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常见双音节虚词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文言双音节虚词用法及意义

双音节虚词:文言文中有些原为两个单音节词(有的两个都是虚词,有的一个是虚词,一个是实词),发展到白话中变为一个双音节虚词。如:“吾祖死于是”的“于”是“在”,“是”指“捕蛇这件差事”,不同于现代汉语的连用“于是”。此外还有,“无论”“能够”“从而”“其实”“虽然”等,都不能用现代汉语的意思来解释。

1.不啻:副词性结构,表示不限制在某种范围之内,但能够根据语境灵活表意,一般可译为“不止、不亚于、无异于、至多”等意义。例如:

视百家、百数十年以前不啻增二十倍焉。

举家庆贺,虽连城拱璧不啻也。

2.比及(比至、逮至):比,作介词,表示到达的时间或处所;可译为:等,等到。比及,介词性结构,用来表示预期的时间或已至的时间,可译为“等到了”。例如:

毛遂比至楚,与十九人议论,十九人皆服。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3.得无(得亡、得微):副词。主要表达两种语气:

①揣测性疑问语气,可译为“该不会、莫非、恐怕”等;

②反问语气。可译为“能不”。例如:

日食饮得无衰乎?

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4.而后:副词性结构,表示经过一定的条件或时间后方能怎么样,可译为“才、方才”等。例如:

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月而后成。

5.而况:连词性结构,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常含有反问语气,可译为“何况”。例如:

今以钟罄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柧乎!

6.而已:助词性结构,放在句末,相当于“罢了”。

例如: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一桌、一椅、一扇、一扶尺而已。

7、否则:“否”是“不然,不这样”的意思,“则”是“就”的意思,“否则”可译为“不然就”

8.何其(胡其、曷其、奚其):常见用法有两种

①代词性结构,能够表示询问或反问,与“何”用法一样,可译为“为什么、怎么”;也能够表示对水准的询问,兼有感叹意味,可译为“为什么这样……”“怎么会这样……”。

②副词性结构,用于感叹句中,表示水准深,可译为“多么,怎么”。例如:

田赞衣补衣而见荆王,荆王曰:“先生之衣何其恶也?”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9、何况:表递进。

10.何如(若何):即“如何”,是宾式结构,用在疑问句中,表示疑问或诘问,可译为“怎么样、什么样”。例如:

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好乐何如?

11、几何:可译作“多久”或“多少”。

例如:百年明日有几何?

12.可得(可得而、可得以):助词性结构,“可”与“得”同义并列,一般用于动词前表示动作行为实现得可能性,可译为“能够、可能”。例如:

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

13、奈何:可译作“怎么,怎么办”。

14.且夫:助词性结构,放在句首,表示下问是更进一步得议论,可译为“再说”。例如: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且夫天下固有意外之患也。

15.若此:常用于疑问句或反问句中,可译为“如此、这样”。例如:

何以自绘败状,令人丧气若此?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6.若夫:用在一段话的开头引起论述的词,近似“要说那、像那”的意思,例如: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17然后:顺承连词,可理解为现有前面的意见时才会产生后面的事,“然”,相当于“这样”,“后”,相当于“之后”,可译为“这样以后”。例如: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18.不过:连词性结构,常用在句首表示转折,相当于现代汉语“(虽然)这样,不过……”。例如:

不过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

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不过不王者,未之有也。

19.然则(然即):连词性结构,常有两种用法,①用在句子开头其承上启下的作用,即代词“然”和连词“则”构成,可译为“既然这样,那么……”,“如果这样,那么……”。

②表示转折关系,即连词“则”作“而”讲,相当于“不过”。例如:

然则何时而乐耶?

然则夫子有为言之也。

20、庶几:副词,可译为:差不多。

21.虽然:连词性结构,由连词“虽”和代词“然”组合而成,表示明显的转折关系时,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虽然如此”;表示假设虚拟的情形,转折关系不明显时,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即使如此”“虽然这样(如此)”。例如: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22.所以:①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的方法”,“是用来……的”。②表示原因,相当于“……的原因(缘故)”。例如: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此所以学者不能够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23.是以(以是、以故):连词性结构,用于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可译为“所以”,例如: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24.无乃:与语气词配合,用委婉的语气表示对某种情况的估计或理解,一般表示询问,可译为“恐怕”。例如:

无乃尔是过与?

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25、无论:可译作“不要说”。例如: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6.于是:用法与现代汉语中的“于是”不完全相同。

①放在句子开头,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与现在的承接连词或因果连词相同。现代汉语也这样用。例如: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②放在谓语之前或谓语之后,“于是”属介宾短语作状语或补语。可根据“于”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在这、从这”等。例如

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在这职业上)

③表时间,“在这时”。例如: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④对此。例如:

于是余有叹焉。

⑤从此,例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