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 司马光 课件
合集下载
赤壁之战ppt20 课件下载2
⑤致殷.勤.之意。 古义:_慰__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周__到__热__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古义:_官__职__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致__力__于__,__投__身___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助画方.略 方法 ③方方操挟.与天军将方子.军连以会征船猎四舰于方.吴正地区将要
地方.数千里 方圆
④计今备为用君肃计计..
考虑 计策
命猛将.统兵数万 将领 ⑤将彼将出.所郭顺将相江.中扶东国将下.人不将扶过要持十五六万
宫使驱将.惜不得 赶
统帅
⑥蹶一必蹶蹶..不上振将军失败使……受挫折
⑦立操 足军 以吏 立.事 士皆出成营就立.观
今义:_中__华__人__民__共__和__国__的__简__称____________________
⑨兼仗父兄之烈.。 古义:_功__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猛__烈__、__激__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家作品文言基础知识
1.连线作家作品
知识卡片
司 马 光 (1019 - 1086) 初 字 公 实 , 更 字 君 实,号迂夫,晚号迂叟,司马池之子。汉族, 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原籍陕州夏县(今属山 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
司马光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历仕仁宗、英 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他主持编 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司马光为人 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 人景仰。
⑥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古义:_官__职__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致__力__于__,__投__身___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助画方.略 方法 ③方方操挟.与天军将方子.军连以会征船猎四舰于方.吴正地区将要
地方.数千里 方圆
④计今备为用君肃计计..
考虑 计策
命猛将.统兵数万 将领 ⑤将彼将出.所郭顺将相江.中扶东国将下.人不将扶过要持十五六万
宫使驱将.惜不得 赶
统帅
⑥蹶一必蹶蹶..不上振将军失败使……受挫折
⑦立操 足军 以吏 立.事 士皆出成营就立.观
今义:_中__华__人__民__共__和__国__的__简__称____________________
⑨兼仗父兄之烈.。 古义:_功__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猛__烈__、__激__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家作品文言基础知识
1.连线作家作品
知识卡片
司 马 光 (1019 - 1086) 初 字 公 实 , 更 字 君 实,号迂夫,晚号迂叟,司马池之子。汉族, 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原籍陕州夏县(今属山 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
司马光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历仕仁宗、英 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他主持编 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司马光为人 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 人景仰。
沪教版语文四上《赤壁之战》精品课件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军阀混战
以赤壁之战的公元208年为今年(2014) 2002(196),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2006(200),官渡之战,45岁的曹操打败“四世三公” 的袁绍,统一北方
2013(207),依附于荆州牧刘表的刘备请年仅26岁的诸 葛亮出山 2014(208),赤壁之战,孙刘联军击败南下的曹操。曹 操53岁,刘备46岁
周瑜再论兵势:
①曹操虚张声势
曹操中原军队十五六万,久疲 荆州降兵七八万,狐疑 ②对策:精兵五万,自足制之 孙权:
周瑜算无遗策 孙权用人不疑
①充分肯定周瑜鲁肃,天以赞孤
②五万兵难卒合,三万已齐备 ③保证:邂逅不如意,孤当决之 结果:周瑜、程普统兵,鲁肃助画方略
决战赤壁
曹军水土不服,初战不利 黄盖献计诈降 周郎火烧赤壁 曹操败走华容
2026(220),曹操去世,曹丕称帝,汉朝灭亡,三国时 代正式开始 次年,刘备称帝,诸葛亮任宰相 2028(222),刘备进攻孙权,被陆逊(39岁)火烧连营。 三国鼎立局面定型
三 国 鼎 立
鲁肃-孙权:谋划
前提1:荆州重要 前提2:刘表去世→三巨头
抚安 可能性1:协心 图之 可能性2:离违 共治曹操
鲁肃36岁,周瑜33岁,诸葛亮27岁,孙权26岁
东 汉 十 三 州
赤壁之战后的中国
2014(208),赤壁之战,孙刘联军击败南下的曹操,刘 备逐步占据荆州,几年后吞并四川(益州)
2016(210),东吴大都督周瑜去世
2025(219),东吴大都督吕蒙白衣渡江奇袭荆州,杀守 将关羽,孙刘联盟破裂
赤壁之战
司马光
《赤壁之战》课文讲解 ppt课件
2020/8/25
6
文题背景
东汉末年,朝政紊乱,宦官和外戚斗争激烈, 人民痛苦加深,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农民起义— —黄巾起义。各地军阀乘势而起,扩大了自己的 军事实力,争夺地盘,形成大分裂的局面。 课文所写事件发生在东汉末年汉皇朝衰落,各 地军阀混战的时候。 赤壁战后,曹操“引军北还”;刘备乘机就近 占了荆州(现在湖南湖北一带),后来又攻取四 川;孙权人盘踞长江下游,这样就形成了魏 (曹)、蜀(刘)、吴(孙)三国鼎立的局面。
Ø 第2段,写刘备方面因曹操占领荆州,形势危急。诸 葛亮到东吴说服孙权联刘抗曹——诸葛回访(激将法)
• 求救而不救,不卑不亢,足智多谋,善于辞令 • 形势分析:战略家
Ø 第3段,写曹操致书威吓孙权,东吴内部“和”、 “战”两派意见分歧——降战之争
• 主降派(张昭等人) 主战派(鲁肃)
2020/8/25
8
返回
孙权
2020/8/25
孙权(182——252), 字仲谋,吴郡富春人。 他继承父亲孙坚和哥哥 孙策所建立的基业,割 据 江南。赤壁之战时, 他的兵力“五万兵难卒 合,已选三万人”。
9
返回
刘备
2020/8/25
刘备(161——252)字玄 德,涿郡涿县人。自称是汉 朝皇族的后代,在军阀混战 中,他先后依附公孙瓒、曹 操、袁绍、刘表等大军阀, 没有自己的地盘。曹操挥军 南下时,刘备首当其冲,被 击败。后来在诸葛亮的辅助 下,收集残军,联合孙权抗 曹。当时他的兵力,据诸葛 亮自称也只有万人。
2020/8/25
4
返回
史书体例
编年体:以年代先后为序来记载历史的史书称 为编年体史书。《春秋》是我国最早的编年体 史书。
纪传体:以记人为中心来记载史实的史书称为 纪传体史书。《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 史。
《赤壁之战》9张ppt
• (1)结合注释与工具书,能准确理解掌 握文段重点词语,翻译重点语句。 • (2)找出结合文中的几次对话,理清文 章思路 • (3)深入分析文本,分析主要人物身上 所体现出的主要特征,并用准确精炼的词 语概括
字音检测
文学常识:
1、选自《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最大 的____,记载了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下至五代周 世宗显德六年1362年的历史。由__花了19年时间编成。 2、司马光,字__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3、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于是 定名为“资治通鉴”。
课文结构: 鲁肃献计说孙权 鲁肃说刘备联吴抗曹 诸葛亮说孙权联刘抗曹 东吴主降主战两派说孙权 (张昭 鲁肃 ) 周瑜一说孙权 周瑜二说孙权 赤壁之战的过程和结果
曹军压境,鲁肃 诸葛亮策动孙刘联盟
在鲁肃、周瑜的劝说 下孙权坚定了联刘抗 曹的决心
整体感知 把握大意
1、从战争过程,来讲本篇文章可以以省略号 为界限主要写了__和__两部分,详写了 __,略写了__。 2、从作战前的决策方面更来看,文章在描写 人物决策时作者主要采取了语言描写的方法。 全文以对话为主,主要写了七次对话即“七 说”。分别是:
合作学习
• 有何疑问? • • • • •
释疑答惑
1军中诸将 各有彼此 2及说备使抚表众 3 恐为操所先 4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 5行将为人所并 6 即共定交 7从吏卒 ,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 8 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
思考: 鲁肃的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 文章内容,用准确的词语概括)
赤壁之战
《资治通鉴》 司马光
赤壁之战背景
• 在赤壁之战以前,曹操曾先后镇压青州 黄巾军,迎汉献帝居许昌,“挟天子以 令诸侯”,破袁术,杀吕布,灭袁绍, 黄河流域基本上被他统一了,下一步
字音检测
文学常识:
1、选自《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最大 的____,记载了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下至五代周 世宗显德六年1362年的历史。由__花了19年时间编成。 2、司马光,字__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3、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于是 定名为“资治通鉴”。
课文结构: 鲁肃献计说孙权 鲁肃说刘备联吴抗曹 诸葛亮说孙权联刘抗曹 东吴主降主战两派说孙权 (张昭 鲁肃 ) 周瑜一说孙权 周瑜二说孙权 赤壁之战的过程和结果
曹军压境,鲁肃 诸葛亮策动孙刘联盟
在鲁肃、周瑜的劝说 下孙权坚定了联刘抗 曹的决心
整体感知 把握大意
1、从战争过程,来讲本篇文章可以以省略号 为界限主要写了__和__两部分,详写了 __,略写了__。 2、从作战前的决策方面更来看,文章在描写 人物决策时作者主要采取了语言描写的方法。 全文以对话为主,主要写了七次对话即“七 说”。分别是:
合作学习
• 有何疑问? • • • • •
释疑答惑
1军中诸将 各有彼此 2及说备使抚表众 3 恐为操所先 4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 5行将为人所并 6 即共定交 7从吏卒 ,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 8 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
思考: 鲁肃的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 文章内容,用准确的词语概括)
赤壁之战
《资治通鉴》 司马光
赤壁之战背景
• 在赤壁之战以前,曹操曾先后镇压青州 黄巾军,迎汉献帝居许昌,“挟天子以 令诸侯”,破袁术,杀吕布,灭袁绍, 黄河流域基本上被他统一了,下一步
《赤壁之战》课文ppt课件
返回
课文分析
• • • • •
第1段,写东吴方面鲁肃分析当时的形势,为孙权献 策,并劝说刘备联吴抗曹——鲁肃献策 献策:远见卓识,忠心一片 说备:灵活机巧,善于外交,明为刘计,暗为孙计 第2段,写刘备方面因曹操占领荆州,形势危急。诸 葛亮到东吴说服孙权联刘抗曹——诸葛回访(激将法) 求救而不救,不卑不亢,足智多谋,善于辞令 形势分析:战略家 第 3 段,写曹操致书威吓孙权,东吴内部“和”、 “战”两派意见分歧——降战之争 主降派(张昭等人) 主战派(鲁肃)
本篇选自《资治通鉴》第六十五卷。它细致而概括地描写 了赤壁之战的政治和各派军事集团的矛盾以及战争的经过。 在孙吴方面,以鲁肃、周瑜为首的主战派,正确地分析了 当时客观形势,批判了主降派的谬论,采取了联合刘备的 正确路线。刘备当时处境非常不利,但诸葛亮深谋远虑, 亲自去劝说孙权抗曹,使双方结成了统一战线,自己一方 转危为安。战争中,曹操轻率进军与孙刘联军战于赤壁, 期间,周瑜采纳部将黄盖提出的以火破曹的建议,趁着风 势,把曹军船只全部烧毁,然后率轻锐追歼曹军残部,大 败曹军与赤壁。这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 名战役,他对形成魏蜀吴鼎立的局面起了决定性作用。
编年体:以年代先后为序来记载历史的史书称 为编年体史书。《春秋》是我国最早的编年体 史书。 纪传体:以记人为中心来记载史实的史书称为 纪传体史书。《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 史。 国别体:以国家为中心记载历史的史书称为国 别体史书。《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5
2018/1/11
返回
2018/1/11 3
返回
《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编年体通 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事。 由司马光等花 了19年的时间编成。编书 的目的“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 失”。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 资于治道”,于是定名为《资治通鉴》。
高中语文(鲁教必修2)同步课件:第7课《赤壁之战》(共52张PPT)
君臣战和议破曹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初,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曰:“荆 州与国邻接,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 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今刘表新亡,二 子不协,军中诸将,各有彼此。刘备,天下枭 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 也。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 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肃 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及 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备必喜 而从命。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今不速往, 恐为操所先。”权即遣肃行。 (译文)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学习目标
1、了解与《资治通鉴》有关的文史知识。 2、梳理积累文本中的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熟练翻译有
关句子。 3、整体感知和把握本文内容。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重点: 1、 重点学习课文的第三部分,懂得赤壁之战东吴取胜
的原因。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2、 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 使学生懂得赤壁之战,东吴获胜的根本原因在于
知此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赤壁之战军事图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历史史实:
以下均208年事,只标出月份:
七月曹操南下。
八月刘表卒,刘琮屯襄阳,刘备屯樊城。
九月曹军抵新野、襄阳,刘琮降曹。刘备南走,与鲁肃会于当阳, 用肃计,进住鄂县之樊口。曹军大败刘备于当阳长坂。
十至十一月曹军自江陵东下。孙刘联盟形成。周瑜从柴桑出军, 与操遇于赤壁。黄盖火攻成功,操败走,经华容道至江陵,引军 北还。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导入新课
一千八百多年前,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 诸侯”统一了黄河流域。为了一统天下,曹操 南下击败刘表、刘备,占据了“荆、襄”之地, 又乘胜企图以80万大军渡过长江,夺取江南东 吴的地盘。面对强兵压境,孙权与刘备联合起 来,在赤壁一带,与曹操决战。当时曹军号称 80万大军,东吴周瑜率军3万,双方兵力对比 悬殊。最后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战争以曹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初,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曰:“荆 州与国邻接,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 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今刘表新亡,二 子不协,军中诸将,各有彼此。刘备,天下枭 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 也。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 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肃 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及 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备必喜 而从命。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今不速往, 恐为操所先。”权即遣肃行。 (译文)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学习目标
1、了解与《资治通鉴》有关的文史知识。 2、梳理积累文本中的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熟练翻译有
关句子。 3、整体感知和把握本文内容。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重点: 1、 重点学习课文的第三部分,懂得赤壁之战东吴取胜
的原因。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2、 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 使学生懂得赤壁之战,东吴获胜的根本原因在于
知此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赤壁之战军事图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历史史实:
以下均208年事,只标出月份:
七月曹操南下。
八月刘表卒,刘琮屯襄阳,刘备屯樊城。
九月曹军抵新野、襄阳,刘琮降曹。刘备南走,与鲁肃会于当阳, 用肃计,进住鄂县之樊口。曹军大败刘备于当阳长坂。
十至十一月曹军自江陵东下。孙刘联盟形成。周瑜从柴桑出军, 与操遇于赤壁。黄盖火攻成功,操败走,经华容道至江陵,引军 北还。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导入新课
一千八百多年前,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 诸侯”统一了黄河流域。为了一统天下,曹操 南下击败刘表、刘备,占据了“荆、襄”之地, 又乘胜企图以80万大军渡过长江,夺取江南东 吴的地盘。面对强兵压境,孙权与刘备联合起 来,在赤壁一带,与曹操决战。当时曹军号称 80万大军,东吴周瑜率军3万,双方兵力对比 悬殊。最后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战争以曹
赤壁之战课文ppt课件.ppt
2024/10/9
3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史书体例
编年体:以年代先后为序来记载历史的史书称 为编年体史书。《春秋》是我国最早的编年体 史书。
纪传体:以记人为中心来记载史实的史书称为 纪传体史书。《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 史。
司马光是著名的历史学家,他花费19年时间主持编 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有名的历史巨著。此外,著有 《司马文正公集》。
2024/10/9
2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编年体通 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事。 由司马光等花 了19年的时间编成。编书 的目的“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 失”。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 资于治道”,于是定名为《资治通鉴》。
战船首尾相接的弱点,使黄盖前去诈降,大败曹军于乌林。
曹操率残部从华容逃回北方。孙刘联军取胜。
2024/10/9
10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课文分析
➢ 第1段,写东吴方面鲁肃分析当时的形势,为孙权献 策,并劝说刘备联吴抗曹——鲁肃献策
2024/10/9
1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司马光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 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宋仁宗宝元初进士,宋 神宗时为翰林学士。他在政治上保守,极力反对王安石 变法,不成,一度离开朝廷。后退居洛阳15年,专力主 编《资治通鉴》。宋神宗去世后,哲宗继位,司马光被 召还朝,出任宰相。他大力的起用旧党,废除新法。当 政8个月而死。
《赤壁之战》课文PPt课件
初,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曰:‚荆州与国 邻接,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 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今刘表新亡,二子不 协,军中诸将,各有彼此。刘备天下枭雄,与 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若 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肃请得奉命 吊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及说备使抚 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备必喜而从命。 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今不速往,恐为操所 先。‛权即遣肃行。
思考:
诸葛亮第一段话“海内大乱……祸 至无日矣”的要害是什么?
• 劝孙抗曹 • ①强调“共争天下”,君臣之分未定,以 此消除孙权的忧虑。 • ②针对孙“内怀犹豫之计”,以“北面事 之”相激; • ③以田横“守义不辱”、刘备“不为之下” 为孙树立对抗的榜样。
权勃然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 于人,吾计决矣!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 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亮曰:‚豫州军虽 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 合江敝夏战士亦不下万人。曹操之众远来疲敝,闻 追豫州,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此所谓‘强弩 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 上将军’。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 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 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操军破, 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成 败之机,在于今日!‛权大悦,与其群下谋之。
是时曹操遗权书曰:“近著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 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权以示群下,莫不 响震失色。长史张昭等曰:“曹公,豺虎也,挟天子以征四方, 动以朝廷为辞,今日拒之,事更不顺。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 长江也;今操得荆州,奄有其他,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乃以 千数,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陆俱下,此为长江之险已 与我共之矣。而势力众寡又不可论。愚谓大计不如迎之。”鲁 肃独不言。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权知其意,执肃手曰: “卿欲何言?”肃曰:“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不足与 图大事。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何以言之?今肃迎操, 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 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 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权叹息曰:“诸人持议,甚 失孤望。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
思考:
诸葛亮第一段话“海内大乱……祸 至无日矣”的要害是什么?
• 劝孙抗曹 • ①强调“共争天下”,君臣之分未定,以 此消除孙权的忧虑。 • ②针对孙“内怀犹豫之计”,以“北面事 之”相激; • ③以田横“守义不辱”、刘备“不为之下” 为孙树立对抗的榜样。
权勃然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 于人,吾计决矣!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 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亮曰:‚豫州军虽 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 合江敝夏战士亦不下万人。曹操之众远来疲敝,闻 追豫州,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此所谓‘强弩 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 上将军’。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 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 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操军破, 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成 败之机,在于今日!‛权大悦,与其群下谋之。
是时曹操遗权书曰:“近著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 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权以示群下,莫不 响震失色。长史张昭等曰:“曹公,豺虎也,挟天子以征四方, 动以朝廷为辞,今日拒之,事更不顺。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 长江也;今操得荆州,奄有其他,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乃以 千数,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陆俱下,此为长江之险已 与我共之矣。而势力众寡又不可论。愚谓大计不如迎之。”鲁 肃独不言。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权知其意,执肃手曰: “卿欲何言?”肃曰:“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不足与 图大事。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何以言之?今肃迎操, 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 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 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权叹息曰:“诸人持议,甚 失孤望。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
《赤壁之战》演示课件
赤壁战后,曹操“引军北还”;刘备乘机进占了 荆州;后来又夺取了四川;孙权仍盘踞长江下游,这 样就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
在《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 是全书最重要、规模最大、人才最 集中的战事。从第四十二回“刘豫 州败走汉津口”,鲁肃来夏口吊刘 表之丧开始,接下去第四十三回 “诸葛亮舌战群儒”,第四十四回 “孔明用智激周瑜”、第四十五回 “群英会蒋干中计”、第四十六回 “用奇谋孔明借箭”、第四十七回 “庞统巧授连环计”、第四十八回 “锁战船北军用武”、第四十九回 “七星坛诸葛祭风”、到第五十回 “关云长义释曹操” 描述的都是赤 壁战事。
《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 编年体通史,上起周威烈王二十 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至五代 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 记载了1362年的历史。由司马光 等花了19年时间编成。编此书的 目的是“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 之得失 ”。宋神宗认为此书“鉴 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故定名 为《资治通鉴》。
成 语 积 累
调兵遣将 自不量力 波浪滔天
丢盔弃甲 知己知彼 隐隐约约 不计其数 得意忘形 以卵击石
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我寡
敌强我弱
以少胜多
以弱胜强
骄兵必败
万事俱备 只欠东风
阅读课文第8、 9段,弄清“赤 壁之战”的交战 情况,说说这与 《三国演义》的 不同之处。
课文节选部分详 细记载了赤壁之战的 全过程,但没有详细 叙述如何调兵遣将, 如何交战,而是从大 处着眼,重点写战略 决策,写孙刘联盟的 结成,写抗击曹军决 策的制定。因为战略 决策正确与否对于成 败的意义重大,这是 “史笔”的特点。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 北宋夏县人,著名历史学家。19岁中进 士,神宗熙宁初,官至翰林学士御史中 丞。司马光在政治上是保守的,在王安 石变法时,强调祖宗之法不可变,因神 宗不采纳他的意见,就离开朝廷,退居 洛阳15年,主编《资治通鉴》,这是他 学术上不朽的贡献。后哲宗即位,保守 派得势,他受召入朝任门下侍郎,宰相, 废新法,当政8个月死去,追封为温国 公,谥文正。
(完整版)《赤壁之战》课文ppt课件
➢ 第3段,写曹操致书威吓孙权,东吴内部“和”、 “战”两派意见分歧——降战之争
• 主降派(张昭等人) 主战派(鲁肃)
2020/8/9
12
返回
➢ 第4段,写孙权召回周瑜。周瑜为孙权分析形势, 筹划方略,促使孙权下了抗曹的决心——周瑜论战
➢ 第5段,写周瑜进一步分析曹操兵力,力排众议, 促使孙权出兵与刘备并力抗曹——孙权决断
2020/8/9
4
返回
史书体例
编年体:以年代先后为序来记载历史的史书称 为编年体史书。《春秋》是我国最早的编年体 史书。
纪传体:以记人为中心来记载史实的史书称为 纪传体史书。《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 史。
国别体:以国家为中心记载历史的史书称为国 别体史书。《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执行抗曹的战略方针(7)
——这是以弱胜强的灵活战术
2020/8/9
14
作业:
赤壁之战是我国古代以少胜多、 以弱胜强的典型战例。作战双方 胜负的原因是什么?谈谈你的看 法。
2020/8/9
15
返回
赤壁之战
司马光
2020/8/9
1
赤壁之战
作者简介 关于《资治通鉴》 史书体例 三国人物简介之曹操 三国人物简介之孙权 三国人物简介之刘备 赤壁之战示意图 课文分析 布置作业 学生配乐朗诵
2020/8/9
2
司马光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 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宋仁宗宝元初进士,宋 神宗时为翰林学士。他在政治上保守,极力反对王安石 变法,不成,一度离开朝廷。后退居洛阳15年,专力主 编《资治通鉴》。宋神宗去世后,哲宗继位,司马光被 召还朝,出任宰相。他大力的起用旧党,废除新法。当 政8个月而死。
赤壁之战-司马光-战争PPT北宋杰出的史学家和散文家
赤 壁 之 战
司 马 光
关于作者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北宋时期著名 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北宋陕州夏县(今山西运城) 人。字君实,号迂夫,晚年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赠 太师、温国公、谥文正。司马光自幼嗜学,尤喜《春秋 左氏传》。主要成就是在学术上。其中最大的贡献,莫 过于主持编写《资治通鉴》。 他一生大部分精力都奉敕编撰《资治通鉴》,共 费时十九年,自英宗冶平三年(公元1066年),至神 宗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他在《进资治通鉴表》 中说:“日力不足,继之以夜”,“精力尽于此书”。 在政治观点方面,司马光主张法制永远不变,其政 治思想比较保守。他曾说:“先王之法,不可变也。”
家,
指出下列句式特点: 1、此帝王之资也。 2、寄寓于表 3、恐为操所先 4、与备会于当阳长坂 5、豫州今欲何至 ? 6、巨是凡人 7、行将为人所并 8、我,子瑜友也 9、子瑜者,亮兄瑾也
判断句 状语后置 被动句 状语后置 宾语前置 判断句 被动句 判断句 判断句
一词多义 1、济 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 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济世业。 若事之不济 直挂云帆济沧海 赈济灾民 2、致 致殷勤之意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家贫无以致书以观 先享无穷逸致矣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 其下攻城。” ——《孙子兵法· 谋攻篇》
关于赤壁之战
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战争时间:公元208年七月―十二日
战前局势: 魏:曹操基本统一北方后,作玄武池训练水兵,并对可能动 乱的关中地区采取措施,随即于建安十三年七月出兵十多万南征 荆州(约今湖北、湖南),欲一统南北。 吴:孙权已自江东统军攻克夏口(今武汉境),打开了西入 荆州的门户,正相机吞并荆、益州(治成都),再向北发展。 蜀:依附荆州牧刘表的刘备,“三顾茅庐”得诸葛亮为谋士, 以其隆中对策,制定先占荆、益,联合孙权,进图中原的策略, 并在樊城大练水陆军。 双方兵力: 建安十三年十月之前曹操取得江陵,拥众数十万。据说亲 率大军八十万继续南下乌林,准备登陆赤壁。孙权命周瑜为大 都督,程普为副都督,鲁肃为赞军校尉,率3万精锐水兵,与刘 备合军共约5万,溯江水而上,进驻夏口。
司 马 光
关于作者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北宋时期著名 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北宋陕州夏县(今山西运城) 人。字君实,号迂夫,晚年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赠 太师、温国公、谥文正。司马光自幼嗜学,尤喜《春秋 左氏传》。主要成就是在学术上。其中最大的贡献,莫 过于主持编写《资治通鉴》。 他一生大部分精力都奉敕编撰《资治通鉴》,共 费时十九年,自英宗冶平三年(公元1066年),至神 宗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他在《进资治通鉴表》 中说:“日力不足,继之以夜”,“精力尽于此书”。 在政治观点方面,司马光主张法制永远不变,其政 治思想比较保守。他曾说:“先王之法,不可变也。”
家,
指出下列句式特点: 1、此帝王之资也。 2、寄寓于表 3、恐为操所先 4、与备会于当阳长坂 5、豫州今欲何至 ? 6、巨是凡人 7、行将为人所并 8、我,子瑜友也 9、子瑜者,亮兄瑾也
判断句 状语后置 被动句 状语后置 宾语前置 判断句 被动句 判断句 判断句
一词多义 1、济 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 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济世业。 若事之不济 直挂云帆济沧海 赈济灾民 2、致 致殷勤之意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家贫无以致书以观 先享无穷逸致矣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 其下攻城。” ——《孙子兵法· 谋攻篇》
关于赤壁之战
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战争时间:公元208年七月―十二日
战前局势: 魏:曹操基本统一北方后,作玄武池训练水兵,并对可能动 乱的关中地区采取措施,随即于建安十三年七月出兵十多万南征 荆州(约今湖北、湖南),欲一统南北。 吴:孙权已自江东统军攻克夏口(今武汉境),打开了西入 荆州的门户,正相机吞并荆、益州(治成都),再向北发展。 蜀:依附荆州牧刘表的刘备,“三顾茅庐”得诸葛亮为谋士, 以其隆中对策,制定先占荆、益,联合孙权,进图中原的策略, 并在樊城大练水陆军。 双方兵力: 建安十三年十月之前曹操取得江陵,拥众数十万。据说亲 率大军八十万继续南下乌林,准备登陆赤壁。孙权命周瑜为大 都督,程普为副都督,鲁肃为赞军校尉,率3万精锐水兵,与刘 备合军共约5万,溯江水而上,进驻夏口。
四年级上语文课件(B)赤壁之战_沪教版
• 形势分析:战略家
➢ 第3段,写曹操致书威吓孙权,东吴内部“和”、 “战”两派意见分歧——降战之争
• 2021/8主/9 降派(张昭等人)
主战派(鲁肃)
13
返回
➢ 第4段,写孙权召回周瑜。周瑜为孙权分析形势, 筹划方略,促使孙权下了抗曹的决心——周瑜论战
➢ 第5段,写周瑜进一步分析曹操兵力,力排众议, 促使孙权出兵与刘备并力抗曹——孙权决断
➢ 第1段,写东吴方面鲁肃分析当时的形势,为孙权献 策,并劝说刘备联吴抗曹——鲁肃献策
• 献策:远见卓识,忠心一片
• 说备:灵活机巧,善于外交,明为刘计,暗为孙 计
➢ 第2段,写刘备方面因曹操占领荆州,形势危急。诸 葛亮到东吴说服孙权联刘抗曹——诸葛回访(激将法)
• 求救而不救,不卑不亢,足智多谋,善于辞令
2021/8/9
4
返回
史书体例
• 编年体:以年代先后为序来记载历史的史书称 为编年体史书。《春秋》是我国最早的编年体 史书。
• 纪传体:以记人为中心来记载史实的史书称为 纪传体史书。《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 史。
• 国别体:以国家为中心记载历史的史书称为国 别体史书。《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2021/8/9
8
曹操
2021/8/9
。
曹操(155——220),沛国谯人,在镇 压黄巾起义中扩充了自己的力量,经过 十几年的战争,已经削平北方大小军阀, 挟持东汉皇帝,以汉丞相的名义的名义, 命令并打击其他各地军阀。课文中写他 乘荆州军阀刘表去世的机会,挥军南下, 击败了当时依附刘表的刘备的军队,并 吞并了刘表的儿子刘琮的兵力,沿着长 江南下,要消灭据守长江下游的孙权集 团。他以八十万大军威慑孙权,企图不 战而胜(实际兵力 ,周瑜估计是二十三 万左右,一般估计是四十万左右)。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词类活用
(四)名词做状语 • 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像狐狸那样,修饰 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像狐狸那样, 。(像狐狸那样 “ 疑 ”) • 备南走。(表示走的方向,“走”的状语。) 。(表示走的方向 表示走的方向, 的状语。) (五)使动用法 • 必蹶上将军 • 可烧而走也 可烧而走 • 诸人持议,甚失孤望。 诸人持议, 孤望。
(二)被动句
恐为操所先。 行将为 行将为人所并。 为人马所蹈藉 人马所 吾不能受制于人(用“于”引 吾不能受制于 进主动者) 进主动者) 操军破 必北还(无标志, 操军破,必北还(无标志,与 主动形式相同, 主动形式相同,但在意念上 是被动句。) 是被动句。) 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同上) 烧溺死者甚众 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同上)
文章脉络梳理: 文章脉络梳理: • 提出孙刘联合、共同抗曹的战略方针(1、2) 提出孙刘联合 孙刘联合、 • ——这是以弱胜强的前提 • 确定联合抗曹的战略方针(3——6) 确定联合抗曹的战略方针 • ——这是以弱胜强的共同认识,是
全文的重点所在
• 执行抗曹的战略方针(7) 执行抗曹的战略方针 • ——这是以弱胜强的灵活战术
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编年体通史,上起周威烈王
二十三年(前403),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 年),记载了1362年的历史。由司马光花费了19年的 时间编撰而成。编书的目的是“鉴前世之兴衰,考当 今之得失。”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 道”,于是定名为《资治通鉴》。全书共294卷,另有 《目录》、《考异》各30卷。取材除十七史以外,尚 有野史、传状、文集、谱录等322种,经过作者加工剪 裁而成。该书语言简练晓畅,叙事清晰严谨,有些篇 目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如“赤壁之战”“淝水之战” 等。
• 事:1、宜别图之,以济大 、宜别图之,
• •
• 次:1、引次江北。(临时 。(临时 、引次江北。(
• 兵:兵精粮多。(兵器,武 兵精粮多。(兵器, 。(兵器
器) • 按兵束甲。(军队) 按兵束甲。(军队) 。(军队
四、词类活用
(一)名词用作状语 • 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 礼 • 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 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 (二)形容词用作名词 ) • 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 贤 • 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 旧 • 为汉家除残去秽。 残 秽 • 率轻锐 轻锐继其后。 (三)形容词用作动词 ) •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赤壁之战
司马光
山东省淄博第七中学 常爱森
学习目标
• 积累文言词汇 • 熟读课文,培养文言语感,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 熟读课文,培养文言语感, 的能力 • 认识鲁肃、周瑜、诸葛亮的形象及他们在这次战 认识鲁肃、周瑜、 争中的作用 • 认识孙权的形象 认识孙权的形象——他的正确决策是孙刘联盟在 他的正确决策是孙刘联盟在 赤壁中击败曹操的决定性因素 • 了解赤壁之战的全过程,悟出赤壁一战双方胜负 了解赤壁之战的全过程, 的根本原因
文言基础知识归纳
• 通假字 • 古今异义 • 一词多义 • 词类活用 • 特殊句式
ks5u精品课件
一、通 一、通 假 字
•况操自送死,而 况操自送死, 况操自送死 可迎之邪 可迎之邪? •将军禽操,宜在 将军禽 将军 今日。 今日。 •五万兵难卒合 五万兵难卒 五万兵难
文言基础知识归纳
•顷之,烟炎 顷之, 顷之 张天。 张天。 •雷鼓大震, 雷鼓大震, 雷鼓大震 北军大坏。 北军大坏。 •豫备走舸, 豫备走舸, 系于船尾。 系于船尾。
二、古今异义
. 元表诸人各顾妻子 妻子 古义指妻子儿女。今义指男子的 配偶。 按兵束甲,北面 北面而事之 古义指面向北方,指向人称臣; 今义指北边。 操虽托名汉相,其实 其实汉贼也 古义其,第三人称代词,他;实, 实际上;今义副词,表示所说的 是实际情况(承上文含转折) 初一交战,操军不利 初一 古义指初,开始;一,初次,第 一次;今义指农历每月的第一天。 彼所将中国 中国之人不过十五六万 古义泛指中原地区;今义指中华人 民共和国。
文题背景
东汉末年,朝政紊乱,宦官和外戚斗争激烈,人民 痛苦加深,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农民起义——黄巾起 义。各地军阀乘 势而起,扩大了自己的军事实力,争夺地盘,形成大分 裂的局面。 课文所写事件发生在东汉末年汉皇朝衰落,各地军 阀混战的时候。 赤壁战后,曹操“引军北还”;刘备乘机就近占了 荆州(现在湖南湖北一带),后来又攻取四川;孙权 人盘踞长江下游,这样就形成了魏(曹)、蜀(刘)、 吴(孙)三国鼎立的局面。
• 2、诸葛亮说权。(激将法) 、诸葛亮说权。
• 3、曹操下战书。 、曹操下战书。
• 主降派(张昭等人) 主降派(张昭等人) • 主战派(鲁肃) 主战派(鲁肃)
• 4、5、周瑜分析形势及曹操兵力。权下定决心 、 、周瑜分析形势及曹操兵力。
• 大将才略(擒曹破曹,汉贼)骄矜之气,少年得志 大将才略(擒曹破曹,汉贼)骄矜之气,
五、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 • • • • • • • • • • 田横,齐之壮士耳。 田横,齐之壮士耳。 刘备,天下枭雄。 刘备,天下枭雄。 刘豫州王室之胄。 刘豫州王室之胄。 巨是凡人。 巨是凡人。 子瑜友也。 我,子瑜友也。 此帝王之资也。 此帝王之资也。 操公,豺虎也。 操公,豺虎也。 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子瑜者,亮兄瑾也。 子瑜者,亮兄瑾也。 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此乃天也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三、一词多义
文言基础知识归纳
• 士:1.田横,齐之壮士耳。 1.田横 齐之壮士耳。 田横, • 卒:1.乘犊车,从吏卒。 1.乘犊车,从吏卒。 乘犊车 男子) (男子) 步兵,士兵。) (步兵,士兵。) 2.交游士林 2.交游士林 2.鲁肃闻刘表卒 鲁肃闻刘表卒。 2.鲁肃闻刘表卒。 (古代贵族的最低一级, 古代贵族的最低一级, (死) 后泛指官吏。) 后泛指官吏。) 3.五万兵难卒合 五万兵难卒合。 3.五万兵难卒合。 3.聪明仁惠 敬贤礼士。 聪明仁惠, 3.聪明仁惠,敬贤礼士。 副词, (cù副词,仓猝,“猝”) 副词 仓猝, (有知识技能或道德品 行的人。) 行的人。) 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 4. 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 • 抚:1.权抚其项背。 1.权抚其项背 权抚其项背。 士兵。) (士兵。) (按) 1.今为君计 今为君计, 2.上下齐同 则宜抚安。 上下齐同, 2.上下齐同,则宜抚安。 • 计:1.今为君计,莫若遣腹 自结于东。( 。(动 盘算, 心 自结于东。(动,盘算, 抚慰,安抚) (抚慰,安抚) 谋划。) 谋划。) 2.备用肃计, 2.备用肃计,进住鄂县 备用肃计 之樊口。(名词,计谋, 。(名词 之樊口。(名词,计谋,策 略。)
宾语前置 豫州今欲何 豫州今自《资治通鉴》第六十五卷。它细致而概括地 描写了赤壁之战的政治和各派军事集团的矛盾以及战 争的经过。在孙吴方面,以鲁肃、周瑜为首的主战派, 正确地分析了当时客观形势,批判了主降派的谬论, 采取了联合刘备的正确路线。刘备当时处境非常不利, 但诸葛亮深谋远虑,亲自去劝说孙权抗曹,使双方结 成了统一战线,自己一方转危为安。战争中,曹操轻 率进军与孙刘联军战于赤壁,期间,周瑜采纳部将黄 盖提出的以火破曹的建议,趁着风势,把曹军船只全 部烧毁,然后率轻锐追歼曹军残部,大败曹军与赤壁。 这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他 对形成魏蜀吴鼎立的局面起了决定性作用。
• ⑴致殷勤 殷勤之意 • 古义指恳切的情意;今义指热情而周 到。 ⑵ 当横行 横行天下 • 古义指纵横驰骋,意思是所向无敌; 今义指仗势胡作非为。 ⑶鼎足之形成 形成矣 • 古义指形,形势,局面;成,形成; 今义指通过事情发展变化而成为某种 特点的事物,或者出现某种情形或局 面。 • ⑷地方 地方数千里 古义只地,土地(面积);方,见方, 纵横,古代称面积的用语;今义指某 • 一区域;空间的一部分;部位。
五、特殊句式之倒装句式 特殊句式之倒装句式
• 状语后置
于当阳长坂] (肃)与备会[于当阳长坂 与备会 于当阳长坂 自结[于东 于东] 自结 于东 求救[于孙将军 于孙将军] 求救 于孙将军 亮见权[于柴桑 于柴桑] 亮见权 于柴桑 以帷幕] 裹[以帷幕 以帷幕
• 定语后置
大势(可以拒操)者 大势(可以拒操) 战士( 战士(还)者 荆州之民(附操) 荆州之民(附操)者 人马(烧溺死) 人马(烧溺死)者
• 6、7、战争实况。 、 、战争实况。
• 本文是描写战争的篇章,可是写 本文是描写战争的篇章, 战争的文字却不足六分之一, 战争的文字却不足六分之一,为 什么? 什么? • 曹操被打败的时候,称“生子当 曹操被打败的时候, 如孙仲谋” 你怎样认为? 如孙仲谋”,你怎样认为?对于 此此次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 你有何感慨? 你有何感慨?我们在学习中面对 自己所谓的薄弱环节该怎样去做? 自己所谓的薄弱环节该怎样去做?
• 司马光,生于北宋真宗天禧三年(1019年), 卒于哲宗元佑元年(1086年),字君实,号 迂叟,是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 人,世称涑水先生,进士出身,历任馆阁校 勘、同知礼院、天章阁待制兼侍讲、知谏院、 御史中丞、翰林院学士兼侍读等职。熙宁三 年(1070年),他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同,坚 辞枢密副使,以端明殿学士出知永兴军(今 陕西西安市),次年改判西京御史台,退居 洛阳,专事著史15年。哲宗即位,高大后临 政,召司马光入主国事,任命为相(尚书左 仆射兼门下侍郎)。身后追赠太师,封温国 公,谥文正。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进士。 宋仁宗末年任天章阁待制兼侍讲知谏院。后 因反对王安石变法,于熙宁三年(1070)出 知永兴军(今陕西省西安市)。第二年退居 洛阳,花费19年时间主编《资治通鉴》。
• 省略句
悉浮(战船)以沿江(省宾) 悉浮(战船)以沿江(省宾) 可烧而(操军)走也(省宾) 可烧而(操军)走也(省宾) 说备使( 抚表众(省兼) 说备使(备)抚表众(省兼) 避难( 省介词) 避难(于)江东 (省介词) 将军起兵( 江东, 将军起兵(于)江东,豫州 收众 (省介 词) 省介宾) 与(备)结盟好 (省介宾) 不足与( 不足与(与)众人图大事 同上) ( 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