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指导高考作文的写作思路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作文写作方法与技巧

高考语文作文写作方法与技巧

高考语文作文写作方法与技巧作文可以说是语文试卷的半壁江山,那么,语文作文怎么得高分呢?有哪些作文写作技巧呢?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语文作文写作方法与技巧,希望大家喜欢!高考语文作文写作方法与技巧一语言求美作文语言首先要通顺。

“语言通顺”就是要用规范的现代汉语,不能用文言或半文半白的语言行文;遣词造句时,句式选用要贴切,努力克服用词不当,修辞不妥,不合语法、逻辑等毛病;词与词之间、句与句之间要上下衔接,一脉贯通,不要尚未理清思路就急于动笔,信口开河,凑字凑句,信手写来;要注意语言表达的方式、目的和交际的场合、对象的差异,把语言表达得准确、清晰、连贯、得体。

在语言通顺的基础上要让高考作文的语言亮起来,语言鲜活有文采,是每个考生都十分渴求的。

那么,语言鲜活从何而来?有的是顺手拈来,有的是冥思苦索,但是,最根本的在于自己的文化积淀和语言修养。

不读书,不看报,不实践,不思考,不研究新事物,不学习新鲜语言,不锻炼思维的敏锐,腹内空空,思想僵化,那么只能人云亦云,毫无鲜活可言。

平日坚持学习积累,不断充实自己的语言仓库,不断进行语言的操练,才能厚积薄发,才能在关键时刻得心应手,写出鲜活的语言来。

为此,要在四个方面下功夫:①在词语上下功夫。

高考作文要力求词汇丰富,特别要恰当选用最有表现力的定语、状语、补语等修饰语。

②在句式上下功夫。

要在文中善于变换多种句式,主要包括长短结合、整散结合、恰当使用变式句等。

③在修辞上下功夫。

充分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是增加文采、提高文章品位的重要手段。

④在引用上下功夫。

在高考作文中要注意适当引用一些名言警句、口语俗语、优美的诗句、歌词、广告语等,就更加能够增加文采。

当然,鲜活语言总是以不同形式显示出力量,这种力量主要来自情感(作者的情感或人物的情感)的力量。

时空联想世间万事万物都是在一定的时间内变化、发展着,在一定的空间存在、运动着。

而反映客观现实的作文当然也离不开时间和空间范畴。

高考作文议论文“七段式”写作指导

高考作文议论文“七段式”写作指导

高考作文议论文“七段式”写作指导第一段:引题语言简洁,有文采(70字以内)开头:1、引名句,起点高远。

引用名言警句、古诗词、歌词等作为文章的开头,可以营造一种文化氛围,唤起读者的阅读情趣,同时也丰富了文章的文化底蕴,使文章熠熠生辉。

如:从谏如流”常被用来形容能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古语云:“古之贤君,其从谏也,犹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由此可见,古人对此是非常推崇的。

波兰的谚语也说:“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至此,我们是否可以下个结论:从谏如流,多多益善,听从一切的谏议?(山东考生《给“从谏如流”上把锁》)2、作排比,造势磅礴作者如果在文章的开头用整齐划一的句式或一连串的比喻、反问、拟人句,就会形成浩浩声势,增强感染力。

如:(1)曾几何时,在众说纷纭中彷徨,找不到前进的方向;曾几何时,在他人的只语片言中迷茫,缺一双飞离困惑的翅膀;曾几何时,没有选择坚守抑或听取的胆量,心中少一片照亮前路的阳光——朋友,别把心灰,别把气丧,请听取心灵对真善美的呼唤,让心灵之灯为你导航!(江西考生《听取心灵的召唤》)(2) 意气,是李白“仰天长啸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高歌;意气,是杜甫“致君尧舜上,当使民风淳”的肺腑之言;;意气,是毛泽东“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壮怀……《谈意气》列举名人志士的品德言行,诠释话题,条理清楚3、巧设问,发人深思开篇设计疑问,造成悬念,往往能吊人胃口,激发读者探知的兴趣。

如:梁山智有吴用,道有公孙,武更是好汉如云,英雄如雨,却以宋江为首。

蜀国谋赖孔明,勇让关张,却以刘备为王。

东木西金,南水北火,却以戍土居中。

何也?(江苏考生《稳中求胜》)4、用对偶,严谨整齐活着真叫累,有人这么感慨。

活着真叫苦,有人这么喟叹。

活着真的轻松快乐,我却喜欢这样对生活总结。

是我的累颜比别人少吗?不是,因为我的胸襟之中盈盈地充满了四个字:清点生活。

(《清点生活》)5、巧博喻,形象开阔(1)诚信如春天第一缕阳光,令人向往,敞开胸怀去接受;如夏天的一块西瓜,含在口中,甜到心里;如秋天远方飘来的一片火红的枫叶,勾起无限牵挂;如冬天漫天飘飞的雪花,永远那么纯洁。

2024年全国卷甲卷高考作文审题立意及写作指导

2024年全国卷甲卷高考作文审题立意及写作指导
可从交互的双方入手,个体要愿意主动、真实地表达,他人也同样需要坦诚以待。 此外,应当创设开放、尊重、包容的交流环境作为支持条件。 ③怎样才算“真正”的相遇?“坦诚交流”与“真正的相遇”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从材料中的“才可能”或是客观规律上,我们可以明确前者为后者的前提条件,只 有坦诚交流,实现心与心相连,交流才有意义,这样才是“真正”的相遇。 ④实现“真正的相遇”能带来什么好处?
在俄乌战争引发的世界大战危机、全球变暖、动植物快速灭 绝、环境急剧恶化等因素的威胁下,人类迟早要迎接共同的命运 ——正如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的经典台词——生存还是 死亡,这是个问题。这世界战火纷飞、贫富差距巨大,在信息化 的浪潮之下,又有多少人流离失所、甚至在绝望中不甘死去?
(举例论证,结合热点素材展开,切中肯綮。
国与国之间,应真诚相待,和谐共处,以面对共同的命运。 (第二分论点,从国与国之间相处的角度展开论证。) 丘吉尔说过:“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 永远的利益。”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并不总是和谐共处。从中 国放眼望去,环顾世界:向东,日本一意孤行,核污水排海仍在 继续;向西,美国态度强硬,议院批准的对台军售额逐年上涨; 向南,南海诸岛因主权问题争执不休;向北,俄乌战争依旧不息 。这东西南北,又可曾真正安宁?
坦诚交流促相遇,和谐相处共命运。相信在不久的将 来,我们一定能够迎来更多真正的相遇和更加美好的人生 。
(呼应开头,归结全文,展示美好愿景。)
【例文点评】
本文标题切合材料,直接表明立场观点。开头引用诗 句,从阐释“相处之道”入手,明确提出中心论点:“人 与人之间,乃至国与国之间,都应坦诚交流,以谋求‘天 下大同’”主体部分一分为三,逐层展开论证。所有论述 均围绕“人际交往与国之交流”这一特定情境展开,考生 视野开阔,格局高蹈,认识深刻,使得文章气度从容不迫 ,节奏不疾不徐,文字流畅优雅。

2024届高考语文作文指导:“那盏灯,指引我前行”导写及范文

2024届高考语文作文指导:“那盏灯,指引我前行”导写及范文

2024届高考语文作文指导:“那盏灯,指引我前行”导写及范文一、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巴金先生在散文《灯》中写道:“我的心常常在黑暗的海上漂浮,要不是得着灯光的指引,它有一天也会永沉海底。

”作家刘同《向着光亮那方》里则有这样的话:“抱怨身处黑暗,不如提灯前行。

愿你在自己存在的地方,成为一束光,照亮世界的一角。

”以上两则言论对我们的未来发展颇具启示意义。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二、审题指导巴金先生在散文《灯》中通过“我的心常常在黑暗的海上漂浮,要不是得着灯光的指引,它有一天也会永沉海底”这句话,表达了在黑暗中,我们需要灯光的指引,才能避免危险,找到方向。

这里可以引申为在人生道路上,我们需要正确的引导和目标,才能避免迷失方向,走向成功。

作家刘同则在《向着光亮那方》中强调:“抱怨身处黑暗,不如提灯前行。

愿你在自己存在的地方,成为一束光,照亮世界的一角。

”这句话告诉我们,面对困难和黑暗,我们不能抱怨和消极,而应该积极行动,主动发光,照亮自己和周围的世界。

这里可以引申为要有积极向上的心态,勇敢面对困难,主动承担责任,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世界。

这两则材料的核心思想在于引导我们要有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不能消极抱怨,而是要积极寻找解决办法,成为自己的“光源”,为自己和他人带来希望和温暖。

考生要学会在黑暗中找到自己的“光源”。

这“光源”可以是我们心中的信念、理想或者目标,也可以是我们身边的朋友、亲人的关爱和支持。

当我们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我们要学会从这些“光源”中汲取力量,坚定自己的信心,勇敢面对困难。

考生要努力成为别人的“光源”。

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别人生活中的“光源”,为他人带来希望和温暖。

我们要学会关心他人,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别人,让他人感受到关爱和温暖。

这样,我们不仅能照亮别人的生活,也能让自己的生命更加有价值。

高中英语高考作文写作指导(记叙文+描写文+说明文+议论文)

高中英语高考作文写作指导(记叙文+描写文+说明文+议论文)

高考英语作文写作指导一、记叙文(narration)【含义】①记叙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②一般具有的六要素:时间(time)、地点(place)、人物(character)、事件(event)、原因(cause)和结果(outcome)【结构】①顺叙型→按时间发生的先后顺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使人物、事件的叙述更清晰★时空层次性较强②倒叙型→先写结局或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重要内容,后写事件经过★产生悬念,吸引读者③合叙型→顺叙+倒叙在顺叙某事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件事的叙述,再回到原来的事件上。

【写作应用】小说+非小说体(回忆录、游记、日记)①引言(introduction)背景(setting)=时间、地点、人物等②正文(body)→冲突+情节发展+高潮◆冲突→两种不同思想或力量的矛盾、纠葛、撞击或对抗,它不但存在于不同人物、不同性格之间,而且存在于同一个人物的内心世界里。

三种类型的冲突:不同人物之间的冲突,人与环境之间的冲突,个人心灵深处不同思想的冲突◆情节的内容由人物性格的矛盾和冲突构成。

情节常常表现为一系列故事,可以说,凡情节都包含某种故事或故事性。

◆高潮→情节发展到达顶点矛盾双方已剑拔弩张,斗争达到白热化程度。

人物命运即将决定,主题思想得到集中表现。

③结尾(conclusion)故事的结局→矛盾冲突的最后解决、人物命运的最后归宿一个好的结尾往往能提供一个完满的答案,或答案已明确,却留下一些令人深省、回味的东西。

二、描写文(description)【含义】对客观世界加以艺术和主观的描绘。

它把对某一物体、人物、地方或景色的印象和了解细腻地表达出来,在读者面前再现它们的形象。

【特点】具体性、生动性和创造性描写的细节要能表达主题【描写顺序】空间位置顺序、时间顺序,一般到特殊或特殊到一般顺序,递升到递降或递降到递升顺序【写作应用】①人物描写(description of a person)对人物形象外部特征进行描绘,刻画人物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精神面貌,披露人物内心活动,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显示人物性格变化,突出作品主题思想。

2025年高考语文作文题目预测及写作思路

2025年高考语文作文题目预测及写作思路

2025 年高考语文作文题目预测及思路提示:
题目预测一:“信息时代的真相与假象”
写作思路提示:探讨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辨别信息的真伪;分析假象产生的原因和危害,如谣言传播、虚假新闻等;强调追求真相的重要性以及我们应该具备的能力和素养,如批判性思维、独立思考等。

题目预测二:“多元文化交流与融合中的碰撞与和谐”
写作思路提示:阐述多元文化的现状和意义;讲述文化碰撞带来的矛盾和问题;论述如何促进文化融合,达到和谐共处,比如相互理解、尊重差异、共同发展等。

题目预测三:“人工智能时代的机遇与挑战”
写作思路提示:描述人工智能给各个领域带来的变革和机遇,如提高效率、改善生活等;思考人工智能可能引发的问题,如就业替代、伦理争议等;探讨人类应如何应对,既要利用好其优势,又要防范风险。

题目预测四:“快节奏生活下的心灵栖息之所”
写作思路提示:分析快节奏生活对人们心理和精神的影响;指出寻找心灵栖息之所的必要性;可以从阅读、艺术、自然等方面论述如何营造心灵的宁静港湾。

题目预测五:“新时代的责任与奉献精神”
写作思路提示:结合新时代的特点,阐述责任的内涵和表现;通过具体事例展现不同人群的奉献精神;强调青年一代应如何肩负起责任,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高考作文主体段落“五层结构法”写作指导可修改文字

高考作文主体段落“五层结构法”写作指导可修改文字
(2)沉稳从难而来。(观点句)一个人若没有经历无数的挫折与磨难,素来身陷蜜水与襁褓之中,自然无法拥有沉稳的性格,一遇困境,便心浮气躁,岂能成所谓大事者哉。(阐释句。因果分析、假设分析)君不见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材料句。引证法)没有经历磨难,便无法形成沉稳的性格,也就无法取得辉煌的成就。 (假设分析句)始皇建秦以来,不居安思危,身陷声色犬马,终心浮气躁,毫无沉稳。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材料句。举例法)倘若秦王不念纷奢,经历磨难,以求沉稳,则可递三世以至万世而为君。(假设分析句)【字数:224】
主体段落“五层结构法”写作指导
1、分析总结规范议论文主体段落 的写作章法;2、片段练习,提升议论文主体段 落的写作能力。
学习目标
“在语言表达中,段落是至关重要的。几乎可以断言,能够写好一段,一定能写好一篇。不重视段落的训练,这是不少学生写不好文章的重要原因。” ——张志公
注释:张志公(1918—1997),河北人,当代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
写好一段 成就一篇
一篇优秀议论文最大的特色在于以丰富的论据、充沛的情感和严密的逻辑形成强大的论证力量,主体段是形成这种论证力量的重要部件。 议论文的内容千差万别,但其中都少不了主体段的存在,认真分析议论文主体段我们就会发现,主体段有着相似的段落构成。
宋公明以沉稳之心赢得了好汉的拥护,刘备以沉稳之心赢得了半壁江山,而自然界的大山以沉稳的性格也在四季中变化出不同的色彩。让我们拥有一颗和大山一样沉稳的心吧,在我们的人生中也变化出不同的色彩来。(首尾呼应、收束全篇)【字数:95】【总字数:828】
点评:这是一篇“规范”的议论文。 文章在亮出中心论点“为人沉稳,稳中求胜”之后,便从三个方面展开了充分的论述:“沉稳从志而来;沉稳从难而来;沉稳从无欲而来”。并且这三个分论点,并非在同一平面上展开,而是“层层深入”。再者,文中所用例证,均采自高中语文课本。文中提到的人物如宋江、刘备、孔明、班超、林则徐、秦始皇、楚霸王等,均为人熟知。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将古典诗文如《报任安书》、《过秦论》、《阿房宫赋》及名人如孟子、孔明等的“名句”信手拈来,且运用得十分熨帖,论据极为充分,分析论证方法多样。

2023年普通高考语文作文试题解析及命题思路报告

2023年普通高考语文作文试题解析及命题思路报告

2023年高考语文作文试题解析及命题思路报告2023年高考全国统一考试,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命制语文作文试题共4道。

试题文字简洁,不在审题立意上设置门槛;贴近考生生活实际,鼓励考生个性化表达;坚持价值引领,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关注社会生活;考查高阶思维品质,助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高擎思想大旗,坚定理想信念。

统筹设计,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有机融入试题。

一是直接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原著原文;二是体现习近平总书记相关系列讲话精神,如“讲好中国故事”“提升思维能力”“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等。

立足学生生活,鼓励个性表达。

作文题与考生生活息息相关,每道题可书写的空间与切入角度都相当多,学生既能紧扣时代脉搏书写重大主题,也能结合个人生活与学习,从身边具体事例谈起,表达个人成长中的感悟与思考。

精选思辨材料,提升思维品质。

全国甲卷思辨型作文材料文字精到,启人深思,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观察、归纳相应现象,并凝练成鲜明的观点,增强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

阅读写作关联,引导深度学习。

新课标II卷是读写结合类新题型,根据本试卷其他模块的阅读材料,生发出相关写作话题或写作任务,引导学生在读、思、写之间转换,做到深入阅读、延伸思考、个性写作。

2023年高考四道作文试题合理布局,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学细悟笃行。

试题精心选材、精心设问,题面简洁但意蕴丰富,启人深思,切实发挥了高考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

2023年普通高考语文作文命题思路报告,一起来看全国甲卷试题内容: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人们因技术发展得以更好地掌控时间,但也有人因此成了时间的仆人。

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设计思路:“时间”是这道写作试题材料的重要关键词,时间的有限性、不可重复性,构成了探索人生意义的基本前提。

【高考作文】2023年高考全国新课标一卷“好的故事”作文写作指导及范文引路

【高考作文】2023年高考全国新课标一卷“好的故事”作文写作指导及范文引路

2023年高考全国新课标一卷“好的故事”作文写作指导及范文引路(20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好的故事,可以帮我们更好地表达和沟通,可以触动心灵、启迪智慧;好的故事,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可以展现一个民族的形象……故事是有力量的。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命题比对】(20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本手、妙手、俗手”是围棋的三个术语。

本手是指合乎棋理的正规下法;妙手是指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法;俗手是指貌似合理,而从全局看通常会受损的下法。

对于初学者而言,应该从本手开始,本手的功夫扎实了,棋力才会提高。

一些初学者热衷于追求妙手,而忽视更为常用的本手。

本手是基础,妙手是创造。

一般来说,对本手理解深刻,才可能出现妙手;否则,难免下出俗手,水平也不易提升。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分析】这两个命题的差别在哪里呢?我认为最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2022年的命题已经为学生确立了论点,学生但凡不是想自寻死路,无论怎样不甘心写那些人云亦云的文章,都心须意识到“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既然立意已定,学生就只能“敷演”成文,像孔雀开屏一样炫书法,炫素材,炫语言,企图通过在这三个方面使力,以使自己的作文得到一个令人满意的分数。

事实上,对于一个想考好大学的学生而言,做到这三个方面并非难事。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某省的数据显示,2022年50分以上的作文有近2万份之多了。

第二个差别是写作要求(提示语)的变化。

2022年作文是这样说的:“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两次提及材料,提示考生按照材料给定的观点去写;而2023年作文是这样说的:“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高中语文高考作文写作指导(高级词汇+写作方法+拟题大法)

高中语文高考作文写作指导(高级词汇+写作方法+拟题大法)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一、高级词汇1.隐遁——隐蔽2.幽黯——暗淡3.舒展——发挥4.汇拢——聚集5.挣扎沉浮——陷入【示例】描写时代背景当西方文明的光泽隐遁在中世纪的幽黯里,中国则在宋代迎来了自己的文艺复兴。

在这个时代里,个性和创造力得到充分舒展,而所有艺术种类的变化,都在苏东坡身上汇拢交织。

在政治漩涡里挣扎沉浮的苏东坡,虽然在艺术上并无野心勃勃的构想,却在无意间争得了那个时代的文坛首席。

——《苏东坡》6.缘分——关系7.貌不惊人——平凡8.吞吐、闭合——波动9.饱含——充满10.舒缓、激越、轻灵、凝重——奔流不息、平静【示例】描写自然追寻一座岛屿和树木之间的奇妙缘分,平凡的椰子有着最传奇的身世。

貌不惊人的红树林,在绝境中力挽狂澜。

退潮后,加入螃蟹和鸭子的队伍,与它们一起重新发现海滩。

——《航拍中国》鄱阳湖是其中容量最大的湖泊,它就像长江的肺叶,枯水期为长江提供水量补给。

当洪水到来时,鄱阳湖吸纳江河里多余的水,这么一吞一吐,帮助维持了长江水势的相对稳定。

——《航拍中国》汉江,千百年来就这样静静地流淌,舒缓中时见激越,轻灵中饱含凝重。

汉江子民内心深处最虔诚的信仰,历经数千年的碰撞与交融,呈现出这条温润大江所特有的包容、丰富与多元。

——《汉江》11.“具体关联”——“关系”12.“门前冷落鞍马稀”——“冷清”13.“蒸腾的生活”——“社会环境”14.“理应”——“应该”【示例】论述传统的复兴议论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成功转型”,社交媒体的经营,绝不仅仅是“公关”。

通过互联网,故宫不仅赢回了面子,更重建了公共博物馆与公众的具体关联。

环顾四周,一些博物馆给人的印象是陈列呆板,讲解套路化,缺乏互动,于是恶性循环,愈显门前冷落鞍马稀。

加上服务意识欠缺、管理水平不足,使得那些博物馆脱离了跟公众生活的联系。

这样的难受劲,故宫也不是完全没有体会过。

故宫的成功转型不只是技术层面的,更是心灵的、文化的,它说明只要融入现代人蒸腾的生活,传统文化就能再发新芽。

高考作文写作结构指导:“总—分—总”式结构

高考作文写作结构指导:“总—分—总”式结构

高考作文写作结构指导:“总—分—总”式结构[概念诠释]“总-分-总”式结构,是文章运用最多的一种结构方式。

在论证思路中,可以有以下几种方式:1、“总——分——总”式,这是总分式的完整式。

这类文章往往在序论部分首先提出中心论点,而在本论部分将中心论点分成几个基本上是横向展开的分论点,一一进行论证,最后在结论部分加以归纳、总结和必要的引申。

简言之,即是“提出论点——用论据证实论点——做出结论”。

2、“总——分”式:其特点是没有结论部分。

在引论提出论点后,或分若干论点阐述证明,它常在分述的部分进行小结;或分举若干论据进行分析。

例如荀子的《劝学》:开篇先提出“学不可以已”的论点,接着分别从学习的效果(知明而行无过矣)、学习的重要作用(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学习的方法和态度(注意积累、用心专一)等几个方面来证明。

最后没有总收照应,也没有针对论点提出希望或发出号召。

3、“分——总”式:议论时不是先提出论点,而是先分若干分论点进行论证,最后进行归纳,进而明确总论点,做出结论。

分说必须与总说在中心主旨上保持一致,应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来论证中心论点,相互之间不可重复、交叉。

[例文赏析]自卑·自负·自强"自卑”、“自负”、“自强”是人们的三种心态。

“自卑”是轻视自己,认为自己不如别人:“自负”是自以为了不起:“自强”则是在任何困难面前,都不会低头,永远努力向上。

(总)自卑者,不能充分地认识自己,这种人看不到自身的优点,过分贬低自己的能力。

逢到有任务交给他,他总是连连摇头,急急地摆着双手,涨红了脸:“我可做不好,还是找别人吧?”大家聚在一起研讨问题,有不解的地方问他时,他也总是低下头说:“我不知道。

”难道他真的做不好工作,什么都不懂吗?不。

我以为这是自卑心理作怪,它使人们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丧失了进取心。

因而,自卑是人们通向成功的一块巨大的绊脚石。

自负者,惟我独尊。

其实,自负者的通病就是骄傲。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比喻类作文写作指导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比喻类作文写作指导

高考语文比喻类作文写作指导所谓比喻类材料作文,是指作文材料带有比喻性质的作文,写作时,要根据喻体特质,利用本体喻体之间的相似点,对接现实生活中的具体现象,由实入虚,从而成文。

1.比喻类作文题目的特征:(1)隐喻性:比喻型作文题的隐喻性主要体现在所给的题目或材料往往比较具体、直观,而其内涵却有着极其丰富的意义。

(2)象征性:主题立意往往从作文材料中提取、概括、抽象出来的,因此它往往是某一思想或观点的的浓缩,它一般要高于生活,具有了象征性。

(3)立体性:比喻型作文题的内涵往往由浅入深、由此及彼地不断延伸,因此就比一般的作文题多了可挖掘的层面,这往往能给考生提供多元的思考角度和立体的创作空间。

2.比喻型材料作文审题方法(1)从相似点入手,透过本义寻找比喻义。

(2)善于化实为虚,选取熟悉的角度。

(3)把握关键词内涵,全面把握整体(4)明确命题者感情倾向,即爱憎褒贬。

3.比喻型材料作文立意步骤(1)紧扣关键词,悟出比喻意。

(2)转换关键词,将喻指意说明白。

(3)用直白的语言,表明观点。

(4)从材料的因果关系中挖掘主旨。

4.学生写作时易出现的问题。

(1)对材料中的关键词、喻体,不做解读和转换,直接代换成其他概念来写。

(2)对材料中的喻体缺乏认知、还原题意指向并合理转换的思维过程。

全文都用喻体来写,暴露了作者思维不到位、不透彻,论点不鲜明等问题。

(3)用其他喻体代换材料中的喻体来写,看起来做了转换,但其实只是换了喻体,材料的内涵还是没有解读出来。

例: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在拼图游戏中,完成整幅拼图需要一个个拼图单片的恰当拼接。

而这些小小的拼图单片,如果视自己为孤立的个体,就难以确认自己的位置与价值;只有嵌在恰当的位置上,它们才是不可替代的存在。

其实,每一天,每个人,都应成为某个宏大图景中的一块拼图单片,既独特又相融。

当然,一幅完美的宏大图景,也会让每一块拼图单片各得其所,各尽其能。

我们正在创造中华民族复兴的宏大图景,你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对此有怎样的思考?又应该有怎样的行动?要求:结合材料,联系现实;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5届高考模拟作文“物微情浓”写作思路导引及范文展示

2025届高考模拟作文“物微情浓”写作思路导引及范文展示

高考模拟作文“物微情浓”写作思路导引及范文展示文题展示一片薄薄的、浅黄色的槐树叶,承载了挥之不去的乡愁;一只小小的、被踏扁了的风筝,触发了鲁迅对人生的理性思考;一个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寄托了朱自清与父亲催人泪下的深情;几只争落向阳暖枝的莺鸟,撩拨了白居易深爱早春的心弦……不起眼的树叶,寻常的风筝,易被忽略的背影,小小的莺鸟……生活中有许多常见的、细微的事物,却饱含着浓浓的真情。

请以“物微情浓”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

思路导引这是一篇有材料的命题作文。

材料给了我们引导、启发。

何物?“一片槐树叶”“一只风筝”“一帧背影”“几只莺鸟”……何情?“挥不去的乡愁”“对人生理性的思考”“催人泪下的亲情”“对春天的热爱”。

平常生活中寻常的、不起眼的小物件却能够牵引出对成长的感悟、对生活的思考。

这类题目类似于“谢谢你送给我的礼物”“------触动我的心灵”等常写命题。

写作时要扣住“物”和“情”做文章,双管齐下,双线并行。

关于“物”,可以写:什么物?从何来?有何特殊意义等;至于“情”,可以学习《阿长与山海经》中的情感线,越来越浓或从无到有或由厌恶到喜欢……总之,写真实、写出波澜,还要写出深度。

好文欣赏物微情浓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又是一年中秋,那皎洁的月啊,照亮思念的路,凝聚团圆的情。

明月照古今,中秋话团圆,岁月流转,那一轮月华始终承载着人们对家乡的眷恋,也闪烁着我的往事。

大概四五岁时,从老家回城里的那天晚上,天是黑的,风很凉,月亮在那山头的最高处挂着,那么亮,又那么小,我抬头望,声沙沙,叶沙沙,月光透过叶隙斑驳地洒在地上,月也沙沙,那时候我还小,曾以为它是如同水一样的东西,我叫嚷着停车,蹲在地上伸手去抓月光,却什么也抓不着,可我依然纯纯地笑,我想,我是喜欢看这月的柔。

它柔得如同老家屋外吹来的柔和的风。

等到大一点,到了三四年级,我坐在桌前绘制中秋节的手抄报,月亮似乎会唱催眠曲,渐渐地,我睡意渐浓,迷迷糊糊地昏睡过去。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权衡选择类作文写作指导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权衡选择类作文写作指导

权衡选择类作文指导一、理概念,明特点所谓“权衡与选择”,就是命题者给出有争议、有分歧的材料,让考生结合自身体验进行研究、探讨,通过权衡、比较,然后进行选择,最终得出观点并写出一篇文章。

该类题目,围绕作文的探究性,加强了对理性思维和理性表达的引导。

这一类型的考题,常常在材料中展现出矛盾与对立,可能以多则材料的形式出现,也可能在一则材料中呈现出多个不同的选项。

一般而言,考生可以根据“你认为哪一则更合适?”等任务指令语判定其是否属于此类任务驱动型作文。

二、读真题,懂辨别【2020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

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

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

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

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

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

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

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主题关键词: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材料分层:第一层:讲述齐桓公、管仲、鲍叔牙的历史故事,帮助学生了解历史人物,点出齐桓公“桓公重用管仲”“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之功。

第二层:孔子点评历史人物,强调管仲的历史作用;司马迁介绍天下评价,人们多赞赏鲍叔牙知人。

▲挖掘三个人的优点并权衡比较:要深入挖掘历史人物身上的闪光点,联系现实进行比较权衡,三个人物都要写,重点突出一个人物。

管仲角度:管仲之才,管仲治国追求;真正的爱国不是愚忠一人,而是热爱齐国,复兴齐国。

高考思辨类作文写作指导

高考思辨类作文写作指导

高考思辨类作文写作指导思辨类作文是高考写作中的一种重要题材,要求考生通过对问题的全面思考和合理推理,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论证,并能够进行逻辑思辨和批判性思考。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高考思辨类作文的写作指导,希望能够给广大考生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一、审题与思考1. 仔细审题:审题是作文写作的第一步,必须准确理解题目要求,明确要求你讨论的问题是什么,并决定你要采取的立场。

2. 多角度思考:思辨类作文要求你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深入挖掘问题的内涵和外延,为了准确把握问题,你可以从历史、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层面进行思考,形成全面的观点。

3. 收集素材: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要尽可能收集相关的素材和事实,可以通过阅读书籍、报纸、杂志、网上资料等途径获取信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二、结构与写作1. 引入:引入部分需要引起读者的兴趣,并简要说明你要讨论的问题。

可以使用引话、引述材料、提问等方式来引入。

2. 论证:论证是整篇思辨类作文的核心部分,要对所选择的立场进行全面论证和辩证。

可以采用举例、引用专家观点、列举数据等方式进行论证。

3. 对立观点:在论证部分,要考虑到不同的观点,特别是对立的观点,并进行逻辑推理和分析,用事实和论据打破对立观点的弱点。

4. 结论:结论要明确表达你对问题的立场和观点,可以进行总结和回顾,强调自己的观点并给出合理的建议或者解决方案。

三、写作技巧与注意事项1. 逻辑严密:思辨类作文要注意逻辑性,论证过程要有条不紊,要能够清晰地展现思路和观点。

2. 语言准确:语言表达要准确简洁,避免使用模糊词语和空洞的概念,要用具体的事例和证据来支持观点。

3. 语句流畅:要避免长句子和重复使用的词汇,要注意句与句之间的过渡和衔接,使文章的表达更为流畅。

4. 章节分明:可以根据内容的逻辑关系进行合理的分段,使读者容易理解文章的结构和思路。

5. 时间控制:在高考作文中,时间是非常有限的,要合理安排时间,掌握好写作进程,尽量避免时间不足导致写作质量不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作文指导:高考作文的写作思路一、置换法 1.如果所给的作文题目、话题或材料是借喻性质的,那么这时就可使用本体去置换喻体。

如山东高考作文题:请以“春来草自青”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

②自定立意。

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④文体特征鲜明。

命题人给了我们比喻的喻体,本体呢,思考可知道“春”的本体可以是信心,可以是毅力,可以是机遇,也可以是改革,是友谊,是爱心,是互助,是合作,是诚信,等等。

“草自青”的本体可以是欣欣向荣的局面,可以是辉煌的成功,也可以是双赢的结果,等等。

我们展开联想,用一个又一个的本体去置换喻体,写什么的问题也就立马解决了。

2.如果所给的作文题目或话题中的相关词语具有多义性,那么这时可用具有单一语义的词语置换具有多义的词语。

例如重庆高考作文题:《现代汉语词典》对“自然”的释义有:①自然界。

②自由发展;不经人力干预。

③不勉强;不局促;不呆板。

…… 请以“在自然中生活”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以“在自然中生活”为题目,“自然”怎么理解?这是立意的关键。

命题人想我们之所想,给了我们三个义项进行诠释。

我们只要用其中的一个义项去置换“自然”,那么也就容易迅速立意,打开思路。

如果“自然”是指自然界,那么“在自然中生活”,也就是在自然界中生活,这样我们可以谈环保等。

如果“自然”是指自由发展,不经人力干预,那么“在自然中生活”,也就是在自由发展中生活,这样我们可以谈教育中的张扬、发展个性等。

如果“自然”是指不勉强,不局促,不呆板,那么该如何理解呢?我们可以通过造句的方式来看一看:态度很自然;他是初次演出,但演得挺自然。

这么说来,“在自然中生活”,也就是大大方方,也就是凡事能够深入进去融入其中。

明白了这些,我们谈什么,也就一目了然了。

3.如果所给的作文题中含有代词,那么这时可用代词所代的事物去置换作文题中的代词。

例如上海高考作文题:平常大家关注更多的也许是“我们”,如果把视线转向“他们”,你会看到什么,又会想到什么?请以“他们”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800字。

(2)不要写成诗歌。

(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世界就是由“我们”与“他们”组成的,心中如果只有“我们”,自然世界是不完整的。

遗憾的是,现在只关注自己的人太多了,无论何时何地,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哪里还有他人?这样的世界,又怎么会是一个和谐的世界。

我们把视线转向“他们”,会看到什么?会看到贫穷,会看到富贵,会看到不公,会看到进步,会看到文明,等等。

会想到什么?会想到共同富裕,会想到平等,会想到感恩,会想到正义等。

“他们”是谁?可以是农民工,可以是干部子弟,可以是下岗工人,可以是一掷千金的大款,可以是沿街乞讨的老人,等等。

这么一置换,自然也就打开了思路。

二、补充法所谓补充法,是指通过给标题或话题补出相关的句子成分来打开思路的方法。

例如安徽高考作文题:请以“带着感动出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

②文体自选。

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⑤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打开思路,写好“带着感动出发”,需要思考三个问题。

一是谁带着感动出发。

也就是补出标题的主语,可以是你(你们),可以是我(我们),可以是他(他们)。

二是什么样的感动,或者说是为什么感动。

联系实际,汶川大地震中,老师舍生救学生,我们为之感动;救援人员不怕疲劳,日夜奋战,我们为之感动;群众排队捐款、献血,我们为之感动。

具体到个人,温总理第一时间在第一线指挥,我们感动;民警蒋小娟为灾民的孩子喂奶,我们感动。

让人感动的原因很多,让人感动的事例很多。

三是带着感动出发的结果。

带着感动出发,其结果将产生更多的感动,从而使更多的人带着感动出发! 再如广东高考作文题:请以“不要轻易说‘不’”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之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800字。

可以通过给标题补充状语的方法来打开思路。

不要轻易说“不”,不是不能说“不”,而是不要轻易说。

很多时候我们可以策略一些,这并不是要接受、认可,轻易说“不”的结果,往往使我们受到不必要的伤害。

比如面对同事、同学、朋友、家人的正当请求,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不”,往往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拉大了与他们的距离,使双方变得越来越疏远。

不要轻易说“不”,是智慧的表现,是道德的要求。

明白了这些,我们的立意、选材也就有了取舍的空间,写出与众不同的好文章,也就成了一件容易的事。

再如浙江高考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都市和乡村,是我们栖居的空间;都市生活和乡村生活,是我们平凡的生活。

当我们从平凡中回望时,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触和期待。

请以“触摸都市”或“感受乡村”为题,写一篇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注意】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

无论是“触摸都市”中的“触摸”,还是“感受乡村”中的“感受”,都是用心去触摸,用心去感受。

即给“触摸”、“感受”补充状语。

也就是说,我们所写的,应该是都市或乡村中能够在我们心灵的湖泊上激起波澜最起码是涟漪的人、事、物或观点。

这样,我们所写才可能充满与众不同的个性,而不是些人云亦云的内容。

具有鲜明的个性,能够给人以陌生的新意,自然会让阅卷老师喜欢! 三、扩展法例如湖南高考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是唐代诗人韩愈的名句。

诗句的意思是说,在滋润如酥的初春细雨中,春草发芽,远远望去,一片淡淡的绿色,可是走近后,却只见到极为稀疏的草芽,绿色反而感觉不到了。

诗句的意境是美的,隐含的哲理也很丰富。

它使我们领悟到:置身太近,有时反而感受不到实际存在的东西;要把握某一事物,有时需要跳出这一事物;人对事物的看法与对美的感受同距离是有关系的……其实,生活中的许多事物和现象都含有这两句诗的意境与哲理,关键在于你的观察和体会。

请根据自己阅读诗句所体会到的意境与哲理,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注意】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不要照抄或扩写材料。

③所写文章符合文体要求。

如何立意?命题人已经给了我们三个角度,我们可以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看哪一个认识深刻,哪一个手头有材料,我们就用哪一个。

除此之外,还可以谈从全局把握问题,才能看得清,看得准;还可以谈在思想上先做一个冷静的旁观者,才能搞清事实真相,从而做一个能够正确解决问题的参与者,等等。

再如福建高考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三个人走进商店。

一个人买了一瓶果汁,说:“我喜欢甜的。

”一个人买了一杯咖啡,说:“我就喜欢这又苦又甜的滋味。

”还有一个人买了一瓶矿泉水后说:“我喜欢淡淡的矿泉水。

”四、变换角度法一些材料作文,往往需要从不同角度对所给材料进行审视,以发现能够打开我们思路的角度。

例如全国Ⅱ卷:南太平洋的小岛上,有很多绿海龟孵化小龟的沙穴。

一天黄昏,一只幼龟探头探脑地爬出来。

一只老鹰直冲下来要叼走它。

一位好心的游客发现了,连忙跑过去赶走老鹰,护着小龟爬进大海。

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沙穴里成群的幼龟鱼贯而出——原来,先出来的那只幼龟是个“侦查兵”,一旦遇到危险,它便缩回去,现在它安全到达大海,错误的信息使幼龟们争先恐后地爬到毫无遮挡的海滩。

好心的游客走了,原先那只在等待时机的老鹰又飞了回来,其它老鹰也跟过来了。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看了这则材料,谁也知道游客是好心办坏事。

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无知。

如果知道幼龟是“侦察兵”的话,自然也就不会帮倒忙了。

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事例也不少。

*时期的围湖造田、毁林造田,都是典型。

拿现在来说,许多家长不懂教育规律,只抱着为孩子未来着想的美好心愿,对孩子实行棍棒教育,严重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使孩子的身心受到极大伤害。

许多地方领导,不懂市场不懂企业,只抱着船大才能抗风浪的观点,盲目要求企业一再扩张,结果使很多企业破产倒闭。

从成群的幼龟这个角度来说,它们没有对得到的信息进行思考,只是绝对相信,才造成了被老鹰叼走的悲剧。

这提示我们,要善于动脑思考,综合考虑各种渠道得来的信息,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如果不是这样,而是听见风就是风,听见雨就是雨,又怎么不会吃亏上当呢? 从老鹰这个角度来说,为了达到目的,即使遇到了挫折,也不放弃,而是在耐心等待时机。

如果被游客赶走就不再前来,那么自然也就不能够捕捉到幼龟了。

它们不仅在游客走后又来了,而且还耐心等待,结果抓捕幼龟的机会就来了。

这对于我们人类来说,不也是一种启示吗? 再如北京高考作文题:课堂上,老师说:“今天我们来做个小实验。

”随后,他拿出一个装满石块的玻璃广口瓶,放在讲台上,问道:“瓶子满了吗?”所有学生答:“满了!”“真的?”老师从桌下拿出一小桶沙子,慢慢倒进去,填满石块的间隙,“满子吗?”学生们若有所思。

老师又拿来一壶水倒了进去,直到水面与瓶口持平。

“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老师问道。

课堂活跃起来。

一个学生说:“很多事情看起来到达了极限,实际上还存在很大空间。

” 一个学生说:“顺序很重要。

先放这桶沙子,有此石块肯定就放不进去了。

” 一个学生说:“对,得先放石块。

有些分量重的东西就得优先安排。

” 一个学生说:“也不一定,先沙子和水就一定不行么?” …… 请就以上材料,展开联想,自定角度,写一篇文章。

题目自拟,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少于800字。

自定角度,其实前三个学生所说的就都是很好的立意角度。

我们如果对其中的一个有深刻的认识,而且手头还有材料,就不妨直接用一用。

这则材料还说明思维方式很重要,有了独辟蹊径的思维方式,往往看似不能解决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还说明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我们想办法,困难总是能够解决的。

这两个立意角度也不错。

再如湖北高考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你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你是随手把树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一只长了癣的流浪狗走近你,你是怜悯地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电梯门打开,你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推人?一个盲人和你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你会搀那盲者一把吗?你与别人如何擦肩而过?你怎么从小贩手中接过找来的零钱?你如何低头系上自己松了的鞋带?你,独处时如何与自己相处? 请根据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展开联想,思考如何对待自然,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自己。

自选角度,以《举手投足之间》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定立意,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以《举手投足之间》为题,写什么?材料中的八个例子,都小得有些微不足道。

可正是这些微不足道,透露了我们思想深处的秘密,这就是我们的修养、道德、文明程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