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劳动经济学-人力资本经验证据

合集下载

数字经济发展、人力资本积累与劳动收入份额提升——来自中国城市层面的经验证据

数字经济发展、人力资本积累与劳动收入份额提升——来自中国城市层面的经验证据

收稿日期:2023-05-22㊂ 修回日期:2024-01-21㊂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大国经济条件下构建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重大问题研究 (21&Z D 099);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后疫情时代我国卫生资源结构性失衡考察与优化配置路径研究 (21A J Y 012);南开大学文科发展基金重点项目 数字化与 鲍莫尔成本病 理论反思与现实考察 (Z B 22B Z 0105)㊂作者简介:宋培,男,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数字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转型;李琳,女,通信作者,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数字经济发展与要素收入分配,电子邮箱为l i l i n 03697965@163.c o m ;白雪洁,女,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㊂D O I :10.20069/j.c n k i .D J K X .202402005数字经济发展㊁人力资本积累与劳动收入份额提升 来自中国城市层面的经验证据宋 培1,李 琳1,白雪洁21.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天津3000712.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天津300071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 S I D )摘要:数字经济正成为中国扎实推进共同富裕㊁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重要抓手㊂构建多部门静态一般均衡模型阐述数字经济发展㊁人力资本积累与劳动收入份额之间的影响机理,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直观展示这一影响,并利用中国2011 2020年28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展开实证检验㊂研究发现,伴随着产业结构转型,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化方向将由服务业决定,而人力资本积累有助于降低要素替代弹性,提升劳动收入份额;数字经济发展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呈现先抑制后促进的U 型趋势,且人力资本积累在其中发挥着正向调节作用㊂基于地理区位㊁城市规模㊁城市群㊁市场化水平的异质性检验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以及人力资本积累的调节作用存在地区差异性㊂因此,在数字经济时代,要正确认识服务业在要素收入分配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应坚持推动服务业结构升级,多渠道促进人力资本积累,加快构建 以人为本 的现代化产业体系㊂关键词:数字经济;人力资本;劳动收入份额;服务业;产业结构转型;共同富裕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848-2024(02)-0059-16一㊁问题提出劳动收入份额作为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持其稳定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基础与前提㊂然而,自2000年以来,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呈现出持续下降趋势,直至近年才有所回升,但始终低于大多数发达国家,如英国㊁法国等㊂因此,解释劳动收入份额为何下降以及如何提升劳动收入份额成为经济学界一直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㊂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 完善分配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㊁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促进机会公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 ㊂进入新发展阶段,中国经济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亟须从资源消耗的高速增长模式向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模式转变㊂从国际环境来看,大国博弈日趋激烈㊁贸易摩擦不断升级㊁经济全球化陷入低潮,中国制造业发展面临发达国家 回流 和发展中国家 分流 的双重压力;从国内环境来看,资源和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经济增速下行压力日益加大,过去四十多年高速增长导致的区域发展不平衡㊁收入差距扩大等问题较为突出㊂在这一现实背景下,如何有效提升劳动收入2024年3月 第46卷 第2期份额对促进 提低扩中 ㊁保障社会稳定尤为重要㊂纵观经济发展史,历次工业革命是发达国家实现 弯道超车 换道超车 的关键时期,如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英国㊁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德国以及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美国㊂近几年,伴随着大数据㊁物联网㊁机器人㊁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中的不断渗透与应用,数字经济有望成为继工业经济后的新型经济形态,是成功打开 第四次工业革命 之门的钥匙㊂从微观要素视角来看,资本和劳动等传统要素通过数字赋能后生产效率得到大幅提升,但不同要素的数字化赋能效果差异明显㊂实际上,A c e m o g l u 等[1-2]的研究均认为数字技术对资本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更为明显,即体现为资本扩展型技术进步㊂由于各类产业具有不同的要素密集型特征,数字技术赋能会促使要素有选择地进入各类产业,导致要素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㊂此外,不同产业内部的要素收入分配本身差异较大,产业结构转型也必然会带来经济体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化[3]㊂那么,数字经济能否承担提升劳动收入份额的重任?其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是抑制还是促进人力资本积累在其中又发挥着何种重要作用?这些是本文拟要探讨的核心问题㊂与本文研究密切相关的文献大致可分为两支㊂一是关于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因素研究,根据研究视角可以分为多部门㊁单一部门和综合视角三类㊂首先,基于多部门视角的文献主要是从产业结构变迁的角度来解释劳动收入份额变化,这些文献都强调不同产业间的劳动收入份额差异,认为第二㊁三产业的劳动收入份额低于第一产业,因此伴随着产业结构由农业向非农业转型,劳动收入份额会呈现出逐渐下降的变化趋势[4]㊂而刘亚琳等[3]认为产业内部劳动收入份额按照由高到低排序分别是第一产业㊁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据此采用第二产业就业人数的倒U 型变化成功解释了中国劳动收入份额的U 型演变规律㊂其次,基于单一部门视角的文献主要是探讨某一部门内部劳动收入份额变化的影响因素,包括要素偏向型技术进步㊁国有企业改革㊁工会㊁对外开放等㊂陈宇峰等[5]通过构建一个考虑技术偏向㊁垄断利润等因素的生产决策模型,提出了技术偏向性是决定劳动收入份额的关键因素,并指出中国劳动收入份额长期低位运行的主要原因是占有大量资源的国有企业选择了资本偏向型技术;林令涛等[6]探讨了国有企业改制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机制,认为劳动生产率和工资率的不平衡增长是国有企业改革降低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重要原因;魏下海等[7]通过理论模型和实证检验揭示了工会在劳动收入份额提升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蒋为等[8]基于经济全球化视角研究认为国际生产分割的上升会降低中国劳动收入份额㊂最后,基于综合视角的文献尝试将多部门的产业结构变迁因素和单一部门的其他影响因素纳入统一分析框架来解释中国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化规律,如王林辉等[9]将要素偏向型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变迁纳入统一分析框架,研究要素偏向型技术进步如何内生影响产业结构转型和劳动收入份额㊂二是关于数字经济发展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㊂目前,直接探讨数字经济发展对劳动收入份额影响的文献较少,有学者探讨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认为数字化转型可以通过优化人力资本结构㊁提高企业生产效率㊁发挥就业创造效应㊁赋予普通员工自主权等途径提升企业劳动收入份额[10]㊂还有学者研究了人工智能㊁机器人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如A c e m o gl u 等[1]将人工智能看作自动化生产方式,认为人工智能发展会带来资本对劳动的替代,从而降低劳动收入份额;B e s s e n 等[11-12]将人工智能看作要素扩展型技术进步,研究认为人工智能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是不确定的,具体影响方向取决于要素扩展型技术进步的类型以及不同种类要素扩展型技术进步间的差异;郭凯明[13]通过构建多部门一般均衡模型,提出了人工智能扩展型技术进步会推动生产要素在产业间的重新配置,从而带来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化,而具体影响方向取决于产业密集特征㊁要素替代弹性等多个参数的大小;王静等[14]研究表明,机器人应用会降低企业劳动收入份额㊂此外,有文献初步揭示出人力资本在提升劳动收入份额中的重要作用,如周茂等[15]认为现有从产业结构变迁视角解释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理论存在不足,其中之一就是忽视了人力资本积累的积极作用,技能人才与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往往具有互补性特征,因此人力资本积累有利于提升劳动收入份额㊂综上所述,一方面,现有关于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因素研究已经较为丰富,但将两个及以上影响因素综合纳入统一分析框架,内生解释其对劳动收入份额影响的研究不足;另一方面,虽有部分学者针对人工智能㊁机器人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展开研究,但聚焦数字经济发展本身对劳动收入份额影响的研究不足,且上述研究均忽视了人力资本积累在劳动收入份额提升中发挥的重要作用㊂鉴于2024年3月 第46卷 第2期宋培,李琳,白雪洁数字经济发展㊁人力资本积累与劳动收入份额提升此,本文从以下三方面对现有研究进行了拓展㊂一是研究内容上,内生分析数字经济发展影响劳动收入份额的同时,又考虑了人力资本积累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理论机制中既刻画了单一部门的要素扩展型技术进步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又涵盖了多部门的产业结构变迁效应;二是研究方法上,通过构建多部门一般均衡模型,将数字经济发展以资本扩展型技术进步纳入模型,同时以要素替代弹性高低来刻画人力资本水平,清晰阐述数字经济发展㊁人力资本积累和劳动收入份额之间的影响机理,并借助数值模拟对这一机制予以直观展示;三是政策启示上,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和逐步迈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虽然数字经济发展在提高生产力水平㊁推动产业转型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但也要谨防其带来的收入差距扩大和就业极化效应,本文研究揭示出人力资本积累是数字经济时代提升劳动收入份额的关键㊂二㊁理论分析(一)理论框架在中国经济结构逐渐向服务化转型的新发展阶段,回答数字经济发展是否有利于劳动收入份额提升以及人力资本积累在其中扮演着何种重要角色,对推动中国经济增长动能由 人口红利 向 人才红利 转变㊁促进 共同富裕 建设进程具有重大意义㊂从宏观层面来看,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动方向取决于资本和劳动在生产函数中的替代弹性以及禀赋差异;从产业层面来看,劳动收入份额等于不同产业部门内劳动收入份额的加权和,其变动方向取决于不同产业内生产要素间的替代弹性以及产业要素密集特征㊂因此,要想判断数字经济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具体影响,需要综合分析数字经济对不同产业内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差异㊂首先,由于工业部门的要素替代弹性更高,属于 灵活部门 ,数字经济发展会赋能资本更高的生产率,推动工业部门资本深化即资本替代劳动,促使工业部门的生产力大幅提升,最终导致工业劳动收入份额不断下降㊂其次,数字经济时代,工业部门剩余劳动力将不断向服务业部门转移,由于工业品与服务品的低消费替代弹性,工业部门生产力相对服务业部门的大幅提高将会导致工业品价格相对服务品的大幅下降,即 鲍莫尔效应 ,从而带来服务业产值份额的不断上升,服务业劳动力和产值份额的不断上升即为产业结构服务化转型㊂在人力资本水平较低的情形下,数字经济发展将促使工业部门的剩余劳动力向低端服务业转移,而低端服务业由于存在大量重复性劳动,其内部的要素替代弹性更高,劳动力仍存在被人工智能替代的风险,此时数字经济发展会降低服务业劳动收入份额;在人力资本水平较高的情形下,数字经济发展将促使工业部门的剩余劳动力更多地向以人力资本为主要投入的高端服务业转移,此时服务业内部的要素替代弹性将会大大降低,即高人力资本所从事的工作难以被人工智能替代㊂这是因为人工智能容易替代的是重复性劳动,而人力资本水平高的劳动力具有较高的学习效率,可以更为自由地在劳动力市场中寻得难以被人工智能替代的工作岗位,所以劳动工资将会不断提高,最终带来服务业劳动收入份额的不断上升㊂基于此,经济体劳动收入份额可以表示为各产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加权和,由于产业结构不断向服务化转型,服务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化趋势将最终决定经济体劳动收入份额的演变方向㊂因此,在人力资本水平较低的情形下,数字经济发展将导致经济体劳动收入份额不断下降,即不利于 共同富裕 目标的实现;在人力资本水平较高的情形下,数字经济发展可能会在前期导致经济体劳动收入份额下降,但伴随着产业结构向服务化转型,数字经济发展将有利于经济体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即有利于推动 共同富裕 建设进程㊂(二)理论模型为更清晰地阐明上述理论机理,本文借鉴郭凯明等[2]的研究,构建一个多部门静态一般均衡模型,在经济结构向服务化转型的一般规律下,阐述数字经济发展㊁人力资本积累与劳动收入份额提升之间的影响机制㊂模型中的供给端包括工业和服务业两个最终品生产部门,分别用下标1㊁2表示㊂工业和服务业部门将资本和劳动作为生产要素投入,以常替代弹性(C E S)生产技术生产工业品和服务品,生产函数表示为:Y j =[α1/σj j (D K j )(σj -1)/σj +(1-αj )1/σj L (σj -1)/σj j ]σj /(σj -1)(1)其中,j =1㊁2,Y j 表示工业品和服务品的生产数量;K j ㊁L j 分别表示工业和服务业部门使用的资本和劳动投入;D 表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借鉴郭凯明等[2]的研究,以资本扩展型技术进步形式引入模型;αj 用来衡量资本和劳动在最终品生产中的相对重要性,满足0<αj <1;σj 表示资本和劳动在最终品生产中的替代弹性,满足σj ȡ0㊂如上文所述,人工智能容易替代的是重复性劳动,而人力资本水平高的劳动力具有较高的学习效率,难以被人工智能替代㊂为了便于分析人力资本积累在数字经济发展影响劳动收入份额中发挥的作用,本文将服务业部门的要素替代弹性表示为人力资本水平的减函数,记作σ2=f (h ),其中,h 代表人力资本水平,h 越大,σ2就越小,即资本就越难以替代劳动①㊂最终品生产部门的优化行为㊂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工业和服务业部门在工业品价格P 1㊁服务品价格P 2㊁资本租金R 和劳动工资W 既定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要素投入和最终品产出实现自身利润最大化㊂根据最终品生产部门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可得:R =P j Y 1/σj j α1/σj j D (σj -1)/σjK -1/σj j (2)W =P j Y 1/σj j (1-αj)1/σj L -1/σj j (3)模型的需求端由一个代表性家庭构成,代表性家庭通过在要素市场提供资本K 和劳动L 获得资本租金R K 和劳动工资W L ,并将收入用于工业品和服务品的消费,其效用函数和预算约束方程表示如下:C =[ω1/εC (ε-1)/ε1+(1-ω)1/εC (ε-1)/ε2]ε/(ε-1)(4)P 1C 1+P 2C 2=R K +W L (5)其中,C 1和C 2分别表示代表性家庭消费工业品和服务品的数量;C 表示消费所获得的总效用,也可以看作复合消费品的数量㊂代表性家庭效用最大化行为㊂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代表性家庭在工业品价格P 1㊁服务品价格P 2和收入(R K +W L )既定的前提下,选择最优的消费组合实现效用最大化㊂根据代表性家庭效用最大化的一阶条件可得:P 1/P 2=ω1/εC -1/ε1/[(1-ω)1/εC -1/ε2](6)要素市场出清㊂社会总资本㊁劳动总供给分别等于工业和服务业部门对资本㊁劳动的投入需求,表示为:L =L 1+L 2(7)K =K 1+K 2(8)产品市场出清㊂工业和服务业部门生产的最终品供给等于家庭的消费需求,表示为:Y j =C j(9)定义资本和劳动在工业部门的分配比重分别为x k ㊁x l ㊂联立式(2)(3)(6)并代入市场出清条件,整理后可得:(α2)1/σ2(x k )1/σ1(D K )1/σ1-1/σ2/[(1-α2)1/σ2(1-x k )1/σ2(L )1/σ1-1/σ2]=(α1x l )1/σ1/[(1-α1)1/σ1(1-x l )1/σ2](10)(x l )1/σ1/(1-x l )1/σ2=ω1/εY 1/σ1-1/ε1(1-α1)1/σ1/[(1-ω)1/εY 1/σ2-1/ε2(1-α2)1/σ2](11)给定资本㊁劳动的总供给以及外生参数,式(10)(11)便决定了模型的均衡解(x k ,x l ),继而可以求解出其余的内生变量㊂从模型中可以发现,伴随着数字经济发展(D 变化)和人力资本积累(h 变化),资本和劳动在产业间将重新配置,不同产业的产值份额也相应发生变化,即产业结构转型㊂由于数字经济发展和人力资本积累会带来不同产业内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化,且不同产业的劳动收入份额存在显著差异,因此,产业结构转型也必然会引起经济体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化㊂接下来,本文采用比较静态分析方法明2024年3月 第46卷 第2期①本文未将工业部门的要素替代弹性表示为人力资本的函数,但这并不影响本文分析结论㊂当然,人力资本积累可能会影响工业部门的要素替代弹性,但由于工业部门的要素替代弹性较高,且具备资本密集型特征,劳动力最终会被资本替代从而进入服务业,即使将工业部门的要素替代弹性表示为人力资本的函数也并不会改变这一规律,为了便于分析,本文仅将人力资本引入服务业部门的要素替代弹性㊂宋培,李琳,白雪洁数字经济发展㊁人力资本积累与劳动收入份额提升确数字经济发展㊁人力资本积累与劳动收入份额提升之间的具体影响㊂定义θj=(∂Y j/∂K j)/(Y j/K j)为j产业的资本产出弹性,根据式(1)可得:θj=α1/σj j(D K j)(σj-1)/σj/[α1/σj j(D K j)(σj-1)/σj+(1-αj)1/σj L(σj-1)/σjj](12)通过对式(10)(11)等号左右两侧取自然对数后进行微分,对D进行比较静态分析可得:d(l n x l)/ d(l n D)>0⇔ε-σ2θ2<ε-σ1θ1;d(l n x k)/d(l n D)>0⇔ε-σ11-θ1<ε-σ21-θ2; d[l n(P1Y1/P2Y2)]/d(l n D)>0⇔ε-1θ1-θ2>0;d[l n(R K j/W L j)]/d(l n D)>0⇔σj>1㊂上述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取决于消费替代弹性㊁工业和服务业的要素替代弹性,而人力资本积累又会通过改变资本与劳动间的要素替代弹性调节数字经济发展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㊂接下来分析数字经济发展对经济体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㊂定义L P为经济体的劳动收入份额㊂根据劳动收入份额的计算方式可以将经济体的劳动收入份额分解到工业和服务业部门,表示为:L P=W L/Q=(W L1+W L2)/(P1Y1+P2Y2)=y1W L1/(P1Y1)+[(1-y1)W L2]/(P2Y2)(13)其中,y1=P1Y1/(P1Y1+P2Y2)㊂根据式(13)可知,经济体的劳动收入份额可以表示为各产业的劳动收入份额以其产出份额为权重的加权和㊂因此,数字经济发展会通过影响产业结构和各产业内要素收入份额,带来经济体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化㊂为理解上述经济机制,考虑以下两种特殊情形㊂第一,人力资本水平较低的情形:σ1>σ2>1>ε㊂在此时,d(l n x l)/d(l n D)<0,d[l n(P1Y1/P2Y2)]/ d(l n D)<0,d[l n(R K1/W L1)]/d(l n D)>0,d[l n(R K2/W L2)]/d(l n D)>0㊂当工业品和服务品的消费替代弹性较低㊁工业部门和服务业部门的要素替代弹性都较高,且工业部门的要素替代弹性大于服务业部门,即工业部门相比于服务业更加 灵活 时,数字经济发展会促使劳动要素流向服务业部门,同时带来服务业产出份额的不断提升,即推动产业结构向服务化转型㊂由于人力资本水平较低,进入服务业的劳动力仍存在被人工智能替代的风险,数字经济发展会同时降低工业和服务业部门的劳动收入份额,最终导致经济体劳动收入份额的不断下降㊂第二,人力资本水平较高的情形:σ1>1>σ2=ε㊂在此时,d(l n x l)/d(l n D)<0,d[l n(P1Y1/P2Y2)]/ d(l n D)<0,d[l n(R K1/W L1)]/d(l n D)>0,d[l n(R K2/W L2)]/d(l n D)<0㊂与第一种情形不同,该情形下人力资本水平显著提高,伴随着产业结构向服务化转型,流入服务业部门的劳动力难以被人工智能替代,因此,数字经济发展在降低工业部门劳动收入份额的同时会提高服务业部门的劳动收入份额,而经济体劳动收入份额会伴随着产业结构向服务化转型最终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㊂三㊁数值模拟(一)参数选取基于上述理论分析,本文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定量展示数字经济发展㊁人力资本积累与劳动收入份额之间的影响关系㊂开展数值模拟的前提是确定模型中的参数取值,本文先根据现有研究设定一部分参数,再让其余参数在合理的范围内波动,以一年为1期,本文将模拟30期的经济情况㊂第一,关于供给端的参数设定㊂为刻画数字经济发展对劳动收入份额产生的影响,本文设定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初始值为1即D(1)=1,此后,以每年10%的技术进步率提升即D(t+1)=D(t)ˑ1.1㊂根据郭凯明等[2,16]的研究,工业部门比服务业部门在生产要素的配置上更为 灵活 ,即具有更高的要素替代弹性,据此设定σ1=2;为刻画人力资本水平积累带来的影响,设定σ2逐渐下降,分别取值为1.4㊁1.2㊁0.8以及0.6,这表明人力资本水平提升会带来资本与劳动间替代弹性的不断下降㊂相较于服务业部门,工业部门更具备资本密集特征,因此设定α1=0.6表征资本在工业部门生产中更为重要,同理设定α2=0.4表征劳动在服务业部门生产中更为重要㊂第二,关于需求侧的参数设定㊂根据H e r r e n d o r f等[17-18]的研究,家庭效用函数中工业品和服务品之间的消费替代弹性小于1,据此设定ε=0.5㊂基于需求端的产业结构转型理论表明,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物质消费给人们带来的效用水平将逐渐下降,而服务或者精神消费带给人们的效用水平将不断上升㊂因此,本文在基准模型中设定ω=0.5,表征工业品与服务品在家庭消费中的权重相等;在敏感性分析中设定ω=0.4表征服务品消费更重要的情形㊂为控制资本积累和人口数量对劳动收入份额产生的影响,本文将资本和劳动的总供给固定为1,即K =L =1㊂(二)基准模拟结果基于上述参数设定,基准模拟结果如图1所示㊂随着数字经济发展,工业品实际产出将不断增加即物质生产不断丰富,劳动力逐渐从工业流向服务业,从而带来服务业就业比重和产值份额的不断提高,即产业结构向服务化转型㊂与此同时,工业部门的劳动收入份额呈现逐渐下降趋势,而服务业部门的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化方向取决于人力资本积累水平㊂具体而言,当人力资本水平较低时,人工智能更容易替代劳动力,服务业部门的要素替代弹性较高,此时数字经济发展会导致服务业部门的劳动收入份额不断下降;当人力资本水平较高时,人工智能不易替代劳动力,服务业部门的要素替代弹性较低,此时数字经济发展将有利于促进服务业部门的劳动收入份额提升㊂通过对比σ2从1.4下降至0.6的模拟结果可以发现,伴随着人力资本的不断积累,服务业部门的要素替代弹性不断下降,工业部门的劳动收入份额所呈现出的下降趋势更为明显,而服务业部门的劳动收入份额则从下降逐渐转为上升㊂当人力资本水平较低时,经济体劳动收入份额因工业和服务业部门内部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也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但当人力资本水平较高时,经济体劳动收入份额会随着产业结构服务化由降转升㊂因此,数字经济发展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与地区人力资本水平积累密切相关,当数字经济发展不利于劳动收入份额提升时,人力资本积累能够缓解这种负面影响,当数字经济发展有利于劳动收入份额提升时,人力资本积累能够正向促进这种积极效应㊂图1 基准模拟结果从上述变量的具体变化情况来看,当σ2=1.4时,工业部门的实际产出将会增加5.376单位,服务业就业比重和产出份额将会分别上升24.81%和6.46%,工业劳动收入份额㊁服务业劳动收入份额和经济体劳动收入份额将分别下降30.24%㊁17.98%和22.02%;当σ2=1.2时,工业部门的实际产出将会增加5.356单位,服务业就业比重和产出份额将会分别上升29.82%和8.58%,工业劳动收入份额㊁服务业劳动收入份额和经济体劳动收入份额将分别下降32.00%㊁10.05%和17.42%;当σ2=0.8时,工业部门的2024年3月 第46卷 第2期。

理论经济学中的劳动力市场与人力资本

理论经济学中的劳动力市场与人力资本

理论经济学中的劳动力市场与人力资本近年来,劳动力市场与人力资本成为了经济学领域的热门话题。

尤其在全球化和经济发展进程中,人力资本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劳动力市场作为人力资源的流动与配置平台,与人力资本的培养、投资和收益息息相关。

本文将从理论经济学的角度探讨劳动力市场与人力资本的关系。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劳动力市场的概念。

劳动力市场是指供给劳动力的个人和需求劳动力的企业组成的交易市场。

在这个市场中,个人为了获取收入和生计,出售自己的劳动力;企业为了生产和运营,购买具备相应技能和资质的劳动力。

劳动力市场的运作受到供给和需求的双重影响,供给劳动力的因素包括人口、教育水平、技能等,而需求劳动力的因素则包括产业结构、经济增长水平等。

人力资本则指的是个体通过教育、培训和工作经验等方式所积累的知识、技能和能力。

人力资本具有积极的外部性和内部性,外部性表现为个体的人力资本能够为企业和社会创造经济和社会价值;内部性表现为个体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工作经验积累,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生产力。

劳动力市场与人力资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首先,人力资本的投资决策受到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关系和报酬水平的影响。

在劳动力需求大于供给的情况下,个体更愿意进行人力资本的投资,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并获得更高的报酬。

其次,人力资本的提升对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和需求产生积极影响。

随着个体人力资本的提高,其竞争力增强,从而为企业提供更可靠高效的劳动力,推动劳动力市场的发展。

最后,人力资本的流动也在劳动力市场中发挥重要作用。

个体根据自身的人力资本水平和市场需求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流动,进一步提高市场的灵活性和效率。

然而,劳动力市场与人力资本的相互关系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传统劳动力的需求正在减少。

某些重复性和低技能的工作岗位正在被自动化和机器人取代,这对劳动力市场和人力资本的投资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

其次,教育和培训体系的不足也制约了人力资本的提升。

165103劳动经济学 作业(高起专)

165103劳动经济学 作业(高起专)

《劳动经济学》作业一、单选题1.工资率提高的收入效应对个人劳动供给影响是( )。

A正向 B负向 C不确定 D无影响2.以下哪一项不属于人力资本投资()。

A购买教科书出版公司的股票 B上大学 C学习如何操作新的电脑软件 D去另一个地区寻找更好的工作机会3.统计表明,劳动力流动的高峰年龄是( )岁。

A18-22 B20-24 C22-26 D24-284.下列属于工资确定的内在因素的是( )。

A产品需求弹性 B企业经济效益 C物价水平 D风俗习惯5.顾客歧视会引起()。

A歧视顾客以支付更低的价格 B工资差异消失 C厂商放弃利润而追求效用最大化 D工作场所隔离6.低工资的人一般选择更为()的方式生产家庭商品。

A物品密集 B时间密集 C物品密集和时间密集 D资本密集7.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劳动力 B劳动力市场 C劳动力市场及其影响因素 D劳动力供求8.国际上认可的衡量结果平等的尺度是基尼系数,一般低度的不平等是()。

A0.2之下 B0.2-0.4 C0.4-0.5 D0.5-0.69.一项教失业的汽车工人如何进行电脑编程的再培训计划将有助于降低()失业。

A摩擦性 B结构性 C地域性 D周期性10.工资率下降时,长期劳动力需求比短期需求( )。

A增加得少 B增加的一样 C没有关系 D增加得多11.假定成年劳动力和青少年在生产过程中是可以互相替代的,产出一定时,青少年工资率下降,( )。

A必定增大成年人就业量 B必定降低成年人就业量 C不会影响成年人就业量 D成年人就业量变化不确定12.中国规定的最低就业年龄是()周岁。

A14 B15 C16 D1813.下列属于上大学的间接成本的是()。

A学杂费 B书本费 C心理成本 D上大学无法工作而放弃的收入14.在每个年龄组中,哪类人更可能迁移()。

A受过很多教育的人 B有很多经验的人 C带着年幼的孩子人 D当前没有工作的人15.季节性或临时性工作一般工资()。

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

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

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 第二章1.无差异曲线有什么特点?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组合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完全相同的一条曲线。

无差异曲线具有四个重要特征:1)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所有点之间的效用相同。

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表示的效用越高。

2)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相交。

3)无差异曲线是一条斜率为负、凸向原点的曲线。

斜率为负,表示物品消费与闲暇消费是一种替代关系;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是由于无差异曲线的边际替代率的绝对值递减。

4)主体偏好不同,无差异曲线的形状也不同,即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劳动收入替代闲暇的比率(边际替代率)。

2.什么是预算约束线?预算约束线是指在既定工资率条件下,个人可能实际获得的收入和闲暇的所有组合。

预算约束线又称预算线,消费可能线或等支出线,它表示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假定的条件下,消费者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商品的不同数量组合。

3.图示效用最大化并指出其条件条件: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相切。

根据边际效用理论,如果物品和服务的价格是p ,工资率是w ,那么闲暇和物品的效用最大化的条件是:4.什么是劳动力供给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并用图分离出来收入效应:如果收入增加,工资和个人偏好不变,将导致劳动供给的减少,称为收入效应。

替代效应:如果收入不变,工资率的增加,将导致闲暇需求的减少,从而增加劳动供给,称为替代效应。

5.为什么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向后弯曲?根据劳动者的最优化行为,对应于一个特定的工资率,劳动者在效用最大化点上确定最优劳动供给量,从而得到劳动的供给曲线,据说,在工资水平较低时,工资率上升对劳动所产生的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因而人们愿意提供更多的劳动,减少闲暇消费;而当工资水平上升到一定程度以后,替代效应小于收入效应,因而人们增加闲暇时间的消费,而减少劳动时间。

因此,劳动的供给曲线向后弯曲。

6.什么是劳动力供给弹性?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被定义为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简称劳动力供给弹性。

劳动经济学复习提纲(中文)

劳动经济学复习提纲(中文)

第九章1.人力资本投资也是一种投资,人力资本的投资要考虑到现期的成本和未来的收益流的折现。

如果未来收益的现值超过了成本,那么对继续教育进行投资就是有吸引力的。

现值= B11+r +B2(1+r)2+B3(1+r)^3+B4(1+r)^4+⋯+BT(1+r)^TR表示利息率(或贴现率),B是年收益流2.人力资本投资包括:(1)实际费用或直接费用。

其中包括学费成本以及在书籍和其他物品上的花费。

(2)放弃的工资报酬。

这是人力资本投资的另外一个成本来源,因为一个人在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期间通常不能工作,至少是不能全日工作。

(3)心理损失。

这是人力资本投资中需要付出的第三种成本,因为学习常常是比较困难而且比较沉闷的。

3. 年轻人更倾向于人力资本投资,因为他们的机会成本低一些,并且投资收益流的时间也更长些。

4. 为什么女性的年龄-工资报酬剖面曲线相比男性的更为平坦?我们可以用妇女受到的在职培训较少来解释这一现象。

这种人力资本“解释”并没有直接指出:妇女在工作中受到培训较少这种情况是因为雇主导致的还是因雇员导致的,但这两方面的原因理论上都是有可能存在的。

如果雇主预见到女性雇员的工作周期较短,他们就不大远一对她们提供培训。

同理,如果女性雇员预见到自己的工作周期较短,她们也不大愿意寻找那些必须达到较高培训水平才能充分实现生产率的工作。

最后,如果女性雇员预见到雇主会将她们排除于要求进行较高水平的培训或具有较丰富经验的职位之外,那么,她们在这些职位上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预期收益就会下降,而这无疑会削弱她们进行此类投机的动机。

人力资本理论一方面推测说妇女在生养孩子方面的“传统”角色会导致她们对教育与培训投资的削减,但它同时又坚决地认为,如果妇女的这一较色出现转变,那么妇女对培训的需求动机将会随之而改变。

(思考:中国自独生子政策以来,对女性的教育投资出现的变化?)5. 在职培训的投资会减少实际的工资报酬,但是如果此人不再接受进一步培训,而且他或她从学校获得的知识和技能也不随着时间的延续而贬值,那么在他或她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工资报酬会保持不变。

劳动经济学第四章人力资本投资理论

劳动经济学第四章人力资本投资理论

劳动经济学第四章人力资本投资理论一、人力资本理论的产生和发展11>.舒尔茨:《论人力资本投资》(1)有技能的人的资源是所有资源中最为主要的资源;(2)人力资本投资的效益大于物力资本投资的效益;(3)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方式;(4)人力资本理论是经济学理论的重大发展。

2.贝克尔:《人力资本》、《家庭经济分析》3. 明塞尔4. 爱德华·丹尼森罗默卢卡斯詹姆士·海克曼等二、人力资本的含义及特点(一)人力资本的定义与物质资本相对,它是体现在劳动者身上、并能为其带来收入的能力,主要表现为劳动者所拥有的知识、技能。

(二)人力资本的特点1.人的生产能力2.不能转让和继承3.无法以静态的货币计量4.可以动态的绩效考评三、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形式及收益特点(一)主要形式1.各级正规教育2.职业技术培训3.健康保健4.地区间流动和迁移(二)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的特点1.间接性2.迟效性3.长期性4.多方面性一、人力资本的重要性一、人力资本促进了人和社会的发展人力资本所包含的诸多内容体现了人的发展。

人力资本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联系非常清晰。

要形成合理的人力资本积累方式,需要从劳动力市场上人力资本投资决策的机制着眼。

二、人力资本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机制三、人力资本能够帮助摆脱贫困一、发达国家的人力资本投资1.教育和培训费用越来越高2.劳动力受教育水平越来越高3.教育投资对收入的贡献越来越大二、人力资本投资:基本模型投资成本——收益分析1.净现值法就是把未来收益与成本按预定的贴现率进行折现后,比较两者的差额,如果为非负值,就有继续投资的意愿;如果为负值,则投资中止。

2. 公式(一)教育成本;教育收益(二)教育的劳动力市场回报W 工资率128><#004699'>0<#004699'>014<#004699'>0<#004699'>015<#004699'>0<#004699'>0121314受教育年限(二)个人教育投资评估国家类型2<#004699'>0世纪6<#004699'>0年代2<#004699'>0世纪7<#004699'>0年代人力资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发展中国家2<#004699'>0151513发达国家81<#004699'>0911不同发展水平下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的回报(%)在评估教育的收益时,一些因素可能会使得收益被高估或低估。

劳动经济学第六章人力资本投资

劳动经济学第六章人力资本投资
(一)人力资本投资的成本与收益分析
(1)人力资本投资的成本。
总的来说,人力资本投资中可能会产生的成本会有三部分: 一是实际投入的成本或直接费用。 二是机会成本或间接费用。 三是心理成本。
(2)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
人力资本投资的预期收益最主要的表现是在未来能够获得 到更高水平的工资性报酬,这是一种经济收益或货币收益。但 是人力资本投资同样可能会带来相应的心理收益。
人力资本投资
内容简介 第一节 人力资本投资及其理论模型 第二节 教育投资 第三节 在职培训投资 第四节 劳动力流动
本章学习要点
人力资本投资的理论模型 高等教育投资的相关决策 一般培训与特殊培训投资决策 劳动力流动的基本模型
一、人力资本投资理论的基本内容
(一)人力资本投资理论的发展及其意义 人力资本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经济学
贝克尔对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贡献在于,他对人力资本的形成、正 规学校教育、在职培训投资以及年龄收入剖面曲线等都进行了分析,提 出了估算人力资本投资的若干方法,并且运用统计资料进行了实证检验, 此外他还将在职培训划分为一般在职培训和特殊在职培训。
明塞尔的人力资本思想
①借鉴斯密的“补偿原理”,首先建立了人力投资收 益率模型。
“三个杰出人物”:亚当·斯密、H.冯·杜能和欧文·费 雪,论证了人力资本的思想
威廉·配第:1676年提出人力资本的思想 马克思:比较全面地论及了人力资本问题 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的创立者
贝克尔、明塞尔:进一步发挥人力资本理论
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的主要观点
第一,经济增长和发展取决于物力资本和人力资本两个方 面的投资。

t
Ci
i 1 (1 r )i

劳动经济学-杨河清版PPT第九章-人力资本投资

劳动经济学-杨河清版PPT第九章-人力资本投资
➢ 地域和职业之间同时发生流动
二、劳动力流动的条件
(一)劳动力流动的基本假设 ➢ 劳动力的流动是劳动力为了实现自己的利
益而自愿进行的迁移行为。
➢ 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有流动的自由选择 性。
(二)劳动力流动的条件
➢ 劳动力的个人所有权 ➢ 不同地区和工作之间存在着经济福利方面
的差异 ➢ 社会对劳动者就业给予充分的自主权。 ➢ 社会分工所造成的劳动技巧和工作能力的
特殊培训的成本与收益
边际劳 工 动产品 资 价值 率 VMP
wa
个人成本
wu
wc
企业成本
企业收益 个人收益
VMPu VMPc
Wc’=VMPc’ Wu’=VMPu’ Wa’=VMPa’
0 培训期间 t
培训后服务期间
时间T
关于在职培训的小结
1、普通培训和特殊培训都涉及成本和收益, 但是负担和分享的主体有所不同
明塞尔 用人力资本解释个人收入的差别
二、人力资本的含义和特点
(一)人力资本的含义
从价值的角度看,任何个人对自身进行 的知识、技能、智力和健康的投入,如 果能够给投入者带来超过投入价值的价 值,并由其占有和支配这部分价值而产 生更大的投入积极性,那么这种投入所 形成的价值就是人力资本。
(二)人力资本的特点
会成本
(二)收益
培训的最终收益表现在两方面: 1.对企业而言.企业内员工绩效和劳动生
产率得到提高,进而使企业能够获得更多 的利润。 2.对受训者而言,最明显的收益就是可以 增加其劳动收入和有关的福利待遇,提高 选择职业的能力。
二、两种在职培训的成本效益分析
(一)一般培训的成本效益分析
一般培训,指员工通过培训获得的业务技术 知识、技能,对其所属企业以外的组织同样 具有适用性。

劳动经济学研究中的人力资本理论

劳动经济学研究中的人力资本理论

劳动经济学研究中的人力资本理论引言:劳动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主要研究劳动力市场的运作机制以及劳动者在市场中的行为决策。

在劳动经济学的研究中,人力资本理论被广泛讨论和应用。

本文将对人力资本理论进行深入探讨,包括其理论基础、核心观点和在劳动力市场中的实际应用。

一、人力资本理论的理论基础人力资本理论的出发点是认为劳动者的教育、培训和工作经验等被视为是一种资本投资,可以增加其劳动力的产出和价值。

该理论的重要基础是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斯·阿罗(Kenneth Arrow)和西奥多·舒尔茨(Theodore Schultz)的研究成果。

他们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教育程度和培训经历较高的劳动者能够获得更高的工资和更好的就业机会,从而提高了他们的经济地位。

二、人力资本理论的核心观点人力资本理论的核心观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 人力资本是一种投资:人力资本是劳动者通过接受教育、培训和工作经验积累而形成的一种具有经济价值的资本。

类似于企业投资于设备和技术改进来提高生产力,劳动者投资于提高自身技能和知识来增加自身的生产力。

2. 人力资本的投资回报率: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与其他投资一样,投资于人力资本也存在回报率。

经过教育和培训的劳动者能够获得更高的工资和更好的就业机会,从而实现投资回报。

3. 教育和培训的重要性:人力资本理论强调了教育和培训在提高劳动者技能和知识的重要性。

通过接受教育和培训,劳动者可以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竞争力,从而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和更高的收入。

4. 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人力资本理论认为,劳动者通过不断积累人力资本可以提高自身的生产力和就业机会。

这种积累效应不仅对个体的经济地位有促进作用,也对整个经济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三、人力资本理论的实际应用人力资本理论在劳动力市场中得到广泛应用。

政府和企业通过投资于教育和培训来提高劳动者的人力资本水平,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

1. 政府的角色:政府在人力资本投资中起着重要作用。

劳动经济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完整版

劳动经济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完整版

劳动经济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劳动经济学》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二、思考题1.如何理解劳动经济学的价值(1)劳动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经济问题。

例如,民工荒、政府要求增加最低工资、劳动生产率下降、农民工工资急剧上升、工资增长不均等、工作培训、国有企业高管人员的高工资受到质疑、收入分配不平、农村移民增加、劳动力市场全球化扩大等等。

(2)数量上的重要性。

在西方经济中,大部分国民收入并不是来源于资本收入(利润、租金和利息),而是来源于工资。

绝大多数居民户的主要收入来源是提供劳务。

从数量上看,劳动才是我们最重要的经济资源。

(3)独有的特性。

劳动力市场的交易完全不同于产品市场的交易。

劳动力市场是一个极有意义和复杂的场所。

劳动力市场的复杂性意味着供给和需求概念在应用于劳动力市场时必须做出重大的修改和调整。

在供给方面,劳动者“出售”给雇主的劳务与该劳动者不可分离。

除了货币报酬,工人还关注工作的健康和安全性、工作难度、就业稳定性、培训和晋升机会等,这类非货币因素也许与直接收入同样重要。

这样,工人的供给决策要比产品市场的供给概念复杂得多。

(4)收益的广泛性。

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都可以从劳动经济学中得到许多启示和教益。

从劳动经济学得到的信息和分析工具有助于人们做出与劳动力市场有关的决策。

从个人角度看。

大量内容将直接与我们有关,如工作搜寻、失业、歧视、工资、劳动力流动等。

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从对劳动经济学的理解中所得到的知识背景和分析方法,对做出有关雇用、解雇、培训和工人报酬等方面的管理决策也应该是十分有用的。

从社会角度看,了解劳动经济学将使人们成为更有知识、更理智的公民。

2.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首先要明确劳动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劳动经济学的假设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资源的相对稀缺性。

如同商品和资本是稀缺的一样,劳动力资源也是有限的。

劳动经济学--劳动力流动与人力资本投资

劳动经济学--劳动力流动与人力资本投资

劳动经济学作业劳动力流动费用属于人力资本投资摘要:人力资本投资是一种生产性投资,对经济发展、技术进步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人力资本投资的一个重要渠道便是劳动力流动了,劳动力的流动是实现人力资本价值和增值的必要条件,本文从劳动力流动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切入,着力分析劳动力流动对实现人力资本的价值的作用。

关键词:劳动力流动人力资本投资劳动经济学人力资本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经济学领域中重要的理论研究成果。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人力资本理论对经济发展有十分重要的贡献,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是现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核心资本,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关键因素。

人力资本是通过对人进行投资形成的资本。

人力资本投资就是指为了提高人力资源的生产率而对其进行的投资,人力资本投资的渠道有:正规教育、在职培训、健康保健以及劳动力流动。

劳动力流动费用本身并不能直接形成或增加人力资本存量,但通过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在宏观上,可以实现人力资本的优化配置,调整人力资本分布的稀缺程度;在微观上,可以使人力资本实现最有效率和最获利的使用。

所以,它是实现人力资本价值和增值的必要条件。

理论研究综述舒尔茨在《人力资本投资》中提出:人力资本是指人力资源的质的方面,即技能、知识和能影响个人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的其他特征。

教育支出、健康支出和为获得更好工作机会而进行的内部迁移都属于人力资本投资的范畴。

但是,由于人力资本衡量的困难,舒尔茨本人和之后的有关人力资本投资的研究更多地分析教育,甚至把教育当作人力资本的代名词用于相关研究中。

“人力资本投资”被更多地用来解释经济增长和收入差距,只有很少的研究从人力资本投资的角度来分析迁移流动行为。

最著名的是斯加斯塔,将迁移置于人力资本投资的框架下,分析了迁移的成本和收益。

他认为迁移是一种能提高人力资源的生产力的投资,能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从而得到收益,同时迁移也是需要资源的,即需要付出成本。

16秋北交《劳动经济学》在线作业二

16秋北交《劳动经济学》在线作业二
D.员工的考评费用
正确答案:
6.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通过竞争达到均衡时,将导致( )。
A.充分就业
B.劳动力供给过剩
C.劳动力供给不足
D.劳动力需求不足
正确答案:
7.其他条件不变,劳动力供给增加时,均衡工资率会()。
A.上升
B.不确定
C.不变
D.下降
正确答案:
8.产品市场的卖方垄断企业的特点是()。
A.工资率提高,就业量增加
B.工资率降低,就业量减少
C.工资率提高,就业量减少
D.工资率降低,就业量增加
正确答案:
18.如果工资率不论如何变化,劳动力需求量始终为固定不变,则劳动力需求()。
A.缺乏弹性
B.无弹性
C.为单位弹性
D.富有弹性
正确答案:
19.下列属于企业雇用成本中直接成本的是()。
A.企业员工的年度工资总额
1.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的特征主要有()。
A.劳动是劳动关系的基础,也是劳动关系的实质与内容
B.劳动关系具有人身关系属性和财产关系属性相兼有的特点
C.劳动关系具有平等性
D.劳动关系具有隶属性
正确答案:
2.解决摩擦性失业的方法有()。
A.完善劳动力市场的信息情报工作
B.对失业人员进行再就业培训
C.劳动力需求弹性
D.劳动力供给弹性
正确答案:
6.根据主体均衡的条件,主体在资源约束的条件下获得最大效用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A.工资率大于边际替代率
B.工资率小于边际替代率
C.工资率等于边际替代率
D.工资率等于边际技术替代率
正确答案:
7.下列对无差异曲线的特征表述正确的是()。

满分华师《劳动经济学》在线作业

满分华师《劳动经济学》在线作业
A. J=0
B. J=0.4
C. J=1
满分:3 分
正确答案:B
7. 劳动力需求增加,劳动力供给减少时,则均衡工资率 ( )。
A. 减少
B. 增加
C. 不变
D. 不确定
满分:3 分
正确答案:B
8. 奢侈品与生活必需品相比较而言,其劳动力需求弹性( )。
C. 劳动力流动是实现人力资本价值和增值的必要条件
D. 劳动力流动费用直接形成了人力资本存量
满分:4 分
正确答案:ABCD
8.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的特征主要有( )。
A. 劳动是劳动关系的基础,也是劳动关系的实质与内容
B. 劳动关系具有人身关系属性和财产关系属性相兼有的特点
3. 对于劳动力市场含义表述正确的有( )。
A. 实现劳动力交换的场所
B. 实现劳动力交换的机构
C. 反映劳动力供求关系及其劳动力价格(工资)的运行趋势
D. 实现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的机制
满分:4 分
正确答案:ABCD
4. 劳动力市场机制包括( )。
A. 把人力资本投资的预期收益与成本直接比较
B. 把人力资本投资的预期收益和成本按一定折现率折现后比较
C. 当净现值为正时说明投资决策在经济上合理
D. 当净现值为负时说明投资决策在经济上合理
满分:4 分
正确答案:BC
三、 判断题 (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 财政收入最大化目标的公共部门将比服务最大化目标的公共部门雇用更多的公务人员。
A. 工资机制
B. 供求机制
C. 竞争机制
D. 风险机制

劳动经济学(全) 第六章 人力资本

劳动经济学(全) 第六章 人力资本

C 人力资本培 训投资决策
人力资整源理管课理件专业
第一节 人力资本概述
一、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是经过长期性
投资形成的体现于劳动者个人或者团队
身上的由智力、知识、技能和健康状况
构成的资本。
——能力和技能的独特组合
劳动经济学
3
整理课件
第一节 人力资本概述
一、人力资本
长期性投资或投资产物,能带来
2. 间接成本(opportunity cost)
受训者花费时间来接受培训;利用有经验的 员工从事培训活动带来的工作效率的降低。
劳动经济学
22
人力资整源理管课理件专业
专题二:培训投资
(二)培训投资的收益
总劳动力成本:
T
C
1
TC 1
2
r
边际产品价值:
V
M
P1
VM 1
P2 r
在职培训的间接计算方法: 1. 模型法 2. 净现值法 3. 经验公式法
经济收入的生产能力
体现于劳动者个人或团体身上 的,在劳动过程中表现
个体/群体(整合)
劳动经济学
4
整理课件
第一节 人力资本概述
二、人力资本与相关概念
劳动经济学
5
整理课件
第一节 人力资本概述
三、人力资本的特征
劳动经济学
6
整理课件
第一节 人力资本概述
四、人力资本的类型
按照人力资本的差异性分类
同质型人力资本、异质型人力资本
时期可以挣到20 000元,收入的现值为:
20000 PV0 20000 1r
他也可以选择在1时期上学,支付5 000元的费用,在时

《劳动经济学》练习题库参考答案

《劳动经济学》练习题库参考答案

《劳动经济学》练习题库一. 名词解释1. 劳动经济学2. 工资刚性3. 自然失业率4. 就业弹性5. 工资指导线6. 统计性歧视7. 家庭生产函数8. 理性经济人9. 劳动力生产费用10. 内部劳动力市场11. 劳动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12. 劳动力参与率13. 余暇时间14. 非均衡分析15. 职业流动率16. 补偿性工资差别17. 就业结构18. 磨擦性失业19. 最低社会保障制度20. 帕金森定律二. 判断题1. 劳动力交换是人力资本与物力资本的结合。

2. 失业是价值规律调节劳动力供求的必然现象。

3. 内部劳动力市场的组织原理是源于价格或经济关系。

4. 人均收入最大化目标的企业存在着让劳动力流动的倾向。

5. 从劳动力供给的意愿性看,劳动力供给量即劳动力资源数量不等同于劳动力的实际使用量。

6. 道格拉斯——有泽法则认为丈夫的收入越高,妻子的劳动参与率越低。

7. 在劳动力市场上,雇主既有选择性又有流动性,而雇工只有选择性而没有流动性。

8. 福利按人而论,所以与劳动者的个人劳动量相关。

9. 计划经济假定人具有很高的觉悟,而市场经济假定人是合乎理性的经济人。

10. 我国所有的经济资源都是稀缺性的,惟有劳动力资源是相对过剩的。

11. 对劳动力市场的一般分析,是劳动经济学的逻辑起点。

12. 劳动力的生产费用即人力投资的直接费用与间接费用之和。

13. 劳动力市场的供给方式是其供给主体和供给客体分属于不同的劳动者。

14. 劳动力价格等于人力资源成本。

15. 劳动力市场即买卖劳动者的市场。

16. 劳动力供需均衡是经常的、永久性的。

17. 劳动投入收益理论,是揭示劳动投入与劳动成本之间的数量关系的理论。

18. 劳动力资源同一切经济资源一样具有稀缺性。

19. 规范分析方法不用一定的价值观去评价经济效益的好坏和制度政策的利弊。

20. 内部劳动力市场与外部劳动力市场的关系是一种内部制度性与外部价格性的关系。

21. 劳动力的需要是一种不需要以货币支付能力作为后盾的主观愿望。

劳动经济学(作业答案)

劳动经济学(作业答案)

劳动经济学一、单项选择题1.【67164】劳动经济学的研究起点是(劳动力市场理论)。

2.【92265】劳动经济学与理论经济学是(特殊与一般)的关系。

3.【66979】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短期劳动需求曲线的弹性和长期劳动需求曲线的弹性相比,(后者大)。

4.【67028】根据希克斯-马歇尔派生需求定理,在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资本要素的(供给)弹性越(大),那么劳动需求的工资弹性则越大。

5.【67171】影响劳动力市场最根本、最主要的要素是(市场性要素)。

6.【67084】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劳动需求曲线和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曲线(重合)。

7.【67027】如果在一个坐标轴中分别划出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劳动需求曲线以及商品市场卖方垄断条件下的劳动需求曲线,那么两者的位置是(前者在后者的上方)。

8.【67131】我们在劳动需求一章中讲"短期"、"长期",其真正含义是(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时间长短,来不及调整资本要素的时段都称为短期,否则称为长期)。

9.【67085】家庭生产的等产量曲线的横轴和纵轴分别表示(家庭工作时间;市场商品数量)。

10.【67055】根据劳动供给的生命周期理论来判断,人们在哪个年龄段最不应该选择频繁地游山玩水?(中年)11.【67011】劳动力供给等于(劳动力数量×劳动力的时间×劳动力的效率)。

12.【67167】在影响劳动力供给的诸多因素中,最为主要的因素是(市场工资率)。

13.【67144】我们在劳动需求理论和劳动供给理论中均提到工资率变动的"替代效应",这两个名词说的是(不完全是一回事,前者指劳动与资本替代,后者指工作与闲暇替代)。

14.【92266】(劳动年龄人口)包含的范围最大。

15.【67137】个人劳动供给曲线的形状是(一条先向右上方倾斜但不久又转向左上方弯曲的曲线)。

16.【66980】如果把闲暇看成一种商品,那么对于某个劳动者而言它的单位价格是(该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上的工资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9
40
双重差分估计
• 额外的学校建设使教育程度增加了0.11年 • 额外的学校建设使居住在学校增加更快的区域的 年轻人群的收入增加了3%
工具变量方法
• 把学校建设作为工具变量 • 这个变量明显地“推动”一些学生沿着工资‐教育 轨迹移动 • 假如年长的人群和年轻的人群固有的能力相同, 这就是一个合格的工具变量
7
单个参数的假设检验
• • • • yi = β0 + x1i β1 + x2i β2 +…+ xki βk + εi H0: βj = 0 H1: βj ≠ 0 该参数的估计值在统计上显著地不等于零吗?
8
决策规则
• 运行一个回归之后,程序往往会汇报估计值的标 准误差(se) • 需要设定检验的“置信水平”(通常是95%) • α = 1 ‐置信水平:拒绝一个正确的零假设的概率 • 临界值:tα/2(dof) 是t‐分布(自由度为dof)中的截 止点, α/2的分布会处在这个点之上 • 给定分布是对称的,同样会有α/2的分布会处在‐ tα/2(dof)之下 • 双边检验 (在这个例子里,b = 0)
i. 不稳定的估计值 ii. 无法复制实验的结果 iii. 潜在的假设会被否定
• 问题:对一个差的研究设计,没有补救的方法; 非实验方法能够复制实验得到的估计值吗?
45 46
问题
• 选择进入培训不是随机的
– 被选择的人群的特征与其他人之间存在一定的 差异( 贫穷,社会地位低下 ) – 收入的动态变化上存在差异( 非平稳的)
• 下面是三个模型。在每一个模型里,右手变量都 一样,但左手变量不同。定义以下的因变量: – y1i是连续变量 – ln(y2i)是连续变量的自然对数 – y3i是虚拟变量,是的时候等于1,否的时候等于 0
3
4
模型1
• y1i = β0 + x1iβ1 + ln(x2i)β2 + x3iβ3 + εi
29 30
5
5/9/2014
工具变量的应用:义务教育和出生月份
• 在美国,儿童只有在当年的1月1日满6岁的时候才能够上 一年级 • 同时,义务教育法要求一个人必须在学校待到一定的岁数 (16或17岁) • 在一年中较早月份出生的人比年末出生的人在入学后会更 快达到法定的辍学年龄 • 这个变化作为一个工具变量,“推动”一些人沿着特定的 工资‐教育轨迹移动,从而可以用来估计教育的回报率
43
44
Ashenfelter
• 这些项目花费了很多钱,试图将贫困工人置于正 规培训项目的影响下 • 项目评估:判断这些项目是否有效地提高人力资 本和收入 • 对理解成本‐收益的权衡关系有重要的作用 • 事前‐事后比较会产生对项目影响的有偏估计 • 随机实验是得到对培训影响的可信的估计的(唯 一)方法 • 非实验方法:
一个演示
• 义务教育年龄为16岁 • 两个孩子:一个生于12月31日,另一个生于1月2 日 • 生于12月31日的人比生于1月2日的人早一岁达到 入学资格 • 俩人差不多同时达到16岁的年龄,而生于12月31 日的人此时上学的时间更长
31
32
33
34
印尼的学校建设
• 如果俩人的能力相同,那么义务教育和生日的关 系就是一个合格的工具变量 • 他们之间的工资差异就衡量了“真实”的教育回 报率‐大约在7.5% • 但是,这个工具变量真的合格吗?入学更晚会不 会有独立于教育之外影响收入的可能(个头更大 ,更容易捣乱 )? • 在发展中国家,高学历和低学历者的工资差异比 在发达国家更大 • 是不是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市场中,教育回报率 更高? • 印尼的INPRES 项目:世界历史上速度最快的小学 建设项目
41
42
7
5/9/2014
教育的回报率
• 额外的0.11年教育使得收入增长了3% • 这意味着额外1年的教育使得收入增长了27% (0.03 / 0.11) • 看起来印尼的教育回报率相当高,说明学校建设 项目的巨大花费是值得的
评估政府培训项目
• 人力资本模型表明,向低技能工作者提供培训有 可能提高他们的福利 • 自6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启动了很多政府项目
要考虑的问题
• 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得出β的无偏估计? • 模型识别了何种影响(干预效果)?
• yi1 = α + β si1 + Xi γ + μi + εi1 • yi2 = α + β si2 + Xi γ + μi + εi2 • Δy = yi2 ‐ yi1 = β (si2 ‐ si1) + (εi2 ‐ εi1)
27
28
工具变量
• 一个满足以下条件的新变量 zi : 1) Cov(zi, xi) ≠ 0 2) Cov(zi, εi) = 0 • 工具变量和内生变量之间相关,但工具变量只通 过内生变量影响因变量
工具变量估计
• 第一阶段(1st stage): xi = θ0 + ziθ1 + μi • θ1=(dx/dz) • 简化形式(Reduced form): yi = πo + zi π1 + vi • π1 = dy/dz=(dy/dx)(dx/dz) • 用简化形式除以第一阶段 • π1/θ1 = (dy/dx)(dx/dz)/(dx/dz) = dy/dx • π1/θ1 就是 β1的工具变量估计值
11
12
2
5/9/2014
能力偏差
• 仅当不存在能力偏差时,两个具有不同教育程度 的工作者之间的工资差距才能用来估计教育回报 率 • 然而工作者的能力天生就不同,而我们通常又观 察不到能力 • 经济学模型:能力偏差 = 回归模型:遗漏变量偏 差
解决办法
• 理想情况下,我们想比较两个能力相同, 教育程度却不同的两个工作者的收入 • 有些人试图在回归里放入也许能够衡量工 作者能力的变量,例如智商 • 很难说这些测试分数能够很好地衡量能力 • 自然实验?
– β1 = ∂ln(y2i)/∂x1i = x1 1单位的变化造成y2i
100*β1%的变化 100*β2%的变化
– β2 = ∂ln(y1i)/∂ln(x2i) = x2 100% 的变化造成y2i – β3 = x3i 从0 变化到 1 造成y2i 100*β3%的变

5
6
1
5/9/2014
基本结果
• 第(i)列:“传统” OLS 估计值 • 第(v)列:一阶差分估计值 • 文章的结果表明没有遗漏变量偏差问题
批评
• 我们真的认为在家庭内部,双胞胎之间的差异是 随机的吗? • 首先,为什么同卵双生的兄弟/姐妹会有不同的教 育水平? • 他们在重要且观察不到的方面具有差异(并非完 全相同) • 除非我们能了解为什么同卵双胞胎会在某些方面 不同,否则我们就不能确信是否能用一阶差分估 计来估计“真实的”教育回报
• 一阶差分:把双胞胎之间的工资差距回归到双胞 胎之间的教育水平差距上
19
20
模型识别假设
• 如果双胞胎能力完全相同(而且双胞胎的 能力分布和整个人群的能力分布是相同 的),那么一个家庭内的估计量就可以得 出平均边际教育回报的渐近无偏估计
数据搜集:1991年双胞胎节

21
22
23
24
4
5/9/2014
– β1 = ∂y1i/∂x1i = x1 1单位的变化造成y1i β1单位的 变化 – β2 = ∂y1i/∂ln(x2i) = x2 100% 的变化造成y1i β2单位 的变化 – β3 = x3i 从0 变化到 1 造成y1i β3单位的变化
模型2
• ln(y2i) = β0 + x1iβ1 + ln(x2i)β2 + x3iβ3 + εi
35
36
6
5/9/2014
INPRES
• 1973年,印尼政府启动了一个大型的学校建设项 目,目的是提高落后地区儿童的入学率 • 截止到1978‐79年,建设了超过61,000所小学,大 约是每千名儿童两所 • 花费7亿美元,1973年印尼全国GDP的1.5% • 7‐12岁儿童的入学率从1973年的69%提高到1978年 的83%
• 拒绝零假设:这个变量在统计上显著
9
10
统计显著性
• 当我们拒绝零假设 H0: βj = 0,我们说这个变量 “在统计上显著” • 也就是这个变量在统计上显著地不等于零的简化 说法 • 如果对一个变量,我们无法拒绝零假设 H0: βj = 0, 就说这个变量在统计上不显著
估计教育回报率
• 一个典型的实证研究会估计以下形式的回归: log w = bs + other variables – w 是工资 – s 是教育年限 – b 是表示额外一年教育的回报率的估计系数 • 90年代,学界的 “共识”是,美国的教育回报率 ≈ 9%
Ashenfelter's Dip
tˆ ˆ b j ˆ ) se( j ~ t ( N K 1)
• 如果假设中βj 的值是真的,那么它会有95%的概率 处在(‐tα/2, tα/2) 这个区间内 • 例如:系数 = 310.05 ,标准误差 = 103.98
ˆ | 2.98 | t / 2 ( N K 1) 2.048 t
5/9/2014
如何解读回归系数
• 如何解读回归模型中的系数,取决于因变量(y)和 自变量(x) 是如何被测量的
人力资本:经验证据
• 通常,计量经济学里面有三类变量:
1. 连续变量 2. 连续变量的自然对数 3. 虚拟变量
2
• 在接下来的几个例子里,我们要考虑的模型中包 含了三个自变量: – x1i 是连续变量 – ln(x2i)是连续变量的自然对数 – x3i是虚拟变量,是的时候等于1,否的时候等于 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