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仄韵律诗的讨论

合集下载

古代诗词的音韵规律与韵律分析

古代诗词的音韵规律与韵律分析

古代诗词的音韵规律与韵律分析古代诗词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千余年的发展和演变,形成了独特的音韵规律和丰富多样的韵律。

本文将就古代诗词的音韵规律与韵律分析进行探讨。

一、古代诗词的音韵规律古代诗词的音韵规律主要体现在平仄、押韵和声调上。

1. 平仄古代诗词中的平仄是指音节的轻重。

平为轻声,仄为重声。

平仄的运用可以让句子更加抑扬顿挫,形成美感。

2. 押韵古代诗词的押韵是指在句末或句中,用不同的字音形成相同的尾韵。

押韵可以增强节奏感,使诗句更加流畅和韵味十足。

3. 声调古代诗词的声调是指音节的模式和音高的变化。

声调的运用可以使诗词更具音乐性和节奏感。

二、古代诗词的韵律分析古代诗词的韵律分析主要涉及到平仄关系、押韵形式和句法结构。

1. 平仄关系古代诗词的平仄关系主要指字音的轻重、句子的抑扬顿挫关系。

平仄关系要求平声与仄声交替使用,使句子既平稳有变化,极富节奏感。

2. 押韵形式古代诗词的押韵形式多种多样,有叠韵、交韵、跳韵等。

叠韵指两句或多句中,使用相同的韵脚;交韵指在一首诗中,交替使用不同的韵脚;跳韵指在同一句中,押两个不同的韵脚。

押韵形式的运用可以增加诗词的韵律美和变化。

3. 句法结构古代诗词的句法结构非常重要,可以通过短句、长句、平行句、倒装句等来达到韵律的效果。

不同的句法结构可以使整个诗词更富韵律感和节奏感。

三、古代诗词的音韵规律与韵律分析的意义古代诗词的音韵规律和韵律分析对于理解古代文学的内涵和艺术形式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了解古代诗词的音韵规律和韵律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古代诗词的美感,增强对古代文学的鉴赏能力。

其次,音韵规律和韵律分析对于写作古体诗词、继承古代文学风格的创作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通过学习古代诗词的音韵规律和韵律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借鉴和运用古代诗词的技巧和艺术手法。

最后,音韵规律和韵律分析是研究古代文学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通过对古代诗词的音韵规律和韵律分析,可以揭示古代文学的发展演变规律,深入探讨古代文学的审美特点和时代背景。

浅议格律诗的平仄规律

浅议格律诗的平仄规律

浅议格律诗的平仄规律中国诗歌报(中诗报),让诗歌温暖人生!浅议格律诗的平仄规律文/穆世文(四川)格律诗也称近体诗,是我国汉语诗歌的一种形式,主要包括五言绝句和律诗、七言绝句和律诗四种。

它不同于古代的古风诗,也有别于现代的散文诗,不仅要求字句数相等、颔颈联对仗,在平仄声调上的要求也特别严格。

所谓平仄声调,是指汉字读音高低升降的变化,有平声和仄声之分。

平声即平直之声调,指平水韵、词林正韵等旧韵中的平声,或中华新韵、中华通韵等新韵中的阴平、阳平。

仄声即曲折之声调,指平水韵、词林正韵等旧韵中的上声、去声、入声,或中华新韵、中华通韵等新韵中的上声、去声。

只是要注意,一首诗中新旧声调不能混用。

格律诗的平仄是一种有规律的平仄汉字排列组合。

一些初学者不了解诗中的平仄变换规律,写诗时不得不翻格律书籍对照,写完后还要借助检测工具进行检测。

笔者经过多年的写作实践,总结出格律诗平仄排列的八个基本规则,试图揭示格律诗的平仄规律。

一、八个基本规则格律诗以七律为基础,其平仄排列有八个基本规则。

即:一三五灵活,二四六仄明。

平仄两交替,粘对要记清。

单句应仄尾,双句押平声。

尾忌三同调,倒四不孤平。

“一三五灵活”就是七律诗中每句的一、三、五字可平可仄,较为灵活,应根据实际情况具体确定。

“二四六仄明”就是七律诗中每句的二、四、六字已经明确必须为仄声字。

“平仄两交替”就是七律诗每句中的平仄必须隔两个字一换,交替排列。

“粘对要记清”就是七律诗中的双句与上一句要相“对”(二、四、六字平仄与上一句相反),三、五、七句与上一句要相“粘”(二、四、六字平仄与上一句相同)。

“单句应仄尾”就是七律诗中单句的最后一个字应该选择仄声字。

“双句押平声”就是七律诗中双句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押韵,且为平声字。

“尾忌三同调”就是七律诗中每句的后三字不能连续出现三个平声字或三个仄声字。

“倒四不孤平”就是七律诗中每句的倒数第四字若为平声字,则第三、五字不能同时为仄声字而造成孤平。

谈谈仄韵古体诗(古风)的押韵规范

谈谈仄韵古体诗(古风)的押韵规范

谈谈仄韵古体诗(古风)的押韵规范——伦炳宣诗文并赏之十一古体诗(古风),虽不像近体诗那样格律严谨,却也有他特定的规则。

今人谈论古体诗,往往只强调不求对仗、不讲平仄和用韵自由等宽泛的优点,却很少提到古体诗的格律。

更有人在做不成或不愿遵律时,把那些四句、八句随意标上“古风”以求省力而完事大吉。

古体诗不像近体诗那样必须一韵到底押平韵,也不是只选同一韵部中的字,而是既可以押平声,也可以押仄声,还可以邻韵通押、平仄互换。

古体诗用韵比较自由,但这并不是说用韵没有讲究。

尤其是在押仄韵时,不像押平韵那样简单。

不少人认为,押仄韵就是仄声字之间都可以通押,其实不然。

在古体诗中,上、去、入三声虽都是仄声,却不能通押(上去偶见)。

也就是说,这三声只能在各自的韵部中或者邻韵韵部中相互押韵。

通俗地讲,就是上声押上声、去声押去声、入声押入声。

如孟浩然的《夏日南亭怀辛大》: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通篇十句五个韵,都是押上声“二十二养” ;又如杜甫的《梦李白二首》之一: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十六句八个韵,用的都是去声“四寘”;再如韦应物的《寄全椒山中道士》: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八句四韵,押的都是入声“陌韵”;再如李白的《古风五十九首其二十四》:大车扬飞尘。

亭午暗阡陌。

中贵多黄金。

连云开甲宅。

路逢斗鸡者。

冠盖何辉赫。

鼻息干虹霓。

行人皆怵惕。

世无洗耳翁。

谁知尧与跖。

全诗十句,用的是入声陌、锡邻韵通押。

古体诗的这一用韵特征,在古体仄调绝句中也十分突出,而且已成为约定俗成的固定格律。

在汤林尧、籍东平编著的《唐人仄调古绝》中,共收录了422篇仄韵古绝,其中押上声韵的159首(含邻韵通押4首),押去声韵的98首(含邻韵通押4首),押入声韵的161首(含邻韵通押7首),合计占总篇数的99.1%,仅有三首入、去混押和一首上、去通押,只占总篇数的0.9%。

浅谈格律诗的仄声韵

浅谈格律诗的仄声韵

格律诗的仄声韵初探2012年我县“双创”时期,我写了一首押仄声韵的诗,有人说这不符合格律,我请教中华诗词学会资深老会员邓家福老师,他说这诗可以,都是押的仄声韵,可以这样写,于是我获得了自信。

后来研究发现格律诗不仅可以写平声韵,也可以写仄声韵。

当然格律诗的韵一般都押平声韵。

押仄声韵的相对要少得多。

古律诗和绝句都有押仄韵的。

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五绝《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和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箬笠翁,独钓寒江雪。

”像两把钥匙,打开了仄韵格律诗的难关。

唐著名诗人刘长卿五律《湘中纪行》:“秋月照潇湘,月明闻荡桨。

石横晚濑急,水落寒沙广。

众岭猿啸重,空江人语响。

清晖朝复暮,如待扁舟赏。

”唐代另一著名诗人刘禹锡的五律《蒙池》:“潆渟幽壁下,深净如无力。

风起不成文,月来同一色。

地灵草木瘦,人远烟霞逼。

往往疑列仙,围棋在巖侧。

”仄韵五律还有杜甫的《丁香》:“丁香体柔弱,乱结枝犹垫。

细叶带浮毛,疏花披素艳。

深栽小斋后,庶近幽人占。

晚堕兰麝中,休怀粉身念。

”清乾隆进士法式善《宝珠洞》:“行到翠微顶,翠微全在下。

峭壁不洗濯,孤青自淡冶。

山声石上来,暮色天地写。

土灶燃松柴,放出烟一把。

”七律如宋代苏轼的《台头寺中送李邦直赴史馆分韵得忆字人字兼寄孙巨源二首》(其一):“霜林日夜西风急,老送君归百尤集。

清歌窈眇入行云,云为不行天为泣。

红叶黄花秋正乱,白鱼紫蟹君须忆。

凭君说向髯将军,衰病相逢应不识。

”从唐朝到宋朝、再到清朝,都有诗人写律诗押仄韵。

押仄声韵,能吟唱出一种刚烈悲壮或幽凉凄绝的气氛,往往有特殊的艺术效果。

但为何很少有人写,甚至有人以为律诗不能押仄韵?原因如下:一、仄韵结尾不便吟唱。

古代吟诗词,实际是吟唱,甚至摇头晃脑。

押韵句唱腔很长。

平声字是开口音,适合吟唱;仄声字是闭口音,不便吟唱。

近代很少听得到吟唱诗词的,不便举例,但戏剧中有类似情况。

如京剧,唱腔结尾一般都是平声。

平仄押韵——古代诗词的格律形式与韵律规律

平仄押韵——古代诗词的格律形式与韵律规律

平仄押韵——古代诗词的格律形式与韵律规律1. 引言1.1 概述古代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以其深厚的内涵和优美的语言风格而享誉世界。

其中,平仄押韵作为古代诗词的核心形式之一,在保持了古代传统文学特点的同时,也展示了华夏文明的独特魅力。

本篇文章将着重探讨平仄押韵在古代诗词中所扮演的角色,揭示其格律形式与韵律规律。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进行论述。

首先,在引言部分中,将介绍文章的概要,并说明文章目录及各个章节之间的逻辑关系。

然后,在第二部分中,将对平仄押韵进行定义,并阐述它们在古代诗词中的重要性。

接下来,第三部分将详细探讨古代诗词格律形式与规律,包括韵律格律的基本原则以及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中平仄押韵的运用。

第四部分将以唐诗、宋词和元曲等不同流派为例,分析不同地域和流派中的平仄押韵方式,并对其他地域民歌和吟唱艺术形式对平仄押韵的运用进行研究。

最后,在结论部分中,将总结平仄押韵在古代诗词中的重要性,并探讨其对于现代诗歌和音乐的启示,以及平仄押韵的传承与发展。

1.3 目的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古代诗词中平仄押韵的格律形式与韵律规律,并通过对不同地域、流派以及其他艺术形式中平仄押韵方式的研究,进一步揭示其多样性和变化规律。

同时,通过对现代诗歌和音乐的启示,探讨古代格律形式如何为当今创作提供借鉴。

最终,本文力求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诗词的优美之处,并推动平仄押韵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在当代文学艺术创作中的传承与发展。

2. 平仄押韵的定义2.1 平仄的概念平仄指的是古代韵文中字音的轻重或音调的高低。

在古代诗词中,平指音调较为平和、轻盈,音量相对较低的字;仄则是音调较为拖长、沉重,音量相对较高的字。

这种平仄相互交替、错落有致的形式成为汉字笔画术中布局层次美和韵律情趣之一。

2.2 押韵的概念押韵是指在诗词中使两个或多个独立的句子以及单行之内字有着相同或类似的声母或尾韵。

通过押韵可以增强文章的整体美感和节奏感,使其更加富有韵律。

七言律诗的平仄规律及押韵

七言律诗的平仄规律及押韵

七言律诗的平仄规律及押韵一、七言律诗的平仄呀,那可是有一套讲究的呢。

就像是盖房子有一定的框架一样。

平仄呢,简单说就是汉字读音的高低起伏。

在七言律诗里,一句诗里平仄得交替着来。

比如“朝辞白帝彩云间”,平仄是“平平仄仄仄平平”。

你看,平声和仄声相互交错,读起来就有了一种抑扬顿挫的感觉。

要是都平平平或者仄仄仄,那读起来得多别扭呀,就像走路一直同手同脚似的,是不是很奇怪?二、再说说七言律诗的押韵吧。

这押韵就像给诗穿上了一双漂亮的鞋子,让整首诗稳稳当当又很有韵味。

一般来说,七言律诗要求偶数句必须押韵。

就像大家唱歌,隔几句就得有个和谐的音。

拿杜甫的来说,“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你看“哀”“回”“来”“台”“杯”这些韵脚,读起来朗朗上口,就像一串珠子,一个接一个地滚出来,特别顺口。

三、那平仄规律里,还有个对句的平仄相对呢。

这就好比两个人对话,你高我就得低,你低我就得高。

前一句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下一句就得是“仄仄平平仄仄平”。

比如说“两个黄鹂鸣翠柳”是“仄仄平平平仄仄”,那下一句“一行白鹭上青天”就是“平平仄仄仄平平”。

这就像两个人打配合,一唱一和的,多和谐呀。

如果对不上,就像两个人各说各话,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多让人难受呀。

四、七言律诗的平仄还有粘的规则哦。

这粘呢,就像是接力赛跑,下一棒的开头得跟上一棒的结尾有点联系。

前一句的后两个字是平仄,下一句的前两个字也得是平仄。

像“海日生残夜”是“仄仄平平仄”,下一句“江春入旧年”就是“平平仄仄平”。

要是不粘呀,就像接力的时候跑错了道,整个节奏就乱了。

哎呀,那可不行呢。

五、押韵的时候呀,可不能随便乱押。

就像我们交朋友,得找合适的。

韵脚得是同一个韵部的字。

你不能把“东”和“红”这种不同韵部的字硬凑在一起当韵脚。

那简直就是乱点鸳鸯谱嘛。

像李白的“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诗词音韵格律浅谈

诗词音韵格律浅谈

诗词音韵格律浅谈百度用户怡鞍一、韵及押韵首先先来明确什么是“韵”。

在现代汉语拼音中,有声母和韵母两种单位,一个音节中(这里指一个汉字的读音,儿化音节除外),除声母或者零声母以外,剩下的就是韵母,比如“花(hua)”、“麻(ma)”、“家(jia)”这三个字的韵母分别是:ua、a、ia,可见韵母是包括韵头韵腹和韵尾的;而“韵”则不同,韵是不管作为韵头的“i”、“u”、“ü”这些个介音的,“花”、“麻”、“家”三个字在现代乃至于中古时期(唐宋时期)都是同一韵的(至于上古时期是不是同一韵则没有去考查过,以下也只以中古时期为例)。

另外,现代汉语中相同韵母的字在古代也不一定是属于同一韵,如:“江(jiang)”和“香(xiang)”、“包(bao)”和“刀(dao)”、“丹(dan)”和“山(shan)”,这三组字在中古时期都不是同一韵,因为古今音是不尽相同的。

在中古时期的格律诗词中,甚至连声调不同都不能算同一韵,如“山(sh ān)”和“扇(shàn)”、“心(xīn)”和“信(xìn)”、“河(hé)”和“贺(hè)”,这三组字之间的声调不仅在现代不同,在中古时期也是不相同的(这里不多说声调,在本文后面再继续讨论),所以,在中古时期它们分别是属于不同一个韵部的。

说到韵部,什么叫做韵部呢?韵书中把许多同韵的字编排在一起就叫做一个韵部,也简单地叫做韵。

前面文字中的同一韵也就是说同一个韵部。

每一个韵部都有一个韵目,所谓韵目,就是在一个韵部中选出一个字作为代表给整个韵部命名,平常所见到的“三江”、“六麻”、“十三元”等等,这些都是韵目,如前面所举的“花”、“麻”、“家”这三个字(还有很多其它字,如“巴、沙、霞……”)是同一个韵部的,编写韵书的人选“麻”字作为整个韵的韵目,因为“麻”这个韵部编在下平声的第六部份,因此在前面加个序数“六”以方便记忆等等,其它韵部也是如此。

古代诗词的韵律格律韵脚

古代诗词的韵律格律韵脚

古代诗词的韵律格律韵脚古代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在表达情感、描绘景物、讴歌英豪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而其中的韵律格律与韵脚则是古代诗词最为特殊且重要的特征之一。

本文将探讨古代诗词的韵律格律韵脚,以展现其独特之美。

一、古代诗词的韵律格律1. 平仄音律古代诗词的韵律格律主要体现在平仄音律上。

平仄音律是指音节的长短和声调的升降,它决定了诗词的韵脚和押韵方式。

在古代,韵律格律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一首诗词的形象、节奏和韵味。

2. 诗句的节奏与长度古代诗词的韵律格律还要求诗句的节奏与长度有一定的规律。

比如五言绝句每句五个音节,七言绝句每句七个音节,而词则多采用七个音节,这种规律使得诗词在表达上更加紧凑、优美。

二、古代诗词的韵脚1. 韵脚的分类与形式韵脚是指诗句末尾相同的音节,根据其音韵特点,可分为平韵和仄韵。

平韵是指韵脚的音节为轻声、平声或入声,如“衣、时、知”;而仄韵则是指韵脚的音节为仄声或去声,如“楚、酒、昼”。

根据平仄音律的要求,古代诗词的韵脚往往需要与前后字的平仄搭配,以保持整体的平仄和谐。

2. 韵脚的押韵方式古代诗词的韵脚押韵方式多种多样。

比如,一字一韵、二字一韵、三字一韵等等。

无论是平仄搭配,还是押韵方式,都要求诗词在音律上达到一定的韵味和韵律效果。

这些押韵方式的灵活运用,为古代诗词营造了独特的音韵美感。

三、古代诗词韵律的意义与影响1. 表达方式的丰富多样古代诗词的韵律格律与韵脚的运用,使得诗词在表达方式上更加丰富多样。

通过运用不同的韵脚和押韵方式,诗人可以灵活地表达出不同的情感和思想,同时也增强了诗词的艺术感染力。

2. 文化传承与审美享受古代诗词的韵律格律与韵脚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的审美传统。

通过欣赏古代诗词的韵律和韵脚,人们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审美情趣,同时也延续了中华文化的传统和发展。

总结:古代诗词的韵律格律韵脚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们赋予了诗词独特的美感和艺术魅力。

平仄韵律的奥秘与解读

平仄韵律的奥秘与解读

平仄韵律的奥秘与解读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既包含了文字的表达和沟通能力,也涉及到了文学艺术的欣赏和理解。

而在语文学习中,平仄韵律作为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法,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平仄韵律的定义、分类、应用以及解读等方面展开探讨,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平仄韵律。

一、平仄韵律的定义与分类平仄韵律是指汉字的声调和韵脚,它是汉字诗歌中的一种基本修辞手法。

平指声调平缓,仄指声调升降,韵脚则是指字音的结尾部分。

在古代诗歌中,平仄韵律的运用非常严格,它可以使诗歌的节奏更加优美,增加诗歌的韵味和表现力。

根据平仄韵律的特点和运用方式,可以将其分为平韵和仄韵两类。

平韵是指声调平缓的字音,多用于句首或句中,使诗歌的节奏稳定而舒缓;仄韵则是指声调升降的字音,多用于句末或句中,使诗歌的节奏变化多样,增加诗歌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二、平仄韵律的应用1. 平仄韵律在古诗词中的应用古代诗词是平仄韵律运用的典范之作。

在古诗词中,平仄韵律的运用非常严格,它可以使整首诗歌的节奏和韵味更加优美。

例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有“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这首诗的平仄韵律十分明显,通过平仄的运用,使整首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味更加突出。

2. 平仄韵律在现代诗歌中的应用虽然现代诗歌对于平仄韵律的要求没有古代诗歌那么严格,但是平仄韵律在现代诗歌中的应用仍然非常重要。

通过平仄韵律的运用,可以使现代诗歌的节奏感更加明显,增加诗歌的表现力。

例如,北岛的《波光粼粼的奶河》中有“这河水清澈见底,仿佛是一条奶河。

”这首诗通过平仄的运用,使整首诗歌的节奏感更加明显,增加了诗歌的表现力。

三、平仄韵律的解读平仄韵律的解读需要结合具体的诗句和上下文进行理解。

首先,要注意句子的平仄节奏,即句子中平仄韵律的分布情况。

其次,要注意句子的韵脚,即字音的结尾部分。

最后,要注意句子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即句子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关于平仄押韵的问题

关于平仄押韵的问题

诗词格律浅谈之一四声与平仄古典诗词,独特的韵味。

最主要的特点是讲求格律。

为了帮助初学的朋友,我写了这篇”诗词格律浅谈”,供大家参考。

不当处,请指正。

我想在这篇浅谈中,不求其全,而求简明易懂。

要讲格律,先必须弄清平仄,而要弄清平仄,先要弄清四声。

首先要说明,这里所说的四声,是古汉语中的四声,即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

平声:平声,古汉语和现在的汉语变化不大,但有上下平之分。

一般说来,现在汉语中的第一声为上平声,又叫做阴平声。

第二声为下平声,也叫阳平。

但也不尽然,须查韵书才分得清上下平声。

如东,江,支,鱼等。

上声,一般为现代汉语的第三声,有上扬的音,如懂,讲,址,雨等。

去声,即下沉的声音,一般为现代汉语的第四声,如冻,降,志,遇等。

入声是现代汉语中没有的,但在江浙和广东人的方言中仍有入声,是一种短促的调子。

这对北方人有些麻烦,容易弄不清。

所以在用平水韵时,要注意入声字。

其实熟悉了,也没有什麽。

但入声字有特别的韵味,尤其在填词时,入声显得重要。

在用今韵,即以拼音的韵母为基础时,入声就没有了,并入了其他的声部。

说明四声是为了分清平仄。

平声就是上下平声。

仄声则包括上,去,入三个声部。

即上声,去声和入声都是仄,说方言的人,要区分平仄,最好按普通话来读字,较易分清平仄。

格律是按平仄来形成的,所以分清平仄是基础。

再谈入声:由于入声字,在区分平仄时容易弄错,也由于入声在“词”中的特殊性,就想再谈一下。

在写诗或填词时,入声字读做上声或去声,问题不大,因为都是仄。

而有些入声字读似平声,容易错用为平声,这些字应特别记住是入声字,如屋,福,觉,学,佛,石,白,国等。

不熟悉的字要查一下韵书,在王力先生的“诗词格律”一书中,就附录有“诗韵举要”,一查便知。

此外,在一些词牌中,要求押入声韵,不知入声是不行的。

押入声韵,有特别的韵味,常给人一重激或壮悲烈的感觉,如贺新郎,就常用入声韵。

又如岳飞的满江红,苏轼的念奴娇,都是押的入声韵,给人以壮烈之感。

浅谈格律诗的平仄关系

浅谈格律诗的平仄关系

浅谈格律诗的平仄关系一、格律诗的格式第一,七绝正格有四种:1、平起首句不入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2、平起首句入韵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3、仄起首句不入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4、仄起首句入韵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第二、七律正格也有四种1、平起首句入韵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2、平起首句不入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3、仄起首句入韵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4、仄起首句不入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第三,五绝正格四种1、平起首句不入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2、平起首句入韵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3、仄起首句不入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4、仄起首句入韵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第四、五律也四种正格1、仄起仄收,首句不入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2、仄起平收,首句入韵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3、平起仄收,首句不入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4、平起平收,首句入韵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如何写好仄韵诗

如何写好仄韵诗

如何写好仄韵诗如何写好仄韵诗仄韵诗的特征与辨别:凡韵脚上的字声调是仄声字的诗,都是仄韵诗。

它既包括仄韵律绝,也包括仄韵古风。

本来古风的篇幅一般比较长,句数较多,当然也有句数较少的,如四句、六句的,八句的。

许多喜欢读而诗而又未入门的人,往往一见到五言四句式的诗,就认为是五绝,一见到七言四句式的诗,就认为是七绝;或是一见到五言八句式的就以为是五律,见到七言八句的就以为是七律,这是因为这些人还分辨不出近体诗与古风的区别。

不论是平韵还是仄韵,近体诗与古风的根本不同之处就是是否用律句仄,而不在于每首诗的总字数、句数及每句诗的字数是否相同。

如王维的《终南别业》,全诗属五言八句五十六字平韵,不少人以为这是一首五律,实际是一首地地道道的五言古风。

因为这一节是要讨论仄韵诗的特点,所以下面我们以仄韵诗的辨别来说明这个问题,平韵诗中的近体与古风的区别可以类推,就不专门举例来讨论了。

仄韵近体诗的特征(一)就仄韵近体诗的每一单句而言,句子的平仄与平韵的近体诗是一样的,也是有aAbB四种律句平仄句型,每首仄韵诗由这四种平仄句型组成。

但由于韵脚平仄相反,四种平仄句型排序不同了。

(二)句与句之间要求在平仄上符合“粘对规律”,且若是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这与平韵近体诗的格律要求完全相同。

(三)允许邻韵通押,但韵字声调必须一致,不能在同一首诗中的韵脚上“上、去、入”混为一起,只能用一个相同的声调(上、去可偶通)。

(四)当首句脚节下字(尾字)为仄声字时,可以不入韵,也可以用韵脚声调以外的其它仄声字,这一点比平韵近体诗显得更自由一些。

仄韵诗著名的有《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作者:孟浩然仄韵诗平仄格式:七绝:(一)平起首句入韵式平平仄仄平平仄,【韵】仄仄平平平仄仄。

【韵】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韵】(二)平起首句不入韵式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韵】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韵】(三)仄起首句入韵式仄仄平平平仄仄,【韵】平平仄仄平平仄。

论唐代的仄韵五律——兼论仄韵律诗的归属问题

论唐代的仄韵五律——兼论仄韵律诗的归属问题

2017年5月第42卷第3期武陵学刊Journal of W ulingMay 2017V ol.42 N o.3论唐代的仄韵五裨—兼论仄韵律诗的归属问题叶汝駿(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上海200234)摘要:仄韵律诗既不是入律的古风,亦不能简单判定为古风式的律诗,它是近体诗歌体裁系统中特殊的一员。

仄韵五律是仄韵近体诗中最早成熟的一体,其生成于六朝,定型于初唐,发展于盛唐,鼎盛于中唐,衰落于晚唐。

但就总体而言,唐代仄韵五律发展缓慢且成就有限,仄韵一格也始终未能成为五律的正格,这主要是其先天不足、后 天不良的缘故。

关键词:唐代;仄韵;五律;律诗中图分类号:20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014(2017)03-0091-05引论:仄韵律诗的归属问题近体诗一般以押平声韵为正格,仄韵律诗较为少见。

学界对于仄韵律诗的归属问题一直存在争议。

王力先生在《汉语诗律学》中多处论及仄韵律诗,其在谈论《近体诗的用韵》时指出:“近体诗以平韵为正例,仄韵非常罕见。

仄韵律诗很象古风;我们要辨认它们是不是律诗,仍旧应该以其是否用律句的平仄为标准。

”1]51又言“仄韵律诗和绝句可以说是近体诗和古体诗的交界处。

近体诗和古体诗的界限相当分明,只有仄韵律诗往往也可以认为‘入律的古风’。

”1]52其在《古风式的律诗》一节中又提到:“既然有人认为律诗无仄韵,则一切仄韵诗都要排斥在律诗范围之外了。

即使退一步承认仄韵律诗的存在,也该要平仄合律,对仗合律。

”1]477可见王力先生是将仄韵律诗纳入近体诗的考察范围的,但也指出了它与古体诗之间存在着模糊的界限,并以平仄合律与对仗合律两个标准来甄别界定。

徐青先生明确主张将仄韵律诗归入近体范畴:“(仄韵律诗)毕竟是一种律诗,是近体诗,不应把它排斥在近体诗范围之外。

”启功先生则将仄韵律诗归为古体诗:“它们(仄韵律诗)显然和一般律诗不同,在各种按体裁分类的选本上,也少列为律诗,所以仍应算是古体诗。

律诗的平仄规律

律诗的平仄规律

律诗的平仄规律
律诗的平仄规律是指每个字的读音所产生的音调高低变化,即平仄。

律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其规律严格,要求每句诗的声调必须符合一定的格律。

下面是律诗的平仄规律的相关参考内容。

律诗的格律主要包括句与句之间的对仗关系和字字之间的韵味和平仄关系。

所谓对仗关系,是指句与句之间的音韵上的对应关系。

在诗歌中,一般分为平声和仄声两种,平声即声调不变,仄声即声调上升或下降。

句与句之间的对仗关系分为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等四种。

对于字字之间的韵味和平仄关系,律诗中主要有四种音调,即平、上、去、入。

平声即轻声,读起来声调没有起伏;上声即声调上扬,读起来音调较高;去声即声调下降,读起来音调较低;入声则是声调低沉,以鼻音收尾。

那么律诗中对字字平仄的要求就是:平韵和上韵是平声,去韵和入韵是仄声。

在写律诗时,我们需要根据诗的题材和要表达的情感来决定诗句的节奏和音调。

例如在描写悲伤的场景时,可以使用平声词,使读者感受到低沉而忧伤的气氛;而在描写欢乐的场景时,可以使用仄声词,使读者感受到欢快和兴奋的气氛。

总之,律诗的平仄规律是律诗格律的重要组成部分。

律诗的平仄规律既要求句与句之间的对仗关系,也要求字字之间的音调高低变化。

通过灵活运用平声和仄声,我们可以在律诗中创造
出各种丰富多样的音调,使诗歌更具有情感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浅谈古诗词平仄

浅谈古诗词平仄

浅谈古诗词平仄浅谈古诗词平仄古典格律诗词对文字的平仄有严格的要求,稍谙古文者皆知。

以七律为例,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中,对中间两联尤其要求严格对仗。

这种对仗不紧紧是字数,词性上的,还包括声调。

从声调上讲,首先是平仄相间,即不能出现连续的平声或仄声,当然仅对偶数位字作这一要求,也就是所谓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其次是联间沾,联内对,即上联后句与下联前句平仄相同,同联当中平仄相对。

词的词牌格式更多,平仄之式更为复杂,但平仄相间和固定仍是重要的原则,对词而言,在固定的位置上只能放入符合平仄的字。

律诗绝句以及词曲的各种固定形式,(包括句数,字数,对仗,压韵,平仄几方面特定要求)自有其鲜明的美学及诗学特征。

律诗绝句以五字和七字为一句,一是读起来节奏鲜明,另外从记忆心理学上讲则是更符合记忆的要求,这种分句法最容易记住;对仗具有典型的轴对称形式的美感,恰好又与中国文化的美学特征相协调一致,如古代建筑典型特征就是它的轴对称性;韵脚一致能使阅读吟诵和谐流畅;平仄相间使诗句抑扬顿挫;联间平仄相沾则能起到整诗语气贯通的作用,类似于汉语修辞手法中的顶针。

各种固定形式特征之重要性和必要性,也由此看出不尽相等。

比如压韵,即使现代汉诗也有这样要求。

由此可见压韵在诗歌表现形式中的重要性。

比较而言,平仄的重要性又如何呢?平仄的实质究竟是什么呢?声调是汉语特有的,它是一个汉字必备的语音特征,不像英语单词仅有音节特征,没有声调(英语所谓的声调完全不是此处所讨论的定字要素,故不深究)。

声调的本质是一个字发音时音高,升降长短的变化特征。

音高是什么呢,就是某个音的振荡频率。

现在的普通话,阴平是高平调(不升不降),阳平声是中升调(不高不低谓中),上声是低升调,去声是高降调,简单说为音调的高低升降变化变化就是声调。

但是声调口口相传,因而岁历史变迁变化很大,又有地域之别,更难统一,不象文字有固定的流传形式而比较稳定。

现在将普通话中的阴阳平声归入平,上声去声归入仄,而古韵则是平上去入四个声调,上去入归入仄声,与今天的声调分类不一样。

格律诗平仄入门浅谈

格律诗平仄入门浅谈

格律诗平仄入门浅谈王宇翔写作近体诗需讲求格律,格律诗的标准主要是四点:平仄、对仗(主要指律诗的颔、颈两联,律诗的首、尾两联和绝句无严格要求。

)、用韵和句式字数都符合一定的规范和要求。

而对于初学者来说,平仄犹难掌握,且最感束手缚脚。

本文试结合自己学习写作格律诗的一些经验和教训,谈一谈格律诗平仄的入门。

由于自己也是初学,且缺乏大量创作的实践,所以文中难免有很多缺漏和不足之处,愿求教于方家,敬请各位老师和吟长多批评指正。

一、何为平仄通俗的说,平就是平声,即现代汉语里的一声(阴平)和二声(阳平)。

仄就是仄声,即现代汉语里的三声(上声)和四声(去声)。

需要注意的是,古汉语中的四声(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和现代汉语中的四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不是一回事,古汉语中的平声专指平声,而仄声包括上声、去声和入声。

现代汉语中则把入声去掉,而在平声中分出阴平和阳平。

所以用旧韵(平水韵)和新韵(十四韵)写格律诗时判断平仄声的标准是有一些差异的。

本文中所说的平仄主要是指新韵和现代汉语里的平仄。

二、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即格律诗中一句诗里的第一三五个字的平仄可以灵活处理,不严格限制,但第二四六个字和最后一字的平仄则必须严格遵守。

下面以七言律诗为例做一简要说明。

七言律诗的平仄形式主要有以下四种:平起首句入韵: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起首句不入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起首句入韵: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起首句不入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韵诗押韵技巧

仄韵诗押韵技巧

仄韵诗押韵技巧
仄韵诗的押韵技巧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押韵的位置:通常在偶数句的最后一个字押韵,即第二句、第四句、第六句等。

首句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这与对仗有关。

如果首联不对仗,首句常押韵;如果首联对仗,首句常不押韵。

2. 押平声韵:在律诗形成的过程中,仄声韵已被逐渐抛弃,只押平声韵。

3. 一韵到底:一首律诗只能押一个韵,不能中途换韵。

4. 避免使用同一个字押韵。

5. 不可大量连续使用同音的字做韵,少量使用,间隔使用是可以的。

6. 不可撞韵:律诗中第三句、第五句和第七句规定是不能押韵的(第一句可押可不押)。

7. 允许邻韵通押,但韵字声调则需一致,不能在同一首诗中的韵脚上的上声、去声、入声混在一起,通常只能用一个相同的声调。

8. 当首句尾字为仄声字时,可以不入韵,也可以用韵脚声调以外的其它仄声字。

入声只能同去声押,不能跳过去声同上声押。

而去声则可同上声押,又可同入声押。

如果全诗以去声为主,上可押上声,下可押入声。

以上是仄韵诗的押韵技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更多详细内容建议查阅诗歌创作方面的书籍或咨询诗歌创作者。

仄韵的名词解释

仄韵的名词解释

仄韵的名词解释仄韵,是中国古代诗词中的一个音韵概念。

它源自于古代文人的对声韵的研究和追求,是文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仄韵的特点是音调低沉、朗朗上口,在古代文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和深远的影响。

仄韵的含义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诠释。

首先,从音律的角度来看,仄韵是指声调低沉、音调较重的音节或音调。

古诗词中由平仄二者相对组成,仄字则属于低沉、重音的一种。

仄韵的运用,可以使整首诗词音调平衡,既有气势磅礴的豪情,又有柔美婉约的韵味。

不同的仄韵组合形成了丰富多样的音律变化,赋予了古代诗词以独特的魅力和美感。

其次,从修辞手法的角度来看,仄韵在古代文学中被用于表达情感和意象。

仄韵常常与形容词、名词等使用,以突出描述细腻、含蓄的意境。

例如,苏轼的《水调歌头》中有“明月几时有”一句,“明月”两字的“明”字是平仄,“月”字则是仄韵。

这种平仄相间的手法,使得诗歌的表达更富有层次感,给读者带来更加丰富的联想和体验。

仄韵的使用,不仅可以使古诗词更加优美,还可以增强作品的表达力和感染力。

此外,从文化背景的角度来看,仄韵也承载了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味。

在古代文人雅士眼中,仄韵有着独特的美学价值和文化意义。

古代文化注重平衡和和谐,仄韵的运用正是体现了这种追求。

诗词中的仄韵与轻声韵相对应,形成平仄相对、互为补充的音律结构。

这种平和谐调的音韵变化,表达了文人对大自然、人生、情感的思考和感悟,以及对和谐美的不断追求。

最后,仄韵也是古代文人才情的体现和修养的象征。

古代文人在创作诗词时,需要对音律有较深刻的把握和理解,并能够善于运用平仄的变化来表达情感和意境。

这就要求他们具备较高的修辞能力和词汇储备,以及对情感和意象的敏感。

只有真正懂得仄韵的妙处,才能创作出流传千古的佳作。

总而言之,仄韵作为中国古代诗词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承载了丰富的内涵和文化意义。

它在音律、修辞手法、文化背景和文人修养等方面都有着深远影响。

通过学习和欣赏仄韵的运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的魅力,同时也能对音韵的研究和创作有所启发。

关于格律诗是否能押仄声韵的讨论

关于格律诗是否能押仄声韵的讨论

关于格律诗是否能押仄声韵的讨论格律诗平、仄声皆可入韵李庶民《书法》杂志二〇一四年第一期有俞丰先生《诗词写作俚谈(四)》,文章说:“格律诗的押韵,必须要求押平声韵,不能押仄声韵。

也就是说,格律诗押韵的字,只能是上平声十五韵或下平声十五韵中的字,除此以外其他韵部都是不允许的。

押其他韵部的诗,就不是格律诗了。

”格律诗只能押平声韵的说法不知起自何人,但这是一个错误的说法,是与格律诗的历史与现状都不相符的。

格律诗自其在唐代成熟历经宋、元、明、清诸代以至在当代,诗人以仄声入韵所作的诗历代有之,有的还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上佳诗作。

仅最为普及的孙洙(蘅塘退士)所选《唐诗三百首》中,二十七首五言绝句中便有至少九首是押仄声韵的。

下面举出几首: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此诗押入声屑韵。

被前人誉为唐诗中五绝之冠,其韵脚所用的入声“绝”、“灭”更是被诗评家誉为“何等有力”!贾岛《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此诗押去声御韵。

前人评为:“只觉一片天机,纯乎自然。

” 孟浩然《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此诗押上声篠韵。

前人评为:“明明是寻常言语,一入诗人口中,就觉格外有味。

” 以上三例可见韵脚押仄声中的入、去、上三声皆有。

《唐诗三百首》中的五绝中还有王维《竹里馆》押去声啸韵;《杂诗》押去声未韵;《鹿柴》押上声养韵。

裴迪《送崔九》押上声纸韵。

刘长卿《送上人》押去声御韵;《送灵澈》押上声阮韵。

五言乐府(属五绝)中至少还有崔颢《长干曲》之二押入声职韵(之一押平声阳韵)。

李白《玉阶怨》押入声月韵。

这些诗,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好诗。

唐诗中,五绝、七绝、五律比较规范的仄声韵诗作数量较多,唯七律以仄声入韵的诗作很少,这是因为“诗惟七律为难”。

宋范仲淹说:“七言律诗极不易,唐人以诗名家者,集中十仅一二,且未见其可传。

”清人方贞观也曾说,“体制惟七律最难”。

仄韵律诗格律

仄韵律诗格律

仄韵律诗格律古代诗歌创作中,有一种十分独特的形式——仄韵律诗格律。

这种诗体要求其格律严谨,用词准确,并将经典的意蕴与美学价值完美结合。

本文将对仄韵律诗格律进行详细阐述,探索其艺术特点及表达方式。

一、仄韵律诗格律的特点仄韵律诗格律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重要流派之一,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格律严谨仄韵律诗格律要求其韵律结构合理,音调优美。

它能够充分展现作者的写作功力,并使读者在读诗过程中得到音乐上的享受。

2.用词准确仄韵律诗格律中的用词要求准确有力,能够恰如其分地表达出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用词的准确性直接决定了诗歌表达力的深度与广度。

3.经典意蕴仄韵律诗格律借鉴了中国古典文学的精粹,吸取了前人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创新,使得其作品具备了艺术性和思想性的双重特质。

4.美学价值仄韵律诗格律通过对音韵、节奏和形式的精心安排,使作品具有美学上的完美性。

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得到审美的愉悦和共鸣。

二、仄韵律诗格律的表达方式仄韵律诗格律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下面将从押韵、意象和句法三个方面进行阐述:1.押韵仄韵律诗格律对押韵有着严格的要求,要求诗句中的音韵相似或相同。

同时,押韵要求灵活,不拘泥于固定的模式,使得押韵更具变化和创意。

2.意象仄韵律诗格律在意象表达上注重形象感知和情感联结。

通过运用恰当的比喻、象征和借景等修辞手法,使得意象在诗歌中生动而富有张力。

3.句法仄韵律诗格律中的句法对于表达方式起到关键作用。

它要求诗句之间的平仄关系明确,并且各个句子之间要有一定的呼应和衔接关系,以增强整体的表达效果。

通过以上的表达方式,仄韵律诗格律得以在形式上和意义上达到完美的结合,形成了其独特的艺术价值。

三、仄韵律诗格律的魅力仄韵律诗格律以其独特的形式和表达方式,带给读者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

它通过诗歌的抒发,展现诗人的思想境界和情感世界,触动读者内心的共鸣。

同时,仄韵律诗格律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仄韵律诗的讨论。

仄韵诗的特征与辨别:凡韵脚上的字声调是仄声字的诗,都是仄韵诗。

它既包括仄韵律绝,也包括仄韵古风。

本来古风的篇幅一般比较长,句数较多,当然也有句数较少的,如四句、六句的,八句的。

许多喜欢读而诗而又未入门的人,往往一见到五言四句式的诗,就认为是五绝,一见到七言四句式的诗,就认为是七绝;或是一见到五言八句式的就以为是五律,见到七言八句的就以为是七律,这是因为这些人还分辨不出近体诗与古风的区别。

不论是平韵还是仄韵,近体诗与古风的根本不同之处就是是否用律句仄,而不在于每首诗的总字数、句数及每句诗的字数是否相同。

如王维的《终南别业》,全诗属五言八句五十六字平韵,不少人以为这是一首五律,实际是一首地地道道的五言古风。

因为这一节是要讨论仄韵诗的特点,所以下面我们以仄韵诗的辨别来说明这个问题,平韵诗中的近体与古风的区别可以类推,就不专门举例来讨论了。

§1 仄韵近体诗的特征(一)就仄韵近体诗的每一单句而言,句子的平仄与平韵的近体诗是一样的,也是有aAbB四种律句平仄句型,每首仄韵诗由这四种平仄句型组成。

但由于韵脚平仄相反,四种平仄句型排序不同了。

(二)句与句之间要求在平仄上符合“粘对规律”,且若是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这与平韵近体诗的格律要求完全相同。

(三)允许邻韵通押,但韵字声调必须一致,不能在同一首诗中的韵脚上“上、去、入”混为一起,只能用一个相同的声调(上、去可偶通)。

(四)当首句脚节下字(尾字)为仄声字时,可以不入韵,也可以用韵脚声调以外的其它仄声字,这一点比平韵近体诗显得更自由一些。

在仄韵近体诗的写作方面,总的诗篇数量比平韵近体诗要少得多;而在仄韵诗范围内,仄韵的五言律诗和绝句又占大多数,而七言律诗比较少见,至于七言的绝句简直是凤毛麟角了。

以五言仄韵律诗为例,a式平仄句型为“││——│”,A式平仄句型为“│││——”,b式平仄句型为“———││”,B式平仄句型为“——││—”。

由于每联的对句必须是仄尾句,因而对句只能是a式或b式句;出句除首联外,都只可能是A式句或B式句。

又由于每联必须平仄相对,因此只能将A式句配b式句,B式句配a式句。

这样,符合“对粘规则”的仄韵五律的仄起式为Ab(或ab),Ba,Ab,Ba。

即:│││——,———││。

(Ab)——││—,││——│。

(Ba)│││——,———││。

(Ab)——││—,││——│。

(Ba)若首句句尾一字为仄声字,首联平仄为:││——│,———││。

(ab)仄韵平起式五律的平仄为:——││—,││——│。

(Ba)│││——,———││。

(Ab)——││—,││——│。

(Ba)│││——,———││。

(Ab)若首句句尾一字为仄声时,首联平仄就变为:———││,││——│。

(ba)至于仄韵的五绝,也就是取仄韵五律的上半截或下半截就是了。

七言仄韵律诗的平仄,平起式的也是Ab(或ab),Ba,Ab,Ba;仄起式的是Ba(或ba),Ab,Ba,Ab。

只是在五律平仄句型的头节前面加上平声顶节或仄声顶节罢了。

上面的平仄格式是标准的仄韵律绝平仄格式。

若换成其他任何一种配对方式,不是失粘失对便是单调。

然而偏偏就那么出乎意料之外,不知唐宋诗人们是粗心还是太随便,他们写的仄韵近体诗中,竟极难找出标准的仄韵律绝来,总是有失粘失对或单调的毛病存在。

刘长卿的仄韵五绝《茱萸湾北答崔载华问》,是一首标准的仄韵绝句:荒凉野店绝,迢递人烟远。

(ba)苍苍古木中,多是隋家苑。

(Ba)(注意:首句中的“野”字处本应平声,诗中此处为乙种拗,本应用对句相救,但未救。

)另如:王维的《孟城坳》用Ba,Ab也是标准的仄韵五绝(《唐集》P175页)。

下面这首仄韵五绝,虽然也是标准的近体诗平仄句型,但由于句型配对不当,“对粘”便全弄反了:空山不见人,——││—,(B)但闻人语响。

│——││。

(b)返影入深林,│││——。

(A)复照青苔上。

││——│。

(a)(王维:鹿柴b式句型为———││,该诗首联对句头节上字“但”属仄声,可不救。

)盛唐时,五律仄韵诗中的各联出句的末字都是平仄相间的,不是“平、仄、平、仄”,便是“仄、平、仄、平”。

比如用“ab,Ba,ab,Ba”或“Ba,ab,Ba,ab”式的配对。

但这种配对方式使全诗形成“全对平仄”式,就是上联对句与下联出句本应“粘”而成了“对”。

由此可见,出句末字平仄相间虽然在出句末字的声调上更富于错综变化,但并不符合“粘对规则”。

当然,绝句只四句,例如用“ba,Ab”、“ab,Ba”配对,是不会因出句末字平仄相间而出现粘对上的毛病的。

但仍可能犯“单调”,如王维的《卒夷坞》是Ab、Ab式(《唐诗鉴赏》P181页)。

到了中唐,出句末字就渐渐全是平声了(首句除外)。

如韩? 摹兑庑鳌罚?绝代佳人何寂寞(仄)!梨花未发梅花落。

东风吹雨入西园(平),银线千条度灵阁。

脸粉难勾蜀酒浓(平),口脂易印吴绫薄。

娇娆意绪不胜羞(平),愿倚郎君永相着。

下面举几个仄韵律绝的例子来说明它与平韵近体诗的不同之处。

例1:《送方外上人》刘长卿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鹤:入声(十药);住:去声(六御);处:去声(七遇)] 例2:《蒙池》刘禹锡潆?s幽壁下,深静如无力。

风吹不成文,月来同一色。

地灵草木瘦,人远烟霞逼。

往往疑列仙,围棋在岩侧。

[下:去声(廿二祃);力、色、逼、侧:入声(十三职)] 例3:《江上别流人》孟浩然以我越乡客,逢君谪居者。

分飞黄鹤楼,流落苍悟野。

驿使乘云去,征帆沿溜下。

不知从此分,还袂何时把?[客:入声(十一陌);者、野、下(动词);把:上声(廿一马)]例4:《秋云岭》刘长卿山色无定姿,如烟复如黛。

孤峰夕阳后,翠岭秋天外。

云起遥蔽亏,江回频向背。

不知今远近,到处犹相对。

[黛、背、对:去声(十一队);外:去声(九泰)]例5:《乾宁三年在奉天重围作》韩??仗剑夜巡城,衣襟满霜霰。

贼火遍郊?s,飞焰侵星汉。

积雪似长江,长林如断岸。

独凭女墙头,思家起长叹。

[霰:去声(十七霰);汉、岸、叹:去声(十五翰)]例6:《闲步》韩??庄南纵步游荒野,独鸟寒烟轻惹惹。

傍山疏雨湿秋花,僻路浅泉浮败果。

樵人相聚指惊鏖,牧童四散收嘶马。

一壶倾尽未能归,黄昏更望诸烽火。

[野、马、惹:上声(廿一马);果、火:上声(廿哿)]从上面的例1、例2、例3以及本节前面所引用的《茱萸湾答崔载华问》(首句末字“绝”属入声九屑,其余两韵字“远、苑”属上声十三阮),可证明仄韵律绝的首句末字是仄声字时,可以不入韵或可用与入韵脚声调不同调的仄声字。

从例1、例4、例5、例6可证明仄韵近体诗是允许邻韵通押的(须同调)。

有不少研究诗律的学者持一种传统的看法,认为仄韵近体诗也是与平韵近体诗一样,不允许邻韵通押,这种观点的理由,看来是不太充分的。

另外,以往的诗律学著作,对于仄韵近体诗的首句末字声调问题,以及为什么符合粘对规则的仄韵近体诗不多的问题,都没有进行过较深入的探讨。

§2 仄韵近体诗与仄韵古风和词调《生查子》的区别(一)仄韵近体诗与仄韵古风的区别它们的区别,主要是仄韵近体诗的每一句都应符合律诗的平仄句型,而仄韵古风的平仄非常自由(平韵古风也一样),凡是律诗平仄句型以外的平仄句型,都可以是古风的平仄句型。

在近体诗出现以前,诗人写诗,字的平仄完全是听其自然,在形式上只须注意诗的用韵就行了。

近体诗出现以后,诗人们当中还是不少人有意模仿的“古风”句型尽量避免用近体诗的平仄句型。

若不能做到完全避免的话,那么至少在一联之中,不能让出句和对句同时入律。

古诗论家所说的以对句救出句,或以出句救对句,也就是指的是这种方法。

我们应该明了的是,古风是指后人模仿古体诗平仄写的诗作,而不是说律诗产生前就有“古风”,亦即古风是区别于律诗以前的古体诗的。

简单地说,就是一个是“真古体诗”,一个是“仿古体诗”。

从诗句的最后三字来看,平韵近体诗的平仄形式是“仄平平”和“仄仄平”,而平韵古风是“平平平”和“平仄平”;仄韵近体诗的平仄,后三字是“平平仄”和“平仄仄”,而仄韵古风是“仄仄仄”和“仄平仄”。

当然,古风的这种“三字尾”的平仄格式也可能与律诗的相同,但只要不是律句,“三字尾”前面的两个字或四个字,它们的平仄绝不会与律句相同。

实际上,律绝与古风很难截然区别,因为有些诗近体诗不像近体诗,古风又不像古风,介于近体诗与古风之间,或可称为入律古风。

但是,有的诗中仅有一句不合律(拗救句除外),究竟将其划入近体诗还是划入古风?尚若将它划入古风,它又确实与律绝相差无几,几乎人人认为应划入近体诗;尚若将它划入近体诗,那么一首诗中有两句不合律的又应划归哪一类呢?因此,这个划分标准也确实不太好订。

例如:暮节看已谢,│ │ │ ││ (古句)兹城愈可惜。

——│││ (古句)风淡意伤春,—││——(A式)池寒花敛夕。

———││ (b式)对酒始依依,│││——(A式)怀人还的的。

———││ (b式)谁当曲水行,——││—(B式)相思寻旧迹。

———││ (b式)(韦应物:三月三日寄诸弟兼怀崔都水)[韵字惜、夕、的、迹均入声,除“的”属十二锡外,其余属十一陌]上面这首诗八句有六句是律句,中间两联对仗也工整,只是颈联与颔联失粘,尾联失对。

那么,什么样的诗才算是古风呢?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五言古风的标准是:1、诗中的“三字尾”有三平调(平平平)句子的。

2、句中第三字拗而不救的。

3、诗中有丑类拗(仄仄平仄仄,或平仄平仄仄,或仄仄仄仄仄,或平仄仄仄仄)而不救的。

4、除子类拗(平平仄平仄)以外,第二四字声调相同的。

5、一诗中只要有一处符合前列四条标准中的任何一条,即使其他地方都符合律句的平仄和拗救规则,就只能划入古风。

依照这一标准,前例韦应物的诗便只好划归古风一类了。

理由是:1、首句是五仄调,符合第4条标准;2、首联对句是——││—,可以认为是五言b式(———││)的乙种抛,但没有救(出句是古句),而三仄调是典型的古风句(乙种拗应尽可能救)。

下面,我们将依照五言古风标准来分析几首仄韵五言诗[平仄符号下有点的为拗,有圈的为救]例1 《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此诗基本符合律诗平仄,但因首联的出句拗第三字而且未救,因此这是一首古风。

尾联出对两句第一字都拗,也可以说是出句属丙种拗而自救(Aab式第一字的拗可不救)。

例2 《杂诗》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此诗A式平仄句型的第一字拗可不救,b式平仄句型的拗救属子种拗救,因此它是一首仄韵五绝。

(注:该诗韵字“事”去声四真,“未”属去声五未,也是邻韵通押)例3 《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钩寒江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