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常见双音节虚词

合集下载

近义词、虚词、成语

近义词、虚词、成语

【创新设计】新人教版一、常用的双音节近义实词辨析顺口溜(列举100组)说明:此顺口溜旨在辨析易混词。

所举这些词语的义项并没有概括完全,复习时,还应以《现代汉语词典》为依据,对词语的义项进行全面把握。

1.⎩⎪⎨⎪⎧行为恶劣用卑劣品质低下用卑鄙 2.⎩⎪⎨⎪⎧伤心痛苦用悲痛极度悲哀用悲恸3.⎩⎪⎨⎪⎧ 意志不坚用薄弱感情不强用脆弱4.⎩⎪⎨⎪⎧ 言行荒唐用放诞行为放纵用放荡 5.⎩⎪⎨⎪⎧ 进行改动用窜改恶意改动用篡改 6.⎩⎪⎨⎪⎧ 法律制度用法制依法治理用法治 7.⎩⎪⎨⎪⎧ 默默无言用默然不放在心用漠然 8.⎩⎪⎨⎪⎧ 双方连通用沟通暗中勾结用勾通9.⎩⎪⎨⎪⎧ 改换形象用化装梳妆打扮用化妆 10.⎩⎪⎨⎪⎧ 骄傲自满用骄气意志薄弱用娇气11.⎩⎪⎨⎪⎧ 水流聚集用交汇会合相交用交会 12.⎩⎪⎨⎪⎧ 用尽心思用刻意久怀坏心用蓄意13.⎩⎪⎨⎪⎧ 随意游玩用漫游到处游玩用周游 14.⎩⎪⎨⎪⎧ 恳切希望用祈求请求给予用乞求15.⎩⎪⎨⎪⎧ 赶走除掉用驱除去病除魔用祛除 16.⎩⎪⎨⎪⎧ 原来意图用本意本来意义用本义17.⎩⎪⎨⎪⎧ 突然中止用戛然声音嘹亮用嘎然 18.⎩⎪⎨⎪⎧ 安闲散步用徜徉心中犹豫用徘徊19.⎩⎪⎨⎪⎧ 无中生有用捏造模仿不真用伪造 20.⎩⎪⎨⎪⎧ 具体财物用物资客观事物用物质21.⎩⎪⎨⎪⎧ 扶助平辈用扶养扶助晚辈用抚养 22.⎩⎪⎨⎪⎧ 对下细听用倾听对上细听用聆听23.⎩⎪⎨⎪⎧ 改变看法用刮目又怕又恨用侧目 24.⎩⎪⎨⎪⎧ 言行扼要用简洁简便快捷用简捷25.⎩⎪⎨⎪⎧ 惊讶赞叹用惊叹惊讶诧异用惊异 26.⎩⎪⎨⎪⎧ 特征记号用标志漂亮美丽用标致27.⎩⎪⎨⎪⎧过度使用用滥用胡乱使用用乱用28.⎩⎪⎨⎪⎧设法取得用谋取非法谋取用牟取29.⎩⎪⎨⎪⎧开始使用用启用重新任用用起用 30.⎩⎪⎨⎪⎧让出职位用让位位让贤人用让贤31.⎩⎪⎨⎪⎧ 发生变化用变换变化无序用变幻 32.⎩⎪⎨⎪⎧ 疑虑消释用涣然光彩一新用焕然33.⎩⎪⎨⎪⎧ 思想过旧用陈腐东西过时用陈旧 34.⎩⎪⎨⎪⎧ 不求名利用淡泊感情不深用淡薄35.⎩⎪⎨⎪⎧ 已付定钱用定金未付定钱用订金 36.⎩⎪⎨⎪⎧ 发生变化用改变变得更好用改善37.⎩⎪⎨⎪⎧ 精细美观用精致精密细致用精细 38.⎩⎪⎨⎪⎧ 彼此响应用相应互相衬托用相映39.⎩⎪⎨⎪⎧ 辨别好坏用鉴别辨别欣赏用鉴赏 40.⎩⎪⎨⎪⎧ 实地调查用考察检查衡量用考查41.⎩⎪⎨⎪⎧ 补充空缺用填补补够不足用弥补 42.⎩⎪⎨⎪⎧ 留给后代用留传事件传开用流传43.⎩⎪⎨⎪⎧ 主动公布用披露走漏消息用泄露 44.⎩⎪⎨⎪⎧ 逐渐受侵用侵蚀思想受腐用腐蚀45.⎩⎪⎨⎪⎧ 固体融化用融解溶于液体用溶解 46.⎩⎪⎨⎪⎧ 高深莫测用神秘非常奇妙用神奇47.⎩⎪⎨⎪⎧ 法规生效用施行付诸行动用实行 48.⎩⎪⎨⎪⎧ 不良爱好用嗜好特别喜欢用癖好49.⎩⎪⎨⎪⎧ 沿袭采用用袭用经常使用用习用 50.⎩⎪⎨⎪⎧ 推卸推辞用推脱借故拒绝用推托51.⎩⎪⎨⎪⎧ 和平条约用和约简单合同用合约 52.⎩⎪⎨⎪⎧ 理解错误用误解故意错解用曲解53.⎩⎪⎨⎪⎧ 相信依赖用信赖相信无疑用信任 54.⎩⎪⎨⎪⎧ 好的影响用熏陶坏的影响用熏染55.⎩⎪⎨⎪⎧ 欢乐兴奋用欢欣喜爱心情用欢心 56.⎩⎪⎨⎪⎧ 弄清敌情用侦察调查犯罪用侦查57.⎩⎪⎨⎪⎧ 强调事业用终生切身之事用终身 58.⎩⎪⎨⎪⎧ 寄居别处用作客去当客人用做客59.⎩⎪⎨⎪⎧敷衍粗心用草率态度随便用轻率60.⎩⎪⎨⎪⎧到期停止用截止中途停止用截至61.⎩⎪⎨⎪⎧清楚知道用熟悉技能熟练用熟习 62.⎩⎪⎨⎪⎧审阅修订用审订审查决定用审定63.⎩⎪⎨⎪⎧ 验证理论用实验察看性能用试验 64.⎩⎪⎨⎪⎧ 聚集事物用收集寻找聚集用搜集65.⎩⎪⎨⎪⎧ 行使权利用自治克制自己用自制 66.⎩⎪⎨⎪⎧ 变得落后用退变发生质变用蜕变67.⎩⎪⎨⎪⎧ 指责不当用委屈事情原委用委曲 68.⎩⎪⎨⎪⎧ 投降屈服用降服制服对方用降伏69.⎩⎪⎨⎪⎧ 行动踪迹用行迹举动神色用形迹 70.⎩⎪⎨⎪⎧ 整体缩小用压缩减去部分用减少71.⎩⎪⎨⎪⎧ 谋求利益用营利获得利益用赢利 72.⎩⎪⎨⎪⎧ 提出疑问用质疑否定情况用置疑73.⎩⎪⎨⎪⎧ 不再进行用停止受阻不前用停滞 74.⎩⎪⎨⎪⎧ 请人原谅用包涵里面含有用包含75.⎩⎪⎨⎪⎧ 告诉别人用反映相应结果用反应 76.⎩⎪⎨⎪⎧ 有意显露用揭露显露出来用暴露77.⎩⎪⎨⎪⎧ 不守规定用违反触犯法规用违犯 78.⎩⎪⎨⎪⎧ 郑重说明用申明公开表态用声明79.⎩⎪⎨⎪⎧ 检查观察用查看认真细看用察看 80.⎩⎪⎨⎪⎧ 叫人犯错用怂恿放纵错误用纵容81.⎩⎪⎨⎪⎧精心喂养用哺养爱护教养用抚养 82.⎩⎪⎨⎪⎧由好变坏用退化腐化堕落用蜕化83.⎩⎪⎨⎪⎧ 希望夺冠用问鼎夺得第一用夺冠 84.⎩⎪⎨⎪⎧ 心里悲痛用心酸痛苦悲伤用辛酸85.⎩⎪⎨⎪⎧ 学习能力用学力学习经历用学历 86.⎩⎪⎨⎪⎧ 恭敬送上用呈献显露出来用呈现87.⎩⎪⎨⎪⎧ 摘录要点用摘要选择要点用择要 88.⎩⎪⎨⎪⎧ 最终完成用终止中途停止用中止89.⎩⎪⎨⎪⎧ 没有误差用准确没有错误用正确 90.⎩⎪⎨⎪⎧ 品行不好用不肖轻视小看用不屑91.⎩⎪⎨⎪⎧坚忍刻苦用坚苦艰难困苦用艰苦92.⎩⎪⎨⎪⎧水平档次用品位体会玩味用品味93.⎩⎪⎨⎪⎧志趣情绪用意气忠于朋友用义气 94.⎩⎪⎨⎪⎧多方聚集用云集聚在一起用聚集95.⎩⎪⎨⎪⎧ 筹划谋划用策划指使鼓动用策动 96.⎩⎪⎨⎪⎧ 朗读背诵用吟诵高声赞颂用吟颂97.⎩⎪⎨⎪⎧ 主观不满用遗憾客观欠缺用缺憾 98.⎩⎪⎨⎪⎧ 物资短缺用紧缺供不应求用紧俏99.⎩⎪⎨⎪⎧包含在内用包括全部包罗用囊括 100.⎩⎪⎨⎪⎧校对订正用校正指教改正用教正二、高考易用混的20组虚词1.【从而 进而 因而】 从而: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重在表目的关系和因果关系。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18个文言虚词课件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18个文言虚词课件
(9)“何得”:怎么能。例:生之者甚少 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
(10)“何加”:有什么益处。万钟于我何 加焉!
(11)“何其”:多么。例:何其衰也!
2.情势为“如 …… 何”译为 “把…… 怎么样”。①如太行、王屋何?
②其如土石何? 【无何】译为“不久”“没多久” 如: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宰 悦,免成役
1.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 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⑴而已:放句末, “罢了”。 1.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 2.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 控于地而已矣。
⑵而后:以后,后来。 1.假诸人而后见也。 2.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⑶而况:“何况”,更何况。 1.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
(2)“若夫”:是用在一段话的开头、引起论述的词。 近似“要说那”、“像那”的意思。 例: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3)“若定”:心中有数,从容不迫。指挥若定
(4)“若干”:约计之词,相当于“几许”、“多少”。 例:车后若干递送夫。 《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 就是车子后边有几个递茶送水的人。
塞翁失马——选自《淮南子》
通“伪”,假装 假装
①安有为天下阽diàn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 哪里有治理天下,(已经)危急到这般地步,可 是主上不震惊的呢? 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动哉! 治理国家的一国之君不要使自己被积威所胁迫啊! ③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 ①此何遽不为福乎? • 这怎么就不能变成一件好事呢?
• ②处遂改励,终为忠臣。 • 周处听后就改过自新,终于成为一名忠
臣。
①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这不是离人远看起来小而近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城。 带着峨冠(峨冠是宋朝士子比较流行带的一种帽子, 那种高高的帽子)、而且长着很多胡子的就是苏东 坡。

语文双音节词举例

语文双音节词举例

语文双音节词举例
语文双音节词是语文学习中常见的一类词汇,它们出现在古今文言散文和现代白话文中,被广泛使用,红楼梦、水浒传、儒林外史、三国演义等名著中大量出现双音节词。

双音节词也是语文学科考试中的重点,易混淆,让学生们困惑。

下面,就来说说语文双音节词吧!
双音节词是指有两个音节的词,如:“知识、做事、优良、广播、晚餐”。

常见的双音节词有大量的有趣的形容词以及名词,比如“沉稳、可怕、深邃、风骚、惊叹、丰盈、模糊、杰出、凌厉、桀桀、排斥、俊俏”等等。

另外,在古代文言文中,双音节词的押韵也非常重要,通常可以在句中末尾出现。

比如“如花似玉,两双美眸,招魂伤魄,唯情知其真”。

另外,也有许多古诗文中经典的双音节句,比如“秋风萧瑟,白雪纷纷,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等。

在现代文中,双音节词也有着广泛的用途,如:“晴朗、密密、脆弱、急诊、假装、跌落、看不见、困惑”等。

用在句中也能够形成优美的押韵。

比如:“就这样活着,累累如海洋,几度苍凉,几度恍惚;茫茫陌路,离别又相遇,历尽苦难,收获成长”。

双音节词是语文考试中重要的考查内容,只有掌握了双音节词汇的正确使用,才能在考试中拿到高分。

因此,学习双音节词汇的过程不仅需要死记硬背,还要重点研究双音节在不同文章中的运用规则及其蕴含的意义,结合典型句型的分析加以熟练掌握。

总的来说,学习双音节词汇既表现为学习发音,又表现为学习习语,从而熟悉掌握常用的双音节词汇,加强对其用法及意义的理解。

只有把双音节词汇融入语文知识体系中,才能在考试中轻松拿到高分。

常见双音节虚词

常见双音节虚词

常见文言双音节虚词用法及意义双音节虚词:文言文中有些原为两个单音节词(有的两个都是虚词,有的一个是虚词,一个是实词),发展到白话中变为一个双音节虚词。

如:“吾祖死于是”的“于”是“在”,“是”指“捕蛇这件差事”,不同于现代汉语的连用“于是”。

此外还有,“无论”“可以”“从而”“其实”“虽然”等,都不能用现代汉语的意思来解释。

1.不啻:副词性结构,表示不限制在某种范围之内,但可以根据语境灵活表意,一般可译为“不止、不亚于、无异于、至多”等意义。

例如:视百家、百数十年以前不啻增二十倍焉。

举家庆贺,虽连城拱璧不啻也。

2.比及(比至、逮至):比,作介词,表示到达的时间或处所;可译为:等,等到。

比及,介词性结构,用来表示预期的时间或已至的时间,可译为“等到了”。

例如:毛遂比至楚,与十九人议论,十九人皆服。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3.得无(得亡、得微):副词。

主要表达两种语气:①揣测性疑问语气,可译为“该不会、莫非、恐怕”等;②反问语气。

可译为“能不”。

例如:日食饮得无衰乎?得无教我猎虫所耶?、4.而后:副词性结构,表示经过一定的条件或时间后方能怎么样,可译为“才、方才”等。

例如: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月而后成。

5.而况:连词性结构,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常含有反问语气,可译为“何况”。

例如:今以钟罄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柧乎!6.而已:助词性结构,放在句末,相当于“罢了”。

例如: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一桌、一椅、一扇、一扶尺而已。

7、否则:“否”是“不然,不这样”的意思,“则”是“就”的意思,“否则”可译为“不然就”8.何其(胡其、曷其、奚其):常见用法有两种①代词性结构,可以表示询问或反问,与“何”用法一样,可译为“为什么、怎么”;也可以表示对程度的询问,兼有感叹意味,可译为“为什么这样……”“怎么会这样……”。

②副词性结构,用于感叹句中,表示程度深,可译为“多么,怎么”。

高考语文文言文易考双音节词完整版

高考语文文言文易考双音节词完整版

高三文言文双音节词整理A【阿谀】ēyú迎合别人的心意,说奉承话。

《后汉书·杨震传》:“其~取容者,则因公褒举,以报私惠。

”【哀鸿】比喻无家可归、呻吟呼号的灾民。

流离百室,~满地悲戚。

”【哀矜】怜悯【爱服】心甘情愿地服从.【隘慑】àishè极度悲伤.《荀子·礼论》:“其立哭泣哀戚也,不至于~伤生。

”【安厝】1.安葬.《三国志·蜀书·先主甘皇后传》:“园陵将成,~有期。

”2.停灵待葬或浅埋以符改葬.《红楼梦》:“且说贾政等送殡到了寺内,~毕,亲友散去。

”【安堵】安居;不受骚扰. “百姓士民,~旧业。

”也作“案堵”“按堵”。

【岸忽】傲慢.【暗昧】1.含糊,不鲜明。

《论衡》:“明著其文字,不当~。

”2.愚昧.陈子昂《谏用刑书》:“愚臣~,窃有大惑。

”3.隐秘之事.《汉书·王商传》:“天子以为~之过,不足以伤大臣。

”【敖倪】áoní轻慢;轮蔑。

《庄子·天下》:“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于万物。

”【聱牙】1.文词艰涩,读不顺口。

《进学解》:“周诰殷盘,佶屈~。

”2.违背;抵触;不和谐。

苏轼《上皇帝书》:“其间一事~,常至终身沦弃。

【鏖糟】1.拼死杀敌。

2.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

3.肮脏,不干净。

B【拔茅】指引荐推举。

【把袂】握人手臂,以示亲热。

梁元帝《与萧挹书》:“何时~,共披心腹。

”【板荡】社会动荡不安,政局不稳定。

《晋书·惠帝纪论》:“生灵~,社稷丘墟。

”【邦畿】古代指天子直辖地,后泛指国境疆域。

《诗经·商颂·玄鸟》:“~千里,维民所止。

”【邦彦】国中杰出有才德的人。

【榜掠】用鞭子或板子拷打。

《汉书·孙宝传》:“下狱复治,~将死卒无一辞。

”【拔尤】选拔超众的人才.【抱冰】比喻含辛茹苦自动图进。

【抱璞】此词源于卞和献和氏璧而得罪断脚的故事。

后比喻怀才不遇,也比喻保持本色。

常见文言文双音节词90例

常见文言文双音节词90例

常见文言文双音节词90例1.行李:古,出使的人,如“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今,行装。

2.师徒:古,军队士兵,如“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今,师傅与徒弟。

3.左右:古,动词,调遣,如“惟君左右之”;今,名词,表示大约,不确定。

5.致死:古,效死命,如“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今,导致死亡。

6.丈夫:古,男子,如“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今,妻子的配偶。

7.其次:古,进驻,如“余何面目以视于天下乎?越君其次也”;今,次一等的。

8.行政:古,施行政令,如“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今,国家机关的管理工作。

9.地方:古,土地方圆,如“地方百里而可以王”;今,某一区域。

10.东面:古,脸朝东,如“东面而视”,今,东边。

11.面目:古,面部,如“于是河伯始旋其面目”;今,面貌。

12.至于:古,到了,达到,如“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到……结局,如“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到……时候,如“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今,表示另提一事。

13.大方:古,专家、学者,内行的人,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今,对财物不计较,言谈举止自然。

14.以致:古,两个词,而招致,有动词性,如“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今,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

15.非常:古,意外的变故,如“以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不寻常,作形容词,如“非常之谋难于猝发”;今,程度副词。

16.细说:古,小人的谗言,如“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今,详细说明。

17.足下:古,对人的尊称,如“再拜奉大将军足下”;今,脚下面。

18.幼稚:古,小孩子,如“幼稚盈室,并无储粟”;今,形容头脑简单或缺乏经验。

19.人事:古,做官,如“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今,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

20.扶老:古,竹制手杖,如“策扶老以流憩”;今,搀扶老人。

21.怀抱:古,思想抱负,如“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今,怀里抱着。

文言文常见常考双音节词100例

文言文常见常考双音节词100例
平定变乱
39
具狱
天长县鞫王甲杀人,既具狱.,敞见而察其冤。
(《宋史•刘敞传》)
>7*-^定案
40
决裂
决裂诸侯,剖符于天下。(《战国策•秦策二》)
分割
41
亢礼
公卿以下皆卑奉之,独汲黯与亢礼。(《纲鉴
易知录》)
彼此以平等礼节相待
42
口实
臣君者,岂为其口实.,社稷是养。(《左传•襄 公二十五年》)
俸禄
今滨江湖郡率少蚕桑,民资渔採以助口实..。
(《后汉书•刘般传》)
食物
能作训辞,以行事于诸侯,使无以寡君为口.
实。(《国语•楚语下》)
话柄,借口
其秋病卒,黎庶追思,以为口实。(《三国
志•蜀书•诸葛亮传》)
谈话的资料
43
宽假
且宽假延期,必不敢有爱。(《答刘歆书》)
宽容,宽纵
44
款附
彼虽新胜,其众亦疲,惧吾再举,故款附以
图自安。(《宋史•刘韐传》)
高者随才品叙用.。(《抱朴子•审举》)
分等级选拔任用
82
恂恂
恂恂儒者而笔能杀人。(《严祺先文集序》)
谦恭的样子
83
训诂
雄少而好学,不为章句,训诂 通而已,博览
无所不见。(《汉书•扬雄传上》)
解释古书文义
84
有差
乃赐边民谷帛牛马有差,赖以存活者众。(《兀 史•彻里传》)
不一,有区别
85
有间
立有间,有二鸿飞而过之。(《管子•霸形》)
从弟穆亦有美誉,欲陵折.
50
陵折
。(《晋书•周
压倒折服
传》)
51
流移
会稽东冶县人有入海行,遭风流移至瀆州者。

语文双音节词语

语文双音节词语

汉语双音节词语,就是由两个音节构成的词或短语,这两个音节一般是两个汉字组成的。

比如:双音节词:汉语、英语、辛勤、劳动、热爱、白天;双音节短语:打败、风吹、雨打、下雪、快跑、嘴馋。

文言文中的双音节词语有:1.不强:不勉强2.悲嗟:悲叹3.雅意:向来中意4.咨禀:咨询票告5.饮膳:饮食6.课试:考核7.中夜:半夜8.近侍:亲近的大臣/太监9.低乐:快乐10.愀然:悲伤的样子11.周给:接济12.先达:贤人名士13.重午:端午14.锐意:专注于15.无复:再也没有16. 夷然:平静的样子17.向者:从前18.至是:到这时19.怃然:悲伤的样子20.收系:逮捕拘禁21.劲敌:强大的敌人22.图籍:地图兵籍23.具言:具体说24.门限:门槛25.勤王:救援君王26.扫地:完全地27.处分:处理办法28.直趋:直捣29.及至:等到到了30.斥候:侦察兵31.颐望:左顾看32.本作:农业33.便宜:自行决断34.俚语:俗语35.诚宜:石确实应该.36.狱成:案件已定37.按视:巡视38.出知/入知:出朝39.何者:为什么40.叛卒:叛乱的士兵41.耸观:围观42.何以:凭什么43.累官:多次升官44.慷既:豪爽45.腾查:纷至踏来46.敏悟:聪明47.衔怒: 心怀愤怒48.为逆:作乱49. 不若:不如50.边夷:边远的地方51.善后:维护52.议者:主谋划的人53.纠发:检举54.不能:没有55.排抑:排斥56.续至:连续送达57.问劳:抚慰58. 少旧:年少时交的朋友59.权臣:当权大臣60.班师:掉回军队61. 甚至:周到62. 默然:无言以对63.练习:熟悉64.街遇:巡街的土兵65. 启视:打开看66.故事:旧的典章制度:67. 致礼:表达68.用事:执掌权柄69.伐阅:功劳经历70. 由是:因此71.遣嫁: 女子出嫁。

高考语文虚词18个

高考语文虚词18个

高考语文虚词18个一,而1. 用作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一)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蟹六跪而二螯.(《劝学》)(二)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三)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石钟山记》)(四)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五)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六)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 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说》)2. 用作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记王忠肃公翱事》)3. 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二,何1. 用作疑问代词.(一)单独作谓语,问原因,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作宾语,主要代处所和事物,可译为"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大王来何操(《鸿门宴》)(二)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2. 用作副词.(一)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二)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3. 复音虚词"何如""何以".(一)"何如"常用于疑问句中,表疑问或诘问,相当于"怎么样"或"什么样".樊哙曰: "今日之事何如"(《鸿门宴》)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信陵君窃符救赵》)君以袁某为何如人哉(《谭嗣同》)(二)"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根据"以"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等.荣禄遇足下素厚,足下何以待之(《谭嗣同》)何以战(《曹刿论战》)三,乎1. 用作语气助词.(一)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几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 岂有相公此时出见客乎(《报刘一丈书》)欲安所归乎(《赤壁之战》)(二)表测度语气,可译为"吧".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三)用于感叹句,可译为"啊""呀"等.呜呼!熟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四)用在句中的停顿处.胡为乎遑遑何之(《归去来辞》)2. 用作介词相当于"于". 生乎吾前……(《师说》)3. 可作词尾.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四,乃1. 用作副词.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就""这才"等; 也可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是逆转相背的,可译为"却""竟(然)""反而""才"等;还可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才""仅"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曹刿论战》)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廉颇蔺相如列传》)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石钟山记》)臣乃敢上壁.(《谦颇蔺相如列传》)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项羽本纪》)2. 用作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不能作宾语.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3. 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赤壁之战》)嬴乃夷门抱关者也.(《信陵君窃符救赵》)4. 有时还作连词用,释为"若夫","至于""如果"等.五,其1.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一)第三人称代词.可代人,代事物,有在名词之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二)第三人称代词.一般代人,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整个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修饰语)应译为"他""它"不能加"的".秦王恐其破壁.(《廉颇蔺相如列传》"其破壁"作宾语.)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其闻道"作主语.)此皆言其可目者也.(《芙蕖》"其可目"作宾语.)(三)活用为第一人称.可用作定语或小主语,视句意译为"我的"或"我(自己)".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赤壁之战》)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四)指示代词,表远指.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赤壁之战》)(五)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2. 用作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测度,反诘,婉商,期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助词配合,视情况可译为"大概""难道""还是""可要"等.其皆出于此乎(《师说》表测度.)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表反诘.)汝其勿悲!(《与妻书》表婉商.)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表期望.)3.用作连词.作连词用时,通常放在句首,或表假设,可译为"如果";或表选择,可译为"还是".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故哉(《送东阳马生序》表假设.)六,且1 .用作连词.表示递进关系,并列关系.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赤壁之战》)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赤壁之战》) 河水清且涟漪.(《伐檀》) 有时相当于"尚且",先让步,后推进一层.如: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古之圣人,……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2. 用作副词.相当于"将""将要","暂且""姑且".如:不出,火且尽.(《游褒禅山记》)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孔雀东南飞》)七,若1.用作代词.(一)表对称,相当于"你""你们";作定语时则译为"你的".若毒之乎(《捕蛇者说》你)更若役,复若赋……(《捕蛇者说》你的)(二)表近指,相当于"这""这样""如此".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论语宪问》)2.用作连词.(一)表假设,相当于"如果""假设"等.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赤壁之战》)(二)表选择,相当于"或""或者".例如: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汉书高帝纪》)(三) "若"和"夫""至"结合,组成"若夫""至若",放在一段或另一层意思的开头,表示他转.若夫霪雨霏霏……至若春和景明……(《岳阳楼记》)八,所1.用作助词.(一) 经常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结合,组成"所"字结构."所"字结构是名词性短语, 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等.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信陵君窃符救赵》)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余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指南录〉后序》)(二) "所"和动词结合,后面再有名词性结构,则所字结构起定语的作用.夜则以兵围所寓舍.(《〈指南录〉后序》)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贤者,世莫能知,故隐屠间耳.(《信陵君窃符救赵》)2. 在有些句子中,"为"和"所"呼应,组成"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指南录〉后序》)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信陵君窃符救赵》)3. 复音虚词"所以"."所"和"以"连用,文言中也常见.(一)表示原因的,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出师表》)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二)表示手段或凭借的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信陵君窃符救赵》)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九,为"为"在文言中经常用作动词和介词,也可以用作助词.用作动词,意思是"做".还可作判断词"是"用.这些都属于实词范围.下文介绍作虚词用的几种用法.1.用作介词.除表被动外,一般读去声.(一)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向""对"等.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二)表示动作,行为的替代.可译为"替""给"等.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赤壁之战》)公为我献之.(《鸿门宴》)(三)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当""等到"等.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四)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为"为着","为了".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史记货殖列传序》)(五)表示动作,行为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庖丁解牛》)(六)表示被动关系.读阳平声,可译为"被"."为"所引进的是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有时亦可不出现主动者;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五蠹》)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赤壁之战》)2. 用作助词.读阳平声,放在疑问句之末,表示诘问,前面有疑问代词跟它呼应. 可译为"呢"如今人方为刀俎……何辞为(《鸿门宴》)十,焉语气助词.常用在句末,一般可不译出.于是余有叹焉.(《游褒禅山记》)有时用于反诘语气,可译为"呢". 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十一,也语气助词.经常用在句末,表示各种语气.1.表示判断语气的,死生,昼夜事也.(《〈指南录〉》后序》)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业.(《左忠毅归逸事》)2.(一)表示肯定语气的,昔人云:"将以有为也."(《〈指南录〉后序》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左忠毅公逸事》)(二)就是有否定词的句子,仍然是一种表否定的肯定.众曰:"若所为诚快,然使君冤未白,犹无益也."(《书博鸡者事》)3.表示疑问语气的,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公子畏死邪何泣也(《信陵君窃符救赵》)4.(一)表示感叹语气的,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庄暴见孟子》)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二) "也"表示疑问语气和感叹语气,句中一般要用疑问代词.5.用在句中,表示停顿,以舒缓语气.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送东阳马生序》)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十二,以1.用作介词.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用""拿" "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察今》)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 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五人墓碑记》)(二)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廉颇蔺相如列传》)(三)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廉颇蔺相如列传》)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赤壁之战》)(四)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于",可译为"在""从".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汉书西南夷传》)(五)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 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战国策周策》)(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信陵君窃符救赵》)2.用作连词.用法和"而"有较多的相同点,只是不能用于转折关系.(一)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包括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短语),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二)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游褒禅山记》)(三)表示目的关系,"以"后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而""来""用来""以致"等.作《师说》以贻之.(《师说》)剑赀财以送其行.(《五人墓碑记》)不宜妄自菲薄……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四)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信陵君窃符救赵》)古人……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五)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归去来辞》)3.复音虚词"以是""是以",相当"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钟山记》)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庖丁解牛》)十三,因1.用作介词.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依据,方式,可分别译为"因为""由于","趁着""凭借","经过""通过".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后汉书张衡传》)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廉颇蔺相如列传》)2.用作连词.表示顺接上文,可译为"于是""便".因拔刀斫前奏案……(《赤壁之战》)相如因持璧却立……(《廉颇蔺相如列传》)十四,于"于"是介词,总是跟名词,代词或短语结合,构成介宾短语去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多种组合关系.1.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等,视情况可译为"在""在……方面""在……中""向""到""自""从""跟""同""对""对于""给""由于"等.得复见将军于此.(《鸿门宴》在)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公输》在……方面)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在……中)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向)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赤壁之战》到)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元.(《左忠毅公逸事》从,自)故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跟,同)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对,对于)昔先皇颁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记王忠肃公翱事》给)2.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有时可译为"胜过".良曰:"长于臣."(《鸿门宴》)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有时则只是表示对象的性质和状态,可不译.例如:非常之谋难于猝发……(《五人墓碑记》)3.放在动词之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有时动词前还有"见""受"等字和它相应.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五人墓碑记》)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受制于人……(《赤壁之战》)4.复音虚词"于是",用法与现代汉语的"于是"不完全相同.(一)放在句子开头,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与现在的承接连词或因果连词相同.现代汉语也这样用.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廉颇蔺相如列传》)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五人墓碑记》)(二)放在谓语之前或谓语之后,"于是"属介宾短语作状语或补语.可根据"于"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在这""从这"等.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在这职业上"《捕蛇者说》)十五,与1介词,引进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相当于"跟""和".例1:秦伯说,与郑人盟. 例2:竖子不足与谋!2连词,表并列,相当于"和".例3: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例4: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3语气助词,通"欤".例5:无乃尔是过与4固定结构"孰与""与……孰",相当于"跟……相比,哪一个…".例6:吾与徐公孰美例7: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十六,则1.用作连词,可表示多种关系.(一)表示承接关系.一般用来连接两个分句或紧缩复句中的前后两层意思,表示两件事情在时间上,事理上的紧密联系.可译为"就""便",或译为"原来是""已经是". 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鸿门宴》)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劝学》)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石钟山记》)(二)表示假设关系.有的用在前一分句,引出假设的情况,相当于"假使""如果";有的用于后面的分句,表示假设或推断的结果,相当于"那么""就".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三)表示并列关系.这种用法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则"连用,每个"则"字都用在意思相对,结构相似的一个分句里,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不是表示两个词之间).可译为"就",或不译.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师说》)入则孝,出则弟.(《论语学而》)(四)表示转折,让步关系.表示意思有转折时,"则"字用在后一分句,可译为"可是""却";表示姑且承认一件事,预备下句转入正意时,"则"字用在前一分句,可译为"虽然""倒是".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师说》) 其室则迩,其人甚远.(《诗经东门之》) 2.用作副词.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可译作"是""就是".非死则徙尔.(《捕蛇者说》)十七,者助词,主要有两种用法.(一)附在别的词或短语之后,组成名词性短语.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指南录〉后序》)用叶者取叶初长足时,用芽者自从本说,用花者取花初敷时,用实者成实时采. (《采草药》)(二)放在一个词或一组词后边,起提顿作用:先用"……者"提出要说明的事物, 稍微停顿一下,然后说明或论断.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古之让天之者,是去监门之养而离臣虏之劳也.(《五蠹》)(三)放在时间词之后,起语助作用,可不译.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鸿门宴》)(四)放在数词后边,可译为"个""样"之类.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赤壁之战》)十八,之1.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一)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作《师说》以贻之.(《师说》,代人,作宾语.)人非生而知之者.(《师说》,代事理,作宾语.)(二)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通常作复指性定语.均之二策.(《廉颇蔺相如列传》)2.用作助词,也分几种情况:(一)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二)结构助词,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语(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为"得".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三)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 译时应省去.宋何罪之有(《公输》,即"宋有何罪")(四)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译时也可省去.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说》)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捕蛇者说》)(五)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毛遂自荐》)参考文献:百度快照揪错┆评论┆举报提问者对答案的评价:thanks其他回答回答:冥河の摆渡魜级别:学士2008-02-19 18:09:59来自:广东省常见的文言实词有以下120个:爱、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曾、乘、诚、除、辞、次、从、殆、当、道、得、度、非、复、负、盖、故、固、顾、归、国、过、何、恨、胡、患、或、疾、及、即、既、假、间、见、解、就、举、绝、堪、克、类、怜、弥、莫、内、期、奇、迁、请、穷、去、劝、却、如、若、善、少、涉、胜、识、使、是、适、书、孰、属、数、率、说、私、素、汤、涕、徒、亡、王、望、恶、微、悉、相、谢、信、兴、行、幸、修、徐、许、阳、要、宜、遗、贻、易、阴、右、再、造、知、致、质、治、诸、贼、族、卒、走、左、坐。

古汉语中常见的双音节词

古汉语中常见的双音节词

古汉语中常见的双音节词一、古今异义1.执事(对对方的敬称;掌管某项工作的人)2.行李(出使的人;出门所带的包裹等)3.夫人(那个人;尊称人的妻子)4.爪牙(得力助手或武士;比喻坏人的党羽)5.丈夫(男子;女子的配偶)6.养生(供养活着的人;保养)7.山东(崤山以东;山东省)8.婚姻(儿女亲家;结婚)9.非常(意外的变故,不平常;十分,很)10.根本(树木的根部;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地方)11.学者(求学的人;有专门学问的人)12.逢迎(迎接;说话、行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13.经营(搜集、保存;筹划、组织)14.上路(高高的道路;走上路程)15.于是(因为这、从此、在这件事上;连词)16.行为(品行是、品行作为;举动)17.小学(小的方面学习;学校教育的初级阶段)18.颜色(脸色、容颜;颜料或色彩)19.智力(智谋和力量;理解事物的能力)20.可怜(可爱、可惜;值得怜惜)21.空中(中间是空的;天空)22.私人(心腹之人;非公家的)23.首领(头颅、生命;某些集团的领导人)24.可以(可以凭借、可以用来;)25.不行(不能走路;不可以)26.自由(自作主张;不受约束)27.交通(交错相通;水陆运输的总称)28.失意(意见不合;不得志)29.成立(长大成人、成人立业;开始存在)30.告诉(向上报告;让别人知道)31.然后(这之后;顺承连词)32.果然(饱的样子;与事实相符)33.卑鄙(低微而鄙俗;品行恶劣)34.流涕(流眼泪;流鼻涕)35.约束(规约、盟约;限制、管束)36.亲戚(内外亲属;族外亲属)37.中国(中原;中华人民共和国)38.无论(更不必说;连词)39.左右(皇帝身边的近臣;方位或约数)40.无赖(胡作非为、活泼顽皮、无所寄托;品行不端)41.指示(指给…看;上级传达下级的命令)42.感激(感动愤激;深深地感谢)43.从容(言语举动适当得体;不慌不忙)44.因为(于是写;因果连词)45.绝境(与外界隔绝的地方;没有出路的困境)46.开张(广泛扩大;开业)47.青春(明媚的春光、春天;青年时期)48.具体(形体完备;明确、不抽象)49.痛恨(痛心遗憾;仇视愤恨)50.结束(整好装束;完毕)51.牺牲(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为正义而死)52.往往(处处;常常)53.中间(中间夹杂;里面)54.扶老(拐杖;扶着老人)55.不过(不超过;转折连词)56.用心(因为用心;用功或肯动脑筋)57.烈士(有节操、有抱负的人;为革命牺牲的人)58.美人(歌伎、宫妃;美貌女子)59.前进(上前进献;向前行走或思想进步)60.肉食(享受优裕的大官)61.或者(有的人、有些人;选择连词或者副词)62.致意(抒发心情;表示问候)63.会计(聚会商议;财务计算的人)64.作文(写文章;语文课里写文章的练习)65.形容(形体容貌;对人或事物的形状或性质加以描绘)66.豪杰(有声望地位的人、英雄人物;才能出众的人)67.风流(杰出、英俊,繁华的景象、流风余韵;生活浪漫放荡、男女关系不正当)68.地方(土地方圆)二、人物传记常见词语1.数奇(shù jī)(命运坎坷曲折),2.驵侩(zăng kuài)(马匹交易的经纪人,后泛指经纪人),3.县官(指朝廷),4.坟策(又称坟籍、坟典,泛指古书典籍),5.自居(自以为有某种身份),6.非礼(不合礼节),7.秩满(指官员任期期满),8.丁忧(遭逢父母的丧事,也称“丁艰”)9.服阕(为父母服丧三年期满),10.委输(输送积聚的货物;转运),11.委吏(管理粮食的小官吏),12.自许(期望自己干什么),13.自非(假如不是)14.黔首(指百姓),15.耄耋(八九十岁的老人,泛指老年人),16.按部(指在自己的辖区内巡视),17.藉田(古代天子、诸侯征用民力耕种的田),18.下车(指官员上任),19.视事(官员在任内处理政事),20.听事(处理政事;大厅(多指官署中的)也作“厅事”)21.望门投止(投靠有名望的家族).22.畋(tián)渔(打猎捕鱼),23.墨者(有贪赃行为的人),24.属辞(撰写文辞),25.累官(屡次升迁),26.左迁(贬官),27.女弟(妹妹),28.反复(改变以往局面;书信往来),29.具体(形体具备),30.三尺(指剑;法律条文),31.舅姑(公公与婆婆),32.无赖(无所依靠;无聊),33.身体(亲自实行),34.结束(整装,装束),35.闾左(平民),36.豪右(权贵),37.苍头(奴仆),38.致仕(辞官),39.起复(重新起用),40.中使(宦官),41.中人(宦官;宫女;有权势的近臣;居间介绍或做见证的人),42.中贵人(有权势的宦官),43.掾吏(亦称掾属,一般官员),44.学官(又称学馆、学宫,学校、校舍),45.构会(结合串通;设计陷害),46.都试(即大试,汉代各郡中每年举行一次的军事演习,都,还有“美好”及“大”的意思),47.诸生(在国子监学习的各类监生;明清时期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48.居忧(又称居哀、居丧,守孝的意思),49.辟易(惊退),50.车驾(帝王外出时所乘,因而用作帝王的代称),51.戎狄(指少数民族),52.寿考(高寿),53.显戮(当众处决),54.乞骸骨(辞官告老还乡),55.块然(孤独地;亦作安适地),56.翕然(一致、安定的样子),57.报怨(报仇),58.不殊(没死。

高考18个文言文虚词(精确校对版)

高考18个文言文虚词(精确校对版)

返回
文言常用虚词
(4)其他用法
(3)用作动词(有书称之为“比况词”),译为“如、好像、像”。它与“如” 是同源字,在上古时读音相近,意义相通。 例释:①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察 今》)
②白头而新,倾盖而故,何则? 知与不知也《新序》。 (4)音节助词,不译。 例释: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 (5)语气词,用在句尾,今译为:啊、吧。 例释:若敖氏之鬼,不其馁而。《左传·宣公四年》
返回
文言常用虚词
比较下列各句中的“而”字,对其意义与用法判断不正确的
一项是
A①君何以知燕王?
②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答案:D】
B①豫州今欲何至?
什么
②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C①昔取之而有馀,今守之而不足,何也? 哪里
②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D①徐公何能及君也?
为什么
②吾欲之南海,何如?
③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前一个“乎”: 在; 后一个“乎”: 比。)
④吾尝疑乎是。(乎: 对。) ⑤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论语》)(乎: 对。) ⑥亦无怪乎其私之也。(乎: 对于) ⑦盖进乎技矣。(《庖丁解牛》)(乎: 在) ⑧以吾一日长乎尔。(乎: 比。)
(三)可作词尾

6.用在句中的停顿处。
例释:秦于是乎输粟于晋《左传·僖公十五年》。
(二)用作介词, 相当于“于”, 在文中有不同的翻译
用作介词,相当于“于”,在文中有不同的翻译。 例释: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岳阳楼记》)(乎: 于)
②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捕蛇者说》)(乎: 在)
文言常用虚词

高中文言文的双音节古今异义词90个

高中文言文的双音节古今异义词90个

高中文言文的双音节古今异义词90个1.行李:古,出使的人,如“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今,行装。

2.师徒:古,军队士兵,如“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今,师傅与徒弟。

3.左右:古,动词,调遣,如“惟君左右之”;今,名词,表示大约,不确定。

5.致死:古,效死命,如“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今,导致死亡。

6.丈夫:古,男子,如“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今,妻子的配偶。

7.其次:古,进驻,如“余何面目以视于天下乎?越君其次也”;今,次一等的。

8.行政:古,施行政令,如“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今,国家机关的管理工作。

9.地方:古,土地方圆,如“地方百里而可以王”;今,某一区域。

10.东面:古,脸朝东,如“东面而视”,今,东边。

11.面目:古,面部,如“于是河伯始旋其面目”;今,面貌。

12.至于:古,到了,达到,如“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到……结局,如“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到……时候,如“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今,表示另提一事。

13.大方:古,专家、学者,内行的人,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今,对财物不计较,言谈举止自然。

14.以致:古,两个词,而招致,有动词性,如“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今,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

15.非常:古,意外的变故,如“以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不寻常,作形容词,如“非常之谋难于猝发”;今,程度副词。

16.细说:古,小人的谗言,如“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今,详细说明。

17.足下:古,对人的尊称,如“再拜奉大将军足下”;今,脚下面。

18.幼稚:古,小孩子,如“幼稚盈室,并无储粟”;今,形容头脑简单或缺乏经验。

19.人事:古,做官,如“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今,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

20.扶老:古,竹制手杖,如“策扶老以流憩”;今,搀扶老人。

21.怀抱:古,思想抱负,如“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今,怀里抱着。

高中文言文常见双音节虚词

高中文言文常见双音节虚词

高中文言文常见双音节虚词1. 高中文言常用虚词有哪些(常考的呢)高中文言常用古代虚词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而(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

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

2.表示递进关系。

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3.表示承接关系。

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4.表示转折关系。

可译为"但是""却"。

5.表示假设关系。

可译为"如果""假如"。

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

可不译。

7.表示因果关系,因而。

8.表示目的关系,可译为“来”。

(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三)通"如":好像,如同。

(四)通“能”,才能,能力。

(五)作助词,表示语气、情感、停顿等,或组成双音节词。

【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而后】才,方才。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已而】不久,后来。

【俄而】不久,一会儿。

何(一)用作疑问代词。

1.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

2.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

译时,"何"要后置。

3.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

(二)用作疑问副词。

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

文言文常见常考双音节词例

文言文常见常考双音节词例

文言文常见常考双音节词100例
44款附彼虽新胜,其众亦疲,惧吾再举,
故款附
..以图自安。

(《宋史·刘
韐传》)
诚心归附
45款塞近时筹边者,谓西虏既已款塞
..称
臣,曳驹牧以仰乞于中国。

(《赠
梁尚书公序》)
叩塞门。

指外族通
好归附
46旷职复以言官旷职
..召灾,自劾求退。

(《镇海县志·贺钦传》)
旷废职守
47缧绁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幽于
缧绁
..。

(《报任安书》)
捆绑犯人的绳索,
引申为牢狱
48敛衽德义已行,陛下南乡称霸,楚必
敛衽
..而朝。

(《史记·留侯世家》)
整饬衣襟,表示恭

49廪给其为屋椽础之数若干,工匠之计
若干,自相攸迄成之岁月、廪给
..
之寡夥,咸俾刻于碑阴焉。

(《靖
州广德书院记》)
俸禄,薪给
臣以为不幸有疾,罢之可也,至
于廪给
..,糜费于累岁,而追索于
一朝,固亦难矣。

(《野获编·礼
部·廪生追粮》)
指科举时代公家给
予在学生员的膳食
津贴
50陵折从弟穆亦有美誉,欲陵折
..。

(《晋书·周传》)
压倒折服
51流移会稽东冶县人有入海行,遭风流.
移.至澶州者。

(《后汉书·东夷
流离转徒。

高考语文文言文中常见的双音节

高考语文文言文中常见的双音节

高考语文文言文中常见的双音节本文是关于高考语文文言文中常见的双音节,感谢您的阅读!高考语文文言文中常见的双音节古汉语绝大多数是一个音节(字)一个词,即单音节词居多,偶然有两个词组合在一起,与现代汉语一个词字面相同,这就是古今异义词。

所谓的古今异义词,在古代实际上是两个词,如“妻子”“指示”,古代指“妻”和“子”,“指”和“示”两层意思。

对于古今异义词,师生们注意得较多,而古汉语中真正的双音节词大都被忽略了,这影响了学生的古汉语学习。

古汉语双音节词少,可要知道一些。

如“无(亡)何”一词,如果你不知道它是双音节词,硬把它分开来,变成“无”和“何”,解释成“没有什么”,这就错了,实际上,该词的意思是“不久”。

所以,我们也不能忽视古汉语双音节词的学习。

古汉语双音节词大致有以下几类:专有名语大都是双音节词。

古代地名、人名、官名、年号等是专有名词,这些词大都是双音节词。

如“德佑”“丞相”“枢密”“缙绅”“大夫”“学士”等等。

对于这类词翻译没有什么障碍,只要抄下来即可。

谦、敬词有些是双音节词。

《烛之武退秦师》一文里有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请以烦执事”,“执事”不能解释为“执行事务的人”,而是对对方的敬称,“您”的意思。

连绵词都是双音节词。

连绵词由双声、叠韵词组成,双声(声母相同)词如,“抗辞慷慨”(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中的“慷慨”,“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杜牧《阿房宫赋》)中的“参差”;叠韵(韵母相同)词如,“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劝学》)中的“须臾”,"歌窈窕之章”(苏轼《赤壁赋》)中的“窈窕”。

双音、叠韵词古今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

一些典故用的是双音节词。

如“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而相欢”(王勃《滕王阁序》)中的“贪泉”“涸辙”;“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李密《陈情表》)中的“陨首”“结草”。

现在,我们就依据苏教版课本,将古汉语双音节词例举如下:(1)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须臾:片刻,一会儿。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文言双音节虚词用法及意义
双音节虚词:文言文中有些原为两个单音节词(有的两个都是虚词,有的一个是虚词,一个是实词),发展到白话中变为一个双音节虚词。

如:“吾祖死于是”的“于”是“在”,“是”指“捕蛇这件差事”,不同于现代汉语的连用“于是”。

此外还有,“无论”“能够”“从而”“其实”“虽然”等,都不能用现代汉语的意思来解释。

1.不啻:副词性结构,表示不限制在某种范围之内,但能够根据语境灵活表意,一般可译为“不止、不亚于、无异于、至多”等意义。

例如:
视百家、百数十年以前不啻增二十倍焉。

举家庆贺,虽连城拱璧不啻也。

2.比及(比至、逮至):比,作介词,表示到达的时间或处所;可译为:等,等到。

比及,介词性结构,用来表示预期的时间或已至的时间,可译为“等到了”。

例如:
毛遂比至楚,与十九人议论,十九人皆服。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3.得无(得亡、得微):副词。

主要表达两种语气:
①揣测性疑问语气,可译为“该不会、莫非、恐怕”等;
②反问语气。

可译为“能不”。

例如:
日食饮得无衰乎?
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4.而后:副词性结构,表示经过一定的条件或时间后方能怎么样,可译为“才、方才”等。

例如:
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月而后成。

5.而况:连词性结构,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常含有反问语气,可译为“何况”。

例如:
今以钟罄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柧乎!
6.而已:助词性结构,放在句末,相当于“罢了”。

例如: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一桌、一椅、一扇、一扶尺而已。

7、否则:“否”是“不然,不这样”的意思,“则”是“就”的意思,“否则”可译为“不然就”
8.何其(胡其、曷其、奚其):常见用法有两种
①代词性结构,能够表示询问或反问,与“何”用法一样,可译为“为什么、怎么”;也能够表示对水准的询问,兼有感叹意味,可译为“为什么这样……”“怎么会这样……”。

②副词性结构,用于感叹句中,表示水准深,可译为“多么,怎么”。

例如:
田赞衣补衣而见荆王,荆王曰:“先生之衣何其恶也?”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9、何况:表递进。

10.何如(若何):即“如何”,是宾式结构,用在疑问句中,表示疑问或诘问,可译为“怎么样、什么样”。

例如:
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好乐何如?
11、几何:可译作“多久”或“多少”。

例如:百年明日有几何?
12.可得(可得而、可得以):助词性结构,“可”与“得”同义并列,一般用于动词前表示动作行为实现得可能性,可译为“能够、可能”。

例如:
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
13、奈何:可译作“怎么,怎么办”。

14.且夫:助词性结构,放在句首,表示下问是更进一步得议论,可译为“再说”。

例如: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且夫天下固有意外之患也。

15.若此:常用于疑问句或反问句中,可译为“如此、这样”。

例如:
何以自绘败状,令人丧气若此?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6.若夫:用在一段话的开头引起论述的词,近似“要说那、像那”的意思,例如: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17然后:顺承连词,可理解为现有前面的意见时才会产生后面的事,“然”,相当于“这样”,“后”,相当于“之后”,可译为“这样以后”。

例如: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18.不过:连词性结构,常用在句首表示转折,相当于现代汉语“(虽然)这样,不过……”。

例如:
不过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

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不过不王者,未之有也。

19.然则(然即):连词性结构,常有两种用法,①用在句子开头其承上启下的作用,即代词“然”和连词“则”构成,可译为“既然这样,那么……”,“如果这样,那么……”。

②表示转折关系,即连词“则”作“而”讲,相当于“不过”。

例如:
然则何时而乐耶?
然则夫子有为言之也。

20、庶几:副词,可译为:差不多。

21.虽然:连词性结构,由连词“虽”和代词“然”组合而成,表示明显的转折关系时,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虽然如此”;表示假设虚拟的情形,转折关系不明显时,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即使如此”“虽然这样(如此)”。

例如:
王曰:“善哉。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22.所以:①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的方法”,“是用来……的”。

②表示原因,相当于“……的原因(缘故)”。

例如: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此所以学者不能够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23.是以(以是、以故):连词性结构,用于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可译为“所以”,例如: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24.无乃:与语气词配合,用委婉的语气表示对某种情况的估计或理解,一般表示询问,可译为“恐怕”。

例如:
无乃尔是过与?
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25、无论:可译作“不要说”。

例如: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6.于是:用法与现代汉语中的“于是”不完全相同。

①放在句子开头,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与现在的承接连词或因果连词相同。

现代汉语也这样用。

例如: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②放在谓语之前或谓语之后,“于是”属介宾短语作状语或补语。

可根据“于”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在这、从这”等。

例如
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在这职业上)
③表时间,“在这时”。

例如: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④对此。

例如:
于是余有叹焉。

⑤从此,例如:
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

27、要之: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要:总;之,不译。

可译为:总来说之,总来说之。

28、足以:助词性结构,用于动词前表示有条件、有水平去做某事,可译为“充足用来、完全能够、能够”。

例如:
是心足以王矣。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
29、至若:连词,至于。

用于另一层意思的开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