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带答案2016.10.30
3 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

高温对微生物的影响:
高温处理微生物时,可使菌体蛋白质变性、核酸、酶 破坏。
干燥:
细菌脱水
代谢障碍
蛋白质变性
死亡
1、干热灭菌法:
焚烧
烧灼
干烤
高压蒸汽灭菌法
最有效的灭菌方法 121 ℃ 20~30分钟
煮沸消毒法 水煮100 ℃ 5分钟(繁殖体)~2小时(芽胞) 流通蒸汽消毒法 水蒸汽100 ℃ 15~30分钟(繁殖体) 间歇蒸汽灭菌法 反复多次流动蒸汽间歇加热灭菌
应用范围:一次性医用塑料制品等的消毒灭菌 微波 食品、中药成药的消毒不破坏其有 效成分。
加热消毒,带有水分的效果好 超声波 破坏细菌细胞质的胶体状体,使其胞膜、胞质分离, 胞壁及胞膜破碎导置细菌繁殖体死亡。
滤过除菌法
用物理阻留的方法 将液体或空气中的细菌除去,以达到除菌目的 滤菌器 含有微细小孔<0.22微米,只允许液体或气体通过, 而大于孔径的细菌等颗粒不能通过 适用范围 血清、毒素、抗生素以及 空气(生物洁净室)等的除菌
皮肤、粘膜、小创伤消毒 皮肤消毒、手术部位消毒 塑料、玻璃器材消毒 皮肤消毒、伤口消毒 手术洗手、浸泡手术器械 浅表创伤消毒
常用消毒剂的作用机制:
使菌体蛋白质变性或凝固 干扰或破坏细菌的酶系统 改变细菌细胞壁或细胞膜的通透性
防腐剂:某些低浓度消毒剂可用作防腐剂。
Hale Waihona Puke 复习思考题1、解释热原质、菌群失调、消毒、灭菌、防腐、无菌 操作等 概念 2、细菌有哪些代谢产物?它们分别有哪些医学意义? 3、了解细菌的分布与护理工作有什么关系? 4、何种情况下正常菌群可转变为条件致病菌? 5、请为下列物品或部位选一种最理想的消毒灭菌方法: 手术室 、手术器械、注射器、排泄物、碗筷、牛奶。 6、什么是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有 何差别与联系? 7、培养基的分类? 8、细菌的生长规律 ?
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

第2章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学习要点一、细菌的分布1. 土壤主要存在一些自营菌和腐物寄生菌,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起重要作用。
土壤中也有一些随着人及动物的分泌物、排泄物及尸体、残骸进入土壤的致病菌,但只有能形成芽胞的致病菌,如破伤风梭菌、肉毒梭菌、产气荚膜梭菌、炭疽芽胞杆菌等可长时间存活。
处理被泥土污染的创伤时要特别注意防止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等的感染。
2.水如被人和动物粪便污染,就可能带上伤寒沙门菌、痢疾志贺菌、霍乱弧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钩端螺旋体等。
通过水源易引起各种感染,特别是消化道传染病的暴发流行。
3.空气空气中的细菌是吸附在尘埃微粒上,常见的致病菌有结核分支杆菌、白喉棒状杆菌、百日咳鲍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军团菌等,可引起呼吸道传染病或伤口感染。
4.有生命物体的表面和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这些部位能为细菌生长繁殖提供条件,存在着复杂的细菌群及其它微生物,包括致病菌和非致病菌。
5.无生命物体的表面和与外界相通的内表面其细菌均来源于土壤、水、空气以及人和动物的污染。
二、消毒与灭菌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来抑制或杀死外环境中及机体体表的微生物,以防止微生物污染或病原微生物传播的方法。
以下术语常用来表示物理或化学方法对微生物的杀灭程度。
消毒指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并不一定能杀灭芽胞或某些非23 病原微生物。
用以消毒的药品称为消毒剂(disinfectant )。
灭菌指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
包括杀灭细菌芽胞在内的全部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
经过灭菌的物品称“无菌”物品。
需进入人体内部的医用器材要求绝对无菌。
防腐防止或抑制体外细菌生长繁殖的方法。
细菌一般不死亡。
无菌不存在活菌的意思。
防止细菌进入人体或其它物品的操作技术,称为无菌操作。
清洁是指通过除去尘埃和一切污秽以减少微生物数量的过程。
是物品消毒、灭菌前必须经过的处理过程,有利于提高消毒、灭菌的效果。
1.物理消毒灭菌法热力灭菌法高温对细菌具有明显的致死作用。
3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带答案2016.10.30

第三章细菌分布与消毒灭菌一、单5选11.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称为:A.消毒B.灭菌C.无菌D.防腐E.无菌操作2.杀灭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称为:A.消毒B.灭菌C.无菌D.防腐E.无菌操作3.微生物学实验过程中防止污染与感染的方法称为:A.消毒B.灭菌C.无菌D.防腐E.无菌操作4.消毒的含义是:A.杀灭物体上所有的微生物B.杀死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C.使物体上无活菌存在D.杀死含芽胞的细菌E.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5.灭菌的概念是:A.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B.杀死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C.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D.杀死细菌繁殖体E.使物体不含活菌6.防腐的概念是:A.杀灭物体上所有的微生物B.杀死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C.使物体上无活菌存在D.杀死含芽胞的细菌E.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7.无菌是指:A.杀灭物体上的所有微生物B.杀死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C.物体上无活的微生物存在D.杀死含芽胞的细菌E.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8.下列哪项可经巴氏消毒法灭活:A.牛奶B.空气C.手术器械D.基础培养基E.物体表面9.巴氏消毒法的温度和时间是:A.100℃ 10分钟B.121℃ 15分钟C.80℃ 10分钟D.62℃ 30分钟E.71.7℃ 30分钟10.高压蒸汽灭菌法的参数为:A.100℃10~20分钟B.121.3℃15~20分钟C.80 ℃ 5~10分钟D.62℃30分钟E.71.7℃15~30分钟11.正常微生物群是指:A.广泛存在于正常人体内脏的微生物群B.存在于正常人体所有腔道的微生物群C.正常时对人体无害也无利的微生物群D.存在于出生前后的正常人群体表的微生物群E.存在于正常人体体表的微生物群12.条件致病微生物的致病条件不包括:A.寄居部位的改变 B.免疫功能降低 C.微生物群分布失调D.长期大量应用广谱抗菌药,正常微生物群被抑制E.使用有关的微生态制剂13.正常微生物群对人体的生理作用不包括:A.生物拮抗 B.营养作用 C.抗炎症作用D.免疫作用 E.抗衰老作用14.大肠杆菌通常寄生于正常人体的:A.皮肤 B.口腔 C.外耳道 D.肠道 E.尿道15.幽门螺杆菌常寄生于人体的部位是:A.胃 B.口腔 C.皮肤 D.外耳道 E.尿道16.因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引起的腹泻属于:A.外源性感染 B.微生物失调 C.交叉感染D.环境污染感染 E.潜伏感染17.治疗微生物群失调症可使用:A.维生素 B.纤维素 C.抗生素 D.类毒素 E.微生物制剂18.*随着年龄的增长,肠道内明显减少的细菌是:A.双岐杆菌 B.乳酸杆菌 C.大肠杆菌 D.葡萄球菌 E.肠球菌19.关于条件致病微生物感染,下列叙述哪项正确:A.为外源性感染B.均为医院内感染 C.近年感染率明显下降D.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易发生 E.均为菌群失调所致20.水源被细菌污染后,常可引起:A.呼吸道传染病B.消化道传染病 C.伤口化脓性感染D.泌尿道感染 E.厌氧菌感染21.正常人体有正常菌群分布的部位是:A.脑组织B.胃内 C.血液D.心脏 E.体表及外界相通的腔道22.土壤的芽胞菌感染人体的常见途径为:A.消化道B.呼吸道 C.血液D.伤口E.接触23.下列何种不是湿热灭菌法:A.巴氏消毒法 B. 滤过除菌法 C. 煮沸法D. 高压蒸气灭菌法 E.间歇蒸气灭菌法24.火焰灼烧灭菌法适合的对象是:A.培养基B. 接种环C.手术器械D. 敷料E. 一次性注射用具25.下列消毒灭菌法正确的是:A. 接种环——干烤B. 手术器械——漂白粉C. 饮水——过滤除菌D.体温表——煮沸E.敷料包——离压蒸汽灭菌法26.下列有关紫外线描述,哪项不正确:A.穿透力强 B.常用于空气、物品表面消毒C.消毒效果与作用时间有关D.对人体皮肤、眼睛有损失作用E.能干扰细菌DNA复制与转录27.利用紫外线灯杀菌时,紫外线的照射时间为:A. 5minB. 30minC. 60minD.10minE.15min28. 紫外线最强的杀菌波长应为:A.265-266nmB.200-300nmC.136-390nmD.136-260nmE.236-300nm29.一次性医用塑料制品的大量消毒可采用:A.煮沸 B.巴氏消毒法 C.电离辐射D.干热灭菌法 E.高压蒸汽灭菌法30.不属重金属盐类的消毒剂是:A.高锰酸钾B. 氯化汞C. 汞溴红D.硝酸银E. 蛋白银31.乙醇消毒剂常用的浓度是:A.100% B.95% C.75% D.50% E.30%32.乙醇的消毒机制是:A. 干扰染色体的复制和转录B. 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C. 蛋白质凝固、变形 D .干扰代谢 E.破坏细胞壁33.新生儿预防淋病奈瑟菌性结膜炎可用哪种化学消毒剂:A.0.1%硝酸银B. 1%硝酸银C. 3%过氧化氢D.75%乙醇E.以上不是34.地面、排泄物消毒可采用的是:A. 0.1%高锰酸钾B. 1%硝酸银C. 3%过氧化氢D .75%乙醇 E.生石灰35.含糖类、血清或鸡蛋的培养基灭菌宜采用:A.煮沸法B.流通蒸汽灭菌法C. 间歇蒸汽灭菌法D.高压蒸汽灭菌法E.干烤法36.正常菌群变为条件致病菌的条件中,错误的是:A.机体免疫力下降B.寄居部位改变C. 机体外伤D.饮食不洁E.大剂量使用抗生素37.常用于手术器械灭菌的是:A.高压蒸汽灭菌法B.紫外线照射法C.巴氏消毒法D.滤过除菌法E.干烤法38.影响消毒剂效果的因素中,最不重要的是:A. 消毒剂的使用浓度B. 消毒剂的作用时间C. 微生物的种类与数量D. 湿度E.温度39.根据微生物的危害程度分类埃博拉病毒属于:A. 第一类微生物B. 第二类微生物C.第三类微生物D.第四类微生物E.第五类微生物40.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分级中安全防护级别最高的是:A. BSL-1B. BSL-2C. BSL-3D. BSL-4E. BSL-5答案:1.B2.A3.E4.B5.A6.E7.C8.A9.D 10.B 11.E 12.E 13.C 14.D 15.A 16.B 17.E 18.A 19.D 20.B 21.E 22.D 23.B 24.B 25.E 26.A 27.C 28.A 29.C 30.A31.C 32.C 33.B 34.E 35.C 36.D 37.A 38.D 39.D 40.D二、填空题1.化学消毒剂杀菌或抑菌的作用机制有、和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等类型2.常用于饮用水消毒和游泳池水消毒的消毒剂是和。
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

用途
主要用于不耐高温无菌的血清、毒素、抗生素、药液,以及空气的除菌 。
特点
仅能除去细菌,不能去除病毒、支原体、衣原体和有些L型细菌等。
促进菌体蛋白质变性或凝固,如酚类(高浓度)、醇类、重金属盐类(高浓度)等;
干扰细菌的酶系统和代谢,破坏蛋白与核酸的基团,如某些氧化剂、重金属盐类(低浓度) ;
损伤细菌的细胞膜,如酚类(低浓度)、表面活性剂、脂溶剂等。
巴氏消毒法:杀灭液体中的病原菌或特定微生物,不耐热成分不被破坏。61.1~62.8℃30min或71.1℃15~30s,一般用于酒类、牛乳等的消毒。
对牛乳或其他液态食品(如果汁及果汁饮料、豆乳、茶、酒及矿泉水等)
1
最大优点是既能杀死产品中的微生物,又能较好地保持食品品质与营养价值。
2
超高温杀菌 :135~150℃和 2~8s
菌群失调症:由于菌群失调而出现临床症状.
二重感染:因菌群失调症往往是在抗菌药物治疗原有感染性疾病过程中产生的另一种新感染.
菌群失调:由于某种原因使正常菌群的种类.数量和比例发生较大幅度的改变,导致微生太失去平衡.
第二节 消毒与灭菌
无菌操作:防止细菌进入人体或其他物品的操作技术。
机制
(二)、化学消毒灭菌法
常用的化学消毒剂及防腐剂对人体组织 都有危害,所以只限于外用或环境消毒。
局限于:
表3-2 常用消毒剂
种类
使用浓度
用途
石炭酸
3-5%
地面、器具表面、皮肤消毒
乙醇
70-75%
皮肤、体温计消毒
高锰酸钾
0.1%
皮肤、尿道消毒
红汞
2%
皮肤、粘膜、小创伤消毒
硫柳汞
0.1%
(完整)3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带答案2016.10.30

第三章细菌分布与消毒灭菌一、单5选11。
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称为:A。
消毒 B.灭菌 C.无菌 D.防腐 E.无菌操作2。
杀灭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称为:A。
消毒 B。
灭菌 C。
无菌 D。
防腐 E.无菌操作3。
微生物学实验过程中防止污染与感染的方法称为:A.消毒B.灭菌C.无菌D.防腐 E。
无菌操作4.消毒的含义是:A.杀灭物体上所有的微生物B.杀死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C。
使物体上无活菌存在 D.杀死含芽胞的细菌E.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5.灭菌的概念是:A。
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 B.杀死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C.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 D。
杀死细菌繁殖体E。
使物体不含活菌6.防腐的概念是:A。
杀灭物体上所有的微生物 B.杀死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 C.使物体上无活菌存在 D.杀死含芽胞的细菌E.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7.无菌是指:A。
杀灭物体上的所有微生物 B.杀死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 C.物体上无活的微生物存在 D。
杀死含芽胞的细菌E.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8.下列哪项可经巴氏消毒法灭活:A。
牛奶 B。
空气 C.手术器械 D。
基础培养基 E。
物体表面9.巴氏消毒法的温度和时间是:A。
100℃ 10分钟 B。
121℃ 15分钟 C.80℃ 10分钟D。
62℃ 30分钟 E。
71.7℃ 30分钟10.高压蒸汽灭菌法的参数为:A。
100℃10~20分钟 B。
121.3℃15~20分钟 C。
80 ℃ 5~10分钟D.62℃30分钟E.71.7℃15~30分钟11.正常微生物群是指:A.广泛存在于正常人体内脏的微生物群B.存在于正常人体所有腔道的微生物群C。
正常时对人体无害也无利的微生物群D.存在于出生前后的正常人群体表的微生物群E.存在于正常人体体表的微生物群12。
条件致病微生物的致病条件不包括:A.寄居部位的改变 B.免疫功能降低 C.微生物群分布失调D.长期大量应用广谱抗菌药,正常微生物群被抑制E.使用有关的微生态制剂13.正常微生物群对人体的生理作用不包括:A.生物拮抗 B.营养作用 C.抗炎症作用D.免疫作用 E.抗衰老作用14.大肠杆菌通常寄生于正常人体的:A.皮肤 B.口腔 C.外耳道 D.肠道 E.尿道15。
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带答案(参考相关)

第三章细菌分布与消毒灭菌一、单5选11.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称为:A.消毒B.灭菌C.无菌D.防腐E.无菌操作2.杀灭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称为:A.消毒B.灭菌C.无菌D.防腐E.无菌操作3.微生物学实验过程中防止污染与感染的方法称为:A.消毒B.灭菌C.无菌D.防腐E.无菌操作4.消毒的含义是:A.杀灭物体上所有的微生物B.杀死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C.使物体上无活菌存在D.杀死含芽胞的细菌E.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5.灭菌的概念是:A.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B.杀死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C.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D.杀死细菌繁殖体E.使物体不含活菌6.防腐的概念是:A.杀灭物体上所有的微生物B.杀死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C.使物体上无活菌存在D.杀死含芽胞的细菌E.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7.无菌是指:A.杀灭物体上的所有微生物B.杀死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C.物体上无活的微生物存在D.杀死含芽胞的细菌E.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8.下列哪项可经巴氏消毒法灭活:A.牛奶B.空气C.手术器械D.基础培养基E.物体表面9.巴氏消毒法的温度和时间是:A.100℃ 10分钟B.121℃ 15分钟C.80℃ 10分钟D.62℃ 30分钟E.71.7℃ 30分钟10.高压蒸汽灭菌法的参数为:A.100℃10~20分钟B.121.3℃15~20分钟C.80 ℃ 5~10分钟D.62℃30分钟E.71.7℃15~30分钟11.正常微生物群是指:A.广泛存在于正常人体内脏的微生物群B.存在于正常人体所有腔道的微生物群C.正常时对人体无害也无利的微生物群D.存在于出生前后的正常人群体表的微生物群E.存在于正常人体体表的微生物群12.条件致病微生物的致病条件不包括:A.寄居部位的改变 B.免疫功能降低 C.微生物群分布失调D.长期大量应用广谱抗菌药,正常微生物群被抑制E.使用有关的微生态制剂13.正常微生物群对人体的生理作用不包括:A.生物拮抗 B.营养作用 C.抗炎症作用D.免疫作用 E.抗衰老作用14.大肠杆菌通常寄生于正常人体的:A.皮肤 B.口腔 C.外耳道 D.肠道 E.尿道15.幽门螺杆菌常寄生于人体的部位是:A.胃 B.口腔 C.皮肤 D.外耳道 E.尿道16.因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引起的腹泻属于:A.外源性感染 B.微生物失调 C.交叉感染D.环境污染感染 E.潜伏感染17.治疗微生物群失调症可使用:A.维生素 B.纤维素 C.抗生素 D.类毒素 E.微生物制剂18.*随着年龄的增长,肠道内明显减少的细菌是:A.双岐杆菌 B.乳酸杆菌 C.大肠杆菌 D.葡萄球菌 E.肠球菌。
细菌分布的习题及答案

细菌分布的习题及答案细菌分布的习题及答案细菌是一类微小的生物体,存在于地球上的各个角落。
它们在自然界中的分布方式多种多样,与环境因素、生态系统和宿主有着密切的关系。
下面将介绍一些关于细菌分布的习题,并给出相应的答案。
习题一:细菌在水体中的分布水体是细菌生存的重要环境之一。
请问以下哪个因素对细菌在水体中的分布起到重要作用?A. 水的温度B. 水的颜色C. 水的味道D. 水的流速答案:A. 水的温度细菌对水的温度非常敏感,不同的温度对其生存和繁殖能力有着不同的影响。
一般来说,细菌在较高的温度下繁殖较快,而在较低的温度下繁殖较慢。
因此,水的温度对细菌在水体中的分布起到重要作用。
习题二:细菌在土壤中的分布土壤是细菌最常见的栖息地之一。
请问以下哪个因素对细菌在土壤中的分布起到重要作用?A. 土壤的酸碱度B. 土壤的颗粒大小C. 土壤的气候条件D. 土壤的颜色答案:A. 土壤的酸碱度细菌对土壤的酸碱度非常敏感,不同的酸碱度对其生存和繁殖能力有着不同的影响。
一般来说,细菌在中性或微酸性的土壤中生存和繁殖能力较强,而在过酸或过碱的土壤中生存和繁殖能力较弱。
因此,土壤的酸碱度对细菌在土壤中的分布起到重要作用。
习题三:细菌在人体中的分布人体是细菌生存和繁殖的理想环境之一。
请问以下哪个部位是细菌最常见的栖息地?A. 肠道B. 皮肤C. 呼吸道D. 泌尿系统答案:A. 肠道细菌在人体中的分布广泛,但最常见的栖息地是肠道。
人体肠道内寄生着大量的细菌,其中包括许多有益细菌,如帮助消化食物和维持肠道健康的乳酸菌。
肠道细菌对人体的健康和免疫系统起着重要的作用。
习题四:细菌在空气中的分布空气是细菌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
请问以下哪个因素对细菌在空气中的分布起到重要作用?A. 空气湿度B. 空气温度C. 空气压力D. 空气颗粒物含量答案:D. 空气颗粒物含量细菌在空气中主要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的颗粒物进行传播。
因此,空气中的颗粒物含量对细菌在空气中的分布起到重要作用。
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带答案

第三章细菌分布与消毒灭菌一、单5选11.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称为:A.消毒B.灭菌C.无菌D.防腐E.无菌操作2.杀灭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称为:A.消毒B.灭菌C.无菌D.防腐E.无菌操作3.微生物学实验过程中防止污染与感染的方法称为:A.消毒B.灭菌C.无菌D.防腐E.无菌操作4.消毒的含义是:A.杀灭物体上所有的微生物B.杀死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C.使物体上无活菌存在D.杀死含芽胞的细菌E.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5.灭菌的概念是:A.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B.杀死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C.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D.杀死细菌繁殖体E.使物体不含活菌6.防腐的概念是:A.杀灭物体上所有的微生物B.杀死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C.使物体上无活菌存在D.杀死含芽胞的细菌E.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7.无菌是指:A.杀灭物体上的所有微生物B.杀死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C.物体上无活的微生物存在D.杀死含芽胞的细菌E.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8.下列哪项可经巴氏消毒法灭活:A.牛奶B.空气C.手术器械D.基础培养基E.物体表面9.巴氏消毒法的温度和时间是:A.100℃ 10分钟B.121℃ 15分钟C.80℃ 10分钟D.62℃ 30分钟E.71.7℃ 30分钟10.高压蒸汽灭菌法的参数为:A.100℃10~20分钟B.121.3℃15~20分钟C.80 ℃ 5~10分钟D.62℃30分钟E.71.7℃15~30分钟11.正常微生物群是指:A.广泛存在于正常人体内脏的微生物群B.存在于正常人体所有腔道的微生物群C.正常时对人体无害也无利的微生物群D.存在于出生前后的正常人群体表的微生物群E.存在于正常人体体表的微生物群12.条件致病微生物的致病条件不包括:A.寄居部位的改变 B.免疫功能降低 C.微生物群分布失调D.长期大量应用广谱抗菌药,正常微生物群被抑制E.使用有关的微生态制剂13.正常微生物群对人体的生理作用不包括:A.生物拮抗 B.营养作用 C.抗炎症作用D.免疫作用 E.抗衰老作用14.大肠杆菌通常寄生于正常人体的:A.皮肤 B.口腔 C.外耳道 D.肠道 E.尿道15.幽门螺杆菌常寄生于人体的部位是:A.胃 B.口腔 C.皮肤 D.外耳道 E.尿道16.因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引起的腹泻属于:A.外源性感染 B.微生物失调 C.交叉感染D.环境污染感染 E.潜伏感染17.治疗微生物群失调症可使用:A.维生素 B.纤维素 C.抗生素 D.类毒素 E.微生物制剂18.*随着年龄的增长,肠道内明显减少的细菌是:A.双岐杆菌 B.乳酸杆菌 C.大肠杆菌 D.葡萄球菌 E.肠球菌19.关于条件致病微生物感染,下列叙述哪项正确:A.为外源性感染B.均为医院内感染 C.近年感染率明显下降D.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易发生 E.均为菌群失调所致20.水源被细菌污染后,常可引起:A.呼吸道传染病B.消化道传染病 C.伤口化脓性感染D.泌尿道感染 E.厌氧菌感染21.正常人体有正常菌群分布的部位是:A.脑组织B.胃内 C.血液D.心脏 E.体表及外界相通的腔道22.土壤的芽胞菌感染人体的常见途径为:A.消化道B.呼吸道 C.血液D.伤口E.接触23.下列何种不是湿热灭菌法:A.巴氏消毒法 B. 滤过除菌法 C. 煮沸法D. 高压蒸气灭菌法 E.间歇蒸气灭菌法24.火焰灼烧灭菌法适合的对象是:A.培养基B. 接种环C.手术器械D. 敷料E. 一次性注射用具25.下列消毒灭菌法正确的是:A. 接种环——干烤B. 手术器械——漂白粉C. 饮水——过滤除菌D.体温表——煮沸E.敷料包——离压蒸汽灭菌法26.下列有关紫外线描述,哪项不正确:A.穿透力强 B.常用于空气、物品表面消毒C.消毒效果与作用时间有关D.对人体皮肤、眼睛有损失作用E.能干扰细菌DNA复制与转录27.利用紫外线灯杀菌时,紫外线的照射时间为:A. 5minB. 30minC. 60minD.10minE.15min28. 紫外线最强的杀菌波长应为:A.265-266nmB.200-300nmC.136-390nmD.136-260nmE.236-300nm29.一次性医用塑料制品的大量消毒可采用:A.煮沸 B.巴氏消毒法 C.电离辐射D.干热灭菌法 E.高压蒸汽灭菌法30.不属重金属盐类的消毒剂是:A.高锰酸钾B. 氯化汞C. 汞溴红D.硝酸银E. 蛋白银31.乙醇消毒剂常用的浓度是:A.100% B.95% C.75% D.50% E.30%32.乙醇的消毒机制是:A. 干扰染色体的复制和转录B. 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C. 蛋白质凝固、变形 D .干扰代谢 E.破坏细胞壁33.新生儿预防淋病奈瑟菌性结膜炎可用哪种化学消毒剂:A.0.1%硝酸银B. 1%硝酸银C. 3%过氧化氢D.75%乙醇E.以上不是34.地面、排泄物消毒可采用的是:A. 0.1%高锰酸钾B. 1%硝酸银C. 3%过氧化氢D .75%乙醇 E.生石灰35.含糖类、血清或鸡蛋的培养基灭菌宜采用:A.煮沸法B.流通蒸汽灭菌法C. 间歇蒸汽灭菌法D.高压蒸汽灭菌法E.干烤法36.正常菌群变为条件致病菌的条件中,错误的是:A.机体免疫力下降B.寄居部位改变C. 机体外伤D.饮食不洁E.大剂量使用抗生素37.常用于手术器械灭菌的是:A.高压蒸汽灭菌法B.紫外线照射法C.巴氏消毒法D.滤过除菌法E.干烤法38.影响消毒剂效果的因素中,最不重要的是:A. 消毒剂的使用浓度B. 消毒剂的作用时间C. 微生物的种类与数量D. 湿度E.温度39.根据微生物的危害程度分类埃博拉病毒属于:A. 第一类微生物B. 第二类微生物C.第三类微生物D.第四类微生物E.第五类微生物40.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分级中安全防护级别最高的是:A. BSL-1B. BSL-2C. BSL-3D. BSL-4E. BSL-5答案:1.B2.A3.E4.B5.A6.E7.C8.A9.D 10.B 11.E 12.E 13.C 14.D 15.A 16.B 17.E 18.A 19.D 20.B 21.E 22.D 23.B 24.B 25.E 26.A 27.C 28.A 29.C 30.A31.C 32.C 33.B 34.E 35.C 36.D 37.A 38.D 39.D 40.D二、填空题1.化学消毒剂杀菌或抑菌的作用机制有、和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等类型2.常用于饮用水消毒和游泳池水消毒的消毒剂是和。
细菌分布的习题及答案

细菌分布的习题及答案细菌分布的习题及答案细菌是一类微小的单细胞生物,它们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环境中,并且在我们的身体内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了解细菌的分布和生态特征对于我们认识这个微观世界以及防止疾病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提出一些关于细菌分布的习题,并给出相应的答案。
习题一:细菌主要分布在哪些环境中?答案:细菌可以存在于各种环境中,包括土壤、水体、空气、动植物体表面以及人体内部等。
它们可以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并且在不同的环境中有不同的生存策略。
习题二:细菌在人体内的分布情况如何?答案:人体内存在着大量的细菌,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肠道中的菌群。
肠道菌群对于人体的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参与食物消化、维持免疫系统平衡以及合成某些维生素等。
此外,细菌还存在于皮肤、口腔、呼吸道等部位,它们与人体共生共存,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引发疾病。
习题三:细菌的传播途径有哪些?答案:细菌的传播途径多种多样,主要包括空气传播、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和食物水源传播等。
在空气传播中,细菌通过空气中的微小颗粒或飞沫悬浮在空气中,然后被人体吸入。
飞沫传播是指细菌通过咳嗽、打喷嚏等方式进入空气中,然后被他人吸入。
接触传播是指细菌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皮肤或黏膜进入他人体内。
食物水源传播是指细菌通过食物或水源进入人体,这种传播途径在食物卫生不达标的情况下尤为常见。
习题四:如何预防细菌的传播?答案:要预防细菌的传播,首先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包括勤洗手、避免用手触摸面部、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遮挡口鼻等。
其次,要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定期清洁和消毒居住和工作环境。
此外,要注意食品安全,选择新鲜的食材,正确加工和储存食物,避免食用过期或不洁食物。
最后,接种疫苗也是预防某些细菌疾病的有效方法。
习题五:细菌的分布与环境因素有关吗?答案:是的,细菌的分布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不同的细菌对于温度、湿度、酸碱度、氧气浓度等环境条件有不同的适应性。
例如,一些细菌可以在高温环境中生存,而一些细菌则对低温环境更为适应。
兽医微生物基础模拟试题

兽医微生物基础模拟试题一、名词解释1.原生质体:G+菌的细胞壁几乎完全缺失,原生质仅被一层细胞膜包住,称为原生质体。
2.菌落: 单个细菌繁殖成一堆肉眼可见的细菌集落,称为菌落。
3.芽孢:某些细菌在一定环境条件下,能在菌体内部形成一个圆形或卵圆形小体,称为内芽胞(endospore)或芽胞。
4.鉴别培养基:利用各种细菌分解糖类和蛋白质的能力及其代谢产物的不同,在培养基中加入特定的作用底物,观察细菌在其生长后分解底物的作用如何,从而鉴别细菌。
5.正常菌群:在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寄居在正常动物体的微生物对动物无害即为动物正常微生物群或称正常菌群。
6.病毒基因重配:基因组分节段、分类地位相接近的两个毒株同时感染某一个细胞市,二者可以互换其基因节段,产生稳定的或不稳定的重配毒株。
7.消毒:杀死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杀死全部微生物的方法。
8.细菌素:某些细菌能产生一种仅作用于近缘关系细菌的抗生素样物质,其抗菌范围很窄。
9.质粒: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为闭合环状的双股DNA,大小不等,带有遗传信息,控制细菌某些特定的遗传性状。
10.培养基:由适合于细菌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配置而成的营养基质,可供细菌在其中繁殖。
11.半数致死量:能够使接种的实验动物在感染后一定时限内死亡一半所需要的微生物或毒素量。
12.接合:两个完整的细菌细胞通过性菌毛直接接触,由供体菌将质粒DNA转移给受体菌的过程。
13.类毒素:外毒素在0.4%的甲醛溶液作用下,经过一段时间可以脱毒,但仍保留原有的抗原性,称为类毒素。
14.炭疽杆菌“串珠反应”:在含有0.5IU/ml的培养基中,幼龄炭疽杆菌因细胞壁的肽聚糖合成受到抑制,形成原生质体相互连接成串,称为“串珠反应”。
15.兽医微生物学:主要研究与动物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对动物的致病机理、特异性诊断方法以及预防和治疗感染性疾病的措施,以控制甚至消灭此类疾病为目的的一门科学。
16.脂多糖:革兰阴性菌细胞壁外膜伸出的特殊结构,即细菌内毒素。
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1、不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A 细菌 B 病毒 C 支原体 D 衣原体 E 立克次体2、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的是()A 病毒B 衣原体C 放线菌D 立克次体E 支原体3、属于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A 细菌B 病毒C 支原体D 衣原体E 真菌4、必须寄生在活细胞才能增殖的微生物是()A 细菌B 病毒C 支原体D 衣原体E 真菌5、人类发现的第一个病毒是()A 流感病毒B 肝炎病毒C 麻疹病毒D 脊髓灰质炎病毒E 烟草花叶病毒6、免疫对机体()A 是有益的反应B 是有害远大于有益的反应C 是有害的反应 D无益也无害的反应E 正常条件下对机体有益,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机体有害。
7、现代免疫的概念是()A机体抗感染的防御功能 B机体清除损伤衰老细胞的功能 C机体排除细菌的功能D机体识别、杀灭与清除自身突变细胞的功能E机体识别与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8、免疫防御是指机体能()A 对抗病原体的侵害并中和其毒性产物的作用B 监视并清除体突变细胞的作用C清除衰老和损伤的细胞,维持体环境平衡的作用 D对抗原性异物表现出无反应性的状态E 对自身抗原表现出无反应性的状态9、机体免疫防御功能过低时,可引起()A自身免疫性疾病 B 肿瘤发生 C 免疫耐受性D 超敏反应性疾病E 反复发生病原生物感染10、免疫监视是指机体能()A 参与机体整体功能的调节B 对抗原性异物表现出无反应性的状态C 对抗病原体的侵害并中和其毒性产物的作用D 监视并清除体突变细胞的作用E 对自身抗原表现出无反应性的状态二、多项选择题1、以下哪些是微生物的共同特征()A个体微小B结构简单 C 分布广泛 D 种类繁多 E 只能在活细胞生长繁殖2、以下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A 细菌B 病毒C 支原体D 衣原体E 真菌3、真菌具有的特点是( )A 只在活细胞增殖B 有典型的细胞核C 缺乏完整的细胞器D 仅有原始核E 有完整的细胞器4、以下属于微生物学奠基人Koch的贡献有()A 创用了固体培养基B 创用了细菌染色法C 创用了巴氏消毒法D 发现了青霉素 E发现了炭疽杆菌、结核杆菌等病原体5、关于免疫,正确的是()A 免疫对机体既有益也有害B 免疫防御功能过高可引起超敏反应C 免疫防御功能过低可引起免疫缺陷病D 免疫稳定失调可导致自身免疫病E 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易患肿瘤三、填空题1、微生物根据结构和组成可分为、和三大类。
包头医学院《微生物学和微生物检验》习题集及答案第3章 细菌的分布

第3章细菌的分布
一、名词解释
正常菌群、机会致病菌、菌群失调症
二、单选题
1.属于肠道正常菌群的细菌是:
A.军团杆菌
B.布氏杆菌
C.双歧杆菌
D.分枝杆菌
E.志贺菌
2.造成菌群失调的原因是:
A.生态制剂的大量使用
B.正常菌群的遗传特性明显改变
C.正常菌群与其他微生物的接触
D.正常菌群的组成和数量发生明显改变
E环境因素明显改变正常菌群的耐药性
3.条件致病菌引起感染的条件之一是:
A.正常菌群的耐药性改变
B.正常菌群的遗传性状改变
C.正常菌群的寄居部位改变
D.各种原因造成的免疫功能亢进
E.肠蠕动减慢使细菌增多
4.正常情况下,下述何处是无菌的:
A. 口腔
B. 肠道
C. 皮肤
D. 泌尿道
E.血液
5.细菌存在于:
A.水中
B.空气
C.土壤
D.人和动物的体表与外界相通的腔道
E.以上都有
三、问答题
1.简述正常菌群的生理作用。
2.引起菌群失调的诱因有哪些?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二、选择题:
1.C
2.D
3.C
4.E
5.E。
(完整版)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测试题

第3 章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测试题一、名词解释1. 消毒2.灭菌3.防腐4.无菌5.无菌操作6.正常菌群7. 菌群失调二、填空题1. 化学消毒剂杀菌或抑菌的作用机理是,和。
2. 干热灭菌法包括,,。
3. 巴氏消毒法常用于消毒和。
4. 常用的湿热灭菌法包5. 紫外线杀菌机理是,导致细菌和。
6. 环境中的有机物对细菌有作用,其可与消毒剂发生反应,使消毒剂的杀菌力7. 普通琼脂培养基灭菌可采用法。
8. 手术室空气消毒常采用法。
9. 用于新生儿滴眼,预防淋球菌感染常用的消毒剂是10. 葡萄球菌对其敏感,常用于浅表创伤消毒的消毒剂是。
11. 一般化学消毒剂在常用浓度下,只对细菌的有效。
对芽胞需要提高消毒剂的和方可奏效。
12. 影响化学消毒剂消毒效果的因素主要有、、和等。
13. 常用于消毒饮水和游泳池的消毒剂是和。
14. 生石灰可用于和的消毒。
15. 酚类消毒剂包括和。
三、单选题1.关于紫外线杀菌不正确的是A. 紫外线杀菌与波长有关;B.紫外线损伤细菌D.NA. 构型;C. 紫外线的穿透力弱,故对人体无害;D.紫外线适用于空气或物体表面的消毒;E. 一般用紫外线灯做紫外线的杀菌处理2. 关于高压蒸汽灭菌法不正确的是A.灭菌效果最可靠,应用最广;B.适用于耐高温和潮湿的物品C. 可杀灭包括细菌芽胞在内的所有微生物D. 通常压力为2.05kg/C.m2 E.通常温度为121.3℃3. 对普通培养基的灭菌,宜采用A. 煮沸法B.巴氏消毒法C. 流通蒸汽灭菌法D.高压蒸汽灭菌法E. 间歇灭菌法4. 关于乙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浓度在70~75%时消毒效果好B.易挥发,需加盖保存,定期调整浓度C.经常用于皮肤消毒D.用于体温计浸泡消毒E. 用于粘膜及创伤的消毒5. 欲对血清培养基进行灭菌,宜选用A. 间歇灭菌法B.巴氏消毒法C.高压蒸汽灭菌法D.流通蒸汽灭菌法E. 紫外线照射法6. 杀灭细菌芽胞最常用而有效的方法是A. 紫外线照射B.干烤灭菌法C.间歇灭菌法D.流通蒸汽灭菌法E. 高压蒸汽灭菌法7. 湿热灭菌法中效果最好的是A. 高压蒸汽灭菌法B.流通蒸汽法C.间歇灭菌法D.巴氏消毒法E. 煮沸法8. 酒精消毒最适宜浓度是A.100%B.95%C.75%D.50%E.30%9. 关于紫外线,下述哪项不正确A.能干扰D.NA. 合成B.消毒效果与作用时间有关C.常用于空气,物品表面消毒D.对眼和皮肤有刺激作用E.穿透力强10. 关于消毒剂作用原理是A. 使菌体蛋白变性B.使菌体蛋白凝固C.使菌体酶失去活性D.破坏细菌细胞膜E. 以上均正确11. 紫外线杀菌原理是A. 破坏细菌细胞壁肽聚糖结构B.使菌体蛋白变性凝固C.破坏D.NA. 构型D. 影响细胞膜通透性E.与细菌核蛋白结合12. 血清,抗毒素等可用下列哪种方法除菌A.加热56℃ 30minB.紫外线照射C.滤菌器过滤D.高压蒸汽灭菌E.巴氏消毒法13. 判断消毒灭菌是否彻底的主要依据是A. 繁殖体被完全消灭B.芽胞被完全消灭C.鞭毛蛋白变性D.菌体D.NA. 变性E.以上都不是14. 引起菌群失调症的原因是()A. 生态制剂的大量使用;B.正常菌群的遗传特性明显改变;C. 正常菌群的耐药性明显改变D.正常菌群的增殖方式明显改变;E. 正常菌群的组成和数量明显改变15. 关于正常菌群的描述,正确的是(A. 一般情况下,正常菌群对人体有益无害;B. 肠道内的痢疾杆菌可产生碱性物质拮抗其他细菌;C.口腔中的正常菌群主要是需氧菌;D. 即使是健康胎儿,也携带正常菌群;E.在人的一生中,正常菌群的种类和数量保持稳定16. 关于菌群失调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菌群失调进一步发展,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症就可称为菌群失调症;B. 菌群失调症又称为菌群交替或二重感染;C. 长期使用抗生素会改变正常菌群成员的耐药性,从而引起菌群失调症;D. 可使用生态制剂治疗菌群失调症;E. 内分泌紊乱也会引起菌群失调症;17. 实验室常用干烤法灭菌的器材是()A. 玻璃器皿;B.移液器头;C.滤菌器;D.手术刀、剪;E. 橡皮手18. 关于煮沸消毒法,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煮沸100℃ 5 分钟可杀死细菌繁殖体;B.可用于一般外科手术器械、注射器、针头的消毒;C.水中加入1-2%碳酸氢钠,可提高沸点到105℃;D.常用于食具消毒;E. 不足以杀死所有细菌。
3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1)

Heredity and Variation of Bacteria
1.遗传
2.变异
遗传性变异:基因结构发生改变 非遗传性变异:受环境条件影响
遗传与变异
基因改变 遗传 可逆性 外界环境 变异幅度
遗传性变异 + + -
个别细胞
非遗传性变异 + +
群体
第一节 细菌的变异现象
3、菌群失调(dysbacteriosis)
在应用抗生素治疗感染性疾病过程中,宿主某部位正 常菌群中各菌种间的比例发生较大幅度变化而产生的病症。
二重感染或重叠感染(superinfection),
正常菌群中的敏感菌被抑制或杀灭,耐药菌大量繁 殖而致病,这是在抗菌药物治疗原感染性疾病或预防某 些微生物感染过程中发生的一种新感染,是微生态平衡 被破坏的较严重后果,系一种菌群失调症。
B. 高压蒸气灭菌法(autoclaving):最有效的一种灭菌方法 103.4kPa (1.05kg/cm2, 15磅) 、121.3℃,15-20分钟。用
于一般培养基、生理盐水、手术敷料等耐高温耐湿等物品 的灭菌。
※湿热灭菌的效力比干热灭菌的大,原因: ⑴湿热中细菌菌体蛋白较易凝固; ⑵穿透力比干热大; ⑶湿热的蒸气有潜热存在。
包括: 1.染色体(chromosome) 2.质粒(plasmid) 3.转座因子(transposable element ) 4.整合子(integron,In) 5.噬菌体基因组(phage genome)
细菌染色体 细菌的染色体是单一的环状双螺旋DNA长链,上有
许多编码细菌生物学性状的基因。
1.形态结构变异
①
葡萄球菌
② 有荚膜的肺炎球菌
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灭菌”文档)共10张

(二)化学消毒灭菌法
在土壤、水、空气、人体体表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存在着不同种类和数量的细菌。
消毒剂能影响细菌的化学组成、结构和生理活动从 ③干烤:干烤箱,加热至160~170℃,2 h。
解释消毒、灭菌、防腐、无菌及无菌操作的概念
无分菌析操 紫作外而:线的发防杀止菌挥细原菌理防进、入作腐人用体、、或特其点他消及物应品毒用的操甚作技至术。灭菌的作用。主要用于人体体表、 医疗器械和周围环境的消毒。影响消毒剂作用的因素有: ③免疫作用
病,这些细菌称为条件致病菌。
•
消毒和灭菌的方法主要有热力灭菌法、电磁波辐射
杀菌法、滤过除菌及化学消毒剂的使用,常用的有高压
蒸汽灭菌法、煮沸法、紫外线照射和化学消毒剂的使用
等。
第10页,共10页。
③. 高压蒸气灭菌法(最常用,效果最好):温度: 121.3℃,时间:15~20 min。 常用于耐高温、耐湿物品
的灭菌, 如培养基、生理盐水、手术敷料等。
•
④.巴氏消毒法:61.1~62.8℃,30 min;71.7 ℃,
15~30 s,用于牛乳制品、酒类等的消毒。
第7页,共10页。
(2)干热灭菌法
解释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菌群失调的概念
4.无菌: 不存在任何活的微生物。 主要用于人体体表、医疗器械和周围环境的消毒。
③干烤:干烤箱,加热至160~170℃,2 h。 消毒: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并不一定能杀死含芽孢的细菌或非病原微生物。
③若免正疫 常作菌用群中的各5种.微无生物菌的种操类和作数量:发生较防大的变止化,细称为菌菌群进失调入。 人体或其他物品的操作技 术。 列出常用的热力消毒灭菌法及适用范围
第2页,共10页。
一、细菌的分布 • (一)、细菌在自然界的分布
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

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实验三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目的】①了解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及正常人体,树立“有菌观念”,从而认识无菌操作对于微生物学及医学实践的重要性。
②了解正常人体中寄居着种类繁多的细菌,正常情况下不引起人类疾病,称为正常菌群。
③熟悉外界因素对细菌的影响,学习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
④了解不同细菌对外界因素具有不同的抵抗力。
一、细菌的分布检查(一)空气中的细菌检查【材料】普通琼脂平板培养基。
【方法】①取普通琼脂平板一只开启皿盖,培养基面向上放于实验桌上,暴露5~30min后盖好。
②置37℃培养18~24小时后观察结果。
【结果】(填表10-1)平板培养基表面或多或少有菌落生长。
(二)地面水中的细菌检查【材料】地面水(河水、井水或池水)、高层琼脂培养基、1ml无菌吸管、灭菌培养皿。
【方法】①以无菌吸管吸取1ml地面水,加入灭菌平皿中。
②将已溶化且冷至45℃左右的高层琼脂倾注人上述平皿中,加盖后轻轻摇动,使水与琼脂充分混匀,静凝。
③37℃ 24小时后取出观察,计数菌落。
【结果】(填表10-1)(三)衣服、票证、头发、手指皮肤上的细菌检查【材料】普通琼脂平板培养基。
【方法】取普通平板一个,用蜡笔在平板背面玻璃上划成四等分,并贴上标签(图10-1)。
然后以无菌操作法,用衣袖角、票证、头发及手指或指甲内污物,在平板培养基表面相应部位轻轻涂抹,置37℃培养24【结果】填表培养基表面涂抹处有菌落生长。
衣服、票证、头发、手指皮肤上的细菌检查(四)正常人体咽喉部的细菌检查【材料】血液琼脂平板培养基、灭菌棉拭、接种环、酒精灯。
【方法】取灭菌棉拭一支,在被检查者咽喉部轻轻涂擦后,再涂于血液琼脂培养基—侧,然后改用灭菌接种环作分离划线接种。
盖上皿盖,37℃孵育24小时(或者采用咳喋法)。
【结果】(填表10-1)琼脂平板表面有菌落生长。
其中占优势的是一种细小菌落,其周围有草绿色的不完全溶血环。
此为咽喉部的正常菌群—甲型链球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细菌分布与消毒灭菌一、单5选11.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称为:A.消毒B.灭菌C.无菌D.防腐E.无菌操作2.杀灭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称为:A.消毒B.灭菌C.无菌D.防腐E.无菌操作3.微生物学实验过程中防止污染与感染的方法称为:A.消毒B.灭菌C.无菌D.防腐E.无菌操作4.消毒的含义是:A.杀灭物体上所有的微生物B.杀死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C.使物体上无活菌存在D.杀死含芽胞的细菌E.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5.灭菌的概念是:A.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B.杀死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C.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D.杀死细菌繁殖体E.使物体不含活菌6.防腐的概念是:A.杀灭物体上所有的微生物B.杀死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C.使物体上无活菌存在D.杀死含芽胞的细菌E.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7.无菌是指:A.杀灭物体上的所有微生物B.杀死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C.物体上无活的微生物存在D.杀死含芽胞的细菌E.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8.下列哪项可经巴氏消毒法灭活:A.牛奶B.空气C.手术器械D.基础培养基E.物体表面9.巴氏消毒法的温度和时间是:A.100℃ 10分钟B.121℃ 15分钟C.80℃ 10分钟D.62℃ 30分钟E.71.7℃ 30分钟10.高压蒸汽灭菌法的参数为:A.100℃10~20分钟B.121.3℃15~20分钟C.80 ℃ 5~10分钟D.62℃30分钟E.71.7℃15~30分钟11.正常微生物群是指:A.广泛存在于正常人体内脏的微生物群B.存在于正常人体所有腔道的微生物群C.正常时对人体无害也无利的微生物群D.存在于出生前后的正常人群体表的微生物群E.存在于正常人体体表的微生物群12.条件致病微生物的致病条件不包括:A.寄居部位的改变 B.免疫功能降低 C.微生物群分布失调D.长期大量应用广谱抗菌药,正常微生物群被抑制E.使用有关的微生态制剂13.正常微生物群对人体的生理作用不包括:A.生物拮抗 B.营养作用 C.抗炎症作用D.免疫作用 E.抗衰老作用14.大肠杆菌通常寄生于正常人体的:A.皮肤 B.口腔 C.外耳道 D.肠道 E.尿道15.幽门螺杆菌常寄生于人体的部位是:A.胃 B.口腔 C.皮肤 D.外耳道 E.尿道16.因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引起的腹泻属于:A.外源性感染 B.微生物失调 C.交叉感染D.环境污染感染 E.潜伏感染17.治疗微生物群失调症可使用:A.维生素 B.纤维素 C.抗生素 D.类毒素 E.微生物制剂18.*随着年龄的增长,肠道内明显减少的细菌是:A.双岐杆菌 B.乳酸杆菌 C.大肠杆菌 D.葡萄球菌 E.肠球菌19.关于条件致病微生物感染,下列叙述哪项正确:A.为外源性感染B.均为医院内感染 C.近年感染率明显下降D.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易发生 E.均为菌群失调所致20.水源被细菌污染后,常可引起:A.呼吸道传染病B.消化道传染病 C.伤口化脓性感染D.泌尿道感染 E.厌氧菌感染21.正常人体有正常菌群分布的部位是:A.脑组织B.胃内 C.血液D.心脏 E.体表及外界相通的腔道22.土壤的芽胞菌感染人体的常见途径为:A.消化道B.呼吸道 C.血液D.伤口E.接触23.下列何种不是湿热灭菌法:A.巴氏消毒法 B. 滤过除菌法 C. 煮沸法D. 高压蒸气灭菌法 E.间歇蒸气灭菌法24.火焰灼烧灭菌法适合的对象是:A.培养基B. 接种环C.手术器械D. 敷料E. 一次性注射用具25.下列消毒灭菌法正确的是:A. 接种环——干烤B. 手术器械——漂白粉C. 饮水——过滤除菌D.体温表——煮沸E.敷料包——离压蒸汽灭菌法26.下列有关紫外线描述,哪项不正确:A.穿透力强 B.常用于空气、物品表面消毒C.消毒效果与作用时间有关D.对人体皮肤、眼睛有损失作用E.能干扰细菌DNA复制与转录27.利用紫外线灯杀菌时,紫外线的照射时间为:A. 5minB. 30minC. 60minD.10minE.15min28. 紫外线最强的杀菌波长应为:A.265-266nmB.200-300nmC.136-390nmD.136-260nmE.236-300nm29.一次性医用塑料制品的大量消毒可采用:A.煮沸 B.巴氏消毒法 C.电离辐射D.干热灭菌法 E.高压蒸汽灭菌法30.不属重金属盐类的消毒剂是:A.高锰酸钾B. 氯化汞C. 汞溴红D.硝酸银E. 蛋白银31.乙醇消毒剂常用的浓度是:A.100% B.95% C.75% D.50% E.30%32.乙醇的消毒机制是:A. 干扰染色体的复制和转录B. 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C. 蛋白质凝固、变形 D .干扰代谢 E.破坏细胞壁33.新生儿预防淋病奈瑟菌性结膜炎可用哪种化学消毒剂:A.0.1%硝酸银B. 1%硝酸银C. 3%过氧化氢D.75%乙醇E.以上不是34.地面、排泄物消毒可采用的是:A. 0.1%高锰酸钾B. 1%硝酸银C. 3%过氧化氢D .75%乙醇 E.生石灰35.含糖类、血清或鸡蛋的培养基灭菌宜采用:A.煮沸法B.流通蒸汽灭菌法C. 间歇蒸汽灭菌法D.高压蒸汽灭菌法E.干烤法36.正常菌群变为条件致病菌的条件中,错误的是:A.机体免疫力下降B.寄居部位改变C. 机体外伤D.饮食不洁E.大剂量使用抗生素37.常用于手术器械灭菌的是:A.高压蒸汽灭菌法B.紫外线照射法C.巴氏消毒法D.滤过除菌法E.干烤法38.影响消毒剂效果的因素中,最不重要的是:A. 消毒剂的使用浓度B. 消毒剂的作用时间C. 微生物的种类与数量D. 湿度E.温度39.根据微生物的危害程度分类埃博拉病毒属于:A. 第一类微生物B. 第二类微生物C.第三类微生物D.第四类微生物E.第五类微生物40.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分级中安全防护级别最高的是:A. BSL-1B. BSL-2C. BSL-3D. BSL-4E. BSL-5答案:1.B2.A3.E4.B5.A6.E7.C8.A9.D 10.B 11.E 12.E 13.C 14.D 15.A 16.B 17.E 18.A 19.D 20.B 21.E 22.D 23.B 24.B 25.E 26.A 27.C 28.A 29.C 30.A31.C 32.C 33.B 34.E 35.C 36.D 37.A 38.D 39.D 40.D二、填空题1.化学消毒剂杀菌或抑菌的作用机制有、和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等类型2.常用于饮用水消毒和游泳池水消毒的消毒剂是和。
3.巴氏消毒法常用于和消毒。
4.正常微生物群对人的生理作用有、、、和。
答案:1.使菌体蛋白变性凝固干扰细菌酶系统和代谢2.漂白粉氯3.酒类牛奶4.营养作用生物拮抗免疫作用抗衰老抗肿瘤三、名词解释1.消毒2.灭菌3.无菌4.无菌操作5.正常菌落6.条件致病微生物答案:1.消毒: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繁殖体的方法。
2.灭菌:彻底杀死物体上所有微生物(包括病原微生物、非病原微生物及细菌的芽胞)的方法。
3.无菌:物体中不含活的微生物,称无菌。
4.无菌操作:防止微生物进入人体或其他物品的各种操作技术,称为无菌操作。
5.正常菌落:正常人的体表以及与外界相通腔道中存在着不同种类和一定数量的细菌,这些细菌正常情况下对人体有益无害称为正常菌群。
6.条件致病微生物:寄居在人体的正常菌群通常情况下是不致病的,但是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因各种原因使微生态平衡失调而引起人类疾病,这些细菌称为条件致病菌或机会病原菌。
四、问答题1.试分析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可能来自哪些方面。
2.选用消毒剂应注意哪些问题?3.举例说明化学消毒剂的作用机制?4.何谓正常菌群?简述正常菌群变为条件致病菌的主要原因。
5.请说出高压蒸汽灭菌法的原理及应用范围。
6.请说出紫外线消毒灭菌的原理、应用范围及注意事项。
答案1.试分析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可能来自哪些方面。
.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主要来自如下几个方面:①切口处皮肤(消毒不彻底所致);②手术器械、敷料(消毒不彻底所致);③手术室空气;④医护人员、无菌手套(破裂);⑤医护人员呼吸道(未戴口罩或口罩未戴严);⑥有菌手术切除物污染切口。
2.选用消毒剂应注意哪些问题?选用消毒剂时应注意三大因素的存在对消毒剂作用的影响:①消毒剂的性质、浓度和作用时间;②细菌的种类和污染程度;③环境中有机物的存在。
3.举例说明化学消毒剂的作用机制?①使菌体蛋白质变性或凝固,如醇类;②干扰或破坏细菌的酶系统和代谢,如重金属盐类消毒剂等;③改变细菌细胞壁或细胞膜的通透性,如表面活性剂等。
4.何谓正常菌群?简述正常菌群变为条件致病菌的主要原因。
(1)正常人体的体表及其与外界相通的腔道黏膜上,均有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存在,当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这些微生物通常对人体无害,相反有一些对人体有利,这些细菌通称为正常菌群。
(2)正常菌群成为条件致病菌的主要原因有:①正常菌群寄居部位的改变;②机体免疫力低下;③菌群失调。
5.请说出高压蒸汽灭菌法的原理及应用范围。
高压蒸汽灭菌法是一种常用、最有效的灭菌方法,它的原理是利用密闭的蒸汽锅,加热产生蒸汽,不使之外溢,容器内随着蒸汽压力的不断增加,温度会随之提高。
通常压力在103.4kPa(1.05kg/cm2),容器内的温度可达121.3℃,经15-20分钟,可杀死所有的细菌繁殖体和芽胞。
凡耐高温、不怕潮湿的物品,如手术器械、敷料和一般培养基等,均可用此法灭菌。
6.请说出紫外线消毒灭菌的原理、弱点、应用范围。
紫外线消毒灭菌的原理是紫外线的波长在200-300nm时具有杀菌作用,其中以265-266nm杀菌力最强,它可以干扰DNA的复制与转录造成细菌的死亡和变异。
但紫外线的的穿透力很弱,不能透过纸张、玻璃、尘埃,故只能用于室内空气和物体表面的消毒灭菌。
五、判断题1.无菌操作就是在医疗操作过程中注意防止微生物污染或感染。
2.体温表一般可用煮沸法消毒。
3.正常微生物群正常情况下对人体是有利无害的。
4.紫外线可以杀菌,因此在手术时应该开紫外线灯消毒空气。
5.多喝白酒可以对消化道消毒。
答案1.√2.×3.√4.×5.×六、是非改错题1.临床应用最多的灭菌法是干烤灭菌法。
2.化学消毒剂既可用于体外又可用于体内。
3.为了保障牛奶的卫生一般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杀菌。
4.酒精消毒效果最好的浓度是95%。
5.正常人的膀胱是通过尿道与外界相通,所以是有菌的。
答案1.干烤(湿热)2.既可(只能)又(不)3.高压蒸汽灭菌法(巴氏消毒)4.95%(75%)5.有(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