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胆调息方是什么

合集下载

张仲景的“壮胆方”补心阳、镇水湿,专治心慌心悸胆小

张仲景的“壮胆方”补心阳、镇水湿,专治心慌心悸胆小

张仲景的“壮胆方”补心阳、镇水湿,专治心慌心悸胆小今天这篇文说,我想跟你聊聊,心阳的重要性。

什么是心阳?顾名思义,就是心中的阳气。

心,要想发挥功能,离不开心阳作为基础。

心,五脏六腑之大主。

心阳,自然也就是一身之主。

心阳不足的人,不但会感觉到心前区的种种不适,还会真切感受到六神无主,是一个什么滋味。

现在,我给你讲个医案。

话说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曾经有这么一个人,年纪也就是30岁,家住农村。

就在他们村儿啊,有一条疯狗。

这条疯狗,长得特别壮,特别大,到处咬人不说,而且还神出鬼没。

村里人拿它没办法,一说起他就心生恐惧。

结果,有一回,这个患者就遇见了这条疯狗。

当时啊,把他吓的,跌坐在地上,仿佛丢了魂。

然而,这疯狗并没理他。

他也因此没受任何皮肉之苦。

但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他就经常感觉到心慌、心悸、胆小,容易受惊吓,以至于一个人不敢在家,不敢独自外出。

与此同时,夜寐不安。

后来,他去求中医治疗。

刻诊,见患者舌苔白腻,脉象弦数,手脚不温,神情慌张,于是遣方一首。

方见——桂枝12克,炙甘草6克,茯苓15克,生龙骨30克,生牡蛎30克。

五味药,简简单单。

结果,患者用完六剂,感觉神情舒爽,心悸心慌胆小之感消失,生活恢复正常。

这是怎么回事啊?来,我给你仔细说说。

这里头可有意思了。

咱们从舌脉来分析。

你看,他舌苔白腻,脉象弦。

这说明什么?说明有痰湿、痰饮,对不对?你记住,他这个心慌、胆小、心悸的问题,就和此有关了。

为什么?因为中医讲,水气是可以“凌心”的。

就是说,痰湿水饮上犯于心,可以让我们心慌、心悸、心跳。

那问题是,他的痰湿水饮之邪,怎么就能上犯于心呢?普通人为啥没这毛病?原因就是,患者心阳不足啊。

心中阳气充足的人,可以震摄下面的水湿之气。

它就不会造反。

现在,他心阳不足了,所以镇不住,就只好让水湿之气上逆而来。

怎么知道他心阳不足啊?你看,他四肢不温,为阳气亏虚。

脉象偏数,在这里为里虚之症。

苔白腻,为阳虚不化水湿。

痰湿水饮上犯于心,令心阳更受其害,所以愈发心慌、心悸。

中医护胆调息方是什么

中医护胆调息方是什么

中医护胆调息方是什么
胆囊在我们身体中会扮演着很重要的作用,有时可能
会引发一些疾病,其中最常见的是胆囊息肉,一般是指胆囊局部隆起引发一些病变,胆囊疾病与我们生活习惯有很大得关系,长期的喝酒,吃一些高胆固醇的食物,或者吃一些刺激性极强的食物都会引起肝胆疾病,在中医中有一种护胆调息方法可以对于一些肝胆疾病有明显的调理。

护胆调息方一般是治疗胆囊息肉,源自杨氏祖传秘方,精选苗疆多味道地药材独法配伍而成。

其药性纯正,效专力宏,针对胆囊息肉之病理病机,辨证施治,有疏肝利胆、行气活血、散瘀消肿之功效,可快速消除口干、口苦、食欲不振、腹痛等不适症状,恢复胆囊正常功能,并改善机体内循环,借助收涩之品,通透并举,化收并用,则恶肉逐渐缩小,渐而消失。

胆囊息肉为西医病名,属苗医学"胁痛"、"胆胀"、"积证"之范畴。

杨氏苗族医馆认为其病位在胆,涉及肝脾,肝喜条达,职司疏泄,胆为中清之腑,以通降下行为顺。

若肝失疏泄,胆失通降,中清之腑浊而不清,胆汁排泄失畅,郁积胆腑,久而化瘀,痰瘀互结,脉络滞塞而发生本病。

其病因多与
情志郁结、饮食所伤、体质肥胖、肝胆宿疾(如病毒性肝炎、胆囊炎伴结石)等有关。

中医护胆调息方主要是针对胆囊息肉进行改善治疗,原则是活血消肿,促进血液的循环,方中的含有中化石草和龙胆草可以有效地清热解毒,减少胆囊之气的泄出,甘草柴胡也可行气。

相结合可以有效改善肝胆正常分泌,息肉也逐渐消失。

关于胆的名方,首数温胆汤。

关于胆的名方,首数温胆汤。

关于胆的名方,首数温胆汤。

关于胆也有好多说法,心惊胆寒,胆小如鼠,胆大包天,……胆关乎人七情,胆好的人相对来说更敢作敢为。

关于胆的名方,首数温胆汤。

温胆汤的方子中有:半夏,陈皮,茯苓,甘草,枳壳,竹茹。

半夏、陈皮燥湿化痰,茯苓、甘草健脾去湿,竹茹清膈上之痰,枳壳利膈上之气。

温胆汤是为胆寒而设,主治心虚胆怯,失眠多梦,是壮胆第一方,用于做噩梦,失眠多梦的效果非常好。

因此温胆汤功欲是理气化痰,和胃利胆。

常常用于治疗痰热扰乱心神,胆郁痰扰失眠心悸,呕吐眩晕。

临床上心烦不寐,头晕心悸,苔白腻,脉弦滑是辨证要点。

这里用到了枳壳,枳壳会很容易让人想到之前讲过的枳实,枳实可以理气宽中,枳实是不太成熟的果实,相对药效较猛,而枳壳是成熟的果实外壳,相对和缓。

这里要提下《黄帝内经》古代中医虽然没有抑郁的说法,但是有郁症,郁症又分三郁,五郁,六郁与情志之郁。

而五郁指郁症于身体的五脏都会有,《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提出木郁、火郁、土郁、金郁、水郁五气之郁及其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

木郁对应肝郁,选择疏导的方式,比如玫瑰花,疏肝第一药柴胡等。

从郁症角度考虑。

人体痰湿与血瘀往往相互依存,所以治疗上,也应该一起考虑。

人体气血冲达则百病不侵,若有郁症气血不能有效活动,就容易出现亚健关于胆也有好多说法,心惊胆寒,胆小如鼠,胆大包天,……胆关乎人七情,胆好的人相对来说更敢作敢为。

关于胆的名方,首数温胆汤。

温胆汤的方子中有半夏,陈皮,茯苓,甘草,枳壳,竹茹。

半夏、陈皮燥湿化痰,茯苓、甘草健脾去湿,竹茹清膈上之痰,枳壳利膈上之气。

温胆汤是为胆寒而设,主治心虚胆怯,失眠多梦,是壮胆第一方,用于做噩梦,失眠多梦的效果非常好。

因此温胆汤功欲是理气化痰,和胃利胆。

常常用于治疗痰热扰乱心神,胆郁痰扰失眠心悸,呕吐眩晕。

临床上心烦不寐,头晕心悸,苔白腻,脉弦滑是辨证要点。

这里用到了枳壳,枳壳会很容易让人想到之前讲过的枳实,枳实可以理气宽中,枳实是不太成熟的果实,相对药效较猛,而枳壳是成熟的果实外壳,相对和缓。

精选吃护胆调息方对胆囊息肉有效吗

精选吃护胆调息方对胆囊息肉有效吗

吃护胆调息方对胆囊息肉有效吗
出现了胆囊息肉,对于患者的健康就会构成危害,如果得不到尽快治疗,相对来说发展很快,对于患者的身体健康就会构成严重的伤害,所以很多出现了胆囊息肉的一些患者,为了自己尽快的能通过治疗康复,想了解一下吃护胆调息方对胆囊息肉有效吗.
护胆调息方成分解析
化石草(猫须草):黔岭常见草本植物,性微寒,味甘微苦,具有清热解毒、散瘀消肿、利湿退黄之功效,可用于热淋,
沙淋,尿涩作痛,黄疸尿赤,痈肿疔疮,毒蛇咬伤,肝胆结石,尿路结石等症。

七叶胆:本品味甘苦性凉,能生津、补元气、清热解毒、健脾固精安神,对于抗癌、抗氧化、抗疲劳、抗溃疡、抗发炎、抗紧张、镇咳化痰、催眠、降血脂、保肝及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亦已得到药理及临床研究的证实。

茜草根:茜草科植物茜草的根及根茎。

其性寒,味苦,入心、肝经,具有行血止血、通经活络、止咳祛痰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吐血、衄血、尿血、便血、血崩、经闭、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瘀滞肿痛、黄疸、慢性气管炎等症。

柴胡:雷公山常见多年生草本植物。

其凉散,平肝之热。

其性凉,故解寒热往来,肌表潮热,肝胆火炎,胸胁痛结,兼治疮疡,血室受热;其性散,故主伤寒邪热未解,温病热盛,少阳头痛,肝经郁证。

护胆调息方,是很好的一位方药,同时他在治疗胆囊息肉方面,也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对于胆囊息肉这样的一种疾病,相对来说吃药,不如通过手术治疗的效果好,所以对于患者,建议最好是通过手术治疗,加上护胆调息方巩固治疗,才能彻底摆脱胆囊息肉疾病。

胆囊息肉怎么消除

胆囊息肉怎么消除

胆囊息肉怎么消除
一、胆囊息肉怎么消除二、胆囊息肉的偏方三、胆囊息肉不治会怎样
胆囊息肉怎么消除1、用手术治疗消除胆囊息肉
胆囊的假瘤又称为非肿瘤性病变,主要包括息肉、增生性病变和组织异位病等,其中胆囊息肉最多见。

胆囊息肉分为胆固醇息肉和炎性息肉两种,其中胆固醇息肉占67%。

胆固醇息肉是胆固醇代谢紊乱的局部表现,此类息肉并非真性息肉,而是胆固醇结晶粘附在胆囊壁上形成类似息肉样的表现,可发生在胆囊任何部位(少数病例可能有胆囊结石)。

其外观呈黄色分叶状或呈桑椹样,柔软而易脱落。

息肉大小不等,一般为3~5毫米,绝大多数直径小于10毫米。

炎性息肉可单发,也可多发,直径约3~5毫米,常伴有胆囊的慢性炎症。

临床对真性息肉(腺瘤)或假性息肉(胆固醇性)的诊断并不困难,有经验的医师根据B超、CT等影像学资料可以做出准确的判断。

一般认为,息肉的直径大于10毫米时(特别是单发的息肉),患者可接受手术治疗,因为切除病变胆囊是目前唯一有效预防胆囊癌发生的措施。

2、保胆息肉摘除术消除胆囊息肉
如果病人有保留胆囊的愿望且年龄在60岁以下又达到预防性切除胆囊标准时,对于这部分病人可以试行腹腔镜胆道镜联合保胆息肉摘除活检术,最后视术中息肉的病理性质而决定胆囊的去与留。

这样就能最大可能地保留一部分病人的胆囊。

3、饮食调理治疗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都可以用饮食方法进行调理,在饮食上注意低脂肪,滴胆固。

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

5)淋巴样息肉:可单发或多发,呈隆起的小结节,直径 多为2-5mm,多有蒂。常伴慢性胆囊炎。组织学显示: 增生的淋巴组织形成淋巴滤泡,其生发中心可很大, 表面覆盖一层正常的胆囊上皮,又被称为淋巴假瘤。
6)混合性息肉:不同类型的息肉混合存在,增生的腺体 形成假乳头结构。大者直径可达15mm。镜下见:息 肉由上述两种以上成分构成,如腺瘤样息肉与胆固醇 息肉并存。
胆囊息肉
【西医病因病理】
胆囊息肉是形态学的名称,泛指向胆囊腔内突出或隆起的病变, 可以是球形或半球形,有蒂或无蒂,多为良性。病理上可分为: 1.肿瘤性息肉,包括腺瘤和腺癌,其他少见的还有血管瘤、脂肪瘤、 平滑肌瘤、神经纤维瘤等; 2.非肿瘤性息肉,如胆固醇息肉、炎性息肉、腺肌增生等,尚有很 少见的如腺瘤样增生、黄色肉芽肿、异位胃粘膜或胰腺组织等。由 于胆囊息肉术前难以确诊性质,故笼统称为“胆囊息肉样病变”或 “胆囊隆起性病变”。胆固醇息肉是胆囊粘膜面的胆固醇结晶沉积; 炎性息肉是胆囊粘膜的增生,呈多发,直径常小于1cm,多同时合 并胆囊结石和胆囊炎;胆囊腺肌增生是胆囊壁的增生性改变,如为 局限型则类似肿瘤,但呈良性经过。 临床上说的胆囊息肉一般是指胆固醇息肉和炎性息肉两种,其 中又以胆固醇息肉发病率较高。
【中医病因病机】
1.肝胆气滞 情志失调,郁怒不解,或恐惧不除,久则损 伤胆腑,使少阳升发之气衰弱,经络不畅,胆汁淤结所致。
2.痰浊内停 过食膏粱厚味,中焦脾胃受损,脾失健运, 胃失和降,湿邪聚而成痰,痰浊内停,影响肝之疏泄,胆 之通降。
【临床表现】
本病大多无临床症状,少数病人可有右上腹疼痛,恶 心呕吐,食欲减退;极个别病例可引起阻塞性黄疸、无结 石性胆囊炎、胆道出血、诱发胰腺炎等。体检可能有右上 腹压痛。

胆囊息肉吃什么药好呢 怎么护理

胆囊息肉吃什么药好呢  怎么护理

胆囊息肉吃什么药好呢怎么护理*导读:手术治疗是最根治的方法,但不是都要进行手术,根据患者的病情类型不一样,治疗方法也不一样。

然而胆囊息肉吃什么药好呢?如果是炎性息肉,中西医结合就非常好。

中医治疗胆囊息肉一般用金钱草、金银花、柴胡、郁金、鸡内金、黄芪、冬虫夏草、甘草、茵陈等药物。

……胆囊息肉吃什么药好呢?如果是炎性息肉,中西医结合就非常好。

中医治疗胆囊息肉一般用金钱草、金银花、柴胡、郁金、鸡内金、黄芪、冬虫夏草、甘草、茵陈等药物。

一般来说,息肉小于1cm的患者可以不用做手术,通过药物治疗就好了,但是胆囊息肉吃什么药好呢?哪些药可以有效的治疗疾病呢?建议患者去医院根据医生的检查结果对症下药,不可轻信什么药可以治百病的,以免上当受骗,下面小编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些常用的药物,这只是对胆囊息肉治疗的一些建议。

1、胆囊息肉吃什么药清热解毒:服用胆石通胶囊,清热利湿,利胆排石。

用于肝胆湿热,右胁疼痛,痞渴呕恶,黄疸口苦,以及胆石症、胆囊炎、胆道炎属肝胆湿热证者。

2、胆囊息肉吃什么药护理:可以去杨氏苗族医馆抓点(护胆调息方)来调理调理,坚持一段时间就可以的。

另外在生活中下面的细节是需要做到,例如(1)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2)多吃富含维生素A的食品,如胡萝卜、番茄等。

维生素A能减少胆固醇结晶的形成。

(3)增加食品中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比例,以保证热量需要和利于肝糖原的生成。

(4)减少纤维素含量,少渣饮食还可减少对胃肠的刺激。

(5)增加进餐次数,以刺激胆汁分泌,减少胆囊中胆汁淤滞浓缩。

胆囊息肉发病逐年增高,与高胆固醇饮食、长期酗酒、过多进食刺激性饮食、饮食规律紊乱(如:不吃早餐、晚餐过盛等不良饮食习惯、食品添加剂泛滥等)有直接和间接的关系,当然长期慢性胆囊炎也是引起胆囊息肉的重要原因。

所以在生活中要改掉上面不良生活习惯,比如饮食要低胆固醇,低脂肪;注意不要喝酒,饮食清淡;饮食要有规律,否则不管胆囊息肉吃什么药多没有多大效果。

中医名方——温胆汤

中医名方——温胆汤

中医名方——温胆汤本方为古代的壮胆方,也是现代清热化痰的代表方。

具有镇静,抗焦虑,抗抑郁,降脂,降糖等作用。

临床以失眠多梦,胆怯易惊,神志异常,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使用要点。

【组成】竹茹10克,枳实10克,半夏10克,陈皮10克,茯苓15克,甘草5克,生姜10,大枣10克。

(宋末元初建安余彦国励贤堂刊本《新编类要图注本草》,日本宫内厅书陵部藏)【功效】理气化痰,清胆和胃。

【病机】胆热犯胃,痰热内扰。

【主症】失眠多梦,胆怯易惊,神志异常。

【副症】1.心悸,烦躁。

2.胸闷,胸痛,眩晕。

2.口苦,恶呕,胃痛。

3.癫痫,狂躁。

【舌脉】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方解】方中半夏辛温,燥湿化痰,和胃止呕,为君药。

臣以竹茹,取其甘而微寒,清热化痰,除烦止呕。

半夏与竹茹相伍,一温一凉,化痰和胃,止呕除烦之功备;陈皮辛苦温,理气行滞,燥湿化痰;枳实辛苦微寒,降气导滞,消痰除痞。

陈皮与枳实相合,亦为一温一凉,而理气化痰之力增。

佐以茯苓,健脾渗湿,以杜生痰之源;煎加生姜、大枣调和脾胃,且生姜兼制半夏毒性。

以甘草为使,调和诸药。

(清·张廷玉等《钦定授时通考》,乾隆七年武英殿刊本,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藏)【现代常用】常用于治疗失眠症,焦虑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小儿多动症,胃炎,胆囊炎,阳痿,癫痫,中风后遗症,眩晕症,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

(日本·户田祐之《庶物类纂图翼》,日本内阁文库藏)【临床加减】1.心烦焦虑,加合欢皮10克,郁金10克。

2.胆怯易惊,加龙骨15克,珍珠母15克。

3.阳痿,加蜈蚣2条,柴胡9克。

4.癫痫,加胆南星8克,远志9克,白僵蚕9克。

5.失眠,加酸枣仁12克,夜交藤10克。

6.胃炎痛疼,加黄连3克,全瓜蒌10克。

7.高血压,合天麻10克,代赭石15克。

8.便秘,加全瓜蒌10克,大黄6克。

9.精神分裂,加远志10克,生铁落30克。

【临床释疑】1.本方化痰不燥,清热不寒,可使痰热尽去,令胆府恢复阳气,故以温胆汤命名。

董湘玉教授自拟方治疗胆虚痰扰型不寐的经验

董湘玉教授自拟方治疗胆虚痰扰型不寐的经验

董湘玉教授自拟方治疗胆虚痰扰型不寐的经验
胆虚痰扰型不寐是中医常见的失眠症状之一,其病因主要是肝胆虚弱,脾胃运化失常等所致,临床表现为夜间难以入眠,易醒,多梦,头昏,记忆力减退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针对这一症状,董湘玉教授自拟了一种针对性方剂,以达到治疗疗效。

首先,应该针对症状进行调理。

胆虚痰扰型不寐的特点是痰湿困胆,应先用理气化痰的方法调理。

药方:人参10g,陈皮10g,半夏10g,甘草6g,枳实10g,干姜3g,丹皮10g,制附子9g,生姜3片。

药物具体用法:上方水煎服,每日1剂,可根据症状适当调整剂量。

此方具有健脾和胃,理气化痰,安神止泻等功效,能够改善病人的失眠症状,同时具有较好的调养作用,可改善身体健康状态。

其次,需要注意生活调理。

患者应尽量保证规律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保持心情愉悦,根据自身情况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最后,对于严重症状的患者,可以添加一些辅助治疗方法,如针灸等。

针灸作用于穴位能够刺激整个机体的气血运行,调整身体各器官的功能状态,从而改善失眠症状。

常用的穴位有神阙、液门、内关、大敦、三阴交等。

总结起来,治疗胆虚痰扰型不寐的经验应该是综合治疗,除了药物治疗外,还应该注重生活调理和辅助治疗,才能够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此外,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和患者也应该密切的沟通交流,以便更好地了解病情,及时进行病情调整和治疗方案的调整,从而提高治疗成功率。

护胆调息法效果怎么样

护胆调息法效果怎么样

护胆调息法效果怎么样
关于《护胆调息法效果怎么样》,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胆襄是我们人体内脏器官之中十分关键的构成部分,它针对花束系统和人体内分泌及其人体免疫系统所充分发挥的功效是十分关键的,今日为大伙儿详细介绍的护胆调身法是胆襄健康保健医治层面较为普遍的一种治疗方法,针对各种各样胆囊炎,胆囊囊肿这些症状都是有非常好的修复实际效果。

选用纯天然的天然治疗方法,更为的可以信赖。

胆囊炎是较常见的疾病有轻微压疼和敲击痛,但无反跳痛;胆汁淤积症病案可扪到膨胀的胆襄;亚急性发病时右上腹会有肌焦虑不安,体温正常或有低烧,偶可出現黄疸。

常与胆石症合拼存有。

持续性右上腹隐疼或不适;有恶心想吐、呃逆、反胃酸、腹胀和胃部灼热等消化不良病症;右下方肩骨区疼痛;进餐高脂肪或高热量食物后病症加剧;现病史长,病况历经有亚急性发病和减轻相更替的特性,亚急性发病时与急性胆囊炎病症同,减轻
期有时候可无一切病症。

护胆调身战略方针对胆囊息肉症之发病原因病理学,优选黔岭稀有中药材,苗法中药炮制而成。

中药材成份纯天然,安全性合理,不伤到虚体。

以中药材水煎口服,中药材成分可最大限度溶解水里,内服可直通疾病,药效长久。

其遵照标本采集兼具之标准,可改进病人身体素质,提升机体免疫能力,可以整治胆囊息肉。

选用这类较为纯天然的传统式治疗方法,药品成份消化吸收更快,减少也更为的快速,能够合理的活血化淤,医治各种各样胆襄患者的主要症状,这类要去治疗方法草本纯天然获取无刺激性,无毒性副作用,在临床治疗中选用辨证论治的方式,益气活血、散瘀消肿,是恶肉慢慢变小,渐而消退。

治疗胆囊息肉偏方

治疗胆囊息肉偏方

治疗胆囊息肉偏方1、双花连胆汤金银花、野菊花各20g,柴胡、白芍、厚朴、青皮、制香附、元胡、茯苓、茵陈各15g,黄连、龙胆草、甘草各10g。

每天1剂,分3次服,疗程为30天。

服药期间停用其他药物,禁食肥猪肉及蛋类食品等。

2、逐瘀消症当归15g,赤芍10g,桃仁15g,五灵脂10g(包煎),白花蛇舌草30g,煅蛤壳30g,炙鳖甲20g,醋浸炒香附15g,莪术10g,金钱草30g,凌霄花10g。

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10天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B超复查观察疗效。

6个疗程无效者停服。

胁痛伴有寒热错杂者加柴胡、黄芩;脂肪肝者加生山楂、莱菔子;慢性乙型肝炎谷丙转氨酶增高者加茵陈、垂盆草、虎杖;气虚加黄芪30g,阴虚加生地黄15g,牡丹皮10g。

3、乌僵薏四汤柴胡、法夏、三棱各9克,枳壳、乌梅、僵蚕、白芥子各10克,薏苡仁30克,白芍、连翘各15克,甘草6克组成。

水煎服,每日1剂,煎服3次。

或制成水丸,每次9克,每日服3次。

一般2-3个月为一个疗程,重者需2-3个疗程。

肝郁重者加青皮、香附,腹胀重者加厚朴,便秘者加生大黄,以瘀为主者加丹参、桃仁。

功效:该方中柴胡疏肝解郁,疏通肝络;白芍、甘草柔肝缓急止痛,枳壳行气化滞;薏苡仁具有化痰软坚作用,可治疗多发性息肉。

僵蚕化痰散结,白芥子、连翘、法夏善于化痰散结。

三棱为血中气药,有活血化瘀之功效。

用上方加鳖甲、夏枯草、生牡蛎、丹参等,治疗肝内血管瘤也有一定的疗效。

4、四君子汤处方如下:党参15;白术15;茯苓15;甘草6;黄芪15;鹿角霜9;黄芩12;蒲公英15;柴胡12;枳壳12;白芍15;山药15;茵陈蒿20;;乳香6;没药6;丹参15以上药方服6剂后诸症明显缓解,虽然一再嘱咐患者尽量不要饮酒,但是因为工作的特殊性,所以饮酒并没有减少,由此可见此方收效良好,复诊患者自行要求以原方服用,后再开六剂。

药方功能:四君子汤治疗胆囊息肉、胆囊炎等胆囊疾病。

药方分析:在这里用黄芪在于补气升阳,脱毒生肌治疗胃溃疡,尤其鹿角霜对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辩证为脾胃虚寒的久不愈合患者有奇效。

疏肝益胆汤配方及剂量应用

疏肝益胆汤配方及剂量应用

疏肝益胆汤配方及剂量应用疏肝益胆汤(以下简称该方)是一种中药方剂,主要由柴胡、泽泻、茵陈蒿、白术、木香、青皮、甜梢、金钱草、枳壳等多味中草药组成。

该方具有疏肝理气,益气健胆的功效,适用于肝胆湿热型黄疸、急、慢性胆囊炎等病症。

该方的药物组成及剂量如下:1. 柴胡9g2. 泽泻9g3. 茵陈蒿9g4. 白术9g5. 木香9g6. 青皮9g7. 甜梢9g8. 金钱草6g9. 枳壳6g该方的用法:将上述草药捣碎,加水煎煮,煎至水剩一半后,分两次服用。

每天服用一次。

该方的主要药材和功效如下:1. 柴胡:具有疏肝解郁、解毒利胆的功效,能够舒缓肝气郁结的症状。

2. 泽泻:具有利尿、排毒作用,可清热解毒,改善湿热型黄疸症状。

3. 茵陈蒿:有清热解毒、疏散肝气的作用,有助于舒缓胆囊炎等胆囊病症状。

4. 白术:有健脾益气、利湿止泻的功效,对于湿热型黄疸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5. 木香:具有理气开胃、健胃消食的作用,可缓解肝气郁结引起的胃脘不适等症状。

6. 青皮:有行气活血、疏肝解郁的作用,有助于缓解肝气郁结引起的疼痛症状。

7. 甜梢:有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的作用,可缓解湿热型黄疸引起的黄褐斑等症状。

8. 金钱草: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的功效,对于湿热型黄疸有改善作用。

9. 枳壳:具有行气燥湿、理气止痛的作用,有助于缓解胆囊炎等疼痛症状。

该方的应用范围:1. 肝胆湿热型黄疸:湿热型黄疸是指肝胆湿热引起的黄疸症状,表现为皮肤黄疸、尿黄、口苦、腹胀等。

该方能够清热疏肝,消除湿热,改善黄疸症状。

2. 急性胆囊炎:急性胆囊炎是指胆囊发炎引起的疼痛和胆囊功能障碍。

该方能够疏肝理气、健胆胆,舒缓胆囊炎引起的症状,如腹痛、恶心、呕吐等。

3. 慢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是指胆囊长期发炎引起的反复发作或持续性胆囊炎。

该方能够调理肝胆,改善胆囊炎症状,涵盖胆囊区域疼痛、脾气暴躁、胃纳差等。

该方的适用人群及不良反应:1. 适用人群:湿热型黄疸患者、急、慢性胆囊炎患者。

护胆调息法效果怎么样

护胆调息法效果怎么样

护胆调息法效果怎么样
胆囊是我们身体脏器当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于鲜花系统和身体内分泌以及免疫系统所发挥的作用是非常重
要的,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护胆调息法是胆囊保健治疗方面比较常见的一种治疗方法,对于各种胆囊炎,胆囊囊肿等等病症都有不错的恢复效果。

采用原生态的纯天然治疗方法,更加的安全可靠。

胆囊炎是较常见的疾病有轻度压痛和叩击痛,但无反跳痛;胆汁淤积病例可扪到胀大的胆囊;急性发作时右上腹可有肌紧张,体温正常或有低热,偶可出现黄疸。

常与胆石症合并存在。

持续性右上腹钝痛或不适感;有恶心、嗳气、反酸、腹胀和胃部灼热等消化不良症状;右下肩胛区疼痛;进食高脂或油腻食物后症状加重;病程长,病情经过有急性发作和缓解相交替的特点,急性发作时与急性胆囊炎症状同,缓解期有时可无任何症状。

护胆调息方针对胆囊息肉症之病因病理,精选黔岭珍稀药材,苗法炮制而成。

药材成分天然,安全有效,不伤及虚体。

以饮片水煎内服,药材有效成分可最大限度溶于水中,口服可直达病灶,药力持久。

其遵循标本兼顾之原则,
可改善患者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能够治理胆囊息肉。

采用这种比较原生态的传统治疗方法,药物成分吸收更快,减小也更加的迅速,可以有效的活血化瘀,治疗各种胆囊病人的初期症状,这种要去治疗方法纯中药天然提取无刺激,无毒副作用,在临床治疗中采用辩证施治的方法,行气活血、散瘀消肿,是恶肉逐渐缩小,渐而消失。

老中医:给胆怯易惊者的安眠方~温胆汤

老中医:给胆怯易惊者的安眠方~温胆汤

温胆汤【古方出处】宋·《三因极一病症方论》。

【使用历史】约850年。

【主要成分】半夏、竹茹、麸炒枳实各二两(各6克),陈皮三两(9克),茯苓一两半(4.5克),炙甘草一两(3克),生姜五片,大枣一枚。

【整体药性】温。

【功能主治】理气化痰,和胃利胆,用于心胆虚怯,触事易惊,心悸不安,虚烦不寐。

【典型征象】失眠,怕黑,不敢独处。

【禁忌人群】孕妇禁用。

温胆汤最初见于南北朝名医姚僧坦所撰的《集验方》。

其后被《备急千金要方·胆虚实》收录,云:“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宜服此温胆汤。

宋·《三因极一病症方论》收录“温胆汤”1首,其中卷九“温胆汤”以《集验》温胆汤减生姜为五片,加茯苓一两半、大枣一枚,减其温性、增其凉性,以欲利胆清胆,并尊胆腑清净以温和为要之意,承袭“温胆”之名。

后世医家多从《三因方》之论。

《古今医案按》中记载过一个例子:“汪石山治一女,年十五,病心悸,常若有人捕之,欲避而无所,其母抱之于怀,数婢护之于外,犹恐恐然不能安寐。

医者以为病心,用安神丸、镇心丸、四物汤,不效。

汪诊之,脉皆细弱而缓,曰:此胆病也,用温胆汤,服之而安。

”就是说一个少女总是觉得害怕而不能入睡,后来医家汪石山诊断她是胆出了问题,于是开了温胆汤的方子,治愈了少女的失眠。

不断发展变化的温胆汤关于温胆汤的配药,有一首方歌可以帮助记忆:温胆汤中苓夏草,枳竹陈皮加姜枣。

虚烦不眠舌苔腻,此系胆虚痰热扰。

温胆汤在经过历代医家的研究和灵活运用的实践以后,从最初的临证祛痰之剂,逐渐发展为可以治疗神经系统、消化系统以及内分泌系统等全身各个系统疾病的良药。

温胆汤的方中由多味药配伍,共同起到和胃化痰、安神定志的效果。

纵观整个药方,寒温并用,消补兼施,升降并行,其目的就在于清化痰湿,调理气机,安和胆胃。

温胆汤算是一味基础药方,可以在其基础上加味治疗更多的病症,常见的有黄连温胆汤和柴芩温胆汤。

跟温胆汤相比,黄连温胆汤适合用来治疗热象更为明显的症状。

当代中医师灵验奇方真传——黄连清胆汤治疗慢性胆囊炎

当代中医师灵验奇方真传——黄连清胆汤治疗慢性胆囊炎

当代中医师灵验奇方真传——黄连清胆汤治疗慢性胆囊炎荣跃贵,主治医师(黑龙江省伊春市第一医院邮编153000)。

肝胆郁滞或肝胆湿热型的慢性胆囊炎。

黄连、龙胆草、姜黄各15克,元胡、郁金、吴茱萸、当归、白芍各10克,甘草5克。

上药煎20分钟,取汁150毫升,再煎1次,取汁150毫升,分早晚2次服下。

忌油腻及辣物。

肝郁甚者加柴胡、枳壳、莱菔子;兼有虚寒证者,吴茱萸加至15克,酌加焦术、山药、陈皮等。

治疗患者100例,10剂1个疗程。

治愈(1个疗程后,症状体征消失,舌脉正常)83例,占83%;有效(1个疗程后,症状好转,胆囊有轻度压痛,超声检查示透声欠佳)13例占13%;无效(1个疗程后无明显变化)4例,占4%。

总有效率96%。

方中黄连苦寒,入心肝两经,有清热泻火燥湿之功效,为方中君药;伍用专入肝胆经的龙胆草泻肝胆实火,为方中臣药;配合姜黄、元胡、郁金、当归、白芍行气利胆,活血化瘀,吴茱萸温中理气燥湿,以纠苦寒之偏,为方中佐药;甘草缓急止痛,调合诸药为使,共奏清胆行气,化瘀止痛之功效。

黄连清胆汤是家父应用数10年的经验方,不仅治疗慢性胆囊炎疗效好,治疗急性胆囊炎或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也有很好疗效。

慢性胆囊炎的机理为肝胆之气郁滞不行,气郁内生痰火,或气滞血涩,胆汁分泌受阻所致。

故立法为清胆行气,化瘀止痛。

肝气得疏,痰火得清,瘀血得化,气机条达,脾胃得健,故热去、气行、胀消、痛止,所以药证合拍,奏效明显。

温馨提示:以上仅供医界同道参考,临床还需谨慎使用。

本文部分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新提醒】神奇的壮胆方-黄连温胆汤

【新提醒】神奇的壮胆方-黄连温胆汤

【新提醒】神奇的壮胆方-黄连温胆汤本帖最后由包斐丰于 2019-6-4 22:28 编辑5月8日,忙碌的上午门诊。

“医生,我想去死。

”这样的开场白着实吓我一跳,细细观察,83岁L奶奶,体型中等略胖,头发灰白,面色黄暗有油光,愁眉苦脸,语数快,声音细小尖锐。

半年前被陌生大黑狗扑倒受惊吓后,导致行动不便,彻夜难眠,心慌胸闷住院治疗后无缓解,痛苦不堪并有厌世轻生之念,在家人的陪护下来就诊。

L奶奶滔滔不绝的描述着受惊吓的那一幕,虽然时间已经过去很久,但在她传神细腻的描述下,好像发生在昨天一般。

我学黄师对付半夏人之法,让她伸舌住口,问其目前最痛苦症状为何?"失眠厉害,整夜只睡1-2小时,噩梦连连,家里的门有三道锁,睡前必须门窗紧闭,窗帘拉紧,内心依然害怕大黑狗的出现,轻微声音刺激容易再次受惊吓,胸闷心慌同时伴有漏尿,整天佩戴卫生巾,时常会有莫名的恐惧感和暗自哭泣,他们还说我是装病..."L奶奶在说到病情的严重程度和家人朋友的不理解时,潸然落泪。

查看病历,前医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补中益气类中药治疗数月疗效不佳。

发病以来,纳差体重下降,大便正常。

唇舌淡红,舌体略胖大,中白腻苔,脉弦数。

腹诊:腹部软,2/5腹力,未及疼痛及悸动。

处方:黄连温胆汤黄连6克、清半夏15克、陈皮15克、茯苓30克、枳壳15克、竹茹15克、生姜10克、红枣15克、甘草6克。

14剂5月22日二诊L奶奶面带笑容的进诊室,服用中药后,睡眠明显好转,睡眠时间达到6小时左右,噩梦、恐惧感、惊吓后漏尿等均减少,同时胃口开了,吃东西有味道了。

效不更方,再进十剂,嘱咐三二服法。

老奶奶离开诊室时笑呵呵的说:“包医师,我不想死了。

”体会:温胆汤是古代的壮胆方,有镇静抗焦虑抑郁的作用,在《三因极一病症方论》中方证描述:“心虚胆怯,触事易惊,或梦寐不详,或异像惑...或短气悸乏,或复自汗,四肢浮肿,饮食无味,心虚烦闷,坐卧不安。

”黄煌老师在《经方使用手册》中明确指出适用于创伤后应激障碍综合症,以惊恐不安为表现的疾病。

温胆汤,壮胆方

温胆汤,壮胆方

温胆汤,壮胆方医话(一)惊吓常常会致病,而压惊治病的最佳方是温胆汤。

有一中年男子,得一奇疾,讲话困难,欲话不得。

CT、核磁共振等检查均无异常发现,病已半年余,影响工作,十分痛苦。

视其人,面有光泽,目睛圆而有神,皮肤滋润,并无气血枯瘁之征,而舌不暗紫,脉不郁涩,也无瘀血之象。

我思忖良久,乃断言非脑梗,其发病之前当受过惊吓。

其人点头称是,云目睹女儿车祸一瞬,欲大声呼喊而不得,遂得此疾。

用温胆汤愈。

又听江阴袁士良先生述一案,某女士,因骑车时突遇前面的拖拉机倒车,一时惊吓过度,导致流涎不止,日夜不休。

也用温胆汤加味而愈。

温胆汤是中国传统的壮胆方,也可以看作是治疗当今常见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专方。

之所以名温胆,是因为本方原治疗胆寒症。

所谓胆寒,心惊胆战是也。

温胆汤与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方医话(二)温胆汤是传统的壮胆安神药,适用于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

大震灾以后,许多人经历了强烈的精神刺激下,往往出现失眠、噩梦、胸闷、心悸、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精神抑郁等等。

这就是中医所说的“心虚胆怯”。

这种情况,最适宜使用的方是温胆汤。

我常用的剂量为:制半夏20克、茯苓20克、陈皮10克、生甘草6克、枳壳20克、竹茹10克、红枣20克。

水煎,日分二至三次服用。

服用此方以后,大多数患者的症状可以改善或消失。

温胆汤催乳医话(三)虽然每天食用猪蹄,C女士的奶水依然不多,宝宝每天需要配合奶粉4-5次方够吃,而本来就不瘦的她体更胖了,浑身上下都是松软的脂肪。

她有着一双美丽的大眼睛,忽闪忽闪,还特别容易紧张,那天,她发现自己的肘部皮肤变粗糙,就怀疑生糖尿病;见孩子皮肤起红疹,便彻底忌食鱼虾。

她的睡眠也不好,每夜乱梦纷纭,且常有噩梦。

听她家人说,她小时候特别胆小,经常哭泣。

这种体质就是我经常说的半夏人,她所表现的状态,应该属于温胆汤证。

处方:姜半夏15克、茯苓15克、陈皮15克、生甘草5克、枳壳15克、竹茹10克、干姜5克、红枣20克。

打呼噜、肥胖、睡不好觉、胆小?孙思邈名方温胆汤,是不错的选择

打呼噜、肥胖、睡不好觉、胆小?孙思邈名方温胆汤,是不错的选择

打呼噜、肥胖、睡不好觉、胆小?孙思邈名方温胆汤,是不错的选择2021-12-27 15:24·中医非遗传承人买建修孙思邈写了一部书叫《备急千金要方》,千金已经弥足珍贵,还要加上一个“要”字,意思是这部书里的方子比千金还重要,并且可以病急了赶紧拿去使用。

温胆汤就是孙思邈收集在《千金要方》里的其中一则,它被运用了一千多年,被称为神方。

据说,当初神仙给了孙思邈十个神方,孙思邈本来准备单独把十个方写出来,后来一考虑,不能这么干,怕有些人拿到之后会私藏起来,秘不示人,当成自己的祖传秘方故弄玄虚,或者拿着这十个仙方到处赚钱,于是,就一股脑把它们掺和到书里去了。

以后谁发现了,谁就有福了。

这是一个版本。

还有一个版本,孙思邈又名孙真人,有句话叫真人不露相。

既然有此一说,何不将神仙方藏于《千金要方》里呢?所以,他就和其它千金方编在了一起,也没有做上记号,只能由后世人自己去找吧。

究竟这十个仙方是哪几个?至今没有人找出来。

要我说,《备急千金要方》里的每一个方子都是仙方。

使用频率最高的前十位就是神仙留下的仙方,因此,温胆汤、小续命汤、犀角地黄汤、独活寄生丸等就是当之无愧的仙方了。

温胆汤原方:半夏、枳实,竹茹,陈皮,甘草,茯苓。

用法:上锉为散。

为粗末,加生姜、大枣,水煎,食前服。

主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属胆寒者。

现多用于胆虚痰热上扰,症见不寐,胸闷,口苦,痰涎。

现在应用:凡临床上出现心烦不寐、眩悸呕恶、舌苔白腻微黄、脉弦滑或略数等为主要症状者,即可加减治疗。

虚烦不得眠就是胆寒导致的。

《内经》:“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不温胆怎么能壮胆,怎么能精神?这个方子,是名扬天下的二陈汤加了竹茹、枳实。

二陈汤是治痰的总方。

陈皮,是越陈越好,尤其是广东新会陈皮最有名,配合半夏,就叫“二陈”。

这个对药,是斡旋中焦,健胃化痰,降逆止呕的两员大将。

茯苓利湿化饮,将痰湿从小便导出去。

二陈加了枳实、竹茹,也是神来之笔。

枳实,“宽中下气,枳壳缓而枳实速也”,枳实又名破胸锤,不管是胸中还是脘腹,只要有寒热积滞均可以推荡出去。

治疗胆囊息肉的绝密家传方

治疗胆囊息肉的绝密家传方

治疗胆囊息肉的绝密家传方作者:剑胆琴心胆囊息肉系时下流行的常见多病病种之一,也是所谓的:“富贵病”。

本方系本人家传方,经过临床实践对于胆囊息肉病症效果殊胜。

多年来本人及师友临床治愈近百例胆囊息肉患者,凡按照要求服用本方并结合膳食情志调养的患者治愈率达到100%,无一失手。

为利益众生,特将本方无保留奉献给众博友,并将此功德回向父母双亲,愿他们健康长寿。

方剂如下:金钱草虎杖夏枯草法半夏柴胡丹参上药常规剂量为各十克临床需结合辩证上药每疗程为30天,每天一剂,服药前去医院拍片,疗程结束后去医院检查对比,一般中轻度患者一疗程痊愈,重症3疗程内100%痊愈,多年来无一例外。

欢迎博友转载及实践,但请注明出处,以方便患者咨询。

---------------------------------------------面色青黄带晦暗这一显著体征便隐含着“木土失和”的基本病机。

再参酌其右胁隐痛、小腹膜胀、厌油腻、口干苦等肝郁胆热之征,以及神倦乏力、短气懒言、纳差、胃脘满闷、大便微溏等脾虚胃寒,气滞湿阻之象,便不难从整体上诊断出“肝郁胆热,脾虚胃寒,夹气滞湿阻”。

却有“木土失和”这样一根主线贯穿其间。

而从宏观据临床体察,此病所涉及的脏腑,主要是肝胆脾胃。

其肝胆症状,多为右上腹反复疼痛,或放射至肩背,长期口苦,属于肝郁胆热,疏泄失职;脾胃症状,多为胃脘满闷,纳呆食少,嗳气,嘈杂,短气乏力,属于脾胃虚弱,升降失调,此外,患者忧思恼怒,或啖油腻及生冷食物之后,以上症状往往加重。

其舌边多偏红,苔薄白或微黄薄腻,脉多弦弱带滑。

宜疏肝清胆,健脾和胃,升清降浊。

常用简裕光老中医“柴胆牡蛎汤”合张锡纯“培脾舒肝汤”取效。

药用:柴胡10g,生牡蛎30g,胆草3—6g,白术10g,黄芪10g,陈皮10g,厚朴6g,生麦芽10g,炒谷芽10g,鸡内金6g,白芍12g,生姜6g,生甘草5g.方中柴胡,生麦芽疏肝达郁;胆草,生牡蛎,白芍清敛胆火;黄芪,白术,甘草健脾升清;陈皮,厚朴,炒谷芽,生姜和胃降浊。

困得要死却睡不着,试试古代壮胆方

困得要死却睡不着,试试古代壮胆方

困得要死却睡不着,试试古代壮胆方杏花岛作者:赵昌经济形势让无数人竞折腰最近我诊治的失眠患者越来越多,还总是跟我抱怨“经济形势不好,钱不好挣”,各个紧张焦虑,心烦意乱,到晚上却困的要死睡不着。

让我不断思考他们这是怎么了?现代人为事业殚精竭虑,茶饭不思;为挣钱天天应酬,烟酒为伍,通宵达旦,不断透支着身体,承受巨大是精神压力。

而当下经济的下行压力人们如同惊弓之鸟。

这种惊惧不安不禁让我想到一个词“胆虚”。

那有没有治疗胆虚不寐的方法呢,温胆汤立刻跃然纸上。

姚氏温胆汤唐代以前的温胆汤又叫“壮胆方”,专治胆寒。

温胆汤在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和王焘的《外台秘要》中均有记载,称其出自南北朝姚僧垣所撰的《集验方》。

如果是胆虚不寐,脾胃不和,湿聚成痰,却没见郁而化热的,临床可见大病之后,虚烦失眠,胆怯易惊,心悸汗出,胸闷腹胀,恶心呕吐,疲乏无力,少气懒言,畏寒肢冷等症。

治疗重在温胆解郁,化痰除烦,可选用姚氏温胆汤。

半夏、竹茹、枳实各6克,橘皮9克,生姜30克,甘草3克。

纵观本方,半夏、生姜偏温,竹茹、枳实偏寒,甘草性平,用药寒热并用,总体偏温,故可治疗胆寒所致虚烦失眠。

陈氏温胆汤我们常用的“温胆汤”出自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如果在心胆气虚的基础上出现痰郁化热,导致痰火互结,症见胆怯易惊,心烦失眠、口苦咽干,恶心呕吐,苔黄腻等表现,可用陈氏温胆汤加减,重在清胆和胃、理气化痰。

陈氏温胆汤组方为为制半夏6克、竹茹6克、枳实6克、陈皮9克、甘草3克、茯芩4.5克,生姜10克、大枣1枚。

故其功效是理气化痰、清胆和胃。

这个方子其实是偏凉的,并不“温”。

两个温胆汤的差别陈氏温胆汤与姚氏温胆汤相比,减少了生姜用量,增茯苓和大枣两味药,虽然仍是寒温并用,但温性大减。

实际上陈氏温胆汤是通过化痰通利胆经,通过清胆以降相火,来达到除烦安眠的效果。

所以陈氏温胆汤不“温”反“清”了,叫清胆汤更为合适。

(作者赵昌,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毕业,任教于山西药科职业学院,国家执业药师培训讲师,具有执业医师、执业药师双重资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中医护胆调息方是什么
导语:胆囊在我们身体中会扮演着很重要的作用,有时可能会引发一些疾病,其中最常见的是胆囊息肉,一般是指胆囊局部隆起引发一些病变,胆囊疾病与
胆囊在我们身体中会扮演着很重要的作用,有时可能会引发一些疾病,其中最常见的是胆囊息肉,一般是指胆囊局部隆起引发一些病变,胆囊疾病与我们生活习惯有很大得关系,长期的喝酒,吃一些高胆固醇的食物,或者吃一些刺激性极强的食物都会引起肝胆疾病,在中医中有一种护胆调息方法可以对于一些肝胆疾病有明显的调理。

护胆调息方一般是治疗胆囊息肉,源自杨氏祖传秘方,精选苗疆多味道地药材独法配伍而成。

其药性纯正,效专力宏,针对胆囊息肉之病理病机,辨证施治,有疏肝利胆、行气活血、散瘀消肿之功效,可快速消除口干、口苦、食欲不振、腹痛等不适症状,恢复胆囊正常功能,并改善机体内循环,借助收涩之品,通透并举,化收并用,则恶肉逐渐缩小,渐而消失。

胆囊息肉为西医病名,属苗医学"胁痛"、"胆胀"、"积证"之范畴。

杨氏苗族医馆认为其病位在胆,涉及肝脾,肝喜条达,职司疏泄,胆为中清之腑,以通降下行为顺。

若肝失疏泄,胆失通降,中清之腑浊而不清,胆汁排泄失畅,郁积胆腑,久而化瘀,痰瘀互结,脉络滞塞而发生本病。

其病因多与情志郁结、饮食所伤、体质肥胖、肝胆宿疾(如病毒性肝炎、胆囊炎伴结石)等有关。

中医护胆调息方主要是针对胆囊息肉进行改善治疗,原则是活血消肿,促进血液的循环,方中的含有中化石草和龙胆草可以有效地清热解毒,减少胆囊之气的泄出,甘草柴胡也可行气。

相结合可以有效改善肝胆正常分泌,息肉也逐渐消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