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悬架系统开发布置流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悬架系统开发流程---布置部分

目标设定BENCHMARK

在此主要是分析竞争车型的底盘布置。底盘布置首先要确定出轮胎、悬架形式、转向系统、发动机、传动轴、油箱、地板、前纵梁结构(满足碰撞)等,因为这些重要的参数,如轮胎型号、悬架尺寸、发动机布置、驱动形式、燃油种类等在开发过程中要尽可能早地确定下来。在此基础上,线束、管路、减振器、发动机悬置等才能继续下去

悬架选择

对各种后悬架结构型式进行优缺点比较,包括对后部轮罩间空间尺寸的分析比较,进行后悬架结构的选择。

常见的后悬架结构型式有:扭转梁式、拖曳臂式、多连杆式。

扭转梁式悬架

优点:

1.与车身连接简单,易于装配。

2.结构简单,部件少,易分装。

3.垂直方向尺寸紧凑。

4.底板平整,有利于油箱和后备胎的布置。

5.汽车侧倾时,除扭转梁外,有的纵臂也会产生扭转变形,起到横向稳定作用,

若还需更大的悬架侧倾角刚度,还可布置横向稳定杆。

6.两侧车轮运转不均衡时外倾具有良好的回复作用。

7.在车身摇摆时具有较好的前束控制能力。

8.车轮运动特性比较好,操纵稳定性很好,尤其是在平整的道路情况下。

9.通过障碍的轴距具有相当好的加大能力,通过性好。

10.如果采用连续焊接的话,强度较好。

缺点:

1.对横向扭转梁和纵向拖臂的连续焊接质量要求较高。

2.不能很好地协调轮迹。

3.整车动态性能对轴荷从空载到满载的变化比较敏感。

4.但这种悬架在侧向力作用时,呈过度转向趋势。另外,扭转梁因强度关系,允

许承受的载荷受到限制。

扭转梁式悬架结构简单、成本低,在一些前置前驱汽车的后悬架上应用较多。

拖曳臂式悬架

优点:

1.Y轴和X轴方向尺寸紧凑,非常有利于后乘舱(尤其是轮罩间宽度尺寸较大)

和下底板备胎及油箱的布置。

2.与车身的连接简单,易于装配。

3.结构简单,零件少且易于分装;

4.由于没有衬套,滞后作用小。

5.可考虑后驱。

缺点:

1.由于沿着控制臂相对车身转轴方向控制臂较大的长宽比,侧向力对前束将产生

不利的影响。

2.车身摇摆(body roll)对外倾产生不利影响;(适当的控制臂转轴有可能改善外

倾的回复能力,但这导致轮罩间宽度尺寸的减小。)

3.调校很困难,因为所有的几何参数以及相关变量都是相关联的。

4.由于没有衬套,所有传递给车身的振动都是未经过滤的。

多连杆式悬架

优点:

多连杆式悬架能同时兼顾良好的乘坐舒适性和操纵稳定性,这种优点主要得益于其结构上具有下面这些几何特性:

1.利用多杆控制车轮的空间运动轨迹,能更好地控制车轮定位参数变化规律,得

到更为满意的汽车顺从转向特性。

2.受到侧向力时前束具有自动回正能力;

3.受到纵向力时前束具有自动回正能力。

4.车轮行驶时的外倾角回复能力。

5.通过障碍的轴距较大

6.能兼顾后轮驱动。

7.后轮驱动时的转向力控制。

缺点:

1.零部件数量多,制造加工困难。

2.试验调校工作复杂,且不便于调整,适应性较差。

3.对悬架几何尺寸的公差和弹性元件特性的要求较高。

4.单位质量的负荷能力较低(需要一个后副车架)。

5.对使用条件要求比较苛刻。

6.所占空间较大,影响后乘员舱和后底板的空间布置。

7.制造成本较高。

考虑到后悬架载荷的变化较前悬架大,一般的,前悬架结构选择时性能不优于后悬架。

簧上质量的值按大小顺序为:1)Beam Axle(刚性轴);2)Twisted Axle(扭梁);3)

簧下质量

Multilink Axle

在此引入“过强度系数”的概念:

同一平台车的最大质量,一般最大不超过1.35;否则在满足了最大质量的车型后,过强度系数=

同一平台车的最小质量

对最小质量的车型来说强度就显得过剩,带来的是成本的无谓增加。

悬架的设计总是与整车的设计紧密相连的,整车预布置通常包括动力总成的预布置和悬架的预布置。在基本确定了整车的总体尺寸、驱动型式、相应的轮胎、最小的目标转弯半径后就可以进行悬架的预布置了。

1.悬架的预布置

在悬架的预布置过程中主要考虑以下几点:

1.整车姿态

一般来说,整车姿态是通过悬架的布置来设定的,可以说悬架的布置决定了整车姿态。一旦整车姿态确定后,在以后更改就比较困难了。通常整车在满载状态下的整车姿态是0~0.5°之间。如下图所示:

整车姿态示意图

2.轮胎的跳动行程

轮胎行程根据车型的不同略有不同。通常在悬架的预布置过程中前后轮胎的行程按上跳、下跳各100mm考虑;越野车要大一些。在后期的调整中,由于后轴载荷变化较大,为了提高后排乘客的舒适性后悬架的行程取值要比前悬架的大。

还要考虑轮胎加装防滑链的要求。

3.驱动型式

驱动型式对悬架的影响主要在四驱的保护上。一般来说如果一款轿车后悬架采用了扭转梁结构,要保护四驱在总布置上就很困难了。

四驱布置的对比

4.导向杆的布置

对于导向杆的布置,纵向导向杆(或拖曳臂)设计布置时尽可能水平布置,以保证轮胎上跳或者回弹轴距变化尽可能的小;而横向推力杆(或横向摆臂)尽可能与后轴平行且左右对称布置。

2.前悬架的布置

前悬架的型式主要有非独立钢板弹簧悬架、麦弗逊独立悬架、双横臂独立悬架、多连杆独立悬架和双横臂独立悬架的一些变形。悬架在目前的轿车和部份的轻型客车、轻型货车的前悬架大多采用独立悬架,一般在整车设计之初就已确定了悬架的型式。下面以麦弗逊为例来说明一下前悬架的设计过程。

在前悬架的布置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几点来考虑:

转向系统几何尺寸的确定

在转向系统的设计过程中,首先要确定转向梯形,以保证车轮能绕一个转向中心在不同的圆周上作无滑动的纯滚动。对轿车来说,通常采用断开式转向梯型机构,有时为了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