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激励的理论与实务(16页)

合集下载

激励的理论和实践.pptx

激励的理论和实践.pptx
第三部分
激励的理论和实践
1
一、激励的概念
激励的定义:通过高水平的努力实现组织目标 的意愿,而这种努力以能够满足个体的某些需 要为条件
激励的过程:未满足的需要→紧张→动机→目 标行为→目标→需要满足→紧张解除
激励与动机:激发动机;端正动机方向;强化 动机;使动机持久
2
二、激励的理论
3
1. X理论(实利人)
9、春去春又回,新桃换旧符。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这醉人芬芳的季节,愿你生活像春天一样阳光,心情像桃花一样美丽,日子像桃子一样甜蜜。2 1.1.1121.1.11Monday, January 11, 2021 10、人的志向通常和他们的能力成正比例。11:19:5411:19:5411:191/11/2021 11:19:54 AM 11、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21.1.1111:19:5411:19Jan-2111-Jan-21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11:19:5411:19:5411:19Monday, January 11, 2021 13、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21.1.1121.1.1111:19:5411:19:54January 11, 2021
19
13. 能力和机会
绩效= f(能力x激励x机会)
20
14. 当代激励理论的整合
(图)
21
三、激励理论应用(公司)
目标管理 行为矫正 (见下图)
22
23
三、激励理论应用(公司)
员工参与:参与管理、代表参与、质量 图、员工持股制度 浮动工资:计件、利润分成、收入分成 技能工资 灵活福利
24
对任务本身的兴趣的降低 4) 解释:

激励理论与实务培训课件(PPT 94页)

激励理论与实务培训课件(PPT 94页)

结果 结果
激励可以看成这样一种过程:即从满足人的多层次、多元化“需要”出发, 针对不同个体设定绩效标准和奖酬值,以最大限度地激发组织成员的工作 “动机”和热情,调动个人的精神动力,使他们按照组织所要求的“行为” 方式去积极地、能动地和创造性地运用其人力资源,从而最大化地实现组织 的预期目标。
其中,需要、驱动、动机和目标导向的行为是激励的基本组成因素。
调查结果
“多少人赞成继续实行四天工作制?” —— 6只手举了起来。 “多少人更愿意得到奖金?”——另外的6只手举了起来。
假如你是其中一位员工,你怎么选择?假如你是老板你将怎么办? 这个案例说明了什么?
猎狗的故事
•一只猎狗将兔子赶出了窝,一直追赶它,追了很久仍没有捉到。牧羊人看到此种情景,讥 笑猎狗说:“大的还不如小的。”猎狗回答说:“你不知道我们两个跑的目的是完全不同的 !我仅仅为了一顿饭而跑,他却是为了性命而跑呀。 •这话被猎人听到了,猎人想:猎狗说的对啊,那我要想得到更多的猎物,得想个好法子。 于是,猎人又买来几条猎狗,凡是能够在打猎中捉到兔子的,就可以得到几根骨头,捉不到 的就没有饭吃。这一招果然有用,猎狗们纷纷去努力追兔子,因为谁都不愿意看着别人有骨 头吃,自己没的吃。 •就这样过了一段时间,问题又出现了。大兔子非常难捉到,小兔子好捉。但捉到大兔子得 到的奖赏和捉到小兔子得到的骨头差不多,猎狗们善于观察,发现了这个窍门,专门去捉小 兔子。慢慢地,大家都发现了这个窍门。猎人对猎狗说最近你们捉的兔子越来越小了,为什 么?猎狗们说反正大小没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费那么大的劲去捉那些大的呢?
对左侧的陈述,按 以下标准选择与你 最符合的分数:
1=不同意 2=比较不同意
3=比较同意 4=同意
33
自我第实七现章 结激果励

工作激励的理论与实务(16页)

工作激励的理论与实务(16页)

工作激励第一节工作激励的心理要素一、需要是激发工作动力的心理基础需要是人的机体由于缺乏某种生理或心理因素而产生的与内外环境的不平衡状态时,人对某种对象的渴求与欲望。

需要具有如下的特点:(1)社会性。

(2)客观性。

(3)层次性。

(4)集合性。

二、动机激发是提高工作动力的关键(一)动机的概念和分类动机是一种激发、维持人们的某种行为,并将行为导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活动过程。

动机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内驱力。

动机产生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为需要,二为刺激。

(二)动机强度及其“适度”与效率的关系在某一时刻,强度最高的动机(或称主导动机、优势动机)会引发行为。

动机强度还有一个“适度”的问题。

三、目标是激发工作动力的诱因(一)目标的概念与目标选择目标是满足人们需要的对象,也是激发工作动力的有形的、可以测量的成功标准。

影响目标选择的因素有:1、目标相容程度2、影响目标选择的心理因素(二)目标激发力1、目标价值。

目标价值实质上是一种心理价值,是个人对目标所具有的意义和重要性的估价。

2、目标可行性预期。

目标可行性预期是个人对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大小的估计。

3、目标梯度。

目标激发力大小受目标和现实之间的时空距离的影响。

4、目标清晰度。

目标清晰度是指目标的明确程度。

它既取决于目标本身的明确性和具体程度,又取决于个体对目标的理解程度。

四、目标导向行为与目标行为动机性行为分为目标导向行为与目标行为。

目标导向行为是指为达到某一目标而进行的准备活动,目标行为则是指从事目标本身的行为。

五、动机激发——行为过程模式这个循环可用图6-1的动机激发——行为过程模式表示。

图6-1 动机激发——行为过程模式第二节工作激励理论一、内容型激励理论该理论着重研究影响工作动机的因素。

由于内容大都围绕着如何满足需要进行,故又称为需要理论。

主要包括: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A·)的“需要层次理论”;赫茨伯格(F·)的“激励—保健双因素理论”;奥尔德弗()的“生存、关系、成长理论”;麦克利兰()的“权力、情谊、成就理论”等等。

激励原理及实务ppt课件

激励原理及实务ppt课件

xx
3-18
第二节 激励理论
一、内容型激励理论 该理论重点研究激发动机的诱因,主
要包括马思洛的人类需要层次理论、赫 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麦克莱兰的成就 需要激励理论等。
xx
3-19
(一) 需要层次理论
是由美国心理学家 亚伯拉罕·马斯洛 1943年提出来的。
自我实现 尊重需求 社交需求 安全需求 生理需求
激励手段:关心体贴下属,重视人们之间的社 会交往关系;重视团体对个人的影响和团体的奖励 制度。
xx
3-16
(三) “自我实现人”假设
这种假设认为:除了物质和社会需求之外,还 有一种想充分运用自己的各种能力,发挥自己潜 力,实现自我价值的欲望。因此,管理者应当创 造条件,让员工的这种欲望得到满足的同时,也 让组织目标得以实现。
xx
3-25
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
保健因素
金钱 监督 地位 安全 工作环境 政策与行政管理 人际关系
激励因素
工作本身性质 赏识 进步 成长的可能性 责任 成就
xx
3-26
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
保健因素:当人们得到这些方面满足 时,只是消除了不满,却不会调动人们的 工作积极性。
激励因素:当人们得到这些方面的满足 时,会对工作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很大 的工作积极性。
1、激励对象:激励要有一定的被激励对象; 2、激励因素:研究人的行为是由什么因素激
发并赋予其活力的。 3、维持方法:被激活的行为如何能得到保持
与延续。
xx
3-9
激励的基本概念
(三)激励的特点和作用
1、激励在管理中的作用:其核心作用是 调动人的积极性。
2、激励的特点:最显著的特点是内在驱动 性和自觉自愿性。

激励的理论与实践

激励的理论与实践

响配偶和子女
会,也给留任者带来机遇。
对企业HRM的启示(qǐshì)有哪些?
转变观念,理性(lǐxìng)对待 借助(jièzhù)立法,规范管理
优化环境,真心留人
第二十一页,共31页。
三、激励(jīlì)的原则
(一)激发(jīfā)员工主人翁的原则。
(二)激发员工参与管理的原则。
(三)奖励为主的原则。
第四页,共31页。
对人力(rénlì)资源管理的启示:
①行为(xíngwéi)受驱使于动机,而动机产生于需要; ②行为具有明显的指向性,就是为了获得(huòdé)满足需要的资源;
③行为终止于需要的满足,已经满足的需要不具有激励性;
④要激励员工的行为,一要了解员工有何种需要,二要掌握可 满足其需要的资源; ⑤需要是变化的,管理者必须不断地了解员工的需要,进而激 发他们的动机.
F表示一个人实际
发挥出的能力;
个人方向
Fmax
Fmax表示一个人 潜在(qiánzài)的最

大能力;
F
组织方向 θ表示个人目标与
组织目标之间的夹
角.
第十七页,共31页。
上图表示出三者之间的关系:
F= Fmax☓cosθ (0≤oθ≤90 )o
显然,当个人目标与组织的目标完全一致时, θ =0, Cosθ=1, F= Fmax,个人的潜能得到(dé dào)充分发 挥. 当θ >0, Cosθ<1, F< Fmax,个人的潜能得到(dé dào) 抑制. 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有两个. 个人目标向组织目标靠拢.但存在(cúnzài)着困难. 流动到一个与个人目标一致的组织中去.
第二页,共31页。
一、激励(jīlì)与绩效

工作激励理论ppt课件

工作激励理论ppt课件
通过培训激发员工的成就需要。
.
19
4.2过程型激励理论
4.2.1目标设置理论
目标设置理论由美国管理学家查尔期·L·休斯(C·L·Hughes)和美 国心理学教授洛克(E·A·Locke)提出。
(1)目标设置理论的内容
目标设置理论认为,目标是人们行为的最终目的,是人们预先 规定的、合乎自己需要的“诱因”,是激励人们有形的、可 以测量的成功标准。
.
15
双因素理论的贡献
他告诉我们一个事实,采取了某项激励的措施后并不一 定就带来满意。
满足各种需要所引起的激励深度和效果是不一样的。
要调动人的积极性,不仅要注意物质利益和工作条件等 外部因素,更重要的是要注意工作的安排。
对双因素理论的借鉴
我们在实施激励时,应注意区别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
工资和奖金并不仅仅是保健因素,如果运用恰当,也表 现出显著的激励作用。
(1)期望理论公式
期望理论的基础是,人之所以能够从事某项工作并达成 组织目标,是因为这些工作和组织目标会帮助他们达成自 己的目标,满足自己某方面的需要。 M=V×E 其中:M——激发力量。V—目标效价。E——期望值。 努力—绩效的关系。人总是希望通过一定的努力能够达到 预期的目标。 绩效—奖励的关系。人总是希望取得成绩后能够得到奖励。 奖励—满足个人需要的关系。人总是希望自己所获得的奖
对归属的需要。具有较高归属激励需求的人通常从友爱 中获得快乐,并总是设法避免因被某个团体拒之门外带 来的痛苦。
对成就的需要。成就需要是指想要超过或达到一系列标 准,希望把事情做得比以往更好,愿意为成功而努力的 驱动力。
.
17
(2)激励需要理论对我们的启发
高成就需要者喜欢能独立负责、可以获得信息反馈和具有 中度风险的工作环境(如图4—3所示。

工作激励的理论与实务

工作激励的理论与实务

工作激励的理论与实务工作激励是促使人们工作的推力,是组织和企业管理中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

有效的工作激励能够增强员工的工作动力,提高员工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使员工更加积极地投入工作。

本文旨在探讨工作激励的理论及实务。

一、工作激励的理论1. 需求层次理论需求层次理论是由马斯洛(Maslow)提出的。

理论认为人类的需求可以分为五个层次,从低到高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只有在低层需求得到满足之后,才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

在组织和企业管理中,可以通过满足员工的各种需求,来激励他们积极工作。

2. 等价交换理论等价交换理论认为,员工对于工作的认同和满意度是与工作回报之间的等价交换关系相关联的,即员工为公司提供了自己的劳动力和技能,公司则给予相应的薪酬和福利,以满足员工的需求。

在组织和企业管理中,需要给员工提供合适的薪资和福利,以维系员工与公司之间的等价交换关系。

3. 期望理论期望理论是由Vroom提出的。

理论认为,员工的动机和努力数量取决于他们对于实现工作目标所带来的期望和价值的信心。

期望理论的实质是将员工的动机分解为三个要素:期望、价值和努力。

在组织和企业管理中,需要明确工作目标,给予员工充足的支持和奖励,提高员工对于工作目标的期望和价值。

二、工作激励的实务1. 合适的薪资和福利给员工提供合适的薪资和福利,能够满足基本的物质需求,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促进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投入度。

2. 提供晋升和发展机会为员工提供晋升和发展机会,让员工看到自己的提升空间和发展前景,提高员工对于工作的认同感和满意度。

3. 培训和发展提供培训和发展机会,让员工获得更多的技能和知识,提高员工对于工作的自信和动力,促进员工的职业成长和个人发展。

4. 身心健康为员工提供身心健康保障,保障员工的健康和安全,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促进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投入度。

5. 知名度和声誉为员工提供知名度和声誉,让员工成为公司的代表和品牌形象,提高员工的自信和综合素质,促进员工的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

工作激励理论ppt课件

工作激励理论ppt课件
(2)安全的需 要
(3)社交的需 要
(4)尊重的需 要
(5)自我实现 的需要
诱因(追求的目标)
管理制度与措施
薪水、健康的工作环境、 各种福利
职位的保障、意外的防止
身体保健(医疗设备)、工作时间(休 息)、住宅设施、福利设备。
雇用保证、退休金制度、健康保险制度、 意外保险制度
友谊(良好的人际关系)、 团体的接纳、与组织的一 致
生理和安全需要属低级需要,尊重和自我实现需要属高级 需要,社交需要则属于过渡性的中间范畴。
.
3
人的低级需要是先天就有的,是由人的本能决定的, 高级需要是后天得到的,是受环境的熏陶和意识的培 养产生的。
低级需要比较客观,容易发觉,是从外界的物质方面 获得满足;高级需要难以辨别,不易发觉,是从内在 的精神方面寻求满足。
地位、名分、权力、责任、 与他人薪水之相对高低
协谈制度、利润分配制度、团体活动制 度、互助金制度、娱乐制度、教育训练 制度
人事考核制度、晋升制度、表彰制度、 资金制度、选拔进修制度、委员会参与 制度
能发展个人特长的组织环 境、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决策参与制度、提案制度、研究发展计 划、劳资会议制度
.
5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借鉴意义
马斯洛从人的需要出发研究人的行为,这是抓住了 问题的关键。
马斯洛把生理需要作为需要结构的基础,这是正确 的,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所指出的需要层次反映了人的 心理发展过程。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指出了在每一个时期都有一种 需要占主导地位,而其他的需要则暂时处于从属的 地位。
马斯洛把需要分为低级需要即物质需要和高级需要 即精神需要,为我们企业管理提出了调动积极性的

激励的理论和实践

激励的理论和实践

激励的理论和实践激励是指通过给予外部或内部的刺激,引发个体积极地行为。

在组织管理中,激励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可以有效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生产力。

本文将探讨激励的理论和实践,并说明其对组织和个体的重要性。

激励理论主要有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和期望理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类有五种需求级别,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只有当前一级需求得到满足后,才会追求下一级需求。

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则将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分为两个因素:激励因素和卫生因素。

激励因素包括成就、责任和晋升机会,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动力;而卫生因素包括工资、工作条件和上下级关系等,只有当这些因素出现问题时,会给员工带来不满,但并不能带来工作动力。

期望理论则认为员工选择特定行为的动机与其期望参与该行为的结果有关,如果认为努力工作能够带来更好的结果(如奖励、晋升),则会更加努力地工作。

而激励的实践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清晰的目标设定、公平的激励制度、有效的沟通和激发员工的动机。

首先,清晰的目标设定能够让员工明确工作的方向和要求,为员工提供清晰的工作标准。

其次,公平的激励制度能够保证员工的努力和贡献得到公正的回报,激励制度应该与员工的工作表现和贡献相匹配。

有效的沟通是激励的关键,领导者应该与员工进行良好的沟通,了解员工的需求和期望,并提供积极的反馈。

最后,激发员工的动机是关键环节,领导者应该通过激发员工的内在动机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如赋予员工更多自主权、提供学习和成长的机会等。

激励对组织和个体都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组织来说,合理的激励机制能够提高员工的工作动力和生产力,提高组织的竞争力和效益。

激励还能够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人才,建立一个积极的工作氛围和企业文化。

对于个体来说,激励能够满足个体的需求,提高个体的工作满意度和幸福感,同时也能够促进个体的发展和成长。

然而,激励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激励理论与实务

激励理论与实务

满意——不满意观的对比
传统观点
满意——————不满意
赫茨伯格观点
激励因素 满意—————没有满意
保健因素 没有不满意———不满意
保健因素
企业的政策与行政管理 监督 与上级的关系 与同事的关系 与下级的关系 工资 工作安全 个人生活 工作条件 地位
激励因素
工作上的成就感 受到重视 提升 工作本身的性质 个人发展的可能性 责任
斯蒂芬.罗宾斯的“热炉原则”:谁伸手,谁被烫; 伸手必被烫
应用性:
用强化理论分析员工的工作情况及其行为的原 因,消除工作中的困难和障碍,在工人的参与 和帮助下设置具体的目标,对工作成果迅速而 又经常地进行反馈,对工作的改进用赞许和表 扬来给予报酬,取得良好的效果
波特(L.W.Porter)和劳勒(wler)的激励模式
之间的联系,以及对员工生产率、积极性和满 意感的影响
核心工作维 度
技能多样性 任务完整性 任务重要性
工作自主 性
反馈
关键心理状 态
体验到工作 的意义
体验到对工 作结果的责 任
对于工作活 动实际结果
的了解
个人与工作 结果
高内部工作 动机
高质量的工 作绩效
对工作的 的高满意

低缺勤率和流 动率
员工增长需要强度
工作设计的指导原则
建议活动 合并任务 形成自然工作 单元 建立客户关系
纵向拓展工作
开通反馈渠道
核心工作维度 技能多样性 任务完整性 任务重要性 工作自主性
反馈
公平理论:亚当斯(J.S.Adams,1976)
在任何机构中,个人所关注的不仅仅是自己所得 到的绝对报酬,而是与他人相比较、与过去比较 所获得的相对报酬,公平的感觉是从比较中得到 的

激励理论及实践ppt课件

激励理论及实践ppt课件
6
学习激励理论的意义
学习各种不同的激励理论,有助于: 理解自己和他人的行为中的一些要素; 了解管理者可能用来影响和指导你的行为的方法; 帮助管理者建立和管理组织的激励体系; 提供对组织中的激励问题进行分析和诊断的概念基础;
7
需求层次理论 —Abraham Maslow

自我
实现需要


15
激励--保健理论 —Frederick
Herzberg
贡献: 1. 促进对工作设计领域的关注; 2. 内在激励的重要性; 局限性: 1. 可信度,没有证实满意度与生产率之间的关系; 2. 可靠性,研究方法本身的产物; 3. 普遍性,调查样本的代表性;
举例: 1.Google的办公室 2.Outback牛排餐馆
第五讲 激励理论与实践
工作是寻找每一天的面包,也是寻找每 一天的意义的过程;是寻找现金也是获得认 可的过程。我们通过工作阐释自己,也留下 给生活增添意义的财富!
1
本章内容
一、激励概述 二、激励理论
需求层次理论、X理论与Y理论、双因素理论 ERG理论、成就需要理论、认知评价理论 目标设置理论、公平理论、期望理论 波特和劳勒的激励过程模式 三、管理应用实践 四、激励原则
监督员是命令链的重要一环,不再是与个人打交道,
监督每一个人
而是与包括自身在内的
群体进行联系
孤立的工作者,如机器中的 作为群体成员并为之作
轮,少有个人成长和发展机 贡献,外在强制监督被

自我实现需求所替代
11
X理论与Y理论 —Douglas Mcgregor
贡献: 改变了有关人的本性和行为的假设,使之成为老的人际
关系观点同新的组织人道主义之间的桥梁; 促进了工业实践的革新,如员工参与; 局限性: 1. Y理论并不是普遍适用的; 2. 无法证明哪一个假设更为有效;

激励理论与实践

激励理论与实践
包括: 弗隆姆的期望理论 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洛克的目标设置理论
28
28
(一)期望理论 (Expectancy Theory) LOGO
在任何组织中,员工会注意如下三个问题,即: 第一,如果我努力的话,我能不能达到组织要求的
工作绩效水平? 第二,如果我尽力达到了这一绩效水平,组织会给
我什么样的报酬或奖赏? 第三,我对这种报酬或奖赏有何感想,是不是我所
(3)奖励--→个体目标关系:组织奖励满足个体 目标或需要的程度以及组织奖励的意义被个体所 理解的程度。
30
30
组织对应的措施
LOGO
(1)设置合理的、有一定难度且被员工认同的目标。
(2)设计有效的、公正的绩效评估系统,确保绩效评 定结果与实际绩效之间的关系是一致的。
(3)设计薪酬支付制度以奖励期望的绩效,并确保绩 效与奖励之间的关系是明确的。
8.胡萝卜也会失去激励作用
时间一长,情况愈演愈烈,如果没有高额的奖励,谁也不愿意去 劳动。可是,如果没有人工作,大家的食物从哪里来呢?兔王万般无
奈,宣布凡是愿意为兔群做贡献的志愿者,可以立即领到一大筐胡萝
卜。布告一出,报名应征者好不踊跃。兔王心想,重赏之下,果然有 勇夫。
谁也没有料到,那些报名的兔子之中居然没有一个如期完成任务 。兔王气急败坏,跑去责备他们。他们异口同声地说:“这不能怨我
2.奖励的必要性
兔王发现,那些偷懒的兔子不仅自己怠工,对其他的兔 子也造成了消极的影响。那些不偷懒的兔子也认为,既然干 多干少一个样,那还干个什么劲呢?也一个一个跟着偷起懒 来。于是,兔王决心要改变这种状况,宣布谁表现好谁就可 以得到他特别奖励的胡萝卜。
3.随意奖励,激起不满
一只小灰兔得到了兔王奖励的第一根胡萝卜,这件事在 整个兔群中激起了轩然大波。兔王没想到反响如此强烈,而 且居然是效果适得其反的反响。

工作激励理论

工作激励理论

70 19
激发人的动机的因素有两类
保健因素:又称维持因素,没有激励人 的作用,但有预防性,可以防止职工产 生不满的情绪,保持积极性,维持工作 现状的作用。 激励因素:是影响人们工作的内在因素, 其本质是注重工作本身的内容,通过它 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促进进取心,激发 工作的积极性。

70 20
70 35
3.在管理中的应用
(1)了解和针对管理对象的成就需要,安排 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满足其高层次的需要; (2)对于低层次需要的员工,安排适当的工 作; (3)注意引导和培养员工成就性需要是管理 者重要的任务之一。
70
36
第三节 过程型激励理论
一、期望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佛隆(弗洛姆V· vroom)提出 H· 的一种激励理论。通过考察人们的努力行为与其 所获得的最终奖酬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说明激励 过程,并选择合适的行为达到最终的奖酬目标的 理论。
70 26
2.基本规律
(1)愿望加强律:各层次的需要获得满足越少, 越渴望追求这种需要;(工资越低,越渴望获得 更高的报酬) (2)满足前进律:较低层次越是获得满足,对高 层次需要的渴望追求就越大;(生存需要满足后, 对人际关系、成长需要的追求就更强烈) (3)受挫回归律:高层次需要越是不能满足或缺 乏,对低层次需要的追求就更加强烈。(对事业、 成就、理想无追求者会更多地追求金钱)
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一般因素一般因素成就成就自我实现需要自我实现需要责任感地位地位尊重需要尊重需要自尊友谊友谊社交需要社交需要交往安定安定安全需要安全需要人身安全??安定安定安全需要安全需要人身安全食物食物生理需要生理需要衣食住行需要层次需要层次管理措施管理措施挑战性的工作挑战性的工作职务头衔职务头衔工作群体中的友谊工作群体中的友谊退休金计划退休金计划退休金计划退休金计划基本工资基本工资??责任感成就感自尊受人尊重受人尊重交往归属归属人身安全人身安全职业安全衣食住行生老病死成就感????职业安全职业安全职业安全生老病死70701717????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作激励第一节工作激励的心理要素一、需要是激发工作动力的心理基础需要是人的机体由于缺乏某种生理或心理因素而产生的与内外环境的不平衡状态时,人对某种对象的渴求与欲望。

需要具有如下的特点:(1)社会性。

(2)客观性。

(3)层次性。

(4)集合性。

二、动机激发是提高工作动力的关键(一)动机的概念和分类动机是一种激发、维持人们的某种行为,并将行为导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活动过程。

动机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内驱力。

动机产生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为需要,二为刺激。

(二)动机强度及其“适度”与效率的关系在某一时刻,强度最高的动机(或称主导动机、优势动机)会引发行为。

动机强度还有一个“适度”的问题。

三、目标是激发工作动力的诱因(一)目标的概念与目标选择目标是满足人们需要的对象,也是激发工作动力的有形的、可以测量的成功标准。

影响目标选择的因素有:1、目标相容程度2、影响目标选择的心理因素(二)目标激发力1、目标价值。

目标价值实质上是一种心理价值,是个人对目标所具有的意义和重要性的估价。

2、目标可行性预期。

目标可行性预期是个人对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大小的估计。

3、目标梯度。

目标激发力大小受目标和现实之间的时空距离的影响。

4、目标清晰度。

目标清晰度是指目标的明确程度。

它既取决于目标本身的明确性和具体程度,又取决于个体对目标的理解程度。

四、目标导向行为与目标行为动机性行为分为目标导向行为与目标行为。

目标导向行为是指为达到某一目标而进行的准备活动,目标行为则是指从事目标本身的行为。

五、动机激发——行为过程模式这个循环可用图6-1的动机激发——行为过程模式表示。

图6-1 动机激发——行为过程模式第二节工作激励理论一、内容型激励理论该理论着重研究影响工作动机的因素。

由于内容大都围绕着如何满足需要进行,故又称为需要理论。

主要包括: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A·)的“需要层次理论”;赫茨伯格(F·)的“激励—保健双因素理论”;奥尔德弗()的“生存、关系、成长理论”;麦克利兰()的“权力、情谊、成就理论”等等。

(一)需要层次论。

1、需要阶梯(1)生理的需要。

(2)安全的需要。

(3)社交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

(5)自我实现的需要。

2、需要层次之间的内在联系(1)、需要的五个层次之间相互有重叠,当低一级的需要获得“相对”满足之后,追求高一层次的需要就会成为优势需要,并不是低层次需要“完全”满足之后,高一层次需要才成为最重要的。

人们在某一时刻可能同时并存好几类需要,只不过各类需要的强度不同而已。

如图6-2所示。

(2)、需要满足的难易程度与需要层次的高低有关。

较低层次的需要,偏于物质生活方面,弹性较小,易于追求与满足,并且呈现出周期性的特点。

(3)、五个层次的需要在某种程度反映了人类的共同需要,但是,个体例外的情况大量存在。

需要的相对强度图6-2 不同心理发展水平上的动机结构(图中A、B、C为任意的点)(二)双因素理论美国的心理学家赫茨伯格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别具一格的双因素理论认为:一类事物当它存在时可以引起满意,当它缺乏时不是引起不满意而是没有满意;另一类事物当它存在时们并不觉得满意,而是没有不满意,当它缺乏时则会引起不满意。

前者称之为激励因素,后者称之为保健因素。

这两类因素在人力资源管理上的作用是不相同的。

(三)金钱动机金钱动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动机,除了生理需要外,它与其他所有的需要均有关连,因而其重要性游移不定。

二、行为改造理论这类理论被认为是激励目的理论。

有代表性的理论主要有“操作条件反射论”、“挫折论”、“归因论”等。

(一)影响和制约行为的因素1、行为主体(员工)状况,2、环境状况。

(二)行为改变的层次和难度人类行为的改变有相互关联的四个层次,如图6-3所示。

需要时间的长短度高低图6-3 行为改变所需的时间和难度(三)行为改变的方式与行为强化行为改变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参与性改变和强迫性改变。

参与性改变是通过让成员个人参与制定目标,讨论计划,获得新的知识和信息,并为行为方式改变作好态度准备,产生积极的认同感,在这种新的认识基础上自上而下地产生新的行为比较积极和自然,且比较持久而有效,适用于心理成熟水平较高的群体和个人。

强迫性改变是由上级组织自上而下地颁布新的法令和规章制度,强令执行,从而达到行为改变的结果。

(四)员工的行为挫折及消除挫折影响的管理措施 1、挫折的概念及其产生的原因挫折是指当员工从事有目的活动时,在环境中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需要和动机不能满足和实现而产生的紧张、焦虑等情绪状态。

挫折的后果有双重意义。

引起挫折的原因分为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

2、挫折容忍力与挫折的心理防卫机制一个人遭遇挫折时免于行为失常的能力谓之挫折容忍力。

3、减轻挫折影响的管理措施(1)、采取宽容态度。

(2)、改变情景。

(3)、采取“精神发泄”疗法。

4、提高员工的挫折容忍力,给员工以信任或鼓励,创造一个促使员工克服困难,施展才能的环境,同时,要允许人们犯错误和改正错误。

(五)行为方式变革1、陈旧落后的行为方式的主要表现(1)、行为的机械性和被动性。

(2)、行为的周期长,节奏慢。

(3)、行为不讲效益。

2、 行为方式变革的内容如下:(1)、扩大行为主体的自主权。

(2)、缩短行为周期,树立“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现代时效观。

(3)、增强行为的预见性、选择性和灵活性。

三、过程型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着重研究人的动机形成、目标选择到行为发生的心理过程。

有代表性的理论是弗鲁姆(V ·H ·)的期望理论、亚当斯(J ·S ·)的公平理论、洛克(E ·A ·)的目标设置理论等。

(一)行为激励过程中三类变量之间的关系一个完整的激励过程反映了刺激变量、机体变量和反应变量之间的联动关系。

这三类变量的关系见图6-4。

内外刺激 需要动机行为 目标 反馈刺激变量机体变量反应变量刺激变量图6-4三类变量之间的关系简图(二)期望理论 1、期望理论的内容期望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佛鲁姆于1964年提出的解释行为激发强度的一种理论。

期望理论的基本思想可用公式表示如下:·E即:动机强度=效价×期望值为了对效价、期望与行为的联动效应作进一步的解释与分析,弗鲁姆提出了期望模式。

该模式是围绕着效价、工具性或手段性、期望三个概念而建立起来的,图6-5如所示。

图6-5 弗鲁姆的期望模式(三)公平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于1956年提出公平理论,其基本思想是:员工对所得报酬是否满意不仅仅在于报酬的绝对数额,更重要的是在于报酬的相对数额。

(四)目标设置理论目标设置理论( )是心理学教授洛克提出来的,他认为,目标的设置可以从三维度出发:目标的具体性,即能够精确地观察和测量的程度;目标的难度;目标的可接受性,指人们接受和承诺目标的程度。

(五)多变量的过程型激励模式20世纪60年代后期以波特()和劳勒()以激励的期望理论为基础,提出了一个含有努力、绩效、能力、环境、认知、奖酬、公平感和满足感等多个变量在内并使它们兼容并蓄成为一个具有综合意义的过程型激励模式,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如图6-6所示。

图6-6 波特尔和劳勒的过程型激励模式四、综合型激励理论内容型、行为改造型和过程型激励理论是分别从不同的角度阐述激励规律的。

罗伯特·豪斯(R ·)通过一个理论框架把上述几类激励理论综合起来,并把内在激励和外在激励因素也归纳进去,构造了一个综合型激励公式:∑=++=nj EejVej Via Eia Vit M 1)(M —代表某项工作任务的激励水平高低,即工作动力的大小。

—代表对该项活动本身所提供的内酬效价,它所引起的内在激励不需要考虑任务完成与否及其结果如何,故不包括期望值大小的因素,也可以说期望值最大是1。

—代表对进行该项活动能否达到目标的期望值,包括完成任务的能力以及客观上存在的困难等。

—代表完成任务的效价。

∑=ni EejVej 1—代表一系列双变量的总和。

这些双变量中的代表完成任务能否导致获得某项外在奖酬的期望值;即人们考虑完成任务后,得到相应的外在奖酬如加薪、晋升和表扬等的概率。

代表对该项外在奖酬的效价。

公式中下标: i —内在的 e —外在的 t —任务本身的 a —完成 组织奖酬与个人绩效模式如图6-7所示。

图6-7 组织奖酬与个人绩效模式第三节动态激励与组织效率一、决定组织效率的变量决定组织效率的变量有3个:因果变量,干涉变量和产出变量。

1、因果变量()。

它是影响组织的发展路径与成就的因素。

2、干涉变量()。

它代表组织内部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并反映于知觉、期望、价值、忠诚度、目标的承诺、激励、信息交流、决策制定与有效的沟通等方面。

图6-8 显示了刺激(因果变量)影响组织(干涉变量)而造成某些反应(结果变量)的关系。

图6-8 因果变量、干涉变量与产出变量之间的关系二、激励方式的适应性与效率(一)影响管理有效性的情景因素分析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有效率的管理应随着被管理者的特点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管理的绩效高低取决于管理者,被管理者和环境等三方面情景因素的互动和配合,如图6-9所示。

用公式表示是:管理的效率(管理者·被管理者·环境)图6-9 影响管理有效性的情景分析(二)三度空间的管理者效率模型三度空间的管理者效率模型()是在工作行为与关系行为的二度空间的模型里加入了一个效率层面,如图6-10所示。

和关系行为兼容的三度空间模型三度空间的管理理论(3 ),体现了激励的动态性和随机性,并整合了管理方式。

如果管理效率视环境而定,那么任何一种基本形态便依环境之不同而有所不同。

三、目标管理()(一)、目标管理与任务管理所谓目标管理,是让领导者、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都参加工作目标的制定与实施的一种激励方式。

目标管理强调外部控制(由组织和管理者)与自我控制(员工)的整合。

目标管理的特点是首先确立人的主动性,并把责任和权力授予下属,使其有责任感和创造性,还要不断地反馈信息并调整目标,从而激发每个人的工作动力。

目标管理与任务管理的倾向对比如图10-1所示。

目标管理的整个循环过程有如图6-11所示。

4图6-11目标管理的循环图目标管理可以成为获得组织与个人相互承诺与提高生产率的有力工具。

(二)目标与效率的整合管理层的目标与员工的目标相互作用,而达到一种均衡,而实际的表现便是两者的综合作用下组织目标的达成度。

如图6-12(a )所示。

图6-12(a)管理层和员工的目标在与组织目标中等程度相符时组织目标的达成度图6-12(b)组织目标几无达成当员工福利受到漠视,管理者与工人都认为自己的目标与组织目标相左,并导致士气低下时,而组织成就几乎为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