下放给地方政府。中央政府对粮食的管理职能将主要着眼于宏观调控和全国粮食的总量平衡。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化必然要带来粮食生产、收储、加工、流通等方面的重大变化,同时也将带来与粮食生产密切相关产业的重大变化。这些变化无疑将对整个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乃至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特别是对产粮大省、商品粮输出大省的吉林省来说,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对其农业和农村经济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二)农民思想观念保守
首先,受中国几千年沿袭的小农思想的影响,受计划经济、半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政府出钱农民种田的经济管理体制的影响,农民牢守田园,缺乏商品意识,按合同生产、按契约交易的市场观念还相当薄弱。其次,由于农民基本上还是小农生产,所以只关心眼前利益的得失,普遍存在小富即安的心理,不敢承担风险,少有创业思想。农民思想观念上的保守,怕担风险,不思变革,以及陈规旧习的生活方式是很难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第三,有的农民想干摸不着头,不懂技术,也不研究市场,“跟着感觉走”,照葫芦画瓢,别人怎么干他就怎么干。第四,有的农民小钱不愿意挣,大钱挣不来,怨天尤人,牢骚满腹,不从自身找原因。
(三)区域产业结构趋同严重
为了说明吉林省区域之间农村产业结构趋同现象,此处选用联合国常用于产业之间关联程度的产业结构相似系数这一指标,对产业结构差异水平进行衡量和分析。产业结构相似系数计算公式为:
式中:
¡ª¡ª£éµØÇøºÍ£êµØÇø²úÒµ½á¹¹µÄÏàËÆϵÊý£¬£Ó¡Ê(0,1)
结构相似系数值在区间变动,系数为0时,表示两种结构完全不同,当系数值为1时,表示两种结构完全一致,在0和1之间,系数值越大,相似程度越高,产业之间的关联程度越低。根据模型,把吉林省农业总产值作为参照系数计算,长春、吉林、四平、辽源、通化、白山、松原、白城、延边的农村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分别为0.9606,0.9725,0.9551,0.9549,0.9889,0.9115,0.9968,0.9969,0.9177。可以看出,吉林省各市(自治州)在农业总产值结构层次方面表现出极高的相似性,这说明吉林省农村产业结构同构化的倾向十分突出。各地区农村产业结构呈现不合理的趋同现象,
表明没有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